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論文

2022-04-12

想必大家在寫論文的時候都會遇到煩惱,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些《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論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摘要:企業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高技能人才培訓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日趨突出。本文分析了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特征,以學習型組織理論為依據,提出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論文 篇1:

淺談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

摘要: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是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面臨的不利局面的有效舉措。本文根據河北省產業結構特點,闡述了構建多個政府部門協同管理、培訓機構多元化、市場需求與人才培訓相互促進、培訓模式靈活多樣、學員受訓寬進嚴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的途徑。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河北省

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藝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穩步提升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21世紀初,國家及各省出臺了一系列高技能人才培訓和培養政策。但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高技能人才缺口仍然十分巨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在數量、結構和素質上仍然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為解除制約我國產業調整、升級和持續快速發展的高技能人才“瓶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出臺了《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旨在推動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我們認為,盡快建立一個完備、嚴謹、高效、充滿活力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是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徑。

筆者擬根據國家、省市有關高技能人才培訓的法規、政策以及培訓歷史、現狀、目標等,以河北省社會經濟和產業特點為例探討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構建。

一、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歷史與現狀

2002年,勞動保障部啟動了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北京、天津、大連等30個重點城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行業和企業集團率先啟動機電高級技工培訓項目。遼寧、江蘇、浙江等地相繼啟動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把高技能人才培養納入本地區發展戰略規劃。2003年,勞動保障部先后啟動電子信息產業和電力高級工培訓項目。2004年6月,勞動保障部、國資委選擇了34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央企業開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2006年,高技能人才工作逐漸步入快車道。2007年5月,勞動保障部開始實施高技能人才師資培訓示范項目。

人社部為貫徹落實《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和《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實施方案》,在2008年批建101個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院?;睾?76個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企業基地的基礎上,從2011年起,逐年開展了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的評建工作。特別是啟動實施了“2013年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工作”后,各省市積極開展工作,分別評建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此項工作的目標成果之一就是要構建較為完備、系統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

二、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分析

(一)培訓體系要素

1.培訓管理

由于高技能人才的培訓涉及的部門較多,至少涉及行業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教育部門及職業院校等,所以很難說由哪個部門獨立擔當管理者的角色,由國務院及各級政府部門來直接管理似乎不太現實。我們認為,應依據中國國情,由人力資源部門牽頭,教育及國資委、發改委等部門全力配合,成立一個聯合辦公室來加強對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管理。其主要職責是制定與報批高技能人才培訓政策、條例與法規;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訓規劃和培訓計劃;培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高技能人才的評定和標準發布等。全力加強行業、企業、政府及相關職業院校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管理一般限于宏觀管理、政策管理,即管理要法制化。

2.培訓主體

誰有資格搞培訓?一般來說,為調動全社會的培訓積極性,誰都可以搞培訓,培訓主體可以多元化。但培訓結果不能降低標準,所以必須認真考察某個組織是否有資格擔當高技能人才的培訓主體。根據我國目前的培訓現狀,能作為培訓主體的有行業企業內部培訓機構、社會公共培訓基地、職業院校、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及其他一些社會培訓機構等。培訓主體必須具備培訓能力,包括培訓場地、培訓設備、培訓師資、培訓教材以及靈活的培訓模式、嚴謹的培訓制度、充足的培訓資金等。所有培訓機構必須由管理部門嚴格把關、慎重選擇,并經過事前按標準評定和事后按業績評定兩道關,才能保持高技能人才培訓主體的資格。培訓主體既要多元化,也要標準化。

3.培訓對象

對管理部門來說,哪些人需要培訓、要達到什么樣的培訓目標、某個地區目前或未來需要什么人才等,都需要經過研究確定。不同的培訓主體要根據自己的培訓特長選擇不同的培訓人群。培訓對象按人群區分有企業員工、下崗工人、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業工作者、在校學生、剛走向社會的青年等。按不同職業區分,不同的行業、工種、崗位等也有不同的培訓對象。培訓對象要個性化區別對待。

4.培訓研究機構

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應該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其主要職責是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總結;研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和規范;制定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的評定標準;組織各工種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教材的編寫工作等。此研究機構應從屬于管理機構,由行業協會、企業相關人員、培訓基地和職業院校的相關教師以及技能大師組成。研究機構本身應具有市場調研和信息反饋功能。此機構還應有自己的研究經費、課題立項權等。研究機構要智囊化。

