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范文

2024-03-16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2008年和2009年在滬深兩市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為研究對象,采用主成份分析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進行測度,研究了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結果顯示,財務高管的素質是計量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綜合指標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不考慮悖德的情況下,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提高會增加進行善意盈余管理的程度。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主成份分析 盈余管理 行為主體

一、引言

會計盈余作為會計信息的重要部分,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而管理當局為謀取個人或局部利益采取的盈余管理行為,則侵害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對盈余管理進行研究,目的在于減少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2007年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后,以原則為導向,留給企業較大的自由度和選擇空間,允許企業管理當局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賬務處理。一方面,企業管理當局與會計人員可以根據企業內外部的實際情況做出判斷,選擇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并作出恰當的會計估計,增加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另一方面,也給了企業管理當局更大的盈余管理空間,在制度安排與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容易誘發利潤操縱,反而會降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谛缕髽I會計準則背景,本文以會計行為主體為視角,分析會計職業判斷對盈余管理的影響,以檢驗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與盈余管理的關系以及會計職業判斷的核心影響因素。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楊家親、許燕(2003)較早對會計職業判斷與盈余管理關系進行了研究,認為盈余管理只是利用了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并常以職業判斷為借口進行掩飾,以至于很多人將某些盈余管理行為誤以為是會計職業判斷。黃珍文(2007),王振濤(2008),劉國城、楊麗麗(2009)指出了新會計準則下會計職業判斷是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陸宇建、張繼袖(2010)發現盈余管理的制度性因素要比人的主觀道德因素重要。綜上,新會計準則背景下,會計職業判斷是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國內已得到認可。然而,從實證角度研究比較缺乏。影響會計職業判斷因素可分為主體、客體以及環境因素。已有文獻多從環境和客體進行分析,較少涉及其行為主體研究。鑒于高管是會計信息的主要責任者,會計人員基本信息缺失,本文以上市公司高管素質代表行為主體,提出假設:

H1:高管素質是進行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研究的核心因素

盈余管理的行為主體是管理當局,他們為了實現私人利益最大化,在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允許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會計盈余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會計職業判斷的能力越高,說明行為主體越了解會計準則的要求,越容易對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斷和選擇。據此,本文提出假設:

H2: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與盈余管理程度正相關

對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而言,公司的業績與自身的利益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一般認為,在企業的經營業績下滑時,高管粉飾業績的動機越充分,陸正飛、魏濤(2006)和陳祥有(2010)分別針對上市公司的配股和IPO行為中盈余管理與業績的關系進行研究,并為盈余管理的機會主義觀提供了證據。為進一步檢驗會計職業判斷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假設如下:

H3:對管理當局來說,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與業績之間的交叉項與盈余管理呈正相關關系

(二)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本文選取了2008年和2009年在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A股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鑒于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剔除了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70家,其中2008年34家;剔除了當年度首次公開上市的公司,共140個樣本。排除了當年被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以及傳播文化行業、制造業下的木材家具子行業的上市公司(樣本量都小于10,不適用盈余管理計量模型的分行業回歸),得到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的總樣本量為2752,其中2008年1331個,2009年1421個。此外,由于上市公司對是否披露高管人員的信息(如職稱、學歷等方面)擁有一定的自由度,只有部分公司對此進行了披露,按照上述標準進行剔除后,所得樣本共計362個(2008年166個,2009年196個)。本文的財務高管人員素質指的是上市公司中已披露的財務最高負責人的素質,其選取的順序為:財務總監、總會計師、財務負責人、財務部經理或財務部長。本文研究所采用的盈余管理計量指標的基本數據來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指標的基本數據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中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研究數據庫。對基本數據進行數據處理主要采用了Excel和SPSS17.0統計軟件。

(三)變量定義和模型建立 本文運用主成份分析法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進行定量計量,指標見(表1)。同時,將計算出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綜合指數CAPC作為解釋變量,并引入三個控制變量,見(表2)。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如下線性回歸模型來考察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與盈余管理的關系:DA=β1* CAPC+ β2*LNSIZE+β3*LEV+β4 * AvgROE+β5*(CAPC*AvgROE)+ε…(Ⅰ)其中,DA是通過采用分行業估計的截面修正Jones模型計算得出的。

三、實證結果分析

(一)主成份分析從(表3)中可以看出,本次分析提取了6個主成份,即m=6,這6個主成份可以反映原來指標反映信息的77.813%。從(表4)中看到,第三個主成份F3主要反映了財務高管的教育背景和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的比例,證明假設H1成立。用主成份載荷矩陣(表4)中的數據除以主成份相對應的特征值開平方根便得到六個主成份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

F1=0.227ZX1+0.246ZX2-0.04ZX3+0.375ZX4+0.365ZX5+0.18ZX6+

0.096ZX7+0.269ZX8+0.182ZX9+0.495ZX10+0.498ZX11-0.065ZX12;

