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國制造業探究論文范文

2023-09-19

外國制造業探究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金融問題在近代以來日益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的重要因素,這種影響是連續的又是斷裂的。中國的現代金融體系正是在歷史的斷裂與延續中發展演變而來。從縱向時間角度看,中國金融業始終是以“發展”為思想導向的,貫穿著“自由市場”與“政府壟斷”兩種意識的對立和調整;從橫向領域看,民國時期的金融思想已經觸及現代金融的各個枝蔓,不僅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也在很多領域樹立了現代金融模式的標桿。

關鍵詞:民國;金融思想;商業銀行;金融制度;民間金融;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中國經濟;現代化

一、引言

1935年,一本當時中國國內最頂尖經濟學者的論文集在序言中寫道:“貨幣問題與金融問題,可說是經濟問題中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恐慌深刻化的今日,這兩問題簡直成了世界經濟問題的焦點了。各國貨幣專家,乃至金融專家,均在絞盡他們的腦筋,設計打開世界恐慌的名案,不論他們的名案是成功還是失敗,也盡足以引起我們的注意了?!雹?/p>

八十年后的今天,“貨幣問題與金融問題”依然是世界經濟問題的焦點。發生經濟與金融恐慌的頻率和烈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恐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未消退。與此同時,中國CPI的持續高漲和股市的長期低迷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夸張地說,中國經濟(金融領域尤為明顯)正面臨近年來最嚴峻的考驗。如何設計“打開世界恐慌的名案”,仍然是擺在所有經濟學家面前的首要問題。

現代金融危機的復雜性,是由世界各國不斷展開的金融創新和金融深化活動造成的。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是一個金融現代化的過程,但在另一個意義上,這同時也是它們融入世界金融體系,陷入復雜性危機的過程。自19世紀后半葉開始,中國已經踏上了金融現代化的道路,一百多年來金融界的興衰起落與成敗得失,“也盡足以引起我們的注意了”。在20世紀早期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馬寅初先生說過:“夫思想為百世之根本,某主義之興衰,某政策之適否,群眾之思想如何,最能左右一切?!雹趶乃枷胧返慕嵌瓤疾烀駠鹑隗w系,或許更能反映中國金融現代化進程中各種問題的本質和根源。

民國時期金融思想的淵源結構可借助兩個緯度來廓清:一是歷史場景下的金融思想演進;二是橫截面意義上的金融系統構建。

二、一個“基調”和兩種“主義”的歷史流變

金融思想的產生、發展與推廣不可能脫離當時的經濟條件和社會環境而獨立演進,必然遵循一定的客觀歷史規律。張亞光(2008)指出:無論是民國金融出版物發行的總體趨勢還是外國金融出版物的傳播情況,它們所折射出的金融思想軌跡都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③

金融思想的發展是建立在既有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制度之上的。沒有20世紀30年代民國經濟的黃金歲月,沒有民國元年以后大力倡設的金融學高等教育和社會化職業教育,就不可能恰好同時出現金融思想井噴式的傳播。金融思想的發展體現了不同時代的歷史特征。銀行問題由熱到溫,貨幣論爭從未停息,金融手段日趨多樣,每一段時期的金融思想都有所側重。然而,在紛繁復雜的金融思想背后,是一個“基調”之下兩種“主義”的斗爭和演變。

(一)“以發展為導向”的金融思想的斷裂和延續

民國金融思想演變的基調是以“發展”為導向??v觀民國金融史及金融思想史,“發展”始終是所有愛國人士(包括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實業家……)共同的目的和心愿。從孫中山的“實業救國”到張謇的“棉鐵主義”,從歷次幣制改革到農村合作運動,金融在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要發展,須發達工商,要發達工商,須發達資本,要發達資本,須發達金融。自辛亥革命之后,除民國后期官僚資本壟斷金融大肆掠奪造成的斷裂之外,金融活動一直在為中國發展而自強努力。

在城市,各商業銀行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和金融創新,在不斷壯大實力的同時塑造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在農村,愛國知識分子深入田間地頭,宣傳發展現代信用合作組織。傳統金融機構盡管弊端甚多,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著農民調劑余缺的需要。

對歷史傳統的傳承是無法割裂的,金融思想和制度同樣如此。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民國金融體系的繼承。例如1949年之后的中國銀行幾乎延續了解放前整套的人員的組織機構。④除了受意識形態影響在經營業務上有所區別之外,其余并無更多的差異;信用合作社這種民間金融互助組織,在建國后也被完整地保留下來,成為新中國三大合作社之一⑤。甚至1986年組建的中國交通銀行,也不再回避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8年的歷史事實。

近百年來,盡管受到某些特定歷史事件的沖擊,金融思想的“發展”基調在總體上是延續的。

(二)“自由市場”與“政府壟斷”的對立和再現

兩種主義分別是“自由市場”和“政府壟斷”,杜恂誠以1927年為界將民國金融制度釘上了這樣兩個標簽⑥。更進一步地,“自由市場”和“政府壟斷”代表了古典主義以來的兩種經濟思潮,前者是經濟自由主義在金融領域的體現,后者則是國家干預主義在金融領域的體現。

事實上,民國初期的“自由市場型”金融制度更多的是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政府權力不足而形成的。這一時期民國經濟處于原始的金融自由化狀態。由于政府經濟操控力量薄弱、沒有建立完備的中央銀行制度,金融市場管制較為寬松,一方面容易受內外部沖擊引發金融恐慌,但另一方面也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當時經濟自由主義得到極大張揚,很難想象,在民國后期還會有中國銀行不執行政府停兌命令的情況出現。⑦

然而“政府壟斷”背后的國家干預主義有著更強大的歷史傳統和思想淵源。近兩千年來在中國的傳統社會制度中流行的是“國家本位主義”。高度集權的封建治國理念強調一切社會活動都應當受到國家政權的控制,關系國計民生的經濟活動更是如此。在這一邏輯下,從漢代的“輕重”之辨開始,中國社會經濟倫理中很早就確定了國家對于經濟干預的合理性。實際上,即便在經濟自由主義盛行的西方國家,國家干預主義也有一定的市場。??怂乖诜治鍪袌霎a生時指出:“在市場所在地聚集在一起就是一種集會;每種集會都有潛在的危險。這就是政府干預市場的最初原因,這說明政府為何要三令五申地堅持將開市必須經過某種特許?!雹?0世紀20年代,金融體系不統一為經濟發展制造了很大障礙,加之蔣介石早期深受蘇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影響,種種因素促成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后,金融制度迅速轉化為“政府壟斷型”。

金融制度由“自由市場型”轉向“政府壟斷型”,對民國金融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在“政府壟斷”下,銀行主導型的金融制度慢慢變質,中央銀行實力日益膨脹,普通商業銀行逐漸衰落,最終形成了“四行兩局一庫”的官僚資本金融格局。但是政府并沒有壟斷一切,它只壟斷了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利益。面對處于破產邊緣的農村經濟和深受通貨膨脹之苦的百姓,強大的“政府壟斷”在此時卻消失了?!罢畨艛嘈汀苯鹑谥贫葘ι虡I銀行的瘋狂擠軋和對民生的漠視,直接導致了民國后期經濟的徹底崩潰。

根據現代金融發展理論,政府壟斷的金融制度往往會導致“金融抑制”問題,⑨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在于“金融深化”,回到自由金融市場制度。歷史總是耐人尋味的。如果以“金融抑制”作為標尺回顧近百年來的中國金融歷程,可以發現這段發展歷史正好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紡錘形結構。也就是說,民國后期的“政府壟斷型”金融制度在新中國成立后得到延續,“金融抑制”現象仍然存在,至今還未抹平。⑩所不同的在于,上一次“自由市場型”金融制度的出現是政府無力控制的,而現在逐漸松動的金融改革則是政府有信心操動的。

