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詩歌范文

2023-09-23

詩歌范文第1篇

王治金

學號:12120140125

淺論古典詩歌與現代漢語詩歌

什么是詩?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必先正名。

什么是詩,《新華字典》上說,詩是一種分行排列的抒情文體?!掇o?!飞险f,詩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葉芝說,我們在和別人爭論時產生的是雄辯,在和自己爭論時產生的是詩。諾貝爾文學獎的又一得主艾略特說,詩是安慰有教養的人所作的游戲。詩是什么,一定要有自己對詩的看法。詩在文學體類中,是一種精粹的韻文,也是一種優雅的美文。如果為詩再下一個詳明的定義,則可說詩是運用精粹的語言,以簡練的形式,特殊的意象,表現深度的內涵,和諧的節奏,能引起美感與共鳴,具有高度藝術性的文學作品樣式。詩歌分為古典詩歌(古詩)和現代詩歌(新詩),古典詩歌為我們常說的古體、近體、詞、曲等等,現代詩歌指現代漢語詩歌,用現代漢語寫的,不同于古典詩歌的形式與意味的詩。這自然也就排除了今人寫作的古典詩。故事:有一位當代詩人去太白山。一個朋友說,詩人,做首詩嘛?抵擋不住人家引誘,想了想,就冒出四句話來:舉頭望太白,不見太白峰。太白潑墨處,詩在云霧中。太白山有一處景點,叫太白潑墨處。那天去時正好天陰,所以就有那么一句,詩在云霧中。感覺挺好。給朋友看。朋友說,不錯,有李白之風?;貋淼穆飞?,又有一首:回望太白山,山在云樹間。此身與我在,心已隨之遠。朋友看了,說不錯,像王維的詩風。得到朋友的夸獎,有點得意。就壯著膽子,存著僥幸的心理讓一位研究古詩詞的老先生看。老先生笑笑,說,意思不錯,但平仄不對。你寫古詩,就得講這個。不講,你詩的聲韻和意味就差。今人寫古詩往往如此。古今語音變化很大——比如,古音里的入聲消失了——你要講平仄就很難。不講,效果就差。另外,古人在這個領域里創造了千余年,偉大的詩人,如李白、杜甫,幾乎把能夠挖掘的題材都挖掘凈盡,能夠表現的思想情感都表達完了,今人難能逃出古代詩人的影罩。

中國古典詩歌以其獨具特色、卓爾不群的品質和渾然天成、匠心獨運的形式,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目光,也傲視著各領風騷、才人輩出的世界文壇。意境優美使她令人神往,含蓄雋永使她魅力倍增;然而,含蓄和費解似乎是孿生兄弟,意境和想象從來就難以割舍。

古今的文字距離讓現代人難懂古典詩歌,面對這個難以讀懂的美人, 我們怎樣體察她的內心呢?首先我們可以洞察她的眼睛——標題——來走進她的心靈。人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而標題便是文章的眼睛,因為標題不僅能吸引讀者,而且能揭示內容,揭示主題。但人們往往急于抓住這個美人的心而忽略她明眸的表白。成人教幼兒,往往以“床前明月光”作開頭,忽略了標題“靜夜思”;同學們分析,也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對詩句的理解上,冷落標題是常見的情況。為什么不仔細分析標題呢?事實上,古詩的標題對詩章的內容往往有統攝作用,標題吐露著詩文的心聲。搞清標題的含義,也就初步了解了詩文的內容。當然,像《詩經》那種將首句作標題的情況除外。“審標題”的“審”,意思是仔細看,這要求讀者不僅要重視標題,而且要全面分析標題,并加入適當的推理想象?,F代漢語語法根據單句的結構,將單句劃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兩大類。我們不妨將古典詩歌的標題分為有動詞的和沒有動詞的兩大類,沒有動詞的標題僅占一少部分。試以當今普遍認可的《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為例,沒有動詞的標題占全書總數的22%。盡管這一數據是來自對唐詩局部的分析,但它是對古典詩歌精華的統計,所以應該是具有代表性的。沒有動詞的標題往往是名詞性的,這些標題很直接地表明作者吟誦的對象:或是人物,如《漁翁》(柳宗元)、《蜀相》(杜甫);或是時間,如《月夜》(杜甫)、《春曉》(孟浩然);或是地點,如《烏衣巷》(劉禹錫)、《石頭城》(劉禹錫);或是自然景物,《霜月》(李商隱)、《江雪》(柳宗元)。詩歌是宣泄感情的載體,不論詩人以何為題,他都會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所以這種無動詞標題之所示既是詩人描寫的對象,又是詩人感情的寄托。欣賞者在明確標題含義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思考:面對這些吟誦對象,作者會抒發怎樣的情懷?相對而言,這類標題的數量較少,理解也較容易。絕大多數標題是帶有動詞的,這類標題中,有的只有一個動詞,如《登高》(杜甫)、《閨怨》(王昌齡);有的有多個動詞,如《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李白)、《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元稹)。多個動詞,有的陳述同一個主語,有的陳述不同的主語。這個問題將在“找動詞”中詳細闡明。除辨清標題有無動詞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對標題的斟酌應貫穿在對詩篇的整體把握中,即在理解具體詩句時也應把標題的因素考慮在內。