F2=-0.07ZX1-0.071ZX2+0.116ZX3+0.548ZX4+0.537ZX5+0.015Z

X6+0.029ZX7+0.2ZX8-0.057ZX9-0.405ZX10-0.405ZX11+0.124ZX12;

F3=0.433ZX1+0.27ZX2+0.271ZX3-0.069ZX4+0.104ZX5+0.406ZX6

-0.494ZX7-0.303ZX8+0.356ZX9-0.119ZX10-0.1ZX11+0.001ZX12 ;

F4=0.242ZX1+0.251ZX2+0.443ZX3+0.019ZX4-0.26ZX5-0.648ZX6

+0.177ZX7+0.179ZX8+0.317ZX9-0.13ZX10-0.117ZX11-0.009ZX12;

F5=0.348ZX1+0.295ZX2-0.56ZX3-0.067ZX4-0.01ZX5+0.108ZX6+

0.535ZX7-0.145ZX8+0.157ZX9-0.168ZX10-0.176ZX11+0.268ZX12;

F6=0.079ZX10.191ZX2+0.174ZX3-0.035ZX4-0.052ZX5-0.05ZX6-

0.172ZX7+0.061ZX8-0.428ZX9+0.105ZX100.111ZX11+0.825ZX12。

在此基礎上, 以每個主成份所對應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份總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為權重計算主成份綜合得分模型:F=

0.2439F1+0.2103F2+0.1581F3+0.1455F4+0.1323F5+0.1099F6 將公式上述結合計算可得以下模型:F=0.199020ZX1+ 0.184286ZX2 + 0.067002ZX3+ 0.185890ZX4+ 0.173549ZX5-0.013797ZX8 + 0.029053

ZX8 + 0.073370ZX8 + 0.108554ZX9 - 0.012837ZX10 -0.007609ZX11+0.135162ZX12

(二)回歸分析將主成份分析模型得出的綜合得分代入模型Ⅰ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從表中可以看出,解釋變量CAPC的回歸系數為正的0.028,與預期一致,且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說明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綜合指數與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顯著正相關,驗證了假設H2的成立。而交叉項CAPC*AvgROE的回歸系數為0.008,雖與前文分析結果一致,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假設H3不成立。將(表5)中相關變量的系數代入回歸模型Ⅰ,則可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與盈余管理的關系表達為:DA=-0.024CAPC+

0.004LNSIZE-0.051LEV+0.052AvgROE+0.008(CAPC*AvgROE)+ε。

四、結論

本文以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個評價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模型,對會計職業判斷與盈余管理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證明,會計職業判斷的綜合能力越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但這并不意味著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會造成盈余造假,盈余管理是一個中性詞,適度且適當的盈余管理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行為主體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提高說明其對會計準則的理解更透徹,由此采用的盈余管理措施也有利于公司的發展。鑒于數據難以查找,本文并未將道德因素引入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計量模型,因此,在不考慮悖德的情況下,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會增加進行善意盈余管理的程度。目前大多數上市公司對于財務高管人員以及會計人員信息的披露制度很不完善,建議有關部門引導上市公司披露財務相關人員的素質因素,為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研究進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家親、許燕:《會計職業判斷研究》,《會計研究》2003年第10期。

[2]陸正飛、魏濤:《配股后業績下降:盈余管理后果與真實業績滑坡》,《會計研究》2006年第8期。

[3]陳祥有:《A股發行公司IPO前盈余管理與IPO后經營業績的實證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2010年第1期。

(編輯虹 云)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我國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引入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但是,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還未取得全面成功,部分資產的市場化程度較低,致使用于公允價值核算的數據難以獲得,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空間變大。鑒于此,首先分析了公允價值中運用會計職業判斷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對會計職業判斷的相關要求。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文獻標識碼:A

1 公允價值運用過程中會計職業判斷的必要性

1.1 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需要會計職業判斷

公允價值的計量需要基礎數據的支持,這些基礎數據由于收集途徑與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異?,F行的會計準則所體現的制訂理念由原來的規則導向轉為原則導向,不再規定具體的處理方法,而只是給出確認和計量的判斷的標準,其目的是為了使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更符合實際情況,以便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可靠性、真實性和有用性。但對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相關性如何做出合理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1.2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復合性依賴于會計職業判斷

公允價值是一種多特征的交叉重合,具有非確定性和變動性兩大特征。公允價值既可以基于實際交易也可以是假定的,其中現行市價完全依賴于可觀察的市場價格,而更多情況下其確定需要通過對市場信息進行分析、綜合、預測和計算,隱含著對未來的假設和預測,離不開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1.3 公允價值的計量過程依賴于會計職業判斷

我國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計量引入了“三個級次”:若有相同的資產或負債的報價信息存在活躍市場,其市價即為公允價值;若在活躍市場上沒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資產負債的報價,則應以類似資產的市價確定;若無類似資產,則未來投資(比如現金流量和盈利)通過折現轉化為現值的方法。其中第三個級次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涉及對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及對折現率的選擇,因其金額、時點和貨幣時間價值的不確定性,其合理估計和正確選擇有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2 對會計職業判斷的要求分析

