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國語言學論文范文

2024-01-05

外國語言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一百多年以來,英國著名學者戴雪的《英憲精義》,對于我國的憲法學者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在建構憲法學科和促進國人憲法知識方面,它都發揮了啟蒙教本的作用。此書的主要貢獻是明確了憲法學者的職責以及憲法的概念。此外作者系統地分析了歐洲各國的憲法且將其與英國憲法進行對比,由此得出英國憲法自身的特點。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分析和了解這些理論,對于我國的憲法和憲政的成長都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英國憲法;中國憲法;憲政

英國憲法毋庸置疑對全社會憲政制度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但是英國是不成文法國家的典型代表,一直以來都沒有一部成文的憲法,要想研究英憲的憲法理論,只有在憲法慣例、憲法性判例和憲法性法律中來探索,這樣的研究方式無疑具有較高的難度。然而《英憲精義》的作者戴雪不畏艱難,打破傳統憲法的束縛,由此為憲法學的研究開拓了一片新的局面。他對傳統憲法學進行了客觀而深刻的批判,與此同時也注重吸收其進步成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由此構建了我們今天理解的古典憲法學。他在1885年出版的《英憲精義》(“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 囊括了其理論精髓。直到今天,這部書仍然是現今學者研究英國憲法的權威。

英國憲法“不成文”的特性, 使得學者們缺乏“成文憲法”的明確對象,因而增加了憲法學者們的研究難度。然而打破傳統思維,另辟蹊徑,從憲法的實質性入手,在眾多文獻中探尋出,英憲的三大精義——議會主權、法律主治、憲法與憲典的聯系。正如作者在序文中講到:“這部書不是一部憲法大綱,更不是一部憲法通論,其目的只在于探討英憲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或稱基本精義?!?/p>

一、憲法學人的職責

憲法學者的天職和使命是什么?怎樣成就偉大的憲法學者?一名憲法學者怎樣為其民族和國家做出貢獻?他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他又怎樣發現研究對象?這都是那些致力于憲法學的人士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戴雪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戴雪說:“凡是英憲的學生,其所有本分,既不可信口雌黃,亦不可純然敬畏,惟應博學與審問憲法的真相,凡是英憲的教師,其所有職務,既異于批評者所為,亦異于解嘲者所為,惟在于祛疑辨惑,與闡明法理?!雹?/p>

由此可見,戴雪對于憲法學人的天職的論述具有鮮明的分析法學的痕跡。簡而言之,就是體現了奧斯汀和邊沁的觀點。奧斯汀的《法學的范圍》的主體部分就是專門為我們解釋什么是法律。邊沁把法律的研究分為兩大類:第一是解釋和分析的學問;第二是審查和批評的學問。邊沁主張,真正意義的法學只能是解釋和分析的學問。第一類學問屬于倫理學和立法學的范疇。然而,戴雪從這些觀點著手,以至于把解釋憲法當做《英憲精義》的首要任務。

二、英國憲法的定義和特點

(一)英國憲法的定義

戴雪說,根據英國的用法,憲法包含直接或間接決定國家主權分配和行使所有規則(Rules )。論述了憲法的內容后,戴雪強調要注意該處的措辭:此處是規則(Rules),不是法律(Laws)。同時,戴雪說,這樣嚴謹的用詞是刻意要引起讀者的注意。就英國用法而言,憲法(Constitutional Law )的規則(Rules)包括兩套性質不同的原則和準則。當中有一套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他們在法院當中經常得到應用,包含成文和不成文的,制定法和普通法,這些都構成了適當意義 上的憲法,被稱為憲法的法律( 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 )。另外一套規則包括默契(unDerstandings),習慣(Habits),通例(Practices )和慣例(Conventions)。盡管它們也制約主權成員、閣員和其他官員的行為,但因為它們無法在法院中實施 ,所以它們根本不是法律。

戴雪說,他絕不認為憲法慣例的重要性低于憲法法律,在這本書里作者這是想著重強調憲法是由法律和慣例這兩個相互對立的部分組成,同時這兩者的區別不同于成文和不成文的差別。無論是成文憲法還是不成文憲法,都存在憲法法律和慣例的區別。

而現實中,就算是有著完備的憲法文本的國家,就憲法學者而言,憲法慣例的重要性絕不亞于憲法文本。真正要研究一個國家的政治,只需要研究憲法慣例就足以。同樣在一些憲政國家,憲法慣例的重要性也不能小覷,比如,戴雪認為憲法慣例在美國的作用和在英國一樣重要。戴雪認為,憲法學者的對象,只是法律,和慣例沒有直接聯系。慣例的重要內容是政治,而不是法律,不需要法律學者的涉足。憲法法律才是憲法學者應該真正關注的。

憲法學者的職責是說明什么是憲法規則所包含的法律規則(即被法院所承認和使用的規則)。僅是這一點,就能讓憲法學者花費畢生精力。從這本書的書名:《憲法法律研究導論》,就可以看出,本書的研究對象其中在憲法的法律。然而慣例還是在此書中占了一章。也許讀者會覺得困惑,認為存在矛盾的地方,對此戴雪做出了解釋:第一,慣例的確重要,法律家要想完全把握憲法學的研究,就必須關注憲法慣例,不然連憲法的法律方面也會顯得力不從心。第二,憲法慣例的效力來自于憲法法律,違反憲法慣例就必將違反憲法法律,進而會受到制裁。因此,實際上,憲法慣例具有憲法法律的分性質。

(二)英國憲法的特點

戴雪認為英憲不是機械不變的,而是政治社會中一種有機體的組織。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引證了歐洲大陸國家的憲法與行政法并同英國憲法進行對比,從而得出了英憲本身的一些特點。首先,英憲具有柔性憲法的特點,它可以隨時被議會修改,這是與法國的的剛性憲法完全不同的。第二,英國憲法具有保守的特點。英國具有改革的傳統,歷代制度既因襲前代制度而又有所改革。而遵守成規無疑是英國憲法的別具一格的特點。由此推出第三,英國憲法具有連續性。這個特點是由英國民族生活的連續性決定的。最后,英憲還具有名實不符的性質,也就是理論與實際經常不符。眾所周知,英國的立憲政治是從之前的獨裁政治發展而來的,政治體制發生了變化,但某些法律,典則并沒有與時俱進,所以理論與事實不同步的情形則經常發生。英國憲法的這些特點是憲法學人不能忽視的??梢哉f,英國是世界資產階級憲政之母,英國憲法對于憲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戴雪在《英憲精義》首次中提出了英國憲法是不成文憲法的觀點,論證了英國憲法的特征,即“議會主權”和“法律主治”兩要義之間的聯系。其憲法理論都是英國憲法學界普遍認同的主流觀點,對后世西方憲政理論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該書的出版“充分體現了他作為一個治國之才杰出成就”(戴維·M·沃克語)。戴雪雖然在《英憲精義》中論證了英國憲法的基本特征,然而這些都是其形式上的特征,戴雪沒有也不可能揭示出英國憲法的本質特征。關于英國憲法的本質特征,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不列顛憲法其實只是非正式執政的、但實際上統治著資產階級社會一切決定性領域的資產階級和正式執政的土地貴族之間的由來已久的、過時的、陳腐的妥協?!?/p>

