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論文范文

2024-02-09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已經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境外投資企業在比以往更加動蕩多變的環境中進行競爭,面臨的國際投資和經營的風險明顯加大,對其的法律監管亟待加強和完善。本文通過對我國國企境外直接投資的法律監管體制的現狀和缺陷分析,以及對主要貿易伙伴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法律監管體制的比較研究和借鑒,提出我國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監管立法的構建和完善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法律監管體制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對外投資經營的外部環境。新環境、新問題使得我國企業的境外投資一方面要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國內的政策壓力,這不僅不利于境外投資企業的順利運營,而且造成企業的成本大幅度上升,最終將企業拖垮。所以,結合當前的國際形勢出臺相關的政策為我國企業發展境外投資保駕護航,這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國企境外直接投資的法律監管體制的現狀和缺陷分析

1 國企境外直接投資的法律監管體制的現狀分析

我國2000年10月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此開始了境外直接投資監管體制的深入改革,這個改革始于1999年財政部、外交部、國家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聯合出臺的《境外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其目的是維護國家境外國有資產的合法權益,保障境外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2003年成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并出臺《企業國有資產監管管理暫行條例》。該《條例》堅持政企分開,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有些專家學者認為該條例的出臺,從某種意義上講可謂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新的里程碑。

目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新監管體制以2004年《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為指導思想,用核準制和備案制替代原有的審批制,強調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政府不再干涉境外投資經濟、技術方面可行性的決策。2004年10月國家發改委頒布《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明確了新的境外投資基本操作模式。商務部2004年10月也出臺了《關于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準事項的規定》,替代了原來對外經濟貿易部《關于在境外舉辦非貿易性企業的審批和管理規定(試行稿)》,制定了境外開辦企業的新規定。

隨著我國從原先嚴格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備案制,以及國資委的建立,我國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法律監管體制可以說初步建立,形成了綜合性管理與專業性管理相結合的體制模式,即國有資產綜合管理的以國資委為主,涉及境外直接投資的以商務部管理為主,其他管理機構為輔的管理模式。

2 國企境外直接投資法律監管體制的缺陷分析

(1)多頭管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目前,雖然初步建立了綜合性管理與專業性管理相結合的體制模式,但是,職能交叉和混淆而形成的多頭管理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有學者指出:“在現行部門職能分工中,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匯管理局、財政部等部門表面上均是對境外投資負責,各司其職,但審批內容重疊,職能交叉,權力的轉移并未使前置程序與內容發生實質性改變。這反映出對外直接投資審批制度的內在缺陷以及改革的迫切性。審批權的橫向轉移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簡化審批的問題,有時甚至使問題更加復雜化?!?/p>

(2)政企不分的固有弊病并未解決。有學者指出:“商務部負責我國對外投資業務的統一協調管理,但目前境外投資主體中國有企業占主體地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新組建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應當承擔起出資人的角色,負責對境外投資項目的國內母體(總公司或者集團)進行管理?!钡?,根據國資委的職能,國資委既是監管者又是出資人,這很難讓國資委有效地行使出資人的職責,實質仍然是政企不分。境外國有企業是境內國有企業的全資、控股或參股的企業,如果作為其股東的境內國有企業政企仍然不分,那么境外的國有企業也就無法做到政企分開。而且境外國有企業既要受到我國的監管體制管理,也要受到投資東道國法律體制管理,如果仍然政企不分,必然與某些法制健全的投資東道國的管理相沖突,無法與國際接軌。因此,未來如何實施有效監督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人才匱乏。從管理體制上看,一些境外國有資產所屬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機制,所有者代表監管不到位,存在嚴重的“內部人控制”的現象。國有資產所有者在實施跨國經營決策時,也缺乏一定的風險意識。境外企業是在不同的國家背景下活動的,需要全面了解東道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情況,并要充分估計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但是,由于企業自身的缺陷,缺乏對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機制,常常是在對東道國各方面狀況尚未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以及科學論證的情況下,就盲目地選定項目或合作伙伴,結果往往是導致重大決策失誤?!爸泻接汀笔录褪亲詈玫睦C。因此,我國的監管體制應當在借鑒先進國家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完善。

二、主要貿易伙伴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法律監管體制和借鑒

1 美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開放式監管體制。美國對外開放程度高,對境外直接投資采取相對寬松的政策。但美國非常注重境外投資立法,其境外投資國內立法主要體現在《對外援助法》及其多次修訂法和1970年的《財政收入法》之中。內容涉及境外投資保險,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甚至信息服務等內容,并且通過境外投資保險制度中“合格投資和投資者”的規定,對中小企業的境外投資予以多方面的資助,對于不利于美國經濟發展的投資項目或產業采取不予承保和不給予優惠等措施,間接地對本國境外投資進行監管和產業布局的調控。由此可見,美國境外投資國內立法采取了間接性綜合立法的監管體制。

另外,美國對境外投資基本不實行管制措施。美國投資者在國外或國內進行直接投資無須得到批準。美國對居民或非居民由國外匯入或向國外匯出資本,不實行外匯管制。對于一些特殊國家,如古巴、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等進行的交易則受到限制??梢哉f,美國的貨幣當局對于美國本國貨幣資本的輸入與輸出基本不實行管制措施。它并不鼓勵美國居民將其存款轉移至外國銀行,除非轉移是必要的。

2 日本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有限監管體制。從1969年開始,日本開始推行對外投資的自由化政策,政府不僅放寬了嚴厲對外直接投資的限制,同時也給予了許多鼓勵措施。日本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能不是僅靠一個部門來獨立行使,而是通過各個部門分工協作來共同實施的:(1)對企業最高負責人的任命和勞務制度有決定權。(2)制定有關嚴格的制度干預企業財務活動。日本國有資產經營企業的預決算、資產處置、資金籌措、剩余資金的動用等均受到政府的制約。(3)通過制定相應法律來確定國有資產經營企業的權利和義

務。(4)對國有資產經營企業的經營活動實施行政監督。日本國有資產經營企業的開設、業務范圍、投資范圍、業務方式、事業計劃、收費標準和停業等重大事項都受到政府和國會的控制。日本法律規定主管大臣有業務監督權,除軍事工業外,對國有資產經營企業擁有監督、命令、現場檢查的權限。因此,日本國有資產監管與經營治理模式強調政府作為所有者的職能較多,國有資產經營治理主體的自主權較少,

3 對國外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監管體制的借鑒。通過對國外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監管體制的研究,我們可以將其分為開放監管體制和有限監管體制等類型。不管各國采用哪一種監管體制,我國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借鑒:

