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范文

2023-10-04

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范文第1篇

1 首先, 大學生要培養勇于創新的人格品質

談到創新, 多數大學生首先想到的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 或者是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巨匠, 從而把創新看成一項艱巨的任務, 一般人難以達到。這種理解是片面的, 創新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創造力不是少數天才的專長, 不是只有科學家和發明家才具備的特殊才能。只要具有創新性的思維,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都能夠取得豐碩的成果。

創新過程的實施需要一定人格特質的支持, 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人格特質。鼓勵大學生用批判的眼光分析問題, 培養大學生的超然獨立的人格特質, 培養大學生的自信心。一個人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是與生俱來, 而是在后天經歷困難后磨練出來的, 引導大學生隨時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準備, 培養大學生具備堅韌、不畏困難的人格特質。創新人格是由個體內在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動力構成的較為穩定、持久的一種精神狀態。培養創新人格是開展創新教育活動的重要目標。

中外的大量研究表明, 創新不僅是一個能力開發, 也是一個特質培養。這主要包括意志力、觀察力、樂觀、獨立、幽默、有責任感等人格品質。心理學研究表明, 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況下, 人格因素可能成為創造力的關鍵因素。個性中的興趣和動機是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興趣源于對事物的好奇心, 興趣和動機可以驅使個體集中注意于所從事的創造性活動。完善的智力和人格結構是必要的素質特征, 這通常包括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極強的綜合思維能力和精湛的實驗技巧等人格特質。興趣和動機等因素是通過影響態度而最后影響創造性活動的。如果一個人從事他感興趣的工作, 具有完成該工作的較高的動機, 那么他就會在這方面取得好的創造性成就。

2 其次, 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對大學生的創新起積極地推動作用, 教師自身要努力提高創新意識, 在教學科研工作中貫徹創新思想, 突出學生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創新教育是以發掘人的創造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為宗旨。貫徹以人為本思想, 就是要樹立尊重學生、賞識學生和服務學生的思想。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尊重學生即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 讓其主體地位得到突出。要了解學生的創造個性敏銳地把握學生的思想脈動, 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最大地張揚。要加強創新教育的針對性, 因材施教, 因人而異, 使學生主動參與, 發揮能動性, 展現創造力, 把教育效果落到實處。

教師要善于吸收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和教研成果, 將其運用于教學中, 并且有獨創的見解。教師應能創立民主、寬容、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我國高?,F有的多數教師都是在傳統教育制度中培養出來的, 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承襲舊的教育思想觀念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提高。因此高校在師資培養工作中, 要重視教師更新教育觀念, 實現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融合;重視教師知識結構的優化, 實現文理學科的融合;重視教師角色的變換, 由原來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講解員、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重視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社會實踐, 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 使之成為德智體美等協調發展的創新型教師。心理學研究證明, 每個人都有天生的創造的潛能, 賞識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方式與行為習慣。學生得到賞識, 其積極性和被肯定的方面會強化, 內心深處的潛能容易激發, 并產生持久的動力。

3 第三, 高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營造創新氛圍

高校需要營造一種創新的文化氛圍, 使大學生在一種創新競爭的環境中成長。鼓勵大學生創新, 學校要扮演創新活動的推動者, 通過活動宣傳展示評比, 讓創新活動切實深入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高校創建改革開放、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育人氛圍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保證。實施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的原則, 大力開展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活動。為大學生進行基礎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及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同時, 積極在大學生中開展學術活動, 如講座、科技展覽、出版學生學術刊物等, 營造民主、自由、寬松的學術氛圍, 引導學生熱愛科學;繼續開展高品位層次的人文社科系列講座, 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促進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提高;堅持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加強科技下廠、下鄉、技術推廣活動, 為大學生提供創新的條件, 激發大學生創新的熱情。使學生根據個人的基礎和興趣愛好, 積極主動地構建個人的知識結構, 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 創新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旋律, 創新型人才培養已成為國與國競爭的焦點,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開展新時期大學生創新教育, 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制定系統的創新培養機制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有效的推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調動社會、學校、教師等各方面力量, 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氛圍, 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培養創新人才。

摘要:本文從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出發, 從大學生、教師和高校三個方面探討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強調大學生要培養勇于創新的人格品質, 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發掘大學生的創造潛能;高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營造創新氛圍, 激發大學生創新的熱情。

關鍵詞:創新能力,大學生,教師,高校

參考文獻

[1] 陸先亮, 等.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工科大學生創新教育[J].中國冶金教育, 2009 (4) :22.

[2] 戴寧, 劉愛軍.試論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8 (2) :131.

[3] 孫俊偉, 張清.提高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途徑的探討[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9 (8) :110.

[4] 陳紅.新時期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探微[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09 (3) :157.

[5] 陳傳鋒, 闕云艷.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與創新人才培養[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09 (29) :5.

