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國英語課程改革分析論文范文

2023-09-24

外國英語課程改革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自2003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2以來, 我國高校的精品課程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體系逐步成型。借助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的平臺, 高校各學科精品課程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學習者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查找國家級、省級以及部分校級精品課程, 跨校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3。

不可否認, 經過前期建設, 一批優秀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已經脫穎而出。然而, 這些課程資源的應用情況卻不容樂觀。對中國期刊網進行檢索發現, 目前只有少數學者關注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問題, 而關注其實際應用情況的學者則更是少之又少。在綜述國內英美文學教學研究的時候, 侯林梅 (2011:61) 注意到, 研究者較為重視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但是那也只局限于課件、視頻、音頻材料的使用。令人遺憾的是, 以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輔助建成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本身卻被擱置一旁。這無疑導致了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出現重建設、輕應用的狀況。有鑒于此,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引起教育者足夠的重視。

加強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 不僅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浪費, 也符合當前高校英語文學教學的實際需要。吳瑾瑾和丁兆國 (2009) 認為我國高校的英美文學類課程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機, 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使用網絡化教學的應對策略。這一對策融合網絡技術, 符合當前多媒體外語教學的趨勢, 但是依舊忽略了我國現有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筆者認為,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可以為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文學教學提供較為充分的素材, 提高英語文學課程建設的時間效率, 改善英語文學課程教學的效果, 英語教師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優勢特征。

二、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優勢特征

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精品課程的建設需要匯集優質的教育資源, 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使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之下, 我國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有著較高的定位和嚴格的評審要求。因此, 能夠滿足我國精品課程建設指標要求并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各級精品課程及其相關資源, 需要引起英語文學課程授課教師的重視。與傳統教學成果不同,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充分融合了網絡信息化教學手段, 通過文字與影像以多元化的手段向學生呈現課程內容。在高校英語文學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 極強的示范性

當前在我國高校中, 與英語文學課程教材相匹配的教學光盤、電子教案和課件不多, 有些教材甚至沒有教學參考書, 因此各校英語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進度通常是由任課教師根據教材自行擬定。這種做法容易造成該課程在內容選擇上受教師個人主觀喜好的影響, 課程進度和學時安排上隨意性較強, 實際授課與學生成績評定等方面缺乏具體的參考和標準, 這不僅增加了該課程的教學難度, 也使對其進行教學評估的客觀性和有效性難以保證。相比之下, 每一項外國文學精品課程都是經過相關專家、學者嚴格評審后脫穎而出的, 雖然各具特色, 但總體上都具備內容豐富、結構清晰、安排合理、教態良好、發音準確、考評科學、可操作性強等方面的優點, 因此具有極強的示范性。各校英語文學教師可以借鑒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 廣泛吸取各家所長, 并根據自身所授課班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設定較為合理的課程計劃和考評標準。

(二) 與英語文學課程的互補性

英語文學涉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文學流派的作家和作品, 因此任課教師很難在教學中對全部內容進行詳細講授。同時, 由于每學期固定課時的限制, 英語文學課程也無法涵蓋文學史上所有的作家和作品。在實際教學中, 任課教師往往會以教材為基礎, 根據個人研究方向或喜好, 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進行精講, 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廣泛性。另外, 如果學生對作品文體、語言風格等方面的喜好與任課教師存在差異, 則課程內容很難引起他們的興趣, 這必然會有損課堂教學效果。相對而言,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 它內容多、范圍廣, 有效利用這一資源可以從客觀上彌補當前高校外國文學課程在上述兩個方面上的缺憾。

(三) 較強的針對性

莊智象等 (2007:22) 認為有效整合并利用多媒體資源是成功實現多媒體外語教學的關鍵?,F實的狀況是, 在信息化時代, 學生雖然可以通過互聯網檢索到豐富的外國文學材料, 但是這些信息過于分散、體系過于龐雜, 要對這些內容進行甄別、分類非常耗時耗力。相對而言,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針對性較強, 能夠從具體的學科領域出發, 科學地架構相關知識條目;與課程相關的各類材料都經過高校教師團隊的認真編輯、處理, 知識要點及重點相對清晰, 便于師生瀏覽學習。任課教師借鑒共享課件的結構和部分觀點, 可以縮短備課階段資料搜集的時間, 集中精力去講授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則可以充分利用相關文本、音頻、視頻資料做好課前的預習與課后的復習。

(四) 利用精品課程的時空優勢

借助網絡系統平臺,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 有助于學生發展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蔡基剛和武世興 (2003:5) 認為, “網絡系統一般是在運用了最先進的教學理論、總結了最優秀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開發的, 學生都能從中得到最好的外語資源, 接受最好的外語專家指導, 享受到名牌大學的精品課程”。

對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系統的充分利用可真正實現資源的跨校共享, 這不僅能夠克服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不利因素, 也有助于我國高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與英語文學教學的互惠作用

如上所述, 作為一種優秀的網絡教育資源, 我國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具備了獨特優勢, 對它的有效利用可促進英語文學課程教學。值得注意的是, 將這類優秀資源引入英語文學教學的優勢進一步體現在它與英語文學教學的互惠作用上, 具體來講, 這種互惠作用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

(一) 促進教師發展

孔令翠等 (2010:52) 認為精品課程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師隊伍建設。這里所說的教師隊伍建設不僅僅是指某項精品課程主講團隊的建設, 還包括眾多在教學實踐中借鑒了該課程體系、內容、資源的所有英語文學教師的隊伍建設。精品課程的示范性能夠帶動高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通過借鑒外國文學精品課程, 每位教師都可以便捷地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 并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 適當地安排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模式, 完善自身的課程體系;在借鑒他人和進一步開展教學實踐探索的基礎上, 教師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這個角度上來說,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指導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二) 改善學生的自主學習

