<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教集團中高職銜接

2022-11-29

第一篇:職教集團中高職銜接

職教集團化辦學的中高職教育貫通研究

作者:沈怡,董大奎出處:職業技術教育2011(7):28-31發布時間:2011-9-1

42010年上海市進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貫通培養模式的試點招生,參加此項試點的有三所高等職業院校和四所中等職業學校,涉及護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航空機電設備維修、應用電子技術四個專業,計劃招生480名。這意味著一批初中畢業學生經過中等學校入學考試后將在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完成中職和高職直接貫通的教育。此項改革舉措的內涵是什么?與過去進行的中高職教育貫通相比有何新的特點和創新?筆者參與了此項改革過程的研究,在此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為了優化職業教育資源,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各地相繼成立了職業教育集團,聯合大型企業集團、行業協會和相關中高職院校,形成以行業為背景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在此條件下,就中高職教育及其培養目標、教學團隊、實習實訓、招生就業、產學結合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融合,并通過專業指導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就業指導委員會等在集團內部實施教學改革,重點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旨在實現集團內中高職教育的一體化。

十年前,上海市曾在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院校試行過“3+3”貫通教育,由兩所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一一配對,在中職學校學習3年后直接升入高職院校[1]??陀^地分析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實施中高職教育貫通的得失發現,由于那時高等教育資源比較缺乏,能形成一種機制,幫助中職學生有機會繼續深造,學生和家長是歡迎的。其主要的問題是進行貫通的兩所學校均自成體系,相互獨立,缺少行業背景的支持,注重知識上的貫通,中、高職教育之間銜接的有效性難以保證?,F在,我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并且在職教集團化辦學的背景下,如何進行中高職教育之間科學、有效的銜接是現實問題,也是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

二、中高職教育貫通改革特點

如果說十年前進行中高職教育貫通試點,其改革的重點是幫助中職學生能進入高等職業學校繼續學習,解決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2],那么在今天,進行中高職教育貫通,情況和條件已發生很大的變化,改革的內容、要求、目標也完全不同。

(一)思想理念更新

此次中高職教育貫通改革試點是在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進行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已有很大轉變。特別是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快速發展,職業教育的地位不斷提高,定位目標更加清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更加明確,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程度日趨提高。此次改革試點無論是中高職院校、用人單位、職教集團還是學生和家長,都賦予改革試點新的理解和認識,采取更加積極的態度。使改革實現了國家需要、社會需要和個體發展需要的一致性,從招生錄取情況來看,中高職教育貫通辦學模式對優秀學生具有吸引力,招生的四個專業入學分數線均高于普通高中分數線。

(二)政策措施穩妥

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門在政策和資源等方面都給予了更具實質性的支持,在正式試點之前組織相關院校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改革指向明確,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作了深入分析并出臺政策保障措施。如改革試點明確是由中職校和高職校共同招生,初中畢業生進入職業學校,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貫通;縮短了學習年限,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人力資源和教育資源;特別是經過一年課程學習后,對每個學生進行甄別,對那些不適合繼續學習或本人不愿意繼續學習的學生,可以轉入中職學校其他相近專業學習。這些政策措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充分考慮到學生發展的需求,對那些為今后謀求一份立業成才掌握專業技能的學生而言,是一條成才之路,同時對學生的職業素養長期養成、職業能力的早期培養以及專業技術的穩定提高都十分有利。

(三)職教集團支撐

中高職教育貫通改革是在職業教育集團一體化辦學背景下進行的,統一招生的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能夠有效地在集團內部進行教育教學資源優化配置,特別是師資的利用,以及對課程進行整體設計和優化,既保持知識學習的連貫性,又強調職業能力培養的連續性。課程設置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大膽改革創新,重點解決如何突破僅僅從學科知識體系的角度進行銜接的傳統,樹立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進行中高職教育貫通的新理念,即利用工作任務對學生應掌握的職業能力進行分解,按照職業能力培養由低至高、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循序漸進,一體化設計專業培養方案,科學進行課程設置,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四)專業選擇得當

確定進行中高職教育貫通試點的護理、應用電子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四個專業,是基于對目前上海市高技能人才需求廣泛深入調研,并經過職業教育集團統籌規劃而確定的,均具有強烈的行業背景支持,具有職業技術含量高、專業技能要求高、職業崗位需求量大的特點。正是由于這些專業的技術內涵不斷提升,使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越來越難以適應實際要求,而高職院校又沒有充足時間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基礎性、系統性的培養和訓練,因此在這類專業實施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貫通更加必要和重要。

三、改革核心問題與培養方案設計

(一)中高職教育貫通改革核心

與之前曾試點的“3+3”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相比,現行試點的中高職教育貫通,其改革核心是將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并在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

職業能力不僅指具體崗位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而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其內涵更加豐富,外延更加寬泛。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科技的進步以及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從業者需要具備多種技能,以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而職業能力能夠使從業者適應崗位或者工作的轉換,高效率地進入角色。簡言之,職業能力就是指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多種能力的總和[3]。職業能力強調知識的應用性,而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不僅能夠反映職業教育人才的本質特色,也是職業教育人才的層次表現,更是中高職教育貫通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每個中高職教育貫通專業都應根據核心工作崗位及相關工作崗位進行崗位描述,然后根據崗位描述總結職業能力要求及素質,接下來對職業能力按照專業能力、社會能力、

方法能力進行分解。在整個五年或六年的教學過程中,按照職業能力培養的規律,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地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和培養。

(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中高職教育貫通的成功,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和集團化辦學條件的支持外,還必須設計一個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而其中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要素。中高職教育貫通人才培養方案以實際應用能力為主線,以職業能力與課程的對應關系,將課程內容進行歸類、整合,科學合理安排,形成脈絡鮮明、清晰的課程結構,以真正有利于學生實際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設計好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科學合理的中高職教育貫通課程體系是其成功的保障。

