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就業心理論文范文

2023-04-04

大學生就業心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能否和諧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關系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從當前女大學生就業現狀、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特點以及如何擁有健康的就業心理等方面進行客觀分析、理性探討,力求深刻剖析當前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并就加強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提出若干對策,以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率。

關鍵詞: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引 言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1號)開宗明義地寫到:“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增幅放緩、企業生存困難等種種問題,就業崗位在沒有增加的同時,對大學生的就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業單位希望招聘的大學生能夠迅速適應就業崗位,這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正是這種供過于求的就業局面,使得高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度加大,就業心理壓力增大。而由于社會意識形態、歷史傳統觀念以及女性生理特征等問題的影響,就業市場中出現了“寧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畸形用人標準,使女大學生與男性相比面臨更多的“就業門檻”,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也遠遠高于男性,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

據調查,80%以上的女性大學生,面對擇業就業時心理焦慮,表現出急躁、自卑、怯懦、自負、依賴、攀比、嫉妒、急功近利等不良心理特征[1]。這些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了女大學生的擇業行為和擇業成功率,觸動了高校重視德育工作的“神經”,而且已經上升到社會問題層面,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諧,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準確把握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現狀,加強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女性就業觀和自我心理調節意識,有針對性地采取積極措施,以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率,為社會和諧發展做貢獻。

二、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1.就業率偏低

201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699萬,被一些人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14年,高校畢業生有727萬,增加28萬?;蛘咧挥芯W絡那句老話“沒有最難,只有更難”才能描述這種情況。事實上,除了727萬這個規模之外,今年的畢業生面臨的挑戰還包括連續幾年飽和的市場以及往屆“?!毕碌膸熜謳熃銈?。江蘇省2013屆高校畢業生共有53.2萬人,總量亦達到歷史最高點。根據省教育部門反饋的信息,2013年全省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達8.5萬人。據一份調查顯示,在相同條件下,女生就業機會只有男生的87.7%。女生初次就業率僅為63.4%,比男生低8.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這8.5萬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女性。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62個城市的調查顯示,有67%的用人單位提出了性別限制。就業市場男生、女生就業“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比比皆是。很多男生都找到了比較滿意的工作,而女生卻依然“轉戰南北”,在擁擠的人才市場里碰運氣。由于屢屢“碰壁”,她們甚至自嘲為“拒無霸”。女大學生與男生具有同樣的學歷、能力和健康狀況甚至比他們更優秀、出色,卻僅僅因為性別歧視而被拒之門外,或者是接受用人單位高于男性標準的百般挑剔,這些不公平現象極大地影響了女大學生心理健康。

2.就業層次偏低

女大學生在就業競爭中的弱勢地位更凸顯在就業層次方面。調查顯示,女大學生畢業后,進入發展前景廣闊,高層管理性崗位機會甚少。從當前來看,大部分的工作單位,女性上升發展空間遠遠小于男性。甚至有些用人單位寧愿用更差的男性,也不愿提拔更有能力的女性。此外,女大學生就業層次偏低還表現在用人單位降低對女大學生擬付的工資水平,形成女大學生不合理的就低上崗。廈門大學的畢業生就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雇傭單位簽約時擬付工資低于3000元的女生比例高達78.8%,高出男生11.3個百分點,擬付工資2000元以下的女生占女生總人數的64.4%,超出男生14個百分點。充分說明了女性大學生就業層次與男性相比有較大差距。

3.就業結構不合理

在國家長期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下,第一、二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產業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就業崗位不平衡,大量適合女性就業的勞動崗位沒有得到有效開發。近幾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女性的就業結構也發生較大變化,第三產業正在成為吸納女性勞動就業的主渠道,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到計算機、軟件、通訊、金融等高新技術行業,女性就業結構有所改善,但總體來說,我國社會分工尚不科學,自動化、信息化水平仍然較低,仍處于落后的狀態,比如,地質勘探、交通運輸和建筑業等行業,仍以體力勞動為主,而就女性的生理特點來看,這些行業中的許多崗位一般不適宜女性就業,我國就業結構的不合理客觀上減少了女大學生的就業機會[2]。

4.就業期望值高

美好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是人生前進的動力,但當前有些女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眼界過高,缺乏從眼前做起、從基層做起的心理準備,對未來的設想往往帶著一種“浪漫”的色彩和不切實際的憧憬,一心只想走出校門就能找到“薪酬高、地位高、人氣高”的“三高”職業。而且就業觀念陳舊,尋找就業單位往往將目光鎖定在銀行、證券、保險、電力、煙草等行業,主觀上成為女大學生就業的一道“門檻”[3]。

就業是女大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由于客觀上傳統社會性別意識和就業政策機制的偏失,加上主觀上預期過高和缺乏正確的就業觀,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壓力。與之相應,就業壓力下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

三、女大學生就業心理特點

1.性別自卑心理

特殊職業強調性別可以理解,但在一些男女同樣可勝任的崗位選擇上,當前許多招聘單位也走入了“只招男性”的怪圈。北京某大型國企招聘稱:“畢業生參加工作后要下基層,工作環境艱苦,不適合女大學生,這也是為她們著想?!焙幽夏充撹F公司則坦陳:“從感情上我們也很想招女孩子,但她們今后要結婚生子,顧及家庭,連小孩子的醫藥費也由女方單位負責。要是招她們進來,對公司的經濟利益會有影響?!庇萌藛挝惶岢龅摹皸l件艱苦不適合”、“怕增加成本”等各種理由,無形中成了擋在女大學生就業道路上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這往往會強化女性的性別自卑感,從而使女大學生喪失求職就業的信心。

2.害怕社交心理

初出校門的女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又經常聽說工作單位人際關系復雜,加上很多女大學生一直都長在“溫室”,有父母的“保護傘”,沒有與人競爭、面對沖突并化解沖突的經驗,心理承受能力弱,所以害怕就業中的與人交往。甚至還有一些女性從媒體中得知辦公室性騷擾事件,因而在面對就業時產生了恐懼心理。

