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再保險監管研究論文范文

2024-01-01

我國再保險監管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中國保險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處于世界前列的今天,我國的再保險制度及再保險市場的完善和成熟程度仍然是一塊巨大的短板。然而再保險的分散風險等作用決定了其在一個信用體系國家保險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處于保險行業生態系統的頂端的再保險(不考慮再再保險),是一個國家保險業實力的象征,因此中國如何完善再保險市場發展模式、監管信用風險從而為世界再保險的整體發展做出貢獻、進而進一步促進各國再保險的發展,是目前亟待分析和急需實踐的問題。文章從再保險的意義(包括傳統再保險和非傳統再保險)、發展歷程(包括國際和國內)、我國再保險市場現狀分析、改進建議四個方面,運用SWOT分析方法等觀點對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發展進行研究和論述。

[關鍵詞]再保險;風險控制;體系優化;改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4.097

1 再保險簡述

“再保險”,是指保險人與被保險人簽訂(原)保險合同后,將自己承擔的保險業務,部分轉移給其他保險人的行為和活動。這里出現了三方,轉讓業務的是保險人,也稱原保險人,享受業務的是被保險人,而接受分保業務的是再保險人。這實際上是一種風險的轉嫁方式,是保險人為了減小所承擔的風險、對原風險的縱向轉嫁,也即第二次風險轉嫁。

目前,保險人大多以注冊或上市的保險公司的形式存在,而再保險就是它們為自身所買的保險。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保險業的發展,再保險人也逐漸都以再保險公司的形式存在。所以,再保險的實質可以當作保險業務分出公司和分入公司對于某項風險預期不一致而進行交易的保險活動。這里分出公司一般是直保公司,例如,中國人壽等,而分入公司一般就是再保險公司。正如上文提到,對于風險預期的不一致是達成再保險業務的前提和發生要素,正因為不一致,正因為“利己”,也即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所以才有再保險的發生,這點類同于被保險人和保險人對于未來的風險預測不同。

傳統再保險是保險公司為了防止未來承保經驗的大幅波動,以及潛在的巨災風險而購買的業務。保險公司在承擔被保險人投保的業務后,通過比例再保險(包括成數再保險和溢額再保險)或者非比例再保險(例如,巨災再保險)的方式,避免了經驗波動,也保證了業務的數量。

2 中國再保險市場現狀分析

保險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大力發展再保險市場,充分發揮再保險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當中的積極作用。而上文中也提到,2014年保險業“新國十條”也對再保險的作用和國際地位有了新的要求。然而我國再保險市場僅僅經過20余年的發展,仍然發展不完善、不成熟,在新型國際關系、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新常態等形勢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威脅。以下將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現狀進行內部優勢、內部劣勢、外部機會、外部威脅等四個方面的論述。

總的來說,對我國再保險市場的現狀進行的SWOT分析如下表所示。

2.1 中國再保險市場面臨的外部機會

在20世紀90年代以及21世紀初,中國在保險業基本是一家稱霸的局面,并且由于監管不完善,導致很多問題,同時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國再保險業的發展?!靶聡畻l”的出臺,一方面對中國再保險有更新更多更具體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國新生的再保險公司企業將更易獲得專業牌照,允許從事再保險業務,勢必也會逐漸提升它們的承保額度。根據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險市場2015年年報,國內一共有1家再保險集團和9家再保險公司。例如,太平洋再保險有限公司前身為位于北京的一家分公司,而它也很快得到了中國保監會的批復,有更大的業務范圍從事再保險業務,提供給客戶更專業的服務。而在太平洋之后,人保再保險公司、前海再保險公司獲得批準進行籌建,而亞太再保險、華宇再保險、天圓再保險等幾家公司等待批準,據估至少有30家正在等待批準的再保險公司,這些公司大多是中資公司,涉及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

隨著政策的出臺,中國再保險業面臨著轉型升級,而近期的格局也發生了改變。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再保險市場中主要活躍的公司個體有中再集團、太平再保險兩家中資再保險人和7家境外再保險人的在華分公司,以及200多家離岸再保險人,并有一些直保公司開展少量再保險業務。這幾大部分幾乎瓜分了中國再保險業市場份額一壁江山。另外,離岸再保險公司也可能會在中國成立業務實體或者分公司。未來,將會有更多再保險公司的實體,為客戶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一家獨霸的格局將會徹底改變,行業內良性競爭也會促進再保險業整體的良性發展。

2.2 中國再保險市場面臨的外在威脅

(1)企業資金不足。首先,中國再保險市場面臨的第一個威脅就是再保險企業主體的資金不足,而政府政策中對其的支持力度小。對于再保險企業來說,資金實力決定了其承保能力,且由于其再保險性質,資本對于供給能力和長期發展是重要的條件。而目前在這方面,中國現有的再保險公司的再保險收入并不能彌補資金上原有的劣勢,故承保能力有待提高,政府應當給予更多的支持。

(2)專業人才缺乏。對于中國再保險業的未來發展,需求更多金融專業,特別是掌握和精通數據分析和精算方面知識的人才,而中國這方面目前的人才很多流向國外,而本土培養的可能專業性不夠,所以對于再保險公司甚至整個再保險業來說是很大的限制。

2.3 中國再保險市場行業內威脅

(1)再保險市場供需發展不足。在供給方面,如同上文所述,再保險公司資金實力以及保費收入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那樣的水平,且專門從事再保險業務的公司數量有限,業務也不盡合理,所以再保險市場在供給上出現了“供給少,供給難,供給不高效”等問題。在需求方面,保險公司對于尋求再保險的意識和再保險的比例也不夠。由于再保險的客戶即需求者主要是各保險公司,故這些保險公司的需求就決定了整個再保險行業的需求。對于比較大的保險公司來說,由于資本實力較大,或者由于擴張將財務風險分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所以他們對于再保險的需求很??;對于中資產或者剛起步的保險公司,其戰略目標通常是擴張自己的業務,滲透到不同層級消費者,深入到不同地區,所以他們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業務分出一部分保險,從而忽略了再保險對于公司長期發展和財務穩健性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國再保險需求明顯不足。

