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設計原理論文范文

2024-04-05

設計原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通過對佳木斯大學藥學院化學系本科生3個年級化工原理課程中的教學實踐,結合化工原理課程的內容與特點,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 化工原理;教學改革;探討

化工原理課是化工專業的一門極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主要內容是研究各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計算和典型設備,化工原理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理論,分析和解決化工單元操作中各種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專業課學習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通過化工原理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的知識體系才能從理論基礎逐步過渡到工程實際,后續的專業課程才能得以順暢地開展。本文通過對佳木斯大學藥學院化學系2011級、2012級、2013 級三個年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化工原理課程的教學實踐,對化工原理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

一 讓學生覺得化工原理有用

化工原理課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化學反應工程、化學工藝學、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化工設計等課程的先修基礎;也是大多數院校研究生入學考試必考的專業課程之一。整個化工基礎課程是以化工原理為核心,以化工熱力學和化學反應工程為基礎,以分離工程和傳遞工程作為化工原理的進一步拓展為框架的體系。并且,化工原理和其他課程的教學中很多內容可以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所以,在化工原理的第一堂課上,教師都要告訴學生這門課的重要性,讓學生覺得這門課程對他們有用,他們需要學。

二 案例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舉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例子,讓學生不至于在化工原理課堂上只想到要與化工廠聯系到一起。例如:學習流體流動與流體輸送機械時,舉水塔給居民樓供水的例子,就需要離心泵的安裝高度及離心泵的選用的知識點,讓學生覺得化工原理課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將宏觀的工程問題通過微觀理論講解,培養學生從宏觀到微觀的想象能力。如通過對流動的邊界層講解,加強學生對對流傳熱中熱邊界層內的傳導傳熱和熱邊界層外的對流傳熱的理解,以及吸收的“雙膜理論”,使學生對汽液間質量傳遞更好地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在化工設備(如換熱器、板式塔、填料塔)的講授時,先讓學生觀看這些設備的動態效果,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化工設備的結構及各部件的作用,也能激發學生對化工原理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多媒體、錄像、實體模型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能產生一點即通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對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三 開展多層次實驗

實驗是學習和研究問題的重要環節,既是訓練學生實驗技巧和動手能力,也是培養其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ぴ韺嶒灲虒W的另一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工程概念,進行工程知識的熏陶,培養綜合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在實驗室工作,而且具有能夠走出實驗室的工作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和討論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按3個層次設置了化工原理實驗內容:基本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拘蛯嶒炄绻苈妨黧w阻力的測定、離心泵特性曲線的測定等;綜合設計型實驗如吸收實驗、精餾實驗等;研究創新型實驗如超臨界流體萃取實驗、反應精餾實驗等。教師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和操作技能,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做實驗,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由于受到實驗條件的限制,化工原理實驗采取多人的實驗小組方式進行操作,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四 到化工廠進行認識實習

化工原理課程是密切聯系生產實際的,它強化工程實踐訓練,培養工程實踐能力,使學生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合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有利于扭轉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通過化工原理課程的認識實習,使學生了解化工生產的流程,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如公用工程、技術經濟、投資效益、三廢治理和環境保護等,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化工生產過程的概念,適時、適量的講述設備,使學生對化工生產有更深刻的了解,貫穿始終的直觀教學,深化了對化工生產的感性認識.必要的化工實驗和化工認識實習,把學生的化工知識推向新的高度。

五 改革考試制度

考試不僅具有測評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功能,更具有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的作用??荚囍贫鹊母母锿瑫r有效促進了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化工原理理論課的考試中,采用降低期末考試的成績比例,增加平時成績的辦法。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提問、隨堂測驗、課后作業等。在化工原理實驗課的考核中,除了預習、實驗操作、撰寫實驗報告外,期末考核采用實驗口試的形式,每名學生選擇一個實驗題目,教師針對該實驗題目進行提問,保證選擇同一個實驗題目的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能雷同,學生還可以通過選做研究創新型實驗來提高實驗課成績。這樣不僅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課程的全面知識,而且在課程教學中加強了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六 把課程設計與化工設計競賽相聯系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是化工原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依據化工原理的經濟性、實用性、安全可靠性及先進性原則,綜合利用化工制圖、機械制圖、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與控制等理論知識,進行一次與生產實際緊密相連的某一化工單元操作的實踐性設計。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化工設計的基本程序、要求與方法,培養學生查閱有關技術資料及物性參數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化工原理知識在專業領域中的應用和經驗。將化工設計競賽與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相結合,在競賽中培養學生對化工原理知識應用的能力,通過實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改善了課程的教學效果。