5.培訓模式

培訓模式是培訓體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培訓主體和培訓對象各異,決定了培訓要求各異。針對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培訓內容,各培訓主體要結合不同的培訓要求確定不同的培訓模式。如脫產培訓、業余培訓、全日制培訓、校企合作培訓、師徒制(含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訓、工程實踐培訓、區域流動培訓等。培訓模式各種各樣,但最后的培訓結果必須符合高技能人才的評定標準。培訓模式要多樣化。

6.培訓教材

針對不同內容的培訓需求,應該具有不同的培訓教材和培訓方案,培訓時按方案扎扎實實地完成培訓教材上的培訓內容。不同的培訓主體可以根據不同的培訓模式編寫不同的培訓教材和方案,但培訓教材必須經由培訓研究機構提出修改意見并審定,再報請管理部門批準。培訓教材要崗位模塊化。

7.培訓環境

營造一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社會氛圍是很有必要的。環境因素主要有社會人才觀、法規體系、經濟發展狀況等。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是一項國策,主管部門要扭轉全社會的人才觀念,使人們對技能型人才有正面的認識,技能型人才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同時,應不斷完善相關的法規體系,使培訓工作有法可依,有效防止政令不行的問題;在福利政策上,在嚴把評審關的同時,要切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培訓工作必須緊跟和預見當地經濟發展形勢,真正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訓環境要社會化。

8.相關制度

與高技能人才培訓相關的一些制度也是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考核制度、經費管理制度等。為促進培訓工作落到實處,有必要實行培訓與考核分開的制度。建議管理部門組織、聘請外地的行家里手來做考官,避免考核過程中的人情關系,既是對培訓主體的考核監督,也是對用人單位和被培訓者負責。也可以將技能培訓考核與技能資格證書考核結合起來,使各方人士更加重視技能培訓??己思仁菍ε嘤栃Ч目己?,也是對培訓主體培訓資格的考察。

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工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必須制定培訓資金保障和資金管理制度。為調動企業開展培訓工作的積極性,國資委或發改委等企業管理部門應該要求企業按本企業的注冊資金按比例建立職工培訓基金,以后每年按全員年工資的一定比例(現行規定為職工工資總額的1.5%~2.5%)追加職工培訓資金。職工培訓資金必須??顚S?,受訓職工應對企業盡一定的服務義務才能流動,否則,接收單位應當給原單位補償培訓資金。對于其他培訓機構的資金保障也要有相應的制度。對于政府投資籌建的公共培訓基地,管理部門要保障相關法規的落實,確保資金到位并監督其資金使用。

(二)培訓體系要素之間的關系

培訓體系各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依存關系。管理辦公室是具有權威性的組織、監管部門,同時也是一個服務、協調部門。培訓機構的審批,培訓規劃和培訓計劃的制定,培訓資金的調撥,培訓法規和制度的制定,培訓結果(人才評審)的認定,政府、企業、培訓基地以及職業院校各方關系的協調等工作,都需要管理辦公室來完成。

培訓機構是培訓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和承擔者,也是本體系中的主要角色。其角色定位由相關法規決定。培訓機構要依據有關培訓法規,保質保量地完成管理辦公室下達的培訓任務。培訓機構還要如實提供培訓工作的統計數據,配合培訓研究機構搞好研究工作。

受訓對象和培訓機構更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培訓機構根據本地區的總體培訓規劃,按照管理部門下達的培訓計劃接納適合自己的學員,認真負責地開展培訓。同時,對學員要因材施教,準備一些具有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在培訓周期、時間、地點、培訓模式、教學與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培訓對象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機構和培訓模式,以期達到最好的培訓效果。

培訓教材、培訓內容、培訓模式作為培訓主體的組成要素,要具有適應不同培訓對象的能力。所以,教材和培訓方案的開發要突出實訓性、技能性、靈活性、個性化和模塊化。在培訓中要突出職業操守,使受培訓者有敬業精神和鉆研興趣。

社會氛圍是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外部支撐,政府有積極性,行業、企業有積極性,勞動者有積極性,培訓機構有積極性,才能在全社會形成重技能、學技能的局面。管理部門要發動盡量多的機構和人員廣泛宣傳技能型人才的優越性,教育部門應在招生制度上和資金投入上向職業教育傾斜,積極進行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實行產教結合,實現職教與普教無縫對接。發改委對于大力開展職工培訓的企業在項目扶持和資金扶持上也要有適當的傾斜。要鼓勵企業對有真才實學的高技能人才切實提高福利待遇。

