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食品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2023-12-01

食品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摘要:食品質量安全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和人們健康,它是食品企業的首要社會責任。但近些年,中國食品質量頻頻出現問題,食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因此,提升食品安全系數,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感,已經刻不容緩。建立食品企業質量安全信譽是重獲消費者信任和長遠發展的唯一途徑。

關鍵詞:食品安全 社會責任 食品企業

0 引言

食品安全是消費者在選購時主要考慮的因素,也是食品企業發展最根本的基石。食品安全關系到政府和食品行業聲譽、食品企業的生存、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更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然而不少國內食品企業摒棄了應有的社會責任,為了追求利益屢屢犯險,不斷制假販假,甚至不惜以消費者的生命做賭注,使得食品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中國食品企業想要重獲消費者信任和獲得長遠發展,唯一的途徑就是提高食品質量、建立起企業食品安全的信譽。

1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1],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從目前食品行業出現的信任危機角度來講,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企業在創造財富的同時,要承擔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的責任,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證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問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底線是食品的安全,也就是說,保證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特征,是社會責任的核心[2]。

2 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原因

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屢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無外乎這樣幾點:

2.1 把利潤作為唯一經營目標

很多食品企業把利潤最大化作為自己唯一的經營目標,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久發展。再加上來自國外食品企業的激烈競爭和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對企業利潤的擠占效應,很多食品企業為了保住自己的利潤,為了能夠降低成本,不惜削減產品質量水平,甚至危害消費者健康。

2.2 道德文化建設缺失

企業道德文化建設在中國起步較晚,企業自身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實踐比較薄弱,侵害勞動者、消費者、債權人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普遍存在。很多食品企業責任人甚至連道德文化和社會責任是什么都不知道。

2.3 法律法規不完善

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雖然不少,但存在立法過于分散、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因此法律法規體系還是不夠完善,尤其是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立法。從總體上講,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立法已經初步確認,但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法律法規體系還存在著很多不足[3],難以在規范市場經營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2.4 監管力度不夠

一方面,國內不少監管機構在對食品企業的質量安全管理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些執法流于形式,造成監管“真空”。一些管理部門職能交叉重復,造成了誰都可以管,但最后誰都不管的局面。另一方面,犯罪成本太低,而作假的收益又太高,也是中國食品企業屢爆惡性事故的原因之一。如果食品企業出事,一般是監管部門罰一點款了事,難以對這些企業形成足夠的威懾。

3 國外食品安全建設的啟示

3.1 企業食品安全和道德意識強

很多國外食品企業早就意識到企業道德和社會責任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它們把食品質量與安全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首要任務,以過硬的質量贏得了國內外的信賴,成就了一流的品牌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食品監管形成立體網絡

在國外,已經有非常多的國家建立起全方位的食品監管網絡了。比如,美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按照聯邦、州和地區分為3個層面監管。三級監管機構大多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采取進駐飼養場、食品生產企業等方式:從原料采集、生產、流通、銷售和售后等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從而構成覆蓋全國的立體監管網絡[4]。

3.3 懲罰力度強

除了直接賠償外,不少發達國家都有懲罰性賠償相關法律,讓消費者通過法律,把不良企業罰到傾家蕩產。其目的主要是對其他企業進行威懾與警示。比如2010年底德國一家養雞場發現飼料遭致癌物質二噁英污染,事發后,不但德國檢察機關提起刑事訴訟,同時該飼料企業還要承擔受損農場提出的高達數千萬歐元的民事賠償。

3.4 誠信體系的約束力

不少發達國家是靠一個無形的誠信體系來進行運作的,一旦食品企業的誠信受到質疑或者有污點,其誠信得分會嚴重下降,后果極為嚴重,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銀行以后基本上就不會再貸款給這些誠信出問題的企業了。

3.5 有較完善的法律體系

發達國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發展比國內早很多,因此一般都有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美國良好的食品安全狀況很大程度上也歸功于其完善的食品安全法。例如:《食品添加劑修正案》、《嬰幼兒食品配方法》、《色素添加劑修正案》、《藥物濫用控制修正案》、《肉類檢查法》、《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等等。每年還有一系列的舉措推動食品法律的制度創新。

4 中國食品企業加強社會責任建設的建議

4.1 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增強食品安全責任觀念

食品企業作為一個社會單元,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于社會之外而生存,因此,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增強食品安全責任觀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考慮消費者的利益。食品企業的生存發展也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而前進,利益與利潤并重,義利并行,從關心企業自身利益到顧客利益的方向上來才行,這樣才會更道德,更有價值意義,才會走得更遠。

4.2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和召回機制,使危害最小化

食品企業應該建立從原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全程質量監控,對原輔材料的供應、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控制,建立質量信息的可追溯機制。另一方面,食品企業應該建立相應召回機制,能從市場和消費者手中及時收回問題食品,從而制止已流入市場的問題食品對廣大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損害擴大化。

4.3 完善監督機制,加大懲罰力度

建立健全政府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各監管機構內部建設,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提高監管執法人員素質,以提高監管效率,加強監管力度[5]。同時也應該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社會公眾等的監督作用,形成多元化監督網絡,提高監督效能。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力度方面尤其要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提高犯罪成本,只有在嚴厲懲罰性賠償制度下,食品安全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4.4 完善法律體系,保障消費者利益

中國食品安全相關法律起步較晚,安全標準層次還比較低,但是為了更有效地防控食品安全犯罪,有必要建立以食品安全基本法為龍頭,其他具體法律相配合的多種層次的立體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只有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才能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促進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5 結論

食品安全與消費者健康和社會安定息息相關,食品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還應該要保證消費者的根本利益,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站穩住腳,才能夠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勝.社會責任視角下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J].企業活力,2011年[6]:74~76.

