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實踐論文范文

2023-03-03

大學生實踐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能力;個性化;體系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高等學校肩負著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歷史重任,重慶大學圍繞這一使命,在始終堅持“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辦學理念不動搖的同時,針對創新能力培養的理念、體系及實現途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系統的培養體系和具體的實施措施,并積極地付諸實踐。通過不斷評價和反省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逐步完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以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系統持續的培養。

一、創新人才培養與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人才培養是許多高等學校的辦學目標之一,但由于人才成長過程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創新人才是在工作實踐中成長、凸顯出來的,沒有一個人生而就是創新人才。無論他的天資如何好,若沒有首先找到自己的天資發揮所適合的領域,則終其一生天資都可能得不到發揮,創新更無從談起;即使自己的天資被認識,若沒有經歷艱苦卓絕的學習、訓練和挖掘,其仍然不具備實現創新的能力;即使經過系統學習和實踐,具備了創新的能力,若在工作實踐中不能獲得創新實踐的平臺,其創新能力也沒有實踐的載體;即使有了發揮創新能力的機會和條件,若沒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毅力和決心,也不能使其真正取得創新的成功,也不能使其從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創新人才。

因此,大學所確定的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只能是一個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預期目標,而不是大學教育的現實目標。這是因為,首先大學教育只是人才成長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即通過教學活動,提供學生系統學習和訓練條件,幫助學生構建某個專業領域系統知識和能力架構的階段,雖然相對完整的知識和能力架構的搭建是實現創新的必要條件,但其無法成為創新人才成長的充分條件;其次,每個學生自身天賦、興趣愛好、家庭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他最終職業取向的差異,其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未必能與學校的培養目標完全契合;第三,工作后所獲得的機會也隨著時代的不同、地區的不同、單位和崗位的不同而千差萬別,導致每個學生成就的參差不齊。這一切昭顯了大學培養創新人才目標實現中的巨大不確定性。

從另一層面上考察,雖然最終成為創新人才的人是鳳毛麟角,但若我們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那么將來在任何一個平凡崗位上,他們都有不斷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激情和能力,并通過不斷的改進,促進相應的措施、程序或產品得到持續的改良甚至大幅度的改造。而就整個社會而言,正是這種眾多細微改良或改進的匯聚,成為了推動社會科學文化不斷發展進步的主要力量。

因此,大學關注的重點不應是所謂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而應注重所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為不同潛質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成長的空間和機會。因為創新能力是學生未來成為創新人才的必要條件,只有當學生擁有了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激情,以及承受創新過程中失敗壓力并堅忍不拔的創新品格,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發現、捕獲并牢牢抓住可能的創新實踐機會,以實現持續的改良或突破性的創新,他們中必然有相當數量的人最終能成為真正的創新人才。

二、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

基于以上的基本理念,我們根據重慶大學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內外高校的先進辦學理念,構建了重慶大學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該體系由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基本培養體系和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個性化培養體系兩部分構成。見下圖。

其中實踐創新能力基本培養體系是針對全校學生,通過培養計劃中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在內的每一個教學環節,讓每一個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中都能接受一定的創新能力基礎訓練和創新思想的熏陶。

而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個性化培養體系,則是貫徹以“學生為本”為前提,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主線,由不同層次、不同類型課外實踐項目所構成,以滿足各專業不同學生自我培養需要的個性化培養體系。主要包括學科競賽項目、弘深基金項目、國家創新實驗項目、創新實踐項目、創新實踐班等。

整個體系的建設與運行遵從以下原則:

1. 以實踐能力培養為基礎,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 構筑課內外培養體系融合的通道,使之成為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整體;3. 將創新能力培養貫穿大學教育始終;4. 全員參與創新能力培養;5. 強調自我培養,提升學生獨立人格。

獨立人格是實現創新的必備的品質,沒有獨立的人格,就不可能具有批判的精神,也不可能去質疑固有的知識、經驗,也就失去了進行改良和創新的原始動力。為此,在個性化培養體系中,學校通過項目的形式提供從師資、設備、信息到環境的各種培養資源,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并適合的課外實踐創新項目,提出申請獲準后開始相應的學習。整個過程始終強調的是學生如何圍繞自己的人生目標,有效獲取學校的教育資源實現對自己的培養,并在經歷的每個環節中學習獨立判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實現獨立人格的提升。

