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范文

2023-05-11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不僅對古人的修身、齊家起著重要的作用,更對今人的教育、成長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讓我們一起聆聽古人那些經久不衰的家訓,收獲更多成長。

中國古代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說法,意思是說一個家族的遺澤,隨著時間的推移,五代之后就消失了,這其實是民間“富不過三代”的另一種表述。

但是,歷史上也有不少家族跨越了這樣的陷阱,歷經數代依然源遠流長、根深葉茂。比如人稱“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近代就出了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兩名外交家、三位大科學家、4個國學大師、5位政協副主席以及數十位院士。

你一定很好奇:這樣的家族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秘訣呢?無他,靠的就是家訓的鞭策和家風的熏染。你可能更好奇了:家訓何以能有這樣神奇的作用?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解決第一個問題:什么是家訓。

30年前,我參與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華文化通志》的編寫工作,承擔了《家范志》的寫作,其中開篇就給家訓下了這么一個定義:家訓是父祖長輩對子孫后代的訓教,是前者為后者制定的立身處世、居家治生的原則和教條,它是借助尊長的權威,加之于子孫族眾的又一重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的道德約束。

對于家訓的理解,顯然不能停留在概念的定義上。通過對家訓內容、形式和性質的辨析,我們對家訓的意蘊會有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認識。

從內容上,家訓分為兩類。一是著重于家庭子弟的道德修養,教授為人處事之法,這是家訓的核心內容。在宋朝以前,這幾乎是家訓的唯一內容。宋朝以后,家訓涉及的方面越來越多,但如何立德修身、為人處世依然是最主要的內容。

二是集中于居家治生,即如何居家過日子。陸九韶的《居家制用》就專門討論了居家日用的原則和方法,其中所提出的量入為出、用度有準、豐儉適中的基本精神為歷代所宗奉。此外,有關祠堂、義莊、學塾、祭祀等的管理規定,可以看作是家訓中的專項規定。

從形式上看,家訓可以分為訓誡活動的家訓和文獻形式的家訓。所謂訓誡活動的家訓,就是停留在口頭上,沒有落實在文字上。我國最早的家訓就是訓誡活動的家訓,先秦的家訓都是如此,它們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是后人追記的結果。

文獻形式的家訓則是以書信、規條等形式呈現?;蛟S是教訓者和教訓對象分處兩地,無法耳提面命,不能當面訓教;或許是訓誡者希望訓誡對象鄭重對待,永遠記取,便采用了手書的形式。兩漢時期以書信教子十分普遍,劉邦就有《手敕太子》,是“手敕”,而不是口說。

顯然,較之于一時的口頭說教,以文獻形式出現的家訓,有著更為持久的意義和更為深遠的影響。如果說訓誡活動的家訓是文獻形式家訓的基礎,那么,以文獻形式出現的家訓則可以看成是訓誡活動家訓的升華。

從性質上看,家訓可以分為非規范性家訓和規范性家訓兩種。所謂非規范性家訓,是針對一人、一時、一事的訓教,為什么要訓教,有具體的原因;怎樣訓教,有具體的內容;甚至訓教的效力如何,也有具體的結果。這類家訓具有針對性強、目標明確、性質單一的特征。先秦時期訓誡活動的家訓和兩漢時期以書信為主體的文獻形式的家訓都有這樣的特點。

規范性家訓則不同,具有普遍意義、不再是針對一人一事教誡,而是著眼于一個人的一生,為了一個家族的世世代代。規范性家訓很少列舉具有鑒戒性的事例,而往往以原則性的條文出現,比如被尊為“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

看到這兒,你心中是不是已經有答案了?不妨反觀下自身,看看你家的家訓是什么,對自己有怎樣的影響和約束,相信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堅定文化自信,由此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據《光明日報》報道,8月21日至22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入研判了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形勢和發展態勢,深刻闡述了事關宣傳思想工作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任務和根本遵循。

關于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習近平強調,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把握大勢、區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要完善國際傳播工作格局,創新宣傳理念、創新運行機制,匯聚更多資源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當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還面臨許多新問題與新挑戰。在“無視頻,不網絡;無網絡,不傳播”的時代,我們應該創新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概念漂浮”和“話語空轉”這種傳播方式是很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

最近,《老家河南》微視頻為什么那么火?據統計,前3批16個節目累計播放量達1.08億,百度收錄與《老家河南》視頻相關內容高達437000條,僅《我的胡辣湯情緣》點擊率超過1200萬次,《三輪車夫Speak English》 《山藥女神》等不僅進入河南省中招試題,而且在國內外網上都引起了關注。最近,第4批6個節目在網上熱播,又引來流量狂潮。

李暄在《光明日報》8月30日第16版撰文《老家河南:微視頻里的中原故事》,給出了答案。文章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河南省委宣傳部、省外宣辦組織的《老家河南》微視頻征集活動順應了時代,引領了風尚?!独霞液幽稀芬缘赜蚯楦凶鳛橥黄瓶诩ぐl用戶傳播,利用直抵人心的微視頻打動用戶,激發用戶的參與動機和分享動機,因而產生更廣泛的傳播效果,這正是《老家河南》成功的首要原因。

《老家河南》4批共22個微視頻可謂匠心獨運?!渡钌街械淖闱驁觥吩诨馃岬淖闱蛟掝}中聚焦中原地域深處的一塊塊綠色球場,聚焦熱衷于足球運動的孩子們,從地域文化中升華了希望主題;《我在渠首守丹江》雖然表現的只是南水北調水源地一位民工的日常生活及保護丹江水源的自覺意識,但體現的卻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和大情懷。這些微視頻往往以其思想的一躍,而讓地域文化有了精神的升華。

其次,《老家河南》不預設主題或立場,深入挖掘中原人的故事,尊重當事人,不無故拔高和變形,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充分體現了作品的以人為本。不管多么強調時代意義,其最終也都是落腳在人的故事上。不論是人與事的融合、發展,還是事中人感情的自然流露,都充滿意趣、自然天成,而顯得形象豐滿,也凸顯了以真實為生命線的微視頻創作的基本底線和拍攝倫理。…… 《三輪車夫Speak English》雖寫開封城一個蹬三輪的車夫,但車夫學英語的6大本日記口語,16年的專注學習,與外國朋友的嫻熟交流鏡頭,都讓人肅然起敬。據說他的視頻形象已風靡海外,成為許多外國朋友到開封旅游要見的“網紅”。……《南村彩陶人》是寫癡迷于仰韶彩陶的人們如何讓仰韶彩陶文化技藝留存下來、永不失傳等。正是以上這些內容,讓《老家河南》不僅成為展示中原發展、中原文化的大舞臺,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亮麗風景線。

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流動著“和”的基因,始終崇尚和平、和睦、和諧,強調“和而不同”“以和為貴”。這種柔性的“和”的基因,作為中國人的生活樣式和狀態,流淌在一個個鮮活的中國人身上。

文化的深層是價值觀,價值傳播也需要柔性表達,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感召力。

本文以傅青主及《傅青主女科》為例,談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1.傅青主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

先從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始吧。

武漢37歲的廣告人劉凌峰,日夜兼程,曾經有一次連續工作了70個小時,被查出胃癌晚期,他在朋友圈寫下了自己的愿望:“擁抱每一個認識的人;跑一次馬拉松;回一次母校;陪著孤獨的父親安享晚年;帶兒子去釣魚、野營,開家長會……”

他勸誡大家:不要因為年輕和賺錢,就忽視生活規律,冷落親情和親人。

現在大家都太忙了,忙得只顧低頭匆匆趕路,根本無暇看一眼路邊的野花。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怎么樣節省時間、直達目的地。

唐代大詩人杜甫(712-770)有一首流傳甚廣的寫景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詩寫得頗有童趣和情趣。通常,我們以為杜甫是個非常關心民間疾苦的詩人,為民生呼吁啊之類,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朱門酒肉臭”等等,殊不知,杜甫還有很“傻”很“天真”的一面。你看在這首詩里,他作為一個官員,來到“黃四娘家”,不寫她家的疾苦,不寫她家的收入,不寫她家的住房大小,不寫她家的任何和“物質”有關的東西,只寫她家的花呀、蝶呀。他眼里沒有眼前的“茍且”,只有“詩”和“遠方”。

杜甫說,在去“黃四娘家”的小路上,繁花連成片。“千朵萬朵”,密密層層,芬芳鮮艷的花兒把枝條都壓彎了。蝶戀花,舞姿美。蝴蝶蹁躚,圍繞著萬紫千紅的花瓣,飛來飛去,流連忘返,路過的我也不自覺地放慢腳步,賞花觀蝶。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陶醉之際,恰巧傳來黃鶯清脆的啼鳴,輕松自在,將沉醉在花蝶之中的我喚醒。

記得中學時代讀這首詩時,語文老師講:詩寫得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渾然天成??墒?,幾天前的一個周末,我在一個小鎮上,和一個朋友去叢中采“冬瓜茶”熟透的果子。邊采邊往嘴里塞,多么熟悉的“冬瓜茶”味道啊。原來,我們在商場里買的“冬瓜茶”,真的完全能夠模仿出“冬瓜茶”果的味道,佩服商人的“山寨”能力。味道幾乎沒有差別,只不過,商場里買的“冬瓜茶”是飲料,而我們現在吃的,是純天然的“冬瓜茶”果。

“冬瓜茶”樹很茂密,像一把巨大的傘,蝴蝶和蜜蜂在花果間蹁躚起舞,見了我們也不回避,不肯離去。我伸手去摸各種顏色的蝴蝶的翅膀,它們也不理會,該干嘛干嘛,當我不存在。一樹的果子,也“長”著一樹的蝴蝶。

我對朋友說,杜甫的詩“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寫的正是我們所看到的情景,此時此刻。“留連戲蝶時時舞”,其實就是平常的說話嘛,那些講詩的學者非要講得深不可測。不應該啊,本來很簡單的,非要往復雜和深刻上說。仿佛不復雜不深刻,就沒有學問一般。“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簡單明快,剎那間的快意脫口而出。杜甫不過是按習慣文法,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而已。如果我再講語文課,我一定帶學生來這里,“現場感”太重要了。然后,告訴學生:“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你明白了這兩句詩有什么用?能賺錢嗎?不能,但是,你能得到發自內心的幸福與快樂。所以,讀書真的要多讀“無用之書”,為你的一生打個比較厚實的底子。過于講求“立竿見影”,過于講究所謂“精英式的閱讀”,那你很難養成文化品位,你的精神境界很難提升。天馬行空,逸興遄飛,這種快樂惟有藝術和詩歌的審美可以為你提供。

遺憾的是,那天,我和友人沒有聽到“嬌鶯”的叫聲。“自在嬌鶯恰恰啼”感覺無從體驗了,缺乏“現場感”。

這“恰恰”兩個字,實在妙極,正如《登徒子好色賦》中,宋玉描述東鄰女孩的美貌時所說的話: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恰恰”,就是恰如其分,一切都恰到好處。這是自然與社會法則,也是藝術與人生境界。不見得就是盡善盡美,但一定是漸入佳境?;窗腴_,人貴知足。大道至簡,道法自然,歸根結底不過兩個字:適度。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得趣輒止,見好就收,是人生的最佳境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為什么這樣啊?盛極而衰,高處不勝寒啊。過了,過猶不及嘛。當潮水退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盡善盡美,心想事成,不一定是好事,漸入佳境才好,才是恰到好處。

就《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這首詩來說,杜甫比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要好。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是這樣寫的:“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當然,這兩首詩,一個是寫情趣,一個是談哲理,兩者非同類,不好比的。佛家云:“一沙一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只是,我覺得,在境界上,杜甫還有這份“傻”,很難得了。這份“傻”,正是杜甫剝蝕掉那些華麗外殼之后的那份最初的誠摯。你若對世界施之慷慨,它必對你溫柔以待。這種感覺就是抽象的幸福了。用在做人方面,這就是境界了。

《黃帝內經》有言:“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生命有自己的節奏。

生活如此質樸,我們卻如此忙碌。為什么不學會停下來,等等靈魂呢?前不久,《凌晨三點的北上廣,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說:“的哥夜班人已經習慣了被迫熬夜,高級白領開完會已是凌晨三點,廣告公司客戶經理為了讓客戶滿意拼命加班……”看來,疲憊的人還真不少,心累的人真不少。

還是讀詩吧,至少能放松身心。你看杜甫的詩《江畔獨步尋花·其六》中,蝶舞鶯歌,渾然天成。好的詩,如好的藝術品,一定是不隔的,脫口而出。其實就是說話,就是自然,就是本色。是什么樣就什么樣。那不是杜甫在寫,而是“神”借助于杜甫的筆在寫。所謂如神來之筆,就是這樣吧。讀書破萬卷,下筆果然如“有神”啊。

杜甫的字是“子美”,果然美。他自號“少陵野老”,這詩寫得還真是“野老”啊。所謂詩藝精湛,不過是“大道至簡”的另一種說法罷了。

蝴蝶這只斑斕的昆蟲,是離文學最近的昆蟲,它是“生命中可以承受”之輕。蝴蝶原本是輕盈的,甚至是“不接地氣”的,它的飛翔是流線型的,翩翩起舞的,因為它不轉彎。蝴蝶的輕,常常讓人聯想到脆弱、死亡、愛情、悲劇等等,想到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蝶,以及莊周夢蝶。所以它說離文學最近,離哲學最近。蝴蝶的這種輕盈,類似于文學中的纏綿、凄婉,與飄忽不定的夢幻有關。美總是脆弱的,就像蝴蝶的飛翔,經不起任何的暴風雨。這就多了一些悲劇意識。

我的一個公務員朋友,大概缺少那么一點文學的天賦,他對蝴蝶輕盈沒有太多感覺,老想勸蝴蝶多接地氣,特別欣賞或者喜歡老鷹的一飛沖天,或者蟲子的遇到危險就迅速躲藏的本能,因此,他難以理解“化蝶”和“夢蝶”的悲劇之美,他非常懂得轉彎。有一次,他發微信說:“能夠庇護你的,永遠只會是你自己的能力??梢允悄憬】档纳眢w??梢允悄悛毊斠幻娴牡讱?。你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就沒有人敢輕易‘動’你。這種能力,還可以是你能隨時跳槽的底氣。”他這個說法,贏得不少朋友的點贊。

這屬于心靈雞湯一類的豪言。說這話的,也多屬于“中年油膩男”,或者,大概就處在“中年油膩男”這個層面。“油膩”這個詞,其實是不分男女的。油膩,在這個營養越來越過剩的年頭,并不能給人以美感。大凡玩串、穿“復古”傾向的奇裝異服、聚會念詩然后哭、大肚子、傳授人生經驗、留長發長須、皮帶掛鑰匙、脖子掛金鏈、長指甲、喝茶講文化、手機戴皮套……人們往往給這類人貼上一個“油膩”的標簽。

過去,我們的老祖宗是敬天的,是遵從天命的。宋代理學家程頤明確提出“天、地、人,只一道也”的主張。古代中國人的全面發展思想表現為追求“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天人一體,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中醫的臨床思維中也可以找到這種哲學思想。比如夏天到了,天氣比較炎熱,用藥的時候就要把炎熱的季節因素考慮進去;夏天暑濕比較重,所以看病的時候就要加點祛濕的藥。這就是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天地自然節律性的變化,這些變化會對人體的生理病理存在種種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中醫重視順應天地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強調人體必須與天地自然界保持高度的和諧、協調、統一。“天人合一”正是這個意思?!饵S帝內經》以“宇宙生命整體觀”全面論述了保健養生之道,主張“治未病”、“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道一個人的正常狀態應該是什么樣子,就叫做“明”,反過來就是“不明”,不明就會妄為,妄為的結果就是兇災。兇災的一個體現,就是疾病,甚至是絕癥,實際上很多絕癥就是自己的內心造出來的,這叫“造病”。

人與自然的關系被概括為天人關系,這是東方哲學的智慧所在。人為什么要依靠上天呢?就是因為人沒有能力庇護自己,一切都可能在瞬間煙消云散——如果不遵從天命、破壞自然生態的話。“天人合一”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認識乃至追求的境界。你到三江源看看,就知道自然究竟有多么神奇,造物主是多么不可思議。飲水思源,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個源,從地理意義上說,就是三江源。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主要分布于青海省玉樹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是亞洲三條主要河流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為流域十幾億人口提供水源。那里曾經水草豐美,河流縱橫,湖泊瀲滟,柔美而壯麗,蒼茫而悠遠。那里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水塔”,維系著中國乃至亞洲的水生態安全。“噢,可愛的故鄉,連綿的山峰和寧靜的瀾滄江……”這首歌唱的就是三江源。“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句哲理深刻的話,說的是水的重要性。失去水,一切生命都將逝去。水是眾生之母,萬物因水而生,人類擇水而居。為了保護“中華水塔”,早在2005年,國務院就批準實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如今昔日的荒沙丘變成了綠草地,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在電影《可可西里》里,導演陸川用悲壯的故事,展現了人類保護自然生靈的堅持和決絕。前不久,導演陸川在央視《朗讀者》節目里,朗讀了作家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那只肥壯的羚羊并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后沖著他前行兩步,用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兩行長淚從它眼里流了出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陸川說,他要把這篇散文獻給多年來關注自然、默默守護可可西里的人們。在陸川的朗讀中,那只面對獵人槍口跪拜的藏羚羊,并沒能挽救肚子里未出世的孩子,卻讓獵人從此放下了獵槍。真的,“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圣的” 。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是小宇宙,自然是大宇宙,人與自然密不可分。依照中醫學的觀點,人體結構的各個部分都不是孤立的。臟、腑、皮、肉、筋、骨、脈等形體組織,以及口、鼻、舌、目、前后陰等五官九竅,通過經絡都可以互相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在生理情況下,人體各臟腑、組織和器官是互相聯系的,共同完成人體統一的機能活動。而在機體發生病變的時候,則各臟腑、組織、器官之間又會互相影響。因此,中醫在診斷疾病時,能夠通過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表現來了解體內的臟腑病變。中醫學還體現了機體與情志的整體觀,指出機體對情志的決定作用。“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另一方面,情志對機體也有調節作用。“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因此,中醫學十分注重通過調節情志來消除病理變化,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最近,《河南日報》有個報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近日,備受關注的《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報告》出爐,一項關于慢性病的統計數據再次敲響警鐘。數據顯示,目前我國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15%的人處于疾病狀態,其中慢性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6.6%。過去十年,平均每年慢性病新增病例接近2倍;未來十年,將有8千萬人死于慢性病。