三、對中國憲法與憲政的期待

盡管距戴雪的《英憲精義》問世已有一百多年,但書中作者的觀點以及研究憲法的方法和態度對于我們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迄今為止我國已制定了一部成文憲法并經多次修改, 這為憲法研究和憲政建設帶來了便利, 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我們的視野。我們應該去追尋我國憲法的真實存在。戴雪在著作里提到的治憲態度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在書中戴雪指出:“我們的態度既不是批判也不是歌頌而是理解。一個以講授憲法為職責的教授應當作為一個社會的角色,要求于他的既不是一個憲法評論家,也不是一個憲法檢討者,更不是一個歌功頌德派,而僅僅是一個說明者。他的職責既不是攻擊憲法也不是保衛憲法,而僅僅是分析指明其中的法則?!睂W習戴雪的研究方法,到憲法習慣、憲法慣例和憲法性法律當中去探究我國憲法的本質特征, 應該從憲法文本背后,從憲政事實中去尋找真實的憲法。要像戴雪一樣, 在繁復的憲法判例、憲法法律、憲法慣例和習慣中找尋我國憲法的幾大精義(原則)。

戴雪曾認為,美國憲法不是法律自然生長的結果,而僅僅是一種宣示;英國憲法不是一種宣示,而是一種法律保護人權的結果。在今天看來,這樣經典的結論是不足以讓人信服的,原因是,美國憲法中也有法律生長的結果,同時英國憲法中也有權利宣示的部分。權利保障的結果和原因其實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若試圖將兩者截然分開,不外乎是抽刀斷水,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不過整體來說,戴雪的這一論斷是比較合理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憲法為一種理想,而英國憲法則是腳踏實地的現實。

[注釋]

①[英]戴雪.雷賓南.英憲精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87.

[參考文獻]

[1][英]戴雪.雷賓南.英憲精義[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2]韓大元.外國憲法[M] 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3]龔祥瑞.憲法與法律——讀戴雪<英憲之法的研究導論>比較法研究[D],1995,(3).

[4]龔祥瑞.比較憲法和行政法[M].法律出版社,2003.

[5]韓新林.解讀<英憲精義>[J].法律研究,2006,(2).

[6]李俐.常曉波. 論戴雪的議會主權思想[J].中國商界,2010,(12).

[7]張彩鳳.英國憲政:商談式民主演進范式[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4,(4).

[8]梅劍文.論<英憲精義>的憲政觀[D].重慶大學,重慶大學,2010.

[作者簡介]任志鋒,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檢察院。

外國語言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FDI發展中國家;金融穩定

文獻標識碼:A

外國語言學論文范文第3篇

作為與實體經濟聯系最密切的金融子市場,票據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服務實體為導向,以創新發展為動力,通過平衡好各方面關系,來推動票據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2016年上海票據交易所成立后,票據市場從區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紙質票據和線下操作為主的傳統市場向全國統一、安全高效、電子化的現代市場轉型,重構了票據市場的生態環境,為票據市場改革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站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應該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握好其中的變與不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按照票據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票據市場規范健康發展,促進票據市場更好地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四次票據變革

票據是現代金融市場中歷史最為悠久的金融工具。我國最早的票據起源于唐代的飛錢,但其僅僅作為異地匯兌的工具,是現金的替代品,主要用以解決由于貿易結算引發的異地運送金銀的不便,形式和內容也相對簡單。隨著明清時期商業貿易的日益繁盛,票據的形式和內容也逐漸豐富,先后出現了已經具有現代票據業務特點的會票、莊票等。后來隨著外國銀行的進入,西方的新式票據被引入中國。進入21世紀的中國,票據無論是在物理載體、功能作用上,還是在配套的制度體系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作為現代貨幣市場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票據已經成為服務實體經濟,便利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金融工具?;仡櫺轮袊闪⒁詠砥睋袌龅陌l展,比較重大的變革主要有四次。

第一次變革是20世紀80年代上海的票據業務試點。新中國成立后,伴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在嚴格的指令性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實行嚴格的現金管理,信用高度集中于銀行,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關系被禁止,國內取消了匯票和本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轉變,商業信用作為商品經濟的伴生物得到了較大發展。1979年,國家開始有計劃地發展商業信用,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部分企業簽發商業匯票,上海率先試點。1981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楊浦區辦事處和黃浦區辦事處辦理了第一筆同城商業承兌匯票貼現業務,這標志著票據重登歷史舞臺,票據市場作為社會主義金融市場體系的一部分,開始在規范商業信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作用。

第二次變革是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頒布。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以下簡稱《票據法》)?!镀睋ā穼τ行б幏镀睋袨?、保證票據的正常使用和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建立商業信用、規范流通秩序創造了基本法律條件,為票據市場規范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制度基礎。在《票據法》的框架下,《支付結算辦法》《票據管理實施辦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先后出臺,共同構建起票據市場基礎制度體系,極大地提振了企業和銀行使用票據工具、開展票據業務的信心,票據市場隨著制度紅利的釋放快速發展。

