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供應管理創新范文

2023-09-11

供應管理創新范文第1篇

關鍵詞: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監管策略,經銷商

1 引 言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我國食用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環節。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4300多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發揮著產品集散、調劑供求、價格形成、信息傳播等多項功能,承擔著近70%的農產品流通任務。此外,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也有著不可推卸的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并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年來,“瘦肉精豬肉”、“有毒多寶魚”、“紅心鴨蛋”及“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使得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同時也促使農產品批發市場必須將食品安全監管納入自己的重要工作日程。

由于我國農產品生產主體規模小且分散,流通渠道復雜多樣,加之不法分子受利益驅動違法經營操作,單純依靠對生產源頭的控制還遠遠達不到現代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流通領域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的橋梁,是進行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的關鍵環節,但也是目前監管最為薄弱的環節,而食品尤其是農產品本身的特性又決定了其在流通領域的安全性極易受到影響。加強對農產品批發市場進、出場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不僅可以約束上游生產加工商提供高質量的安全食品,更有利于確保進入下游消費領域的食品安全。因此,農產品批發市場是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關口,對確保“從農田到餐桌(Farm to Fork)”全過程的食品質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北京市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監管現狀

近年來,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如2004年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與管理指南》、2006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都明確規定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責任和工作;2009年頒布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進一步推動了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監管的規范化、現代化進程。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并于2008年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北京市農產品流通體系發展規劃的實施,北京市農產品批發市場逐漸朝規模擴大、功能齊全、現代化程度高的方向發展,已成為產地農產品進入北京的主要關口,也是進行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節點。目前全市共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5個,其中大型市場18個。對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的監管,北京市相對其他省市起步較早且管理較為規范和嚴格。自2004年以來,北京市已全面啟動了以市場準入制度為核心的食品放心工程,推動實施市場索證索票制度,建立產品可追溯制度,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初步形成了一個從產地到車間再到餐桌的無公害農產品安全通道。

經銷商作為農產品批發市場內的交易主體,在批發市場食品安全保障中肩負重要職責,其食品安全認知及控制行為直接影響到批發市場乃至整個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狀況。因此,本文從農產品批發市場經銷商的角度出發,通過對其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行為(即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的問卷調查,探討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策略與手段。本文數據主要來自北京八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調研結果,針對場內食品經銷商隨機發放問卷509份,回收并篩選有效問卷415份,有效率為81.53%。

3 經銷商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與行為(KAP)分析

3.1 被調查經銷商的基本情況

為了把握農產品批發市場內經銷商的基本情況,問卷設計了關于年齡、教育程度、月收入、從業時間和經營品種等調查項目。被調查的經銷商以中青年為主,文化程度不高,從業時間較長且收入普遍偏低。如表1所示,被調查經銷商年齡在26~45歲的占72%,大?;虼髮W本科及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僅占樣本總數的6.6%,從業時間為2~10年的受訪者比例為76.6%,個人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經銷商占到了64.3%。

單位:%

3.2 經銷商食品安全知識分析

(1)經銷商對目前我國已經實施的食品安全監管政策普遍比較了解,但對各個政策的了解情況不同。自2001年起我國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已推廣實施的政策包括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編碼制度、市場準入制度、索證索票制度、可追溯制度6種。在被調查的415位食品經銷商中,對這些政策了解2種及以下的有78人,占調查總數的18.7%;了解3~5種的有218人,占到52.6%;6種全了解的有119人,占28.7%。但從經銷商分別對各個政策的了解情況來看仍存在明顯差異,如表2所示,經銷商對于我國實施較早且較為普及的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制度認知度較高,而對較晚實施且只在某些地區試點的政策如產品信息可追溯制度、產地編碼制度認知度不高。

(2)經銷商對食品安全監管政策等相關信息的獲取渠道有限。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4.5%的經銷商關注相關信息且有信息來源渠道,33%的經銷商關注但沒有信息來源,32.5%表示不關注相關信息(但其中86.8%的人希望了解一些)。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批發市場內絕大多數經銷商對食品安全相關政策法規有一定的需求,但信息獲取渠道有限,因而限制了其對食品安全政策法規等相關知識的獲取和了解。

3.3 經銷商食品安全態度分析

(1)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銷商的經營行為。從表3可以看出,批發市場內經銷商普遍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從不關注”和“不太關注”的比例和僅占4.4%。這一結果顯示,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重視和社會信息網絡的快速發展以及食品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批發市場內經銷商對食品安全問題開始逐步關注。

