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簡介范文

2023-09-30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簡介范文第1篇

【評價】

1.談笑間,羽扇輕搖,破敵百萬;沙場上,征袍染紅,血戰南郡。他用短暫的一生,詮釋忠誠與智慧的真正含義。

2.國家危難,他力排眾議,強據曹魏,盡顯名士風采;赤壁陣前,他泰然自若,拔劍相迎,破百萬曹軍。他短暫的一生確如高山般讓人仰止!

【頒獎詞】

權力的巔峰,他觸手可及;忠誠的信條,他永生不忘。他火燒赤壁,血戰南郡,以自己短暫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業。一顆忠心,東吳元老,他深謀遠慮,助吳天下三分。何謂賢謀,何謂良帥,何謂能臣,公瑾是也。

【事跡】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與孫策是摯友。他盡心輔佐孫策,為孫策東渡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孫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孫權。建安七年,曹操下書責令孫權送其子為人質,眾大臣猶豫再

瑜對孫氏忠貞不二。他拒絕了曹操派人的游說,態度堅決。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三十萬會獵江東。周瑜英勇不懼,說服眾人,與曹決一死戰。面對三十萬曹軍,周瑜展現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擁有的豪邁。一句“操直送死”,一計“火燒曹軍”,一場“赤壁之戰”,成就了他的輝煌。這場大火使曹元氣大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愛國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戰后,他為了擴張東吳的勢力,主張攻打南郡,在那場戰爭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頭傲立的風姿,依然讓人仰望。他將一生都奉獻于東吳霸業,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羅英魂

【獲獎名片】濁世清蓮

【評價】

1.“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在有些人看來,處世不必過于認真,世道清明,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浮沉。然而你寧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塵埃。

2.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國,卻最終因愛戀國土,于悲憤交加中自沉于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讓人嘆惋?

【頒獎詞】

是您,使內外交困的楚國一度出現國富民強、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雖屢遭疏遠流放,赤子之心卻始終不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無能為力,您縱身一躍汨羅江,以身來殉美政理想!

【事跡】

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斗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后因楚國的日益****,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偽、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為,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仁……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對當時黑暗勢力的一種嘲諷和揭露,是一種無言的反抗與斗爭,同時也是向后世發出的一個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勢力!他的作品語言生動而富有活力,有著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李時珍:用堅持譜寫中華傳奇

【獲獎名片】醫學泰斗

【評價】

1.穿上草鞋,背起藥筐,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你就是以這樣謙遜的姿態和輝煌的成就為中華歷史寫下一部傳奇!

2.一介農夫,懷揣著執著上路,走進大山,風雨兼程,親嘗百種藥草,揮就一部影響世界的不朽醫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綱目》一起刻入歷史的記憶。

【頒獎詞】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堅定的信念伴你步入醫學圣殿,不懈的努力帶你翱翔成功之巔!

【事跡】

李家世代業醫,但由于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棄科舉做官之路,專心學醫,于是向父親求說并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最終同意了兒子的要求。

李時珍認為,“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后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表現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農民和漁夫。李時珍為了了解藥物,并不滿足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羅列諸品,反復諦視”。例如他在寫到白花蛇時為了真實細致地了解這種劇毒蛇而置危險于度外,到處尋找,終于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李時珍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并編著了中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本草綱目》。

四、李煜:詞人皇帝

【獲獎名片】皇位誠可貴,詩詞價更高

【評價】

1.四十年的短暫歲月,他無悔度過,有過榮華與富貴,也有過艱辛與無奈。一生的追求,永遠在歷史長河中定格,詞人皇帝——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詞人一帝。

2.軟禁磨滅不了他的意志,苦難摧毀不了他的心趣,他用心血澆灌自己的夢想種子,終于綻放出詞帝之花。

【頒獎詞】

別人看來或許他只是一個昏庸的皇帝,然而,只有他自己明白,吟詩作賦是他一生的最愛。冷落了榮華,遠離了爭鳴,選擇與詞作伴,他從未后悔。淡去金色的華表,他留下的是燦爛的詩篇。

【事跡】

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千古傳誦的一代詞人。本無心爭權奪利,一心向往歸隱生活,登上王位完全是無意,他曾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他嗣位時,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進貢,茍安于江南一隅。他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荒靡的生活,風格柔靡,但是這并不是他向往,

;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李煜詞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

后主前期詞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

五、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獲獎名片】最美使者

【評價】

1.為了民族,為了國家,她甘愿犧牲自我,舍小家為大家,她的出塞換來了六十余載的和平。昭君讓人們銘記的不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的付出。

2.長安花紅,雁門沙黃,只有那南歸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樣放棄一生榮華換來大漢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長風知道悠悠羌笛背后是昭君怎樣綿長的相思和無悔的抉擇。

【頒獎詞】

你海棠般嬌羞的容顏,你菊花般孤傲的風骨,你柳絮般飄飛的思念,你桃花般紅消香斷的淚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

是漠北最美麗的剪影。

【事跡】

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昭君為南郡首選,抵達京城卻無緣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她肩負著漢匈和親的重任,別長安,出潼關,度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于第二年抵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歡迎。昭君出塞后,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和睦六十多年。“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歷史記載了那一段時期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墓并奉為神仙。她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六、孫臏:身殘志銳的智慧化身

【獲獎名片】才志雙全

【評價】

1.在艱難里,他從不放棄,用銳利的智慧打開一道道塵封的門,終于迎來了人生的道道曙光。龐涓的迫害止不住他才華的釋放,臏腳之痛停不了他追求的腳步。孫臏,你的大智大勇,永遠是激勵我們前進的指明燈。

2.他是一把倚天巨劍,被歷史的烈焰淬練過,被人世的無情鍛造過,但是,只能讓他越挫越勇。他用智慧的光芒,讓我們中華文化有了圍魏救趙的傳奇。

【頒獎辭】

田忌賽馬,圍魏救趙,我們從成語中讀你;身殘志銳,胸羅兵甲,我們從歷史中品你。你是一首無聲的歌,流傳千年仍氣鎮風云;你是一部無字的書,演繹著關于智慧的不老的傳說。

【事跡】

孫臏是春秋時期戰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后代,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干,于是暗地里派人請孫臏來,設計陷害他。孫臏忍受被剜去膝蓋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動了齊使,并在他的幫助下回到齊國。孫臏隱居在田忌幕下時就表現出突出的軍事才能,后于“田忌賽馬”后被田忌推薦給齊威王,成為齊國的軍師。

后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危急,向齊國請求救援。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為將,孫臏婉言推辭說:“一個受過刑的人不能為將。”于是任命田忌為大將,任命孫臏做軍師,讓他在有帷幕的車上坐著出謀策劃。在這場戰役中,孫臏運用非凡的才智屢出妙計,最終使得魏軍大敗,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圍趙救魏”的光輝戰例。后來孫臏又在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之時與龐涓斗智,使龐涓死于萬箭中。孫臏因戰出名,世世代代也相傳他的兵法。

七、關羽:驍勇赤膽的忠義巨人

【獲獎名片】忠義雙全為世虎臣

【評價】

1.在天下大亂之時,你奮勇而起,追隨劉備,為興復漢室,貢獻一生。關云長,你是中華民族的鐵血男兒!

2.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水淹七軍……武藝嚇破曹軍膽,忠義敢為萬夫雄。你的勇敢熱血,是中華民族赤膽忠心的魂,永遠不屈屹立!你的執著信念,是天地間的浩然正氣,將不滅永生!

【頒獎詞】

智勇兼備,勇猛善戰,你是武將中的神話。

萬人之敵,忠義雙全,你是人臣中的傳奇。

手握青龍偃月刀,大喝一聲,威震中華。

【事跡】

生于戰火紛飛的年代,關羽從不忘記自己的道義,對兄弟不棄不離。中平元年,劉備組織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就在其中。他們桃園結義,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一生追隨劉備,不辭辛苦,隨身守護。

關羽智勇雙全。與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為護得皇嫂周全,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救援。當時大雨令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將士紛紛往高處避水。而關羽則乘勢坐大船進行攻擊,大破敵軍,威震華夏。

他忠義兩全,為報曹操恩義,放他敗走華容道。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劉備的天下大業,用自己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敘寫了一個大大的“忠”字。真是可歌可泣!