慢性病已成為嚴重威脅城鄉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什么叫慢性病?慢性病是指非傳染性、具有長期積累形成疾病形態損害的疾病總稱。由于這類疾病起病隱匿、病程較長、病因復雜,因此一旦防治不及,就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威脅生命安全。據介紹,因病致死中超過85%的死因歸于慢性病,慢性病造成的經濟負擔占全部疾病負擔的70%以上。

你知道嗎?能健康長壽的人,一般都很尊重自然規律,不會放縱自己。他們的生活可以很簡樸,不奢華,但是都會恪守一個節律,這個節律,大到遵從季節、氣候的變化節點,小到吃飯睡覺定時、定量,這也是中醫“道法自然”的體現。

中醫學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由此提出了“人與天地相應”的著名論斷?!端貑?middot;寶命全形論》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養生”是什么意思?就是“養成好的生活方式”的一個簡稱。說到底還是身心問題。順應自然之道,就叫有德。道是天道,德字有“人”有“心”,順應自然而不是違背自然,這是道家所講的道德。一個人良好的習慣能堅持下來,而且堅持的過程中沒有痛苦,不感覺吃力,那大概是符合生理的,是對身體的成全。也只有這樣的習慣,才可能養成為日常,而能以如此習慣從容安排生活的人,心是靜的,身體是放松的。

《中庸》上說“大德必得其壽”。只有對藥物、食物,運動健身的手段,都心悅誠服、甘之如飴的時候,身心才能合一,才是心理的減負。所以,養生辦法多樣,但主旨始終是唯一的:養生就要做減法,非此就是給生命添負累。

很可惜,現在很多人活得太盲從,太匆忙,沒時間,也沒心情講究了,一切以方便快捷為務。在這種求速度、講效率的倉皇中,儀式、程序乃至規矩都被一一簡化了。

中醫有3千多年的歷史,在3千多年的歷程中,無論其發展速度是快還是慢,它始終都是在發展的。中醫其實是哲學理論“包裝”下的古代生命科學。它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還是傳統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治病也是調整生活方式。所以,尋求中醫治病,要試著讓性子、節奏都慢下來,在治病的過程中反思、體悟,并學會真正地關注自己、愛自己。

中醫是以“天人合一,天地同構”的思想為指導,運用《周易》陰陽五行的象數理論,來研究人體生命運動狀態和規律的一門學問。它注重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改善人體的內環境,形成人體內部環境、人與外部環境的和諧狀態。這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所以,一個優秀的醫家除研究醫道之外,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望而知之謂之神”,這正是對“天道”的敬畏。

人在“天道”(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催^馬龍·白蘭度主演的電影《教父》吧,電影講的也類似這個道理。教父為了保護他的家族,犧牲的卻正是他最愛的家人。財富、名望、權力等等,《教父》中柯里昂家族擁有了一切,可是這一切的背后終究是罪惡。老教父有自己的底線,只插手博彩行業而絕不販毒,后面波瀾壯闊的故事,都因此而起。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我相信美國”。寥寥5個字,但畫面卻是全黑,而后第一個特寫,給了這位愛女心切的殯儀館老板博納瑟拉。博納瑟拉講述自己女兒被奸徒羞辱虐待,法官公然袒護罪犯的事。中產階級在美國當時社會背景下的脆弱暴露無遺。

長鏡頭拉遠,轉向了“馬龍·白蘭度”,他才是鏡頭的主角,權利的中心。平緩的節奏保持了張力,體現了他的權威,雖然壓抑,但卻不會給人壓力。“馬龍·白蘭度”不怒自威,傲氣內斂,可又讓人不敢逾越,掌握著如此大的權利和財富的教父,手里卻安靜地撫摸著一只小貓,胸前的玫瑰嬌艷欲滴,可見其內心也有著深深的孤寂。有趣的是,這只小貓原本沒有戲份,是白蘭度臨時從片場撿來的,居然成了電影的神來一筆。

《教父》這部電影為什么好看?因為電影講的不是淺薄的“心靈雞湯”一類的豪言,而是講個人能力其實有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老教父畢生的努力,還是付之東流。故事的最后告訴我們:戰爭不會因此結束。電影講的是什么呢?是對抗,是過于相信自己的力量。這和我們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不一樣的,和我們中醫學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也不一樣。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說:中醫是一種維護健康的醫學,它追求的是機體的平衡。它的治療目標是通過調理來調整人體的不適、失衡的狀態,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F代人的健康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內就產生的,大多是潛伏很長時間才累積的。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熬夜、酗酒、抽煙、煩勞等,都會影響健康。當你自己感覺不適時,可能就是失衡的開始。而中醫強調“治未病”,讓你早點開始調理,而且告訴你怎么去調理,從而達到健康的目的,這就是健康醫學。養生保健是中醫最寶貴的部分,英國李約瑟博士講,世界各國都沒有,只有中國有,這是中國的獨創。

幾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竟然讓我生出這么多哲學和文學的聯想。

我就是在這里,在“留連戲蝶時時舞”的“冬瓜茶”樹下,反復研讀了傅青主的《傅青主女科》,對傅青主有了新的認識?,F在提筆寫下來,與諸君共享。算是對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表達一份敬意。

在香港武俠小說家梁羽生的書里,傅青主就是一位蓋世大俠。他的作品現在是拍賣行的寵兒。日前,他的一幅行草《華嚴經》在廣州拍賣,以1955萬元人民幣成交。

明朝末年的文化圈,李贄鼓吹“童心”,主張表現真實的自我;湯顯祖主張藝術應是“自然靈氣,恍惚而來,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狀”??傊?,當時流行的藝術審美就是“尚奇”。在書法領域也一樣,明代書法大家董其昌則認為,好的書法先要學古人,但僅有“熟”還不夠,必須“由熟返生”,這樣才能有自己的風格。董其昌是這樣說的:“畫與字各有門庭,字可生,畫不可熟。字須熟后生,畫須熟外熟” 。

董其昌反對一味臨摹,提出“生”的藝術標準。

到了康熙帝時代,博學鴻儒特科考試的舉行,在書法領域,流行起金石文字。

傅青主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力倡正拙、貶巧媚。傅青主認為:“不作篆隸,雖學書三萬六千日,終不到是處,昧所從來也”。“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鐘、王之不可測處,全得自阿堵”。

傅青主提出,“古拙”是藝術的標準。他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書法思想。

2. 傅青主:古來學者如蘇東坡所難比。

明末遺民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號朱衣道人,山西陽曲人;生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 ),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出身于官宦書香之家,家學淵源;其曾祖傅朝宣曾為寧化府儀賓、承務郎;祖父傅霖累官山東參議、遼海兵備。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人,一位大醫。傅青主有著俠肝義膽的風范與桀驁不馴的個性,他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舍生忘死地參加了反清復明的斗爭。在他的書畫作品中,始終隱含著亡國遺民的痛楚、隱者的情懷,以及一個學者的博達和不屈的個性。

傅青主,很多人知道他,估計還是從看梁羽生武俠名作《七劍下天山》開始的。后來,徐克拍了一部電影《七劍》。小說、電影作品集中展示了傅青主俠肝義膽的風范。梁羽生小說里,他是“天山七劍”的精神領袖,武功深藏不露。

晉祠,是傅青主的隱居之地。當年,他就住在晉祠的云陶洞。他書寫的“日上山紅赤縣靈金三劍動,月來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的楹聯,至今仍然掛在云陶洞的門上。

古代醫學著作都提到一點,一個醫生最重要的不是醫術而是醫德,“德”為醫之本。古人有個說法,叫“進與病謀,退與己謀”,就是進一步要慎重考慮怎樣解決病人的問題,退一步就是“反求諸己”,反省自己的問題。傅青主曾用寫文章來比喻醫生的處方用藥:“處一得意之方,亦須一味味千錘百煉。‘文章自古難,得失寸心知’,此道亦爾。魯莽應接,正非醫王救濟本旨”。

比方說,最近鄭州市管城區人民醫院張林林在《大河健康報》上撰文,《五苓散治發熱 效如桴鼓》。這個病案并不復雜:徐某,男,68歲,主訴發熱伴小便不利(不順,灼熱)兩天?;颊咂剿睾苌偕?,喜食生冷。來診時發熱、無汗、小便不利、肢體困重、下眼袋大(平素眼袋較大);兩天前回老家干活,結束后沖了涼水澡。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弦。張醫生開的處方,就是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的經方五苓散——桂枝12克,茯苓、豬苓、白術各20克,澤瀉30克。三劑,日一劑,水煎服。當時開的是顆粒劑。囑咐患者服藥后再喝半碗溫開水。兩日后患者復診,自訴服完第一劑藥后,出了很多汗,燒退了,肢體明顯輕松?,F仍有小便稍不利,囑守方3劑。

治發熱為什么不去降溫、反而去“治水”了呢?張醫生的解釋是這樣的:本患者發熱無汗、小便不利、肢體困重、脈浮弦,為太陽病氣化不利之證,濕邪郁閉于表,津液不得通利。下眼袋大,如《金匱要略》水氣病篇所言“目下如臥蠶”,是體內有水飲的表現?!饵S帝內經》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五苓散溫陽化飲,化氣行水,使得津液輸布正常,表氣得通。服藥后“多飲暖水”以助陽化氣,因此汗出而愈。我必須向張林林醫生表達我的敬意,這個辨證很厲害,非常見功底,所以,下筆開出個方子就是“得意之方”,藥到病除。

僅憑“目下如臥蠶”,還無法斷定患者就是五苓散癥。我曾經聽說過一個老人眼袋突然增大,醫生問診后,讓他先查尿常規。結果顯示,尿液里有少量紅細胞,接著醫生又讓他檢查泌尿系統B超,發現患者的病情很不樂觀。通過觀察患者泌尿系統的各個部位,最后得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診斷:膀胱癌早期。膀胱刺激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難等,這種情況應該屬于豬苓湯癥了。中醫認為,眼袋大往往是脾腎陽虛的表現。當腎、膀胱功能欠佳時,可能會出現黑眼圈、眼袋增大或眼瞼水腫、面色晦暗、皮膚干澀等癥狀??梢?,望診和問診非常重要。

所以,中醫學其實是非常嚴謹的。你看仲景在《傷寒論》中明確說:“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可與之”。這是反復叮嚀啦,千萬不要用錯了。仲景還鄭重地強調:“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隨證治之”,就是說,患者現什么證,你就用什么方?,F小建中湯證,就用小建中湯?,F桃核承氣湯證,就用桃核承氣湯。

仲景這話,就等于告訴我們,“朋友圈”里那些微商、網商,他們在社交網絡上發的那些某某饅頭可以治“糖尿病、高血壓”啦、“減脂”啦、某保健品可以治療“陽痿、早泄、糖尿病”啦、某某“××精靈”“××密碼”可以治療眼底出血啦、某某“天價減脂餅干”可以減肥啦,都是大忽悠,純屬無稽之談。傳統中藥常以“丸、散、膏、丹”命名,那是非常講究的。避開藥品屬性,起個時尚的名字,披上“科學的外衣”招搖過市,弄個“權威認證”,吹得“神乎其神”,這些東西都是老套路了,江湖上有太多謊言等待科學來戳穿。去年,騰訊公司和中山大學的研究機構聯合發布“2017謠言治理報告”指出,健康養生類話題一直是謠言重災區。其中,健康與養生、奇聞趣事、食品安全類謠言文章占比最大。各位擦亮眼睛,別上當受騙,別輕信那些社交網絡上的健康流言。“朋友圈”里的人未必都是朋友。在號稱有圖有真相的年代,“眼見”也未必“為實”。20多年前,大家記得那個全民迷氣功的時代嗎?后來才知道,當偽氣功流行時,許多偽大師就是以魔術手法表演欺世盜名的。

別說“朋友圈”里的那些健康與養生有多么不靠譜了,就連熱播劇中的不少治病的方子,也多不靠譜,比如,在熱播劇《延禧攻略》中,太醫為女主角魏瓔珞開了曼陀羅葉治失眠。由此影響不少失眠患者真的到醫院找專家要開這味藥治療失眠。中醫專家提醒,曼陀羅葉有毒,不用于治療失眠。這種藥千萬不能隨便吃。曼陀羅葉即便是內服劑量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必須遵醫囑,切不可隨意服用。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失眠門診中醫博士楊曉輝就對媒體說:用曼陀羅葉給患者治療失眠是不可取的,因為這種中藥毒性比較大?!吨腥A本草》中記載曼陀羅葉有毒,藥用主要對于鎮咳平喘、止痛拔膿比較適合,多用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不用于治療失眠。

中醫學背后其實有自己嚴密的哲學體系。比如說,反復頭暈、耳鳴有可能是脾虛、心血不夠。有人就說了,那我天天吃阿膠,不就補血了嗎?但是,如果你的虛是氣血不足導致,那你就不能盲目進補,否則,“虛不受補”,可能會越補越難受。

人體吃進去的食物是需要通過脾胃來轉換成氣血的,這個氣血就是人體活動的能量。氣虛質的人容易呼吸短促,喜歡安靜,不愿多說話,容易感冒,常感乏力,情緒不穩定。如果一個人經常吃寒涼或辛辣、煎炸的食物,或者過量食用糖煙酒油、缺乏體力活動、睡眠缺少、精神壓力增大,從而導致脾虛弱的話,那么,脾就不好好干活了,就會消極怠工,就不能輸送給肺足夠的氣血。人體的能量就不夠了。脾虛又容易產生內濕,濕邪阻礙氣血運行,使氣血達不到頭部,就會出現頭暈。如果你經常熬夜,透支身體,導致勞累,就會傷到心,心血不夠了滋養不了心,這個人就會出現心慌心悸、睡眠差、易醒等癥狀。

思傷脾,脾氣虛弱,就不能很好地運化水谷。一個人思慮過度傷害脾,從而影響到心。心病還需心藥治。有這么一個故事:蘇州知府郭大人聽說乾隆皇帝要下江南巡視,他一下焦慮起來,我的地盤上盜匪橫行,皇上會不會撤我的職啊?該怎么見皇上啊?怎么討好啊?怎么接待啊?諸如此類,想了一大堆問題。結果,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失眠了。郭知府請名醫葉天士來為其診治。

葉天士問診后,開了“天王補心丹”,郭知府服用后,沒用,照樣失眠。又請葉天士。

這一次,葉天士知道了其中的機關,原來乾隆皇帝要下江南。于是,便對知府說:“響豆治失眠效果甚好,有奇效。”葉天士要郭知府把自家樹上的槐角全部摘下,剝出槐豆,分成若干小包,每晚放一包在枕邊,靜聽響聲,無聲音者棄之,直至聽到有響聲的“響豆”為止。郭知府依據吩咐行之,果然睡著了,但是響豆卻一直未找到。郭知府隨后恍然大悟:原來本沒有響豆,只是葉天士通過注意力轉移的方法,去除了他的“心病”,這其實是一味“心藥”啊。

傅青主看病,就非常善于心理治療。比方說,有個患者,是婦女,患的是氣臌病,就是氣不順了。前來求醫的是這位婦女的丈夫。傅青主問了情況,得知這位男村民有點不務正業,愛賭,老婆就勸。男人不聽,還把老婆打了一頓。老婆就病倒了。傅青主聽完,順手從院里拔了一把草,說,你回去就熬這個,給老婆服用。男村民問:拿什么做藥引子?