[2]劉艷.論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J].現代商貿工業,2010[11]:79.

[3]史倩.論我國企業社會責任[D].河南:河南大學,2011年5月.

[4]各國如何應對食品安全事故[J].《品牌與標準化》,2011[11]:53~55.

[5]毛中根.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N].人民日報,2012,08,24(7).

食品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關鍵詞】隱患,危險源監控,應急預案,安全,管理評價

1前言

正在全國各地區進行的新一輪重大隱患調查上報工作表明:有些企業的安全生產形勢是十分嚴峻的,這對安全生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當前,重大危險源辨識、評價、監控與預警的有關工作是全國的安全生產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國家用行政、經濟和科技三種手段相結合來加強對重大危險源和重大隱患辨識與監控的力度。對新建、改建、擴建的項目,主要貫徹執行勞動部1997年3號令,即切實抓緊“三同時”的落實。對在用的工業設施,則必須摸清重大危險源和重大隱患的確切狀況,并加以跟蹤、檢測、監控和預警。重大危險源或重大隱患的安全監控,越來越被各級領導重視并提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議事日程。針對安全生產現狀,重要對策之一就是重視對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進行電腦安全監控,即采用高新技術手段對企業的各類重大隱患或重大危險源進行跟蹤監視,變事故處理為事故預防,隨時發現隱患,隨時排除,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掌握企業安全管理的主動權,實現保障安全的目的。2模型的設計與棵索

模型設計是對重大事故隱患實施電腦安全監控的基礎。按正確設計并經論證的模型,編制多媒體電腦軟件,在有條件時建立必要的電腦網絡,才能有效地實施對重點大型企業的電腦安全監控。本項實用性研究涉及到的隱患和危險源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危險源是某種危險的根源,一般指客觀存在著某種可能導致發生事故、傷害、損失等災難性后果的有關危險物質或能量,且其數量超過了臨界值。這些是事故或災害的基礎原因或間接原因。而隱患則是隱藏著的禍患,一般指存在著某種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管理上的缺陷。這些是發生事故或災害的直接原因。本項實用性研究方案考慮隱患因素,同時也考慮危險源因素。 本項實用性研究的設計方案是建立在計算機圖文數據庫的設想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和 Windows(視窗)界面,易學、易懂、易操作,適用于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或企業管理部門的各類人員,尤其是非計算機專業人員使用,軟件應完全漢化,全部用漢字顯示菜單,提示幫助等信息,供使用者查閱,便于無英語基礎的人員使用。 本項實用性研究的設計方案表明:對于重大事故隱患(危險源)實施安全監控的結論輸出形式為文本文件、數據文件和圖形文件三種形式,如查詢某個政策法規或查詢某項安全生產制度等,是以檔案文本文件形式輸出,如對企業安全管理績效進行評價,或是針對性安全技術措施的落實情況的評價等,則是以數據文件形式輸出,而對企業隱患監控,則是以圖形文件形式輸出。由于廠區平面布置圖(電子地圖)將本企業的隱患(危險源)所處位置和危險程度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并可顯示一旦發生事故或災害所產生的后果——人員傷亡估計與財產損失估計。 安全監控的實施應考慮先應用于試點企業,然后再選部分企業進行推廣,在此基礎上應籌建必要的電腦網絡。首先要使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或其委托、指定)的監控站、點與試點企業通過調制解調器(MODEM)將電腦系統聯結起來,實現遠距離數據傳輸,并實施定時數據更新,初步實現重大事故隱患的電腦安全監控。然后,考慮在已經預留的接口上接入各種控制信號,即采用各種相應的傳感器材、檢測儀器跟蹤、監視作為檢測對象的重大隱患(危險源)的各種技術參數,如壓力、溫度、濃度、液位等等,將參數信號轉換成4~20mA的標準電流信號,再將標準電流信號通過數據采集裝置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數字信號,這樣就能得到隱患(危險源)實時狀態信號與正常狀態信號的對比數據,井且進行信號反債,這樣,重大事故隱患(危除源)的電腦安全監控才能系統實現。

3重大事故隱患監控

3.1設計隱息監按方案的原則

1)適合中國國情。這是本項實用性研究的基礎。

2)“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事故、災害的預防為本項實用性研究的立足點。

3)針對某種隱患或危險源,不僅有具體的安全技術措施,而且也有考核評價辦法。

4)盡力做到合理、簡便、實用、節約。既適用于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又適用于勞動安全監察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實施安全監控。

3.2隱患監控方案主要內容

1)企業主要隱患(危險源)的基本狀況 本模型研究根據對重大隱患進行重點監控的原則,主要針對燃、爆、危房進行重點監控,另對毒氣泄漏、機械傷害、粉塵危害、噪聲與振動危害等已考慮了模型的拓延與擴展,以適應不同企業的不同隱患(危險源)因素。對于一個具體企業,需辨識其主要的隱患點或主要的危險源單元。如:易燃、易爆物質,應詳細說明其物質構成和數量,以及閃點、爆炸上下限等有關燃燒爆炸的理化參數。危房應詳細說明其建筑結構、歷史檔案、危險癥狀、加固維修等有關數據。

2)隱患(危險源)的監控圖 廠區平面布置電子地圖(或廠區模擬地圖)顯示,各隱患單元(或危險源單元)應顯示其名稱、數量、工作或貯存方式、危險程度、是否有安全措施及其落實程度,管理責任人等。還應顯示如事故或災害發生,可能造成的入員傷亡或財產損失情況,正是本項實用性設計方案的核心。

