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金融信貸業務論文范文

2024-03-15

我國金融信貸業務論文范文第1篇

(一) 我國政府的綠色信貸政策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綠色信貸的發展。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 將“生態”納入我國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的總體發展之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貫徹我黨我國的建設中, 展現了我國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上負責任的態度。2014年的新《環境保護法》使我國進行綠色發展過程中有法可依。2016年出臺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 從多個角度對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 逐步建立健全銀行綠色評價機制。

(二) 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規則

為了落實我國商業銀行的綠色發展理念, 我國的商業銀行制訂實施了一系列加強綠色信貸管理與經營的制度和方案, 建設更加完善的綠色信貸的業務流程和組織管理能力。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的發展過程, 也是我國綠色信貸制度不斷建立健全的過程。通過制度的不斷完善, 使我國綠色信貸業務逐步由理論發展成實踐。下表給出我國幾個代表性商業銀行近年來制定實施的綠色信貸制度。

(三) 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產品

表2-3列出了我國16家上市商業銀行主要綠色信貸產品。從表中可以看到, 16家銀行之間在開發綠色信貸產品上存在差距。五大國有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綠色信貸產品較為豐富, 尤其是興業銀行已經構建成了綠色金融集團化產品。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綠色信貸產品較為單一, 表現不佳。

(四) 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規模

近年來, 國家各大商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 大力削減產能過剩企業的貸款額, 積極支持國家節能重點工程、環境保護重點工程, 并升級改造技術以確保節能環保技術的先進性, 同時加大這些環保項目的投資力度, 這使得我國綠色信貸業務的規模不斷加大。

二、綠色信貸存在的問題

(一) 綠色信貸法律制度不健全

當前我國還沒有制定針對綠色信貸業務的單獨的法律, 多是關于綠色信貸的政策性和指導性意見, 規范強制力度不足, 企業和商業銀行缺乏法律法規對其的約束, 并且這些政策和指導性議意見的內容大多缺乏系統且具體的實施細則, 操作可能性較低, 不能給商業銀行積極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以足夠的指導。

(二) 綠色信貸激勵約束機制缺失

綠色信貸激勵約束機制的缺失是綠色信貸發展的一大阻礙。我國的激勵機制不完善, 缺乏對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堅持綠色發展的商業銀行給予獎勵, 使得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不能從根本上促進綠色信貸;同時, 我國的約束機制也有所缺失, 已經出臺的一些法律法規存在局限性, 相應的處罰措施不到位, 使許多違規企業和項目鉆了空子, 造成更嚴重的環境風險。

(三) 綠色信貸信息溝通不暢

信息的有效溝通對綠色信貸的發展尤為重要, 如果商業銀行以及各級政府環保部門不能做到統一有效的信息溝通, 綠色信貸的發展便會很舉步維艱。然而目前, 我國相關部門披露的環保信息存在較為嚴重的時滯, 由于金融機構獲得環保信息的程序過程很煩瑣并費時, 所以信息滯后, 甚至是遺漏的現象也會經常發生。

(四) 綠色信貸產品創新不足

我國商業銀行對于綠色信貸產品的開發太過局限, 缺乏創新, 供給不足自然也不會帶來太大的需求。目前, 我國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產品還僅僅局限于對存在污染的企業的信貸制約, 以及對環保企業的信貸支持, 跟國際上的綠色信貸產品相比, 既陳舊又缺乏創新。

三、對綠色信貸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 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與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的環境資源管理法規更多的是針對企業污染行為進行事后懲罰, 由于執行力度不夠, 環保法律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懲戒作用, 一些污染企業仍然有恃無恐。我國應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對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和項目嚴懲不貸, 如果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的產業或者項目提供貸款, 應使其承受連帶責任, 承擔相應的賠償罰款, 使商業銀行在評估企業時將環境因素考慮其中, 樹立風險意識。

(二) 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為了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業務能夠快速發展, 科學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激勵機制體現在增強正向激勵, 通過獎勵和優惠的方式鼓勵企業進行綠色發展, 而約束機制則表現為削弱負激勵, 通過懲罰和限制的方式防止企業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同時以強有力的法律體系幫助實現。

(三) 建立全面實時的信息溝通機制

信息溝通機制的有效建立對綠色信貸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加強信息溝通, 及時準確的獲得企業的環保信息數據有利于商業銀行準確地判斷出該企業的環境風險以及信用風險, 從而決定是否為其融資。由此可見, 信息溝通機制的建立是發展綠色信貸的前提條件。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監管部門和環保部門提供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平臺, 及時獲得企業的關于環境方面的違法信息。

(四) 加強綠色信貸產品的創新

優質的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不但能夠為商業銀行開拓新的贏利空間, 而且能夠充分的體現商業銀行的環保意識及社會責任感, 從而提高社會聲譽, 帶來更多發展經濟的機會。如果沒有符合市場主體所需求的綠色信貸產品, 自然也不能帶來太大的社會需求, 發展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業務將會舉步維艱。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快推進開發綠色信貸產品, 將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等新型發展理念融入在創新產品和服務中, 我國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 在全國推出的“能效貸款”產品就是將上述發展理念考慮其中。我國的綠色信貸產品同外國發達國家相比較單一, 缺乏創新, 對綠色信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也較為局限, 因此, 商業銀行應充分借鑒美國、德國等優秀綠色信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設計出既符合中國發展特色又能滿足商業銀行自身經濟需求的綠色信貸產品與服務。

摘要:隨著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的加劇, 人們逐漸意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為了減小人類生產及消費方式危害環境, 我國大力提倡綠色文明, 積極推行綠色發展理念。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的發展, 引起了廣泛關注。

關鍵詞:綠色信貸,綠色信貸狀況及問題,綠色信貸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 趙原爽.商業銀行推行綠色信貸業務的理論基礎[J].經貿實踐, 2017 (15) :141.

