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資本論文范文

2024-03-03

企業資本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過去專門研究健康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產出水平之間關系的文獻很少,而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又極其重要,人力資本投資包括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和教育人力資本投資兩方面。文章通過研究健康人力資本與經濟產出水平之間呈倒“”型結構,得出投資健康人力資本需要一定的比例關系。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解得健康人力資本投資與教育人力資本的最佳投入比,而后據此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健康投資;教育投資;經濟產出水平;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談到,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的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廠房、機器等)都通過勞動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勞動力是這些生產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躍、最具有有創造力的生產要素,它是企業創造財富最主要的源泉,因此對人力資本投資的研究就顯得很有意義。人力資本投資方向有很多,包括健康、技能培訓、保健、教育、旅游等,限于其數據化的難易程度,本文將人力資本投資渠道分為了在健康和教育這兩部分。在中外眾多文獻中,雖然研究教育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的文獻也很多,但是專門研究健康人力資本的文獻較少,然而健康因素是人力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因此本文以健康和教育投入量(投入健康或者教育的金額)這兩個參數作為自變量,主要論述健康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產出水平之間的關系。希望能為企業做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時,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建議。

一、健康人力資本的概述

(一)人力資本理論形成與發展

古希臘時代,哲學家柏拉圖就對人力資本進行了探究和思考,他在《理想國》中雖然沒有提到人力資本這一概念,但其種種思想與現今的人力資本的概念不謀而合。他說,勞動者可以通過教育和訓練來獲得更高的經濟價值。而后的古典經濟學派也對人力資本的投資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并且把勞動力視作為一種資本而存在,亞當斯密在《國富論》在中寫到,“一個熟練地工人和一個不熟練的工人一起干同一份工作,兩者的勞動時間和勞動效率肯定不同,而且前者肯定比后者效率高”。而工人工作的熟練程度是可以通過培訓和教育來提高的,而工人的培訓和教育必須付出“代價”,即:時間和金錢(學費),這便是人力資本理論的萌芽。

到了17世紀,《資本論》的問世,盡管馬克思也沒有在其著作中正式提到“人力資本”這一概念,但從勞動價值理論中不難看出,人類的勞動可以分為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復雜勞動可以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商品,要想把簡單勞動上升到復雜勞動,可以訓練人的技能,提高熟練程度,這是生產力的重要來源。并且,馬克思在此基礎上,又將勞動分解成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他認為非生產性勞動是指勞動者受教育、保健、培訓等保持勞動者生產力的一些勞動,換而言之,這就為“人力資本投資”奠定了基礎。

1906年,美國的古典經濟學家費雪發表的《資本的性質與收入》一文,首次提出“人力資本”的概念,同時費雪還將這一概念納入到了經濟學的研究范疇之中。迄今研究人力資本的問題仍然屬于經濟學的核心研究問題。

1960年,舒爾茨在上任美國經濟學會會長時發表演說,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這篇演說的中心論點在于人力資本投資對于經濟增長的回報率遠遠超過了物質資本投資所取得資本回報率。之后,舒爾茨還進一步研究了人力資本是怎樣形成的以及采取什么方式形成了人力資本,同時首次開展了教育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回報率的研究。

(二)人力資本以及健康人力資本的含義

資本是一個經濟學的特定名詞,是指企業在從事市場經濟活動中,投入生產而帶來產出效應的一種或多種生產要素。而根據現有的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就是指人們通過資本的投資所形成的,用于對勞動者的培訓、教育和保健等花費而形成的資本,而這種資本是可以在未來特定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剩余價值和創造出利潤的。而人力資本的投資又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勞動者的教育人力資本,二是勞動者的健康人力資本。

舒爾茨認為,健康人力資本是在初始健康狀態下的一種保健行為延伸,個人的健康狀況是一種對未來的資本儲備,即健康資本,它主要通過健康服務來發揮作用,由遺傳獲得的初始健康存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折舊,同時也會隨著健康投資的增加而增加。

(三)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特點

健康人力資本投資與常規的貨幣投資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 健康人力資本投資與人力資本增值之間存在交錯性。勞動者為其自身進行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很難在當期存在明顯的人力資本增值,它會將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儲存在勞動者的身體之中,往往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才能凸顯其有意義和有價值之處。