(1)加強境外直接投資立法,明確監管范圍。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主要的資本輸出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的發展中國家,都制定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境外直接投資法律制度,用以規范和管理本國的境外直接投資。如美國1948年制定并幾經修改的《對外援助法》,日本1978年修訂的《輸出國保險法》,韓國1978年頒布的《海外資源開放促進法》等。許多國家的境外直接投資立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2)明確對國有企業的監管范圍。市場經濟國家為避免國有企業妨礙市場的公平競爭,保證市場經濟的規范運行,一般通過立法將國有企業與一般企業在法律上作出界定。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會對國有資產以及國有企業的立法管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明確國有資產以及國有企業的法律地位;二是確立對國有資產及國有企業的審計監控及其有關機構;三是確立國會中專司監管國有資產及國有企業的機構。

(3)將綜合性管理與專業性管理相結合。一些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工業的發展中國家都通過設立專門的境外投資管理機構來統一協調該國的境外投資管理。例如日本的通商產業省,韓國的境外投資事業審議委員會。此外,各國一般都設立了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且明確地劃分國有資產專職管理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的職權范圍。在該國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涉及境外直接投資的專業時由專門的境外管理機構負責,涉及綜合的國有資產管理時,則由國有資產專職管理部門負責。這種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的優點是使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部門獨立于政府的行政系列,直接對議會或國會負責,這樣可避免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與所有者職能的混淆,以減少行政干預。

(4)按照市場化原則規范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的行為。境外直接投資是一種市場行為,企業是投資的主體,無論采取何種經營和管理方式,國外政府都是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賦予國有企業獨立的法人地位,給予國有企業相應的參與境外直接投資的自由權。作為國有資產代理人的政府職能部門,也是以投資者的身份從經營的角度對企業的境外投資發表意見,參與經營活動,而不是行政性的命令和管理。

三、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監管立法的構建和完善

1 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監管立法的若干原則。通過對國外監管制度的比較分析以及對我國監管制度的現狀分析,構建我國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監管法律制度,加強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法律監管,應堅持六個基本原則:一是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監管的國內法律與國際條約及東道國法律相互協調;二是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監督管理法律與鼓勵促進類法律相互協調;三是境外直接投資監管法律與國有資產及國有企業監管法律相互協調;四是境外直接投資開辦時的監管法律與開辦后的監管法律相互協調;五是對國有企業實行比民營企業更為嚴格的境外直接投資監管法律制度;六是將司法監管的監督、救濟與制裁功能相結合,盡快建立制裁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違法的機制。

2 加快制訂《境外直接投資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發達國家或新興發展中國家對于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法律監管,都具備較為完備的法律來規范境外直接投資這一法律行為。我國要建立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法律監管體系,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根據我國目前的法律發展狀況,我國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立法模式的現實選擇應該是先單行法后基本法,單行法與基本法并行。具體內容應包括投資企業開辦項目管理立法、投資出資立法、投資稅收立法、投資保險立法和投資企業運營管理立法等。關于立法形式,無論是單行法還是基本法都可以有三種形式選擇:一是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訂法律,如制訂《境外直接投資管理法》、《境外直接投資保險法》等;二是由國務院頒布行政法規,如制訂《境外直接投資管理條例》、《境外直接投資保險條例》等;三是由國務院相關職能部門制訂部門規章,如商務部、發改委、國家外匯管理總局等,制訂《境外直接投資管理辦法》、《境外直接投資保險辦法》等。三種立法形式因其不同特點各有利弊,綜合比較來看,法律是最好的立法形式,能夠更好地調整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法律關系。因此,最終應采取法律來完善立法。不能因為法律的立法周期較長而忽視甚至拖延立法工作的進展。

3 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有限監管體制。由于各國歷史文化、政治體制和價值取向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國有企業境外投資管理體制。發達國家資本雄厚,技術優勢明顯,市場經濟制度完善,政府對企業的管制相對寬松,更多的是從宏觀上協調經濟的發展,因此多采取投資自由化政策。而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薄弱,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市場經濟還不發達,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嚴格監管。因此,除了中國香港等實行自由港政策外,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實行全面的投資自由化政策。鑒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差異,我國在借鑒別國境外直接投資監管機制的先進經驗時,要立足于本國國情,有選擇地學習和借鑒,不能一味的照搬模仿。

4 重新定位我國行政監管機構的職能。在目前初步建立的綜合性管理與專業性管理相結合的體制模式下,境外投資管理機構的最大問題在于多頭管理的局面沒有得到改變,而又沒有必要專門設立一個針對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法律監管的行政部門。因此,就境外投資的管理而言,需要統一由商務部進行歸口管理,而其他部門進行配合。所謂歸口管理,就是要改變現在的各部門各管一塊的局面。凡涉及境外直接投資的核準、促進、保護、指導與扶持、年檢、統計等后繼監管都應當由商務部進行統一管理,以避免多頭管理的局面。而各部門予以配合,則要求各部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之內做好本職工作,協助和配合商務部對境外直接投資的管理。

對國有資產管理而言,最大的問題則在于出資者與監管者的重疊。因此,要將這兩者的身份予以分離。只要國資委仍隸屬于國務院,仍然作為政府直屬機構存在,就難以有效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職能。因此,國資委的出資人代表身份應予以剝離,應定位為專門的國有資產監督機構。通過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授權,設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作為專門的國有資產運營機構,以出資人代表的身份,將國有資產投入到各類國有企業中,建立其國資監管部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三級授權經營機制。

綜上研究,在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的監管體制方面,一是要盡快形成以商務部為主的統一歸口管理。調整發改委等部門對境外直接投資項目的平行核準職能,改由商務部統一對境外開辦企業和對外投資項目實行核準;二是要加強國資委在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中的監管職能。建議由國資委在國有企業境外直接投資后續監管中發揮主導作用。

[責任編輯:昱文]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對外直接投資 投資壁壘 企業社會責任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

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迅速,不僅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不斷增加,覆蓋的行業和地區也更加廣泛。根據《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的數據,截至2013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到1078.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蟬聯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累計凈額(存量)達6604.8億美元,較上年排名前進兩位,位居全球第11位。從對外直接投資的地域分布看,2013年中國1.53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2.5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分布在全球184個國家(地區)。從對外直接投資行業分布看,截至2013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了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類別。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五大行業累計投資存量達5486億美元,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83%,當年流量占比也超過八成。

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遭遇的投資壁壘特點

自2003年中國有關權威部門發布年度數據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已實現連續11年增長,2002年至2013年的年均增長速度高達39.8%。隨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每年流量存量的不斷增多,以及覆蓋行業以及國家地區的不斷增廣,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遭遇的投資壁壘也日益增多。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遭遇壁壘的總量仍處于高位

