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專業范文

2023-09-08

會計專業范文第1篇

1.手工單指點鈔競賽

2. 手工多指點鈔競賽

3.手工記賬競賽

4.電算會計競賽

5. 翻打傳票競賽

二、競賽方式

以現場實際操作的方式進行。

三、競賽場地與設施要求

操作技能競賽在指定場地進行,選手自帶筆等用具。

四、競賽規則

1.手工點鈔技能競賽:選手在現場手工點鈔兩次,以正確結果和用時多少評定成績。

2.手工記賬技能競賽:選手在25分鐘內完成規定項目,以正確結果和用時多少評定成績。

3.電算會計技能競賽:選手通過上機操作完成規定項目,以正確結果和用時多少評定成績。

4.翻打傳票技能競賽:選手通過上級操作完成規定頁數,以正確結果和用時間多少評定成績。

五、成績的評定

1.參賽選手的成績由裁判組負責評定,由裁判員根據實際操作結果進行客觀評判、計分。

2.參賽選手的競賽名次依據技能競賽成績由高至低排定,當出現相同成績時,比較理論競賽成績,高者名次在前,仍不能分出先后,取相同名次。

六、注意事項

1.選手參加操作技能競賽前,須按賽場指定時間熟悉競賽場地及設備情況。

2.提前開始操作或延遲時間者扣減比賽成績10分直至取消參賽資格。

3.如果確實是因為設備故障原因導致選手中斷或終止競賽,由大賽裁判長視具體情況作出決定。

七、技能競賽的內容及評分標準

(一)翻打傳票

翻打傳票比賽,每20組數據為1題,每題20分,不得漏題和跳頁。比賽成績由設備系統自動評定。

(二)手工點鈔

1.競賽內容

由選手在現場用裁判提供的捆扎好的點鈔紙拆捆、清點、重新捆扎。并在腰條紙上書寫所清點的結果。

2.技能要求及扣分標準

2. 會計點鈔技能扣分標準

(1)、兩把鈔標準時間為2分鐘,點鈔方法自選,捆扎整齊,動作規范者,每捆50分。兩把鈔為100分。

(2)、每捆清點準確得35分,捆扎整齊標準得15分,如超時則每超1秒扣1分。

(3)、捆扎點鈔紙時,如不美觀、不整齊且松動者扣5到10分。如在捆扎時作廢一根腰條紙扣5分,作廢兩根扣10分,作廢三根者取消比賽資格。

(4)、點鈔時必須使用點鈔盒,若發現用口水者警告并扣5分,如果警告后再犯,取消比賽資格。

(5)、書寫清點張數必須用碳素筆規范書寫在腰條紙上,不得用鉛筆或圓珠筆書寫,改寫答案用劃線更正法,違者均作為廢題。

(三)手工記賬

1、競賽內容

(1)、根據給出的賬戶余額建立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2)、根據給出的業務編制記賬憑證(收、付、轉);

(3)、根據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4)、結出日記賬余額。

2、扣分標準

(1)、規定必須在 25分鐘內完成;

(2)、賬務處理工作要求內容完整、書寫規范。建賬10分,編制憑證40分,登賬40分,結賬10分;

(3)、出現錯賬時,必須使用正確的錯賬更正方法,否則取消比賽資格;

(4)、憑證及登賬工作要求用碳素筆完成。

(四)電算會計

1、競賽內容(1)、建立賬套

(2)、錄入會計科目及期初余額

(3)、制單

(4)、審核憑證并進行記賬、結賬

2、扣分標準

(1)、建立賬套要求內容齊全

(2)、錄入會計科目及余額要求試算平衡,不平衡者不得分,不按規定填寫也不得分

(3)、分錄書寫要求規范

(4)、記賬、結賬工作不按操作員操作權限操作的不得分

經貿管理科

會計專業范文第2篇

一、會計誠信危機成因綜合分析

(一) 會計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市場經濟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追求利益 (利潤) 的最大化, 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最常見的造假動機就是為了經濟利益, 經濟利益是造假者最初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 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都發生了深刻的本質變化,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造假者的逐利心理表現的特別突出, 具體表現在他們對物質財富的盲目追求, 如果通過正當的渠道不能達成目標時, 一些企業就用擅自改變各項經濟指標, 通過做假賬來改變企業與其利益相關人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 而市場本身對此現象無能為力。

