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歷史中考復習資料

2022-07-22

第一篇:歷史中考復習資料

中考歷史復習資料大全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2010年中考歷史總復習資料

炎黃堯舜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一統, 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國歷史第一冊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云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三、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并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于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系。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辟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于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后代奉為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為“醫圣”。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后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煉身體的“五禽戲”。

-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壁決戰,大敗而歸,史稱赤壁之戰,而此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2、220年,曹丕建立魏國,定都在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國,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熟記三國鼎立形勢圖中魏、蜀、吳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3、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是著名的政治家。

5、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夷洲和大陸的聯系。

6、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定都洛陽;280年,西晉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首領劉淵率兵攻入洛陽,西晉滅亡。

7、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定都建康;38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南下進攻東晉,在淝水之戰中,東晉軍隊以-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綴術》

14、南北朝時期,我國古代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他著有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內容最完整的農書。

15、北魏時期,我國古代杰出的地理學家的酈道元,他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是《水經注》。

16、漢字書法從東漢起逐漸成為一種專門藝術:曹魏時鐘繇創立了楷書;東晉的王羲之,被尊為“書圣”,他的代表作是《蘭亭序》,此書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17、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名人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18、石窟藝術是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是云崗石窟和龍門石窟。 問答

1、商鞅變法的時間、內容和意義?答:公元前356年,-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儒,加強思想控制,給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損害;d軍事上,派蒙恬北擊匈奴,修萬里長城,鞏固邊防,加強對越族地區的開發。

4、簡述漢武帝鞏固大統一的措施?答:a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權力,加強中央對王國的控制。奪去王侯爵位和封地,解除王國對中央的威脅。推行一套新的選用官吏制度,注意選拔人才。b把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對經濟的控制。c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作為思想統治工具。在長安設立太學,主要培養官吏。d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安定北部邊境。

5、簡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時間、內容和意義?答:386年,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圭,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為革除落后習俗吸取漢族先進文化,鞏固北魏的統治,孝文帝拓跋進行了改革。內容:a實行官吏傣祿制,-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通涿郡,南到余杭,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熟記P2,隋運河圖)。隋、元兩朝大運河的南北起點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陽為中心,元朝南糧北運比隋朝更有優勢的理由:新開了兩段運河,運河從杭州直達北京(大都),還開辟了暢通的海道。

3、618年,李淵(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隋朝時李春主持修趙州橋,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

4、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出現“貞觀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29年)。

6、曲轅犁和筒車的出現,表明唐朝農業生產工具有了很大改進。史書記載:“水激輪轉,眾筒兜水,次第下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這種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他6次東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3、755年,唐朝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后來,其部將史思明繼續進行叛亂,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危害:使北方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14、隋唐時期,最杰出的醫藥學家是孫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對我國的醫藥學發展影響巨大。后人尊稱孫思邈為“藥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難》和《望廬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別》-2-

- 1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西夏(我國西北地區由黨項族建立并定都興慶的政權);

4、1115,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定都會寧。1127年,金滅亡北宋;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

5、訂立“澶淵之盟”的雙方是遼與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將有岳飛和韓世忠等,岳飛于1140年在郾城之戰中大敗金兵。

7、北宋時發明了插秧農具“秧馬”;還出現了牛轉翻車;政府把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廣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時,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太湖流域一帶的水稻產量很高,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8、北宋的開封和南宋的臨安都有夜市、曉市,還出現了娛樂場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三、元期

-2-

- 1

22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6、火藥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戰國時期,指南針制成于唐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

7、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了我國古代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8、詞是一種新的詩歌形式,興起了晚唐。宋朝時,詞的創作達到高峰,出現了許多著名詞人和詞作。北宋著名詞人蘇軾的名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宋朝著名的女詞人是李清照,南宋詞人辛棄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9、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美術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書畫家是趙孟頫,其名畫有《秋郊飲馬圖》等。

四、明朝和清朝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2-

- 1

24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9、1684年,清朝設立臺灣府,屬福建省管轄。

10、1636年,皇太極(清太宗)在盛京稱帝,把女真族改為滿洲,改國號為清,清軍加緊對明朝的進攻,大軍直抵山海關,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投降清軍,引清軍入關;1644年,清軍入關,占領北京,順治帝遷都北京,京師(今北京)成為清朝的都城,不久,實現了對全國的統治。

11、康熙帝兩次命令清軍圍攻雅克薩,沉重打擊了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我國領土,《尼布楚條約》是中俄第一個邊界條-2-

- 1

26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16、清明初年對外貿易政策是采取閉關政策。“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

17、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

18、李時珍是明朝杰出的醫藥學家,他用畢生精力,寫成了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該著作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

19、宋應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學家,他編寫了《天工開物》,該書被譯成多國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20、明代三部最優秀的小說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施耐庵寫的《水滸傳》,吳承恩寫的《西游記》。

21、清代著名小說有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問答

-2-

- 1

28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募役法;保甲法。

4、明朝前期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哪些?答:a在中央撤中書省、廢丞相,六部長官直接聽命于皇帝,設殿閣大學士,作為皇帝的顧問。b在地方,廢除行省,設三司,直屬中央,軍政大權集中于皇帝。c設置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監視官吏、鎮壓人民;d科舉考試內容限于四書五經,實行八股取士,應考者不能發揮個人的見解,束縛知識分子的思想。