詩歌范文第2篇

郭春燕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詩歌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點擊考綱】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

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 (一)、如何明白淺層意思?

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例: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 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遠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浪拍云天,搖蕩起(遠方的)天空。 襄陽風光美麗,(似乎想要把我)留下,與山翁共謀一醉

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么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態度、觀點)

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

1、品標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梢赃@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 例1: (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

【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后,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 例2: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解讀】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后,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后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后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知人論詩”就是說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風格流派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目的等。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于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注,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 例3: (全國Ⅱ卷)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注 ]① 李彌遜( 1085 - 1153 ),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 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

【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

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后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后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

3、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對這一內容讀詩時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思考:此絕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忙著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例6: 鵲橋仙·夜聞杜鵑①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②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③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鄭(今陜西省)做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積極參加抗金戰爭,戰績顯著。正當前線節節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管,離開抗戰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驚殘:驚醒。 ③故山:即家鄉。 思考: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讀】表現詩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事業無成的無限感慨和悲嘆。

4、析意象 “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觀物象經過詩人的感情活動而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 例7: (全國卷3)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思考: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 【解讀】古人認為杜鵑的啼叫聲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邊塞詩派,擅長絕句,善寫風景。 思考: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解讀】楊花漫天飛舞,飄蕩如雪。人們往往把纏綿哀思、離愁別緒、理想抱負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5、明典故

用典可以豐富詩的內容,裝點詩的門面,提高詩的質量。齊梁文學用典太多,晦澀難懂,但適當用典,的確有利于詩歌思想內容的表達。 例9: 慶庵寺桃花 [南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w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 謝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的身份抗擊元兵,兵敗后潛入山中,隱居達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強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絕食而死。此詩即寫于隱居期間。

思考: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解讀】詩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慶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來寫“避元”;用“怕有漁郎來問津”來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決意絕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詩中,融入了豐富的內涵。全詩讀來含蓄蘊藉,耐人品味,一個絕不與元統治者合作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6、抓尾句

詩歌往往先寫景敘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詩歌的尾聯,有利于把握詩歌的主旨。

例10: (上海卷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思考:這首詩體現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追求?

【解讀】全詩抒發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表達了作者羨慕自由自在的漁樵生活。

三、小結詩歌鑒賞的步驟

1、看題目和作者; 2、默讀兩遍詩歌,整體感知;

3、找出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 捕捉并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寫了什么; 4、找出反映詩人感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弄清詩人表達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觀詩歌題目,做總體思考。

6、仔細審讀題干,規范答題 【特別提醒】

1、要真正讀懂詩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讀多悟才是關鍵。

2、讀懂是一項綜合性的智力活動,要先學會分步閱讀,再上升到綜合閱讀。

3、這段時間做詩歌鑒賞題,不要忙于答題,要有意識地把讀懂詩歌放在首位。 課堂練習:

1、讀《幽居初夏》(陸游),回答問題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注]籜龍,就是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問題:⑴詩中所寫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幽”。①以景寫“幽”(“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等意象寫出環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下鷺”)③以聲襯“幽”(“鳴蛙” ) 問題:⑵本詩抒發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②尾聯“嘆息”,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2、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注]苗發、司空曙是李益詩友。 大意:

傍晚時分,一陣微風吹來,把我從冥坐中驚醒。我走近窗戶,思緒飄渺起來。 (風)吹開門,又吹動竹子。(我聽到動靜)以為是故人來(看望我)。 (風)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階下的青苔上。 (這風)應該掀開門簾進屋來,為我拂去綠琴上的塵埃。 領會《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這首詩的深層意思。

1、這是一首懷遠思人之作。

2、“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這兩句詩渲染了清冷、幽靜的氛圍。

3、本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了思念故人的感情。

2015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備考策略

王義翔

考場反饋

學生答題存在三大問題:

1、讀不懂詩歌,憑自己的主觀臆斷,盲目答題;

2、知道寫什么,但說不出用的是什么技巧,好在哪?