課程設計的總體思路是:設計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高職教育一體化課程體系,把中職教育相關專業與高職教育相關專業的各類課程,按照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真正打造成以集團化辦學為依托,準確把握學生未成年與已成年的不同年齡段和身心特征及學習特點,以通用能力、專項能力和拓展能力為板塊的課程結構體系。如中高職教育貫通試點五年制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以下簡稱“汽車專業”)的課程,按照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分為三大類,而必修課又分為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本素質課兩大板塊,限選課分為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和職業能力拓展課兩大類。每一個板塊均由相應的課程組成,這些課程都緊緊圍繞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以此為例,可以總結出一些特點。

突出專業課程,確保能力培養。在“汽車專業培養方案中突出專業課程的設置,在5294學時的總課時中,文化基礎課占1520學時,為總課時的28.7%;包括入學教育、畢業教育、學期考核等內容的課程為11.0%;其余均為專業課程及專業實踐課程,占總課程學時的60.3%。整個課程設置的重點是專業課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實用能力和競爭力。

加強實踐課程,體現職教特色。在培養方案中明顯地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將實驗、實習、實訓教育教學貫穿于整個中高職教育銜接過程中。如在“汽車專業”培養方案中,實踐課程(包括實訓、汽車駕駛、生產實習、技能鑒定等)加上B型課①中的實踐部分和其他課程類型中的實踐部分,占整個總學時的一半。尤其實踐教學的安排重視不同環節的銜接,循序漸進,逐步提升。

重視人文課程,提高全面素質。在強調職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同樣重視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汽車專業”課程設置中,包含了培養學生正確價值判斷能力的德育與兩課;提高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課程;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銷售心理學、口語交際等課程。

關注選修課程,發展學生專長。選修課程的作用是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培養其相應的能力和素質,從而使其成為具有豐富創造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如在“汽車專業”課程設置中,既有專業拓展類的汽車金融、二手車交易等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也安排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審美能力的任選課程;還有一些專業復合性的課程如電子商務等。這些任選課共28門,給學生搭建了一個按照自己興趣選擇課程的平臺。

四、保障措施

(一)確立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理念

按照職業教育人才觀,中高職教育貫通的總體目標就是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確立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理念是保證改革目標順利實現的首要條件。在學校層面,切實按照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一體化設計專業培養方案,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在教師層面,無論中職或高職教師都必須轉變觀念,一體化考慮人才培養,著力加強教師自身職業能力的培養,提高職業素養,承擔起試點改革的重任;在學生層面,將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貫穿整個中高職教育貫通過程,要求學生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主動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

(二)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學時占總學時比例不低于50%,且必須有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和專業綜合能力的訓練。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職教集團化辦學的優勢,建立起“全真化”情景的校內外實驗實訓體系,學生以學員和學徒的雙重身份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優化實踐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在做中學、學中做,職業基礎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培養循序漸進,逐步提升。

(三)充分利用職教集團化辦學的優勢

職教集團化辦學最大的優勢是能夠把行業、企業和學校緊密聯系在一起,營造成良好的職業教育氛圍[4]。校企合作是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最重要保證,職教集團化辦學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使校企合作范圍更廣,合作時間更長,合作程度更深,合作內容更豐富。集團化辦學的縱向發展,不僅要求中職教育向高職教育延伸,而且為實現中高職教育貫通提供條件和保障,如能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實習與實訓以及進入工作現場的機會,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四)提升教學團隊的素質

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管理能力是職業教育教學團隊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是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所必需的前提和條件,是實施中高職教育貫通對教學團隊“雙師”素質的必然要求。在職教集團內部的中職教師和高職教師可能教授同樣的課程,可以對教師隊伍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按照中高職教育貫通人才培養整體要求,共同參與一體化中高職教育貫通的教育教學改革、課程開發等,綜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職業素質。

(五)積極改革教學方法與形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以課程為載體,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形式,將人才培養落到實處。根據中高職教育貫通的特點,必須在教學中處理好“學”與“習”的關系,使其完全適應“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職業教育教學要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遵循職業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改革的重點是要求教師幫助和指導學生將學習任務與學習愿望有機統一起來,將學生的“學”與“習”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意識到只有在自己的積極參與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董大奎,李衛芬,涂明.中高職貫通方案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2(2):41-42.

[2]嚴雪怡.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J].職業技術教育,2000(10):11-13.

[3]胡建波,湯伶俐.職業能力的內涵與要素分析[J].職教論壇,2008(2下):25-27.

[4]陳嵩,鮑賢俊,吳國偉,陳美剛.上海交通高職集團化辦學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25-27.

第二篇:學校中高職銜接的模式

學校積極探索中高職的有效銜接,拓寬升學渠道,搭建學生終身學習的“立交橋”。目前,我校學生可通過四種途徑繼續升學深造。

(一)中高職“3+證書” 招生銜接模式

學校實行彈性學制與學分制,各專業課程分必修課與選修課兩大類,有意報讀普通高職院校的學生,可選擇高職升大選修課加強語文、數學、英語文化課的基礎。三年級學生均可參加普通高考的“3+證書”高職考試,報讀普通高職院校。

(二)中高職對口自主招生銜接模式

學生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取得與招生專業相關的省級以上人事勞動部門主考(或授權)的中級以上(含中級)技能等級證書或取得省教育考試院主考的專業技能課程B級以上(含B級)證書,三年級可參加中高職銜接對口自主招生考試,報讀與中職階段所學專業相對應的高職院校招生專業大類(學制為2年)。

(三)中高職三二分段銜接模式

學生報讀與高職院校銜接的專業,參加高職學段的轉段選拔考核,第4學年進入對口高職院校學習。學制5年,其中中職學段3年,高職學段2年。

(四)中高職五年一貫制銜接模式

學生報讀與高職院校銜接的專業,完成3年中職學段學習后,第4學年直接進入對口高職院校學習。學制5年,其中中職學段3年,高職學段2年。

第三篇:“中高職銜接”課題結題報告1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結題報告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課題依據中央關于中職和高職教育協調發展的相關精神,立足內蒙古自治區中職和高職教育銜接實際,全面深入地調查、分析了職校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職和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銜接、招生等方面銜接的現狀、問題和成因,等等。在中高職“銜接模式”問題上,創新性地提出在“教育集團”框架內和平臺上率先啟動的中高職銜接“直通車”這一新模式。

