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審計之內部審計論文范文

2023-09-23

企業審計之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1篇

為企業增加價值而服務, 將是未來內部審計發展的新趨勢, 它是一種在目標上區別于傳統內部審計的新發展, 這一轉變賦予了內部審計更多的內涵, 推動了內部審計職業角色的轉變。

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現實中, 有很多企業的管理者, 不知道有內部審計, 即使具有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 其職能也嚴重弱化, 不能正確評價財務會計信息及各級管理部門的績效, 有的甚至將內部審計部門取消。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不合理

首先, 企業內審機構的領導模式, 既有隸屬于董事會、總經理的, 也有隸屬于監事會的, 甚至有隸屬于財會部門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其次, 機構設置隨意, 使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客觀性和權威性難以得到應有的保證。

(二) 內部審計隊伍素質需進一步提高

審計人員的素質有較大的差距, 目前大多數內部審計人員來自于企業財務部門, 其中不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 缺乏足夠的生產經營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內部審計人員中普遍存在專業職稱擁有比例不高、專業人員配備比例太低甚至為零的現象, 影響了內部審計的效果和權威性。

(三) 內部審計的方式方法需要改進

首先, 內部審計面臨從賬項基礎審計向風險基礎審計轉變的挑戰。企業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一樣, 也面臨著以審計風險為基礎, 并通過對審計風險的全面控制來實現自己的審計目標的新局面。其次, 內部審計需要加強計算機輔助審計。當前,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 企業的內部審計大多還依然停留在經驗估計、手工操作階段, 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的只占很小一部分。

二、完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

(一) 提升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和職能定位的科學性

(1) 內部審計部門可以依照法律法規和公司自身的有關規定, 提請領導層科學設置內部審計機構, 保持必要的獨立性、客觀性和權威性, 并保證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所需的經費。 (2) 內部審計在工作中經常與內部審計協會和兄弟單位、部門加強溝通與交流, 尋求他們的支持。 (3) 內部審計應與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保持適當的溝通, 就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展開討論并保持內部審計機構必要的獨立性、客觀性和權威性。

(二) 加強制度化建設

內部審計的制度化建設對于提高審計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由于忽視對內部審計的規范化與制度化建設, 導致內審項目質量不高, 項目實施過程中隨意性較大, 審計過程不連貫、審計底稿不規范、審計報告定性不準、文字粗糙, 所有這些都與沒有認真執行相關內部審計規范制度有很大的關系。國際一流審計事務所的經驗是建立一套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內部審計制度。

(三) 建設高素質的內部審計隊伍

(1) 嚴格選用內部審計人員。要明確不同崗位的任職資格和條件, 對于各個層次的人員, 應按其職位、責任和工作范圍確定其所需的學歷和資歷標準;要從知識的全面、人際交往能力、業務精通、熱愛內部審計工作等多方面對候選人員進行考察, 特別要注意人員在法律、金融、資產、計算機等方面的專業配備, 避免財務人員一統天下。 (2) 定期績效評估促進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業務能力的提高。通過考核, 在對內部審計人員的有效性水平做出評價的同時, 明確其優點、缺點及發展需求, 為后續教育提供依據。

(四) 不斷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方法與手段

(1) 在審計著眼點上, 逐步由傳統的事后審計轉向控制性的事中審計和預防性的事前審計, 真正實現審計關口前移。 (2) 在審計技術上, 要大力推行計算機輔助審計, 與計算機部門共同開發適應本企業特色、可操作性強的計算機審計軟件, 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降低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 (3) 在審計手段上, 由傳統的檢查報表、賬冊、憑證的技術, 向新的分析技術評價方法轉變。

(五) 把握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重心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貫穿企業經營活動的每個方面, 所以企業內部審計首先就要抓住這個“牛鼻子”做文章;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以最少的資金花費取得最大化的利益, 加強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應該是企業任何時候的重中之重。另外, 經濟合同的審計、經濟責任的審查也是對企業各部門、各責任人生產經營工作的有效監督, 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 注意控制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節奏

企業內部審計還要針對下屬各不同部門、不同時期來確定審計重點, 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加強事前審計、注重事中審計、做好事后審計, 發揮監督防范作用, 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企業審計之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2篇

內部審計是企業的自我評價, 通過風險評估和檢查, 能有效核查企業資金風險控制和資金管理體系中存在的漏洞, 從而協助管理層監督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以有效保障資金安全, 發揮資金規模效益, 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本文針對企業資金的管控, 從內部審計角度出發, 談談具體的解決方案。

一、企業資金管控的問題

1. 未嚴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加大資金風險

《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規定:內部會計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 堅持不相容職務的合理劃分, 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 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然而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的財務并未嚴格執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 沒有真正發揮內部牽制作用, 比如有的單位出納負責現金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又負責銀行對賬并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有的單位財務負責人兼出納, 又負責稽核, 既簽發支票又負責支票的審核;有的單位的印章全部由一人保管或雖分人保管不同印章, 但實際工作中印章的使用缺乏監管, 印章的非授權使用沒有健全的臺賬記錄。