[2] 洪雅.基于興業銀行淺析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的對策[D].哈爾濱商業大學, 2017 (6) .

[3] 張建軍.中國商業銀行構建綠色信貸體系的路徑探索[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2013 (9) .

我國金融信貸業務論文范文第2篇

2018年,建行、郵政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6大商業銀行2017年的年報顯示,6家大型商業銀行平均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為3,156.40億元,6大行的平均貸款余額為94,735.18億元。郵儲銀行貸款余額最大為4,649.08億元,建設銀行第二,小微貸款余額為4,185.02億。2019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34.8萬億元,整體增長較快。信貸是銀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資產業務,通過發放貸款和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本金后獲得利潤。據相關數據顯示,商業銀行的經營利潤60%來源于信貸業務。但隨著互聯網在金融領域中的不斷滲透,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他們以較低的準入門檻、靈活的擔保方式以及簡單的貸款流程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對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形成不小的沖擊。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轉型和升級成為時代之需。

二、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信貸互聯網思維有待提高

面對互聯網金融產業帶來的巨大沖擊,商業銀行要想提高信貸業務經營利潤,商業銀行必須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新信貸業務。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還有一些商業銀行還停留在傳統的信貸業務辦理階層,大部分商業銀行雖然利用了互聯網思維開拓信貸業務,但是缺乏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處于半互聯網思維狀態,提高商業銀行信貸互聯網思維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關鍵。

(二)互聯網信貸法律體系不完善,提高貸款效率的同時增加了監管難度

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們依托大數據、移動支付的優勢,滿足了基本的借貸需求,改變了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局面,簡化了一系列的審批流程,用戶僅需在互聯網平臺上就可以辦理相關的貸款業務,大大提高了貸款效率。但是,我國互聯網信貸相關的法律體系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為不法分子鉆空提供了便利,很多不法分子利用金融貸款平臺,提供高利貸、裸貸等非法服務,誘使消費者陷入貸款的惡性循環中,給國家信貸監管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互聯網信貸平臺體系不完善,信貸風險仍然無法避免

互聯網金融平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借貸雙方資金的安全,但是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體系不完善,例如,擔保。傳統的銀行借貸需要提供貸款人擔保,若出現貸款風險,銀行可以要求對擔保人行使求償權降低信貸風險?;ヂ摼W金融平臺體系的不完善,使得信貸風險仍然無法避免。

(四)互聯網信貸評價體系不完善

進行信貸之前,對個人和企業征信進行調查是信貸審批的重要程序?;ヂ摼W金融平臺雖然簡化了煩瑣的審批手續,但是其信貸評價體系不完善,風險評估和評價的數據僅僅依靠大數據統計而來,存在相當的客觀性,缺乏一些主觀性的評價判斷,如貸款人征信,缺乏對貸款人身邊的親戚朋友、同事等對貸款人進行全面的調查和了解的評價,互聯網貸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不利于對貸款人信貸做出準確、客觀的判斷。

三、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對策

(一)提高信貸互聯網思維,主動迎接互聯網的挑戰

商業銀行在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的情況下,要想克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樹立互聯網思維,調整信貸產品結構,優化商業銀行信貸體系,借鑒國內外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先進經驗,主動迎接互聯網的挑戰。

(二)完善互聯網信貸法律體系,加強監管力度

針對互聯網網貸法律體系的不足,一方面,國家應該出臺相關的法律政策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商業銀行可以聯合央行制定相關的行業法律法規,凈化互聯網金融市場;另一方面,加大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除了執法部門之外,還要聯合公眾輿論的力量,加大信息披露,嚴懲互聯網金融犯罪分子,使互聯網金融平臺走向規范化發展。

(三)構建完善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體系,優化信貸業務模式

第一,促進信貸產品多元化發展。針對客戶的需求,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互聯網的優勢,及時、準確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為客戶量身定制信貸產品;第二,完善互聯網平臺體系。增加一些如信貸擔保、征信評價等方面的數據,搭建貸前信用評估、貸中資金流控制、貸后預警等機制,降低信用風險;第三,加強信貸風險控制。首先要加強與互聯網平臺的合作,保障網絡信息安全,其次,創新風險管理模式,面對金融市場的變化,靈活使用信用、利率、流動性、操作以及市場各方面的風險與金融資產的組合,達到風險的有限管理和控制。

(四)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業務

綠色信貸業務是借助公眾的力量,銀行和政府通過信息披露,公開環境和社會影響的信息。在綠色信貸活動中,利用經濟杠桿引導環保,提高銀行控制風險的能力。在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更應該發揮資本市場的信貸推動作用,制定多層次發展綠色信貸戰略,由點面結合,覆蓋全產業鏈,深入發展綠色信貸業務,提升經營效率,實現銀行商業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背景下,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來說,是一商業模式和盈利變革與轉型,因此,商業銀行審時度勢,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深化信貸業務發展模式,結合商業銀行自身業務發展情況,防范和預警互聯網風險,積極探索信貸發展途徑,促進信貸業務系統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商業銀行經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信貸業務作為商業銀行重要的資產業務項目,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面臨著升級和轉型。本文基于互聯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發展優化策略,以促進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轉型和升級。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

參考文獻

[1] 張林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控[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19.