傅青主說:藥引子需要兩種,缺一不可。第一,每天在你老婆面前熬藥,要讓她聞到藥味,一天熬三次,要輕手輕腳,和顏悅色。第二,藥熬好后,要面帶笑容,一勺一勺喂你老婆喝。按我說的這些引子去做,保管三天就好。

男村民回到家,按照要求認真熬藥,果然三天后就好了。村里人聽說后,很好奇,問這是什么草藥啊?傅青主說,重要的不是草藥,是男人的態度。婦道人家最好生氣,他老婆的病因為生他的氣而得,見自己男人熬藥喂藥這么耐心,氣就消了,病自然也就好了。

傅青主非常重視望診和問診。據傳,傅青主曾蟄伏于靈石山幾個晝夜,承法師指點迷津,從此醫學造詣突飛猛進,處方精到實用,因而頗受后世醫家推崇。他的醫學著作《青囊經》和《青囊秘訣》,后來授于弟子陳士鐸。陳士鐸是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迫于清代文字獄,將其師傅青主所傳醫著隱去傅氏之名,流傳于世。傅青主的兒子曾在太原橋頭街開設藥店,藥店招牌“衛生館藥餌”和楹聯均為傅青主所親題。楹聯為:“以儒學為醫學物我一體,借市居作山居動靜常貞”。

22歲時,傅青主尊母訓結婚。妻子張氏為忻州人,次年生子傅眉。傅青主27歲時,其妻不幸去世。當時,他的兒子年僅5歲。他發誓終身不再娶妻,與兒子相依為命,艱苦度日。他時常與兒子同乘一車,外出采藥賣藥。傅青主在年近80歲時,與其相依為命的愛子傅眉,先他而逝。數月后,傅青主悲傷過度,也溘然辭世。

傅青主下葬時,仍然身穿朱衣,表達他對明朝的一片赤誠之心。有學者認為,傅青主躋身醫林、致力于研究女科,與他妻子早逝有關。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傅青主27歲喪妻后,終生未娶,并在妻子去世14年后寫下了懷念妻子的詩篇。他喜歡竹,原字青竹,后改字青主。

他的妻子是怎么去世的,我還沒有查到相關確切的資料記載。后來他開始苦讀醫學,并刻意于婦科,寫出了流芳百世的《傅青主女科》,開創婦科論治一代風氣,這很可能出于他對逝去的妻子深深的愛,出于對自己無法挽救妻子生命的內疚。

原復旦大學校長蔡尚思這樣評價傅青主:“他是一個多面手,對經學、史學、諸子學、道教、佛教、詩、文、雜劇、字、畫、金石學、音韻學、訓詁學,以及醫學等無所不長,不僅為明清間各大學者如黃宗羲、顧炎武、王船山等所不及,也為古來學者如蘇東坡等所難比”。

醫圣張仲景不但以方名,而且還以術著。傅青主呢,他看病診斷善于望診,治療精于心理,富人富治,窮人窮治。傅青主用藥不依方書,多意為之,每以一、二味取驗,至今晉人稱傅青主先生為“仙醫”。

傅青主治療不孕癥,有獨到的見解。中醫學認為,痰濁是導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朱丹溪首先將“痰”作為女子不孕癥的病因病機來闡述,認為痰濕壅滯、脂膜閉塞子宮可致不孕?!兜は姆?middot;子嗣》中說:“若是肥盛婦人,稟受甚厚,恣于酒食之人,經水不調,不能成胎,謂之軀脂滿溢,閉塞子宮,宜行濕燥痰”。同時,朱丹溪首創“肥人痰多,瘦人火多”的理論,認為體質因素可以影響機體對某種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并與發病類型有著密不可切的關系。

傅青主則認為,不孕癥患者的體質因素有著明顯的差異性,10種不同體質(血虛、腎氣不足、心腎陽氣衰微、脾胃虛寒、肝氣郁結、脾虛濕盛等)均可導致不孕癥的發生。肥胖婦女不孕的真正原因是脾氣的虛弱,因脾主運化水濕,脾失健運而致水濕停聚為痰,痰濕壅塞胞宮,導致月經失調、稀發甚或閉經、不孕等一系列證候。而臨床用藥,則不用消導化濕之藥而濕濁自能盡排出體外,主要在于升提膊陽之潰氣,使水谷化以布散精微于周身。

《傅青主女科》把腎陰腎陽提到重要地位,在論治不孕中形成了以補腎為主的精辟見解。腎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元氣之根。腎又為沖任之本。腎是人們表達驚恐之志的主要臟器。腎在五行中屬水,其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于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里。

恐傷腎。驚恐、懼怕,會對腎的生理活動產生不良刺激?!端貑?middot;舉痛論》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即是說明驚恐的刺激,對機體氣機的運行可產生不良的影響。“恐則氣下”,是指人在恐懼狀態中,上焦的氣機閉塞不暢,可使氣迫于下焦,則下焦產生脹滿,甚則遺尿。“驚則氣亂”,則是指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可因驚慌而產生一時性的擾亂,出現心神不定、手足無措等現象。傅青主善于從腎入手,讓患者的機體恢復正常的生理活動。他善于利用五味和五臟的關系。酸生肝:山楂、橙子等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嗌模汗庞辛妓幙嗫谥f,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堅陰,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甜(甘)入脾: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面食品等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調胃解毒。辣(辛)入肺:中醫認為姜、辣椒、胡椒等辛味食物有發汗、理氣之功效。咸入腎:咸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鹽、海帶、紫菜、海蜇等咸味食物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咸味還有泄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

按照中國古代中醫理論,人是由形、氣、神三部分組成的。形,就是我們的外形;氣,就是我們的經絡氣血;神,就是我們的精神意識。用現代科學的說法,就是身體的物質、能量和信息這三個方面,物質對應的就是外形肉體,能量對應的就是中醫學里“氣”的概念,信息對應的就是我們的“神”。人生病有三個原因:有外在的,有內在的,有不外不內的。外在的是風寒暑濕燥火,內在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不內不外的就是飲食和生活起居。

傅青主先生治不孕用大量補益藥,其中人參、白術應用最頻,10方中有 7方用人參、9方用白術。體現了傅青主先生補虛重在補氣的學術思想。

在補養陰精的同時,傅青主先生還常加入芡實、覆盆子、蓮子、五味子等固斂收攝之品以澀精氣,固先天之本。中醫學認為,胃的生理功能為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脾益肺(土生金),脾氣健運,將飲食精微運輸給肺,從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虛精微不升,廢濁不降,輕易產生痰濕,出現痰多、咳嗽等肺的癥狀,治療則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補肺的方法治療,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治脾方面,傅青主先生以補益脾氣為主,如寬帶湯、加味補中益氣湯,均為補益脾胃之良方。

3. 顧炎武:“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

傅青主博學多才,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經學、先秦子學、佛經道藏、醫學、書法、繪畫、詩詞、音韻、訓詁之學甚至武學等各方面都有較深造詣。全祖望在《陽曲傅先生事略》中贊其學問“大河以北莫能窺其藩者”。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颙、顏元一起被后世尊為明末清初“六大儒”,梁啟超稱其為“清初六大師”之一。

傅青主當時與顧炎武齊名,時人稱“南顧北傅”。

“蕭然物外,自得天機,吾不如傅青主。”這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的一句評語。

關于傅青主和顧炎武的交往,還有一段趣事。儒學有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到了孟軻,有“齊人有一妻一妾”之說。所以,古代的學者韓愈、歐陽修、蘇軾,包括顧炎武有妾,這在那個時代都屬于正常。

傅青主有嗎?還真沒有。他的好朋友顧炎武是有的。傅青主與顧炎武都為晚明遺民,共同的家國疼痛,使得兩人結成莫逆,“相隨拾芝草”;顧炎武長居江蘇昆山,傅山流寓山西太原,但顧炎武曾三次跋山涉水,去訪好友傅青主。

顧炎武59歲那年,和傅青主見面。老友相見,除了談論天下大事,顧炎武也想讓傅青主給把把脈。這一把脈,發現顧炎武的陽很盛,因為陽虛質的人怕冷,性格也多是內向、喜安靜,不喜熱鬧。

顧炎武雖年近花甲,身體卻還不算老,“六十歲的人,三十歲的心臟”,脈搏跳得很有力。傅青主微笑說:你“尚可得子”。

顧炎武老而無子,聽到傅青主這話,心動了,正合其意呀。顧炎武聽傅青主的話,返歸故里,很快就納了一個16歲的小妾。

傅青主給顧炎武開方“娶一房小妾”,本來是給他開一方補藥的,結果呢?卻成了顧炎武的“毒藥”。顧炎武“老牛吃嫩草”,興奮過度,身體出問題了,原先健壯如牛,氣壯如虎,坐如松,行如風,現在呢?肉銷骨立,形容枯槁,耳不聰,目不明,“不一二年而眾疾交侵”,更“三五年間目遂不能見物”。

勞倦傷氣啊,這一點顧炎武是明白的?!端貑?middot;舉痛論》云:“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畢竟那么大歲數的人,經不起折騰了,一折騰,就出汗,大汗亡陽啊。出汗量大,津氣也隨著汗液而耗散,人體元氣也隨之耗散,導致顧炎武的脾胃氣虛,日久還可導致陽氣虧虛,因此會出現陰火上沖或虛陽外越的虛火癥狀。另外,精神負擔重的話,也容易引起陰陽失衡、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失眠、抑郁、偏頭痛等癥,導致白天頭昏、精神不振。他經常食鴨肉,以補充體力。因為,鴨肉味甘、咸,性微寒,具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之功效,適合低熱、虛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腫者食用。

但是,沒有用。畢竟是黃昏了。

顧炎武再也不敢拿老命來開玩笑,最后決定剎車,收侄子為子,把妾給嫁了出去,“立侄議定,即出而嫁之”。據說,顧炎武為此還抱怨傅青主,勸我“娶一房小妾”,這還算君子所為嗎?

史家稱傅青主為“性任俠”,梁羽生在小說《七劍下天山》中將傅青主也列為一劍。清順治四年(1647)春,傅青主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主持道成法師。他還留下一種叫做“傅拳”的拳法,動作名稱與太極拳相似。

歷史上的傅青主,和《射雕英雄傳》中的黃藥師倒頗有些相似,是一個天才型的雜家,一個仙風道骨的絕頂人物,一個至情至性的奇男子,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

傅青主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學醫的呢?現在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結論,有的文獻說他是家傳醫學:“家傳故有禁方,乃資以自活”,這個說法不夠確切。事實上,在他十幾歲那年,他的父親患了外感病,具體的癥狀是:“呃逆,直視,循衣摸床,發黃發瘢”。在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傅青主當時并沒有給父親治療,而是到南關文昌廟求神,結果拿回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神仙藥,父親服后病情有所減輕,他還認為是神仙顯靈了。

在那個年代,家人患了病,包括傅青主在內的人為什么要到廟里求神呢?一方面,神作為宗教,是人類心靈依托的場所;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傅青主還沒有學醫。

在他的妻子去世后,我們也沒有找到他學醫的記載。

事實上,傅青主自己的身體就不好,小的時候曾經幾次得重病,差點死去。

在傅青主35歲的時候,也就是他從北京打官司回來幾年后,他的家庭再次遭遇打擊,其哥哥傅庚的兒子傅襄病了,沒有多久就死去了,年齡只有20歲。就在傅襄去世的當天,他年僅19歲的妻子喝下毒藥、殉情自盡。

傅青主說:“好人害好病,自有好醫與好藥,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醫與胡藥,正經者不能治。”從《傅青主女科》中的處方來看,多以四君子湯、四物湯、異功散、逍遙散、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等加減化裁。

異功散,別名叫五味異功散。方劑主要功效為益氣補中,理氣健脾。處方出自宋代的《小兒藥證直訣》。主治脾虛氣滯、飲食減少、胸脘痞悶、食入作脹、大便溏薄、神疲氣短、身體羸瘦、或面部浮腫者。異功散組成為: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陳皮各6克。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先用數服,以正其氣。

當歸補血湯,為補益劑,具有補血之功效。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肌熱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后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愈合者。臨床常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瘀阻者;婦人經期、產后發熱等血虛陽浮者;各種貧血、過敏性紫癜等血虛有熱者。當歸補血湯的口訣為:“當歸補血君黃芪,芪歸用量五比一,補氣生血代表劑,血虛發熱此方宜”。

定經湯出自《傅青主女科》,原為“經水先后無定期”而設。定經湯由當歸、白芍、菟絲子、熟地、山藥、茯苓、黑荊芥、柴胡八味藥組成。水煎服。二劑而經水凈,四劑而經期定矣。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常致婦女肝氣郁結,久之化火傷陰,以致月經紊亂,經少經閉。傅青主用柴胡、當歸、白芍疏肝理氣,半個逍遙散;菟絲子、生熟地、懷山藥滋補腎陰,半個六味地黃湯,茯苓安神,芥穗調血,妙也。

定經湯是疏肝、健脾、養血、滋腎之中比較著重于滋腎養血。方中重用菟絲子、熟地以滋腎補腎,菟絲子、當歸、白芍俱用至一兩,熟地、淮山藥五錢,藥量均較重,茯苓三錢,炒荊芥二錢,柴胡五分。從各藥分量的輕重,可見其著重于滋腎養血了。傅青主說:婦人有經來斷續,或前或后無定期,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郁結乎!夫經水出諸腎,而肝為腎之子,肝郁則腎亦郁矣;腎郁而氣必不宣,前后之或斷或續,正腎之或通或閉耳;或曰:肝氣郁而腎氣不應,未必至于如此。殊不知子母關切,子病而母必有顧復之情,肝郁而腎不無繾綣之誼,肝氣之或開或閉,即腎氣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舒肝之郁,即開腎之郁也,肝腎之郁既開,而經水自有一定之期矣。

傅氏在方后指出:“此方舒肝腎之氣,非通經之藥也;補肝腎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腎之氣舒而精通,肝腎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他所說的“水”,是指經水。從其謂“非通經之藥”一言,可知定經湯所治,著重于后期、稀少、閉經之不調,方藥并非攻伐去瘀通經之劑,但通過滋腎養血以達到通經的目的,故曰“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很多月經稀少、閉經的患者,以腎水虧損者居多,故須用補而通之,或先補后攻之法,因勢利導,使水到渠成,便可奏效。定經湯重用菟絲子、熟地以滋水補腎,增益月經生化之源,并重用當歸、白芍以養血柔肝,山藥、茯苓以健脾,少佐柴胡、荊芥以疏發肝氣。水足血旺,肝氣得舒,經水自可來潮。經水出諸腎的觀點,是根據《素問·上古天真論》論述月經來源的生理提出的。因腎氣盛然后天癸至,天癸至才有月經來潮,故滋腎養血是調治月經之或通或閉的重要原則?!饵S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有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耳”。指出女子到了14歲左右便會有月經來潮,此時若男子精氣溢瀉,“陰陽和”,便可有子,到了49歲左右月經竭止,并缺失生殖能力。

傳青主曾在太原三橋街設立“衛生館”,醫名遠揚四方。傳世醫書有《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男科》 《傅氏幼科》等,特別是《傅青主女科》,更是清代主要傳世之婦產科專著,頗受后世醫家推崇?!陡登嘀髋啤啡珪譃椋簬?、血崩、鬼胎、調經、種子、妊娠、小產、難產、正產、產后等。每一病分為幾個類型,每一類型先有理論,后列方藥。如對血崩后昏暈的病例,作出如下辨析:“夫人有一時血崩,兩目昏暗,昏暈在地,不醒人事者,人莫不為火盛動血也。然此火非實火,乃虛火耳”。

傅青主將帶下病分為5種類型:脾虛濕重的用完帶湯,肝經濕熱的用加減逍遙散,腎火盛而脾虛形成下焦濕熱的用易黃湯,肝經脾濕而下溢的用清肝止淋湯。

金庸先生武俠名著《鹿鼎記》第一回的回目是“縱橫鉤黨清流禍,峭茜風期月旦評”,寫到呂留良、黃宗羲、顧炎武三位大學者冬日相聚,密議反清復明之事。情節雖屬虛構,卻也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傅青主為人正直,不愿阿諛權貴。他憤然放棄舉業,專心研究學問,博覽群書,終日手不釋卷。1644年,明朝滅亡。傅青主信守民族氣節,換上道士服,隱居在深山土穴之中,和母親、兒子一起,過著砍樵采藥的生活。外出時,他總是身穿朱紅色的外衣,以示不忘“朱”明之意。他曾寫過一副對聯:“日上山紅,赤縣靈劍動;月來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此聯首字為“日”、“月”,合為“明”字,表達了傅青主反清復明的思想。

4. 傅青主自服大黃,聲稱重病臥床不起,不參加應試。

傅青主一生曾經歷過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聯名上疏,斗倒當朝首輔溫體仁,那年他31歲。那是明末崇禎九年,傅青主那時還頗“憤青”,也類似于今天說的“公知”吧,他帶著若干山西的青年,跟蹤著囚車,到北京上訪,向崇禎皇帝告狀。不是替自己,而是替他的老師——山西提學袁繼咸。

袁繼咸何許人也?他是東林黨人,是當時山西主管教育的官員。

在傅青主31歲那年(1636),他進入了太原三立書院。三立書院的興盛,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山西提學袁繼咸,他是東林黨人,于崇禎七年到任。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復了名存實亡的三立書院,并且選拔了300多名三晉才士到書院學習,當時山西“一時士習文氣,彬彬蔚起”。傅青主有幸入選三立書院,而且很受袁繼咸的器重。

袁繼咸是個學者型官員,他不愿意與閹宦同流合污,結果被朝中宦黨張孫振誣陷、抓了起來。以傅青主為首的學生開展了請愿運動,他聯絡在京的山西籍的官員和前來參加考試的貢生,共得103人,聯名上疏為袁繼咸申冤。疏文由傅青主執筆。請愿一直堅持了七八個月之久,驚動了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登基后,為挽救搖搖欲墜的明王朝,重振朝綱,誅滅閹黨,處死了宦官頭目魏忠賢。但閹黨的勢力太大,牽涉面太廣,崇禎皇帝面臨無人可用的困境,于是,和宦官頭目魏忠賢有關系的溫體仁走上前臺,擔任了首輔。溫體仁則提拔了張孫振,讓他擔任巡按御史。崇禎九年(1636)四月,張孫振誣告袁繼咸,并將袁繼咸治罪。

在傅青主等人的呼吁下,崇禎下旨重審此案。袁繼咸被重新起用,換了個地方做了武昌道臺,而張孫振誣告的罪名成立,被流放;首輔溫體仁也牽連其中,革職還鄉。傅青主的名聲從此在知識界傳開。后來,袁繼咸曾多次邀請傅青主擔任要職,都被傅青主謝絕了。

第二件事,傅青主坐牢。崇禎十七年,傅青主38歲時,李自成攻陷北京,不久,洪承疇引清兵入關,占領中原,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后實行武力鎮壓,清兵攻下九江之后,傅青主的老師袁繼咸被抓。袁繼咸誓死不降而被殺。他曾寫詩給傅青主說:“獨子同憂患,于今乃別離,乾坤留古道,生死見心知。貫械還余草,傳燈不以詩。悠悠千載業,努力慰相思”。傅青主看后悲慟地說:“山亦安敢有負我公!”

