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現代詩歌名篇賞析范文

2023-10-05

中國現代詩歌名篇賞析范文第1篇

2.用夸張的手法寫楊貴妃,嫣然一笑,百般嬌媚,六宮他人皆無色的句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3.《湘夫人》中借秋景來渲染和深化這相約未見愁情的詩句是: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4.“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在《擬行路難》中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詩句是:酌酒似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5.李白《行路難》中體現李白積極進取精神,抒發遠大志向的詩句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6.《蜀相》中以幽靜的春景襯托出的莊嚴肅穆氣氛的詩句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7.《蜀相》中寫諸葛亮才智和功業的詩句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8.《蜀相》中中將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跟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熔鑄成的千古名句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9、陸游《書憤》)表壯志難酬情懷的詩句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0.《書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構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蕩蕩軍容畫面的詩句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11.《書憤》中用典明志的詩句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2.在《春江花月夜》中,張若虛面對良辰美景,引發了作者了對生命本源和宇宙無窮思索的詩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3.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兩句運用典故,暗含魚雁不能傳音訊之意,兩人音訊斷絕,相思無著落。

14.《春江花月夜》中寫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句子是“” 15.勾勒出一幅“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6.《春江花月夜》中“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兩句,描寫了一幅意境優美的江月圖:月光閃耀著千萬里光輝,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蕩漾,清明澄澈。 17.“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寫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 18.寫出月光像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的句子是“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19.寫出江天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20.《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天姥山高大的詩句是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2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本文主旨和詩人高尚節操的詩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2.《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表現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或李白的《夢游》中表現詩人蔑視權貴的句子或對自由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3.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工具的詩句“霓為衣兮風為馬”和“虎鼓瑟兮鸞回車”令人嘆為觀止。 24.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詩句是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25.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26.《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天門山打開后的雄偉氣勢的句子是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27.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流露出消極情緒: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也有消極情緒的流露: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28.《夢游天姥吟留別》表現攀登中山路崎嶇盤旋,時間流逝飛快的句子是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9.《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仙人們衣冠華麗,行為飄逸瀟灑,降臨人間的句子是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30.《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由夢境轉入現實后頗感失落的句子是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31.《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最能體現作者不愿違背心意,趨炎附勢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32.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表現天姥山的雄偉氣勢的一番氣象是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33.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表現天姥山洞外恐怖景象的詩句是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3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陽樓》兩詩對此都有直接描述,這些句子是:《登高》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兜窃狸枠恰酚H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35.《菩薩蠻》描寫江南風景之美的句子: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36《菩薩蠻》.描寫江南人物之美的句子: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37. 《菩薩蠻》抒發詩人漂泊難歸的愁苦之感的句子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38.《揚州慢》中用擬人手法形容戰亂殘酷和破壞之深重并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戰亂的痛心疾首的詩句是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39.《揚州慢》中渲染凄涼氣氛并暗示敵騎威脅尚未消的詩句是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40.《揚州慢》中既寫杜郎才智又寫揚州荒涼的詩句是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41.《揚州慢》中含蓄地點出揚州昔盛今衰景象的詩句是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42.《長相思》中作者身在征途: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 43.(2007江西卷)李白《將進酒》中寫曹植飲酒豪情的兩句是: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44.(2015屆河南模擬)《將進酒》中顯示詩人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詩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布盡還復來。”

45.《將進酒》中抒寫萬古寂寞之愁的詩句是“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46.《將進酒》中用比興手法顯示黃河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的詩句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47.《將進酒》中對人生易老光陰易逝感慨的詩句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48.《閣夜》是描繪冬景有蕭瑟之感的詩句是“歲暮陰陰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49.《閣夜》中用聽覺視覺表現詩人愛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壯情懷的詩句是“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50.《閣夜》中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災難,顯示地方風情的詩句是“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志漁樵。”

51.《閣夜》中表達詩人對宇宙永恒和人生無常的悲哀的詩句是“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寞。”