(二) 會計造假的重要因素是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不完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經濟活動主要通過各市場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易來進行, 信息量巨大且多變, 由于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間較短, 市場經濟機制極不完善, 沒有真正形成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會計信息的完全公開和有效傳遞, 這就使得市場交易主體和投資者所掌握的信息嚴重不對稱, 給企業造假提供了可能性, 使投資者經濟損失的風險增大, 嚴重影響了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 會計造假的關鍵因素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會計職能不斷發展變化, 會計工作日趨復雜。會計人員不僅要面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 還要及時學習和掌握不斷更新變化的會計法律制度, 并且還要依據會計法律的有關規定做出自己的職業判斷, 再對此事項進行記錄和計量, 據此向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的備選方案, 這就要求有一支高素質的會計隊伍來從事這項工作。而我國會計隊伍的總體素質與這個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知識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市場經濟的局限性需要政府的參與加以解決, 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和健全需要各方參與、共同努力, 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 而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素質則可以從教育開始做起。有數據表明,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中小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 他們誠信基礎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將來會計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響到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 從而影響到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如何對財會專業學生進行會計誠信教育, 培養出又紅又專的會計人才, 是我們急需思考的現實問題。

二、會計學生會計誠信教育的思考

(一) 學校要全力創建師生誠信教育的氛圍和環境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 因此優化校園誠信環境、營造校園誠信氛圍對培養學生誠信意識至關重要。學生誠信教育, 包括學生, 更應包括教師, 因為教師和學生都是誠信教育的參與者和誠信意識的體現者。教師應當遵紀守法、敬業愛崗、教人求真;學生應當遵章守紀、認真學習、學做真人。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教師的人生態度、言行舉止等都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師的誠信與否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以示范, 教師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對學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將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 教師要利用條件創新會計誠信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在教學中, 教師要將會計誠信教育貫穿于會計專業教學的全過程, 使會計誠信教育常態化, 誠信教育內容上力求實效, 從正反兩方面教育學生, 使其知曉誠信守信的多種收獲和會計造假的嚴重后果, 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社會上出現的誠信危機現象。同時, 教師應將課堂延伸, 讓學生走出課堂, 走進社會, 走進情景。教師要將會計誠信實踐與會計誠信知識教育有機結合, 創造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真正體會會計誠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誠實守信成為自覺行為, 真正做到知行統一和言行一致。

(三) 師生要樹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會計誠信教育思想

會計誠信教育思想要不斷發展, 與時俱進。一方面, 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發展, 故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應緊密結合社會現實, 教師應教會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積極作用, 學會把市場經濟與傳統倫理道德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 會計誠信教育應主動適應學生不斷發展的思想, 學校要構建網絡教育層次上的會計誠信, 要創建一個新的教育載體和通道, 有目的和針對性拓展新領域新層次上的會計誠信教育, 教師要有效利用網絡, 使會計誠信教育更接近日常生活, 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提高其學習效果。

總之,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中職學校必須加強會計專業師生的會計誠信教育, 創新教育渠道和方法, 追求教育實效, 從源頭上凈化會計造假現象的土壤, 還原會計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就業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潤利, 孫林海.關于會計誠信建設的探討[J].內蒙古石油化工, 2006 (10) .

[2]楊士儒.誠信建設是會計行業的生存與發展之本[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 2004 (6) .

會計專業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基于文獻調查和作者實踐,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進問題進行了探討,明確了我國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儲備專門師資隊伍、針對不同專業進行具體課程教學目標開發、合理選擇教學與考核方法等建議。

關鍵詞:課程 教學 會計學 非專業

一、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會計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與此相應,會計學課程被列入了大量非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中。而我國部分理工科院校,則已經在探索和試行將會計學教育作為實施通識教育的切入點(張健, 2010a;楊娜, 2010)。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會計學課程對非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滲透已是大勢所趨。與此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因為起步較晚,還處在探索階段,在較大程度上仍然難以擺脫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模式影響,并未能形成適宜于非會計專業教學的有效的會計學課程教學體系。這一缺陷嚴重影響了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嚴重阻礙了高等教育在設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時所意圖實現的教育目的的達成。本文試圖基于我國高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現狀,明確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對策建議,以有效提高我國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教學效果。