2.1 增強職業判斷意識,轉變思想觀念

多年來,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在技能培訓方面更多的是側重于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且在會計工作中依然沿用規則導向型的會計準則,使得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懈怠了運用職業判斷處理復雜的會計實務的能力。缺乏對經濟業務不確定性的判斷能力的培養,大多數會計人員只處在核算層次,沒有進行職業判斷的意識。而公允價值計量對許多業務的會計處理,只做了原則性要求,這就賦予了企業和會計人員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公允價值的廣泛應用給會計人員較大的選擇空間,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越大,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會計人員僅靠原有的知識結構必然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會計工作需要,要認識到提高會計職業判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增強職業判斷意識,更新思維方式,轉變思想觀念是當前會計人員提升職業判斷能力的前提條件。

2.2 加強會計人員的再教育和培訓

隨著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日益接軌,我國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處于持續不斷的變革之中,加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改革,會計從業人員所面臨的環境日益復雜,使得會計職業判斷的難度日益增大。因此,只要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再教育,不定期地組織專業培訓,使其逐漸適應會計變革的要求。此外,現值估算技術在公允價值計量中得到廣泛地應用,因此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會計從業人員應該著重學習和研究與現值估算技術相關的問題。

2.3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會計監管

公司治理結構是健全職業判斷執行機制的基石,是約束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內部監督機制,也是公允價值可靠與否的前提條件。從企業外部來看,首先要健全和完善以行業自律監管為有益補充的社會監督體系,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社會監督作用,強化政府外部監督,通過國家財政、審計、證券監管等部門加強對企業財務的檢查和審計,以增強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公允性,修改相關法律中的上市、配股、退市規則,完善信息披露的監管體制,以此約束和監督企業的會計職業判斷,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從企業內部來看,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公允價值內部控制制度,在賦予會計人員一定的獨立判斷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監事會和獨立董事對公司經營和財務活動的監督權,有效約束和監督企業會計職業判斷行為,促進公允價值的合理、有效運用,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我國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體現,是我國會計改革的重大突破,同時也給會計從業人員帶來了更大的職業判斷空間。為了規范公允價值計量的準確性和公允性,會計職業判斷應該從強化職業道德建設、加強繼續教育和培訓、提高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及不斷總結積累職業判斷經驗等方面來滿足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水準及適應復雜會計環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正軍.培養和提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J].中國農業會計,2006,(9).

[2]岳曲.淺析公允價值會計下的會計職業判斷[J].審計月刊,2009,(1).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范文第3篇

1 會計職業判斷的概念

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在處理各種不確定性的財務信息、會計報表等經濟事項的時候, 在不逾越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下, 使用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對各種會計信息和各類財務報告編制等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

2 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因素

會計職業判斷工作能不能做到位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主體因素、客體環境因素。

2.1 主體因素

主體因素主要指的是會計人員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職業修養等相關的因素, 會計人員對于各種不確定的經濟事項處理能力是與他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工作經驗息息相關的, 而會計工作涉及到一個企業的財務, 其自身的價值觀和綜合素質往往影響著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的客觀實在性。

1) 會計人員的知識水平除了受到具體的專業會計知識影響之外, 還涉及到組織與經營等與會計相關的知識。通常的會計專業知識儲備為會計人員在實際的工作操作提供分析判斷的信息依據、方案和技術等, 這有利于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培養理性思維和提高應變能力, 而各種會計知識相關的組織和經營知識則有利于會計人員理解職業界與社會之間, 不同人之間的關系, 有利于組織內部運營和組織變化。

2) 會計人員需要具有較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因為會計人員想要提高職業判斷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就得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 這是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一方面, 良好職業道德的人才能在職業判斷的時候保證對經濟事項處理的客觀性, 嚴格的約束自己的行為, 始終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一方面, 會計人員以標準的行為規范辦事能夠正確的理解自身的職業,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由此從中獲得會計工作的成就感, 這反過來同樣能夠有助于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的準確性。

3) 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對會計職業判斷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 人在追求自身價值的時候對金錢和物質都有一定的需求, 會計人員要明白怎樣追求合適的經濟利益、職業地位以滿足自身生存的需要。會計人員在經濟事項的處理中則需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 具有準確的價值觀來對待金錢、物質和利益的關系, 以有利于自己在職業判斷中的客觀性。當會計人員處理各種利益矛盾的時候要隨時保證自己的客觀中立性, 不能因為管理當局的意思而影響自己職業判斷的準確性。當然, 動機也會受到人的價值觀的影響, 高尚價值取向的會計人員知道怎樣各種處理利益問題。