我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培養方案中,設有3周的化學工藝學課程設計和2周的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重要環節??紤]到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的比賽時間,所以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學生在第六學期將有5周的課程設計。根據每年競賽的題目和要求,參賽的5名學生中3人一組設計精餾塔、2人一組設計換熱器。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的同時,也完成競賽要求的部分任務。學生使用Aspen Plus軟件完成全流程模擬后,才能進行化工原理的課程設計內容。我們先對學生集中授課,給學生一定的模板和步驟進行計算和校核,完成設備的設計說明書,使用Auto CAD繪制工藝流程圖、設備裝配圖。因為學生也是完成競賽內容,所以各組模擬的流程均不相同,這樣學生在進行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時避免了抄襲現象。因涉及知識點繁多,學生自己針對問題,或請教老師,或有目的地進行化工原理的學習,鍛煉了他們查閱資料的能力;而且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交流,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由于設計計算量大,僅靠原始的手工計算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需要學生利用計算機等資源進行模擬、計算、繪圖,也促進了學科間的融合。

七 積極輔導學生考研

化工原理不僅是化工類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課,也是其它一些專業的必考課或選考課。

當前出現在化工原理考研試卷中題型大致可分為:概念題、計算題。概念題又包括客觀概念題——填空、選擇、判斷、作圖,主觀概念題——簡答、論述。概念題和計算題的定義不是絕對的,可以簡單計算的結果來說明某一概念,也可在綜合型計算題中引用概念來判斷、推理。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學生這方面的練習,增強學生對各種題型的掌握能力。

總之,作為從事工程性課程教學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從嚴治學,加強基礎理論,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和工程技術觀點的培養,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銀惠.化工原理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東化工,2005(9).

[2]晏麗紅,楊宗政.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化工原理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4(1).

[3]尹志芳,鐘銅生,熊文高,等.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廣東化工,2008,35(5).

[4]白術杰,張向宇,李秀玲.化工基礎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高師理科學刊,2007,27(1).

[5]韋巖松.“化學工程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河池學院學報,2007,27(增刊)(1).

[6]朱平華.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5(6).

[7]楊榮榛,段興潮,董文生,等.師范院?;ふn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化學教育,2007(8).

[8]黃婕,齊鳴齋,劉田.強化工程觀點 培育卓越能力——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原理課程改革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2(2).

[9]曾文良,王劍秋,張復興.應用化學專業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7(2).

[10]劉佰猛.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今日科苑,2007(16).

[11]田玉.高師化工課程教學與創新思維的培養[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3).

[12]段興潮,楊榮榛,張近.化工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3(3).

[13]張向宇,白術杰,張杰. 大四年級“化工原理”教學改革的研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8).

設計原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主要闡述了現代高層建筑的設計原理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拋磚引玉,對同行工作者具有參考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層建筑;設計

一、高層建筑設計原理

1.設計尺度

1.1城市尺度

高層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機組成部分,因其體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點,對城市產生重大的影響。從對城市整體影響的角度來看,表現在高層建筑對城市天際輪廓線的影響,城市的天際輪廓線有實、虛之分,實的天際線即是建筑物的輪廓,虛的天際線是建筑物頂部之間連接的光滑曲線,高層建筑在城市天際線創造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城市的天際輪廓線從一個城市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也是一座城市給一個進入它的人第一印象。因此,高層建筑尺度的確定應與整個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脫離城市,自我夸耀,唯我獨尊,不利于優美、良好天際線的形成,直接影響到城市景觀。高層建筑對城市局部或部分產生的影響,是指從市內比較開闊的地方,如:廣場、干道、開放的水系和綠地所看到的天際線,也直接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城市天際輪廓線不僅影響人從城市外圍所看的景觀,也直接影響到市內居民的生活與視覺觀賞。層建筑對城市各構成要素也產生重大的影響,高層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確定,也應充分地考慮該城市尺度、傳統文化,不當的尺度會對城市產生不良的影響,改變了城市傳統的歷史文化,也改變了原來城市各構成要素之間有機協調的比例關系,如:上海市,黃浦江可謂是城市一條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寬大、雄壯的氣勢。但由于東方明珠塔的建成,又過于靠近黃浦江,其他高層建筑也跟著靠近黃浦江建設,使黃浦江的尺度感變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壯,而改變了老上海的歷史與文化,從這一角度講,東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體尺度

整體尺度是指高層建筑各構成部分,如:裙房、主體和頂部等主要體塊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給人的感覺。整體尺度是設計師十分注重的,關于建筑的整體尺度的均衡理論有許多種,但都強調整體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對一棟建筑物時,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該棟建筑物的秩序或規律,如果得到這一點,就會認為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這一點,人對該建筑物的感知就會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混亂和不安。

1.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層建筑臨街面的尺度對街道行人的視覺影響。為了保持街道空間及視覺的連續性,高層建筑臨街面應與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應。

1.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層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給人的感覺。這部分經常為使用者所接觸,也易被人們仔細觀察,也是人們對建筑直接感觸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設計應以人的尺度為參考系,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易使建筑缺少親近性,過小則減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猶如玩具。在近人尺度處理中,應特別注意建筑底層及入口的柱子、墻面的尺度劃分,檐口、門、窗及裝飾的處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幾個部分更細。