八、岳飛:中原大地的雄獅

【獲獎名片】愛國英雄

【評價】

1.身為一名庶民,他銘記“精忠報國”的志向;身為一國將領,他寫下“抗金英雄”的傳奇。他雖然被佞臣所害,死于一場政治斗爭,但岳王廟前松柏常青,岳王英明永存。

2.凌云壯志,鐵骨錚錚,面對敵人你勇敢地站起來,久經沙場,英勇殺敵。流言、罪名、懷疑、間離……什么都無法抹去你的赤膽忠心、愛國情懷!

【頒獎詞】

金戈鐵馬,馳騁沙場,一代名將,精忠報國。他用瀝泉神矛撐起半壁江山,他用熱血赤誠鑄就不敗神話。他是奔躍在中原大地上的雄獅。

【事跡】

岳飛是中國南宋愛國軍事家,漢族英雄。侍母至孝,家貧力學。他的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從此為一生處世準則,果斷承擔起救國救民的重任。他組建戰無不勝的岳家軍,大破金兀術,聲勢日隆,軍威益壯。然而昏庸的皇帝在小人的讒言中對岳飛起了疑心,以“莫須有”的

紅》的歌聲中,岳飛及兒子岳云被害于風波亭……

岳飛雖被奸佞小人所害,但他的大智大勇與堅定的愛國報國之心,永遠激勵著我們的愛國熱情。

九、霍去?。簷M空出世的熱血青年

【獲獎名片】戎馬一生為國建勛

【評價】

1.強大的敵人沒有退卻他的步伐,他為國憤然殺敵;成功的名利沒有遮住他的雙眼,他依然視國難為己任。“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是曠世英雄。

2.他憑借著一腔血氣驍勇,及八百騎兵,在茫茫大漠里奔馳殺敵,以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打了一場場漂亮的戰役。他是漢軍中的一代楷模。

【頒獎詞】

眼中的冷漠是對匈奴的無畏,心中的熱火是對國家的守護。直到今天熱血撞你心壁的聲音依舊可辨,你馬踏匈奴的絕世風采依然清晰。我們為你對國家的熱情而傾倒,為你不戀奢華、保家衛國的壯志而感動!

【事跡】

當時的漢王朝邊境不穩,時常遭受匈奴的侵擾。匈奴幾乎把以農耕為生的漢王朝當成了自己予取予求的庫房。面對匈奴的侵犯,年僅18歲的霍去病主動請纓。率八千精騎,直沖敵營,殺得匈奴人仰馬翻。后又兩次率兵北征,對匈奴進行大圍剿。他的驚奇出世讓匈奴人聞風喪膽。漢武帝為他建造的豪華府第直到完工他都未去看一眼,并說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壯志。他在抗擊匈奴、保家衛國的戰場上度過了戎馬一生。

十、蘇武:茫茫大漠中最堅韌的守望者

【獲獎名片】堅韌守望

【評價】

1.十九年如一日,他牧羊于大漠,孤獨與寂寞伴他左右,但他從沒想過屈服。富貴對于他恰似過眼云煙,忠心對于他才是永恒無限。他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2.時間沒有磨滅他的氣節,孤獨沒有打敗他的信念。他用七千多個日日夜夜鑄造了一段不朽,他用心中對祖國的忠誠激勵了無數后人。

【頒獎詞】

持一支旌節,心懷大漢于茫茫大漠;扶一陣駝鈴,游走于沙漠敗草之中。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的牧羊人,用勇氣,用執著書寫了一段流傳千古的悲歌。你的忠心成為高山雪蓮那執著而圣潔的守望。

【事跡】

面對大漢與匈奴關系日益緊張的形勢,漢朝派蘇武出使匈奴。從虞常謀反私會張勝,到虞常兵變失敗,毫不知情的蘇武硬是被牽扯進去。但他為不失氣節、不玷辱使命選擇自刎。被救活后,衛律的威逼利誘都不能改變他的信念。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簡介范文第2篇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遠古人類:元謀人 (距今約170萬年)

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養蠶和絲織的國家: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中期)

3、我國最早的歷法:《顓頊zhuanxu歷》(五帝)

4、我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夏朝 (夏朝)

5、我國(世界上)關于日食和流星雨的最早記載:夏朝 (夏朝)

6、我國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

7、我國最早的醫學分科始于:西周 (西周)

8、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前841年 (西周)

9、我國(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載:前613年 (春秋)

10、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老子 (春秋)

11、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孔子 (春秋)

12、編年體通史(第一部史書):《左傳》左丘明 (春秋)

13、我國的第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左丘明 (春秋)

14、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甘石星經》甘德、石申 (戰國)

15、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帛畫:《御龍圖》《龍鳳仕女圖》(又名《婦女鳳鳥圖》)(長沙出土) (戰國)

16、我國最早的農民起義: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 (秦朝)

17、我國現存較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編撰于戰國;成書于西漢)

18、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歷法:《太初歷》(西漢)

19、我國運用溫室栽培作物的開始 (西漢)

20、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司馬遷(西漢)

21、我國(世界上)最早提出勾股定律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西漢)

2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煤的國家 (始于漢代;北宋時普遍開來)

23、我國的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班固 (東漢)

24、我國最早的測震儀器:地動儀(張衡)(東漢)

25、我國最早的麻醉藥劑:麻沸散(華佗)(東漢)

26、我國最早的體育保健體操:五禽戲(華佗)(東漢) 我國的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東漢) 我國(世界上)最早提出圓周率正確算法的數學家:劉徽 (三國)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王叔和 (西晉)

我國古代最短的小說:《隕盜》(陶淵明所寫)共25字 (東晉)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數學家:祖沖之(南朝) 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齊民要術》賈思勰 (北朝) 我國(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趙州橋(李春) (隋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陸羽 (唐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唐本草》 (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板印刷品:咸通《金剛經》(唐朝)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測出子午線長度的人:僧一行(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火藥武器:火箭 (唐朝)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船塢(北宋東京郊外) (北宋) 我國(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四川成都地方一帶) (北宋) 我國(世界上)第一位發現地磁偏角的人:沈括 (北宋)

我國(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筑學著作:《營造法式》李誡(北宋) 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泉州洛陽橋 (北宋) 我國古代最長的橋:泉州安平橋 (南宋)

我國(世界上)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宋慈 (南宋) 我國古代最精密的歷法:《授時歷》郭守敬 (元朝) 我國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農桑輯要》 (元朝)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純紙幣流通的國家 (元朝) 我國古代藥物學的最高成就:《本草綱目》李時珍 (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 (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小說:《水滸傳》施耐庵(明朝) 我國的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小說:《西游記》吳承恩 (明朝) (1)中國境內的最早人類——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歷史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我國文字出現很早,還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時期,陶器上已經有了刻劃符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文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 (3)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確切紀年始于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

(4)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公元前21世紀,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利用已得的權勢,殺死禹的繼承人伯益,繼承禹位。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為第一個皇帝。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則天。 (6)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齊桓公。 (7)戰國時期變法最徹底的是商鞅。

(8)中國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時代的老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時代的孔子;墨家思想的創始人——戰國時期的墨子。 (9)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10)中國保存下來的第一部完整歷法——漢武帝時制定的“太初歷”。 (11)中國現存最早的醫書——西漢時編定的《黃帝內經》。 (12)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 (13)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西漢司馬遷著。 (14)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東漢班固著。

(15)中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16)中國現存的第一部脈學專著——西晉太醫王叔和著的《脈經》。 (17)中國(也是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唐朝陸羽著的《茶經》

(18)中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作者羅貫中。

(19)中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初的《水滸傳》。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

(20)中國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期,江浙一帶。 (21)元代來中國最著名的外國人——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 (22)明朝末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傳教士——意大利的利馬竇。

(23)中俄雙方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1689年簽訂。

(24)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8月簽訂。 (25)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的第一槍。

二、中國歷史上的世界之最:

(1)古書上關于夏朝時流星雨和曰食的記載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記錄。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為公元前613年7月。