2.2 客觀環境因素

客觀因素指由于會計事項具有的某些特點而對會計職業判斷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問題的復雜性、重復性、規范程度、類型和要求的判斷等方面, 經濟業務不確定性越高, 對會計職業判斷的要求也越高, 失誤風險越大。在各種客觀因素中比較重要的就是環境因素, 也就是說指除主體之外, 會計人員所在的社會、經濟和職業環境等都會影響會計職業判斷, 簡要分析如下。

1) 社會環境。人具有社會性,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下進行的, 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的時候也會受到來自社會的影響, 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有會計職業界的教育程度和認知程度、公眾對會計職業的認識、管理層以及同行施加的壓力等等。社會對于會計職業的認可度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它在社會中的地位高低, 同理, 會計人員要是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 增強自己的會計職業判斷水平的話也能獲得社會較高的會計職業評價, 由此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勞動報酬, 而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會計人員的工作。

2) 經濟環境。在市場經濟環境下, 我國的經濟環境已呈現出了很多新的模式, 如擴大企業的自主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實行股份制改造等。由于這樣的經濟環境變化, 企業經營活動的靈活度和自主性, 對個體行為的硬性約束和會計過程中能夠作為判斷依據的規定減少, 由此會計職業難度加大。面對經濟形勢的變化, 會計人員要不斷的補充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并加大對會計職業判斷的重視程度。

3) 高校教育的不重視和在崗培訓的欠缺?,F在很多的高校在知識的實踐運用上還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 加上對學生在今后工作中要應用到的職業道德也講授甚少, 學生在進入職場之后若是再沒有得到相應的培訓的話就可能造成先天缺陷后天不足的情況, 這些因素都不利于企業開展會計相關的工作。

4) 公司治理結構。雖然會計活動本身并不屬于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環節, 但由于很多合同的確立以會計數據為基礎, 會計人員與管理當局又存在事實的雇傭關系, 因此公司治理結構往往會影響某些會計行為的發生。

3 提高會計職業判斷的對策

提高會計職業判斷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就是要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會計職業道德素質, 會計人員要避免傳統模式下的一些落后的觀念, 要在現代經濟大環境下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會計核算、管理、金融、稅法、計算機與英語等知識, 并將其運用到工作的實踐中去以輔助自己的職業判斷。其次就是要完善相關外部環境。國家利用法律的強制性和普遍適用性提高對會計職業判斷人員的約束力, 對于違反規范的人進行處罰, 規范市場秩序。企業還應不斷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充分發揮企業監事會與獨立董事對公司經營和財務活動的監督作用。另外, 要強化政府的外部監督, 即強化由國家財政、審計、證券監管等部門及中介機構、媒體組成的監督。而高校的會計教育, 改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及教學內容也是不可忽視的。再次就是轉變觀念、培育職業判斷意識。我國會計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與國際會計的協調和趨同, 以會計準則指導會計工作。新準則對許多會計核算處理只作出原則性要求, 賦予企業和會計人員很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 為會計職業判斷提供了空間, 更要求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的公允判斷能力, 增強職業判斷意識。最后就是會計從業人員對自身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會計職業融技術方法和專業理念于一體, 專業性較強, 會計人員必須重視會計基礎理論學習, 同時還要掌握貿易、金融、計算機網絡等相關領域的知識, 以增強分析判斷能力。

4 結束語

在知識經濟年代, 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 新經濟業務的大量涌現使得新政策、法規、制度不斷出臺。會計人員如果不具備較強的繼續學習能力, 不懂得知識及時更新的必要性, 不僅談不上擁有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 甚至可能連基本的會計處理方法也掌握不了。因此, 終生獨立自學能力就成為會計專業人員生存與成功的必備條件。

摘要:會計標準制度模式的轉變, 使會計職業判斷已成為會計發展的趨勢, 我國會計制度和具體會計準則也賦予了會計人員大量的會計職業判斷空間。筆者簡要闡述會計職業判斷的概念并就那些涉及到我國會計職業判斷好壞的原因進行討論, 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能夠有利于做好會計職業判斷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會計環境,會計制度,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 陽萍.淺談會計職業判斷[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 (02) .

[2] 馬業波, 趙耀.淺談會計職業判斷[J].經濟師, 2006 (10) .

[3] 張秀芳, 許愛民.淺談會計職業判斷[J].中國集體經濟:下半月, 2007 (07) .

[4] 魏麗艷.淺談會計職業判斷的影響因素[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8 (34) .

[5] 張輝.淺談會計職業判斷[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2008 (03) .