1.5細部尺度

細部尺度是指高層建筑更細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質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們喜歡觸摸,有的事物我們不喜歡觸摸--我們通過說“美妙”或“可怕”來對這些事物做出反應,形成人的視覺質感,建筑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運用不同材料的質感,來塑造建筑物,吸引人們親手去觸摸或至少取得同我們的眼睛親近感,或者換言之,通過質感產生一種視覺上優美的感覺。勒??虏嘉靼T诶袪柼峤ㄔ斓男薜涝菏沁\用或者確切地說是留下大自然“印下”的質感的優秀典范,這里的質感,也就是用斜撐制作在混凝土上留的木紋。

2.高層建筑外部尺度設計的原則

2.1建筑與城市環境在尺度的統一

注意高層建筑布置對城市輪廓線的影響,因為在城市輪廓線的組織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因而它的布置應遵行有機統一的原則進行布置。

2.2同一高層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層建筑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的城市尺度、整體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細部尺度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設計中要遵守尺度的統一性,不能把幾種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證高層建筑物與城市之間、整體與局部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及與人之間保持良好的有機統一。

2.3高層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須有可識別性

高層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體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臺階、柱子、樓梯等來表示建筑物的體量。

二、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防火的問題

總體布局要保證暢通安全。在樓道的設計上要保證人員的流動暢通,便于緊急情況時人員的疏散。有采光設施或者照明系統,讓人員在疏散中能保證安全快速的撤離,已避免發生踩踏等其他傷害。合理進行防火分區。在高層建筑的樓道內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須合理的分區,做到在火災發生時,可以及時的采用滅火措施和人員疏散。消火栓的位置應保證同層任何部分由兩個消防栓的水槍同時到達。

2.抗風的問題

預測到建筑物附近的氣流情況以及建筑物所發生的性狀。結構不穩定破壞,疲勞破壞,過份變形而發生的屈服,圍護結構的嚴重破壞都可以引起高層建筑的安全隱患。風災損壞的主要形態之一是工程結構的損壞和倒塌,因此,工程抗風設計計算的合理和全面與否是工程安全的重要關鍵,抗風設計也是工程結構中的重要研究課題。

3.電氣的問題。

3.1消防電源與配電

高層建筑要求供電是①供電電源必須是來自于兩個不同的發電廠保證一個要時有遇到問題或者突發事件另一個也可以正常工作,從而確保建筑的正常運行②供電電源來自于2個不同的區域變電站。③一個電源來自于區域變電所而另一個時自備的發電設備。

3.2應急照明

當高層發生火災及其它災害、故障時,導致正常照明系統中斷而啟用的照明,也稱事故照明。應急照明的安裝要合理人性化,應急照明主要安裝在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備電源室、變配電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煙機房的墻面上或者頂棚上。應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即標志出口位置的出口標志燈和引導只想出口的指向標志燈,滿足疏散通道的照明要求。

3.3電梯

電梯在設計中要保證位置合理,讓電梯的運行中的噪音不要打擾用戶的正常生活。電梯的最大載荷也要根據居住結構作相應的調整,保證居住者在平時能方便的出行。電梯在遇到緊急情況是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離。為了保證電梯正常而安全的運行,以利于救人、滅火。對此還要考慮排水設施。消防泵房、變配電站、柴油發電機放常常要設于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如火地下室積水甚至被淹,滅火將從何談起。所以地下室排水與電梯井底排水時同等重要的。電梯的供電系統要有兩套,一套是正常供電系統,另一套時當有緊急情況是自備發電供電以保證電梯的正常運行。

4.排煙的問題

高層的火災事故中,絕大多數的人員傷亡都是因煙氣窒息、中毒,在不具備自然排風條件的封閉樓梯間要設計在樓梯入口處設置陽臺或者凹廊。保證在發生火災時能排除煙,降低人員的傷亡?,F在設計中為了提高使用面積,采取消防電梯與居住用電梯合用,消防電梯前室與防煙樓梯前室合用,采用常閉防火門。

三、結語

高層建筑是城市空間的元素,優秀的高層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間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個創造人性的場所,又融入文脈的關系,不去破壞城市空間的和諧。優秀的高層建筑要考慮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眾利益為追求的目標。我們必須在高層和城市的發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觀和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才能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理健康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鄒一揮.現代高層建筑設計[J].華中建筑,2005(4).