三、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實施

在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總體架構和主要原則的指導下,我校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促進創新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1. 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基本培養體系的建設

根據創新能力基本培養體系要實現對學生全覆蓋、全過程培養的目標,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建設滿足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資源。

學校以教學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項目為牽引,積極推動實驗教學改革。部分專業獨立設置了基于專業基礎或專業的綜合性實驗課程,開發訓練學生綜合應用相關知識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較大型的實驗項目;同時不斷開發綜合性、設計性及創新性實驗項目,更新、完善和豐富實驗項目體系,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

加強產學研合作。不斷將科學研究、工程實踐中的成果或問題引入實驗、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充實完善相關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習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強實踐環節的質量控制體系建設與過程管理。設立校實驗教學督導組,加強實驗環節質量控制,督導組每年聽取實驗課程900余次,抽查實驗報告15000余份;通過嚴格前期選題、中期檢查、答辯各環節管理,控制畢業設計質量。

2. 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個性化培養體系的建設

學校建成“大學生創新實踐中心”,并以此為紐帶,將七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八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校級教學實驗中心的教學資源有機整合,形成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支撐體系,同時通過開放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補充支撐。

每年為學生提供“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重慶大學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800余項、再加上各學院和實驗中心設立的創新實踐項目,形成了多層次的創新實踐項目體系;

每年組織各級各類學科競賽20多項,包括國際、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等層次,覆蓋數學、電子、物理、力學、英語、計算機、軟件、結構、工程訓練、機械等學科。

組織課外人文、材料、機械和軟件等專業創新實踐班,以及機器人創新團隊,制定了獨立的教學大綱和相應的管理辦法,讓學生在持續3年時間內自主管理、自主學習,全部利用課外時間,既接受相對系統的創新思維、創新方法的培養,又以創新實踐項目為載體進一步學習和訓練實踐創新能力。

不同形式的創新實踐項目和課外創新實踐班、創新團隊的開設,為學生的自我培養提供了可供選擇的豐富教學資源。

3. 課內外融會貫通,分階段全程實施創新能力培養

學校通過修訂培養計劃、改善學分制、制定激勵政策等不斷完善培養制度。通過將各種形式的個性化培養活動模塊化、制度化、課程化,并以適當的方式納入人才培養計劃;認定創新學分;將創新實踐活動的優秀成績列入研究生推免條件等措施,構筑實踐創新能力個性化培養體系與基本培養體系間的通道,使之成為運行良好、互為支撐的有機整體,為最終實現創新能力的個性化培養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同時,依據教育循序漸進的基本規則,將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本科一年級,注重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共基礎課堂教學中引入研究式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通過教師課堂教學和各種宣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第二階段:本科二年級,通過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加強學生知識儲備,主動尋找創新實踐項目,培育并完成項目申報立項。在此階段,各專業通過不同方式適當增加部分專業基礎或專業課程,增設學科前沿的課程和講座,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更早進入專業學習階段,為參加創新實踐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第三階段:本科三、四年級,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創新實踐,并完成相應的研究活動。

4. 轉變觀念,促進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開展

教師和學生是實施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體,創新培養的所有理念是否得到切實的落實,培養目標是否得到真正實現,必然依賴他們在教與學中對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和感悟。

首先,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是關鍵。緊密結合學科大類系列課程建設,推動和深化研究式教學的改革和實施,促使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自我培養意識。

其次,學生學習觀念和培養觀念的改變是基礎。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對創新理念、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的傳輸,結合學校組織開展的宣講會、學術報告等宣傳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創新實踐活動,主動爭取教學資源實現創新能力的自我培養。

與此同時,通過一系列教育教學觀念的討論和學習,讓學校各級領導充分認識創新能力培養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此項工作的開展;也讓相關的教學管理人員、教輔人員認識到自己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在教學管理、教學流程的設計到教學準備等各項工作中力爭為創新能力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支撐。

5. 加強激勵,吸引高水平教師參與創新實踐指導

為了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師參與創新實踐指導,改革完善了指導教師激勵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將學生創新培養納入教師聘任和職稱評審條件中;指導工作量認定:根據創新實踐指導的具體情況,由職能部門負責教師工作量認定,其指導工作量以動態編制的方式劃撥學院,其工作量作為教師教學工作量的一部分;獎勵:對指導學生認真負責、成效顯著、獲得國家、省、學校獎勵的學科競賽指導教師,學校根據相關規定予以業績獎勵;對組織開展實踐創新活動成績優秀的學院,給予相應業績獎勵;將學生創新培養納入學校教學工作考核內容。