3)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及其落實情況 (1)針對燃、爆隱患,應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在如下方面采取安全技術措施:①廠區布置與建筑;廠區布置的合理性;建筑結構滿足防火防爆要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②設備與裝置:易燃、易爆物質的可靠密封;安全裝置按規定設置等瘤工藝過程:領配料、投出料的規程;有效控制超溫超壓等;④電氣安全:電源及配變電設備、電纜或線路、用電器以及防雷擊、防靜電措施;⑤消防設施:消防水源配置、消火拴、固定滅火系統及滅火器材等 (2)針對危險建構筑物也應相應考慮以下因素:①環境自然條件下的措施:如建筑年限、老化影響的相應借施;大氣酸堿性等環境影響的相應措施;地面沉降影響的相應措施;凍融影響的相應措施等。②生產過程影響下的措施: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的影響的相應措施,高溫影響的相應措施;振動影響的相應措施等。 4)事故苗頭、險情分析與處理 具有重大隱患(危險源)的企業應有計劃地定期對自身的安全生產形勢進行分析與總結,尤其是對已出現過的事故苗頭、災害險情及時記錄,用系統安全工程的方法進行評價,這是隱患監控的重要內容。

4應急預定計劃方案

“預防為主”是安全生產的原則。然而無論預防措施如何周密,事故和災害總是難以根本杜絕,為了避免或減少事故和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必須高度重視應急預案的制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認真做好應急預案實施的各類準備工作,才能把事故與災害所造成的入員傷亡或財產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 迅速的反應和正確的措施是處理緊急事故和災害的關鍵。所謂迅速的反應是指:迅速查清事故發生的位置、環境、規模及可能發展的勢態;迅速溝通應急領導機構,應急隊伍、輔助人員以及事故或災害現場人員之間的聯絡;迅速啟動各類應急設施、調動應急入員奔赴災區;迅速組織醫療、后勤、保衛等隊伍各司其責;迅速通報災情,通知鄰區做好各項必要準備。正確的措施包括:保護或設置好避災通道和安全聯絡設備,撤離災區人員。無法設置安全通道時,應開辟僻難所,并采取必喜的向救借施;力爭迅諫消滅災害,并沖意采取隔離災區的惜梳,轉移災區附近的易引起災害蔓延的設備和物品;撤離或保護好貴重設備,盡量減少損失;對災區仔細檢查,防止死灰復燃及二次事故發生。居安思危、常備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災害發生的緊急關頭反應迅速、措施正確。從容地應付緊急情況,需要周密的應急計劃、嚴密的應急組織、精干的應急隊伍、敏捷的報警系統和完備的應急設施。

4.1制定應急預案的主要原則

1)應急預案應針對那些可能造成企業、系統人員死亡或嚴重傷害、設備和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突發性災害,如火災、爆炸、危房倒塌、毒氣泄漏等。

2)應急預案是對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補充,應急計劃應以完善的預防措施為基礎,體現“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3)應急預案應以努力保護入身安全、防止入員傷害為第一目的,同時兼顧設備和環境的防護,盡量減少災害的損失程度。

4)應急預案應結合實際,措施明確具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5)應急預案應經常檢查修訂,以保證先進科學的防災、減災設備和措施被采用。

4.2應急預案的主裹內容

1)指揮系統組織構成:建立堅強有力的應急組織是落實應急計劃的關鍵。健全的應急組織應包括處理緊急事故的領導機構、專業和自愿救護隊伍以及醫療、后勤、保衛等其它必要的配合人員。如圖2所示。對具體企業而言,應責任落實到人。

2)應急裝備的設置:應急裝備主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報警系統;主要有火災報警裝置(火災探測器、火災控制器等),氣體和粉塵爆炸監測報警裝置(爆炸性氣體監測裝置、報警斷電儀、遙測報警儀、爆炸性粉塵監測裝置等)及毒氣泄漏報警儀等屆救護人員的裝備:主要有救護人員的頭盔、防護服、防護靴、呼吸保護器具及安全帶、繩等主要裝備。③消防器材:主要指滅火劑、滅火器、專用消防車及簡易滅火工具等。④救生器材:主要指自動蘇生器、自救器等。⑤救災通信聯絡設備:應急預案應考慮到原有通信系統破壞時,采用的應急通信聯絡工具。 制定應急預案時,應據企業情況,選配以上各種應急裝備,加強裝備的選購、設置、貯備的管理,使裝備處于完好、足量、有效、可靠、啟用方便、操作簡單、不易破壞和標志明顯的狀態。

3)事故或災害發生的應急處置方案 應急預案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編制若干套應急處置方案,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從最壞處設想。以火災為例,應急處置方案應包含報警、調度力量(專業消防隊伍、企業消防組織)、火場偵察、滅火行動、救人、物資疏散、破拆、排煙、通信及錄像等內容。

4)事故處理與恢復生產 應急預案還應包含事故或災害的事后處理,恢復正常生產秩序等內容,應有如下幾項: ①加強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②認真查明事故、災害的原因,依法嚴肅處理責任者。③分析存在隱患,采取整改措施,防止再次發生類似事故。④按規定及時上報事故、災害及傷亡、損失報告。⑤設備維修;安全裝置、消防設施的檢查、維護等。