二、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 一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關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研究文獻數量龐大。從各種角度論述了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各種不同問題,其中大量的問題具有共性。部分文獻主要采用問卷的方法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提供了對這些問題的定量描述。調查時間跨度從2004年至2011年,調查對象包含了應用型研究生(MBA)、本科、應用型本科、高職和廣播電視大學等不同類別的非專業學生,且包含了自大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不同年級(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劉向, 2010;張健, 2010;趙瑩和曹崢, 2006;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陳敏、徐梅和顏劉瑤, 2009)。各文獻基本狀況如表(1)所示。從已有文獻看,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共性問題:(1)教學效果不理想。根據筆者對部分高校教學實踐的了解,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的學生滿意度普遍較低,且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也不高。上述調查文獻也支持這一結論:湖南大學調查顯示,教學效果評價均值顯著低于“一般”,說明教學效果還未達到基本要求(陳敏、徐梅和顏劉瑤, 2009);浙江廣播電視大學調查顯示,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評價為一般和低于一般的學生占比達到82.45%(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其他文獻盡管并未直接針對教學滿意度進行調查,但所有文獻均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各項目均不滿意,顯示出教學效果不好的事實。(2)教學內容和教材與學生偏好相差較大。根據上述文獻的調查,大部分同學并不了解會計學與本專業之間的關系,絕大部分同學對課程教學內容滿意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內容過于專業化,部分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與將來工作關系不大,缺乏學習興趣(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大部分學生對現行教材不滿意(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現行教材與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對會計學知識內容的需求取向相差甚遠(陳敏等, 2009),學生反映教材理論性太強且會計業務處理太多,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教材和自己本專業沒有關系(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調查研究發現,各類別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有著明確的偏好,其中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就共性而言,財務會計和財務報表分析在所有涉及該項調查的文獻中均居于前三位,管理會計則除陳敏等(2009)的調查顯示學生不感興趣外,在其他研究中均進入前三位。就個性而言,上述文獻均顯示各專業學生對與本專業相關的內容表現出強烈偏好。此外,財經類專業與工科類專業在偏好上存在明顯差異——財經類專業由于專業學習和具體企業理財活動聯系較為緊密,因而更傾向于會計學教學內容的直接學習,而工科類專業更傾向于間接了解財會信息(張健, 2010)。(3)教學與考核方法不科學。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不滿意(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趙瑩等, 2006),對案例教學比較偏好(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陳敏等, 2009),對師生互動比較偏好(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目前,我國各高校在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中基本開設了模擬實習課程。就筆者對部分高校教學實踐的了解,會計專業教師與學生對模擬實習均持肯定態度,但將模擬實習移植到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中,則絕大部分教師與學生認為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上述文獻調查也顯示,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模擬實習基本持否定態度——75%以上的學生認為沒必要,因為內容以會計核算為主,對非會計專業學生而言太難(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莊胡蝶和翟衛華, 2012;肖華芳和萬文軍, 2009),只有一份研究顯示90%以上學生認為有必要,可能跟調查對象的學習目的有關(張健, 2010);就考核方式而言,滿意度評價為一般及一般以下的學生占比達到75.98%(丁麗華和呂靜靜, 2012)。更有研究顯示,盡管當前會計學課程考核形式嘗試過一些變化,但實質上重知識、輕能力的考核傾向并未調整,造成學生對各類考核方式的認同度均不高(張健, 2010)。(4)目標無分歧落實卻困難。自文獻來看,調查時間跨度從2004年直至2011年,共計八年,而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中的相關共性問題一直存在,這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就如何改善教學效果、改進課程與教學設計,相關高校和教學人員實際上缺乏有效的理論、研究甚至經驗規則的指導。從課程與教學設計的角度來講,目標決定設計。有關文獻對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目標進行過明確的闡述(王新紅和師萍, 2005;陳亞民和王天東, 2003),并得到了文獻的廣泛認可。但盡管目標無分歧,但如何落實卻不得其法。

( 二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缺乏系統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滿意度低,原因不在于課程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就在于課程與教學設計存在問題。因為無論教學內容與教材,還是教學與考核方法,都屬于課程與教學設計的必須考慮的內容。正如本文此前所言,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教學基本目標,文獻中并無分歧。問題在于,如何進行系統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以落實目標。針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量的文獻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但由于缺乏系統性,可行性并不高。如文獻中普遍贊同的教學內容豐富化建議,因為課時、知識體系、需求多樣性和變化快等因素限制,在教學實踐中并不可行(趙瑩和曹崢, 2006);而文獻中普遍傾向的案例教學方法,即使在MBA課堂實踐中,也存在因學生缺乏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而難以開展討論的問題(陳亞民和王天東, 2003)。在課時有限、學生需求多樣化而會計學又自有一套體系的客觀情形下,對課程內容和教學與考核方法究竟應如何取舍與協調的問題,只能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解決。(2)對教學與考核方法缺乏足夠的了解。本文前述文獻調查結果顯示,由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普遍仍以講授法為主,學生普遍對教學方法不滿意,但針對學生的不滿意,文獻中又一面倒地傾向于案例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教學方法,對各種方法的選擇與組合不得要領。高等教育中的教學方法呈現出明顯的多樣性,包括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實驗法、演示法、參觀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乃至自學、自研以及其他方法,教學任務、課程與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與辦學實力條件不同,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既有科學性也有藝術性,因此高校教師和高等教育中面向學生的一切教育者應該研究教學方法,這種研究別人很難替代,尤其是對方法藝術性的研究、實踐和感受(杜作潤和廖文武, 2003)。與教學方法相應,考核方法也存在顯著的多樣性,文獻中即提及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小組分析報告、獨立分析報告、小論文、作業、出勤、案例討論中的表現和課堂表現等多種考核方法(張健, 2010;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從取向的角度,可將迄今為止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大類,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和主體取向的評價;從模式的角度,課程與教學評價存在目標達成模式、差別模式、外貌模式和回應模式四種典型的評價模式(張華, 2001)。正如教學方法一樣,考核方法也各有優缺點,且內涵了一定的教育價值觀,如果對此沒有深入了解而強行引入某一考核方法,將難以揚長避短,達不到考核的目的,實現不了考核的功能,也難以得到學生的認同。如有文獻調查顯示學生并不喜歡團隊案例考,且有理有據(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3)專業人員投入不足。在我國中,盡管有部分高校非會計專業院系保留了一定的會計學師資,但絕大部分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依賴于會計專業院系的師資。如在調查涉及的重慶四所高校中均無專門師資(張健, 2010)。當然,問題不在于非會計專業院系是否保留了會計學師資,而在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通常被會計學院系視為非主流的教學任務,往往被視為會計專業教師在本專業教學這一“主業”之外承擔的“副業”工作。這一觀念的主要缺陷在于,認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僅僅是將會計學知識中與各專業相關的部分切割出來進行教學,相關內容是會計專業教師“主業”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子集,因此“主業”之外再無“副業”。但科學發展規律以及教育理論與實踐卻與此觀念背道而馳——學科交叉融合是趨勢,而大學講臺上分門別類、各自為政的課程教學方式也越來越受到質疑,交叉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如美國的“群集課程”試驗(杜作潤和廖文武, 2003)。此外,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一個顯著的約束——課時有限,且增加課時的可能性不大。本文前述文獻提供的信息顯示,非會計專業至多開設兩三門會計相關課程,非經濟管理專業通常只開設一門《會計學》,且單就《會計學》而言,其課時量最多為64課時,最少僅為32課時。與調查中顯示的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需求相比,上述總課時明顯不足。如果跨專業知識的交叉融合才是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的教學內容,則必然面臨先融合后教學還是先教學后融合的問題,且必然要求選擇先融合后教學的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只關注會計專業知識的教師必然無法勝任。正因為專業人員投入不足,所以課程內容不可能先融合后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材不滿意、對會計學與本專業深層關系不了解、對課程缺乏興趣等一系列問題。而專業人員投入不足的另一個直接后果,則是導致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問題缺乏深入研究,如缺乏系統化的課程與教學設計。

