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手機充電管理ic

2022-06-30

第一篇:手機充電管理ic

智能手機充電管理方案

電源招聘專家

“ 一小時充好電”-智能手機充電管理方案

前沿

蘋果iPhone的出現,讓智能手機的概念走進了千家萬戶。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消費者對于智能手機功能以及體驗需求不斷提升,使得智 能手機廠家不斷的追求硬件參數高配置。最為明顯的就是CPU核數以及屏幕尺寸不斷的變大,最近國產華為手機更是推出了6.1英寸,四核1.GHz CPU的Mate智能手機,把智能手機的硬件參數推到了另一個頂峰。但是這兩個硬件參數的提升卻嚴重的影響到了消費者對手機待機時間的需求。 年初,美國資訊公司 J.D. Power發布了2012年智能手機用戶滿意度調查報告,調查結果也表明手機電池是智能手機的使用瓶頸。該調查還顯示,手機電池的耗電量是決定客戶是否對 手機滿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款簡單的功能機,充滿電后放上十天半個月不充電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是智能手機每天都得插上充電器,就像回到了有線電話時 代,總有條“繩子”跟著你的手機。很遺憾鋰電池技術突破遠遠沒有跟上其它硬件的發展腳步,智能手機耗電激增更是將手機電池推向了絕對的瓶頸期。這種情況 下,想要在電池端下工夫,只能增加電池體積以增大容量。目前主流手機電池容量多在1000-2000mAh之間,大尺寸的機器會出現配備2500mAh電 池的手機,而華為的mate更是配了4050mAh的電池。 大容量電池必然帶來長時間的充電時間,同時對智能手機的充電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對目前主流智能手機充電方案做個詳細的介紹。 無源方案

分立器件充電方案主要是從功能機時代延續過來,如圖1為MTK平臺目前在功能機平臺以及低端智能手機平臺的主流充電方案。充電的控制全部靠 主平臺來控制,通過兩路ADC檢測引腳ISENS/BATSNS之間0.2歐姆電阻的電壓差,內部的邏輯電路會設置流過R1電阻的電流來實現對電池充電電 流大小的控制,而且還通過7.5K電阻以及NMOS管隔離BB或者PMU直接面對VCHG充電器輸出的脈沖高壓沖擊,確保不會因為劣質適配器輸出的高壓燒 壞主芯片。

分立器件充電方案的優勢是成本足夠便宜,劣勢就是充電電流比較少,目前市面主流的設置是500mA,而且充電的保護機制主要是靠平臺自身的 軟硬件來實現。分立器件充電方案的優缺點都比較明顯,但是在功能機時代,分立器件的優勢得到極大發揚,而充電電流比較少的劣勢在功能機時代并沒有給消費者 帶來太差的體驗感。正因為這樣,分立器件充電這套方案成為了所有功能機平臺的主流充電方案。 但是隨著智能手機電池容量的不斷增大,分立器件充電電流較少的劣勢不斷顯現,因為成本的考慮,很多廠家想通過分立器件的方式來提升充電電 流。但是分立器件由于散熱的太差很難實現較大電流充電,圖2 是圖1電路中大電流通路的三極管兩種封裝圖,從早期的SOT23-6封裝發展到為了支持更大電流充電的DFN2X2-8封裝,但是分立器件自身的結構只能 通過管腳對空氣散熱,限制了不管是哪種封裝都沒有辦法取得很好的散熱效果。類似的有源功率器件采用DFN、QFN封裝,看中的是可以利用封裝底部的散熱 盤,這個散熱盤要有好的散熱效果必須接主板的大地,而無源的分立器件沒有辦法利用到散熱盤的這個有效散熱功能。

電源招聘專家

有源線性充電方案

在手機平臺還沒有高度集成化的時候,是 手機充電的主流方案,后來隨著平臺的不斷集成化,BB把充電的控制邏輯集成在自身的PMU里面,從散熱方面考慮,把需要過大電流的管子放置在外面,從而延 伸出了分立器件的充電方案。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電池容量的不斷增大,對充電電流的要求不斷提升。上文描述的分立器件充電電流小、散熱差的問題越來越 嚴重,線性充電的集成方案有開始陸續被一些更注重品質的廠家采用。

有源線性充電的優勢是:

1、芯片集成較多的充電保護機制,這種保護機制隨著充電電流的不斷增大,越來越被工程師所關注,畢竟充電模塊會涉及 到手機可靠性方面;

2、散熱較好,有源的充電IC一般會采用帶散熱盤的DFN/QFN等封裝,芯片內部的地會通過封裝的散熱盤接到主板的大地,非常有利于 主板的散熱,不會出現手機主板某個局部區域溫度過高的情

電源招聘專家

況。劣勢是:

1、成本要比無源的分立器件方案高;