5、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是怎樣產生的?答:明朝中期以后,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投入市場,成為商品。全國出現30多座工商業繁榮的城市,還涌現了從多的小市鎮和集市。在商品經濟發達的蘇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出現了“機戶”。機戶擁有資金和織機,開設“機房”雇人進行生產。為機戶做工的人叫“機工”,機工計日向機戶領取-2-

- 1

30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中國歷史第三冊

(中國近、現代史部分 第

三、四冊

1840年至1949年) 1840年至1919年為舊民主主義時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義時期

1、派林則徐到廣州禁煙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在虎門銷毀鴉片,這次運動的意義是:虎門銷煙是中國禁煙斗爭的重大勝利,它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的決心。

2、鴉片戰爭爆發于1840年,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鴉片戰爭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危害性)。

3、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56-1860),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60年);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俄國;太平-2-

- 1

32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有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廠,這些企業具有資產階級性質。

8、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9、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稱戊戌變法,在變法中只有湖南督撫陳寶箴支持變法,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公車上書”;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即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帝,這次變法只維持了103天,史稱百日維新。

10、1894年,孫中山成立革命團體興中會,提出了振興中華口號,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孫中山、黃興的推動下,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它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2-

- 1

34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他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嚴復是中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他譯述的《天演論》,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興辦的最早國立大學,是今北京大學的前身,1905年,清政府制訂新學制,普遍興辦學校,宣布廢除科舉制。

14、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等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發起了一場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大旗幟;李大釗是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15、由于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于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地點首先在北京,主力是學生;6月3日,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運動的主力是無產階級。五四運動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16、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在中國建-2-

- 1

36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問答

1、中英《南京條約》簽定的時間及其附件的內容和對中國社會的危害?時間:1842年;內容: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應交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附件的內容:英國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權。危害: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變為了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中國人民開始了既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又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斗爭,中國革命-2-

- 1

38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和社會的進步,它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6、《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內容、危害。1901年簽訂;內容:中國向各國賠白銀4.5億兩,拆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危害:使清政府置于列強的控制之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7、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也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旗幟在中國上空飄揚,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2-

- 1

40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中國歷史第四冊

1、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武漢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合并,史稱寧漢合流。

2、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領導的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湘、鄂、贛、粵四省發動秋收起義。9月,毛澤東回到湖南,發動湘贛邊秋收起義。

-2-

- 1

42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爆發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解決,中共派周恩來赴西安談判。和平解決最有利于中華民族。

7、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了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2月日軍攻陷南京,屠殺中國軍們30多萬,南京大屠殺是中外歷史上罕見的。

8、1938年日軍進攻徐州,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1940年,彭德懷在華北指揮的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打敗了日軍在華北的氣焰,増強了華北軍民的抗日信心。

9、1945年4-6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中共七大,大會決定把毛澤東思想確定為全黨的指導思想。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一顆原子彈,蘇聯也對日作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2-

- 1

44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14、1948年9月,東北解放軍在林彪、羅榮桓的領導下,以沈陽為中心,發動了遼沈戰役;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的指揮下,華東解放軍和中原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舉行了淮海戰役,共殲敵55.5萬,淮海戰役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創造了條件;1949年1月聶榮臻指揮了平津戰役,北平和平解放。

15、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開始了東起江蘇的江陰、西至江西的湖口的渡江戰役。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

16、1949年9月政協一屆會議在北平舉行。大會通過的《共同綱領》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大會決定以北平為首都,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17、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下午3-2-

- 1

46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劉少奇為委員長,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

21、1956年,我國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標著著我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2、1956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八大的功績在于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

23、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出現了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的“左”傾錯誤。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違背信義的行為,造成了我國1959年至1961年嚴重的經濟困難。

24、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1976年,粉碎四人幫,標志文化大革命結束。1968年,劉少奇被錯誤開除出黨是-2-

- 1

48

陽光家教網 中考(初三)復習

資料

27、1982年,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一個國家,兩種社會制度)解決臺灣和香港問題。中國于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12月10日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8、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29、1956年,聶榮臻主管國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產。60年代,中國先后研制出導彈、原子彈、氫彈,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不斷更新。

30、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31、1954年,我國總理周恩來訪問印度、緬甸同兩國總理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和主權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

- 1

50

第二篇:中考歷史復習心得

長治縣四中趙雁鴻

近年來,歷史學科中考的命題要求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考查歷史思維能力,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淡化純知識、純記憶的內容,這也體現了當今時代倡導的素質教育的要求,給當前中學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加之歷史學科中考內容多(既有中國歷史,也有世界歷史,甚至有山西歷史)、復習時間短的特點,初三歷史復習課教學應該有規劃、系統的進行,復習課的質量必須全面提高。既要注意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應注意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把握,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F就將我個人近幾年的一些復習經驗跟大家交流交流,權當拋磚引玉。我認為,中考復習可分為三個復習階段:

第一階段:全面、系統復習,拓寬知識,打牢基礎。

在這個復習階段要依據課本逐冊、逐章、逐節全面復習,但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課。復習不是簡單知識的重復,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提示出這節課的基本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史實和概念。教學時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講課時要語言精煉,線索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時間和空間概念明確;板書有條不紊(采取綱要、表格和圖示法等板書形式);多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多讓學生分析、發言、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通過看、讀、寫、記等方式強化訓練,使每章每節的基礎知識做到人人過關。

第二階段:專題歸類復習,比較對照,縱橫聯系。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這兩句詩來形容經歷了第一輪復習的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我認為是很恰當的。經歷了第一階段的復習,學生掌握了較多的基礎知識,但知識是零碎的、孤立的,沒有從宏觀上整體把握知識脈絡。在復習的第二階段,老師可將前面所學的知識列成專題歸類總結,縱橫串聯,比較對照,辨其異同,形成知識網絡。如將中國近現代史劃分為列強侵華史,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社會主義建設史等幾個專題。而將世界近現代史劃分為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鞏固,國際關系,社會主義運動與民族解放運動,世界科技與思想文化等幾個專題。

歷史知識具有多樣化特點,在空間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內容上涵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對外關系等方面知識。理清同一歷史時期各方面知識及其相互關系,就是橫向聯系。如近代重要國家資本主義確立的事件可歸類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偨Y為"三個國家資產階級革命、兩次資產階級改革、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引導學生分別從背景、導火線、革命爆發標志、領導人、重要戰役、重要文獻、結束標志、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列表格呈現出來。

另一方面,每一歷史事件又都前后發展、依次交替。把每個歷史事件前后串聯起來,使之系統化,這就是縱向聯系。如中國近現代史的線索可以縱向串聯歷史知識,以不同歷史時期為經線,以每一歷史時期的不同歷史特征為緯線,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筛奖砣缦拢?/p>

中國近代史(1840-1949年)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鴉片戰爭爆發-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

1.列強侵略中國:

(1)(中英)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2)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3) 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的五四運動-1949年新中國成立)

1.五四運動和中共的成立時期 (1919-1923年底)

2.國民革命時期或大革命時期(1924-1927年)

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1937年)

4.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945年):包括防御、相持和反攻階段

5.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

(1)重慶談判與中共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2)解放戰爭:包括戰略防御階段、戰略進攻階段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歷史事件之間是互相聯系并先后相承的。只有從宏觀上把握了歷史特征、歷史線索,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才能由點發展到線、到面,并進而構建起整體歷史知識網絡,獲取規

律性的知識。

第三階段:綜合鞏固,針對訓練,突出重點、熱點。

這一階段的復習,一方面進行綜合復習,查漏補缺,突出重點知識。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點的廣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點帶面。如臺灣問題可以抓住七個"點":①三國時衛溫到達夷洲②元朝設立澎湖列島③清朝設立臺灣府④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⑤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⑥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把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阻撓解放軍解放臺灣。⑦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用"一國兩制"辦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目前我們要堅決反對臺獨活動,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積極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這樣對臺灣問題就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要進行強化訓練,通過練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犊荚囌f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導用書,要從中了解考試范圍、內容、形式、題型及其要求等情況,結合近幾年來中考試題,把握考試命題方向、難易程度,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題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練題形式要多樣化,包括課堂的口頭回答、書面作業、單元檢測、月考等,但不要搞成題海戰術。通過講解和練習,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培養。練習的內容可分為基礎訓練和理解訓練兩大部分。前者采用填空、選擇、填圖、識圖、列舉等題型;后者采用材料分析、簡答題、綜合問答題、編寫大事年表等題型。而后者特別是綜合問答題是中考分值最多、份量最重的題型。 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茲以目前山西歷史中考中常見幾種題型為例,進行說明。

①單選題:主要考察學生理解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要求學生要運用辨證唯物史觀分析重要歷史現象、事件的本質,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確答案。要留意組合選擇題(如幾個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選擇排列正確的選項)和反向選擇題(選擇敘述錯誤的選項)。要求學生仔細審題,看清題干和選項,分析歷史事件和現象的本質,去偽存真。另外今年文科綜合將采用兩卷測試的辦法,其中卷1為選擇題,使用機讀答題卡答題,這一新變化要在平時多訓練。

②填圖題和識圖題:它主要考察學生把握歷史現象的空間概念,對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析。復習時要對教材上比較重要的圖歸類匯

總,如重要的人物、著作、遺址、事件及重要戰爭、運動的形勢示意圖等。填圖題主要掌握重要事件發生的地點(包括古稱)、路線,識圖題主要掌握該圖所反映的重要人物、事件、現象及其時間、時期和相關重要知識。

③材料分析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及利用有關歷史知識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首先要快速讀完材料或圖表(包括出處),弄清該閱讀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現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審題,抓住關鍵,弄清限制條件。再根據提問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材料分析題常見的考查方法有: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現象;②根據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現象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回答問題;③歸納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據提問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較幾則材料的異同;⑤依據材料提煉、概括出觀點;⑥聯系實際,談談啟示。