根據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統計數據,2005年到2014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項目因遭受投資壁壘而受阻的案例總計發生了130起,其中2005-2011年數量不斷增加,近兩年有所回落,但仍然處于高位。其中2005年、2006年分別為1起和9起,2007年以后快速增長,2007年為11起,2008年為15起,到2011年達到歷史最高值22起,2012年后有所回落,但仍然處于高頻發狀態,其中2012年和2013年分別達到16起和14起,2014年上半年年達到8起。2008到2011年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因為在2008年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歐美經濟衰退,中國經濟穩健發展,大量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同時,歐美不斷鼓吹中國威脅論,使得這段時間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遭遇的投資壁壘不斷上升。

(二)我國企業遭遇海外投資壁壘呈現區域和行業特點

根據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統計數據,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企業遭遇海外投資壁壘的高發地帶,其中又以澳大利亞最為突出。2005年到2014上半年期間,我國企業1億美元以上對外直接投資因遭遇投資壁壘而失敗的案例,對澳大利亞為21起,對歐盟為16起,對美國為19起,占我國遭遇對外直接投資壁壘案例總數的46%。同時,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分布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批發零售業、制造業、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房地產業、建筑業等14個行業。在上述行業中,我國企業在以礦產和能源為代表的采礦業領域遭受投資壁壘的情況最為嚴重,2005~2014上半年,能源類對外直接投資遭遇投資壁壘39次,礦產類對外直接投資遭遇投資壁壘38次,兩者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遭遇投資壁壘案例的59%。

(三)東道國政府更易對國有企業設置投資壁壘

從參與對外直接投資主體的規模來看,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力量仍是大型國有企業。根據《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2013年末,在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434億美元存量中,國有企業占55.2%,非國有企業占比44.8%,較上年提升4.6個百分點。2013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927.4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占43.9%,有限責任公司占42.2%,股份有限公司占6.2%,股份合作企業占2.2%,私營企業占2%,外商投資企業占1.3%,其他占2.2%??梢妵衅髽I仍然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力。然而,在國有企業主導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中,東道國政府更傾向于將投資行為看作是政治化行為而非商業化行為,于是往往以影響國家安全等原因為由對投資活動進行否決。2009年,中國鋁業第二次注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股份時,因為中鋁的國有背景身份,使得澳大利亞方面認為這是帶有政治性目的的占有澳方核心資源,最終在澳大利亞外商投資審核委員會審查拖延下最終失敗。

(四)東道國政府審查更加注重投資方的社會責任和利益分享承諾

安南在2000年任職聯合國秘書長時,首次提出了“全球契約”的概念,號召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時,遵守國際行為準則,在獲得經濟收益的同時兼顧社會公益,從而承擔相應企業社會責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外國投資者的企業社會責任承諾成為了東道國政府在審查外國直接投資項目時重要的考量指標,例如改善當地醫療,提高當地就業,保護當地環境等。另外,東道國政府審查非常注重當地企業與投資企業的利益分享,因此也就更加偏好外國企業合資形式的對外直接投資。在獨資的方式下,東道國當地企業無法分享外商獨資企業的收益,同時也可能引進消化吸收投資國先進技術。因此,相比于強調利益分享的合資形式,東道國政策更容易對獨資形式的對外直接投資設置壁壘。

三、結語

對外直接投資已經成為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中重要的一環,但是隨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存量的不斷增大,對外直接投資遭遇的東道國投資壁壘也日益增多,給我國相關走出去企業帶來了損失。為了改善我國對外投資環境,減少對外投資過程中遭遇的投資壁壘,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活動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一是在投資主體上,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對外投資,這樣更容易消除東道國在政治審查中的顧慮,從而通過投資審批。二是要積極推動以合資形式進行的對外直接投資,相比于獨資的對外直接投資,合資形式更有利于東道國企業分享合資企業利益,更受東道國政府歡迎。三是要督促對外投資企業在東道國主動承擔相應的企業社會責任,例如積極改善當地的醫療教育條件,提高當地就業,保護當地環境等。

作者簡介:戴暢(1988-),男,漢族,湖北武漢人,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研究方向:對外直接投資。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國際直接投資;國際間接投資;融合

一、國際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傳統區別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經濟快速飛速發展,產業資本跨國流動日益增加。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種與傳統的資本流動形式截然不同的特點和方法。首先,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直接投資對國外企業控制權的要求。在投資的過程中直接投資是通過全部或者部分國外企業的進行管理和控制,更是通過間接方式對國外企業進行經營和管理。而間接投資則很少涉及到這一問題。從資本發展的過程中看,其形式也不盡相同,直接投資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貨幣形態的投資方式,而逐步的轉向為其他各種方式的貨幣投資方法,其技術設備、經營管理知識和經驗方式在國際上也在日益應用,逐步的進行轉移化。

二、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融合趨勢

隨著當前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投資應用的過程中對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方式進行了綜合的處理與分析,其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嚴格的區分,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它們相伴相隨,有的時候在投資控制的過程中對其接線的劃分很難。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資本市場的高度發達使大量對外投資行為既有直接投資的內涵,又有間接投資的手法和特點

在資本市場上,資產表現為以下四種基本形式:①現金資產:各種貨幣資產;②實體資產:表現為各種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等生產資料;③信貸資產:各種債權債務;④證券資產:表現為股票、債券、商業票據和各種投資收益憑證等證券。實體資產的國際流動是FDI的本質特征,而間接投資則側重于其他金融資產的流動。然而在現代經濟中,實體資本的轉移必然大量的借助于各種金融資產的流動。

(1)兼并收購(M&As)在FDI中的比例越來越高,方式也日趨復雜。較之新建方式的直接投資,并購具有獨特的優勢:首先,它可以讓投資者在進入東道國市場的同時就消滅一個競爭者;而且,它可以讓投資者獲得公開市場上不易獲取的被收購企業的商標、技術、管理經驗、關系網、銷售渠道等等;并購方式建設周期短,使投資者可以迅速進入東道國市場,迅速擴展產品線和營銷渠道,從而有利于降低經營中的不確定性;并購方式還可以讓投資者利用東道國貨幣貶值、股市大跌、東道國企業面臨財務危機等情況廉價地獲取資產從事海外經營。

