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誠信問題論文范文

2023-09-16

會計誠信問題論文范文第1篇

2、從“厄特馬斯”法案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范圍

3、會計誠信缺失原因及提高會計誠信的途徑

4、提升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水平研究

5、通貨膨脹下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6、陳毓圭:行業發展五大戰略與四大目標互為補充

7、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8、探析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問題

9、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10、誠信,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基石

11、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問題的進化博弈分析

12、注冊會計師肩負著降低審計法規運行成本的責任

13、從長春長生生物疫苗案看企業會計誠信問題

14、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若干思考

15、注冊會計師公信力缺失的成因及對策

16、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

17、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的模式考量與制度選擇

18、注冊會計師勝任能力及其培養途徑研究

19、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20、新形勢下我國會計誠信問題再思考

21、淺談我國會計誠信問題及相關對策

22、淘寶商城雙十一購物節電商誠信問題研究

23、我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對策

24、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研究

25、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目前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26、淺析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

27、試論如何進一步規范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市場

28、關于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29、美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體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30、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思考

31、從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看會計界與法律界的沖突

32、從萬福生科案件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風險控制

33、會計審計的誠信價值與信任機制重構

34、提高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綜合競爭力的策略選擇

35、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模式的新探討

36、試談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問題和審計風險的對策

37、基于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導向下審計質量目標的設定

38、注冊會計師誠信危機及相關治理意見

39、淺談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40、對CPA審計失信問題的研究

41、CPA行業職業道德框架體系的架構分析

42、關于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評價的研究

43、淺談注冊會計師誠信建設

44、基于問卷調查的注冊會計師服務需求分析

45、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途徑

46、淺析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7、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成因與防范控制

48、論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

49、芻議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及其防范

會計誠信問題論文范文第2篇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的美德,是一個社會的道德規范,它在維護和保持“合理”的社會經濟秩序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個國家乃至一個社會的精神財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信”二字具有極其重要的分量。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也。”又說:“信則人任焉”。荀子認為:“養心莫善于誠”。這些圣賢哲人的論述,生動顯示了誠信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價值和地位。在當時的自然經濟狀態下,誠信更多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農輕商,重義輕利是其主要特征,誠信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簡單。但如今的社會經濟情況截然不同了,會計誠信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現實物質利益聯系如此緊密。如果說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會計的誠信是會計作為賬房先生對主人應盡的義務。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的誠信義務具有了社會屬性。隨著經濟資源配置的社會化和兩權分離現象的廣泛出現,會計利用價值形態對資源的使用過程及其結果的有效反映與監控,成為市場資源配置是否有效、所有權與經營權關系能否得以協調的關鍵。所以,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經濟的一種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地以貨幣為主要計量手段把現實經濟活動連續地、系統地、全面地反映出來,并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人服務。

2 會計誠信的會計之本論

中國現代會計先父潘序倫先生指出:“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正是以此誠信理念潘先生創辦了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開辦了立信會計學校。潘先生認為,“立信”是做人的重要準則,同時也是會計賴以存身的職業道德,忠于會計事業必“立信”:“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必當有成。”把信用作為會計事業的生命線。誠信不僅是一種責任,更與重大利益相關。守信者終將得到利益,失信者終將付出成本。對會計行業而言,誠信既是財富,又是財源,誠信還是財力。誠信是財富,是指它有助于經濟業務的開拓,市場的占有;誠信是財源,是指它不僅可以使客戶增多,擴大實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潤;誠信是財力,是指誠信品牌是一種極大的無形資產。誠信一旦缺失,就意味著失去了走向市場化與國際化的通行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既是道德資源,又是經濟資源,誠信在保障交易正常進行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基礎。在經濟活動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壞,就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交易鏈條中斷。在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環節上,生產、運輸、賒購、賒銷等都存在委托代理關系。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使交易鏈條中斷。尤其是反映市場經濟運行過程及其結果的會計活動更加要求遵守規范、誠實守信,這樣的會計信息才更有客觀性、相關性、公允性,才能更好地實現會計目標,更有效地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而且市場經濟越發展,會計誠信的作用也越重要。