3.逃避現實心理

面對矛盾、面對困難,不敢正視,而是選擇逃避??佳写筌娭胁环Ρв刑颖苄膽B的女大學生。據調查,80%以上加入考研大軍的女大學生,并非真正希望繼續深造,而是迫于就業壓力,選擇暫時逃避。用她們的話來說,選擇考研并不是他們的初衷,而且也知道女性年紀越大就業越難的道理,可看到身邊就業碰壁的現象,心里就害怕,寧愿以考研為借口,給自己、給家人找一個臺階,逃避現實。甚至還有很多的女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萌生“嫁個好老公,少奮斗20年”的觀念,成為“急嫁一族”,逃避就業[4]。

4.極端邊緣心理

女大學生多次找工作被騙,跳樓自盡,找工作屢屢被拒,出家為尼,類似這樣的報道近年來頻頻見諸報端。女性較之男性受挫能力更弱,加上就業壓力相比男性來說更大,有些女大學生往往不能正確看待就業問題,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較差,一旦受挫,容易自慚形穢,甚至選擇消極極端的方式來掩蓋矛盾。

5.依賴依附心理

受中國傳統文化及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許多女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存在依賴心理。面對就業,不是努力強化自身技能與知識,主動出擊,而是寄希望于家人或某種社會關系的幫助。

6.自負自傲心理

女孩子本來就是家中寵兒,加上接受高等教育后,文化層次提升,往往會讓很多女大學生產生自命不凡,驕傲不可一世的心理。突出表現在擇業就業過程中期望過高,擇業脫離實際,心浮氣躁等。

7.一勞永逸心理

參加“公務員”招考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就業的時髦話題。據新聞媒體公布:公務員崗位報考比例一般都在1∶10,有些熱門崗位甚至達到了1∶100。這些數據充分顯示了我國大學生就業心理。而考上“公務員”等于抱著“金飯碗”,“一業定終身”的就業心理在女大學生群體中更為突顯。

正是基于以上心理問題總結,關于女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引導不完全等同于男生,其具有獨特之處。所以在對女大學進行就業心理問題引導時,我們不應該也不能回避差異,而是應該讓女大學生調整心態,正確認識差異,轉變就業觀念,拓寬自身的就業思路。

四、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健康教育

1.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要認清嚴峻的就業形勢,樹立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嶄新的就業觀,樹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擇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意識,著眼當前,立足基層,調低就業期望值,打開眼界,放長眼光,以自己的真才實學謀得工作崗位。

2.正確認識自我

在古希臘神殿的廊柱上,刻著幾個大字“認識你自己”,作為神對人的忠告,這被當時的哲學家認為代表了人類的最高智慧。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把“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作為一條軍事箴言寫入《孫子兵法》以傳之后世??梢?,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愛好、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人生選擇和目標,并對自己充滿自信,才能在就業過程中,找到更多有女性優勢及發展空間的職位,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3.消除浮躁波動情緒,構建良好心境

女大學生應正視現實,適當調節就業情緒,端正就業目的,消除盲目攀比心理,增強社會責任感,培育創新精神和開拓精神,凡事要有從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的思想準備,懷有“求上得中”的心態,克服就業情緒的浮躁和波動,保持愉快心境和良好情緒,從而在就業中掌握主動[5]。

4.消除人際交往恐懼,培養和諧心態

人際交往是每一個人社會化的必由之路。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提高女大學生自信和自尊,增強自我價值感和力量感,減少孤獨和空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就業心態。女大學生要如實地看待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優點,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增強自信,克服就業人際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同時積極與人交往,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掌握交往技能,積累交往經驗,逐步形成與人和諧相處的心態。

5.消除急功近利心態,提高持續發展能力

同樣半杯水,有些人看來“只有半杯水”,有些人則說“居然有半杯水”。兩種回答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女大學生就業求職過程中,應該具有“居然有半杯水”的心態,腳踏實地,明白“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道理,不作“一口吃成胖子”、“一業定終身”的妄想,認真對待每一次求職機會,把握每一次的成功可能。

6.正確面對挫折,逆流而上

“人生逆境,十之八九”,挫折必然存在于人生的各個領域。大文豪巴爾扎克曾說過:“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挫折對于強者是一塊墊腳石,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彼?,增強受挫能力,是女大學生就業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方面,女大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創設—定的挫折情境,對自己進行加強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訓練,另一方面,注重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所謂“藝高人膽大”,足夠的知識儲備能大大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五、結 論

在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同時,我們要重視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度珖訌姾透倪M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好地應對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女大學生作為現代知識女性,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除了培養自己深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工作能力以外,能夠積極調整心態,擁有健康的心理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礎。相信我們的女大學生能以積極向上,永不言敗的心態,拋棄昨日的煩惱,把握明日的先機,從心理的困窘中解放出來,找到適合自己一生發展的通道,獲得自己全力搏擊的位置。

參考文獻:

[1] 姚遙.普通高校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現狀與自我調

適[J].現代經濟信息,2009,7(13):289-290.

[2] 張翠萍.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自我調適[J].行政管

理,2008,(10):58-60.

[3] 劉春來.高校女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及其調控措施[J].

景德鎮高專學報,2006,6(21):59-60.

[4] 王超.當代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及調適研究.[D].中國海

洋科技大學,2012.

[5] 劉春雷,于妍.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J].人口學刊,2011,(6):82-88.

大學生就業心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加上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更多的困難,許多大學生面對就業顯得恐慌、焦慮、迷茫、無助。從心理學角度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不僅對促進大學生就業,而且對穩定高校秩序、化解危機風險及確保社會穩定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金融危機;大學生就業;心理準備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就業壓力越來越成為引起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原因。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有611萬人,往屆畢業生約400萬人未能完全就業,農民工和城市再就業職工約有2000萬人需要就業,加上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因此,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更多的困難,許多大學生面對就業顯得恐慌、焦慮、迷茫、無助。就業關乎民生,大學生就業關乎教育之本。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就業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工作,高校和各級政府也把大學生就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這些措施對化解大學生就業危機在客觀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真正從主觀上化解危機還是需要大學生自己做出努力。從心理學角度對大學生的就業心理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不僅對促進大學生就業,而且對穩定高校秩序、化解危機風險及確保社會穩定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就業的不利因素分析