3、知道寫什么,也知道怎么寫的,由于答題步驟不規范、不全面導致失分。 針對這三個問題,在復習備考時,可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寫什么(讀懂詩歌),怎么寫(識別考點),怎么答(總結方法)。

(一)怎樣讀懂詩歌

鑒賞詩歌必關注:題目、作者、注釋、題干、意象。 初讀:大體明白詩歌表層意思; 標題:掌握詩歌主旨的快捷入口;

注釋:關注隱含信息,感知詩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知人論世,掌握時代背景; 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載體; 題干:明確答題的方向;

(二)怎樣識別考點

(出示近幾年高考詩詞鑒賞題目,讓學生辨別屬于哪個考點?)這樣可看出,不管用哪種方式提問,鑒賞詩歌題無非是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四個考點(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全國卷2】

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上海卷】

16.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廣東卷】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

(2)作者為什么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

【四川卷】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

【遼寧卷】

本詩第二聯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 9.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

【2009新課標】

8.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

9.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2011新課標】

8.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2013新課標2】

8.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9.詩的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三)答題技巧總結

1、仔細辨別題目,確定答題要點。

要懂得分解題目要求,明確考查方向,確定答題的要點。學會識別題目屬于哪一個考點,根據平時總結答題思路作答。

2、關注“得分點”,運用專業術語。

通過對新課卷詩詞鑒賞題的研究,可以看出,題目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我們可以稱之為“得分點”。答題時要找準角度,內容力求豐富,避免低分點遺漏;同時,恰當運用專業術語可以使表述更為精確,更切近詩歌的語體,在這方面,高考試題為我們作出了示范。

例如: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如襯托、對比、烘托渲染、虛實結合、托物言志、動靜結合及情景關系等;

3、答案忌無分析,必須結合文本

組織答案忌籠統、空泛,一定要結合文本作具體分析。常用的思路是: 總說(概括)+具體說明(舉例分析)+表達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結合文本要求:組織答案最好涉及文中的關鍵詞。對問句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有效提煉、復制、重組,這樣答案就標準了,決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話來答,除非題干有要求。

4、規范標點符號,科學運用雙引號。

答案應該科學地運用引號,從原文中提取關鍵詞、句等必須運用引號突出。

5、合理安排答題區域,不讓答題區域空白。答題區域不能留空白,高考閱卷是在電腦上進行,即使你的答案內容很完美,如果謀篇布局沒有處理好,答題卡上空白太多,會間接影響你的得分。

6、加強類型題訓練,提煉解題思路。 回答詩歌鑒賞題,應該“因題而異”:

對“問答型”題,要做到“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

對“綜述型”題,一般采取“總分總”的模式,即“詩歌寫了什么——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好處”的思路來作答。

詩歌范文第3篇

(雷洪) 今夜

你入我夢來

攜著伏羲老祖的故事

你用最輕柔的話語呼喚我

這一聲卻讓我的整個身軀血液沸騰

(凡力) 于是,

我聆聽著清越的戰國編鐘走向你

我摩挲漫天黃沙的絲綢之路走向你

我感受著泰山一覽眾山小的巍峨和

長城一去萬里的雄渾走向你

我領略著江南水鄉的柔情和

北國雪野的無垠走向你

(黃陽): 我看見了,看見了這令我心醉神迷的一切

你看見了么?

(李勇): 是的,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游俠泛著寒光的劍身

我看見了,看見了大漢羽林軍頭盔耀眼的紅纓

(女齊):你聽,那是什么聲音?