(2)經銷商對食品安全現狀的態度,持肯定態度即認為“非常安全”和“比較安全”的占54.0%,持否定態度即認為“不太安全”和“極不安全”的占7.7%,持中立態度的占38.3%(表3)。這一調查結果反映出,約近半數的經銷商對當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還是持懷疑、不肯定的態度,尤其是當“瘦肉精”、“蘇丹紅”等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時更會加深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的擔憂。

(3)經銷商對目前食品安全監管環節和監管部門的態度認知差異較大。當被調查的經銷商被問及認為目前是否有必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時,選擇“很有必要”的有301人,占總數的72.5%,選擇“一般”的有88人,占總數的21.2%,選擇“沒有必要”的有26人,占總數的6.3%。但進一步問及“您認為最應加強哪些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時,從表4可以看出大多數經銷商對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對采購、配送及銷售環節則相對認識不足,而經銷商正是這些環節的主體,在這些環節中對食品安全的控制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他們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此外,針對“您認為誰應該承擔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這一問題時,大多數經銷商選擇應由政府部門、第三方機構以及生產加工企業共同承擔食品安全的監管責任,而對其自身監管的作用認知不足。

(4)經銷商對目前食品安全監管政策的作用效果評價不高,對其實施效果和實際作用發揮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在被調查的415位經銷商中,有111人認為這些監管政策“很有作用”,占總人數的27.2%;認為“作用一般”的有195人,占47.8%;認為“作用不大”和“沒有作用”共占25%。

3.4 經銷商食品安全控制行為分析

(1)經銷商在采購時難以做到對食品質量安全的嚴格控制。在被調查的415名經銷商中有84.1%的人選擇“能保證”所購進食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僅有5.8%的經銷商選擇“不能保證”,另有10.1%的經銷商表示“說不清楚”。而在這84.1%的人中,有41.8%的經銷商是通過“各環節嚴格把關、規范操作”來保證所購進食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的,50.9%的經銷商是通過“交易雙方長期形成的信譽”來保證其質量安全水平的。調查結果反映出,目前批發市場內經銷商大多只能從主觀情感上(如穩定的客戶關系),而不是通過規范的交易行為來保證所經銷食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2)現有相關規章制度的落實和執行不徹底。2003年2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對“生產經營生鮮、凍畜禽產品應當使用冷藏運輸,蔬菜應當封閉運輸,使用敞篷車輛的應當采用遮蓋和保護措施”做了具體的規定。但通過調查發現,從事相關品種交易的經銷商只有54%的人了解相關規定并予以實施,而55%的經銷商沒有按照規定實施(其中50.4%的經銷商對相關規定的內容并不清楚)。對“運輸或銷售過程中過期產品的處理”問題,69.3%的經銷商會扔掉,2.7%的經銷商會繼續銷售,僅有28%的經銷商會對過期農產品進行無公害處理,并記錄處理結果。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出臺的各項加強食品安全的措施,在實際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3)對產品質量安全相關信息的了解和把握不足。目前,北京市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都已經實施了市場準入、購銷臺賬、索證索票等具體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調查發現,80.8%的經銷商建立并執行了購銷臺賬記錄,但仍有19.2%的經銷商沒有實施或不清楚相關規定。對于“所經銷產品需具有產地證明和產品質量證明”等規定,有72.6%的經銷商表示符合相關規定,仍有16.9%的經銷商對相關規定不清楚。此外,39.7%的經銷商會主動向購買者提供所經銷產品的質量安全相關信息,55.7%的經銷商只是在購買者詢問時才提供相關信息,4.6%的經銷商從不提供。

4 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監管的策略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到以下結論:首先,農產品批發市場內的經銷商對目前我國實施的各項食品安全監管政策普遍比較了解,但由于信息獲取渠道有限,對其中個別政策如信息可追溯制度、產地編碼制度等認知度不高,且對這些政策在實際中作用的發揮持有懷疑態度。其次,經銷商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關注,且食品安全事故的頻發加劇了其對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的擔憂。同時,經銷商對食品安全監管環節和監管部門的認知差異較大,且對其自身的監管作用認知不足。最后,批發市場內經銷商在農產品采購、運輸及銷售環節的經營行為不規范,以致其難以對所經銷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行有效控制。

根據調查了解的問題和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批發市場內經銷商的食品安全認知水平,進而改善整個批發市場的食品安全狀況和市場管理水平。

4.1 提高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效率

調查結果反映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不完善,政府及相關機構沒有積極引導和督促經銷商對食品質量安全法律和政策的學習及執行。調查過程中,大多數經銷商認同政府部門采取的食品安全監管措施,但對其監管效果普遍表示不太滿意。有些經銷商之所以不愿意配合調查,是因為他們已經厭倦了只發現問題而不解決問題的狀況,一次次的調查給他們帶來一次次的希望,卻也一次次使他們感到失望。每個人都能感覺到制度的存在,不管是政府的制度還是市場的制度,但如果這些制度沒有很好地實施,就會讓人感到這些制度規定只是一個空殼,沒有實際效力。因此,我國應逐步整合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進一步理順各部門食品安全的監管職責,提高監管效率,做到不重復不空缺。此外,任何制度措施的制定都要充分兼顧各方利益,與企業及其他監管部門進行交流,充分考慮其可行性、企業接受程度及預期效果。

