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應急避險教育論文范文

2023-10-07

大學生應急避險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2008年1月10日左右,當南方各省下起第一場大雪時,幾乎沒有人意識到今冬的雪強度會這么大、持續時間會這么長、危害會這么嚴重,起初人們甚至很欣喜,因為多年都沒見到這么大的雪。然而當人們意識到災害的嚴重性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救援以及應對時機,一場雨雪冰凍災害最終讓全社會措手不及。過于依靠常規經驗判斷異常天氣,對超規模冰雪的麻痹大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此次自然災害影響的蔓延。

雪災破壞了南方大量電網,因為這次罕見的雨雪冰凍氣候超過設計標準,很多高壓電塔因負載過重而紛紛倒塌,湖南、貴州等地的電網幾乎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而且沒有可替代的應急供電方案

此外,南方地區的地下水管質地脆弱且埋得過淺,很多水管凍裂,居民生活用水無法得到保障;南方很多省市連專業的除雪除冰設施都沒有,人們依靠簡陋的鐵鏟、撬子等工具一點點地打碎厚厚的冰層,除雪效率低下致使路面受阻情況遲遲得不到緩解;南方大多數司機缺乏雪地行車的經驗,導致交通事故頻發;雪災還使得物資供應空前緊張,肉類、蔬菜等價格出現較大規模的漲幅,煤電供應頻頻告急,取暖設備一時間被搶購脫銷……

這些都暴露了我們防災意識薄弱、對災害形勢估計不足、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等弱點,很多職能部門也沒有及時啟動應對措施,初期甚至抱有僥幸心理,沒有做最壞的打算,也就沒有做最充足的準備。

分析:2008年初雪災影響擴大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災害發生在南方各省,我國南部地區因氣候較為溫暖,缺乏應對強降雪的基礎設施建設;其次,與春運特殊時期重合。惡劣天氣更給今年春運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再者,在此次災害中受影響的京廣鐵路以及京珠高速都是我國主要的南北交通干

1 線,承擔著運送大批旅客的艱巨任務;另外,受災嚴重的廣東省是我國輸入農民工最多的省份之一,春節期間有大量外地務工人員需要返鄉。 材料二:災難關頭,渴望信息光明

整整12天被圍困在“冰雪孤城”中的特殊經歷,將長久地印刻在湖南郴州市民心里。家住北湖區的張曉剛回憶,雪災中他最感動的是當地政府部門送給他一臺小收音機。他說,“當信息渠道中斷時,那種孤獨和茫然,比停水停電帶來的生活困難更可怕。”

及時了解災情信息和救災進度,成為應對重大災害的“減壓閥”。在最艱難的時候,成千上萬的災區群眾從報道中了解到中央領導同志趕赴一線指揮抗災的行蹤,了解到人民子弟兵與冰雪搏斗的壯舉,他們因此更堅定了必勝的信心。

信息公開、暢通、及時,是這次抗擊雪災成功的經驗之一。為吸取美國、加拿大特大雪災教訓,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國務院應急辦在2007年12月11日就發出了開展暴風雪應對準備工作檢查的緊急通知,組織有關地方和部門,針對薄弱環節加強整改。此后,隨著天氣形勢變化和災情進展,自2007年12月19日至2008年1月21日,連續發出5個預警和加強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一些重要工作部署在中央門戶網站上陸續公布。

信息公開的背后是大災考驗催生的執政新理念。在抗擊非典關鍵時刻,黨中央、國務院正是從信息公開入手,采取果斷措施,扭轉了被動局面。此后,通過各種渠道迅速及時地將有關信息傳達給公眾、在積極引導輿論中組織和動員群眾,成為我國應對突發公共危機的通行做法。

分析: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保障

2 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然而,要使這一理念深入人心,尚需努力。特別是在這場歷史罕見的災害應對中,信息及時公開尤顯重要。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是我國行政公開法制建設的新起點。及時、準確地發布信息,將是考量政府是否忠實履行職責的重要標準。 材料三:應急聯動體系建設

從最近發生的幾次災害看,無論是雪災、地震,還是洪水,我們看到:中國政府迅速成立了救災應急指揮部;中央和地方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并調集全國力量全力救災;而且國家領導人還親赴救災第一線。中國政府的應急反應工作是快速的、透明的,各級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正在穩步提高。然而,這幾次災難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各部門都有自己的系統,都有自己的預案,都各自為政。”一位參與過汶川救援工作的應急工作人員稱,災難發生后,他們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但是發現救災需要地理、醫療、水、電等專業機構的數據支持,然而,各機構間卻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和快速響應機制。

“幾經周折我們聯系到地質部門的應急系統工作人員,但他們說已把我們的請求上報有關上級部門,我們沒有權限,所以暫時不能調運他們的數據。”這位參與過汶川地震救援的一線工作人員感慨道,直到上級政府部門應急指揮中心趕赴一線協調后,各部門的屏障才得以打開。“這耽誤了多少寶貴的救助生命的時間啊!” 那位一線救災工作人員痛心的說。