第三次變革是2009年電子商業匯票的推出。為解決紙質票據交易成本高、效率低、風險大的弊端,伴隨金融電子化水平的提升, 2009年,人民銀行推出了電子商業匯票系統。與紙質票據相比,電子票據存儲在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中,通過采用電子簽名和可靠的安全認證機制,保證其唯一性、完整性、安全性,極大地避免了紙質票據攜帶轉讓風險、遺失損壞和遭盜搶風險、假票和克隆票風險。電子商業匯票全面革新了商業匯票的記載形式和流通方式,提高了效率和安全,使票據在物理載體上實現了紙質到電子的飛躍,為票據市場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第四次變革是2016年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成立。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票據市場透明度低、市場割裂等問題日益凸顯,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短板。按照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國人民銀行以問題為導向加強票據市場頂層設計,發布《票據交易管理辦法》,推進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建設,通過強化票據市場基礎設施推動票據市場規范健康發展。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據交易所成立,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從紙票貼現后的電子化入手,對所有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進行統一登記、托管、報價、交易、清算、托收,構建全國統一的票據市場,對各項交易行為進行實時監控,提高市場透明度和票據流轉效率;針對之前的票據風險事件,有針對性地引入券款對付結算等風險防控機制,消除信息不對稱,有效降低票據業務各環節中潛在的操作風險、道德風險、信用風險;強化制度建設,在《票據交易管理辦法》的框架下發布了票據信息登記、交易、托管、清算等一系列的業務規則和協議,制定了業務成交單等標準合同文本,推進業務規則的標準化;發布了中國票據市場第一個統一的主協議《票據交易主協議》,明確了7大類近40種違約情形以及處理流程,提高了違約處理效率,保障參與者合法權利。這些措施創造性地重構了票據市場生態環境,極大地提升了市場透明度和市場效率,也開啟了票據市場發展的新篇章。

第四次票據變革為票據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場整體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票據業務的電子化水平極大提升,電票占比由上海票據交易所成立前的30%左右提升至現在的99%以上;全國統一的票據電子交易平臺極大地提升了市場透明度,促進了業務規范性,提高了市場效率和深度、廣度;風險防控取得重要進展,票據交易透明度和交易后處理安全性的提高,有效防控了傳統票據市場信息不透明導致的風險。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得以提升,票據轉貼現、回購交易的利率與貨幣市場標準化品種的利率水平相關度很高,貼現后票據已經在實質上符合標準化貨幣市場工具的特征?!笆濉逼陂g,以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成立開啟的第四次票據革新,使我國票據市場發展躍上了一個全新的臺階。

2020年,全國票據簽發22.09萬億元,是同期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量的1.81倍;票據貼現量13.41萬億元,貼現增量占同期短期貸款增量的24.97%。2020年末,票據承兌余額14.09萬億元,是公司類信用債券托管余額的53.98%;票據融資余額8.78萬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3.08%。票據成為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交易日趨活躍,2020年票據轉貼現量44.11萬億元,票據回購量19.98 萬億元。作為與實體經濟聯系最密切的金融子市場,票據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時期票據市場發展環境:變與不變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變動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而我們所面對的所有變化,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還是科技的,抑或國際關系的,都會從不同角度或快或慢、或深或淺地影響票據市場的發展,給我們帶來挑戰抑或機遇。

第一,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深刻調整。世界范圍內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升溫,國際貿易投資格局和產業鏈布局受到沖擊,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要求我們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這要求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作為傳統的貿易融資工具,票據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

第二,促進產業鏈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迫切性增強。票據多重功能屬性能較好滿足供應鏈上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一方面,票據具有支付結算功能,能以背書轉讓的形式在企業間流轉實現支付,以票據替代應收賬款,能使企業應收應付款項得以轉銷,從而優化企業財務結構,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另一方面,票據具有融資功能,持票人可憑票向商業銀行貼現獲得資金。作為天然契合供應鏈特點的金融工具,票據在服務供應鏈產業鏈完整穩定,推動供應鏈產業鏈修復重構和優化升級,完善供應鏈產業鏈融資體系,提升供應鏈產業鏈整體金融服務水平方面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第三,科技進步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日益深入。我們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在科技與金融日益融合的大背景下,充分發揮技術進步對金融賦能作用,可以優化產品服務形態,改善客戶體驗,精準客戶定位,拓寬金融服務邊界,讓信用可量化、價值化,解決傳統金融模式下無法解決的問題。如何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提升票據的客戶體驗,創新金融產品,解決傳統票據業務模式下的痛點堵點,提升票據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是未來票據市場發展的重要內容。

第四,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國內風險挑戰顯著增多,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加突出。由于融資手續簡便快捷、融資成本更低、可獲得性更強以及能夠獲得央行再貼現支持等特點,票據具有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獨特優勢,是可以精準滴灌、直達實體經濟的金融工具,有望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保市場主體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下,信用風險爆發的可能性增加,在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完全,同時缺乏信用風險管理工具的情況下,商業承兌匯票違約的可能性會增加。值得關注的是,由于整個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健全,商業承兌匯票違約、應收賬款拖欠的問題常常會與票據業務環節上的不便利、個別金融機構的不規范操作結合起來,引發對票據的誤解和誤讀,可能會加大票據監管共識的難度。

第五,票據市場發展具有更堅實的市場基礎。與“十三五”時期相比,票據市場運行更加安全、透明、高效,參與者更加豐富、價格發現機制更加靈敏,市場透明度更高,規范性更強,市場運營環境極大改善,這不僅為票據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市場基礎,也使票據市場在滿足實體經濟的支付、融資、投資需求方面有更大的潛力和空間。同時,伴隨票據市場轉型發展的進程,票據市場參與者的投資理念、風險管理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票據人關注的不僅僅是規模調劑,更注重從價格的變化中捕捉市場機會,具有現代市場眼光的新票據人將成為未來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當然,我們也還有很多不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沒有變;實體經濟發展對票據市場創新發展的要求沒有變;票據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沒有變,防控風險的目標沒有變,決策層推進票據市場向現代金融市場轉變的決心沒有變,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和票據人推動票據市場發展的責任和使命沒有變。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闭驹趦蓚€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必須去察覺這些變與不變,在準確識變的基礎上,才能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因勢利導,抓住機遇與挑戰,把票據市場面對的變轉化為票據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處理好六大關系,推動票據市場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我們需要一個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其中也包括現代票據市場體系。票據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金融支持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方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服務實體為導向,以創新發展為動力,推動票據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