4.2 加強食品安全法規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和及時性

總結調查問卷可以發現,批發市場內的經銷商已經逐步形成了關注食品安全的意識,但是因為他們大多數人文化水平不高,很難自主地從有效的途徑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相關的專業機構、政府部門等又不能主動提供服務,導致信息傳遞不暢。政府行政部門多頭管理效率低,一個部門單獨制定法規在實施上力不從心,覆蓋面有限,難以得到落實。因此,政府應盡快建立統一的食品安全法規信息發布渠道,保證政府出臺相關文件的權威性,盡量避免不同主管部門各自發布信息引起經銷商認知混亂。此外,還應加強食品安全法規相關信息的傳遞,使其能夠及時、迅速地傳達給場內經銷商,此時就需要批發市場發揮積極作用,定期搜集、整理各項食品安全政策、標準、法規、措施等信息,并及時傳達給場內經銷商,通過大張旗鼓地傳遞信息,提高場內經銷商乃至入場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認知水平。

4.3 規范批發市場內經銷商的經營行為

調查發現,農產品批發市場內經銷商大多都在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但是他們的這種關注主要從自身經濟利益考慮,怕自己賣的產品出現問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不是站在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或提高整個社會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高度去考慮。調查中發現,很多經銷商沒有建立臺賬制度,所銷售的農產品不具有產地證明和產品質量證明。其責任不完全在經銷商身上,他們很多人并不懂這些行為的重要性,只是按照過去傳統的行業規矩做生意。因此,批發市場管理者應該在這方面對經銷商進行積極的宣傳教育,不斷規范場內經銷商的采購、運輸和銷售行為,進而保障批發市場內整體食品安全水平。

4.4 強化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

應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進程,提高場內硬件設施和軟件管理水平。批發市場具有公益性特點,需要政府投資建設和改造,尤其是批發市場內食品安全檢測室的建設和運行需要政府予以經費補貼,否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嚴格市場準入的關鍵是提高經銷商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水平,增強食品安全意識,通過培訓使經銷商自覺規范經營行為,與市場管理者攜手共同把好市場安全準入關口。從長遠看,培養大型經銷商,促進經銷商的組織化、規?;l展,對實現農產品批發市場質量安全的有效監管,對提高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孫慶莉,安玉發.農產品批發市場客戶滿意度研究[J].商業研究,2008(7):181-186.

[2]張秀芬,劉雅為.首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現狀研究[J].商品市場,2008(3):46-47.

供應管理創新范文第2篇

一般認為,軍事供應鏈是圍繞軍事物資供應部門,從軍事物資生產開始,經由籌措、運輸、儲備、維修保養、配送等軍事物資供應環節,將軍事物資供應商、軍事物資供應部門、各級軍事物流基地和中心、部隊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在軍事供應鏈中,物資的流向一般是從軍事物資供應商開始,到軍事物資供應部門,再由軍事物資供應部門按級下發直到部隊用戶。但也存在軍事物資供應商直接發往軍事物流基地和中心、部隊用戶,以及軍隊內部越級保障的情況。由于軍隊的特殊性,軍事物資供應商不能得到的部隊信息的完全信息,而軍事物資供應商也有可能因為利益隱瞞其部分生產、庫存等信息,因此雙方得到的都是不完全的信息。

根據以上軍事供應鏈的定義及對軍事供應鏈的分析,其結構模型可以簡化為圖1:

在軍事供應鏈中,軍事物資供應部門是直接進行供應商管理的職能部門,其管理的直接對象就是軍事物資供應商。因此可以將整個供應鏈看作兩部分,軍事物資供應商及其上游供應商構成的供應商一方,其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作為由軍事物資供應部門、各級軍事物流基地及中心、部隊用戶構成的部隊一方,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部隊用戶的實時需求,同時兼顧軍事供應鏈成本最小化。

2軍事供應鏈供應商管理的博弈分析

不難看出,部隊與供應商之間確實存在著共同利益,通過適當的合作方式,雙方各取所需,部隊實現軍事和經濟效益,供應商獲得商業利益。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部隊與供應商之間除了合作,還存在競爭關系。因為二者之間是相互獨立的,沒有隸屬關系,雙方都是理性的、利己的,都以自己的利益為目標,并努力實現效益或利潤的最大化。凡是妨害利益最大化目標的行為,雙方都會規避。由此,供需雙方的合作關系中就存在著固有的破壞合作的潛隱因素。