針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陳堅林和谷志忠 (2008:6) 認為計算機網絡應與英語課程整合起來, 使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rdquo;。這樣的主張同樣適用于英語文學的教學。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外, 外國文學的授課還可以采取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模式, 這也符合新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1對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另外, 精品課程資源能為學生提供海量的相關信息, 是對課堂教學內容有力的補充, 也是輔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素材。借助多媒體系統, 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精品課程資源, 在修讀英語文學課程之前嘗試自學, 并在課程結束之后持續關注相關信息, 形成長期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一模式的轉換也有助于緩解部分學生對厚重文本的恐懼心理, 方便他們在文學領域里自主探索。

(三) 加速精品課程的優化

精品課程資源能夠促進英語文學教學, 但是兩者之間的影響不是單向的。英語文學的教學實踐可以反饋有效信息, 優化現有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體系。雖然精品課程資源具備多方面優勢, 但這不意味著它們已經達到了最完美的狀態。孟臻 (2006:15) 曾呼吁多媒體外語教學建設應杜絕“形象工程”的虛榮, 要求精品課程接受長期監管, 不斷進行優化。如果各高校英語文學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 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師生共同就該資源的信度、效度、廣度和深度給出客觀的評價和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監督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維護, 還能進一步促進精品課程在內容上的充實和結構體系上的完善。

四、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課堂教學應用中的挑戰

盡管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能夠對英語文學教學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 但是國內學術界目前對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應用的探討還處于起步階段, 相關論文和專著很少,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 教育者不能只看到它的優勢特征, 還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所需要應對的挑戰。

首先, 多媒體內容對傳統文本閱讀形式的挑戰。隨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推廣, 不少教師把精品課程資源中的電影片段賞析引入了英語文學的課程教學, 甚至長時間播放, 讓電影成為文學課程的主要內容, 這樣做嚴重歪曲了英語文學課程的性質。杜瑞清 (2004:9) 認為要理解文學作品, 就得閱讀文學作品, 既閱讀原文, 也閱讀一定的評論文章。該課程性質決定了英語文學教育的重心在文本, 而網絡和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工具。李嘉娜 (2008:64) 也指出, 無論是電影還是電化教學都只能是輔助手段, 不能與文本作根本切換。因此, 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應該對學生文學文本的閱讀和理解起到輔助作用, 而不能喧賓奪主。歸根到底, 外國文學是一門以閱讀為基礎的課程, 在其教學中不能用多媒體教學取代文本閱讀的中心地位。

其次, 我國外國文學精品課程的建設還不完善、仍需進一步優化。雖然我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精品課程資源已初具規模, 但不可否認的是, 這些資源的品質和效用還有待評估。一些學者已經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各類實證研究, 提供了一些較為客觀的反饋意見。例如, 針對我國的英語語言類精品課程, 宗云 (2010:67-68) 展開調查研究, 發現它們在“互動模塊、學習評價、學習輔助、交互性和資源更新”等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針對這類問題, 陳華沙 (2003:36) 認為網站內容的定時更新與擴充和及時的信息反饋極為重要。雖然與知識更新較快的學科課程相比, 英語文學經典相對比較固定, 英語文學教學也相對關注經典作家, 但這并不意味著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就可以不用更新資源。相反, 隨著社會的發展, 文學評論也會涌現新的見解。這些內容需要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得到關注, 而外國文學精品課程在建設過程中也不能忽視這些發展動態, 應隨時更新, 做到與時代發展同步。如果處理好這個問題, 精品課程資源自然會吸引眾多教師和學生的關注, 從而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因此, 如果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引入精品課程資源, 任課教師需要充分了解這些資源的優勢與不足, 并依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

最后, 精品課程資源共享中的學術倫理問題值得關注。雖然教育部要求精品課程共享資源1, 但是這不意味著任課教師可以不假思索地將共享課件下載使用。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 也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 在英語文學教學中引入精品課程資源, 教師的學術道德意識也有待加強。以良好的學術倫理為保障, 精品課程體系的進一步推廣才可以全面鋪開。

五、結語

外國英語課程改革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1978年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受到經濟發展速度過快的影響,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就業率提高,貧困人口數量降低。然而,經濟發展速度過快也為經濟改革和發展帶來一定消極影響,如經濟出現負增長現象。通過闡述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分析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情況,了解影響中國經濟改革的環境因素,從內因和外因兩個角度分析影響宏觀調控的因素,探析中國經濟改革環境影響因素。

為調節市場、促進經濟發展,各個國家都采取不同的經濟改革手段和政策,在不同政策影響下,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正處于發展階段。我國具有人口數量龐大,供需關系復雜等特點。無論是中國內部經濟改革等因素,還是外部環境下多種因素都對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產生了影響,讓中國經濟改革更復雜。通過分析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初期情況,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了解當前中國經濟改革中受各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經濟初期,經濟仍處于發展中,必須處理好宏觀調控和市場的關系,以促進經濟改革。

一、中國經濟發展三個階段

每一個國家實行經濟改革,都必須依照本國國情,我國經濟發展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探索階段,從1978年開始到1992年結束,是我國經濟改革的初始階段;第二階段是建設階段,從1992年開始到2002年結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基礎奠定階段;第三階段整合階段,從2003年開始,是我國經濟的創新階段。

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情況

在改革各個階段,政治、文化等因素都影響經濟發展,不同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F階段,我國出現影響力較大、討論數量較多、熱度較高的觀點:消費是生產動力的龍頭。由于我國仍處于發展中,群眾的消費水平低限制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因此,要想促進經濟發展,必須提高群眾消費水平。

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創新階段,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資源缺乏、人口多、平均素質水平低等種種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總供給不足,因此,限制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為解決以上問題,促進經濟飛速發展,必須增加總供給量,滿足人們需求。不能只鼓勵群眾多消費,還要從企業身上做文章。通過多種方式,讓企業增加生產,提高供給量,滿足人們需求,切勿一味擴大企業規模,增加投資金額。企業還要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增加人們收入,避免出現貧富差距大,階級固化的問題,此外,還需出臺相關政策,用指導方針引領經濟改革,讓我國經濟改革走大路、走正路。近年來,我國消費需求增長、投資需求擴大,導致通貨膨脹情況越來越嚴重后,我國必須調節市場并處理好宏觀調控和市場的關系。我國經濟環境導致我國必須實行宏觀調控,調節好市場與宏觀調控的關系,必須讓二者協調統一,才能促進經濟改革,加快經濟發展速度。