④問答題:主要考查學生進行歷史思維,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歷史闡釋、文字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問答題的常見類型有敘述題、分析題、評價題和比較題等。無論什么樣的問答題,首先必須審清題意,找到主干,抓住關鍵字詞,弄清限制條件,明確要答項目和解答對象。行文力求語句簡煉,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書寫規范。敘述型問答題一般是把一個或幾個歷史時期的歷史事件、現象或人物的活動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進行系統的概括、歸納、綜合,一般跨度較大,要面面點到,不宜過細展開;分析型問答題一般是依據史實,運用辨證唯物史觀分析說明歷史事件、現象,跨度相對較小,進行深挖掘。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現象的原因、內容、性質、結果、作用、教訓等;評述型問答題一般是運用辨證唯物史觀,根據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對歷史事件、現象或人物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要用史實印證結論,史論結合;比較型問答題主要是通過對不同歷史事件、現象的分析,比較其異同。對比較題應先弄清題目的比項和限制條件,而后將比項雙方的史實進行歸類、提煉、分析,得出相同點或不同點。

學習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同時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留心也可以學到歷史知識。新版《初中歷史教學大綱》針對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就明確提到要注意"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因此要密切關注當今與歷史有關的時政熱點問題,如中日關系,中美關系,西藏問題等。近年來中考并不回避熱點問題的考查,在考前復習和訓練

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聯系現實進行總結復習。

此外,學科之間的綜合試題以及開放性試題也是近年來中考考試改革的一個重要動向,體現了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考查,在教學中也要給學生提到,并進行專項訓練。學科綜合試題體現了高考綜合考試的方向。學科之間的綜合考試常見的有歷史與語文(如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對材料的閱讀與分析、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與政治(如時政熱點的考查)、歷史與地理(如填圖題、識圖題的考查)、歷史與數學及自然科學(如民國紀年法與公元紀年法的換算;歷史圖表數據的分析)等學科的綜合滲透。這就要求學生要有學科綜合意識,基礎知識扎實,思路開闊,在訓練過程中多從學科聯系方面去鍛煉思維能力。歷史開放性試題常常針對學術針鳴較大的重要史實進行分析、闡述,有多種觀點,考生可任選一種回答,并且常與當前形勢、生活實際相聯系,談談學生的啟示、體會。開放性試題重在考查學生獨立思考的素質和發散、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符合21世紀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歷史開放性試題常出現在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小論文等題型中。如關于洋務運動的作用,有人說積極方面是主要的,也有人認為消極方面是主要的。你的看法呢?聯系今天的改革開放談談洋務運動的局限性。洋務運動的失敗給你哪些啟示?答題要觀點符合要求、事理結合、邏輯性強、要點清楚,多角度、多層次甚至多學科分析。當然,開放性試題也有歷史考查、歷史制作、社會實踐活動等之類的開放性考試形式,此不一一述及。

綜上所述,初三歷史復習應該緊扣考綱、教材,打牢基礎,理清知識脈絡,專題匯總,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能力、技巧。在復習過程中,以教材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是關鍵。要全面系統地指導學生讀書,做到"五看四抓",即看目錄、看標題、看正文、看圖表、看材料,抓概念、抓線索、抓框架、抓重點。不能叫學生死記硬背,而要融會貫通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惟其如此,方能教有所獲,學有所得,使學生們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各位同仁,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復習心得,望大家批評指正。

第三篇:中考歷史復習心得

中考歷史復習總結體會

----- 三明市2017年初中歷史學科教學質量評價與檢測研討會

泰寧三中 李霞

自2017年以來,歷史學科中考的命題為全省統一命題,要求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考查歷史思維能力,發揮歷史的教育功能。淡化純知識、純記憶的內容,這也體現了當今時代倡導的素質教育的要求,給當前中學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加之歷史學科中考內容多(既有中國歷史,也有世界歷史,)、復習時間短的特點,初三歷史復習課教學應該有規劃、系統的進行,復習課的質量必須全面提高。既要注意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應注意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把握,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F就將我個人近幾年的一些復習經驗跟大家交流交流,權當拋磚引玉。我認為,中考復習可分為三個復習階段:

第一階段:全面、系統復習,拓寬知識,打牢基礎。

在這個復習階段要依據課本逐冊、逐章、逐節全面復習,但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課。復習不是簡單知識的重復,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提示出這節課的基本線索和主要內容,理清史實和概念。教學時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講課時要語言精煉,線索清晰,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時間和空間概念明確;板書有條不紊(采取綱要、表格和圖示法等板書形式);多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多讓學生分析、發言、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通過看、讀、寫、記等方式強化訓練,使每章每節的基礎知識做到人人過關。

第二階段:專題歸類復習,比較對照,縱橫聯系。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用這兩句詩來形容經歷了第一輪復習的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我認為是很恰當的。經歷了第一階段的復習,學生掌握了較多的基礎知識,但知識是零碎的、孤立的,沒有從宏觀上整體把握知識脈絡。在復習的第二階段,老師可將前面所學的知識列成專題歸類總結,縱橫串聯,比較對照,辨其異同,形成知識網絡。如將中國近現代史劃分為列強侵華史,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社會主義建設史等幾個專題。而將世界近現代史劃分為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鞏固,國際關系,社會主義運動與民族解放運動,世界科技與思想文化等幾個專題。