(2)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戰國時期的《甘石星經》。 (3)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唐代僧一行。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戰國時期的“司南”,北宋時期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5)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造于132年。

(6)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中國。大約始于西漢初,東漢時期蔡倫又改進了造紙技術。

(7)印刷術的發明者——北宋的畢升。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前期出現的交子。 (8)世界上最早的火藥武器——火箭;現存最早的金屬火器——西夏銅火炮;南宋時發明管形火器;元朝,大型金屬管形火器“火銃(chong)”在軍事上很受重視。 (9)世界上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 (10)世界上制造漆器最早的國家——中國,戰國時漆器已很精美。

(11)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春秋晚期齊國杰出軍事家孫武所著。 (12)世界上最早提出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的人——三國時代的數學家劉徽;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小數點以后第七位的人——南朝的祖沖之。 (13)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隋朝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 (14)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樂山大佛。

(15)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筑學著作——北宋李誠著的《營造法式》。 (16)商朝文字里關于蟲牙的記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牙病記錄

(17)華佗是東漢末年人。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18)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唐本草》。 (19)世界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明朝的鄭和。

(20)清朝乾隆年間編寫的《四庫全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叢書。

三、中國古代科技世界之最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早已為世人熟知,但中國古代科技中可以確認居世界之最的發明制造,其實還有不少:

一、瓷器。7800年前,西北渭水、涇水流域的先民就已能燒制紅、灰色的多種形狀的陶瓷器具。

二、太陽能利用。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技術。

三、鑄造。我國在古代就已利用泥灌、鐵灌、蠟灌等三大鑄造方法和技術?

四、氧氣的發現。在我國古代煉丹術中,就已發現了氧。

五、物理實驗室。在我國古代已有聲振實驗室,為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實驗室。

六、光源。早在公元250年,我國已經能制造可以改變和調節亮度的銅燈。

七、溫度計。西漢所發明的天平式溫度計,比歐洲的早1600多年。

八、陀螺儀。早在東漢時期,陀螺儀就用于航海,比歐洲的早1300多年。

九、鐘表。為東漢的張衡所發明,在世界上為最早。

十、鉆探技術。11世紀的北宋,就創造了鉆探達200多米的深孔鉆探技術。

十一、石油的發現與命名。東漢時,我國的延河流域就發現了石油,班固為之定名,后經北宋沈括再次認定。

十二、地磁。北宋的沈括發現地磁偏南,比歐洲早400多年。 十

三、熱力機械。最早的熱力機械是北宋以前就已出現的“走馬燈”。 十

四、貨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行紙幣的國家,始于北宋時的四川。 十

五、火箭技術。起源于宋代的“鉆天炮”,是當代火箭技術的先驅。 另: 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紀錄。

春秋魯國天文學家留下了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紀錄。 戰國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

編寫于公元前1世紀以前的《周髀算經》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 西漢《九章算術》有些內容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造紙術。

張衡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 華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

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準確到小數點以后的七位數。 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

《金剛經》卷子是現存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

唐太宗時創辦了分科較細的醫學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藥典。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北宋時應用于航海。 唐宋時期發明了火藥和火藥武器。 沈括的“十二氣歷”比英國早800多年。 郭守敬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 1.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國家。 2.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養蠶和織絲的國家。 3. 我國是世界上用漆歷史最悠久的國家。

4. 戰國時期的手工業專著《考工記》,記述了齊國官營手工業各個工種的設計規范和制造工藝,不但在我國工程技術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5.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創造的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年以上。

6.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首次關于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多年。

7. 春秋時期我國歷法已經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統,基本上確立19年7閏的原則,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8. 戰國時期的著作《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9. 西漢時耕犁上安裝了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歐洲早一千多年。

10. 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11. 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制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到千里以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人制作地動儀早一千七百多年。

12. 漢代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著作。

13. 東漢著名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藥,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14.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已發明造紙術。 15. 南朝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字,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 16. 隋朝開通的大運河,全長四五千里,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大運河。

17. 唐朝能制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通過波斯灣時,必須換乘小船,因此有“海上霸王”之稱。

造船業能造使用推進器的戰艦,這是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錐形。

18.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五、四大發明

造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四大發明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這些發明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萬事萬物的原有狀態,其波及范圍不限于某一局部地區,而是

整個世界;其影響所及不是一時一世,而是持續千百年之久。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自然不能不說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四大發明不僅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繁榮的標志和中國人民聰明智慧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近代文明的進程。

蔡倫和造紙術

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

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畢升與活字印刷

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是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早在宋代畢升時期,已有人試驗以木為原料制作活字,因木字遇水膨脹,效果不佳,而未成功,畢升才改木為泥發明用泥制作活字。然此后不久,木活字印刷研制成功并得以發展和推廣,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等木活字本和維吾爾文木活字的出土為此提供了實物證據。 指南針

指南針的發明并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后,浮于水面!

火藥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簡介范文第3篇

開國,平叛,安邊。

戰術高超者

一戰成名者

影響巨大者

春秋

1.

孫武——(前535年—?)

兵家圣人、百世兵家之師。字長卿。軍事家、政治家。與伍子胥合力攻入楚國都城。作《孫子》十三篇,為后世推崇備至

2.

伍子胥——(前559~前484)軍事家、政治家。名員,字子胥。初為楚人,楚王無道,殺其父兄。輾轉入吳,輔佐吳王闔閭,強盛吳國。與孫武合力,攻入楚國國都,掘平王尸,鞭三百。后因讒言被夫差賜死。

3.

先軫——(前?—前627)

晉中軍元帥,指揮城濮之戰,奠定晉國霸主地位。崤之戰,第一場殲滅戰。外交伐謀,開啟兵家詭道。后因怒斥君主,自覺慚愧,自殺式沖鋒而亡

戰國

1.

吳起——吳子(前440-前381)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武廟十哲。作為軍事家與孫子齊名,作為政治家與商鞅并論。在魏而秦不敢西進,在楚而三晉不敢南圖。在魏魏強,在楚楚盛。首創魏武卒。開商鞅改革先河。平生七十六戰,六十四勝,其余皆平。著作《吳子兵法》武經七書之一。后因改革觸犯楚國貴族權利,被楚貴族殺害。

2.

白起——殺神、人屠(?—公元前257年)

軍事家。戰略家。秦武安君。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武廟十哲。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將軍,好殲滅戰,以殲滅敵軍主力為戰略思想。以戰止戰,以殺止殺。戰術靈活,指揮藝術高超。百戰百勝,無一敗績,指揮鄢郢之戰,伊闕之戰,長平之戰。一生殲敵一百三十多萬,攻城七十余座。在世時,三晉與楚無敢攻秦。后被昭襄王賜死。六國聞白起死,舉杯相慶。

3.

孫臏——(?—前316)

軍事家,鬼谷子弟子,孫武子后人

。精通兵法。受同窗龐涓陷害,受臏刑,后入齊,以軍師身份指揮桂陵之戰,批亢搗虛,攻敵之必救。馬陵之戰,減灶計,誘殺龐涓。兩次大敗兵鋒正盛的魏國。奠定齊國霸主地位。著有《孫臏兵法》。馬陵之戰之后不知去向

4.

廉頗——(前327-前243)趙國將軍,戰國四大名將,戰功卓著,為趙國轉戰四方。擅長防御戰,長平之戰初期,以陣地戰成功抵御秦國進攻。長平之戰后,擊敗渾水摸魚的燕國軍隊。被趙王猜忌,輾轉魏楚,并無功績,老死于楚國

5.

李牧——(?-前229)

趙國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趙武安君。守備趙國北方,大破匈奴,使趙國邊境安定十數年。召還朝中,屢破強秦,成為秦國心腹大患。平生未嘗一敗,是戰國后期東方六國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將軍。趙王中反間計,殺死李牧,三月后,趙國滅亡。

6.

王翦——(?-?)

秦國軍事家,武成候,戰國四大名將。始皇尊其為師,幫助秦始皇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居功至偉。急流勇退,安享晚年

7.

樂毅——(前?—前?燕昭王惠王)

燕國軍事家,燕昌國君。率五國聯軍攻齊,下齊七十余城致使齊國幾乎滅亡。使齊國一蹶不振。不復東方大國形象。后被燕王猜忌,歸隱而去

8.