[2]雷春濃.《高層建筑設計手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劉順校,周湘津.《高層建筑設計》.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設計原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針對機械原理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將3D打印技術引入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研究了3D打印機械原理課程教具、3D打印用于機構等知識點的學習鞏固、用于課程設計和用于機械創新設計比賽等,總結了3D打印應用于機械原理課程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通過3D打印技術改進了教學方法,提高了實踐操作時間,促使機械原理課程教學由偏理論輕實踐逐漸向理論實踐并重的教學方式轉變,考核方式更傾向于產品設計的實際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機械原理;3D打印;教學改革;OBE

0  引言

機械原理課程是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包含機構的結構分析、受力分析、運動分析,凸輪機構、連桿機構、齒輪機構等原理性內容,理論課時占比重。而新工科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OBE教學改革的要求是越來越強調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展。要改變原有的理論課時占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相同的內容,實踐操作往往比理論講授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3D打印是一種基于數字模型,利用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逐層打印構造實物的一種技術,可有效解決傳統機加工制造機械裝置實物耗時長、費用高等問題,很適合于機械原理課程的實踐教學。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3D打印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的幾項具體應用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1  3D打印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狀

關于3D打印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有些高校教師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和實踐。例如,毛瑋等研究了3D打印技術在機械原理教學教具制作中的作用[1]。史洪松探討了3D打印在機械設計與原理教學中的應用思路和優勢[2]。王小新等將3D打印應用于塑料制品設計課的教學工作中[3]。翟彥飛分析了在機械專業課教學中應用3D打印的優點[4]。李定玉等探討了力學課程中3D打印技術的應用[5]。王明振等研究了3D打印技術在新工科實驗課程中的應用[6]。孫文柱等探討了航空儀表設備課程教學中3D打印技術的應用實踐[7]。高延峰等研究了機器人課程教學中應用3D打印技術的好處[8]。尹濤研究了機械專業課程教學中3D打印應用實踐[9]。郭美君研究了FDM3D打印運用于機械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10]。王莉霞等研究了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中3D打印技術應用實踐[11]。林春宇探討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改中的UG建模和3D打印技術綜合應用[12]。

以上文獻主要研究了3D打印的優點和在不同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對機械專業課程教學中的3D打印技術的應用主要局限于教學教具制作,使用的范圍小,應用實踐也不是很充分。本文將3D打印運用于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多個方面,促進機械原理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課程學習的獲得感。

2  3D打印在機械原理教學中的應用

當今高校新工科和OBE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在滿足理論教學的同時如何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時間和參與機會是一個急需解決的教改難題。3D打印機操作方便,學生上手快,與UG、Pro/E、Solidworks等機械工程應用軟件對接良好。以機械專業基礎課程機械原理為例,3D打印技術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有:用于機械原理教具的制作;用于機構等知識點學習鞏固;用于課程設計;用于機械創新設計比賽等。3D打印技術的應用,可豐富課程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機械原理主要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課程教學活動參與度和動手能力。

2.1 3D打印機械原理課程教具

機械原理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很多,原理性內容深奧而抽象,抽象的原理性內容教學很容易使學生在課堂上犯困,學生的接受程度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3D打印機械原理教具,可以彌補學校專業課教具不足,有效解決機械原理課程教學的抽象問題。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可通過3D打印的實物模型演示給學生看,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學生通過觀看和接觸3D打印的凸輪機構、齒輪機構、連桿滑塊機構等直觀認識不同機構的特點,增強對不同機構工作原理的認識。3D打印機械原理課程教具,可改變傳統機械原理課堂教學格局,充分發揮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的長處。

2.2 3D打印用于機構等知識點的學習鞏固

機械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很豐富,課后作業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傳統的作業形式都是以計算題、問答題、分析題等的文字型作業,形式單一。借助3D打印技術,我們可以將課后作業的形式變得多樣化,例如可以將作業布置成制作連桿機構模型等等。我們學校工程實訓中心有30多臺3D打印機,學生可以在課后利用3D打印機制作出機構模型實物。這就不僅僅是需要學生動腦,還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從而可以進一步優化和調整機械原理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使機械原理這門專業課教學更能發揮出其應用性,可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2.3 3D打印用于課程設計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是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根據教學安排,每個機制專業班級在上完機械原理理論課程后有兩周時間用于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兩周時間不是很長。在此期間,學生需要完成機械裝置的原理分析、理論計算、畫圖和制作模型。雖然每個組一般會有4~6名同學,但在兩周內完成所有的工作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所設計的機械裝置比較復雜的情況。這些工作中,制作模型的過程是很耗費時間。如果采用鋼材進行機加工,不僅時間長,而且其中涉及的安全問題也是任課教師需要時刻關注的。而采用3D打印技術加工實物模型,時間上與機加工稍長,但是3D打印非常安全,學生也容易掌握3D打印機的操作,相對來說,給學生培訓3D打印機操作的時間比培訓數控機床操作的時間要短很多,這樣,3D打印總的時間更少,也更安全。3D打印有利于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任務的圓滿完成。

2.4 3D打印用于機械創新設計比賽

應用型大學本科生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好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能將專業知識運用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每年舉辦的全國大學機械創新設計比賽就是一個很好的活動,能讓學生有運用知識、提高操作能力的實踐機會。機械創新設計比賽是需要比賽選手做出實物出來的。而在機床設備等不是很充分,加工能力不是很足的情況下,3D打印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缺陷,幫助學生將實物作品打印出來。通過3D打印的實物模型同樣具有較好的強度,完全能展示出作品各項功能。不僅機械創新設計比賽,其它類型的一些比賽也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出比賽作品,3D打印較好地支持了學生的各項創新能力訓練。