(2)業務外流限制國內行業發展。盡管我國目前本土的專業再保險公司正在興起,但是資產實力較大的國外再保險公司仍然在我國占據著至少60%的再保險市場份額,而這部分公司的資金實際流向了國外,形成巨大的貿易逆差,同時這對于我國再保險業本土企業是嚴重不利的,市場份額的搶占會帶來一系列競爭上的壁壘關系,容易在談判和業務上處于不利地位。另外,由于大多選擇再保險的保險公司原先選擇的是國外再保險公司,有的是因為合同限制,有的則是因為長期形成的互惠關系它們不愿意去破壞,也節省了重新尋找再保險公司洽談的成本。同時,保險公司在分出保險業務時,會盡可能地較少泄露保險業務的內部信息,而選擇國外再保險公司,避免國內一些競爭企業獲知自己的信息(因為通常,國內再保險公司很多是原保險公司分出來的專門組織,所以會構成非上下游的競爭關系)。

3 針對存在問題的幾點改進

3.1 體系的優化和規范

國務院對保險業的“新國十條”出臺,不僅是對中國再保險業的支持,也對中國再保險市場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隨著再保險公司的發展,政府和監管部門應當從初期就對再保險公司的業務和政策等進行全面的監督,防范違法和舞弊事件,保證再保險市場良性健康發展。

而監管的主力應當放在公司的償付能力上,保證業務的順利進行和未來進行再保險償付時的有效應對。具體來說,對于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同時進行:一方面是對再保險公司直接進行監管,要求其有充足的資金保證并有一定的財務透明;另一方面是對分出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原保險公司)進行保費自留額的監管,從而間接對承擔再保險的再保險公司進行監管。從這兩方面同時下手,可以防止舞弊情況發生和防止監管出現紕漏。

3.2 技術的提升

我國再保險業發展的屏障很重要的一點是缺乏專業人才。對于再保險公司來說,一方面應當引進先進的數據分析軟件,對需求、保險費率等進行更精確的計算,另一方面應當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引進方面,積極引進國內外有精算知識以及有再保險行業經驗的專業人才,并加強學習相關的經驗和技術;培養方面,可以聘請專家對企業的技術員工進行專業的培訓,也可以與高?;蛘呱缈蒲芯克M行合作,培養再保險行業的專精人才。未來,技術的進步將成為吸引再保險投保和優質再保險服務的前提,這將全面提升再保險公司的競爭力,也將促進我國再保險的長久發展。

3.3 “抱團成長”

我國目前存在的唯一一個再保險集團是中國再保險集團,而最近幾年興起的其他再保險公司的背景不一、資金實力不一但都不雄厚,且缺乏長期的市場經驗,面臨著再保險需求不足的境況,因此它們在中國再保險市場發展不成熟的今天,尋求合作溝通,“抱團成長”是很必要的。在自愿的基礎上,保監會等監管部門可以對某些性質相似或者優勢互補的再保險公司進行重組和集團的構建,成員之間應當進行高層的戰略合作和業務層面上的合作,一方面擴大資金實力,另一方面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并能分散保單的風險。

3.4 促進供和需兩個方面的發展

在再保險市場的“供”方面,第一要構建更加大型的再保險公司和集團,確保強大的資金實力帶動再保險行業的整體強勢發展,第二要鼓勵國內外資本進入中資再保險公司,引進國外再保險公司的管理模式,在競爭中博取優勢,促進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發展,力求趕超新加坡、日本、香港等,成為亞洲再保險市場的龍頭老大。

在再保險市場的“需”方面,一方面政府應當向企業和社會普及再保險分散風險和利于長期財務管理的正面作用和必要性,鼓勵保險公司進行再保險;另一方面再保險公司應當在設計更加科學的再保險產品之外,完善自己的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吸引更多的再保險投??蛻?。

參考文獻:

[1]孟瑤.完善中國再保險市場的建議[J].當代經濟,2013(12).

[2]胡海紅.完善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研究[M].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9(5).

[3]周研.中國保險市場結構、行為和績效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7(5).

我國再保險監管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銀保監會等多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相應階段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目標,切實加大金融資源向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傾斜力度,增加農村金融供給。其中指出,將組建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

《指導意見》第十九條指出,持續提高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茖W確定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結合財力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拓寬財政補貼險種,合理確定農業經營主體承擔的保費水平。探索開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政策試點。落實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制度,組建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完善農業再保險體系。逐步擴大農業大災保險、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引導保險機構到農村地區設立基層服務網點,下沉服務重心,實現西藏自治區保險機構地市級全覆蓋,其他省份保險機構縣級全覆蓋。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速度較快,但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此次《指導意見》在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方面出現較多表述,可以看出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同時,針對各地大量的特色作物,《指導意見》也提出了以獎代補政策,以此對各地特色農業加大支持力度。

對于建立中國農業再保險公司,朱俊生認為具有很大的意義。目前,我國農業保險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還不夠完備,成立農業再保險公司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由于農業風險的一大特點就是容易發生系統性風險,一場大災往往影響范圍很廣,而且會影響保險機構財務方面的穩定性,間接影響到保險機構對高風險地區的承保積極性,因此,農業再保險公司的成立有助于讓農業保險的巨災分散機制更加健全,我國的保險體系也將更加完善。

目前,我國有5家專業性農險公司,分別為安信農險、國元農險、中原農險、安華農險、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從數據來看,5家農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2.2億元、57.6萬元、16.6億元、49.8億元、34.2億元,分別實現同比增長11%、22%、50%、3%、5%。

此外,《指導意見》還指出,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探索建立農業補貼、涉農信貸、農產品期貨(權)和農業保險聯動機制,形成金融支農綜合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保險+期貨”的實質是一種利用衍生品市場進行風險分散的新型農業保險,是在我國深化糧食收儲制度與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過程中,為了解決既要確保糧食供給,又要防止谷賤傷農的大背景下,期貨業攜手保險機構融合各自風險管理優勢,補充完善傳統保險定價的局限性所推出的一項金融創新。