三、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 一 )儲備專門的師資隊伍 非專業教學要求采用先融合后教學模式,客觀上要求配備專職的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師。相應師資應對專業交叉領域進行研究探索,融合相關知識。會計學與各專業之間的交叉融合是會計研究的重要領域,交叉教學是會計與教育學的交叉研究領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然,專職教師可以在授課專業所在院系工作,也可以在會計學專業所在院系工作,但應重點關注非專業會計教學。由于目前專門師資隊伍缺乏,這就需要各高校加大培訓與儲備力度。

( 二 )明確專業課程教學目標 在整個課程教學設計體系中,課程教學目標居于核心地位。目標不明確,課程教學設計即為空談。文獻中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并不存在分歧: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目標應區別于會計專業,應以“懂會計”從而為其專業服務為目標,而不應以“如何做會計”為目標,可分解為兩個具體目標:(1)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及知識,即了解什么是會計,什么是會計信息,并掌握如何使用這些信息;(2)學會進行財務分析,學會為組織決策獲取必要的會計信息,并能據以進行預測和決策(王新紅和師萍, 2005);MBA會計教育目標是培養懂會計、會用會計的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應當從管理的角度來認識會計、學習會計,不強調會計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而更強調實踐性和創新性,更關注今后工作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會計問題(陳亞民和王天東, 2003)。但上述目標明顯屬于普遍性目標,缺乏明確性和可操作性。課程教學目標存在四種典型的目標取向,即普遍性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從普遍性目標和行為目標取向發展到生成性目標取向,再發展到表現性目標取向,體現了課程教學領域對人的主體價值和個性解放的不懈追求,反映了時代精神的發展方向,但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取向并不否認行為目標取向的合理性,而是基于更高的價值追求對行為目標取向的超越(張華, 2001)。為了開展有效的課程教學設計,應結合具體專業,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開發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或表現性目標。在我國現階段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設計中,較為可行的方案是借鑒布魯姆(B. S. Bloom)的“教育目標分類學”開發合適的行為目標,將來再逐步向生成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過渡。

( 三 )合理選擇教學與考核方法 教學與考核方法選擇,受特定教育價值觀、課程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組織影響。在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應結合上述條件合理選擇教學與考核方法。在我國現階段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通常采用以講授法為代表的提示型教學方法,而與講授法相結合的模擬實習又不為學生認可,因此學生普遍對教學方法不滿意,而更傾向于案例教學法,或者更為自主的其他教學方式。問題在于,調查顯示非專業學生在課程之前對會計學甚至缺乏基本的了解,即使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MBA學生也是如此,而共同解決問題型教學方法和自主型教學方法都需要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因此,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講授法必然居于基礎性地位,絕對不能棄用。但教師可在采用提示型教學法建立一定基礎后,靈活采用其他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文獻研究中普遍傾向的案例教學法,不同類別學生的理解也并不一致,某些類別學生所偏好的結合案例教學可能更接近于實際案例的示范或展示,本質上仍屬于提示型教學方法,因而與MBA教學中采用的案例討論法存在本質區別。就考核方法而言,傳統的考試方式較難測量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而非專業教學則更強調應用,因此應該予以改進。但在引入新的考核方式時應慎重——如果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則應慎用“過程取向”和“主體取向”的考核方式。