金融危機對就業形勢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世界性的就業形勢不景氣,對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特別是對外向型經濟領域的就業影響更大。統計數字顯示:在全世界30億經濟活動人口中,失業人口有1~5億,不充分就業人口有7.5~9億。2008年1~9月,我國新增就業人員936萬,而每年需要就業的人員多達2000萬。與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問題將貫穿整個經濟發展過程。

高校連續擴招的影響由于高校連續幾年擴招的增幅較大,已經形成了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高膨脹和高存量,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造成了新的壓力和難度。加之市場經濟的競爭因素,使我國人力資源供求關系出現了就業機會增多,就業難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人才爭奪加劇;市場配置增多,計劃配置減少等特點。

高校設置與專業結構的影響我國高校的層次設置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不相適應,本??票壤д{,普通學科多于實用學科,即使是經過改造后的普通學科仍不能適應社會需要。在高校內部的專業設置上,傳統專業出路不暢,實用專業需求旺盛,緊俏專業供不應求,導致大學畢業生結構性就業困難。

畢業生傳統就業思想的影響大部分畢業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較弱,部分畢業生和家長仍存在著一定的依靠國家和學?!敖y包”、“統分”的傳統就業心理。他們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調整后,面對由畢業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擇業”、“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方式,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生的自主就業與創業。

國內就業結構形式的影響國內就業結構的總體態勢不平衡。一是地域間的不平衡,中國地域廣闊,人口密度不均,地區間各種因素差異明顯,決定了我國的就業形勢在不同地區間存在差異,人才需求也因此顯現出一定的地區差異。二是就業機會不平衡,買方市場已經形成,長短線的就業矛盾一時難以得到根本解決,不同院校、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就業取向的樂觀度差異明顯,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

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良性心理分析

“就業優先”心理所謂就業優先,就是先找份工作,自食其力。這是今年大學畢業生面對就業壓力的現實選擇,是大學生就業心理從理想趨于理性的真實反映。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盡管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對廣大應屆畢業生而言,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普通高校的畢業生與非社會急需專業的畢業生,由于受到專業限制、工作經驗及崗位職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還有相當的難度。所以,就業優先心理在今年會有相當的市場。大學生希望先找份工作,自食其力,不再依靠父母而獨立發展,等經濟形勢好轉,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后,再實現第二次就業,從而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毋庸置疑,這種“就業優先”心理比“先就業、后擇業”心理向前邁進了一步,對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而言是明智的選擇,值得肯定。

靠能力就業心理隨著人才市場運作機制的建立和健全,伴隨著用人單位選人標準日趨指向“能否勝任工作”的客觀現實,大多數畢業生在就業時都會持一種憑實力說話、靠能力就業的心理,他們憑借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尋找屬于自己的理想工作和中意的用人單位。這種心理相對以往大學畢業生找工作時靠親戚朋友幫助及靠社會關系支持,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自主創業心理隨著國家倡導、高校支持及社會鼓勵大學生艱苦創業,一部分創業意識較強的大學畢業生利用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優勢,或通過網絡提供的便捷條件,或通過學校、政府及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幫助,開始嘗試獨立自主的艱苦創業。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往往懷有一種替別人打工不如自己當老板的心態,自主創業能夠滿足當今社會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后通過創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

繼續求學心理現代社會知識呈幾何級數增長,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將來的社會必將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因此,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為了日后能有一個更高的發展起點,選擇了繼續求學深造,以提升自己將來的人生質量;也有的大學畢業生因一時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迫于無奈而選擇繼續求學;還有的大學畢業生出于學習和積累工作經驗的需要,而選擇了那些體制完備、發展成熟、能夠提供系統學習機會的用人單位。這種繼續求學的心理,尤其是重視在工作中學習的心理,無疑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

追求發展心理隨著競爭的加劇和收入的普遍提高,個人的發展與前途已成為大學生就業時關注的焦點問題。他們的就業更多地指向個人前途和事業發展,追求工作前景和個人發展甚于工作待遇和經濟報酬。這種將報國之志與個人事業成功有機結合的心理,與部分大學畢業生只顧實惠、只講待遇的就業心理相比,有了長足的進步。

(二)大學生就業不良心理分析

焦慮心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和困難,許多大學生由于對就業前景無法準確預期,對畢業后的前途感到無助和迷茫,往往產生焦慮或恐懼心理。具體表現為對面臨就業感到恐慌,對工作前景感到畏懼;情緒容易激動,易產生過激行為;就業目標缺乏理性思考,行動漫無目的;不能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每日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等等。因此,要引導大學生開闊胸襟,正確認知自我,客觀分析形勢,盡量釋放焦慮,將情緒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自卑心理在競爭激烈的求職過程中,部分大學生或因所學專業不景氣,或因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不如其他同學,或因求職屢次受挫,往往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并進而形成自卑心理。有這種心理的大學生往往缺乏信心和勇氣,面對求才若渴的用人單位,往往不能適當地展示自身所長,甚至把自身的長處變成了短處,從而嚴重影響了擇業與就業。因此,要鼓勵大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成就感。

依賴心理有部分應屆大學畢業生,雖然接受了四年的大學教育,但還是缺乏大學畢業生應有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在就業上,就是對選擇什么樣的就業單位及哪個工作適合自己,往往不是憑自身思考做出判斷,而是聽父母師長之意、師兄師姐之言加以取舍,表現出較強的依賴心理。當然,對就業這樣的大事,適當征詢師長的意見是無可厚非的,但個人也要情有所鐘,懂得取舍。因此,要使大學生學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教給他們進行判斷決策的方式方法,進而培養其自主選擇的能力,使他們盡快地成熟起來。

攀比心理在熱熱鬧鬧、熙熙攘攘的各種招聘會現場,有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認識他人,往往以自己身邊同學的擇業標準或就業單位定位自己的擇業標準,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即使某個單位適合自身發展,但因與同學選擇的就業單位相比存在差距,就彷徨放棄,錯失了就業機會,事后又后悔不已。因此,要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自我定位,趨利避弊。

盲目求高心理部分大學畢業生單純考慮自己的就業理想,只求用人單位十全十美,從自我發展、工作環境、地理位置到工資福利待遇等都在考慮之內,卻忽視了工作單位能否接納自己。這種由于不能掂量自己的才學、不能合理定位自身而產生的盲目求高心理,是不少大學畢業生擇業時“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誘因,往往使不少大學生與適合自己的用人單位失之交臂。因此,要教育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客觀分析就業形勢,變盲目追求就業理想為面對現實。