三、民國金融思想的系統結構

(一)環境與社會變革導致新舊金融思想的碰撞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觀點,至少對于年鑒學派的“長時段”是適用的。布羅代爾(1958){11}認為:只有長時段現象才構成歷史的深層結構,構成整個歷史發展的基礎,對歷史進程起著決定性和根本的作用。歷史學家只有借助長時段的觀點,研究長時段的歷史現象,才能從根本上把握歷史的總體。因此,研究民國金融思想史,必須考慮較長時期內的自然、社會環境變遷,這是一切思想傳統傳承或嬗變的根本淵源。比如,近代民間金融組織的衰落,由長時段的視角能夠得到最有力的解釋。

辛亥革命之前,傳統金融組織仍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占據著城市小商業和民間金融的主要地位。而外資銀行發展迅猛,尤其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逐漸處于上風。這一時期,“雙軌”體現為本土傳統金融與西方新式金融兩種模式的并存和沖突。在代表先進發展方向的西方新式金融面前,傳統金融組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并思考如何應對;民國成立以后,民族金融業取得長足進步,尤其是華資商辦銀行迅速崛起,收復了相當比例的金融控制權。這一時期,中西方金融模式的矛盾逐漸淡化,金融制度的雙軌性更加復雜,體現為多個層面:銀行與錢莊的雙軌,銀兩與紙鈔的雙軌,城市金融與民間金融的雙軌,現代金融機構與舊式金融機構的雙軌。在本質上,是傳統金融思想(信用思想、理財思想)與現代金融思想的雙軌。各種矛盾在沖突對立中并存和發展,最終,以1935年法幣改革成功為標志,現代金融制度初步確立,民國金融制度與思想的二元結構趨于弱化。

(二)金融出版物和金融學教育是金融思想的直接來源

詮釋學和后現代史學對思想史的研究影響甚大。葛兆光認為:“從思想史的角度看,歷史記憶不僅是回憶那些即將被遺忘的往事,或是遺忘那些總是會浮現的往事,而且是在詮釋中悄悄地掌握著構建歷史、改變現在以控制未來的資源,各種不同的文化、宗教、民族的共同體,都是在溯史尋根,也就是透過重組歷史來界定傳統,確定自我與周邊的認同關系?!眥12}這種認識,與克羅齊所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13}和科林伍德把思想史作為唯一的歷史{14}的觀點并無不同。

既然思想史是一門接近于“詮釋”的學問,文本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思想史的研究者要對流傳下來的文本進行詮釋,而這些文本本身已經包含了當時作者對文本內容對象的詮釋。在這個意義上,??碌摹爸R考古學”是應當肯定的。要想真正的理解“文本”的含義,必須謹慎地剝離掉覆蓋在“文本”上面的一層又一層的“詮釋”外衣。因此,思想的載體和傳播路徑對研究思想史有著不同尋常的影響。

民國時期著名經濟學家唐慶增指出:“在昔中國研究經濟事物者,僅限于少數哲學家政治家手中,普通人士,對此殊少貢獻,甚至為在上者所壓迫,其思想無由表現;時至今日,民意大昌,且確能操縱有極大之影響,職是之故,研究今年估計思想史者,對于一切傳播知識之機關,如新聞紙雜志宣傳品一切,亦應予以相當之注意?!眥15}這段話具有相當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它直接將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對象指向了“一切傳播知識之機關?!眥16}

張亞光(2008)對有關金融出版物的總體分析反映了民國時期社會各界對于“金融”概念由淺入深地認識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當時金融思想蓬勃發展、廣為傳播的盛況;{17}而外國金融出版物的數據情況則指示出民國金融思想不斷演進的外在動力,并且表明這種外在動力對于當時金融思想的發展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思想乃從“教”與“學”中而來。任何一種思想的性質和傾向都有其產生的微觀環境。民國金融思想的發達,離不開大學、研究機構的正規金融學教育,也離不開社會化的平民職業金融教育。就學院派而言,一方面是金融學科的建設與完善為傳播和發展現代金融思想創造了良好的平臺,另一方面是金融學科的繁盛與金融學者的學術貢獻交相輝映構成了近代金融思想的基本圖景。此外,西方金融思想的引入以及經由正規金融學教育的傳播對金融思想啟蒙的意義尤為重大;就實業界而言,社會化的“大職業教育”從根本上改變了舊式金融機構封閉式的培訓教育傳統,為廣大青年提供了學習金融技能、進入金融業發展的機會,極大地促進了現代金融理念的擴散。

(三)金融與發展的關系是民國金融思想的主題

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科的開創者趙靖先生認為:“中國近代經濟思想的基本內容是經濟發展思想……中國近代的經濟發展,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發展途徑和發展的政治前提?!眥18}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束縛在民族資本主義身上的封建枷鎖被打破,發展的政治前提得到暫時解決。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著重研究發展途徑等實用問題。正如夏炎德在《中國近百年經濟思想》中所指出的那樣:民國時期,“純理經濟學”在中國“至今還未見有自創的出現,一般經濟學著作,大多系編譯或轉述的性質,無足深論”,而論述“現實經濟情況”的“改進與創造”的“社會經濟學”或“國民經濟改造思想”,則“遠較為重要”,因為這些思想對于“國計民生的解決可得到直接的幫助?!眥19}

在所謂的“社會經濟學”或“國民經濟改造思想”中,金融思想處于極為顯要的地位。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識到,金融是當時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圍繞金融與發展問題,民國學者作出了大量極富開創性的貢獻:吳景超的“資本形成”思想、徐滄水的“金融中心”思想、張輯顏的“恐慌周期論”和“擴充籌碼論”、周憲文的“駁通貨膨脹復興農村論”以及章乃器等人的“信用擴張論”都深刻觸及到落后國家尋求發展的核心問題,許多研究都領先于后來在西方興起的發展經濟學。

西方發展經濟學框架內與金融有關的思想流派主要包括:金融資本理論、金融創新理論、金融市場理論、金融發展理論、通貨膨脹理論、金融危機理論等。這些理論從不同角度對金融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在分析范式、政策含義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觀點是一致的,即認為:金融對經濟增長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而決不僅僅是一層“貨幣的面紗”。這與上述許多學者對金融的看法十分相似,而且這些學者所提出的各個領域中有關金融與經濟發展的思想,在后來西方發展經濟學的主要理論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

(四)銀行主導是民國金融制度思想的主要方向

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是金融制度的基本功能,采取何種方式完成這一轉變是判定金融制度類型的主要依據?,F代金融制度主要有市場主導型和銀行主導型兩種,民國時期屬于較典型的銀行主導型金融制度。

原因在于,封建時代中國經濟的主要方面是以自給自足為主的小農經濟,民間金融活動大多是臨時的、消費性的借貸關系,難以產生擴大資本流動的大規模金融創新活動。因此,舊式金融機構基本上是以儲蓄、匯兌、調劑生活資金業務為主的錢莊、票號、典當等組織,并沒有產生容納生產性資本交易的證券市場。在向現代金融制度轉軌過程中,這一傳統被保留下來,形成了銀行主導型的民國金融制度。資本市場有一定發展,但相當不充分,投機色彩濃厚,并未對民國經濟產生關鍵影響。

中央銀行是銀行主導型金融制度的核心。自民國成立之初即出現關于倡設中央銀行的言論,當時的主要思路是先國有,再轉商辦。1920年布魯塞爾國際金融會議和1922年日內瓦國際會議召開之后,世界各國普遍設立中央銀行,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紛紛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設中央銀行制度。曾經為民國政府擬定幣制法草案的美國專家甘末爾還先后為秘魯、智利等國設計過中央銀行制度。隨著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統一全國,中央銀行的制度環境得到改觀,最終于1928年正式成立民國中央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首任總裁宋子文和副總裁陳行對中央銀行的理解和定位是不同的,前者堅持維護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后者則強調中央銀行“推行紙幣,解決財政”的功能。著名銀行家陳光甫與宋子文的觀點十分接近,主張中央銀行與財政應當分離,同時反對中央銀行與普通銀行爭利。但在當時情況下,社會經濟的凋敝和混亂急需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銀行實現“經濟統制”。民國中央銀行在復雜的歷史條件中走向了集權壟斷的方向。