2、充電電流最大支持到1A,電流再大,效率低導 致的散熱問題也會明顯顯現。

如圖

3、圖4為上海艾為電子推出的AW3210支持MTK、展訊智能手機平臺1A充電的高性價比充電方案。AW3210除了線性充電常規的 保護機制例如OVP、OCP、軟啟動保護外,還專門針對大電流充電開發的具有專利技術的K-charger,K-charger專利技術可以自動根據芯片 的溫度來調整充電電流的大小,避免因為使用中由于誤操作影響充電的可靠性。圖5為K-charger技術充電電流隨之芯片溫度變化的曲線示意圖。

電源招聘專家

開關充電方案

前面兩種充電方式主要還是功能機以及低端智能手機的充電方式,文章的開頭也介紹到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2013年的智能手機已經升級到4核 (甚至8核)、5寸/6寸的硬件規格,電池容量升級到了2000mAh甚至到4000mAh以上的配置,過長的充電時間已經嚴重的威脅到消費者的體驗。所 以從去年年底開始,主流的平臺廠家紛紛推出更大電流更高效率的充電

電源招聘專家

方案,四核平臺MT6589參考設計就正式開關充電方案作為四核平臺充電的標準方案。 開關充電方案相對于線性充電方案最大的優勢就是效率更高、發熱更小。上海艾為電子推出的支持1.5A的開關充電AW3215最高的效率能夠 達到88%左右,而線性充電的方案效率也就只能在70%左右。充電電流的不斷提升,效率差別導致的發熱就越來越突出。下表為某手機發燒網站專門發布的針對 目前市面上主流手機做的發熱測試,能夠看到充電對手機的發熱能夠列入手機發熱源的前三。

圖6是上海艾為電子針對高端智能手機平臺推出的支持1.5A充電電流AW3215的典型應用,考慮到國內很多手機設計公司做的共板項目,同 一個PCBA對應很多不同類型的機器,AW3215內置智能識別適配器輸出能力的功能,工程師只需要出廠前設置最大充電電流即可,無需還需要根據不同的適 配器設置充電電流。AW3215通過實時監測VBUS上的電壓,智能調節充電電流,使得同樣的一個硬件設置可以匹配市面任意的適配器,給PCBA廠家統一 BOM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適配器智能檢測功能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充電電流,也可以確保充電過程速度最快、安全性最高。

同時AW3215還提出了讓智能手機“一小時充好電”的口號,內置S-charger的功能,工程師可以通過脈沖控制AW3215的 CTRL引腳來設置充電恒壓截止的判斷閾值。早期經典充電截至判斷標準是當恒壓階段充電電流降低到恒流電流的10%,則充電完成。AW3215可以讓用戶 通過軟件設置恒壓充電截至的判斷閾值,可以調整為90%~10%,當充電達到軟件設置的閾值后,芯片會發中斷提示系統充電以完成,但是只要這個時候適配器 沒有被用戶拔掉,AW3215還會繼續對電池充電,直到充電電流降低到恒流的10%才關斷充電通路。

第二篇:員工宿舍手機充電管理規定

1、為保證員工宿舍安全,宿舍內嚴禁私拉電源,嚴禁室內無人時進行手機充電。

2、手機充電完畢后,必須將電源關閉。

3、嚴禁在夜間進行整夜充電,休息前將電源斷開。

4、為防止手機充電器自爆,手機充電嚴禁超過8小時,因手機充電時間過長而導致充電器或手機損壞,后果自負。

5、充電過程中發現異?,F象,應立即斷開充電電源,并及時上報相關部門。

國家煙草專賣局機關服務中心廣安門后勤管理處2014年1月26日

第三篇:手機充電器設計報告

1

手機充電器設計報告

題目:手機充電器設計

指導老師:翟永前

專業班級:電子信心工程專業12級

組別:第六組

組長:曹廣振

團隊成員:王沛、索彬、趙小芳、曹廣振

院系名稱:通信信號學院

智能充電器的設計

【摘要】

隨著手機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手機電池充電器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充電器種類繁多,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只有單片機參與處理和控制的充電器才能稱為智能充電器。

該設計利用51單片機的處理控制能力實現充電器的智能化,在單片機的控制下,具有預充、充電保護、自動斷電和充電完成報警提示功能。該設計包括了六個功能模塊:

· 單片機模塊:實現充電器的智能控制,如自動斷電,充電完成報警提示。 · 充電過程控制模塊:采用專用的電池充電芯片實現對充電過程的控制。 · 光耦模塊:控制通電和斷電,在電池充滿電后及時關斷充電電源。

· 充電電壓提供模塊: 將一般家用交流電壓經過變壓器、電壓轉換芯片等轉換為5V直流電壓。

· 電壓測試模塊:利用AD轉換把充電電池兩端的電壓通過數碼管顯示出來。 · C51程序:單片機控制電池充電芯片實現充電過程的自動化,并根據充電狀態給出有關的指示。