52.《李憑箜篌引》中運用通感的藝術手法直接描摹音樂的詩句是“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53.《李憑箜篌引》中描寫音樂的震撼力的詩句是“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54.《李憑箜篌引》中從音樂效果的角度渲染出樂曲美妙的詩句是“夢入神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55、李煜《虞美人》詞中將愁思形象化的兩句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56.(2015屆黑龍江模擬)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作為亡國之君的諸多愁緒的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57.(2015屆全國卷三省聯考)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來抒發亡國之痛的名句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58、.《蘇幕遮》中把荷花寫得出神入化的詩句是“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59、《阿房宮賦》中描寫暴政導致農民起義,秦被滅亡,阿房宮被焚燒的詩句是“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60.《阿房宮賦》中寫六國衰亡,秦朝覆滅的根本原因是“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中國現代詩歌名篇賞析范文第2篇

一、關于意境

究竟何為意境?意境一詞,最先由唐代名僧皎然在《詩式》中提出,與他同時代的王昌齡、劉禹錫又有所闡發王昌齡在《詩格》的著作中提出“三境”說。他認為:詩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在經過歷代詩人、理論家的探討和發揮,終于形成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特有的概念,并主導著古典詩詞的創作。自提出“意境”這個概念,已經有了無數種界定。在不少關于意境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是哲學意蘊說。中國先秦的“道”論,有深刻的學術影響。“道”家的“道”與后來佛教、禪宗結合影響尤其大。文學領域提出“原道”主張,也根深蒂固。這樣后人就又引“道”論來解釋“意境”,力圖說明意境中所謂“象外”、“意外”,其實就是一種行而上的意味。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以禪論詩,就提出詩之意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而葉朗教授更是明確提出:“‘意境’的‘意’不是一般的‘意’,而是‘道’的體現。”“象外之象所蘊含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的意蘊,就是意境的特殊規定性。”

二是虛實相生說。這派的主要觀點是,意境生于藝術形象,特定的形象是產生意境的母體,但它又不局限于特定形象,當人們由特定的藝術形象想到生活,由靜態想到動態,由形體想到豐富的神韻,由景及情而生理,……就會形成意境。 藝術家創造的形象是“實”,引起我們想象的是“虛”,由形象產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虛實的結合。蒲震元教授《蕭蕭數葉滿堂風雨——試論虛實相生與意境的構成》一文中說:“意境的形成是基于諸種藝術因素虛實相生的辯證法則之上。所謂意境,應該是指特定的藝術形象(實)和它所表現的藝術情趣、藝術氣氛以及可能觸發的豐富聯想形象(虛)的總和。”虛實相生在繪畫中明顯是一個空間意識問題,在詩的意境里,是在有限中達到無限,而詩的意境是由個別的意象形成的,但是又并不是所有的意象都能形成意境。只有那些能形成完整空間的意象才形成意境。

三是生氣遠出說。“氣”來自先秦哲學范疇,古人把“氣”看成宇宙萬物的起源,后來漸漸演化,后人看到意境必須是生氣灌注的,“氣”也就被引入文學理論中用來解釋“意境”,在劉勰、鐘嶸皆有以“氣”品詩的理論。而司空圖也在《詩品.精神》中說:“生氣遠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郭紹愚先生在《詩品集解》中說:“生氣,活氣也,活潑潑地、生氣充沛,則精神迸露紙上,……”意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生氣遠出”或“氣韻生動”,只有這樣才能感染人,意境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生命力的活躍。

四是情景交融說。認為物境是“物”與“境”的結合,情境是“情”與“境”的結合,意境是“意”與“境”的結合,“意”就是主觀的情思,“境”就是客觀的景物,“意境”就是主客觀的結合,“意”與“境”這兩者是一種平列的結構,“意境的美學特征在于意與境二者的渾然融徹,具體地說,它表現為主觀和客觀的契合無間、藝術形象的情景交融”。這種理論從宋代提出,到明清時期逐步成熟,尤其是在詩詞理論中更是觸目可見。如明代的謝榛說:“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成詩。”江進之在《雷濤小書》中說:“白香山詩,不求工,只是好做。然香山自有香山之工,前不照古人樣,后不照來者議。意到筆隨,景到意隨,世間一切都著并包囊括入我詩內。詩之境界,到白公不知開拓多少。”這里認為境界主要是“意”與景的相隨相伴。清初畫家布顏圖在回答“筆墨情景何者為先”的問題時說:“情景者境界也。”直到晚清的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明確提出“意境”概念,并認為“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豁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那就是“意境”。把意境理解為“情景交融”已經成為一種占主導地位的學術觀點。繼王國維之后,朱光潛先生也提倡情景交融說,認為“情景相生而且契合無間,情恰能稱景,景恰也能傳情,這就是詩的境界”。