男齊:這是鐵木真馳騁草原戰馬的嘶鳴聲

這是鄭和下西洋的楫聲

這是戚繼光橫刀立馬、誓斬倭寇的吶喊聲

大合:這還是赤壁的驚濤拍岸

長白山的松濤林海,仁人志士的悲天憫人

是天之涯,海之角最動聽的啼鳴

是涌入我們靈魂的五千年的光輝

(二)

雷:今夜

你入我夢來

我卻分明聽到你的啜泣

黃陽:是列強瓜分的鐵蹄踐踏神圣的土地

是割地求和給萬里河山留深重傷害

是破碎的盧溝曉月、八年風霜、山河失色

凡:中國,中國,屈辱的中國!

我的心同你一樣啊

痛到了極致! 李: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

不屈的信念在磨煉中孕育

多災多難的母親啊!

我用泣血的心祈盼你蘇生的一刻

(三)

(凡力):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一位巨人俯瞰著世界

洪亮的聲音

全世界都聽到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雷):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

人民揚起了頭顱

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大合):中國人民喝著滾滾的長江水

體內奔流著黃河般沸騰的血液

換上了萬里長城般堅強的脊梁

頂天立地的形象在世界的東方巍然屹立

(黃陽):雪災,讓我們措手不及

一座綠色的鋼鐵長城

讓滿目瘡痍的土地春回大地

(女齊):2008年5月12日,天崩地裂

無數生靈瞬息離去

一個個美麗的家園成了人間煉獄

(凡):我們會屈服嗎?

(大合):不,永遠不會

黨和政府是我們堅強的后盾

十三億人民的愛心足以戰勝任何困境

中國,中國,英雄的中國!

(凡):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們不再依賴過去的四大發明

已有讓世界矚目的現代國防科技

百年奧運,一朝夢圓

六十一年的艱辛奮斗,讓千年古國煥發了青春的容顏

和平的信鴿飛遍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人們奔向小康之路的步伐邁得更加雄健有力

(大合):啊,中國,中國,不朽的中國!

(女齊):香港、澳門統一

兩岸三通

臺灣就要回到祖國懷抱

神七升空

實現了我們的飛天夢

(大合):啊,中國,中國,不朽的中國

(李):改革開放三十年 中國小康社會已邁進

(凡)改革開放三十年

東方巨龍神威現

(大合):啊,中國,中國,不朽的中國

女合:我驕傲,我是炎黃子孫

男合:我自豪,我是龍的傳人

大合:古老而年輕的祖國

春天將永遠伴隨著你

民族騰飛的捷報一定會頻頻傳揚

中國人民一定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高舉科學發展觀的大旗

去鑄就明天的輝煌!

男合:這是我的夢

女合:這也是我的夢

大合:這是我們的中國夢(反復)

中國夢

采集大地上所有的綠

抒寫你的蓬勃

提練大海中全部的藍

唱響強國夢想

美好的心靈綻放

丈量你的幅員遼闊

用從小喜歡的顏色

祖祖輩輩熱愛的紅

書寫江山多嬌

萬里錦繡的景色

每天與五星紅旗舞動

走在時代前沿

生活的正前方

民族魂在飛翔

愛國心在蕩漾

從學會寫字那天起

便幻變成一支畫筆

描繪你日新月異的景色

如詩如畫、如夢如歌

從繁體字一筆一劃 吟誦你的豐姿神韻

從甲骨文竹簡活字印刷術

讀你五千年從容不迫

走進博大精深的文化

淵源流長的民族情節

敦煌布達拉宮的油畫

紫禁城莫高窟的輝煌

輝映今天的繁榮富強

逐黃河、長江奔騰向前

擁抱渤海、黃海的潮流

東海、南海的滾滾巨浪

赤子之心揮毫潑墨

把你的名字篆刻在

每一寸藍色海疆

南沙、釣魚島島島相連

大陸臺灣脈動在你筆下

東方雄獅舞起雄風

中國夢在世界綻放

2013我的中國夢詩歌朗誦稿

我的夢,中國夢

你是一只引頸高鳴的雄雞

用英勇守護著如畫的疆土

你是一位慈祥勤勞的母親

用乳汁養育了千千萬萬個龍的傳人

你是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夢想因祖國而雄

偉成功因汗水而盛

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祖國的日漸強大和人才輩出有密切的關系

遠古,人們追求像鳥兒一樣在空中飛翔

近代,人們渴望遨游太空

現代,人們想要穿越時空

祖國的明天,世界的未來由我們來主宰

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雖然祖國十分強大但也有屈辱的歷史„„

所以,我們現在的青少年們不能享樂于優雅的環境中

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我的夢因中國而驕傲

中國夢因少年而騰飛

為了我們的祖國、人民

為了我們共同的夢想

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

為了世界人民的幸福

為了大家的社稷安康

讓我們用雙手去建設她吧

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雨,將千家萬戶的日子更局限在狹小的空間中, 自己一人對著窗外瀟瀟雨天,仍舊一個人, 面對著平凡的生活, 做著沒有盡頭的七彩中國夢。