第一部分 所涉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基本概念

技能型人才:指經過專門培養和訓練的勞動者,其既具有當代專業技術教育的技術技能和理論素養,又具有適應生產崗位的創造性能力和獨立解決關鍵性問題的能力。

培養模式:指職業院校為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所應用的培養手段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包括人才培養理念、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教育方法、師資隊伍組成、培養途徑與特色以及實踐教學等構成要素,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僅關涉“教學”過程,更關涉“教育”過程,它主要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技能型人才?”等根本性問題。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二、核心概念

“中高職銜接”,是指按照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推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系統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基礎性作用;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發揮引領作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實現職業教育科學發展,中高職銜接是關鍵。

促進中高職協調發展、系統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當前應重點在十個方面做好銜接工作:適應區域產業需求,明晰人才培養目標;緊貼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專業結構布局;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創新課程體系和教材;強化學生素質培養,改進教育教學過程;改造提升傳統教學,加快信息技術應用;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拓寬人才成長途徑;堅持以能力為核心,推進評價模式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教師培養培訓;推進產教合作對接,強化行業指導作用;發揮職教集團作用,促進校企深度合作,等等。

第二部分 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

一、選題的意義和價值(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

近半個世紀以來高等職業教育在世界范圍內普遍興起,出現了與中等教育分化相對應的高等教育分化。但是分化并不意味著相互隔絕,彼此間仍存在著銜接和溝通的渠道,由于歷史、文化的原因,我國十分重視學歷教育,在中高職銜接方面也體現了這一特點。但中高職銜接的模式雖然體現了內涵銜接的一面,主要還是重視學制的銜接。隨著時間的演變,內涵式銜接應該成為我國中高職銜接發展的目標與方向。

經過近年來很多省份的探索與實踐,我國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中高職銜接模式。加強中高職銜接,既是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現實需求,也是變終結性中等職教為階段性教育,拉動中等職教發展的改革必然。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成敗?!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要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鼓勵畢業生在職繼續學習,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拓寬畢業生繼續學習通道。探索并建立靈活多樣的中高職銜接模式,對于拓寬中職畢業生繼續學習通道,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本課題的預期目標和基本內容

(一)預期目標

形成中高職銜接的基本模式,建立中高職銜接的政策保障體系,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總結出多種多樣的中高職銜接模式,特別是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以行業為依托,在“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教育集團”框架內和平臺上與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在自治區率先啟動的中高職銜接“直通車”;形成一整套促進中高職銜接的方法,如目標接軌、課程統籌、學分制的采納,等等。

(二)基本內容

1.目前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時間不長,但速度很快,短短的幾十年間,中、高職院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招生規模、在校生人數等都發生了飛躍,幾乎占據了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中高職之間缺乏便捷有效的通道,制約了中、高職的進一步發展;現有中職升高職以紙筆考試為主,缺乏直接升學的通道。

2.學制銜接模式研究

中高職銜接模式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招生制度、學制、教學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銜接等方面的內容。依據我國目前中高職銜接的具體情況,在每一種模式內容的基礎上,本研究以學制的銜接為劃分依據,綜合銜接其他內容,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如生源、招生考試政策、專業規定、課程設置、承辦機構等,將中高職銜接劃分為學制銜接模式和非學制銜接模式兩種,“非學制銜接”是內涵式銜接,“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是本研究的創新所在。

學制銜接模式又可分為兩種:一貫制銜接模式和分段式銜接模式。前者主要有"五年一貫制"銜接模式,后者主要有3+2/3+3模式和4+2模式兩種:

(1)一貫制銜接模式

主要代表為“五年一貫制”模式。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五年。采用這種模式的學校實施

三、二分段形式組織教學。第一階段是前三年,即一般能力培養階段,以公共課為主,主要學習文化基礎知識,進行一般能力培養;第二階段是后兩年,即職業能力培養階段,以專業課為主,學習專業技術理論和培養職業能力。兩個階段相互聯系、相互兼顧和補充。

(2)分段式銜接模式

主要代表為:3+2/3+3模式

完成三年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的畢業生,通過特殊的招生考試(3+X招生考試),到專業對口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習二至三年,這種中高職銜接的模式為3+2或3+3模式。

目前高職招生普遍采取3十X考試方式。"3"指三門文化基礎課:語文、數學、外語;"X"指專業綜合考試。3+2/3+3模式中,招收的是專業對口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這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便于培養高質量的高級技術人才。

上述“分段式”和“一貫制”是現階段中高職銜接的兩種主要模式,通過大量的實踐分析可知,其各有優勢和不足之處。

“五年一貫制”模式的優勢在于中高職院校之間有協議(甚至采取由高職院校獨立辦學的形式,這一優勢的存在自不必說),學校之間在課程建設、實訓建設等方面有溝通,可以避免課程內容重復等現象;這種模式對中職學校的辦學能力要求較高,學校的辦學積極性高、生源狀況也比一般的中等職業學校好。而相比較而言,高職院校“一貫制”辦學的積極性卻并不高,在學生管理、資助以及教育教學過程都會出現很多問題。

“分段式”模式招收的是專業對口的中職畢業生,從辦學規模上看,遠超過一貫制高職,但是,3+2/3+3所招收的不僅是中職畢業生,還有普通高中畢業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生,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專業實踐技能差異很大,要同時對這兩種不同生源進行授課,十分困難;這種模式分別由中職和高職院校實施,其對中、高職階段的教育目標、任務的理解不一致,要開展實質性銜接也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容易造成重復教學或中職所學專業知識在高職期間有效利用率低等問題。根據進入高職階段的選拔方式不同,此類模式又可以分為對口升學、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