那么,我們究竟應怎樣來把握意境的豐富的美學內涵呢? 綜合以上幾種觀點,根據古人的論述和今人的研究,加以吸收融合,童慶炳教授認為“意境是人的生命力活躍所開辟的、寓含人生哲學意味的、情景交融的、具有張力的詩意空間。”這種詩意空間是在有讀者參與下創造出來的。它是抒情型文學作品的審美理想,這個界定也許是比較全面而確切的。

二、關于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意象和意境的關系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意象是詩詞的基本元素,或者說是零件,通過意象的組接、并置、疊加和深化,就構成了詩詞的意境。因此,在詩詞意境的營造中,意象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要討論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就必須了解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意象。

在中西文學中都有“意象”這個概念。“意象”的基本涵義到底如何?理論家也不乏智仁之見?;蛴袑?ldquo;意象”混用于“表象”,或有將“意象”等同于“形

象”。本文認為,“意象”即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的生活場景和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相交融,通過審美的創造而以文字表達出來的藝術景象或境界,其中之“意”是主觀之情感、志意;其中之“象”是客觀之圖象、形象。它是主客觀的統一,正如葉燮言:“遇于目,感于心,傳之于手而為象”。種種自然物象通過感官在詩人頭腦中留下豐富的表象記憶,某些表象在經過詩人藝術直覺的改造、重組、提升,成為感悟人類精神層面的“有意味的形式”時,就升華為審美的意象。

意象是由感覺、知覺、表象、想象、興趣、情感、理解、意志等因素互動而成,它們熔鑄成一個整體,在知情意等的結合中以情感意味為其核心和特色的。從情感角度來看,意象是主體的一種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帶有難以名狀的模糊性,是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理體驗。從認識角度來說,意象是悟性的產物。它是心造的自然,意設的穹域,靈塑的生命。

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說:“古詩之妙,專求意象”,把“意象”作為評判詩歌藝術價值的標準。意象應是獨具魅力的審美創造物,然而,中國古典詩歌中卻存在著較為普遍的意象因襲現象, 本文所說的“意象因襲”,是指某些審美意象被代代襲用,頻繁在詩歌中出現的一種現象。那些古典詩詞中被頻繁襲用的意象已演變為公共意象,這些公共意象經過無數詩人文者的情感疊加,逐漸積淀了一個較為固定的情感內涵。

例如,在古典詩詞中,明月的意象總是與思念故鄉、思念親人聯系在一起的。隨手拈來,便可找到很多這一類的詩句,例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思君月正圓,望望月仍缺,多恐再圓時,不是今宵月。”(黃景仁:《子夜歌》)“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椗b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經過歷代詩人、詞人的吟詠和渲染,明月早已成了一個代表思鄉、思親的象征性意象而深入人心,作家在作品中描繪這一具有傳統文化基因的抒情意象,便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超越時空的歷史聯想,并把讀者帶進作家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中。

在古典詩詞中,春寒大多用于象征蒼涼、凄婉、矛盾的心態。例如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這首詞寫于秦觀被貶郴州的時候,因而自然景象都染上了詞人的主觀色彩,也就是王國維所稱的“有我之境”。春寒料峭,日暮斜陽,獨自一人關閉在孤寂的館舍中,聽著杜鵑一聲聲凄厲地啼叫著,這情景叫人怎生忍受啊?詞中的孤館、春寒、杜鵑、斜陽,反映了詞人天涯羈旅的悲涼和宦海浮沉的失意。

在唐詩宋詞中,常見的公共意象還有:古道、長亭、楊柳(柳絲、垂楊)、殘月(淡月、碎月、明月、江月)、鴻雁(斷鴻、孤鴻、歸雁)、流水、舟船、雙燕、斜陽、落紅、飛絮等。這些公共意象出現頻率均較高,尤其是在宋詞中。