2. 缺乏有效溝通, 信息不對稱, 不能及時反應資金的真實動向

(1) 與銀行對賬不及時, 使一些正常收支業務不能及時入賬。不能真實反應財務賬面實有資金, 使一些非正常未達賬項影響了當期利潤的真實性。

(2) 與同級業務部門未進行橫向的有效溝通, 各行其是, 口徑不一, 核算數據和方法存在差異。%%

(3) 與上下級內部單位未進行縱向的有效溝通, 部分業務重復入賬或多頭掛賬, 造成資金支付混亂。

3. 忽視財務基礎工作, 影響資金有效管控

(1) 基礎臺賬不健全、不規范。例如財務人員因離崗、換崗交接無相關記錄臺賬, 后任財務人員對前任財務人員所記載的事項不清楚, 使一些本應該及時清賬的款項成了無人問津的呆賬;票據的領用、使用、作廢、銷毀無登記;發票、收據的購買、發放、使用、繳回的專用登記簿不健全;非授權人使用印章無登記臺賬等。

(2) 基礎工作不精細、不扎實, 因小失大。原始憑證附件不全或附件與記賬憑證不符, 報銷費用或支付款項時默認非授權的相關領導簽字, 支付款項未按合同規定的付款方式進行結算, 忽略票據的時間價值;銀行開戶過多, 對長期休眠戶不及時清理, 不注重資金的使用效率, 不及時索要銀行對賬單進行對賬, 不及時做銀行調節表;簽發票據時不注意書寫要求、忽視印章的規范使用, 接收票據時缺乏票據真偽鑒別的能力、空白票據隨意亂放, 沒有防范票據在未確定被背書人的情況下加蓋了背書章的風險, 不及時核對委托保管的票據, 托收票據不及時, 忽視承兌匯票簽發與接收以及使用中的風險, 給企業造成損失。

4. 違反會計法規, 違背職業道德

以往諸多的案例中由于財務人員違背職業道德, 在資金管理方面違反會計法規、違規操作典型的幾個方面:

(1) 現金管理:存在賬實不符、白條抵庫、坐支現金、大額付款、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私自簽發現金支票提取現金, 不留存根、不記賬。

(2) 銀行存款:亂設銀行賬戶、出租出借銀行賬號、利用轉賬支票挪用公款、利用未達賬項調節收支影響利潤。

(3) 票據:違規辦理票據業務, 票據非法抵押等。

二、強化資金管控的有效措施

針對以上幾個方面, 強化財務基礎工作是資金管控的重中之重, 應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正確認識和對待內部和外部涉及到財務的各種檢查工作

作為反映企業資金收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的財務部門, 往往是涉及內、外檢查最多的部門:內部審計部門開展的離任審計、財務收支審計、經營成果審計、專項審計;國家審計部門和社會審計組織進行的各種審計;企業內部各職能處室開展的聯合物資檢查以及稅務、工商部門的檢查;財務內部定期不定期地進行的自查, 以及財務系統之間開展的互查互學。不同性質的檢查會從不同角度從財務數據中發現或大或小的問題, 不僅會促進財務基礎工作的提高和改進, 也能對企業內部控制中相關單位起到查漏補缺、促進提高的作用。正確對待涉及財務工作中的各項內、外部檢查工作, 積極從中查找基礎工作中的不足, 針對每次相關單位檢查提出的問題和合理化建議, 積極認真地進行分析, 查找問題形成原因, 不屬于財務責任的, 需和內部責任單位及時溝通協調, 屬于財務責任的應及時進行改進, 使財務工作逐步完善。

2. 制定和完善相關財務基礎操作規范, 防患于未然

針對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 完善和健全財務的規章制度, 健全和規范各種基礎臺賬, 將崗位職責細化到人, 使不相容職務真正分離, 加強各種印章和票據的管理, 制定各種財務風險防范措施。把各項資金管控工作真正做到細化、量化、精細化。

3. 加強財務同企業內外、上下、橫縱全方位的有效溝通

財務部門應從全局出發, 從企業整體長遠利益出發, 制定資金收支計劃, 在資金籌措、使用、管理諸方面實施到位。同銀行間開展有效溝通, 以較低的成本為企業籌措好資金;同企業各部門開展有效溝通, 并通過實際考察和數據分析, 對相關單位指標進行細化、量化, 重視實際工作中容易脫節的部位或者因部門局部利益易產生摩擦的部位, 應和相關部門溝通好、協調好, 從企業全局利益出發, 使數據在統計和核算上達成口徑上的統一;準確下達和核算收入或費用指標, 使資金計劃更精準, 及時為企業上層管理者提供資金流的準確信息。

4. 加強財務人員的技能和職業道德培訓

企業審計之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3篇

1.高新技術企業的特征

(1) 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具有先進性。

高新技術企業, 是指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 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 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的居民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通常采用先進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 為企業內部資源管理實現智能化、自動化提供了平臺。