三、影響經濟改革的環境因素

目前,我國經濟改革面臨多種不同問題,種種原因影響讓我國經濟改革難上加難。例如,當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增長趨勢緩慢時,房地產泡沫速度增快,政府與地方債務增多。過去,為解決增長速度下降問題,選擇增加出口的方式,然而,許多國家進口數量下降,需求減少,已無法繼續使用增加出口的方式。我國經濟發展中仍受到外部經濟影響,當前發展速度仍不理想。我國經濟收入是一個循環、規律的流程,這個流程中包括市場、金融、企業、經濟等因素。

此外,我國也要加大力度保護環境,保護環境也是當前經濟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環境因素會對經濟改革產生兩種影響,一種屬于積極影響,另一種屬于消極影響。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占比大約在7:3,內部環境因素為經濟改革帶來的積極影響占據百分之七十,外部環境因素帶來的影響占據百分之三十。內部環境帶來的積極影響有很多,比如人口紅利、決策、習俗、生產成本等,而外部因素中影響經濟改革兩大最重要因素是各地區發展差異化和各地區金融業發展及金融部門??v觀改革全過程,經濟改革的每一個階段都不是非常平衡,改革過程中的某些因素并沒有為經濟改革帶來積極影響,也沒有帶來消極影響。雖然通過各種手段可以調控影響經濟改革的各項因素,但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并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目前,各行業中企業壟斷現象嚴重,必須采取反壟斷措施,國有企業也需加快改革速度,擴大國內需求,提高服務質量,確保我國股市穩定,并為金融業提供多種保障,有力控制房地產。從國際層面看,我國需保持與其他各國的聯系與合作,并加強與各區域的合作,保持良好溝通。

四、中國經濟發展影響因素探析

(一)房地產

“房地產泡沫”和“房地產調控”一直是房地產市場中討論度最高的兩個話題。一部分人認為房地產市場中不存在泡沫,其理論依據是當前住房需求與土地供應不足是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另一部分人認為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泡沫,其理論依據是房地產市場中存在過多投資行為,導致市場價和房產基礎價不相符。

早在2011年,我國房地產行業的GDP已占據國家總GDP的10%以上,房地產泡沫對我國多個經濟部門造成嚴重影響,我國超40%的債務已全部投資到房地產行業。如果我國房地產行業出現任何問題,就會影響金融系統。如果房地產泡沫不會出現破裂,房價高于購買者的消費水平,房子成交數量低,就會導致銀行資金不能盡快回籠,影響經濟發展。

(二)政府與地方債務

早在2008年,歐洲多個發達國家最大發展困境是政府債務問題。目前,政府債務已成為全球各國最大經濟矛盾。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地方融資風險,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所積累債務。

我國債務發展仍有問題存在,比如地方政府債務考察不足、地方政府債務運行與發展存在弊端、缺乏人口因素同債務規模的研究、缺乏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與政治、經濟制度的研究。自2004年開始,多地政府債務壓力過大,債務本息越來越多。目前,我國政府負債率已在70%以上,總金額超出四十多萬億。

(三)人口轉型、中等收入陷阱

為促進經濟發展,我國發布兩次關于人口的政策。第一次鼓勵人口生育,為各大企業提供勞動力,也增加經濟收入,第二次鼓勵節制生育,優生優育,這兩次人口轉型都是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與改革。人口紅利是影響中國經濟改革的因素之一,我國經濟改革各階段都受到了人口紅利的影響。如果人口紅利消失,就會導致經濟增長速度變緩。

在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過渡期間,經濟體出現緩慢增長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導致貧富差距過大、城市化進程速度慢、企業升級困難等多種問題出現。如果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穩定、高速增長的狀態,就代表我國能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難關。

(四)污染與資源

我國經濟迅速增長,人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也為環境帶來壓力。環境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不同地區產業結構不同,所需環境資源也不同,對環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我國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許多資源已遭到毀滅且不可再生,為改善生態環境,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需求的突出矛盾,必須采取對應解決手段,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環境污染中,水污染是較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因此,為促進經濟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資源,必須重視污染問題。

(五)供給側改革

美國次貸危機、華爾街金融海嘯等多次全球經濟危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在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下,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越來越嚴重。在2008年以后,全球經濟危機不僅引發了經濟問題,還造成了社會問題,各國紛紛采取對應政策保障國家穩定,也顯示了各國對經濟發展和經濟穩定的渴望。在全球經濟危機過后,美國發布了多個貨幣保護政策,讓美國經濟得以緩慢增長,也為美國經濟發展提供政策保護。然而,美國經濟仍然脆弱,甚至還有可能衰退。而金融危機過后,全球大范圍內出現大面積經濟停滯狀態且沒有復蘇現象。為保護經濟,墨西哥、美國等都采取措施做出調整。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不在獨立發展,一國經濟影響多個國家,美國發生的經濟危機也迅速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我國經濟也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各國紛紛采取對應手段保護經濟,如將本國部分商品市場關閉處理。而國際競爭激烈、出口需求下降、外部市場需求量減少等因素造成了我國出現供給過剩的局面。中國內部市場和外部市場都出現多個供給過剩的問題,為解決問題,必須調整供給結構、有效供給,才能保障我國經濟穩定發展。

五、新階段、新常態

(一)新階段、新常態分析

世界經濟危機過后,中國經濟發展遇到多個阻礙,從長遠發展角度看,中國經濟處于緩慢下降狀態。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巨大改變,如出口增速下降,而消費占比已遠遠大于服務業,占據在50%以上。不難看出,我國經濟增長已邁入新階段。種種現象表明,我國經濟已成功邁入新階段,中國經濟新階段的特征有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變慢等。