6. 加強建設,為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資源保障

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努力拓展學生參與實際工作或工程的空間,為學生實驗、實習、畢業設計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全校37個實驗教學中心有7個國家級、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立了校大學生創新實踐中心,成為全校教學、科研實驗室教學資源整合的紐帶;通過校內建設、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設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160余個。

同時結合重慶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建立信息化平臺,提供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渠道,實現各種創新實踐項目申報、學科競賽報名等課外創新實踐的信息化管理。既提升了工作管理效率,又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創新實踐活動的相關信息,也在學校營造了創新學習的良好氛圍。

總之,通過構建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創新人才培養效果,并為創新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責任編輯:李文玲]

大學生實踐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專業課;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深化調整,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理論知識的研究型人才外,企業更需要技術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強,能夠直接參與企業一線生產、技術創新,并解決企業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加強工科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探索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改革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對培養具有優良工程實踐能力和現代工程意識的高級技術人才,增強高校大學生適應就業市場的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工程實踐能力認識及要求

高等工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師,而培養一名合格工程師的關鍵在于大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工科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因此,工程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具體化要求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主要是指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方案、試驗調試和設備維護等方面的能力,但不同的學科和專業培養目標有不同的要求;創新能力是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基礎上的創新,是個人實際能力的重要表征。除此之外,工程實踐能力還需要一定的溝通協作和綜合分析能力,因此,工程實踐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國內外成功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20世紀70年代,香港學校興起“工業訓練中心型”培養模式,實際是建立小型的模擬工廠,精心安排實訓課程,使每位同學在畢業前和社會快速聯系起來。目前,這種模式已成為內地實踐教學的經典培養模式。英國的“資格證書體系推動型”培養模式,主要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證書體系和嚴格、標準的資格認證制度,其職業資格認證書的社會認可度高,激發學生主動實踐的積極性。我國有些高校也積極推行“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書制度,促進學術教育和理論教育的相互連接。此外,英國的“企業指導性”模式,企業直接負責安排學生的實踐教學和考核,國家根據學校和企業規章制度,使學校、企業、個人的實踐教學規范化、合理化。加拿大的“能力中心的課程開發型”的培養模式,是把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組成一個專門委員會,從該專業從事的崗位所需要知識、技能來安排學習課程,制定教學計劃,討論教學方法、內容和考核方式,從而保證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我國高校也可以借鑒該培養模式,根據自身特點,設計一套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國內實踐教學中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

實踐教學是高校素質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工程實踐能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給學生傳授基礎理論的同時,利用實驗室設備和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和鍛煉機會,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并在探索過程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但目前,實踐教學在國內高校的培養計劃中并沒有很好實施。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踐教學體系不足。近年來,很多高校連續擴招,學生人均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很多專業課程全理論、少實踐,甚至很多老師認為,實踐課程僅是理論課程的補充,不必要投入太多的資金和精力,使得實踐教學內容進一步被削弱,培養的學生雖然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卻普遍缺乏實踐和創新意識。同時,目前,很多高校教學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內、輕課外,重傳授、輕能力的“三重三輕”的教學體系,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認識并建立完善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相鋪相成的教學體系至關重要。

2.實踐教學投入不足。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導致高校對實踐教學投入資金不足。就學校而言,實踐教學經費不足,導致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實驗設備不完善,專業實驗室不健全、不規范;就實習基地而言,學校經費投入不足,且不能向合作的企業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使得一些企業考慮到管理和生產效益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也不愿意將單位作為學生實習基地,限制了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對日新月異科技前沿知識的跟蹤。

3.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工程素養和實習指導能力密切相關。連續擴招后的高等院校,師資匱乏,涌進大批博士及以上學位的中青年教師,他們從學校到學校、從理論到理論,既要肩負理論課的傳授,又要承擔實驗課程設計,加之學歷進修壓力大,使他們很少有機會和時間接受工程實踐鍛煉,對企業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了解不多。這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難以理論聯系實際,實際經驗不足,動手能力不強,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不佳,因此,具有“雙師型”素質的實踐師資力量非常薄弱。

