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才市場論文范文

2023-09-11

人才市場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涉外旅游人才的培養卻不能滿足旅游市場的需求。本文在分析我國涉外旅游市場狀況的基礎上,提出了涉外旅游人才培養的思路。

【關鍵詞】市場需求 涉外旅游人才 培養策略

隨著交通、通訊等產業的迅速國際化、網絡化和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旅游成為當前人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統計表明:旅游業已成為世界各國最大的“出口產業”,成為世界經濟中發展最快、創匯最多、帶動面最廣、開放度最高的“朝陽”產業。

一、目前我國涉外旅游市場的基本狀況

1.涉外旅游人才的來源。從我國目前涉外旅游人才的市場供給來源看,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高等院?;蛘呗殬I技術學校直接培養,其專業背景主要是旅游管理和外語,這類人員專業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畢業后直接應聘到星級旅游飯店從事涉外接待服務工作,或者是通過資格認證考試持證上崗;二是我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飯店以及規模較大的國際旅行社進行行業培訓,然后直接進入賓館飯店從事涉外接待服務工作;或者考取涉外導游、出境領隊等資格證,再到國際旅行社從事導游服務工作。三是其它行業改行而來的人員,如原外事部門人員以及留學歸國人員等。他們通過資格認證考試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再掛靠國際旅行社或直接應聘到星級賓館飯店從事涉外旅游方面的管理服務工作,這類人員最明顯的特點是,外語水平高,對某些國家的基本情況也非常熟悉,因此,他們從事涉外旅游工作游刃有余。

2.涉外旅游專業人才需求情況。目前涉外旅游專業人才缺口大,尤其迫切需要的是涉外導游、出境領隊以及外語翻譯類人才、具有國際水準的涉外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景觀規劃設計人才、品牌項目策劃人才、市場推廣人才、信息資源開發人才、電子商務人才及高檔旅游飯店的部門經理等。與此同時,小語種涉外旅游人才更為稀缺。

二、涉外旅游行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情況看,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服務技能與旅游產業發展的要求還沒有達到一致,旅游人才開發和職業教育培訓滯后,旅游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整體偏低。主要表現為:一是旅游從業人員學歷偏低。旅游景區的從業人員多數為當地的農民,基本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二是從業人員閱歷淺、知識貧乏、服務意識淡薄、服務技能不高。特別缺少中高級職業經理人、旅游策劃、人力資源開發和旅游管理、旅游外聯營銷和能把握市場、懂業務、高素質的中高級管理人才。三是旅游行業缺乏訓練有素的培訓師資隊伍,沒有充分發揮校企共同培訓旅游從業人員的作用。

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涉外旅游人才培養策略

1.實施校企合作辦學。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能夠實現“雙贏”目標。對學校來說,通過與企業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又滿足社會、企業人才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通過合作教育,學生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學生對行業和社會進行零距離接觸,專業意識不斷增強,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師資隊伍建設也得到加強,培養了一批雙師型教師;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學成本。對企業而言,無須付出前期培訓費用,即可獲得高質量、高素質的一線人員,提高了企業聲譽;降低了用人風險和人工費用,提高了競爭能力和企業效益。

2.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涉外旅游專業在構建新型的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首先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合理而詳細的實踐教學計劃。特別是針對于企業實踐的計劃。其次,開發有效、合理的實踐教學資源。合理的實踐教學資源包括校內外的各種實訓、實踐教學基地和場所。最后,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的運作機制,順利達成實踐教學的目標。院校在跟企業合作過程中,要本著平等雙贏的態度,雙方商議簽署校企合作協議,討論實踐教學計劃內容,實施辦法及考評方式。

3.建立教師與職業人聯動機制。旅游專業課教師或旅游實習帶隊教師在實訓基地掛職,參與實習基地工作,承擔實習基地相應課題研究,并負責實訓學生的管理監督和實訓成績的鑒定。同時,旅游行業、職業領域中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職業人走進學校,并參加學校相關的組織,對教學工作進行研究、指導和服務,對教學建設、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教學研究與質量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議,為專業的建設發展決策提供科學的分析和指導。

4.實施憑證上崗制度,增強畢業生的行業認可度。對旅游專業學生實施 “雙證書”(畢業證和導游證)制度,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考取全國導游資格證等行業資格證書,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這些畢業生在畢業后,以 “適應快、動手強、素質高”而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因此增加了企業對高校旅游專業的滿意度,從而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并形成良性循環,企業將為以后的畢業生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崗位。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和第一大旅游接待大國,隨著旅游市場的進一步擴大,既懂外語又熟悉業務的人才非常缺乏,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培養以市場為導向的涉外旅游人才,能形成對旅游人才市場的互補,這不僅是國際化旅游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劉詠梅.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涉外旅游方向教學改革初探[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0(6).

[2]邵小慧.創新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2(2).