3 會計誠信的個體與主體問題

會計誠信的個體是指會計人員個人誠信。而會計人員個人誠信是指會計人員作為社會個體的個人道德問題,是職業道德的根本,是對社會所承擔的義務和職責,是在職業活動中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準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應當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技能勝任、保密、廉潔、文明服務等,以便保證出色地完成其專業工作。對于會計人員具體來講堅持誠信為本就是要求其立足會計實踐,力行誠實守信。“誠”有三層內容:(1)誠于所承擔的會計事業,熱愛會計崗位;(2)誠懇善待自己周邊的人和事;(3)熱忱勤勉地做好會計工作精益求精。“信”也有三層內容:(1)講究信用,信守“會計當而已矣”的諾言;(2)樹立會計信譽,創建會計品牌,提高會計社會公信力;(3)信任他人及經濟信息,構建和諧、文明的工作氛圍。會計誠信的主體是產權主體的誠信問題,更具體地講是會計主體的誠信問題,即會計主體所披露的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可靠。而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是由會計人員采用一定方法、按照一定規范反映出來的。由此可見,會計誠信不僅包括會計人員的個人誠信,更重要的是指會計主體的誠信問題,是一體兩面問題。

4 對會計誠信成本與收益的理性思考

如上所述,無論會計個體還是會計主體,也無論非會計誠信行為是怎樣的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引起會計誠信缺失的唯一動因——利益驅動。因為非會計誠信行為的背后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作為動力。對于企業而言,它的目的是利潤,只有當誠信能帶來利潤,不誠信會帶來損失時,它才會講誠信;對于個人而言,他們的目的是自己價值的實現,只有當誠信與自己的最終價值相符合時,他們才會誠信。在利益的驅動下,關鍵時刻就出現了誠信問題。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可騙取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有關管理機關的信任,并因此獲得投資、貸款或減少稅金支出等經濟利益。企業負責人作為企業管理的最高首長,他們有能力也有條件影響會計人員,通過制造虛假會計信息,騙取投資者的信任,并因此獲得職務、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他們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他們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避免因違及法規而影響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們必須接受企業負責人領導,按企業負責人的管理要求完成會計工作,并由此獲得薪金、升遷、獎勵等利益。而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增加業務”而得到更多的收益也在迎合上市公司的要求,出具虛假報告。甚至職工也可以因為單位“效益好”多拿工資獎金而掩飾非誠信行為。虛假會計信息能實現“多贏”,正是這些復雜的利益關系構成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在動因。同時,違規成本過低,直接引發了會計誠信危機。非會計誠信的預期成本是會計造假被發現的概率乘以被處罰的金額以及受輿論批評的成本和受良心譴責的成本,而預期收益是少繳稅金、增加分紅、獲取資質或政績、上市或配股以及募集資金等的多種收益之和。而當前我國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公司及相關的人員、中介機構處罰力度不夠,從而使會計誠信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并且因違規所獲得的收益遠遠大于違規所付出的成本,也使得許多公司為了追求利益鋌而走險,欺騙投資人、欺騙國家、欺騙社會。

摘要:會計誠信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而今變得特別沉重。當前我國經濟領域違法亂紀與財務造假結盟,且相互掩護,成為附屬于社會肌體上的毒瘤。本文從會計誠信行為的現狀和個體與主體認知這一事實,多角度地闡述會計誠信與缺失的動因、成本與收益失衡帶來的負面影響,正越來越強烈地警示著我們。

會計誠信問題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會計誠信是會計人員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也是會計活動有序進行的可靠保障,誠信是會計道德的重要內容。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

關鍵詞:會計;誠信;分析

1 會計誠信的重要意義

誠信,就是以誠為本,以信為用。會計誠信就是要求會計人員在執業活動中講求信譽,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真實、完整的會計核算。因此,會計人員必須重視會計誠信這一基本、重要的會計道德。

1.1 會計誠信是社會公德的組成部分

社會公德維系著人們之間的正常交往和睦相處,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安定有序。而會計誠信作為社會道德一部分,自然要受到社會公德的約束。

1.2 會計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客觀需要

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不做假賬”。會計信息是經濟信息的基礎,是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只有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才能客觀地反映經濟運行的質量,揭示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風險。因此,如何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是會計信息質量好壞的根本標準,是會計人員最基本的會計道德要求。

1.3 會計誠信是會計生存之本

會計道德的最高榮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理財,促進經濟繁榮。對于會計行業而言,誠信是財富,它有助于會計業務的開拓以及會計市場的占有;會計是財源,它不僅可以使客戶增多,擴大實力,并且可以使合作者增多,從而從合作中獲取最大的利潤;誠信是財力,是一種極大的無形資產,可以代表企業的形象。