[6] 樓山.淺談會計職業判斷的空間[J].上海會計, 2003 (07) .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范文第4篇

一、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職業判斷和信息質量控制的概述

1. 金融資產定義

金融資產是一切可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估價的金融工具的總稱。分類為: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我國新會計準則對于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為公允價值。簡單來說公允價值實際上是指公允的市場價格。公允價值具有公開性、自愿性、公平性。

2. 會計職業判斷定義

會計職業判斷就是會計人員在會計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內, 根據企業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 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 對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 即對企業應采用什么樣的會計政策進行判斷與選擇。會計職業判斷具有專業性、目標性、權衡性。

3. 會計信息質量定義

會計信息質量是指社會公認的會計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 能夠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應具備的性質, 其中真實性作為會計信息的本質屬性, 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核心內容。會計信息質量具有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特征。

二、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中運用會計職業判斷存在的問題

1.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問題

從我國的現狀來看, 我國尚未構建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 絕大多數資產的公允市價難以取得, 金融價值公允價值體系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 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定期發布相關的公允市價和相應的行業參考價格、模型、指數和參數, 市場價格等信息數據沒有在一個公開的網絡或者相應的全國性行業價格平臺披露, 無法給公允價值一個統一的標準或者評價, 而人為判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現值的主觀估計成分偏大, 這就會導致公允價值結果的可靠性風險。也必定會對會計信息質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2.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可操作性問題

公允價值的運用較歷史成本在技術和人才方面的要求更高, 目前沒有對各類金融資產資產規范評估方法, 導致對同種金融資產資產運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結果千差萬別, 不同財務人員對同種金融資產資產評估得出的結果也是不盡相同。尤其是當缺乏活躍市場時, 取得公允市價更需要有高超的專業技術。目前我國對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評價方法的運用還處于不成熟階段, 導致取得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可操作性較差。

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中運用會計職業判斷問題的防范對策

如何保證公允價值確定的合理性, 防范濫用會計職業判斷, 避免其成為企業隨意操控利潤的工具。筆者認為:

1. 利用網絡建立價格參考平臺

制定公允價值會計職業判斷基本規范, 提高公允價值的客觀性, 廣泛的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 建立全國統一的價格參考網絡, 以此來推動信息的公開、透明, 保證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確實公允, 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業對利潤的操控。

2. 建立工作底稿存檔

建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中職業判斷和評估過程的記錄、存檔制度以增強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評估過程的可驗證性, 以此為基礎來評判金融資產的價值是否公允。

3. 加強對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確定方法的披露

目前財務報表列報準則中關于財務報表附注的列舉中, 沒有針對公允價值的附注說明, 這不利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規范。所以筆者認為, 應將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作為重要的會計政策進行附注披露, 對于使用公允價值計價的金融資產, 應披露運用公允價值的理由, 以及確定的方法、對損益的影響等, 還應提供關于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證明。

4. 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質

會計人員是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判斷和會計信息質量控制中重要的因素, 會計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會計信息質量。加之, 會計職業判斷的主觀性以及外界的眾多因素, 操縱利潤或濫用會計職業判斷已成為企業進行財務報告舞弊的主要手法之一, 因此對源頭的治理極為關鍵, 培養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和道德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

5. 加強審計監督

新會計準則體系大量應用公允價值, 會計職業判斷的范圍進一步加大, 使得企業更多用于調整經營業績、操控利潤等。審計部門應專門針對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職業判斷制定具體的審計程序, 以平價被審計單位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職業判斷的相關信息是否可靠, 以最大限度地通過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遏制企業利用會計職業判斷操縱公允價值相關的會計信息。

6. 明確相關的法律責任

對于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應用中的惡意職業判斷行為造成重大影響和嚴重經濟后果的, 司法部門應予以嚴厲的懲罰, 并建立誠信檔案, 對違反誠信的單位和個人記錄在案, 并且便于民眾和投資者隨時查詢, 如此法律和道德上的雙管齊下, 以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職業判斷與會計信息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不確定性, 會計職業判斷的可操控性, 將會對會計信息造成巨大的影響。新會計準則在實踐中具有極強的指導和規范作用, 隨著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理論和使用方法的逐步完善以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在我國運用環境的改善,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使用和會計職業判斷的規范必定會進一步提高并改善我國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質量, 使之向外部投資者提供更真實、有用的企業價值信息。

摘要:新會計準則有關公允價值的頒布, 預示著我國運用公允價值計量資產日趨成熟, 但由于實際操作中公允價值的資料數據不易取得, 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主要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因此企業具有很大的利潤操控性, 在此過程中不管是企業的盈余管理還是惡意的舞弊都將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僅此一點便可見三者之間是互相關聯, 互相影響, 密不可分的。本文首先闡述了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職業判斷和信息質量控制實際操作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 針對我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職業判斷實踐中所面臨的難點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會計職業判斷,信息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 單秀花.關于新會計準則下加強會計職業判斷的思考.新疆農墾經濟, 2010 (11)

[2] 夏萍.從會計政策、會計方法選擇看會計職業責任.商場現代化, 2008 (8)

[3] 唐麗艷.試析會計政策與會計方法對會計職業責任的影響.商場現代化, 2011 (10)

[4] 萬小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改進建議.審計月刊, 2008 (9)

[5] 宋丹陽.新準則視角下的會計職業判斷研究.東北財經大學, 2010 (3)