轉變計劃經濟思維方式與票據市場創新發展的關系

票據受計劃經濟思維影響極深。在嚴格計劃經濟背景下,票據曾一度離開歷史舞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票據再次被重視是被用于解決三角債問題,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加之人們計劃經濟的思維慣性,對票據功能定位認識上的不足以及對信用膨脹的擔憂,都使得票據主要被定位于支付結算工具而不是融資工具,是信貸工具而不是金融市場工具。對票據功能的這種定位導致了現行《票據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規體系都更多關注票據的支付結算工具屬性,忽視票據的融資工具屬性,信貸屬性與金融工具屬性在制度層面上的不明朗使得票據實踐常常會茫然和無所適從。應該說,正是計劃經濟思維方式所導致的發展理念以及對票據功能定位的偏差,造成了票據市場融資功能發展不足的瓶頸。比如貼現通業務,就受制于貼現客戶必須在本行開戶、不得異地貼現、資金流向監控等諸多限制發展緩慢,而這些規定都源于其信貸屬性的定位。破除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是票據市場創新發展的前提,只有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票據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改革發展,才能促進票據市場功能的深化,推動票據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創新與發展的關系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將是“十四五”時期票據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首先要推動制度創新。票據本質上是一種有價證券,具有很強的金融市場工具屬性。隨著經濟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深化,其兼具信貸工具屬性和金融市場工具雙重屬性已經極大地制約了票據融資功能的深化,并導致相關價格信號失真。應在把握其經濟實質的基礎上,對相關制度進行梳理,明確票據貼現、轉貼現的金融市場工具屬性,以深化票據融資功能,提升票據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貼現后票據已在實質上具備標準化貨幣市場工具的特征,應推動貼現后票據成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滿足多元化主體希望參與票據交易的現實需求;票據融資已成為民營中小微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應從票據業務本質出發完善票據業務相關監管機制,提高承兌、貼現環節審核效率,提升中小企業票據融資便利性。其次要推動產品創新。過去幾年,圍繞票據簽發、支付、融資等環節加強產品創新,先后推出了貼現通、票付通、標準化票據、供應鏈票據等創新產品,形成了票據全生命周期產品體系和服務方式的閉環,有力地提高了票據服務實體企業的“直達性”。未來,應該繼續圍繞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供應鏈金融規范發展、拓展票據應用場景、提升票據使用體驗、提升普惠金融水平、豐富風險管理工具等方面加強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以創新促發展。

發展與安全的關系

風險是金融市場永恒的主題,安全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底線與前提。2016年上海票據交易所成立以來,以電子化系統為依托,通過規則重構、流程再造、主體擴容、產品創新、服務優化等方式,推動票據市場進入了以電子化、線上化、集中化、透明化、專業化為特點的新時代,過去長期困擾票據市場的紙票偽造變造風險、違規交易風險、票據流轉與資金劃付脫節等風險得到了有效防控,為票據市場“十三五”時期的創新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針對風險形態方面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加強研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培育健康的微觀市場主體,強化參與者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通過系統建設、制度建設規范票據業務行為和相關操作,防范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探索票據市場風險監測和預警指標體系建設,在提升風險監測的前瞻性、有效性的基礎上,強化監測結果的運用;深入推進商業匯票信息披露制度試點,加強對違約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建立健全票據市場信用風險的市場化約束機制;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利率風險管理工具、信用風險管理工具在票據市場的應用,提升市場參與者風險管理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堅持系統性思維與具體措施的協同性之間的關系

作為與實體經濟聯系最密切的金融工具,票據是覆蓋業務場景最豐富的金融工具,從企業購買時的賒銷預付、持票人支付、票據貼現或質押融資,到貼現行為調劑流動性而進行的金融市場交易,票據業務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政策調整都會通過業務鏈條的傳導波及其他環節,因此,堅持系統性思維,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各項政策的協同至關重要。另外,票據兼具支付和融資功能,具有信貸和金融市場工具雙重屬性,彼此相互交織,有時看上去是票據作為金融市場工具融資環節的不規范,其本質問題卻可能是信貸工具屬性的具體體現,如果不能觀其全貌,則政策把握也會失之偏頗。這也要求我們堅持系統性思維,才能去偽存真,準確判斷問題的癥結并找出解決之道。必須堅持系統性思維,在對票據業務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梳理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對票據市場整體發展的規劃設計;在頂層設計的框架下,按照由易到難、由點及面的原則把握好具體措施的推進,確保整體措施的協同性;對承兌、貼現、交易等某個具體環節的創新與政策調整不僅應考慮對具體業務環節的影響,還要研究分析對其他業務環節的可能影響,并明確具體推進策略。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票據市場發展的關系

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做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服務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票據市場發展的重要機遇,是“十四五”時期票據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票據市場產品供給體系對實體經濟需求的適配性,作為傳統的貿易融資工具,票據在促進流通、暢通經濟循環中具有特殊的優勢,要把雙循環發展格局作為新動力,充分利用這種優勢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推動供應鏈產業鏈修復重構和優化升級,完善供應鏈產業鏈融資體系,加大對高端制造業、創新企業和引領性產業集群等國家戰略布局及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提升供應鏈產業鏈整體金融服務水平。

科技進步與票據市場發展的關系

科技將是未來票據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要高度重視科技金融的發展,跟蹤高端前沿發展動態,用科技賦能票據。挖掘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在信用體系建設、風險監測防控方面的應用,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和能力;繼續開展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票據生產性應用的建設工作,提升客戶體驗;綜合運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人機協助等技術探索建設智能客服系統,提高會員服務水平;通過科技賦能傳統票據向產業鏈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綜合方案,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要充分利用科技快速發展的機遇,積極探索新興技術在票據業務領域的應用場景,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通過集成創新,科技賦能,提升票據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潛力。

(孔燕為上海票據交易所副總裁。本文編輯/謝松燕)

外國語言學論文范文第4篇

中國明星海外發展的重點在好萊塢,兼顧其他地區。由于文化差異和社會階層屬性的不同,每一個試圖闖蕩好萊塢的明星都歷經了艱辛的道路,“自李小龍在1970年代的短暫輝煌之后,好萊塢并沒有嚴肅地嘗試推廣亞洲演員。美國發行商認為主流的北美觀眾對外國電影和文化仍有很強烈的抵觸情緒?!盵1]即使像成龍這種在亞洲具有廣泛知名度的明星,在美國早期的推廣也是失敗的。而這些在20世紀就已經開始尋求海外生存的明星也并非一帆風順。上世紀90年代至今,明星出國、移民現象逐漸增多。隨著中國第五代電影的出現、香港電影的繁榮,中國電影明星有了更多的海外發展機會。比如美國創新精英文化經紀公司(Creative Artists Agency)先后簽約了成龍、李連杰、余男等明星[2]。也許很多人會問:在1990年至今30年的時間里,中國電影明星在以好萊塢為主拍攝的電影中,都扮演了什么角色?這些角色對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呈現有何意義?中國電影明星海外發展的價值和意義何在?本文以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周潤發、鞏俐、章子怡、楊紫瓊、白靈、鄔君梅、陳沖、張曼玉等明星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這一系列問題。