一般來說,部隊要求供應商將生產、庫存等信息透明化,在部隊實時需求和突發等情況下能及時到貨,不能夠缺貨,不影響軍事效益。而對于供應商來說,庫存一大批固定物資不能流通,庫存、折舊成本會急驟增大,利益無法最大化。因此供應商希望能夠隱瞞生產、庫存等信息,流通庫存。

在這種情況下,部隊與供應商之間就會產生博弈。部隊對供應商進行管理的最好途徑就是實時監督供應商的生產和庫存,但監督是有成本的。供應商可能選擇隱瞞生產庫存信息,流通庫存從而獲取更大利潤,但隱瞞的情況下被部隊發現要進行賠償。建立一個簡單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軍事物資供應商可以選擇隱瞞或不隱瞞,部隊可以選擇監督或不監督。

其中,A代表不缺貨情況下部隊的既得效益,F(F>A)代表不能及時到貨和缺貨情況下供應商的賠償,c代表部隊監督成本,b(b

求解此博弈的混合戰略納什均衡。假設供應商的混合戰略為p1=(p,1-p),即以p的概率“隱瞞”,以1-p的概率“不隱瞞”;部隊混合戰略為p2=(q,1-q),即以q的概率來“監督”,以1-q的概率“不監督”。那么,軍事物資供應商和部隊的期望收益函數分別為:

v1(p1,p2)=p·q·(b-F)+p·(1-q)·b+(1-p)·q·0+(1-p)·(1-q)·0=pb-pqF

v2(p1,p2)=qp(F-c)+q(1-p)(A-c)+(1-q)p·0+(1-q)(1-p)·A=qpF-qc+A(1-p)

這樣,求解混合戰略納什均衡(p1*,p2*),即求解最優化問題

undefined

用微分求極值,令其一階偏導數為0,解得

undefined

由此得到博弈的混合戰略納什均衡p*=(p1*,p2*),其中

p1*=(c/F,(F-c)/F)

p2*=(b/F,(F-b)/F)

到此可以看出,部隊的最優戰略是以b/F的概率“監督”,以(F-b)/F的概率“不監督”。與部隊既得效益A沒有關系,而與供應商隱瞞信息流通庫存情況下的收益b及不能及時到貨和缺貨情況下的賠償F有關。

如果部隊選擇“監督”,部隊要付出一定的監督成本,對部隊并不是最有利的,在此情況下,供應商最好的選擇是不隱瞞信息,但是這樣供應商就要付出相應的庫存、折舊成本,對供應商也不是最有利的;如果部隊選擇“不監督”,部隊有可能承受不能及時到貨和缺貨的軍事效益的損失,對部隊是不利的,在此情況下,供應商隱瞞信息流通庫存會取得一些利潤,但也可能要進行賠償,也不是最為有利的選擇。出現對雙方都不利的局面,是因為部隊與供應商之間是競爭的關系,如果雙方堅持博弈,對雙方都不能產生效益的最大化,無法實現“雙贏”。

3 對策建議

通過上述博弈分析可以看出,建立部隊與供應商之間良好的合作機制,打破對雙方都不利的競爭關系,是軍事供應鏈效益最大化的切入點。因而在軍事供應鏈管理環境中,提倡在部隊與供應商之間建立一種追求雙贏的戰略性合作關系。在具體的軍事供應鏈的供應商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①建立科學合理的供應評價、選擇與培養機制,保證提供軍事物資供應服務的都是部隊需要的供應商。一般而言,有實力的、優秀的供應商,不僅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高,而且其合作能力也相對較強,有利于進行管理。

②采取有效的供應商激勵手段,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供應商所有商業活動的中心和其終極目標都是商業利潤,部隊可以圍繞商業利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靈活的方式方法,如最低庫存水平限制、資金存儲、供應商合作等級等,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使之更適合部隊物資供應要求。

③加強部隊與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建立戰略性合作關系。在不影響軍事保密原則的情況下,部隊可以提供適量的需求信息,加強與供應商的信息溝通。信息的相對透明,有助于減少投機行為,從而緩解供需雙方的競爭矛盾,實現利益最大化。

摘要:在軍事供應鏈的供應商管理中,由于部隊的特殊性,供需雙方的信息往往不透明,造成相互針對的競爭關系,不利于雙方利益的最大化。通過博弈分析可以將雙方利益得失量化,從而為提高供應商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軍事供應鏈,博弈分析,對策

參考文獻

[1]李光久.博弈論基礎教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2]龔衛鋒等.集成化軍事供應鏈管理[J].中國物琉與采購,2007,24.