新常態主要形容中國內部經濟發展,中國經濟新形態的特征有經濟增長速度快、通貨膨脹快、收入分配更公平、經濟結構穩定公平、產業升級等。中國經濟新常態代表中國經濟在發展新階段存在新機遇、新挑戰、新條件、新環境等。而這些機遇、挑戰、條件、環境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與中國經濟發展中??偠灾?,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特征是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逐步凸顯出來的,同時,新經濟發展特征也決定了中國經濟新常態。中國經濟新常態是不正常的經濟現象已成為常態,在新階段,從經濟增長的速度、要素供給、政府發布新政策、經濟結構改變等新常態。經濟新常態具有較為明顯的特點,如經濟發展方式、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擴大內需帶來的影響、集約型增長方式、勞動力成本、生產經營成本的各項因素、創新驅動、效率驅動等。不難看出,中國經濟發展中必然會遭遇新挑戰,也會遇到新機遇。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必須了解新常態下的經濟特征,通過發布相應政策,采取多種手段保持經濟的穩定,推動經濟的繁榮發展。為推動經濟發展發展,我國經濟以一帶一路為發展主線,同時,制定多個發展規劃如新城鎮化、中國制造、互聯網+。此外,每五年我國政府會制定相應計劃。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從教育、醫療、就業、環境保護等多面改革我國內部經濟環境,如對國企進行改革、保護創新、保護生態資源、調控房價、增加崗位減少就業率、改善醫療、縮小貧富差距。通過對影響我國經濟環境因素、影響經濟發展因素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展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必須積極面對新常態帶來的新挑戰,抓住新機遇,政府要發布相應的政策保護經濟,促進經濟穩定發展。

(二)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

我國經濟發展要以一帶一路為主,通過與多國建立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尋找經濟增長新道路,實現經濟平衡新發展。一帶一路既為多國帶來新合作機會,也為各國帶來經濟發展新契機,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能積極推動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還能增加本國產品輸出途徑,讓國內過剩產品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消化,我國與其他多國在能源、通信、交通、貿易投資等都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鐵路、公路、衛星通信等。如蒙內鐵路、印尼雅萬鐵路、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老撾鐵嶺路,這些鐵路項目建設時,需要大量的鋼材,在建設時,完全可以使用國內鋼材,既解決了鋼材過剩的問題,還能推動鐵路項目建設,促進電路制造、電子信息的出口。目前,我國已有二十個自貿區,已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在十五個,覆蓋了超過二十個國家。未來,我國將大力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并擴大合作范圍,建立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區,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努力發展經濟,并與各國建立良好的發展關系,保障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一帶一路有五條發展線路,包含十八個省,拉動多省經濟發展,有效改善了我國各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拉動內需,促進多地經濟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一帶一路也帶來了經濟發展新挑戰。從經濟、政治上,帶來了經濟發展新困難。經濟方面,在世界經濟影響下,以美國為代表的各個歐洲國家經濟增長明顯變緩;政治方面,日本、韓國不愿與中國達成合作關系,歐洲其他國家也不愿與中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印度對一帶一路的看法比較復雜,不愿加入到一帶一路合作中。這些因素都為一帶一路的建設與發展帶來新挑戰因此。

六、從內、外兩方面分析影響宏觀經濟調控的因素

從1949年至今,我國經濟一直處于增長階段,在不同階段增長速度不同,1978年以后,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增快,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引領下,吸引了外國資方,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經濟快速增長,人們收入水平也提高。

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濟全球化到來,我國經濟也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加劇,各國出現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也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此外,國內出現多個不穩定因素,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無論是內因還是外因,都對宏觀經濟產生消極、負面影響,阻礙宏觀經濟。外部因素中許多因素都會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為經濟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這些因素有匯率、外來投資的資方、外國變化的供需求。內部因素也會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內部因素包括:國內需求變化、消費水平、金融投資、勞動力、生產力、我國出臺的經濟政策等。多種因素都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

七、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闡述中國經濟發展三個階段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情況,探析影響經濟改革的環境等因素,并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對宏觀調控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了解當前中國經濟改革環境影響因素。在經濟改革過程中,不能出現一點失誤,如有失誤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必須深入分析影響經濟改革的各因素,充分利用為經濟改革造成積極影響的有利因素,促進經濟穩定發展。此外,還需不斷探索中國經濟改革的新道路,發現問題立即解決問題,促進中國經濟穩定、繁榮發展。

(作者單位:中鹽昆山有限公司)

外國英語課程改革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英語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新形勢下的英語教育改革,要放在上海建成“四個中心”的大背景下去統籌規劃。本文簡要概況了英語現有的教育目標、教育體系與人才供給對上海城市發展形成的制約;在城市發展視野下,探討了英語教育改革對上海提升城市軟實力,提升國際化形象,培養國際視野人才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并從頂層設計,改革機制,終身教育,加強合作等四個方面,提出了上海英語教育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上海;城市發展;英語教育;改革

目前,上海正按照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戰略目標,全力推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全面提升創新能級和城市功能。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英語教育,作為貫穿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上海城市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英語教育現狀制約城市發展

上海英語教育在逐步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對上海城市發展創造積累了大量有益的經驗,但上海英語教育與上海城市發展不完全協調。

1.英語教育目標與城市發展相脫節

英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符合城市發展需要的人才,但是在實際教學以及教材選用過程中,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很難達到一致,甚至產生了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聽、說、寫和譯”這四個方面分配的課時較少,無法達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無法滿足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第二,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習者往往缺乏實際的英語能力鍛煉,導致實踐水平比較差,無法將英語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最后無法將所學運用到城市發展與建設中去。

2.英語教育體系與城市定位不匹配

成人是英語應用的主要群體。而針對英語主要使用者的成人,目前還缺乏有效系統的英語教育。目前許多成人離開大學校門后主要是通過社會培訓機構進行英語學習,而社會培訓機構很難保證成人的英語學習質量。這必將成為阻礙英語教育與應用的重要因素。英語應用型人才的缺少與上?!八膫€中心”的定位不相匹配,進而不利于上海城市的整體發展。

3.英語人才供給與城市需求不協調

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刻,國家迫切需要一大批英語專業人才,但具有熟練英語交際與使用能力的人才培養速度仍然跟不上上海城市國際化發展的步伐。上海高級口譯人才仍然是目前上海市的緊缺人才,這將無法滿足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要求。從長遠看,必將成為上海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