田單——(前?—前?齊閔王襄王)

齊國貴族,齊安平君。出將入相,指揮即墨戰役,運用火牛戰,大破燕軍。短時間內收復齊國故土

9.

匡章——(宣王威王閔王)齊國名將,桑丘之戰,擊敗千里入侵的秦國軍隊。伐燕,征楚,攻秦。統三國聯軍,攻陷秦國函谷關,秦國求和。后六國再無入函谷關者。

10.

趙奢——(?—?惠文王孝成王)

趙馬服君,指揮閼與之戰,一戰封神

1.

蒙恬——(?—前210)中華第一勇士,秦國將軍,滅齊有功。后率軍三十萬,北筑長城,卻匈奴七百余里。經營河套平原。后被秦二世賜死

2.

王賁——(?—?)將領,王翦之子,通武侯。秦始皇滅六國主要將領,滅魏、燕、

3.

章邯——(?—前205)

秦少府,將領,雍王。大秦帝國最后一根頂梁柱,率軍轉戰四方,消滅各地起義軍。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秦朝的滅亡,殺死項梁。巨鹿之戰投降項羽,后敗于韓信。自殺而亡。

4.

冒頓單于——(前234—前174)匈奴單于,殺父自立。雄才大略,即位初期,忍辱負重,麻痹強大敵人東胡,而后將其一舉擊敗。統一漠北草原。隨后征服西域二十多小國,控制西域。“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擁有控弦之士三十余萬。締造了最為強盛的匈奴帝國。漢建立后,劉邦親自出征匈奴,冒頓用計圍劉邦于白登山,絕漢軍糧,劉邦用陳平計,僥幸得脫,遣使求和,為漢朝奇恥大辱。

1.項羽——(前322—前202)西楚霸王,名藉,字羽。中國勇戰派代表。“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初起兵,展現無雙武力,獨自格殺百余人。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消滅秦國主力軍隊。掌天下,分諸侯。彭城之戰,以三萬兵急襲劉邦聯軍五十六萬,大獲全勝,雎水斷流。然而四面皆敵,不斷作戰,且未能有穩定后勤保障,。最后為劉邦統天下之兵所圍。突圍至烏江,最后一次展現無雙武力。身殺漢軍數百人,自刎而死。

1.

韓信——(前230—前196)兵仙,西漢開國元勛,軍事家,戰略家。齊王,楚王,淮陰侯。大將軍,相國“王侯將相”榮加一身。漢初三杰,武廟十哲。蕭何稱其“國士無雙”,劉邦乃拜之為大將。獨自領軍作戰,出陳倉,定三秦,平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與劉邦會合圍項羽于垓下,全殲楚軍。天下無能與其爭鋒。漢之疆土三分之二出自韓信之手。“功高無二,略不出世”。后人稱“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楚漢之際,天下局勢皆在韓信之手,向楚則楚強,向漢則漢勝,自立則三足鼎立。后因功高震主,不知收斂。被斬于長樂鐘室。

2.

英布——(前?—前196)“漢初三大名將”,楚九江王,漢淮南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楚漢戰爭期間,隔岸觀火。后被劉邦策反,共圍項羽于垓下。歸漢后造反被殺。

3.

彭越——(前?—前196)“漢初三大名將”漢梁王。常年率兵擾亂項羽后方,襲其糧道,使其疲于奔命??胺Q游擊戰爭鼻祖。后因被誣造反,被劉邦殺死。做成肉餅

4.

樊噲(前242—前189)漢開國將軍,舞陽侯,相國。早年從劉邦起兵于沛縣,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作戰勇猛,攻城先登,臨陣殺兵。劉邦稱帝后,幫助劉邦平定各路反王,穩定劉氏統治。

5.

曹參——(前?—前190)漢平陽侯,丞相。從劉邦起兵于沛縣,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破二國,一百二十二縣。漢開國功臣第二位。繼相位,與民休養生息?;謴痛鬂h生氣。

6.

周勃——(前?—前169)漢開國功臣,絳侯,丞相。隨劉邦起兵于沛縣。身經百戰,屢立戰功,攻城好先登。劉邦言“安劉氏必勃”。呂后死后,與陳平共鏟諸呂,保存漢室。

7.

灌嬰——(前?—前176)漢開國功臣,潁陰侯。丞相。作戰勇猛,統領漢軍騎兵,屢立戰功。用兵迅速且勇猛。濰水之戰,韓信敗龍且,灌嬰手下斬龍且。垓下之戰,項羽突圍,灌嬰緊追不放,逼項羽自殺。劉邦稱帝后,幫助劉邦平定異姓諸侯王反叛,呂后死,協助鏟除諸呂

8.

周亞夫——(前199—前143)漢軍事家,條侯,丞相。周勃之子。治軍嚴謹,駐軍于細柳軍營時,文帝入營,尚需通稟。景帝時七國之亂,統帥漢軍,三月平叛。挽救漢朝。后因事下獄,絕食而死。

9.

李廣——(前?—前119)飛將軍,漢朝大將。初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奪旗揚威。后長期駐守邊境,與匈奴交戰。作戰勇猛,保境安民。匈奴畏懼,數歲不敢入侵。但自己也經常損兵折將。后隨衛青北征匈奴,迷路,自殺。

10.

衛青——(前?—前106)字仲卿。西漢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多次北征匈奴,為漢開疆拓土,戰功赫赫。用兵深入,出奇制勝漠北之戰,與霍去病深入漠北,幾乎消滅匈奴有生力量,威脅漢朝的匈奴邊患,基本解決。

11.

霍去病——(前140—前117)衛青外甥,西漢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勇猛果敢,驍勇善戰,精于騎射。用兵靈活,擅長千里奔襲,出奇制勝。繼承衛青戰法并發揚光大,將騎兵機動性發揮到最大。古代最優秀騎兵將領之一。自18歲初上戰場,多次北征匈奴,使匈奴聞風喪膽。漠北之戰,與舅父衛青深入匈奴腹地,大破匈奴,使之元氣大傷。漠北之役,霍去病封狼居胥,飲馬瀚海。成為中華民族武將最高榮譽之一。因病去世

12.

趙充國——(前137—前52)字翁孫。西漢將領。早年從李廣利征討匈奴,被匈奴大軍圍困。充國率百余人突出重圍,身受二十余創。后以古稀之年,督邊西陲,下令屯田,長期與羌人對峙,只打必打之戰,瓦解羌人各部聯合,收買人心。“不戰而屈人之兵”,最終平定羌人叛亂。

13.

陳湯——(前?—前?漢元帝)西漢將領。出任西域都護府副校尉時,審時度勢。果斷率領胡漢雜軍,突襲匈奴,斬郅支單于。解除匈奴對漢威脅。邊境安定半個世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自其口

14.

吳漢——(?—44)字子顏。東漢開國元勛,廣平侯“云臺二十八將”協助劉秀平定河北,擊敗收編各地農民軍,壯大劉秀勢力。消滅公孫述,平定川蜀。治軍不嚴,為人詬病

15.

耿弇——(3—58),字伯昭。東漢開國元勛,將領,好畤侯。“云臺二十八將”,從劉秀平定河北,消滅農民軍。率部轉戰山東,以寡軍消滅張布十萬軍隊,尸橫遍野,平定齊魯之地。軍事指揮藝術高超,作戰靈活,首創圍城打援。

16.