3  機械原理教學中使用3D打印需注意的問題

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通過使用3D打印技術,改進了教學方法,提高了實踐操作時間,促使機械原理課程教學由偏理論輕實踐逐漸向理論實踐并重的教學方式轉變。進一步完善了機械原理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方式更加傾向于解決產品設計的實際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考核內容更全面,考核方式更科學,知識與能力的考核并重。在機械原理教學中使用3D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使用3D打印需要具備基本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學校需要有一定數量的3D打印機和3D打印材料,學生需要掌握至少一種三維建模軟件,例如Solidworks、UG、Pro/E等等。教師需要將3D打印機的使用操作步驟傳授給學生,好讓學生能夠自主使用3D打印機打印作品。

②單個打印的模型不宜太復雜,尺寸不宜過大。每臺3D打印機的打印能力是有限的。教師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或學生自己設計的作品,在使用3D打印機打印的時候,總長、總寬、總高等尺寸不能超過3D打印機的尺寸界線。若作品尺寸過大,應該將作品各部分分拆進行打印。

③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管理。由于3D打印機的數量有限,3D打印模型是需要耗費時間的,因此,很難做到一個學生一臺3D打印機,把學生進行分組就很有必要。每組需要設1名組長進行管理。每組可以合作一個作品或幾個作品,這樣可以保證每組的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物制作作業。學生在實物制作過程還能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增長知識和能力。

4  總結

針對機械原理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問題,結合OBE教學改革和新工科建設要求,將3D打印技術引入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研究了3D打印機械原理課程教具、3D打印用于機構等知識點的學習鞏固、3D打印用于課程設計和3D打印用于機械創新設計比賽等,改進了教學方法,提高了實踐操作時間,促使機械原理課程教學由偏理論輕實踐逐漸向理論實踐并重的教學方式轉變。完善了機械原理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方式更加傾向于解決產品設計的實際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考核內容更全面,考核方式更科學,知識與能力并重。

參考文獻:

[1]毛瑋,蔣洪奎.3D打印技術在機械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J]. 工業設計,2019(09):33-34.

[2]史洪松.3D打印技術在《機械設計與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6):239-240.

[3]王小新,黃兆閣,溫時寶.CAD-CAE及3D打印在《塑料制品設計》課程教學 中的應用探索 [J]. 高分子通報,2020(02):54-58.

[4]翟彥飛.淺析3D打印技術在高職院校機械等相關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J].內燃機與配件,2020(02):279-280.

[5]李定玉,王如轉,鄭恒偉,等.3D打印技術在基礎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27):197-198.

[6]王明振,高霖.“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技術在“土木工程結構實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J].教育現代化,2018,5(23):202-206,223.

[7]孫文柱,曲建嶺,高峰,等.3D打印技術在《航空儀表設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39):92-94.

[8]高延峰,萬文,洪連環,等.3D打印技術在《機器人》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機械設計,2018,35(S2):324-326.

[9]尹濤.3D打印技術在機械專業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和探索 [J].時代汽車,2020(21):42-44.

[10]郭美君.機械專業教學中FDM3D打印技術的實踐探究 [J].農家參謀,2020(24):208.

[11]王莉霞,彭敏,周磊.雙創背景下3D打印技術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20(09):106-108.

[12]林春宇.基于UG建模的3D打印技術融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改革[J].裝備制造技術,2020(09):120-121,124.

設計原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飛速發展,全球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能源短缺等問題日益加劇,導致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影響人類生存的問題。人類不得不更多地應用設計原理和方法,來研究“城市”這一復雜的復合人工生態系統,并提出各種城市景觀規劃中的生態規劃和設計方法。綠色設計就是其中較為突出的方法之一。而綠色設計的方法有壓縮、輪回、綠色建筑設計。

關鍵詞:綠色設計;壓縮;輪回;綠色建筑

0引言

在廣義上,綠色設計是20世紀40年代末建立起來并在60年代以后迅速發展的環境倫理學和環境保護運動的延續,是從社會生產的宏觀角度對人的活動與自然的社會之間關系的思考與整合。綠色設計作為一種廣泛的設計概念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它反映了人們對于現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地回歸。

對于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帕帕奈克,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他就出版了《為了真實的世界而設計人類生態學和社會變化》和《綠色當頭:為了真實世界的自然設計》,為綠色設計思想的發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包裝和風格方面元素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中的元素,他同時強調設計應該認真對待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并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于他的觀點,當時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才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可。綠色設計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們應該以綠色設計的方法來規劃城市、園林等。