*本論文為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涉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人才市場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科學技術蓬勃發展,金融與科技結合的創新性產品及服務不斷拓展,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是推進社會經濟進步的關鍵,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課程仍停留在傳統的金融人才培養階段,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儲備量不足。本文分析了現階段金融專業人才素質的新定位,總結現階段人才培養的不足,并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特點,提出相應意見與未來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金融科技;教學改革;金融教學;復合型人才

金融科技,是指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各類新興科技手段對原有的金融產品及服務進行創新,以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的一種新業態。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提出了“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賦能作用,推動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金融科技是現代金融業發展的支柱,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適應時代發展新要求的人才是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抓手。

一、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目前,傳統金融課程已不能適應新時代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新定位。金融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人工+傳統金融業務階段”“IT+金融交互式階段”“互聯網+金融智能終端階段”與現在正經歷的“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創新階段”?;ヂ摼W金融、移動支付、人工智能投資顧問、大數據智能風險控制等新金融業態不斷涌現,以金融智能化為特征的金融科技時代已經到來 [1]。金融企業在人才需求上已不僅局限于傳統金融專業培養的單一型人才,對勞動力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行業門檻進一步提高。金融行業所急需掌握數據分析、量化投資、金融生態平臺維護與創新等知識技能的金融復合型人才 [2]。

培養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是提高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的重要途徑。金融業與科技創新結合日益緊密,新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催生了新業態、新職業、新崗位?!耙跃蜆I為導向”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思想,應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群)旨在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勝任各類金融企業一線工作任務、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的金融人才。高職院校專業(群)培養適應行業發展的金融全產業鏈人才具有重大意義,而培養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是提高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的重要途徑。

二、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復合型人才概念源于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博雅教育觀,是指精通一個專業,并通曉多個專業知識與技能,實現學科間知識應用融會貫通的、富有創造性的人才。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指的是精通金融專業知識,并在實踐中熟練運用新興科學技術工具,在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上體現復合的新型人才。對于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而言,首先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復合型知識結構,在傳統金融專業理論框架下,通過實踐教學有機融入大數據理論、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理論知識與應用技能,掌握大數據營銷、量化投資、智能投顧、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內容 [3]。金融類專業教師應加大對傳統金融領域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拓展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技能學習的廣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新實踐補全知識結構的能力。金融專業課程理論教學與金融科技實訓教學相結合,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育具備金融數據分析能力、智能投融資決策管理能力、風險管理技能及金融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通過金融科技復合型專業培養,學生應具備主動學習能力,適應智能金融服務潮流,能夠借助人工智能輔助金融服務創新,提高業務效率,應學會應用技術,而非被技術取代。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金融類專業要為社會提供懂業務、精技術、善營銷的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

三、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現狀

(一)現有高職金融人才培養目標不能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的要求

金融科技是從傳統金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對人才的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傳統金融是業務工業社會體系內形成的標準化與流程化的金融服務,所需人才適應于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金融科技業務是信息社會體系孕育的金融新業態,其產品與服務體現出差異化與多元化的特點,呼喚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是以復合型知識結構為基礎,具備創新性思維的人才。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金融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方案仍圍繞如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傳統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設置,與現代金融業發展潮流脫節。高職院校從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的角度出發,對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即將原有的單一技術型人才培養轉向綜合性金融人才的培養,使得所培養的人才能夠有更多的職業選擇空間,在未來的職業領域中更好地發展。

(二)現有金融專業課程設置滯后于行業發展

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課程設置未能跟上金融行業的發展。區別于研究型院校,高職教育具有就業指導的特殊優勢,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與研究型院校相比,更注重實踐教育與技能教授。但據目前情況分析,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對人才的培養停留在教授傳統金融理論與基本操作技能階段,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多數圍繞傳統金融行業業務內容開展,知識點與形式較為單一,與目前市場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相悖。金融理論課程滯后于行業發展,學生的知識結構較為基礎與陳舊,缺乏對行業前沿業務的接觸,難以滿足快速變革的金融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4]。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未建立完善的專業課、輔修課的學分兌換制度,金融專業與其他學科之間缺乏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暫未能探索行之有效的金融與計算機學科交叉培養路徑。

(三)金融科技師資的缺乏成為制約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瓶頸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師資隊伍的傳統金融理論扎實,社會實踐經驗豐富,基本符合目前教學需要。但現有教師多數從事傳統經濟領域研究,且未接受過金融科技相關知識教育,知識結構受到時代限制。金融科技是近年出現的新業態,現有師資隊伍通常不具備金融科技行業的從業經驗,未能充分了解金融科技實踐業務,在高職院校大量實踐教學的要求下難以直接指導學生實訓,且現有高職階段金融科技類教材匱乏,難以支撐教師對金融科技知識的教授,教學存在較大局限性 [5]。此外,部分教師未能及時更新知識架構,授課內容與時代脫節,教學過程中缺少金融領域前沿知識。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引入的企業教師多為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未能有效改善金融科技師資缺乏現狀。金融科技師資的缺乏制約了對適應金融科技時代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四)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不能滿足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需要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需依托于計算機技術,金融專業開展實訓教學所需的軟硬件要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相關實訓室的硬件與軟件基礎較為薄弱,信息化設備老舊,實訓教學器材僅能滿足傳統金融業務實訓需要,未能緊跟行業潮流更新換代,且主流公司提供的金融科技實訓平臺仍在開發初期,價格高昂。此外,校外實習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實習基地多為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大多數學生未能得到金融科技業務的實踐機會。且高職學生到基地實習時接觸的業務多為營銷類的前臺業務,無法充分了解金融業的業務核心與新技術在金融行業中的實際運用。

四、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思路

根據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要求,結合時代背景下金融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改革思路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產品、新業務、新崗位不斷涌現。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應提高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以培養金融科技知識技能復合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優化調整專業課程體系,更新知識結構內涵,緊跟行業發展步伐,使課程設置具有動態性與靈活性。針對金融行業業務創新迅速、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深度應用日益廣泛的特點,高職院校應緊貼實際,注意對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及時進行優化,及時更新課程教學目標內容,使用活頁教材等形式,及時剔除陳舊過時的知識。高職院校還可借鑒國內外先進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經驗,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進一步優化實訓教學,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具有現代化視野與自學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應對人才市場進行充分調查研究,以實用主義為指導調整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在傳統金融課程標準中融入新技術知識,為全產業鏈培養與時俱進的新型金融人才。