岑彭——(?—36)字君然,東漢將領,舞陰侯,“云臺二十八將”。率軍南征,平定荊襄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簡介范文第4篇

錢穆先生在其《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教育》一文中講到,中國傳統教育的主要意義“并不專為傳授知識,更不專為訓練職業,亦不專為幼年、青年乃至中年以下人而設”,此項教育的主要對像“乃為全社會,亦可說為全人類。不論幼年、青年、中年、老年,不論男女,不論任何職業,亦不論種族分別,都包括在此項教育精神與教育理想之內”。而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以治國平天下為其終極理想的儒家思想貫穿于蒙學至大學的教育。

在錢先生看來,儒家教義,主要在教人如何為人。儒家的孝、弟、忠、恕、仁、義、禮、智,都是為人的條件,應為人人所服膺而遵守。古代的蒙學教育,即兒童初級階段的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古人認為“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長大后也難以發生改變,因此“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

先秦至魏晉時期,蒙學教育主要針對貴族和士大夫的子嗣。先秦時期的蒙學教材流傳下來的不多,有李斯的《倉頡》,胡母敬的《博學》等。漢魏六朝時期,蒙學教材的編寫和應用比較普遍,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流傳后世比較有名的是周興嗣的《千字文》。從唐宋起,由于平民教育發達,蒙學教材的數量增加,教材種類增多。

古代蒙學教育主要包括識字、寫字、讀書、作對和習文等五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教學都融進了如何做人的思想。

古代幼童用于識字的《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現在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其中傳為南宋王應麟作的《三字經》不僅短小精悍、瑯瑯上口,而且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其后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以及朝代變革,最后部份強調只有努力學習并懂得如何做人,才能“上致君,下澤民”。是以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

再如南朝武帝時期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不僅講述了天地萬物,講述了做人的標準和準則,如要孝順父母,要“知過必改”,講信用,保持純真本色,要忠誠等,還講述了恬淡的田園生活,對那些甘于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們予以了贊美,其內容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因此被稱為“小百科”。而且四言長文的《千字文》是句句押韻,朗朗上口,文筆優美,辭藻華麗,是其他蒙學讀物無法相比的。

而明確以德育教育為主的蒙學課本有孔子的《孝經》、《論語》,南宋朱熹的《小學》、呂祖謙的《少儀外傳》,明代呂得勝、呂坤父子編的《小兒語》、《續小兒語》,清李毓秀的《弟子規》等。這些課本規范了幼童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等方面應該恪守的行為規范。如《弟子規》開篇就是要遵從“圣人訓”,要“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了剩余時間才學習文化知識。

此外,古代蒙學課本還有一些主要是介紹掌故、名物、作對、各科知識等的,如明清私塾普遍采用的《蒙求》、《龍文鞭影》、《史韻》、《幼學瓊林》《聲律啟蒙》等,以及《千家詩》、《神童詩》為代表的詩歌類教材,其中也貫穿著道德教育。學習完這些蒙學課本后,先生可根據學生情況,開始講解四書五經、《左傳》、《史記》等經典著作。

古代民間舉辦的蒙學可統稱為私塾。私塾的辦學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由富裕人家聘請教師前來設立的“家館”,專教自家子弟及親友子弟。二是由一村一族集資建立的村學或族學,延請教師教其子弟。三是塾師在自己家里,或借祠堂、廟宇,或租借他人房屋設館,招收附近學童就讀,這一類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私塾,在蒙學教育中最具有代表性。通常在開學的第一天,學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而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禮成,要設宴款待老師。私塾先生通常是沒有中舉的秀才。

私塾先生開講,有的以《論語》開篇,有的以《詩經》開篇,后來更多的以《三字經》開篇,然后再續講其他內容。古代讀書方法,先是先生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然后是先生大聲念,學生同時小聲念,再串成一段合誦。等學生能正確朗讀后,則由學生自己讀,教師給予必要指正。讀書的過程中,還比較注意讀書習慣的培養,強調“心到、眼到、口到”和正確的姿勢。學生要反覆多遍地讀書,直到熟練地背誦,最終還要會默寫。

不過,學生盡管背誦得滾瓜爛熟,可能并不懂得意思。等到一定時候,教師才開始就其所讀之書進行講解。這樣做主要是根據二三歲至十四五歲的孩童“多記性,少悟性”的特點,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其陶冶心性,開啟智慧。在先生的要求下,大多數學生都能背記不少經文,這些孩童背記的東西,使他們終身受益。

當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量,并經先生講解,了解含義后,就要開始學作對子(對聯)和做文章。經過這五個階段的學習后,學生的水平就達到了童生的水平,可以進一步深造了。

古代蒙學教育模式靈活,私塾大多在十人以下,少則三五人,多則七八人。先生可以因材施教,不求統一進度。

顯然,同現代不教孩子如何做人重在傳授知識的小學“填鴨式”教育相比,古代的蒙學教育在教導孩童如何做人即修身方面是成功的,而正是在這樣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才成為了世世代代傳承中華文明的火種。這難道不令今人反思嗎?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簡介范文第5篇

1 秦皇陵宮

宋代馬遠,擅長作畫,但他畫畫有個特點,只畫一個角或者半邊,而留出大片的空白,讓人尋味,因而,人們給他一個綽號叫“馬一角”。

宋代魯宗道曾任參知政事,以忠直聞名,因他的姓以“魚”字為頭,人稱他為“魚頭參政”。

南宋末年的宰相賈似道,玩物喪志,無心治國,熱衷于斗雞走馬,飲酒宿娼,還喜歡斗蟋蟀,經常和群妾一起趴在地上觀蟋蟀相斗,并將所謂的經驗寫成一部《促織經》,時人稱他“蟋蟀宰相”。

南宋文學家鄭思肖原名某,元兵南下滅宋后,茲改名思肖。思肖者實為思趙宋王朝也。改名后,思肖隱居吳下,自稱“三外野人”。

宋代詩僧如璧,名饒節,字德操,博學能文,尤長于詩,其中有“間攜經卷倚松立,試文客從何處來”的佳句,被人稱為“倚松道人”。

元代詩人袁凱,工詩,有盛名,性詼諧,常背戴烏巾,倒騎黑牛,游行九峰間。嘗在楊維楨座賦《白燕》詩,頗工麗,人因呼為“袁白燕”。 元代廉希憲喜讀書,尤其精研《孟子》,忽必烈稱他“廉孟子”。

明代詩人楊基,其寫景詩作描寫簡練,具有自然韻味。因其寫有《春草》一詩,人稱其為“楊春草”。

明代陳諤,為順天府尹,每入朝奏事,說話都很大聲,皇帝常稱他為“大聲秀才”。

明代陳獻章,學問淵博,授徒無數,教授學生學習要以自然為本,人稱“白沙先生”。

明代御史馮恩,剛烈正直,人們贊嘆他“鐵膝、鐵口、鐵膽、鐵骨”,稱他為“四鐵御史”。

明代王琎,任寧波知府,生活節儉,一日吃飯時,發現有一碗魚羹,怒罵妻子忘記了過去的苦日子,立即撤去魚羹并把它埋了,時人稱他“埋羹太守”。

明代周新,官任御史,敢于對抗權貴,人稱“冷面寒鐵”。

明朝況鐘,任蘇州知府,懲治貪官,公正嚴明,人稱“況青天”。

明代劉吉為丞相,生性奸詐,多次被人彈劾,但都安然無恙,人們因他耐 彈,稱他“劉棉花”。

明代葉宗行為錢塘縣令,為官清廉,下飯常只有一盤咸魚,時人稱他“錢塘一葉清”。

明代的武將田爾耕、許顯純、孫云鶴、楊寰、崔應元等五人投靠魏忠賢,助紂為虐,被人稱為“五彪”。

明代史忠,性格豪放,為人剛直,不避權貴,所居之樓叫“臥癡”,自號“癡翁”。

清代學者紀曉嵐,才華出眾,有“河間才子”的美譽。一生嗜吃豬肉,以及抽大煙。他的煙桿子特別長,煙袋子特別的大,時人稱“紀大煙袋”。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特別仰慕文學家、書畫家徐文長(字青藤),自稱為“青藤門下走狗”。

清代濟南詩人王蘋的兩首詩中分別有“亂泉聲里才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和“黃葉下時牛背晚,青山缺處有人行”之佳句,被人稱為“王黃葉”。

清代王士禎《蝶戀花·和漱玉詞》有佳句:“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被人稱為“王桐花”。