2 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2.1 會計道德秩序失衡

在市場經濟中,社會生活的經濟基礎和道德秩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的會計人員為追求經濟利益,不重視社會責任和職業責任,造成了會計服務市場的混亂、失衡,甚至道德上的無政府狀態。

2.2 法制觀念淡薄

部分企業單位的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素養水平不高,甚至有許多不懂會計法的人員充當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一些單位領導和財務主管受自身利益的驅使,不惜知法犯法,以權謀私,直接干預正常的財經秩序。

2.3 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具有不相同的信息。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信息的公開、公正和有效傳遞。首先是會計信息的制造者與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對稱。結果會計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現“道德風險”或進行逆向選擇,違反誠信原則,提供虛假會計信息。

2.4 監督機制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監督機制是經濟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但是,我國目前的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一是財政、稅收、審計、銀行等監督部門配合不夠嚴密。二是經濟中介機構還沒有走向規范化、法制化,亂執法現象嚴重。三是企業內部監督力度不夠。

2.5 會計自身的局限性

會計自身的特點及局限性為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條件。一是會計原則為會計信息虛假提供了操作空間。財務會計是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從而產生了大量的應付、預提和待攤項目,會計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過操縱應計項目的確認時間來制造虛假業績,如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費用;二是會計政策為企業提供越來越寬的選擇范圍,制造者總是在規定的范圍內選擇有利于自身績效的會計政策。三是會計工作內容需要憑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進行,如果會計人員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擾,其主觀判斷就會失去客觀和公正,這就為會計人員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便利。四是會計準則的滯后性,為會計造假提供契機。

2.6 虛假信息成本低

通過造假,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不法企業單位可以騙取投資者、債權人甚至國家相關機構的信任,從而獲取投資、貸款、股票升值等利益。而這些造假,經濟成本往往是很低的。

2.7 公司制度的缺陷

有的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較突出的問題。一是股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現象嚴重。二是缺乏必要機制來保障全體董事嚴格遵守義務,維護股東和其他相關者的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誠信義務、不勤勉盡責的現象時有發生;過分突出董事長的地位和作用,與董事會以集體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

3 重樹會計誠信的對策

3.1 加強會計誠信教育

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法規教育,加強會計道德建設提升會計誠信度,培養和塑造會計人員高尚的會計職業道德。要“把誠信教育放在首位,培養處來的人才員不僅要有一流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要有一流的職業道德水平,絕不做假賬”。

3.2 加快會計制度、準則的研究和制定

研究和制定完善的會計制度、準則,減少會計虛假信息的施展空間。

3.3 建立健全會計誠信評價體系

在會計行業中,要講求會計職業道德,樹立會計誠信之風。在企業中,不僅要有業務水平的考核,更要有會計誠信的考核,建立會計人員“個人信用體系”,使會計人員保持良好的誠信道德水平。

3.4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業績評價機制;建立健全獨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內部會計控制體系,規范公司財務行為。

3.5 建立民事賠償制度

必須盡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對參與造假者,無論是誰,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訴訟。

會計誠信問題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會計 誠信 教育

1992年我國爆發了第一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事件——深圳原野,隨之幾年又有一系列的上市公司會計造假被曝光,此時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單個的上市公司的造假,而是一場大面積的會計誠信危機。如果是單個公司造假,那是個別現象,但當出現上市公司大面積會計造假時,人們就不再關注個別主體的特殊性,而是開始認真地反思:是制度的因素還是道德文化的丟失?有人認為當今社會經濟利益主導人們的心靈,傳統的誠信道德幾乎淪喪,于是大聲疾呼加強教育;也有人認為道德約束在經濟利益的誘惑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應該加強立法,從重處罰。在這十多年中,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會計行為加以約束,同時呼吁會計誠信教育,但無實質性的措施。國家和公眾都呼吁會計誠信教育,但是多年來會計誠信教育并未有實質性的進展,那么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或作用究竟如何?我們該怎樣實施會計誠信教育?在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對會計誠信問題作一下簡要地分析。

一、會計誠信問題簡析

1.會計誠信問題的含義:誠信是指誠實守信,不欺詐,會計誠信是指人為造成的會計信息所表達的內容與實際經濟活動是否相符。會計誠信問題的含義則要復雜一些,以往的研究并未對此有專門的討論,本文認為會計誠信問題至少要包括三個方面:(1)會計誠信問題是已經存在的一種會計誠信缺失的現象;(2)這種現象已經對社會造成了相當程度的麻煩,是急待解決的矛盾;(3)會計誠信問題不只是故意造成會計信息所表達的內容與實際經濟活動不相符這一簡單結果,而是這個問題從其產生可能性到最終形成的一系列的過程以及該過程所涉及的事務的總和。