傅青主從此脫下儒裝,換上道服,外號“朱衣道人”,在行醫身份的掩護下,去了中國許多地方。他目睹了中原的滿目瘡痍,便潛心于醫,靠行醫來維持生活。順治六年,山西農民舉行起義,起義被鎮壓。48歲那年,傅青主因叛徒告密被捕,罪名是謀反。在獄中傅青主作詩曰:“獄中無樂意,鳥雀難一來,即此老椿樹,亦如生鐵材,高枝麗云日,瘦干能風霾,深夜鳴金石,堅貞似有儕”。傅青主堅決不承認,說自己冤枉,理由是自己在明亡后出家做了道人。因為傅青主名氣大,順治皇帝都過問了。刑部、都察院和山西各級衙門,反復審,還是沒有證據。加上有關人士的營救,傅青主最終以“查無實據”獲釋。

第三件事,是康熙十七年,傅青主72歲??滴跣袘讶崾侄?,要開“博學鴻詞科”,籠絡漢人學者入朝為官。有幾位官員都推薦了傅青主,但他稱病、拒絕去北京應試。地方官強行把他送到北京,他自服大黃,聲稱重病、臥床不起,不參加應試??滴醍敃r大概心情好,并不惱怒,而是“優禮處士”,下旨“傅山文學素著,念其年邁,特授內閣中書,著地方官存問”。賜了傅青主一個內閣中書的官職。傅青主卻拒不謝恩,躺在地上,就是不磕頭。

“傅青主見了皇帝不磕頭”,這個不畏皇權的故事,在江湖越傳越廣,以至于人們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只是樂于傳播,傳得津津有味。傅青主從此成了江湖上的一個傳奇。

公元前人類平均壽命僅有20歲,上世紀初的平均壽命也不過40歲?,F在,中國人平均壽命已達75歲,這個質的飛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包括傅青主在內的一代又一代名醫的貢獻。

明末清初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大變革時期,在這樣一個時代,傅青主這個民間神醫,在祖國醫學的婦科方面的貢獻,以及在詩、書、畫、醫和哲學思想方面的撰述,也或多或少地被神秘化、被“小說家言”。傅青主晚年隱居太原東山的松莊,這10余年中,他除了對諸子學的研究,還在思考什么,這一切,尚有待挖掘。

傅青主是一位難得的曠世奇才,又兼博古通今的治世實用之學,在明清易代之際,實為亂世奇儒。

5.傅青主和風味小吃“清和元頭腦”的故事。

清兵入關時,傅青主先生39歲,毅然出家入道,拜還陽真人郭靜中為師。

他游歷江湖,以行醫為業,借醫弘道,以醫傳教,從事反清復明秘密活動多年,后來被捕入獄,抗詞不屈。在清朝統治日趨鞏固以后,他隱居山林,閉門著書立說,20年不見生客。他秉承家學,成為在經學、史學、文學、藝術、醫學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的著名學者。他對先秦古籍有廣博而精深的研究,由子通醫入佛、達道成仙。世稱傅山“字不如詩,詩不如畫,畫不如醫,醫不如人”。

談及傅氏,不能不提及《傅青主女科》,因為《傅青主女科》是傅氏最具代表性、也是水平最高的婦科專著,在我國中醫藥歷史上,堪稱最享盛譽的女科名著之一。

《傅青主女科》是我心儀已久的書。我總想看看傅青主是個什么樣的人,因為一般思想家于實用的科學大多無識見,但傅山卻是一代名醫。

傅青主先生是一位傳奇人物,在太原的晉祠有他的供奉。

因曾著有《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又有“醫仙”之名,山西博物院珍藏傅山先生書法、繪畫、批注手稿百余件,在各博物館中位居第一,涵蓋了詩文、經、史、諸子、醫學等等學科,是研究傅山藝術創作、人文思想、醫學成就的珍貴資料。

傅青主的著述,總量達四十卷。在其生前死后陸續輯有《霜紅龕集》,歷經200多年逐步整理刊刻而成。

《霜紅龕集》卷三十二中,錄有傅氏兩副對聯:“莫妙于臺上人,離合悲歡入畫譜;最靈是閱場者,興觀群怨助詩情”、“曲是曲也,曲盡人情,愈曲愈直;戲豈戲乎,戲推物理,越戲越真”。

《傅青主女科》是在傅青主先生去世一百多年之后才整理出的。這主要是傅青主擔心作品會觸怒清廷,招致文禍。畢竟,因文字罹禍的明清易代之際的學者,不勝枚舉。他寫了那么多書,卻不能出版,就算他不上火,他的弟子也上火呀,難怪,“傅青主引火湯”成為流傳至今的名方。

現在不少人一感冒就上喉嚨,特別容易咽喉腫痛。這種情況呢,傅青主引火湯或許能幫上忙。

傅青主引火湯,記載在陳士鐸的《辨證錄》中,是治療龍雷之火上炎的各種癥候,比方說治療咽喉腫痛的陰蛾病癥。

陳士鐸《辨證奇聞》卷三“咽喉門”載:“咽喉腫痛,日輕夜重,亦成蛾如陽癥,但不甚痛,自覺咽喉燥極,水咽少快,人腹又不安,吐涎如水,將涎投水中,即散化為水。人謂喉痛生蛾,用泄火藥反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蓋日輕夜重,陰蛾也,陽蛾則日重夜輕。此火因水虧,火無可藏,上沖咽喉。宜大補腎水,加補火,以引火歸藏,上熱自愈”。

很多人看后,恍然大悟一般,原來腎精不足也會引起咽炎呀。此所謂“陰虛火旺”。日常生活中,人們遇到“上火”,往往會摘些金銀花的花呀、葉呀,煮水飲用,以達到清熱的目的;但腎精不足的患者,你泡金銀花茶喝,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因為這不是實火,而是虛火。也就是由于陰虛而造成的陽亢。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有云:“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這段原文后面,王冰的注解很有意思:“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何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一般來說,水為陰寒至極之物,通常人們總是將寒涼藥物隱喻壯水,因而,“壯水之主”即補腎陰之意,這樣就可以制約陰虛造成的陽亢。“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方法,即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這種治療原則亦稱為“陽病治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火屬陽,益火之源即補腎陽之意。這樣,就可以消散彌漫的陰邪遮蔽,即消陰翳。由此可見,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其實就是補陽,以治虛寒。鄭欽安在《醫理傳真》引坎為解:“坎為水,屬陰,血也,而真陽寓焉。中一爻,即天也。一生水,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于二陰之中,居于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諸書稱為真陽”。

羅大倫寫的《古代的中醫》,里面也講到名方“傅青主引火湯”。引火歸原,是用溫藥治療龍火上燔的一種方法,屬于從治法。王冰在《內經》“甚者從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猶龍火也,得濕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濕折之,適足以光焰詣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則燔灼自消,焰光撲滅”。明清溫補醫家根據上述理論,將引火歸原廣泛用于臨床,但由于離原之火理論上的不確定,造成了諸多認識上的混亂,不少醫家陷于相互矛盾之中。如既稱陰虛之火,又稱陽虛之火;既指有根之火,又指無根之火;既包括格陽,又涵蓋戴陽。山西名醫李可,對引火歸原治療,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湯,原方組成為:熟地90克,巴戟、天冬、麥冬各30克,茯苓15-20克,五味子6克。

經常上火,易致免疫力低下。“上火”其實是老百姓的俗稱,中醫認為這種中醫火熱癥狀,多因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等原因引起。上火這個“火”可能是實火,也可能是虛火。實火是一種急性炎癥,其特點是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痊愈。虛火類似慢性炎癥,不大容易好,部分患者經常上火,持續時間較長,反反復復。研究發現,上火的發生都存在能量代謝加快的現象,而加班熬夜或是精神緊張都是通過調動人體潛在的機能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保證相關器官的能量代謝。一些容易上火的患者,在上火間歇期沒有發生上火癥狀時,體內仍存在較高的炎癥反應,這些患者大都表現為濕熱體質等中醫熱性體質,說明上火易感人群具有一定的中醫偏頗體質的特征。

傅青主寓居汾陽期間,對竹葉青酒添加的中藥材進行了精選,最后定型為今日所用之十二種,即竹葉、梔子、菊花、當歸、陳皮、砂仁、廣木香、紫檀香、公丁香、零陵香、山奈、冰糖等。

傅青主為給母親治病,使用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八種原料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經常食用,有益氣調元、活血健胃、滋補虛損的功效,晨起食用效果更好。傅青主將這個方子傳授給一家叫做清和元的飯店,招牌上寫“清和元頭腦雜割”,這就是今天太原人早上常吃的風味小吃太原“頭腦”。

傅青主中年喪妻后,一直沒有再娶,家中有老母,他一直侍奉在身邊。為了給老母親調理身體,他以肥羊肉、蓮藕、山藥、黃芪、良姜、煨面、黃酒、酒糟等為原料制成了“八珍湯”,并把這種湯作為母親冬季進食的早點。其中羊肉味甘性熱,補虛開胃;蓮藕清熱化痰;山藥補脾健中;黃芪補脾益氣健肺;良姜味辛性熱,溫中下氣,暖胃消食。藥寓于食,藥食并用組成一劑溫補而不膩、清薄而可口的滋補藥膳。

對婦女的帶下病,傅青主分出白、青、黃、黑、赤五種類型。指出:“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脾氣健則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脾虛濕重的白帶,用完帶湯;肝經濕熱的青帶,用加減消遙散;腎火盛而脾虛濕熱下注的黃帶,用易黃湯;下焦火熱盛的黑帶,用利火湯;肝熱脾虛而下溢的赤帶,用清肝止淋湯。其病機,總不外乎脾虛濕盛和肝郁化火,而影響沖任二脈所致。

中醫對藥材是很講究的。有不少中藥材,“本是同根生”,療效卻相反。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入藥,作用都不一樣。比方說,金銀花入藥,和菊花、蒲公英一樣,很多人都知道是用來清熱解毒的,但那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花性輕揚,走外,能夠清熱解毒。金銀花的干燥莖枝是藤,則走里,善疏風通絡,可清經絡中之風熱,且定經絡疼痛。

桑樹,一身都是寶,干燥葉為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多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桑枝呢,祛風濕、利關節,多治風濕痹病和肩臂、關節酸痛麻木;其果穗桑椹,滋陰補血、生津潤燥,多治心悸失眠、目暗耳鳴、津虧血少等;其根皮為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多用于肺熱咳喘、面目浮腫。

我們大家愛喝的枸杞子泡茶,那是用枸杞的成熟干燥果實,可以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有補腎養肝之功效;其干燥根皮叫地骨皮,因其性寒,主清熱涼血、退骨蒸潮熱,多以去癆熱、虛熱為主。

麻黃,來源于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莖。李時珍說:“麻黃發汗之氣,駛不能御,而根節止汗,效如影響,物理之妙,不可測度如此。”麻黃為辛溫解表藥之首,具有發汗、平喘、利水之效,可用于風寒感冒、咳嗽氣喘、風濕水腫。而麻黃根,則為其干燥根及根莖,療效卻相反,有固表止汗的功效,主治自汗、盜汗和各種虛汗癥。

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輕走上。肉桂,是其干燥樹皮,性沉走下。桂枝與肉桂有同也有異。二者均有辛、甘味,均能助陽散寒、溫通經絡,但桂枝性輕而走上,辛溫之性較小,長于發汗解肌、助陽化氣,常用于風寒表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等;而肉桂性沉而走下,其辛甘大熱,長于溫里寒、散寒止痛、引火歸元,常用于治里寒癥、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軟弱等。

另外,煎藥也有講究。煎藥的器具首選砂鍋,其次是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不能用鋁鍋和鐵鍋。一般煎藥前需要把草藥用冷水浸泡1小時左右,冬天天氣寒冷時可浸泡2小時,夏天氣溫高浸泡半小時左右即可,浸透為止。大火(武火)煮開,小火(文火)再煮半小時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一般來說,一劑藥可煎煮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后分2次或3次口服。

服藥時間分為空腹服、飯前服、飯后服和睡前服。瀉下藥和驅蟲藥均宜空腹服。一般來說多數補益藥和治療胃腸疾病的藥都宜飯前服。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宜飯后服,一般頭部疾病、上半身疾病、皮膚病應飯后服。安神藥宜睡前1小時服用;澀精止遺藥宜在臨睡前服用。服藥時間也可以按照醫生的醫囑服用,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用藥習慣和方法,不必拘泥于常規。

服用中藥時有些食物不能同時吃,一般來說需要忌食辛辣刺激、生冷及腥發之物。辛辣之物是指蔥姜蒜、肉桂、胡椒等。生冷之物是指冷水、冰鎮食品、西瓜等涼性水果,如風寒感冒進食西瓜會加重感冒的癥狀。腥發之物是指魚、蝦、蟹、貝殼類等水產品,這里的魚蝦蟹是指包括海洋的、江河產的和人工養殖的水產品的統稱。有許多人認為河里的魚蝦不屬于發物,可以不用忌口,事實上確實有人因服用中藥時吃河魚而出現惡心嘔吐;甚至嚴重腹痛的患者,忌食魚蝦后,癥狀都消失。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名中醫張錫純曾記載一婦人服用甘草的同時吃鰱魚而死亡的記載,不可不慎。牛羊肉也屬于發物,有些疾病也需要忌口。牛奶、奶粉等奶制品有些疾病應忌口,如感冒、咳嗽、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桑葚藥用價值很高,有補肝益腎、生津止渴、促進消化、潤腸通便、烏發明目、養血補血的作用。但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新鮮桑葚。不太好消化的時候吃點山楂,能解膩。因為山楂中含有粗纖維高達20%,可促進腸蠕動。大麥茶有去油膩、助消化,益氣健胃的功效。

天熱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喝酸梅湯解暑,其實酸梅湯最重要的作用是解油膩。酸梅湯中的主要原料烏梅、山楂可以有效去除人體體內多余油膩,陳皮可以有效抑制剩余糖類轉化為脂肪。不僅如此,酸梅湯還是一種堿性飲品,飲用后有助于中和糖類和脂類的酸性效應,加速它們的代謝分解。

這些其實都是藥食同源。為什么我們喝的中藥會有神奇的療效呢?有個物理學教授用粒子擴散做了解釋:“如果我們喝下一杯水,其中溶有經過納米粉碎的超微藥粒,那么在一段時間以后,在我們的血管中就會均勻分布著這樣的超微藥粒”、“人體是由各種化學元素構成的,化學元素的平衡很重要,很多常見病都是體內的微量元素在作怪,有時多了,有時少了。而吃中藥治病或食療就是使體內的各種微量元素達到平衡,保持生命的最佳狀態。例如:鎂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有很多作用。而現在很多常見病如肥胖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都是由于食物結構中缺少鎂所引起的。鎂在蔬菜和谷物中含量豐富,如果平時多吃蔬菜和粗糧,這些病就能夠緩解,甚至不藥而愈。硒對身體同樣也很重要,而很多中藥中含量較豐。適量攝食硒,可以益壽延年。一位老中醫,每天清晨用溫水沖服6?;ń?,至今已年過60,但每年都參加馬拉松比賽,并能獲獎”。

“每天清晨用溫水沖服6?;ń?rdquo;,花椒祛寒、通氣,比方說,肚子受涼以后,會感覺肚子里邊有氣在涌動,有的人隨后還會腹瀉,或者是感覺腹痛。受涼感到肚子里有脹氣的時候,就可以吃點兒花椒。如果覺得肚子痛或是腹瀉,可以取6?;ń?,加一碗水煮幾分鐘,放點兒紅糖,喝下去,過一會兒癥狀就會減輕。這是花椒的祛寒作用。祛寒之外,它還能通氣?;ń匪菽_能夠通經絡?;ń吠獾淖饔煤軓?,你要是覺得一口氣憋住了,胸悶或者是氣不順,可以嚼幾?;ń讽橅槡?。為什么這個老中醫“每天清晨用溫水沖服6?;ń?rdquo;,而不是“7粒”“8粒”呢?這是因為花椒適當地吃是通氣的,吃多了卻會閉氣。因為花椒有麻味,會麻痹咽喉部位的神經,所以,我們用花椒時要有一個限度,要把握一個量,要知道,過猶不及。吃的時候以6粒為限,不要超過6粒,超過6粒它就是閉氣了。

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黃觀鴻先生說得更有意思,他說物理學中的相對論與傳統的中醫理論有著共同的語言和深刻的默契,中醫的精髓在于調理養生,也就是達到整個生命系統的相對平衡。舉個例子來說,從物理角度講,人就是水,人在受精卵中有99%是水,成人體內也有70%是水。據推論,在死亡之前人體內的水分會降到50%至60%,所以,要保持健康,人必須使體內70%的水清純潔凈。而早在300多年前,傅青主先生就已將這一理論用在了中醫學實踐當中,《傅氏女科》中主張從腎論治婦科病,故調經安胎主要應大補腎水,而且,在他的書中有多個方子都是恪守填水滋陰的法則。

6.別笑,這就是傅青主治病的傳奇故事。

在小說《七劍下天山》中,梁羽生把傅青主的武功和醫術寫得神乎其神?!蹲T瀛》一書記載,傅氏的一個同鄉旅居京都,一日突然頭部劇痛,太醫院某太醫診脈后告訴他:你病不輕,怕在一月之內有生命危險,快回家去吧?;颊呗勓?,急忙打點行裝,啟程回家。在路上遇到傅氏,傅氏為其診脈,結果與太醫所言極符,于是嘆了口氣說:“這位太醫真是國手,他的診斷一點不錯啊。”患者哭求救其一命,傅氏想了一會,說:“你的病有一方或許可治,且試試吧。”囑咐他尋找青壯年戴舊了的氈帽十余頂,水煎濃湯過濾成膏,早晚各服一次?;颊哒辗ǚ?,經過月余,病果然好了。原來,患者所得是腦髓虧損證,傅氏借用少壯之人腦髓豐滿,精氣溢蒸帽上,故服之有效。

這種治法,實在不可思議。

傅青主先生處方,十分神奇。比方說,他治療婦女血崩,用固本止崩湯、平肝開郁止血湯、逐瘀止血湯、青海丸等幾個方劑,不去止血而唯補血,又不止補血而更補氣。血崩一證,分為氣陰兩虛、肝氣郁結、血瘀、血熱等幾個類型。傅青主用藥有大熟地、白術、黃芪、當歸、黑姜、人參。此方以參、芪、術大補其氣,以無形固有形;歸、地以補陰血,黑姜引血歸經,是補中又寓收斂之妙。

關于傅青主先生的治病的故事很多,下面隨便舉幾個例子,估計你看了之后也會和我一樣笑出眼淚來。

先說一個窮村民的醫案。一個村的男村民,家里很窮。這村民患了傷風感冒,沒辦法走了兩里路,來找傅青主看病。傅青主把了脈看了舌苔,突然說了句:“小伙子,你的病不要緊,現在你家房子著火了。趕快回去救火吧,完事后,你再來,屆時我再為你開藥”。小伙子一聽,了不得啦,撒腿就往家跑。當他大汗淋漓地跑到家,發現家好好的,沒有著火啊。先生弄錯了。于是,立刻返回,找傅青主開藥。傅青主見他回來,望著他頭上的汗,說你的病已經好了,不用開藥了,你回去吧。經先生這么一說,小伙子也覺得身上輕松多了。只是非常不解地問:你嚇得我白跑了一趟,也沒有給我開藥,怎么病就輕了呢?傅青主微笑著說,你身體很壯實,平時也沒有什么病,只是近來氣候異常,你不小心傷了風,得了輕微感冒。被我一嚇,讓你跑了幾里地,出了一身汗,病自然就輕了?;厝グ?,別再受了風,回去喝點熱開水,休息一兩天就沒事了。小伙子回去休息了一天,果然痊愈。