[3]孫文清.供應鏈重復采購中的博弈分析[J].商業現代化,2007,1.

供應管理創新范文第3篇

關鍵詞:物資供應;庫存管理;企業;物資管理;物資采購

所謂物資供應管理,其含義是為了保證企業有效的物資供應,因而對企業的倉儲及采購等活動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控制、協調、組織、計劃有關企業的倉儲、采購等活動。它的工作目標是為企業提供最低成本的最優物資服務。其工作的職能為服務、管理、供應及經營。

1 企業現代化的物資供應管理方式

1.1 傳統的企業物資供應管理方式

過去傳統的物資供應管理方式中,存在很多缺陷:(1)訂貨方法過于單一。供求雙方為了謀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在交易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假思索地盲目追求最低交易價格的現象。從而導致物流與信息流的失真扭曲,進而導致生產、供應、銷售不能很好地形成有機鏈條,這就必然會增加交易風險和交易成本。(2)采購方式過于分散。部門組織之間通常都是自給自足的分散采購形式,如此便會造成供需關系難以穩定合作,彼此之間反而易形成合作少競爭多的不利局面。(3)庫存的管理不到位,必將會導致資源的浪費與成本的增加,當然這其中也有庫存結構不盡合理所帶來的不利因素。(4)信息技術不完善。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加之信息技術手段的落后,導致供需鏈條的不定性變化跟蹤管理不到位,進而使供需關系不能很好的協調。因此,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加快企業的發展速度,就必須對傳統的企業物資管理方式進行改進和完善,開拓出一條創新型的現代企業物資供應管理方式。

1.2 創新型的采購管理方式

所謂創新型的采購管理方式,分為JIT采購方式與集中式戰略采購方式兩種類型。經常提到的準時化采購即JIT采購,它是一種庫存最小化,甚至是無庫存狀態下的采購管理方式,也叫做需采購。這種管理方式優點在于:可達到“徹底無浪費”,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按照所需要的數量,生產相應數量的產品。”此種采購也就無需設庫存。JIT采購方式的實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量,降低資金的不必要浪費和占用,能夠有效降低庫存成本以及物資采購的價格,加快資金流通的速度,節省更多的企業流動資金。以上這些,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經常面臨的流動資金短缺、采購周期長、采購成本過高等諸多難題。JIT采購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與貨品供應商的供貨合作。供應商及時供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采購庫存量,采購者增加的采購量,正好能夠減低供應商的庫存所需費用,從而使雙方都能實現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實現雙贏。集中式戰略采購方式,其特點是:企業內部進行垮組織的相關采購流程的重組及結構的變革。所謂集中式戰略采購方式,顧名思義,其的管理方式重在“集中”管理的理念,不必設定固定的采購中心,也不必固定在相關組織的形式當中。這種分權與集權共存的采購管理結構,目前已被廣泛地接受并應用到現代企業的物資供應管理當中。這種管理方式之所以廣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它結合了兩者的規模與靈活性的全部優點,此外,在企業實行了此種采購方式之后,不會影響到各部門獨立的采購方式。對于創立跨部門的虛擬采購核心小組,負責重要物資的采購,這不僅對取得價格規模效應十分有利,而且對于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戰略合作友好伙伴關系的建立,有著十分重要且長遠的意義。集中戰略采購方式具有兩點主要優勢:即戰略優勢與成本優勢。(1)其成本優勢主要在于:這樣集中式的采購方式,便于讓企業的內外部優勢得到較為充分的發揮,以達到有效降低供應鏈總成本的目的。在采購成本的供應鏈上參與的人員人數愈多,各個環節共同的合作就愈發和諧,如此則更有利于增加降低成本的機會。(2)其戰略優勢主要在于:此種集中式的模式采購,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的競爭欲望,有利于提高其整體的競爭力。此種模式能夠讓企業從全局的長遠角度考慮,懂得整體的戰略布局把握,能夠快速判斷市場的變化趨勢,并根據此趨勢合理制定各部門需要采購的資源計劃,再根據此項計劃有目標地進行合理的采購。此種戰略模式下,不但有利于消除供需市場上諸多不利于企業發展的因素,確保企業的正常順利的運作經營,而且,還加強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無論是從近期還是長遠來講,對企業的發展都十分有利。