2. 健康人力資本投資也伴隨著風險性。所謂“人有旦夕禍?!?,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是否良好,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空氣、食物、水、心情等。即使進行了健康人力資本的投資,勞動者還是有可能生病,只不過生病的概率會小一點。因此,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對人力資本的增值是正方向增長,但是它會受到環境、心情等諸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換而言之,投資未必一定能取得回報。

3. 健康人力資本的測算具有復雜性。由于上述兩種特點的存在,必然導致了健康人力資本在精算上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將指標數量化時,觀測哪些指標;怎樣考察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增長;如何避免干擾變量對健康人力資本投資過程中的影響;截取多長的時間維度來測算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增值等,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要考慮的。

二、健康人力資本、教育人力資本以及人力資本增值三者的微觀表達

從人力資本投資理論中看出,人力資本投資還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包括培訓、健康、教育、旅游等。人力資本投資如果把這些因素都考慮在內,勢必會造成模型建立和數學求解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本文選取了人力資本投資中的兩個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即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和教育人力資本投資,作為本文所要研究的兩個變量。

由于人力資本投資受到了既定資源的約束,對一個理性的人力資本投資者來說,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和教育人力資本投資往往會形成此消彼長的現象。因此,可以類似地看做二者存在一定的互補關系。

那么,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M=PH·LH+PE·LE

上式中,M表示人力資本投資總額,這里只包括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和教育人力資本投資;PH、PE分別表示進行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單位價格以及進行教育人力資本投資的單位價格;PE、LE分別代表健康人力資本投資量和教育人力資本投資量。這樣就構建人力資本產投資總額和健康人力資本以及教育人力資本的投入這三者之間的函數關系。

假設一:假定在短期內,由于教育投資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可以將LE視作一個恒量。那么,健康人力資本投資LH和經濟產出水平Q之間構成的函數圖像(見圖1)必然呈倒“U”型。

若教育人力資本的投入量為恒量,可以用LE表示,健康人力資本的投入量為可變量,用LH表示,那么產出水平Q與LH之間的函數關系可以表示為:

Q=f(LH,LE)

那么,總產出水平TPLH=Q=f(LH,LE)。因此MPLH,不難求出,即:

MPLH=

因為,MPLH曲線為TPLH曲線的切線斜率絕對值。因此,有以下結論:

當MPLH>0時,TPLH曲線均是上升的,只不過,在B點之前是以遞增的速度上升,B點達到上升速度最大值,B點之后以遞減的速度上升;當MPLH<0時,TPLH曲線是下降的,說明總的經濟產出水平在下降;當MPLH=0時,即MPLH曲線過圖3-2上的C點時,TPLH曲線達到最大值,經濟產出水平實現最大化。

由此可見,由于邊際產量遞減規律,健康人力資本投資LH和產出水平Q之間構成的函數圖像呈倒“U”型結構。

不妨將假設一視作短期內的健康人力資本投資與產出水平之間的關系,研究它的目的在于,告訴企業人力資本投資額并不是投入的越多,產出的也越多,其存在一個極大值。那么如果從長期來看,而如何確定這個極大值,使其產出水平實現最大化,就需要驗證下面的假設二。

由于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流向渠道就為兩個,因此不妨引用到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即:

Q=A·L ·L ,(0<α,β<1)

上式中Q表示由健康人力資本投資以及教育人力資本投資所產生的人力資本產出(或增量),A代表技術水平對產量Q的貢獻(本文假定其不變,為常數且A>1),α、β分別表示健康資本投入和教育資本投入的相對重要性,也就是說,健康人力資本投入和教育人力資本投入在總資本投入中的比重。

假設二:當LH:LE=α·PE:β·PH時,產量Q實現了最大產出水平。

證明:已知Q=A·L ·L 和M=PH·LH+PE·LE

對上式構造拉格朗日函數,得:

L(LH,LE,λ)=A·L ·L +λ(M-(PH·LH+PE·LE))

分別對拉式函數中的LH,LE,λ求一階導數,有:

Ψ(LH) =AαL L -λPH(1)

Ψ(LE) =AβL L -λPE(2)