清代江西南昌知縣石家紹,盡心民事,老百姓愛戴他,稱他“石爹爹”。

宋代朱浚,為駙馬,官至兩浙轉運使兼工部侍郎,每次上奏,一定要寫上“萬拜”,時人稱他“朱萬拜”。

宋代孫長孺,酷愛學習,喜歡搜羅書籍,專筑一樓藏書,人稱“書樓孫氏”。

宋代劉安世做諫官時,敢于在宮殿上直言,不怕皇帝發怒,時人稱為“殿上虎”。

宋代張威,官至揚州觀察使,統兵打仗,戰無不勝,戰斗越激烈,他精神越好,兩眼變紅,人稱他為“張鶻眼”。

宋代王德曾率十六騎夜入隆德府,生俘金國姚太師。宋欽宗問姚被俘時情形,姚說:“臣被俘時,只見有夜叉來到面前,無從反抗。”王德因而被人稱為“王夜叉”。

宋代喻汝礪,氣節高尚,反對與金議和,曾摸自己的膝蓋說:“我是不會

讓你彎曲的。”時人稱他“捫膝先生”。

宋代錢剴(右邊應是“頁”),曾任殿中侍御史,剛烈正直,蘇軾有詩贊他“烏府先生鐵作肝”,人稱“鐵肝御史”。

宋代李若拙,為人崇尚氣節,自號“五知先生”。“五知”即知時、知難、知命、知退、知足。

宋代詞人謝逸,字無逸,臨川人,曾作《蝴蝶詩》三百首而聞名于世,世稱“謝蝴蝶”。

宋代詞人張先喜歡用一“影”字,著名的句子有“云破月來花弄影”“無數楊花過無影”“隔墻送過秋千影”等,人們稱他“張三影”。

宋代詞人張炎,其詞追求騷雅,嚴守音律,字句工巧。宋亡后詞風凄怨蒼涼,多追懷往昔,抒寫家國身世之悲。其《解連環孤雁》詞,有“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之句,廣為流傳,人皆稱之“張孤雁”。又曾因寫《南浦》詠春水一詞,被人稱“張春水”。

宋代詞人賀鑄,晚年的一首《青玉案》曾名動一時,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廣為傳唱,賀鑄也因此博得“賀梅子”的雅號。

宋代詞人秦觀。以文才稱于當世,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詞多寫柔情,亦有羈旅感傷之作。清新婉麗,優美諧暢,情韻兼勝?!稘M庭芳山抹微云》是秦觀“別情”詞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也因此詞被蘇軾戲稱為“山抹微云秦學士”、“山抹微云君”。

宋代詞人宋祁。仁宗二年進士,歷任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工部尚書。曾寫作歌詠春光的名篇《木蘭花》,中有千古名句“綠楊煙外曉云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因此而博得“紅杏尚書”的雅號。

宋代鮑當善于寫詩,曾作《孤雁詩》:“天寒稻粱少,萬里孤雁進。不惜充君庖,為帶邊城信。”人們稱他“鮑孤雁”。

宋代書法家米芾,一生愛墨寶愛字貼愛硯石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時人稱之“米癲”。

宋代袁韶任臨安太守,糾正許多冤案,社會治安良好,百姓安居樂業,時人稱他為“佛子”。

宋代劉少逸,十一歲時文章談吐就非常精煉而敏捷,當時有“神童”之稱。

宋代徐大正,有詩才,與秦觀、蘇軾等游,筑室于北山之下,時人稱他為“北山學士”。

宋代雍存,隱居不仕,以讀書自娛,居住在城南,號“南郭先生”;縣境有座獨山,有自號“獨山翁”。

宋代蘇云卿,在豫章東湖結廬而居,穿布衣著草鞋,以種菜自給,人稱“蘇翁”。

宋代潘閬,擅長作詩,因避禍到山谷寺中做和尚,自號“逍遙子”。

唐代李邕,書法、詩文等六種技藝都出類拔萃,時任稱他“翰林六絕”。

唐代韋述兄弟六人為官,皆有政績,時人稱為“人之杞梓(良木)”。

唐代楊國忠為右相,畏懼他的人以他為“泰山”,進士張彖卻稱他為“冰山右相”,意為太陽一出即溶化。

唐代盧懷慎與姚廣同為宰相,但盧缺少才干,把什么事都推給姚廣做,時人稱他“伴食宰相”。

唐代侯思止任侍郎,吃蔥油餅一定要人少放蔥多放肉,人稱他為“縮蔥侍郎”。

唐代崔琳,與弟崔珪、崔瑤均為大官,都有棨戟護衛,時人稱他們“三戟崔家”。

唐代杜暹任婺州參軍,離任時,有個小吏送他一萬紙錢,杜暹盛情難卻,只好接受一百張,時人稱他“百紙參軍”。

唐代蘇味道,有文名,官至宰相,但為人圓滑,說做事“模棱持兩端可

也”,人們叫他“蘇模棱”。 唐代李義府,外表溫良恭順,實際十分狡詐陰險,笑里藏刀,人們叫他“李貓”。

唐代有歌妓叫張紅紅,聽一遍便能將新曲記下,后被召入宮中,時人稱她“記曲娘子”。

唐代僧人貫休,以詩聞名,其詩有“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萬山得得來”句,被人稱為“得得和尚”。

唐代裴寬,品格高尚,有才華,常穿一件綠衣,身體瘦弱頎長,人們笑他為“碧鸛雀”。但刺史韋詵器重他,把女兒嫁給他。

五代的馮道,歷事五朝而不衰,自號“長樂老”,人稱“不倒翁”。

五代后蜀的王仁裕,寫詩萬首,時人稱他“詩窯子”。

五代趙光逢,以文章品行知名,人們贊嘆他方直溫潤,稱他為“玉界尺”。

五代王彥章,作戰勇敢,總是提一鐵槍,縱橫馳騁,人稱“王鐵槍”。

五代朱遵度,學識淵博,人稱“朱萬卷”,又稱“幕府書櫥”。

五代后周裴俠,清廉謹慎,奉公守法,有一次周太祖讓他獨立站在一邊,對其他大臣說,有誰和裴俠一樣品格的,請和他站在一起,結果沒有人敢站出來。時人稱他為“獨立使君”。

五代南唐的邊鎬,曾帶兵攻克建州,保存所有俘虜的姓名,被建州人稱為“邊佛子”;后攻克潭州,秋毫無犯,潭州人又稱他“邊菩薩”;后作了節度使,大力提倡佛教,人們又稱他“邊和尚”。

宋代杜鎬,學識淵博,有過目不忘之才,經常不厭其煩給人指點,人稱他為“杜萬卷”。

宋代歐陽修排行第九,朋友也叫他“歐九”。

宋代狄青為延州指揮使,英勇善戰,屢戰屢勝,名聲大振,人稱“狄天使”。

宋代王安石,立場堅定,辦事果敢,性格執拗,人稱“拗相公”。

宋代包拯任開封府尹,威嚴公正,權貴懼怕,人稱“閻羅包老”;因臉黑,辦事不講情面,人“鐵面”;因常為民作主,人又他稱“包青天”。

宋代寇凖為官四十年,沒有田園邸舍,有人作詩笑他:“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后遼國使者來京,問寇凖說:“你莫非就是無地起樓臺宰相?”