“自主招生”是指普通高中或中職畢業生,通過院校自主選拔方式到高職院校學習的模式。自主招生的主要優點是增強了高職招生的自主權,但是未實現課程的銜接,同時專業對口性差。

“高考招生”是指普通高中或中職畢業生,通過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到高職院校學習的模式。高考招生模式基本上沒有考慮專業對口和課程的銜接。

“對口升學”是指完成三年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通過“3+X”招生考試及推薦入學的方式,到專業對口的高等職業院校學習,最后取得高等職業教育文憑的模式。其突出特點是強調專業對口銜接,但是并未實現課程層面的銜接,有應試教育的傾向。從三種銜接形式的比較可以看出,對口升學最符合中高職銜接內涵的,但是這種銜接模式在課程銜接和選拔方式上要做更多改進。

除上述兩種主要的銜接模式外,一些地區對“職業教育園區化”模式也進行了探索,中、高職在職業教育園區內可以較為方便地形成教學鏈、行業鏈、利益鏈的全面融合。

3.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

在以行業為依托,43家企業參與、8家政府部門支持、3所高校加盟的“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教育集團”框架內和平臺上,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與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在自治區率先啟動中高職銜接“直通車”, 從而為中高職有效銜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礎,拓寬了中職學校就業與升學兩條腿走路、多樣化選擇的辦學路徑。

在這個問題上,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充分發揮中職學?;A性和實踐性作用,為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和輸送有別于普通高中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合格生源。雙方簽訂了《中高職銜接合作辦學框架協議》,制定了《中高職一體化教學試點工作方案》,科學確立中高職分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共同構建中高職教育“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統一人才培養標準與教學模式,統籌院校課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程安排與教材建設,優化教育結構和“一體化”教學;共同確定招生專業,積極探索中職學生注冊入學和推薦升學的改革新路;明確6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內容,克服中、高職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與教材、教學與評價等方面存在的脫節、重復或斷層等問題。

三、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在具體的研究方法上,本課題主要采用了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行動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

1.文獻分析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也就是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我們通過查找和閱讀有關中高職銜接的理論、組織形式的資料;搜集了有關中高職銜接模式、國內外發展現狀、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國家有關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大量資料,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分析,努力把握中高職銜接模式的方向,理念,歸納了一些地區比較成熟的案例和基本觀點。

2.案例分析法

通過走訪、比較先進地區的成功案例,吸取他們的一些經驗。 3.問卷調查法

現狀調查:調查現有中高職銜接模式存在的問題,總結成功銜接的有效因素,并加以歸納。

可行性調查: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首先走訪了幾所中、高職院校,進行問卷調查,并對中高職銜接的需求、模式、可行性進行調查、分析、歸納。

第三部分 課題研究的主要觀點

一、在政策建議方面

分析了中職與高職教育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要搞好中職報讀高職的宣傳工作,學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有鼓勵中職生報讀高職的具體措施,以實現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二、在培養目標方面

對中、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中、高職教育培養目標要重新定位。中職教育既要側重培養能從事某一職業的初級勞動者,又要為高職學校提供穩定的高素質生源,而中職和高職教育都應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在教學設計方面

提出中、高職課程的設計和教學,都應著眼于培養學生崗位能力、職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不同的發展空間,體現崗位及發展需求。主張課程要顯示中、高職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階梯性、遞進性,突出中、高職教育銜接和學生發展空間的課程要求。

建議職業鑒定部門與學校、行業共同開發與中、高職畢業生技術和理論水平相適應的、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考試。從根本上解決中、高職課程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使中、高職課程有效銜接,實現教學的最大效率。

四、在招生方式方面

建議改變中職單報高職考試內容;提高中職推優的比例、讓更多的學生有進入高職學習的機會,提出改革中職單報高職招生方式的建議。

1.高職院校采用“申請入學制”招生方式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讀高職(即中職畢業生向高職院校報名入學時,由自己向報讀院校提出申請,并提交中職兩年學習成績和一年畢業實習成績,高職院校據此自主選拔學生的雙向選擇招生制度)。

2.根據國家相關文件精神和我區人才匱乏的現狀,盡快制定、出臺自治區中職單報高職自主招生實施細則。在確保高中畢業生就讀高職高專院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中職生被高職院校錄取的比例。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第四部分 課題研究的實踐成果

1.調查研究

本課題組對中、高職銜接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諸問題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調查,也對中職學生發展方向、是否愿意升學、升學希望能達到的目的等與課題相關的基本情況有了準確的把握,保證了課題研究始終朝著預定的方向推進。

除了上述“主要觀點”之外,在對銜接院校調查中,我們還對如下問題進行了探索并得出一致的結論(詳見本《報告》之第五部分 ——“后期思考”):

(1)中職與高職是同類性質的兩個不同階段和層次的教育,科學、合理的銜接,有利于兩者在相互作用下都得到健康、充分的發展,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人才的需求,這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要,是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2)學制結構、入學考試和課程結構是中、高職教育銜接中三大主要問題,各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已有相當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理想的目標模式。其中存在問題及其原因都不是獨立的、單一的,而是辦學思想、辦學經驗、辦學模式、辦學水平、管理體制、經費投入和事業發展程度等等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在學制結構、課程結構和入學考試上反映的問題,相互之間也有著內在的復雜因果關系。如目前入學考試中對三類課程的不同要求,可以在中、高職三類課程內容銜接的現狀中分別發覺它們的成因,只不過因與果表現出來的時間跨度大且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一時不容易看清罷了(注:中、高職課程按其不同內容一般可分四大類:一是文化基礎課,二是專業理論課,三是專業技能課,四是其他課程)。所以,中、高職銜接問題,絕非就事論事所能解決的,需要系統、配套的措施,而且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因此,在上面分別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對策措施外,還需著眼整體:

首先,在辦學指導思想上,中職和高職作為同類性質的教育,要統一基本內容,即中職和高職都要樹立以職業素質為基礎、職業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的辦學指導思想,并切忌泛泛而談,要從各自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和途徑入手,開展辦學指導思想的檢查和評估;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其次,在銜接模式設計上,要堅持貫徹高職為主導、中職為基礎的基本原則; 再次,在保證措施上,要理順關系,建立中、高職統籌的教育行政管理機構。這類機構不僅要有權威性,而且要從中央到地方一以貫之,以利于加強中、高職之間的協調和聯系。

最后,在教學管理上,中、高職教育要積極探索和推行以學分制為基礎的彈性教學制度,加快形成中、高職柔性銜接的機制。

2.合作辦學

2013年下半年,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鼓勵下,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與包頭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我們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途徑、手段、目標等開展了一系列的調研和準備工作,同時進行了一系列中、高職銜接的實踐研究,進而將這項改革加以推進和實施,成為本地區中高職銜接的“領跑者”。

合作辦學的目的:通過加強雙方的交流與合作,深化中、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實現中、高職教育更好地銜接發展,著力提升合作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和辦學效益,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合作辦學的宗旨:雙方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強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中高職銜接改革新路,科學確立分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共同構建 “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以高職帶中職、以中職促高職,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職業教育辦學吸引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合作辦學的體制保障:

為了確保甲乙雙方合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雙方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高職銜接合作辦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包頭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應奇、包頭市教育局副局長田珺、包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魯鴻志、院長王茂元擔任,執行主任由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吳群、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校長劉軍擔任,各系部主任為委員會成員。

合作辦學的主要內容:

一、順應發展要求,搭建中高職“直通車”平臺

1.發揮中職學?;A性和實踐性作用,堅持走就業與升學并舉的路子。開通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中高職“直通車”,雙方共同確定招生專業,整體性、系統性地設計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克服中高職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與教材、教學與評價等方面存在的脫節、重復或斷層等問題,實現一體化辦學。

2.發揮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擴大單獨招生、對口招收中職畢業生的專業范圍和招生比例,加大中職畢業生升高職的改革試點力度;同時對中職學校優秀畢業生,包括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參賽選手,自治區技能大賽榮獲三等獎以上優秀選手,市級以上三好學生、優秀干部、預備黨員等學生,實行推薦免試入學制度,逐步實現中高職“直通車”目標,把中職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能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而不斷增強中職學校的吸引力,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二、以提升辦學質量為核心,加強院校深度合作

兩校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如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方法改進、雙師型教師培養、考試方式和質量監控體系建立、教科研活動深入開展、院校文化融合等方面,開展常態活動、形成長效機制,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高辦學水平。

1.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聘請包頭職業技術學院相關專業的帶頭人作為本校專業建設的“指導教師”,定期參加專業研討活動,提出指導意見,促進其專業建設與發展。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及“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雙方建立“專業教師對口幫扶”制度。通過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互派專任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加快培養專業帶頭人,并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

3.深入開展教科研活動,加強課題的合作研究。雙方共同確立課題方向,開展課題研究和實踐,努力實現科研資源和平臺共享。

4.在參與自治區和國家級中高職技能大賽方面深入合作,指導參賽學生訓練,爭取大賽獎項,提升院校辦學品牌和辦學效益。

5.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廣泛合作,加大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積極開展學生職業素養和公民意識教育。

6.通過各種已有的和新搭建的平臺,加強院校間的文化交流,促進師生互動。擴大人文交流,促進師生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合作,搭建信息化交流平臺。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7.雙方在校企合作、國際化辦學以及教學實習、就業培訓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

合作辦學的已有進展:

1.開展銜接課程設計和開發的研究與實踐,體現中高職分段的連續性及崗位能力、課程、證書的對接,共同研討和制定核心課程教學大綱,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既避免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又要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

2014年3月,學校與包頭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機械加工、數控技術、焊接技術、機電技術應用、汽車制造與檢測、藝術設計等六個專業的對接,共同制定了六個專業五年制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人才培養體系、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內容、培養標準等方面真正意義上的銜接。9月份,實現了六個專業388人的招生,其中機加數控74人、焊接45人、機電技術120人、汽車98人、藝術設計51人。

2.開展評價考核方案的研究。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一體化的實施,設計了一套中高職院校都認可的考核評價方案,選拔具有一定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在實現人才培養體系、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材選用、教學內容、培養標準等方面的銜接后,也就實現了中職培養標準與高職入學標準相銜接的問題。因此,在學生考核評價上采取分層考核:即只有在公共基礎(語數英政體藝)能力、專業基礎(專業理論+實操)能力、技能等級水平(中級資格證)等三個層次的考試成績均合格的前提下,才能通過“直通車”進入高職學習。

3.中高職院校資源的共享。建立中高職院校共享型資源體系,包括課程、師資、教學研究、實訓基地、實習基地等資源的共享環境,促進銜接院校的交流、研討、師資培訓和溝通。

成立“專家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院校與企業共同參與的專業建設研討會,規劃調整專業培養方向和課程設計等。高職院校對一年一度的學校所有工種的技能操作比賽和展示活動以及自治區、國家技能大賽均給予技術指導和設備支持。2014年,約有6000人次學生參加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的初賽,其中1600人次學生參加決賽,比賽和展示項目達30多個,還有20余名青年教師參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加專業技能大賽;本年,在自治區技能大賽的11個項目比賽中,18人獲得獎項,其中8人一等獎,5人二等獎,5人三等獎;本年,有11名學生代表自治區參加了9個項目的國家級技能大賽,其中“裝配鉗工”項目獲得三等獎,其余獲優秀獎。上述成績取得就與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分不開。本年,新生近1000人到高職院校開展實驗實訓設備的認識性參觀;2015年,學校分專業開展了兩次較大規模的交流座談,等等。