二、英語教育改革助力城市更好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英語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的現代化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語教育改革,必將促使英語教育更好服務于城市建設與發展。

1.英語教育改革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一座城市需要向世界展示其城市軟實力及多元的特色文化。語言是軟實力的基礎,它蘊涵著民族文化寶貴的精神財富。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信息交流與文化傳承。英語作為全世界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是向世界展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有學者(劉康,韓瑞霞,2012)對上海文化軟實力做過實證調查,結果顯示在上海的國際人士眼中,最看重的是上海的城市文化積淀。英語教育改革,促進英語在對外交流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有助于上海文化內涵塑造,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軟實力。

2.英語教育改革有助于提升城市國際化形象

語言作為人際交往的重要載體,是以溝通為目標,動態地,持續地與人們所生活的城市產生交互作用。某種程度上,英語強大的國際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塑造形象、提升形象、增進城市效益的職能。國際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需要以英語為重要載體,并依此推動城市產業升級,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推動上海文化走向國際舞臺,擴大國際影響力,塑造上海國際城市形象。

3.英語教育改革有助于培養國際視野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胡開寶(2010)指出:“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社會愈來愈需要英語語言功底扎實、英美文化素養深厚,同時又掌握一門相關專業知識、社會亟須的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碑斀袷澜?0%以上的學術文獻由英文書寫而成,要想第一時間獲取最前沿的資訊信息,必須熟練掌握英文。當今社會缺少像胡適、林語堂等學貫中西、中外文水平極高的人才,這與當今的英語教育的定位不當、系統不完善不無關系。通過英語教育改革,切實改變現有英語教育理念與方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將有利于上海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戰略定位。

三、思考與建議

日前,國務院啟動了新一輪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這也必將帶來英語教育的新一輪改革。要將英語教育改革放在上海城市發展的大環境下去思考。在城市發展理念上,應緊緊圍繞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國際影響力,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總體戰略目標進行探索。

1.頂層設計,確立國際化改革體系

國際化改革體系是指要引進國外知名高校先進教學成果和教學理念,吸收和消化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①培養目標國際化。國際化教學體系旨在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能適應上海城市發展和全球化競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②教學手段和方法國際化。引進并符合上海實際地運用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③課程體系國際化。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國際知名大學銜接,有條件的開展英語中文同步雙語教學。

2.改革機制,形成多元化評價方式

針對英語的考試制度和評價制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一是要改革英語的考試內容。英語考試應該包括對學習者各項能力的測試,增加“聽、說、譯”能力的考察比重,強調各項能力全面發展。二是要對于英語能力的評價制度應該予以改革。英語能力的評價不能只要看學習者的考試分數,而應對學習者在課程中的表現也給予打分,進而產生對學習者英語綜合能力形成科學評價,才能客觀公正地體現一個學習者的英語學習能力。全面提升英語學習者英語綜合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才能為城市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3.終身教育,構建一體化教育體系

要以國際化視角著重打造英語終身教育體系,著力構建學前、初等、高等、成人教育的一體化的終身英語教育體系。政府要加強對社會英語培訓機構資質的監管審核,確保社會英語培訓的質量。同時充分發揮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讓社會英語教育機構在教材創新、教法創新等方面發揮其獨特優勢。

4.加強合作,建立復合型人才隊伍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于英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上海要立足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從戰略高度把握好“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結合自身優勢,更好地整合國內外資源。選擇國外知名大學的優勢專業開展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合作,提高合作層次與水平。積極實施外國留學生和短期交換生項目,不斷提高中外英語教育合作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質量與水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融合與創新,將是一條必由之路。

四、結語

英語教育改革與城市發展不是孤立的,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新形勢下的英語教育改革,要放在上海建成“四個中心”的大背景下去統籌規劃。通過頂層設計,改革機制,終身教育,加強合作等多方面的英語教育改革,提升上海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和國際形象,為上?,F代化建設提供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推動上海城市發展。

作者簡介:

艾青(1990~ ),女,江西南昌人,研究方向(專業):英語語言文學。

外國英語課程改革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這些年國家大力倡導教學改革,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國家制定了新文科教學政策。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師開展外國文學教學時應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學習實力設計新型教學模式,為學生建設多元化教學課堂,將外國文學教學改革落到實處,確保學生在自主探索教學知識中能夠不斷提高自身文學修養。本文主要對新文科背景下外國文學教學改革進行淺析。

關鍵詞:新文科;外國文學;教學改革

引言:隨著教學改革有序實施,國家制定了新文科教學政策,需要教師在進行外國文學教學時,能夠積極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中心,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制定多樣化教學模式,刺激學生自主學習外國文學積極性,使得學生在學習相關教學知識中全面增強自身文學修養。

一、新文科內涵

在2017年,美國希拉姆學院首次提出“新文科”概念,明確新文科是重新組織傳統教學中的一系列文科專業,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將新技術應用到哲學、文學、語言等領域。新文科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教學領域出現的一個名詞概念,是文科教育的一種創新表現形式。有學者認為,新文科在中國高校教學中應用,主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新時代后對傳統文科建設在思維上的突破和創新,需要教師在傳授教學時,能夠轉變傳統教學觀念,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設計教學模式,對高校教學質量要求較高。

二、新文科背景下外國文學教學改革思考

1、調整教學內容

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師組織外國文學教學時,應積極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結合學生學習實力重新調整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促使學生在探索學習中能夠不斷提升自身文學修養。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著力發掘外國文學課程中蘊含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內涵,傳統外國文學教學內容包含外國文學流派、文學風格和人物形象塑造技巧等內容,教材文本中的內容基本上是以“時代背景作家簡介作品分析”三段式形式講述,內容較為枯燥,無法充分體現出外國文學中的人格魅力和審美情趣。然而對于外國文學課程而言,除了給學生講解外國文學流派和寫作技巧之外,還能對學生的行為意識和思想見解產生重要影響。當教師組織外國文學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學會從整體上系統掌握世界文學發展脈絡,全面了解基本的文學常識,注重培養學生深刻的人文思想和領悟能力,結合外國文學中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拓展世界文學相關內容,在課堂上運用網絡技術搜索世界文學相關作品,并將收集好的素材運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對比分析外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協助學生深入了解外國文學中的教學知識點。