【關鍵字】

單片機、電壓轉換、MAX189

8、智能、充電器

3

【目錄】

一、設計綜述

„„„„„„„„„„„„„„„„„„„„„„„„„ 4

二、基本方案

„„„„„„„„„„„„„„„„„„„„„„„„„ 4

三、軟硬件設計

„„„„„„„„„„„„„„„„„„„„„„„„5

四、軟硬件仿真

„„„„„„„„„„„„„„„„„„„„„„„„ 13

五、測試

„„„„„„„„„„„„„„„„„„„„„„„„„„„ 13

六、設計體會

„„„„„„„„„„„„„„„„„„„„„„„„„14

一、設計綜述

手機電池的使用壽命和單次使用時間預充電過程密切相關,鋰電池是手機最為常用的一種電池,它具有較高的能量重量比、能量體積比,具有記憶效應,可重復充電多次,使用壽命較長,價格也越來越低。鋰電池對于充電器的要求也比較苛刻,需要保護電路,為了有效利用電池容量,須將鋰電池充點值最大電壓,但是過壓充電會導致電池損壞,這就要求較高的充電精度。

而大部分充電器多采用大電流的快速充電法,在電池充滿后如果不及時停止會使電池發燙, 過度的充電會嚴重損害電池的壽命 。一些低成本的充電器采用電壓比較法,為了防止過充,一般充電到90%就停止大電流快充,而采用小電流涓流補充充電,這樣就使充電時間增長了。

一部好的充電器不但能在短時間內將電量充足,而且還可以對鋰電池起到一定的維護作用,修復由于記憶造成的記憶效應,即電池容量下降現象。設計比較科學的充電器往往采用專用充電芯片配合單片機控制的方法。專用的充電芯片可以檢測出電池充電飽和時發出的電壓變化信號,比較精確的結束充電工作,通過單片機對這些芯片的控制,可以實現充電過程的智能化,以縮短充電時間,同時能夠維護電池,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另外,比起一般充電器,智能充電器還增加了充電電壓的顯示,讓我們能直觀的看到電池的由預充、快充、滿充充電階段,從而加強對電池的維護。

二、基本方案

(一)方案分析

該設計采用逐個功能模塊分析再組合的方法來實現方案。

1、單片機模塊

智能的實現利用單片機控制,經過分析,單片機芯片可以選擇Atmel公司的AT89C52,來控制充滿電時蜂鳴器報警聲,以及通過中斷控制光耦器件通電和斷電。

2、充電過程控制模塊

5

根據手機鋰電池的需求特性,選擇采用Maxim公司的MAX1898作為電池充電芯片。充電芯片Max1898的內部電路包括輸入電流調節器、電壓檢測器、充電電流檢測器、定時器、溫度檢測器和主控器,輸入電流調節器用于限制總輸入電流,包括系統負載電流與充電電流,但檢測到輸入電路大于設定的門限電流時,通過降低充電電流從而控制輸入電流,Max1898外接限流型充電電源和PNP功率三級管,可對單節鋰電進行有效的快充,它通過外接電容設定充電時間,通過外接電阻設置最大充電電流。

定時電容C和充電時間Tchg的關系式滿足:C=34.33×Tchg

最大充電電流Imax和限流電阻Rset的關系式滿足:Imax=1400/Rset

3、光耦模塊

為了在充滿電后能及時關斷充電電源,則需要引入一個光耦模塊芯片6N137。

6N137光耦合器是一款用于單通道的高速光耦合器,其內部有一個850 nm波長AlGaAs LED和一個集成檢測器組成,其檢測器由一個光敏二極管、高增益線性運放及一個肖特基鉗位的集電極開路的三極管組成。具有溫度、電流和電壓補償功能,高的輸入輸出隔離,LSTTL/TTL兼容,高速(典型為10MBd),5mA的極小輸入電流。6N137光耦合器的真值表如下:

4、充電電壓提供模塊:

由于一般家用電壓為+220V交流電壓,需要設置一個電壓轉換電路將+220V交流電壓轉換成+5V直流電。首先用變壓器將220V交流電壓轉換成7V交流電,經過橋式整流變成直流電,再利用電壓轉換芯片LM7805將7V直流電壓轉換為5V直流電壓。

5、電壓測試模塊

該部分采用AD轉換來實現充電電壓的現實。采用中斷觸發,基本原理是將一段時間內的輸入模擬電壓 Ui 和參考電壓UR 通過兩次積分,變換成與輸入電壓平均值成正比的時間間隔,再變換成正比于輸入模擬信號的數字量。

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轉換原理為:

(二)方案實現功能

方案實現的功能,即充電過程:

· 預充

在安裝好電池之后,接通輸入直流電源,當充電其檢測到電池時將定時器復位,從而進入預充過程,在此期間充電器以快充電流的10%給電池充電,使電壓、溫度恢復到正常狀體,預充電時間由外接電容C9確定,如果在預充時間內電池電壓達到2.5V,且電池溫度正常,則進入快充過程;如果超過預充時間后,電池電壓低于2.5V,則認為電池不可充電,充電器顯示電池故障,由單片機發出故障指令,LED指示燈閃爍,