2 現代企業物資供應管理的相關環節

物資供應管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越來越受企業重視。其重要環節主要包括(計劃、采購及儲備)三方面的管理環節。只有把握好這三個重要環節才能有效地節約和控制成本,以達到確保生產物資及時供應的目的:(1)計劃管理環節是基礎。在此項環節中物資的需求、供應、采購量的確定十分重要,此項環節是物資成本的初始,同時也是物資供應的起點。(2)采購環節中的重點則在于如何有效地降低進價控制成本。其方法通常采用:批量采購獲得價格的最優、及時付款、準確把握價值規律、招標采購大宗物資、與信譽好實力強的廠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互利雙贏。(3)儲備環節的最終目標旨在讓企業的庫存數量在滿足需求的前提下實現庫存的最小化,也就是零庫存。如此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大大減少浪費。

3 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的物資供應和管理制度

目前,企業物資供應中存在在以下問題:(1)依然采用傳統的物資供應管理的落后方式,使采購的成本超高。(2)對市場和有關價值規律的信息捕捉把握不準確,不能及時獲取有利信息以節省成本。(3)對于采購過程缺乏必要的監控監管力度,企業整體監管不善。面對這諸多方面的問題,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要勇于拋棄傳統落后的、有礙于企業發展的物資管理方式。原因在于傳統的管理模式弊端太多,極易形成由于缺乏監督而造成的徇私舞弊與中飽私囊的現象,使本來就很高的采購成本再度增加;經常由于對市場動態、價值規律、供求關系等不能準確及時的把握而增加采購成本與采購的風險。這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企業的相關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監督監控的力度不夠所造成的。因此,要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改善企業物資供應的管理制度。(1)做好物資的規劃工作。加速采購資金的運轉周期,減少企業的采購風險,采取集中采購的方法,以獲取價格的最大優惠,降低成本,加快企業的營運速度。(2)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是最有效的節省成本的方法,且有利于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3)注意企業員工素質。這有利于避免員工之間相互包庇、弄虛作假、中飽私囊等的現象發生,企業員工素質的提高,將會十分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增加和長遠的發展。(4)企業必須要完善物資供應管理的相關監督、監控機制和力度,對物資采購實施全程跟蹤監控,避免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張桂杰.淺談生產企業如何進行物資供應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6):207.

[2] 周群立.對我國企業進入全球采購系統的探究[J].改革與戰略,2009,(2):175-176.

[3] 向美英.企業零庫存管理淺析[J].中國市場,2009,(45):27-28.

作者簡介:張珊(1984-),女,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助理經濟師,研究方向:物資管理。

供應管理創新范文第4篇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物資供應與管理

工 作 總 結 報 告

(2011年1月--2011年6月)

2011年上半年,煤氣化公司按照集團公司物管中心的總體部署,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立足科學發展,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高度上來,努力促進公司健康和諧發展,實現了集團公司的經營目標?,F將2011年上半年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匯報如下:

一、 深入貫徹學習供應管理制度,形成完善供應管理體系。 積極再貫徹、再學習集團公司物管中心出臺的物資供應有關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目前已形成了縝密完善物資供應制度系統:物資計劃管理、招標管理、物資供應商管理、專家評委庫管理、合同管理、監督管理等。使物資供應工作能有條不紊開展,并有章可循、規避風險。

二、建立新的招標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使物資供應工作更加廉潔高效。

2010年11月以前,義馬氣化廠物資供應系統物資采購及招標均由同一部門完成,從管理上來說,缺乏約束機制。根據煤氣化公司安排,氣化廠成立了招標委員會,廠長、書記任招標委員會主任,負責審批招標計劃、審定招標方案、確定中標單位、簽訂合同等,全面指導招標工作,處理招標中遇到的問題,招標委員會下設三個招標領導小組和招標辦公室,招標領導小組組長由三個副廠長擔任,分別負責

工程建設、物資設備、科技與技術咨詢招標工作。招標辦公室設在廠企業管理部,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所有招標項目進行組織、管理。廠紀檢監察審計部為招標監督部門,紀檢監督人員對廠所有招標采購活動進行實體監督和程序監督,受理招標投訴,確保招標采購活動公開、公平、公正廉潔進行。在義馬氣化廠招標委員會、招標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建了義馬氣化廠評標專家庫,并出臺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和工作流程,如《義馬氣化廠物資采購招標管理辦法》、《義馬氣化廠評委專家和評標專家庫管理辦法》、《義馬氣化廠招標費用管理辦法》、《義馬氣化廠合格供應商管理辦法》,從而使招標工作更加嚴密順暢,高效廉潔。

三、 嚴格管理程序,按照文件精神開展物資供應工作 今年以來,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上級公司有關文件精神制定詳細的招標管理辦法:《煤氣化公司物資采購招標管理辦法(試行)》、《煤氣化公司招標費用管理辦法(試行)》。同時根據各項管理辦法及各部室分工職責,制定了詳細的《招標計劃編制流程》,并對流程進行詳細的說明,規范各步驟所用標準表格,編制標準化的招標文件范本及合同范本。