村民嘛,大都是窮人??床∮觅F的藥他們也買不起。傅青主所住的村,有個孩子,頭上長禿瘡,孩子的父親帶著孩子,找傅青主看病。傅青主看了禿瘡,就對孩子的父親說:這樣吧,這病得這么治:你帶著我,咱們去找有牛的人家去治療。

孩子的父親一頭霧水,稀里糊涂地領著傅青主,見有牛的人家就進。走了十家,傅青主都說不行,這牛膘肥體壯,搖搖頭,不中意。到了第十一家,傅青主看見這頭,嚴重營養不良的樣子,骨瘦如柴,正在拉屎。傅青主說:找到了,就在這里治吧。隨即抓起一把牛屎,抹在小孩頭上。對孩子的父親說:不要洗掉,過幾天就會好的。孩子父親很不理解,心里直嘀咕,這叫什么藥啊,用牛屎治療。但他知道先生名氣大,也不好多嘴。過了幾天,孩子頭上的牛屎脫落了,禿瘡真的不見了。孩子的父親又驚又喜,趕緊帶著小米,向傅青主道謝,并問孩子頭上的禿瘡,是怎么好的,都沒有抓藥啊。傅青主說:治禿瘡要清熱解毒,需要牛黃。牛黃貴啊,你家沒錢,哪里能買得起。那瘦??隙ㄓ辛瞬?,病牛嘛,就有了牛黃。病牛拉屎,從糞里總會滲出一些牛黃來。我是為了讓你省錢,給你孩子涂了牛糞,所以就好了。孩子的父親連連道謝。傅青主不僅醫術高,更重要的是,醫德高。

孫思邈曾經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我將學無止境。”傅青主真正踐行了“大醫精誠”的醫道。以德行醫,解除患者病痛。

牛黃,說白了,就是牛的結石,能清熱解毒、治抽搐,偏癱。牛黃為什么有此神效?相傳是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發現的。一位鄰居中風偏癱,叫扁鵲來治療。扁鵲拿出炮制好的青礞石,準備為鄰居治病。正碰上該鄰居家在殺一頭黃牛。扁鵲問鄰居,為什么要殺呢?鄰居說,黃牛養了多年,最近日見消瘦,不能再耕種了。殺牛的人發現,牛膽里有塊結石。扁鵲也很好奇。鄰居說,牛生病正是因為牛膽里有結石。扁鵲拿青礞石和牛的結石,放到一起,發現兩塊石頭差不多一樣大。

正說著牛結石的話題,鄰居的病情加重:雙眼上翻,喉中碌碌痰鳴,肢冷氣急。扁鵲急忙取出針刺患者穴位,同時吩咐患者的兒子把青礞石拿來。扁鵲滿頭大汗地接過石頭,研為細末,取用少量給患者灌下。很快,患者停止了抽搐,氣息平穩,神志清楚。扁鵲這才放心了。等他收拾東西時,發現青礞石還在桌上,而牛結石不見了。一打聽,才知道,他剛剛給患者用的是牛結石。原來,牛結石可以豁痰定驚。于是,他從此就將中藥里的青礞石改換為牛結石。幾天后,患者竟然奇跡般地康復了。偏癱的肢體也能夠動彈了。牛結石久浸于膽汁中,苦涼入心肝,有清心開竅、鎮肝熄風之效。扁鵲想,此結石生于牛身上,凝于肝膽而成黃,于是,稱它為牛黃。咱們現在在藥店買的安宮牛黃丸主要成分為:牛黃、犀角、麝香、珍珠、黃連、郁金、梔子、雄黃、朱砂等,可用來治療中風、腦外傷,高熱神昏驚厥等。

上面說的都是傅青主為窮人治病的故事,下面說一個他為富人治病的故事。

有一次,山西巡撫蔡大人的母親得了病,差人去請傅青主。傅青主一聽,問,他本人怎么不來?擺官員的臭架子是吧,不去。傅青主素來不和清朝官吏交往,拒絕了。差人好說歹說,說患者不是巡撫本人,是他的老母。傅青主答應去看,但提出三個條件:一是讓巡撫親自來請,二是我坐巡撫的轎子、巡撫跟在轎后,三是打開巡撫衙中門迎我。差人回去如實稟報。巡撫一一答應。到了衙門,傅青主仔細端詳了老夫人的面色,不說話。巡撫問:我母患的是什么病?

等老夫人回避后,傅青主才非??隙ǖ卣f:老夫人得的是——相思病。

巡撫聽了勃然大怒:我忍你很久了!我母雖已早寡,但從未有閑言碎語。你信口胡言,實在欺人太甚。于是,令衙役將傅青主拉出去,重打四十大板。

傅青主淡定地微笑說:大人勿怒,請問一下尊老夫人,再處置我也不遲。此時,巡撫母親從屏風后出來,對巡撫說:神醫!真乃神醫!我是前幾天翻騰箱子時,偶然翻出你父親的一雙鞋,悲傷了一陣,病就發作了。

巡撫聽了轉怒為喜,向傅青主道歉,恭恭敬敬地請先生開了方子。

所謂“醫者,意也”,并不是憑空臆想。其含義之一就是順著病人之意而用藥,你不能扭著來。比方說,患者是河南鄭州人,你用藥卻告訴他不能吃燴面;患者是南陽人,你卻告訴他不能吃新野板面;患者是開封人,你卻告訴他不能喝胡辣湯;患者是鹿邑人,你卻告訴他不能吃“媽糊”,不能吃辛集的麻花和燒雞,以及觀堂的麻片和月餅,這不是純心找別扭么?

“良藥苦口利于病”,這話其實有勸慰的成分。高手用藥,良藥也未必要苦口,相反煮出來的藥,不一定很苦,那口感病人喜歡喝,不至于難以下咽。傅青主用藥就是故意順病人之意而用之。如果病人平常最喜歡吃寒涼之物,就不妨以寒藥投之。如果病人平常最喜歡吃甜食,就盡量避免用大苦之藥?;颊呤呛幽先?,你就讓他吃面食,吃了面,唇齒留香,病已好了一半。偏讓他吃米飯,他的胃也不習慣是吧。河南人嘛,不管吃什么飯,最后不來碗面,給人感覺這頓飯就沒吃完似的。隨病人之性,在大的方面不違就行。如果一味違其性,病人本來患病胃就虛,再讓他吃平時都不肯吃的味道,他豈肯服藥?

從前的比較有經驗的醫生,當病人問:可食蜻蜓蝴蝶否?馬上回答:可食。這話正順其意。所謂同氣而相求,也就是這個意思。起碼他的心情舒暢些?;颊呷绻麑δ悴恍湃?,再好的藥,效果也會打折扣。比方說,《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這是最平穩不過的藥吧。“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當病人受了風寒,身上有汗,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墒?,這個病人吃了桂枝湯之后,瞎折騰,喝大酒,該睡覺時就是不睡,那么,再好的藥也治不好他的病。

7.傅青主為“嫉妒不孕”開的方名叫“開郁種玉湯”。

子嗣繁衍,自古都是家族的大事。在《傅青主女科》當中設有種子專篇,對后世的影響很大?!陡登嘀髋啤纷C簡方明,藥量突出,臨床效果顯著,猶如仲景之方,方簡效宏。

傅青主提倡“王道”之法,他注重病癥的生理、病理特點及患者體質,提倡醫療與保健相結合。傅青主確定治法以扶正培本為宗旨,強調調氣、養血在婦科的重要性,組方嚴謹,用藥和平。祁爾誠評價傅青主先生:“談癥不落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準繩,用藥純和,無一峻品,辨證詳明,一目了然”。已故名醫岳美中曾說,看婦科以《濟陰綱目》 《傅青主女科》為優,特別以傅青主的書為最好,“讀傅氏書,須知最大創造發明處就在他的方劑,這是他幾十年研究醫學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萬勿忽略”。

一些中醫名方,名字就是文化。你看,失笑散,這名字就意味著能令痛者破涕為笑,故謂“失笑散”。失笑散首見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五靈脂和蒲黃組成,其中,五靈脂性味甘溫,主入血分,其功專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滯作痛,在所必用;蒲黃甘平,亦入血分,以清香之氣,兼行氣分,故能導瘀結而治氣血凝滯之痛,二藥相須為用,活血祛瘀、散結止痛之功相得益彰。

在《傅青主女科》當中設有種子專篇,共載方有10首,分別是:治療身瘦不孕的養精種玉湯、胸滿不思飲食的并提湯、下部冰冷不孕的溫胞飲、胸滿少食不孕的溫土毓麟湯,還有少腹急迫不孕的寬帶湯、嫉妒不孕的開郁種玉湯、肥胖不孕的加味補中益氣湯、骨蒸夜熱不孕的清骨滋腎湯、腰酸腹脹不孕的升帶湯,以及便澀腹脹腳浮腫不孕的化水種子湯。

大家看,傅青主其實是非常重視心理治療的,他專門將“嫉妒不孕”列出來,而且給這類婦女開的方名就叫“開郁種玉湯”。

打開張仲景的《傷寒論》,在開篇“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篇”第一條,仲景第一句就說“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這是太陽病的一個總綱,接下來,仲景說:“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發于陽七日愈。發于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中風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這里仲景把病好的時辰都講出來了,這是咱們中華醫藥獨特的診療傳統:“子午流注”,也叫氣血流注。用句通俗易懂的話,這叫“時間醫學”,就是說我們身體有自己的生物鐘,或者叫生理時鐘。

梁冬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一檔節目《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中,有一期對話倪海廈。其中談到子午流注問題,倪海廈說:關于子午流注,有個地支歌訣:“肺寅大卯胃辰宮”,肺開寅時,大腸開卯時,胃開辰時;然后“脾巳心午小未中”,就脾臟開巳時,心臟開午時,小腸開未時;“申胱酉腎心包戌”,申時開膀胱,酉時開腎,心包開戌(戌時就是晚上7點到9點);“亥焦子膽丑肝通”,就是亥時開三焦,子時開膽(就是晚上11點到1點),丑時開肝。這個十二地支落實上面的十二時辰,我們的臟腑,正好配得好好的。這是一個人的循環。換句話說,如果這個東西,我們以科學的證據來看,假設它存在,我們去驗證,你會發覺到肺癌的病人呢,過去,僅你現在查完你有肺癌,可是,過去一年,兩年來,你可能每天晚上3點鐘準時醒過來,到5點鐘才能睡。有些人說,中醫的理論可以偵測到你肺癌最初期的時候,就可以知道你肺有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下手預防治療,這叫“上工治未病”。那下手的方式很多,比如說,針灸。五俞穴,井、滎、俞、經、合,我們的滎穴,井、滎,滎穴呢,是專門調理、校正時間的。比如說這個病人一開始,3點到5點不能睡覺,我們用針灸的話,我們可以扎肺經的滎穴,就是我們的所謂的魚際穴。這是最初的時候,針灸就可以解決。如果說,每天晚上都1點到3點醒了,我們知道里面的“陰實”正在形成,這個時候我們就用攻堅的藥,把陰實清出來,把肝里的毒素清出來。

倪海廈所講,我未必完全同意,但這個“子午流注”確實有道理。生什么病,吃什么藥,什么時辰吃藥,中醫是很講究的,有自己的規矩和規律。這個也不難理解,比方說,冬至以后,天冷了,人體對應于天象運行,毛孔封閉,這個時候吃點羊肉之類的進補,時機剛剛好;反之,夏至以后,毛孔張開,這個時候人體就應該瀉火和排毒。這就是最簡單的“子午流注”,也就是“時間醫學”。“時間醫學”的根據則是“空間醫學”,因為它是根據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而來,就是人順應天時的表現,也可以理解成順勢療法。陶淵明的養生方法,“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中醫講的“子午流注”,就是中醫攝生的靜性養生觀點。老子講:“致虛極,守靜篤”,就是順應天時,順應陰陽變化則長壽,違背則夭折。這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黃帝內經》認為,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除天時氣候、地理環境、水質空氣等外在因素外,人體自身的精神情態、生活起居、飲食習慣、勞逸房事等內在因素也相當重要。比方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因此,人體養生是全方位的,不能孤立強調某一方面。要想防病健身、延年益壽,就必須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調攝。正如《靈樞·本神》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研究哲學是為了擺脫無知。

“時間醫學”實在神奇。問題是,現在很多人的感知神經退化,無知也就罷了,還無覺。對天地之氣沒有感覺,只對空調的溫度有感覺,只對物質性的溫度有感覺。就像那英的一首歌《霧里看花》中所唱的那樣:“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F在很多人沒有“慧眼”了。一摸他的手,手冰冷,手指都發青了,他自己還說沒事,我的體質一直這樣??膳?。中醫都知道,“手青至節”是很嚴重的情形。

世間好物千千萬,可我唯愿你一路書香滿徑。這是多么有詩意的祝福!可現在很多人不要這個,一路有錢就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帶上你,你帶上錢。

導致感知神經退化的原因很多,我覺得“怨氣”就是一個重要因素。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人說起話來,明里暗里總潛藏著一股怨氣,總覺得自己委屈,他不去想其他人是不是更委屈。就是說,不會換位思考。如果每個人都從自身利益來考慮問題的話,的確各行各業的人都能說出自己的一堆委屈。我們提倡“干一行愛一行”,事實上,不少人屬于“干一行怨一行”。反正近處無風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比方說,問題疫苗案問責之后,我們都看了《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堅決維護最廣大人民身體健康》。文章說:“舉一反三,重典治亂??v觀這起案件,從疫苗生產者逐利枉法,到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失職失察,吉林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不僅暴露出監管不到位等諸多漏洞,也反映出疫苗生產流通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這充分說明,藥品安全一絲都不能放松,監管檢查一刻都不能松懈,只有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才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身體健康”。

可是,也有個別食品藥品監督局的工作人員感覺委屈,他們的理由是:如果某個河的水都不干凈了,那么,你把從干凈河水里的魚撈出來,放到污染的河流里面,這個魚就能干凈嗎?中央反復講,要凈化政治生態,也就是說整個系統都要運轉良好。以疫苗為例,生產環節不能有任何缺陷,流通環節也一樣,要求多少攝氏度下運輸就你就得多少攝氏度運輸。每個環節都要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才能確保安全。也有個別工作人員抱怨,明明是我們主動發現問題的,是不是應該表揚一下啊?要不然,工作積極性受影響諸如此類。

“神太用則竭,形太勞則弊”。道理是明白的,但是現實讓你很無奈。疲憊限制了你的想象。白居易有兩句詩:“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心存道,真的能夠榮辱窮通嗎?過去是相信的,現在似乎也懷疑了。清代有一位叫詹義的書生,他就憑本事考試,年年失敗年年考,從23歲一直考到73歲,考了50年,才考得秀才,終于穿上了“青衫”。他很知足,賦詩曰:“讀盡詩書五六擔,老來終得一青衫,逢人問我多少歲,五十年前二十三”。原來,他考試不僅僅是考給人看,更是為了自己討好自己。沒有什么比討好自己更快樂了。這種心態真的值得喝彩。

“七情”本是人之常情,但必須是中庸,過了就會發病。中醫對于心,有一個權威性的解釋,即如《黃帝內經》所說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以,高手中醫防治疾病的妙法,就是利用中醫五行相克的原理進行“養神養心”。

喜是好事,但是狂喜時,就需要“以水制火”(即腎水克心火),嚇嚇自己了。就像中了舉人的范進,大喊大叫,只好找他平時最怕的岳父給他一巴掌,才能打醒他;被激怒,成了暴怒怎么辦呢?得用悲傷來緩解盛怒(即肺金克肝木);憂思過度,得用忿怒的事來激發自己的心志(即肝木克脾土);過度悲傷,得用高興的事來解除(即心火克肺金);驚嚇過度了,就得用憂思來鎮靜(即脾土克腎水)。

從“病”這個字分析,“病”可分為“疒”和“丙”兩部分,“丙”五行屬火,火入心,得病其實是人的心不對勁了,出問題了。如果用心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飲食及其他生活活動,完全可以保持一個健康的機體。有的人喜歡回憶過去,保守主義就這樣。保守主義者認為過去都是好的,比現在好??鬃泳驼f了,“吾從周”,他說周朝比春秋好。到了東漢,就連官員判案,都會從春秋時代引經據典。周是從武王伐紂來的,后來,魯家建立了“德”這個理論體系,代替了“天命”說。就是說,“德”為高。但中國傳統中有“破”與“立”相輔相成說。這樣的觀點也挺好,只要恬淡虛無、寬容樂觀、順應自然,就是健康的。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物是飲食;最好的療效是堅持!