你說,不是每一粒種子都會忍冬抽芽。 你說,不是每一座山峰都會訴說神話。 你說,不是每一次夢想都會前方無涯。 是啊!

也許我們已經在歲月和足跡的輪回中定位, 也許隔了洶涌的歲月后,是彼此熟悉但沉靜如水的面容。 但青春的美好,怎么隱藏一顆懷揣著夢想的心., 你看,門前有課苦楝樹, 它寂寞的在季節里開花結果,

它筆直的干紛繁的枝,一點也不矯揉造作, 很有個性的生長著。

像懷揣著中國夢的我,堅定不移的努力著。

讓我對你說, 青春飛揚,夢想飛揚, 為什么我們總要去講述著迷茫? 去看那未知而神秘的明天, 那滿滿的汗水,也是無聲的甘甜。 就讓淚水無言,就讓疲憊在一邊, 就讓我們的青春歌舞, 一遍一遍的畫著絕美的圓圈。 青春大概就是如此, 擁有的時候,無限美好,

那時候絕對不會去想象老去的樣子。 只知道明天醒來的時候,一切安然美好, 等待自己的依然是美好的清晨和無限的未來, 還有那內心懷揣的青春夢、中國夢。<蓮~山 課件>

然而,明天的夢想, 在心底慢慢的發芽、生根。 如果沒有青春汗水的揮灑和澆灌, 如何能茁壯的成長? 回想著過去有著腳印的地方, 曾經的我們,為了自己的夢想, 都曾付出全力的去拼搏。

我們用自己的努力去詮釋著自己的青春夢、中國夢!

走進祖國蒸蒸日上的春天,絢麗的故事和千古的傳奇如期而至,把祖國的山山水水,裝扮得格外的紅紅火火分外妖嬈。

歷史的年輪,在季節的掌聲中攀援而上,讓風云變幻的華夏大地,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讓黑眼睛黃皮膚龍的傳人的不變追逐,在春風的映襯下漸漸地紅潤起來。

是誰操純純的鄉音與世界對話,讓神州上下五千年的夢幻,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再徘徊?是誰的奮勇拼搏,讓曾經一度滄桑的日子,在姹紫嫣紅的長江黃河間嘹亮起來?

仰望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總有一種來自漫漫長夜的祝福,讓感恩的語言在天空變得沸沸揚揚;總有一種長久的期待,讓靈幻的夢境注入真誠的祈禱。

縱馬行空,二萬五千里的漫漫征程,是一部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當我們走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所有蘇醒的情懷,不再被一種粘稠的往事所占據。

面對魂牽夢繞的家園,被我們無數次捧讀遙遠的記憶,原本就是這樣令人難以忘懷。面對飽經風霜的祖國母親,我們又一次在捧讀中感受到那份艱辛,原本就是這樣的牽腸掛肚。

而被我們始終堅守的那份信念,卻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一步步地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正在一步步地變成現實。

其實,還有什么誘惑,可以讓我們拒絕經濟騰飛的腳步。為了這個久違的夢想,我們寧愿成為遠空那曲亙古不變的旋律。

哪怕走過的每一個季節,會有風雨的蒞臨,哪怕走過的每一串步履,都是深深淺淺,我們都唱響心底的這支贊歌。

中國,永恒的樂章

駐足草長鶯飛的季節,你遠去的足音如奔馳的馬蹄,裝點了所有視線中的輝煌,我聆聽到踏水而來的歌謠,被你深情地拋向祖國的角角落落。

悠悠的歲月,沒有心酸的汗水,就沒有豐碩的收獲。面對嚴峻的挑戰和困難,唯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唯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才能克服各種艱難險阻。

歷經歲月的漫長,我們注視著每一份感動的細節。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向前推進,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必將取得新的成就。