2.會計誠信問題的發展與現狀分析:誠信是我國傳統倫理道德中最重要的規范之一,從春秋時代到先秦儒學再到宋明理學對于誠信道德都很重視。但我國古代重農輕商,所以在商業方面誠信制度并未得到充分的發展,相反卻出現了“無商不奸”的說法。即使在今天的社會,雖然不再認為“無商不奸”,但倫理道德中的誠信觀念和經濟領域里的誠信制度也仍然還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

1.會計誠信教育定位的意義: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誠信教育課題組曾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的可信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僅有2.51%的總會計師認為財務報告可信,可見上市公司會計誠信問題的嚴重程度。如此嚴重的會計誠信問題,單靠立法、處罰,能治理得了嗎?回答是否定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會計誠信教育肯定是起作用的,但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以及在該地為下會計誠信教育如何實施,卻是一個應該值得明確的問題,只有明確了它,才能真正地實施好會計誠信教育。

2.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道德文化與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能在短時期內更迭或變遷,而道德文化的改變卻是一個逐漸的,漫長的過程。但道德文化一旦為個體所接受,并內化于個體的身心,形成一種信念,便對個體的行為有極強的,長期的約束力。也正是如此,才決定誠信道德對個體行為的約束是基礎的,深遠的。會計誠信道德是誠信道德中的一部分,它要隨著誠信道德的大環境的發展而發展,不可能單個的突飛猛進。道德文化的傳承主要是靠教育,所以這也決定了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從縱向講,會計誠信教育不能起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它的作用卻是基礎的,深遠的;從橫向講,會計誠信教育要隨著誠信道德的大環境的發展而進行,不可能拋開大環境而唯獨讓它超然卓越。

三、會計誠信教育的實施

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作用是基礎的,深遠的,所以會計誠信教育應該是勢在必行,常抓不懈;會計誠信教育不能脫離誠信道德的大環境,故此會計誠信教育要與其他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具體來講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誠信教育要選定正確的范圍。近些年,很多人對會計誠信及會計誠信教育進行分析,其重點是強調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和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無論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還是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其立足點都是會計人員,也就是說會計教育的范圍限定在會計人員。這表面上看很順理成章,但深究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卻覺得將教育范圍限定在會計人員,不但范圍過于狹窄,而且也未必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本文認為要清楚地認識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就應該透過事情的表面,識別出會計誠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

通過對近些年會計誠信缺失案例和有關會計誠信實證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會計誠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是公司的管理層或決策者,而會計人員往往是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工具,在此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并非會計人員。再者,在較大的公司集團里,管理層或決策者往往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上運作虛假會計信息,作為普通的會計人員很可能都不能洞悉其中的緣由。如此情況下,我們把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限定在會計人員,這不但是范圍狹窄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此教育不會起到真正的作用。假如把公司的管理層或決策者納入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讓他們懂得會計知識,接受誠信觀念,樹立法律意識,這不但有利于會計誠信,也對公司的經營有益無害。另一方面,無知者無畏,如果讓管理層或決策者有所知,即有法律意識,有誠信觀念,那勢必對他們構成一種約束。曾經有一個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證分析:他把公司管理層的文化程度與公司誠信問題做相關性研究,其結論是文化程度越高,誠信的可能性越大。這一點從側面證明了把公司的管理層或決策者納入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的必要性。所以本文認為會計誠信教育范圍除了會計人員還應包括公司的決策者及其他相關人員。

2.會計誠信教育要有一個有力的實施者。目前,我國會計誠信教育主要是一些會計職業團體對團體成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其覆蓋面并不廣泛,除此之外還有部分的高校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了會計誠信方面的教育,其形式也多是空洞的說教。其實會計誠信教育已經呼吁了很多年,但會計誠信教育的現實狀況卻是零散、不系統的,似乎是并未有效的正真實施過,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一個有力的實施者。如此一來,就是有好的會計誠信教育的方法或內容,但也不能在實踐中得到實施。所以國家必須確定一個有效的會計誠信教育機構來指導會計誠信教育,并有能力把會計誠信教育對象約束到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內。