Ψ(λ) =M-PHLH-PELE(3)

要使LH、LE實現投入產出最大化,則必須令(1)、(2)兩式為零,即:

Ψ(LH) =AαL L -λPH=0(4)

Ψ(LE) =AβL L -λPE=0(5)

由(4)÷(5)可得:

= ?圯 =

將LH∶LE=α·PE∶β·PH代入(3)式,并且令(3)式為零,有:

LH=

LE=

上式即為LH和LE的投入函數。

因此,由假設二及其證明過程可以看出,當時,產量實現了最大化。

三、結論和建議

通過上文的對健康人力資本的一些微觀測量,不難看出,LH的投入量和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相對重要性、總的人力資本投資以及投資健康人力資本的單位價格這三者有關,因此可以從這三點出發,增加健康人力資本投資,提高經濟產出水平。

(一)提高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相對重要性

由LH= 可知,α= 。要想提高α的比重,若總的人力資本投資M不變,就得提高投資LH·PH的數值。因此,就得從思想上入手,矯正人們“工具理性”價值觀念。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勞動力是創造價值的唯一生產要素,這里的勞動力當然指的是一個健康的勞動者。因此,健康是勞動者創造財富、奉獻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必須在思想上加以重視。而且,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勞動者應該更加注重有尊嚴的工作,而不是犧牲自己的健康換取相應的報酬。勞動者的健康是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重要基礎。因此,政府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并且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企業和個人進行適當的健康人力資本投資。

當然,也不能盲目的進行健康人力資本的投資,畢竟社會資源總是有限的,而且邊際產量遞減規律,使得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對社會經濟產出水平起到阻礙作用。最好能夠測量出MPLH=0時的健康人力資本投入量,此時社會總產出水平將達到最大化。

(二)增加總的人力資本投資量

1. 政府層面的職責。從政府方面,政府可以從稅收優惠方面入手,鼓勵企業對其員工進行健康人力資本的投資管理。政府可以將企業用于對員工進行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財務作為企業納稅的稅基計算,這可以減輕企業的賦稅,讓他們能更好的關心員工,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2. 企業層面的職責。從企業方面,對于大中型企業,通過健康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產出水平的相互關系可以看出,兩者在MPLH>0時,是呈現正相關關系的。因此,大中型企業完全可以將此項投資納入到企業的發展規劃之中,這樣不僅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而且因為企業對員工的福利待遇好了,也增強了企業員工的凝聚力,更能吸引優秀的員工來本企業發展;對于小型企業,由于規模很小,沒有足夠的資本對自己部門的員工進行健康人力資本的投資,可以和聯盟合作企業一同致力于員工的健康人力資本的投資,實行人才“共享”政策。這樣既可以讓員工得到了完善的健康人力資本保障,還能促進產業鏈上中小型企業之間的深入交流,使這些企業做強做大,從而實現實現規模經濟。

3. 員工層面的職責。從員工方面,員工個人應該樹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清除思想中的短視思想。只有具備健康的身體,才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職場中生存下去,才能為企業、家庭創造出更大的財富,實現人生價值。因此,自己或者家人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健康人力資本投資,這樣才能對社會和家庭做出更持久的貢獻。

(三)降低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單位價格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提供價格支持政策,使得勞動者購買到低于市場均衡時的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的單位價格(見圖2)。

如圖2所示,如果政府不給予任何的價格支持,那么消費者(企業和個人)所獲得消費者剩余就只有C部分的面積,而采取價格支持后,企業和個人只需要花費低于市場價格的金額購買到一樣的健康投資產品或服務,此時,消費者剩余就為(A+B+C)這三部分的面積。顯然,SC

另一方面,政府還必須鼓勵商業保險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壽險險種的開發與推行。目前,商業保險市場還不健全,壽險市場上的險種種類遠遠少于香港、臺灣、美國等發達地區或國家壽險市場險種的種類。壽險市場險種少,必然導致壽險的杠桿很低,導致壽險范圍下的抗風險能力就會下降。

而如果壽險市場上險種豐富,產出水平Q增加了,那么市場出清價格P必然下降。市場均衡價格下降了,即PH的價格下降,購買健康人力資本投資產品或服務的成本降低,企業和個人就會更加愿意投資人力資本。