在頻頻的回首中,我們感慨萬千。是改革開放的春風,讓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讓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懷抱;是中國人勇攀高峰的勇氣,讓我們太空遨游„„

佇立于川流不息的碼頭,我們懂得了什么是難以忘懷。是13億中華兒女手牽手心連心,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地與各種自然災害一次次搏擊,才有重建后的美好家園。

我們分明看到有一種渴念,在無邊無際的守候中漫游,那將不再是一個流傳許久的千年神話,那將不再是擱淺在歲月凋零的傳說。

你沿著鮮花盛開朝陽旖旎而來,我知道,那翩翩的舞姿,都是你生命純情的飛翔,每一次跋涉,都是那么執著,每一次承諾,都是那么的刻骨銘心。

即便所有的膜拜,原本就是這樣虔誠,我也愿意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進這氣吞山河的字里行間,讓生命的跋涉,演奏成旅途中最感人的樂章。

詩歌范文第4篇

文/江南春

華夏好兒郎,

義舉南昌.

推翻腐朽錦旗揚,

喚醒工農千百萬,

戰果輝煌.

唯黨指揮槍,

韜略中央.

毛周朱同聚黔昌,

二萬五千威萬古,

巨手東方.

八一詩歌:永遇樂 人民子弟兵

文/江南春

血雨腥風,南昌千古,任賊屠戮。

流水湘江,韶山圣地,誰掌鐮與斧。

井岡山上,風卷陰霾,挑戰軒轅路。

看朱毛,紅旗漫漫,動搖王朝君主。

長征鐵蹄,揮師陜北,驅走貔寇達虜。

三大戰役,摧枯拉朽,殘渣蝸島處。

建國宏愿,軍民魚水,戰勝天災地府。

誰能敵,東方子弟,界疆永固。

八一建軍節有感

獵獵軍旗展疆場,

中華軍人豪情壯。

颯爽英姿握鋼槍,

保衛祖國慨而慷。

南海風云布迷茫,

敵國挑釁極瘋狂。

鐵血男兒守海疆,

軍魂懾敵志氣揚。

長征呼嘯宇宙唱,

殲10亮相展鋒芒。

東風橫掃帝國夢,

蛟龍入海敵膽喪。

鐵輪滾滾軍威壯,

戰艦勇猛士氣旺。

敵人膽敢來侵犯,

有來無回喪汪洋。

八一祝福

假如人的一生是一首長詩,

軍旅生涯就是最壯美的篇章,

馳騁疆場就是最華采的詩行。

在八一節到來之際,

讓我們共同懷念那段難忘的歲月,

永遠珍惜那身草綠色的軍裝,

永遠紀念我們共同的節日吧!

八一建軍節快樂

沸騰的軍營那是綠色的海洋,

火紅的軍旗那是用鮮血染成,

揮師疆場那是軍人的職責,

戰友情深那是生死的依戀。

讓我們向軍旗敬禮!向戰友致敬!

為我們那永不后悔的當兵的日子,

詩歌范文第5篇

我從山上回家

請你不要

把我和那匹老馬

都栓在那棵

桂花樹下

我很是煩它

無聊的老馬

每晚它那蒼老無力的老嘴

吃槽里的草料時

槽下掉的都是料渣

每天都是它用蹄子

踢我

讓我吃

掉在地上的料渣

祖母

我天天在山里啃食的是鮮嫩青草

老馬的做法

我的胃

時間長了肯定受不了

還有它那些

干癟故事

像老太太的裹腳布

又臭又長

真的

那老馬的確 讓我休息不好

如果

今晚我們還拴在一起的話

明天我只有選擇上山跳崖

今天山羊回家

祖母

詩歌范文第6篇

詩人是社會中的人,詩人的思想、情緒、情感體驗等都直接來源于社會,是對社會凝練而集中的概括。詩人詩興的產生離不開社會事件的觸發,詩人內心情感的觸動也是面對社會現實的本能反應,詩人筆下洶涌的感情更是對社會現實的直接反映與感性表達。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的詩歌歷史上爆發的兩次大的詩歌運動就證明了詩歌能高度概括凝練地反映社會生活。它們分別是1976年以悼念周總理,譴責“四人幫”為主題的“天安門詩歌”運動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爆發的“地震詩歌”運動。