一、男性明星角色塑造的特性

1.異同并存的功夫角色

隨著中國的功夫電影在西方廣泛流行,功夫、武術成為中國男性明星在好萊塢立足的重要武器。無論是真會功夫的李連杰、成龍、甄子丹、趙文卓,還是努力和功夫沾邊的周潤發、吳亦凡,男明星一旦開啟海外發展的閥門,都被定義為與功夫產生關聯。真功夫明星明顯會有更順當的好萊塢發展之路,但真功夫角色的塑造以及對功夫本身的呈現,在相似之中仍有較大差異。

成龍的功夫中透著喜劇色彩,他的功夫角色并不十分嚴肅、殘酷,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愉悅。成龍會以警察、保安等角色示人,這些角色以天然的正義感貼近觀眾。所以,國際視野下的成龍,將功夫打入普通人的生活,制造融入現實的感受。李連杰是經常被用來和成龍相提并論的武術巨星。李連杰主演的電影變成了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以及東南亞在內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票房保障,更不用提它對全世界范圍內武術迷們的重要意義。正是這點特別之處,使得李連杰成為亞洲的武術巨星,也是李連杰保障了新武俠電影的流行。[3]李連杰和成龍的功夫是不太一樣的,“他的作品從功夫過渡到劍術”[4]。實際上,國外學者對成龍和李連杰功夫差異的研究,是基于二人國內外的作品而言。整體上看,成龍手持刀、劍塑造的角色明顯要少于李連杰。但若僅在國際視野下辨識,則發現李連杰和成龍功夫的區別并不在于是否手持武器,而重點是功夫形象和觀眾感受的差異。李連杰國際視野下的角色形象,多數為殺手、黑幫類角色,偶然出現的警察角色,也一以貫之地具有兇殘、冷酷、堅毅的性格特點。即使是富有正義感的角色,也被壓抑的暗黑氛圍牽制,并使得這種正義感帶有非常壓抑的基調。所以,李連杰的功夫和觀眾之間的距離是比較遠的。但二人在功夫角色上的明顯差異,使得同為功夫巔峰的中國明星,都能夠在各自的角色領域良好發展。但除此之外的真功夫男明星,多數沒有形成自己的功夫風格,得到國際范圍內的認可。比如甄子丹作為塑造海外角色相對較多的功夫明星之一,他的角色多數為配角,且和李連杰的硬功夫相似度較高,缺乏被歐美觀眾廣泛接受的特點。而試圖以功夫戲路立足海外的其他男明星,如周潤發,則產生明顯的不適感。雖然其持劍打斗的形象隨著影片《臥虎藏龍》(2000)的成功走遍全球,而“影片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全球電影和文化事件,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語電影”[5],并贏得了奧斯卡的諸多殊榮,但周潤發的武俠角色形象顯然沒有能夠征服西方觀眾。而《臥虎藏龍》也只能歸屬于華語電影。周潤發參演的海外電影中,功夫并非其唯一性的角色指向,也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2.成龍一己之力的角色呈現

成龍是近年來電影明星中海外發展最為成功的一位。成龍的角色塑造,也是最容易為華人觀眾和西方社會接受的。他也是鮮有涉及黑幫、殺手、間諜等角色的男星?!俺升堧娪坝狭宋鞣街挟a階級的消費風格?!盵6]成龍的角色以喜劇功夫見長,從早期的《紅番區》(1994)到近期的《英倫對決》(2017),每一個角色都繞不開中國功夫的明星招牌。而成龍也是繼李小龍之后,將中國功夫在海外電影中高調弘揚的一位明星。由于李小龍出生于美國,成長于香港,容易在中美兩國文化中找到平衡點。而他從師葉問學習“詠春拳”、在西雅圖開館授徒、參加國際武術比賽以及在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攻讀戲劇與哲學的經歷,使得“他的功夫和角色里能夠滲入中國傳統武學的哲學思想,能夠技道兼備。而成龍的功夫和角色是跨文化實踐中自我東方化的結果……滑稽喜劇的娛樂消解了多元文化的差異與立場?!盵7]無論如何,成龍用他的功夫角色贏得了世界范圍內的認可?!俺升堈嬲鹞鞣绞袌龇磻?,是在歐裔美國人主宰下的亞裔主角?!盵8]所以,“在抓住機遇在美國文化背景下成為明星之前,成龍首先需要把自己打造成香港明星。這樣做的原因是打造一個銀幕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和香港人認可的道德特征、行為相一致。這是包容了傳統中國價值觀特征和西方現代性特征于一體的文化融合,包括消費主義、唯物主義和個人主義?!盵9]因而,成龍成功建構的亞裔主角,大多數是身懷絕技的小人物,比如司機或普通警察。即使是飾演特工角色,也是“特工奶爸”的定位,如《鄰家特工》(2010);或者特種兵,但融入到非洲部落的生活中去,如《我是誰》(1998)。角色的平凡使得角色本身具有天然的親和力,不讓觀眾產生距離感、陌生感。并且,成龍的角色具有天生的正義感,常常為朋友、國家拔刀相助。善良、正義、勇敢、誠實等積極的正面價值和能量的呈現是成龍亞裔角色中一以貫之的,而這正是能被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共同接受的關鍵所在。當然,成龍在早期角色的塑造中,仍舊是過于模式化,缺乏細膩的情感。但這一點在《英倫對決》中飾演的老父親身上,明顯得到了改善。所以,成龍的角色實際上是用喜劇功夫包裝著價值觀被普遍認可的華人身份;成龍的功夫是嬉鬧的,也是用于助人為樂的。這作為成龍在以好萊塢為主的海外電影發展中所建構的角色呈現,其價值和意義更能夠成為華人明星中的一枝獨秀。也正因為此,成龍是本文研究涉及的明星中唯一能夠以正能量角色為主、正面弘揚中國文化價值觀的演員。而由這個層面帶來的中國功夫的海外弘揚,在價值意義上并不輸于李小龍的哲學思想。