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范文第2篇

我國的國家基本制度從創立到重建, 再到鞏固和完善歷經六十多年。在這六十多年的實踐中, 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 也因此躋身于世界大國之林, 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日益減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出說明共產黨對長期以來的執政規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更高的要求。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必然要適應該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治理體系, 但隨著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過渡, 之前的體制設計已經不能夠支撐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 因此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也要加快向現代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簡單說來就是國家執行已有的制度的能力, 實現國家在不同階段制定的目標的能力。這兩個方面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健全完備, 是否能夠做到善治。目前, 我國正處于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的階段, 而且正加速向現代社會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 人們的思維觀念、利益要求、教育程度也都隨之發生了變化。作為國家的主人, 人們更多的要求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 能夠切身實地的去參與國家事務與社會事務的管理。

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質是法治化

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建設法治中國作為總目標, 意味著我們當前的道路是走法治道路, 把我國建設成為法治強國, 這就要求把整個國家的所有領域都納入法治軌道。國家治理體系的法治化要求首先要繼續用法律的方式把國家治理體制的內容規定下來, 并不斷地完善。而構建完備科學的法律體系也反作用于國家治理體系的規范化, 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共同致力于形成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體系。

我國的國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三方面的能力: 國家機構履職能力, 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 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推進這三大能力的現代化即是要在現有的制度和體制平臺下, 力求這三大能力得到更加良好、高效、充分地發揮。要求每個階層、各類機構都必須在遵守憲法和法律的前提下, 履行自己的職責、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因為只有通過法定的程序, 以國家強制力做后盾和保障, 這三大能力才能夠更加合理、有效地發揮, 這也與我國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的要求相一致。

三、推進國家治理法治化, 加快建設法治中國

推進國家治理的法治化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必須要以良法善治為導向, 強化法治的權威; 要加強貫徹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普及公民意識。從十八大以來歷屆黨的全會的精神和所作的文件以及我國的法治實踐中, 可以看出我國已經開始致力于實現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和建設法治中國。

第一、以良法善治為導向, 樹立和加強法治權威。

良法和善治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家治理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標尺, 也是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基本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國, 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國”, 就是強調良法的重要性。所謂良法, 就是要求國家制定出一套與自身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完備科學的法律制度體系。僅有良法當然是不夠的, 在良法的前提下, 政府與人民進行積極而有效的合作與互動, 人們能夠享有充分的自由并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 才能實現善治。

以良法善治為導向, 在人民中樹立和加強法治的權威, 有助于正確引導人們對國家治理法治化的認識和理解, 提升人們的公民意識、法律意識。所謂法治權威, 是指法律制度及其實施在整個社會中處于主導地位, 任何人都不得超越憲法和法律, 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只有弘揚法治精神、樹立和強化法治的權威, 才能更好地引導人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第二、從嚴治黨, 提高黨的依法執政能力。

在中國共產黨早期執政時期, 我們國家主要是通過黨的政策、文件等對國家事務、人民事務和社會事務進行行政管理, 而不是主要通過法律和法令。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我們國家越來越重視法律的作用。從依法治國確立為基本方略到治國理政總方針, 再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總目標, 可以清晰地看出法律的重要性在與日俱增。在我國, 共產黨既是執政黨, 又是領導黨, 我國是一黨制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 因此執政黨的依法執政、依法辦事能力至關重要。前不久習近平又提出全面從嚴治黨, 再一次申明了黨員干部要遵守憲法和法律的重要意義。

做到全面從嚴治黨, 最重要的就是要通過法治管黨治黨, 監督和保證執政黨切實做到依法辦事。一方面, 中國共產黨要緊緊圍繞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自覺以公民的身份遵守憲法和法律, 在人民群眾中起到模范帶頭和表率作用。另一方面, 還要以身作則, 公事公辦, 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 使黨的依法執政能力更上一個新臺階。近期一直強調的三嚴三實, 就是在強化從嚴治黨。

第三、完善法治體系。

在國家治理制度和體系中, 法律就是規范、程序化的國家治理制度的載體, 涵蓋了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完善。法治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 因為從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的完善程度可以看出執政黨是否以身作則、依法執政, 國家政權的實施和維護是否穩固。隨著依法治國的逐步深化, 我國已經按計劃初步形成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當下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要從法律體系向法治體系轉化, 這既涵蓋了國家治理方面的法治化, 也預示著我國的法治建設將會更加完備, 能夠更好地為國家治理法治化提供保障。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努力建設法治中國的新任務新目標下, 完善我國的法治體系, 要著重加強立法工作??茖W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目前我國的立法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比如有些法律沒有正確反應出人民的意愿, 有些法律可操作性不強甚至是形同烏有的。因此, 完善我國的法治體系首先要解決立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要在與憲法精神一致的前提下, 堅持民主立法, 根據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實際需要, 制定出反映民意、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在立法技術方面, 一方面可以汲取我國的立法經驗, 同時也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立法技術, 以提高我國的立法質量。