( 四 )賦予非專業會計教學意義 意義對教學的重要性絕不容忽視,在Yelon( 2003 )所列的十條有效教學原則中,意義性便居于首位。賦予非專業會計教學意義,意味著幫助學生在所學主題與其過去的經驗、當前的情景(需求、興趣、價值)和未來的目的之間建立系統而有意義的連結,以激發其學習并應用新知識的動機(Stephen L. Yelon著,單文經等譯, 2003)。調查顯示,輔助未來工作和了解財經知識以提高自我素養,是非專業學生學習會計學的主要目的,財經類專業更偏向前者,而工科類專業更偏好后者(張健, 2010;趙瑩和曹崢, 2006;趙瑩、許小建和曹崢, 2006;陳敏、徐梅和顏劉瑤, 2009)。專業學生因為就業的原因,本身賦予了會計教學以意義,而非專業學生則未必能建立這種系統而有意義的連結。因此,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設計,必須在設計時即考慮賦予其意義的問題。這就意味著非專業會計教學,必須能真正實現會計學與各專業知識的融合,或者能真正顯著提高學生的素質。同時也意味著,如果該專業的會計學教學的確沒有意義,就應該停開該課程。

參考文獻:

[1]Stephen L. Yelon著,單文經等譯:《教學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莊胡蝶、翟衛華:《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3]杜作潤、廖文武:《高等教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肖華芳、萬文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設想》,《當代經濟》2009年第1期。

[5]張?。骸稇眯捅究迫瞬排囵B模式下非會計專業會計學差異化教學改革探討》,《財會通訊·綜合(下)》 2010年第10期。

[6]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楊娜:《通識教育平臺下會計教學問題探討》,《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6期。

[8]趙瑩、曹崢:《需求多樣化下非會計專業本科會計學教學改革探索》,《財會通訊(學術)》2006年第11期。

[9]趙瑩、許小建、曹崢:《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需求分析》,《財會通訊(學術)》2006年第10期。

[10]王新紅、師萍:《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探討》,《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11]陳敏、徐梅、顏劉瑤:《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體系改革》,《財會通訊·綜合(下)》2009年第2期。

[12]陳亞民、王天東:《從MBA教學談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問題》,《會計研究》2003年第5期。

(編輯 聶慧麗)

會計專業范文第4篇

【摘要】筆者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實驗教學的目標、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教材建設和實驗教學的注意事項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商榷。

目前,高等院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都開設了基礎會計課程,此方面的會計教學已成為高等院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從現有的相關資料來看,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研究成果較少,針對高職高專院校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實驗教學的研究成果更少。因此,開展高職高專院校管理類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實驗教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明確教學的目標

高職高專院校管理類非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應用型管理人員;基礎會計課程是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會計知識在管理類學生的知識體系中起支撐作用,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的重心應是管理,要從管理的角度來認識會計、學習會計。因此,基礎會計實驗教學的目標應是:縮短會計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了解會計的職能、會計工作的組織形式、會計領域特有的理論和方法,理解財務資料的含義及其形成過程、懂得如何獲取和使用會計信息,提高運用會計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和決策的能力。

二、校內實驗室及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際工作存在著差異,無論是對于會計專業還是對于非會計專業,會計實驗通過模擬真實的、不同會計主體的環境,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能夠縮短會計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使學生對會計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全面。只有通過會計實驗,才能真正懂得何謂會計,才能認識到會計對經濟業務的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才能體會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為未來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會計實驗教學必不可少。要搞好實驗教學,必須要加強校內會計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在校內建有必要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實驗室內要求使用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掛圖等資料要齊全。校外實習基地可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了解到企業內真實的會計工作組織形式、會計工作流程、會計的崗位牽制制度等。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各個專業的對口實習基地,比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到旅游實習基地的企業財會部門參觀學習,物流專業到物流實習基地的企業財會部門參觀學習,這樣做既能節約經費開支,又能使會計實驗落到實處。

三、實驗教材的建設

教材規定了教學的內容,是教師授課的依據和參考,也是學生求知復習之本,教材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而目前尚無專門針對高職高專院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實驗教材,所以迫切需要大力加強教材建設。在實驗教材內容的設置上,筆者根據多年的財務會計工作及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實驗教學經驗,認為應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會計基本技能;二是專題實驗;三是綜合模擬實驗。

(一)會計基本技能。包括點鈔與驗鈔、會計數字的書寫規范。會計專業的學生有專門的會計技能訓練,而高職高專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只開設一門基礎會計課程,增加會計數字的書寫規范是為后面的填制憑證與登記賬簿準備的,是會計手工記賬的前提條件,同時也能夠解決學生今后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開票等需要書寫的問題,會計數字的書寫規范安排在填制憑證之前。點鈔與驗鈔是針對管理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常常與錢幣打交道而設置的,點鈔與驗鈔可以安排在學期初進行,雖然此項實驗對會計理論的學習沒有什么影響,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