(二)豐富專業課程內容

在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將大數據營銷、量化交易、智能投顧、線上供應鏈金融等新興金融技術與業務模式融入課堂案例教學,實現前沿金融實踐與課堂基礎理論有機結合,引導學生自主構建金融科技復合型知識與能力結構 [6]。例如,在金融專業課程中,引入AI工具,在設計家庭保險方案與設計家庭理財規劃方案等學習項目中輔助學生突破傳統學習難點,讓學生在掌握金融理論知識的同時習得科技工具的操作技能,幫助學生了解金融科技業務是以傳統金融邏輯為底層架構,融入科技手段實現生產效率提高的一種創新型金融業務??赏ㄟ^校企合作,學校與金融科技企業共建脫密真實客戶案例系統,通過部分脫密平臺數據,開展數據分析教學,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金融數據進行現象分析及平臺實操。學校應加強課程靈活性,健全學分制度,引導學生選擇金融與計算機學科交叉培養的路徑,創新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學制。

(三)配備金融科技復合型師資力量

優秀的金融科技復合型師資團隊是培養新型金融人才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師資構成主要為傳統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及傳統金融學科研究人員,金融科技復合型師資人員短缺。高職應組織開展部分教師跨學科培訓,鼓勵金融專業教師與計算機專業教師跨學科進修,完善教學方面的激勵與懲罰機制,引導教師隊伍完善知識結構,建立一支具有跨學科復合型知識與技能儲備,并及時更新行業前沿業務動態的師資團隊。高職院校應利用校企合作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金融科技企業教師作為實訓導師參與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利用行業經驗補充高職原師資在科技金融知識方面的空缺。學??晒膭罱處熆鐚I組成研究組,試點金融科技教改項目,跟蹤試點學生畢業就業情況,為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實踐依據。鼓勵并支持教師參與科技金融類企業的實踐鍛煉中,或參與社會機構關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培訓,以此構建高水平的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師資隊伍。

(四)推進高新金融科技企業與學校的校企合作

實踐教學作為高職金融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核心環節,對金融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和專業能力的培養起著支撐作用。推進高新金融科技企業與學校間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金融科技領域。傳統金融專業實習基地基本由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的業務部門組成,業務內容較為傳統單一。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普及的時代,智能合約、智能投顧、大數據營銷等新業務形式構建了金融新業態,傳統金融流水線型的工作內容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同時新業態也催生了相應的新崗位。因此,高職院校應調整金融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結構,適量增加與金融科技類企業的相關合作,在保有傳統優勢實習基地的前提下,引入如螞蟻金服等互聯網金融類企業、用友科技等財務數據分析類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基地。學生通過金融科技類型實習,能在實踐中體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金融業務中的運用,掌握金融科技核心技能。企業通過合作項目,也能夠儲備一批對口的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健全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五、結語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的逐步深化,科技改變了金融行業的原有業態,部分傳統崗位已被人工智能取代。與此同時,金融科技浪潮也帶來了新業務與新崗位,金融職業環境迎來巨大轉變。近年來,大批金融科技公司涌現,導致適應金融科技新業態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時代呼喚適應時代潮流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應針對行業崗位實際要求,以市場實際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金融科技復合知識結構的實踐型職業人才。學校應通過對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內容、校外實訓基地的調整及對復合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升金融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專業素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實現金融科技新業態的全產業鏈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 李俊.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背景下金融學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2020(29):43-45.

[2] 宋楊. 科技金融時代金融復合型人才培養中的教學改革探討[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23(02):105-108.

[3] 沈玉星.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金融專業群人才培養探索——以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營銷界,2019(19):70-72.

[4] 林晶,陳苗,李偉.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時代信息人才培養模式、路徑與對策研究[J]. 情報科學,2019,37(09):123-125+

132.

[5] 李東榮. 大數據時代的金融人才培養[J]. 中國金融,2013(24):9-10.

[6] 張成虎,胡嘯兵,孫林娜. 復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養模式探析[J]. 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05):59-62.

(薦稿人:方勇華,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胡甜甜)

人才市場論文范文第3篇

三星集團起步于1938年,創始人李秉喆對“三星”的解釋是:“三”代表“大、多、強”,“星”寓意“明亮,高遠,永遠散發純凈的光芒”,合在一起就代表了對“大、強、永遠”的期待。近年來,隨著三星旗下主要子公司——三星電子在智能手機等領域的飛速崛起,三星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迅速提升,已邁入全球頂尖企業行列。如今的三星集團,2012年凈銷售收入為2688億美元,相當于韓國當年GDP的23%;旗下擁有包括兩家《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19家上市公司(2012年三星電子排名第14;三星生命排名第427)和59家未上市公司;手機、電視等近20種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已成為韓國的國家名片和民族企業象征。作為東亞企業崛起的新標桿,三星走過的很多路,正是中航工業已走過、正在走或將要走的路。

發展沒有天花板

三星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三次歷史機遇下的跨越式發展。

第一次歷史機遇,是韓國在20世紀50~70年代大力推行的進口替代戰略。其時,三星明確提出了“實業報國”的經營理念。20世紀60年代末,隨著韓國政府開始推行鋼鐵、機械、電子、化工、造船等戰略產業的進口替代,三星開始了向電子、重工業的大規模戰略拓展,到20世紀80年代,三星已成為韓國第一大財團,成功實現了由小型貿易商社到巨型實業集團的跨越。