5安全管理績效評價

安全管理績效評價是綜合運用安全系統工程方法對系統的安全進行預測和度量,它既不同于安全生產競賽評比,也不同于安全生產檢查驗收,它既要考核企業安全管理的工作內容,也須查驗企業安全管理的實際效果。這種評價應該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它從側面反映了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安全管理績效評價不是評價企業安全技術職能機構或者單一的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對企業安全工作進行全過程、全員、全面的評價。 在國內,安全管理評價或企業系統安全分析越來越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筆者對國內機械、化工、建筑、紡織、輕工等各具行業特點的企業安全管理及其績效評價有關情況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歸納和綜合,充分意識到這是工業安全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不僅是認識上、方法上的改革,而且是管理模式上的改革。改傳統管理為現代科學管理,改事故處理為事故預測、預防,改縱向單科管理為縱橫交叉的全員、全面、全過程的系統管理。隨著我國改革和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也必將跨L一個新臺階,企業安全管理評價的理論和實踐也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 眾所周知,不同的隱患或危險源具備不同的事故發生概率,然而,事故實際發生的概率與安全管理的績效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安全管理績效評價是一個綜合性的表達。本項研究對企業通常性的安全工作(如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教育培訓與考核、安全規章制度、安全技措計劃等等)和針對具體重大隱患點或危險源單元所采取的各項安全技術措施進行綜合歸納,研究設汁企業安全管理績效評價的綜合性模型。 本項研究應用了系統論、控制論、運籌學、決策學的理論,在方法論上綜合了社會環境,人文因素對工程客體變異過程的影響,特別是把人對各類危險因素所產生的現實危險、危害程度的控制作用納入綜合評價。同時在管理科學的實用領域將重大事故隱患監控、應急預案和安全管理績效評價模型編成應用性電腦監控軟件,必將對企業安全管理的文檔、信息收集,數據處理、自動警示、動態分析和預測、預防起到技術推動作用,此研究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安全管理績效評價,是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一項創造性勞動,進入了國內同領域的最新層次。

6結束語

食品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本單位安全生產情況及安全生產基本知識;

(二)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

(三)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和義務;

(四)有關事故案例等。

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生產經營單位廠(礦)級安全培訓除包括上述內容外,應當增加事故應急救援、事故應急預案演練及防范措施等內容。

2、車間(工段、區、隊)級崗前安全培訓內容應當包括:

(一) 工作環境及危險因素;

(二) 所從事工種可能遭受的職業傷害和傷亡事故;

(三) 所從事工種的安全職責、操作技能及強制性標準;

(四)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現場緊急情況的處理;

(五)安全設備設施、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維護;

(六)本車間(工段、區、隊)安全生產狀況及規章制度;

(七)預防事故和職業危害的措施及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八)有關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訓的內容。

3、 班組級崗前安全培訓內容應當包括:

(一)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二)崗位之間工作銜接配合的安全與職業衛生事項;

(三)有關事故案例;

食品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 要:當前,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近年來,在我國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日漸完善的情況下,餐飲食品安全事件仍屢禁不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因而,從企業社會責任視角出發,通過分析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現狀和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得出結論并提出了提升餐飲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進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相應對策,以推動我國餐飲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餐飲業;食品安全;企業社會責任;對策

1 引言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飲食消費多元化,外出就餐次數增加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此外,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調整期,擴大內需已成為重中之重,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產業,餐飲業固然發展前景良好。

然而,近年來,關系到每個人身體健康的餐飲食品安全事件屢有發生。從南京“小龍蝦”、味千“豬骨湯精”、“地溝油”到麥當勞“雞翅、甜品派過期仍銷售”等食品安全事件,消費者權益被嚴重侵害,人們要求餐飲業整頓的呼聲日漸高漲。同時,在“2012年兩會調查”結果中發現,網民最關注的五個熱點話題之一就包括“食品安全監管”,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雖然早在1995年我國就頒布了《食品衛生法》,并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好地保證食品安全2009年6月出臺實施了《食品安全法》。但是為何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仍屢禁不止?不得不說,在利益的驅使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是主要原因。當前,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誠信缺失進而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已屢見不鮮。

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源于20世紀初美國關于企業對其利益相關者負責的觀點。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企業社會責任專家卡羅爾(1981)提出的觀點,他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指某一特定時期社會對組織所寄托的經濟、法律、倫理和自由決定(慈善)的期望。在國內,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也就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學者鄭麗娜(2010)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是由公司承擔的,針對非股東利益的,對內保護員工合法權益和產品質量,對外保護消費者、債權人和環境的義務。很顯然,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廣義的綜合概念,它超出了法律規定的范圍,與此同時還伴隨企業與社會相互關系的不斷發展而發展變化。

另外,國內對餐飲業食品安全的研究重在衛生方面,雖提出了一些對策,但大多集中在政府監管方面,對餐飲企業自身問題,尤其因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缺失而造成接連不斷的食品安全問題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因而本文從企業社會責任這一視角出發,分析探討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現狀以及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內外部原因,繼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我國餐飲業健康發展。

2 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基本現狀

我國餐飲業持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國家統計局也從2010年起將餐飲收入作為“消費形態的類別”單獨進行統計。2011年全國餐飲收入20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3%。不過盡管我國餐飲業快速發展,但在這背后卻是接連不斷的食品安全隱患問題。

通過對近年來我國餐飲食品安全事件的盤點,主要的事件有五十多起。下面列出近年來我國重大的餐飲食品安全事件:

由表1可知,我國餐飲食品安全問題十分嚴峻。從以上餐飲食品安全事件中反映出我國的餐飲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食品安全衛生;食品化學污染;食品營養等方面的問題。雖然國家嚴格監控,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另外,餐飲食品不安全的直接后果往往是食物中毒。按食物中毒場所不同,可以分為:集體食堂、家庭、飲食服務單位、其他場所四大類。表2反映出2005年到2011年我國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現狀。