數據顯示,自2016年開展“保險+期貨”試點至今,共有30多家期貨公司與多家保險公司合作參與,圍繞大豆、玉米、雞蛋、白糖、棉花、天然橡膠等農產品開展了上百個試點項目,涉及10多個省區市,覆蓋農業種植面積數百萬畝。

我國再保險監管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投訴原因主要有銷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義、理賠條件不合理、拒賠理由不充分、捆綁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同意自動續保等。

4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印發2019年保險中介市場亂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銀保監會、各保險公司以及各保險中介機構配合整治保險中介市場亂象,進一步遏制保險中介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這已經是今年監管部門針對保險中介市場亂象發出的第三份整治通知了。與前兩份通知不同的是,這一次銀保監會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第三方網絡平臺。

通知明文強調重點整治保險機構合作的第三方網絡平臺及其從業人員,檢查其經營活動是否僅限于保險產品展示說明、網頁鏈接等銷售輔助服務,是否非法從事保險銷售、承保、理賠、退保等業務環節。這意味著第三方網絡平臺從事保險產品的經營活動將受到嚴格的監管。

監管部門為何突然有此動作?南方保險研究院認為,主要還是由于近幾年來互聯網保險快速發展,而互聯網保險監管制度卻相對缺失,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亂象一:沒有資質也開展保險銷售業務。

隨著微信、微博和抖音等自媒體的興起,部分機構或個人開始通過線上的方式來宣傳、銷售保險產品,有的通過線上招攬客戶、線下召開沙龍的方式來銷售保險產品。

由于自媒體缺乏準入門檻,缺乏有效的監管,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試圖分一杯羹,甚至有的機構或個人在沒有相關資質的情況下也通過這種打擦邊球的方式開展業務,獲取高額的回報。

保險行業是信息不對稱問題比較突出的行業,部分人員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誤導消費者,制造了新的保險銷售亂象。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便是去年監管部門對于微信公眾號“深藍?!钡呐挪?,排查原因為“深藍?!惫娞柹嫦臃欠ń洜I商業保險或保險中介業務,在沒有牌照的情況下承擔保險第三方平臺的工作內容。

亂象二:線上展業平臺亂象。

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供保險銷售人員使用的線上展業APP,代理人注冊成功后,即可銷售該平臺的保險產品,銷售成功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獲得“推廣費”。

而沒有代理人資格的,也可以通過其中的一些平臺拿到代理人資格,不需要任何的門檻,也沒有任何專業的技能培訓和產品培訓,就直接可以在線上“上崗銷售”。

這部分新掛名的代理人員往往缺乏保險專業知識儲備,通過他們購買保險的客戶,往往更容易出現理賠糾紛。另外,通過這種方式來銷售保險,平臺有的以推廣費之名,行返傭之嫌,直接破壞了現有的監管政策。

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近兩年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量的激增。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度互聯網人身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來看,2017年以及2018年互聯網人身保險規模保費均顯示同比下降,2017年同比下降23%,2018年同比下降13.7%;而同期的互聯網保險消費投訴卻出現大幅增長,2017年同比增長63.05%,2018年同比增長121.01%。投訴原因主要有銷售告知不充分或有歧義、理賠條件不合理、拒賠理由不充分、捆綁銷售保險產品、未經同意自動續保等。

互聯網保險銷售給保險行業帶來的改變和積極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它為保險的普及和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上述亂象也給行業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

除去這些人為的亂象, 互聯網保險本身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尚待解決:

一是互聯網保險銷售相比線下銷售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根據保險在線交易平臺“真話保險”的調研數據,85%的人士更傾向選擇理財顧問人員辦理保險業務而非智能投保。因為人工服務能夠使雙方建立互相信任,進行高水平的人際互動以及便捷溝通,并且人工服務便于對客戶進行長期的關系維護和服務,這是目前互聯網保險銷售仍然無法做到的。

二是目前互聯網保險產品結構仍較單一,投保不如線下靈活。

由于受到互聯網保險科技應用尚不成熟和消費者基礎數據較少的限制,目前各保險公司的互聯網業務基本上都集中于簡單的壽險、年金險、健康險以及意外傷害保險等。而例如健康險,有相關病史的人群在健康告知時如未通過,便無法投保。而線下投保則可以通過人工核保,由核保員審核被保險人的風險程度,消費者往往更容易買到合適的保險產品。

那么,未來互聯網保險的路在何方?南方保險研究院專家分析,互聯網保險經過初期的“野蠻生長”以后,經營需要走上更為合規的道路?;ヂ摼W保險作為一種新興業態,經過了初期的快速增長必然重歸冷靜,這幾乎是每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各大保險公司已經在逐步加大互聯網保險銷售中的科技成分,例如中國人保在今年3月份與騰訊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中國人保數字化轉型為出發點,基于騰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等數字化技術工具以及在用戶連接的優勢能力,同時發揮中國人保在傳統保險領域、資金融通、綜合金融、線下分支機構等多方面的優勢,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為利器,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場景化、定制化的保險產品將成為未來互聯網保險的重要發展方向。

互聯網保險銷售未來或許將繼續面臨著保費下降的陣痛。隨著互聯網保險監管制度的日益完善,一些非法從事互聯網保險經營的平臺將被逐步清除出局,一些更具技術優勢的互聯網保險平臺將脫穎而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正在進入一個由量轉質的新階段。

我國再保險監管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推動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我國金融業盡管分業監管制度已經建立,但存在諸多問題,亟須完善和改革。當前金融監管的缺陷在于金融監管法律體系不健全、金融宏觀審慎框架不完善、分業監管模式的內在缺陷以及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不足。借鑒世界主要國家的金融監管經驗,我國的金融監管改革要盡快建立起完整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完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和監管機構的協調機制,平衡創新與監管的發展關系。