3.較多的負面角色呈現

“盡管媒體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亞洲男性在西方影視作品中的表現,仍舊是有偏頗的?!盵10]殺手、黑社會、幫派等角色經常出現在成龍以外的男明星身上,這也不缺乏由于“北美市場過于專注李小龍與成龍,對其他類型和明星完全忽視。在缺乏觀影記憶的情況下,周潤發、李連杰、甄子丹等人進入好萊塢發展時,均備感艱難且后繼乏力?!盵11]李連杰經常性的角色是邊緣人物,比如《狼犬丹尼》(2005)里飾演白人收養的孤兒,其母親正是被養父殺害;《游俠》(2007)里飾演正義的警員,卻是慘遭滅門并毀容的角色,為了給妻兒報仇,做了殺手臥底;《致命羅密歐》(2000)里飾演黑幫老大的兒子,越獄尋找殺害弟弟的兇手等。盡管李連杰在一些電影中的角色是正面的,但多數被賦予負面的情感體驗?!独侨つ帷防?,角色本身是無辜的受害者,但作為殺人機器時的表現,是如惡狗般兇殘的?!队蝹b》里的正義角色是沒有正能量的,復仇的意識控制了人物的性格呈現,使得李連杰在這個角色里也較為冷酷、兇殘?!吨旅_密歐》中角色始終被籠罩在黑社會陰影之下,也難以給觀眾更多的積極能量。在西方人眼中,李連杰是一個“非常冷漠的演員”。[12]這是銀幕角色的兇殘給觀眾的印象。周潤發的角色則比較多樣化,既有黑幫老大、國王,也有抗日小隊長、西藏僧人等。多樣化角色塑造是周潤發海外發展中的亮點。然而,周潤發的這一點優勢并沒有最優化?!墩櫤oL云》(2010)里的黑幫老大是個配角,缺乏性格呈現;《黃石的孩子》(2008)里的抗日小隊長也是個配角;《七龍珠》(2009)里飾演的瘋癲的武功大師,也是個配角;《安娜與國王》(1999)里飾演的國王,應該可以認作主角了,但其實這部電影重點講的仍舊是白人女教師。所以,周潤發大部分的電影中,都是作為白人演員的配角形象而存在。并且由于題材涉及如二戰、東方神秘等一些內容,故而被設置成華人角色。而這一點上,也只有成龍和李連杰兩位明星,能夠對角色塑造產生些許控制力。此外,周潤發飾演的角色,也多數為負面的形象,或者是被西化并曲解的東方神秘下的角色呈現。然而,周潤發的這種討好式的角色塑造并沒有讓他的好萊塢之旅走向輝煌。

陳林俠論述道:“李小龍神話提示我們,這種理論闡釋既可以表現在人物、情節的故事內容中,也可以表現在電影之外的現實層面,直接用哲學話語闡釋自身的武學思想顯得彌足珍貴?!盵13]其實我們可以做這樣的理解:以功夫作為電影的主打未嘗不可,但在功夫之外,仍需要立得住的內涵。這個內涵就包括了李小龍式的哲學闡釋、成龍式的親民闡釋等。因而,負面角色之下,也未嘗不能走出具有震撼力的人物,但這依然有待更多的中國明星參與國際化發展,并有待中西方文化地位、經濟地位的互相包容。

二、女性明星角色塑造的特性

1.扁平的角色塑造

中國女明星的海外發展境況明顯弱于男明星?!昂萌R塢電影中的東方面孔仍然存在扁平化的困境?!盵14]比如湯唯在《駭客交鋒》(2015)里飾演調查黑客的特工類人物,擁有東方的面孔,但角色缺乏鮮明性格特征;章子怡在《科洛弗悖論》(2018)飾演一名科學家,但也是毫無個性的配角;楊紫瓊在《木乃伊3:龍帝之墓》(2008)里飾演女巫,極盡能事地展現東方元素和功夫,但角色依然流于平淡。多數中國女明星在以好萊塢為主的海外發展過程中,都遭遇配角的待遇或者是飾演缺乏性格呈現的角色。好萊塢給予外來華人演員和本土華裔演員的待遇是近乎一樣的,后者略微凄慘。章子怡、鞏俐、楊紫瓊等屬于前者。盡管“楊紫瓊憑借東方女性特有的堅韌陰柔,以武打明星形象進軍好萊塢”[15],但也未能避免大量飾演扁平配角的命運。鞏俐和章子怡借助于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奠定了世界性地位,呈現出獨特的東方女性色彩,但在真正意義上向國際化拓展過程中,依舊是飾演一定量的缺乏性格的配角人物。唯有《藝伎回憶錄》(2005)能夠被看作是外來華人演員在好萊塢最具有豐滿性格特色的一部電影。但章子怡和楊紫瓊分別在《科洛弗悖論》(2018)、《太陽浩劫》(2007)里飾演的科學家形象,卻是值得肯定的。雖然這兩個形象也具有扁平化特征,但具有高知的正面形象,是華人女明星較少參演的,也是華人演員整體形象上的缺失。而本土華裔演員如鄔君梅、陳沖、白靈等的境遇也十分慘淡。鄔君梅在接受訪談時說:“在美國拍戲,除了過語言關,更要去適應美國社會生活和好萊塢拍片的方式方法?!盵16]鄔君梅、陳沖、白靈等是在20世紀末留學、移民美國的一批中國演員,但身份的改變并沒有完全消融文化差異、改善社會地位。鄔君梅和陳沖在美國拍攝的電影多數票房冷清,且扁平化的配角較多。比如鄔君梅、陳沖均參演的電影《天與地》,1993年由著名導演奧列弗·斯通執導,二人都只有些許鏡頭,近乎龍套角色。2005年鄔君梅在電影《中國先生》里飾演中國普通餐館老板的妹妹,也是一個沒有立體感的角色。陳沖在《白色蛙》(2012)、《最后的舞者》(2009)等影片中飾演的母親角色,也都是缺乏特點的配角。白靈的角色塑造就更顯得扁平、單一,并十分暴露。

多數女明星參演黑幫、特工、殺手等角色,試圖憑借中國功夫的世界影響力,實現自身角色塑造上的國際化。然而,女明星們對這類角色的駕馭顯得略微尷尬,唯有真功夫女星們如楊紫瓊、甄子菁等稍有成績,但從整體上來說,這類角色也是流于扁平化的。