中國自近代以來,民族工商業(包括農業)發展對資金的巨大需求與商業銀行投機惜貸之間的矛盾,是民國中前期金融體系存在的重大問題。發展經濟學的經典理論表明,落后國家的發展初期遇到的最大瓶頸就是資本匱乏問題。但是民國的商業銀行并沒有很好地完成調劑工商資本、促動經濟發展的任務。許多商業銀行具有強烈的投機傾向,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公債市場炒作,而不愿對民族工業提供資金支持,更不愿深入農村為農業生產提供融資服務。民國商業銀行資本流向的錯位,直接導致了民族工商業舉步維艱、農村經濟瀕臨破產的困頓局面。這種金融功能的扭曲,在茅盾的小說《子夜》中有多處翔實的描寫。

(五)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文化解釋

金融創新是一個頗為寬泛的概念。廣義的金融創新指的是“整個金融領域里的新創造和新發展,既包括金融市場工具、金融結構的創新,也包括金融交易技術創新?!眥20}關于金融創新活動的動因,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作出了回答{21}。

西爾柏(W.L.Silber)的約束誘導型金融創新理論認為:金融創新是微觀金融組織為尋求最大利潤、減輕外部對其產生的金融壓制而采取的“自衛性”行為;卡恩(E.J.Kane)的規避性金融創新理論認為:當外在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與機構內在要求相結合,回避各種金融控制和規章制度時就產生了金融創新行為;??怂梗↗.R.Hicks)和尼漢斯(J.Niehans)的交易成本創新理論認為: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創新的首要動機,交易成本高低決定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是否有實際意義,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對科技進步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應;戴維斯(S.Davies)、塞拉(R.Sylla)、諾斯(North)等制度學派人物則認為:金融體系任何因為制度改革而作的變動都可視為金融創新。

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銀行史的作者張郁蘭先生曾認為:“研究中國銀行業的歷史,如果單純從它的業務中來認識,這意義顯然是很小的?!薄皬你y行業的角度來認識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的性質,特別是對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所起的作用,其意義卻是非常重大的,這就是本書的主要目的?!眥22}由此可見,受當時意識形態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解放后的學術著作極重視金融業與政治的關系,而不強調對金融研究的探討。

隨著學術研究氛圍的松動和金融現代化程度的加深,對民國金融業的研究逐漸出現向業務領域拓展的傾向,尤其是對民國時期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思想的討論已十分多見。民國時期的商業銀行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創新亮點,中國銀行、金城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等近代著名銀行在長期經營管理活動中各自形成了一些適合于自身特點的做法和規范,以西方金融創新理論的視角看,基本上都能夠劃入金融創新的范疇。這些金融創新活動,有的源自銀行家超前的意識,有的源自社會環境的變動,也有的是在學習借鑒外國銀行先進經驗基礎上經過本土化改造而形成的。約束誘導型理論、規避性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等有關金融創新的西方理論都可以對此作出合理的解釋。但不能忽視的是,東方商業傳統與現代金融相結合所產生的經營管理哲學,同樣是推動民國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的重要淵源。比如儒家典籍早已指出:“天地之性人為貴”{23},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人本”觀念在民國金融業管理活動中居于十分顯著的地位。

1932年黎明書局出版的《銀行家銀行員座右銘》(戴藹廬譯)和1934年世界書局出版的《金融界服務基本知識》(李權時、胡贊平等著)集中反映了民國時期的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在內部控制、個人修養、商業倫理等企業文化建設領域的努力,其中融入了大量儒家文化的訓條和精神指導,對今天的中國銀行業仍然極有借鑒價值。

除《銀行家銀行員座右銘》和《金融界服務基本知識》外,民國時期還有為數眾多的刊物或著作涉及到金融機構企業文化、營銷理念、服務哲學等層面的內容,如:1923年謝菊曾著有《銀行服務論》;1928年某行發行內刊《勵練集》;1933年費孟福出版《人壽保險招徠學》;1934年張家璈著有《銀行行員的新生活》;1942年四川省銀行總行推出《服務哲學大綱·戰時銀行從業員》;1943年金源錢莊發行《金源錢莊第一屆練習生畢業刊》;1944年譚蔭槐著有《銀行家與銀行員》;1948年許桐華編制《銀行行員手冊》等{24}。由此足以說明,民國金融業是相當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的?,F在流行的認為企業文化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觀點值得商榷。

(六)無處不在的民間金融

無論何種思想,其結構都應該是立體的。民國金融思想,既涉及集中于大城市的銀行建設、貨幣改革等問題,也關注偏隅于農村的資金調劑、消費借貸問題;既包括完整的金融政策、法規、著作、論文,也包括散落于民間的金融意識碎片。

如前所述,民國時期金融思想的最大特征是求“發展”。民間金融也不例外。有經濟學家指出:“不管一個國家怎樣窮,也需要這樣的機構即金融機構:它使儲蓄能夠方便地、安全地進行投資,并保證其流向最好的用途。事實上,一國越窮,越需要有匯集國內廣大群眾和團體的儲蓄,并將其用于投資的機構?!眥25}但在民國時期的廣大農村,“貧困性消費”十分突出,即:經濟越落后,非生產性的借貸消費越發達。民間強大的信用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生產性資本的聚集,成為農村經濟凋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缺乏資本的有效形成,正是落后國家之所以落后的根源。

針對落后國家農村資本匱乏的普遍狀況,發展經濟學家們曾提出一種農業信貸補貼的思路,即支持信貸供給先行的農村金融戰略{26}。該理論的前提是:農村居民、特別是貧困階層沒有儲蓄能力,農村面臨的是慢性資金不足問題。而且由于農業的產業特性(收入的不確定性、投資的長期性、低收益性等),它也不可能成為以利潤為目標的商業銀行的融資對象。因此,為增加農業生產和緩解農村貧困,有必要從農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資金、并建立非營利性的專門金融機構來進行資金分配。

以信用合作為代表的民國農村金融運動,比較典型地體現了農業信貸補貼理論的思想。根據該理論,為縮小農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結構性收入差距,對農業的融資利率必須較其他產業為低??紤]到地主和商人發放的高利貸及一般以高利率為特征的民間金融,使得農戶更加窮困和阻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促使其消亡,需要通過銀行的農村分支機構和農業信用合作組織,將大量低息資金注入農村。同時,以貧困階層為目標的專項貸款也興盛一時。倡導“合作金融”的侯哲葊等人是農業信貸補貼理論的主要支持者。然而歷史表明,轟轟烈烈的“農村建設”“信用合作”“銀行下鄉”等運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合會、高利貸、典當等傳統民間金融組織直到今天依然活躍于廣大的農村地區。費孝通、曲殿元、楊肇遇等人的相關研究,科學地回答了傳統民間金融組織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民間金融思想的另一個側面是蘊藏于社會中下階層的金融意識。這種民間金融意識如同一股暗流,無時無刻不在涌動,卻很少浮現出表面,既可能與主流同向而行,也可能背道而馳。但無論如何,民間金融意識是金融思想中最不成體系卻又最生動的組成部分。茅盾在《子夜》中借范博文之口對資本主義的金錢拜物教發出了強烈的控訴:“為了金錢,雙橋鎮就鬧匪禍了;為了金錢,資本家在田園里造起工廠來,黑煙蔽天,損壞了美麗的大自然;更為了金錢,農民離開了可愛的鄉村,擁擠到都市里來住齷齪的鴿子籠,把做人的性靈汩沒!”{27}金融思想史的研究,如果不忽略掉這樣的聲音,則善莫大焉。

四、結論

金融現代化是中國經濟現代化最重要的標志。近百年來,金融活動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推動力,也在經濟思想史領域內留下了深刻的痕跡。