[2] 李進宇.互聯網金融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創新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年.

[3] 李霽媛.基于大數據背景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發展創新研究[J].江西財經大學,2018.

我國金融信貸業務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適度提高商業性貸款比重,增加商業性信貸服務,對于農發行調整和完善經營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農發行發展商業性貸款過程中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和障礙,提出打造全新的信貸文化、優化獎懲機制等政策建議。

【關鍵字】農發行 商業性貸款 管理體制 信貸文化

目前,農發行正處于經營轉型時期,以支農業務為核心,適度開展商業化經營,提高商業性信貸業務比重,這使農發行的經營特征出現了較大的調整與拓寬。但是農發行發展商業性貸款過程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障礙,出現了一定數量的不良貸款,這成為農發行適度商業化經營過程中值得關注和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農發行商業性信貸業務的作用及特點

(一)農發行商業化貸款基本類型及作用

2007年初,農發行開始經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貸款和農業生產資料貸款等商業貸款業務。農發行信貸業務已經形成政策性貸款、準政策性貸款和商業性貸款并立的格局。其中,商業性貸款又分為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商業性短期貸款分為儲備貸款、流轉糧油貸款、棉花收購及調銷貸款、產業化龍頭及加工企業短期貸款、農業小企業短期貸款、其他貸款;商業性中長期貸款分為倉儲設施貸款、棉花企業技術設備改造貸款、產業化龍頭企業中長期貸款、平臺類貸款和農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

以東北某地區農發行商業性信貸業務發展現狀為例,截止2011年5月31日,該地區農發行總貸款為42億元,其中:商業性貸款余額7.8億元,戶數11戶,余額和戶數占總貸款的23%,占比較小,其中不良貸款0.8億元。從近年來農發行陸續開辦的商業性信貸業務來看,首先,它為農發行自身進一步完善業務格局、優化客戶結構、增強發展潛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其次,在解決地方支農建設資金配置方面,服務“三農”功能得到增強,提高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扶持力度。

(二)農發行商業性信貸業務顯著特點

農發行商業性貸款情況呈現以下顯著特點:一是商業性貸款業務有效發展不夠,開展緩慢。突出表現在信貸營銷力度不大,積極性不高,與市內其他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比較,農發行商業性貸款業務營銷差距還很大,資產規模過小,且結構不夠合理。二是客戶集中度較高,重點局限在政府平臺貸款,資金支農作用偏弱。三是存量商業性貸款貸款質量較差,在發展過程中由于主客觀因素形成了較多的不良貸款。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及障礙

(一)政策取向的不確定性對貸款營銷影響較大

農發行信貸業務受政策環境影響較大,在完成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的和諧發展過程中,農發行的成長和發展受外部政策環境影響之大,遠遠超出其他行業,既受糧改政策的具體影響,還受國家和地方財政政策的某些牽制。商業銀行可以依據《商業銀行法》在營運中進行自我保護,農發行只能依從于家糧改文件和政府的意愿。業務發展主動權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基層人員反映最多的是“政策總在變”,一邊發展新業務一邊隨時等待政策調整,使基層員工疲于應付政策波動,業務拓展不能進入相對穩定的狀態??偸⌒袑鶎愚r發行的信貸支持重點也轉到了農村水網、路網等中長期貸款投放上,對小企業以及生產加工等農事企業的支持力度上有所減弱,市級農發行自主營銷的主動性嚴重受挫。

(二)管理體制僵化限制了員工積極性的發揮

目前,農發行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懲罰規定和制度比較健全,獎懲機制不配套,容易形成“干得多的不如干得少的、干活的不如不干的”,不營銷沒有責任、主動營銷出現風險則從嚴追究,極大地影響了基層信貸人員的積極性,基層機構自身發揮的空間較小。從近年來該行處理的一些人員情況來看,多數是從事信貸崗位一線多年的老信貸人員,出現問題的原因不僅僅是自身業務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包含了在業務營銷過程中,對政策的把握不準及許多歷史客觀因素在起作用。受到近年來糧棉油收儲、加工、流通等企業擠占挪用信貸資金案件的困擾,信貸人員面臨的心理壓力仍然較大。

(三)信貸業務準入條件局限了貸款客戶的開發

農發行業務對象只能在涉農行業的框架內進行。而農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屬弱質產業,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狀況決定了涉農企業基礎差、底子薄、效益低、抗風險能力弱的特性。特別是大部分涉農企業地處農村或城郊,其資產評估價值低、升值慢,貸款抵押嚴重不足。目前,能夠符合農發行商業信貸準入條件的涉農企業,大部分已經被農行和農村信用社搶占剩余的需要貸款的涉農企業,由于不符合農發行貸款條件被拒之門外。另外,農發總行在新業務貸款管理中規定哪級行審批的貸款由哪級行組織調查,形成現有的新業務貸款大都由省行組織調查,同時要求貸款調查層層負責,使貸款調查工作存在支行、市分行、省分行三級重復調查問題,省分行審批報總行備案,下達批復,整個流程至少在2個月以上,需復議再審的時間則更長。貸款發放時間過長與農事企業經營周期不相符,不僅僅影響了業務的開展,而且讓企業對農發行效率產生質疑。