“我們也想把數據拿出來共享,和其他部門合作開展工作,但是部門間條塊分割太嚴格,各種條款限制的又太多。”一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無奈的說。

盡管各地政府部門有應急預案,也做了災備,但在受到自然災害物理打擊和

3 斷路、斷電、斷纜影響下,各受災地區通訊幾乎大面積停滯,數據備份更是幾乎蔑視殆盡,而且即使是要害部門的業務連續性更是無法保障。這突出說明目前我國應急預案和災備的不足和脆弱。

分析:反思今年抗雪抗震救災的教訓,不難發現條塊分割、利益多元的弊端。突發事件來臨,由誰來提出處臵動議?誰來整合跨部門、跨區域的應急預案?遇到人事變動,崗位責任制如何落實?這一連串疑問的背后,是一些地方在雪災之初,應急工作不到位的事實:個別公路收費站全然不顧已經排起長龍的車隊,人為增加道路擁堵;有的區域和行業間應急預案,銜接不暢;基層應急部門沒有應急狀態下組織指揮的職責,眼看著錯失抗災良機……如何加強組織協調以增強綜合減災能力已成為今后應急工作的一個重點。 材料四:沙塵暴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km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經統計,60年代特大沙塵暴在我國發生過8次,70年代發生過13次,80年代發生過14次,90年代初發生過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圍愈來愈廣,造成的損失愈來愈重。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紀90年代以來范圍最大、強度最強、影響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沙塵天氣過程襲擊了我國北方14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影響人口達1.3億。從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國境內共發生53次沙塵天氣,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國中南部戈壁地區。 作為我國西北地區和華北北部地區出現的強災害性天氣,沙塵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電受阻或中斷、火災、人畜傷亡等,污染自然環境,破壞作物生長,影響交通安全,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的生產生活、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失和極大的危害。如19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省金昌、威武、

4 民勤、白銀等地市的強沙塵暴天氣,受災農田253.55萬畝,損失樹木4.28萬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36億元,死亡50人,重傷153人。 分析:治理和預防沙塵暴的措施:

1、停止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把環境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上來。

2、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建立以植樹造林為主的生態屏障,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完善區域綜合防御體系。

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

5、加強科普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6、與蒙古國建立長期合作防治沙塵暴的計劃框架,減少境外沙源對我國的危害。

材料五:地震

1、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8.0級地震。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陜甘川三省震情最為嚴重。泰國、越南、菲律賓、日本等地均有震感。地震發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趕赴四川地震災區,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工作。

截至2008年8月11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確認69225人遇難,374640人受傷,失蹤17939人,搶險救災人員已累計解救和轉移1486197人,共救治傷病員3663816人次,因地震受傷住院治療累計96538人(不包括災區病員人數)。向災區調運的救災帳篷共計157.97萬頂、被子486.69萬床、衣物1410.13萬件。地震災區過渡安臵房(活動板房)已安裝638500套,各級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644.04億元。

2、我國歷史上幾次較大的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侖山地區(8.1級);1999年9月21日臺灣花蓮西南地震(7.6級);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

5 —平武地震(7.2級);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7.8級)死亡24萬人;1976年5月29日云南龍陵地震(7.4級);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地震(7.3級);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地震(7.6級);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地震(7.7級);1969年7月18日渤海灣地震(7.4級);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臺地震(7.2級);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地震(8.6級);1920年12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海原縣地震(8.5級)死亡23萬人;1556年中國陜西華縣地震(8.0級)死傷達83萬人。

分析:防震減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完善預防措施。加強地震監測網絡建設,不斷提高防震減災綜合能力。(2)加強對重大建設工程和一般民用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監督管理工作,提高城市和農村住房的防震抗震能力。(3)健全緊急救援系統建設,提高地震應急反應能力。(4)廣泛宣傳動員,普及防震抗震知識,提高人們的避險意識。(5)危急時刻保持生命求援線通暢。(6)個人也應當有一定的應急儲備。(7)盡快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巨災保險制度。

材料六:臺風

雖然沒有像美國新奧爾良颶風所造成的損失那么慘重,然而從2005年7月中下旬開始,“海棠”、“麥莎”、“泰利”、“卡努”強臺風接踵而至,連續襲來的臺風造成大量水利設施以及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損壞,農林牧漁業、工礦企業停產,公路、橋梁中斷,房屋倒塌。據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公布的數據:四次臺風共造成浙江直接經濟損失251.5億元。對于受煤、電、土地等要素制約,正處在經濟增長調整期的浙江經濟而言,可謂是雪上加霜。 2005年5月初,臺州溫嶺的果農張初亮與當地兩位村民合伙承包了數十畝大

6 棚,打算種上市場行情看好的“麒麟瓜”,放手一搏。在接二連三的臺風侵襲后,他的瓜果園化為一片廢墟,損失至少10萬元。而養殖業所受到的打擊則更大。瑞安一家青蟹養殖場的負責人潘志友告訴記者,“麥莎”帶來的暴雨一夜之間淹沒了他開的兩個池塘,等水下去后,池子里面的青蟹逃得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