3.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應該切合實際,不能流于形式。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新問題的不斷涌現而必然會相應的有所變換。所以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應與社會的現狀相符合,應該切合實際。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優秀的道德傳統,但目前是倫理道德中的誠信觀念與經濟領域里的誠信制度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所以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應重點放在傳統倫理道德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應加強會計誠信觀念與個人榮辱觀的融合;而不是死記硬背會計職業道德中的條條框框。

會計誠信教育的方法應該行之有效,避免空洞的說教?,F在有很多人認為過去過于注重會計技能教育而忽視了誠信道德教育。其實會計技能教育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割裂開來,雙方應該結合在一起進行教育。拋開了會計職業道德,單純進行會計技能教育,那會使會計變成了數字游戲,不會發揮出會計事業的真正作用;離開會計技能,單純的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那只能是一種空洞的說教。會計技能與會計職業道德應該融合在一起,在會計技能與方法中應貫穿著會計職業道德的思想,某些會計職業道德可以融入到會計原則之中,去判斷會計方法的恰當與否,使會計技能真正的為會計事業服務

4.會計誠信教育要立足誠信道德的大環境,積極尋求其他方式的配合。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在與周圍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會計誠信也是如此,它不能脫離大的環境而孤立地存在,孤立地就會計誠信而進行會計誠信教育,這本身就陷入了哲學中所說的孤立的、片面的、機械論的觀點。通俗點說就是不可能單純通過會計誠信教育而達到“舉世皆混,維會計誠信獨清”。所以會計誠信教育應與其他方面的誠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會計誠信教育要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播和法律處罰。只有會計誠信教育對象具有法律意識,法律才能在事前對他們起到約束作用,另外法律知識和法律處罰雖然不是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但是處罰的結果卻對會計誠信教育有深遠的影響,因為這種懲惡揚善的氛圍非常有利于會計誠信教育的進行。會計誠信教育還要積極利用輿論宣傳的配合。會計誠信教育機構的教育雖然是系統的、有計劃、有步驟的,但他的覆蓋面并不十分廣泛,輿論宣傳不但范圍廣而且易于營造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對會計誠信教育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參考文獻:

[1]胡霞:對我國會計誠信問題缺失的思考.經濟師,2003(12)

[2]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誠信教育課題組.會計誠信及會計誠信教育.財會通訊,2004(4)

[3]卜華趙斐程芳:會計誠信教育為先.事業財會,2005(2)

[4]李穎輝:試論會計誠信.中國科技信息,20006(1):77

會計誠信問題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和關鍵,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企業要想在經濟社會的激烈競爭中有一席之地,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必不可少。同時,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僅要注重在財務組織結構、預算、風險等方面的防范,同時也應加強企業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深化改革,企業內部執業環境得到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關鍵詞]財務管理;會計誠信;內控機制

1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誠信體系及健全內控機制的意義

11完善企業財務管理、會計誠信建設和內控制度,是其深化改革、健康發展的必要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大部分企業都在加大企業改革的力度,原來單一的、以個人能力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的要求,因此,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是企業深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進一步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建設,是各大型企業的必經之路,必須以完善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來提高企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市場上的競爭實力。

12完善企業財務管理、會計誠信建設和內控制度,能夠有效保障投資人的利益需要

現代的企業制度,是企業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在實際生活中,大都會出現經營管理者會損害所有者的利益來追求實現個人的利益。這些現象大都是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不完善的后果,企業必須完善內部管理和控制機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強化制約和監督。企業的會計誠信的缺失也會損害投資人的利益。比如說,企業的中小投資者,他們大都是依據事務所審計后的會計信息進行相應的投資決策,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加強企業會計誠信建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資人的利益。

13企業財務管理、會計誠信建設和內控制度,能夠更好地落實企業的法律責任

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是企業會計誠信缺失的表現,也一直是我國大多數企業面臨的一個比較重大的問題。會計誠信缺失不僅危害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還影響了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比如說企業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國家的稅收也會受到影響,這樣必然導致國家經濟政策與實際產生偏離,會產生嚴重的不公平競爭,損害國家及其他個人的利益。因此,企業要建立一套完善、嚴謹的內部財務管理和內控機制,來保障企業業務的合法性與合規性,同時也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2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誠信體系,健全內控機制的有效途徑

21組織有效的經濟活動,理順財務結構

企業的組織結構并不是絕對不變的,而是發展變化的。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財務組織結構并完善組織結構的設置。設置企業財務機構時,應將財務與會計機構分別設置,并分別合理配置相關人員。兩個機構相互協作,相互配合,雖分工明確但又緊密協作。財務部門負責企業的財務管理,會計部門則負責日常會計核算。