2、優化教學內容

外國文學時間跨度長,內容較為繁雜,需要學生在學習中對不同時間段的文學發展情況和影響進行全面了解。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教師應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在備課期間深入鉆研教材文本,根據新文科教學理念精選教學知識,一方面從世界文學發展脈絡入手,給學生建設世界文學發展框架,促使學生在課堂觀看框架時,能夠對世界文學發展脈絡進行直觀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壓縮外國文學作品分析量,為學生挑選具有類型代表和藝術價值的外國文學作品進行教學,注重作品廣度和深度。同時,教師應適當強化20世紀文學教學,由于新文學中的內容更符合現代人民群眾生活,還能反映出文學發展情況。另外,教師應以現代思維模式和學術視角審視外國文學,站到學生角度分析外國文學中的內涵和價值,這樣才能為學生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外國文學教學內容。但是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教師在優化外國文學教學內容時,要突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在外國文學中19世紀是外國文學發展的繁榮時期,是教學重點;20世紀現代派崛起,涌現了后期象征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等文學作品,作品內容類型繁多,再加上現代文學作品的美學追求具有反派性、先鋒性的特點,這節階段的外國文學作品是教學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轉換閱讀學習技巧,結合當時社會發展背景分析外國文學中傳達的思想感情。

3、豐富教學手段

近些年我國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較快,各個高校都安裝了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教師在組織外國文學教學時,可以根據新文科教學要求,積極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豐富教學手段,拓展課堂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能夠以積極心態參與到外國文學學習中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講到人文主義文學的發展時,教師可以將課堂分成兩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利用PPT課件給學生全面講述相關知識點,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將不同時間點、人物和作品搭建成思維導圖,確保學生在聽課結束后,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了解。第二部分在教學知識點講解完畢后,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挑選適合學生的網絡游戲模式,游戲內容盡量盡量包含填空題、選擇題和問答題,將這節講述的知識點制作成網絡游戲。在教師將網絡游戲設計好之后,可以將全體學生分成多個陣營,每個陣營學生人數為六名,要求學生以競答的方式參與到網絡游戲中來,最終按照回答的正確性打分,這樣可以促使全體學生在參與網絡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將課堂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在網絡游戲開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對分數最高的陣營進行獎勵,分享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使得其它陣營學生在聆聽中能夠對比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在今后面對類似教學模式時,能夠改進自身的參與技巧,有效培養學生探索學習能力和反思能力。

4、開展讀書分享會

以往教師在外國文學教學中,通常會將大量課堂教學時間用到理論知識講解上來,很少給學生開辟自由交流時間,讓學生分享自身對外國文學中著名典籍的讀后感,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導致學生無法深刻感受到外國文學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師組織外國文學教學時,應積極摒棄傳統教學中的缺陷,將課堂教學時間轉讓給學生,通過開展讀書分享會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分享近段時間閱讀過的外國文學作品名稱、經典名句和思想感悟,這樣可以促使全體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總結其它同學對相關文學作品的思想見解,不斷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為了確保讀書分享會順利開展,教師應提前規定每位學生的分享時間,引導全體學生按照學號有序分享自身讀過的外國文學著作。當全體學生都分享結束后,教師應系統點評學生在讀書分享會上的表現,告訴學生值得改進的地方,使得學生后期能夠時刻保持良好熱情參與到外國文學課堂學習中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留上部分自評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在閱讀外國文學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發言內容,分析外國文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這樣今后在組織教學時,能夠結合學生學習需求設計科學合理的外國文學教學內容,提高外國文學課堂教學質量。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新文科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外國文學教學時,應積極對外國文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將學生放到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結合學生對外國文學學習需求制定改革策略,通過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開展讀書分享會等方式,有序改革外國文學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增強個人文學修養。

參考文獻        [1]章萍. 探析新文科背景下外國文學教學改革思路[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版),2020(7):95-96.        [2]王燕. 淺析新文科背景下外國文學教學改革現狀和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20(5):676.

作者簡介:李雪榮,1974.11,女,山西運城,研究生,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外國文學教育與教學研究。

省級一流專業·漢語言,編號:YLZYSJ202001

外國英語課程改革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教學模式,大學英語讀寫改革,實踐

1 大學英語讀寫改革背景介紹

從宏觀上講,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 我國在經貿、文化等方面的對外交流日益密切, 這就要求我國具備一大批掌握良好的英語口筆頭表達能力, 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而現實情況卻頗讓人失望。雖然經過數十年的學習, 英語仍然是不少大學生的心頭恨。根據紹興文理學院2006年對浙江省部分地區部分涉外部門進行的一項調查, 在所有被調查的人員中, 有89%的專業人員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 但只有12.2%的專業人員認為自己的英語非常好, 管理人員中也只有10.9%的人認為其員工的英語非常好。而在英語技能使用與重要性方面, 該調查顯示被調查員工在實際中閱讀和寫作技能使用得最多。而該調查同時顯示寫作正是他們的薄弱環節。因此, 從宏觀上講, 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必須通過大學英語讀寫改革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

從微觀上講, 在教學實踐中, 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在讀寫方面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寫作水平普遍較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文平均分僅為6-7分 (滿分為15分) , 暴露了大學生寫作能力普遍偏低的問題。二是閱讀習慣較差。大多數學生不具備語境猜詞的能力和意識, 一遇到生詞就查字典, 影響閱讀速度;詞匯量、句法知識不足, 難以理解較復雜的長句;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知識, 閱讀理解停留在表明層次;未形成閱讀興趣及習慣, 不少大學生從未閱讀過任何英語原版讀物。所以, 從微觀上講, 要解決學生在讀寫方面存在的問題, 也亟待對傳統讀寫課教學模式進行一些改革。

2 大學英語讀寫課改革措施

我校從實際出發, 為實現教育部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從2013年開始了大學英語讀寫課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 突破教材局限, 讀寫結合, 豐富教學內容。