如表2所示,2006年的中毒事件最多,中毒人數高達14800。2007和2008兩年的中毒事件也較多,對人們的傷害也比較大。2009年以后中毒事件大幅度下降,這主要是2009年我國《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實施以及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上升的原因,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監管的措施仍是見效的。但由于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每年的中毒事件仍超過100起,傷亡也比較嚴重。

通過對餐飲業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探討,可以看出食品安全問題仍屢禁不止,這就不得不歸因于當前我國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缺失這一現狀,那么為何餐飲企業會忽視自身的社會責任,違背社會道德甚至違背法律責任去欺騙消費者呢?為了更好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剖析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顯得尤為重要。

3 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3.1 餐飲企業內部原因

(1)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盈利組織,其本質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將增加企業的成本。因而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餐飲企業往往對社會責任熟視無睹,不惜以犧牲公眾利益為手段來謀求自身的最大利潤??梢?,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2)未樹立正確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

在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企業誤讀了此概念包含的深刻含義,他們只是將企業社會責任片面地等同于公益捐贈。然而,企業社會責任是貫穿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的,企業要對每個環節的利益相關者負責。而作為餐飲企業,首要的社會責任就是保證食品安全,若做不到這一點,公益事業做得再大也不是企業社會責任的真正履行者。

(3)餐飲企業自身環境不完善。

我國的餐飲企業多為小企業,生產不規范,設備簡陋,衛生狀況惡劣、技術落后、標準化程度低,進而導致產品質量難以得到控制。在自身發展都成問題的基礎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更是難上加難。同時作為我國餐飲業的領頭羊,“俏江南”、“小肥羊”、“真功夫”這些知名餐飲企業也忽視企業社會責任,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進而導致整個餐飲行業存在企業社會責任缺失這一問題。

(4)餐飲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

從原材料的種植或養殖過程到加工、包裝過程再到運輸過程直至最后流向餐桌,在整個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對食品安全直接或間接危害,因而信息不對稱可能出現在各個環節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食品生產者、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由于信息不對稱,餐飲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壓力就變小,企業社會責任感變弱,進而導致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另外企業與監管人員的信息不對稱、流通環節的信息不對稱都減弱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壓力,從而為其提供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機會。

3.2 餐飲企業的外部環境

(1)政府方面。

首先,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不健全。我國食品質量標準重疊混亂,缺乏具體性和針對性,同時存在很多漏洞,加劇了監管的難度。另外,和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相比,我國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標準和法規無法適應社會發展變化而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些都讓餐飲企業有空子可鉆,繼而拋棄企業社會責任。

其次,監管不力使得餐飲企業缺乏社會責任的約束。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是一個多頭分段監管體制,這種監管容易出現監管的交叉和真空,進而導致執法不到位,執法成本高,給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機。

另外,政府的執行力度不夠也讓不法餐飲企業存在僥幸心理。不法企業對其違背企業社會責任甚至違法成本估計很小,因而會冒著風險去從事不法行為。

(2)餐飲行業方面。

在我國,餐飲行業巨頭是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跨國公司,它們是行業的領頭羊。然而肯德基的“蘇丹紅”和麥當勞的“麥樂雞”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卻讓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對餐飲業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失去信任。另外我國本土的知名餐飲企業食品安全問題也接連不斷。餐飲行業中堅力量的社會責任的缺失,企業之間互相包庇縱容,也就造成了如今整個行業社會責任的缺失。

(3)消費者方面。

消費者是餐飲業中非常重要的監督力量。但我國消費者消費心理不成熟,維權意識弱,被侵權后大多忍氣吞聲,這就放縱了餐飲企業逃脫社會責任。另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組織沒有代表消費者進行訴訟的職能,只能提供咨詢服務和法律支持。然而,一些消費者勢單力薄,舉證困難,維權成本很高,因而只能采取忍讓態度,這也讓餐飲企業逃脫社會責任有了可乘之機。

(4)其他社會力量。

除了消費者,企業員工、媒體、非政府組織都是重要的監督力量,但他們的監督作用未充分發揮也讓餐飲企業對履行社會責任熟視無睹。企業員工直接接觸到企業的每一環節,因而也就最了解內部情況,然而其為了保證自己的工作卻不敢監督甚至揭發。我國的媒體力量雖日益增強,但仍明顯不足;另外非政府組織的發展不夠充分,話語權仍較弱;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壓力。

4 結論與對策

4.1 結論

在餐飲業快速發展,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漸趨完善的今天,餐飲食品安全事件仍屢禁不止,究其主因,不得不說是餐飲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餐飲企業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等同于做公益事業,以及餐飲業中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都促使了餐飲企業拋棄社會責任;同時政府監管不力、餐飲行業缺少規范體制、消費者維權難等社會因素也讓餐飲企業忽視了履行社會責任這一任務。在餐飲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現狀下,公眾對餐飲企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呼聲越來越高,餐飲企業也必須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才能有效地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獲得社會的認可,樹立企業形象,獲得持續發展。

4.2 對策

(1)加大政府相關部門監管力度,建立餐飲企業社會責任標準。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以身作則,為企業做出表率。其次,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制度保障的政府監管制度必須完善,解決好分段監管中的銜接問題,減少監管交叉,做好全程全時“無縫”監管。同時,應以食品安全法為準繩,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訴訟制度,提高違法成本,重典治亂,給予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者最大震懾,抑制違法沖動。另外,我國可以制定一部具有系統性、實用性、權威性、有影響力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來引導和規范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

(2)餐飲行業內部制定規則,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在餐飲行業發展如日中天,食品安全事件卻接連不斷的情況下,行業協會應制定一些行業標準與規則來規范各個餐飲企業的進入以及經營。同時在行業內應大力宣傳企業社會責任意識,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尤其是要求大企業做出行業表率,給小企業參考標準。同時可以實行餐飲企業互相監督機制,鼓勵其互相舉報違法行為,進而交與相關部門制裁。