培訓工作要想持續、有序進行,就必須有一些必要的培訓制度和培訓管理制度。培訓要見成效,考核必不可少。人才考評應該突破指標限制和年齡限制,按國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由“無關人員”主持考評,這樣才能調動勞動者的培訓積極性,才能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構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

河北省第一產業相對落后,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針對這種情況,對農業勞動力的培訓要分兩部分:一是對進城人員的培訓,需要充分發揮公共培訓基地的作用;二是對扎根農業的人員的培訓。一方面,政府方面要在農村大力發展集約化、農莊化生產,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現代化程度,實現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為配合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要大量培訓適合現代化農業生產需要的各類高技能人才,在培養人才的同時促進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

第二產業是河北省的支柱產業,但并不普遍發達,總體表現為產業結構的重型化和低級化。第二產業以黑色金屬冶煉為一級主導產業,是污染較嚴重的行業。未來河北省在對傳統產業實行技術改造升級的同時,還要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轉化,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轉向多元化。

第三產業涵蓋面廣,解決就業問題的能力強。但河北省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就業人數少,致使第二產業就業壓力較大??梢?,河北省經濟結構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未來河北省要大力培育適合省情的第三產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其在經濟體中的比重。

針對以上所述的河北省經濟結構特點,與河北省經濟結構調整趨勢相應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應及時跟進,培訓任務十分繁重。由于存在就業人群在產業間的流動,河北省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要特別注重培訓機構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同時要切實做好培訓規劃工作和培訓計劃的制定,在普及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的同時,要根據培訓結果實事求是地評定其技能水平。根據河北省的情況,在采取常規培訓模式的同時,還可以采取強化型的區域流動培訓模式和工程實踐培訓模式。前一種模式就是由某個培訓機構或企業將數量合適的技術人員送到本行業發達的地區或省份的培訓基地或企業中進行強化訓練;后一種模式就是在重大項目或工程建設或設備引進與創新中邊干邊學、強化訓練。

由于河北省產業調整復雜,人才培訓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經濟結構調整對人才需求的同時,還要主動出擊,有預見性地以優化人才結構來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構建一個全方位的多個政府部門協同管理、培訓機構多元化、市場需求與人才培訓相互促進、培訓模式靈活多樣、學員受訓寬進嚴出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這個培訓體系是適應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需求的:培訓主體的多元化滿足了培訓需求多元化的特點;培訓主體的分工合作、培訓模式的多樣化以及受訓者的寬進嚴出滿足了產業提升對技術骨干高技能化的需求以及受訓者成分復雜的特點;按人才市場需求培訓并輔以人才需求預測性培訓適合了河北省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必須調整的特點;研究機構的設立適應了河北省培訓工作方興未艾的局面;環境建設和資金投入制度的建立對河北省思想保守、觀念落后、企業不重視職工培訓的狀況也很有針對性。

高技能人才培訓與高技能人才培養不同,人才培養具有全面性和長期性,人才培訓可以看作是人才培養的一個方面、一個方法、一個組成部分。但目前開展較好的只在國有大型企業中,所以,必須把民營中小企業同時納入培訓主體中來,共同參與高技能人才培訓工作。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體系,隨著地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及其引起的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培訓體系要做一些調整,培訓制度以及相應的法規政策也要適時修改。

參考文獻:

[1]曾書琴,陳紹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對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啟示[J].成人教育,2013(3).

[2]彭佑蘭.中小民營企業承擔高技能人才在職培訓的必要性分析[J].成功(教育版),2013(2).

[3]王靜雅.河北省產業結構與人均GDP變動分析[J].企業導報,2012(3).

[4]張桂清.石家莊市技能培訓工作調查[J].河北企業,2012(9).

[5]黃燁.關于公共實訓基地柔性培訓體系之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8(12).