(2)少數股權投資。這種投資雖采用股權形式,但并不要求對受資企業的控制權,同時也有別于單純追求股票升值的間接投資。通常,它是企業間欲達成某種聯盟而采取的形式。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如今的商業競爭比任何時代都要激烈、復雜,即使是像500強這樣的大企業也沒有能力在各個方面保持領先。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很多企業積極地在技術、產品、市場等方面尋求與同行乃至其他行業的優秀企業的合作,以求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3)從FDI的回收來看,傳統的直接投資是通過海外企業的贏利逐步收回,而在資本市場高度發達情況下,企業還可以利用各種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轉移風險、收回投資,從而使得FDI在回收上要利用間接投資的回收手段。

2.一些投資機構的國際投資行為往往兼有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特征

(1)國際資本市場風險大、技術要求高,能在這樣的舞臺上提供大量資金的多為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各種基金會等機構投資者。相對于個人投資者,它們的投資通常數額大,期限長,注重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

(2)風險投資基金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基金,更是兼具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雙重特性,它以權益資本的形式向那些新興的快速發展的小企業(通常為高科技企業)提供創業資金。它是一種直接投資,因為它提供的是權益資本,而且常常占有風險企業的大部分股權;風險投資不僅為企業提供資金,而且提供技術上和經營上援助,幫助企業發展業務計劃,促成企業成長;風險基金在投資時必須對風險企業有全面的了解,從技術水平到產品的市場前景乃至管理團隊的綜合素質等,只有這樣,它才能對企業的發展潛力有適當的判斷。

三、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的融合帶來的啟示

1.引進外資需要加大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如前所述,外商直接投資的發生往往和間接投資是相伴相隨的,對金融資本流入的限制也會阻礙直接投資的進入,特別是在兼并收購在FDI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限制國內企業向外商發行或出售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也變相地限制了直接投資的流入。

2.兩者的融合趨勢,既反映了金融中介力量的發展,也對金融中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沒有金融中介的穿針引線,它們的緊密結合是不可想象的。收購、兼并、各種資產的證券化、相關信息的收集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金融中介提供專業服務才能順利而高效地進行。同時,在這種條件下生產企業對金融中介也有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能夠提供從資金融通到投資顧問的全方位金融服務,而且要能夠在全世界開展業務提供服務,為跨國公司的國際拓展提供金融支持。

四、結束語

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隨著當前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其投資方式逐步變換。在國際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提高其投資方式是當前人們探究的重點,更是提高企業發展效益的關鍵。在投資的時候,不僅僅要從去演方位進行管理和控制,更是要通過業務開展方式進行跨國公司業務開展服務和金融方式的支持。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論文范文第4篇

廣東是我國外貿第一大省,歐美日發達國家是其長期的主要貿易伙伴。但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近三年來廣東與歐美日三大傳統市場國家貿易總額僅增長388.98億美元,增長形勢嚴峻。后危機時代,歐美發達國家面臨債務危機,日本深受地震災害影響,歐美日經濟全面復蘇有待時日,廣東與傳統市場國家的外貿增長壓力仍較大。

但近三年來廣東與東盟、印度、拉美、俄羅斯、非洲、中東十七國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貿易總額增長了738.28億元,恢復性增長態勢良好。今年國家外貿新政也出臺了“新興市場”戰略,提出了力爭到2015年,中國與歐美日等傳統市場以外的市場貿易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的外貿發展目標。因此,在新形勢下,重新認識和定位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探討廣東如何擴大對新興市場貿易,這對保持廣東外貿持續快速增長、實現國家“新興市場”戰略目標等有重要意義。

一、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現狀分析

(一)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增長較快,貿易總額不斷擴大

自我國2001年加入WTO以來,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往來日益頻繁,貿易增長迅速,貿易總額不斷擴大。2002-2011年9年間,廣東與東盟、印度、拉美、俄羅斯、非洲、中東十七國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均高于廣東外貿總體增速,分別達18.69%、30.73%、28.30%、25.78%、34.74%和23.27%。

2011年廣東與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總額達2144.99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了1811.79億美元。其中,東盟十國、印度、南非、巴西、俄羅斯、墨西哥是目前廣東較重要的新興國家市場,2011年廣東與這6個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總額分別達931.51億美元、105.28億美元、165.88億美元、86.21億美元、80.16億美元和68.54億美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4.68倍、11.15倍、19.33倍、12.09倍、7.87倍和5倍。

(二)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類型集中于資源品和加工產品

從出口結構來看,新興市場國家正成為廣東機電產品、紡織、服裝、鞋子、家電、玩具等加工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以廣東對東盟的出口為例,主要商品為計算機零部件、輕紡和家電等加工產品。2011年廣東對東盟出口機電產品223.3億美元,占同期廣東對東盟出口總值的58.9%,增長了16.1%。

從進口結構來看,初級原料、煤、成品油、鐵礦、銅材、鋼材等重要資源品是廣東對新興市場國家的主要進口產品。例如,2011年廣東自俄羅斯進口的成品油、煤、鐵礦砂及其精礦分別為95.8萬噸、352.4萬噸、18.4萬噸,分別增長94.8%、2.5%及2.3倍。

(三)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正促進廣東外貿市場走向多元化

雖然歐美日傳統市場長期占據了廣東外貿市場的主導地位,但是近年來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正促使廣東外貿市場走向多元化,其主要表現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與歐美日傳統市場貿易相比,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增長更為迅速。2002-2011年9年間,廣東與東盟、非洲、印度、俄羅斯、拉丁美洲、中東十七國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年均增速高達22.99%,而與歐美日三大傳統市場國家的貿易年均增速僅為13.93%,低于廣東外貿總體年均增速3.14個百分點。

二是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占廣東外貿總額比重不斷上升,而傳統市場的貿易占廣東外貿總額比重不斷下降。2002-2011年9年間,廣東與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貿易總額占廣東外貿總額比重由2002年的15.07%上升為2011年的23.48%,而與歐美日的貿易總額占廣東外貿總額比重則由2002年的39.08%下降為2011年的30.60%。

三是廣東良好的新興市場貿易發展態勢強化了廣東外貿市場走向多元化的趨勢。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廣東與歐美日的貿易年均增速僅為1.85%,低于3.28%的廣東外貿總體增速,但廣東與東盟、印度、拉美、中東、非洲、俄羅斯六大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年均增速達到了4.8%,是傳統市場增速的2.6倍,是廣東外貿總體增速的1.5倍。

可見,目前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具有穩健增長性。而且,新興市場國家正步入經濟快速發展期,據預測,到2040年,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GDP中的占比將超過發達國家,到本世紀末,新興市場的進口額可能會超過發達市場。因此,廣東在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空間將不斷擴大,廣東外貿市場走向多元化趨勢將不斷得到強化。