(3)建立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為基礎的企業文化。

作為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主體,餐飲企業管理者首先要樹立社會責任意識,使社會責任承擔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餐飲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最佳的社會責任策略,并付諸實施。同時,有條件的餐飲企業應定期發布真實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主動接受監督。對餐飲業而言,安全責任觀念與企業成功與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餐飲業一定要主動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作為企業的基本職責來加以重視。

(4)強化消費者和社會輿論對餐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監督。

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社會參與機制,鼓勵社會公眾參與食品安全的監督和舉報,進而提高餐飲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針對社會參與監督和舉報的措施,應盡快建立權威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制度,讓消費者首先知道買什么是安全的。同時應增強消費者監督和維權意識,降低消費者的維權成本,給消費者維權創造多種渠道。鼓勵企業內部員工以大局利益為重,增強員工自身的道德與責任意識;媒體也應進一步加強監督,及時有效地進行報道,進而形成全民監督的體制來約束餐飲企業的行為,加強其企業社會責任建設。

參考文獻

[1]聶飛榕,郭瑩瑩.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研究綜述[J].金融經濟,2008,(16).

[2]謝建華.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我國食品安全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安徽農業科學,2011,(1).

[3]王立武.論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國際化趨勢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1,(1).

[4]胡欽樂,付冉冉.基于信息不對稱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J].價值工程,2011,(1).

[5]楊永華.國外食品安全法律監管對我國的借鑒[J].甘肅理論學刊,2009,(2).

[6]顧士圻.從“三鹿奶粉事件”談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完善[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9,(2).

食品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匯報

我局在上級部門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面提高食品質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緊緊圍繞汾陽市委、市政府確立的經濟增長、安全穩定、大項目建設三件大事,著力完善工作機制,主動探索新舉措、創新服務方式,構建食品安全監管的長效機制,全面有序推進了我市食品質量安全工作,確保我市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實現了食品安全零事故。為汾陽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

我市現共有各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5家,其中獲得食品安全市場準入的企業共62家,生產加工小作坊43家。取證企業主要有33家酒類、4家飲料、3家調味品、5家小米、4家食用油、10家土特產品和3家其他食品生產企業;小作坊主要以生產季節性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

一、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主要作法

(一)加強《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宣貫,營造公眾關心、支持、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

我局把《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與清查問題乳粉工作、食用油專項整治工作和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活動同日

1常監管相結合,并作為工作的主線貫穿始終,分層次、有重點地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強化監管人員、食品生產企業負責人及其從業人員的法律法規意識,做到學法、知法、守法,營造人人重視、人人關心、人人參與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

(二)進一步強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自律意識,督促其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保障轄區內食品質量安全。

嚴格按照總局《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規范企業生產行為,我局分別于去年4月1日和4月26日召開“汾陽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工作會議”,會議旨在認真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強化落實《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題責任監督檢查規定》,引導和督促企業盡快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努力實現企業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督促企業按要求落實市局規定最基本的“十二項制度”和“十六項記錄”。

(三)實行區域監管制度,鞏固食品安全監管成果。 為了更好地監管食品加工企業及小作坊,針對人少、面廣、量大等不利因素,召開中層以上人員會議、研究措施,集思廣益,全員參與,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及相關人員為成員的食品質量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的食品質量安全。將

全市劃分為4個監管責任區,并按照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狀的要求,落實了定人員、定區域、定加工企業(小作坊)、定責任的“四定”方案,將監管責任落實到每名監管人員頭上。初步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真正做到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科室協作抓。

(四)加大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集中整治。我局確定了白酒、飲料、調味品、食用油等食品生產企業作為監管的重點,對其實施高頻次的檢查、巡查,使整治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一是加大對上述食品的監督抽查力度。二是主動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落實食品監督抽查檢驗經費,及時掌握了解食品質量狀況,有效履行監管職責。三是針對季節和消費特點,對熱銷產品進行抽檢。四是嚴格監督抽查后處理,完善工作流程,不定期分類召開監督抽查通報會和質量分析會,通報情況,分析原因,幫助企業及時找到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整改,充分發揮監督抽查的效益。

(五)認真開展嚴厲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專項整治活動。

根據衛生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的緊急通知》精神,一是我局認真傳達省、市局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扎實開展了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制定了《關于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

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方案》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黨組成員任副組長的領導組。二是制定了整治目標和實施步驟,確保了專項整治的人員和組織保障。

在食品生產企業積極推行食品添加物質“六專”管理制度,即專門定責、專人保管、專庫(柜)存放、專檔記錄(采購、使用)、專項報告、專項承諾,進一步規范了我市食品企業使用添加劑。針對問題乳粉、瘦肉精、塑化劑、地溝油事件,對我市可能涉及的2家可能使用乳粉企業、1家豬肉使用企業、5家飲料及果醬企業、8家食用油生產、分裝企業進行全面清查并配合抽樣檢驗。經權威部門檢驗,未發現上述企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現象。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處理機制。

為了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本著以“預防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的原則,我局制定了《汾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重大食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食品安全應急領導小組,《預案》從事故分級、應急處理組織體系及職責、監測、預警與報告、應急響應到后期處理都做出詳細的規定。為我局執法人員認真履行生產加工環節食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規范食品質量安全事故的應急程序,及時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