· 快充

快充就是以恒定電流對電池充電,恒流充電時,電池的電壓緩慢上升,一旦電池電壓達到所設定的終止電壓時,恒流充電終止,充電電流快速遞減,充電進入滿充過程,

· 滿充

在滿充過程中,充電電流逐漸遞減,直到充電速率降到設置值以下,或滿充超時時,轉入頂端截止充電,頂端截止充電時,充電器以極小的充電電流為電池補充能量,由于充電器在

檢測電池電壓是否達到終止電壓時有充電電流通過電池電阻,盡管在滿充和頂端截至充電過程中充電電流逐漸下降,減小了電池內阻和其它串聯電阻對電池端電壓的影響,但串聯在充電回路中的電阻形成的壓降仍然對電池終止電壓的檢測有影響,一般情況下,滿充和頂端截止充電可以延長電池5%~10%的使用時間, · 斷電

當電池充滿后,Max1898芯片的2腳/Chg發送的脈沖電平會由低變高,這將會被單片機檢測到,引起單片機的中斷,在中斷中,如果判斷出充電完畢,則單片機將通過P2.O口控制光耦切斷L7805向Max1898供電,從而保證芯片和電池的安全,同時也減小功耗。

· 報警

當電池充滿后,MAX1898芯片的2引腳/CHG發送

三、軟硬件設計

(一)硬件部分

1、單片機控制設計,電路如下:

電路說明如下:

(1) P3.1腳控制發出報警聲提示;

(2) P3.0腳輸出控制光耦器件,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及時關斷充電電源。 外部中斷0由充電芯片MAX1898的充電狀態輸出信號經過反向后觸發

2、充電部分:該部分為設計的主核心部分,利用MAX1898配合外部PNP組成完整的單節鋰電池充電器。電路圖具體說明:

(1)MAX1898的電壓輸入腳IN輸入電壓范圍為4.5 V~ 12V,鋰電池的充電方式要求是恒

7

流、恒壓方式,所以電源輸入需要采用恒流恒壓源。

(2)PNP場效應管為電壓放大型器件,輸入阻抗高,耐壓高,通過外接的PNP場效應管提供鋰電池的充電接口。

(3)引腳CT通過外接的電容CCT 來設置快充時的最大充電時間tCHG 。

100 = 34.33×tmax

(4)引腳ISET通過外接電阻RSET來設置最大充電電流Ifast。關系式如下:

Ifast =1400/2.8×103 電路圖如下:

3、光耦控制部分,實現電路如下:

電路說明:即當GATE輸入為低電平時,OUTPUT輸出為高電平;當GATE輸入為高電平時,OUTPUT輸出為低,即斷電。

4、充電電壓轉換,實現電路模塊如下:

5、總電路(總電路實際上是由第5部分的充電電壓和下圖構成)

(二)軟件部分

1、程序流程圖

9

2、程序代碼及說明

//防止BattCharger.h被重復引用的h文件

#ifndef _BATTCHARGER_H #define _BATTCHARGER_H #include sbit GATE = P3^0; sbit BP = P3^1;

uint t_count,int0_count; #endif ***************************************************************** 主程序

*****************************************************************/ #include "reg52.h" #include "ABSACC.h" #include "intrins.h" #include "BattCharger.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PORTA4 XBYTE [0x7F8F]

uchar tab[]={0xc0,0xC0,0xC0,0xC0,0xC0,0xC0,0xC0}; uchar tab2[]={0xC7,0xCB,0xD3,0xF3}; uchar SEGPT2[]={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0x88,0x83,0xc6,0xa1,0x86,0x8e}; unsigned int Num;

unsigned int getdata;

uchar keydata;

uchar selectkey; unsigned int date; sbit CLOCK=P3^5; uint tt=0; /* 延時子程序 */ void delay(Num) {

unsigned int ii;

for(ii=0;ii

{}

}

/***************************************************************** 定時器0和中斷0控制充電過程

*****************************************************************/ /* 定時器0中斷服務子程序 */ void timer0() interrupt 1 using 1 {

TR0 = 0; // 停止計數

TH0 = -5000/256; // 重設計數初值

11

TL0 = -5000%256;

t_count++;

if (t_count>600) // 第一次外部中斷0產生后3s

{

if (int0_count==1)// 還沒有出現第二次外部中斷0,則認為充電完畢

{ GATE = 0; // 關閉充電電源

BP = 0; // 打開蜂鳴器報警

}

else // 否則即是充電出錯

{

GATE = 1;

BP = 1; }

ET0 = 0;

// 關閉T0中斷

EX0 = 0;

// 關閉外部中斷0

int0_count = 0;

t_count = 0;

}

else

TR0 = 1;

// 啟動T0計數

}

/* 外部中斷0服務子程序 */ void int0() interrupt 0 using 1 {

if (int0_count==0)

{ TH0 = -5000/256; // 5ms定時

TL0 = -5000%256;

TR0 = 1; // 啟動定時/計數器0計數

t_count = 0; // 產生定時器0中斷的計數器清零

}

int0_count++; }

/***************************************************************** 定時器1和中斷1控制AD轉換

*****************************************************************/ /* 定時器1中斷服務子程序 */ void time1(void) interrupt 3 {

CLOCK=~CLOCK;