1976年春季,尊敬的周總理逝世,把持政權的“四人幫”加緊篡黨奪權的步伐,千方百計壓制人民對總理的悼念活動,并抹黑總理的形象。清明節清晨,成千上萬憤怒的群眾自發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朗誦悼文,傳抄詩歌,表達對周總理的悼念和對“四人幫”罪惡行徑的譴責。

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發里氏8.0級大地震,生靈涂炭,一片瘡痍……全國人民迅速投入到抗災搶險的緊迫戰斗,在巨大的災難和無數感人肺腑的事跡面前,詩人的詩情迸發了,一時之間,中國大地洶涌起詩歌的浪潮。

這兩次詩歌運動相隔了二十多年,但是兩者之間卻有著不少的相通之處,而造成這種相通的原因之一就來源于詩歌反映社會現實這一性質。

一、自發性

這兩次詩歌運動都是群眾自發形成的大型的有眾多人員參與的詩歌運動,隨著傳播手段的進步,后者比前者的參與人數更多,規模也更大。沒有一個突出的召集人,沒有明確的綱領與目標,沒有事先詳細的召集與宣傳,大家都是自發地參與進來,而這樣的自發是源于他們表達情感的需要。

前者是在天安門廣場展開,大家自覺地聚集是為同一個目標———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的反動勢力,在極其壓抑的環境里,這次集合成了一次集體感情的大迸發,詩歌成為這種強烈感情的載體,“四五”詩歌也成為那一段歷史最真實的見證。面對總理的逝世,人民難掩心中的悲痛,于是將悲痛化為悼念總理的詩篇;面對黑暗的現實,面對“四人幫”的高壓與迫害,人民心中噴出憤怒的火焰,于是將憤怒化為對“四人幫”嚴厲的譴責,面對祖國的厄運,人民充滿悲憤卻沒有丟失希望,于是將這希望化為對祖國美好的祝愿。劇烈的情感激蕩讓人民不再沉默,而是用自發的行動來進行憤怒的抵抗。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播手段的進步,后者的形成就更為多元,網絡、報刊、電視傳媒……都成了詩人的陣地,信息化社會信息的快速透明以及傳播面廣讓這次運動更為深入與持久,網絡、報刊、電視、廣播等各種信息載體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發回災區現場的報道,解放軍的英勇無畏、災區人民的堅強自救、志愿者的無私奉獻深深地觸動了每一顆關注的靈魂,沒有人倡議,沒有人號召,大家只是憑著心中那洶涌情感的驅動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詩歌,面對巨大的災難,面對感天動地的真情,只有詩歌這樣情感豐富的載體才能傳達出他們內心的不平靜,于是詩歌成為自覺的選擇,中國大地上迅速洶涌起詩歌的浪潮。

二、民間性

從運動主體也看,兩次詩歌運動的主體是詩人,雖然其中不乏專業的詩人,可是更多的作者來自民間,屬于草根力量。

在天安門廣場上,在動蕩的社會環境里,“四五”詩歌的作者們大都是化用假名或者沒有留下名字,《請收下》署名“十個工農兵學員”、《向總理請示》署名“普通勞動者”、《祭總理》署名“中華兒女”……他們都是來自民間,來自百姓中間,他們不是專業的詩人、作家,他們只是在天安門廣場上祭奠周總理的普通民眾,可是在悲憤的社會現實面前,他們自發地成為了詩人,以詩歌為武器表達心中的感觸,抒發心中的情感。

“地震詩歌”雖然也有專業詩人的參與,老詩人孫紹振、韓靜霆,中年詩人高洪波、柯平,年輕詩人伊沙、趙麗華等都有所創作,但是相比之下,民間詩人、普通大眾的創作更為活躍,流傳一時的《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出自一普通網友之手,在央視晚會上朗誦后引起巨大反響的《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出自一名解放軍指戰員,《親人,別哭》的作者孫清越甚至只是一個12歲的孩子……詩人仿佛一瞬間被震醒,詩情一瞬間迸發出來,面對苦難與感動,每個人都成為了詩人,用詩抒發激蕩的感情。

三、祖國的主題

兩次詩歌運動時間雖然相隔久遠,但是卻有重合的主題,那就是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人性的關照。祖國的危亡牽動著每一位詩人的心,二十多年前如此,二十多年后也是如此,面對著祖國的現狀,正視著人民的苦難,他們選擇“我手寫我口”,用詩歌記錄著中國的一段歷程。