第四、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堅持依法治理。

在現有的法律制度下, 我們要更加注重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力爭把制定好的法律條文能夠在現實中得以運用, 從發揮法律的功能和作用的角度來提升國家治理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我國是從傳統的人治逐漸走向法治, 法治的觀念并沒有根深蒂固, 因此要不斷地激活憲法和法律的生命力, 這樣才能使人們感知到法律的存在以及意識到可以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國家治理制度體系是否有效地貫徹執行也依賴于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情況, 在公民社會, 每一個人都能夠明確自己的公民身份。在我國, 人民既是國家的主人, 也是法治國的公民, 如果人們能夠將這兩種身份的使命和權利得以充分發揮, 那么以此就可以推斷出我國的治理體系是良好有序的。因此提高國家的依法治理能力, 勢必要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全面實施。為了確保憲法和法律能夠良好的實施, 除了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以外, 我們還要注重憲法和法律實施的監督機制的完善。有了完善的監督機制, 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才能夠更加公開透明, 我們的社會也將更加公正民主有序。

摘要:現代中國的基本制度的創立、形成和完善歷經了幾代領導人的艱苦探索和努力, 從毛澤東時代的確立到鄧小平時代對黨和國家制度的重建, 再經過江澤民和胡錦濤時代的發展和完善, 我國在國家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成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下,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實質上就是法治化。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的法治化是國家治理法治化實現的兩個重要方面, 也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內容。我們必須走法治道路, 要以良法善治為導向, 強化法治的權威, 盡快完善我國的法治體系, 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使法治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關鍵詞:國家治理,法治化,法治中國

參考文獻

[1] 俞可平.論國家治理現代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社, 2014.6.

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范文第3篇

一、明確定位、主動作為, 打造一流辦公室

傳統意義上的服務、輔助功能和以重復性、事務性為主的工作性質使得辦公室工作長期以來處于“忙而無功”的狀態, 也造成了辦公室工作主動性不強、業績評估難以體現, 管理創新也面臨更大挑戰。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明確定位, 主動作為, 擺脫重復、低效的工作常態。所謂“有為才有位”, 一流辦公室不僅僅是一個輔助性部門, 而是企業重要的神經中樞, 是對內對外的重要窗口、上傳下達的重要橋梁, 具備服務、參謀、橋梁、協調等功能, 對于領導者快速準確決策、上下溝通銜接、業務高效運轉具有關鍵的推動作用。為了充分發揮辦公室工作的主觀能動性, 迫切需要持續提升辦公室人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大力引進高學歷、高素質人才, 加大內培外送力度, 強化到政府辦公廳等辦公系統先進單位去調研學習, 打造專業化、精英化的辦公室業務團隊, 實現從企業低端行政服務型職員向不可或缺的綜合型智囊團隊的角色轉換。

二、橫向協同、縱向貫通, 推進集團化運作

對于擁有眾多子公司、分公司的大型企業, 各自為政、相對獨立的辦公室運行模式將導致企業內部各單位目標方向偏差、信息溝通不暢、資源共享困難、運轉效率低下, 直接影響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通過行政辦公中樞上下聯動、并駕齊驅來形成合力, 帶動兄弟單位間互通有無, 形成良性互動, 推進集團化運作和資源共享, 才能實現整個集團質量、效益的最大化。同樣, 在同一個單位內部而言, 辦公室不應是孤立運行的, 需要與領導、員工、其他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聯動機制, 重視工作協調配合, 實現橫向協同、縱向貫通, 提高工作質效。

三、統一標準、完善制度, 實現標準化管理

標準化是現代企業走向規范化、精益化、高效化的必由之路。特別是對于業務分類較細、重復性較高、精準程度要求高的辦公室工作, 要想忙而不亂、精益求精、高效有序, 就不能停留于經驗主義, 而應從辦公室辦文、辦會、辦事各項業務中提煉總結出內在規律和方法, 梳理、優化業務流程, 統一標準規范, 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 做到辦公室每項業務“有章可循”, 每個崗位都職責清晰, 才不會因標準不統一出現“因人而異”的偏差情況, 從而減少工作疏漏, 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實現行政辦公業務由粗放化、經驗化向精細化、科學化轉變,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固化流程、全程管控, 推廣信息化應用