(四)現有員工素質與商業化運營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從當前基層行商業性貸款的營運狀況來看,不同程度的存在“重放輕管”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信貸人員少,特別是高素質信貸人員偏少,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速度。這對企業要求的“一企一策,因企制宜”的規定難以落實。從近年來出現的擠占挪用貸款問題可以看出,貸后監管水平不高,使個別企業利用貸后管理的松懈把貸款挪作他用,甚至將資金投入到諸如房市、股市等高收益高風險行業。不少商業性貸款客戶在追求規模的持續擴張和利潤增長的同時,忽視其背后不斷擴大的資金缺口和債務規模,超負債經營,一旦遇到波折,影響現金流的平穩運行,導致資金鏈斷裂,最終使正常經營難以為繼,進而爆發債務危機,直接導致農發行貸款風險。

三、政策建議

(一)明確大營銷戰略,在競爭中拓展商業性信貸

農發行既然要開辦商業性信貸業務,就必然會遇到市場競爭。因此,農發行在觀念、機制、制度等方面也要積極進行調整和完善,處理好自身政策性業務和商業型業務在經營理念和操作層面上差異。對商業性信貸要全面樹立起業務大營銷意識,即全員營銷、上下營銷、業務營銷與政策營銷。營銷不單是客戶服務部門的事,農發行每一個員工都應該參與營銷,要集全行之力、集全員之力營銷更多、更好、更大的客戶群;只有全行上下牢固樹立起這種大營銷意識,農發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二)強化內部激勵措施,系統優化獎懲機制

加快發展商業性貸款業務,既是農發行的迫切需要,更是每位員工的利益需求,必須將農發行發展同每位員工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必須有科學的考評和激勵機制。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貸款必須區別對待、分類管理、分別考核,建立既符合農發行經營特點,又體現現代銀行管理要求的績效考評體系。制定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的分類標準,根據商業性貸款和農發行傳統政策性業務在運作方式和補償機制等方面的差異,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管理辦法和考核標準,真實、科學地反映新業務的資產質量和經營成果,從而激勵和引導全員創造更多、更高的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促進農發行事業健康、和諧發展。

(三)適度突破業務限制,合理簡化業務流程

既然農發行的業務對象和業務范圍局限于農業框架內,扶持“三農”是其職責所在。農發行的商業性信貸業務定位,應是政策性資金商業化運作,應當區別于純商業性金融業務,在資金的投放、責任的追究等方面應當有特殊政策。要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財政支農資金、項目配套資金、行業扶持資金等,改無償撥付為委托農發行貼息或低息投放,或與農發行的信貸資金投放配套撥付,從而相應相對減少農發行信貸資金的風險。適當給基層農發行以一定的發放單筆貸款的審批權,增強其自身的責任感和約束力,簡化層層審批形式,真正務實于信貸資金高質量的發放和客戶便捷服務。

(四)加強信貸人員培訓,打造全新的信貸文化

通過學習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明確行業規范??蛻魻I銷培訓應是農發行的一項全新的系統培訓,舉行有計劃的、全員的、長期的、漸進的系統培訓,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觀念,建立一支精干、相對穩定的客戶營銷隊伍和跨級別的項目開發組,這有利于提高業務拓展的質量和效率。同時,要大力加強對內部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特別是處在基層業務一線的人員,明確要求其在八小時以外不與客戶發生直接聯系,避開客戶的感情攻勢,做到公正、廉潔,堅持原則,杜絕人情和關系貸款的發生。要制定強有力的懲罰措施,對極少數頂風違紀導致風險發生或造成損失的人給予堅決處罰,懲戒警示使其不敢再犯,并在此基礎上,在各地農發行打造一種全新的信貸文化體系,強化職業道德意識的無形約束,構建科學的約束機制。

參考文獻

[1]王丹.農發行商業性貸款業務發展問題探討[J].武漢金融,2009(7).

[2]吳冠.淺談農發行商業性貸款業務拓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海南金融,2009(10).

[3]林興.農發行商業性貸款操作風險及其防范[J].農業發展與金融,2009(4).

[4]胡敬淳.農發行商業性貸款良性發展之我見[J].農業經濟,2007(11).

[5]王斌.銀劉彥.對農發行拓展商業性信貸業務的探討[J].金融理論與實,2006(11).

作者簡介:劉孔男(1962-),男,遼寧鞍山人,經濟學學士,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鞍山市中心支行紀檢監察室主任,經濟師。

我國金融信貸業務論文范文第4篇

一、我國消費信貸的現狀分析

消費信貸是金融機構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的方式向消費者發放的一種貸款,是消費信用的主要形式。它既是利用信貸手段促進商品銷售的有效方式,也是啟動消費品市場,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有力杠桿。近年來,我國銀行業消費信貸業務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得到較快發展,然而,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起來,我國的消費信貸業務卻仍是處于初級階段,消費信貸的普及程度低,目前僅限于在大中城市有所發展;品種單一,僅在住房,汽車按揭等業務發展較好,連發展了十多年的信用卡業務,也是非常有限的起著類似于借記卡的功能,銀行的透支額度低,申辦要求多,消費者也極少有透支消費的習慣;此外申辦消費貸款的辦事流程復雜,耗時長,效率低。造成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舊經濟體制制約

從我國的經濟發展來看,新中國建立后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在一切商品都憑證憑票供應的年代,不要說個人信用問題,連最基本的商品貨幣關系都不存在;改革開放后到80年代,我國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開始建立基本的商品貨幣關系,但很多產品的產供銷還是在指令性計劃下進行,因此,雖然也出現了信用問題,但也僅限于在國有銀行與企業之間,個人信用問題還談不上;進入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個人信用才被提出來。而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建立信用制度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目前個人信用消費已占全社會消費總量的10%以上。目前我國的信貸消費僅在大中城市有所發展,在眾多的中小城市仍未起步,據國外的經驗,個人消費的巨大潛力要在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才會被發掘出來,而我國的人均GDP現在還未達到800美元,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必然導致低下的消費水平,從而制約信貸消費的發展。