(責任編輯:楊在良)

Key words:highly-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system;Hebei Province

作者:朱樹金

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論文 篇2:

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特征與培訓模式研究

摘要:企業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高技能人才培訓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日趨突出。本文分析了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特征,以學習型組織理論為依據,提出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關鍵詞: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一、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現狀

目前,“中國制造”在國際分工中已經取得比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業中,中國制造業已擁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質量高的“中國制造”產品在全球市場上遠未形成主流。一些制造企業在引進先進的設備后,卻發現缺少配套的操作人才,從而導致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種少、檔次不高、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資源不足,特別是我國技能型人才總量不足,層次偏低,技師、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在整個社會人才流動加劇的大背景下,制造型企業高技能型人才流失嚴重,員工頻繁跳槽現象頻繁,這已成為企業家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

二、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

1.高道德素養

高道德素養首先表現為具有誠信的品質。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契約經濟,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誠信是契約得以簽訂和履行的前提。目前制造型企業要求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有誠信品質,以利于企業與人才的溝通交流,相互信任,減少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高技能人才高道德素養還表現為高忠誠度。企業是一組合約,是以企業家為代表的一組合約,高技能人才是企業家合約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約的履行依賴于可預期的合作行為。

2.高專業化

首先,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一線的操作能手,這是高技能人才的最重要表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加工技術應該達到藝術化的高度,不但能夠進行高難度的生產加工,包括加工高精密度的電子設備、儀表儀器,而且還能夠維修、控制精密復雜的設備、精密復雜的儀器等;他們能夠與團隊成員一道,根據生產一線的實際需要,進行技術攻關,將設計思想落到實處,形成具體的生產力,具體的產品。如,數控加工中心技術師、機電一體化、綜合服務高技能人才。其次,高技能人才是知識含量高的知識技能型人才?,F代高技能人才通過技能教育和培訓獲得更多的現代化理論知識,成為“手腦聯盟”的技能勞動者。與一般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學習能力更強,而且大都是來自于生產實踐中的學習。他們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又具備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員,能夠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用于指導生產實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再次,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環境認知適應能力。企業的發展實質是對環境的不斷適應,要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就必須對環境現狀有全面的認知和對未來環境的變化有深刻的洞察。這里的環境既包括外部環境,如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等,也包括企業的內部環境,如企業的組織結構、科層體系、營銷網絡、財務狀況等。對環境的認知、洞察與適應實質是反映高技能人才對現代市場的敏銳把握意識,開發新產品的能力。

三、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1.培訓模式選擇的理論依據 ——學習型組織理論

隨著信息革命、知識經濟時代進程的加快,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環境的變化,傳統的組織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來越不適應環境。學習型組織理論認為,在新的經濟背景下,企業要持續發展,必須增強其整體能力,提高整體素質。也就是說,企業的發展不能再只靠領導者一人運籌帷幄、指揮全局,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學習型組織。這種組織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其綜合績效高于個人績效總和。學習型組織一方面可以保證企業的生存,使企業組織具備不斷改進的能力,提高組織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個人與工作的真正融合,為個人發展創造空間。在現實中,學習型組織已經成為一種發展的現實,而非僅僅是一種理念。在許多發達國家,企業的培訓和教育下的力度很大,進行的很深入。

2.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

(1)學校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訓主體主要是職業院校、企業。學校培訓模式,是指由職業院校組織進行的培訓,學校依據國家規定的專業崗位培訓標準,制定培訓計劃、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實施。學校模式一般分為學歷教育與在職教育。對于學歷教育而言,各學校探索了多種形式,如“3+2”、“5年一貫制”、“7年一貫制”,學歷教育強調先完成中級工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獲得中級工證書,在企業和學校完成后續的高級工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獲得高級工證書,畢業后進入企業工作。對于在職教育而言,一般是采取“金字塔”式的培訓模式。首先是進行高級工培訓。要求具有中級工資格、知識和技能水平的一線技能人才,在企業工作一定年限以后可參加學校的在職脫產或半脫產的學習,以達到高級工的技能和知識水平。其次是助理技師培訓。要求參加者具有高級工資格、知識和技能水平的一線技能人才,通過學校組織的培訓,經理論、實踐考試合格發助理技師證書。再次是技師培訓。要求參加者具有助理技師資格、知識和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在企業工作一定年限,一般為3-4年,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脫或半脫產的培訓,經理論、實踐考試合格,技師論文答辯通過發技師證書。