煤氣化公司嚴格按照管理程序,按照生產經營類、基本建設類;按照統購、自購及內部產品類進行編報物資計劃,并按照集團公司批示意見執行。

1-6月份,招標辦組織各業務部門配合,共完成招標174個物資標段的招議標工作。

生產物資:145個,累計金額1382.774155萬元。30萬以上標段11個,合計599.5486萬元;10-30萬標段24個,合計394.31588萬元;3-10萬元標段,50個,合計287.723915萬元,0.5-3萬元標段,60個,合計101.18576萬元。

配合物管中心招標1個,合計288.5萬元,煤氣化公司招標4個,合計400.185萬元。

醋酸工程物資:29個,累計金額331.842763萬元。30萬元以上標段3個,合計175.13萬元;10-30萬元標段,7個,合計97.141903萬元;3-10萬元標段,11個,合計57.926286萬元;0.5-3萬元標段,8個,合計12.894324萬元。配合煤氣化公司招標3項,合計446萬元。

內部產品的使用,我們也是嚴格按照集團公司文件規定進行采用,主要是洛陽軸承廠的軸承、開封空分集團的非標設備(壓力容器類)等。

煤氣化公司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招標材料(包括:招標申請、批復、招標文件、投標文件、評標報告、評委簽名、評委投票、中標通知書、合同等),進行歸檔,統一管理,并按項目的分類、資料類型規定了統一編號、歸類存檔。

四、打造陽光采購機制,創新物資采購廉潔運作模式

為樹立良好企業形象,進一步規范物資采購行為,打造陽光采購機制,維護供、需雙方企業整體與長遠利益,創新物資采購廉潔運作模式,鞏牢并延伸反腐倡廉防線,形成供應廠商與物資采購人員聯手

防腐的長效機制。我們按照集團公司物資采購(供應)“雙簽制”要求,與各供應廠商簽訂了《供應業務保廉合同》,真實履行,并根據紀委要求在合同條款中增加廉潔條款,處處有廉潔的警示,并由招標辦配合公司紀檢監察審計部受理招標投訴等事宜。

從招標計劃的制定實施、評標委員會的產生到評標結果的形成,紀檢監察審計部全程監督,招標結果形成評標報告,報招標領導小組、招標委員會集體研討確定中標單位。合同簽訂稿按合同管理辦法經審核,按額度管理辦法進行簽訂合同。

每月定期不定期召開物資供應工作會議,除部署供應日常工作外,還進行廉潔自律教育或誡勉,做到警鐘長鳴。每月對計劃員進行績效考核直接與獎金掛鉤。

在物資采購過程中,由于我們管理體系完善,監督到位,沒有發現違規違紀行為。中標或未中標的廠商對招議標結果都未提出質疑。

五、深入貫徹“服務零缺陷、廉政零容忍”理念,并引入考核、監督機制

1.將“雙零”理念納入考核。我們制定了計劃員考核辦法,將“服務零缺陷、廉政零容忍”作為一項重要考核內容,每月考評一次。管理干部實行廉政 “風險抵押金制度”,每年繳納一定金額風險抵押金,作為約束手段。

2.與紀檢監察審計部聯手筑起防腐倡廉長城。我們將物資供應系統人員個人信息、供應商信息等悉數交與紀檢監察審計部備案,紀檢監察審計部隨時可以調查了解情況。邀請利用視頻手段播放警示

教育案例,做到警鐘長鳴。組織物資供應相關人員簽訂“廉潔承諾書”。

3.加強出差、市場考察管理。物資供應系統人員考察市場、催貨,開技術交流會等外出時,除履行正常請假手續外,還需將出差理由、路線、涉及廠家信息報紀檢監察審計部備案,原則上由不同部門組成“三人行”,加強監督,杜絕違紀行為的發生。

六、建立常用物資代儲代銷融資采購管理辦法。

根據集團公司《2011年進銷存項目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精神要求,煤氣化還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常用物資代儲代銷融資采購管理辦法。該批物資屬下屬廠經常性使用,市場采購方便,實行代銷代儲,費用實施融資采購辦法,每季度結算一次。

七、存在問題或待完善工作

內部產品尚需規范,由于集團公司政策傾斜,內部供貨廠家不能積極主動上門介紹產品;產品規格尚需規范化。內部產品還存在產品交貨期難以滿足安裝使用需求,甚至比外部企業的交貨期還長的多。一旦有問題,協調處理難。