(二)消費信貸信息的不對稱性

所謂信息不對稱性,是指有關經濟交易的相關信息在交易對方的不完全和不對稱分布或在某方的不完全。信息不對稱容易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因而必然會影響經濟交易的有效開展。信貸消費的信息不對稱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消費者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消費信貸是貸款的一種形式,任何理性的消費者在考慮是否申請消費信貸時,首先會考慮自己將來能否按時還款。在消費者對經濟發展前景分析不清楚,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消費者無法形成準確的收入預期,對自己將來是否有足夠的財力來承擔還貸義務把握不準。其次,許多消費者對消費信貸業務知之甚少,對各項費用,將來利率變動情況等無法預計,增加了其選擇消費信貸方式的疑慮,從而阻礙了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2.銀行方面的信息不對稱。扭曲的競爭機制導致了銀行間的信息封鎖,各家商業銀行對市場份額競爭激烈,他們之間更多的是信息封鎖,根本談不上溝通,尤其是對個人客戶。由于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對消費者個人的信用評估制度還是空白,所以銀行方面也無法從權威機構獲得準確的有關消費者的信用信息,加大了銀行放貸難度,銀行在辦理消費信貸業務時,往往對所有申請人的信用不加區分,以相同嚴格的貸款條件和繁瑣的手續來辦理,以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從而將許多無法提供抵押或質押品或擔保的客戶拒之門外,嚴重阻礙消費信貸業務的順利開展。此外,由于銀行間的信息封鎖,使得消費者的違約行為缺乏透明度,有的借款人在一家銀行違約或賴帳,在另一家銀行還照樣借款,非常不利于消費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三)傳統的消費習慣與狹窄的投資渠道制約

目前我國大多數居民對消費信貸持謹慎態度,這一方面是受“量入為出”“寅吃卯糧”等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對到手的收入的使用都是精打細算,更別說去借錢過日子了,人們普遍認為“無債一身輕”,盡管各家銀行近年來對消費信貸做了大量宣傳,仍未能有效沖破這一傳統觀念的束縛。加之現在國內的投資渠道狹窄,投資股市風險太大,購買保險意識不高,尚處于嘗試階段,國債業務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喜愛,而新近推出的開放式基金投資業務尚未能被廣大投資者認識與接受,人們還是認為把錢存在銀行放心。這樣一來手頭稍有積蓄的人不可能放著自己的錢不用而去向銀行借錢消費,而對那些真正有需要借錢消費的人又由于諸多條件限制,無法獲得銀行的貸款,從而使消費信貸業務難以有效拓展。

(四)與消費信貸相關的法律法規的不完善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沒有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消費信貸是不可能快速健康發展的,而個人信用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乃至建立個人信用體系,都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做保障。如在征集個人信用狀況時,涉及到個人隱私問題,如何處理相關的問題;再如資信公司提供給銀行的資料失真導致給銀行造成損失,怎樣通過相關的法律進行處理;再者消費者因信用狀況惡化無法還貸,銀行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索賠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而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還很不完善,限制了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二、促進消費信貸有效發展的幾項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

借鑒西方發達國家信用制度發展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個人信用狀況,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宜采用以政府與央行為主導,以股份有限公司為主體的個人信用體系。在步驟上宜采用漸進式策略,先在條件成熟的大城市建立資信公司,并以此為中心,構建區域性輻射網絡,最后實現構建全國性個人信用體系的目標。資信公司負責建立完善的個人資信檔案,通過央行牽頭,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參與,從消費者的工作單位,政府機構等部門以及與消費者發生過信貸關系的金融機構和零售商那里收集與消費者個人有關的信息,包括職業,收入,家庭狀況,納稅情況,法院判決以及信貸帳戶記錄(如帳戶開戶時間,還款時間,最高借款金額,還款方式,違約記錄等)。信息建好后,還要進行科學的評估,給每個消費者評定信用級別,以便銀行方便采用。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在二戰后,美國的消費信貸機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他們從區域性的合作組織或非贏利性的機構轉變為私人擁有或以公司形式組織起來的贏利性的機構,目前,這類機構已有兩千多家,每年提供的信貸評估報告1億多份。各個信貸報告機構之間與銀行和零售商之間都實現了電腦聯網,不僅大大提高了評估資料的準確性與完整性,而且起到督促消費者履行借款合同,維護自身信用的作用。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使美國形成了人人講信用的社會風氣,極大推動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促進消費信貸業務健康有序發展

完善的法律體系是個人信用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對銀行與商業行為進行規范,特別是對消費信貸的環境及授信行為進行規范的法律,也包括對借款人的還款行為進行規范的法律,以及對消費者的不誠實行為進行懲罰的法律等。如在美國,有過不良信用記錄的人要想貸款,上保險,求職等,都要比信用良好的人麻煩得多,如多出保費,多出貸款利息等,不老實就必須付出嚴重的代價,其制度約束力很強,就因為它有完善的法律支持。美國在消費信貸方面有四部重要的法律:《信貸機會均等法》,《誠實借貸法》,《公平信貸報告法》,《社會再投資法》,授信方面有《信用卡發行法》,《公正貸款記錄法》,《公正貸款記帳法》,相關的法律還有《破產法》等。我國立法部門應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相關法律條文,盡快建立與完善我國消費信貸方面的法律,以促進消費信貸業務的健康發展。