自負心理部分大學畢業生或因就讀名牌學校,或因所學專業緊俏,或因自己綜合素質較高,不由自主地會產生一種目空一切、高人一等的自負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他們往往覺得自己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看這個單位不順眼,瞧那個單位不如意,導致與不少適合自己發展的用人單位失之交臂。因此,要引導大學生客觀地評價自我,教育他們保持應有的理智,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不要總是“挑肥揀瘦”,以免在瞬息萬變的求職競爭中迷失方向。

大學生就業的心理準備

做好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就是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聯系,對影響職業生涯的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并確定未來職業行為的實施方案。職業規劃可以激發大學生自身內在的動力,促使他們不斷地完善自己。一個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僅需要大學生通過自我反省、社會比較、心理測評等方式,對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特長等有清楚的了解,還需要對社會現實及發展趨勢有清晰的認識,這樣可以幫助大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結合社會實際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確立就業目標確立就業目標即保證良好就業的理性認知,是走好職業人生的第一步。大學畢業生在確立就業目標時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自我。即認真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氣質、能力水平等,考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競爭力如何。二是正確認識就業形勢。即考慮自己所學專業的社會需求如何,競爭強度如何;自己所學的專業與自己的理想職業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應如何彌補;將要去求職的單位對求職者的能力有何要求,自己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等。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再確立就業目標,就比較符合實際,也可以避免過高的心理預期。

端正就業心態就業心態即對就業認知的一種內心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關系到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成敗,影響著其職業與事業的發展。一個人的工作過程可分為就業、職業及事業三個階段,就業心態對成功就業至關重要,是職業發展與事業有成的認知基礎。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心態要從找到工作、自食其力開始;要在選定工作單位以后,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并且應以自己的態度和業績證明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前途,然后才能進入職業境界。對大學畢業生而言,此時談事業似乎還有些遙遠。

敢于自信競爭自信是個體對自我的一種積極評價,大學生要相信自己具備某種職業所要求的條件,鼓足勇氣,參與競爭。但自信應以充分的就業準備為基礎,即正確地認識自我及就業形勢、確立恰當的就業目標、搜尋就業信息及做好求職材料準備等等。自信心并非短時間內所能樹立的,樹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徑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學生只有搞好學業,發展特長,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面對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提高承受能力較強的心理承受力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經受住挫折的打擊,依舊保持進取的勇氣。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肯定會遭遇求職失敗。面對失敗,有的人心情煩躁,精神不振,甚至產生自卑感,這顯然是心理承受力不強的表現。真正的強者面對求職失敗,會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鍛煉求職技巧,努力去爭取新的機會。

增強應變能力應變能力指大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就業期望值及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以便與就業市場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適應性。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種類及對職業能力要求的變化越來越快。有的人在剛進大學時所學專業還是緊俏的,到畢業時卻已經人才飽和了,以至就業困難。因此,大學生免除就業煩惱的良方之一就是要大大增強應變能力,如輔修第二專業,或盡可能多地學習理想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提高大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對策

全面了解就業環境大學畢業生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更要了解社會需要與就業現實,特別是要認清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就業形勢,面對就業壓力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由于大學生活與社會現實的脫節,會導致大學生不了解現實的就業環境,不清楚自身條件與社會需要之間存在哪些差距,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高校應在大學生中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他們接觸社會、了解現實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使他們對國情民意、就業環境有清晰的認識,從而發揮主觀能動性,縮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敢于面對就業壓力,迎接新形勢下的就業挑戰。

提高就業綜合素質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既有社會就業崗位不足的因素,也有畢業生之間綜合素質競爭的因素。高校應把提高大學生就業綜合素質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要把就業指導課程列入教學計劃,對低年級學生就應開始相關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灌輸正確的就業意識和擇業觀,對高年級學生則要注重提高其職業成熟度。要變傳統的學科教學為現代專業教學,采取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等形式,做到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校內各種學生社團的組織帶動作用,鼓勵他們開展各種社會實踐與就業心理教育活動。

認真實施職業規劃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為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良好的目標意識可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開展有益的活動,從而減少接觸不良信息的機會,這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尤為重要;應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提出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要求學生掌握不同的學習內容,從而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與個體發展的潛能;科學系統的職業規劃需要學生本人了解職業環境、職業需求,這些必須由學生從社會實踐中獲得,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的精神。

開展就業心理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在大學新生入學階段,就要向學生灌輸“就業意識”,增強其對職業的認同感;在校學習期間,要加深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認識程度,引導其進行職業學習和職業生涯探索;畢業前夕,要針對畢業生普遍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利用報紙、網絡、廣播、學術講座等形式介紹心理調適的基本知識,以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提升其綜合素質。針對個別因就業壓力過大而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還要及時開展個體心理咨詢,對其進行系統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還應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心理幫助,使其正確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畢業生的職業成熟度與抗挫折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偉光,魏玉美.大學生應重視職業生涯規劃[N].光明日報,2008-10-22.

[2]高秋安.危機下的就業走向何方[N].光明日報,2008-12-18.

[3]萬玉鳳.以提升就業能力為核心促進大學生就業[N].中國教育報,2009-02-04.