2.夾帶具有中國文化特色或民俗色彩的小人物塑造

張曼玉是近些年女明星中,海外角色塑造最為成功的一位。她憑借著電影《清潔》(2004)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張曼玉和其他女明星的戲路不太一樣,重點在歐洲發展,人物塑造多為普通人或者是帶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小人物。比如《清潔》里飾演一個有毒癮的母親,她是一位過氣歌手的妻子,自己仍有著歌星夢。這個角色明顯含有以法國為主的歐洲普通老百姓的身影?!豆Ψ虼笸酢罚?999)里飾演一位在唐人街做針灸的華人,這也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普通華人的縮影。而給角色添置的針灸技藝,則是歐洲觀眾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認知。普通人或者小人物形象在張曼玉之外的其他女明星飾演的角色中亦能尋覓到蹤跡。比如陳沖多次飾演的母親角色,鄔君梅飾演的中國普通公安,劉亦菲飾演的普通中國婦女,楊紫瓊飾演的沙灘小賣部店主、村鎮上的生意人等。但張曼玉的小人物角色塑造是現實主義的,其他演員如楊紫瓊,多數在影片題材的界定上,就已經和現實主義撇清了關系。如此小人物形象的塑造,就不再具有關懷現實的精神體驗。而在好萊塢奇觀化視覺呈現的要求之下,這種遠離黑幫、功夫之類的角色,容易和民俗色彩掛鉤。電影《紅高粱》在1997年摘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熊獎,影片中展示的虛構的中國民俗震撼了西方視野?!办柪椦莸摹夷棠獭嵏擦宋鞣接^眾對中國女人形象的原有想象?!盵17]鞏俐的這個角色是足夠立體的,偽民俗只是電影中的框架。并且,電影是以中國人的視角去構建文本和角色,這就和西方人想象中的異域神秘又有了差別。所以,楊紫瓊在《遙遠的北方》(2007)飾演了一位在北極圈過著原始生活的母親,白靈在《霍比特人時代》(2012)飾演的部落原始人,這些都沒有在民俗色彩的文本環境中拔起角色的高度。而這種基于構想的異域神秘的角色呈現,也未必有利于中國女明星在海外發展。

3.負面形象的角色塑造

“西方社會對華人女性存在著刻板印象,電影中的華人女性角色往往被定位為妓女、性奴等身份。如鄔君梅曾在奧利弗·斯通的影片面試中應聘過妓女的角色?!盵18]以白靈為代表的華裔明星在角色塑造上,負面形象多于正面形象。比如其在影片《愛情牧場》(2010)里飾演妓女;在《基因世代》(2008)中飾演冷酷的職業殺手;在《的士速遞3》(2003)中飾演偽裝成記者的殺手也是負面角色。白靈飾演的角色多艷情,言談、穿著等方面給觀眾不好的印象。而“白靈在好萊塢的明星形象又與走光、暴露、偷竊、性緋聞、精神問題相關”[19]。白靈、陳沖、鄔君梅等明星,在留美之前都在國內獲得了良好聲譽,并為其演藝生涯開拓了基礎。比如陳沖憑借電影《小花》(1980)獲得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以及南斯拉夫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白靈主演的電影《月月》(1986)也成為她早期國產電影中的精品。而白靈“從清純到放蕩、神經質的明星形象的轉變,也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好萊塢華裔女星形象構建空間的狹小?!盵20]

三、明星海外發展對中國電影海外傳播的意義和價值

基于對中國電影明星海外角色塑造的研究,并進一步解決其對中國電影及文化海外傳播的意義和價值,本研究兼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以歐美非華人群體為目標,隨機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60份。在回收問卷中,男性占比30.77%,女性占比69.23%,并提出兩個假設:

1. 明星海外形象的塑造和歐美觀眾對部分中華文化價值觀的認知成正相關;

2.功夫片和功夫明星依舊是中國電影海外發展的主要方向。

問卷中,歐美觀眾對華人明星的認知度分布差異較大,其中成龍的認知度達100%,而陳沖的認知度僅有31.82%。在認知基礎上做明星海外形象和中華文化價值觀匹配測試,給出成龍、李連杰、周潤發、章子怡、楊紫瓊、陳沖、張曼玉7位明星,與強忍耐力、友善、保守的思想和行為、工作努力、孝順5種不同的價值觀,利用皮爾遜相關性檢驗得到相關數據(下表):

以上數據表明,被測試明星的海外形象和五種不同的價值觀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并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因而說明這7位明星形象和每種價值觀之間均有顯著正相關關系。因此,假設1成立。

在對代表中華文化的選項設計中,給出陶瓷、餃子、宣紙、功夫、影戲、熊貓、微信等選項,功夫成為熊貓、餃子之后非食品類認知度最高的,達73.08%。而即使是從不看中國電影的歐美觀眾,對成龍的認可度也有28.57%,而喜愛中國電影的觀眾則100%喜愛成龍,同時這部分觀眾對李連杰、楊紫瓊和甄子丹的喜愛度分別達66.67%、66.67%和33.33%。這說明,功夫明星已經在海外市場中樹立了牢固的民眾基礎。功夫既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招牌,也作為中國電影獨特的類型,擁有了堅實的海外市場。因此,假設2成立。

盡管一些明星參演了較多的負面角色,但本研究中給出的少許中華文化價值觀依然能夠通過研究樣本得到觀眾的認可。這就說明,電影明星的海外發展是有益于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的廣泛傳播的。當然,具有正能量和積極價值觀的角色呈現會更有助于中國電影和文化的發揚光大。而由李小龍、成龍帶出國門的功夫片,得益于中國電影幾十年的發展,總體上是利大于弊的。但李小龍神話已成歷史,成龍、李連杰們也已漸老,中國電影不能只靠這幾位明星撐起海外市場。所以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明星以多元化方式謀求海外發展,功夫片或許是一條主干道,但并不唯一。

〔本論文得到2018江蘇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境外研修計劃資助〕

【作者簡介】丁 磊:江蘇城市職業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英國??巳卮髮W訪問學者,從事電影文化研究。

注釋:

[1][9]Steve Fore:Jackie Chan and the Cultural Dynamics of Global Entertainment,Sheldon Hsiao-peng Lu, 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s,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p98,p84.

[2]張堯:《CAA旗下包括成龍等藝人》,搜狐娛樂2016年8月2日版,http://yule.sohu.com。

[3]Sabrina Qiong Yu, Jet Li and the new wuxia cinema in the 1990s, Chinese Masculinity and Transnational Film Stardo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12,p46.

[4][12]Mary Farquhar, Jet Li:‘Wushu Master’in Sport and Film, Louise Edwards, Elaine Jeffreys, Celebrity in China,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0,p222,p67.

[5]Fran Martin, The China Simulacrum: Genre, Feminism,and Pan-Chinese Cultural Politics in 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Chris Berry,Feii Lu,Island on the Edge——Taiwan New Cinema and After,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5,p156.

[6][10]Murali Balaji,Beyond Jackie Chan,Ronald L. Jackson, Murali Balaji, Global Masculinities and Manhood,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11,p77,p24.