(三)創造有利于消費信貸業務快速發展的經濟金融環境

首先是要拓寬個人資金的投資渠道,規范證券市場,大力發展保險,國債,基金業務等,嘗試開辦個人委托貸款業務,各商業銀行應大力拓展個人理財業務,引導人們摒棄存錢消費的習慣,把手中的閑錢用于投資,從而也會使更多的人有機會產生消費信貸的需求;再者要繼續深化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住房,醫療,就業,養老保險,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解除居民對未來的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不確定因素的后顧之憂,這樣人們才會放心使用“未來錢”,對消費信貸的需求才會不斷增加。

(四)不斷創新消費信貸的業務品種,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全面推進消費信貸業務的全面發展

與國外的消費信貸業務相比,我國的消費信貸業務品種仍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一些很具有發展前景的消費信貸品種,如個人資金周轉貸款,個人債務重組貸款,帶有購買期權的租賣契約式消費信貸品種在我國基本上還是空白。還有,即使一些消費信貸品種在我國已經開展,但開發的深度還遠遠不夠,如信用卡消費貸款的功能尚未得到很好的開發,目前我國信用卡的特約商戶多是大型商場,星級賓館和具有相當規模的大型服務性企業,眾多中小商店和服務企業沒有加入信用卡網絡,這與我國龐大的商業銷售網點和消費網點極不相稱。所以必須進一步拓展信用卡清算系統,逐漸擴大信用卡的使用領域?,F有信用卡網絡系統內的銀行與商家也應積極探索新路子,進一步擴大信用卡的使用領域。此外,應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制定不同的貸款品種,如對個體工商戶和運輸業者提供經營性車輛貸款,對有創業意識的城鄉家庭可提供小額家庭創業貸款等。此外,針對不同的消費信貸品種和貸款對象,可在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方面為消費者提供多種選擇。如國際上通行的有等額償還法,等本等息法,等額本金法,等額遞增法,增本減息法,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等方式,我國目前主要采取前三種方式,由于還款金額確定,有的家庭并不適應,應根據不同的客戶制定不同還款方式,如對新婚家庭實行“等額遞增還款法”,對那些中老年家庭則采取“等額遞減還款法”,此外應適當放寬貸款抵押物的條件和貸款額度,如對存單和憑證式國債抵押,接受跨行抵押,這樣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融通資金和手續上的便利。商業銀行應積極結合我國消費者的特點,研究,探索這些消費信貸品種在我國可行的發放模式和風險控制模式并積極完善和推行,以盡快完善我國的消費信貸體系。

(作者單位:建設銀行深圳市梅景支行、包頭市青山區委黨校)

我國金融信貸業務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汽車信貸;風險控制;戰略聯盟

1 汽車信貸的概述

1.1 我國汽車信貸的發展階段

1.1.1 起始階段(1995年-1998年9月)

中國汽車消費信貸市場的起步較晚,也就是在1995年,當美國福特汽車財務公司派專人來到中國進行汽車信貸市場研究的時候,中國才剛剛開展了汽車消費信貸理論上的探討和業務上的初步實踐。

1.1.2 發展階段(1998年10月-2001年底)

央行繼1998年9月出臺《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之后,1999年4月出又臺了《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至此,汽車信貸業務已成為國有商業銀行改善信貸結構,優化信貸資產質量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國內私人汽車消費逐步升溫,北京、廣州、成都、杭州等城市,私人購車比例已超過50%。

1.1.3 競爭階段(2002年以后)

進入2002年,中國汽車信貸市場開始進入競爭階段,其最明顯的表現為:汽車消費信貸市場已經由汽車經銷商之間的競爭、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上升為銀行之間的競爭,各商業銀行開始重新劃分市場份額,銀行的經營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由過去片面強調資金的絕對安全,轉變為追求基于總體規模效益之下的相對資金安全。

1.1.4 成熟階段(2003年或2004年以后)

目前,整個中國汽車信貸市場,正在由競爭階段向成熟階段發展,我們認為,衡量中國汽車信貸市場是否進入成熟階段。

2 汽車信貸的風險

2.1 風險的主要原因分析

2.1.1 我國汽車消費信貸風險

⑴風險承擔機制相對失效風險承擔主要是為了風險轉嫁,如保險公司和汽車經銷商等機構的加盟和合作。

⑵現如今法律不健全,《商業銀行法》和《經濟法》的相關條款也可以為汽車消費信貸業務服務,但是由于針對性不強,無法對借款人進行有效和較全面的行為規范這樣加大了借貸的風險。這樣的借貸盲區只能讓銀行慢慢探索,無法完全放開借貸的深度和寬度。

2.1.2 汽車消費信貸風險的分類

2.1.2.1 內部風險

⑴政策觀念不強,違規經營造成政策性風險。

⑵對內部工作人員管理教育不嚴,引起內部人員操作風險。

⑶貸前的調查不是和貸后的管理不到位造成操作風險。

2.1.2.2 外部風險

⑴國家汽車政策和汽車市場的不斷變化帶來了政策性風險和市場風險,增加了汽車消費貸款貸款風險的不確定性。

⑵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同業間的競爭為不法分子作案提供可乘之機,為貸款埋下了風險的隱患。