[6] 陳長鳳.會計信息質量與內部控制的關系研究.科技資訊, 2011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范文第5篇

1 會計職業判斷概念

職業判斷是專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 根據事物的發展和變化, 以及所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作出的合理判斷, 它廣泛存在于各個行業和領域。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面臨不確定會計事項, 根據交易或事項的性質、實質和結果等, 依據一定的職業規則和積累的經驗, 對具體的會計事項作出分析、判斷、選擇和決策。廣義的會計職業判斷包含管理人員職業判斷和會計人員職業判斷。會計職業判斷是一種主觀行為, 判斷的結論不僅依賴于判斷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更依賴于管理層的利益取向。

很顯然, 會計職業判斷反映了會計人員面對某些特定情況以及不確定環境下做出合理決策的能力。會計人員除應正確理解會計準則所包含的各種知識外, 其工作經驗、職業道德以及對某種特殊環境的認識能力等, 對會計職業判斷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進行會計職業判斷并不是每一個會計人員都能做好的, 這一過程反映了某一會計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邏輯分析的能力, 是一個知識、經驗與天分的積累過程。

2 會計職業判斷的必然性

2.1 會計準則內在的局限性

自1992年以來, 財政部發布的一系列會計準則已不再是簡單的賬務處理規則, 而主要是對交易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方面予以規范。2006年2月15日, 財政部發布了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也只是對會計工作提供了指導和方向, 并沒有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經濟事項, 特別是對以前沒有遇到過的經濟事項, 更是只提供了一些會計原則和會計處理方法供會計人員選擇。這些規定更多的只是原則性的, 同時允許各單位或企業靈活選擇會計處理方法。在這種情況下, 提高會計職業判斷的能力和水平成為對會計人員的必然要求。另外, 盡管38個具體準則基本上涵蓋了現階段各類企業經濟業務的一般情況, 但是在具體企業中還可能存在某些特殊經濟業務, 這些業務暫時沒有具體準則來規范, 會計人員只能根據會計準則的精神對經濟業務進行判斷和處理。

2.2 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必然要求

日新月異的通訊信息技術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速, 使中國更多的跨國公司加人國際競爭, 靈活的對外開放政策吸引著更多的他國公司進入我國市場。會計作為世界“商業語言”, 在國際經濟交往與合作中信息傳達的作用日顯重要。自1 9 9 3年《企業會計準則》實施以來, 與國際接軌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會計改革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 應當在借鑒國外先迸經驗和自我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完善, 在此之前則應以國際慣例中的基本概念與原則為向導, 對交易的實質進行判斷, 借鑒國際通行的會計準則以規范會計處理。

2.3 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會計是處于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中的, 作為一個包含確認、計量、報告與分析在內的信息系統, 服務于一定的經濟環境下的經濟主體, 而職業判斷僅僅是這種經濟環境下的一種經濟行為。二戰后跨國公司驟然增多促進了國際經濟技術交往, 會計處理對象日益多樣化、會計技術迅猛發展, 尤其是信息網絡的廣泛普及為財務信息的加工和傳遞提供了更為方便的途徑。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 社會由于追逐知識, 導致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人為核心, 會計人員的大腦成為企業創造效益和增值的基本源泉, 會計人員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能、判斷、決策等人為因素決定著特別市場契約中各方的利益權衡。由此, 我國會計工作在向國際化接軌過程中出現了準則、法規無法或暫時沒有規定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 職業判斷的作用日益重要。

這些都意味著會計人員必須經常參考其他依據, 即使有會計準則和其他依據為向導, 在解決特殊會計問題時仍需要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3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具體體現

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 涉及到方方面面, 存在于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全過程。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會計原則的選擇與協調

會計核算原則是會計處理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 但會計原則對會計業務的處理是指導性的, 所涉及到的具體環節仍需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使得在會計實務中對某一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設計、揭示時需要多個會計原則之間作出選擇, 而各個會計原則之間也有矛盾。如可比性與相關性原則之間、謹慎性原則與歷史成本原則等之間就時有沖突在特定的條件下, 某項會計原則是否應當選, 選擇的“度”應該多大, 如何正確處理多個原則的優先使用順序, 怎樣實現不同原則之間的最佳組合等等, 這一切都必須依賴會計人員的判斷來進行相應的選擇與協調。

3.2 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由于客觀經濟的復雜性和各個企業的特殊性, 企業可在允許的范圍內對同一經濟事項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在這多種會計處理方法之間本無絕對的孰優孰劣, 現行制度也缺乏對多種方法選用標準的具體規定, 會計人員只有在工作中運用自身的職業判斷, 在諸多可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中, 選擇適合本企業具體情況的會計處理方法, 以便會計信息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