四、結語

當然,由LH∶LE=α·PE∶β·PH,可以看出只有健康人力資本投入量與教育人力資本投入量的比值達到αPE/βPH時,此時的經濟產出量達到最大值。因此,不光要注重健康人力資本的投資,還要注意教育人力資本的投資。無論哪名員工,在擁有健康的身體之后,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只有通過了教育,才能讓其得到提升。

關于健康人力資本與經濟產出水平的微觀測量分析,本文只是做了一個初步的嘗試探索。尤其在擁有近14億人的中國,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當今,必須對健康人力資本投資引起足夠的重視,絕對不能忽略它的作用和意義。同時,本文由于時間和精力的制約因素,并沒有通過實際數據論證這個理想的函數關系式。改革開放至今已有40年,在40年里,通過人力資本投資所獲得的企業經濟產出水平增加了多少?在邁進“新時代”后,隨著“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全面推進,健康人資本投資應該如何發展?這些問題都值得考慮。

參考文獻:

[1]董克用.人力資源管理概論(第三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尹世玉,張宜民,張姍姍.人力資本理論與健康投資[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

[3]李建民.人力資本通論[M].上海三聯書店,1999.

[4]Mankiw N Gregory,David Romer,David Weil.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mic grow[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

[5]余長林.人力資本投資結構與經濟增長[J].財經研究,2006(10).

[6]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7]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人民出版社,2017.

[9]劉小勇.老齡化與省際經濟增長倒U型關系檢驗[J].中國人口,2013(05).

(作者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企業資本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國有企業作為先行軍,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對目前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面臨的困難和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出促進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高質量發展

0 引言

面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作為中流砥柱的國有企業想要長遠發展,打造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就必須打破傳統運營方式,利用現代化理念進行優化,確保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目前資本運營已成為國有企業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國有企業獲取發展優勢,優化資本結構,提高其資金利用效率,避免出現資金閑置問題,但目前國有企業資本運營也因外部環境、機制體制、不確定性等因素面臨很多風險和威脅,故本文以促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以資本運營為切入點,分析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面臨的困難和形成原因,并探索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高質量發展的切實舉措。

1 現階段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面臨的困難

1.1 信息風險較大

隨著現代化企業的不斷發展,市場上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信息風險也隨之增大,信息披露遠遠跟不上企業發展速度。國有企業進行資本運營是為了充分利用自身資本優勢,獲取更大的行業優勢,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進而達到促進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目的。面對眾多企業,在進行行業調研時卻缺少足夠的信息來判別企業的真假或實際經營狀況。目前在進行資本運營盡職調查時所獲取的信息多為基本財務數據或者股票價格,但單從財務方面入手很難全面、準確的判斷企業的運營真實情況,也難以對企業發展戰略與國有企業的契合度進行預判,加上還存在部分企業信息披露不完善、不準確情況,導致前期準備、調研工作較為困難,也使得資本運營工作不能完全按照預期的方向發展,面臨較大的信息風險。

1.2 企業追求短期利潤,缺乏專業管理

受傳統經濟模式影響,部分國有企業思想觀念和專業水平不能做到與時俱進,一方面,部分國有企業對資本運營缺乏正確的認識,把資本運營作為企業擴張的唯一途徑,認為單純依靠資本運營就能完全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并帶領企業獲取高額利潤,故出現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企業盲目擴張,希望借由資本運營在時間內獲取高收益,提升市場競爭力,卻忽視了國有企業本身的產品價值才是企業利潤獲取的根本,而資本運營只能作為企業發展的一種手段,不能成為最終目標,否則一旦擴張之后缺乏產品支撐,必將直接面臨市場風險。另一方面,部分國有企業進行資本運營時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和相關措施,不從公司發展戰略和產業規劃考慮,只是盲目的為了完成資本運營任務而進行資本運營,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對行業和目標企業缺乏充分調研,缺乏專業的投資風險和收益預判,無專業的財務監督體系,不但沒有獲得資本運營的應有效益,反而由于經營不利造成國有資本流失。此外,受國有企業機制體制影響,部分國有企業資產受各種制度約束,不能完按其經濟效益進行重組,造成國有資本沉淀,沒能真正發揮其效益。