在奧康集團行政部負責人周威的腦海里,1999年的那場臺風才是他最難忘的,他甚至清楚地記得那天是9月4日。“當時因為經驗不足,而臺風來得又特別猛烈,伴隨著暴雨,公司的廠區全被大水淹了,機器設備和大部分成品都浸泡在水中,損失估計有近千萬元。”

據溫州商會和下屬各行業分會、協會以及鞋革協會等組織不完全統計,4次臺風期間,給溫州的各種企業帶來的損失估計為40億-60億元。 分析:應急反應考驗政府行政能力,它促使政府提高效率,轉變政府職能。加強臺風的監測和預報,是減輕臺風災害的重要措施。利用氣象衛星資料,可以確定臺風中心的位臵,估計臺風強度,監測臺風移動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風暴雨出現的地區等,對防止和減輕臺風災害起著關鍵作用。當臺風到達近海時,氣象部門根據所得到的各種資料,分析臺風的動向,登陸的地點和時間,及時發布臺風預報,臺風緊報或緊急警報,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為公眾服務,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發布臺風預報或緊報是減輕臺風災害的關鍵舉措。

材料七:洪澇

洪水災害是我國發生頻率高、危害范圍廣、對國民經濟影響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大約2/3的國土面積存在著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災害,全國60%以上的工農業產值,40%的人口,35%的耕地,600多座城市,主要鐵路、公

7 路、油田以及許多工礦企業受到洪水災害的威脅,防洪重點是東部平原地區。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我國洪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12000億元人民幣,僅1998年就高達2600億元人民幣。水災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1%~4%之間,為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0~20倍。

1950年7月,淮河大水,淮北地區受災慘重,為百年所罕見;1954年7月,長江、淮河大水;1963年8月,海河大水;1975年8月,河南大暴雨,板橋、石漫灘水庫垮壩失事,災情極為嚴重,2.5萬人死亡;1985年8月,遼河大水;1991年,江淮連降大到暴雨,造成了嚴重的洪澇災害;1998年的長江、嫩江、松花江洪澇災害;2003年6至7月,淮河流域連降大雨,發生了超過1991年的大洪水,皖、蘇等省沿淮地區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

2008年6月,江南南部、華南、西南地區東部降下大到暴雨,持續強降雨導致山洪暴發、河水猛漲,部分地區引發嚴重的洪澇、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造成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南方9省份不同程度受災。截至2008年6月14日,共造成1787.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71人,失蹤13人,緊急轉移安臵人口127.4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50.2千公頃;倒塌房屋5.6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06.1億元。

分析:1998年夏,一場罕見的特大洪災幾乎席卷了大半個中國,當年全國共有29個省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497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66億元。災害是不幸的,可幸的是那場洪水激發了人們對于天災人禍的思考。痛定思痛,反思歷史,對于導致洪水肆虐的各種主客觀原因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把破壞大自然當作生財之道帶來的嚴重后果,國家也從此下令禁止在江河流域砍伐樹木。

8 材料八:北京“逢雨即堵”考驗市政應急機制

對于北京這樣一座擁有1500多萬人口、200多萬輛機動車的特大型城市,幾乎每一場大雨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檢驗著這個城市的市政設施、交通運輸、應急處臵能力。

7月31日一早,一場傾盆大雨襲擊京城。上午7時30分,北京豐臺區的馬家樓橋至花鄉橋中間的京九線鐵道橋下已是一片澤國。主、輔路雙方向均因積水已經無法通行,鐵道橋下方向西300米處全部積水,最深處接近1米。交通部門被迫對雙方向的交通進行管制。如注的暴雨中,更嚴重的交通擁堵出現在機場高速路。因機場高速路雙向交通中斷了3個半小時,機場路上的車輛排成15公里的長龍。大雨時,以積水地區為中心,受阻車輛排起了長龍,它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更大面積的擁堵。

針對氣象部門發布的普降大雨的預報,北京交管部門提前制定了雨天交通秩序維護方案,充分做好應對大雨的準備,并根據雨情迅速啟動雨天交通保障措施。但要真正解決擁堵,光靠交管部門疏堵是不夠的,必須抓源頭,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積水問題的長效機制。

分析:7月下旬8月上旬是北京的主汛期,北京全年60%以上的降水都集中在這一時段。每年大雨降臨時,盡管北京市政府各部門采取了多種積極、有效的措施,但散布全市、嚴重影響交通的積水路段,仍令人質疑目前北京城市雨水排水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大中城市若想在大暴雨來臨后能及時應對,其根本的保證,一是高標準的城市排水系統和雨災應急處理設施,二是常態化、制度化、標準化的建設、管理和監督機制,尤以后者更為重要。和其他自然災害相比,暴雨是常見天氣,自然應當以常態化的相關制度加以應對。