歷史知識具有多樣化特點,在空間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內容上涵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對外關系等方面知識。理清同一歷史時期各方面知識及其相互關系,就是橫向聯系。如近代重要國家資本主義確立的事件可歸類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改革、??偨Y為"三個國家資產階級革命、兩次資產階級改革、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引導學生分別從背景、導火線、革命爆發標志、領導人、重要戰役、重要文獻、結束標志、意義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列表格呈現出來。

另一方面,每一歷史事件又都前后發展、依次交替。把每個歷史事件前后串聯起來,使之系統化,這就是縱向聯系。如中國近現代史的線索可以縱向串聯歷史知識,以不同歷史時期為經線,以每一歷史時期的不同歷史特征為緯線,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歷史事件之間是互相聯系并先后相承的。只有從宏觀上把握了歷史特征、歷史線索,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才能由點發展到線、到面,并進而構建起整體歷史知識網絡,獲取規律性的知識。

第三階段:綜合鞏固,針對訓練,突出重點、熱點。

這一階段的復習,一方面進行綜合復習,查漏補缺,突出重點知識。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點的廣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點帶面。如臺灣問題可以抓住七個"點":①三國時衛溫到達夷洲②元朝設立澎湖列島③清朝設立臺灣府④1895年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⑤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⑥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把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阻撓解放軍解放臺灣。⑦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用"一國兩制"辦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目前我們要堅決反對臺獨活動,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積極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這樣對臺灣問題就一目了然。

另一方面要進行強化訓練,通過練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犊荚囌f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導用書,要從中了解考試范圍、內容、形式、題型及其要求等情況,結合近幾年來中考試題,把握考試命題方向、難易程度,選擇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題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練題形式要多樣化,包括課堂的口頭回答、書面作業、單元檢測、月考等,但不要搞成題海戰術。通過講解和練習,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培養。練習的內容可分為基礎訓練和理解訓練兩大部分。前者采用填空、選擇、填圖、識圖、列舉等題型;后者采用材料分析、簡答題、綜合問答題、編寫大事年表等題型。而后者特別是綜合問答題是中考分值最多、份量最重的題型。 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茲以目前山西歷史中考中常見幾種題型為例,進行說明。

①單選題:主要考察學生理解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要求學生要運用辨證唯物史觀分析重要歷史現象、事件的本質,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確答案。要留意組合選擇題(如幾個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排列,選擇排列正確的選項)和反向選擇題(選擇敘述錯誤的選項)。要求學生仔細審題,看清題干和選項,分析歷史事件和現象的本質,去偽存真。另外今年文科綜合將采用兩卷測試的辦法,其中卷1為選擇題,使用機讀答題卡答題,這一新變化要在平時多訓練。

②填圖題和識圖題:它主要考察學生把握歷史現象的空間概念,對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析。復習時要對教材上比較重要的圖歸類匯總,如重要的人物、著作、遺址、事件及重要戰爭、運動的形勢示意圖等。填圖題主要掌握重要事件發生的地點(包括古稱)、路線,識圖題主要掌握該圖所反映的重要人物、事件、現象及其時間、時期和相關重要知識。

③材料分析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及利用有關歷史知識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首先要快速讀完材料或圖表(包括出處),弄清該閱讀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現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審題,抓住關鍵,弄清限制條件。再根據提問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材料分析題常見的考查方法有: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現象;②根據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現象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回答問題;③歸納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據提問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較幾則材料的異同;⑤依據材料提煉、概括出觀點;⑥聯系實際,談談啟示。

④論述題:主要考查學生進行歷史思維,創造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歷史闡釋、文字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須審清題意,找到主干,抓住關鍵字詞,弄清限制條件,明確要答項目和解答對象。行文力求語句簡煉,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書寫規范。評述型問答題一般是運用辨證唯物史觀,根據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對歷史事件、現象或人物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要用史實印證結論,史論結合;

學習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同時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留心也可以學到歷史知識。新版《初中歷史教學大綱》針對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就明確提到要注意"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因此要密切關注當今與歷史有關的時政熱點問題,如中日關系,中美關系,西藏問題等。近年來中考并不回避熱點問題的考查,在考前復習和訓練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聯系現實進行總結復習。

此外,學科之間的綜合試題以及開放性試題也是近年來中考考試改革的一個重要動向,體現了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考查,在教學中也要給學生提到,并進行專項訓練。學科綜合試題體現了高考綜合考試的方向。學科之間的綜合考試常見的有歷史與語文(如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對材料的閱讀與分析、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與政治(如時政熱點的考查)、歷史與地理(如填圖題、識圖題的考查)、歷史與數學及自然科學(如民國紀年法與公元紀年法的換算;歷史圖表數據的分析)等學科的綜合滲透。這就要求學生要有學科綜合意識,基礎知識扎實,思路開闊,在訓練過程中多從學科聯系方面去鍛煉思維能力。歷史開放性試題常常針對學術針鳴較大的重要史實進行分析、闡述,有多種觀點,考生可任選一種回答,并且常與當前形勢、生活實際相聯系,談談學生的啟示、體會。開放性試題重在考查學生獨立思考的素質和發散、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符合21世紀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歷史開放性試題常出現在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小論文等題型中。如關于洋務運動的作用,有人說積極方面是主要的,也有人認為消極方面是主要的。你的看法呢?聯系今天的改革開放談談洋務運動的局限性。洋務運動的失敗給你哪些啟示?答題要觀點符合要求、事理結合、邏輯性強、要點清楚,多角度、多層次甚至多學科分析。當然,開放性試題也有歷史考查、歷史制作、社會實踐活動等之類的開放性考試形式,此不一一述及。