第五部分 課題研究的后期思考

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中政府應起到主導作用一樣,“中高職銜接”這一辦學模式也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參見《內蒙古技能型人才培養和使用政策實施研究》一文第三章,第五節)。只有重視并針對中高職銜接過程中的問題采取有效對策,才能使整個職業教育系統充分發揮整合功能,促進社會公平和人的全面發展,也才能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實現中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

一、統籌規劃專業、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

1.專業設置的銜接。中高職銜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的銜接,中、高職在專業設置上的共同要求是,從地區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設置專業,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設置專業。從促進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意義上講,專業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一個必要條件。依靠地方和行業,加強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研究制定中、高職專業目錄,使兩個層次在專業上較好地銜接。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面的寬窄, 直接影響著中、高職銜接的對口程度和銜接通道的寬窄,高職專業設置是中職專業設置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寬。只有中高職專業建設規范化, 才能促進中高職課程的有效銜接。

2.培養目標和規格的銜接。培養目標和規格是反映某類教育本質特征的兩個不同方面。中、高職教育在培養目標和規格上有許多共性,例如,兩者都具有職業性、實用性、技能性等特點。培養目標都主要從行業的職業崗位不同要求及相應規范中去確定,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培養中、初級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3.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銜接。探討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就業崗位和在中、高職兩個階段應具備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銜接: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系統構建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由淺入深:中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課程內容銜接:合作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既要避免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又要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

職業資格證書銜接:分段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中職階段進行初級培訓,獲得初級職業資格證書;高職階段進行中、高級培訓,獲得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4.教學模式的銜接。無論是中等職業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模式上都應突出操作性、實踐性的職業教育特色。如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 “雙證書”畢業要求、與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系、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的建設等等,都是共性特點,缺少哪個環節都會使銜接出現故障。

二、招生政策上的改革需求

包括辦學、教學、管理在內的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是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基本保證。招生錄取制度和學制的銜接是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前提,既要實現學制上的銜接,又要在入學考試制度上銜接。中職升高職的入學考試不能按照普通高考,或者沿用普通高中的考試辦法,而要按中職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要求進行考試,增加和突出專業課、實踐課的考試。

首先是招生計劃和比例的擴大。目前教育部對于五年一貫制、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等三種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的招生,給定三個5%的計劃政策。盡管這個比例在各地實際運行中有所突破,但其與學校、企業和學生的期望值仍有一定差距。應適當依據市場調節機制,放寬5%的招生比例。

其次,實際上也是至為關鍵的,要在政策上給與院校更大的自主權,將高職的入學考試與中職的教學、考試、證書、技能競賽等成績結合起來,完善高職院校對接中職的自主招生、保送制度。這也是政府主導性的一種重要體現。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不足之處

作為少數民族地區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專題性課題,我們的研究還缺少一些突出“少數民族地區”特點的研究,這是課題研究的不足之處,也是本課題今后需要特別關注之處,因為處在民族地區(尤其是像內蒙古自治區這樣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我們在民族地區的技能型人才培養經驗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和數據等研究的資源優勢,應當加以充分利用。

此外,從研究視角上看,本課題現階段的研究注重在微觀方面,缺少對于宏觀方面的關注,尤其是缺乏培養“政策”方面的探求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一些切合民族地區實際的建議(這主要是由于我們面對這類型課題研究,現有的科研能力還比較薄弱,包括校內外相關資料和數據的整理和搜集過程并不順暢)。包頭機械工業職業學校是開創自治區中高職銜接辦學模式的“領跑者”,應該而且能夠在這方面提出有較強實踐基礎的政策建議或實施路徑。

第六部分 課題研究的參考資料

一、中文文獻

1.張菊霞.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的若干關系梳理[J].職教論壇,2013(07).

2..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高技能人才管理政策選擇[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版),2011(8):40—42.

3.郭翠蘭.中高職銜接基本問題與協調發展若干對策[J].職教論壇,2007(05). 4.張家寰.中高職銜接課程結構一體化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1). 5.蘆京昌,范敏.浙江省中高職銜接機制及操作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7(10).

6.王義.美國加州高等院校的合理分工對推進我國中高職協調發展的啟示[J].職教論壇,2013(07). 7.張協奎,文焱,鄔思怡.完善廣西中高職教育“立交橋”銜接的政策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

構建中高職教育有效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研究

8.焦峰,趙紅亞.終身教育背景下我國成人教育“立交橋”構建探析 —— 英國成人教育制度建設的經驗借鑒[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9.黃明光,王秋.美國民族職業教育對我國民族高職院校發展的啟示[J].文教資料,2011(09). 10.錢民輝.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的問題構成及對策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0(06). 11.滕曉梅.民族職業教育與民族現代化[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04). 12.趙凱,何學紀,邱慶榮.“中職——電大直通車”學分制培養模式銜接課程設計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0(12). 13.丁惠炯.內蒙古技能型人才培養和使用政策實施研究[D].吉林大學,2013. 14.李維鵬.民族地區職教的發展困境與解困思路[D].廣西民族大學,2011. 15.汪璐.澳大利亞.TAFE學院辦學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 16.楊甜.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

二、外文文獻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raining Australian Government.Training Package Development Handbook,2005. 2.Christopher Dougherty.The German Dual System: A Heretical 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7. 3.Lucus,C.J.Crisis in the Acadamy:Rethinking 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4.Hans Borch,Peter Wordelmann.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Educational Trainning-stratiges.

5.Lucus,C.J. Crisis in the Acadamy:Rethinking Higher Education in America.