中醫很清貧,耐得住寂寞不容易。章太炎說:“余學雖有師友講習,然得于憂患者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譜》)。像傅青主,在那樣一個時代,其實也沒有多少人理解他。他的著作也是在他死后一百多年才得以出版。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如陳年老酒,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鬃赢斈暌膊皇巧鐣系?ldquo;成功人士”,否則他怎么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樣的話呢?這分明是一種安慰嘛。傅青主寫出來的書無法傳播,沒有人知道,沒有關系,他堅守自己的中醫信仰。“梅花香自苦寒來”,因為經歷了嚴寒的冬天,于山野虛谷間傲然綻放,所以堅強。因為寒于徹骨,所以獨壓群芳。

一個人,如果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有自己的追求,他只需要獨自思想和思考,其實和周圍人關系不大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熱鬧是暫時的,寂寞最終屬于個人。當物質幸福時代結束,還有多少人經常陪你吃飯喝咖啡?世界終究是你自己的世界,和家人相處的世界,和其他人關系不大的。“高處不勝寒”“古來圣賢皆寂寞”,這都是智者的感嘆。智者常孤獨。真人總孤獨。每個人都是茫茫宇宙的一粒塵埃,自然有律、四季輪回,正如《內經》所言:“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

一個朋友曾給我講了一個故事。A君,老年得子,視若心肝。孩子錦衣玉食,身體嬌貴,性格也非常調皮。孩子上小學了,某一天,孩子突然不舒服。好多天,都迷迷糊糊,胃口也不好。A君嚇壞了。問孩子哪里不舒服。孩子用手指著房間內的海爾空調說:我看到空調上面有兩個男孩。就在空調上面呢。怕呀。A君趕緊請來社會上各路法師,來家做法。然后問孩子:孩子說,兩個小男孩還在空調上面呢,沒走。

A君無奈。一咬牙,把房子趕緊低價賣了。

等孩子長大了。某一天說起這件事,孩子說,老爸,我看到空調上面的兩個孩子,其實是海爾兄弟,就是空調的標識呀。你上當了。

A君氣得呀,狠狠地把孩子揍了一頓。

我對朋友說,A君低價賣掉房子,沒有關系呀,至少孩子知道老爸真正在乎的不是房子,而是他,這一點不知道有多重要。

有一天,我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女孩穿的T恤衫正面寫著幾個大字:“脾氣很大”。我一看,這女孩年紀輕輕,兩鬢已經出現一些白頭發,這是肝膽經熱了,肝膽受損,內火旺盛。肝膽內火旺盛會怎么樣呢?會脾氣暴躁、喜歡生悶氣,而且還經常會出現舌燥、眼睛酸澀、口干、口苦等問題。“脾氣大”的人,脾胃一般都不好。

我們看一個人出現白發的位置,大概就是知道他的哪條經受損了。兩鬢先出現白頭發,這是肝膽經的問題。后腦勺出現白發,這是腎經的問題。說明這個人的腎臟、膀胱可能出了問題,因為后腦勺是膀胱經、臟腑的反射區。膀胱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和排泄尿液,膀胱經如果虛弱的話,那么,這個人常常伴有尿失禁、小便不暢、小便次數多、遺尿等。用通俗的話來講,這個人的腎氣有點虛了。膀胱的排尿功能與腎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腎氣充足,尿液可以儲存在膀胱,然后順利及時排出體外;若腎氣虛,就容易會出現腎虛氣化不及而引起尿失禁、小便不暢等癥狀。

如果一個人的前額先出現白發,這屬于胃經的問題,這個人的脾胃功能比較弱了。脾胃不好的人常??诘豢?、四肢不溫、腹脹、腹痛、胃酸。還有人會伴有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尿不盡、口臭、食欲過旺、四肢浮腫等癥狀。這個時候,先不用滋陰,先用白術、茯苓、澤瀉、通草等來利其小便,中醫有句話,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傅青主非常重視脾胃的調理,在《傅青主女科》卷首,他開宗明義,指出“夫帶下俱是濕癥”,即帶下皆因濕邪起病,以帶脈不能約束諸經而致。傅青主治療白帶的完帶湯,病機為濕勝而火衰,肝郁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降。治療大法為補脾胃之氣,稍佐以疏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于地中,則地氣自升騰于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這里體現的是木乘土的關系,即肝乘脾,脾氣本虛,則肝木相乘,治法以補脾疏肝,這被稱為抑木扶土法。

脾開竅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會出現唇黃或者嘴唇四周發黃、嘴唇脫皮、流血等癥狀,這些都是陽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氣健而濕氣消。傅青主善于從氣中求陽,認為“人生于火亦養于火,非氣不充,氣旺則火旺,氣衰則火衰”,如溫腎止嘔湯中特別重用參、芪、術等以氣中求陽,是其溫補腎陽的獨特之處。“女子以肝為先天”。傅氏也善于治肝?!陡登嘀髋啤芬采普{奇經。如治陰虛血熱所致之崩漏、月經過多,用“清海丸”。“海” 指血海,即沖脈。“此方補陰而無浮動之慮,縮血而無寒涼之苦……子宮清涼,而血海自固”;帶下亦為奇經之病,如任督脈虛,帶脈不能約束諸經,必然發生帶下,如青帶即是因“肝之氣必逆,氣欲上升,而濕欲下降,兩相牽掣,以停住于中焦之間,而走于帶脈,遂從陰器而出”;黃帶為任脈虛、帶脈失約、水濕內停,方用易黃湯以“山藥、芡實專補任脈之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之中,更為便捷”。

8. 傅青主用哲學理念看病,其實是治療人的心病。

傅青主先生一生曲折,生活困苦,甚至在一個時期里無衣、無食、無住處。他曾經留下一句讓寫作者相當欣慰的話:“人無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間,可以增光岳之氣,表五行之靈者,只此文章耳……”。

記得前幾年,在山西的一家報紙上,讀到侯慧琴采訪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錢超塵教授的文章。錢老說:《霜紅龕集》中提到一件事情,傅青主先生48歲時被投入大獄,受盡了刑罰,絕食9天之后被釋放。當時他已是粒米未進,生命垂危。他的朋友陽曲縣一位姓陳的大夫給他開了個方子,用以調養傅青主先生虛弱的身體,但這個方子受到其他大夫的質疑:傅青主先生身體這么弱,為什么方子里沒有人參等補藥?傅山先生看了方子后卻認為此方子開得好,用了此方后,第二天傅青主先生的元氣就恢復了很多。這個記載既說明了傅山先生的謙虛,也說明了他在醫學方面的造詣。當時,傅青主先生在獄中還作詩感慨,如果有一天他死了,他的奇方異術還保存在他的“密經”中可留作后人翻閱檢查,他將這些著作稱做“密經”,這說明在傅青主先生48歲之前他就有許多醫學著作。

傅青主先生的醫學理論以《黃帝內經》、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作為他的理論和方劑學的基礎。另外,他對宋朝的醫學著作和明朝的醫學著作也很有研究。

傅青主先生秉承了“醫圣”張仲景的中醫學理論。每個藥方看似簡單,只有幾味藥,但確能治療十幾種、甚至是幾十種不同的疾病。

傅青主與經方學家不同,其使用的方劑往往是獨創,這一點與漢代的華佗有相近之處。華佗使用的方子往往是獨出心裁,而且有立竿見影之效?!端t龕集》中記載一個故事。一個婦人懷疑其丈夫有外遇,兩人打架生氣,結果,婦人肚子絞痛難耐,躺在地上直打滾。丈夫請傅青主先生治病。傅青主沒有開方,而是用了心理療法,囑咐這個丈夫找個瓦罐,如果婦人犯病,就在婦人床前拿杵子搗瓦罐,至少要搗一千下。丈夫回去一試,搗了還不到一千下,婦人被感動了,說不要再搗了。婦人的病也痊愈了。這個“搗瓦罐”方,完全是傅青主隨“意”而用的心理療法。

傅青主用哲學理念看病,其實是治療人的心病,以達到自愈的目的。

《傅青主女科》為清代著名醫家傅山之代表作,其學術思想獨樹一幟。傅青主尤擅調經“種子”?!陡登嘀髋啤繁孀C詳明,方藥精當,注重調治腎、肝、氣血、奇經,理法自成體系?!陡登嘀髋啤酚置杜啤??!陡登嘀髋啤贩稚舷聝删?,上下卷共77條80證83方。上卷載帶下、血崩、鬼胎、調經、種子等五門,每門下又分若干病候,計38條、39癥、41方。下卷則包括妊娠、小產、難產、正產、產后諸癥,亦五門,共39條、41癥、42方?!懂a后編》上卷包括產后總論、產前產后方癥宜忌及產后諸癥治法三部,分列為17癥;下卷繼之而分列26癥,并附補篇一章。

我多次翻閱《傅青主女科·種子》,從十證十方的用藥特點來看,傅青主的“種子”方,病位必涉胞胎,兼顧奇經帶脈。調經注重肝腎,辨證以臟腑辨證為主,以氣血陰陽偏失來探究病機。

傅青主善于抓主證,以虛立論,尤重先后二天。結合其所記載的清經散、二地湯、定經湯、止血湯、加味四物、宣郁通經湯、調肝湯等,可以看出傅青主遣方用藥的特點,喜歡用白術、人參和巴戟天等,活用芡實、茱萸等,以扶正補虛為主,同時兼以固澀之藥。

傅青主在論病審證時著重調腎、肝、脾三臟;靈活運用五行理論,協調臟腑氣化“種子”;培補元氣,調中健脾,除痰濕之源“種子”;處處以照顧精血為其思想核心,著重扶正毓麟;倡方證對應,獨創效方,注重炮制,用藥醇和。

傅青主說:“舒肝腎之氣,非通經之藥也;補肝腎之精,非利水之品也”。他認為調經應從肝經論治,主張扶正解郁。肝經的病機多見“郁”和“火”。肝郁與肝火既可以互相轉化,也可以互相促進,治法以養肝腎陰為首,次而平肝開郁,再次清肝泄火。白芍能養肝脾陰血,養肝陰斂。傅青主疏肝解郁時,常常重用白芍,同時配伍大劑量補益肝腎之當歸、熟地黃等,而少佐宣散之柴胡、荊芥等。

傅青主辨治不孕癥著重肝脾腎并結合奇經立論,法以補腎調經以“種子”,調中健脾除濕以“種子”,解四經之郁以開胞胎之門。

氣血充盛,是婦人經、帶、胎、產、乳的物質基礎。陳自明認為:“然婦人夾疾無子,皆由勞傷血氣生病”?!端貑枴吩疲?ldquo;夫精者,身之本也”。就是說,腎精充盛則月事規律,胎孕得安。脾統血,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經脾“灌四方”,為臟腑之精。腎中精氣亦賴于脾的培育充養才可日漸旺盛,施精育胎。故而各臟腑精氣充沛皆需脾臟功能正常。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傅青主《種子篇》非常注重治脾思想,注重健脾益氣。在種子孕胎中,脾的作用至關重要,無可替代。傅青主尤重先后天之本源,補腎兼以調肝脾。治病求本重扶正,首重氣血之盛衰,同時其用藥少而平和,主次分明,炮制適宜。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腎氣盛,天癸至,沖脈盛,任脈通,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傅青主就是根據這個思想,把腎陰陽提到重要地位,在論治不孕癥中形成了以補腎為主的精辟見解。

傅氏種子強調調經助孕,經調子嗣。善調腎脾肝心,尤重補腎。善運五行協調臟腑,尤重扶土。重視任督帶脈,尤重帶脈。

婦科病為什么叫帶下病?為什么用帶命名呢?這是因為帶脈對女人來說太重要了。帶脈屬奇經八脈之一,“足少陰之證,至腘中,別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陰陽總宗筋之會,會于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于帶脈,而絡于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帶脈者,起于季脅,回身一周”、“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

腰痛是臨床上常見痛證之一,表現在腰的一側或兩側。因腰為腎之府,又足少陰腎經“貫脊屬腎”,故腰痛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督脈“并于脊里”,帶脈環繞腰部;足太陽膀胱經“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因此,腰痛還與督脈、帶脈、足太陽經有關。腰痛的原因雖多,總不出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為感受風寒,涉水冒雨,久居濕地,勞汗當風,衣著濕冷,外邪閉阻腰部經脈而作痛。跌仆閃挫,損傷經脈氣血,導致筋絡氣血阻滯,瘀血滯著腰部而發生疼痛。內傷為先天不足,或久病虧損,年高精衰,房事傷精,腰中脈絡失養而痛。

有經驗的醫生常用白術、炙山甲治療程度不同的腰腿痛患者,療效比較滿意。

帶下俱是濕熱,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蓋帶脈通于任督,任督病帶脈始病。帶脈者,所以約束胞胎之系也。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固。白帶乃濕盛而火衰,肝郁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濕土之氣下焰,是以脾經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變成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

治法宜大補脾胃之氣,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于地中,則地氣自升騰于天上,脾氣健而濕氣消,自無白帶之患矣。參苓白術散,就是主治脾胃虛弱、納呆腹脹、便溏泄瀉、咳嗽痰多、胸悶脘痞等癥的常用方劑,對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均有良好療效,有助于消除腸道炎癥,恢復脾腸蠕動。

濕為陰邪,具有冷、寒的特性,容易阻滯氣機?!端貑?middot;至真要大論》云:“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濕邪歸脾,易傷脾陽,影響脾胃氣機的升降和運化功能,因此會出現胃納呆滯、脘腹痞悶脹痛、泄瀉,甚至小便不利、水腫等癥。濕邪致病隱匿,初起癥狀輕微,患者往往感受到而不自知。由于濕邪使正氣生化減少,無法抗邪,從而造成“濕性黏滯”,即濕邪為病,纏綿難愈,病程長而易復發。濕邪引起的疾病很多,濕邪存在于人體的不同部位,可以有不同病癥。比如痰濕在肺,就會引起咳嗽、肺炎、支氣管炎;痰飲濕邪如果停留在乳房位置,就容易造成乳腺囊腫、甲狀腺腫大、淋巴腺腫大;濕氣困厄在關節,就會造成關節的麻木、重滯、腫脹,若下肢積水還會造成水腫;如果濕氣停留在皮膚,則會引起諸多的皮膚病,如皮膚的腫脹、瘙癢、濕疹滲出。

從中醫的角度怎么來祛濕呢?宣上、暢中、導下。

宣上,即在上宣肺,肺為水之上源,肺氣肅降,水濕才能下達膀胱;暢中,就要健脾利濕,讓脾恢復正常的運化和升降功能,濕氣才會化掉;導下,就是要通過利尿把濕氣排出體外。此外,還要根據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辦法辨證施治,如芳香化濕,祛風化濕,苦寒燥濕,淡滲利濕等。

脾益肺(土生金),脾氣健運,將飲食精微運輸給肺,從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虛精微不升,廢濁不降,輕易產生痰濕,出現痰多、咳嗽等肺的癥狀,治療則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補肺的方法治療,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

那么,傅青主是怎么調脾的呢?《傅青主女科》當中有三個補中益氣湯加減方,通過分析其病機、藥物組成,可以看出傅青主遵的是李東垣原方之補脾之旨,這說明脾病在婦科致病層面上有著基礎作用。

《內經》曰:胃為水谷之海。又云:腸胃為市,無物不包,無物不入,寒熱溫涼皆有之。其為病也不一,故隨時證于補中益氣湯中,權立四時加減法于后。

從五行學說來看,胃屬“燥土”,“喜潤惡燥”,“就像干涸的土地一樣,希望有水滋潤”。從功能上來說,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就是說,我們的胃要接受和容納各種飲食水谷。這些被我們吃進嘴里的飲食水谷,全部容納于胃中的,由胃來完成運化吸收(腐熟),然后下傳給小腸,再經過小腸進一步消化吸收。如果我們吃得太多,胃就會超負荷運轉。

肝屬木,胃屬土,木克土。這個肝如果生氣了,就老欺負脾胃。胃的運化功能有賴于肝氣的疏泄,“氣傷肝”,緊張、焦慮等情緒都容易傷肝,造成肝氣不疏。

胃的運化功能得看肝的臉色,肝氣疏泄了,胃才能比較好的運化。肝氣不疏,胃的運化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一系列消化道癥狀,這在中醫上叫肝氣犯胃。所以說,不要輕易動氣,傷肝,又犯胃。心境平和,肝火疏泄,精神矍鑠,豁達開朗,心曠神怡,這樣才能更好地養肝護胃。心里干凈,必不生病。

補中益氣湯(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創立的中醫名方。他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觀點。補中益氣湯由黃芪、炙甘草各五分,人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術各三分組成,主治:“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困倦少食,不耐勞累,動則氣短”等。補中益氣湯治療內傷脾胃之證,是“始得之證”、“始得之則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主證是:身熱而煩,脈洪大而頭痛。臨床表現和外感風寒之證相類同,需要認真辨認才能區別。

“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以益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損其元氣”。既然李東垣認為自汗會損人元氣,那么,補中益氣湯加人參補益元氣,就順理成章了。

9.傅青主:字不如詩,詩不如畫,畫不如醫,醫不如人。

傅青主是明末清初我國著名的詩人、畫家、書法家、思想家和醫學家。傅氏醫著包括:《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青主男女科》《太原傅科》《女科摘要》等八類醫著。

說到傅青主與張仲景的差別,張鳳翔在《傅氏女科·序》中這樣說:“昔人稱張仲景有神思而乏高韻,故以方術名。先生既高韻又饒精思,賢者不可測如是耶?”