綜上所述,初三歷史復習應該緊扣考綱、教材,打牢基礎,理清知識脈絡,專題匯總,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能力、技巧。在復習過程中,以教材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是關鍵。要全面系統地指導學生讀書,做到"五看四抓",即看目錄、看標題、看正文、看圖表、看材料,抓概念、抓線索、抓框架、抓重點。不能叫學生死記硬背,而要融會貫通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惟其如此,方能教有所獲,學有所得,使學生們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各位同仁,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復習心得,望大家批評指正。

第四篇:2013屆中考歷史考前回顧:初三歷史復習資料(三)

初三歷史復習資料

(三)

【材料七】中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決定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中國和葡萄牙聲明,澳門地區是中國領土,中國將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

1、香港島是何時通過何條約割讓給英國?

2、港澳回歸有哪些重大意義?

3、解決臺灣問題的原則是什么?

答案:

1、1842年的《南京條約》

2、港澳回歸,洗雪了歷史恥辱,是祖國統一大業的重大步驟,港澳的發展進入了新時期。

3、遵循“一國兩制”的原則,但不承諾放棄武力。

【材料八】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共產黨宣言》

1、這部綱領是何時發表的?主要起草者是誰?

2、它在共產主義運動中地位如何?

3、它的發表有哪些重大意義?

答案:

1、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

2、是綱領性文件,起著指導作用。

3、它的問世,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從此,國際共產主義蓬勃發展起來。

【材料九】以下是某新法內容:①允許官民上書言事。②普遍設立中小學堂,京師設立大學堂③添置兵輪,擴建海軍。④„„

1、判斷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哪次著名變法?領導這次變法的領袖人物是哪兩位?

2、中國為什么要進行這次變法?

3、這次變法中,有一個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杰出人物是誰?誰鎮壓了這次變法?

4、試分析這次變法的歷史意義?

答案:

1、戊戌變法;康有為和梁啟超。

2、原因:①《馬關條約》使人民群情激憤。②民族資主階級要求參與政治。③進步人士認識到民族危機,希望救亡圖存。④光緒帝不愿做“亡國之君”。

3、譚嗣同;慈禧太后。

4、戊戌變法既是救亡圖存的政治變革,又是思想啟蒙運動。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

第五篇:2012中考歷史總復習資料大全

關于中考材料題備考的一些建議:

1、

2、

3、 材料不宜過難、過多,問題不宜過難、過深。抓住熱點。 材料題不是簡單的問答題和填空題,所設問題要依據材料。 材料題的設問要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從材料中提取信息。

第二層:運用材料解決所學知識中的問題,或者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材料中的問題。 第三層:運用材料和所學知識,解決社會現關問題。

特別說明:以下提供的材料題并不意味著是什么“方向”、“信息”或“押題”,而是挑選出一些能體現“材料題”主旨的一些題供大家參考,請各校老師根據自己學校實際來使用。

1.改革與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必備的品質,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一:“嘆交換手段難逃貿易長流冰封,看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殘葉;農場主的產品找不到市場;千萬個家庭的多年積蓄毀于一旦。”

——羅斯福

材料二:“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羅斯福

材料三:1992年初,88歲高齡的鄧小平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反復對大家講這樣的道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南方談話激起春潮澎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帶來改革開放的第二個春天。

——摘自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77頁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當時的美國遇到了什么情況 ?(2分)羅斯福上臺后,針對“工業企業盡成枯枝殘葉”,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美國“糾正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的政策具有什么特點?(2分)

(3)請從材料三中找出鄧小平南方談話后,我國將采用什么樣的手段來推動經濟的繼續發展?(2分)

(4)綜合上述材料,美國克服經濟困難采用的手段和我國為推動經濟的繼續發展將采用的手段說明了什么?(3分)

參考答案: (1)1929—1933經濟危機(或者大危機)(2分) 恢復工業,實施《全國工業復興法》(2分)

(2)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或者行政手段干預經濟)(2分) (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分)

(4)說明: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計劃和市場不是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標準,資本主義也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制定經濟發展計劃要符合國情,實事求是,同時也要勇于創新。(答對2點才能給滿分,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2.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革命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年人,革命的思想和主張引人深思,激人奮進。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材料二: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并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是中國社會在20世紀實現的第二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

——中國共產黨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簡史》

材料三: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

——毛澤東(195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的發言)

材料四:2010年兩會,民生仍是個關鍵詞。普惠民生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又予以強調。首要之舉是推動政府財政支出向社會保障、醫療改革、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環境建設等民生事業傾斜。

——互聯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回答,孫中山主張分別通過什么方法來實現三民主義?(3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孫中山在他有生之年實現了他的三民主義嗎?(1分)中國的民族主義真正實現的標志是什么?(2分)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現代中國人”指的是什么?(2分)并舉例說明“現代中國人”繼承和發展孫中山革命事業的表現(2分)