雖然公共意象可以靠相互夾帶、時空疊合的方式時時翻出新意,其審美創造性畢竟大打折扣。元曲作家曾采用直陳的寫法顛覆傳統審美意象體系,然而意象不足也就意味著詩意不足。對此應該怎樣認識?這顯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三、意象的幾種組合方式

前文已經提到,由于意象尤其是公共意象蘊涵了一個特定的人群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共同生存狀態和精神面貌,詩人們將若干審美意象組構在一起,往往能夠有效地創造出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充滿人類生命感悟的整體性藝術境界。而意象本身的創造畢竟也是艱難的,于是詩人就利用前人既成的意象來組構作品,這在

宋詞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意象組合,就是用一個接一個的意象,按照一定的美學原則把它們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密集而又精致的意象群,使它們產生對比、襯托、聯想、暗示等作用。而組合前人既成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的內心情感有很多種方式。

一是并列式意象組合。同一空間或同一邏輯起點兩個以上意象的平行組合,意象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遞進關系,若干個別意象只是作為一幅完整畫面的局部景點。有的是一句中意象并列,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風。”“水村”、“山郭”、“酒旗”、“風”四個意象并列,組合成一幅江南水鄉圖。有的是在對句中意象并列,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西北邊塞風光。詩人精心選擇了最能反映邊塞風光特征的四個意象,加上兩個描寫性詞語“直”、“圓”并列組合在一起,便獲得了鮮明的視覺效果,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奇觀”。還有的是在全詩中意象并列,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人精心選擇了“月落”、“烏啼”、“霜”、“江楓”“漁火”等最能體現秋天和夜晚景色的典型意象,然后把它們并列組合起來,有效地傳達出自己四周的環境,以及它在詩人心頭引起的反應,構成一種適于表現旅情客愁的氛圍。這種氛圍被營造出來后,另一個意象“夜半鐘聲”點出了一個“愁”。正是前面幾個意象烘托出一種氛圍而使這個關鍵的意象能夠達到這種效果,創造出一幅意蘊深遠的江南客愁圖。這不是某一個孤立的意象所能承載得起的,這也是詩人成功并列運用多個意象的典型。

二是對比式意象組合。通過兩組高度提煉的典型意象組合,或互為對立,或互相映襯,產生鮮明的視覺效果,從而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有的是兩種場面對比。把語義上、情感上相互對立或矛盾的意象結合在一起,構成強烈的藝術對立統一的效果。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通過對立意象的組合,不僅突出了廣大士兵保衛邊疆、奮不顧身的英勇氣概,諷刺邊地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更重要的是,描繪了軍中苦樂不均、將帥生活腐化。發人深省。有的是兩種情景對比。李白《贈孟浩然》:“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紅顏”與“白首”分別表示孟浩然的青壯年和晚年兩個時期;“軒冕”指達官貴人的車馬冠服,表示仕途;“松云”指山林松風白云,表示隱居。“棄”和“臥”字便把孟浩然棄富貴如敝履的高風亮節和寄情山水的林泉高致,十分傳神地勾勒出來了。還有的是兩種色彩對比。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詩中以“黃葉樹”比喻人之衰老,并與“白頭人”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烘托出衰老的凄涼。

三是通感式意象組合。通感,指把聽覺、味覺、視覺、觸覺、視覺溝通起來。通感意象組合,即五種不同感覺意象互為溝通轉化。在古代詩人中最擅長通感意象組合者當是李賀?!短焐现{》:“銀浦流云學水聲。”視覺意象“銀河”、“流云”轉化為聽覺意象“水聲”?!恶R詩》其四:“此馬非此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這里敲“瘦骨”的觸覺轉化為帶銅聲的聽覺,不僅寫出了馬骨的堅勁,更寫出了駿馬的風神。林逋《山圓小梅》:“暗香浮動月黃昏。”“香”是嗅覺意象,“暗”是視覺意象,詩中兩者溝通,突出梅花香的清淡幽遠。韓愈《聽穎師彈琴》也是通感式意象組合的成功范例,聽覺意象琴聲轉化為視覺意象:“勇士赴戰場”——表現琴聲的昂揚激越、剛勁雄健;“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壯琴聲的起伏回蕩、輕柔宛轉。