(2) 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重。

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多以專項技術或知識為基礎研發的產品, 因而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在企業的總資產中所占比例較高, 無形資產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未來現金流量與市場價值。

(3) 高新技術產品生命周期較短, 存貨貶值率較高。

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的主要產品多為電子技術類產品, 具有電子產品生命周期短的普遍特點, 創新的電子產品在剛進入市場, 銷售量高, 而在一段時間后產生模仿者, 降低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利潤水平。

2.高新技術企業審計中風險的主要類型

(1) 固有風險:

企業自身資本運營的合法合規性。通常情況下, 高新技術企業行業環境變化迅速, 其風險是該類行業研發產品固有的風險種類, 是注冊會計師無法改變其實際水平的一種風險。會計師一般通過必要的審計程序來評價和判斷固有風險的水平。

(2) 控制風險:

內部控制的審計。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方式一般較為科學先進, 這也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學的管理方法需要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加以測評。從審計的角度來看, 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符合性進行測評時, 要對企業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執行效果進行審核, 及時發現企業內控管理中的問題。

(3) 檢查風險:

外部注冊會計師審計。檢查風險即主要由外部注冊會計師通過預先制定的審計程序對企業進行審計, 并對存在的風險要素進行控制和管理。注冊會計師可以從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的確認以及科研開發項目投入費用的確認等重點環節入手, 對其費用核算、編制等進行審核。檢查風險與注冊會計師的工作直接相關, 并最終影響到審計中的風險水平。

二、高新技術企業審計中主要的風險控制點

1.產品研發費用認定審計流程復雜

在審核高新技術企業時, 首先, 要確定其研究開發費用是否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中;然后, 再分別確定人員支出、直接投入、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設計費、工裝調試費等具體費用項目。

(1) 人員支出是指研發過程中所參與涉及研究開發項目的人員費用支出, 包括技術研究人員和項目的輔助人員, 在人員支出費用審核過程中, 其核心在于對研發人員的認定工作。每年度的研發人員清單應與申報材料保持一致, 同時, 需要關注研發人員的薪酬設計在各項目間分配的合理性, 以及在各研發項目中工作分配的依據是否充分可信。

(2) 直接投入是指在工作中明確劃分到直接投入的開支范圍內的費用。由于注冊會計師對于高新技術行業技術特點和背景信息掌握程度不同, 其對企業申報領用材料的真實性判斷具有很大的難度。通常,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中各種直接材料費項目復雜多樣, 因而, 很難直接判定該費用是否屬于直接投入, 缺乏可直接參考的依據。

(3) 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是指在研發過程中所購置的設施設備以及相應建筑物的折舊費用, 包括在研發過程中所設計的建筑改造、裝修等長期待攤費用。在審核折舊費用與長期待攤費用時, 要核對研發的儀器與設備清單, 對研發項目中所專門購置的設備, 并逐步檢查其發票或申請單以及長期待攤費用等信息是否有研發人員的簽字確認。

(4) 設計費強調對高新技術產品的創新工藝、價值、開發和制造, 一些高新技術企業會由于自身研發能力有限, 會將部分設計外包出去, 涉及到部分設計費用的審核時, 缺少充分的依據和憑證, 給外包設計費用的審核帶來難度。

2.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的確認難度高

(1) 確認高新技術產品收入明細表中列報的產品收入是否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領域的產品收入。高新技術收入的確認難度較大, 由于一些申報企業對于收入核算明細記錄不夠詳實, 且未設置專門的高新技術產品收入項目明細, 因而, 較難準確判斷收入是否屬于高新技術產品收入。

(2) 產品收入可能存在交叉, 難以劃分。例如, 企業某項高新技術產品運用了多種研發技術設計而成, 其產品銷售收入比例劃分對于高新技術產品收入認定也具有極大的挑戰。分產品的全年收入分月明細表, 合計數與審計報告的收入核對。

(3) 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的完整性和合規性。對于高新技術產品 (服務) 收入, 每個產品至少應詳查1~2個月, 以確認申報的收入真實準確。原則上應對最后一個月和銷售最多的一個月進行詳查, 對于月份間銷售波動異常的產品需追加詳查。

(4) 高新技術產品是否存在關聯交易, 是否涉及到異?;蚍巧虡I慣例的交易行為等, 對于關聯交易的價格與其他客戶的價格比較是否合理, 以及高新技術產品 (服務) 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

3.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的的控制標準不一

通常每一個會計師事務所都會依據行業協會對于質量控制的準則建立事務所自身的質量控制標準制度, 以約束審計人員在執行業務時的標準性和統一性。而不同事務所的質量標準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 這就給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帶來了檢查風險。另外, 由于不同注冊會計師對于該高新技術行業領域的專業知識、經驗水平等因素限制, 其審計結果和控制存在差異。