以網絡和信息系統應用為標志的信息化時代顛覆了傳統的管理和運作模式, 為各行各業的提質增效注入了新鮮的動力。通過打造信息平臺, 集成業務功能, 固化工作流程, 實現無紙化辦公、信息共享、全程管控和高效運轉, 為辦公室業務創新指明了新的方向。如國家電網公司全面推廣應用協同辦公系統, 融合文件管理、會議管理、督察督辦、值班安排、接待管理等辦公室各項業務功能, 實現了行政辦公的標準化、精細化, 不但大大節約了時間、空間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借助全程跟蹤和統計分析功能, 實現行政辦公業務的全過程閉環管控。除了業務集成信息系統以外, 辦公室也應熟練掌握各類辦公應用軟件, 密切關注和充分利用新興的網絡工具提高工作質效。如具有短信群發和反饋功能的“協同通信”, 具有內外網郵件大容量儲存、分類檢索和統計功能的Foxmail軟件, 網絡訂票系統、日程管理軟件、以及手機APP、微信、視頻會議等新媒體, 可大大提升日常事務的辦理效率。

新時代呼喚辦公室管理創新, 辦公室的工作質效直接影響企業發展的質效, 傳統的以輔助性、重復性、低端行政服務為主的辦公室定位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辦公室必須打破常規, 創新思考, 主動作為, 樹立創一流的遠大目標, 通過集團化、標準化、信息化等創新管理手段, 充分發揮行政辦公中樞的服務、參謀、橋梁、協調等重要作用, 助推企業各項業務高效有序運轉。

摘要:針對辦公室系統長期以來存在的管理創新乏力、功能作用未充分發揮的通病, 結合國家電網公司“一流三化”辦公室建設, 從創一流、集團化、標準化、信息化4個方面對辦公室管理創新進行了分析思考和初步探索。

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范文第4篇

一、硅谷創新創業成功的漸層次分析

硅谷故事一個地理概念, 它不是一個地市區縣, 實際上, 硅谷是外界對舊金山灣區的另一種稱謂, 過去這個區域有很多半導體公司, 而半導體的主要材料是硅, 硅谷因此得名。硅谷了不起的地方, 不在于給美國提供了多少GDP, 也不在于是美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而在在于硅谷孕育了很多偉大的公司, 比如仙童、英特爾、基因泰克、思科、谷歌和特斯拉。在信息化產業革命的

(一) 硅谷有宜人的氣候

很多人, 包括谷歌的前CEO施密特博士和許多風險投資人, 都把硅谷的成功歸功于他獨特的氣候, 施密特甚至認為氣候是, 硅谷成功的原因。硅谷是地中海氣候, 他不同于世界的絕大多數城市四季分明, 它僅有旱季和雨季, 全年氣溫維持在14°到28°, 四季如春, 是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不可否認, 好的天氣會讓人有好的工作動力, 但是地中海氣候的起源地、希臘、意大利等區域的經濟卻是歐洲地區最差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硅谷的氣候或許與他的繁榮并沒有太大關系。

(二) 硅谷靠近名校

有人認為硅谷之所以能夠常盛不衰, 是由于它旁邊有斯坦福大學可以源源不斷的供給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人才, 甚至直接孕育出新技術浪潮的公司。參觀斯坦福的招生講座可以發現, 他們不會介紹斯坦福有多少諾貝爾獎得主, 不會介紹改變世界的發明, 而是會介紹斯坦福孕育出來的公司。但是, 斯坦福對早起的硅谷或許有幫助, 但是世界上能提供土地的地方比比皆是, 例如波士頓周邊區域, 波士頓有哈佛等名校, 但是并未孕育出像硅谷如此多的成功企業

(三) 硅谷成功在于風險投資的成功

風險投資已經成為中國各級政府設置創業基金的理論基礎, 很多國內的工業園、科技園或孵化器均把風險投資作為必要的配套服務, 但是硅谷的經過長期的仔細研究發現, 風險投資對是必要的, 對一個地區的長期繁榮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從今天的視角去觀察, 僅僅提供資金并不能保證新公司在競爭中勝出, 也不能保證該地區有更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

(四) 硅谷的成功在于政府的扶持

二戰后, 由美國政府出資, 后面轉換為民用產品的重大發明, 包括核能技術、計算機和互聯網三項。應該給美國政府加分, 但是美國政府是同時, 把技術開放給全美國, 甚至全世界, 并沒有特意幫助硅谷。美國政府將絕大多數資助的科研成功, 直接給社會使用, 它的政府是鼓勵科技科產業進步和產業升級, 但是硅谷從興起到巔峰的整個過程, 美國政府并沒有特殊照顧硅谷地區, 因此可以說硅谷的興起與美國政府沒有直接關系