(二)專題實驗。圍繞基礎會計教材的內容而設置,主要有原始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與審核、簡單的成本計算、賬簿的登記、存貨的計價方法、銀行存款調節表的編制、編制會計報表、簡單的會計報表分析,增加會計報表分析的重點在于培養非會計學生利用會計信息的能力,體現會計教學的目的。專題實驗內容用于在相應的理論課講解之后作為隨堂訓練使用,加深對課程的理解與消化吸收。

(三)綜合模擬實驗。模擬企業一個月的會計業務,會計業務的選取既要典型又要全面,業務量以50筆左右為宜。綜合模擬實驗安排在基礎會計理論課程結束后,使學生完成從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會計報表分析這樣一個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在模擬材料的選擇上要結合管理類不同的專業,使用不同會計主體的會計實務內容進行實驗,體現專業特色。如旅游管理專業選擇旅游企業的會計實務、房地產營銷與管理專業選擇房地產企業的會計實務進行實驗,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專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還可以縮短學生的學校學習與就業后實際業務的認識距離,快速適應從學校到管理工作崗位的角色轉變,對其未來將要從事的專業管理工作起到促進和提高作用,從而達到會計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

四、實驗教學應注意的事項

在實驗內容的側重、實驗教學的組織形式、實驗考核等方面應緊緊圍繞非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來設計,要與會計專業相區別。

(一)實驗內容的側重。會計專業側重于“生產”會計信息,側重于使經濟業務的核算得到正確的核算結果,非會計專業側重于“消費”會計信息,懂得會計信息的產生過程,體會經濟業務的核算特點與財務結果。在專題實驗中,會計專業側重于會計業務操作的訓練,非會計專業側重于驗證會計方法的選擇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如制造費用分配方法的選擇對產品成本的影響,進而對產品的定價、銷售決策的影響等;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對利潤的影響等等。在綜合模擬實驗中,會計專業要求既要分工協作、又要崗位輪換完成對綜合模擬資料的操作,非會計專業只需要通過小組分工協作來完成模擬資料的操作即可,不需要進行崗位輪換。教師在指導實驗過程中還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組織管理方法等等。

(二)實驗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組織不拘泥于學生的操作,而是將業務操作、小組討論、專題分析、總結報告等形式結合運用,靈活多樣。例如:實驗結束后的實驗總結,采用先小組討論、后班級內匯報的形式,既要討論分析本人在實驗過程中取得的成績與不足,也要討論分析本組核算出的數據的準確程度,核算速度的快慢及其原因,通過實驗對會計的認識,感悟等,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實驗考核。非會計實驗教學不應讓學生死記硬背,注重于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使用會計信息,因此在考核方式的選擇上,摒棄通常的開卷及閉卷形式,最好采用作業形式。作業可分為大作業和小作業,小作業為個人作業,由個人獨立完成,大作業為小組作業,由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會計基本技能、基礎會計專題實驗、實驗總結為小作業;綜合模擬實驗為大作業。在考核的比重上,綜合模擬實驗占實驗成績的50%左右較為合理?!?/p>

會計專業范文第5篇

一、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需求性分析

(一) 會計學的普遍適用性是非會計學專業會計需求的外在因素

會計作為一種核算技術適用于各種行業、各種經濟類型和不同經濟主體,既適用于企業經營核算,也可應用于個人理財;既服務于國家宏觀經濟預算決策,也可應用于微觀經濟主體運作。會計學的這種普遍適用性使不同專業在對會計學的需求上存在一致性。管理學在企業管理決策和管理技術上需要會計數據和會計方法,會計是進行財務分析和財務決策的重要基礎。經濟學是會計學的基礎,會計學反過來為經濟學服務。宏觀經濟中各種指標和數據分析,其基礎來源是會計數據,微觀經濟學中對廠商成本與利潤的分析不能忽視會計成本和會計利潤。金融學中資產定價和金融市場研究離不開基本的會計理論,如資產定義、會計報表、負債比率等。此外,工程管理需要會計決算、統計分析需要會計數據、納稅調整需要會計收益、行政管理也不能忽略會計成本、律師也會遇到各種經濟案件。因此,會計學具有普遍適用性,各專業對會計學的需求也具有一致性,這種普遍適用性和需求的一致性構成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需求的外在因素。

(二) 專業知識結構的完整性要求是非會計專業會計學需求的內在動因

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使自然科學從社會科學中分離出來,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研究的深化、科學的進步,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又有了進一步分化,如財經類學科就分化為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財政學、會計學等不同層次的學科門類。每個學科都有一個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體系,并按照這個體系確立的專業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各學科雖然都有其獨立的學科特性,但并不是完全孤立、毫無聯系的,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是學科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基本條件。會計學作為一門專業計量和核算技術,為反映和監督企業管理活動提供重要財務信息,也為政府和市場提供決策參考,因此,會計學成為各學科尤其是金融經濟類學科專業知識結構的必要組成部分,在非會計學專業開設會計學課程不僅必要而且重要。