青主先生博大精深?!陡登嘀髋啤分品接盟幍奶攸c為重補慎攻,考究藥量比例;燮理臟腑,注意生克配伍;順暢氣血,融合升降行止。尤其在不孕癥治療方面,傅青主先生有獨到的貢獻。

不孕癥作為全世界關注的生殖疑難疾病,是被全世界關注的人類自身生殖健康問題。中醫藥在治療不孕癥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傅青主女科》專列種子一門,介紹10種不孕證,從臟腑、氣血、經絡理論、五行學說對其進行指導,辨證治療,重視肝脾腎辨證,倡導方證對應。

縱觀歷代醫家對治療不孕癥的理論闡述,并無明確指出配伍固澀藥的必要性,而探究《傅青主女科·種子》可知,固澀藥在治療女子不孕時配伍使用,多有畫龍點睛之效。在《傅青主女科·種子》中,方藥多以補益之純和,少用峻品,收益良好。他在制方用藥方面根據女性的特質靈活運用方藥。重視臟腑辨證,靈活運用八綱辨證。施治獨特,重肝腎,扶脾,調沖任。疏肝解郁,調氣血。

傅青主擅高韻,饒精思,精益于女科調經種子,具有鮮明的學術思想,注重臟腑經絡氣血之間的聯系,用藥精當,臨床效彰。正如《醫宗金鑒·凡例》中所說:“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清,臨征游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

傅青主以臟腑辨證為主、重在腎并與多臟腑有關。運用五行生克理論,子病治母。治法靈活多變,血虛不純于補血而重補腎精,子病治母,上下同治,上分下消,多經并治。重在辨明病因、寒熱虛實。

《傷寒論》《湯液經》《神農本草經》,其實是一脈相傳的,都是從草藥到草藥組合為主線來研究治病?!秲冉洝肥菑娜说纳硪幝傻街尾?。所以醫經派開方常常出人意外,如幾十斤牛肉熬稀爛治痹證、針刺腧穴之類,而經方派則方子有板有眼,往往是XX湯加減。

舊時,常有靠半部《論語》做良相、靠一本《傷寒論》做良醫的美談。這大約與舊時讀書人見書就讀有關,不論經史子集,還是筆記小說,都能讀得津津有味。舊時讀書人奉“一事不知,儒者之恥”為座右銘。捧起《黃帝內經》 《傷寒論》 《本草綱目》等醫書,照樣讀得津津有味。像陸游、蘇東坡這樣的讀書人都能自己開方治病。舊時講究點的讀書人順手就可以開得出若干常用方子,治感冒、嘔吐等小病基本沒有問題。故常有“不作良相,即作良醫”的自負。

但是,一般讀書人畢竟不是華佗、張仲景,開方誤人的事情也不少。學醫前的自負,那是因為淺薄。行醫后的自卑,那是因為知道了天高地厚。古人有個感嘆:學醫三年,天下無病不可醫;行醫三年,天下無可治之方。

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易演傷寒論》。用《易經》的十二辟卦來解《傷寒論》,令人耳目一新,可惜作者只是易演了通行本的《傷寒論》,作為人為分割了的《傷寒雜病論》之《金匱要略》部分完全沒有涉及。真正有系統、博大精深的還是《傷寒論》,可惜真正重視的人并不多。中醫有十大名方。其中有四個來自《傷寒論》,即:小青龍湯、小柴胡湯、五苓散、大承氣湯。第五個名方是逍遙散,來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第六個名方是血府逐瘀湯,來自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之所以叫改錯,是因為此書的具體內容,就是對前任各位醫家在對人體解剖學定位的糾正。這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對前人對氣血認識方面的改錯,認為氣血不僅是構成人體生命的來源,同時也是致病因素。第七個方是補中益氣湯,來自《脾胃論》,此書由金朝李東垣所著。第八個方是歸脾湯,來自《濟生方》,此書是宋代嚴用和所寫。從病癥到分析到用藥都有詳細的記載。這本書收集的方子特別廣泛,從漢代到唐宋的許多名家的名方都有記載,既綜合了名方,也記載了很多具有使用價值的民間偏方。第九個是六味地黃丸,來自《小兒藥證直訣》,此書是由宋代太醫錢乙所著,這本書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兒科著作。書中不僅對兒科的各種病有分析,還記載了兒科的許多病案。第十個是溫膽湯。

傅青主辨證以肝、脾、腎三臟立論,處藥以培補氣血、調理脾胃為主,尤善以活血化瘀法遍治女疾。

孕婦不小心摔倒了,導致胎動不安,孕婦自然害怕流產了。像這種情況,怎么治療呢?傅青主的治療原則是:以血養胎,如遇外傷,胎元受戕,瘀血阻滯,血不孕胎,則胎動不安,只有瘀散,方使胎安。傅青主說:“惟內之氣血素虧,故略有閃挫,胎便不安……必須大補氣血,而少加以行血之品,則瘀散胎安矣”。處以救損安胎湯,方中所用酒制當歸、生地、乳香、沒藥、蘇木,均為活血化瘀之品;白芍雖無活血之效,然用酒炒,亦備行血之性;以白術、人參、炙草補氣。頗合孕婦氣血素虧,外加跌閃瘀滯之證。

“心(脈)生血”理論屬中醫五臟生血理論之一,具體包括“心體生血”和“心臟生血”,并通過“化赤”“血精生血”“協助其它臟腑生血”等3個方面發揮生理作用。其病理表現為“心血虛證”、“瘀不生新證”。在治療上,心血虛證可選炙甘草湯。瘀血在經,不生新血,可選生化湯。生化湯是《傅青主女科》治療產后病的主方,該方對產前、新產、產后諸病及產后兼癥的辨證施藥規律別出心裁,論述獨辟蹊徑。瘀血在絡,不生新血,可選大黃蟲丸。

傅青主辨治不孕癥可歸納為十方十法,以臟腑及經絡辨證為主;四診重問診而輕舌脈,注重審視患者脾腎狀況;條文關鍵詞以“腎”、“虛”相關字詞出現次數最高;最常使用藥物為補虛。

傅青主根據水火既濟、心腎相交的理論,坎離相濟,則陰陽交泰。同時,心腎賴于子宮達到交合,水火交濟,精神相依,燮理陰陽。因此,傅青主在治療上注意心腎水火交合,心腎陽氣互濟,同時,也兼顧他臟對心腎相交的作用。

腎濟心(水火相濟),腎主水,心主火,腎藏精。正常時,心腎互濟,心助腎以陽,腎助心以陰,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狀態,中醫叫“心腎相交”。如腎水不足,則不能滋潤心陽,就會引起心火亢盛的癥狀,出現“心腎不交證”。治療應當滋腎水(陰)降心火,使病證得以痊愈。

通過統計分析《傅青主女科·種子》中10首種子方劑的用藥規律及單方藥量??梢园l現,這10首方劑共用藥38味,所用藥物頻率前8位排序為:白術、人參、巴戟天、當歸、茯苓、熟地黃、白芍、肉桂。排在第一位的是白術。傅青主喜用白術,擴大了白術在婦科不孕癥中的應用,使白術不再局限于健脾燥濕,白術對帶脈、胞胎、任督等都有影響。

“黃芩、白術乃安胎圣藥”。這個說法始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朱丹溪曾言:“黃岑、白術安胎圣藥,俗以黃芩為寒而不敢用,蓋不知胎孕宜清熱涼血,血不妄行,乃能養胎。黃芩乃上、中二焦藥,能降火下行,白術能補脾也”。明確提出了黃芩與白術同為安胎圣藥之說?!兜は垡吩疲?ldquo;安胎清熱,條芩(即黃岑)、白術各等分,炒為末,米飲和丸梧子大,每服50丸,白湯下,或加神曲。凡妊娠調理,以四物湯去地黃加白術、黃芩為末,常服有效”。這是用黃芩、白術治療胎動不安之經驗方。在歷代醫家的臨床實踐中,白術、黃芩配伍使用頻率較高。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汗安胎。兩藥配伍,具有清熱除濕、健脾安胎作用,臨床治療脾胃虛弱、濕熱不化致先兆流產者。

也有人說,黃芩、白術為安胎圣藥,這個說法最早起源于《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中:“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當歸散方:當歸、黃芩、芍藥、川芎各一斤,白術半斤。其實就是四物湯去生地,加黃芩解煩祛熱,加白術健脾祛濕。后世諸多醫家用于治療先兆流產。

《本草逢原》論曰:“白術生用有除濕益燥,消痰利水,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散腰臍間血及沖脈為病,逆氣里急之功……”清代陳修園在《醫學實在易》也說:“白術能利腰臍之死血”。

歷代醫家皆知白術具有補氣、健脾除濕的功效,殊不知,白術也能止汗安胎。白術最善利腰臍之氣、通便秘和散腰臍死血的功效,很多人對這一點知者甚少。

10.傅青主和他的傳世之作《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提出了婦科領域內比較系統的扶正學說。其中,傅氏運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婦產科疾病,效驗卓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補中益氣湯”原見于《脾胃論》中卷,這是一首臨床應用面最廣,以調補脾胃,治療中虛氣隔的名方,臨床應用“補中益氣湯”還可以用來治療脫肛、慢性痢疾等疾病。傅氏拿來用以治療胎衣不下。

據統計,《傅青主女科》的83個處方中,有19個被引用到第五版中醫高等院校教材《中醫婦科學》中,占到該教材所引方劑的八分之一?!吨袊倏迫珪?middot; 中醫婦科分冊》從100多種方書中援引了383個處方,其中引用《傅青主女科》的有45個,占援引處方的11%,居于各家之首。

傅青主先生的醫學學術思想,貫穿臨床辨證論治規律,合乎中醫講究的“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比如中醫的生理病理觀是以五臟為核心的,他在繼承前人學術的基礎上,在臨床中進一步發展了肝、脾、腎的理論,強調肝、脾、腎在人體生理病理中的重要性。在對臟腑間關系的闡釋上,傅青主先生不但繼承了五行生克制化的傳統理論,而且又產生了“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克不能全克”、“生不能全生”、“克畏生而不敢克,生畏克而不敢生”的獨特見解。大大豐富了五行學識的內容。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系。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響。

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約束。五行的相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有時候,也會反克,比方說,水少,卻遭遇火太大太旺,水不但克不了火,反而被火克了,結果水燒干了。本來土克水,但是水太大了,土太少了,克不住水,反而被水克了。這時候,怎么辦?你就得用藥,給病人調陰陽,陰陽動態平衡了才好。)

相生相克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動態平衡,自然和人體才算健康。比方說,肝木克脾土,則臨床上見肝脾不和證,治療時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又比方說,腎生肝(水生木),腎精能滋養肝脾不和證,即“水能生木”,當“腎水”不足時,肝木失養,病人出現“肝陽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證,治療時要滋水涵木,肝陽上亢的證候可以得到改善。

《萬氏婦人科·種子》云:“故種子者,男則清心寡欲以養其精,女則平心定氣以養其血……”;《婦人規·子嗣類》中指出:“惟酒多者不宜。酒性淫熱,非惟亂性,亦且亂精……故凡欲擇期布種者,必宜先有所慎……”;“產育由于血氣,血氣由于情懷,情懷不暢則沖任不充,沖任不充則胎孕不受”;《女科要旨》說:“種子之法,即在于調經之中”……

《傅青主女科》的用藥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常用補益氣血藥。氣能生血、行血、攝血,血能載氧,氣為血帥,血為氣母。婦人以血為本,氣血充盛調和則五臟安和,經、孕、產、乳如常。傅氏認為:“血為有形之物,難于速生,氣乃無形之物,易于速發,補氣以生血,尤易于補血以生血耳”?!陡登嘀髋啤?68首方劑中,出現頻數最多的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熟地、白芍、當歸、川芎等9味藥。

第二,傅青主用引經藥入胞宮、入血分等與婦科疾病相關的臟腑和經絡。如荊芥,定經湯中用其取舒肝開郁之功,配柴胡舒肝之氣,引藥入肝。溫臍化濕湯中有這樣一句話:“此方君白術以利腰臍之氣,用巴戟天、白果以通任脈,扁豆、山藥、蓮子以衛沖脈。沖任之氣易通不易降,故化濕不用蒼術、薏米仁之類”??梢?,白術、巴戟天、白果、扁豆、山藥、蓮子的應用,在《傅青主女科》的治病系統中為專屬入經之品,專療沖任二脈之疾。

第三,用藥純和。傅氏認為:“善醫者,只用純和之品而大病清除,不善醫者,立意驚奇,唯恐無效,反致百病叢生”。其治療女科疾患,補不過用滋膩,溫不過用燥熱,清不過用寒涼,瀉不過用攻伐,方劑配伍“用藥純和,無一峻品”。

第四,講究藥物炮制。中藥的性味歸經、炮制等是中醫藥特有的,是先輩、前輩們通過數千年的臨床實踐摸索出來的。白術土炒,可增強其健脾益氣的作用;杜仲炒黑而兼有止血之力;荊芥穗炒黑有“引血歸經”作用;醋炒白芍既可引藥入肝經,又可增強其舒肝、柔肝、解郁之功;當歸酒洗,可借酒行藥,通行表里上下,直達病所,同時也可以增強其養血活血之功效。

第五,善于把握虛實。虛實是用來概括正氣強弱和邪氣盛衰的兩個綱領?!端貑?middot;通評虛實論》謂:“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實則亦攻,虛則亦補。只有辨證準確才能攻補適宜,免犯虛虛實實之錯誤。傅青主在調經篇對經水先期是這樣論述的:“夫同是先期之來,何以分虛實之異?蓋婦人之經最難調,茍不分別細微,用藥鮮克有效。先期者火氣之沖,多寡者水氣之驗。故先期而來多者,火熱而水有余也;先期而來少者,火熱而水不足也”。

第六,治病就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傅青主立足于治本。他堅信:“經云治病必求其本,本固則標自立矣”。比方說,血崩諸癥,出血為標,嚴重的會威脅到患者生命。按照“急則治其標”的原則,一般應以止血為要法,傅青主則不然,他論治不離扶正,即使是邪實之證,也主張扶正以驅邪。他認為:“治風先治血,血和風自滅”。他用加味四物湯補肝中之血為主,補以和之,借以提高肝的本體及經脈的抗病與康復能力。在論治以色欲為病因的病證時,他要求患者在一定時間內務必“斷欲”或“寡歡”,以求除根。

第七,善用柴胡,量效各異,少則 3分,多則 1錢。傅青主認為:肝屬木,其中有火,開其郁而不知平肝,則肝氣大開,肝火更熾。若重用柴胡易動肝風,所以柴胡最多用 1錢。與補益中藥配伍時柴胡僅用 3分,以防耗散中氣。研究認為柴胡微量則升清,中量則舒達,大量則發散。故柴胡與其它藥合理配伍,在婦科中起到疏肝調肝、升舉陽氣、引藥歸經等效。

這個氣太重要了。醫學大家黃元御的第五代傳人麻瑞亭老中醫,就是從黃元御的書里拿出了一個叫“下氣湯”的方子,稍微給加減了一下,變成了一個藥性有升有降、調和脾胃的方子。麻瑞亭老人家一輩子基本就用這一個方子治病,來個患者,他就給調調方子,稍微加減,把氣機這么一調,患者就好了。他的醫案,那就是一個升降理論。他就是用藥在患者的身上“撥”一下,把這個不大轉動的圓圈給重新啟動了。使用藥物,調暢氣機,讓它們恢復上下、左右運行,這樣人體自己就會恢復健康。有很多嚴重的血液病,麻瑞亭老人就用“下氣湯”給治好了。

心火本來應該下降,結果不降了,就在上面燒,這肺金能受得了嗎?胃氣也不降了,也往上逆,這下,熱氣全堵在上面了,而下面該升的也不升了,全是寒氣。我們常說這人郁悶、性格內向,脾氣不好,為什么這樣呢?想想看,他的“脾”之氣都不上升了,脾氣能好嗎?這個時候,你給他講心靈雞湯也沒什么用,給他講21世紀最時尚心理平衡的“養心八珍湯”,他照樣聽不進去。這個“養心八珍湯”呀,被稱為能管住自己促進健康的“良方”:第一味藥是慈愛心一片;第二味藥是好心腸二寸;第三味藥是正氣三分;第四味藥是寬容四錢;第五味藥是孝順常想;第六味藥是老實厚道;第七味藥是奉獻適量;第八味藥是不求回報。

傅青主是怎么用藥的呢?他就用巧勁,用那么一點量,幫助他開動那個升降的樞紐,就是打開那個開關,所以傅青主非常講究藥量,應輕則輕,應重則重。藥量輕重不同,會有不同的作用或出現相反的效果。比方說,桂枝湯之桂枝增加二兩,則為桂枝加桂湯,不是治太陽中風了,而是治奔豚氣。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貝,比如《傅青主女科》,比如《傷寒論》。唐代醫家孫思邈因為見不到仲景的《傷寒論》,而頗為遺憾,甚至很生氣。他在撰寫《千金要方》時,發牢騷說:“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

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流動著“和”的基因,始終崇尚和平、和睦、和諧,強調“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凡事有度,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中醫講人的健康就是“陰陽和”,就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中醫治病的思路,也是陰和陽的中庸之道啊,也是和為貴,也是這么一個思路。這就是咱們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像張仲景的桂枝湯,它主要是治療什么呢?治營衛不和的。你說營氣強了,有時候胃氣強了,那么給他調和一下,就好了。從中醫角度來看,免疫功能低下者多屬氣虛、陽虛。陰多了長疙瘩,陽多了發熱,都是病。女性陰陽不調,臉上就會長斑。陰陽一調百病消。萬病只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所以,你看《黃帝內經》中是這么說的:“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一部《黃帝內經》,簡單說就是講“陰陽”兩個字。天有陰陽,于是就有了白天和黑夜。人有陰陽,于是就有了男人和女人。

一切都恰到好處,就是適度,不多也不少。剛剛好,恰如其分,不見得就是盡善盡美,而是漸入佳境,臻于完美。用邵康節的詩來表達,那就是:“美酒飲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開時。這般意思難名狀,只恐人間都未知”。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是中醫學的魅力。

與其他國家的古代醫學相比,中醫更博大、更成熟。比如,我們的老祖宗很聰明地用了取類比象、歸納演繹等方法。中醫認為,食物有性寒、性溫、性熱之分,這些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吃了胡椒,感到麻辣,有點熱,這就是性熱;有些東西吃了拉肚子,那就是性寒。古人由此慢慢總結出這些食物的性味,后又延伸到藥物上,形成了中藥藥性理論。中醫是一種精制的文化,它講炮制,講道地性,講方劑,將幾味藥加在一起,形成有制之師,發揮增效減毒的協同作用。中醫講究復方治療,君臣佐使,圍繞一個病的不同病理環節,發揮各自作用,雖然起效慢,但治本,遠期效應突出。每味藥用量不大,毒性相對較低,不容易產生耐藥性。過去的經典名方,像金匱腎氣丸是漢代的方子,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六味地黃丸是北宋時的方子,距今7百多年。這些方子流傳這么多年了,至今仍廣泛使用。

“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難。但有綠楊堪系馬,處處有路通長安”。錢是個好東西,但不是最好的東西?!独献印吩疲?ldquo;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從古至今,沒有誰能將物質財富傳之無窮,能夠傳下來的是精神財富,是老祖宗的文化。人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自然之子”,另一個是“萬物之靈”。作為自然之子,人就要順應自然。作為萬物之靈,人就應該有思想、有靈魂。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過一句話:動物對于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是知道的,但是人不知道。其實,人生沒那么復雜,就是一個“和”字。“和”的前提是兩個簡單:一個是物質生活要簡單,另一個是人際關系要簡單。已經弄復雜了怎么辦?那就把附加在生命之上的“社會堆積物”清理一下,回歸單純。也就是俗話說的“排毒”。道家有一部經典《淮南王書》,其中有云:“全性保真,不以物害形”。“全”就是完全,“性”就是天性,“保”就是保護,“真”就是真實單純。保護好你的元氣,保護好你生命的原初狀態。“不以物害形”,就是不要用物質的東西去損害它。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