2.2 風險的防范措施

⑴應加大保證金比例,對各個汽車銷售公司的保證金實行階梯管理。

⑵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辦理“借款人信用保險。

⑶追加可擔保物,確保第二還款有充分的保障。

⑷嚴格執行信貸操作流程,強化貸款全流程管理。

⑸加強貸后管理。

3 我國汽車信貸的種類

3.1 商業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

招商銀行自推出“車購易”汽車貸款服務以來,方便了很多手頭資金緊張或想利用資金做投資的購車者,滿足持卡人在指定經銷商分期購買指定品牌汽車的需求。持卡人只需承擔一定手續費即可按月分期償還購車款項,充分減輕還款壓力的一種新型的車貸模式。

3.2 商業銀行個人購車消費貸款

汽車信貸中的擔保公司,擔保公司介入是向銀行借款買車程序中一個特別的環節:⑴客戶向擔保公司咨詢,索取資料;⑵客戶提出擔保申請,填寫擔保申請表,簽訂《保險投保承諾書》,保險公司收取擔保費,雙方簽訂《擔保抵押合同》;⑶擔保公司資信調查部對客戶初審;⑷擔保公司風險控制部派人員家訪復審,核實客戶所提供和填寫材料的真實性;⑸擔保公司將客戶的申貸資料提交銀行。

目前對于貸款申請者的信用考察主要通過家訪和收入證明這兩個方式。擔保金額通常為貸款金額的1%到1.5%,價格越高的汽車,一般來說擔保金額相對要高一些。

[參考文獻]

[1]周浩,周密.汽車信貸能走出當前的困境嗎——基于我國汽車金融服務業的模式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16):33-36.

[2]潘詩晨.我國汽車信貸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23): 18-22.

[3]汪瑩.汽車信貸優劣勢比較[J].汽車工業研究,2006,(07):15--18.

我國金融信貸業務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消費信貸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有利于拉動內需,而且給銀行業務帶來積極影響,有利于其業務創新與資產結構改善,為其帶來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消費信貸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醞釀著潛在的風險,尤其當前互聯網技術日益更新,海量信息便宜的獲得,消費信貸市場內在的問題也出現了新的特點。為了解決商業銀行中消費信貸業務的諸多問題,從新時代背景下的信息不對稱、地區差異、個人信用體系、不同場景下信用信息的融合、產品的同質化、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等六個方面對我國當前消費信貸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剖析。

關鍵詞:消費信貸;商業銀行;發展;問題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民收入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近些年我國消費信貸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銀行金融機構,中小微金融平臺,電商平臺、分期購物平臺和p2p平臺等迅速發展,消費信貸市場呈現出規?;?,多元化的趨勢。其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我國消費金融市場上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截至2016年末,銀行機構消費貸總額達到25.1萬億元,其中不含住房按揭貸款的一般性消費貸達到5.92萬億元。同時,新時代的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加速了信貸市場的蓬勃發展,然而這個過程中,信貸市場規范的運行機制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建立,行業亂象頻出,如最近的校園貸[3]等,拉低了消費貸市場的形象,造成了廣泛的不良影響,因此,針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研究其中存在的問題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一、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不對稱

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各種信息得到有效而快速的傳遞,信息的分布越來越呈現出扁平化的趨勢。與過去相比,市場中各個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似乎越來越弱。盡管如此,當前信貸市場依然亂象頻出,這表明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在新時期呈現出新的特點。

大數據時代下,人們雖然通過移動互聯網能隨時隨地接收到海量信息,但是并不意味著人們接收到海量的有價值的信息,居民真正接收到的有利于做出正確決策的信息依然有限。此外,海量信息中存在大量噪聲,虛假輿情與真實信息相比,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加廣泛,更易煽動那些盲目跟風,不能識別謠言、判斷真假的居民,而這樣的居民是廣泛存在的。如當前依托于移動互聯平臺的各種中小微金融機構,其中銷售專員(以微信平臺為例)每天發布如“兩天通過300萬,需要資金的客戶抓緊時間”、“喜報:3月份公司放款1 000多萬,利息4.2厘到9.8厘”等不能求證的信息。這些信息嚴重干擾了普通群眾的判斷,加深了平臺與居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

針對上述問題,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強對這些互聯平臺的監管,防止虛假輿情,具有錯誤價值導向信息的擴散;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在官方權威媒體上加大對虛假信息的曝光程度。同時商業銀行作為放款的權威機構,更應該知法守法,嚴格執法,加大宣傳,讓虛假中介機構沒有可趁之機。

二、新時代背景下的地區差異問題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然而新時代背景下,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均衡以及東部與西部地區之間的經濟差異依然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矛盾需關注的問題。城鄉之間的經濟以及城鄉居民之間觀念的差距,是信貸市場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的阻礙。此外,鄉村居民家庭平均收入僅相當于城鎮居民的40%,對于住房、汽車等價值十多萬的高級消費總體承受能力還是較弱的??傊l村居民無論在觀念,經濟上的情形相對更加復雜,要根據具體情形而治。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激活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必然要在深入研究農村問題的基礎上,構建合理、有效的消費信貸運行機制。消費信貸市場在鄉村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對“三農”問題的解決。當下,全國各地城鄉之間逐步開展的“互聯網+精準扶貧+農產品上行”一攬子扶持計劃,能有效幫助有條件、有能力的鄉村居民走向致富之路,這個過程中就為金融機構大力發展鄉村消費信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偠灾?,消費信貸在鄉村合理開展,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經濟得到發展,才能進一步促進消費信貸在農村經濟中的發展。