二、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面臨發達國家的激烈競爭

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發展較早,不僅占據了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市場,其企業在品牌及市場認知度等方面優勢明顯。而廣東目前出口商品多為貼牌商品,高附加值商品不多,產品競爭力不足。人民幣持續走強也使廣東原本有一定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到了影響,降低了廣東參與新興市場貿易競爭的比較優勢。而且,后危機時代世界各國特別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嚴重的發達國家紛紛采取國際貿易擴張政策,這使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面臨發達國家更激烈的競爭。

以日本對東盟的貿易擴張情況為例。據越通社報道,目前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將其生產基地轉向東盟各國,并加大從東盟國家的出口。2010年4-9月日本駐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東盟四國的海外企業對日本以外市場的出口同比增長50%,達261億美元。另據越南外國投資局統計,截止目前,日本在越南直接投資累計注冊資金已達208億美元,在所有對越投資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三。廣東開拓東盟市場面臨日本日益激烈的競爭。

(二)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面臨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

改革開放初,廣東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出口產品以紡織、服裝等輕工業產品為主。同期,東南亞、中東歐等新興市場國家已進入工業化中期,出口產品以汽車、電子、化工等重化工業品為主,其出口結構與廣東出口結構存在互補關系。

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廣東工業化進程加速,廣東產業結構逐漸向重化工業方向轉變,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產品比重越來越大,而印尼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產業升級緩慢,出口結構轉換困難重重,這導致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結構相似度不斷增加,因而出現了貿易競爭。隨著廣東出口進一步增長和商品結構層次的提升,廣東出口擴張的沖擊范圍將會進一步擴大,并與新興市場國家形成更激烈的競爭關系。

(三)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受限于新興市場國家萎縮的市場需求

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新興市場國家普遍遭遇了出口規模減小、外匯儲備下降、資金流入減少等困難,經濟增長因而普遍放緩,需求相應減少,廣東擴大新興市場的空間也相應縮小。比如,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因受金融危機影響,其經濟陷入了10年來的首次衰退,2008年俄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6%,增速同比下降了2.5個百分點[6],2009年則同比下降了8%,2010年、2011年雖出現了恢復性增長,但也僅分別增長了4%和4.3%。廣東對俄投資類產品,特別是機電產品、鋼鐵制品及建材等產品的出口隨之明顯下降。

后危機時代,雖然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有所復蘇,但世界各國普遍出現的通貨膨脹壓力加大、資產泡沫風險上升、流動性過剩等問題都對新興市場國家產生更大的影響。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可能面臨的債務危機、匯率貶值、國際收支危機等問題使其經濟復興前景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新興市場需求出現全面持續大幅回升的動力仍不足。因此,廣東擴大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仍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未完全恢復的市場需求仍是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主要約束因素。

(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面臨更多貿易壁壘

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發達國家普遍出臺了有利于本國且具有排他性的經濟刺激計劃。為了保護本國產業、投資及就業,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一樣產生了強烈的貿易保護傾向。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采取的禁止進口、技術壁壘、提高關稅、反傾銷等貿易保護措施直接限制了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空間和領域,其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

一是不斷增加的貿易壁壘直接導致了廣東新興市場貿易萎縮。以玩具出口為例。2010年以來,馬來西亞、墨西哥、越南、埃及、阿聯酋、俄羅斯等國對玩具進口出臺的一系列安全法規和標準直接增加了廣東玩具的出口阻力,降低了廣東玩具的出口規模。

二是更突出的貿易摩擦增加了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障礙,減少了廣東的新興市場貿易。比如,2010年印度對中國鋼鐵、藥品和化工產品等產品出口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和泰國對中國陶瓷出口發起的反傾銷等都給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造成了較大的沖擊,降低了廣東出口水平。

三、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對策

(一)提高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增創廣東與發達國家展開市場競爭的優勢

一個國家或地區間的出口競爭本質上是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因此,面對發達國家的激烈競爭,廣東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提高產業和產品的競爭力,增創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競爭優勢。

一要鞏固和增強傳統產業和產品在新興市場的競爭力,保持和擴大廣東家電、鞋子、服裝等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規模,強化廣東在新興市場已形成的比較優勢。

二要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高加工貿易出口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增創加工貿易的競爭新優勢。

三要發展壯大新興市場競爭主體,引導出口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產品及商業模式創新,鼓勵企業提高國際化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開發能力,加快形成自主品牌優勢,以新產品、新品牌培育新客戶、占領新市場;同時,引導企業及時了解掌握新興市場國家各種貿易政策、法律法規、文化習俗,克服產品準入和新市場切入難題,提高出口龍頭企業在新興市場的競爭力。

(二)優化貿易結構,提升貿易產業層次,減少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競爭

減輕出口商品相似度,尋找差別化的貿易發展空間和領域是解決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競爭問題的有效途徑。具體而言,廣東可采取以下三個措施。

其一,優化新興市場的出口結構,擴大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避開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因出口產品同質化而產生的貿易競爭。

其二,提升貿易產業層次,加快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重點擴大信息、工程承包、技術轉讓及金融保險等服務貿易規模,同時,積極拓展服務出口新領域,著重推動文化、教育、中醫藥等新興服務貿易,減少與新興市場國家因貿易產業同構而產生的貿易競爭。

其三,推進針對新興市場的高質量服務外包基地建設,支持服務外包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擴大“在岸外包”,大力增加“離岸外包”,打造計算機和信息等產業服務外包的規模優勢和高端優勢,在提高服務外包國際競爭力的同時促進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服務外包差別化發展。

(三)加大新興市場綜合開發力度,化解新興市場需求萎縮風險

為了防范和化解新興市場需求萎縮風險,擴大新興市場的拓展空間,廣東需深入分析新興市場進出口產品供需結構,創新市場開拓形式,鞏固“存量市場”,擴大“增量市場”。

一要考慮資源的互補性及政策便利性,把面向整個新興市場的開發與重點地區的市場輻射帶動相結合,以資源豐富、市場容量大、與我國政治友好的新興國家作為市場開發重點,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分梯度、分層次綜合開發新興市場,以化解單一新興市場需求短期萎縮可能帶來的風險。

二要按新興國家進出口市場供需特點優化貿易結構,增加資源品、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元器件等產品的進口,擴大機電、通信設備、家電等新興市場需求普遍較大的產品出口規模,同時,根據不同的新興市場需求潛力,深度挖掘新興市場特別是俄羅斯、中東等新興市場的高中端市場需求,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及高中端消費品的出口規模,避免結構性市場萎縮風險。