(4)根據材料四回答,當前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之一是在踐行孫中山的什么思想?(1分) (5)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認識。(3分) 參考答案:(1)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 (3分)

(2)沒有(否)。(1分)標志: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分)

(3)中國共產黨(2分) 事例:抗日戰爭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等(寫出兩條即可)(2分) (4)民生主義(1分)

(5)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更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的必然的正確的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社會主義有無比的先進性和優越性等。(3分。答出其中2點,符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

3、民族的強弱、國力的大小取決于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公開、公平地選拔人才是人們美好的愿望。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雖有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唐太宗)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達到的范圍,后用以比喻牢蘢,圈套)矣。”„„正所謂“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唐摭言》

材料三:科舉弊政乎,科舉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譏之。譏世卿,所以立科舉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讀書,不必知學,雖呆愚淫佚,齊循例入政。則求讀書求學者必少,如是故上無才。齊民之裔,雖復讀書,雖復知學,而格于品第,未從得官,則求讀書求知學者亦少,如是故下無才。上下無才,國之大惠也??婆e立,斯二弊革矣。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墨子有關官員選拔的觀點是什么?(1分) (2)材料

二、三都涉及到歷史上的什么選官制度?(1分) 試依據這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其影響。(2分) ★(3) 根據材料三,指出實行科舉的原因(從原文中找)。(2分)

★(4)概括指出上述選官制度的實質是什么?(1分)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話加以印證。(1分) 參考答案: (1)不論貴賤,選賢用能(或尚賢)。

(2)科舉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官吏來源;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打破了特權壟斷,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世家之子,不必讀書,齊循例入政,故上無才;齊民之裔,雖復讀書、知學,而格于品第,未從得官,則求讀書求知學者亦少,故下無才。

(4)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4、材料一:北宋都城開封買賣通宵達旦,金、銀、彩、帛等“每一交易,動輒千萬”。南宋臨安城“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無空虛之屋”。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置世舶機構管理貿易。高宗末年,世舶收入歲達二百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的兩倍多?!端问贰吩唬?ldquo;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材料二:一位意大利商人倫敦旅行見聞錄(1497年)中記載,“全城到處可以看到很多手工藝人的作坊,從事各種各樣的手工工藝,以致沒有一條街不被一些店鋪或類似的設施所點綴。”這段記載反映出,中古西歐城市是手工業和商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歐洲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反映中古歐洲,農莊里的農奴只要居住在自由的城市滿一年零一天,就有可以取得自由的身份。„„市民階級開始形成,后來,從市民階級中分化出富裕市民和銀行家,這些人發展成早期的資產階級。

——節自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課本

依據材料,回答問題。

★(1)材料一中哪句話反映了開封城的發達? (2)“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無空虛之屋”。說的是什么現象? (3)從材料一中你能否發現,宋朝海外貿易空前活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宋史》曰:“國家根本,仰給東南”。說明了什么? (5)閱讀這兩材料,你知道城市興起的主要因素嗎? (6)早期資產階級的出現,產生了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1)每一交易,動輒千萬。

(2)城內店鋪林立,貿易興盛(商業繁榮,買賣興盛等)。 (3)政府重視(政府鼓勵海外貿易)。

(4)國家的經濟重心移至南方(國家財政依賴于南方)。 (5)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 (6)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

5、某校八年級(2)班小華同學,在學習中國現代史的過程中,看到一段文字:“歷史事實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實現民富國強”。為尋找歷史事實依據,印證上述結論,他和同學們以“探尋中國救亡圖存、富民強國之路”為主題,通過網絡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資料,設計出相關問題,請你與他們一起進行探究。

【屈辱與探索】

材料一: 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逼迫下,墜入近代的屈辱、彷徨與困惑。近代前期,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1)材料一所述,“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的含義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一所述,“維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別指什么?(2分)概括“維新之路”“共和之路”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的共同原因。(2分)

【抉擇與奮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應將重心轉向農村,積聚革命力量,發展壯大自己,經過艱難抉擇,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終于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3)材料二所述,“正確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在這條正確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長期艱苦卓絕斗爭中經歷了哪些重大事件?(一例即可)(1分)

【發展與富強】

材料三 1956年,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之后,經過艱辛求索,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開創了一條走向民富國強的道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壯麗的篇章。

(4)材料三所述,“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指什么?(1分)“走向民富國強的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請列舉1978~2001年我國在外交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即可)(1分)

(5)綜合以上材料,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參考答案:(1)含義: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分) (2)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辛亥革命。(2分)共同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過于強大;沒有依靠人民群眾;脫離中國國情等。(符合題意,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出兩點即可)(2分)

(3)道路: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道路。(1分)重大事件: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的勝利等。(一例即可)(1分) (4)偉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1分)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分)成就: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EC);2001年,第九次APEC會議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辦等。(舉出一例即可)(1分)

(5)道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或一切從實際出發,或實事求是,或符合國情等。(符合題意,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出一點即可)(2分)

6、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劃時代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打開了社會進步的閘門,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主題一:革命探索篇

材料一:孫中山受到的是良好的、科學的教育,他完全可以憑著這一點獲得財富和地位,但他總是為窮人的福利牽腸掛肚。1895年中國慘敗于日本這一點使他確信,這個國家的政府已腐敗透頂,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1)結合材料

一、二,說一說孫中山為什么選擇革命之路?列舉“選擇革命之路”的孫中山所從事的革命活動。

(2)根據材料二,孫中山的革命目標是什么?武昌起義后,此革命目標實現了哪些?