1.3 整合管理難

國有企業完成資本運營后的第一部就面臨不同企業或不同制度間的整合管理問題,一方面,鑒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其發展理念、政治使命、人才培養、薪酬制度、管理方式等都會與被并購企業管理制度有所區別,因此,在整合經營過程中會損害部分員工的利益,進而會面臨被并購企業的反對,甚至造成人才流失,使得整合經營出現困難。另一方面,國有企業進行資本運營一般為了實現產業的協同,但并購后面臨的市場風險不可預測,能否做出正確的戰略調整,積極面對新的市場和產業特征,成為國有企業整合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2 國有企業資本運營困難的形成原因

2.1 政府過度干預,企業缺乏自主選擇權

我國國有企業存在特殊性,不但承擔重要的經濟使命,也承擔著政治使命,因此其現實經營不能實現完全市場化,受到政府的干預,資本運營無法按市場規律運行,這也是國有企業改革成效緩慢的原因。盡管近年來政府也在不斷轉變職能,推動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但仍會通過硬性指標、行政條例等管理方式隱形指揮國有企業資本運營,使得國有企業無法像其他企業一樣根據市場發展情況指導企業資本運營,這也是造成前文所說的部分國有企業為了完成資本運營指標而進行資本運營的重要原因,企業缺乏主動出擊的動力和自主選擇的權力,自然會導致資本運營面臨眾多困難和風險。

2.2 缺乏專業人才

進入大數據和高質量發展時代,資本市場競爭也越來愈激烈,因此對參與資本運營人員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不僅要具備經濟、金融、戰略、財會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甚至需要良好的計算機水平,對大數據進行分析預測,以便通過對各種工具的使用做出最準確的判斷。目前,資本運營專業從業人員較少,國有企業資本運營多依靠單位內部人員運作,甚至單純從各部門抽調員工進行,根本沒有專職的從業人員,這些人組建起來的項目組缺乏實戰經驗和專業能力,大大拉低了資本運營效率,也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導致資本運營失敗或不能達成預期目的,因此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是資本運營工作的重要一環。

2.3 資本運營平臺及法律制度建設不健全

資本運營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資本市場的有效性,我國資本市場起步晚,雖然有一定的歷史和基礎,但仍存在較多問題,首先,缺乏良性投資平臺,部分公司投機取巧,在融資過程中存在無正規擔保開展融資現象,導致資本運營風險增加,部分國有企業無法預估風險則選擇擱置資金,造成資本閑置浪費。其次,資本運營機制不健全,經濟模式單一,融資和收并購多通過銀行貸款完成,單一的資本運營容易形成系統性風險。最后,法律制度不健全,一方面,現有法律制度相對滯后,無法滿足國際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面臨動態風險。另一方面,現有法規、政策的不健全,與國有企業發展存在矛盾,導致部分業務受政府政策影響無法順利開展,產權交易缺少統一規范的流程和專門的統籌指導,資本運營整體操作缺乏規范性,大大拉低國有企業資本運營效率,成為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缺乏保證的重要因素。

3 促進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3.1 政府轉變職能,強化資產管理公司作用

高質量發展時期,轉變政府職能是大勢所趨,也是解決國有企業資本運營問題的關鍵。一方面可以加強國有企業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建設。通過股份制等方式確保國有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通過聘請職業經理人等方式由企業自負盈虧,讓國有企業在資本運營過程中按照市場規律參與市場競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配置資源,避免政治因素干擾,政府只負責監督,讓國有企業在資本運營過程中有自主選擇權,提高國有企業資本運營主動性,進而提升資本運營效率。另一方面,強化資產管理公司作用。目前,許多大型國有企業都開始建立國有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專門負責國有企業資本運營,但仍有部分國有企業的資本運營沒有從國有企業中剝離出來,因此,可積極發揮資產公司作用,集中國有企業資本,由資產管理公司獨立運作,形成規模合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國有資產作用,確保國有資產資本運營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促進國有資產增值保值。