}

/* 外部中斷1服務子程序 */ void int1(void)interrupt 2

{

getdata=0;

date=0;

getdata=PORTA4;

date=getdata*100/51;

tab[0]=SEGPT2[date/100]-0x80;

tab[1]=SEGPT2[date%100/10];

tab[2]=SEGPT2[date%10];

tab[3]=SEGPT2[0]; TR0=0; }

/*顯示子程序 */ void DISP(void) {

unsigned int i;

for(i=0;i<5;i++)

{

P2 = 0;

P1 =tab[i];

P2 =tab2[i];

delay(255);

} }

/* 初始化 */ void init() {

EA = 1; // 打開CPU中斷

PT0 = 1;

// T0中斷設為高優先級

TMOD = 0x01; // 模式1,T0為16位定時/計數器

ET0 = 1;

// 打開T0中斷

BP = 1; // 關閉蜂鳴器

int0_count = 0; // 產生外部中斷0的計數器

IT0 = 1;

// 外部中斷0設為邊沿觸發

EX0 = 1;

// 打開外部中斷0

GATE = 1;

// 光耦正常輸出電壓清零

}

void main(void) {

TH1=(65536-50000)/256;

TL1=(65536-50000)%256;

ET1=1; init();

while(1)

{

DISP();

13

PORTA4=0x00;

IT1 =1;

EX1=1;

}

}

四、軟硬件仿真

該設計中,由于在Protues和Multisim里都找不到元件MAX1898和6N137,不過好在單片機對充電過程的控制不復雜,可以在protel里畫圖,然后直接在在電路板上焊接測試。因此該設計可以仿真的部分只有用于充電器兩端的電壓顯示部分(即AD轉換部分)。仿真調試步驟如下:

(一)在Keil程序里邊新建項目,名稱為“充電器顯示”,并選擇單片機型號為AT89C52.BUS。

(二)執新建文件,輸入源程序保存為充電器顯示.C,并保存,然后將源程序添加到項目中。

(三)執行菜單命令“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Output”選項卡,選中“Greate HEX File”。

(四)編譯源程序,得到HEX”文件。

(五)在proteus仿真平臺上建立仿真原理圖,并將程序上載到虛擬芯片上調試及運行。結果如下:

五、測試

(一)測試方法

1、線路連接

按仿真圖在萬用板上大概排下版,然后開始焊接,并連好每條線,檢查無誤后,進行下一步。

2、硬件是否工作測試

由于充電器電路實現比較特殊,芯片是否正常工作不好確定,且該設計有一部分不能仿真,只能根據資料仔細研究分析各芯片的引腳功能及特征,綜合考慮、檢測。一般的測試方法是:

(1)先用萬用表歐姆檔逐步測量線路,確保線路都連接正確。

(2)然后,編寫一段測試程序進行調試,即看各端口的工作狀態是否和預設的一致來檢測

芯片是否工作,這個主要是測單片機是否正常工作,從而診斷出電路板是哪一部分出了問題然后再進行調試。

(3)根據充電芯片特性,預設芯片某個輸入腳的狀態,檢測芯片輸出是否和預想的一樣,來檢測芯片是否能正常工作。

(二)測試條件和測試環境

該設計測試條件要求不高,只需具備一些常見測試工具:電源、萬用表、鋰電池,便可以進行焊接測試。

(三)測試結果

充電芯片可以正常充電,實現預充、快充、滿充,數碼管顯示實時充電電壓。

六、設計體會

這次設計所以總的來說,不算順利,基本上到最后我們才調試出來,因此我有很多感觸。一開始的時候,從圖書館借了些資料,參照資料進行原理圖的設計,而我們選擇的題目用到的幾個芯片都是我們以前沒接觸過的,于是就得到網上找相關芯片的資料,來了解芯片特性,從而實現芯片的控制功能,畫出原理圖,但由于我們所選的MAX1898和6N137芯片和不常見,電路有一部分不能進行仿真,這也決定了我們的調試會是一個艱巨的過程。

完成原理圖的設計,然后是焊板,這是一個需要耐心加細心的過程,哪怕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會使結果出不來,所以必須要一條線一條線的檢查,確認無誤才能在萬能板上接。還有在焊接的時候也要特別小心,稍不注意就會被電烙鐵燙到,或出錯了把芯片給燙壞了或者不該連接的線路被焊錫連起來了。同時這也需要同組人的配合,三個人交換檢查線路,出錯的可能性就小一些,通過合作也使我懂得了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上邊就說了我們的調試將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事實的確如此,我們前邊的部分其實很早就完成了,后邊的調試花去了大部分時間,一開始怎么調試從MAX1898的充電電壓輸出端BATT都為低電平,電路也檢查不出問題,分析各連線也合理,老師檢查完成情況的時候,讓我們再買塊充電芯片來試試,于是我們重新從網上買了芯片再測試就好了,結果發現是原來的芯片壞了,我們一開始也懷疑是芯片壞了,但因為我們的芯片必須得網購,怕麻煩我們就沒買;還有一個錯誤導致充滿電以后不能斷電,我們一開始設計的光耦模塊原理圖是照資料上的直接畫的,因為簡單,我們也沒懷疑它會有問題,可是最后怎么調試都不出來才去查資料,發現資料上有些默認的連接它省略了,而我們實物圖中必須要連起來。通過這些錯誤我認識到做設計是一個必須要很有耐心的過程,對于任何的細節都應該仔細研究分析。