第七部分 附錄(調查問卷)

一、調查問卷(教師)

二、調查問卷(學生)

第四篇:中高職銜接合作辦學協議書 機電職院

中高職銜接合作辦學協議書

甲方: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乙方: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高職協調發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探索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經甲、乙雙方共同協商,聯合開展中高職銜接合作辦學,現就有關事宜協議如下:

一、合作辦學試點專業 ****專業(中專專業的方向)

二、合作辦學內容

1、雙方共同制定、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做到專業設置、專業定位、培訓目標三銜接。

2、雙方共同開發、構建能力遞進、對接緊密、內容完善的****專業(中專專業的方向)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并嚴格按照課程體系實施教學。

3、雙方共同開展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確保質量評價、教學管理銜接。

4、雙方對試點專業學生的學籍、教育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前二年由乙方實施,后三年由甲方實施,確保教學管理規范、科學、高效運行。

5、雙方共同做好中高職銜接學生管理等常規工作。學生在乙方培養階段,獲得中職學籍后,可按照國家資助政策享受乙方資助,在甲方獲得高職學籍后,可按照有關規定,享受甲方的學生資助政策。

三、合作辦學形式

1、本項目實行“2+3”單獨招生定向培養的形式。

2、乙方負責按湖南省教育廳相關文件和精神,招收初中應(往)屆畢業生,設立“中高職銜接班”,前二年在乙方完成,后三年在甲方完成。

3、學生前二學年在乙方學校,完成中職階段的學習任務后,第三學年成建制轉入甲方學校學習。由乙方在第三學年第一期組織學生參加當年高考報名,然后通過甲方單獨招生考試后取得全日制大專學籍。

4、頂崗實習環節統籌安排在甲方完成。

5、后三年學習期滿,成績及表現合格的學生可獲得甲方簽署、教育廳核發、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大專學歷文憑。

6、學生前兩年按乙方標準繳納學雜費,后三年按甲方標準繳納學雜費,第三年的減免學費歸乙方。

四、甲方的職責

1、落實高職專業的單獨招生計劃。

2、負責中高職銜接過程的單獨招生考試、錄取、學籍管理工作。

3、牽頭成立中高職銜接****專業(中專專業的方向)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編制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指導乙方落實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教研教改工作。

4、按計劃對乙方專業教師開展相關培訓。

5、在取得學籍滿三年后,對成績及表現合格的學生頒發全日制大專畢業證。

6、學生在取得甲方大專學籍后,享受與甲方本院學生同等的權利和條件,包括申請就讀專升本、獎助學金評定、評先評優、就業推薦等。

7、考慮到市政府對乙方學生第三年學費減免的不足,甲方從學生學費中按

元/生返還給乙方。

五、乙方的職責

1、按甲乙雙方要求,實施招生工作,完成中職階段的學籍注冊(三年學制)工作。

2、根據雙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負責完成前二年教學任務。

3、負責學生在乙方學校學習期間的日常管理和建檔工作。

4、負責與中高職銜接班的學生簽訂協議書,組織學生在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參加當年高考報名,并保證分段過渡中在籍學生人數的穩定,第三學年轉入甲方學習人數每個專業人數不低于30人。

六、責任

試點班在分段教學管理過程中,學生發生的一切意外事件處理等均由在讀學校負責。

七、未盡事宜,經雙方協商一致后執行。

八、本協議一式四份,甲乙雙方各執兩份。

九、本協議自雙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蓋章)

乙方(蓋章)

甲方法人代表(簽字)

乙方法人代表(簽字)

第五篇:實施中高職銜接,促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實施中高職銜接,促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第一組專題研究報告)

研修班第一組由河北、河南兩省的18名學院組成,經過五天緊張的學習,大家感到收獲頗豐。幾天來,大家緊緊圍繞魯部長的講話和其他幾位領導的報告進行了熱烈地討論,并堅持每天撰寫學習心得。學習的內容很多,在此,我們一組僅就中高職銜接問題作一簡要匯報。

職業教育是是針對普通教育而言的一種教育類型,它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特殊的密切關系。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的全球化,我國的經濟產業結構不斷發生變化,人才結構與內涵要求也隨之發生改變,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因此,實施中高職銜接,促進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構建科學、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職業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全面建設現代化社會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發展現狀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正式提出: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要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發揮中等專業學校的骨干作用,同時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優先對口招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以及有本專業實踐經驗、成績合格的在職人員入學,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1991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再次強調在九十年代要逐步做到:使大多數新增勞動力基本上能夠受到適應從業崗位需要的最基本的職業技術訓練,在一些專業性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勞動崗位,就業者能較普遍地受到系統的嚴格的職業技術教育;初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形式多樣,又能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

為迅速擴大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建立起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三改一補”發展方針,即通過現有的職業大學、部分高等??茖W校和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改革辦學模式,調整培養目標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仍不滿足時,經批準利用少數具備條件的重點中等專業學校改制或舉辦高職班等方式作為補充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方針。

1996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國家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實施以初中后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學校教育分為初等、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了職業教育體系的框架結構。

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力爭在“十五”期間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又明確指出: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魯昕部長在2011年度職成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所謂“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就是要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要求,加快建立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這樣的體系內,各類教育要科學定位、科學分工和科學布局,切實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系統性和多樣化。發揮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作用,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高等職業學校的引領作用,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途徑,重點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制度,系統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支撐國家產業競爭力的能力。

當前,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形式多樣、靈活開放、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因此,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是要在現行體系和制度的基礎上,找準切入點,建立有效制度,解決各級各類教育的銜接與溝通這一關鍵問題。隨著全民教育的發展,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職畢業生的繼續深造也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中職與高職的銜接就成為必然。

二、中職與高職銜接的基本模式

中高職的銜接發展絕不是中職與高職兩個系統的簡單鏈接,而是兩個系統在多種特征上兼容性的繁雜適配。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我國在中高職銜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實際工作中也總結出了很多有效的銜接模式,從高職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國目前中高職銜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一貫制模式:即一個高職院校與幾個中職學校形成的銜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貫制,具體可分為“3+2”和“2+3”兩種形式, 即學生在受完中等職業教育( 3 年或2年) 的基礎上再接受高職教育( 2年或3年),畢業后發給相應的中職和高職文憑。一般情況下,這種模式,中職和高職學校之間是有合作協議的。在人才培養計劃的銜接上是有具體規定的。