三、如何有效規避高新技術企業審計中的風險

1.了解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及產品技術研發項目流程

正如上文所述, 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中存在著采用多種技術混合開發的情況, 其研發費用和其他費用存在交叉的現象, 這給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帶來了困難, 因此, 需要了解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政策及產品技術研發項目流程, 將研發費用從企業成本費用中剝離出來, 和高新技術產品的收入從企業全部收入中分離出來。注冊會計師可以從企業研發產品工藝流程角度出發, 從研發項目的立項、預算、審核、設備采購及領用、委托研發等環節全面控制研究開發費用, 逐步檢查各流程所涉及的費用憑證和明細賬。

2.以風險導向理論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工作

以風險導向理念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的審計工作, 強調注冊會計師要嚴格依據高新技術企業審計指引中對于研究開發費用支出與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等項目的檢查工作, 降低審計中的風險, 了解申報企業所處的行業背景和市場環境、高新技術相關專業知識, 了解其研發的高新技術產品是否符合國家高新技術領域的相關標準和規定;深入到企業的研發人員所從事的活動流程中, 確認研發人員的組成, 分析研發費用與委托外包設計費用之間的比例合理性;以及研發過程中專門購置的儀器設備、固定資產折舊等費用, 真實客觀地了解和檢查產品的支出和費用憑據真實性。

3.堅持審計的獨立、客觀、公正原則, 確保審計憑據真實充分

注冊會計師在審核高新技術企業的收支費用時, 要堅持審計的獨立、客觀、公正原則, 以確保企業提供充分合理的審計憑證。檢查研究開發項目的費用明細表, 以及項目費用的歸集、劃分、比例關系, 檢查其分類標準是否合理;合適研究開發項目中立項、預算、審核、執行、驗收各階段的審核批復情況和負責人的簽字確認, 要取得相應的知識產權證書或質量檢查報告等證明材料, 通過掌握這些材料來確認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費用的合理性, 從多方面獲取審計憑據, 以有效降低或規避審計中的風險。

4.強化審計的質量控制, 加強注冊會計師的風險責任

會計師事務所要強化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 嚴格制定科學的高新技術企業審計控制標準, 根據我國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以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等政策法規的深入了解, 明確審計的方向和目標, 采用多種方式對審計質量和風險進行控制, 以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審計效率和效果, 并加強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中的風險責任, 對其全部的審計業務要求提交一份證明, 以防止出現虛假審計的風險。

5.幫助完善高新技術產品研發的生產流程管理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高新技術產品也是處于探索起步階段, 注冊會計師主要依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工作指引來檢查和審核企業會計核算規范程度和合理性。一些申報企業的自身研發過程和生產工藝流程管理水平還不夠完善, 注冊會計師很難通過流程對項目費用進行合理分配、歸集, 因而, 造成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核算不規范的情況。注冊會計師可以根據自身專業知識和經驗對于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項目流程給出建議, 鼓勵企業自身根據其研發特點建立起研發投入核算體系, 對研發項目收支進行明細科目設置, 并對記錄、確認等步驟規范化, 以加強對項目研發過程收入和支出費用的跟蹤和檢查。另外, 注冊會計師可考慮幫助企業建立并完善產品研發的生產流程管理, 這也有助于注冊會計師對申報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專業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從而降低高新技術企業審計業務中的風險。

四、結束語

高新技術企業的審核認定工作是發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是實現我國成為“自主創新型”國家的客觀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做好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審計工作, 控制高新技術企業審核中的風險, 嚴格檢查并認定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費用和收入, 有效地控制高新技術企業在審計中所面臨的風險, 進而有助于高新技術企業合法合規地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陳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的幾點體會[J].中國注冊會計師, 2011, (9) :70~71.

企業審計之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4篇

“小金庫”的來源“五花八門”, 國有紡織企業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截留、隱匿棉花、紡織品配額收入。

國有紡織企業由于身份原因一般能夠獲得超過其生產經營能力的進出口配額, 將多余的配額進行轉讓獲利則成為其“小金庫”的主要來源。該部分資金量一般較大, 甚至存在以美元等外幣收款并賬外存放使用情況。

2、截留、隱匿淘汰處置設備收入。

國有紡織企業設備較多、使用年限較長, 大部分都存在超年限使用的問題。由于歷史原因設備管理不規范、多數不進行全面盤點, 如在審計中發現有的企業為了多抵扣增值稅將設備按照配件采購入庫, 這部分賬外設備的處置收入就直接存入“小金庫”了。

3、截留、隱匿廢料收入。

紡織企業的廢料和下腳料較多, 由于單位價值較低很少在賬面反映, 企業的管理也不重視, 因此處理的收入往往不入賬。

4、截留、隱匿房屋等資產租賃收入。

國有紡織企業一般歷史悠久, 雖然大多效益不佳, 但名下的土地、房屋較多, 由于部分下屬企業破產、關停并轉等, 該部分代管資產的監管很容易出現真空, 收入直接被截留坐支。

5、截留、隱匿投資收益。

國有紡織企業歷史投資背景、投資關系復雜, 易出現投資收益不入賬情況。如在審計中發現有的企業將九八年限產壓錠應淘汰的紗錠及配套設備轉移到落后地區投資并將收益納入“小金庫”的情況。