經過發現錯誤然后改正錯誤,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組基本上完成了實驗目標。從一開始的迷茫,到現在對綜合電路的設計有了一定方向,知道了該怎么去著手分析電路、設計電路,還有怎么去查找資料,和進行電路的調試,這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過程。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也使我受益頗多。既鞏固了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又掌握了單片機的應用設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學會了科學地分析實際問題。通過查資料、分析資料及請教老師和同學等多種途徑,獨立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第四篇:手機電池充電的正確方法

首先,拿到新電池,不妨用牙簽清潔一下電池的接觸點, 除掉電極表面的涂層、保證接觸良好。(NOKIA卡接式電池如N82 N81 5700 6110N 不需處理,卡接時已自潔) 新電:頭三次先用至低電告警,再配合原裝直充在手機開機充電到滿,然后繼續保持充電約1小時。

日常:充滿就可,滿后續充莫過長。避免深夜充(電網電壓偏高)。電池可隨充隨停。注意用到關機的電池盡量及時充電,否則電池電壓繼續下降可能導致自鎖保護無法充電。 要養成習慣:白天到單位、晚上到家,就開始充電,充滿后或離開、睡覺前拔掉電源。隨時可充電、隨時可停止,如果充滿了繼續充電,將損失電池壽命。 您充電器并不會完全斷開電源, 以為會斷開,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

解釋:

這里說的電池指所有單體鋰離子(聚合物)手機電池、含原裝電池。 鎳鎘、鎳氫電池(NICO、NIMH)必須空電(全放電)運輸及存放,新電須充電后才可使用。而新的鋰離子新電池都是有電的:鋰離子電池要求半荷電以上狀態運輸及存儲,電壓過低會影響其活性、甚至引起保護電路關閉輸出導致無法充電。如果收到的鋰離子電池電量很低甚至沒電,則說明電池存放時間較長或自放電過大。新電池的電在工廠用高倍率電流充進,極化嚴重,電能效果不好,所以:

鋰離子電池的頭三次應在手機用到自然低電量(如用到關機后勿強行開機,可能會引發手機或電池欠壓保護,切斷輸出導致無法充電。02/03版PPC必須備份系統免硬啟數據丟失)。然后用手機接原配直充或原廠智能座充充電(建議勿用非原廠之普通座充)、充滿后保持充電大約1-2小時。目的:通過深放深充,消除新電在工廠大電流快充引起的極化、及存放時間長引起的鈍化,同時對帶電量計及碼片的電池(PPC、SP、moto及SE)進行電量計量校準。若按此法使用三次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則電池或機器可能有問題,請與賣家聯系。所謂10-16小時方法是老鎳氫/鎳鎘電池的方法,完全不適合鋰離子電池平時使用:一般手機的電池可隨充、隨用、隨停。循環壽命是指全充全放次數,部分充放電可理解為幾分之一次壽命。電池使用的關鍵:電池充滿,可加充電20分鐘-半小時以達到飽和,但一定要避免充滿后長時間充電。滿后長時間繼續充電會導致副反應,結果是容量下降及內阻變大,出現容量縮短、一打電話就關機的情況。PPC等帶電量芯片的機器,最好一直用到沒電再充,主要是考慮電量顯示計量的問題。

電池內保護電路是針對電池安全性的保護,對未達到危險界限的輕微過壓、過流、長時間充電引起的過充完全不起作用。充電控制完全由充電設備提供。所以,請勿使用效果和品質很差的普通萬能充、 電腦USB口充電。

充滿后繼續充電對電池傷害很大。滿后繼續充電,電池內部將產生副反應,活性物質減少,垃圾物質增多,容量下降,內阻增大,嚴重過充直接破壞電池結構,導致電池報廢。 關于開關機充電的問題,智能機都要求開機充電,否則部分軟件監視功能會失效,并導致充電飽和度降低。這個在P802 P910以及E680等機器上表現很突出,鋰離子電池可隨時充電,對壽命的影響有限,對PPC等帶電量計電池,建議用到自動關機后充電,以免影響電量計量精確性。

〈如何避免電池無法開機故障〉:

正常的電池突然無法開機,是電池返修的常見問題。實際上,無法開機都不是電池本身的問題,是由于電池使用中,出現過充電及過放電,引起電池電路保護,切斷了電池輸出引起。避免長時間充電,用到自動關機的電池避免反復強行開機及及時充電,是避免這類問題的關鍵。