9

材料十:有大災無大害重慶經驗值得重視

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008年2月12日,冰雪災害已造成1111億元直接經濟損失,并致107人死亡。大量損壞的輸電線路需要維修,大量倒塌的房屋需要重建,大量凍壞的莊稼需要整理……隨著各地天氣的逐漸轉好,廣大南方地區進入了災后重建的重要時期。

損壞的輸電線路、倒塌的房屋、凍壞的莊稼當然需要關注,但是災后重建中更要高度注意的是要大力提升抗災害能力,以便將來出現類似險情時,能夠科學應對,把損失降到最低。

這場冰雪災害釀成一場重大的日常生活危機,充滿不確定的自然力的難以估計性,當然是重要因素。與此同時,人對不確定的自然災害,在硬件設施和軟件機制上的準備不足,也不可忽視。由于南方地區不像北方地區那樣與冰雪常年相伴,在輸電線路、交通設施、水電管道等方面,普遍是以溫好氣候條件為前提來建設。這讓異常冰雪天氣,找到了可乘之機。

在凍雨和暴雪造成的損失面前,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因此而尤其重要。事實上,在同樣的自然災害面前,南方不同地區的表現有著明顯差異,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造成了慘重損失。

新華社2008年2月15日報道,同樣暴雪成災的重慶市,就沒有發生電網瓦解、大面積停電和搶險救災人員傷亡事故,實現了有大災而無大害。重慶市所屬區縣山地林立,卻在雪災中表現良好,主要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硬件設施建設過硬。重慶市部分電網,在2005年渝東南黔秀線發生覆冰災害后,提高了設計和修建標準,即從30年一遇的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這使重慶電網承受冰雪積雪的能力大大增強。二是在搶修損壞電網過程中,應對

10 措施得法,講科學不蠻干,從而避免了因決策失誤而導致的人員傷亡。 重慶的經驗表明,只要平時未雨綢繆,危機時決策正確,自然災害的不良影響,還是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的,而臨時抱佛腳,事發時才采取即時措施,難免會被自然災害所縛。

分析:在災情尚未出現時就早做預計,并因此提高輸電線路等的設計和建設標準,雖然表面上看增加了開支,花了“冤枉錢”,但從長遠來看,卻能在災害發生時有效減少經濟損失和社會恐慌,實際上是以較少的投入避免了較大的損失。對充滿不確定因素的自然災害,要學會的,正是算大賬而不是算小賬。重慶未雨綢繆預防災害的經驗,正是南方多數地區在雪災中應該學習的地方。

材料十一:其他國家應急經驗

日本是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臺風、地震是家常便飯,雪災基本上是年年都有,但關于任何一種災難的信息都能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找到,在此基礎上修建避難場所、儲備食品和水、健全應對各種災難的政策措施,東京于1991年建立的防災中心能承受與關東大地震相同震級的地震,自備的發電裝臵也可以保證3天的正常電力,東京還與周邊的13個城市建立了災難互援機制;日本經常進行應對各類突發危機的演習,基本上每個家庭都備有救急包和防災用品;日本非常注重和強調 “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抵御自然災害”;最重要的還有他們“防患于未然”的意識,頻發的災難增強了日本人民的防災抗災意識,除了完善的應急制度和設施,他們還有心理上的應急準備。時刻保持警惕,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以美國為例,美國已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國家應急反應框架,2003年3月2日成立了國土安全部(DHS)。該機構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對聯邦機構最全

11 面的一次改組。國土安全部整合吸納了22個聯邦機構,收編1.8萬職員,將過去分散的聯邦應急職能部門,包括FEMA、移民局、中情局及許多相關部門在內,統一于一個職能機構中。

分析:除了中國之外,美國、日本也是自然災害比較頻繁的國家,相對于我國較多的洪澇、臺風,以及破壞性極大的地震等自然災害,美國以颶風、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為主,日本則以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為主。在不斷抗擊自然災害的過程中,這些國家對于災害的預報監測、對于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方案、對于國民“防患于未然”的意識教育以及相關法制法規的制定和嚴格執行等等這些先進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當然,他們的教訓同樣也是需要我們吸取,比如美國在2003年大規模斷電事件、2005新奧爾良颶風中出現的問題。

專題綜合分析(已修改)