4.實踐教學管理、評價體系不科學。這主要表現在:第一,缺乏獨立的實踐考核體系。實踐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大部分學校以學習成績為主的考核評價標準,從而無法對獨特的創新成果和創新水平作出公正而又科學的評價,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二,實踐教學環節考核形式過于簡單。實驗課程,主要重結果、輕過程,導致很多同學一味追求實驗結果,而對實驗原理、實驗設計、實驗操作不夠重視;實習考核,一般是“實習報告+平時成績”的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實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抑制了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第三,學校缺乏對實習指導教師配套激勵政策,抑制教師指導實驗與實踐教學工作的積極性。

四、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專業課實踐教學探索

以我校本科生《淀粉糖》課程教學為例,淀粉糖是糖工程專業本科生教育的專業必修課程,學科交叉性強,不僅要求淀粉、淀粉酶和化工單元操作方面的專業基礎,還需要具備必要的機械設備與原理、工程力學、工程制圖等工程方面的理論知識。它的具體改革舉措如下。

1.實踐改革,轉變觀念。學校要從思想上轉變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意識,強化學生的動手觀念,讓學生意識到動手實踐作為訓練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但可以鞏固和理解已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可以大大增加就業競爭力。一方面,教師根據課程特點,并結合自己的科研背景和方向提出一些課題,鼓勵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課題,最后由專家根據學生實施的情況評定成績,成績優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并且把評定成績作為課程成績的一部分。這些實踐教學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一個相互協作的主動行為,學習的最好方法是通過討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種實踐環節來理解和掌握知識;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獨立意識、注意力等的培養,鼓勵發散思維和大膽質疑的精神。

2.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并且某些章節的授課可以師生共同參與。以淀粉糖為例,不同淀粉糖的生產工藝是本課程的重難點,為了較好、全面地掌握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分別整理不同生產工藝的優缺點等相關內容,并且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查詢相關資料,做成一份完整的PPT,作為平時考核的一部分,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不但相互聯系起來,學生也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既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促進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精神。這些同時也是一名優秀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教師采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提高課內信息量;利用網絡技術,共享技術資源和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有利于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激情。

3.教學內容的改革?!兜矸厶恰氛n程,主要由理論教學和工程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在淀粉制糖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上以理論教學為主;而涉及到淀粉制糖工藝和設備等內容應以實踐教學為主,兩者相輔相成,只有同時完成,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講授完基本工藝理論課程后,利用學校已建成的中試實驗室,將教學課堂轉移現場教學,集中時間安排淀粉制糖工藝試驗,讓學生掌握整個淀粉制糖的工藝流程和單元操作,講解試驗過程出現的各種現象,同時講授相關的工藝設計、物料衡算以及淀粉糖的關鍵設備等。教師通過讓學生參與試驗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深刻理解所學知識,現場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為學生以后的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設計一種產品(如麥芽糖)的工藝路線,包括原材料、工藝流程、單元操作和需要的設備等。

4.建立健全的實踐教學質量考核體系??茖W、健全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要重視并增加實踐能力在考核評價體系中的比重。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參加實驗、實習的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提出嚴格要求;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注重理論知識考查的靈活性。在淀粉糖專業課學習的考核中,考試形式上采取“閉卷+平時作業”、“考試+工程設計”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將考核評價前移,布置平時作業,進行講解,并通過上課出勤率、實踐教學過程的表現等組成平時成績,逐步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通過平時作業、實踐教學的成績管理,對前期的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以方便對教學方法和存在的問題作相應調整。在考試內容上,閉卷考試主要考核學生的理論知識,而平時作業主要考核學生按照給定的材料要求進行單元操作、工藝流程設計、物料衡算等設計實驗方案,形成完整的實驗報告,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和計算能力,并通過分組答辯的方式直接掌握學生的設計情況。采取這種靈活多樣的課程設計考核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學生抄襲,提高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5.建立校企合作的雙贏合作機制。建立校內的學生實習基地,根據教學體系建立不同的實訓室,各個實訓室要盡量模擬職業生產環境,把實訓與實驗、教學、科研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激發學生的實踐動手興趣;同時,學校也要把生產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請進學校,對學生傳授經驗、培訓技能、開闊眼界,改善學生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的條件。學校要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積極尋求與企業合作的機會,并且主動為企業提供生產技術、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學校要讓企業認識到,學校是為企業培養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這樣校企雙方建立深層次的“互惠雙贏”的合作關系,拓寬實踐教學路線,豐富實踐教學內容,為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礎。我校的制糖工程專業,在校內實踐教學的實踐基礎上,根據和企業建立的合作關系,安排學生到大型淀粉糖企業現場學習,對整個淀粉糖生產的流程、車間設備、管道、水、電、氣等裝置的布置,生產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理論聯系實際,深層次地理解課程的精髓。