[關鍵詞]金融監管改革;分業監管;金融風險

最近10年,為了盈利動機和規避監管的需要,金融機構大量開發金融衍生產品,金融衍生品市場過度膨脹,高杠桿率的金融產品導致金融市場交易大規模增長。同時金融監管的發展滯后于金融創新,容易引發金融風險。換言之,金融創新帶動了高效的金融市場,其開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金融創新又會對金融體系產生負面影響,增加系統性風險。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監管、推動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之后,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并將金融改革列為八大改革重點之一。與其他領域的改革相比,金融改革更易于從全局和總量的層面進行突破,而且對于整個經濟轉型有積極的推動作用。2015年,金融改革仍是我國深化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在金融改革中,金融監管改革至關重要。隨著金融全球化的到來,金融業混業經營格局將進一步發展,我國的金融監管改革也將成為重中之重。

一、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發展概述

金融監管,即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金融機構及金融市場進行監督管理,規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維護金融機構的健康和金融市場的穩定,保障金融體系運行的健康、安全和高效。金融監管的目標就是消除金融風險,保障金融的穩定秩序,實現金融系統的安全運行,保護金融資產所有者的利益,

按照時間跨度的劃分,我國的金融監管改革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1978年)。新中國成立初期,所有行業百廢待興。計劃經濟體制下,金融體系的探索剛起步,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監管全國金融業務成為必然選擇。雖然“大一統金融”具有高度的計劃性,但是在當時的特殊國情之下,這種監管模式是最適合的。

第二階段(1978-198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開啟了經濟體制改革,從此中國進入了對外開放的時代。在此期間,我國先后恢復和成立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大一統”金融體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金融監管主要采取行政監管的手段,專業性的監管手段相對較弱:

第三階段(1982-1992年),我國嘗試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化,金融監管也逐步向分業監管過渡。金融業蓬勃發展起來,金融監管的組織框架日趨成熟,各項業務有了較為明確的分工。1986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暫行條例》,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中國人民銀行的地位,由其對金融機構和金融活動行使監管職能。在此階段,中國人民銀行行使金融監管職能仍舊依托于行政手段,在各級人民銀行都成立了單獨的稽核部門,監管的組織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第四階段(1993年至今),這一階段的市場經濟體制迅速發展和完善,金融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國有制結構被多種所有制結構所替代,股份制、民營、外資金融機構相繼出現,金融產品趨于多元化,不同性質的金融機構問出現了業務交叉與競爭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分業監管模式的開啟。1993年,國務院頒布《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要求中國人民銀行轉換職能,根據業務類型對金融機構進行分業監管。1998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相繼成立,主要負責證券、期貨市場和保險行業的監管;2003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將銀行業的監管職能從中國人民銀行分離出來。至此,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行使宏觀調控職能,并保持對貨幣市場、反洗錢、征信體系等方面的金融監管,“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模式正式確立。

二、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分析

“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模式,體現了我國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的監管思路。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職能主要包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金融業的整體風險進行監測與評估,防范和控制系統性風險;對信貸征信業進行管理;指導、部署反洗錢工作?!叭龝钡谋O管職能主要包括: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章,并通過機構審批、業務審批、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審查和監督指導等手段對相應的監管行業進行直接調控,防范金融行業的風險。目前,金融監管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金融監管法律體系不健全

1.監管制度存在缺陷。隨著“一行三會”的建立,各監管部門在其領域頒布了大量的規章制度,但卻各成體系,造成部分政策的重疊和缺失。部分規章制度已不能適應當前金融發展的需要,缺少對金融監管機構的權力制約,甚至存在區域差異化的問題。各制度間還存在規則不協調的缺陷,如一些下位法沒有根據上位法的變化及時修訂或廢止,導致下位法與上位法沖突等。

2.立法層次和操作性不夠。目前,金融規章大部分由各監管部門頒布,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較少,全國人大及常委會通過的金融法律更是罕有。在實踐中,部分制度則過于原則化,缺失實施細則,使其可操作性降低,無法付諸實施;部分制度缺乏相應的監管措施或法律責任,執行的有效性不高;部分制度沒有及時向社會公布,透明度較低,實施效果較差。

3.立法相對滯后?,F有的大部分金融監管制度是多年前制訂的,無法緊密結合市場的特點和金融機構的特性,導致了與金融業的發展現狀不匹配,也與新形勢不適應。

(二)金融宏觀審慎框架不完善

為預防系統性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金融監管必須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通常稱其為“審慎性”監管原則。宏觀審慎監管,即要求監管機構充分了解金融市場,準確分析造成市場波動的因素及影響程度,并能夠預警可能發生的風險。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相對應,重點闡述了對單個金融主體安全和穩健的監管不能保證整體金融系統穩定的觀點。目前,我國在金融宏觀審慎監管方面存在不足,具體表現為:第一,監管機構的權限受到約束,在“一行三會”的模式下,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宏觀審慎性監管機構,其權力范圍受到較多約束和限制,不能總攬全局,影響了宏觀審慎監管目標的實現;第二,監管體系在逆周期的監管上存在缺陷,無法應對在金融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開放型經濟運作帶來的大規模資本流動,不適應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

(三)分業監管模式的缺陷

現階段,我國金融監管采取的是分業監管的模式,有助于各監管部門對本領域進行監管,暫時符合我國金融業的發展現狀。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金融創新日新月異,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國相繼成立,銀行、保險、信托、證券等行業的相互滲透、混業經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此種模式下,分業監管的弊端日益明顯。目前,各監管部門在實際監管中各司其職、自成體系,信息溝通不足,共享機制不完善,經常導致監管過程中出現多頭、脫節或摩擦的情況,甚至造成監管的“真空”。目前,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已經簽署備忘錄,旨在加強機構之間的協調合作,但是由于人民銀行的缺席,該協調機制收效甚微,未達到理想中的目標。同時,分業監管模式切斷了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系,使得國內金融市場的業務畫地為牢,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滲透,但是也阻礙了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導致了金融創新的不足。

(四)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不足

隨著現代金融體系的日趨復雜,系統性風險已經成為金融穩定的主要威脅。在現行的分業監管體制下,雖然人民銀行具有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和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但是缺乏相應的手段。從處置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方式來看,人民銀行主要采取發放緊急貸款、對金融機構注資、剝離不良資產以及兌付金融機構債務等方式,處置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容易導致金融機構的道德風險。