度地減少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起到關鍵作用。

二、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業主法律意識淡薄,不能積極主動承擔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二是檢測水平落后、資金投入不足,設備簡陋,工藝簡單,無保證質量的必備檢驗設備,原料把關不嚴,不能做到批批檢驗,由家庭成員中的1至2人加工、利潤薄,擴大再生產能力差,根本不可能取得生產許可證。三是責任意識不強,因為小作坊規模小、設備簡陋,造成成本較低,價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城郊、農村、偏遠地區,有就近優勢,能方便一部分群眾生活需要,始終占有一定市場。

下一步,我局將認真開展各項工作,繼續鞏固我市食品安全監管的良好效果,嚴格落實上級部門工作要求,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的觀念,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把這項工作抓好、抓細、抓實,確保我市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安全。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

一、擬參觀調研食品加工企業:

1、汾陽市酒廠(有限公司)地址:光明路5號

2、山西裕源食品有限公司地址:汾軍高速口

二、小作坊:

趙和平醋坊

食品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摘要】 文章從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對雙匯集團“瘦肉精”事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同時強調了提高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解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效果的方法,以期在我國存在同類問題的企業中得到應用。

【關鍵詞】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檢驗成本核算

雙匯集團總部位于河南漯河,集團總資產100多億元,年產肉類總產量300萬噸,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而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是漯河雙匯集團在濟源投資建設的一家集生豬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于一體的工廠。央視報道稱,濟源雙匯雖然宣稱其產品經過“十八道檢驗”,但這些檢驗中并不包括“瘦肉精”的檢測。

一、雙匯集團存在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匯總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

2006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發布了《內控指引》。在這兩個《內控指引》發布之后,我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強制性要求,包括了所有行業的公司。根據國家政策的要求,雙匯集團根據《食品安全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瘦肉精監管整治工作的通知》(豫政辦[2009]125號)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規定,于2007年制訂(并于2010年進一步修訂)有《雙匯集團“瘦肉精”的抽檢與控制方案》,規定了對“瘦肉精”檢測、上報、處理的檢測體系。然而,在央視3·15特別行動節目中,卻對雙匯集團拋出了一枚食品安全重彈,曝光了濟源雙匯在食品生產中使用“瘦肉精”豬肉。據濟源雙匯公司原總經理曹連友向新華社記者透露,長期以來,該公司執行的都是集團標準按4.5‰的比例進行抽檢。2010年該廠共加工生豬101萬頭,其中本地貨源占50%左右,其余來自山西、河南洛陽等周邊地區。就在按照4.5‰的比例進行抽檢的過程中,該公司在當年8~12月檢出“瘦肉精”生豬13批次;2011年3月,又查處3批次共計60多頭。但雙匯總部沒進行披露,也就是說雙匯制定的整個瘦肉精檢測上報程序只是一句空話。

(二)企業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的類型形式化,對內部控制缺陷的描述不夠細致,實質有用的內容少,信息含量小

筆者曾經在雙匯官網和公司年報中尋找《雙匯集團“瘦肉精”的抽檢與控制方案》,但沒找見。任何企業或者說是上市公司只會披露一些對企業有利的東西,所有的食品類企業都會披露質檢部對食品添加劑進行了檢測,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披露說本公司沒有對某種食品添加劑進行檢測。對國家三令五申強調需要檢測的食品添加劑無非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公司出具的內部控制報告中披露了,但實際沒有進行檢測;另外一種就是內部控制報告中也沒披露,實際中也沒做。我想說的是,如果央視不曝光濟源雙匯,難道雙匯集團不可以自己披露一下自己沒進行“瘦肉精”檢驗嗎?或者說是什么時間到什么時間沒有進行“瘦肉精”檢驗?如果不披露,我們怎么還敢相信雙匯?在這個以“誠”字作為社會交往準則的年代,企業是否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誠信度呢?

二、雙匯集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大智慧網站上披露的雙匯集團公布的調查原因看,公司認為是個別員工失職導致經過“瘦肉精”喂養的生豬流入濟源雙匯,但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出于成本效益原則考慮

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需要達到兩方面的目標:一方面,企業通過披露相關信息將自身的情況傳遞給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再根據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做出恰當的決策;另一方面企業要對外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勢必要對本身的內部控制進行測試評價,這一過程能使公司發現自身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進而健全完善內部控制。但是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運行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審核及披露均需要一定的成本,企業建立運營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盈利,如果公司所花費的成本不能從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獲取相關利益中獲得彌補,則公司必然不愿意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或者僅僅披露一些形式上的內容。針對濟源雙匯,檢測“瘦肉精”花費成本比較大,從而就置雙匯總部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于不顧,對公司入口的生豬進行18道檢驗,唯獨缺少“瘦肉精”檢驗。這樣濟源雙匯的利潤短期內可能會提高,但長期內就不敢妄談了。

(二)信號傳遞的影響

從信號傳遞理論方面考慮,如果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健全有效,運營狀況良好,則公司樂于將內部控制健全有效的狀況給予披露,以吸引投資者。但是如果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獲利能力和自身質量不佳,披露相關內部控制缺陷,則會使投資者對其望而卻步。因此相關條件不佳的公司更樂于在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中將這些內部控制缺陷遮掩起來或者干脆不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以使投資者不能夠了解他們公司存在的缺陷。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時間還不長,大部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比較薄弱,發生在濟源雙匯中的“瘦肉精”事件無疑是對上面理論很好的印證,“瘦肉精”檢測根本沒在入口生豬時進行,但雙匯集團總部迫于投資者的壓力,也根本沒披露。