金融思想與金融發展的關系是值得探究的。早在80年前,面對當時國內混亂落后的經濟狀況和金融界利率畸高的形勢,馬寅初尖銳地指出:“中國目下經濟之紛亂,其原因言人人殊,愚意則實為思想錮塞有以致之。夫工商業之發達,與‘利息’甚有關系。目下中國金融界利率甚高之原因,實中國人數千年僅顧目前之思想有以造成?!眥28}由此可見思想傳統之于金融發展的重要性。

筆者認為,民國金融思想是在東西方文明交融和新舊金融勢力碰撞中產生和發展的,它不僅推動中國本土金融業完成了自身向現代化、國際化的第一次轉變,同時還在更長歷史時期內對中國金融的現代化和國際化起到了先行和示范作用?!鞍l展”的基調在長時段中基本上是延續的,其中始終貫穿著金融市場領域內“經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兩種思潮的對立和再現。

當前,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需要擺脫“金融約束”的桎梏,需要金融業對世界性的經濟沖擊作出適應性調整,這是中國金融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此外,近幾年來中國股市跌宕起伏,資本市場變幻莫測,尤其是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波動正在對中國金融造成復雜而深刻的影響,政府不得不一再提醒人們投資的理性和謹慎?!靶鲁B”背景下的中國金融界,滿載著國人的期望,卻也充滿了變數。面對金融領域內的一系列問題,理論界、實踐界和政府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的思路和途徑。以金融思想史為參考,探覓中國金融現代化的淵源及其演進的內在軌跡,對上述問題的解答必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注釋:

①楊蔭溥,等:《貨幣與金融》,上海中華書局,1935年,序。

②《馬寅初全集》第四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8頁。

③{17}張亞光:《民國金融思想的發展軌跡——對1911-1949年金融出版物的統計分析》,《經濟科學》,2008年第1期。

④2012年是中國銀行的百年行慶,中國政府及社會各界對中國銀行的百年歷史給予了極高評價和廣泛宣傳,從而肯定了這段歷史(1912年-1949年)的延續。而在改革開放(1978年)之前,這段歷史并不被重視。

⑤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農村形成了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三大合作社體系。

⑥杜恂誠:《中國近代兩種金融制度的比較》,《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⑦1916年5月,北洋政府為財政需要,宣布當時國內兩家主要的發鈔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停止兌現紙幣,引發全國性恐慌。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拒絕了北洋政府的命令,繼續兌現,由此奠定了百年聲譽。

⑧【英】約翰.??怂梗骸督洕防碚摗?,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23頁。

⑨Shaw,Edward S,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McKinnon,Ronald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e,1973

⑩浙江女商人吳英因“非法集資罪”獲刑一案,表明“金融抑制”現象在中國還較為嚴重。

{11}【法】布羅代爾:《歷史與社會科學:長時段》,《史學理論》,1987年第3期。

{12}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98頁。

{13}【意】克羅齊:《歷史的理論和實際》,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2頁。

{14}【英】柯林伍德:《歷史的觀念》,商務印書館,1997年。

{15}唐慶增:《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卷),1936年,北京:商務印書館。轉引自:《中國經濟學百年經典》,廣東經濟出版社,2005年,第478頁。

{16}當然,研究對象并不是唯一的。

{18}趙靖:《中國經濟思想通史續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序言第2頁、第5頁。

{19}夏炎德:《中國近百年經濟思想》,商務印書館,1948年,第1頁、第2頁及第52頁。

{20}{21}伍海華:《西方貨幣金融理論》,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214頁,第217-219頁。

參看上書,第217~219頁。

{22}張郁蘭:《中國銀行業發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頁。

{23}《孝經·圣治章》

{24}根據:《民國時期總書目(1911-1949)·經濟》,北京圖書館,1993年。

{25}楊敬年:《西方發展經濟學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80頁。

{26}亞當斯,戴爾.W:《金融對農村發展的作用》,《農村金融與發展——案例分析與培訓手冊閱讀材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2000年。

{27}茅盾:《子夜》,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37頁。

{28}馬寅初:《經濟與思想》,《馬寅初全集》第四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頁。原文系馬寅初1927年1月5日在中國經濟學社上海分社的演講詞。

責任編輯、校對:秦學詩

外國制造業探究論文范文第2篇

一、探究準備

1、探究目標設定應該可以“面”廣、“點”多嗎?

【案例描述】

在組織 《沙之書》 的教學時, 在學生初讀之后——

師:通過剛才的閱讀, 請同學們來說說“沙之書”是怎樣一本書?

生1:這本書有異乎尋常的重量。

生2:書的頁碼的排列無序, 而且是無窮無盡的。

生3:里面的字都不認識。

生4:封面和手之間總是有好幾頁, 仿佛是從書里冒出來的。

生5:插畫沒有一張重復。

……

師:同學們看書很仔細, 信息找得很準, 很豐富。那么作者對此書的態度如何?

生6:起初占有它時有種幸福感。

生7:擔心它并不真正無限。

生8:我領悟到那本書是個可怕的怪物。

生9:我覺得它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是一件詆毀和敗壞現實的下流東西。

【診斷分析】

在這堂課的探究活動中, 老師設計一個又一個的小問題, 學生就在不斷地從課文直接尋找信息進行回答, 進行所謂的探究。這堂課, 學生的探究是低效的, 或者說是無效的, 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基本上學生都能很快地從課文中找出來。實施探究活動, 最關鍵的是要有明確、具體而且合適的探究目標, 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探究。而這位老師所設計的幾個問題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 無意義無價值。也就是說, 在組織進行探究教學活動時, 老師需要了解學情, 哪些問題學生是能回答的, 哪些是不能的, 或者經小組討論后可以回答的, 要將那些有益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探究。像上面的案例中的第一個問題可以將它設計成“這是怎樣一本書?請根據課文內容用幾個詞加以概括并說說這樣概括的理由”, 對一部分學生而言, 就有一定的難度, 需要好好想一想了;第二個問題可以將它更具體點, 不妨設計成這樣:你認為作者對此書的情感態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情感變化?那么, 所探究的問題更明確也更集中概括。

2、探究問題的設計應該循序漸進嗎?

【案例描述】

在很多場合發現, 一旦老師發出“接下來小組討論”的指令, 學生很快就開口“討論”起來了, 而且場面很熱烈, 每個人都能說會道的樣子。有老師在上《牲畜林》第一課時時, 布置了這樣一個探究問題:這篇小說中“延遲”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我的天哪, 學生都還沉浸在朱阿那份滑稽的打扮裝束上, 還沉浸在朱阿的射擊被一次又一次打斷的遺憾中, 老師就拋出了這么個“大家伙”。更令人驚嘆的是, 學生們很快進入角色, 充當起了“評論家”的角色。不禁讓人疑惑教學的真實性, 學習熱情的真實性、有效性。

【診斷分析】

探究活動設計時要考慮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為學生的認知是需要時間的, 由易到難, 由簡單到復雜, 突然人為地拔高教學, 在某個知識的識記上學生可以接受, 但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不是速成的, 它需要慢慢來。

3、探究興趣應該優先考慮嗎?