6.加強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學校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引進來”和“送出去”的方法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實踐經驗。一方面,學校引進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老師,兼職老師可以來自于企業中的高工、技師等,通過他們把新技術或目前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傳授給學生,加強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學校對實踐經驗缺乏的青年教師進行職業能力培訓,同時安排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幫帶青年教師共同完成實踐實訓課的指導和考核,使之快速了解本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和常用實驗儀器、設備等。學校安排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短期培訓,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現狀和最新發展趨勢,在教學環節中及時補充反映生產現場的新科技、新工藝,同時也可以加強學校和企業經常性的溝通與聯系,為“產學研”結合建立紐帶,讓青年教師在實際工程項目和科研中積累經驗。

總之,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首先,高校借鑒國內外成功的實踐教學經驗,建立一體化、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其次,教師既要提高自己的實踐職業技能,也要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的實踐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實踐動手興趣。最后,作為工科學校的學生,他們更要從根本上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積極參與各類實踐教學環節的鍛煉,發揮自覺性和主動性,從實踐教學中學習經驗、增長見識,拓寬自己的工程視野,適應市場需求,在就業中保持較強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初建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7,(3):130-133.

[2]馮憑,丁海娟,馬曉燕.加強工科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5):60-61.

[3]韓如成.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6):77-79.

[4]司淑梅.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5]王章豹,劉光復,吳玉程.強化工科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5.

教改項目:本文系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本科教研教改項目

作者簡介:黃強(1976-),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制糖工程;高群玉(1965-),女,江西分宜人,教授,研究方向為制糖工程;羅發興(1955-),男,湖南臨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制糖工程。

大學生實踐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只有融入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才能得到有效推行。而普遍存在的大學生兼職現象和不斷涌現的兼職困境,引起學者的關注并提出不少對策,集中在維權法律的健全、學校相關制度的制定和職介環節的完善等方面。筆者認為,這些外在措施的實施效果最終取決于參與社會兼職的大學生自身的兼職實踐和個人體驗。因此,針對大學生實際所需的兼職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實踐育人;大學生;兼職教育

近日,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重點關注實踐育人工作的開展,十分有益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而要實現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必須切合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工作。當前,大學生的兼職行為十分普遍,兼職困惑也層出不窮,及時有效地開展兼職教育不失為創新實踐育人載體的有益嘗試。

一、大學生的兼職現象和兼職特點

兼職是指在本職之外兼任其他職務[1]。大學生兼職行為主要是為了增加物質收入、提升社會經驗值等,利用閑暇時間兼任課業以外的社會職務。大學生兼職現象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如表1所示)。從兼職時間來看,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短期兼職,比如發放傳單;二是長期兼職,比如固定時間進行家教;三是不定時兼職,比如做網絡客服要視咨詢情況而定。從兼職類型而言,逐漸從傳統兼職、新興兼職向交叉兼職過渡,主要根據職業需求、個體經歷和課余時間等因素而定。從大學生的兼職途徑來說,一般分為勤工助學和社會兼職,也就是以學校組織的資助工作和自發尋找的社會零散工作來進行兼職活動,地點一般以就讀的高?;蚋咝V苓叧菂^為主。從兼職報酬來看,一般分為定時報酬、定量報酬和提成報酬,報酬的多少在工作前與雇主相互協商而定,大多為口頭協議。

多元化狀態下的大學生兼職現象有著一般的共同特點:(1)兼職行為的普遍性。據錢結海等人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68.4%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做過兼職工作”,尚沒有參加兼職工作的學生表示“很希望做兼職”的占78.0%[2]。(2)兼職時間的短期性。由于大學生的專業不同,各學期學業的課時分配是不盡相同的,這就造成大學生選擇兼職的時間比較零散,再結合大學生兼職單位時間的需求,隨機性和流動性較大。(3)兼職類型的多樣性?;谏鐣枨蟮亩嘣蕴貏e是網絡化的現狀,大學生的兼職類型日益多樣。(4)兼職報酬的稀薄性。兼職的勞動報酬一般是根據參與的勞動時間而定,校內勤工助學的勞動報酬原則上不低于每小時8元人民幣[3],校外社會兼職報酬依據兼職類型的不同差異性較大。