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復雜,自然災害種類多且發生頻繁,除現代火山活動導致的災害外,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如水災、洪澇、旱災、地震、雷電、臺風、赤潮、冰雹、雪災、寒潮霜凍、凍雨、山體滑坡、泥石流、礦山地質災害、農林病蟲害、森林火災、高溫、濃霧、酸雨等,每年都有發生。中國也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損失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國受災害影響的人口約2億人,其中因災死亡數千人,需轉移安臵300多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000多萬公頃,成災2000多萬公頃,倒塌房屋300萬間左右。隨著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災害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進入2008年以來,中國廣大地區災難性事件頻頻發生。1月,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造成浙江、湖南等20個省市不同程度受災。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截至7月8日,地震已造成69197人遇難,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萬億元。而就在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同時,中國南方也在忍受著巨大的洪澇災害。目前已造成農作物受災3041千公頃,受災人口5023萬人,倒塌房屋19.4萬間,直接經濟損失370億元。 面對災害,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現代化建設,發揮防災減災的科技優勢,加快建立科學防御極端氣象災害的機制。首先,著力提高氣象預報準確率,重點提高對臺風、暴雨、干旱、沙塵暴、冰雹、大雪、大風、高溫、霜凍、雷電、霧等氣象災害,以及洪澇、滑坡、泥石流、山洪、森林草場火災等衍生和次生災害的預報準確率。其次,著力做好災害影響和損失預評估,提出有效防災抗災方案,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前組織和部署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第三,加大對大中城市、農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重要鐵路公路沿線、輸變電線路、主要戰略經濟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域的氣象災害監測網絡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災害監測和信息共享機制。第四,加強科學規劃和工程設計,充分考慮各種潛在風險。第五,各級政府應切實提高防范極端氣象災害的意識,增強應用預報預警信息及科技手段防御極端氣象災害的能力。

面對災害,要依靠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加快建立“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御極端氣象災害體系和機制。首先,建立完善的極端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加快制定重大氣象災害的政府專項應急預案,特別是制定防范低溫雨雪冰凍、臺風、暴雨、大霧、大風等極端氣象災害的國家應急預案。其次,完善應急預案的啟動機制。在災害尚未

13 發生或未發展到一定程度或未造成大的損失之前,根據災害預測評估,提前啟動應急預案或緊急響應。第三,建立多災種早期預警機制。建設快速有效的氣象服務系統和氣象應急管理體系,及時制作和發布早期災害性天氣預警,科學制訂和實施防災措施及應急預案,確保各類天氣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到各級防災減災決策部門,實現氣象服務覆蓋千家萬戶。第四,進一步完善部門聯合、上下聯動、區域聯防的防災機制。第五,盡快出臺《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明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防御重大氣象災害中的職責和義務。

面對災害,應當制定應急預案,建立災備中心,建立國家應急機制。5年來,從應對非典、禽流感、臺風、礦難,到雪災、地震、洪澇的挑戰,我國公共危機應急體系由創建到發展,在一次次考驗中得到磨煉,在一次次教訓總結中不斷完善。2005年1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年末成立了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2006年以來,中國各地基本上完成了圍繞國務院《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了各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2007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突發事件應對法》。

然而,目前依然存在著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各部門責任不夠明確、分工不夠明晰,這給統籌協調、迅速反應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同時,各省市各部門孤軍奮戰,缺乏有效聯動、互援機制。此外,各級應急辦普遍缺乏現場指揮、調度的權力和能力,資金投入較少,也缺乏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應急辦的工作更加靠近值班室的值守應急、信息匯總,缺少統一指揮、跨行業調度、綜合協調的功能;最后,社會廣泛參與應對工作的機制還不夠健全,公眾的自救與互救能力還不夠強。

14 據了解,在中央層面與應急救災直接相關的就有8個部門:國務院應急辦、中國氣象局、國家地震局、水利部、林業部、農業部、民政部以及海洋局,這些部門在各地都有自成體系的應急救災體系,但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中缺少單一的應急指揮組織管理系統。

“快速響應、協同應對”是應急機制的核心,因此,必須打破部門分割,加快國家應急平臺建設,形成互聯互通、實時充分共享的信息交換機制。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避免部門職能交叉,使應急指揮機構真正具有統一組織、指揮和協調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

大學生應急避險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1 高層建筑電梯事故主要發生形式

1.1 電梯發生緊急停電

人們在乘坐電梯的過程中, 當電梯突然發生緊急停電的過程中, 經常會給人們帶來緊張惶恐的情緒中。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 當電梯停電的時候, 轎廂內部的應急燈會迅速的亮起, 并且需要電梯里面的成員緊急的按動電梯里面的應急按鈕, 將其按鈕點亮。隨后, 在電梯的人員應當按動電梯里面的報警系統, 和警方取得聯系, 同時, 在和警方取得聯系之后, 要和相關的物業進行聯系。這時警方和物業應當盡快派遣緊急救援人員, 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現場, 進行緊急救援, 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被困人員的安全【13。

1.2 電梯發生緊急事故

在人們的乘坐電梯的過程中, 若是發生了緊急的事故, 人們不應當過度的緊張, 也不必將自己處于緊張的狀態。因此, 在電梯在事故發生的過程中, 控制系統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程序依舊是處于保護的狀態, 只是當電梯事故發生的時候, 人們在下意識將自己放置在恐慌的狀態。由此看來, 人們在乘坐電梯的果過程中, 若是遇到電梯事故發生的時候, 人們不必要緊張, 只需要和相關的部門盡快取得聯系, 等待救援即可【23。