[4]楊振升,王朝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楊振升(1956—),男,河南溫縣人,鶴壁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處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理論。

大學生就業心理論文范文第3篇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

(一) 對于自身定位不夠明確

對自身能力評估有一定缺乏, 不能夠很好的尋找到自己的目標和需求。大部分大學生對于自身職業規劃方面有待提高, 對自己專業擅長領域不夠了解, 導致大學生對自己能力評估不足;不能清晰確定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 缺乏目標, 不利于尋找適合的工作。往往在找工作時都不能準確選擇或者只能將就選擇崗位, 職業道路會相對曲折。

(二) 對專業發展形勢缺乏認知

對口專業崗位以及專業發展狀況和走向在個人計劃發展中非常重要, 但很大部分的大學生對自身專業認知并不清晰。身處校園半閉塞的環境容, 缺乏專業職場對接, 對于對口專業并沒有很深入的了解。導致對口行業發展評估不到位, 入職后影響自身發展規劃, 在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后未能得到相應回報;

(三) 獨立能力與獨立需求不符

高校學生年齡階段主要在17歲以上, 即將達到或已經達到法律規定成年年齡, 心智較為成熟, 獨立需求較大, 但經濟仍然需要家庭支持, 生活也未經歷完全獨立體驗, 獨立能力不成熟。并且由于很多學校并不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和控制, 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及調節能力都不完善, 在面對一些由于不可控因素導致的問題時, 還是會發生較大的情緒波動甚至出現一系列過激行為, 對于其本身的發展極為不利。獨立能力與獨立需求產生巨大矛盾, 在獨立方面較為敏感, 現實與理想的沖突讓內心體會到比較強烈的落差感, 因此易產生焦慮;

(四) 面對社會壓力產生逃避心理

大學生面對社會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放棄原本經營的交際圈和熟悉的環境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出于本能心理需求會產生逃避心理。產生逃避心理不利于對外交流與展示自己, 未入職場時因為壓力與逃避容易產生放棄就職, 錯過入職最佳時期導致無法正常就業。若在初入職場時期容易與同事產生一定的交流障礙, 導致工作完成效率低, 阻礙職業發展。生活壓力再加重, 進入壓力輪回圈。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 社會就業環境因素

1.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現階

段社會問題也在不斷增加。社會矛盾日趨緊張, 貧富差距的問題仍然嚴峻。在此次的調研中, 我們發現就業需求量總體而言并不能滿足各大高校所輸出畢業生人數的供給, 出現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并且相對于每個地區來說, 各地域之間也存在極為不平衡的就業差值。這一地域導向性因素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就業時的地區選擇, 在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出現大量大學生的集聚現象, 但這些地區的就業需求量完全不能滿足就業者, 一二線城市就業需求飽和, 導致大量就業者閑置。相反一些急需就業者的西部地區卻得不到開發。這種地域導向性的就業環境導致了大學生在擇業時的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 因此大學生普遍面臨的失業問題。

2. 現階段,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

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 改革也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國家形式復雜多變國, 國家當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成為主要矛盾。勞動市場體系相對不完善, 導致眾多勞動者得不到體制的保護, 在我國, 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中, 勞動力市場的發育由于觀念、體制等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對勞動者就業的保障性和公平性產生巨大的障礙。

3. 對于企業而言, 一些企業對就業法律

的不重視, 性別歧視、壓榨勞動者、拖欠工資等現象層出不窮, 社會企業魚龍混雜, 大學生被騙的現象比比皆是, 導致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對就業存在逃避和恐懼的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間接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很多企業強調就業者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 這對沒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二) 高校教育因素

1. 部分高校為求發展速度盲目跟風擴充

招生數量, 師資無法跟上教學需求, 降低教學質量。增設專業不夠嚴謹, 教學培養方向不符合市場對于人才質量需求??茖W技術不足以支撐高質量科研成果開發。對相關專業發展趨勢沒有較好的預估與捕捉, 或所開專業不足以滿足國內外產業發展。

2. 大學生在校期間, 高校對學生的就業

指導不夠專業, 千篇一律如出一轍, 缺乏互動。導致眾多大學生無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高校往往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十分重視, 從而忽視了大學生對于職業心理素質的指導與培養。除理論方面知識的傳導不夠完善以外, 對于實踐方面的機會也較少重視, 理論與實踐無法結合。

3. 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指導方面缺乏重

視, 首先是心理專業方面教師配備不足或是配備教師心理專業能力不足。心理教育形式單一缺少互動式教學。心理問題檢測機制并沒有做到系統化, 導致有一大部分大學生心理問題不能被及時發現。

(三) 大學生自身因素

1.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 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日漸增長,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斷顯露。求職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退縮行為和消極的態度。大學生對自己職業定位不準確, 在面臨崗位選擇時十分迷茫, 這樣也極易出現從眾心理, 容易被市場導向和地域導向所迷惑, 最終導致大學生就業崗位競爭壓力大, 極易面臨失業的狀況。

2.大學生人際關系和社會背景僅僅局限于學校, 所接觸到的社會面和社會人物十分有限。因此, 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在很大情況下需要其家庭背景的支持與幫助。父母對大學生子女就業觀念的關注度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擇業要求和就業方向。中國一直以來都強調“家庭”“關系”的重要性, 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大學生往往對于就業的要求更高但也能獲得比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大學生更廣的人脈和資源。

3.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對于社會工作存在一定期望和幻想, 很容易出現眼高手低, 盲目自信的心態。但當大學生就業時遇到阻礙, 又缺乏面對和嘗試的勇氣和自信, 出現難以面對的挫折感和消極心理, 導致了很多就業機會的流失。很多大學生缺乏長遠就業計劃和職業規劃, 希望初次就業就能夠獲得高薪酬, 但基本上所有的企業對初入社會的大學生都要求從基層底薪做起,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趨向功利化, 想“一步登天”。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措施

(一) 社會需要完善就業體系

1. 首先, 政府和企業需要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就業環境, 只有在一個法制和公平的社會就業環境下, 大學生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不僅如此, 政府也要積極做好大學生的就業保護工作, 盡快改革和完善勞動相關制度與法律法規, 加強勞動與社會保障體制, 大力宣傳以提高勞動市場相關體系的影響力, 以此推動大學生積極就業。

面對一些打著虛假企業廣告的傳銷組織欺騙大學生就業行為, 政府應當大力嚴查懲治這一違法犯罪行為, 加大在這一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制定政策, 給大學生一個安全安定的社會就業環境。

2. 其次, 政府需要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 根據整體數據對大學生就業者的擇業方向進行宏觀調控, 讓其地域導向性不再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標準和障礙, 也可以使得大學生就業不再集聚于一二線城市而導致的人才閑置問題, 加強了西部地區人才的入駐, 推動了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3. 最后, 政府還應頒布一些新型政策, 以應對現階段存在的一些就業市場進行的調控問題, 有針對性地出臺就業方式的社會保障機制, 近年來, 國家出臺了一些促進就業的決策性計劃, 意在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就業面向基層, 如“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專項。不僅要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逐步增加對大學生就業的福利政策, 還應推動大學生人才交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不斷提升就業市場的開放性和有效性, 使得大學生就業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就業專業匹配咨詢。同時可為大學生開辟正規的網絡就業指導性渠道, 意在幫助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有效的掌握職業技巧, 并且同時為大學生就業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提供行之有效的咨詢與建議, 確保大學生在就業時以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面對。