防范系統性風險與宏觀審慎監管分析模型、政策工具密不可分,但是,目前我國在此方面的研究較為滯后,無法準確判斷并把握宏觀經濟形勢和風險。同時。我國尚未建立衡量金融市場發展狀況的宏觀審慎監管指標體系,仍舊通過一些具體經濟指標和數據統計判斷經濟形勢,這些數據與指標通常存在偏差和滯后性,導致經濟的拐點很難被預測,也無法判斷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在宏觀審慎監管的實施工具方面,我國的發展也比較落后,無論是在逆周期風險的抑制方面還是宏觀審慎工具(包括逆周期資本緩沖、杠桿率工具及動態撥備制度等)的研發方面都處于起步階段。

三、國際金融監管比較研究

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最終引發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組織和各國監管部門都積極開展了金融危機的拯救行動,努力進行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重建改革。其后,C20峰會重新構建全球金融監管的標志性制度框架,強調宏觀審慎監管的必要性,重點監管全球金融穩定和金融風險,并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以實現全球金融監管的共識。

(一)美國的金融監管

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采取的是“雙重多頭”金融監管體制。其中,“雙重”是指聯邦和各州均享有金融監管的權力;而“多頭”則指多個部門負有監管職責。隨著金融全球化和機構混業經營的發展,由于監管職責劃分不夠明確,“雙重多頭”的監管體制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盲區,導致監管主體缺失,讓一些風險極高的金融衍生品成為“漏網之魚”。

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相繼頒布《金融監管改革法案》和《多德一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這兩大新法案對當時的監管體系進行了調整,彌補了監管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著重強調保護消費者權益,將市場主導作為監管體系運行的基礎。同時,美國通過新法案對現有的監管機構進行了重組,金融監管機構被整合為四家,分別為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貨幣監理署和國家信用社管理局。

此次改革是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金融監管改革,它賦予了美聯儲更大的監管職能,將金融衍生品及對沖基金納入監管范疇,成立了專門負責監測和處理系統性風險的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并設立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和信用評級機構監管辦公室。美國金融監管改革的特點是:一是加強了對金融宏觀控制以及處理、防范系統性風險的重視程度,對監管體系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改革,并通過調整分工強化了宏觀控制力度;二是依靠法律的手段進行改革,使改革措施有了法律保障,提高了金融監管的有效性。

(二)英國的金融監管

金融危機爆發前,英國實行綜合監管模式,即通過金融服務監管局對金融市場實行全面監管。雖然,該體系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較為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隱患,其中監管職能不明尤為突出。

金融危機爆發后,英國政府頒布《2009銀行法案》和《改革金融市場》白皮書,英國的金融監管改革正式拉開序幕。在這兩份法案中,明確了英國金融監管改革的目標是強化金融穩定,要求改善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強調對系統性風險的監管,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利益保護和國際監管的合作。同時,建立了金融監管的新框架,將金融服務局的職能劃分成三塊,分別成立金融政策委員會、審慎監管局和金融行為局。

英國金融監管改革的特點是:一是高度重視系統性風險,將監管改革的重點定位為防范全球性金融機構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二是加大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成立了金融行為局,專職于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充分表明監管當局高度重視的態度。

(三)德國金融監管

金融危機爆發前,德國金融業的內外競爭壓力不斷加大,迫使金融機構紛紛進行戰略調整。為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有效監管,德國對金融監管體系實行了相應的改革。相繼出臺《聯邦金融服務監管局法》和《德意志聯邦銀行法》,以法律手段保障改革的推行。金融危機爆發后,歐洲其他國家因為金融危機損失很大,但是德國卻在此次危機中憑借其健全的金融監管體制,維持了本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揮了穩定歐洲經濟的重要作用。

德國金融監管改革的內容為:明確了“混業經營,統合監管”的監管模式;明確了金融服務監管局和中央銀行的監管職責;明確了德國聯邦金融服務監管局統籌監管信貸業、證券業、保險業的重要地位。

(四)日本的金融監管

金融危機爆發前,日本采取“護航艦隊”式的、具有政府行政特色的高度集中的監管模式,較好地達到了宏觀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相繼頒布《銀行法》、《證券交易法》、《投資信托法》和《保險法》等24個與金融改革相關的法律,成效顯著,幫助日本順利規避了金融危機的沖擊。

日本的金融監管改革目的很明確,即建立獨立并且權利高度集中的金融監管機構,逐步完善相關監管制度,保證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協調發展。通過改革,金融廳成為日本金融監管的最高行政部門,口本銀行作為日本的中央銀行不再承擔監管責任,并通過事前監管和事后監管的區別分工,避免了監管真空地帶的出現。

日本金融監管改革的特點與歐美等國不同,日本在加快金融監管改革步伐的同時,仍然延續了自由化和綜合經營的發展方向,確保監管更加透明有效,以保障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

(五)美、英、德、日金融監管比較

第一,混業經營和統合監管的模式較為普遍。從美、英、德、日四國的發展情況可知,混業經營是金融業經營體制的發展趨勢。20世紀80年代,分業經營體制開始瓦解,發達國家紛紛轉向混業經營。在此趨勢下,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統合監管的模式,如英國、德國和日本,只有美國的監管模式不同,美國是在功能性監管的基礎上,采取增加傘式監管人作為協調機制的模式。

第二,防范系統性風險成為監管的重心。金融危機凸顯了系統性風險在金融穩定中的重要性,危機后各國均將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監管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三,宏觀審慎監管原則成為監管理念。宏觀審慎性監管作為一種新型的監管模式,區別于微觀審慎性監管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它更關注整個金融系統的整體性風險。宏觀審慎監管通常將眾多金融機構看作一個整體,并以實際GDP為尺度衡量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以避免問題金融機構的負面沖擊作用所帶來的金融系統的不穩定。例如,美國成立金融服務管理理事會,專門負責宏觀審慎監管。