1.3 電梯在事故自救容易產生危險

當電梯在事故發生以后, 人們被困在電梯以后, 經常會出現自救的現象, 其主要的現象就是用手扒門自救, 這樣不僅僅不能自救, 也給會人們在自救的過程中帶來的一定程度上的危險。首先, 若是人們在扒門自救的過程中, 若是電梯處于不平衡的狀態, 這時人們在扒開們以后會發現井道或者是墻壁, 若是轎廂和墻壁超過了.015 米, 就會產生下滑的狀態, 這樣可能給人們造成生命危險。其次, 當轎廂和墻壁, 沒有超過.015 米的時候, 電梯就不會產生下滑的狀態。但是, 當救援人員進行救援的過程中, 人們的移動不當也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擠壓和剪切, 這樣也會危害到了人們的生命安全。最后, 當電梯和地面的距離相差較大的時候, 人們從電梯中往下跳的過程中, 這樣就會容易發生一些危險性的事故。甚至, 在往下跳的過程中, 人們很容易從護角板的隙縫中, 掉到井道中, 這樣就會造成人員傷亡。由此可見, 當電梯在事故發生的時候, 用手扒門自救形式是不正確的, 其危險性是較高的。因此, 在電梯在事故發生的過程中, 人們應和有關部門進行聯系, 等待救援【23。

2 避免高層建筑電梯事故的應急避險及救援的措施

2.1 電梯下行的保護措施

我國電梯保護明確規定, 在電梯中應當存放一些下行使用的安全的器械, 例如:安全鉗等。若是電梯無法正常的運行, 下行的速度過于快速, 在這樣的情形下, 人們可以利用安全鉗等工具, 將電梯停止工作。同時這也是要求工作人員需要玩電梯中安裝的限速器等設備, 這樣可以最大程上減少了電梯因為失靈, 導致發生電梯事故, 造成人員傷亡。利用限速器對電梯的下行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了便利。

2.2 電梯上行的保護措施【33

電梯在上行的過程中, 安裝保護設備是需要的在拽引牽動電梯上進行安裝, 其主要是對電梯在上行的過程中, 對速度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是由速度監控、檢測軟件等組成。因此, 在電梯上行的過程中, 對其電梯的上行速度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檢測, 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電梯的安全啟動、運行、降落等, 保證了人們在乘坐電梯過程中的生命安全【33。

3 結語

綜上所述, 本文對高層建筑電梯事故的應急避險及救援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當電梯事故發生的過程中, 人們要避免將自己處于緊張、恐慌的狀態, 要盡量調整自己的情緒, 和警方、物業等相關部門取得聯系。同時, 當人們被困在電梯的時候, 不應當采取不正確的方式, 進行自救, 這樣不僅僅不能解決當時的困境, 甚至還可能造成人員的傷亡。另外, 在電梯運行的過程中, 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在電梯的上行和下行, 安裝一些保護的器械, 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電梯的正常運行, 為人們日常出行帶來的極大的便利【33。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 我國城市化建設的腳步也越來越快, 其高層建筑也層次不窮的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電梯也在每一個高層建筑中都有它的身影, 成為了人們上下樓代步的工具。電梯的出現盡管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好處, 但是在電梯的運行過程中, 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危險。電梯事故的發生不僅僅在經濟上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失, 也給人們的日常出行帶來的極大的不方便, 甚至當電梯事故較為嚴重的時候, 還容易造成人員傷亡。本文就對高層建筑電梯事故應急避險及救援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提出了一些建議, 為人們的日常日常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關鍵詞:高層建筑,電梯事故,應急避險,救援

參考文獻

大學生應急避險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1 電梯由于停電或故障造成事故

1.1 電梯在運行中停電

若人們在乘坐電梯時突然停電, 被困于電梯中, 在這時, 電梯中的緊急應急燈將會點亮。電梯中被困人員在這時要及時撥打電梯中的報警電話, 或是摁下緊急事故按鈕, 馬上通知小區物業或是安保人員, 及時派人修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采取措施自救。

1.2 電梯在運行中出現故障

人們在乘坐電梯時若電梯出現故障, 會導致電梯突然暫停, 人們則被困于電梯中。電梯在運行中出現故障而停止, 多數是因為電梯的控制系統發生錯誤, 自動開啟了電梯安全裝置, 其實是正?,F象。這時電梯中被困人員要按上述方法及時通知高層建筑的安保人員或物業, 維修電梯, 恢復正常運行狀態, 千萬不要盲目慌亂, 影響救援。

1.3 被困人員自救時需注意

若電梯在運行過程中因停電或故障出現停止運行的狀況, 這時, 被困人員要采取正確的方式進行自救, 萬不可因慌亂扒門自救。被困人員若在被困過程中扒門自救, 當電梯處于無機械鎖保護狀態時, 那么如果這時將電梯門強制扒開, 電梯停止運行之后處于樓層之間位置, 被困人員所看到的便是電梯管道中的井道管壁。若在這時電梯的轎廂與電梯門之間存在大于0.2m的距離, 那么電梯中的被困人員將有掉入電梯井道的危險。若是電梯的轎廂與電梯門之間距離小于0.2m, 雖然不存在掉入電梯井道的危險, 但是電梯在之后進行營救時, 轎廂就發生移動, 這時若電梯門是打開狀態, 那么電梯會隨時面臨擠壓的危險。另外, 被困人員在被困過程中, 將電梯門強行扒開, 若面前是樓層平面, 在跳至平面的過程中, 如果不甚滑到, 存在掉落至電梯井道的危險。由此可見, 當電梯出現故障時, 被困人員要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自救, 不應盲目自救, 否則會增加風險。