三要充分利用當前多國產業面臨重組、進入門檻較低的有利形勢,通過宣傳深圳華為、中興、珠海格力等企業以進入新興市場國家直接投資來開拓新興市場的成功例子,鼓勵家電、通信、機械等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投資辦廠、控股、參股等方式開展對外投資,并把對外投資與貿易、資源開發、建設境外營銷網絡等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投資帶動型貿易,不斷增加貿易產品、方式和渠道,拓寬貿易的邊界和領域,通過“市場”增量來化解可能出現的市場萎縮風險。

(四)積極規避貿易壁壘,努力減少貿易摩擦

面對后危機時代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的新形勢,廣東需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轉變新興市場貿易增長方式為基本思路,按互利互惠原則,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新興市場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增多的問題。

一是引導企業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優化出口產品后續服務,創造可以彌補他國供給缺口的產品和服務,促進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產品結構形成梯度互補,規避貿易壁壘,減少貿易摩擦。

二是主動通過向工業化進程較慢的新興市場國家轉移低端制造業、轉讓技術、培訓人員、增加當地就業等方式助推這些國家的產業發展,在貿易互利中減少貿易摩擦。

三是建設完善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的協商機制和經貿合作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和推進區域經濟合作交流,努力打造與新興市場國家長期、穩定、全方位的經貿合作關系,創造實現低摩擦友好貿易的良好政治環境,促進廣東新興市場貿易可持續發展。

(五)充分發揮政府管理服務職能,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體系

復雜的新興市場競爭環境決定了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需進一步從以下幾方面建設完善相應的政策和服務保障體系。

第一,合理規劃廣東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合作內容,監督落實各項合作協議,科學制訂對外投資合作產業指導政策,建設完善出口企業特別是出口龍頭企業在財稅、金融、科技創新、境外投資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優化廣東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政策大環境。

第二,建設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及時發布政策法規、行業資訊、市場動態、貿易機會等新興市場貿易信息,為企業拓展新興市場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減少企業信息搜尋成本,降低企業國際經營風險。

第三,建立健全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服務管理支撐體系,建設完善新興市場貿易服務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系統,優先為出口龍頭企業提供退稅、通關等方面的便利化服務,優化擴大新興市場貿易的管理服務環境。

參考文獻:

[1] 范文丹,張寶閃. 2011年廣東與東盟進出口貿易值超900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網,http://www.customs.gov.cn/tabid/ 399/ctl/InfoDetail/InfoID/ 349062/ mid/60432/Default.aspx?ContainerSrc=[G]Containers%2f_default%2fNo+Container

[2] 馮曉敏,張燕. 廣東對俄羅斯貿易持續快速發展.中國人民共和國廣州海關網,http://guangzhou.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31/tab560/module1846/info353116.htm

[3]陳子凌. 新興市場又“火”了.上海金融報,2010年4月13日

[4] 駐越南使館經商處.日本企業正以東盟為跳板加大對亞洲市場出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j/201102/20110207405945.html

[5] 駐越南使館經商處.日本對越南直接投資累計208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 i/jyjl/j/201102/20110207414883.html

[6]黃繼匯.石油價格 俄貿易順差晴雨表.中國證券報,2009年05月21日

[7]趙志鵬.俄羅斯經濟去年增長4%.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1/31/c_121045689.html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日益活躍。本文通過對世界上主要的對外投資進入方式進行優劣比較,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對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進入方式及策略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WTO;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方式

作為世貿成員國,中國企業在參與國際經濟活動中享有更多的便利。然而對外直接投資對于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許多中國企業沒有絲毫國際化經營的經驗,盲目進行跨國直接投資很容易導致失敗。如何選擇正確的對外直接投資方式困擾著很多的國內企業。

一、當今國際上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進入方式

現在國際上主要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有合資企業和獨立子公司兩種。這兩種方式各有其優缺點,適用條件也各不相同,企業應該依據自身特點選擇。

1. 合資企業。合資企業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本來相互獨立的企業共同擁有的企業。與當地公司建立合資企業長久以來一直是打入外國市場的流行方法。最典型的合資企業是一半對一半的企業,各自向合資企業派出管理隊伍,實現共同經營。當然也有些合資方取得多數股權,從而對合資企業有較強的控制權。

合資企業的優點主要有:(1)企業可以得益于當地的合作伙伴對東道國的競爭態勢、文化、語言、政治體制和商業運行機制的了解。例如,很多的美國公司在對外投資時,主要是提供技術和產品而當地伙伴則提供在當地市場上競爭所需要的經驗和對當地情況的了解。(2)當進入外國市場的成本和風險很高時,當地伙伴可以分攤這些風險和成本。(3)在很多國家,由于政府部門的規定使得合資是唯一的選擇。

合資方式的缺點主要表現在:(1)合資有可能使得對技術的控制權落到合作伙伴手中。解決的方法之一是爭取成為控股方,這樣就可以取得對技術的更大的控制權。(2)合資企業可能無法獲得為實現經驗曲線和區位經濟所需要的對子公司的控制。同時,也不能夠使企業獲得為協調全球戰略所需要的對子公司的控制。比如說,公司出于全球競爭的需要,可能會要求某子公司在當地做一些戰略犧牲,損失一些利益。面對這種要求,當地的合作伙伴幾乎是不會接受的。

2. 獨資子公司。所謂獨資子公司,也即投資企業占有100%的股權。在外國市場上建立獨資子公司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在當地創建新的公司;其二是兼并當地的現有企業,并利用兼并企業來促進在當地的產品銷售。

獨資企業的優點主要有:第一,有利于發揮企業以技術為基礎的競爭優勢。這是因為獨資公司可以將技術外漏的風險在制度上降至最低。因此,是高科技企業的首選;第二,投資企業可以對獨資子公司進行嚴密控制,使之為企業的全球戰略服務;第三,獨資的方式有利于企業實現經驗曲線經濟和區位經濟。

獨資企業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建立獨資子公司是成本最高的直接投資方法,投資企業所要承擔的風險也是最大的。

二、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所應該采取的方式

我國企業總體上處于對外直接投資的初級階段,缺乏足夠的國際化管理人才,跨國經營的經驗也少之又少,資金實力也無法和大型跨國公司相比,因此,我國企業現階段的投資方式應該是合資方式,具體分析如下。