第二次歷史機遇,是20世紀70~90年代進入高潮的以摩爾定律為代表的微電子革命。其時,三星經營著“從衛生紙到航天飛機”的龐雜業務,為此,三星于1988年宣布進行“二次創業”,以實現向“21世紀世界一流企業”的轉型升級。芯片、液晶面板等微電子產業的關鍵零部件,成為三星聚全集團之力重拳出擊的方向。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三星在芯片和液晶面板領域均已具備了全球數一數二的實力。此外,三星在造船、保險、工程、數據系統等領域業務也已能比肩世界一流,實現了從韓國第一到世界一流的跨越。

第三次歷史機遇,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數字革命。三星決定以數字技術為突破口,將經營重心從大規模制造轉向自有品牌經營上,打造屬于自己的高端品牌,確立了“成為引領席卷全球的數字革命的領導者”的戰略目標,樹立起了全球高端品牌和行業引領者的形象,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世界頂尖企業。

中航工業當前階段與三星的“二次創業”非常接近。在收入規模上,三星1988~2000年的“二次創業”實現了由1987年的770億元到2000年的近萬億元的飛速增長。中航工業2008~2020年的“挑戰萬億”有著同樣長的時間周期,起始收入則要比三星高出近一倍(2007年銷售收入1478億元)。在業務結構上,三星在“二次創業”前的總體業務格局,與中國航空工業在改革開放之后由“強軍”到“富民”的業務拓展方向相近,也存在業務雜而不強的問題。在面臨的挑戰上,三星的“二次創業”軌跡曾遭到97亞洲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在3年內走出了危機,2000年再創收入新高。中航工業這兩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的逐步顯現,一些單位也出現了經營業績下滑等問題,目前正采取與三星類似的措施來全力實現戰略目標。在發展機遇上,三星的“二次創業”是借助了微電子革命的東風,成功做大做強了電子產業。中航工業的“挑戰萬億”也有國際、國家、國民三重歷史機遇交匯的優質土壤。

小舢板爭不到制海權

三星從出生就開始追求“大、強、永遠”,但三星信奉的大而強并非簡單的數量的積累,而是以“第一主義”為綱領,以“成為涉足領域中最先進、最好的企業”為目標。

以三星電子為例,在手機領域,三星電子從2000年起就不斷推出“領先時尚科技”的世界第一產品,包括全球第一款MP3手機,全球第一款雙屏翻蓋手機,全球第一款雙模手機,全球第一款500萬、700萬、1000萬像素手機,全球第一款手表手機,全球第一款全觸屏太陽能手機,全球第一款雙屏安卓手機,全球第一款準專用拍照手機等。這些世界第一產品有效推動了三星電子的市場成功,其智能手機銷量自2011年起成為全球第一。此外,三星電子的平板電視已連續6年把持全球銷量冠軍。

如今,三星的產品和業務體系已是一支全面拔尖的豪華聯合艦隊,有旗艦航母(智能手機)、有主力艦(造船、電視、冰箱等排行全球第一的業務)、有輔助艦(芯片、面板、精密材料等全球數一數二的核心零部件業務),有補給艦(保險、證券、投資等成規模、成體系的金融業務),還有已經啟航的未來主力艦(五大“新樹種”產業)。這樣的陣容確保了三星在全球市場的稱王稱霸。

“追求第一”也是中國航空人多年的理念與旗幟,中航工業提出“挑戰萬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就是對這種精神的繼承與發揚。中航工業要達成這一戰略目標,僅僅圍繞國內市場、做到國內一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以“全球視野、世界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全球市場上闖出一片發展新天地,使國際收入增長成為“挑戰萬億”的重要支撐。這不但要求中航工業的航空主業做到世界前列,也需要非航空業務能夠形成多個千億級的“世界一流”專業化業務板塊或專業化企業,在產品技術和市場份額上能具備多項“世界第一”。

后來居上有捷徑

三星如今在全球稱王稱霸的很多業務,在剛進入時往往已比行業競爭對手遲到很多,三星能夠后來居上,在于采取了與美、歐、日企業巨頭截然不同的趕超式發展模式。三星的后來居上有四大要素:敢于失敗精神、快速創新機制、垂直一體化戰略和高端品牌營銷。

敢于失敗精神,是三星得以在諸多業務領域催生出累累成功碩果的重要支柱。三星在新產品推出、新業務拓展的過程中從不懼怕失敗,將失敗視為取得成功的必付代價,甚至是通向成功的捷徑。正是敢于失敗,三星才能在諸多試驗品的肩膀上發展出明星產品,在多方向的大踏步業務拓展中發展出支柱產業。

快速創新機制,是三星能在技術層面后發先至、迅速趕超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市場導向,二是外部集成,三星多年堅持將銷售收入的8%左右投入研發,四是集團驅動。通過快速創新機制,三星能夠在短時期內形成雄厚的技術積累,繼而根據用戶需求變化,迅速組合出豐富多樣的新產品,搶在競爭對手之前將新產品賣出“生魚片”式的高價。