(五) 硅谷的成功源自于知識產權的保護

硅谷真正在專利保護上, 做的遠不如美國的平均水平, 在硅谷, 除了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挑起對安卓的專利官司外, 大部分不會主動充當原告, 很多公司申請專利主要是出于防御的目的。專利其實是一把雙刃劍, 它既能保護發明者的權益, 也能阻礙科技的進步。例如在美國就有這樣一類律師公司, 他們通過低價收購一批專利, 然后專門糾纏那些產品可能與專利有關的公司, 意圖需求高額的專利使用費。還有像美國的微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微軟的發展停滯, 它基本上被邊緣化, 但是, 微軟從別的公司收購了大量的與移動通信相關的專利, 微軟的目的不是為了研制更好的產品, 微軟通過這些專利至少可以每年活的10億美元的專利費用, 微軟的手機部門幾乎沒有市場份額, 但是微軟買了這么多專利并沒有帶來任何科技進步, 反而是在阻礙整個手機圈的科技進步。因此, 硅谷的知識產權的保護是美國的特征, 并非硅谷的特質, 也不是讓硅谷常盛不衰的決定性因素。

二、對比美國波士頓區域, 分析美國硅谷的特質

美國的波士頓地區, 無論從土地面積、人口數量到GDP都與硅谷相當, 在很多方面都超過硅谷。收錢, 波士頓地區瀕臨大西洋, 有天然還搞, 是美國最早開發的地區, 波士頓地處傳統工業區, 南邊有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 西邊有北美五大湖工業區。其次, 教育方面波士頓地區是美國大學和人才最集中的區域, 有著名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 有4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 波士頓地區人均教育水平均高于硅谷。最后在文化上, 硅谷只能算文化沙漠。波士頓地區更是風險投資的發源地, 美國最少的風險投資公司, 美國研究與開放公司就在波士頓。但是, 從20世紀80年代后, 該區域沒有誕生一家美國財富500強企業。

三、美國硅谷在信息時代創新創業成功的深度分析

(一) 叛逆精神和對叛逆的寬容與支持

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 一個人如果拿著原公司的成果去創辦公司, 為自己牟利都被看成是違法。在硅谷, 嚴格意義上, 這樣的事情也是不允許的。但是, 事實上, 公司的員工拿著原來公司的成果創辦公司的情況是司空見慣的, 而原來的公司似乎也不是很在意這件事情。外界總會以車庫危害來概括硅谷創業, 但是, 除了蘋果之外, 硅谷很多偉大的公司均不是這樣, 他們成功的均是在原公司或者高校孕育出來的新公司。谷歌、思科、英特爾和太陽公司均是這樣, 英特爾是從原來的仙童公司派生出來的, 做的業務也是仙童公司的業務。谷歌、思科、太陽和雅虎則均是從斯坦福大學直接走出的公司。至于谷歌公司當年最厲害的PageRank是佩奇和布林在斯坦福大學利用學校的資源發明的, 并且PageRank的專利技術是屬于斯坦福大學, 后來斯坦福大學以很小的占股比例讓佩奇和布林出來創業。

思科公司的創始人原本就是斯坦福的雇員, 思科的核心技術多網絡路由器均是兩人在斯坦福的職務發明的, 斯坦福甚至沒有占股。太陽公司英文SUN, 本意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s斯坦福大學校園網的建成。寬容叛逆的做法, 雖然對原大公司很不利, 但是對新公司的壯大, 對整個硅谷地區的成長非常有利。

(二) 多元文化

硅谷地區有大量的新移民涌入, 不同于全美國亞裔人口只占4%, 在硅谷地區亞裔所占的比例超過30%。在蘋果的總部, 亞裔更是占到了總人數的60%以上, 從某種意義上硅谷地區是全世界哪些想從信息技術產業中創業的人提供一個居住、工作的場所。多元的文化給硅谷帶來了無數的好處, 首先幾乎所有優秀的公司都是面向全球市場, 開放的產品是全世界人們使用的產品, 并且匯聚了全球的精英, 靠著這樣多元的文化, 硅谷就像一個黑洞, 不斷的從全世界吸引優秀的人才。

(三) 拒絕平庸最求卓越

在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的今天, IT行業非常容易做到贏家通吃, 一個行業的領頭羊要吃掉70%以上的市場份額, 比如PC時代, 微軟幾乎壟斷了桌面操作系統, 英特爾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

硅谷地區和世界上的很多地區不同, 很多傳統的工業中心, 通常是早進駐的公司占據著最好的位置, 新公司只能到稍微偏遠的地區, 但是隨著產業的變遷, 占據最好位置的公司, 通常并不是發展最快的公司。

從資源的合理配置的角度來看, 他們應該讓出來, 但是現實情況通常是, 這類發展很慢的公司通常又賴著不走, 但是硅谷地區不是這樣, 它靠市場陪陪資源, 隨著硅谷的生活成本和商業成本的不斷升高, 只有少數利潤夠高、發展足夠快的公司才能生產, 如果做不到, 只能被淘汰。這種高成本的正向討人愛, 讓硅谷始終屬于最高利潤公司的聚集地。