四、中國金融監管改革的啟示與措施

(一)構建完整的金融監管法律體系

為了金融體系的協調穩健運行和規范有續發展,建立一個健全的法律體系勢在必行。目前,我國已頒布實施許多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但與現實監管的需求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對此,我國應盡快梳理現有的法規,構建起與國際金融法規接軌的金融法律體系.首先,修改和完善現有的法律框架,待時機成熟后制定一部統一的《金融監管法》,從法律層面保障金融監管的順利實施;其次,嚴格遵守前瞻性原則,對我國金融市場在未來階段可能出現的形勢以及問題有充分、全面的思量,避免出現頻繁頒布法規的情況,確保監管制度與金融業的實際發展彼此適應;再次,要強調以保護權利為準則,注重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在法律法規、條款的設計方面盡可能細化,增強其操作性和有效性;最后,要加強金融執法,以加大執法力度的形式來切實落實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

(二)完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

由于系統性風險往往來源于微觀金融主體行為的外部性及傳染效應,具有突發性、傳染性、系統性、破壞性、外部性的特征,因此,我國金融監管改革的目標應該體現防范現代金融市場中高度關聯的系統性風險要求,應該將監管重心從防范局部性風險轉移至防范系統性風險,努力構建和完善金融宏觀審慎監管的體系框架。

宏觀審慎的基礎是微觀審慎,實施“逆周期”的宏觀審慎監管必須維持微觀審慎和宏觀審慎的動態平衡。對此,我國應該同時完善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監管體系,根據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分別對金融機構的創新和金融產品開發進行監管.以此實現逆向調節,達到對系統性風險的控制: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一是建立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設計多層次的應急措施和處置方案,有針對性地防范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二是構建系統性風險的評估體系,在金融體系層面和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層面,均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評估與監測,利用各監管機構的專業特長和信息優勢,從不同的角度發揮作用;三是強化對系統性風險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結合分析宏觀經濟數據與微觀監管數據,有效判斷系統性風險的變化和趨勢。

(三)完善監管機構的協調機制

混業經營、統合監管已經成為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處于混業經營發展的初期,金融監管可以考慮采取“統分結合”的監管模式。但是,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金融監管的理念,努力從規則監管轉向目標監管、從機構監管轉向功能監管、從局部監管轉向全面監管。目前,可以由人民銀行牽頭,嘗試建立一個金融的穩定協調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成立“金融協調委員會”,協調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監管工作,使其向功能型的監管方向發展?!敖鹑趨f調委員會”可以對三個原有的監管機構進行整合,界定交叉業務中的監管職責,對銀行、證券、保險監管中的重大問題定期磋商,及時交流監管信息,消除監管盲區和重復區域,降低監管的成本?;鞓I發展成熟后可以借鑒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做法,將“三會”重新合并,建立中央直屬的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一行使金融監管職權,由“分業監管”向“統合監管”轉變。

(四)平衡創新與監管的發展關系

從本質上而言,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是一對永恒的矛盾體,金融創新的最大障礙是金融監管,金融監管的最大難點也是金融創新。但是,縱觀金融創新的發展過程,金融創新往往又是由于金融監管誘發而成的。

我國金融市場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金融監管處于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如果監管措施和經營限制過于嚴格,可能會抑制金融創新的步伐;另一方面,如果放任金融創新的發展,又會增加金融體系的風險。因此,要辯證地看待監管與創新的關系,實現創新和監管之間平衡。首先,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要以服務于實體經濟為前提條件,不可盲目、過度地追求利益;其次,金融創新必須與金融監管協調,在效率和風險之間尋求金融杠桿率的平衡點;最后,金融創新應更加透明,對金融衍生品的結構和風險要明確公示,注重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維護金融市場正常運行。

我國再保險監管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死亡動物的處置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分析蘭溪市傳統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存在的弊端,提出開展政策性生豬保險全覆蓋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無害化處理;死亡動物;生豬保險;聯動機制

蘭溪市地處錢塘江上游,是衢江、蘭江、婺江等三江匯流之地,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蘭溪人,滋養著百萬畝大地。同時蘭溪也是浙江省傳統的養豬大市之一。據市畜牧局統計,2013年全市共有生豬養殖場(戶)8 000余戶,能繁母豬存欄4.3萬頭,生豬存欄28萬頭,年飼養量78萬頭。畜牧業的不斷發展,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但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其中養殖戶對死亡動物的隨意處置,不僅破壞了人們的生活環境,更是對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2013年3月9日,轟動全國的黃浦江漂浮死豬事件刺激著人們的眼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部門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實加強死亡動物無害化管理和監管,嚴防漂浮死豬事件再次發生。3月27日,省政府下發浙政發明電[2013]58號文件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監管、財政扶持、企業運作、保險聯動相結合的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收集運行機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傳統養殖業的大力發展,2013年我市被農業部、省農業廳列入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項目建設試點縣市之一,2014年10月,我市出臺生豬保險全覆蓋農業政策,同期,市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落成并投入試運行。這是一項實事工程,更是一項民心工程。

一、蘭溪市傳統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收集體系

按照省政府相關文件要求,2012年我市在香溪、黃店兩個鄉鎮進行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成立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營運隊,2013年我市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全面鋪開。這種由營運人員上門收集死豬,并對主動聯系、報送處理信息的養殖戶給予每頭不少于10元的補助的辦法極大地改善了死亡動物隨意丟棄現象,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1)采用化尸窖的辦法處理死亡動物,將面上的污染轉化為點上的污染,且目前這種化尸窖的選址與建立存在極大地困難,部分鄉鎮出現新建成的化尸窖被封堵覆蓋現象。(2)無害化處理監管難度大,死亡動物隨意丟棄現象無法杜絕。自行處理死豬的規模場極易出現造假行為,而對于散養戶,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養殖戶并不愿意將死豬信息外漏,更不會主動聯系營運隊對死豬進行收集處理,勢必出現死豬隨意丟棄現象。(3)每個鄉鎮(街道)需成立3~5人的營運隊伍,由于隊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如何有效管理這些營運隊伍也是一大難題。同時,政府還需對這些營運人員的勞動保障、工資福利、收集裝備等進行完善,投入大。(4)這種敞開式的收集方式缺少安全防護措施,并不能降低染疫動物疫病的擴散,反而助推了動物發生疫病的風險。