1. 雖然我國改革開放已有20多年,但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是立足于國內市場的。這些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經營觀念、資源配置都是與國內市場相適應的。企業中的經營管理人員對國際經營知之甚少,尤其是在觀念上相對封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投資國外建立獨資企業,投資失敗的風險很大。通過與當地企業的合作,可以迅速進入國際市場 ,進行多樣化試驗 ,利用被購并企業現成的經營網絡和社會關系 ,降低管理難度和經營風險 ,學習到較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尤其是那些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作為投資對象的企業來說,與當地企業的合作將使這些企業受益非淺。不僅可以迅速進入東道國市場,加快資金周轉,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與發達國家企業的合作,可以學到西方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術,培養我國企業自己的國際經營管理隊伍,加速企業自身的成長。而對于投資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來說,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比較混亂,沒有發達國家那么完善和規范。在這種情況下,及時了解當地的語言、文化、競爭環境、政府運行機制就顯得非常的關鍵。在這方面,當地合作伙伴有著先天的優勢。

2. 由于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國家經濟的發展始終受到資金短缺的困擾。因此,我國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中不可能象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那樣有著龐大的資本做后盾。如何減少投資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是我國企業現階段在對外投資中應首要考慮的問題。尋找當地的合作伙伴不僅可以減少投資成本,而且可以分攤投資風險,可謂一舉兩得。

3. 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降低國內的失業率,保護本國民族工業,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許多國家尤其是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規定某些行業外國企業不得獨資經營。這時合資經營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方式。

4. 采取合資企業的方式也有一些困難的因素。首先,采用合資的方式就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合同期限的問題。任何合資都不可能是永久的,有限的合作期限將使得企業或多或少有一些短視的行為。等到合同期滿之后,很多企業會發現一開始制定的戰略并沒有得到完全的實施,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此時,無論是談判延長合同還是自行建立獨資企業,都將處于一種不利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的企業在合作開始就應該有明確的戰略和具體的時間表,眼光要放的長遠,不打無準備之仗。其次,也許是更為重要的一點,如何尋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好的合作伙伴應該具備3個條件:(1)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2)對合作的目的的認識與本企業大致相同;(3)好的合作伙伴不會為了自己的目的而機會主義地利用合作伙伴。因此,我國企業在尋找當地合作伙伴時應該從這3個方面來考察,力爭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5.我國企業所擁有的絕大部分技術都是標準化的成熟技術,在技術保護方面沒有太高的要求。同時,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本身的優勢就是小規模生產技術,經驗曲線經濟對我國企業來說不太適用。另外,我國企業整體上還剛處于對外投資的初始階段,投資規模一般都不大,目前許多企業還談不上所謂的全球戰略和布置全球生產體系(但是,全球競爭的觀念還是應該建立起來的)。如何減少投資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才是整體上資金短缺的中國企業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因此,就目前情況來說,合資的投資方式是最適宜的。

當然,我們這里是就我國企業的總體情況來討論的。對于我國的一些大型的龍頭企業集團,如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中遠集團、海爾集團等,是完全有實力在海外建立獨資子公司的,從而可以避免合資企業所固有的一些難題。而且更有利于這些企業集團逐步形成自己的全球戰略,建立完整的全球競爭體系,最終成長為成熟的跨國企業集團。

三、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進入策略

1. 追求產品的高質量和完善的服務。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企業對這兩方面都沒有足夠的重視。而日本人提出“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關系到國家和企業的存亡”、“ 顧客是上帝”。日本企業把質量管理貫穿到供、產、銷的全過程 ,由依靠少數管理人員和產品檢驗員把關來保證質量,變為發動企業全體職工進行“全員質量管理”。另一方面,日本企業盡力解決國外用戶的各種困難,讓經銷公司和服務商店同步運行,設立廣泛的服務網點,通過送貨上門,提供配件,包退包換,幫助安裝,培訓人員,以及周到、及時的維修服務, 使用戶滿意、放心,提高企業和產品的聲譽。這些都值得那些準備進行海外投資的中國企業好好學習。

2. 避強擊弱的目標市場的選擇策略。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市場。脫離了目標市場的經營活動是盲目的。日本企業在進軍國際市場時,實行避強擊弱的目標市場選擇策略,避開美國等當時的強國 ,首先在東南亞以及相鄰近的國家和地區開展國際營銷 ,然后擴大到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 ,最后才致力于發達國家。這一點值得我國許多中小型企業注意。我國大多數企業資金技術實力不強,在對外投資活動中應該注意避開大型的跨國公司集團,首先在自己熟悉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展開有限的投資,積攢實力和經驗,然后逐步向歐美市場挺進。

3. 努力打造國際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一定要有強烈的品牌意識。中國的許多企業在這方面的意識非常薄弱。在商品經濟中,品牌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沒有品牌就象一個人沒有名字一樣。這里有一個生動的例子:1956年,索尼的盛田昭夫帶著他的晶體管收音機去開辟美國市場 ,美國的買主們深為索尼的發明所吸引,很快就有一萬臺的定單 ,其中一家大公司提出 ,如果能用美國的商標出售索尼的收音機 ,他們愿購買十萬臺。但盛田昭夫拒絕了,他要創出自己的品牌。1983年,索尼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13億美元之多。

4. 要注意有針對性的廣告宣傳。首先,廣告要有明確的針對性,注意廣告的本地化。企業進入一個市場時,離不開廣告宣傳。在做廣告時一定要注意應符合當地消費者日常生活,顧及當地的文化習慣和傳統觀念。這里我們可以看看日本公司在中國的廣告語:豐田公司的“車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豐田車”,東芝高公司的“此時無霜勝有霜”,真可謂是獨局匠心。其次,我國企業在當地做廣告時要注意聘請當地的廣告專家和社會文化顧問為公司廣告提供咨詢,以使廣告發揮更大的促銷效益。這是因為與國內市場廣告相比,除了面對的消費者不同、消費心理不同以外,還要受當地國家政策、法律、文化傳統、社會觀念、風俗習性等因素的制約,國際廣告更應重視當地市場的適應性和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1.(美)查爾斯·希爾著.孫建秋,鄒麗,羨錫彪譯.Global Business Today.北京:中國機械出版社,1999.