二、大學生的兼職動因和兼職利弊分析

(一)大學生的兼職動因分析

南京師范大學經素等做的“大學生兼職的主要目

的”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兼職的主要目的有:鍛煉型占72.2%、體驗型占58.1%、謀生型占43.6%、實踐型占23.3%、交友型占16.3%、解悶型占10.5%、消費型占8.7%、從眾型占2.3%[4]。我們可以把大學生兼職的動因歸為增加收入、價值需求、積累經驗和從眾心理四個方面。大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希望通過兼職認識社會并增加自我的社會經驗,為就業添加砝碼,同時,兼職能夠獲取一定報酬,這對充實自己的開支、認可自我的獨立性都有益處。加之大學生處于群體學習和生活的校園環境中,同伴關系的影響很大,從眾心理讓他們認為兼職是一種校園時尚而紛紛加入。

對大學生兼職動因進行分析,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對貧困大學生兼職的動因分析。目前高校每年學費大多為5000元以上,加上日常開銷,貧困大學生普遍負擔吃力,因此兼職成為其生存的必要手段,由此造成的時間沖突、心理壓力等問題比較突出;二是對大學生“從眾心理”的分析。并非所有的大學生參與兼職行為都有較為明確的原因,不少大學生盲目認為兼職就是增加社會經驗、可以充實課余生活,隨眾參加兼職后卻得不到預期的心理滿足和社會經驗值。對此類大學生,應當引導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學上,合理利用閑暇時間進行自我知識結構的充實。

(二)大學生的兼職利弊分析

大學生兼職行為是一種兼具利弊的綜合行為。筆者認為對大學生兼職行為的利弊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大學生兼職的益處。(1)必要的實踐學習。正如著名教育學家懷海特所言,“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學習,而在大學里,他應該站起來,四面瞭望”。大學生的課外兼職實現了大學生的實踐體驗學習,充實了大學生的理論學習,形成學以致用的良好氛圍,對所學知識結構的調整、個人能力的改善,都具有很好的充實作用。(2)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回報。在校大學生普遍希望具有追求獨立性、自我價值認同的心理愿望,有限的校園活動不能滿足所有大學生的多樣需求,各種兼職行為則為其提供了實現的可能性。(3)豐富個體生命體驗。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離不開職業生活的真實接觸,透過兼職行為他們增加社會能見度,成敗得失的體驗對豐盈個體生命十分有益。

2.大學生兼職的弊端。(1)忽視學業或荒廢學業的現象日漸突出?,F在有很多大學生思想上出現誤區,把大學經歷純粹當成找工作的資本,兼職與考證反而取代學習與研究成為主要工作[5]。許多學生為兼職整日奔波造成精力匱乏,時有上課遲到、早退、曠課的現象發生,個別學生甚至被退學。為了增加兼職渠道,個別學生把兼職進行到校園中,催生出不合理的兼職手段—“校園槍手”(點名代答、筆記代抄、論文代寫、考試代考等)。這種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校園現象,只會讓大學生空耗四年的美好時光。(2)大學生的維權意識淡薄,維權行為缺乏。大學生課外兼職常發生的侵權行為有中介公司收取中介費后沒有提供相應信息、用人單位常拖欠、克扣工資、無故辭退兼職大學生等。據相關調查,在權利遭受侵害之后,79%的學生選擇自己忍受損失,11%的學生選擇私下解決,只有10%的學生會向有關部門投訴或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6]。(3)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缺乏。筆者走訪一些中介機構、商鋪等兼職場所后了解到,一些學生兼職前對所做兼職工作性質不做仔細分析,工作后認為不滿意便隨意離開,造成雇主的用人困擾。

筆者認為,可以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主題班會等平臺,采取經驗總結、辯論維權、個例分析等方式進行兼職教育,過程真實,效果很好。比如,一位姓劉的女大學生這樣分享她的兼職體驗:兼職前對金錢完全沒有概念,寒假給父親的貨運公司打工一個月后開始變得“斤斤計較”。她說,每天花十個小時在飛機坪上等待、收運貨物,一個人守貨的寒冷、孤單,讓她認識到賺錢的不容易。一位姓張和一位姓王的大學生分別提及在高中階段因厭學而有一段打工經歷,不同的工作選擇讓他們都認識到學歷低、能力差的困境,重新返回校園后希望能為更好的生存積累知識。一位姓張的女大學生說曾經給一位父母均是農民工、家境狀況特別差的初二女生做過家教,她主動把25元一小時的市價課時費降到15元一小時,并在家教時間結束后主動延長家教服務,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她覺得十分有意義。