22增強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經營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企業的成敗大都取決于經營風險的控制是否得到了很好的防范,因此,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財務風險的防范機制。近年來,一系列的金融問題的出現,讓更多的人們關注企業的風險管理,企業也把它列為企業管控重點。企業應該完善適應本企業的內控和風險管理措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員工的風險意識,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23建立會計誠信激勵制約機制,加強政府對會計誠信的監督和管理

現在社會上之所以出現很多的會計失信行為,會計信息失真屢見不鮮,會計造假行為屢禁不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及時有效地得到嚴厲的懲罰,有些地方政府存在不作為的問題。因此,加快會計誠信體系建設,一方面要積極建立會計誠信的激勵約束機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嚴格的會計失信懲罰機制。通過加強政府對會計誠信的監督和管理, 有效地發揮法律和市場對會計誠信的激勵約束和對失信行為懲罰的雙重機制。

24建立會計誠信的內控機制,強化企業事業內部的會計誠信管理

企業內部加強會計誠信管理,是提高我國市場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礎。企業在開展業務活動、進行重大決策時,需要大量真實可靠的信息,完善的會計誠信內控機制能為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評價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投資決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據。

25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及內控機制

企業財務管理體制是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來制定,它還需要維護企業的穩定,適應企業的發展,企業財務還需實現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目前很多企業都存在一些問題,像財務監控失控,這就是由于沒能將集權和分權相結合處理得當而造成。完善企業財務管理機制,需將集權與分權相結合作為一項基本原則來執行,并把這一原則具體貫徹到財務管理中。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質量要從企業的資金管理入手,對資金實行集中管理。

同時建立內部信息管理系統,這將以企業的財務管理為核心。目前,很多企業財務信息時效性差,會計信息真實性也存在問題,而財務管理軟件,則可代替許多手工工作,甚至完成一些人工無法完成的工作,監控方式也更科學,管理工作透明度提高,人為影響因素減少,規章制度程序固化,財務信息的時效性大大增強,監督力度也明顯提高。

26健全企業內控機制途徑

企業內控建設應當以經營的效率與效果為主導目標,以財務報告可靠、資產安全與經營合規為三個保障目標,在此基礎上,圍繞內控組織的設置與內控建設的五要素展開。

方式一:單獨設置內控部門。優點是有利于提高內控建設的初期推動效率,缺點是內控部門與經營管理部門割裂,未能很好地體現內部控制責任與經營管理責任的融合。此方式在金融類企業普遍應用,對于實體經濟體,通常不設置專職的內控部門。

方式二:由內部審計部門牽頭負責內控工作。優點是待體系初建完成且運行平穩后,內部審計作為內控的監督部門,可以立足于公司整體牽頭協調各部門定期進行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并且持續完善內控體系的建設。缺點是國內企業內審部門往往人才匱乏,在內控建設的初期獨立擔此重任可能力不從心。

方式三:在內部控制建設集中期設立內部控制建設辦公室,該辦公室從各主要部門抽調人員專職從事內控體系建設工作,待體系正式運行時,辦公室解散,人員歸位到各經營管理部門,且牽頭職能也歸位至內審部門。此方式的優點是可以集中各部門力量完成內部控制的體系化建設,待體系平穩運行后,相關人員回到經營管理部門的骨干崗位上,有利于促進各經營部門對內部控制體系的理解,有利于內控與經營管理的融合。實踐表明,對于管理基礎弱的實體經濟企業,采取方式三的內控推行效果較佳。

3結論

我國已加入 WTO,目前,我國企業不僅是面臨著國內市場的競爭局勢,也會面臨著國際市場上殘酷的市場競爭,都說商場如戰場,要想在市場上立足,企業不僅要抓外部的市場環境,更要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建設。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并建立好企業的會計誠信體系,做好企業的內部管理,這樣才能縮短與國際管理水平的差距,更好地在國際市場上立足。

參考文獻:

[1]柴斌鋒,張運坤企業集團集成化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5(5)

[2]林開銀 論我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存在問題及對策[J].集美大學學報,2003(3)

[3]費連才我國現代物流服務業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交通財會,2009(4)

[4]盧昀大力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J].經營管理者,2009(10)

[5]張立娟,趙鳳珍淺議建立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內容及原則[J].知識經濟,2009(15)