第五篇:智能手機充電器文獻綜述

文獻檢索課作業

學號____200805050039_____,姓名__楊棟___,專業電子信息工程

1. 課題內容

手機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低位,手機電池充電器對于每一位手機用戶來說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不斷更新的手機電池對充電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微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不斷的涌現,并朝著便攜和小型輕量化的趨勢發展,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使用這些電子產品,可充電電池得到快速的發展。常見的可充電電池包括鎳氫電池、鎳鎘電池、鋰電池和聚合物電池等。其中,鋰電池以其高的能量密度、穩定的放電特性、無記憶效應和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得到廣泛的應用。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它具有較高的能量重量比、能量體積比,具有記憶效應,可重復充電多次,使用壽命較長,價格也越來越低。但鋰電池對于充電器的要求比較苛刻,需要保護電路。為了有效利用電池容量,需將鋰電池充電至最大電壓,但是過壓充電可能會造成的電池損壞,這就要求較高的控制精度。因而這就要求我們設計比較科學的充電器,采用專用充電控制芯片配合單片機控制的方式則是目前較好的方法。通過單片機對芯片的控制,可以實現充電過程的智能化。而充電器的智能化可以縮短充電的時間,同時能夠維護電池,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所謂智能充電器是指能根據用戶的需要自主選擇充電方式,并且在充電過程中能對被充電電池進行保護從而防止過電壓、電流和溫度過高的一種智能化充電器。單片機的智能充電器,具備業界公認的功能,可以檢測出電池充電飽和時的電壓變化信號,比較精確的結束充電工作。這些充電器芯片往往具備了充電控制過程,加上單片機管理功能,如時間控制電源關斷蜂鳴報警和液晶顯示等,可以完成一個較為使用的充電器。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芯片體積小型化及其價格的下降,智能充電器大規模的批量生產已經成為可能,而智能充電控制器具有操作簡單,可靠性高和通用性強等優點,是充電控制器家族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充電控制器發展的主要方向,實現電路簡單,成本較低,而且充電效果很好,包括安全性高,耗時短,對電池損壞小,滿足一般用戶的要求。因此,對

充電控制器智能化的研究與應用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2. 文獻綜述

[1] 胡漢才. 單片機原理及其接口技術.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本書以MCS-51為主線,系統地論述了單片機的組成原理、指令系統和匯編語言程序設計、中斷系統、并行和串行I/O接口以及MCS一51對A/D和D/A的接口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單片機應用系統的設計。全書內容全面、自成體系、結構緊湊、前后呼應、銜接自然、語言通俗且行文流暢。

[2] 臺方.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本書以新型微處理芯片MCS-51系列單片機為主線,闡述了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組成、原理、接口技術、控制算法、常用控制程序、設計方法和步驟等內容。結合高職教育的教學要求,書中列舉了大量實例,并全部給出電路圖及程序清單(所有程序均運行通過,且都可以從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的網站下載),程序設計全部結合控制系統實例進行講解,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3] 侯振鵬. 嵌入式C語言程序設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6. 本書介紹使用C語言編寫8051單片機程序,向讀者介紹了使用模塊化程序設計的技巧,讓編寫程序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書中內容包括:MCS51的硬件體系結構介紹、基本工具的使用、C語言程序的編寫、基本程序范例、高級程序范例及項目開發等。本書還向讀者介紹了自己如何制作燒錄器。本書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適合于作為大中專學校的單片機課程教材,也適合于讀者自學單片機程序開發。

[4] 孫涵芳. MCS-5196系列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4.3.本書詳細介紹MCS-51系列單片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結構、組成原理和指 令系統。結合應用實例簡述系統的擴展和組成方法,并有較完整的應用系統 例子供讀者參考。書中的實用程序可為讀者在研制軟件時提供捷徑。本書還以相當的篇幅介紹具有串行通信接口的增強型單片機RUPI-44 和MCS-96系列16位單片機,使讀者能及時掌握新的發展方向。本書的特點是深入淺出,闡述清晰,有較豐富的應用實例。

[5] 王宜懷,劉曉升.嵌入式應用技術基礎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全書共18章,分三個部分。第1部分共7章,為相關基礎知識及HC08

系列單片機入門,主要介紹嵌入式應用的硬件與軟件基礎。同時給出了HC08系列單片機的基本入門知識,包括基本結構、匯編語言及08C語言基礎,介紹了實驗環境,提供了第一個實例。第2部分共6章,為HC08系列單片機的功能模塊及基本應用,包括GP32的SCI、SPI、鍵盤、A/D、定時器、Flash存儲器在線編程及其他功能模塊,還給出了LCD與LED的編程,該部分為本書的重點內容。第3部分共5章,為常用外設的應用擴展,包括USB接口、CAN通信接口、編程器的開發、嵌入式以太網接口,以及非接觸式IC卡讀寫器等開發實例,該部分內容來自于實際的開發項目,主要目的是給出一些常用接口的應用范例,供讀者實際應用時參考。各章都附有練習與思考題。

[6] 李朝青.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5.10.《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以流行單片機芯片AT89C51為主體介紹了單片機的原理、常用單片機接口技術及應用。全書共9章,在硬件基礎知識、匯編軟程序設計的基礎上,按照單片機產品的開發流程,介紹了調試工具軟件Keilc與調試仿真工具軟件Protues。用11個實訓將產品開發的流程理念充分貫穿于其中。達到在穩固掌握基礎原理的基礎上再應用與開發。融教、學、做一體于教材中