宋代蔡京,官至太師,宋徽宗賜他“公相之印”,蔡京于是自稱“公相”。太監童貫后也官至太師,人稱“媼相”。

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領旨、傳旨”外不干別的事,人稱“三旨宰相”。

宋代李鄴任給事,有次出使金國回來,大談金人“如飛龍”“如老虎”“如旱獺”“如猿猴”,多么厲害,時人稱他“四如給事”。

宋代許及之,任吏部尚書,一天,權臣韓侂胄生日,許去遲了,門人不準他由大門進去,許曲身從一小門鉆進去,被人譏笑他為“由竇尚書”。

宋代邵雍,有文才,居洛陽,親自砍柴耕種,供養父母,安貧樂道,居室起名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

南朝陶弘景很有學問,曾做官,后辭官隱居茅山華陽洞。梁武帝與他很有交情,每有國家大事,就向他請教,時人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

南朝孔奐任晉陵太守,清正廉潔,體察民情,所得俸祿都分給孤兒寡婦,人稱“神君”。

南朝梁的何佟之有潔癖,每日洗澡十多次也認為未夠,時人稱他“水淫”。

南朝人祖瑩,八歲時通曉《詩經》《尚書》。他常常在晚上苦讀,為防家人發現而阻止他,就把燈光遮擋起來,當時號稱“圣小兒”。

北齊后主高緯生活荒淫,無心朝政,并附庸風雅,作《無愁曲》,民間怨聲頓起,稱之為“無愁天子”。

北齊楊子華善畫馬,有次在墻上畫了一匹馬,夜里似聞馬在哀鳴,時人 稱他為“畫圣”。

北齊魏收,恃才輕薄,當時人稱他“驚蛺蝶”。 北魏陸暐與弟陸恭,皆有盛名,時人稱為“雙璧”。

北朝熊安生博通經書,專研“禮”學,有次拜訪徐之干與和士開,忽醒悟徐之干父親名雄,和士開父親名安,熊安生為了避諱,于是自稱“觸觸生”。時人為此嘲笑他。

隋代辛公義,任岷州刺史時,境內百姓很害怕生病,誰病了全家全村人避開他,有病的人大多死去。辛公義把病人抬回衙門大廳,親自為他們治病,向家人講明道理,百姓覺悟,風俗漸變,稱他為“慈母”。

唐代奸相李義府外柔內奸,被人稱為“笑里刀”,又號“人貓”。

唐代宰相李泌,因功封為鄴侯。他愛好神仙道術,時人稱他“鄴仙”。

唐代大詩人李白,好飲酒,詩寫達浪漫豪放,時人認為他原是天上的神仙,故稱他“李謫仙”。

唐代大詩人杜甫,詩歌冠絕一時,被稱為“詩圣”。

唐代劉禹錫,詩歌風格雄渾豪邁,被白居易推為“詩豪”。

唐代長安城有一妓女曹文姬,擅長書法,為關中第一,當時號稱“書圣”。

唐代書法家張旭,嗜酒善書,尤以草書最為知名,是狂草派的先驅,有“草圣”之稱。

唐代孫思邈,精通醫藥,世稱“藥王”。

唐代陸羽,是著名茶學家。有“茶神”、“茶圣”、“茶王”、“茶仙”、“茶祖”等美譽。

唐代宋單父善種牡丹,被皇帝召至驪山種了牡丹萬株,顏色形態個異,宮中稱他“花師”。

唐代王勃與兄弟王勔、王勮,皆有才名,被人稱為“三珠樹”。

唐代詩人趙嘏,詩才很高,尤其以“長笛一聲人倚樓”一句聞名,人稱他“趙倚樓”。

唐代朱誠操守高潔,學問淵博,以“五經”教授學生,人稱他“朱五經”。

唐代詩人李益詩歌寫得好,但生性多疑,為人苛刻,尤其怕妻妾與外人接觸,時人稱他為“妒癡”。

唐代高駢,善射,曾一箭雙雕。后當了侍御史,人稱“雙雕侍御”。

唐代畫家吳道子,不僅擅長畫山水花草,而且人神鳥獸,無所不精,故有“百代畫圣”“神人假手”之稱。

唐代張鷟,自幼聰明,官至學士,時人稱他的文章有如青銅錢,萬選萬中,所以也稱她“青銅學士”。

唐代詩人鄭谷以《鷓鴣》詩揚名,時人稱他為“鄭鷓鴣”。

唐代詩人劉長卿,專工近體,尤善五律,曾自詡“五言長城”。

唐代詩人許渾,長于律詩,以登臨懷古、山水田園為佳。因詩中多用“水”字,人稱“許渾千首濕”。

春秋老子人稱“廣成子”,因居于空洞上,又自號“空洞子”。

春秋百里奚淪落楚國,被秦穆公用五張羖(音古,指黑公羊)皮贖回相

秦,人稱“五羖大夫”。

春秋時魯國人顏叔子獨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顏叔子整夜點著蠟燭火把照明以避嫌,時人稱他為“魯男子”。

戰國時越國大夫范蠡。他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后,激流勇退,歸隱民間為商賈,于是以“鴟夷子皮”自號,并改名為“陶朱公”。

戰國鄒衍,精通陰陽五行,愛發議論,時人認為不合常理,稱他“談天衍”。

秦漢人范增,足智多謀,為項羽效力,項羽尊稱他為“亞父”。

漢代晁錯,精研法家刑名之學,為漢文帝所重,被稱為“智囊”。

漢代召信臣做上蔡縣令時,愛民如子,百姓稱他為“召父”。

漢代杜詩做南陽太守,除暴安良,關心民生,百姓感激他,稱他為“杜母”。

漢代楊震博學多才,精通經史,追隨他學習的有一千多人,時人稱他“關西孔子”。 漢代張安世,博聞強記,漢武帝駕臨河東時,丟失了三篋書,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書,只有張安世能夠說出內容,后來找回三篋書,果然不錯,人稱他為“張三篋”。

漢代李廣,精于騎射,勇冠三軍,人稱“飛將軍”。

漢代郅都,任中郎將、中尉等,敢于直諫,執法嚴酷,權貴稱他為“蒼鷹”。

漢代盧植為人剛毅有氣節,曹操稱贊他為“國之楨干(棟梁)”。

漢代崔烈花五百萬錢買了個司徒的官,時人稱他為“銅臭司徒”。

東漢劉寵任會稽太守,廉潔奉公,離任時,有五位老人每人送他一百錢,劉寵只各選一枚,出了地界,把錢投入江中,時人稱他“一錢太守”。

漢代杜欽與杜鄴,同字子夏皆以文才稱于世,但兩人時被人叫混,于是杜欽主動戴一頂小冠,杜鄴則戴一頂大冠,時人稱杜欽為“小冠杜子夏”,稱杜鄴為“大冠杜子夏”。

漢代秦彭,與堂兄弟四人都是二千石的官,人稱“萬石秦氏”。

漢代嚴延年為河南太守,手段殘酷,殺人無數,人稱“屠伯”。

漢末陳琳,文章寫得很好,他的好友張竑稱他“文伯(文壇霸主)”。 漢代班昭,早年守寡,很有文才,多次被召入宮想皇后及嬪妃們傳授知識,當時號為“曹大家(音姑)”。

漢代龔勝,曾為諫議大夫,王莽篡政后,隱居鄉里,字號“隱翁”。

漢代黃香,侍奉父親極為孝順,京師人稱她“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漢代嚴遵,在成都擺攤賣卦算命,每天賺夠一百文錢即關門掛簾研讀《老子》,楊雄曾向他學習,稱他為“逸民”。

東漢末的龐統,德才超卓,時人稱他“南州士之冠冕”,又稱他“鳳雛”。

東漢何休,學識淵博,著作豐富,時人稱他為“學海”。

東漢甄宇,為人謙遜。光武帝建武期間,每年歲終祭神之后,皇帝按例下詔賜博士每人一頭羊。因為羊有肥瘦,負責分羊的總管感到為難,甄宇帶頭取了最瘦的一頭,眾人再無爭執。人送其美稱“瘦羊博士”。

東漢光武帝時將軍馮異,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平時卻為人謙和容讓。每當行軍休息時,諸將軍常坐在一起爭功論賞,爭得面紅耳赤,馮異則常躲開,自己坐在樹下,軍中稱為“大樹將軍”。

東漢董宣為洛陽令,不畏權勢,京中號為“臥虎”。又因得罪湖陽公主不肯低頭認罪,被光武帝稱為“強項令”。

東漢張湛,官至光祿勛,敢于直諫,常騎一匹白馬上朝,皇帝稱他“白馬生”。

東漢馬融,學習勤奮,有一次夢見一樹林,林中繁花似錦,便摘了許多花朵吃下,醒來后就對天下文詞無所不知。當時人稱他為“繡囊”。

東漢宋登,任汝陽縣令時,為政清明,治理有方,時人稱為“神父”。

漢代鄭均,品格高尚,多次征召不就,漢章帝親赴他家,賜他終身尚書俸祿,時人稱他為“白衣尚書”。

漢代陳遵,道德文章均受人尊敬,每一出現,往往舉座瞻望,人稱“陳驚座”。

三國時,大將軍曹爽手下的何晏、鄧飏、丁謐被稱為“三狗”。

三國時曹操部將許褚,容貌雄奇,勇力絕倫,而為人赤誠近于癡,時人 稱他為“虎癡”。

三國時的阮咸好喝酒,據說一年中只有三日醒著,他曾任仆射一職,人稱“三日仆射”。

三國時的司馬徽,不談人短處,與人語美惡皆言“好”。有人問他安否,答曰:“好。”有人告訴他自己兒子死了,他答曰:“大好。”其妻責備:“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聞人子死反亦言好?”他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人稱他為“好好先生”。 晉代王導足智多謀,具有治國才能,溫嶠稱贊他為“江左夷吾(管仲)”。