由于市面上大多數讀寫教材普遍存在的選材不夠新, 讀寫技巧講解不夠具體, 讀寫技能訓練結合得不夠緊密等問題, 我校大學外語教學部決定自行編撰教學材料, 結合當下熱點和學生的興趣點, 確定了話題范圍, 由每位讀寫教師負責挑選和該話題相關的材料, 選材上注重生動有趣和與時俱進。例如在“Vacation” (度假) 這一單元, 我們節選了美國著名作家Peter Hessler經典“中國三部曲”之一《江城》 (“River Town”) 中關于涪陵的描寫, 既契合了單元主題, 同時又了解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和中國人,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自編教材體例上特別注重閱讀與寫作技巧的結合。例如其中一個單元的閱讀技巧是關于cohesion (語篇銜接) 和coherence (語篇連貫) 的, 而該單元的寫作任務就是要求學生根據cohesion (語篇銜接) 和coherence (語篇連貫) 的相關要求, 互評作文, 給出修改意見, 從而實現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的同步鞏固和提高。

第二,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手段。

隨著外語教學和研究的不斷深入, 人們逐漸達成了“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語言學習應以學生為中心” (束定芳, 2004) 的共識。而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已不再適合現實的需要, 因此就要求老師轉變角色定位。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擁有者和真理化身, 而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 學生活動的幫助者、指導者;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掌控者, 而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 而是師生之間互動的平臺;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 更是激發學生思考的源泉。

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我們在教學活動設計不拘泥于教材, 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資源, 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 以學生為主導, 加強師生交際互動。例如Vacation這一單元是關于旅游和度假休閑的, 筆者就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 鼓勵組員之間分享旅游度假的有趣經歷, 然后請組長總結, 向全班匯報。該單元節選了《江城》對涪陵和涪陵市民的描寫, 其中關于涪陵特色——棒棒軍的描寫尤其生動。筆者要求學生據此進行角色扮演, 學生分別扮演棒棒軍 (受訪者) 、作者 (采訪者) 和口譯員的角色, 通過重現作家訪問棒棒軍這一情節來理解作者筆下的棒棒軍生活。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更提高了學生的共情和同情能力,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Family這一單元是關于家庭關系的, 筆者首先播放了一首彰顯濃濃父愛的經典歌曲“Butterfly Kisses” (《蝴蝶之吻》) , 要求學生聽歌寫單詞, 即引入了主題, 又鍛煉了學生聽力。

同時, 還充分利用同伴互評 (Peer Review) 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寫作技能。同伴互評是學生們互相交換閱讀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見的寫作教學活動 (Mangelsdorf, 1992) 。筆者發現, 通過同伴互評, 學生能更好地發現和改正自己作文中的錯誤, 還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提高團隊溝通協作能力, 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第三, 規定閱讀原版小說,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 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沒有自主閱讀的習慣, 不少同學從未閱讀過任何課外英文讀物, 閱讀目的還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方面。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要求學生在每學期完成一本英文小說的閱讀。為此, 我們根據學生基礎水平和材料的難易度和趣味性開出了推薦書單?!垛袢恍膭印?(“Flipped”) 、《動物莊園》 (“Animal Farm”) 等內容生動有趣、語言通俗易懂的英文小說都在推薦書單之列。為監測閱讀效果, 我們還制作了“自主閱讀記錄表”, 要求學生在每次閱讀之后總結這部分的內容大意, 記錄五個生詞的用法, 三句自己喜歡的句子, 并簡要概括自己的閱讀感受。

大部分學生表示在閱讀初期, 感覺非常吃力, 常常需要不停查生詞才能理解內容, 閱讀速度相當慢。而隨著閱讀的深入, 大多數同學能夠通過語境和文化背景來猜詞, 閱讀速度明顯提高, 閱讀快感得到提升。同時由于閱讀題材的生動有趣也激發了他們進一步的閱讀興趣。

第四, 利用網上平臺, 加強對學生的過程管理, 增強師生互動。

2004年1月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 (試行本) 》, 其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 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應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 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p>

為實現這一轉變, 我校借助BB (“Blackboard”, 中文譯作“畢博”) 平臺, 將教學材料上傳至BB平臺供學生下載學習。另外老師還基于教學內容發起相關話題討論, 讓師生之間, 生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在互動中, 夯實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也使得師生關系更為融洽。

另外, 我們高度重視過程學習, 認為學習的過程比最終結果更為重要。因此, 在教學評估方面, 加大了過程性評估的比重。因此, 為加強過程管理, 我們提高了學生學期總評中平時成績的比例, 將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比例改為5:5。平時成績根據學生的考勤, 作業完成情況, 自主閱讀記錄, 網絡平臺學習記錄, 課堂表現等方面綜合評定, 較為全面地評價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3 對大學英語讀寫課改革的反思

就目前來看, 我校的大學英語讀寫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 學生在訪談和問卷調查中表示對學校進行的讀寫改革普遍表示滿意, 覺得通過這些改革措施, 自己的詞匯量得到一定提升, 閱讀速度有所提高, 并培養了一定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但同時, 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需要采取進一步措施來完善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具體包括:

3.1 夯實學生的寫作基本功, 強化基本句法知識

盡管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經學習過基本文法知識, 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仍然會犯一些低級的語法錯誤, 例如不間斷句, 詞性亂用, 主謂不一致, 標點符號亂用等錯誤。在今后的讀寫教學中, 我們要夯實學生的寫作基本功, 強化基本句法知識, 從句子著手, 確保學生能寫出符合句法知識的正確句子, 在此基礎之上再進一步提供其他寫作技巧。

3.2 增加英美文化背景介紹, 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生普遍缺乏對英美文化的了解, 對閱讀理解造成障礙。因此, 今后在教學過程中, 要加入更多關于英美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對比的介紹, 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 并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持積極理解的態度, 從而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3 更加充分發揮網絡平臺作用, 完善教學效果

目前的網絡平臺使用主要還是局限在討論組的形式, 今后考慮借鑒國內外慕課資源, 讓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觀看相關教學視頻, 瀏覽教學文本材料, 同伴互評等, 讓學生在線上和線下都可以更有效地提升讀寫水平。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 對大學英語讀寫課進行改革是時代的要求, 這需要廣大外語教育工作者和外語教學研究人員結合理論和實踐進行不斷探索和研究。我相信, 通過嚴謹的理論探究和反復的實踐檢驗, 我們終會找到一條前景廣闊的大學英語讀寫改革之路。

參考文獻

[1]楊堅定, 王金生, 李波陽.入世前后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和需求調查對比[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2007 (12) :45-47.