[6]馮衛東試論構建會計誠信體系若干問題[J].會計研究, 2009(2)

[7]高紹福,陶海映企業會計誠信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會計之友(上旬刊), 2009(4)

會計誠信問題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目前會計誠信問題尤為嚴重,會計誠信教育迫在眉睫,本文對會計誠信問題及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會計誠信教育的實施意見。

[關鍵詞] 會計 誠信 教育

1992年我國爆發了第一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事件——深圳原野,隨之幾年又有一系列的上市公司會計造假被曝光,此時人們開始意識到這不是單個的上市公司的造假,而是一場大面積的會計誠信危機。如果是單個公司造假,那是個別現象,但當出現上市公司大面積會計造假時,人們就不再關注個別主體的特殊性,而是開始認真地反思:是制度的因素還是道德文化的丟失?有人認為當今社會經濟利益主導人們的心靈,傳統的誠信道德幾乎淪喪,于是大聲疾呼加強教育;也有人認為道德約束在經濟利益的誘惑面前顯得軟弱無力,應該加強立法,從重處罰。在這十多年中,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會計行為加以約束,同時呼吁會計誠信教育,但無實質性的措施。國家和公眾都呼吁會計誠信教育,但是多年來會計誠信教育并未有實質性的進展,那么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或作用究竟如何?我們該怎樣實施會計誠信教育?在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對會計誠信問題作一下簡要地分析。

一、會計誠信問題簡析

1.會計誠信問題的含義:誠信是指誠實守信,不欺詐,會計誠信是指人為造成的會計信息所表達的內容與實際經濟活動是否相符。會計誠信問題的含義則要復雜一些,以往的研究并未對此有專門的討論,本文認為會計誠信問題至少要包括三個方面:(1)會計誠信問題是已經存在的一種會計誠信缺失的現象;(2)這種現象已經對社會造成了相當程度的麻煩,是急待解決的矛盾;(3)會計誠信問題不只是故意造成會計信息所表達的內容與實際經濟活動不相符這一簡單結果,而是這個問題從其產生可能性到最終形成的一系列的過程以及該過程所涉及的事務的總和。

2.會計誠信問題的發展與現狀分析:誠信是我國傳統倫理道德中最重要的規范之一,從春秋時代到先秦儒學再到宋明理學對于誠信道德都很重視。但我國古代重農輕商,所以在商業方面誠信制度并未得到充分的發展,相反卻出現了“無商不奸”的說法。即使在今天的社會,雖然不再認為“無商不奸”,但倫理道德中的誠信觀念和經濟領域里的誠信制度也仍然還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二、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

1.會計誠信教育定位的意義: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誠信教育課題組曾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的可信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僅有2.51%的總會計師認為財務報告可信,可見上市公司會計誠信問題的嚴重程度。如此嚴重的會計誠信問題,單靠立法、處罰,能治理得了嗎?回答是否定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會計誠信教育肯定是起作用的,但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地位究竟如何以及在該地為下會計誠信教育如何實施,卻是一個應該值得明確的問題,只有明確了它,才能真正地實施好會計誠信教育。

2.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道德文化與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能在短時期內更迭或變遷,而道德文化的改變卻是一個逐漸的,漫長的過程。但道德文化一旦為個體所接受,并內化于個體的身心,形成一種信念,便對個體的行為有極強的,長期的約束力。也正是如此,才決定誠信道德對個體行為的約束是基礎的,深遠的。會計誠信道德是誠信道德中的一部分,它要隨著誠信道德的大環境的發展而發展,不可能單個的突飛猛進。道德文化的傳承主要是靠教育,所以這也決定了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定位:從縱向講,會計誠信教育不能起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它的作用卻是基礎的,深遠的;從橫向講,會計誠信教育要隨著誠信道德的大環境的發展而進行,不可能拋開大環境而唯獨讓它超然卓越。

三、會計誠信教育的實施

會計誠信教育在會計誠信問題中的作用是基礎的,深遠的,所以會計誠信教育應該是勢在必行,常抓不懈;會計誠信教育不能脫離誠信道德的大環境,故此會計誠信教育要與其他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具體來講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誠信教育要選定正確的范圍。近些年,很多人對會計誠信及會計誠信教育進行分析,其重點是強調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和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無論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還是會計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其立足點都是會計人員,也就是說會計教育的范圍限定在會計人員。這表面上看很順理成章,但深究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卻覺得將教育范圍限定在會計人員,不但范圍過于狹窄,而且也未必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本文認為要清楚地認識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就應該透過事情的表面,識別出會計誠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