四、信息時代對于中國創業園建設的啟示

工業時代的科學基礎是牛頓力學, 它強調面對未來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 而經典的泰勒科學管理方法就是根據牛頓力學的基礎上的方法論。但到了信息時代, 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成了社會商業活動的主流特征。因此工業化時代中, 基于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的管理方法已經不在適合新時代的要求了。新時代的科學基礎是三論, 即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工業時代人們所熱衷的頂層設計思路和層次分明的管理結構, 不再適合信息時代的產業發展, 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 自底向上的做法才會更有效,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本質也在于此。對于區域創業園管理者, 支持和寬容叛逆, 倡導兼容并包的躲遠文化, 是一個區域能夠不斷創新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摘要: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下, 了解和學習全球的創新創業中心硅谷是如何成功的, 深入分析硅谷的成功原因, 并對比美國波士頓地區與硅谷的創新創業的差別, 最終總結出IT產業的特點, 為IT類創業園的建立提出意見。

關鍵詞:硅谷,創新創業,IT創業園

參考文獻

[1] 尚曉燕, 王麗, 李慧巍.硅谷“生態系統”式創新集群:“天然”還是“人造”?[J].經營與管理, 2016 (5) .

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范文第5篇

(一)當代生產力發展的實現機制,國家的繁榮進步歸根到底取決于生產力的發展。創新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的機制,它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提供了根本的動力。

(二)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創新能力在國際競爭力的評價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今天競爭優勢必須來自于創新并迅速將它們的新產品和新工藝商品化、產業化,以使其競爭對手的技術改造難以跟上它們的創新。

(三)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按照以往的發展方式,現代化建設向縱深階段推進遇到新的“瓶頸”。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投資驅動,隨著土地和勞動力價格上升,低成本優勢正在逐步失去。中國單位資源的產出率比較低,供需結構存在問題。環境狀況難以持續。

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實踐內涵

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我國在戰略上逐步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十七大報告強調,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護土地和水資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發展環保產業。

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方略

(一)把創新戰略作為中國面向未來的核心戰略,經濟增長的要素結構中最重要的是創新。自主創新的戰略投資需要超前部署。關鍵領域的技術跨越,是后進國家或地區趕超先進國家和地區的重要途徑。

(二)競爭優勢與比較優勢互補,在國家戰略層面上要著眼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爭取競爭優勢,搶占高技術產業鏈中的某些制高點。

(三)經濟轉型期可投入主體形成三級布局。國家在戰略層面上選擇重大方向如生物技術、軍事航空、引領未來的基礎研究等進行投入;行業和區域選擇對行業和區域戰略發展密切相關的領域進行重點投入;企業特別是大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戰略發展進行研發投入。

(四)實行行政與研究系統雙軌制,加快制度供給,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體制和機制具有特殊意義。加快創新要素市場的建設,如人才市場、經理人市場、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等。建立有利于創新的風險投入機制。

(五)政府發揮戰略導向、服務和協調功能,抓緊完善政策體系。我們在建立與科學發展觀相符合的綜合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對有關創新的指標進行專門性研究。我國的財稅政策、金融政策、文化與教育政策、人才政策都要根據創新戰略的要求完善和創新。

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范文第6篇

附件2: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協議書

編 寫 提 綱

說明: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及科技部等六部門《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形成本《編寫提綱》,供構建聯盟時參考。

目 錄

一、標題部分

二、序文部分

1.締約方基本信息 2.鑒于條款

三、定義部分(視聯盟具體情況制定,可省略)

四、主文部分

1.聯盟名稱、組織原則和組建宗旨

2.聯盟的技術創新目標、任務和聯盟成員的任務分工 3.聯盟的組織機構及職責 4.聯盟成員 5.聯盟的經費管理 6.聯盟的項目管理

7.聯盟收益分配原則和知識產權管理 8.聯盟的解散和清算 9.違約責任 10.一般格式內容

11.聯盟成員認為應當在協議中約定的其他事項

五、附件部分(視聯盟具體情況制定,可省略)

六、結尾部分

一、標題部分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協議書

二、序文部分

1.締約方基本信息

分別列明聯盟成員各方的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協議締結方應是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獨立法人,具備法人主體資格。

協議締結方的名稱應是其營業執照或法人機構代碼證上的名稱全稱,并與協議結尾部分加蓋印章一致。

協議締結方的住所地一般為實際住所地,協議中無特別規定的,該地址通常視為協議各方的通訊地址,即相關文件的送達地址。

協議締結方的法定代表人應為企業工商登記或其他機構在登記機關登記備案的現任法定代表人。 2.鑒于條款

由一個或數個“鑒于”字樣開頭的句子組合而成,表明協議締結各方系基于對各方主體資格、資質、訂約目的、訂約背景等事實的共同認識或特定認可,方簽署此協議,鑒于條款一般不具體規定各方權利義務關系。

參考條款如: 鑒于:

1. 本協議締約各方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具有簽訂本協議的合法主體資格,且各方相互確認彼此履行本協議的資格和能力。