(2)企業培訓模式。企業培訓模式,是指由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培訓計劃,由企業組織培訓。企業培訓存在缺乏師資隊伍,學習時間得不到充分的保證,對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缺乏歸納和總結等問題。學員能解決一些生產中的簡單問題,但理論水平較低,學員缺乏后勁、缺乏創造力,培訓方法單一,缺少現代教學技術支持,從而制約和降低了培訓效果。依據學習型組織理論,制造型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論辯教學培訓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培訓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素質、創新能力具有明顯的作用。培訓師首先講清某課程的基本原理和內容,然后結合學員的實際進行提問,學員根據提問教材和有關資料進行發言準備,隨后學員可采用圓桌會議形式,或者采用講臺上演講形式,各抒已見,表達出自己對某個問題的認識和想法。最后培訓師進行總結和概括。這種培訓模式和實際相結合有著很強的實踐意義。二是案例評點培訓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訓的最為關鍵的提高其分析實踐技能的能力,而案例評點培訓可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分析、評價、修正職業技能的能力。三是職務輪換培訓模式。職務輪換的主要目的是拓寬高技能人才知識面。通過各種不同崗位的職務輪換,受訓者可以全面掌握企業各種技能的知識、技術要求。

(3)校企合作模式

鑒于學校模式與企業模式的各自的弊端,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和學校的優勢,揚長避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會,校企分工合作,明確職責、權利和義務,共同制定培訓大綱、計劃和培訓課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學校 + 企業”模式進行高技能人才培訓,是切實可行的。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菲.學習型組織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2006,1:77-78.

[2]李貴卿,陳維政.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資本特征[J].人才開發,2006,10:20-21.

[3]戴強.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若干思考[J].中國培訓,2003,4:24-25.

本文得到江蘇省教育廳“制造企業技能型的短缺及其對策研究”(05SJD630032)、淮安市科技局“淮安市制造型企業高級技工的短缺及其對策研究”項目的資助。

作者:沙彥飛

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論文 篇3:

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的實踐研究

摘要:北京輕工技師學院作為國家第二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單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深化校企合作,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探索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可借鑒的成功范例,發揮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輻射、引領與示范作用,促進規?;?、系統化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推動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的發展,促進我院高技能人才基地培訓質量和培訓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培訓基地;能力提升

學院依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批復的《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項目建設期內實行分級管理、統一協調,頂層設計、合理規劃;始終堅持校企融合、專家伴隨,構建體系、規模培養的建設原則。重在培訓體系的構建,采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推行的一體化課程開發技術,構建了一套培訓課程體系,實施了一套培訓評價方案,整體提升了培訓能力,高質量完成了培訓任務。

一、“工學一體、學做合一”構建培訓體系

培訓體系的構建,通過調研明確培訓人員的具體職業或崗位需求,確定培訓的總體目標。學院各專業組織召開了多場次企業實踐專家訪談會,對電氣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修、機械設備維修和食品加工與檢驗三個重點建設專業對應的各類職業進行了分析,確定了各職業的代表性工作任務,歸納出各自的工作領域,然后將代表性工作任務總結歸納出典型性工作任務,再轉化為教學任務,設計完成培訓課程體系,編寫課程標準。培訓體系的構建充分體現了:企業參與、工學結合、兩層分解、梯次轉化的特點。

1.課程開發,企業參與。為將學生的學習與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學校吸納企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建設,課程開發充分體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雙方共建”的原則,由學院各專業的帶頭人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進行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企業技術人員了解行業一線工作特點,專業帶頭人明確課程開發的原則和設計思路,在此基礎上雙方合作編制課程標準、編寫培訓教材、設計學習工作頁、完成教學任務。

2.課標編寫,兩層分解。在課程開發過程中,先要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解。確定每一個典型工作任務中所應涵蓋的代表性工作任務有哪些。再將代表性工作任務分解為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個具體環節。根據工作實際需要確定每一個工作環節的對象、要求、所需工具、工作組織方式等方面,然后為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目標等提供依據從而編寫課標。

3.學習內容,工學一體?!肮W一體”就是在教學過程分析和職業工作分析的基礎上開發課程。課程開發不能按照傳統的開發流程由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按照知識的內在邏輯結構和學生的思維水平來安排。而是要以企業技術人員為主,先進行職業工作分析,對代表性工作任務進行總結歸類,再提取典型工作任務;然后再進行教學過程的分析與加工,從而設計學習內容。