【案例描述】

[案例1]上一陣子的《外國小說欣賞》后, 學生已慢慢喜歡上了外國小說, 手上的閱讀書籍也多了好幾本外國小說名著。有一次, 有個學生拿了本關于艾薩克·什維斯·辛格的《山羊茲拉特》的另一版本的資料, 指著它的結尾———茲拉特便用犄角搔搔脖子, 搖晃著白胡子“咩”一聲, 這個單純的聲音表達了山羊茲拉特全部的思想, 全部的愛———問我“這一版本的結尾情感表達是否太直白了, 作者原本要讓讀者去思考有關‘人類與所有其他生命的關系’被取代了”。我說:你太棒了, 你是作家辛格的知音哪!你已走進了他的創作心里了。

我驚奇地發現, 通過一段時間的外國小說教學, 學生的欣賞意識、興趣和能力已悄悄地發生了變化。以前他們基本上感興趣的是小說的情節內容, 現在已經能從小說的表現技法上有所思考了。

[案例2] 《外國小說欣賞》的第二單元話題是“場景”, 在組織學生學習了講讀內容《炮獸》以后, 我想讓學生自讀《安東諾夫卡蘋果》算了。結果, 在批閱那一周的閱讀摘記時, 我發現了班上某位女生對課文第40 段有這樣一段閱讀點評:這段文字是寫“我”在森林中狩獵的場景, 十分暢快, 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狩獵時的興奮心情;并且, 作者的描寫十分富有畫面感, “貪婪”的呼吸, 激動的獵犬, 打著響鼻的馬, 都十分生動形象地展示了當時打獵時的酣暢淋漓;而后來, 場景轉變, 變成了一片陰冷的森林, 這種由動到靜的畫面十分富有動感與張力, 由一只獵狗到一群獵狗的狂吠, 場面已是壯觀, 又將整個樹林想象成玻璃做的, 犬吠聲將樹林震得丁當作響, 壯觀場面又進一層;作者從聽覺和視覺方面寫出了“我”對打獵的熱愛, 為下文貴族生活的沒落作鋪墊。

面對欣賞能力這么強的學生, 我不能視而不見, 于是這篇原本被我放棄的課文重新進入我的教學課堂, 設計這堂課時就一個主題:請找出你最喜歡的或最打動你的場景描寫的語段加以點評, 小組分享, 優秀的推薦到班上交流分享。許多同學的閱讀能力、水平和才華, 在這堂課上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一堂課, 我沒有發言的機會, 這堂課被學生“搶占”了, 但我自己也收獲了教材上、參考資料上看不到的許多許多情趣、理念。

【診斷分析】

一項工作完成效率的高低或質量的好壞,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事人對這項工作的投入程度。教育, 有很多時候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對受教育對象的興趣的呵護。從這樣的角度看, 這個學生的探究活動已不僅僅是一次簡單意義上的學習, 至少它已經浸染上了一種鉆研的精神。所以在組織探究活動時, 個人認為, 學生的探究興趣應該保護和優先考慮。

二、探究行動

1、探究主體必須有親身體驗嗎?

【案例描述】

[案例1]筆者在上《禮拜二午睡時刻》一文時, 以三個問題的連問切入。第一個問題:一個失去獨子的母親, 按常理推斷, 她的反應是怎樣的。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悲痛的, 傷心欲絕的。第二個問題我追問:小偷兒子行竊時被人打死了, 他的母親應該會有什么反應。學生又是齊聲答道:感到羞恥, 難做人, 不好意思面對世人。第三個問題:文中的“小偷”母親又是如何反應的, 你覺得她的這些行為舉止正常嗎?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出了相應的信息, 得出母親的這些行為是反常行為。

[案例2]在組織學生欣賞 《山羊茲拉特》第15-24 段的“情感的處理”方式時, 為了表現情感的克制的張力, 曾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如果你是山羊茲拉特, 這聲“咩”叫中, 你想要表達什么內容?其中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第一處“咩”, 茲拉特想說的是“幸虧我們找到了這一草垛”;第二“咩”, 茲拉特想來說的是“是啊, 真要感謝這個草垛, 希望這雪早點停了”;第三處“咩”, 茲拉特想要說的是“阿隆別擔心, 方法總比困難多, 我們會挺過這一關的”;第四處“咩——咩———”, 茲拉特想要表達的是“你懂的, 你懂的”;最后一處“咩”, 茲拉特是說“是呀”。這個學生的對“咩”字內涵的理解基本上是到位的, 既考慮到了上下文的內容, 又考慮到了羊與人的親密關系。我的肯定評價剛結束, 有一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 我覺得茲拉特不會這么說的。我覺得前面所有的‘咩’都可將它處理成‘能和主人在一起我什么都不怕’, 最后兩聲咩叫可以將它處理成‘我說了這么多, 你怎么還不懂我的心呢?!?。我問為什么這么處理, 這學生說:“阿隆和茲拉特相處那么久了, 彼此要表達什么, 一句簡短的話, 一個簡單的眼神就足夠了, 我和我家小狗就是這樣的?!?/p>

再多的藝術分析在現實面前都是蒼白的, 學生的一段平凡真實的生活經歷就可以駁倒再怎么華美虛構的文學藝術堡壘。

【診斷分析】

案例1 的前面兩個問題的設計初看起來完全扣住了本單元的教學關鍵詞“情感”, 實則完全可以不理會文本內容依據生活體驗就可作出回答, 這樣的探究是不必要的。而案例2 中學生對“咩”聲的內涵的這樣處理有何不可呢?他已經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很樸實地回答了情感處理的最高技法———此時無聲勝有聲, 人與羊不發聲就可以讀懂彼此了。

新課程提倡向現實生活的回歸, 強調課程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但我們不能因此作膚淺的探究理解。強調聯系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 并不等于學生要親歷、實踐一切事情, 并不等于對任何教學文本的理解都要聯系現實生活, 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小說教學應該充分尊重和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但不可模式化, 機械地以生活體驗、生活經驗代替文本解讀。

2、探究內容可以不加選擇嗎?

【案例描述】

筆者備課時發現網上有一份關于 《禮拜二午睡時刻》的點評文章, 內容非常仔細, 涉及面也很廣, 從文本內容理解、表現技法欣賞、表達情感的提示上, 甚至從標點符號上, 對原文作了不下于七十處的評析, 其中多以問題、疑惑的形式呈現的。于是我將它打印出來交給學生, 讓他們以此為學習內容, 自行解決《禮拜二午睡時刻》自讀活動。原本想一節課就將這篇自讀課文解決掉的, 結果給了學生三節課的時間還沒將評點中的提出的問題解決好, 而且學生又提出了好多新問題。

【診斷分析】

在學習的過程中, 學生提出的問題, 有些是很簡單的, 沒有探究的必要;有些是來自學生真實閱讀活動中的內容理解上的問題, 但沒有探究的價值。要將這些問題全部列為探究內容, 在教學時間上是不可行的。選擇探究內容時應該選最有意義、最能加深理解文本內容的問題, 讓他們進行重點探究。在學習《外國小說欣賞》這本教材時, 老師是應該鼓勵學生質疑、發現, 但老師更應該對學生的疑惑進行整理, 精心設計探究的過程, 選擇科學的探究方法。這樣, 一堂課的探究活動才不會迷失方向和目標, 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探究反饋

1、探究不出結果說明行動失敗嗎?

【案例描述】

筆者在上《丹柯》一文時, 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丹柯這一不計個人得失、敢于擔當、勇于自我犧牲的英雄形象, 理解作者對這一形象所作的種種努力和鋪墊, 曾讓學生另擬標題與原標題進行比較。結果學生擬了許多讓人贊嘆不已的題目, 如《路在腳下, 心在何方》、《光明與黑暗的博弈》、《悲劇英雄》、《永不止息的心》、《燃燒的遠征》、《孤獨的先驅者》、《先驅者的悲哀》、《圍》等。其中有個小組的同學經討論后得出了《踏火》的題目, 初看到這一標題, 我還以為他們寫錯字了, 應該是“踏滅”才合情理呀。這一小組對我的疑惑進行了這樣的闡述:以“踏火”為題有四點理由, 一是沼澤地的惡臭踏滅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情之火, 二是征程上的無盡的黑暗踏滅了人們的希望之火, 三是丹柯的博愛踏滅了面對人們誤解時的心頭怒火, 四是獲得自由的人們踏滅了丹柯那顆熊熊燃燒的心火。對學生的這一解說, 我真是佩服極了。

一個原本想讓學生認可作者的高明的擬題技巧的探究目的, 在學生豐富多彩的自擬題目前狼狽地敗下陣來。

【診斷分析】

學生探究的結果顯示, 他們并不十分認可“丹柯”這一標題, 老師想要學生認可原標題的藝術性的希望破滅了, 從探究目標與最后的實現之間的關系看, 這次探究是失敗的, 但又是成功的。因為雖然探究結果出乎老師的意料, 最終沒有按照老師預設的方向進行, 但學生通過自擬題目這一活動不僅擬出了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標題, 而且將小說的主題理解、主要情節的回顧、人物形象的概括再次作了梳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梳理不是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的, 是老師的“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舉。課堂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 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2、探究成果只能是學生的言語展示嗎?