3.2 加強資本運營平臺和制度建設

市場平臺是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的空間,制度則是其保障。第一,拓寬資本運營方式,國有企業資本種類多樣,部分國有企業,市場上現有渠道多是通過募股、證券、收并購等方式進行,這些渠道雖能滿足以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競爭力為目的的國有企業,卻無法滿足準求保值穩健的國有企業,因此,可通過建立專項基金等方式滿足這類企業要求,實現企業與基金的雙贏。第二,健全資本運營市場制度,一方面,加強資本運營程序、制度管理,與時俱進,緊跟前沿市場步伐,建立規范化的相關體系及法律法規,為國有企業資本運營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提升準入水準,完善市場監控制度,針對中介機構實施準入制度,各個中介機構必須通過審核方可開展相關業務,并定制定期檢查制度,通過監督強化和制度約束,規范資本運營市場中介服務。

3.3 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

建強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隊伍,人力資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第一,組建專業團隊,摒棄游兵散將思想,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資本運營需要,招聘掌握金融、經濟、計算機等專業知識的人才,按工作分工組建專項項目組。第二,建立內部激勵制度,許多國有企業還存在吃“大鍋飯”的現象,工作多少工資差距小,導致員工工作動力不足,工作效率低;因此,資本運營隊伍內部必須分工明確,并將薪酬與個人和團隊業務掛鉤,實施業績獎勵制度,既能激發個人潛力和上進心,又能提高團隊凝聚力。第三,建立人才引進制度,積極引進國內外經驗豐富的高層次資本運營管理人才,拓寬工作思路,實現頭腦風暴。第四,建立人才培養制度,內部培訓,根據員工業務能力和工作內容進行不同的培訓,實現因人而異并能應用到實戰當中;同時,鼓勵員工參加前沿講座、論壇及相關培訓,了解國內外資本運行形式,在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文宗瑜,宋韶君.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的改革邏輯及績效評價體系重構[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02):10-17+104.

[2]楊俏文.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風險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9,(06):102-103.

[3]張炳雷,王振偉.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管理的問題探析[J].經濟體制改革,2016,(02):24-28.

[4]姜文璐.大數據視角下國有資本運營問題剖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4):117-118.

[5]王文杰,宋瑋.國有企業資本運營風險管理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7,(12):25-26.

作者簡介:常繼瑩(1993-)女,內蒙古赤峰人,碩士,經濟師,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產業發展部職工,研究方向:企業管理;楊鈺琦(1993-),女,貴州遵義人,學士,經濟師,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發展規劃部副部長,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孫文濤(1984-),男,吉林松原人,學士,工程師,貴州梅嶺電源有限公司產業發展部副部長,研究方向:企業資本運作。

企業資本論文范文第3篇

2、淺議商業銀行智力資本管理

3、中國版本圖書館月度CIP數據精選

4、基于智力資本的高??冃гu價模型研究

5、我國上市公司智力資本與股價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6、智慧資本文獻回顧及未來研究展望

7、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的相關性研究綜述

8、組織層面的社會資本:理論框架研究主題與方法

9、人力資本投資與企業業績

10、董事會人力資本、外部社會資本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

11、戰略、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

12、家族企業職業經理人力資本產權契約治理模式創新

13、醫藥企業智力資本理論重要性研究

14、高科技行業的智力資本多重績效研究

15、企業社會資本權變管理研究

16、企業生命周期對技術資本水平影響研究

17、企業基因理論研究述評

18、企業結構性資本對人力資本轉化過程的影響分析

19、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影響研究

20、我國上市公司智力資本效率差異的實證分析

21、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22、智力資本研究回顧與批判觀的思考

23、智力資本披露研究綜述

24、綠色智力資本的研究綜述

25、中國制藥業上市公司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影響研究

26、文化創意企業智力資本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

27、企業社會資本的國內研究進展與趨勢展望

28、文化產業智力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29、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創新能力與風險監管相關性實證研究

30、企業內部社會資本探究

31、要素市場化配置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優化

32、平衡計分卡在智力資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33、管理學中的心理資本效應研究:回顧與展望