4.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 企業不應只看到利益, 應當遵守社會秩序與法律法規, 共同維護社會就業環境的安全穩定。對于企業來說, 大學生就業也是對企業的一個機遇與挑戰, 大學生擁有的職業經驗雖然不足, 但是大學生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企業也是社會的一部分, 企業也必須承擔其相應的社會責任, 只有當企業擁有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積極響應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 努力為社會分擔就業壓力, 緩解就業問題, 穩定社會發展, 給大學生就業提供行之有效的專業指導, 只有這樣, 企業和個人以至整個社會才會實現共贏和雙發展。

5. 企業需要發揮其協同作用, 應該保障就業者的權益, 及時發放工資不拖欠, 提高就業者待遇福利, 為就業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

對于企業內部來說, 應當適當優化企業內部結構, 提高對人力資源的管理, 同時大力發展企業文化, 不斷提高企業形象, 促進就業者的工作積極性和效益性, 從而推動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 高校需要提升教育實力

1. 首先高校需要計劃招生避免盲目跟風擴招以及不欠考慮的設置專業, 專業設置與教學內容以及培養模式都需要勤于調研跟上社會需求。在教育探索方面也應該力求創新, 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以人才教育模式進行課程專業設置分別針對精英人才、應用人才、技術人才進行相應合理的分配設定。高校更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提供優質設備與優秀師資給予大學生專業最匹配的指導, 培養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優秀人才。

2. 不僅在專業培養上需要再加強投入, 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指導也需要更加專業化的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要求專業老師進行指導, 并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數據分析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行業情形, 在不同階段對自己進行不同階段的職業規劃。需要更多互動式的課程避免單一性的傳播無法真正產生效益。給予學生更多外出實踐的機會, 理論結合實踐, 提升大學生的職場適應能力;

3. 除專業指導外, 大學生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更多關注, 高校應提供更加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為大學生的心里問題進行更加專業的指導, 進一步針對大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焦慮情緒進行正確指導與疏通??蓢L試應用大數據調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可能會出現問題的情況進行進一步篩查, 減少漏查, 減少大學生帶著心理病態面對社會。

(三) 努力建設自身素質

1. 大學生應該形成較好的“自我教育”機制, 豎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自我“自我搭建、自我辨識、自我認知”的步驟來進行自我學習和建立。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 但不能過于著急需要穩步建立。對于問題需要善于思考來解決問題, 對于過程有一定要求, 會讓自身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也能夠讓自己得到更多經驗與教訓。

2. 大學生自身應積極調整自身心態, 正面應對就業競爭。對自己做清晰定位, 選擇自己想走的職業道路, 對于所選職業道路做進一步調研, 積極尋求老師的指導與幫助。制定好職業規劃后需要進行實踐, 為自己的計劃進行努力, 將時間詳細分配, 調整自身心態積極面對就業。

3. 心理素質也需要一定的自控。多與人進行溝通, 溝通能力是步入工作后至關重要的一項需求, 多跳出舒適圈與不同的人交流溝通才能夠增強自身抗壓能力。感覺焦慮時應及時向朋友家長或老師尋求幫助, 及時傾訴才有機會將內心矛盾解決。

4. 在成功就職后, 仍然需要不斷的學習, 不斷學習創新工作能力才能進一步提升, 對于固有工作內容可多加思考是否能夠尋求更加有效的解決方式。面對薪水壓力, 需要與家人進行有效溝通, 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尋求家庭的幫助。

摘要:本文就95后大學生面對的就業心理問題, 結合社會、高校、學生自身三者間的關系, 談如何摸索、改善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 從而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關鍵詞:95后,大學生,就業心理

參考文獻

[1] 段四來, 趙敏.淺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施途徑[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8 (5) .

大學生就業心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經走向了大眾化。與此同時,醫學生就業難的呼聲也越來越多,雖然,醫學生就業難確實存在,但所謂的“就業難”根源還是在于醫學生的觀念陳舊,而轉變醫學生的就業觀念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從醫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著手,分析了當前醫學生就業現狀的特點和原因,闡述了轉變就業觀念是解決醫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關鍵,并提出了如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轉變就業觀念的措施。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目標;自身定位;就業觀念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經走向了大眾化。與此同時,大學生就業難,特別是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難的呼聲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將當前的醫學就業難歸因于高校擴招政策,歸因于高教大眾化的實現。也因此造成部分大學生思想上出現偏差,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由于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1]。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

1.醫學生就業觀念現狀分析

隨著高校畢業生的逐年增加,社會大環境的供求關系隨之發生變化,就業市場的主導地位轉由“買方市場”的用人單位占據,高校畢業生就變得相當被動。而近年來大學生多為80、90后生人,他們大都是在富足殷實的生活環境中長大,沒有吃過什么苦,在就業的時候往往眼高手低,對工作期望值過高。最終導致部分畢業生無法找到工作或者無法找到自己比較滿意的工作?,F存問題主要有:

1.1 職業目標不明確,大學生活概括為三個字“盲、茫、忙”。

通過我們對初中起點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同學都屬于職業目標不明確、自身定位不準確、學習動力不充足。很多同學在入學初始就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整個大學生活處于盲目、混沌狀態。從大一的新鮮好奇、全身心放松到大二的不思進取、享受大學時光再到大三的一臉茫然、滿腦盡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對自我期望值較高。所以在學生中不乏有這樣兩種極端派:一種是樂天派,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者;一種是失落派,自卑感強,心生退卻者,學習沒動力、消極對待各種校園或社會活動,直到面對實習就業的時候干脆就破釜沉舟了,這種情況存在著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高職學生在校時間長達4年,他們把校園生活作為一種習慣,根本不考慮將來就業問題,可以用“混日子”形容他們的生活狀態,想法脫離現實,就業能力低下。我們針對初中起點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調查,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不為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因而缺乏學習生活動力是許多學生虛度大學時光的原因所在。