主題二:學習創新篇

材料三:亞東開發中華早,揖歐追美,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華民國國歌》(1912年) 材料四:武昌起義一夜成功,清王朝忽喇喇似大廈將傾,各省先后易幟。但是,與民主共和觀念對立的封建專制思想綿延千載,盤根錯節,流毒深廣。它通過古典律法的實施,儒家經典的傳播,傳統意識的灌輸以及社會風俗、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不僅滲透到統治階級的腦海中,而且也浸潤了被統治階級的思想。 ----楊鵬程《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文化使命》

(3)根據材料三,概括孫中山等國民黨人在“揖歐追美,舊邦新造”方面所作的努力。后來孫中山與共產黨合作,在捍衛“民國榮光”的過程中做了哪些活動?

(4)根據材料四,說一說辛亥革命后,在社會風俗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體現了當時的什么思潮?

主題三:反思繼承篇

材料五:辛亥革命除了在長江流域幾個大城市轟轟烈烈的開展外,在其它地區的城市要緩慢得多。„„可以這樣認為,辛亥革命走向沒有從南方推進到北方,沒有從長江流域推進到全國。再者,沒有從城市推進到農村。形成革命運動沿海、沿江城市先進,內地和邊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進,北方城市落后,先進的城市成為革命的舞臺,落后的城市成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國城市現代化動向的不平衡與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六: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清朝、創立民國的政治使命,卻沒有來得及完成本應由它完成的、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的文化使命,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文化易幟”的任務只能留待后來者、繼承人。 ----楊鵬程《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文化使命》

(5)根據材料

五、六,談談你對辛亥革命的看法。材料六提到的“‘文化易幟’的任務”是怎樣繼承下去的?

參考答案:(1)中華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日益腐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壯大;學習西方的深入;以往救國方案實踐的失敗;孫中山憂國憂民、與時俱進;借鑒西方的政治制度。(答出其中四點即得滿分。)

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建立興中會,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成立中國同盟會;領導革命黨人發動反清的武裝起義。

(2)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平均地權。(回答三民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也可得分)。 實現了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的目標。

(3)努力:倡導三民主義;推翻中國封建帝制、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孫中山后來的活動:創建黃埔軍校;進行北伐戰爭。

(4)剪發辮、改稱呼、易服飾。體現了當時人們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潮。 (5)看法:辛亥革命發動的范圍是有限的,地區也是不平衡的,對城市和農村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辛亥革命只是發動了一部分人革命而已,但是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人去努力。(言之有理即可得分)陳獨秀等人發動了新文化運動。

7、“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二戰以后世界和平不斷受到威脅,而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人類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自今年年初開始,一場動蕩從地中海南岸蔓延到尼羅河,又從紅海擴散到波斯灣,美國從突尼斯時的驚愕和茫然,到埃及時的變被動為主動,再到利比亞時的主動干預,處處顯示出試圖引導這場大變局的心境。

材料二:2011年5月2日,本拉登被擊斃,標志著美國反恐斗爭暫告一段。從過去十年看,拉登給美國造成了極大的恐懼,也帶來了國際反恐形勢的重大改變。反恐議題得到各國前所未有的重視,西方國家尤為明顯。

材料三:2011年4月14日,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海南三亞舉行。目前,任何一個金磚國家均不具備與發達國家集團叫板、改變現行國際貨幣經濟秩序的實力。從而,金磚國家只有聯合起來,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才能有效提高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國家的地位和發言權。

材料四: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顯示出自然力的無比強大,警示人類要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與人類活動有因果關系的大災難。„„這些災難雖然不像地震、海嘯那樣具有突發性,卻在悄悄地、慢慢地毀壞人類共同的家園。

-----以上材料均選自《世界知識》

(1)根據以上材料,概括出當今世界威脅人類“和平與安全”的因素。談談面對這些問題,國際社會應該怎樣做才能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2)根據材料

一、二,舉出二戰之后發生的“威脅世界和平”的事例。

(3)根據材料三,談談在應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展中國家應該怎樣做?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中國積極融入世界,請舉出一個典型事例。

參考答案:(1)霸權主義介入地區沖突、恐怖主義、民族矛盾、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問題。國際社會應該加強國際合作、重視有關的輿論宣傳和落后地區的科教工作,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環保投資、保護有限資源、加大禁毒和反恐怖的力度。(言之有理即可)

(2)朝鮮戰爭、中東戰爭、科索沃戰爭、9·11恐怖事件。

(3)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加強合作,如成立區域性的經濟組織;發展自身的經濟實力等措施,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國力,積極應對全球化趨勢。 事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入亞太經合組織、上海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任意一項即可)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烈士陵園活動方案下一篇:臨時工合同協議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