三、學習與大學生兼職相關的法律規范

目前,并沒有專門針對大學生兼職行為的法律規范的論述,部分相關內容散見于一些法律規范。筆者認為,對大學生進行兼職法規教育可以有的放矢地學習以下幾部法規:《勞動法》、《合同法》、《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

《勞動法》和《合同法》主要讓學生了解勞動者享有哪些權益和義務、勞動合同應該具備哪些條款、合同的主要條款以及違反合同的責任。讓同學在社會實踐時候有法律作為行為的保障,樹立契約意識,形成契約行為?!陡叩冉逃ā泛汀陡叩葘W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主要讓大學生明確兼職是法定權利,但要處理好學業和兼職的關系。比如《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在第一章第六條中明文規定“學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為,不在本辦法規定之列”。所以,大學生在進行校外兼職時應注意:第一,選擇合法的中介機構,注意是否具備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的《職業介紹許可證》和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第二,求證招聘信息的安全性,大學生的兼職信息來源多為校園招貼的招聘廣告、同學介紹、網絡招聘等,可以通過電話咨詢、實地了解、周邊打聽等方法了解信息的可信度;第三,注意個人的人身安全。無論是求職面試或平時工作,大學生都可以提前告知好友或家人,類似個人身份證、銀行卡等重要物件不要輕易抵押或泄密,提高鑒別能力,增強對訴訟途徑的重視。

(注:本文受《思想政治理論課》國家級教學團隊出版資助)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614.

[2]錢結海.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分析[J].教育與職業,

2011,(28).

[3]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Z].

2007年7號.

[4]經素等.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

校為例[J].青年研究,2005,(10).

[5]唐其寶.大學生校外兼職利弊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

2008,(18).

[6]唐其寶.論高校對大學生校外兼職的因應策略[J].徐州

教育學院學報,2008,(1).

大學生實踐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創新能力 培養方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我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偉大中國夢的戰略支撐。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主力軍,肩負著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使命??梢妱撔滦腿瞬排囵B已經是人才培養任務的重中之重,任何關系到人才培養的項目和政策都必須把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優先思考的位置。鑒于此,本文就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現狀、提高方法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對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有益建議。

一、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意義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明確提出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會成為高等院校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從整個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來看,知識的創造和使用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科技創新是優化生產方式的重要途徑,會極大的推動產品科技質量的提高。隨著知識增長和知識轉化速率的逐步提速,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面廣、遷移性強的技術,需要學生對知識的重新構建或再創造,在這期間,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會發揮主動性。在國際競爭中,經濟發展是首要條件,創新人才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當一個國家失去了創新人才,他就會失去國際競爭力。晚清時期“落后挨打”的教訓要求時刻鞭策著我們在發展中必須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將我國建設成為真正的創新型大國,才能夠永葆競爭的活力。

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不足之處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實踐創新能力將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與世界先進國家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要在2020年進入世界創新型國家前列,差距還是很大。而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應該大力發展創新教育,雖然近幾年創新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資金有限。在工科院校,絕大多數的結論和數據要通過實驗驗證的,需要有相應的實驗設備和場所,而學?,F有的實驗設備普遍落后,并且學校在實驗設備上投資也很少,不能開展一些具有思維創新活動的實驗,極大地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2.指導教師的時間和知識儲備不夠。在高校教育中大力推廣創新教育,但是創新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積極探索能力,老師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時間來指導,但現在高校普遍存在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重的特點,老師沒有很多的時間來指導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

3.制度缺失,信心不足。雖然現在高校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一個教學目標來要求,但是與之相配套的制度缺乏,實施起來有很大的難度。當下的大學生普遍都是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物質條件比較優越,都是從溫室里走出來的,缺失承受壓力和刻苦拼搏的精神,沒有創新的勇氣和自信。