【案例描述】

筆者在上《禮拜二午睡時刻》一文時圍繞一個教學重點“分析作者在本文中的情感處理方式”, 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探究:

(1) 作為“小偷”的母親, 她有哪些“反?!敝幠?

(2) 作為神職人員, 神父有哪些“反?!毙袨?、神情呢?他對母女倆的情感態度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結果那堂課只是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作者對母親這一形象塑造時用了情感的克制手法。從聽課者角度看, 這樣的課堂效率太低了, 而造成這一局面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學生的展示手段太單一了。一般一堂語文探究合作課, 能完成1-3 個主要問題。而一個班級一般設置6-8 個小組, 若以每小組推薦組內一人陳述結論, 所需的時間也是很可觀的, 一個問題若6-8 小組全部展示完, 大概需要15 分鐘左右。也就是說一堂45 分鐘的探究課, 基本上時間是屬于學生的, 老師休想多說5 分鐘。探究成果的展示只能依靠學生的言語展示嗎?

【診斷分析】

《課程標準》中關于小說的教學是這樣建議的: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 不必系統講授鑒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資料, 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互聯網搜集有關資料, 或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豐富對作品的理解;組織小說閱讀欣賞的報告會, 交流閱讀欣賞的心得。此外, 可結合觀摩根據小說改編的戲劇影視作品, 幫助對小說的感悟和理解;鼓勵學生組織文學社團, 創辦文學刊物, 積極向校內外投稿。

外國制造業探究論文范文第3篇

1.1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學生社團管理環境

(1) 學生社團管理機構。

學生社團的黨團組織和學生社團聯合會作為學生社團的管理機構, 對學生社團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調研數據來看, 學生社團中沒有黨團組織的占了67.2%, 有黨團組織并定期開展組織活動的僅占12.8%??梢? 要推進在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學生社團中建立黨組織和團組織的工作還任重道遠。

(2) 學生社團管理制度。

在關于社團的管理制度調查上, 從顯示數據來看, 被調查者選擇“制度在完善過程中, 社團管理也遵循理性規律在運作”占了43%;“制度不完善, 也沒有完善的跡象, 會有較多的人為意志左右社團的事務”占了14.8, 有規章制度的累計百分比占了89.2%。在關于社團發展因素數據中, 有28.5%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健全內部制度、加強管理”。在有關行為規范化的數據調研中, 認為管理制度對社團成員行為規范上有約束作用的占了75.7%??梢? 無論是制度的有無, 落實的力度, 還是規范的程度帶有還有待提高和完善。

1.2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學生社團管理內容

(1) 學生社團活動。

從調研數據來看, 被調查者認為“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質量較高”占了32.5%, 認為“活動較少, 質量可以”占了38%??梢? 還有一部分社團存在開展活動質量不高或者不開展活動等情況。被調查者認為社團活動開展應注重“聯系實際、關注焦點”的占了24.9%, 認為應該“活躍學校人文和學術氛圍”的占了43.9%, 認為“能吸取更多的學生參與學校及社會活動”的占了24.3%, “引領時尚、潮流”占了6.9%, 從以上數據也充分體現出現今90后大學生需求的多元化趨勢。

(2) 學生社團經費。

從調研數據來看, 63%的數據選擇了“社團成員會費”, “學校團委的專項撥款”和“社團拉贊助”分別只占了13.8%和20.3%, 其他占3%??梢? 目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學生社團的主要經費來源還是社團成員自己上交的會費, 校內外給予的資助相對還是比較少。經費來源渠道不多和經費不足是社團往精細化和精品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大阻礙。

2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學生社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1 學生社團組織發展開放性不夠, 社團干部青黃不接

學生社團的開放性指社團內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樣, 傳播信息的來源廣泛, 活動內容豐富。開放性決定了大學生社團成員比較廣泛, 信息渠道通暢。從相關數據“社團與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之間的交流與活動”僅占16.4%, “不聯系”和“不清楚”的數據占了55.7%??梢? 學生社團間橫向交流嚴重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生向社會化的轉變, 不利于學生社團干部的成長。從學生社團干部年級分布的數據來看, 社團干部呈現出低年級化趨勢, “大三領頭, 大二為主體, 兼有大一”的數據占了48.9%, 而“大四領頭, 大三為主體, 兼有大二”的數據僅占18%。

2.2 學生社團自身管理不規范, 社團活動缺乏內涵

從學生社團自身而言, 存在管理的不規范性。從數據分析來看, 目前學生社團基本上是由校、院兩級管理模式, 或校團委下的學生社團管理中心 (或社團部) 來管理, 學生社團類別分布不夠合理, 文化藝術類、體育健身類和公益服務類比重過大, 理論研究類和自然科學類累計比重不到文化藝術類的1/3。此類型學生社團數量過于龐大、成員眾多, 承擔著大量的事務性工作, 又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和培訓, 無法在社團建設上投入充分的精力。

2.3 學生社團保障體系不完善, 指導教師缺乏激勵

在現有的教育資源支配中, 學生社團占有的資源數量嚴重不足、保障體系不夠完善, 學生社團活動場地尤顯不足, 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社團活動需求。同時, 對學社團發展具有指導性作用的指導教師, 很難抽出足夠的時間、精力放在學生社團的日常管理上, 由于對學生社團的指導工作量無法納入教學業績, 無法與正常的教學工作量考核掛鉤, 無法給予報酬, 導致指導教師對社團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高。

3 構建地方區域性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模式保障體系

3.1 把學生社團干部納入干部培訓體系

學生社團干部是學生社團的核心, 是學生社團發展過程中凝聚力的體現, 尤其在地方區域性高校, 社團干部在社團內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往往決定著社團大多數事務和社團的發展方向, 這就要求抓好學生社團干部的選拔、教育和培養, 注重對社團干部的思想教育, 加大社團干部的培訓力度, 并將社團干部培養納入學生干部培訓體系中。

3.2 加大構建學生社團交流平臺

只有通過交流, 地方區域性高校學生社團才能開拓視野, 才能擴展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構建經驗交流會、培訓班、座談會等平臺, 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借鑒經驗, 實現社團間互相扶持;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資源閑置浪費, 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3.3 加強專業指導提升活動層次

學生社團導師的專業化是確保學生社團發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與學生社團發展相適應的社團指導教師選聘機制, 提升社團專業化指導水平, 促進高校學生社團健康發展, 拓展學生社團建設的深度與廣度。努力爭取與社會其他相關組織展開合作, 招募專業水平高、有責任心的導師, 進行授課與講座, 針對社團活動層次和質量進行技術指導, 虛心向他們請教社團建設、社團專業發展方向等問題。在社團發展中以提高活動層次為出發點, 加強活動的規范性和有序性, 結合新時期學生時代特點, 著力打造教育、娛樂、知識于一體的品牌活動, 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吸引社團會員廣泛參與。

參考文獻

[1]劉艷.新疆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和作用研究[D].新疆:新疆大學, 2009.

[2]扈瑜.學生干部培養、培訓的模式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 2007 (17) :72-73.

[5]吳洛夫.管理學[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

[6]樊建芳, 張煒, 黃琳.組織行為學[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9.

[7]任慶書, 尹旭.高校學生社團交流合作機制探析[J].黑河學刊, 2012 (4) :97-98.