垂直一體化戰略,是三星發揮多元化大集團優勢,在新進入業務領域趕超競爭對手的常用手段。在三星整體實力還未躋身世界一流的“二次創業”時期,三星的垂直一體化是先重拳出擊關鍵零部件,再努力向研發、整機制造、營銷等上下游環節延伸。如今,在成為具備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競爭優勢的產業帝國后,三星在新業務拓展上也經常通過內部的系統明確分工,發揮出垂直一體化的母合競爭優勢,實現對產業鏈高效、有序的火力全覆蓋,以軍團作戰的方式在新產業很快打開新天地。

高端品牌營銷,是三星能迅速擺脫97亞洲金融危機,在21世紀后來居上擊敗諸多電子產業巨頭的重要法寶。三星的高端品牌營銷主要做好了四件事。一是品牌定位,二是營銷渠道,三是品牌管理,四是事件營銷,為三星走出亞洲金融危機泥潭、樹立全球一流品牌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與三星追求后來居上類似,“創新超越”是中航工業長期以來的發展之魂。早在2008年整合成立之初,中航工業就提出“創新超越”要以“追求科技領先、把握市場需求、注重商業成功”為根本出發點,這與三星后來居上的成功法則在內核上是高度契合的。例如,在新產品、新業務的發展上,我們要更加敢于失敗、包容失敗。在技術創新上,航空工業作為科技的集大成者,我們可以從基礎研究和非航空領域來獲取信息、材料技術等,在吃透市場的基礎上,加強對外部技術的集成。在業務布局上,中航工業正在努力提升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競爭優勢,一方面做強研發、關鍵零部件、品牌營銷等核心、高附加值環節,實現“元寶曲線”式的業務組合,一方面加強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各子公司的分工協同,實現軍團式高效作戰。在品牌營銷上,我們也要思考符合產業特點的時尚營銷理念和渠道。

緊握戰略的韁繩

三星的集團管控,是一種具有東方特色的、科學高效的戰略管控體系。集團總部具備強有力的戰略決策、資源配置和戰略控制能力,各子公司在一般決策和具體經營層面有靈活的自主權限,形象來說,即是總部在經營層面放權的同時“緊握戰略的韁繩”。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更好地在金融危機下推進大刀闊斧式改革,三星將工作重心聚焦于集團大的改革與發展問題。進入21世紀,三星開始推行“鐵三角”管控體系,結構調整本部也于2006年更名為戰略企劃室。

在“鐵三角”管控體系下,董事會處于鐵三角最頂點,負責確定公司的整體發展方向,拍板長期的重大戰略性決策;戰略企劃室攜手三星經濟研究院扮演智囊團角色,負責全面及時地掌握公司經營信息,基于內外部環境進行獨立策劃和思考,為董事會提供決策建議方案;社長團(子公司領導人)則扮演著具體指揮者的角色,在公司制定出重大戰略方向后,由他們具體加以實施,對中小業務的投資到人事、組織、商品策劃和營銷有很大自主權限,且能通過一周一次的社長團會議就一周內的經營情況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自主協調經營問題。在這一管控體系下,子公司在具體經營等戰術動作上能夠做到靈活機動,董事會通過專業化、高水平的內部智囊團,對重點業務的現在和未來情況能做到系統深入的了解,從而在重大戰略問題上能夠有底氣、有依據地為子公司緊握韁繩、引領方向,及時做出科學合理的戰略決斷。這種由強有力總部“緊握戰略的韁繩”的管控做法,是三星能在國際競爭中屢戰屢勝、基業長青的關鍵要素。

中航工業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持續推進管控體系的改革優化。對于非航空業務領域,集團公司近年來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激勵措施,著力提升下屬單位在經營上的靈活、科學決策能力。接下來,或許可以加強在關鍵業務領域的資源聚合、軍團作戰,完善集團層面對未來重點業務的傾斜式“炮火支援”和戰略投放機制,以及對下屬單位業務方向的戰略管控機制。從三星經驗來看,做好這兩點,中航工業未來重點業務在迅速做大做強上就能有更多的支撐,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就能有更多的勝算。為此,三星提升集團總部戰略決策、資源配置和戰略控制能力的種種做法,都對中航工業有著啟示和借鑒意義。

天才能養十萬人

三星在創業之初就提出“人才第一”理念,時至今日,三星已有了雄厚的人才積累,使人才成為了三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技術人才方面,僅三星電子在全球已擁有超過5.5萬名的技術和研發人員,占三星電子員工總數的約四分之一,羅織了眾多全球頂尖技術研發和工藝設計專家;在管理和營銷人才方面,三星號稱韓國商界“人才士官學?!?,三星出身的經營者在人才市場上有很高的評價和信賴度,韓國銷售收入排行前10的金融企業,其CEO絕大多數都是三星出身。在長期的實踐中,三星人才戰略的一個鮮明特點是:特別重視核心人才和人才之上的“天才”。

中航工業從2012年就提出要重視能夠提供“非無差別勞動”的創新型人才,“不要怕給創新型人才以更高的待遇”。當前,中航工業各行業的核心人才、高層次人才依然高度稀缺,航空業務是這樣,非航空業務、資本運作等領域更是如此。這兩年來,隨著一些單位的經營業績下滑和成本控制壓力增大,如何吸納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就更有其緊迫的現實意義。在這一方面,三星吸納和培養核心高端人才的種種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內腦支撐大集團

內腦即內部智囊,是三星在跨越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集團總部的戰略分析和決策能力,不斷提升大集團母合競爭優勢的重要支柱。三星經濟研究院是三星內部智囊團的主要構成。