(三)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雙匯“瘦肉精”事件中給我們的啟示最根本的還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具體表現在:一是信息披露主體不明確,雙匯集團總部應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進行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但具體實務工作時卻是濟源雙匯進行,這樣,雙匯集團總部和濟源雙匯在披露和實施方面就形成了一定的鴻溝,可能會形成雙匯集團總部披露的檢驗步驟,濟源雙匯不能很好的實施;還可能形成濟源雙匯沒做某一道檢驗,雙匯集團總部因為山高皇帝遠,而不能進行披露。二是責任主體難以落到具體職位和人員,據大智慧網站上所披露的整個雙匯“瘦肉精”事件的原因,屬于個別員工失職造成的,這其中很大的問題是雙匯集團總部進行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一方面,要求進行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實施是另一方面,兩個方面不能結合起來。

三、以雙匯集團為代表的我國企業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從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來看

央視在3·15特別行動節目《“健美豬”的真相》中披露的雙匯“瘦肉精”事件,無疑是繼三聚氰胺、地溝油、天然紫砂煲事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這種種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反映的是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企業利益)之間的矛盾。其實,社會利益與個人利益在哲學上來講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辨證關系。所謂統一,是眾所周知的;所謂對立,也就是有時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會出現對立,就像上面所提到的“瘦肉精”事件,如果濟源雙匯不進行“瘦肉精”檢測,包括濟源雙匯在內的整個雙匯集團的利潤就會大幅提高,也就是個人利益得到了滿足。然而,社會利益卻會大打折扣,吃經過“瘦肉精”飼養的豬肉會對人的健康造成隱患。從短期來看,企業是獲得了一些利益,但長期來看,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在這個倡導社會利益高于一切的時代,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的做企業,使整個企業走上良性軌道,也就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只有這樣,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才能同時得到滿足。

(二)從公司自己的角度來講

整個“瘦肉精”事件發生后,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一直處于停產整頓狀態,2011年3月15日封存待宰生豬689頭,其中17頭“瘦肉精”檢測呈陽性,已進行無害化處理。截至2011年3月31日,濟源雙匯收回市場流通的肉制品1 259噸、冷鮮肉259.4噸,濟源雙匯廠內被封存冷鮮產品258.8噸,已進行無害化處理,以上處理預計損失3 100余萬元。2011年3月份,預計影響雙匯集團營業收入13.6億元,其中影響雙匯發展營業收入13.4億元(含代銷雙匯集團產品營業收入)。另外,2011年3月15日當晚,公司發布停牌公告,并申請從3月16日停牌,2011年4月19日,雙匯發展(000895)披露瘦肉精時間核實公告,并從本日起復牌,結果雙匯發展股票首日即遭跌停。瘦肉精事件對雙匯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此次事件之后,如果雙匯不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整改,遲早有一天會步三鹿的后塵。這也給我國其他的企業一個警示,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四、以雙匯集團為代表的我國企業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的措施

(一)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明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責任主體

關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問題,前文也提到過,無非就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企業根本不披露政策要求披露的內容;另一種就是企業披露了,但企業沒有很好的實施。針對前一種情況,企業內部應該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設和落實,政策要求強制性披露的內容必須披露,需要自愿性披露的內容應盡可能多的披露,這個企業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只有企業順著時代的大趨勢發展,才會做大做強。重點想說的是后一種情況,雙匯“瘦肉精”事件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僅僅把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停留在表面是不可行的,我們要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施,需要從披露主體和實施主體一致做起,在具體實踐中,要把披露主體和實施主體聯系起來,真正把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運行成一個良性系統。從微觀角度來說,也就是從一個部門或一個車間,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所有內容都要責任落實到人,真正實現責任主體明確。

(二)從檢驗成本核算的角度解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瘦肉精”事件已經對雙匯集團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到底如何才能保證雙匯集團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前提下,保質保量的對每一項披露進行檢測呢?筆者認為需對雙匯集團旗下的所有子公司的質檢部門進行單獨核算,具體核算內容包括:企業包括多少種檢驗,每一種檢驗進行多少個檢驗步驟,然后假設雙匯總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M種物質檢驗,每種檢驗的步驟有N1、N2、N3……Nm個,那么總的控制點就有N1+N2+N3+……+Nm個,然后對每一個控制點預先進行成本核算,按常規條件下算一個物質檢驗的總成本C,再算各種因素引起的一個誤差d,從而確定物資檢驗所花成本的合理范圍[C-d,C+d],如果沒有進行哪項檢驗,或者檢驗中缺少某個步驟,檢驗成本就會跑到所列范圍之外,從而發現檢驗差錯,然后對上面所有責任主體進行調查,這樣就可以把公司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企業自身要端正態度

不管企業做任何事情,或者說企業做成任何事情,這其中態度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濟源雙匯的僥幸心理和雙匯集團的盲目樂觀態度,或多或少導致了雙匯“瘦肉精”事件。如果我們只從技術角度談如何防止“瘦肉精”的再次發生,那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沿著一條良心軌道運營,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從企業發展的每一步做起,做到防微杜漸,方能成就新時代的一個巨人企業。企業態度端正了,再配之以良好的技術,企業成功則水到渠成。

五、結束語

雙匯“瘦肉精”事件已經過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遐想,我們在譴責企業社會責任感差的同時,也要對企業充滿信心。作為企業,我們要以國家政策為指導,嚴格按照國家的政策辦事,在不損害社會利益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企業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泉州網,產經新聞.濟源雙匯冷鮮肉疑似檢出瘦肉精 公司無限期停產[EB]. http://www.qzwb.com/gb

/content/2011-03/21/content_3612

130.htm,2011-03-21.

[2] 柏紅翠.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3] 蔡文津.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9.

[4] 周麗平.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09.

[5] 苗連琦.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6] 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論改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J].會計研究,2000(9).

上一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范文下一篇:食品安全管理期末試題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