外國制造業探究論文范文第4篇

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柱行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 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等方面影響, 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和壓力, 制造業企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許多制造業企業在不斷提高創新研發能力的基礎上, 也開始逐步實行全面預算管理,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根據一定的經營目標, 將生產經營涉及的各個環節編制相關預算, 并依據預算對各部門的經營活動、財務狀況等進行合理安排、分析以及考核等。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管理可以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效率, 有效協調各部門的工作, 進而完成企業制定的經營目標。對于新形勢下的制造業企業來說, 進行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進行成本控制、財務管理的重要手段, 其對于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 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不健全

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內容應當涵蓋企業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工作。它是各部門協調合作, 根據市場變動以及風險狀況等因素而建立的完整的一套企業經營策略。從目前許多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來看, 雖然企業領導已經逐步認識到全面預算的重要性, 但是預算管理體系仍然不健全。

(二) 全面預算內容存在漏洞

1. 過于注重財務目標。

目前許多制造業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注重財務目標的實現, 沒有將全面預算管理提升到實現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高度上來。制造業企業現今面臨的競爭形勢意味著固守傳統的經營管理方法只會面臨更為嚴重的生存危機, 制造業企業必須朝著創新性、科技型的新型企業模式轉變。僅僅重視財務目標的實現大大削弱了全面預算管理對于提高企業整體管理能力的效果。

2. 預算編制依據不科學。

部分制造業企業編制預算的主要依據是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 或者僅僅是根據上一年度成本費用狀況進行簡單增減。這種簡單的預算編制并沒有將市場預期以及各類風險因素考慮其中, 全面預算管理也就失去了其內在的意義。對于新形勢下制造業企業來說, 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是未來制造業企業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的關鍵。

3. 預算寬余問題比較普遍。

這主要表現在一些制造型企業會希望通過最大的資源優勢來實現具體的預算目標, 結果是陷入一種“寬打窄用”的困境。一方面嚴重影響預算的功能協調, 使更多的稀缺資源流向預算寬余的部門, 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合理;另一方面會對企業的誠信形象和文化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三) 全面預算考評效果不佳

全面預算編制是制造業企業進行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但是目前許多企業的預算管理并沒有與績效考核相掛鉤, 有些企業雖然將預算管理納入考評系統, 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考評標準, 預算管理對各部門經營運作的評價效果不佳。另外, 許多企業編制的各項預算在實際工作中的并沒有得到有效執行, 最終導致全面預算管理難以發揮其在績效考評中的作用。

三、制造業企業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新思路

(一) 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我國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以來, 經濟發展迅速, 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制造業企業更是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市場競爭和挑戰。因此, 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預算管理體系是制造業企業加強預算管理的第一步。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中, 企業對于預算管理缺乏主動性, 對預算管理得重要性認識不深, 只單純注重銷售收入的提高, 忽略了成本控制和內部管理。在新形勢下, 制造業企業應當建立起以市場為主導的全面預算管理理念, 將預算管理貫穿生產、銷售、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等各個環節中去。在進行具體經營目標時, 應當對當前市場形勢進行科學分析和合理預測, 注重風險關鍵點的管控。另外, 企業在嚴格執行預算內容時還應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對于實際經營活動中的突發狀況進行合理調整, 保證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各部門員工全面參與管理的過程, 企業員工應當提高預算管理意識, 推動企業各項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 科學進行全面預算編制

全面預算管理編制是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重點工作, 如何科學地進行全面預算的編制對于預算管理效果至關重要。首先是全面預算管理框架的設計。企業在進行預算編制之前應當首先明確預算管理的目標、體系和流程:預算目標的選擇應當從企業戰略發展的長遠角度來考慮, 而不能僅僅從財務目標方面考慮;預算體系的建設應當從效益性和效率性兩方面著手, 爭取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完成預算編制的工作;預算編制的流程涉及到企業運營活動的各個環節, 同時還應當考慮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等外部因素。其次, 制造業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的編制和管理時不能閉門造車, 應當積極向行業優秀企業學習先進的管理辦法、借鑒相關經驗并結合自身企業的發展周期和經營實力進行合理的預算編制, 進一步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水平。

(三) 加強預算執行力度和監督力度

企業進行預算編制之后, 最重要的還是切實將其在實際工作中貫徹實行, 因此必須加強預算的執行和監督力度。一方面, 企業可以建立起專門的監督部門, 負責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績效考評等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督, 對于某些部門不遵守預算要求或者隨意更改預算內容的現象進行嚴肅處理。對于某些周期較長的項目, 通過要求上報財務和運營信息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現場檢查進行一系列的跟蹤督查。另一方面, 企業領導層也可以聘請專業機構例如會計事務所等對企業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情況進行一定的外部監督。只有建立起嚴格的監督監管機制, 明確相關責任人和責任范圍, 才能促使各部門人員切實遵守預算內容, 杜絕資金濫用和虛報會計信息等現象。

(四) 加強績效考評, 注重人才培養

將預算執行情況納入部門績效考核內容是督促部企業工作人員提高預算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全面預算的編制和管理工作離不開高素質的全面預算管理人才, 因此, 企業應當注重對專業人才的培養,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 應當特別注重對具備相關領域專業背景和財務背景人才的引入。

在國內外雙重競爭的環境下, 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進行全面預算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經營成本, 提高管理能力, 幫助企業靈活應對經營活動中的各類問題。因此, 進一步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是制造業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希望本文可以為制造企業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帶來一定的啟示。

摘要:制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保持制造業行業活力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等方面影響, 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和壓力, 許多制造業企業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為此, 許多制造業企業逐步實行全面預算管理, 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制造業,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

參考文獻

[1]劉寶.制造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J].財經界 (學術版) , 2013 (18) .

[2]張艷玲.制造型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困境與對策分析[J].現代商業, 2014 (05) .

外國制造業探究論文范文第5篇

一、支教時間短局限教學質量

大學生支教分為不定期支教、短期支教和長期支教;其中短期支教是指社會機構、學校機構、學生社團所組織, 在一段時間內進行的短期支教活動。西安外國語大學在2014年暑期, 共有18支支教隊伍進行了“三下鄉”支教活動。但受限于經費, 暑期時間和安全性的考慮, 均為短期支教, 且時長為15天至18天。由于時間短, 而導致了教學無法充分開展, 只能起到一定的補缺補漏以及有限的課外拓展。西外青年志愿者總隊渭南分隊采取三天一個小活動, 五天一個大活動的安排形式, 在短短的十五天內總共舉辦了五次小活動, 三次大活動, 包括師生互換, 小型趣味運動會, 教室裝飾, 文藝匯演以及各類班級活動。豐富的活動內容有利于該地區學生課余生活的多樣化以及起到調適單調課業的作用, 但活動過于頻繁和緊湊, 對于學生和老師都有疲倦感, 更易發生走過場的情況。為了彌補時間短的缺點, 支教隊伍在支教活動正式開始之前, 需要提前做好安排工作。對受支教學校的課程安排以及學生學習程度做夠調研工作, 協調前期支教工作, 提高系統性、層次性, 避免教學程度不符, 或重復而導致資源浪費。此外, 支教目的在于使教學客體開拓視野與思維, 提高認知水平, 因此要提高正常學校課程缺乏的教學內容的比例, 以及腦力體力相結合, 提高教學效率。

二、支教地點不固定斬斷教學延續可能性

西外大志愿者總隊以及部分分隊選址幾乎每年都有變更, 致使教學工作只能夠碎片化進行而不能有系統性和延續性, 形成走過場等流于形式的現象頻發, 從而降低了支教成效。支教選址頻繁變更致使教學主體和客體雙方分別對當地教學情況熟悉度不足和對支教形式在短期內適應性差。支教隊伍在調研過程中要考察當地學校的需求, 并結合自身優勢, 聯系相對固定的, 能夠進行長期合作的學校。西外大以外語實力著稱, 受限于選址年年換等條件, 其外語特長的發揮也受到限制。設置的課程大多為文化風情介紹課, 較為淺顯, 不能夠深入遞進, 讓學生更多的接觸異國文化的精髓。