[7][11][13]陳林俠:《香港電影競爭力的反思與重建——以北美外語片市場為樣本(1980-2017)》,《中州學刊》2018年第1期。

[8]〔美〕袁書:《美國語境中的功夫片解讀:從李小龍到成龍》,徐建生譯,《世界電影》2005年第1期。

[14][18][19][20]陳曉云、繆貝:《當代中國電影明星的國際化之路》,《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15]MIND編:《楊紫瓊:從馬來西亞打進好萊塢》,《當代電視》2000年第7期。

[16]張弓:《世界影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鄔君梅訪談》,《當代電視》2004年第11期。

[17]陳曉偉:《明星符號與國家形象的建構》,《東岳論叢》2012年第1期。

(責任編輯 胡海迪)

外國語言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勢頭正盛,從實體經濟到虛擬經濟再落回到實體經濟,我國實體經濟正面臨轉型升級,經濟的轉型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傳統的一系列體系和服務無法適應,都在接受著挑戰。經濟轉型期對于經濟的風險管理應該提上日程,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來說風險管理水平相對較低。我國經濟體系的構建面臨著社會發展的挑戰,如何沖破障礙,獲得機會是我國金融體系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金融體系;實體經濟

考慮到我國經濟體系情況,中國金融體系應該如何面臨新時代帶來的新挑戰,是我國中國金融體系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中國金融體系現狀的分析解釋了中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轉型的適應性,并進一步對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趨勢進行了探究。

一、我國金融體系現狀

(一)融資結構不合理

企業的資金來源一般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企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自身的資金,外源融資是指企業在籌措資金時面向外部進行的融資。如果融資的結構比例不合理時,勢必會會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這是我國大環境下存在的問題,不論是國家、企業在進行融資方面還是銀行在個人和企業貸款方面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我國金融業整體來看信貸行業的制度不夠規范導致其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也時常存在,致使全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都變慢。

二、我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轉型的適應性分析

新時代下實體經濟的轉型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新要求,金融服務的效率要提高、抵御風險能力要提高。金融效率可以從各種各樣的方面進行衡量,那么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來加以衡量。一是宏觀金融效率;二是金融機構效率,又稱為微觀金融效率;三是金融市場效率。

(一)我國金融機構效率高

市場價格保護、市場準入管制、隱性國家擔保,這三項是上市銀行達到最佳業績的基礎和前提,而不是在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條件下獲得。近幾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競爭逐漸加劇,利率市場化也逐漸推進,這對我國銀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利潤增長率明顯回落。

實體經濟轉型過程中,受金融業高利潤的擠壓,盈利空間微不足道。根據數據進行分析,金融業的利潤占比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24%上升到2015年11月的29%;金融業利潤與工業企業利潤之比則由56%上升到95%。實體經濟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尤其是高端人才,創新程度不夠,而金融行業過多高端人才的流入導致社會財富再分配機制的極度不合理,這樣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過度的金融監管、不完善的金融服務的現狀的存在導致了大量影子銀行快速興起,這樣從根本上導致了銀行利潤的分流,從而導致了近幾年銀行利潤增幅大幅下滑。銀行間競爭加劇、市場利率化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銀行的利潤。但總體來講,影子銀行的無限制發展,抬高了社會資金水平,從而擠壓了實體經濟的利潤。

(二)宏觀金融效率偏低

金融效率的衡量一方面,是依據單位GDP所需要的貨幣,這個方面來看中國是全球最高的。另一方面,是以正規金融體系動員社會儲蓄的能力來衡量,宏觀金融效率也是偏低的。各式各樣的影子銀行以及各類金融機構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長。

(三)金融市場效率偏低

交易成本過高、融資困難這兩個方面導致了金融市場效率過低。發行證券、企業上市等交易需要的資金成本甚至時間成本相比于其他國家來說偏高。而在融資這方面,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一直沒有得到改善。而且談及清算費用,在歐美市場,清算價格非常便宜,一筆債券交易的清算費用大多為不足1美元。而在我國一筆債券交易的清算費用高達200元人民幣左右,清算費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

總的來說,我國金融體系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還是很低, 發展空間很大。在宏觀條件下,國家的資源沒有進行合理的配置,大量的資源處于浪費的局面并且沒有改善,在新時代下金融體系沒能完全適應經濟的發展,要想與時俱進,必須盡快升級優化金融業。

三、我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新趨勢

如今,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很多的問題,并且面臨著很多未來未知的挑戰,實體經濟要想獲得快速的發展,必須作出調整。

科技創新才能帶動傳統企業進一步發展。實體經濟要想獲得長遠發展,需要轉變之前的發展模式并且進行創新,摒棄之前原有的依靠規模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轉為用科技推動的新興經濟發展模式。以往企業通過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市場競爭力來占據同類產品市場以此來擴大生產規模來獲取利益,現在需要用科技創新對產品進行升級轉型,逐漸尋找新機遇,為目標客戶進行定制服務發展。這樣會使企業間的競爭,由單純追求成本低廉,逐漸轉變對人性化、更佳服務的追求。

“大規模的走出去”逐漸取代傳統的依靠吸引外資的方式。這種新型的實體經濟發展模式是以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模式。但同樣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會接踵而來,這種新型的實體經濟也會逐漸走出國門,走向國際。

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方向是我國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能更好地吸引外資進入我國市場。近年來,我國為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出臺稅收優惠、免費出讓土地、降低貸款門檻等政策,這些措施和政策都是為了吸引外國資本流入我國市場。實體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如何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國門,更好的融入海外市場,這是我國面臨的新的問題,但不同的是現在我國對待這些問題上的立場已經從被動轉為主動,但我國企業應該不斷通過創新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帶領中國的企業在海外市場長久生存并不斷發展。

我國傳統的經濟模式主要是靠資本拉動經濟,大量的資本投入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但存在很多的弊端,低效率、高污染及產能嚴重過剩等。我國現在經濟模式正在由傳統的經濟模式向創新驅動經濟模式發展。但我國國情依舊不變,這就決定了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還會長期存在。

國家大力提倡創新,適應時代響應,一個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依靠的是創新成果。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勢必離不開創新。作為企業,只有大力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在產品和服務上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升級革新,同時加大研發的投入,建立自己企業的創新型平臺,努力開發相應的技術,增加企業的技術儲備,才能有效的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同產品的市場上始終保持強大的競爭力,不被消費者所拋棄,進一步助力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承惠.新常態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新挑戰[J].金融研究,2014(07).

[2]向紅.經濟新常態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5(03).

[3]潘敏.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完善我國貨幣政策體系而臨的挑戰[J].金融研究, 2015(16).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國際商學院)

上一篇:學術期刊論文下一篇:廣告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