與歐美企業巨頭更多借助咨詢公司、智庫等外腦不同,三星選擇做大做強三星經濟研究院這一內腦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慮。首先,是內腦比外腦更滿足三星跨越發展的總體需求。三星追求的是從韓國本土向全球市場的戰略重心轉移,對三星,這關系到全集團的興亡成敗,迫切需要高質量的咨詢服務;對世界知名咨詢機構,只是多了一個利益紐帶薄弱的陌生客戶,很難圍繞三星的“我想做什么”提供高成本的定制化服務。只有作為利益共同體的高水平內腦才可滿足這種需求。其次,是內腦能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比外腦發揮更大作用。宏觀經濟研究,是一個信息混雜、學派林立的咨詢業務領域。對歐美企業巨頭,最難的是從觀點不一致的諸多知名研究報告中解讀研判出宏觀經濟走向,接著還要通過智庫游說等形式來影響宏觀經濟向對自身最有利的方向發展。對三星,這兩方面難度都大大降低。三星經濟研究院既可以及時提供高水平的、針對細分領域的研判報告,也能夠以重要智囊團的角色把相關結論提供給韓國政府和其他業務所在國政府,爭取使三星與政府在大勢判斷上保持一致與同步。最后,是內腦比外腦更勝任競爭情報業務。企業競爭情報要做到高質量,一定是建立在既知己又知彼的基礎之上。在信息大爆炸時代,跟蹤競爭對手的知彼環節往往會產生海量信息,必須通過建立在知己基礎上的篩選與再加工,才能形成有價值、成體系的競爭情報。

(作者:李平,中航工業副總經濟師兼戰略與資本部部長;廖全旺,中航工業經濟院副院長;黃毓敏,中航工業經濟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魏華興,中航工業經濟院發展研究中心工程師。有刪節)

人才市場論文范文第4篇

近年來,我國高校教育改革步伐日益加快,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更多問題,在加快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辦學規模、提高學校聲譽、提升辦學質量等方面任務艱巨。高校辦公室能夠為高校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服務,其運動效率將直接影響學校的社會聲譽以及各項工作的順利落實。檔案管理是高校辦公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新學期背景下,檔案管理方式也與之前存在較大差異,如何做好這項工作,使其更好的服務于高校發展,應引起相關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

一、網絡時代對于高校辦公室管理工作產生的影響

高校屬于一個綜合化系統,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良性運作,與此同時,它也是由千千萬萬的學生和教師共同構成的大家庭,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學習提供服務。高校的各項工作表面上看比較簡單,但其實涵蓋了諸多內容,對于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各項能力、素質要求較高。特別是檔案管理工作,進入網絡化時代,也對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沖擊,例如,隨著網絡辦公軟件的快速普及以及自動化辦公理念的逐漸滲透,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對以往的辦公流程進行轉變,對現代化先進技術進行引進,在檔案管理工作方面亦是如此,要求高校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趨勢。除此之外,為了提高高校辦公室工作效率,還需要對檔案管理手段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二、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特征分析

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辦公室的檔案管理工作與網絡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互聯網的突出特征都能夠在日常的檔案管理工作中進行凸顯,以下是對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特征的分析:

(一)信息化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在現代社會生活和生產中的日益普及,也要求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模式不斷創新,其逐漸開始向電子化辦公方向發展,不僅提高了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同時也對整個辦公環境進行了優化。高校是對高素質、高水平人才進行培養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新形勢下更應該與時俱進,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較高的新事物接受能力。近年來,很多高校都已經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在檔案管理方面,形式和內容也更加豐富多樣,檔案信息存儲的信息化、通訊的網絡化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質量,使其不斷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

(二)社會化

高校承擔著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任,與社會必然會存在很多聯系,而要想實現上述目標,首先就是要敞開懷抱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在完成教育培訓之后,將這些人才輸送到相應的企業或單位,而這也是高校的責任和使命所在。學生從入校的那一刻開始,高校辦公室就應將其受教育情況、科研成果、受獎勵情況、學習成績等記錄在到案,最后還要由特定的工作人員對這些檔案進行整理和歸納。通過這些檔案,能夠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人品素質、學習成績來進行衡量,而這也是其未來走向社會工作崗位的重要憑證之一,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辦公室在對學生檔案進行整理時,通常會與社會團體、組織機構、個人等取得外在聯系,而由此也決定了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的社會化特征。

(三)綜合化

對于高校辦公室來說,除了常規化的檔案管理工作以外,對于在教學實踐活動當中所產生的專業檔案、科研活動中產生的科技檔案、財務活動中產生的會計檔案以及人力資源管理中產生的人事檔案等,也要進行高效綜合管理。進入網絡化新時代,紙張不再是檔案的唯一載體,同時也包括光盤、磁盤等,多種形式的檔案也從側面凸顯了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綜合化特征。

(四)競爭化

高校的主要責任就是培養高素質、專業能力強的人才,現代社會發展中,人才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高校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必須要向市場需求作為導向,制定出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在高校管理活動當中,與學生相關的文書檔案管理至關重要,高校在和相關的用人崗位進行互動時,招聘單位首先就是要對學生的檔案信息進行了解,之后再確定人才是否與用人崗位相匹配,最終決定是否錄用學生,由此也凸顯了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的競爭化特征。除此之外,高校的技術發明、科研產品等也會成為競爭者們所關注的焦點,因此,對于高校辦公室的科研檔案來說,其應該結合相關的市場準入法則,逐步的加入到市場競爭當中,這一般是由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競爭機制所決定,明確了高校檔案管理的競爭化特征,能夠為本校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三、新時期做好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