3.3 會計估計

在會計工作實踐中, 經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對具有結果不確定性的交易或事項作出判斷, 對未來事項是否發生及未來事項的發生時間及影響予以估計入賬。常見的需要估計的項目有:壞賬、或有損失、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與凈殘值、無形資產和待攤費用的攤銷期限等等。這些項目必須通過會計人員合理的預測與推斷加以確認、設計, 才能使會計信息得認真實地反映, 其確認、計量、揭示的合理準確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高低。

3.4 重要性原則的運用

重要性原則要求對那些預期可能對進行經濟決策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 應單獨反映或重點說明;對于不太重要的經濟事項, 可以在會計記錄或報表上予以簡化或省略。由于我國會計準則未對重要性作出明確的定義, 而且在實際工作中, 不同的事項, 判斷其重要性的標準也會隨著時間、地點、經濟環境、業務性質等等而不同。因此, 對于一項經濟事項是否重要。是否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構成影響, 應否單獨揭示, 應視其自身性質及相關情況而定, 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實際工作中, 判斷重要性的標準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隨經濟事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 某項經濟業務是否重要, 是否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判斷, 是否應單獨披露, 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4 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對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 會計環境和會計處理對象日益復雜, 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大, 職業判斷的作用日益重要。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 直接關系到能否正確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 這就要求會計人員適應會計改革的需要, 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

4.1 轉變思想觀念, 增強職業判斷意識

長期以來, 我國一直沿用行業會計制度來規范會計行為, 行業會計制度中規定了明確的會計科目, 并對各科目的內涵及其包括的內容作了具體而詳細的解釋, 會計人員只需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作簡單的是非判斷。此外, 財務制度中對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選擇作了詳盡的限制性規定, 也限制了會計人員作判斷的范圍。這使得會計人員在工作中不善于運用職業判斷去處理復雜的會計實務。面對新形勢的要求, 會計人員要轉變觀念, 提高對會計職業判斷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更新思維方式, 改變過去按圖索驥的舊習, 增強職業判斷意識。

4.2 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以新會計準則體系培訓為契機, 將國際上先進的會計理念和會計方法傳授給會計人員, 將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會計人員應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 特別是要以新的會計準則培訓為切入點, 改進知識結構, 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制度、準則允許的范圍內熟練地進行專業判斷, 作出合理的選擇。

4.3 提高會計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想成為一個高水平的會計人員, 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高的理論素質外, 還要善于實踐。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職業培養、職業訓練的結果。它是在會計實踐中通過持續、不間斷地培養和訓練, 不斷積累起來的。企業應打破會計崗位終身制, 實行崗位輪換制, 使會計人員全面掌握各生產、經營環節的成本費用構成, 根據不同生產、經營環節和費用的性質進行職業判斷。

4.4 樹立現代教育觀念, 實行終身教育制

職業判斷能力的高低是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強弱的反映。要培養會計人員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 我們必須樹立現代教育觀念。首先, 在高等教育中對財會專業課程的設置應核算與管理兼顧, 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能從一堆分散的數據資料中通過篩選、歸類、分析和判斷以解決新問題。其次, 做好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培訓工作, 對會計人員實行終身教育制, 使會計人員對與本職工作相關的理論知識有廣泛的理解, 通曉企業管理、會計實務、稅收法規等知識, 增強職業判斷能力。

摘要:伴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會計環境日趨復雜多變, 不確定性經濟事項日益增多, 而會計標準卻日趨簡略, 會計職業判斷空間不斷增大。這不僅是國際會計準則的發展趨向, 也是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趨向。因此, 會計人員需要有敏銳、準確的職業判斷能力, 如實地確認和計量資產、負債的價值以及當期損益, 以提高本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本文從會計職業判斷的概念入手, 對如何提高會計職業職業判斷能力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對策

參考文獻

[1] 汪士果.論會計職業判斷[J].財會研究, 2006 (7) .

[2] 李正軍.培養和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J].中國農業會計, 2006 (10) .

會計實務職業判斷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是研究如何編制財務合并報表使單個企業個別財務報表得到科學合并,真實、全面的反應企業集團在整體上的全貌問題,從而提高合并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和相關性。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合并財務報表編制 比較

0引言

合并財務報表,是以企業集團內納入合并范圍的各成員作為會計主體,在其所編報的個別財務報表基礎上,由集團中的母公司運用一整套合并程序和方法所編制的,綜合反映企業集團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其現金流量變動情況的財務報表。合并財務報表的合理編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防止母公司來任意操縱利潤、扭曲會計信息,從而提高合并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和相關性,來把握其中的規律,指導以后的工作。

1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概述

合并財務報表有以下特點①特殊的會計主體。合并財務報表的主體是由母公司和子公司若干法人組成的企業集團會計主體,是經濟意義上的會計主體,不是法律主體。②母公司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并不是企業集團中所有企業都必須編制合并財務報表。③合并財務報表以個別會計報表為基礎編制。④連續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的連續抵消。⑤合并財務報表編制方法獨特。合并財務報表是對納入合并范圍的個別會計報表的數據進行加總的基礎上,通過編制抵消分錄將企業集團內部的經濟業務對合并財務報表的影響予以抵消。