6、截留、隱匿收回的往來款。

國有紡織企業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相互擔保較多, 由于被擔保方不能及時清償債務產生的訴訟案件導致企業土地、房產、銀行賬戶被查封或者凍結, 為隱匿該部分資金, 往往會將收回的往來款項另行開設個人賬戶體外存放并使用。

7、以各種名義虛列費用。

國有紡織企業一般虧損較大, 有時為了激勵員工或鼓勵銷售會通過開具其他發票入賬套取現金體外發放。如接待客戶的部分旅游門票、禮品, 給客戶方采購人員的傭金等無法納入賬內核算的費用一般都通過“小金庫”列支。

二、“小金庫”主要支出種類

從審計結果來看, “小金庫”的支出也是“五花八門”, 但主要用于小集體的獎金、福利, 業務招待, 銷售提成, 出國費用、個人奢侈品購買等, 有的企業為了“小金庫”的保值增值甚至動用其資金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

三、審查“小金庫”存在的困難

查找“小金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審計人員在查找“小金庫”時, 總會遇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 主要有:

1、“小金庫”一般不在法定賬面反映。

雖然“小金庫”一般存在于企業中的財會、辦公室、生產銷售、工會等部門, 但只有極少數人經辦、管理, 他們輕易不會向外透露有關“小金庫”的信息。圈外人知道的有關情況不多, 能發現的人就更少。“小金庫”一般不在企業的法定賬面和有關經營活動的記錄中反映, 凡是與“小金庫”有關的活動記錄、參與“小金庫”的人員都會處理得很“干凈”。

2、來自被審計單位的障礙和阻力。

“小金庫”已經被定性為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 如果企業私設“小金庫”一旦被曝光, 將會對企業領導帶來負面影響, 企業最擔心的就是怕因為被查出來的“小金庫”而牽出更大的問題, 因此會千方百計設置障礙阻撓或通過其他手段轉移審計人員視線, 這也為發現“小金庫”帶來了困難。

3、審計人員自身存在的不足。

審計人員的素質、技能等是能否找到“小金庫”的關鍵?,F在的審計人員, 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在基層和生產崗位的工作經驗, 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熟悉、對企業內部的管理規定和有關流程不掌握, 再加上“小金庫”的來源渠道多、雜、亂, 這樣就很難發現“小金庫”。

四、審查“小金庫”的方法

查找“小金庫”時要針對“小金庫”及國有紡織企業的特征, 有的放矢, 抓住重點。查找方法有許多, 但主要有:

1、通過配額管理資料和入庫資料核對, 可以發現哪些配額已經使用, 哪些配額剩余的情況。然后再對剩余配額收入情況與財務賬面核對即可發現配額收入是否入賬。在審計過程中筆者所在的審計組發現多數國有紡織企業對該部分收入都沒有納入法定賬面核算。

2、通過貨幣資金盤點, 對被審計單位的有關賬目、現金、票據進行突擊檢查, 清點核對賬款是否一致。審查的重點不僅包含財務的保險柜, 還應包括財務人員的辦公桌、銷售等其他敏感部門的保險柜等, 一旦發現有異常和可疑, 就要順藤摸瓜, 揪出“小金庫”。

3、通過“微服私訪”進行調查了解。通過了解詢問企業中不同層次的人員, 可以從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企業中廉政自律、關鍵崗位管理人員的有關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解, 從而判斷該企業是否存在“小金庫”、存在哪個部門、有誰參與“小金庫”, 這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少走彎路。

五、結束語

企業在有些不規范的經濟活動中, 缺乏嚴格周密的制度和規定, 為私設“小金庫”提供了借口。而有一些領導干部對“小金庫”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不僅使“小金庫”屢禁難止, 而且還使其備受保護。

這種通過不正當、不合法渠道聚斂形成的“小金庫”, 其誕生的過程本身即違反了國家財經法紀。它的存在, 使大量的資金游離于財務核算體系之外, 不僅嚴重地破壞了企業正常的經濟和財務工作秩序, 為逃避稅收開了方便之門, 也為某些干部貪污、挪用、侵占、揮霍公款創造了條件。因此, 對“小金庫”必須堅決加以整治。治理“小金庫”除了加強教育、完善財務制度、加大查處和懲治力度以外, 還應當加強立法, 把私設“小金庫”列入刑事犯罪, 才能有效而嚴厲地打擊其囂張氣焰, 嚴肅國家的財經法紀。

摘要:“小金庫”指侵占、截留國家和單位收入, 化大公為小公、化小公為私有, 未在本單位財務列收列支和私存私放的各種資金。近年來, 中央雖三令五申, 卻依然未能阻止小金庫的擴張和蔓延。在此, 筆者就在國有紡織企業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國有紡織企業,審計,小金庫

參考文獻

[1]、黃彪, 加強效能建設 改進審計作風, 安徽經濟報 2007.11

[2]、麴林, 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提高自律監管水平, 安徽農村金融 2007. 02