中國現代詩歌名篇賞析范文第3篇

(3)我們走著走著,不知從哪里來的一枚樹葉,飄墜在我們的腳前。那樣輕,怕跌碎的樣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靜寂,我準不會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撿了起來,我恍若看到這不是一片樹葉,分明是一張日歷,一張被不可見的手扯下來的日歷。這上面寫著的是一個無形的字:“秋”。“秋!”我微喟一聲。“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我感到有點遲暮了。好像這個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陰。“逝去的光陰,”我的思想如刁鉆的精靈,摸著了我的心思。

(4)光陰要逝去么?卻借落葉通知我。我豈不曾擁有過大量的光陰,這年青人唯一的財產,一如富賈之子擁有巨資?我曾是光陰富有者。

(5)正是這樣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籮里面,——我的身子還裝不滿一只竹籮——我玩著谷堆里捉來的蚱蜢、螳螂和甲蟲,我玩著玩著,無意識地玩去我的光陰。祖父是愛惜光陰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來,復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沒有用,他僅有不多的光陰。等到他在一個悄然的夜晚,撇下我們而去時,我還不懂他為什么要離開我們,原來他把光陰用盡了。

(6)還是在不多年以前,父親寫信給我說:“你現在長大了,應該知道光陰的可貴。聽說你在學校里專愛玩,功課也不用功……”父親也珍惜起光陰來了。大概他開始憂光陰之窮匱,遂于無意中把憂心吐露給我。在當時我不是能領會的。我仍是嫌光陰過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發愁。“什么時候是圣誕節呢?”雖則我并不喜歡這異邦的節日。“怎樣還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樣過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陰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腳的鴨子。于是我用歡笑去噪逐它,把它趕得快些。正如執棰的孩子驅著鴨群,唿哨起快活的聲音促緊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腳步,我曾用歡笑驅趕我的光陰。

(7)“你曾用歡笑驅趕你的光陰。”我的思想象回聲的化身,復述我的話。

(8)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視著陽光從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來計算陽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動的速度,我觀察了計算了好久。

(9)“你也在計算光陰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喜災樂禍似地,揶揄我。

(10)真的,我在計算光陰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陰速度的相對性,得到這樣的結論:感覺上的光陰的速度是年齡的函數。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轉過了幾度呢?猶如作繭自縛,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復把自己嵌在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11)“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復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嚶然回答,已無尖酸的口吻。

(12)但是我無法改正這方程式,這差不多是正確的。啊,悲哀的來源,我想把這公式從我的腦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剛才撿起來的樹葉,無法把它裝回原來的枝上。我重新諦視這片葉,上面仍依稀顯現著無形的字:“秋”。

(選自《陸蠡散文選集》,有刪改)

12.文章第(2)段寫“散步”的情形運用了哪些手法?(6分)

13.文章第(5)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4.作者對光陰的認識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過程?(4分)

15.賞析文中畫線句。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認識。(6分)

參考答案

12.①動作的細節描寫,運用了“迎著”“背著”“踩著”等動詞細致刻畫出了我散步時的專注。②心理描寫。作者把散步的見聞轉化為細膩的心理描寫,體現了作者敏銳的感覺、復雜的思想,表現了作者對時間的深刻認識。③擬人手法,把“思想”人格化,如“羞怯”“躲”等詞,賦予“思想”與作者同等的地位,引人注意。(寫出一點給1分,寫出任意兩點給3分)

13.①內容上,寫“我”兒時對光陰的揮霍與祖父對光陰的愛惜,形成對比(2分);②結構上,運用插敘的手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承接上文“我”回憶自己是光陰富有者的情節,另一方面引出下文“我”對自己驅遣光陰浪費時光的悲哀與感嘆(1分)。②凸顯了不同階段的人們或人生的不同階段對光陰有不同的認識,警示人們要珍惜光陰的主旨(1分)。

14.幼時,對時間無知覺,文中提到“我玩著玩著,無意識地玩去我的光陰。”(1分)后來希望時間過得快一些,文中寫到“我曾用歡笑驅趕我的光陰。”(1分)再后來開始在意、計算時間,感覺時間不夠;(1分)最后意識到生命會耗蝕,時間會流逝,終無可挽回。如“我感到有點遲暮了。”(1分)

上一篇:中國農村發展道路研究范文下一篇:中國投資基金發展歷史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