2.對口升學模式: 即中職與高職各自根據自己的學制年限進行教育, 部分中職畢業生(中專、技校、職高畢業生)完成三年中職學習,通過口升學考試進入專業對口的高職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職教育模式。中職畢業生自由選擇報考高職院校,中、高職學校沒有合作關系。

3.直通制模式: 是在一所高職院校內部實施的模式。 由高職院校直接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 前三年按中專教學計劃實施教育, 然后按三年的學業成績和綜合表現擇優選拔部分學生升入??? 再學習兩年, 完成高職??茖W業,考試合格頒發??飘厴I證書;未升入??频膶W生, 繼續按中專教學計劃再學習一年, 完成四年制中專學業, 畢業時發給中專畢業證書。

對口招生和一貫制是現階段我國中高職銜接的兩種主要模式。五年一貫制模式的優勢在于中高職院校之間有協議,學校之間在課程建設、實訓建設等方面有溝通,可以避免課程內容重復等現象。對口升學模式招收的是專業對口的中職畢業生從辦學規模上看,遠超過一貫制高職,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中高職人才培養上的溝通,存在著教學內容重復等現象。

三、中高職銜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中高職銜接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尤以課程銜接問題最為突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設置不銜接

1.課程內容重復。目前國家還沒有制定統一的不同層次職業教育課程標準。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各自構建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確定課程教學內容,中高職院校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造成一些專業課程在中高職階段內容重復的現象。這不僅造成中高職教育資源與學習時間的浪費,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2.基礎課程薄弱。中職生升入高職院校后,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普遍感到比較困難,尤其是數學、物理、英語等基礎性課程。這與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存在的重技能輕文化,重操作輕理論的現象有關,反映出中高職課程體系構建的思想和原則的差異。

3.技能訓練重復。在實習訓練與專業技能培養方面,高職與中職理應體現出層次內涵上的差異,然而在實際情況中,不少高職院校技能訓練定位低,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后,有些實踐訓練項目與中職相差不多,存在重復訓練的現象。

(二)培養目標不銜接。

各層次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是實現完善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標準的前提條件。目前,我國同類專業的中、高職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之間沒有依存性。高職教育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與中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相對獨立,沒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銜接。中職教育偏重于對學生操作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存在著輕基礎、重專業,輕理論、重實踐,輕理解、重操作的現象,使學生很難適應高職教育更廣、更深的理論學習,達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三)招生制度制約

我國高職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學生為主,對口升學招生指標限定在5%以內,這樣的政策導致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接受高職教育的機會很少。改革招生政策,使中職學生既可以選擇就業,也可以升入高職高專學習,更多的中職畢業生可以升入高職繼續學習,才能建立中職與高職的銜接的有效路徑。

四、中高職銜接的對策思考

只有重視并針對中高職不銜接問題采取有效對策,才能使整個職業教育系統充分發揮整合功

能,促進社會公平和人的全面發展,也能真正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

(一)提高認識

構建完整的中高職溝通職教體系,要堅持“遵循規律、服務需求、明確定位、系統思考、整體設計、構建體系、科學布局、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形成中、高職的合理定位,統籌安排。

(二)統籌規劃專業,優化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

1.高職專業與中職專業的銜接。中高職銜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的銜接,中、高職在專業設置上的共同要求是,從地區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設置專業,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設置專業。從促進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意義上講,專業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一個必要條件。依靠地方和行業,加強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研究制定中、高職專業目錄,使兩個層次的職業教育在專業上較好的銜接起來,高職院校要深入研究中高職專業,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面的寬窄, 直接影響著中、高職銜接的對口程度和銜接通道的寬窄,高等職教的專業設置是中等職教專業設置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寬。只有中高職專業建設規范化, 才能促進中高職課程的有效銜接。

2.培養目標和規格的銜接。培養目標和規格是反映某類教育本質特征的兩個不同方面。中、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和規格上有許多共性,例如,兩者都具有職業性、實用性、技能性等特點。培養目標都主要從行業的職業崗位不同要求及相應規范中去確定,中等職業學校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

3.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銜接。聘請中職校的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技術人才全程參與中、高職銜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討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就業崗位和在中、高職兩個階段應具備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銜接: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要求,系統構建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由淺入深:中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

課程內容銜接:與中職合作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既要避免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重復,又要拓寬和加深課程內容,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礎課程注意中、高職層次知識點的有機融合,以適應其漸進性學習和終身教育的需要,中職階段注重基礎素質教育;高職階段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全面培養,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職業資格證書斜街:分段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中職階段進行初級培訓,獲得初級職業資格證書,高職階段進行中級、高級培訓,獲得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4.教學模式的銜接。無論是中等職業教育還是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模式上都應突出操作性、實踐性的職業教育特色。如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 “雙證書”畢業要求、與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系、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的建設等等,都是共性特點,哪個階

段缺少哪個環節都會使銜接出現故障。

(三)教育制度和招生政策的改革

包括辦學、教學、管理在內的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是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基本保證。招生錄取制度和學制的銜接是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前提,既要實現學制的銜接,又要在入學考試制度上銜接。中職升高職的入學考試不能按照普通高考的辦法,也不能沿用普通高中的考試辦法,而要按中職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要求進行考試,增加和突出專業課、實踐課的考試。這樣才真正有利于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放寬招生計劃比例。目前教育部對五年貫制、中職升高職、高職升本科的三種中高職銜接教育招生,給定了三個5%的計劃政策。盡管這個比例在各地運行中都有所突破,但這比例數與學校、企業和學生的期望值仍然有一定差距。依據市場調節,適當放寬中高職銜接、高職本科銜接5%的招生計劃比例。

放權:政策上給高職更大的自主權,將高職的入學考試與中職的教學、考試、證書、技能競賽等成績結合起來,完善高職院校對接中職的自主招生制度、保送制度。面向中職校各專業畢業生,開展由高職院校主辦、中職學校協辦的高職預科教育等。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曾經的大學宿舍生活下一篇: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