在天安門廣場上,詩人們深切地悼念周總理,用詩篇表達對總理的愛和對“四人幫”的憎惡:“誰不知,足下中原皆骨沃,中華兒女誰不念總理。誰不聞,八億悲淚匯成河,人民謳歌總理竟是聲聲泣。問蛀蟲,灰埋人心何凜?消狂徒,滾滾淚河誰阻?”“功高不改忠貞志,位尊難移公仆心。生死榮辱全不顧,羞煞爭權弄利人。”……天安門詩歌是悲歌也是戰歌,它們把對總理深切的悼念,對“四人幫”深刻的憎惡和對祖國深沉的愛結合在一起,用樸素的語言表現出人民樸素的愛國情感。人們憎恨把祖國弄得烏煙瘴氣的“四人幫”,真摯地懷念周總理,歸根到底是希望能夠打倒“四人幫”,建立一個更好更偉大的祖國。

汶川地震后,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中國人民升騰起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與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對于災難的關注變成對祖國命運的關注,對母愛的歌頌升華成對人間大愛的頌揚,那些真切的感情在他們的胸膛里奔騰,讓他們直抒胸臆,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熾熱的情感:“地動天不塌/大災有大愛/我感到自己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葉浪,《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瓦礫中的中國正在站起來,它依然是一道巍峨的風景線/它對所有死去和活著的/兒女說:‘一定要記住,媽媽愛你/我們有一個永不會塌陷的家,名字叫中國!’”(湯養宗,《瓦礫中的中國》)“五千年歷史的長河蘊育中華堅韌的意志/面對平地而起的災難,奮起是我們唯一的武器/抓緊生命的綠絲帶,中國/讓遠去天國的靈魂,看見倔強的中國龍/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成長。”(幻中行,《中國在災難中成長》)……以祖國為母題的詩歌還有很多,在詩人筆下,祖國成為堅強與偉大的代名詞,而對孩子、對災區的關注讓詩歌充滿了溫暖的人性力量。

兩者雖然面臨著不同社會背景,但是卻表現出共同的指向———“祖國”成為詩人最崇高的主題。

四、詩歌成就

這兩次運動像流星一樣劃過中國當代詩壇,在一個瞬間留下了光亮的痕跡,可是這樣的亮光卻都很短暫,詩歌運動的蓬勃讓人仿佛看到了詩歌復興的曙光,可是運動并沒有想象中那樣持續發展,而只是表現出短暫的小高潮。

而造成這兩次運動曇花一現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詩歌總體成就不高,擔不起復興詩歌的重大責任。兩次詩歌運動的參與主體都是民間的普通人,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指導,也沒有系統研究過詩歌的創作規律,他們只是因為一腔感情急于抒發而選擇了以詩歌為載體來表達,他們看到了詩歌“主情”的一方面,注意到了詩歌表達情感的優勢,可是時間的倉促、藝術積累的薄弱、個人素養的欠缺卻讓他們筆下的詩歌失去了某些“審美功能”,例如詩歌的韻律、節奏,詩歌的結構無形中被忽略了,代替的是感情直接的宣泄,詩歌成為表達內心,反映現實的工具,詩歌的文學性逐漸被消解了,缺乏了審美意義的詩歌自然失去了長久流傳的價值。

但是在這么多的詩歌中,也不能極端地認為所有的詩歌價值都不高,其中也不乏感情真摯、藝術價值較高的作品,在鋪天蓋地的詩歌浪潮中它們被掩埋了,可是時間會提煉出有價值的作品。

詩歌具有表現現實、抒發感情直接與熱烈的優勢,這是藝術上的良莠不齊所不能掩蓋的事實。在被壓抑的政治環境里,在巨大的災難面前,人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用詩歌作為武器去反映現實、記錄感情。詩歌的本質是純粹的情感和充滿激情的力量,“國家不幸詩家幸”,在傷痛的現實面前,在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悲憫里,詩歌成為傳達現實最有力的力量,“詩歌合為事而作”,兩次轟轟烈烈的詩歌運動足以證明:在表現社會現實表現人生上,詩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童懷周著.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編.革命詩抄 (一、二) .福建師范大學歷史系資料室翻印.

[2]趙麗宏, 吳谷平主編.驚天地泣鬼神——汶川大地震詩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

上一篇:電銷團隊工作計劃范文下一篇:市場監管體系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