三、支教人員素養有待提高

支教招募是暑期“三下鄉”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招募過程中, 面試主要是由學生干部以及上一屆支教隊員構成。由于大部分學生為非師范專業學生, 所以在甄選過程中較難辨別適合人才。在最終人員名單中, 大一大二學生所占比例超過80%, 相比大三的學生, 大一大二學生在心理上相對不夠成熟, 應變能力相對較弱, 與社會接觸較少, 以及學科專業知識較薄弱, 造成師資力量不足。在支教前的課程設計與安排上, 是以支教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才藝進行分配, 出現部分課程分配不均衡, 缺乏層次性與系統性。在備課過程中, 大部分學生因為沒有教學經驗和相關的知識, 出現備課過于簡單, 沒有流程, 導致教學不充分, 效能低。再者, 支教人員是在短期內招募到, 彼此之間存在隔閡, 難以凝聚團隊精神, 使支教工作渙散, 整體效果差。針對招募以及籌備中產生的問題, 提出改進方案。請一至兩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面試官, 幫助審核適合人選;以志愿者隊服務的周邊小學的學生作為模擬課堂的學生, 更真實的營造課堂氛圍, 測試支教人員的應變能力, 對課堂的把握能力, 并參考小學生的評價;設置才藝展示環節作為附加項, 力求支教教師較為全面發展, 能夠給貧困地區學生帶去更多彩的世界。除此之外, 提高大三學生的比例;促進“老手帶新手”, 支教隊伍里最好配備上屆支教人員。

四、暑期支教與正常學校課堂迥異

在支教過程中, 教學客體面臨著與平時正常教學課堂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氣氛。不同于正常教學風格, 支教強調的是豐富課堂之外的知識, 相對來說氛圍輕松, 而教學主體又是年輕活力的大學生, 對學生們的約束不論在課業上還是心理上都大大減少。在大多數貧困農村地區, 師生關系仍出于比較傳統的階段。教師的權威性不容置疑, 并且對學生的管教嚴苛甚至存在體罰。支教的確存在打亂教學秩序, 與當地教師方式迥異, 再去適應從前的教學方式必然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認知。

因此, 支教隊伍需在調研明晰當地教學現狀的情況下, 相應做出協調。一方面, 銜接當地學生的課程, 輔導學生復習舊知識, 適當預習新知識, 作為承上啟下的緩沖過渡;另一方面, 將支教定位在拓寬學生知識面和培養綜合素質上, 需讓學生意識到支教與正常教學的差異, 從而減少心理上的落差。支教作為豐富教學資源的手段, 應寓教于樂, 張弛結合, 達到輸送高質量的教育的目的。

摘要:自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活動開展以來, 經濟發展落后地區的教育資源得到一定的補充, 以及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實踐與磨練的良好平臺。而隨著支教活動的深入展開, 許多問題暴露出來。本文以西安外國語大學青年志愿者總隊渭南分隊支教情況為例, 探討大學生短期支教的局限性, 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

關鍵詞:短期支教,局限性,方案

參考文獻

[1]崔偉華, 劉起霞.弊大于利的大學生暑假農村支教[A].智能信息技術應用學會.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0) (Volume 5) [C].智能信息技術應用學會, 2010:4.

[2]唐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模式研究初探——以廣西藝術學院暑期義務藝術支教隊為例[J].市場論壇, 2013, 03:90-91+98.

[3]劉振遠, 季嘉.大學生暑期支教實踐活動的現狀及對策[J].網友世界, 2012, 08:48-49.

外國制造業探究論文范文第6篇

一、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 制造業企業會計控制基礎薄弱

內部會計控制是制造業內部控制的基礎。其程序涉及到復核機制、分離職責、審批手續及憑證和記錄資產和記錄的保管制度?,F階段, 我國相當一部分制造業企業會計控制基礎較為薄弱, 以至于會計控制下的會計信息無法準確的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成果及財務收支狀況??偨Y而言, 其主要體現在:一是制造業企業自身獨特的優勢未能夠充分利用, 導致自身會計信息失真嚴重, 難以準確反映出企業實際經營狀況;二是企業存貨管理落實不到位, 存貨計價方法選取和應用不當, 使得制造業企業未能夠充分發揮會計控制應有的價值。

(二) 制造業企業內部審計重視力度不足

內部審計是制造業企業的關鍵, 其承擔著監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規范企業相關制度、機制、法規等職責。目前, 我國制造業企業較輕視內部審計, 其普遍認為內部審計對自身發展的影響不大, 因此, 對內部審計的相關投入較少, 以至于制造業企業內部審計流于形式。制造業企業內部審計重視力度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制造業企業未設立專門內部審計部門;二是制造業企業缺乏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 其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由會計人員兼任。

(三) 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不足

當前, 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均以建立起內部控制制度, 但該制度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諸多薄弱環節卻得不到重視。其主要體現在:一是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結構不規范, 與企業日常運行的內部控制體系脫鉤, 導致其高效性職能難以充分發揮;二是制造業企業資源優化配置系統和資金成本核算機制不完善, 導致其內部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各部門之間惡性競爭激烈, 嚴重影響到制造業企業的穩定性發展;三是制造業企業內部機構設置分工不明確, 內部控制體系未能夠嚴格遵循內部牽制原則, 導致該體系與制造業企業實際狀況不相符, 繼而流于形式。

(四) 制造業企業管理層未能夠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與其他企業相比, 制造業企業具有經營風險大、業務領域廣、管理難度大等特點, 因此落實內部控制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不容忽視。但是, 制造業企業內部各級人員受傳統管理思想的影響較深, 再加上對內部控制的了解較少, 以至于各級人員未能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從而對實行內部控制的積極性不高。

二、制造業企業強化內部控制的相關建議

(一) 規范制造業企業業務控制程序

規范制造業企業業務控制程序需致力于下述四個業務循環:第一, 生產循環。其控制內容涉及到交付生產、生產成本計算、銷售成本核算、費用分攤及其材料領用等程序;第二, 銷售與收款循環, 其控制內容涉及到銷售發票開具、現金收入記錄、收益和應收賬款記錄等程序;第三, 籌資與投資循環, 其控制內容涉及到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融資租賃、授權、核準、執行和記錄相關銀行貸款等程序;第四, 購貨與付款循環, 其控制內容涉及到存貨購買、付款核準、驗收報告的檢查、應付銷售方債務記錄及支付款項和記錄現金支出等程序。

(二) 完善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首先, 轉變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觀念。制造業企業加強對管理層人員的相關培訓和再教育, 打破其傳統滯后思想, 樹立起現代管理思想。同時, 通過培訓和再教育使制造業企業各級員工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及高效性;其次, 優化內部控制的組織結構。制造業企業以管理權限為依據合理劃分內部控制層次, 通過優化內部控制的組織結構, 將內部控制落實到位;最后, 完善激勵和懲罰機制。制造業企業實施內部控制時需將各級員工的績效與職位晉升和工資福利直接聯系起來, 通過獎勵調動起各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 改進會計內控制度

制造業企業要按照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不斷完善企業內部財務會計規章制度, 大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企業管理層首先要保證自身能嚴格遵守財務規章制度。對于會計人員的素質控制, 一是建立健全會計人員行為考核制度, 及時發現財務會計舞弊行為, 降低會計處理產生差錯的可能性;二是建立健全考核上崗制度和崗位輪換制度。

(四) 重視內部審計的控制作用

制造業企業的管理層和決策層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通過不斷完善內部審計機構的組織結構建設, 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而真實的財務信息。此外, 規模較大或下屬企業較多的制造業企業可以考慮在其內部設立審計委員會, 該委員會直接隸屬于董事會等最高管理層, 負責內部審計專項工作并獨立撰寫內部審計報告。

摘要:隨著制造業企業的發展, 內部控制所發揮的積極性作用日益突出, 同時, 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較大程度上制約著內部控制的高效性。本文將針對于制造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探析, 之后結合我國制造業企業的實際狀況, 為強化內部控制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會計控制,預算控制

參考文獻

[1]張洪亮.論制造業企業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J].經濟師, 2012;2

[2]趙貴菊.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 2012;2

[3]柯使進.淺談ERP系統對制造業內部控制的作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2;4

上一篇:腎病檢驗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大學生宿舍文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