4.學習過程,梯次轉化。梯次轉化就是將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分析處理,將之轉化為教學內容來組織教學。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校企雙方根據培養目標、師資狀況、企業需求、設備條件等因素共同協商,選擇合適的學習性工作任務,進行轉化。學習性工作任務就是為了滿足人才培養需要而將職業工作中的真實任務——代表性工作任務轉化成用于教學的學習性工作任務,由淺入深地將職業工作中的代表性工作任務依次轉化為學習性任務后,按照工作過程設計學習活動并組織教學過程的實施。所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的設計要符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規律,讓學員在完成若干個完整的情境中反復訓練、熟悉不同的工作過程、積累初步的工作經驗。

二、“點、線、面結合,德、能、研并舉”開發培訓課程

在項目建設期間,學院先后與北京玻璃集團、北京元六鴻遠電子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車輛有限公司、北京南車二七車輛有限公司、北京星海鋼琴集團有限公司、大連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北京市一輕研究院、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義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通過“教師進企業、員工入學?!钡男问?,舉辦各類培訓班,構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訓模式,創新了一套“點、線、面結合”,“德、能、研并舉”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訓體系。實現了加強職業素養、提升職業能力的培訓目標。

1.“點、線、面”結合的培訓體系。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訓的過程中,課程體系建設以崗位需求的知識點、技能點為突破口,以生產過程為主線,以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來構建培訓體系,全面提升培訓能力。

2.“德、能、研”并舉的培訓內容。培訓內容的確定依據企業實際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對于中級工和高級工的培訓,主要側重于職業道德素養和基本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對于技師及高級技師則采取技師研修的形式,除了進行職業道德素養和基本技能提升外重在創新研究能力的培訓。

3.企業員工進學校的培訓途徑。培訓采取企業員工進學校,企業提出培訓需求,雙方共同制訂培訓方案,確定培訓課程,再由企業提供真實的工作項目和任務,在此基礎上,按照工作流程,再根據培訓人員的數量、知識層次等因素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培訓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引領、工學交替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和仿真模擬操作主要由學校專職教師擔任,技能提升主要由企業兼職人員擔任,雙方在整個培訓過程中都將職業道德素養和創新研究能力培養貫穿始終。

4.學院教師下企業的培訓形式。學院根據企業需求,在參加培訓人數較多、時間不好協調的情況下通常由專職教師去企業完成培訓任務。這種培訓一方面是根據企業要求對參訓人員的職業素養、敬業精神、責任意識等方面通過培訓進行提升。另一方面是培養員工善于總結工作經驗,提升理論水平和修養。鼓勵技術技能人才學會總結提煉具有創新性并取得顯著成效的加工方法、操作技巧等工作成果,形成對其他企業員工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的經驗性論文。激勵員工參與成果研發和論文撰寫的積極性,增強技術研發的能力。

三、評價“多元、多樣、多級”,保證培訓質量

培訓質量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培訓教師培訓能力的提升和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企業的滿意度,保證培訓質量,形成了《高技能人才培訓評價體系》。學院在總結以往培訓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企業用人標準,建立了“多元、多樣、多級”的評價標準。遵循“以評促建,重在建設;以評促改,改利于評;以評促管,優化管理”的指導思想,采取診斷性、過程性與終結性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和教師評價、學員評價、企業評價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指標體系的確立、評價過程的實施、評價結果的認定,立足于對高技能人才培訓行為產生很好的規范、導向與激勵作用,從而促進高技能人才在職業道德、業務水平、自身素質等多方面的提高,促使校企雙方深入分析、認真反思和改進以往的評價模式,保證培訓質量的提升。

1.評價形式多元化。以食品檢驗專業為例:培訓學員的課程分別采取診斷性考核、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盲樣考核四合一方式。診斷性考核是對學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摸底診斷,了解學員的基本情況,以便使教學有的放矢,成績不計入結業成績的總分。過程性考核占課程結業成績的40%,終結性考核占課程結業成績的40%,盲樣考核占課程培訓結業成績的20%。單門課程合格者發給課程培訓結業證書,全部課程綜合成績合格者發給專業培訓結業證書。培訓課程修完合格后,可參加相應部門組織的職業鑒定和綜合評審,取得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2.評價主體多元化。建立完善的培訓評價指標體系,形成科學、合理、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和具體指標,由培訓學員、培訓教師、企業共同參與培訓過程的綜合評價。通過評價,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改、以評促管的評價效果。

學校每期培訓后均向學員發放培訓反饋表,及時征求培訓意見,了解培訓效果。學員的反應層評價為平均93%,企業滿意度評價為100%。

3.評價內容多樣化。評價內容涉及培訓學員出勤情況、培訓課堂學員參與的積極性、檢驗學員基本能力和基本素養及培訓能力提升等多重指標,根據評價主體不同,設置不同的評價指標和具體操作標準,引導學員技術技能的全面提高。