人,從本質上說,只有三樣東西:精、氣、神。養生,從根本上說,只有也只需養精、養氣、養神。養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調陰陽。不多不少,保持平衡,才是健康。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兑捉洝吩疲?ldquo;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荀子曰:“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天行無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些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這些理性思辨的思想,都是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

讀雜書萬卷,不如讀經典一部,這是我讀《傅青主女科》的一個體會。山西有不少婦科醫生就讀一部《傅青主女科》,就成了名醫。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課程開設現狀 德育課程體系

1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及其在學校的開設現狀

“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四個層面的文化為支架的一組課程體系。自1994年10月,全國各類學校紛紛在自己的課程體系中開設了“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必修課或者選修課,“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在教育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通過對各類學校“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1.1課程設置不合理。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各類學校的水平越高越重視本校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開設。但是,不論是高水平的學校還是低水平的學校。開設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在全部課程中占的比重還是非常小的,而且比較隨意,沒有經過系統的安排設置。這樣的課程設置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有系統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限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

1.2學生學習方面。

調查表明大多數學生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傳統文化素養較為薄弱。在對自身中國傳統文化素養進行客觀評價時。只有3%的學生認為“滿意”,有9%的學生認為“非常欠缺”,60%的學生認為“比較欠缺”,還有23%的學生表示“不欠缺,但不滿意”。但是,在對學校傳統文化教育情況作總體評價時,沒有學生表示“滿意”。只有6%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有56%的學生認為“一般”,而38%的學生是“不滿意”的。

從這個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一方面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亟待提高,并且他們也有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迫切愿望和濃厚興趣,另一方面,學校卻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方面行動不力。

1.3師資隊伍方面。

各類學校教授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普遍偏低。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對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評價時,只有2%的學生表示‘滿意’。185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68%的學生認為‘一般’,另有12%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另外,據1996年四川聯合大學對我國高等工科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教學現狀的調查顯示,調查的“10所院校中從事人文社會科學教學的教師最多占全校教師總數的15%,最少僅占3%”。而且,“盡管工科院校的人文課教師絕大部分都是專職,但整體素質不高,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所占比例偏低”。盡管已經過了十年之久,但是高校的師資力量并未明顯增強。

師資力量薄弱已經成為制約現有不多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建設的重要因素,國家和學校加大相關投入,加強這方面的師資力量迫在眉睫。

1.4教材編寫方面。

教材是依托于課程和教師編寫的,由于各類學校開設的“中國傳統文化”課及其相關課程還比較少,并且課程設置比較雜,不系統;另外,各學校精通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師還比較少,受這兩方面的影響,目前關于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教材相對來說還比較少、比較雜、比較亂,且沒有形成比較統一或者權威的教材,各高校都是根據自身的條件自行編寫教材或者選擇比較適合自己學校的教材。

根據以上對當前各高校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開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在高校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很難實現學校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學習和把握,不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利于“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利于提升我國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文化影響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學校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重新進行系統的整合。

2 在學校德育課程體系中增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

德育課是國家為實施對學校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的教育,幫助其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開設的一系列課程,在當前高校的表現形態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

德育課是全國各類學校的公共必修課,是各類學校都不得不加以特別重視的“國家課”,在學校德育課程體系中增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具有其他課程模塊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2.1德育課程體系理應承擔起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

我國德育課程體系不僅應體現“社會主義學校的本質特征”,更應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校的本質特征”,即不僅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還要重視培養他們的中華民族價值觀,而中華民族價值觀的培養就體現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上,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尤其是對于我們已經丟棄了很多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急需在學校德育課程體系中給予足夠重視。因此,需要在德育課程體系中增設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使其承擔起傳承、復興民族文化的重任。

2.2世界各國均十分注重在德育課程體系中開設本國傳統文化課程的實踐值得我們借鑒。

在國外,德育課的主要表現形式是通識教育課、公民教育課和宗教教育課等。盡管在各國的名稱和設課方式各有不同,但卻不約而同地包含了有關本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尤其是隸屬于東方文化傳統的國家。更是在德育課程體系中開設了很多弘揚本國本民族傳統道德和傳統文化的課程,旨在抵制處于強勢地位的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的滲透,保護本國傳統文化。例如,韓國德育課的目標設置為:“使學生能夠理解個人與社會和國家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正義感和責任感、公德意識和協作精神,特別要使學生正確理解鄉土、民族傳統和現狀,弘揚民族意識,培養獨立自尊的風氣,愛祖國、愛民族,同時培養國際協作精神。”韓國德育課的內容是其民族文化傳統的基本的培養載體。各學校開設的公共課“國民倫理”課和社科課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道德教育的主要載體。

2.3需要在德育課程體系中增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引入新的因素,有利于德育的發展。

從我國德育課程體系的歷史沿革來看,它的課程內容歷來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為主,都集中體現了高校德育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及價值取向的目標,但是卻嚴重忽視了其本應承擔的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責任。盡管在德育課課程體系中也先后開設了“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其中有一些關于中華民族精神的介紹和學習,但是對于有著五千年文化積淀的中華民族來說,這些還遠遠不夠。

因此,需要在德育課程體系中引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這樣可以拓寬高校德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圍,有利于高校德育的繁榮發展。

3 結語

在德育課程體系中增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不僅可以為解決當前中國傳統文化課程開設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新途徑,有利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競爭中我國的文化競爭力。而且可以為德育課引入新的因素,拓寬德育課的研究范圍,促進德育課程體系的繁榮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傳統文化傳承;研究概況;研究視域;研究展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討論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吹響了“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號角。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歷久彌新的精神品質,是全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寶藏。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理論界十分重視對傳統文化傳承的相關研究。加強對已有研究的梳理,探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研究新的理論生長點,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研究概況

在黨中央的號召下,我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大出版社紛紛舉辦各類研討會,共同搭建傳統文化研究平臺。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眾多中華經典古籍經過整理和編譯逐漸面世。1995年出版的《中國傳統文化讀本》(北京燕山出版社)三輯共30冊,1999年出版的《中華傳世名著精華叢書》(山西古籍出版社)共25冊,2011年出版的《青少年國學修養必讀叢書:中華圣賢經典》(長江文藝出版社)包括仁、義、禮、智、信共5冊等。

理論界中百家爭鳴,一大批經典學術著作和高水平科研論文相繼出版。學者們從各方面出發,對“中國文化全局、中國傳統哲學、西方文化交流、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關系、文化價值”進行研究,出版了許多優秀經典著作。

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進行研究的科研論文相繼出版。筆者對1979年至2013年之間發表的科研論文進行收集與整理,發現對該領域的研究和探索自1979年開始至今從未間斷,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十幾年中研究走向了高潮,以“主題”搜索項為例(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人文與社科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2000年至2009年十年間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近3 000篇,是1979年至1999年二十年間發表總數的近24倍,而自2010年至今過去的近3年間已發表5 000余篇,達到了過去十年(2000年至2009年)研究成果的近2倍。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研究視域

基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回顧與總結,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視域進行梳理。

(一)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傳承的探討與思考

1.對“傳統文化”范疇的相關探討

我國著名文化學者龐樸站在時空對“傳統文化”進行界定,顧冠華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傳統文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幾千年文明發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環境、經濟形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形成、積累和流傳下來,并且至今仍在影響著當代文化的‘活’的中國古代文化”[1]。

關于“傳統文化”的現代內涵,學術界存有幾種不同視角的闡釋。何劭玥以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的內涵論證了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文化資本”,并從“文化資本再生產”和“文化資本轉換”的角度探索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肖瑜用模因論來闡釋中國傳統文化,不僅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演繹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論依據[2];余清臣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類型,本身也是對特定生態進行適應的結果,它的核心特質都能在其與特定生態環境的關系中得到深入理解[3]。

2.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理性思考

(1)傳承的具體方式

眾多學者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提煉出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觀點。1)批判繼承:張岱年認為“傳統文化之中既有優秀傳統,也有陳腐傳統,對于其中的陳腐傳統需加以批判,對于優秀傳統則要加以弘揚發展”[4]。2)抽象繼承:馮友蘭(1957)首先提出對中國哲學史中某些具有抽象和具體兩層含義的哲學命題,只需要繼承其抽象意義即可。3)現代解釋:湯一介提出對儒學的傳承就是對儒學現有內容的現代解釋,從而“使其有可能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部分得以發展”。4)宏觀繼承:這一觀點的代表性人物是成中英,他認為儒家倫理中宏觀倫理擁有較高的創造性和進步性,應當繼承;微觀倫理僅是封建集團的具體道德習俗,阻礙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應當摒棄。

(2)傳承過程中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的關系

科學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傳統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系。1)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在文化結構中“馬克思主義是主流文化、主流意識形態”[5],優秀傳統文化是全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著強大的精神支持,兩者之間體現了指導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具體內容和形式的多元化;2)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關系:當代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具體再現,也構建著“未來的傳統文化”,兩者僅是生成的社會歷史背景不同,將兩者對立即割裂了文化傳承的歷史聯系;3)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中既定地蘊有外來文化因素,同時傳統文化也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全世界,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在交流對話、碰撞摩擦中相互吸收各自需要的養分,實現共贏。華中師范大學章開沅認為,“傳統文化和現代化之間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任何一個國家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對文化傳統大部分是保留的”,“滌蕩舊社會的污泥濁水,絕不意味著與傳統文化徹底決裂”[6]。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文化資源

1.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榮啟、唐驊等學者提出:積極參與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步驟地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展開;采取多種形式,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地進行生產性保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基礎設施的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蔚然成風[7]。

2.巨大的精神文化寶庫

張岱年把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精神劃分為四項基本觀念,即: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自強、以和為貴。舒金城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分為“樸素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傳統和注重現實、講求實效的求實精神;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自強不息、胸懷博大的民族精神;尚中貴和的思想;重視人的價值和理想人格的培養;貴民、重民的思想;道德文明和禮貌待人的傳統”七個方面。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現實境遇

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賴以生存的社會歷史環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外來文化不斷利用各種傳播途徑進行文化滲透,拜金主義、消費主義思潮乘虛而入。

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乏力

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的研究,杭州師范大學容中逵在2008年至2011年期間發表了系列科研論文,站在大教育視野下審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問題,指出“當前我國傳統文化傳承不力主要由于家庭、學校、大眾傳媒教育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有效的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影響沒有提供足夠的傳統文化原料和養分所致;更上位的成因,便是國家宏觀教育決策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忽視”。

(四)創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可依途徑

1.明確文化傳承的產業化方向

洪瑤提出,我國傳統文化只有采取市場化、產業化的方式,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才能加大傳播我國民族優秀文化的力度,才能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才能在國際文化競爭中沖破外來文化包圍圈,重振文化大國雄風[8]。

2.重視學校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突出作用

有學者提出,學校教育是現代社會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應當“精心編制系統的傳統文化讀本,開設傳統文化系列課程,在學生中組織民俗文化的各種社團,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大學教育階段適當增加傳統教育文化的權重,讓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占據一個相對合理的地位”[9]。

3.更新文化傳承的現代傳播途徑

隨著現代傳播技術與傳播學的不斷發展,學者們廣泛關注到,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傳播,要及時占領網絡、虛擬社區等現代媒介陣地。多元化地對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果進行傳播。

4.配套文化傳承的相關政策與法規

還有部分學者提出政府應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加強政府引導與支持,規范傳統文化產業市場;同時注重立法保護,不斷完善現有法制體系,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事業上升到法治高度。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研究展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吹響了“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號角,正是基于目前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與欠缺,不難預見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研究趨勢將是: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廣大理論研究工作者將在全面認識我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構建立足于現代實踐、順應時代潮流、融會貫通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參考文獻:

[1]顧冠華.中國傳統文化論略[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6).

[2]何劭玥.從布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學理論,2009(14).

[3]余清臣.現代學校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一種文化生態學的視角[J].浙江社會科學,2008(7).

[4]張岱年.文化創新與文化繼承[J].中國文化研究,2000(4).

[5]朱蘭芝,孫占元.立足社會現實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關鍵問題[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

[6]章開沅.傳統文化與現代化[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1).

[7]李榮啟,唐驊.新世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J].廣西民族研究,2010(1).

[8]洪瑤.當傳統文化搭上產業快車——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突圍[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9]隋竹玉.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繼承研究[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7(4).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近幾年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命題,也成為了境外媒體涉華報道的重點。尤其是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將“文化命題”作為全會的議題,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文化強國”的目標之后,境外媒體對我國文化建設的報道更是一路升溫達到高潮。外媒的報道是折射國際社會對我關注面的“三棱鏡”。因此,總結和分析外媒對我文化體制改革報道的特點和趨勢,將有利于我國外宣媒體在新形勢下找準海外受眾的“興趣點”,妥善回應外部關切,為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外媒報道特點

根據新華社中國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對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英國廣播公司(BBC)、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產經新聞》等30多家境外媒體最近一年多來涉華文化報道的調研結果,自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外媒對我文化體制改革報道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文化產業的發展、網絡監控以及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幾方面,相關報道的特點如下:

一是普遍對“文化強國”戰略對中國內政外交的意義持肯定態度,認為加強文化建設對內有利于提振文化產業,促進軟實力建設,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抵御歐美文化的滲透和侵蝕;對外有利于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吸引力,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鞏固中國在國際舞臺的大國地位。

二是大量報道中國加強軟實力建設的政策舉措,普遍表示注意到中國政府的努力,但認為我軟實力建設的效果差強人意。一些媒體批評開辦孔子學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中國加強軟實力建設的措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手段,因而得不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有的媒體提出中國建設軟實力應多發揮民間力量,讓民間人士發揮自身的文化自覺和創新,提升中國軟實力。

三是普遍認為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構筑抵制歐美文化“防波堤”以及應對民眾的道德危機,維護中共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但不少外媒卻明確表示對我國核心價值體系究竟是什么表示困惑。

四是對電影業、圖書業以及創意產業等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政府對為整頓和扶持文化產業而出臺的新的政策法規高度關注。外媒一致認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的文化產業將迎來“黃金五年”。

五是將文化體制改革與中國加強網絡監管聯系起來,認為六中全會聚焦“文化命題”的實際目的是為了在換屆之際,加緊對媒體和互聯網的控制,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同時,外媒還高度關注中國網絡空間一些批評中共控制網絡的言論,并炒作“言論自由”等人權問題。

新形勢下我外宣媒體面臨的新任務

以上可以看出,境外媒體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不僅“興趣濃厚”,而且關注面非常廣泛,涉及到了該領域的各個方面。其相關報道既有客觀、理性的一面,也因受意識形態不同,文化背景、新聞價值取向相異以及對中國缺乏了解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不少歪曲、不實的內容。在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對我國文化外宣報道提出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如何主動出擊,利用國際輿論對中國文化建設高度關注之契機,加大報道力度,消除外媒對中國文化體制改革認識的盲點,同時吸納外媒報道中合理的建議,完善我文化外宣報道中的不足之處,是我外宣媒體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加強對文化體制改革相關理論和政策的學習,把握正確的報道方向。文化體制改革是我國繼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單項改革之后所作出的又一項關系全局的重大決策。而外宣媒體肩負著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形象的重要使命。因此外宣媒體在向海外介紹我文化體制改革相關政策和舉措時,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使自己的報道基調和方向同中央的精神保持一致。這就要求外宣媒體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文化改革發展的主線,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根本任務,深刻理解和把握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必須結合海外關切加大對文化體制改革相關內容的對外宣傳力度,有針對性地設置議題。從境外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出,目前國際社會對我“文化強國”戰略很感興趣。因此外宣媒體應該以此為契機,大力宣傳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路線方針、政策宗旨以及產業發展情況,充分回應海外關切。而且,要改變傳統的“傳播者本位”方式,充分重視不同國家乃至同一國家不同觀眾群在歷史、文化、價值觀上的差異,以海外受眾對我文化體制改革最感興趣的話題為出發點,進行議題設置。對于國際社會對文化體制改革中無知、曲解、誤讀乃至敵意的方面,要分門別類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報道,認真探尋合適的題材以及報道方式,消除或減少國外受眾對中國的不良印象。比如,針對外媒指責中國控制網絡無視言論自由的不實言論,要有理有據進行駁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和外延,要加強宣傳,全面闡釋;就外媒對我國文化產業的關注點,要大量報道,充分回應。

第三,在報道手法上注重人文色彩,在報道內容上強調平衡性,努力提高中國文化的海外“親和力”。外宣媒體在對外宣傳我“文化強國”戰略時,無論是涉及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容,都面臨著究竟該如何讓海外受眾理解和接受具有東方色彩的文化價值觀的問題。關于這一點,筆者認為以人為重點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因為現實生活中人的故事是最能打動境外媒體和國外受眾的。比如,在向海外受眾解釋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外宣媒體不能采用對內報道常常運用的通過大段的排比句式,簡單化、概念化地闡述某一理念的方式,而是要從具體人物的具體事跡入手,通過人的故事來展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從而樹立中華民族的美好形象。另外,我們在報道內容的選取上還要注意平衡性。一些外媒曾建議,中國軟實力建設應多重視民間的力量,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外宣報道。我們應重視和吸納民間蘊含的豐富外宣資源,在報道中既重視中央和地方政府宣傳內容的傳播,也要給民間渠道以充分的出口,既要有主流的言論,也要有邊緣的聲音,這樣才能增加我們文化報道的平衡性,提高報道在海外受眾中的公信力。

第四,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在對外文化傳播中的影響力。當前網絡媒體,尤其是微博和一些移動新媒體以其龐大的受眾群、空前的傳播力和驚人的發展速度成為許多公眾熱點事件的發源地和散熱器,受到國際輿論界的高度關注。一些西方國家甚至將網絡作為對我國進行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的“新陣地”。這既對我文化外宣報道構成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會。外宣媒體要深入研究網絡媒體的發展趨勢,整合各類網絡媒體的宣傳資源,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傳播的便捷性、互動性以及草根性等特點,著力構建集傳統媒體形式和新興媒體形式于一體的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對外報道體系,做好新形勢下的文化外宣報道。

(作者來自新華社對外部)

上一篇:反邪教論文下一篇:知識產權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