二、基于實踐調查的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現狀分析

(一) 調查對象

筆者于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對湖南大學金融、經濟、法律、財政、信息管理、土木工程、行政管理等七個專業的學生展開了多次調查。從已有知識的結構方面考慮,調查的樣本具有代表性,均為正在開設會計類課程的大二或大三學生。

(二) 問卷設計

此次調查采用的是問卷調查與課程跟蹤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并以問卷調查為主。問卷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教學目標的認識;第二,我校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總體現狀調查;第三,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教學內容取向調查;第四,教學方式的現狀分析與取向調查;第五,對課時安排與授課時間安排合理性的相關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表230份,收回問卷225份,,其中有效問卷218份,有效回收率為96.88%。對部分未填寫問卷和填寫問卷的對比分析,未發現系統性偏差,說明本次調查結果有效。除此之外,還對一些有分歧的事項作了專門的或補充性的調查。

(1)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目標。根據教育部正式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及專業介紹》中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規格的規定,會計專業教育培養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業人才。具體來講,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將來是要從事具體的會計實務與會計管理工作,就業方向主要是企業的會計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督榻B》同時對其他各專業教育也規定了不同的目標,如工商管理專業培養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業人才,即其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在企業具體職能部門從事管理工作。從以上對比可見,會計學專業教育目標與其他專業教育目標有差異。對湖南大學非會計專業學生對非會計教育目標的認識見(圖1)。從(圖1)顯示的結果來看。被調查的4個非會計專業中有3個專業認為學習會計的首要目的是了解財務知識。(圖1)還表明,大多數財政專業的學生將“從事會計工作”作為會計教學的目標,這與財政專業的非會計學專業屬性不太相符,其原因在于,我校財政專業的設置具有特殊性,財政專業設置在會計學院,因此,財政專業與會計學的教學內容交叉較多,所以該專業學生對會計教學目的的認識接近與會計學專業學生。對于非會計專業而言,會計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會計人員,其教育的指導思想應立足于通過“懂會計”達到為其專業服務的目的,而不是“如何做會計”。學習重點在于了解什么是會計及會計信息,能根據有關會計報表解讀會計信息,以及對財務報表包含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和應用,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和決策。

注:“***”和“**”分別表示在1%和5%水平上顯著;表中每個項目是按1-5分來打分的,3分為一般,分數越高表示在該項目上做的越好。

(2)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現狀。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現狀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專業適用性顯著高于3,肯定了會計的專業適用性;教學啟發性顯著高于3,接近5,說明學生對會計這門課程很有興趣;而教學效果顯著異于3,說明教學效果需加強,現階段還未達到基本教學效果,這要從多方面尋找原因,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不夠靈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等都是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改進的。

(3)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內容現狀與取向。目前湖南大學非會計學專業開設的會計學課程與會計學專業采用同一種教材,在教學內容上相同,這是不合理的。會計學專業會計教育與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育的目標不同,對學生知識體系、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內容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非會計學專業該課程的學習內容應與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有所區別,不應一概而論。從(表2)統計的情況來看,非會計專業學生最希望掌握的內容是常見會計業務的核算,其次是財務報表的分析,再次是會計原理,對成本管理會計的興趣不大。將(表3)反映的情況與(表2)的統計結果進行對比,可以顯見現行教材與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對會計學知識內容的需求取向相差甚遠。非會計專業學生需求最高的“常見經濟業務核算”只有兩章,居于第二位的“財務報表分析”完全沒有涉及,而占教材絕大篇幅內容的“會計原理”在學生需求調查中僅列第三位。(表4)的統計結果顯示,個別地看,對附加課程的選擇卻因專業的不同而有差異,如財政專業最希望學習的課程是財務分析,其次是財務管理學;而行政管理專業最首要的是財務管理,其次是審計。這說明雖然各專業在會計教學基本內容上的認識基本一致,但在選擇附加課程時顯示出不同的傾向性。從總體比例上來看,排在前兩名的是財務管理學(63.51%)、財務分析(52.25%),這兩門課程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均為管理型課程。

(4)教學方法的現狀和取向。目前由于教學條件、教學習慣、教學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各高校會計教學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教育方式。課堂教學內容也拘泥于書本上的會計理論性知識,不僅理論與實踐脫節,而且形成單科知識相互割據的教學局面。會計學是一門集理論、實踐、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內容復雜、圖表數據多、操作性強等特點。衡量會計教學質量的水準并不在于看學生能否理解那些枯燥死扳的規則,而在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否靈活運用這些規則以及再學習的能力。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思維,不利于培養學習主動性,很難達到會計學教學要求。國內外案例教學實踐與研究已經證明,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能力,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直接用于實際工作中。將案例教學方法引入會計教學課堂既能克服傳統教育方法的缺陷,提高教學效果,又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此,筆者在問卷中關于案例教學的必要性在學生中做了調查。調查中發現,七個專業對于案例教學的必要性的認識基本一致。從(圖2)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學生都要求案例教學。從統計結果我們也應認識到,從實際案例出發來理解其中的基本會計原理和會計實務,并將理論系統化反過來更深的理解案例本身的方法對于非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應是更有效的。