[7] 石東海等. 單片機數據通信技術從入門到精通.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2.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單片機在數據通信方面的應用技術。主要介紹了單片機與PC機之間的通信技術,包括在Windows環境下通過標準串口通信的編程技術,在VB、VC、C++Builder和Delphi等高級語言中實現串口通信的編程方法和參考程序,通過PC機標準鍵盤接口進行數據傳輸的技術,以及單片機同PC機并行傳輸數據的例子。

[8] 龔運新. 單片機C語言開發技術.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本書是全面介紹怎樣學習、研究單片機的教科書,是一本貼近產品開發的實用性較強的教材。書中介紹廠實際開發單片機產品的方法和必備的工具,以及開發單片機產品的全過程。主要介紹MCS-5l單片機結構、單片機最小系統、單片機硬件仿真、軟件仿真、編程固化、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定時器使用方法、中斷使用方法、系統擴展技術、單片機產品設計。本書是計算機應用系列教材,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先進性、實用性。內容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輔

以實例和KeilC7.0軟件仿真,通俗易懂,符合學習應用技術的認知規律,便于授課及自學。

[9] 邵貝貝,龔光華. 單片機的認識與實踐.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6.本書前8章是為高等院校電類低年級本科生“單片機認識與實踐”課程撰寫的教材,目的是使學生在尚不具備微機原理等相關知識的情況下也能盡快入門,盡早上手開始相關實踐活動。書中強調單片機應用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從補充相關硬件知識開始,講解如何設計基本硬件系統,從而在不使用仿真器的情況下搭建基本硬件開發條件;從編寫簡單的單片機監控程序開始,講解如何使用c語言進行單片機編程,從而建立軟件的開發環境,即從硬件、軟件兩個方面引導讀者快速入門。

[10] 孫育才. MCS-51系列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本書第4版在保持第3版的風格和特點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的整理,在結構上作了更合理的調整,并增加了對8052增強型的論述。全書共分9章,前6章著重于硬件結構、功能特點、指令系統、中斷系統等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闡述,后3章闡述程序設計技術、外部功能擴展、開發與應用,并結合應用舉例,著重于應用和設計。敘述更淅晰,重點突出,理論與應用緊密結合,實用性強。

[11] 何立民. 單片機高級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1.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以80C51系列單片機為主線,在介紹單片機原理、典型結構、基本功能單元的基礎之上,重點講解了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的軟、硬件技術。內容包括:單片機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80C51單片機的指令系統,80C51單片機基本功能單元與操作原理,最小應用系統設計,并行擴展技術,串行擴展技術,應用程序設計技術,最小功耗系統設計,可靠性設計等。較之第1版,重寫了單片機的體系結構以及基本練習中的C語言程序,并針對原有的錯誤進行了修訂。

[12] 沙占友,孟志永,王彥朋. 單片機外圍電路設計.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6.本書從實用角度出發,全面系統深入地闡述了MCS-51單片機及其兼容機外圍電路的設計與應用。本書介紹了各種智能化/網絡化集成傳感器、傳感器系統的原理與應用、數字IC及智能傳感器接口技術、單片機測控系統的設計、數據采集系統及新穎檢測電路的設計、智能儀器專用集成電路及其應用、單片機系

統穩壓電源的設計、電源監控及保護電路和單片機測控系統的抗干擾措施等內容。

[13] 柯尼漢,里查.C程序設計語言(新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C程序設計語言》(第2版新版)講述深入淺出,配合典型例證,通俗易懂,實用性強,適合作為大專院校計算機專業或非計算機專業的C語言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計算機相關軟硬件開發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14] jean j.Labrosse the YUAN Qin-Yong, Kim HUANG Shao, such as translation. Embedded system components (the original version 2). Beijing: 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2003.

嵌入式系統構件資料,Jean J. Labrosse寫的按鍵、顯示、串口等模塊的接口實現。

3. 參考文獻

[1] 胡漢才. 單片機原理及其接口技術.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 臺方.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3] 侯振鵬. 嵌入式C語言程序設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7.6.

[4] 孫涵芳. MCS-5196系列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4.3.

[5] 王宜懷,劉曉升.嵌入式應用技術基礎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7.

[6] 李朝青.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5.10.

[7] 石東海等. 單片機數據通信技術從入門到精通.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2.

[8] 龔運新. 單片機C語言開發技術.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

[9] 邵貝貝,龔光華. 單片機的認識與實踐.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6.

[10] 孫育才. MCS-51系列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11] 何立民. 單片機高級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1.

[12] 沙占友,孟志永,王彥朋. 單片機外圍電路設計.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6.

[13] 柯尼漢,里查.C程序設計語言(新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14] jean j.Labrosse the YUAN Qin-Yong, Kim HUANG Shao, such as translation. Embedded system components (the original version 2). Beijing: 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2003.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vi手冊基本內容下一篇:角平分線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