1.4 對于電梯停電或故障采取救援

當高層建筑中的電梯出現停電或故障時, 管理電梯人員當得知情況之后要立即明確事故電梯位置, 對受困人員展開救援。救援人員要先將電梯主電源關閉, 以免電梯在救援時運行對受困人員造成危害。接下來, 救援人員要明確電梯轎廂所??康姆轿? 與此同時。救援人員要確定電梯的樓層顯示以及電梯中的對講電話, 對其位置進行確定, 進而對電梯中的受困人員安全進行保障。隨后, 若電梯??繒r, 所處位置距某一層小于1米時, 維修人員可以在這一層外部使用三角鑰匙將電梯的轎廂打開, 解救受困人員。假如電梯所??课恢镁嚯x某一層距離大于1米時。維修人員要使用扳手以及電梯手輪等維修工具, 把電梯的轎廂搬移, 幫助受困人員解脫困境[1]。

2 電梯由于超速運行造成事故

2.1 當電梯下行時超速應急避險措施

根據電梯使用規定, 電梯中一般都配備下行時所使用的安全鉗。其主要作用是為了在電梯超速運行時, 利用安全鉗, 將電梯運行軌道夾緊, 使電梯暫停。所以, 電梯安裝時必須要在內部安裝限速設備, 為了能夠當電梯在超速運行狀態下將電梯的制動力減弱, 避免出現電梯轎廂墜落, 造成的人員傷亡。另外, 在電梯中安裝限速裝備, 可以通過限速裝備的開關, 在開啟與關閉狀態下, 斬斷危險回路, 全面掌握電梯的運行狀態, 保障電梯的正常運行。

2.2 當電梯上行時超速應急避險措施

電梯在上行過程中, 如果出現超速運行現象, 相關人員要在電梯上部安裝超速保護設備, 這種設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電梯的運行速度進行控制[2]。在電梯中安裝超速保護設備, 能夠將電梯轎廂在上行運行時的速度進行檢測, 與此同時, 還能夠在電梯出現運行事故時, 讓電梯平穩降落, 保證受困人員的安全, 或是降落至能夠安全救援之處。

3 電梯由于進水造成事故

如果高層建筑的水管出現炸裂, 或是樓層中衛生間溢水等現象, 那么這時一定要避免乘坐電梯。在這時, 物業要將電梯??吭谶M水樓層的樓上二層位置, 并且將電梯的全部電源切斷。避免出現電梯因為進水造成的短路現象, 對人們的人生安全造成影響[3]。

4 結語

綜上所述, 近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 城市中高層建筑也逐漸增多, 電梯逐漸成為人們主要的出行工具。但是電梯在運行中隱藏的安全隱患仍然是影響人們生活的重點。為此, 文章中筆者針對高層建筑電梯事故容易出現的事故, 對其避險、救援方法進行了闡述, 希望以此提高電梯質量, 保障居民人身安全。

摘要:近年來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影響, 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 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 同時為了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 城市中越來越重視對高層建筑的施工建設, 而電梯也逐漸成為高層建筑居民的主要工具。盡管人們在使用電梯時享受到了諸多便利, 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諸多危險, 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電梯事故的發生, 更是為電梯的質量問題帶來了挑戰。文章中圍繞高層建筑電梯事故容易出現的事故, 分析了應急避險與救援措施。

關鍵詞:高層建筑,電梯事故,應急避險,救援

參考文獻

[1] 湯寶生.淺析高層建筑電梯事故應急避險及救援[J].化工管理, 2016, 02:227.

[2] 孔剛, 劉磊, 趙青.高層建筑電梯事故的應急避險及救援[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 2015, 05:12-13.

大學生應急避險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1 因停電以及故障導致人員困于電梯中

1.1 電梯運行過程中出現停電的情況

如果在電梯正常運行的過程中, 突然出現停電的狀況, 將會導致乘客困在電梯中, 這個時候電梯轎廂中的應急燈一定會及時點亮, 這個時候被困在電梯中的乘客, 需要馬上按壓轎廂中用于報警的按鈕, 或者使用電梯中安置的警報電話, 將這個情況通知給電梯物業公司, 或者是電梯使用單位, 隨后等待相關人員前來救援即可, 并不需要采取其他自救措施。

1.2 電梯運行過程中發生故障

在電梯運行的過程當中突然發生故障也會導致電梯停止, 進而使乘客被困到電梯當中。通常來講, 電梯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突然停止, 其原因在于電梯控制系統通過測試發現存在不正常的情況, 然后啟動了安全裝置或者保護系統, 這屬于一種安全保護的現象, 并不是人們感覺的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情況。