(5)非會計學課程設置。主要從以下方面考查:一是課時安排。非會計專業會計教學盡管日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但由于學生自身專業課程很多,為了避免沖擊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所以在課時安排上盡量減少,很多高校管理類專業會計學的課時數還不足會計專業課時數的1/10。目前湖南大學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平均課時設置為48小時,從(圖3)顯示的結果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學生對現行非會計學會計教學課時安排感到滿意,但仍有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增加課時。(圖4)的調查統計查示,約55%學生認為合理的會計學課時安排為32-48小時,約有41%的學生認為應該將會計學教學課時增加到64個課時以上,只有4.05%的學生認為課時應減少到32小時以內。學生對課時數安排的選擇與(圖3)的統計結果基本相符。二是開設時間。從(表5)可知,大多數非會計專業學生認為會計學課程開設在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比較合適,這反映了學生對會計學專業性質和專業地位的認識,學生們認為,會計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對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具有影響作用。

三、非會計學專業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 教學內容與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學目標不相符

非會計專業會計學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會計基本理論和會計業務,了解會計過程,理解并分析財務報表,并有助于促進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對其專業課程的學習?,F行的教學內容偏重會計基本原理,并將具體會計操作業務,如編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等也納入教學重點,而非會計學專業學生需求較高的常見經濟業務核算、財務報表分析等內容所占比例偏低,從而影響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 教材不能反映非會計學專業特點

目前非會計學專業選用與會計學專業完全一樣的教材《基礎會計學》進行會計學教學,不能反映非會計學專業的教學特點。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與會計學專業都不同,因此,教材因當有差別。會計學專業是為了培養專門的會計人才,在會計課程中通過設置《基礎會計學》、《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財務管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會計學》等具有層次遞進和嚴密邏輯關系的課程來建立完整的專業知識結構。因此,《基礎會計學》教材中一般不會涉及完整的經濟業務核算、特殊經濟業務處理和財務分析等內容。用《基礎會計學》作為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材進行教學顯然不合理,不能夠反映非會計學專業的學習特點。

(三) 教學方法過于簡單,缺少案例教學

筆者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學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對非會計學專業學生來講,會計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而會計學本身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顯得特別重要。但目前的教學仍然以講授教材和一些配套練習為主,缺少案例教學,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 教學大綱缺乏針對性

調查中發現,不同專業的學生對會計學所表現出的興趣程度是不一樣的。財政專業的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最大,其次是法律和工程管理專業。不同專業的學習側重點也不一樣,財政專業比較側重稅收業務的會計處理,法律專業更對會計的違法行為表現更感興趣,工程專業則側重于成本核算與管理?,F行的教學大綱并沒有針對不同專業特點進行安排,對所有的非會計學專業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和教學方法。不同專業的會計學需求特點在現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活動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四、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學改革建議

根據調查統計分析的情況,筆者認為,現行教學體系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時安排等方面與非會計學的專業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有必要對現行的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一是采用專門的非會計學專業教材。目前教材市場上專門針對非會計學專業本科會計學教學的教材數量非常少,因此,有必要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參與編寫適合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學習的《會計學》教材。根據非會計學專業學生的特點,教材應至少包括會計學原理、基本經濟業務核算、財務報表分析、成本管理等內容。但在內容的編排和詳細程度上應有所考慮,既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蜻蜒點水,一帶而過;既要滿足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學習的要求,也要考慮教師教學的具體情況。二是為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增設會計學選修課程。調查中了解到,非會計專業學生對其他會計課程是有需求的,但由于專業結構和學分設置的問題,不可能專門針對非會計專業學生開設其他會計課程,因此,可以考慮為非會計學專業學生增設會計學選修課,如財務管理與財務分析、成本管理會計、稅務會計、審計學等,非會計專業學生可以根據其興趣和需要選擇相應的課程進一步學習。三是增加案例教學和實踐環節在教學中的比重。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學生認為會計案例教學非常重要,這反映出學生對案例教學的需求度。會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僅講授書本難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四是適當增加課時安排。由于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學內容較多,除基本會計原理以外,還涉及一般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財務報表分析及部分成本核算內容,因此,課時安排上應該有所增加,平均課時量應達到52課時左右。

參考文獻

[1]孟焰:《市場定位下的會計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改革——基于我國高校的實踐調查證據》,《會計研究》2007年第3期。

上一篇:會計專業畢業下一篇:會計專碩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