企業審計之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現代企業制度中,內控制度已成為公司治理逐步有效完善的利器,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也被不斷地賦予了新的任務。研究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關系,明確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推動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的互動共進,對于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避公司風險、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公司治理;關系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以現代企業制度為載體的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已經取得世人矚目的成果,中國銀行、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型國有企業紛紛進行了股份制改造,開始登陸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當前,外部監管不得力、內部治理不到位,不僅是國有企業在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過程中的基本國情,也是國際資本市場發展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一些會計舞弊、粉飾報表等欺騙投資者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嚴重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和資本市場的公信力基礎。因此,公司治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人們認識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系統,才能徹底解決舞弊、腐敗和管理不當的問題。在這一系統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二、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釋義

內部審計是在一個組織內部建立的一種獨立的評價活動,并作為對該組織的活動進行審查和評價的一種服務,目的是協助組織的管理成員有效地履行他們的職責,控制成本費用,達到服務于企業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順應內部審計理論及實務的變化,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1999年對內部審計重新定義,即“內部審計是用來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運營的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它以系統的、專業的方法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改善,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边@一新定義將內部審計的范圍延伸到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認為內部審計是針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改善所必需的。

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于2008年7月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征求意見稿)。該規范將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實施,并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業執行。根據該規范,內部控制是由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企業戰略,經營的效率和結果,財務報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和完整,資產的安全完整,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要求。

公司治理,從狹義的角度進行理解,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東對經營者的一種監督與制衡機制。即通過一種制度安排,來合理地配置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權利與責任關系。若從廣義角度進行理解,是指包含法律、文化等在內的有關企業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分配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決定企業目標的實現。從主要功能上來說,公司治理的范圍可以包括:股東、董事會(決策者);管理階層(執行者);審 計人員(包括內部審計人員及外部審計人員等監督者);其他利益關系人(如顧客、供應商、債權人及員工等影響者)。從這個角度來講,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在公司治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因為溝通公司治理各功能主體的重要工具就是會計信息系統。因此,會計信息系統本身是公司治理結構的組成部分,而且會計信息更嚴重地制約和影響著公司治理結構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用的高低。會計信息系統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是內外部激勵機制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而有效的審計監督制度是確保這一前提條件實現的關鍵。外部審計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并對其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從而起到增強會計信息可信性的作用。而內部審計處于公司內部,對于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經營活動、風險管理都有透徹深入的了解,與外部審計人員相比,內部審計對公司治理發揮的作用在層面上更為深入,在范圍上更為廣泛。

三、如何辯證看待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關系

第一,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的內在需求。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永恒命題。公司治理是相當嚴密和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企業生產要素、產權要素以及企業相關利益者的權、責、利得到合理匹配與分工,要求權利制衡、激勵和監督機制的嚴格和周密的控制運行,通過完整系統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業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執行中起動、運行、停止。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是現代企業制度最顯著的特征之一,伴隨著股份制公司的誕生和發展,從股東到公司員工的層層授權和代理,就成為公司內外部各利益相關者最為核心的關系。為了防范可能發生的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利益目標錯位甚至背離,規避可能存在的代理人為自身利益而損害委托人利益,即所謂“道德風險”的發生,在公司治理的理論和實踐中,各種對代理人的經營管理、經營績效進行有效監督和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控制機制被設計和制定出來,并逐步形成了“關系框架+制度安排+控制機制”三者合一的公司治理架構。

第二,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事實證明,股份制公司掛牌上市了,并不等于現代企業制度就已經建立了,如果沒有公司治理,或者公司治理不到位,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前審計長李金華在總結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優勢和不足的時候,針對目前內部審計存在的“重監督輕服務、重結果輕過程、重財務輕業務、重合規輕效益、重單項輕系統、重當期輕長遠、重查處輕建議、重獨立輕互動”等問題,多次強調“內部審計機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你所在的單位、部門在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發揮作用,這就是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提出了要“把內部審計作為一個控制系統,而不是一個檢查系統”、“內部審計要以效益審計和管理審計為主”、“內部審計要以事前、事中審計為主”、“內部審計要以體現中國特色為主”等全新的內部審計理念,為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第三,內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內容。公司治理既是一個靜態的組織架構和控制機制,也是一個動態的螺旋式不斷趨向完善的過程。在公司治理初始,治理目標定位在防范“道德風險”,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資本市場的作用和社會中介的會計控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跨國公司的發展,人們把關注的目光從道德風險轉移到管理風險、經營風險、被兼并風險上,因為這些風險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具有生死攸關的意義,公司治理的目標也從股東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轉變提升為公司價值的最大化。這些都迫切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監督的內部機制,與外部約束、控制和監督形成合力,共同承擔起建立科學嚴密的公司治理機制、完成公司治理任務的重任。

從中石化集團公司2006年審計工作會議披露的情況來看,目前中石化經營管理中出現了部分單位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集團公司各項規章制度不嚴格,私設“小金庫”賬外賬、亂拆借、亂擔保;違反總部物資采購管理規定,加大采購成本,收受回扣;違規動用企業資金和補充養老保險資金進行股票炒作和委托理財,形成較大的資金風險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內部控制不嚴、內部審計不力、內部監管不到位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由此看出,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辯證關系的重要性。