如何及時有力地處理死亡動物事關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是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是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畜牧業轉型升級的翹板,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基礎,是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決策部署的有效驗證。

二、政策性生豬保險全覆蓋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結合蘭溪市實際情況,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多部門共同研討,我市啟動政策性生豬保險全覆蓋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新機制。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蘭溪市委、市政府將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作為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多來,蘭溪市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切實加強領導,精心謀劃落實,倒排時間表,召集相關部門多次召開協調會,就選址敏感落地難、環評要求高、地方財政基礎薄弱等多種困難進行商討,并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到周邊縣市進行考察學習,借鑒經驗。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構建畜禽養殖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和監管長效機制的通知》(浙政發明電[2013]58號)及浙江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關于蘭溪市要求擴大生豬保險業務范圍的復函》(浙農險辦[2014]13號)等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圍內推行生豬保險全覆蓋與無害化處理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強力推進我市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

(二)原則清晰,目標明確

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相結合的運行機制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財政扶持、保險聯動”的原則和“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的模式進行,通過政府部門、保險公司以及無害化處理中心的通力協作、緊密配合,建立生豬保險、防疫標識、收集處理、保險賠付關聯制度,達到大小生豬保險全覆蓋、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從源頭解決死亡動物丟棄和漂浮死豬現象不再發生。按照相關文件政策 ,保險費由農戶自交、市財政補助以及上級財政補助三部分組成;按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生豬的無害化處理由市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承擔;承保理賠工作由人保財險蘭溪支公司承擔,自擔風險,自負盈虧。

(三)開展有序,穩步推進

2014年9月底前,完善組織領導機構,制定落實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實施細則;10月底前,完成無害化處理中心建設及生豬保險承保工作;11月份,啟動生豬無害化處理及保險理賠工作,查漏補缺,逐步完善運作機制。

(四)明確責任,全民參與

1.為進一步深入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進一步規范,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監督全市的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工作,各鎮鄉、街道也落實分管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負責本轄區內的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工作。

2.這種由養殖場(戶)建設無害化冷藏暫存設施(暫存量為一個月)、承保、養殖戶報案、保險公司人員現場勘查、無害化處理中心人員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保險公司理賠的聯動機制,需要相關部門的高度協調。市生豬保險與無害化處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協調監督,并建立相應的工作例會和監督檢查制度,定期通報相關情況,研究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鎮鄉、街道負責轄區內生豬養殖保險基礎信息的采集,承保收費,督促養殖場(戶)建設配套冷藏設施,出現糾紛及時協調處理等相關工作;農業部門負責死亡動物的無害化處理監管和技術指導,對養殖場(戶)理賠死亡率超過正常范圍的情況進行實地核查,對上報數量較大的或存有疑問的收集點,會同財政、保險等相關部門開展督查,有針對性地不定期抽查;公安局負責養殖場(戶)涉嫌騙保行為及無害化處理中心處理補貼的查處工作;財政局負責做好生豬保險及無害化處理補助資金的籌措、撥付和監管工作;發改局負責政策性生豬保險的各項協調工作。

3.積極宣傳,營造全民參與、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各鎮鄉、街道和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形式,宣傳生豬保險全覆蓋與無害化處理聯動工作的意義。(1)保險公司將全市所有生豬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系上安全帶,實現生豬保險全覆蓋,以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杠杠,讓養殖戶直接受益,使之形成“舍不得扔”的意識,激發養殖戶將死亡動物自覺主動地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積極性,解決病死動物隨意丟棄問題,真正為實現應收盡收的目標提供政策性保障。(2)每個規模養豬場各自建設冰庫或購買冰柜,不僅省去了政府對暫存點建設的費用,而且將點對面的管理轉化為點對點的管理,這種點對點的收集方式減少了動物疫病的傳播,更能保障社會公共衛生安全。(3)保險公司的介入,其與市場化處理企業相互制約的利害關系,可以最真實的反映收集處理的數量和質量,避免了弄虛作假,這也最大程度地減少了政府監管部門的壓力。

開展政策性生豬保險全覆蓋與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是我市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的體現,是探索構建新型農村風險防范和化解機制的創新,是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民創業增收致富和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的有力保障,是徹底解決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的根本性措施。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美麗蘭溪”、“兩美浙江”的建設工作,更是為和諧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責任編輯 陳麗敏]

我國再保險監管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由于中國保險業的高速發展,使得全球金融一體化與中國金融部門兼業經營趨勢得到加強,尤其是保險企業作為風險轉移的單位,自身風險控制需求也日益加大。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與監管進一步規范了中國保險行業內部控制制度。因此,文章從內部控制制度發展角度展開闡述,并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提出相關建議,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和內部監管體系,使之在實踐中處于初步的探索階段。從而達到保險公司監管機構和保險公司內控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保險公司 內部控制 監管

一、前言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保險的思想認識也有所進步,尤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保險來獲得更好的經濟保障。保險公司的保險機制是針對風險進行投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作出的最大程度減少風險帶來危害的投資。它由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兩大部分組成。因此,保險公司是商業保險的運營單位,也是商業保險發展的載體。

二、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監管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的保險公司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在內部控制建設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為確保經營效率和防范風險等方面發揮了有效性。由于存在很多迫切解決的問題,使得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監管工作缺乏實施的力度。

(一)缺乏建設理念

由于部分公司領導和員工對內部控制重視程度不夠,在認識上存在種種誤區,不能及時的處理和整改內部控制問題。無法從戰略的角度將內部控制建設納入公司經營管理理念的日程上,基本上存在“分散性建設”、“局部性建設”、“重復性建設”等問題;隨之執行力度也在逐漸減弱。

(二)內部控制執行問題比較突出

因為各級公司在內部控制執行意識上,對執行力度上逐漸減弱,內部控制的傳導和反饋機制逐漸滯后,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機制沒有滲透到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以及各個部門和崗位。