新時期背景下,也對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立足于當前的社會環境,積極應對高校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自身做起,不斷提高檔案管理質量和水平,使其能夠更加符合現代化發展趨勢

(一)積極轉變工作理念

目前,高校的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逐漸開始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電子文書的應用越來越頻繁,檔案信息逐漸實現遠程傳輸,由此也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們的能力和素養必須要與現代發展相一致,具備一定的新事物接受能力,熟練掌握自動化辦公軟件,從行為到意識上都要認識到檔案管理工作的新變化,與時俱進,積極轉變工作理念。與此同時,還要對檔案管理信息化模式進行構建,建立起具備高校特色的檔案管理數據庫,從而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服務。

(二)積極應用現代化設備

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還需要對各種現代化設備與軟件進行應用,創建一個網絡化辦公環境。要想實現這一目標,要求高校能夠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例如,在對現代化設備進行采購時,必須要考慮其先進性和性能,以此建立起現代化先進的網絡系統,所應用的軟件必須要具有規范化和先進化特征,但要注意的是,在對這些高科技軟件進行應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防護,避免病毒入侵,以此為檔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保。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新時期背景下高校辦公室檔案管理工作特征以及相應發展對策進行了研究??傊?,高校檔案與高校的健康穩定發展息息相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未來就業產生直接影響,在此情況下,高校辦公室必須要強化檔案管理,工作創新,積極轉變工作理念,使其能夠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為師生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服務。(作者單位: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

人才市場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高等體育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對提升體育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體育院校就業指導的課程體系存在著師資隊伍、課程內容、講授方法、課程的經費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從這些方面著手,對體育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構建策略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就業指導 課程體系 構建 策略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Study on Employment Guiding

Curriculum in Sport Universities

ZHAO Lefa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02)

Key words employment guidanc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1 就業指導在體育院校的功能及地位

(1) 就業指導是實現人與職業相匹配的有效途徑。就業指導發源地是美國,于20世紀初葉美國工業化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誕生。近些年就業困難和職業倦怠所引發的社會問題讓社會逐步開始重視就業指導工作。目前,各高校對就業指導工作都非常重視,許多學校甚至成立了單獨的就業指導教研室。就業指導課也逐漸成為一門單獨的課程受到學校的重視。就業指導課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知自己和當前的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從而實現高質量就業。

(2)就業指導貫穿體育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全程。高等體育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要貫穿整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而不能簡單認為是在大四畢業時的階段工作。大學一年級就業指導課程應當從自我認知、職業認知開始,教會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知道大學四年該如何度過;大學二年級應該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就業基本能力的培養,主要從團隊意識、溝通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等方面進行訓練和指導。并根據學生自身特長,為其提供實踐機會;大學三年級的就業指導課重在職業定向指導。讓學生確定職業的發展方向,結合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學會自我培養相關職業能力,并有意識地培養其創業能力;大學四年級著重從職業選擇和就業形勢政策分析進行培訓。為學生講解國家、省、市及學校的相關就業創業政策,提供就業信息,還有必要進行相關法律知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這四個階段應該是層層深入,相輔相成,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3)就業指導是與其他體系課程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的實用性課程。從學科性質上講,就業指導課程是一種輔導類的課程,教師分析和講解要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及前景。專業教師如果將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滲透在其他專業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會對學生未來就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業指導課與其他課程的最大區別在于它的實際應用性。如何做到就業指導理論與學生的實用技能提高相結合,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升華思想,是大學生接觸社會和工作的首要要求。

2 當今我國體育院校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

我國體育院校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正處于初級階段。當前,絕大多數體育院校開展就業指導課程進行課程建設的探索。從國內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與學生實際的需求相比來看,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2.1 課程時間安排的不連貫性與滯后性

就業指導課程是一個旨在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挖掘自身職業潛力、提高職業需求能力的系統而有規劃的課程體系。很多體育院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的時間在第八學期,也就是畢業之前,雖然學生學到了就業指導相關理論,培養了職業規劃素養,懂得了其他因素在擇業過程中的重要性,但是錯過了實踐鍛煉的好時機。這些知識和技能僅在畢業之前的短時間內獲得和鍛煉成熟幾乎不可能,應在大學低年級就開始有意識地去培養和鍛煉。因此就業指導課程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所處的不同時期設定不同的培養方案,課程更加注重層次培養,將指導學習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

2.2 課程設置的單一性與短效性

(1)就業指導課程還在起步階段,沒有正規、系統、專業的理論體系。具體表現為:教材編寫分散,缺乏統一化、專業化的指導教材,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框架和知識體系;部分自編教材內容表面化,堆砌材料、案例,缺少相應的理解分析和指導內容。

(2)就業指導的內容僅僅圍繞解讀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收集和發布用人單位需求、培訓求職技巧、對自主創業給予鼓勵等表層化信息加以講解,教學內容易得且枯燥無味,對學生沒有長期的影響作用。在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教育、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的引導、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的培養以及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適應性的教育等方面上缺乏深刻講解。這種沒有根據學生自身特質進行教育的指導,會使學生出現入職不匹配和職業倦怠的現象。

(3)教學形式單一的就業指導課。目前講授式是大多數就業指導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運用的主要教學方式。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加上枯燥的內容,導致了學生出勤率不高,或只出工不出力的現象發生。

2.3 師資隊伍的單一性與非專業性

(1)師資隊伍單一,結構不合理。一部分是畢業不久剛剛跨入職場的新鮮人,另一部分由就業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兼任,這種師資結構存在就業觀念落后,缺乏專業的就業指導理論知識和職業認知,缺乏職業指導經驗等問題。