2.滕維藻.走向國際市場.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

3.宋亞非.中國企業跨國直接投資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基金項目:本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創造性資產尋求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70372026。

作者簡介:武漢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4-03-06。

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巨額外匯儲備的積累,國際資本的流動,中國迫切需要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成為在經濟領域有真正影響力的強國。

【關鍵詞】堅定;對外直接投資;戰略

一、定義

一般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國投資者為取得國外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權而輸出資本、設備、技術和管理技能等無形資產的經濟行為。

二、現狀

1、多地區、多領域“全面開花”

據《201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覆蓋率進一步擴大,行業多元且聚集度較高。截至2010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3172億美元,在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共有1.6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投資覆蓋率達72.7%,其中,對亞洲、非洲地區投資覆蓋率分別達90%和85%。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了國民經濟所有行業類別,絕大部分投資流向商務服務、金融、批發和零售、采礦、交通運輸和制造六大行業,這些行業累計投資存量2801.6億美元,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88.3%。

2、民營企業大步前進

面對國際產業重組和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形勢,中國民營企業抓住機遇,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逐步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延伸,通過跨國并購增強產品設計、研發、營銷和跨國管理能力,在化工、機械制造、汽車、電子、食品、服裝、家電等行業并購交易數量、金額顯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產品牌的競爭力,進而對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發揮了推動作用。如2011年9月漢龍礦業以約17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上市企業SundanceR esources Ltd.公司、2010年8月吉利以15億美元收購沃爾沃全部股權。民營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正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新亮點。

3、建立對外經貿合作區

對外經貿合作區是指在境外有條件的國家或地區建設或參與建設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產業鏈較為完整、帶動和輻射能力較強、影響力較大的工業、農業或服務業園區,以吸引中國或其他國家企業投資興業。對外經貿合作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國內建設開發區的顯著成就,促使一些發展中國家向我國提出建設合作區的要求,目前,我國企業正在13個國家建設16個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其中,亞洲6個國家7個合作區,非洲5個國家6個合作區;歐洲1個國家2個合作區;南美洲1個國家1個合作區。通過建立對外投資根據地,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搭建平臺,轉移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能,降低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經營成本。

三、原因

1、充足的外匯儲備。截至2011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達3.18萬億美元,約占全球外匯儲備總量的30%,而中國2011年中國全年進口約1.7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遠遠超過了進口的需求,中國完全具備大規模對外直接投資的經濟基礎。

2、對外直接投資比例小。截止2011年年底,中國的海外資產達4萬多億美元,對外凈資產為1.77萬億美元,而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僅為約3172億美元,占海外資產比不到10%,占對外凈資產比不到20%;而我國持有美國國債達1.1萬億美元,占外匯儲備的34.6%,為對外直接投資額的2.9倍;因此,為了提高中國對外投資的安全性,迫切要求中國從“債權投資”為主向“股權投資”為主轉變,積極推動對外直接投資的戰略。

3、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小。從投資流量方面看,根據中國商務部、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201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流量)為688.1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過日本、英國等傳統對外直接投資大國,但與美國相比較,仍存在巨大差距,2010年美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3200多億美元,比我國全部存量加起來還多;從存量規模上看,根據《2010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截至2010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為3172億美元,居全球第十七位,然而這一數字僅相當于美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6.5%,英國的18.8%,中國與傳統投資大國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為了在全球尋求與中國的GDP相適應的投資影響力,客觀上也要求中國進行持續的、大規模的對外直接投資。

4、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與對外貿易增長密切相關,可以說“入世”十年,中國已經逐步成長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全球對外貿易大國。至2009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占全球出口約10.4%份額,在世界對外貿易中的份額達到9.6%,位居世界第三;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2.975萬億美元,超過德國,全球第二,與居全球第一的美國差距約3000億美元;2011年的最新數據尚未出來,但根據中美兩國政府的統計數據,中美兩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差距已經進一步縮小,據美國商務部估計,2011年美國對外貿易總額3.734萬億美元,而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為3.642萬億美元,中國與美國的差距已經縮小到區區920億美元。在這一過程中,外貿企業作為投資主體,自身的對外直接投資意愿不斷提高,他們希望通過以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擴大市場份額。

四、推動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意義

1、可拓寬我國外匯儲備利用渠道,有利于減輕我國對美國國債的投資倚賴,提高外匯儲備的安全性、流動性。

2、對外投資資源性行業,可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材料等供應。

3、通過對投資國的投資,影響其經濟、文化、對我國的外交政策等,有利于鞏固我國與有關國家的關系,為保障我國的穩定發展提供有益的外部環境。

4、可以開辟新市場、擴大銷售渠道、獲取先進技術、獲取經濟信息、提高管理水平等,不斷增強我國產品的競爭力。

五、風險

對外直接投資風險是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或者說不能獲得預期投資收益的可能性。誘發對外直接投資風險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在兩個層面體現:

1、宏觀方面

據國際知名金融數據Dealogic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企業跨境收購的失敗率為全球最高,達到12%;2010年,這一比率降至11%,但仍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國和英國公司2010年海外收購的失敗率僅為2%和1%。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尚不成熟,投資失敗風險相對較高。

2、企業微觀方面

對企業自身而言,普遍存在以下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過多考慮短期的價格因素和難易程度,較少考慮投資目標是否符合自身整體發展需要,短視狀況較普遍;二是對國際市場的投資游戲規則尚不熟悉,處于摸索階段,更多的是依靠經驗做決策,而現階段,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經驗往往不足,導致成功率不高。

六、建議

展望未來,雖然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存在著風險,但大規模對外直接投資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在這過程中,為了提高對外直接投資成功率,反輔國內經濟發展,保障中國的順利崛起,需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1、從國家戰略上,積極推動企業走出去。一是有關部門對所有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投資環境、產業發展及市場情況加強風險評估與管理,積極建立風險評估預警體系,加快建立海外保險體系與風險補償機制,從而提高對外直接投資的成功率和收益率。二是發揮在全球擁有200多個駐外經商機構的作用,為企業多提醒、多監督、多檢查,并可必要時代表行業與駐在國有關部門進行面對面的談判、溝通、協調,協助企業“走出去”。三是發揮大型國有企業的優勢,明確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任務,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2、扶持民營企業、個人對外直接投資。歐美等發達國家從本質是不愿看到中國走出去,與他們的企業在國際上同臺競爭,特別是對資金雄厚的大型國有企業,更是利用種種借口百般刁難;因此,為了更好的實施對外直接投資戰略,因積極推動、扶持民營企業和個人對外直接投資,拓寬對外直接投資主體。

3、加大對發達國家的投資。發達國家的法律政策比較成熟、經濟總量較大、科技較發達等,投資的政治風險相對較小,因此,今后應加大對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以減少投資風險,提高投資安全性。

4、采取多種方式對外直接投資。隨著中國的崛起,一些國家出于各種原因,對來自中國的投資進行刁難、限制,如美國、澳大利亞、蒙古等;因此,為了提高對外直接投資成功率,只要符合國家和企業的利益,在投資方式上,可靈活多樣,如可實行合資、收購、控股、參股等方式,也可建立生產基地、農業合作、建立研發中心、設立境外設立投資基金等形式。

5、完善金融系統,為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提供資金支持。

6、繼續對外經貿合作區,以點帶面,不斷擴大、深化對外直接投資領域和區域。

上一篇:學校檔案工作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高校檔案管理思考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