1壓縮(compact)——城市規劃

1.1城市現狀分析

(1)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隨著城市化的加速推進,我國將面臨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短缺,人地矛盾日益尖銳的突出問題,近年來,這種問題已經在我國東部沿海一些快速城市化地區日益凸顯。(2)城市中商業區、居住區、娛樂區等功能區的過度分離,帶來了交通運輸尤其是上下班時間道路的擁擠和資源浪費。(3)能源短缺與機動化矛盾日益突出,大氣污染加劇,我國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能源短缺問題,石油、煤和天然氣等重要戰略資源的短缺不僅會抑制我國經濟的發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發展模式。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國汽車保有量高速增長,機動化水平的快速提升與能源短缺的矛盾將日益突出。另外,目前我國的城市大氣環境污染嚴重,據統計,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中,中國占了八個,全國超過1/5的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造成大氣環境質量日益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機動車尾氣排放過多。

1.2采用“壓縮”方式進行城市規劃

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中,“壓縮”即“集中式”的原則被廣泛運用,以實現能源的節省。將城市中的每個功能區域適當的集中,即采用高密度和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有利于形成多個小規模的成熟的多功能區域,將工作、娛樂、居住、消費等不同的行為集中在同一區域中,有效縮短交通距離,降低人們對小汽車的依賴,鼓勵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從而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廢氣排放乃至抑制全球變暖,并且可以加強人們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創造多樣化、充滿活力的城市生活。另外,高密度的城市開發可以在有限的城市范圍內容納更多的城市活動,提高公共服務設施的利用效率,減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比如在城市中的一些領域里,通過辦公樓等工作區域,公寓等住宅區域和咖啡店、商店、酒吧等娛樂區域的結合,使每個城市區域即使有一定的分工,也能在各個方面自給自足,減少生活上的不方便,并降低在這種不方便上所消耗的資源。而在局部的建筑單體中,對功能區域的設計則可以達到相類似的目的。例如現在的斯德哥爾摩完全是上個世紀的規劃成就和開發政策的結果。新規劃的郊區像項鏈上的珍珠一樣沿著地鐵線發展。每個郊區都設計成一個鄰里單位,中間是社區和商業中心,靠近車站的高密度的住宅,外圍是低密度住宅以及自建的獨幢住宅。在鄰里單位之間建設由綠地和公園組成的作為分隔的綠色結構。并且規劃中還提出了一系列城市開發區,其中的大部分形成了便利的公共交通使人們減少了對小汽車的依賴,減少了廢氣的排放,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形成了一個環繞并接近內城的圓圈型區域。斯德哥爾摩規劃將這些地區建成富于吸引力的住宅、商業設施等混和開發的多功能場所,其宗旨在于重新利用和開發陳舊的已部分廢棄的工業區和港區,同時充分利用市政設施方面的已有投資。這種壓縮式的規劃,有效的地降低了能源的需求量,對環境保護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輪回(reuse)——生態恢復設計

Reuse即重新利用的意思,這一原則,可以稱為“再利用設計原則”,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也可以稱作“生態恢復設計”,一般來說,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自我恢復能力和逆向演替機制,即使在植被在完全被破壞的情況下,生態系統都可能恢復。但是,城市的環境除了自然因素之外,還受到劇烈的人為因素的干擾。因此,其受損生態系統自我恢復能力難以實現,或實現漫長。然而,如果采用人工設計并輔以工程措施,城市中受破壞的生態系統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得以恢復。如果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足夠的物質投入,在城市內的工業廢棄地上,還可以建立起新的城市景觀??梢?,生態恢復設計對城市景觀規劃與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生態恢復設計是通過人工設計和恢復措施,在受干擾的生態系統的基礎上,恢復或重新建立一個具有自我維持能力的健康的生態系統,沒有毒物和其他有害物質的明顯干擾,同時,已重建和恢復的生態系統,在合理的人為控制下,為自然和人類社會、經濟服務,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恢復設計的對象非常廣泛,包括水生生態系統(如河流、湖泊、濕地、海灣等)和陸地生態系統(如廢棄的工業區、礦區、水土流失地、荒漠化、鹽漬化、退化的土地等)。生態恢復與重建,實際上是在人為控制或引導下的神態系統演變過程。此外,由于生態恢復不僅是一個自然過程,而且是個重建家園的偉大創舉和社會實踐,因此,生態恢復設計還應該遵從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基本原理。

例如由俞孔堅教授與他的設計研究所“土人景觀”集體創造的結晶——廣東中山歧江公園項目,獲得全美景觀設計榮譽大獎。中山歧江公園的成功,為當代中國景觀設計開辟了新的道路。很好的溶入歷史記憶、現代環境意識、文化和生態理念,不僅是中國史的生動記憶,也是中山市市民往常生活的工業時代再現。是獻給許許多多為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的普通勞動者的一份禮物。俞孔堅教授和他的土人團隊采用了一種不同傳統公園設計的全新理念,對舊船廠進行了產業用地再生設計。該項目的首席設計師俞孔堅當初面臨三種誘惑:(1)借用地方古典園林風格,即嶺南園林的設計方法;(2)設計一個西方古典幾何式園林;(3)借用現代西方環境主義、生態恢復及城市更新的理念。最后,他選擇了以場地中現有的船廠廢棄設施為資源,來設計一個供市民休閑的場所。岐江公園中兩個景觀正好體現了對資源結構重組的兩種形式。它們原來是兩個普通的水塔,在設計師的整合中,一個被解構,一個被重構;一個用了減法,去皮露骨,一個用了加法,再次包裹,一加一減之間將生活中常見的平凡之物重組成了藝術設計的作品。在這個方案中,設計師依據他對資源的發展觀,通過結構重組,不但使設計得到了發展,也使這些廢棄設施產生了新的功能,成為被人們欣賞、使用的審美對象。