2我國新會計準則下合并財務報表編制的變化及影響

2.1我國合并報表編制合并范圍的變化①小規模子公司和特殊行業子公司需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這樣合并財務報表能反映由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構成的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②取消了比例合并法,新會計準則明確指出應以控制為標準來界定合并范圍,因此在具體實施新會計準則時應從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兩個方面判斷是否存在實質控制。③對報告期內子公司的添增、處置事項做出了具體的規定。

2.2我國合并報表編制內容和方法的變化新準則中規定,合并財務報表不僅包括合并資產負債表、合并利潤表和合并利潤分配表的變動,而且還包括合并現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表和附注三個部分的改變。

2.2.1有關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的變化①增加了對“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的內部銷售產生的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處理”的規定。②新準則規定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不屬于母公司的份額,應當作為“少數股東權益”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列示,而不再作為“少數股東權益”單獨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反映。⑨新準則要求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中屬于少數股東權益的部分,應并入少數股東權益項目中列示。

2.2.2有關編制合并利潤表的變化①增加了“對存貨、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和無形資產計提的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與為實現的內部銷售損益相關的部分也相應抵銷”的規定。②新準則規定子公司當期凈損益中屬于少數規定權益的份額,應在合并利潤表凈利潤項目下的“少數規定損益”項目中列示,而不是以“少數股東損益”在“凈利潤”項目之前單獨列示。

2.2.3編制合并現金流量表的新要求新準則首次提出了對合并現金流量表的編制要求,具體如下:①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以現金結算債權與債務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應當抵銷。②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當期以現金投資或收購股權增加的投資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應當抵銷。③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當期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應當與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相互抵銷。④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收回的現金凈額,應當與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相互抵銷。⑤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當期銷售商品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應當抵銷。(山東大學管理學院)

2.2.4新準則要求編制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該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為基礎,在抵銷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對合并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影響后,由母公司編制。也可以根據合并資產負債表和合并利潤表進行編制。

2.2.5編制報表時附注披露的內容的變化新準則對編制報表附注披露的內容增加了幾方面:①子公司表決權比例披露。②子公司向母公司轉移資金能力受到嚴格限制情況的披露。③本期不納入合并范圍的原子公司,說明原子公司的名稱、注冊地、業務性質、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決權比例,本期不再成為子公司的原因等。

3對合并財務報表新準則的思考

3.1我國合并財務報表新準則存在問題

3.1.1合并范圍的規定應進一步詳細①復雜持股合并的問題。新會計準則沒有就如何計算間接擁有比例的方法做出明確的規定,選用的方法既可以依據加法原則也可以依據乘法原則,因而容易造成對于同一持股關系的合并業務會因不同會計人員的不同理解而做出不同的合并處理,得出不同的結論,從而導致最后提供的合并財務信息不一致。②關于暫時性控制的問題。新會計準則強調以控制為標準界定合并范圍,但對暫時控制并未明確說明。

3.1.2內部抵銷處理例如:對于存貨的購銷,若兩公司問的生產、銷售存在上、下游關系,則兩者之間的銷售應進行抵銷。若兩公司間的銷售只是偶爾發生,其金額對集團公司的經營成果影響很小,本文認為可以根據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則,不必進行抵銷。

3.1.3與國際會計準則的銜接我國市場經濟尚處于發育階段,特別是國有企業相互之間的交易比較多,且關聯交易較為普遍,交易價格顯失“公允”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我們必然是既要吸收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盡量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協調,又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3.2對合并財務報表新準則順利實施的建議新準則的順利實施必然需要各管理部門圍繞新會計準則制定出其他相關規范及采取一系列相應措施,使新準則在實施過程中真正達到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①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完善證券監督相關法規。組織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進行業務培訓,是保證新會計準則有效實施最基礎最有效的環節。同時加強對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的業務培訓,有助于提高其專業勝任能力與執業水平,保證執業質量,以監督會計從業人員的行為。廣泛宣傳新準則,并解答會計從業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困難。②及時出臺相關的審計實務公告,盡快開發出符合新會計準則、新審計準則的軟件。隨著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等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意識的提高,今后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對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質量的關注和要求也會不斷增強。

4結論

合并財務報表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集團化發展進程中對外披露會計信息的規范要求和有效手段。本文針對新合并財務報表準則與舊準則的相關差異,驗證了新準則下會計信息的有效性以及有用性的提高。具體體現在:①新合并財務報表準則規定的合并范圍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即比較能夠真實反映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②新合并財務報表準則在其他方面對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產生的影響。包括:我國合并報表編制內容和方法的演變及影響,個別財務報表調整的演變及影響,內部會計事項抵銷的特殊問題處理的演變及影響等。

上一篇:風險控制地鐵工程論文范文下一篇:書畫藝術建筑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