2. 本協議締約各方簽訂本協議旨在成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規范聯盟運作。 ……

三、定義部分(視聯盟具體情況制定,可省略)

約定將協議文本中反復多次出現的特定概念用簡單的詞組代替,以提升協議文本語言的精確性,避免重復冗長的敘述占去不必要的篇幅。

四、主文部分

1.聯盟名稱、組織原則和組建宗旨

列明各方商定的聯盟名稱。寫明聯盟的組織原則和聯盟的組建宗旨。視聯盟組建的實際情況,寫明聯盟與有關社會組織的關系等。

2.聯盟的技術創新目標、任務和聯盟成員的任務分工

技術創新目標部分根據聯盟的實際情況,明確聯盟技術創新的近期、遠期目標。 聯盟的任務及分工部分根據聯盟的實際情況,明確為實現聯盟技術創新目標而開展的具體任務,以及聯盟成員的任務分工。對尚無法明確任務分工或將來開展的聯盟項目的任務分工,應約定由相應各方另行協商簽訂有關協議。 3.聯盟的組織機構及職責

明確聯盟對外承擔責任的主體。對外承擔責任的主體由締約各方共同指定,可代表聯盟簽署科技計劃項目任務書等文件。協議中需要規定對該責任主體的授權范圍和授權程序,約定內部責任分擔方式。

明確設立決策機構,如理事會。明確決策機構人員產生辦法、人員組成、職責、工作制度和決策程序等。

設立咨詢機構(視聯盟具體情況,非必設機構),如專家咨詢委員會。明確咨詢機構人員組成、職責、工作制度等。

明確設立執行機構,如秘書處或辦公室等。明確執行機構的組織結構、職責、主要負責人產生辦法和工作制度。明確執行機構配備專職人員??杉s定專職人員通過理事長單位或聯盟常設機構依托單位委派、聯盟成員委派、社會招聘等方式聘用。

可視情況明確聯盟執行機構的人事管理制度。

參考條款如:

1.本協議各方共同約定**單位(一般可以是聯盟理事長單位),作為聯盟對外承擔責任的主體,代表聯盟與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簽訂科技計劃項目任務書等文件;聯盟對外簽署的其他文件可由相關聯盟成員就具體事項,共同出具授權委托書,委托聯盟理事長單位簽署。

4 2. 設立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和秘書處。理事會為聯盟決策機構;專家委員會為理事會咨詢機構;秘書處為聯盟常設執行機構。

3.理事會的組成、職責和議事規則。 3.1理事會的組成。 3.2理事會的職責。 3.3理事會議事規則。

4.專家委員會的組成、職責和議事規則。 5.秘書處的組成、職責和管理機制。 ……

4.聯盟成員

明確聯盟成員的基本資格條件,聯盟成員的權利和義務,新成員加入、聯盟成員退出和除名的程序和方式??蓪π录尤?、退出和被除名的聯盟成員約定有針對性的權利和義務。

明確新加入聯盟成員與聯盟原有成員之間契約關系的建立方式。例如可約定委托聯盟理事長單位或聯盟常設機構依托單位代表聯盟與新加入成員簽訂加入聯盟的協議,視同新加入成員與聯盟所有成員建立了契約關系;或約定以其他方式建立新成員與聯盟所有成員之間的契約關系。

參考條款如:

1.聯盟成員的基本條件。 2.聯盟成員的權利。 3.聯盟成員的義務。 4.聯盟新成員的加入。 5.聯盟成員的退出。 6.聯盟成員的除名。 ……

5.聯盟的經費管理

明確聯盟經費的來源,如聯盟成員投入、政府財政資助、銀行貸款及其他渠道等。對聯盟成員投入部分,需約定投入的方式和比例。

明確聯盟經費用途,如用于公用辦公、項目研發等。

5 明確聯盟經費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機構及其責任。如可約定由理事會委托理事長單位或聯盟常設機構依托單位管理聯盟經費,實行專帳管理,??顚S?。

明確聯盟經費的使用規則。聯盟若設立研發基金的,應約定其來源和使用規則。 明確聯盟經費管理和使用的內部監督機制。經費來源屬于政府財政資助的,應明確執行國家有關經費管理監督規定??杉s定接受經理事會確認的會計事務所審計并報理事會審查。

聯盟可就具體的聯盟經費管理事項,制定《聯盟經費管理辦法》作為聯盟協議的附件,或在聯盟協議中約定聯盟經費管理辦法的制定和審批生效的程序。

參考條款如: 1.聯盟經費來源。 2.聯盟經費用途。

3.聯盟經費由理事會委托理事長單位或聯盟常設機構依托單位設立獨立帳目進行管理,接受理事會的監督和聯盟成員共同認可的第三方的審計。

4.公用辦公經費的來源及管理和使用。 5.項目研發經費的來源及管理和使用。 6.政府資助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