四、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目標: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責。隨著風險管理導向內部控制時代的來臨,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也發生了變化,現代內部審計除了關注傳統的內部控制之外,更加關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觀念下,年度審計計劃與公司最高層的風險戰略連接在一起,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當前的風險分析確保其審計計劃與經營計劃相一致,使用風險管理原則改變審核過程。風險管理成為組織中的關鍵流程,促使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不僅是測試控制,而且包括確認風險及測試管理風險的方法。在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確認、揭示關鍵性的經營風險,才是內部審計的焦點。

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聯系日趨緊密。在決定內部控制政策,并在此基礎上評估特定環境中內部控制的構成時,董事會應對諸多風險管理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執行風險控制政策是管理層的職責,在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管理層應確認、評價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并執行董事會所設計、運行的內部控制政策。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能夠客觀地、從全局的角度管理風險。風險在企業內部具有感染性、傳遞性、不對稱性等特征,即一個部門造成的風險或疏于風險管理所帶來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擔,而會傳遞到其他部門,最終可能使整個企業陷入困境。因此,對風險的認識、防范和控制需要從全局考慮,而各業務部門又很難做到這一點。內部審計人員不從事具體業務活動,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這使得他們可以從全局出發、從客觀的角度對風險進行識別,及時建議管理部門采取措施控制風險。二是控制、指導企業的風險策略。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處于企業的董事會、總經理與各職能部門之間,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充當企業長期風險策略與各種決策的協調人。通過對長期計劃與短期計劃的調節,內部審計人員可以調控、指導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三是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議更易引起重視。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于管理部門,其風險評估的意見可以直接上報給董事會,這會加強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部門意見的重視程度。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風險管理。公司治理這一制度安排所決定的企業目標、決策人及風險和收益的分配都圍繞風險展開;風險直接影響目標的實現;而決策人對風險的控制和管理直接決定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及實現的程度;公司治理結構中各部分的人員需要承擔所分配的一定風險并獲得相應的收益。另外,從解釋公司治理問題產生的經濟學觀點來看,無論是契約理論中提及的不完備契約,還是信息經濟學中提及的信息不對稱,以及代理理論中提及的代理問題,這些引發公司治理產生的因素究其實質都屬于風險,都是使企業目標無法實現的各種潛在的、可能發生的事件。公司治理是組織應對風險的戰略反應,其職責核心就是確保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案的適當性,因此公司治理中包含一些戰略性的風險管理的因素。例如:公司董事會所設定的公司經營管理基調是風險偏好型或是風險規避型;再如公司高層管理當局(CEO)在經營風格、理念、管理哲學中包含的風險態度等。這些戰略性風險管理因素就是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的交匯點。

顯然,與外部審計相比,內部審計在健全公司治理機制特別是強化內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時俱進的內部審計,應該圍繞公司治理機制的健全完善,以風險控制為導向,以監督檢查內部控制活動有效性為主線 , 以 促進提高風險控制能力為目標,堅持跟著風險走,哪里有風險,內部審計就跟到哪里,在公司治理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五、結語

風險管理框架必須和內部控制框架相協調,把控制目標的建立嵌入到某種形式的風險管理過程中去,公司治理方見成效。而在內部控制方面,將領域擴展到控制環境等“軟控制”要素上時,就決定了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相互交匯。目前,我國內部審計基本上未與公司治理相結合,成為公司治理的有機部分,對風險管理也不夠關注。為此,要逐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明確企業外部和內部的委托代理關系,培養管理者的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形成內部審計的需求市場,為內部審計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要順應內部審計科學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實踐中有意識地推動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發展。從強調確認和測試控制的完整性,逐步轉向強調確認和測試風險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從傳統的強調關注風險因素,逐步轉向關注前景規劃。內部審計的建議應不再僅是強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應該通過風險管理的有效化,評價并改進組織的治理程序,提高公司整體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做到內部審計、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有機融合,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避公司風險,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論改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由“亞細亞”失敗引發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0,(9).

[2]薛祖云.會計信息市場與信息管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2.

[3]陳少華.內部會計控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4]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中國內部審計準則.2006.

[5]王光遠 .制度基礎審計學:審計測試、審計風險、審計決策[M].湖 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6]陳漢文.審計[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

[7]劉金星.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問題評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審計,2007,(8).

[8]陳毓圭.對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由來及其發展的認識[J].會計研究,2004,(2).