歷史文化與自然美的完美結合,使中山岐江公園成為中山市城市建筑的典范和標志性景觀。公園獨具匠心的工業化主題設計,滿足了不同人的休閑需要。孩子們喜歡親近駁岸與溪水嬉戲,大人們愿意靜靜地沿著棧橋與直線路網散步,老人們每天清晨在如茵的草坪上練太極拳,曾在船廠工作的人們來到這里,追憶那段難忘的歲月。

3綠色建筑(green architecture)——建筑設計

當今世界,隨著人口快速增長,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對資源消耗量的提高,資源銳減,生態失衡,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類生存和發展與全球的環境問題愈演愈烈。建筑如何結合我國的經濟、資源、氣候條件,采用綠色建筑技術進行建筑設計,實現節能、節地、節水、減少污染、改善舒適度是目前建筑設計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人類最早和自然抗爭的杰出作品就是建筑。但是從古代木構建筑對林木砍伐的影響,到今天建筑業多種多樣的建筑材料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危害,建筑無疑在綠色建筑潮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F在全球消費的全部能源中,大約有一半用于建筑,相應地,也幾乎造成相同比例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當中,因而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所以綠色建筑在綠色設計中有很大的作用。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綠色建筑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1)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例如吉隆坡的IBM馬來西亞總部就是很好的例子。建筑是通過以下的方式來實現能源的節約和與自然的有機融合的。首先,通過“垂直綠化”的方式改變了高層建筑與環境間的疏離,綠色植物如螺旋般從底層一直延伸到屋頂,不僅為大廈帶來了美觀的綠色,還可以降低室內溫度。建筑吸收二氧化碳排出了氧氣,帶來了清新的室內空氣。其次,采用一系列被動的低能量結構設計,主要接受陽光照射的東、西朝向均用百葉窗進行遮擋,減少進入建筑內部的陽光熱量;建筑的主體部分是南北朝向,則盡管開敞以求得寬闊的視野和自然地光線,也有利于減少對空調系統的需求;此外,建筑中的電梯也是低能耗電梯,并有著向外的良好視野。其他公共區域如樓梯和洗手間同樣也擁有自然的采光和通風,建筑的屋頂為未來安裝太陽能電池預留了框架結構。獨特的“風鏟”設計可以引風入頂部,再吹入建筑內部。(2)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如瑪里奧·庫西耐拉在意大利雷卡納提建造的工作室。在這個作品中,設計師最大程度地利用日光,并在一年內的大多時候實現了自然通風。建筑中間是一個利于空氣垂直循環的中庭,給整個建筑帶來了自然的空氣和陽光,為了防止當地最高超過40℃的陽光照射,屋頂安裝了固定的鋁制百葉窗以根據需要提供不同的遮蔭效果。最后達到了一個健康、舒適的良好空間。(3)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綠色建筑必須考慮到當地氣候、建筑形態、施工方法、設施情況、營建過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對外部環境的影響,以及舒適、健康的內部環境,同時考慮到投資人、用戶、設計、安裝、運行、維修人員的利害關系。也就是說,可持久的設計、良好的環境及受益的用戶之間應該是平衡的,并且可以通過良性的互動關系達到最優化的效果。綠色建筑正是基于這一點為出發點平衡及協調內外環境及用戶之間不同的需求與不同的能源依賴程度,而達到建筑與環境的自然融合。

4結語

綠色設計越來越成為被主流社會接受的一個道德標準。盡管出于促銷目的的道德標簽也使得很多商業項目變的道貌岸然,但是從長遠來看,綠色設計的很多原則在未來將變成設計的嘗試和規范。綠色設計的設計理念和方法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宗旨,它強調保護自然生態,充分利用資源,以人為本,善待環境。綠色設計不應僅僅是一個倡議或提議,它應成為現實文明和未來發展的方向。面對當前全球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浪費、溫室效應和資源殆盡,每個地球人都應感到生存的危機?!熬G色設計”在現代化的今天,不僅僅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是切切實實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的事。這對子孫后代,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貢獻和影響都將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 黃厚石,孫海燕.設計原理[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2] 呂斌,祈磊.緊湊城市理論對我國城市化的啟示[J].城市規劃學刊,2008(4).

[3] 方創琳,祁巍鋒.緊湊城市理念與測度研究進展及思考[J].城市規劃學刊,2007(4).

[4] NEWMAN P.KEN’WORTHY J.Sustainability and Cities:Overcoming Automobile Dependence[R].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1999.