三、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方式

1.建立專業互通渠道,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在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以前,對報考的專業不太了解,不知道以后從事的工作內容和研究方向包括什么。在報考專業時往往聽從家長或老師的建議,當進入到大學后發現自己對專業不感興趣,對專業沒有興趣無從談及創新。因此學校在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應該在現有的專業基礎上,多開設專業導論課程作為選修課,讓學生有選擇地去聽不同專業介紹,讓他們自主選擇專業,進而調整專業,這樣使他們能夠選到自己心儀的專業,會有一定吸引力專研這個專業,這樣能夠對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2.開發科技創新項目,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需要學生對專業有興趣,并且具有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加上鍥而不舍的專研精神。因此,我們要開發各種科技創新項目,并分配一些資金作為啟動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項目中,在項目的制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認真開展研究的項目。為激勵學生參與實踐創新活動,可以根據專業的特點設置不同類型的大學生創新活動,對獲得優秀的創新活動可以得到一些獎勵學分,可以進行學分兌換,也可以將學生的實踐創新活動納入綜合測評的加分項目中,這樣可以調動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向實踐創新的深度開發,逐步提高創新能力。

3.加大力度培養具有專研創新精神的教師團隊。自古以來,老師承載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職責,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指導者,對學生的成長和創新能力的發揮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首先要培養老師具有創新精神,要有一定的資金和時間到專門的創新公司去學習或參加培訓,及時了解業界動態,掌握最新技術,提高自己的能力。通過這些舉措,教師在專業知識更新、項目開發管理經驗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教師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取得了長足進步。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

4.校企合作提升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通過吸引企業資金和物質技術參與人才培養的一種方式,已經成為了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這樣可以將企業資源和創新文化引入到學校,成為創新教育的推動器,融合高校和企業力量共同研發和引領技術創新活動。如海爾的創客實驗平臺,充分發揮了海爾集團的優勢,允許教師和學生參與到技術研發等工作中,學生可以得到企業研發團隊的技術人員和老師雙重指導,極大地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的發揮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本文從培養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意義出發,分析了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不足,最后提出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方法。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逐步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許景波,劉泊,王麗杰.基于創新訓練項目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J].黑龍江教育,2016(1):75-76.

[2]衛慧芳,許臣.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68-69 -62.

[3]焦東良.高職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J]. 成果交流, 2016(11):151-152.

[4]鮑家定.機械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式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 2016(7): 61.

作者簡介:秦補枝(1975.09—)女,漢,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教育改革。

※基金項目:

1.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發展視角下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項目編號:2015SJD265.

2.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TAPP):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和職業能力提高的新策略,項目編號:NJPI-PPZY-2015-21.

大學生實踐論文范文第5篇

2、構建中醫藥院校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全員參與新模式

3、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探索

4、論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5、“法律基礎”課教學創新與大學生法治素質培育

6、高校法律文化傳播與法律社會化

7、教書育人視域下的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8、對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展思考

9、高校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探究

10、論大學生法律援助工作在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1、依法治校下的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途徑研究

1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3+2”實踐研學及運行

13、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

14、大學生勤工儉學法律保護的現狀與途徑研究

15、參加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社會性發展的促進作用

16、新時期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探索和思考

17、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閾下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切入點探究

18、大學生法治教育現狀及對策探析

19、大學生法律實務微信平臺建設問題研究

20、獨立學院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培育研究

21、論大學生法律信仰的缺失與培養

22、論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實踐育人模式的有效路徑

23、在優化校園文化中培育提升大學生法治意識

24、大學生德育實踐活動的國外借鑒

25、大學生法律援助制度的現狀及模式設計

26、當代大學生法律觀念調查研究

27、淺論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

28、以校園實踐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2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30、對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法制教育的思考

31、論當前高校法治教育的幾個誤區

32、民辦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路徑研究

33、中國礦業大學文法學院創新社團管理辦法傳遞教育正能量

34、構建和諧社會下的大學生法制教育

35、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探究

36、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現狀的分析及對策

37、關于大學生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分析

38、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實踐教學研究

39、大學生就業法律意識的缺失及其培養

40、大學生低碳創業必備法律素質及其培養路徑探討

41、論大學生法律實踐活動的模式與路徑

42、高職院校學生干部法律素養提升路徑

43、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探討

44、大學生假期社區法律服務實踐環節的設置及運行機制

45、略論提高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途徑

46、基于思政育人視閾下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提升研究

47、依法治國語境下當代大學生法律信仰培育要素探析

48、大學生社會實踐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49、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路徑研究

上一篇:創新思維論文下一篇:會計實踐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