(三)內部稽核缺乏能動性

近幾年來,內部稽核沒有引起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導致稽核部門建設停滯不前,加上人員素質低下,缺乏獨立性,在內部控制職能無法正常發揮,以至于一些違反內部控制制度的行為得以普遍存在。根據目前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現狀,保險公司自我整改能力較差,急需通過外部監管壓力促使保險公司加強內部控制建設。

(四)執行力度不強

部分公司領導只顧抓業務發展,而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重視度不高,加上內控建設意識薄弱,在經營過程中呈現出的內控問題處理不徹底。領導不重視執行力度的加強,員工的內控意識也就逐漸薄弱,最終導致內部控制執行力度減弱。

(五)認知度不足,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

有的人會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建立內控制度,而且內部控制也只是某個部門的事情,只要內部控制抓住某幾個點進行控制,加深員工的認知度,就可以加強內部控制和監管工作,其實這些認識都是片面的。

(六)內部控制監管體系不完善

由于絕大部分公司的內部控制無法滲透到公司的各項業務操作過程中,使得許多關鍵的控制點處在無效的狀態中,無法形成一個多角度和全方位的風險預防監控體系。

三、加強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監管的思考

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斷變革,保險公司作為內控建設的主體,不僅要依靠公司自身的積極性,還需適當的監管來推動企業加強內控建設方面,來發揮內部監管的重要作用。針對我國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分析,必須采取以下措施來進行內部控制監管的加強。

(一)加強管理層的責任

完善的內控機制是保險公司穩健發展運營的基礎,是公司管理層應盡的基本職責。通過經驗證明,領導對于內控建設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內控水平。在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監管中,抓住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責任,就抓住了保險公司內控建設的核心。所以,推進保險公司內控建設,必須要明確管理層在內控機制方面的責任,逐步提高管理層的重視程度,加強落實責任和追究制度。

(二)完善內部控制的評價標準

因為保險公司是內控建設的主體,所以作為監管部門,應將關注的焦點從內控機制本身轉移到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及監管上來。另外,對加強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監管力度的關鍵是要完善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從根本上加強保險公司內部體系建設,從而實施和運行結果進行評估和調查。

(三)實施有效的分類監管機制

在建立內控體制的基礎上,實施有效的分類監管機制也是當務之急,針對不同內控水平的公司應該采取不同的監管理念,讓內控薄弱的公司承擔更多的監管成本,獎罰分明,有效推動公司加強內控建設,從而提升內控要求。所以,在保險公司的現場監管體系中,必須將公司內控水平作為公司監管機制的主要元素,并對評估的最終結果實施進行分類監管,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內控薄弱公司的監管力度。

四、實施內部控制監管是建立風險防范有效機制的途徑

保險公司的風險產生于保險公司經營的全過程。相對于保險監管機構來說,保險公司更能及時地發現、防范和化解風險。因此,推動保險公司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從根本上建立風險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管和糾正的動態過程機制,是保險公司監管機構風險防范職責的基本保障。由于保險監管機構重點向償付能力監管轉移,規范市場秩序將更多地依靠公司嚴格、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來實現。事實上,經查處的市場違規問題只是清除“水面的污垢”,對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督促公司及時彌補內部控制漏洞,改善內部控制薄弱環節,在體系上杜絕違規現象的發生,真正的實現“治理水質”;另外,企業內部控制的混亂將會導致大量的財務數據丟失,而財務數據作為基礎的“數字游戲”,將嚴重影響內部監管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所以,實施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監管,來推動保險公司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管控,是建立風險防范長效機制的有效措施。

五、我國保險公司實施內控建設及監管的意義

伴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保險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也顯而易見。保險公司內控是監管的前提,是防范保險業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因此,進一步的強化公司內部控制監管工作,是推動保險公司完善內部控制監管的基礎?,F階段,部分保險公司正逐漸開始重視內控建設工作。其中,我國人壽在美國市場上市后,內控建設方面和監管力度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一)實現了內部控制的跳躍式發展

保險公司五級內部控制體系從最初用分散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控制,逐漸發展到集設計、執行、監督、結果和持續改進為一體的動態體系改革,最終實現了“由點到面,由面到網,由網到立體”的三級跳躍式發展目標。

(二)明確了內部控制建設的原則

由于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的內容和主體具有代表性,標準和效果具有全面性,所以在內部控制上,不但是管理人員、內部審計人員和董事會的責任,而全公司的每一個人都對內部控制和監管負有重大責任,在內部控制全面覆蓋并嵌入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以來,持續監督并促進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良好運行則明確了內部控制建設的原則,再者,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不僅涉及內部的法律法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涵蓋了環境、企業文化、決策機制、制度執行力和責任追究等立體交叉、全方位、多角度的風險防范體系。

(三)建立健全風險的內部控制模式

保險內部控制體系在全面分析公司風險的前提下,并對各類風險采取控制措施,確定相應的控制制度。真正的使風險導向的內部控制模式向內部控制上來進行轉變,從而真正實現了保險公司的風險防范。

(四)主動參與和進行責任的追究

保險公司內部控制體系表明了了各級公司、各級部門、各個崗位的內部控制責任,并加強落實工作,將保險的自我評估歸納在內部控制體系中,從而完善和確立了參與和責任追究制度,促使全員積極主動參與內部控制建設,并自覺執行內部控制和監管措施。

六、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和監管工作的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的必要措施, 從我國保險業具體國情出發,必須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和監管工作體系,從根本上促進保險公司的運營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炳麗.我國壽險公司內部控制監管分析[J].保險報告,2007(6):61-63.

[2] 張波,吳亞茹.淺析我國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與監管[J].湖南行政行院學報,2009(11):110-113.

[3] 歐陽娟.我國保險公司內控建設淺析[J].經營管理者,2011(1):215-216.

作者簡介:高瞻(1979-),女,山西祁縣人,河南中瑞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中級,研究方向:財務。

(責任編輯:劉影)

上一篇:電影產業化發展問題論文范文下一篇:物理教學下素質教育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