[5] MCLAREN D.Compact or dispersed? Dilution is no solution[J].Built Environment,1992,18(4):268-284.

作者簡介:王艷麗(1988—),女,山東淄博人,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弓太生(1962—),男,山西太原人,博士,陜西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服飾品材料、結構與功能。

周浩(1977—),男,山東煙臺人,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設計原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文章以《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為例,結合當前中職校學生特點和體現為學生服務的職教理念,從實踐教學引領和推動理論教學、課程結構及內容的調整、課堂教學中激勵機制的建立等方面,闡述化工原理課程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 中職校 《化工原理》 教學改革

《化工原理》是中職化工及相近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工程應用觀念很強的技術課程。內容涉及動量傳遞過程及設備、熱量傳遞過程及設備、質量傳遞過程及設備等。在《化工原理》教學環節中,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計算機仿真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符合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化工原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化工原理是化學工程學科的一門主干課程,主要討論比較重要又比較常用的一些單元操作。主要內容包括:流體力學如流體輸送、沉降、過濾、離心分離、攪拌、固體流態化等;熱量傳遞如加熱、冷卻、蒸發等;質量傳遞如蒸餾、吸收、萃取、干燥、結晶、膜分離等?;瘜W工程師的主要任務是開發、設計與操作,即探索最佳的流程與設備,定出最佳的操作條件;規定設備應具有的性能,選出合適的形式并確定其主要尺寸;對日常生產過程進行管理并使設備能正常運轉,對現行的生產過程與設備作改進,提高效率。所有工作都要求對各個單元操作有比較充分的了解,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由此可見,化工原理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容易造成教學形式枯燥單調,學生不易產生興趣,被動學習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講授化工生產中比較重要的單元操作,達到不僅讓學生熟練掌握基本原理,而且掌握設備的有關知識,樹立工程觀念和經濟觀念的目的,是本課程改革的關鍵。

1.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聯系實際不斷提出問題。

改革教學方法要貫徹培養能力、啟迪悟性、挖掘潛能的原則,要讓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和積極探索者。如何激發學生對知識及課程的興趣,是科學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為了使學生積極思維,在課堂上結合生產實際不斷提出問題供學生分析討論,牽動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流體流動”一章中,提問為什么一般液體在管內的流動速度范圍是“0.5~3m/s”?為什么液體在長距離輸送時要設中間增壓泵?等等。通過提出問題和課堂討論,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2.定期安排討論課。

那種試圖通過課堂上講細講透“幫助”學生學習的想法和做法,不僅不能擴大課堂信息量,反而會助長學生學習依賴心理,嚴重阻礙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主張把習題課改為討論課,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提高教師備課質量。因為只有那些在課后查閱資料、反復推敲、充分準備的教師,才能在討論課上從容應對學生提出的一些頗有新意的議題,給予學生滿意的答復。

3.重視實驗課。

化工原理實驗是化工原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講授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內容。我們采用單獨設課的方式,實驗內容按專業功能分為四個層次:演示實驗、一般綜合性實驗、提高實驗和創新實驗。通過實驗理論課、實驗預習、實驗操作、撰寫實驗報告和實驗課考核等環節保證教學質量。

4.完成課程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將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及能力放在首位,就要讓學生養成用“工藝頭腦”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習慣,課程設計不失為良好的培養手段。

課程設計是化工原理課程教學中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是使學生體察工程問題復雜性的初次嘗試。通過化工原理課程設計,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本課程和前修課程的基本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獨立思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化工設計任務,從而得到化工工程設計的初步訓練。通過課程設計,要求學生了解工程設計的基本內容,掌握化工設計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養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課程設計,還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思想,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二、反思與建議

傳統習慣與當代教育教學理念仍然存在沖突,阻礙現代教育理念的順利實施。表現在:(1)教學內容陳舊,學科體系難以打破。(2)教學模式傳統單一。教師并沒有完全拋棄注重教的思維習慣,沒有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理念。過多研究教師教法,較少研究學生學法。(3)職業學校要以培養技能型畢業生為目標。但是,許多課程并沒有與職業培養目標相結合,沒有遵循職業學校的教學規律。(4)教育教學資金投入不足,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教師、媒體的多向交互過程的現代教育過程還停留在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狀態。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是當代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主導思想。修訂教學內容,打破學科體系,用生產實際或教學實驗項目帶動理論教學,應該成為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方向。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教師、媒體的多向交互過程,應該遵循職業學校的教學規律。

綜上所述,在化工原理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實踐,尤其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要找準教學切入點,認真設計教學環節,合理分解教學難點;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各種手段調整學生學習狀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順利學好化工原理課程,還有利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譚天恩,麥本熙,丁惠華等.化工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0.

[2]王志魁,林義英,李云倩等.化工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7.

[3]天津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4]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

[5]宋國利,蓋功琪.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02).

[6]王振芳,張長橋,任曉紅.化工原理教學中的工程特色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7(02).

[7]邱運仁.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5(04).

上一篇:生命倫理學下一篇:聲樂藝術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