1.2自身定位不準確,不務實,想法嚴重脫離現實。

定位問題是就業指導的核心問題。大多數同學并不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和今后的職業性質,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理想化的職業狀態與現實的差距,所以我們的學生只知道畢業后可以從事很神圣的醫護工作,并不清楚自己的專業和學歷層次所適用的工作崗位,對自身期望值很高,自身定位不準,找不準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無法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而是在幻想中憧憬未來,不知踏踏實實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尤其對于醫學生來說,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很重要,再根據社會崗位要求培養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我想這也是我校大部分同學專業學習學不懂的重要原因。

1.3依賴性強,幻想就業有捷徑可走

存在這種問題的學生不在少數,尤其是一些中專生,年齡較小,生活上在家依賴父母,在校依賴輔導員,自我管理和處理問題能力極差,在就業觀念上,他們的依賴性也非常突出。給中專班學生上課,有的同學就明確提出:班上很多同學家里有人,父母會幫著找工作。

1.4功利主義傾向嚴重

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國家鼓勵醫學生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更好的為患者服務,但一些學生卻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將掙錢多少作為選擇工作的唯一尺度,在就業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中,有的同學寧可相信關系硬而不相信實力強;有的同學在生活安逸的情況下,寧可放棄自己的工作。這說明一部分同學沒有遠大理想和抱負,崇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這些思想都不是當代大學生應具有的精神境界,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這種狹隘的功利思想會導致醫學生的政治行為錯向,影響著學生自身政治素質的完善和提高,更關系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穩定和發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2.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供價值導向。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大學生一旦樹立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會選擇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就會具有明確目標,表現出為實現目標而奮斗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當前,部分大學生缺乏崇高的職業理想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職業價值標準上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功利性[2]。他們更多的關注自我,把物質的多寡作為衡量職業價值、個人價值的標準。許多大學生缺乏扎根基層、艱苦奮斗的思想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就業的期望值過高,對自身的定位不準確。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大學生把個人的選擇建立在社會需要的基礎上。將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主觀愿望和條件同國家、社會的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2.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提供精神動力。道德品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部分大學生在道德行為上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個人主義的價值取向日益突出,誠信意識喪失、法制意識淡漠。在就業過程中,個別大學生更改學業成績、偽造獲獎證書、隨意違約,還有部分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隨意跳槽,泄露單位的商業機密,給用人單位造成很大損失。因此,有必要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使大學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愛崗敬業,為他人作出表率。

3.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轉變醫學生就業觀念的具體措施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就業工作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切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我們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3.1 加強學生素質教育 學生的擇業觀念也可反映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有一部分同學只顧個人眼前的經濟利益,只考慮個人生活環境是否優越,與別人盲目攀比,隨波逐流,而對于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考慮的少,對國家的需要考慮的少,對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考慮的少。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努力塑造學生的高尚品質[3]。

3.1.1利用青年學生思想可塑性強的特點,采取一切有效形式,開展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努力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侵蝕;

3.1.2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價值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把祖國需要、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作為自己人生的奮斗目標,作為自己擇業的最高精神境界;

3.1.3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增強誠信意識,培養誠實正直的品格,自覺抵制拉關系、走后門等不良社會風氣;

3.1.4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和敬業精神教育,處理好個人發展與社會需要的關系,養成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正確面對盲目“跳槽”現象。

3.2轉變觀念 調整就業期望值

隨著社會發展,人類對自身生命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與人的生命有關的保健、預防、營銷等醫學相關產業飛速發展,為醫學生的就業開拓了新天地。當前社會,講畢業生就業難,實際上難在找到人們心目中的工作,而不是社會上沒有崗位需求,因此,醫學院校應在正常的醫學教育的同時盡量創造條件,多開相應的選修課,開展技能培訓,讓學生在不影響本專業學習的情況下,多學一技之長,拓寬就業渠道。使醫學生面向社會要求,轉變觀念,面向小城鎮衛生醫療機構,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就業。

3.3堅持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大學生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

堅持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把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于學生培養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是實施就業引導工作的靈魂工程。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中,發揮優秀校友先進事跡給廣大在校學生帶來的教育引導作用。在每年的畢業典禮上,學??裳垉炐阈S逊敌楫厴I生作報告,他們不斷奮斗、報效祖國的事跡,引起了即將邁入社會的畢業生們強烈的反響,在校園中營造了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無上光榮的輿論氛圍,在學生中形成了為祖國奉獻青春、為人民施展才華的榜樣導向[4]。

3.4立足第一課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之中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都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在第一課堂中開展專業教育是引導學生熱愛所學專業,樹立長遠職業理想、踴躍到基層鍛煉成才的重要途徑。我們可在專業教學、生產實習等各個環節中介紹祖國醫學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基層衛生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激發學生們投身基層衛生院建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3.5積極開展就業心理咨詢

相當一部分醫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較大,甚至一部分同學有就業心理障礙,因此,積極開展就業心理咨詢很有必要。一是幫助一部分同學樹立擇業的自信心,讓她(他)們將來能夠勇敢面對社會的挑選;二是告誡少數醫學生不能因為自己專業有優勢就對就業盲目樂觀,從而忽視自己綜合素質的提高;三是幫助學生正確了解自己,剖析自己,以便在擇業時找準自己的位置,提高就業的成功率[5]。

3.6強化畢業生教育環節,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發展

就業是學生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但就業只是學生發展的短期目標。學校不僅要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從“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轉變,還要啟發學生合理經營他們未來的事業,“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畢業教育活動中,我們要引導畢業生樹立遠大志向,注重個人修養,將個人發展融入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組織畢業生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回顧大學生活,展望職業生涯”交流活動,幫助畢業生尋找自身條件與職業要求的差距,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育、引導畢業生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愛崗敬業,不斷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5]。

參考文獻:

[1]陳躍,白美云.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J].當代青年研究,2009年11期

[2]王大明.淺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3]李鳳偉,常樺.就業力[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7-8

[4]朱慶喜. 當代大學生職業取向與就業心理探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年第14期68-69

[5]李金芝,孫微,姬茜.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研究[J].大家,2011年03期

[6]沈陽. 大學畢業生不良就業心理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年第16期 98-100