招標管理程序尚需逐步完善,由于招標管理跨部門、跨系統,在相互的協調、配合、監管上還有需要磨合和改進的地方,需要各部門相互促進和協商。

供應管理創新范文第5篇

關鍵詞:供應鏈模式,國有企業,管理

當前, 雖然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的完善, 但是還存在著一些暗箱操作、魚龍混雜的行為, 物資采購部門發生問題的機率也不斷加大, 物資采購工作變得越來越敏感。且我國國有企業物資采購部門出現問題的幾率也越來越大, 因此, 通過引入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理論, 加強國有企業供應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于這個背景, 本文對供應鏈模式下國有企業供應管理優化進行了研究, 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我國國有企業的健康、快速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供應鏈管理的概述

供應鏈是指一種物流網絡, 而這個物流網絡其實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而供應鏈管理是指對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計劃、協調、操作、控制和優化的各種活動和過程。在這個供應鏈系統之中, 采購是這個系統的聯系紐帶, 加強對采購環節控制可以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營運水平, 合理控制庫存量進而降低企業成本。

二、國有企業物資的定位分類

一般來說, 對于國有企業物質可以按其重要性將企業物質分為以下五類:

1. 戰略物資

價值比例高及采購量大是戰略物資的最為突出的特點, 一般來說, 對于戰略物資可供選擇的合格供應商數量有限, 戰略物質是企業運營的關鍵原材料, 其數量和質量將直接影響企業運營的關鍵, 提高戰略物質的管理水平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和保證供應水平。

2. 特種物資

體積大, 價值昂貴, 產品集成度高是特種物質的重要特點, 特種物質的生產需要有特種生產資質的廠商才能實現, 一般來說, 特種物質可供選擇的合格供應商更少, 產品的供應周期也比較長。但是, 特種物質的采購管理相對比較簡單。

3. 瓶頸物資

所謂瓶頸物質一般是指那種技術含量高、價格不太昂貴的物質。而瓶頸物質的采購市場多為壟斷市場, 供應單位非常的單一, 所以瓶頸物資的斷貨、缺貨的風險非常的高, 但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的影響也非常的大。

4. 重要物資

重要物資具有比較充足的供應市場, 也比較容易在市場上獲得, 但重要物質的價值比較昂貴, 對企業的生產運營的影響也比較大。

5.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質對企業的重要性和風險程度相對較低, 具有體積小、價值低、種類繁多的特點。一般物質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市場供應比較豐富, 其市場上同類替代品比較多。

三、供應鏈管理對國有企業供應管理的啟示

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生產模式

目前,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 經常發生生產和需求相互脫節的情況, 產品和勞動力大量積壓、供過于求的現象時有經常發生。我國國有企業也經常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為了降低這個影響, 我國國有企業需要通盤考慮、設計和規劃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供應鏈系統, 這個系統應該以市場為導向, 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的。建立一種由針對下游的指令對企業生產、銷售、供應進行調整的模式。這樣可以減少企業生產的盲目性, 達到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目的。

2. 大力加強企業信息化進程

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和基礎, 現代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實施多是建立在企業信息化基礎之上的。一般來說, 企業信息化建設表現為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兩個方面, 我國國有企業在硬件建設上一般問題不大, 但是在軟件建設上存在一些問題, 由于大多數的國有企業在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時, 常常還沿用過去的管理流程, 而這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效果, 因此我國國有企業需要依據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思想, 建立一種符合信息化管理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流程, 提高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率。

3. 進行相應的組織結構調整

我國國有企業組織機構常常是多年不變, 甚至有些企業還沿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組織模式, 普遍呈現出“大而全、小而全”的特點, 而在生產結構之中往往出現“兩頭 (開發和銷售) 小、中間 (生產) 大”的“橄欖型”結構特征。普遍的管理機構比較繁雜和臃腫, 這樣的機構對于外界的適應性普遍不高, 很難應對外界的劇烈變化。企業應集中精力于核心業務上, 剔除無法形成競爭優勢的一般業務, 并建立“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型”組織結構, 為自己建立良好的供應商體系。

4. 尋求優勢、揚長避短、制定優勢項目發展戰略, 通過“外聯”來替代“內全”

企業應對優勢項目加大開發力度, 而應堅決砍掉弱勢項目, 或通過采用資本營運的手段進行不良資產剝離, 使企業負擔不斷的減輕, 并通過與同樣具有優勢的上下游企業的合作確保企業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耿慶峰.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績效綜合評價探討[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9 (3) .

[2]何忠偉.毛波, 基于DEA和聚類分析的供應鏈績效評價基準選擇[J], 科學與技術管理, 2009 (6) .

[3]胡英婕.基于模糊優化理論的供應鏈綜合績效與合作關系評價[D], 碩士畢業論文.2009

上一篇:陶瓷藝術品下一篇:藝術設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