三、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

2014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根據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國內居民消費信貸中除去房屋貸款其余僅占全國信貸總量的5%,遠低于國外成熟市場的30%。國外消費信貸市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規模,離不開大量,完備的征信機構。并且長久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民已經形成了很好的商業信用觀念。我國由于征信體系發展較晚,廣大居民信用意識相對淡薄,因此出現較多的違約,失信現象。信用意識的相對缺失,從來都是與整個信貸市場不兼容的。

設計科學的信用評價指標,建立健全的個人社會信用體系,能減少信貸交易步驟,縮短交易時間,降低信貸交易成本?;ヂ摼W時代下的信用體系構建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充分利用大數據,構建全面,精準的居民社會信用體系。

四、不同場景下信用信息的融合

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萬物的互聯互通成為可能。居民個人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應得到各方信息的支持,只有眾多信息的融合才能綜合、全面地評價居民的信用情況。然而,當前各個官方部門信息之間的交流仍存在壁壘。教育、司法、公安、民政、稅務等部門之間信息并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傳遞。另外,各行各業中的相關數據封閉性更高,很難獲取,征信機構只能獲取淺顯的個人消費記錄信息。各方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也成為消費信貸發展的阻礙,特別在當今時代信息化大勢所趨,只有打破壁壘,才能更好地發展。

數據開放不僅僅意味著信息透明,推進信用數據共享也將在整個信用體系中產生巨大的經濟與社會價值。當前,雖然有些部門建立了信息中心,但是這些部門敷衍應對,并未實質性地做到信息共享,很多部門害怕己方利益受損,數據共享依然實現艱難。數據開放供社會使用,其邏輯的基礎就是公眾的需求驅動。針對時下部門間政府信息壁壘的問題,自下而上的需求導向配合自上而下的深化改革,是解決當前各方信息不能有效融合的必然手段。

五、產品的同質化

當前國內供給端的供給質量不能滿足需求端的需求,是現階段國情中的一個主要矛盾。這種矛盾具體反映在消費信貸市場上是當前的消費信貸產品不能滿足相當部分顧客的需求。顧客的需求趨于多元化,而消費信貸產品的種類仍然具有同質化的現象。消費貸市場中住房貸款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但各個金融機構提供的產品大同小異,不能挖掘出客戶多樣的需求,這也制約了消費貸市場的發展。

針對顧客的多樣需求,金融機構要靈活應對,設計多樣的產品,充分挖掘特定顧客的消費潛力,讓有能力消費的顧客得到較好的服務體驗。

六、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近幾年各種互聯網金融平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些平臺大大地拓展了消費信貸市場,給消費信貸市場帶來巨大活力。我們不能否認在當前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巨大的優勢,例如,現在一些著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拍拍貸、人人貸、陸金所等均是風控比較好的金融平臺,這些金融平臺極大地方便了相當一部分居民的融資。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依然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大學生是目前互聯網金融消費的主力,校園貸問題的頻出也反映了當下針對大學生借貸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所蘊含的風險。大學生是新興客戶,其個人信用信息有限,各個平臺針對于大學生的征信度較低,很多情況下,金融平臺為獲取利潤,風控不嚴,這樣就存在了很大的風險。

針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潛在的風險,第一,國家要加強監管,對各種違規違法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杜絕任何擾亂市場的行為,防止虛假中介機構進入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同時要加大互聯網平臺的透明度,加強借款人的信用信息的登記。第二,要加大學校的宣傳與教育,讓大學生充分了解消費金融產品的定價模式與相關信息,可將消費信貸納入大學生課程當中,也可讓正規的商業金融機構與學校聯合,以推廣規范的消費信貸產品。大學生始終是中低端消費的主力,挖掘好大學生的消費潛力,對消費信貸的發展有巨大作用。

七、結論

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經濟結構加快優化升級,正處在轉換增長動力、轉換發展方式的攻關期,既面臨著諸多挑戰,又存在著很大機遇,同時是消費信貸快速發展的絕佳時期。然而,當前消費貸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新的問題,舊問題也出現了新的特點。

第一,數據化時代下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主要體現在海量信息中的嘈雜信息過多,影響普通居民的價值判斷,導致機構與居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第二,地區之間經濟以及觀念的差距仍是信貸市場進一步發展的阻礙。第三,個人居民信用體系的不完善嚴重增加了信貸交易成本。第四,信息化時代下的信息共享已然是大勢所趨,具體在信貸領域中,凸現了各方內部信用數據不能外部有效共享的問題。第五,消費信貸產品類型的單一,不能充分挖掘具備較高消費能力的顧客消費潛力。第六,當前各種互聯網金融平臺特有的風險,依然需要國家來加強監管。針對上述六個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解決思路,希望消費信貸市場能夠健康優質地發展,在國家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輝,韓江洪,鄧林,程克勤.基于移動社交網絡的謠言傳播動力學研究[J].物理學報,2013,62(11):106-117.

[2] 李鵬,吳宏芳.我國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金融排斥問題分析——從校園貸亂象說起[J].西南金融,2017,(12):66-70.

[3] 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的通知國發[2014]21號.

[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8-02-04.

[5] 封福育.消費信貸、流動性約束與城鎮居民消費——基于PSTR模型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6,31(12):75-81.

[6] 唐瑭,胡浩.收入沖擊、社會資本與農戶消費信貸行為——基于CFPS數據的實證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4):514-519.

[責任編輯 本 然]

上一篇:軟交換中網絡安全論文范文下一篇:節水灌溉潛力發展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