企業審計之內部審計論文范文第6篇

建筑施工項目經濟效益審計具有風險的不易評估性及事后控制的困難性等問題。審計人員在會計、審計領域稱為專家, 但不可能在其他領域也必然具備專家的實力。例如, 在特殊資產估價方面、特殊材料或耐用年限計量方面、法律專業意見等, 都免不了要借助外部專家協助審查。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在項目經濟效益審計過程中, 在人力調度與安排上, 往往由企業財務部門選派具有相關專長的人員組成工作團隊, 但是, 建筑施工項目審計專業要求涉及層面非常廣泛, 以現有人員專長所提出的審計意見恐怕大多僅關注熟悉的專業領域, 不易有創新突破的發現。因此, 目前建筑施工項目的經濟效益審計, 宜考慮借助外部專家協助審查, 一方面要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可借助與外部專家的交流學習, 導入審計新思維, 間接獲得審計技術方法, 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水平。

根據國際最高審計部門組織 (INTOSAI) 的審計準則的規范內容, “合法性審計”注重程序合法審查;“效能性審計”則側重績效審查, 也就是經濟性、效率性與效果性的查核, 這種提升管理功能的查核工作 (audit of good management) 不同于一般合規性審計的架構, 查核的目的在于分析建筑施工企業支出是否依據良好的管理原則。合規性審計有助于績效性查核的準備工作, 而績效性查核則有助于合規性審計防止違規情況的發生?;谏鲜隼斫? 本文認為, “合法性審計”既然是偏重程序合法與否的審查, 可能涉及員工違規操作的情況及對個案核定員工財務責任問題, 如果該等情形的判斷是一種管理處分的展現, 則整個管理程序還有恢復、復議等救濟措施。因此, “合法性審計”較不適宜委外審計;“效能性審計”側重于績效審查, 具有提升管理功能的查核工作, 查核的目的在于分析建筑施工企業的支出是否根據良好的管理原則, 而且對于經濟性、效率性與效果性的審查, 需要運用企業研究方法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進行量化分析, 這類工作比較適合委托外部專家擔任。換言之, 建筑施工項目的審計中, 合規性審查宜由審計機構自行辦理, 而涉及運用企業研究方法的績效審計可考慮委托外部專家協助審查。

二、經濟效益審計作業指引實用性

在實質面也存在運作不順暢的問題, 包括:建筑施工項目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 均涉及專業復雜性及不易評估性;建筑施工項目辦理范圍及方式、用地取得使用及開發的查核, 涉及政策性與計劃性決定;建筑施工項目甄選審查、評議、議約、興建、營運及產權移轉, 涉及不易控制性及不可控制性。以上建筑施工項目經濟效益審計作業指引的實用性凸顯兩個問題, 包括作業指引該如何制定?制定時應該規范哪些內容?關于作業指引該如何制定的問題, 按照審計法規定:“關于審計的各種章則及書表格式, 由審計部門制定”。因此, 審計部門對于建筑施工項目審計作業指引的制定, 有絕對的主導權。理論上, 相關準則的制定, 使用者最了解其特性, 由其直接制定, 似乎最能符合實際作業的需要。但是審計部門人力有限, 而學者、專家涉獵較廣, 易于羅致專門人才, 故委托相關的學者、專家來制定審計作業指引是很好的辦法。本文認為, 宜了解先進國家的相關法制內容, 并參考國際通用的公私協力計劃, 來進行審計準則的規范制定, 是比較完善的做法。

三、績效性審計問題

部分研究指出, 3E評估導向審計觀念的落實, 是以社會科學中政策分析及政策評估的各種方式, 將企業的各項計劃給以方法論的研究, 故統計分析、因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實驗設計、調查研究等應是績效審計的常用工具。所以, 真正的績效審計應具有科技整合的意義, 它能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政策計劃進行評估, 結合質化的論述與量化的運算, 衡量該政策計劃的執行可行性、執行進度或執行成果, 然后得到結論, 故績效審計在實務操作上包含質化的論述與量化的運算。但是, 在實務上, 本文認為, 審計人員在專業養成中, 合法性審計是基本的審計專業要求, 也因為如此, 審計人員辦理績效審計擅長以質化的論述來推導審計結果;況且實務上, 合規性審計與績效性審計的執行, 可能互有重疊之處, 似乎很難進行區分, 因此審計工作對于“合法性審計”與“效能性審計”的分類, 應視其主要查核目的而定。

有學者根據績效評估的方法, 依據評估技術的可量化程度, 將評估技術劃分為三類:非數量性分析 (non-quantitation analysis) ;半數量性分析 (semi-quantitation analysis) ;數量性分析 (quantitation analysis) 。因此, 將企業的各項計劃給予方法論的研究, 運用各種分析方法、實驗設計或調查研究作為績效審計工具, 是審計部門必須追求的目標。在實踐過程中, 經濟效益審計可能遭遇的限制包括:全國性的工程建設計劃涉及的利益相關者較多, 相關分析資料欲作全面性的統計調查實屬不易, 因此在分析資料取得方面會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即使獲得資料, 因計劃執行單位相關人員大都非專職人員, 所提供數據完整性也受到限制;最大的困難在于績效評估指標不易建立。因此, 審計人員在實務上要進行績效審計, 操作過程中將面臨重大挑戰, 但卻是必須努力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秀葉.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時代金融, 2011 (09) .

上一篇:社長就職演講范文下一篇:大學生自殺現象教育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