6.聯盟的項目管理

約定項目立項、實施、驗收,以及相應的組織管理和監督機制等事項。

明確承擔政府計劃項目須執行相應計劃項目管理辦法。 可視具體情況制定《聯盟項目管理辦法》作為聯盟協議的附件,或在聯盟協議中約定聯盟項目管理辦法的制定和審批生效的程序。

參考條款如:

1.聯盟項目申請和立項程序 1.1聯盟項目的來源

1.2聯盟項目的申請和立項程序

6 2.聯盟項目的實施 3.聯盟項目的驗收 ……

7.聯盟收益分配原則和知識產權管理

界定聯盟收益的范圍,約定聯盟收益的歸屬、使用和分配原則。

明確約定聯盟成員原有知識產權投入和共享規則,新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使用原則,以及許可使用、轉讓和轉化產生的利益分配辦法,聯盟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等事項。

可視具體情況制定《聯盟知識產權管理辦法》作為聯盟協議的附件,或在聯盟協議中約定聯盟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的制定和審批生效的程序。

參考條款如:

1. 現有知識產權的投入和共享

1.1 聯盟成員在加入聯盟前和在聯盟組織的項目以外、未利用聯盟資源和條件自行研發的現有技術成果,知識產權仍歸其享有。

1.2 在聯盟組織的項目中,項目合作方應簽訂協議,明確各自投入的現有知識產權及其權利共享的范圍和方式。

1.2.1 在聯盟組織項目的研發階段,如項目合作一方在項目合作中需要使用聯盟其他成員的專利技術,可不經授權無償合理使用;如需使用聯盟其他成員的現有的非專利技術(如非公知技術信息、技術秘密等),項目合作方之間根據現有知識產權投入的約定范圍和方式使用,項目合作方和非項目合作方的聯盟其他成員之間可通過協商,簽訂技術許可或轉讓協議。

1.2.2在聯盟組織項目的產業化階段,如項目合作一方因項目研發成果的應用而需要使用聯盟其他成員的現有知識產權,項目合作方之間根據現有知識產權投入的約定范圍和方式,在公平合理條件下使用;項目合作方和非項目合作方的聯盟其他成員之間可通過協商,簽訂技術許可或轉讓協議。

1.3 聯盟組織項目的合作方,未經許可不得將他人投入的知識產權用于聯盟項目之外的其他用途。

2. 新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使用和利益分配

7 ……

3.聯盟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 ……

8.聯盟的解散和清算

約定聯盟解散的情形、解散程序和清算辦法。 9.違約責任

明確聯盟成員違反協議規定義務應當承擔的相應違約責任,如追回聯盟撥付的項目經費、賠償給其他聯盟成員造成的經濟損失、予以除名等。

參考條款如:

1.任何協議方違反本協議約定的義務,經聯盟理事會決定,可從聯盟中除名,并由聯盟理事長單位或聯盟理事會指定的其他聯盟成員代表聯盟追回其承擔聯盟研發項目中政府資助資金和聯盟配套資金,給其他聯盟成員造成經濟損失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2. 聯盟成員被除名時,其不再享受本協議約定的聯盟成員權利,但仍應承擔保守聯盟及聯盟成員技術秘密的義務;對已經許可聯盟其他成員在聯盟項目中使用的知識產權,相應聯盟成員仍有權按原有條件繼續使用;對其已投入聯盟的各類資金不予退還。

……

10.一般格式內容

不可抗力、爭議解決、法律適用、協議生效和變更、文件送達等條款。這些條款在各種協議中的格式一般相近,編制時可視具體情形作相應取舍和調整。爭議解決條款中可約定通過仲裁或訴訟方式解決爭議,但不能同時約定仲裁和訴訟兩種方式。

參考條款如:

爭議解決:因履行本協議而引起的任何糾紛應通過相關各方友好協商解決,或通過聯盟理事會調解解決;協商或調解不成的,向聯盟常設機構所在地(如聯盟秘書處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約定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法律適用:本協議及其解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協議的生效和變更:本協議經協議各方法定代表人簽署并加蓋公章后生效,

8 協議各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對本協議的任何變更須經協議各方一致同意,并以書面形式作出。

……

11.聯盟成員認為應當在協議中約定的其他事項

根據聯盟的實際情況,明確聯盟成員認為除上述內容之外,還應當約定的事項。

五、附件部分(視聯盟具體情況制定,可省略)

列明附件清單及附件內容等。

各附件應具備生效的形式要件,即由相關方簽署生效或按聯盟協議規定的相應生效程序執行(如附關于通過該附件的理事會決議)。

六、結尾部分

聯盟成員單位簽章、簽署日期等。

上一篇:資本論第一卷第三章范文下一篇:中國近代史人物介紹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