大學生就業心理論文范文第5篇

雖然針對目前的就業形勢, 政府、高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引導大學生合理就業和緩解就業壓力, 但是還有一部分畢業生不能適應, 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心里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1 缺乏自信、自卑的心里

缺乏自信、自卑的心理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不少大學畢業生擇業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 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競爭實力不夠, 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 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在求職過程中, 對自己缺乏信心, 優柔寡斷, 面試時不是面紅耳赤就是語無倫次所答非所問, 緊張得言行拘謹, 辭不達意, 從而錯失良機。有些在一次雙向選擇中未被單位錄用, 情緒便一落千丈, 悲觀失望。[1]所以缺乏自信、自卑的學生失去許多就業機會。

1.2 自負心理

與自卑相對應自負的心理在就業過程中也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這些大學生一般是畢業于名牌大學、熱門專業或是成績優秀, 更重要的是就業期望值過高, 不切合實際。在就業過程中盲目地追求一些脫離自身實際的高工資、高待遇工作, 怕艱苦講實惠, 不愿到基層和艱苦地區等需要人才的地方工作, 在他們中流行著“寧要都市一張床, 不要西部一套房”的說法。在擇業過程中過分挑剔, 結果使自己的擇業目標和現實出現巨大反差。[2]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但是又不愿意放低自己的要求去適應, 導致不能就業。

1.3 盲目從眾和攀比的心理

大學生在接受了幾年的高等教育之后, 無論從個人素養、專業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對現實世界的認知水平都應該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對于自己以后的發展方向應該有一個初步的把握。但是, 一些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個人主見, 對用人單位是否適合自己往往不是憑自身的思考來決斷, 而是依靠父母師長之意、師兄師姐之言進行取舍, 人云亦云, 從眾心理較為嚴重。在招聘現場我們常??吹? 在熱門招聘單位的攤位前人頭攢動, 以至于招聘單位接收求職材料應接不暇, 而另一些卻無人問津, 其實這樣做并不一定是最佳選擇, 只是從眾心理影響的結果, 他們沒有從職業發展、個人前途、社會需求等方面去考慮, 缺乏積極進取精神, 功利主義思想嚴重, 缺乏獨立意識。導致一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 “這山望著那山高”, 容易受別人的影響。他們往往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別人的就業取向上, 瞻前顧后, 人云亦云, 盲目攀比, 見異思遷。

1.4 矛盾的心理

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 大學生工作難找, 壓力大, 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種種矛盾的心理。他們希望按照國家的就業政策自主擇業, 但又不愿承擔就業風險;渴望競爭又缺乏爭的勇氣;胸懷遠大理想, 卻又不愿正視眼前實;注重專業能力的發展, 但又愛慕虛榮、互相攀比;既崇尚個人奮斗、自我價值的實現, 又有較強的依賴感;既想追求一些一份豐厚薪水, 又不愿意承受過大的壓力;既想誠實守信, 又想多找幾份工作挑選。導致大學生一次次錯失良機。

2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對策

大學生的這些心理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職業生涯發展, 對學生個人、家庭、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害, 高校、社會以及學生本身都要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

2.1 高校要加強教育

首先, 要加強就業指導教育。高校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 開展職業教育課, 幫助學生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擇業要以面向社會為重, 以社會利益為前提, 正確認識社會需要和個人價值的關系, 把個人理想和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 以社會需要和人民需要為重, 認識到職業不僅是人們謀生的手段, 更是人們為社會服務的工具。通過職業教育還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擇業技巧、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調整學生的就業期望值, 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其次, 高校還要積極采取措施為學生搭建就業平臺, 解決學生就業難題, 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高校要搜集就業信息和就業常識及時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公布, 使學生掌握就業動態信息, 學生積極奔波于人才交流會, 尋找就業機會。一些高校通過“請進來, 走出去”等方式積極聯系用人單位到高校舉辦形式多樣的招聘會;一些學校采用出特刊的方式向用人單位介紹專業設置、優秀畢業生信息的方式, 積極向社會推薦畢業生促進學生就業。學生的就業壓力緩解了, 就業的心理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最后, 高校還要加強學生的職業心理輔導和咨詢。學校要建立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長效機制, 在學生入校后要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 定期舉辦心理講座和心理輔導, 老師做跟蹤輔導。還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詢機構, 配備專職人員, 加大心理咨詢宣傳, [3]形成人人參與的氛圍, 讓學生了解心理學的重要性, 逐漸養成自主、自信、樂觀、自謙等優良的心理品質, 掌握進行心理調控、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能盡早發現學生就業的心理問題, 并及時加以干預, 調整其心態, 預防其心理障礙, 解除學生的心理困惑, 解決日常心理問題, 維護和保持心理健康。使學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就業的挑戰。

2.2 政府要建立健全就業制度

國家要做好政策引導, 鼓勵大學生到邊遠地區、西部以及到基層去建功立業, 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貸款, 直接從大學生中招國家公務員等。這些對大學生的就業是一個很好的導向。新聞媒體要多宣傳, 讓每位大學生都能了解到國家的政策。各級政府部門做好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多溝通, 使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高校培養出合格大學生為用人單位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與技術支持, 用人單位接納高校大學生, 使得大學生能順利就業, 減輕學生就業壓力。

2.3 大學生增強高綜合素質, 提高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不但要有精湛的技術技能更要有高尚的職業操守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課余時間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 上好學校課堂的同時要上好社會大課堂, 要多讀一些管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等人文方面的書籍, 不斷增強對社會和現代管理科學的了解, 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要能把學到的知識用來指導自己解決實際問題, 適應社會的發展, 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社會的發展以及就業形勢的愈加嚴峻, 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高校、家庭和大學生的普遍關注, 競爭越激烈, 就業矛盾就越突出, 在就業過程中大學生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 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就業心理。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 高校規模擴大, 大學畢業生日益增加, 大學生就業形勢愈加嚴峻;學生對就業準備不足, 導致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它給社會、高校、家庭及大學生都帶來了很大的損害, 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策略

參考文獻

[1] 張恩泰, 任毅, 張小培.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7 (S1) .

[2] 楊小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與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農林教育版) , 2008 (1) .

上一篇:大學生網絡心理論文下一篇:大學生心理問題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