[2]田麗.大學英語讀寫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12 (3) :106-108.

[3]肖書珍.大學英語聽說讀寫譯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研究, 2012 (14) :149-150.

[4]魏麗娜.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中的培養[J].課程教學, 2013 (1) :94-95.

外國英語課程改革分析論文范文第6篇

英語口語錯誤對學習者的負面影響巨大,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習者對自己的英語口語評價低, 表現出強烈的提高口語水平的意愿。在課堂環境下, 許多英語專業學生常常犯一些口語錯誤, 有些錯誤即使自己意識到了也無法改正, 如此惡性循環。因此, 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 一份系統的對于他們口語錯誤的分析研究及良好的建議是非常重要的。許多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口語表現比較關注, 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口語錯誤及糾錯工作也比較重視, 但感性經驗成分較大, 如何正確識別學生口語錯誤, 如伺科學地糾正錯誤等系統知識尚欠缺, 長期下去, 教師在進行口語教學活動中會陷入盲目, 重復的勞動之中。

本團隊希望通過研究, 為以下幾個問題找到答案:

1.英語專業大學生常犯的口語錯誤有哪些?

2.導致這些錯誤的原因是什么?

3.避免這些錯誤的糾正措施有哪些?

4.正確糾錯的時機及方式。

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本研究團隊以江蘇大學80名英語專業學生和教授過他們的20名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 通過問卷調查, 課堂觀察及訪談錄音三種手段進行調查研究。

問卷法:設計兩份調查問卷, 一份面向英語專業學生, 一份面所選取的特定的教師。

課堂調查法:調查者將參與到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課堂中去, 調查英語專業學生在用口語進行交流時常犯的口語錯誤, 并記錄下每種錯誤發生的頻率, 采集真實數據。

訪談錄音法:調查者將用英文與英語專業學生在自然情景下, 選取一個話題進行口語對話, 并進行錄音。隨后將對錄音內容進行分析。訪談錄音得來的數據可與英語口語課堂收集的數據進行對比, 比較英語專業學生在課堂環境中與自然對話中所犯英語口語錯誤是否不同?這種不同又反映了何種問題?根據本團隊的調查研究, 得出以下結論:

英語專業大學生常見英語口語錯誤類型如下:

(1) 重音問題:多音節詞的重音一般落在倒數第三個音節上, 但是在讀音時, 65%英語專業的學生按照自己的感覺發音, 重音掌握得不夠到位。

(2) 語調問題:43%英語專業的學生節奏不分明, 沒有輕重之分, 也像讀漢語一樣, 按照音節劃分而無輕重之分。78%的學生不會體現句末調, 過多地使用降調, 不喜歡或不會用降升調, 在多音節詞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3) 節奏問題:53%的學生節奏不平穩, 不知道如何斷句, 掌握不好停頓的位置, 熟悉的詞讀得過快, 而不熟悉的詞讀得過慢, 破壞了句子的連貫性。

(4) 語法問題:研究發現, 英語專業學生口語中語法錯誤集中表現為一致關系上, 包括主謂語的一致, 名詞和數詞的一致等。

問卷調查顯示, 80%英語專業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機會不多, 英語專業雖然開設有外教課, 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 課堂上能開展的活動形式單一, 能在外教課堂上獲得的鍛煉有限。另外, 8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語法掌握的程度一般, 還有5%的同學表示自己的語法掌握程度很差, 基礎知識薄弱, 句法概念不清。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與分析, 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首先英語專業學生比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詞匯量可能更為豐富, 但在語音上要認識自己的問題, 并對癥下藥。認識到語音學習的重要性之后, 要樹立信心。本次調查中發現, 很多學生由于內向害羞的個性, 平時羞于開口大聲的說英語, 用英語跟他人交流, 這是英語學習路上必須要克服的心理障礙。

(2) 在語法的學習上, 學習者應該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留意自己本身存在的問題, 找出自己的易錯點, 做大量的針對練習。研究表明學習成功的關鍵在于學習的頻率, 即復習的次數。將語法知識與生活中的真實語言材料結合起來學習, 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3) 雖然大多數人沒有出國的機會, 但是語言環境不是決定性因素, 關鍵是學習者需要自己有意識地認清自身口語問題, 積極地創造環境。

本團隊通過調查, 研究與分析, 系統地分析了英語專業學生常見的口語錯誤, 提出有幫助的糾錯策略, 希望能幫助英語專業學生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摘要:在英語口語學習中, 如何認識錯誤的產生, 分析錯誤的原因, 如何采取措施減少或避免錯誤的產生, 是近二十年來應用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一直研究和關注的問題, 也是當前英語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錯誤分析是對第二語言和外語學習中學習者所犯的錯誤進行系統的研究, 它的目的是了解學習者掌握某種語言的熟練程度, 了解學習者是怎樣學語言的, 了解學習者在學習語言中出現錯誤的原因, 了解在語言學習中大家共有的難點, 以改進教學方法和修訂教材。本團隊通過開展調研工作, 分析研究英語專業大學生常見的的口語錯誤, 對于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水平是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口語錯誤,英語專業學生,糾錯策略

參考文獻

[1]蒙雪梅, 王雪松.英語學習錯誤分析的實證研究[A].“高教強省”探索與實踐——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王立非, 周丹丹.我國英語口語研究12年:回顧與現狀[J].外語界, 2004年06期.

[3]孫俊芳.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錯誤分析及糾錯策略[J].河南教育 (高校版) , 2006年10期.

[4]汪霞.大學英語語音教學中糾錯的重要性[J].才智, 2012年30期.

上一篇:房地產企業的資金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電子文獻資源采購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