4.四級評估效果顯著。以提高培訓效果為目標,建立四級培訓評估制度。第一是反映層評估,是指培訓結束后向每位培訓學員統一發放各專業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設計的目的是調查培訓內容的設置是否合理,此外還包括對培訓教師的評價;第二是學習層評估,是指培訓結束后對學員進行的終結性考試,目的是檢查學員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第三是行為層評估,是指培訓結束后在1~3個月之內,對學員進行跟蹤,進行追蹤性評估,目的是檢查參加培訓學員是否在工作中有行為的改變或者是否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工作過程中,提高了工作的實效性。第四是結果層評估,是指通過培訓后對規模較大,人數較多的企業進行調研,分析培訓是否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這種基于校企合作的四級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提高培訓的質量,同時,通過這種“多元、多樣、多級”的評價方式,有效提高了受訓人員的培訓積極性和參與度,從而保證了高技能人才基地培訓工作的實效性。

四、校企“共建、共享、共贏”,培訓能力提升

為確保培訓質量讓企業和學員滿意,學校大力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以打造國內領先的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為目標,堅持“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以基地的共同管理和資源的共享為基礎,多方聯合政府、行業企業的支持,擴建實訓場地,改善實訓裝備條件,優化整合實訓資源,增加實訓工位,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完善實驗室功能,建成兼教學、培訓、鑒定和科研需要為一體的現代化一流的多功能綜合實訓中心,目前通過項目建設,重點建設專業的實訓工位明顯增加,同時可以承擔從中級工到技師不同級別和機械維修、食品檢驗、電氣自動化等不同專業的職業資格的培訓及鑒定工作,培訓能力明顯提升,達到和完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的標準和任務。

1.培訓體系構建,促進隊伍成長。高素質的師資培訓隊伍是提升培訓能力的關鍵,是促進學校發展和專業建設的核心競爭力。在培訓體系構建過程中,重點建設專業形成了以本專業帶頭人、校級名師、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的專業工作小組,在企業技術人員的共同參與指導下,校企雙方分工協作,勇于創新,在教學能力、技能水平、項目管理等方面得到明顯提升。形成了專任教師為主體,企業專家、能工巧匠為補充的穩定的師資隊伍。

2.專業能力提升,服務社會需求。服務社會需求和產業需求是職業教育的目標和宗旨。培訓基地的三個重點專業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內涵。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緊缺型、實用型技能人才。特別是食品加工與檢驗專業選準在首都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中為社會、企業提供多形式、高質量的技能人才培訓服務,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拓寬了專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3.深化校企合作,實現共享共贏。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學院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構建培訓體系,各專業分別成立了校企合作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訂培訓方案,明確培訓目標,協商培訓計劃,評估培訓質量,反饋培訓信息。充分發揮了企業在人才需求、培養目標、知識結構、技能水平等培訓內容和評價方式等方面的指導作用。建立起了工學結合、校企互動、多方參與,實現了校企共享共贏的運行機制。

4.開展模式創新,提高培訓質量。近年來,學校以“立足輕都市工業,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就業”為宗旨,立足專業發展,以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提升高技能人才培訓能力為目標,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訓體系,創新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創新培訓管理模式、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及時進行培訓分析,改進培訓方法,使學員滿意度達98%以上。

學校通過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在培訓體系的構建上遵循職業規律做到了“工學一體、學做合一”、“點、線、面”結合,“德、能、研”并舉;采用多元培訓評價體系,評估制度有效,培訓能力明顯提升,為首都高技能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美榮.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研究[C].中國職協2015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下冊),2015,(12).

[2]張美榮.探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有效培訓模式[C].中國職協2014優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中冊),2014,(12).

[3]張美榮.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有效培訓模式探討[J].機械職業教育,2014,(10).

[4]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5]路建彩,褚建立.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與教育,2009,(2).

[6]白慧霞.高職教育課程建設與開發的探討[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1).

[7]樓一峰.高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定位及管理體制與機制[J].職教通訊,2007,(3).

[8]吳言.公共實訓基地:運作基點和服務宗旨[J].職業技術教育,2008,(10).

作者:曹鳳仙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博弈論分析網上保險開展論文下一篇:新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