1.3 乘客扒門自救可能會導致的危險

有些乘客被困到電梯當中, 想要使用扒門或者是撬門的方法進行自救, 這種方法是十分不科學的。撬門可能帶來的風險, 如果沒有機械鎖的時候, 將電梯門扒開之后, 電梯處于樓層之間, 并不是在平層的地方, 那么乘客將會看到井道管壁, 如果這個時候轎廂和對面的入口處的井道管壁之間的距離高于0.15米, 那么乘客很有可能會從這個間距墜落到井道中去。如果轎廂和對面入口處井道管壁之間的距離沒有超過0.15米, 那么雖然不至于墜落到井道終去, 但是之后電梯會采取緊急救援措施, 進行移動轎廂的過程, 這個時候如果轎廂的門是打開的, 存在姜切以及擠壓的風險。還有就是如果將轎門扒開, 并且打開層門之后, 看到轎廂和樓層較高, 高于1 米3, 乘客由轎廂跳到平面上去, 如果摔倒, 很容易由轎廂滬教版和層門地坎中間的空隙墜落到井道中去。綜上所述, 說明扒門自救這種方法存在極大的危險, 因此, 如果乘客被困到電梯當中, 應該耐心的等待相關單位實施救援。

1.4 緊急救援措施

一旦電梯出現安全故障, 要求電梯管理相關的工作人員在通過平時演練的經驗針對實際電梯操作流程對于被困在電梯里面的乘客實施救援。

首先, 工作人員應該立即關閉電梯主要電源按鍵, 進而能夠避免電梯繼續運行造成的危險。

其次, 必須要確定轎廂??康木唧w位置以及方向, 并且還要確定平衡標志和具體樓層, 還有對講電話的實際位置。確保實施措施的安全性和及時性。

再次, 若發現電梯??吭谀硞€樓層半米距離的時候, 電梯相關的技術人員, 需要在這個樓層廳外, 使用專門的三角鑰匙將轎廂的門打開, 然后根據一定的秩序將被困乘客救出。

最后, 如果電梯所??康奈恢貌⒉辉谀硞€樓層的半米距離中, 相關技術操作人員, 應該在電梯的機房當中, 使用一些列的工具將轎廂移動到相應的范圍內, 從而便于實施救援工作。

2 電梯超速限制

2.1 下行超速保護手段

依照相關規定, 如果在電梯的轎廂當中, 應該配有下行過程中, 使用的安全鉗。這種安全鉗能夠在電梯限速動作超標的時候, 尤其是電懸掛裝飾遭到破壞之后, 通過導軌夾緊這種方式, 使又在重量要求轎廂暫停工作能夠得以實現。因此, 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在電梯中裝有限速裝置, 這樣能夠降低電梯在失靈時候制動力以及拽引力不足, 而導致轎廂超速或者是出現墜落的風險。安裝限速器的目的就是, 利用限速器開關的開啟和管壁能夠將不安全的回路斬斷, 對于電梯整體運行實施掌控, 進而確保轎廂對于一個安全的環境。

2.2 上行超速保護手段

對于上行超速保護, 應該選擇在拽引牽動電梯上面進行安裝, 其主要是控制速度以及檢測原件這些零件組成的。上行的超速保護裝置可以檢測出轎廂上行速度, 同時確保電梯在發生故障的時候, 使轎廂降落, 最后達到安全或者是適合救援的地方。

3 火災事故

若高層建筑物發生火災, 不可以使用電梯進行逃生。原因在于, 現在大部分電梯只具備消防功能, 但是不屬于消防電梯, 如果發生火災時乘坐非消防電梯進行逃生, 極有可能因為火災停電導致困在轎廂當中, 由于煙霧導致窒息身亡。針對只具備消防功能的電梯, 在火災發生的時候, 操作人員應該按壓設置在基站或者是撤離層地消防按鈕, 電梯沒有響應外呼以及內選信號, 這樣轎廂將會回到相應的撤離層, 然后開門待命。

4 結語

通過本文對高層建筑電梯事故應急避險以及救援措施的進一步闡述, 使我們了解到相關等應急避險以及救援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給高層建筑電梯安全事故應急避險及救援提供一定的幫助。

摘要:由于城市化進程發展的速度不斷提升, 促使城市中高層建筑數量急劇增多。進而使電梯成為了我們用于上樓時的主要代步工具。雖然電梯給我們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了較多的方便, 但是其安全方面存在著較多隱患。特別是最近幾年, 電梯安全事故頻發, 對于人們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 本文對搞成建筑電梯事故應急避以及救援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高層建筑,電梯事故,應急避險,救援

參考文獻

[1] 孔剛, 劉磊, 趙青.高層建筑電梯事故的應急避險及救援[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 2012, 05:12-13.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真理倫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勞務派遣勞動合同法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