通過對近些年會計誠信缺失案例和有關會計誠信實證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會計誠信缺失的真正主使者是公司的管理層或決策者,而會計人員往往是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工具,在此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并非會計人員。再者,在較大的公司集團里,管理層或決策者往往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上運作虛假會計信息,作為普通的會計人員很可能都不能洞悉其中的緣由。如此情況下,我們把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限定在會計人員,這不但是范圍狹窄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此教育不會起到真正的作用。假如把公司的管理層或決策者納入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讓他們懂得會計知識,接受誠信觀念,樹立法律意識,這不但有利于會計誠信,也對公司的經營有益無害。另一方面,無知者無畏,如果讓管理層或決策者有所知,即有法律意識,有誠信觀念,那勢必對他們構成一種約束。曾經有一個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證分析:他把公司管理層的文化程度與公司誠信問題做相關性研究,其結論是文化程度越高,誠信的可能性越大。這一點從側面證明了把公司的管理層或決策者納入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的必要性。所以本文認為會計誠信教育范圍除了會計人員還應包括公司的決策者及其他相關人員。

2.會計誠信教育要有一個有力的實施者。目前,我國會計誠信教育主要是一些會計職業團體對團體成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其覆蓋面并不廣泛,除此之外還有部分的高校對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了會計誠信方面的教育,其形式也多是空洞的說教。其實會計誠信教育已經呼吁了很多年,但會計誠信教育的現實狀況卻是零散、不系統的,似乎是并未有效的正真實施過,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一個有力的實施者。如此一來,就是有好的會計誠信教育的方法或內容,但也不能在實踐中得到實施。所以國家必須確定一個有效的會計誠信教育機構來指導會計誠信教育,并有能力把會計誠信教育對象約束到會計誠信教育的范圍內。

3.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應該切合實際,不能流于形式。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新問題的不斷涌現而必然會相應的有所變換。所以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應與社會的現狀相符合,應該切合實際。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優秀的道德傳統,但目前是倫理道德中的誠信觀念與經濟領域里的誠信制度未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所以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應重點放在傳統倫理道德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應加強會計誠信觀念與個人榮辱觀的融合;而不是死記硬背會計職業道德中的條條框框。

會計誠信教育的方法應該行之有效,避免空洞的說教?,F在有很多人認為過去過于注重會計技能教育而忽視了誠信道德教育。其實會計技能教育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割裂開來,雙方應該結合在一起進行教育。拋開了會計職業道德,單純進行會計技能教育,那會使會計變成了數字游戲,不會發揮出會計事業的真正作用;離開會計技能,單純的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那只能是一種空洞的說教。會計技能與會計職業道德應該融合在一起,在會計技能與方法中應貫穿著會計職業道德的思想,某些會計職業道德可以融入到會計原則之中,去判斷會計方法的恰當與否,使會計技能真正的為會計事業服務

4.會計誠信教育要立足誠信道德的大環境,積極尋求其他方式的配合。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在與周圍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會計誠信也是如此,它不能脫離大的環境而孤立地存在,孤立地就會計誠信而進行會計誠信教育,這本身就陷入了哲學中所說的孤立的、片面的、機械論的觀點。通俗點說就是不可能單純通過會計誠信教育而達到“舉世皆混,維會計誠信獨清”。所以會計誠信教育應與其他方面的誠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會計誠信教育要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播和法律處罰。只有會計誠信教育對象具有法律意識,法律才能在事前對他們起到約束作用,另外法律知識和法律處罰雖然不是會計誠信教育的內容,但是處罰的結果卻對會計誠信教育有深遠的影響,因為這種懲惡揚善的氛圍非常有利于會計誠信教育的進行。會計誠信教育還要積極利用輿論宣傳的配合。會計誠信教育機構的教育雖然是系統的、有計劃、有步驟的,但他的覆蓋面并不十分廣泛,輿論宣傳不但范圍廣而且易于營造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對會計誠信教育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參考文獻:

[1]胡霞:對我國會計誠信問題缺失的思考.經濟師,2003(12)

[2]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誠信教育課題組.會計誠信及會計誠信教育.財會通訊,2004(4)

[3]卜華趙斐程芳:會計誠信教育為先.事業財會,2005(2)

[4]李穎輝:試論會計誠信.中國科技信息,20006(1):77

上一篇:vi設計畢業論文范文下一篇:信息安全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