(2)缺乏校外的專家學者充實師資隊伍。目前就業師資隊伍只由校內的資深教授和專業教師構成,通過理論講座的方式補充單一的課程內容。但是校外專家的實踐經驗是學校教師無法比擬的。例如分析市場需求、把握求職經驗、洞察就業信息、解讀求職技能等方面。

(3)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大多數高校沒有專門的任職教師,常由輔導員和思想政治課老師擔任。就業指導工作是一個專業性和指導性很強的工作,兼任教師一般沒經過相關培訓直接上崗,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缺乏,難以挑起這一課程的教學重擔。

2.4 就業指導科研水平的落后性與被忽略性

就業指導課是一門具有學科理論基礎,且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一個學科的規范和成熟程度以及發展方向都體現在科研水平上?,F階段,高校整體忽視就業指導課科研,缺少學術交流平臺,缺少相關成果的研發,缺乏科研意識,忽視科研水平,這些因素的缺乏阻礙了就業指導課程的進步與發展。為了就業指導課程的進步發展,各高校應當擔負起責任,搭建廣闊的科研平臺進行學術交流與經驗分享。

3 體育學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構建的策略

3.1 加強就業指導課師資隊伍建設

(1)構建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加強就業指導課教師的遴選。第一,在學校內部加強授課師資力量建設。遴選具有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學、心理學及公共管理學知識背景的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講解。同事還需具有思政、心理學教師作為就業指導的補充力量,對學生定期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講座和相關心理輔導。第二,吸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社會人士進行實踐輔導。例如企業家對大學生的職業要求要立足于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需求,同時加強實踐教育,結合自身的就業經歷進行案例分析講解。

也可以聘請相關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人士擔當就業指導顧問,對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輔導答疑,成立校外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

(2)構建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加強就業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隗w育院校就業指導課師資隊伍身份復雜的特殊情況,選拔完教師之后,首先要對任課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利用校內資源和機會,對參加國家職業指導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考試的指導老師給予大力支持。

取得職業指導師資格認證,豐富教師的專業和理論知識;參加各種高校間及校企間的交流和研討,學習前沿知識開拓視野;到相關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部門調研學習,了解人才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獲取最新的就業趨勢信息。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培訓,完善教師的知識理論和實踐經驗,再集中組織任課教師進行集中備課,構建起一支具備就業指導課知識理論體系和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法的師資團隊。

(3)建設有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強的師資隊伍,加強就業指導教師的教育工作。目前,很多學校并沒有專門的就業指導課程教研室。體育院校的就業指導教師多以輔導員和就業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為主。這種師資結構穩定性不強,使授課教師沒有使命感和歸屬感。作為高校,應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并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激勵制度、職稱評聘制度等。教師在就業指導方面,應積極發揮德育的示范作用。由知識教授到轉變觀念引領,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成為教育學生和服務學生為一體的多能教師。

3.2 構建就業指導的課程內容與講授方法

3.2.1 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

體育院校學生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就業指導內容應針對體育類專業特點進行設置。除了對體育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招聘制度等內容的介紹外,還應根據學生就業特點,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開設文化素質教育類課程,

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內容可以通過四個階段來進行講授:大一年級:培養職業規劃意識階段。主要內容設置是如何適應角色轉變、做好大學學習的管理、處理好校內學習與實踐的關系等。通過初期的規劃教育讓學生對自己大學四年的學習和實踐做好規劃并開始按照計劃實施;大二年級:這是學生的職業認知階段,就業指導教育應以實踐教學為主,帶學生到各種相關就業崗位進行職業認知教育,讓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場所、環境和工作內容有所了解。讓學生在實踐中意識到勝任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人際交際能力和其他能力等等,并有意識地在平時的學習中強化這部分知識和能力的學習。大三年級:為職業決策階段。本階段應以理論教育為主,通過了職業規劃意識培養和職業認知教育兩個階段,此時應對學生進行專業的職業測評,讓學生充分探索自己的特質,最終做出符合自身條件和特點的決策,即就業或升學。大四年級:職業準備階段。對于考研的同學,授課內容主要以復習考研的方法策略、緩解心理壓力為主;對于就業的同學授課內容主要以講解就業形勢、培訓求職技巧為主。

3.2.2 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法

要根據課程講授內容的不同,實施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多應用實踐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想把就業指導課上好總結起來要圍繞“高度、深度和興趣度”三個維度來研究。體育專業學生聰明好動,從小進行體育鍛煉,導致文化課學習水平一般。所以課程的設置上一定要圍繞興趣度來做工作。大一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先通過問卷調查、小游戲等形式教會學生做職(下轉第180頁)(上接第166頁)業生涯規劃。大二通過高介入式的教學模式,例如討論、角色扮演等方法,從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溝通意識和服務意識四個方面來培養。大三可以通過一個模擬的招聘會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就業技巧。大四多以案例教學來講解國家、省市相關就業政策。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 通過恰當的引導和點評幫助學生掌握就業知識。

參考文獻

[1] 哈增紅等.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分析與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21).

[2] 羅璋.校企合作共同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J].廣東白云學院學報,2008(1).

[3] 孫萌,陳紅軍.陜西省工科類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9(15).

[4] 戴俊.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3):105.

[5] 李迎春.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課程建設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69.

[6] 張愛云,杜安強.體育生就業競爭力透析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J].體育社會,2010(6):94-96.

上一篇:市場營銷專業課程下一篇:企業數字化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