晉代陶淵明,隱居田園,宅邊有五柳樹,自號“五柳先生”。

晉代趙猛為尚書令,口才極佳,常給人解決紛爭,因他臉上有麻點,時人稱他“麻面尚書”。

晉代魏舒,容貌壯偉,能斷大事,司馬昭很器重他,曾說:“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

晉代潘岳才名冠世,姿容俊美,少年時乘車出行,路上的女子都爭相向他投擲果子,鄉人稱他為“奇童”。

晉代衛玠,相貌秀麗,神韻清遠,時人稱為“璧人”。圍觀衛玠的人常擠得水泄不通,他死時僅二十七歲,當時人稱“看殺衛玠”。

東晉山水詩人謝靈運因其《登池上樓》一詩中有“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句,被人稱為“謝春草”。

南北朝北齊人高昂,字傲曹,體態雄異,有大志,自稱“地上之虎”。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簡介范文第6篇

一、概念解析:

所謂“形象”就是詩歌中所展示出來的生活圖景,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觀事物的形象。在命題時,主要考察對 “形象”的情感認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 3.事物形象即指詠物詩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從物人一體的角度來把握事物的特點。

人(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意象)

景(寫景詩或雜詩中的景象)

物(詠物詩或雜詩中的物象)

二、鑒賞指導:

1.具體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

2.怎樣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論世,關注背景。

高考詩詞一般都注明了作者,這些詩人絕大多數在課本中出現過,是考生比較熟悉的。雖不是考查他們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創風格的。這就為我們理解詩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條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對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詩歌內容中揣摩其寫作背景,更多的時候,出題者會在詩詞后附注釋給我們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畫,詩歌也不例外。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說中的形象豐滿、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神態、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等等。通過精當的描寫,以簡練的筆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構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義。

文段開頭(也可是文末)要注意“蓋帽”,即說出詩人的形象的總體特征,再以此為“中心論點”,從詩歌的具體語詞方圍繞這個論點具體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義。注意一定要圍繞“這個”論點來寫。初學者往往失去重點,分散筆墨,在簡短的文字中寫到各方面的內容。 4.評分標準:

要在文段的開頭或結尾點出詩人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然后再結合全詩中的文句進行分析說解,注意要圍繞“詩人形象”這個中心來寫。缺第一方面,扣2分;沒有分析,而寫出形象和詩中的一部分內容,扣3分;不能圍繞中心寫,扣3分。 5.例題分析:

(1)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

陸 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戊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技巧點撥】分析詩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風格,寫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深入理解詩歌,挖掘內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義。

(1)詞后“滄州”的注釋,暗示此詞是詩人晚年閑居滄州時所寫。詩人是否獨享這一份清閑?胡賊未滅,功業未成,滿懷報國熱情的陸游卻是請纓無路,有志難伸,怎不感慨萬千,怎不唏噓長嘆?領會了注釋的深意,我們對詞意就不難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難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萬里匹馬”、“關河夢斷”、“身老滄州”,抓人物神態:“淚空流”等詞句理解全詞。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斗生活,匹馬征萬里,其颯爽英姿、卓犖不凡之氣可見;“關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參考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2)試分析詩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幽州臺:即薊北樓、燕臺,為戰國時燕昭王所建,原名黃金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

【析】(1)詩后附有“幽州臺”的注釋,這就暗示:詩人登臨的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賢才無舉,登臨此地,作者怎不感慨萬千,怎不唏噓長嘆?領會了注釋的深意,我們對詞意就不難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難把握了。(2)抓人物語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獨”“愴然而涕下”。

【參考答案】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梢?,詩歌表達的是對封建統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

二、課堂練習:

閱讀李白詩《獨坐敬亭山》,試分析詩中所塑造的詩人形象。

獨坐敬亭山 李 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參考答案】

(1)詩展現了一個孤僻高傲的詩人的形象。眾鳥距己甚高且已飛去,唯留詩人獨坐敬亭山,體現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詩人自己?雖然孤獨但樂得清閑,又體現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與敬亭山,但依舊相看不厭,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閑適孤傲的形象。

(2)猶如孤云一樣,當眾鳥高飛盡,正是眾人得志時的表現,他卻獨自飄蕩,壯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無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對敬亭山時,作者看到更廣的更雄偉的自然,便看無厭,有了樂觀和豪放的心態,總的說來是孤傲樂觀浪漫的詩人形象。

(3)眾鳥飛盡,孤云獨閑,山靜而空,表現出詩人的與世無爭,自由而閑適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兩不厭,表現出詩人從自然中尋求快樂,忘懷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詩塑造了一個與世無爭的,自由、閑適又有點孤傲的詩人的形象。

誤例:

(1)兩個山頭,一座亭子,一個人,所有的鳥兒都飛走了,連云兒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環境中,詩人守望山頭,“相看兩不厭”寫出了作者的凄涼,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內心的感受。

誤例分析:整個文段沒有談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沒有圍繞這個中心來寫,故判為0分。

(2)我雙手背在身后,抬頭仰望天上那群鳥兒不停地向遠處飛去,眼睛充滿無限的憂傷。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隨著好冷冷的風閑散地飄向遠方,這時,我的衣襟被風吹起。望著那高高的敬亭山,無語,望著它,漸漸地,我覺得我變得與它一樣高大,我用我憂傷的眼神看著它,而它也用那渾然的自然的眼神看著我,一樣的無語,但我倆彼此都不覺得厭煩,此時我孤獨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誤例分析:擴寫語段的好例子,詩歌鑒賞的壞典型。判為0分。

(3)詩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羈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與敬亭山廝守,不去理睬“眾鳥”與“孤云”,清高自傲的詩人形象自然流露,但從詩中我們隱約可見詩人的寂寞心情,或為功名,或為宦海浮沉,無論是何種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須發似煙的詩仙形象,也許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與李白比孤比傲比豪邁。

誤例分析:這是對李白的客觀而公正、簡潔而詩性的評價,但不合本題的要求,只能判為0分。

三、常見藝術形象舉隅:

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并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渡骄忧镪浴吠ㄟ^對晚秋時節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兜怯闹菖_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車行》則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爭。

8.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形象。

四、課外練習:

1.分析詩中“蓑笠翁”形象。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寫雪景,大雪之中,一葉扁舟,一個老漁翁,獨釣寒江之上。描寫了在寒冷的環境中,那個老漁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凍,大雪飄飛,忘掉一切,專心地釣魚,形體孤獨,性格卻顯得孤傲,甚至有點凜然不可侵犯似的。這個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 2.試分析詩中的人物形象。

觀 獵

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 千里暮云平。

【解析】首聯起得突兀,大有先聲奪人的氣勢。頷聯寫發現獵物奮力追擊的情形,生動而又逼真。頸聯寫獵罷歸營,不著痕跡地表現了將軍策馬疾馳的風姿。尾聯以“回看”一詞寫將軍躊躇滿志的神情。這首詩通過寫一次狩獵活動,勾畫出了一位將軍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的形象。 3.問:詩中的陸鴻漸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江雪尋陸鴻漸不遇

皎 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注:帶郭,意即靠近外城。

【解析】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過對陸鴻漸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表現了他的高潔不俗。最后兩句通過西鄰對陸鴻漸行蹤的敘述,側面烘托了陸鴻漸的瀟灑疏放。作者通過陸鴻漸這一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君家何處住? 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解析】(崔顥《長干曲》)——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描寫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見面時情景??坍嬃艘粋€熱情大方、聰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5.“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上一篇:祖國的輝煌成就演講稿范文下一篇:職工健康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