34、知識管理、勞動關系與創新績效耦合協調性研究

35、淺析智力資本的測量評價方法

36、高新技術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綜述

37、人力資本與企業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

38、中外智力資本及其構成研究綜述

39、上市公司多元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實證研究

40、企業績效影響因素分析

41、會計環境變革與財務會計理論創新

42、人力資本、所有權性質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

43、智力資本對企業價值的杠桿作用研究

44、煤化工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及績效考核方式研究

45、參與精準扶貧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46、企業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交互作用:一個研究綜述

47、社會資本理論下教師網絡實踐共同體的構建研究

48、基于培訓視角的人力資本投資與企業績效

49、制造企業智力資本對競爭優勢的作用機制研究

企業資本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通過對企業傳統7種籌資方式的分類介紹,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及其優缺點,討論企業選擇最優籌資方式組合應考慮的方面,提出如何選擇最優的籌資方式組合。面對目前籌資方式存在的問題,對企業選擇合適的籌資方式組合提出自己的建議,從而降低企業的籌資成本及籌資風險,使企業最大程度上獲得收益。

關鍵詞:籌資方式;籌資成本;籌資組合;籌資風險

一、籌資方式

(一)7種傳統籌資方式的內容

一般而言,企業的籌資方式有以下7種:投入資本籌資、發行股票籌資、發行債券籌資、發行商業本票籌資、銀行借款籌資、商業信用籌資、租賃籌資。

(二)各籌資方式的優缺點

1、投入資本籌資的優點:能增強企業的信譽和借款能力;可以直接獲取投資者的先進設備和技術,盡快開拓市場;可根據企業的經營情況向投資者支付報酬,比較靈活,財務風險較小。投入資本籌資缺點:資金成本較高;企業控制權容易分散。

2、發行普通股的優點:無固定利息負擔,無固定到期日,無到期償付的風險;能增加總價值提高公司的信譽;籌資限制較少。缺點:籌資成本較高;分配的股利無法抵扣稅額;發行費用也比較高。

3、債券籌資的優點:債券成本較低;可利用財務杠桿;保障股東控制權;便于調整資本結構。缺點:財務風險較高;限制條件較多;籌資數量有限。

4、長期借款的優點:籌資速度快;資金籌資成本較低;借款彈性好,如有正當理由,還可延期歸還;可利用財務杠桿,與債券籌資相同。長期借款的缺點:必須定期付息,財務風險大;限制條款多;籌資數量有限。

5、商業信用籌資具有及時、便利、外在風險較小的好處,但受外部影響較大,穩定性較差,即使不考慮成本,也不能無限利用。

6、租賃籌資的優缺點:迅速獲得所需資金,籌資速度快;租賃籌資限制較少;可適當降低不能償付的危險;承租企業能享受稅上利益。缺點:資金成本較高;可能加重資金負擔;若不能享有設備殘值,會帶來機會損失。

二、最優的籌資組合方式

(一)企業籌資環境

企業籌資環境是企業進行籌資活動時首先應該考慮的因素。環境對企業籌資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為企業籌資提供機會和條件;另一方面對企業籌資進行制約、干預甚至脅迫。金融環境是企業籌資的最直接的外部環境,對企業籌資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應了解金融市場,熟悉金融機構,掌握金融政策。經濟環境因素是企業籌資活動所處的大環境,一般有宏觀經濟政策,物價變動和周期變化,對整個社會資本的流動和企業的籌資活動都有一定的影響。企業籌資的法律環境是指規范和制約企業籌資行為的有關法律法規,企業的籌資行為應在這些法規的規范和制約下進行。

(二)籌資數量的預測

籌資數量預測的基本依據:企業籌資預測的基本依據主要有以下方面:法律依據,主要是指注冊資本限額的規定和企業負債限額的規定;企業經營規模依據,一般而言,公司規模越大,所需資本就越多,反之則越少;其他因素,包括利率的高低、對外投資的多少、企業的信用狀況等??砂凑栈I資數量預測的因素分析法,銷售百分比法及線性回歸法預測籌資數量。

(三)測算資本成本率,分析籌資風險,選擇合理的籌資方式組合

1、資本成本。資本成本是指企業取得和使用資本時所付出的代價。取得資本所付出的代價,主要指發行債券、股票的費用,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的手續費用等;使用資本所付出的代價,主要由貨幣時間價值構成,如股利、利息等。分別通過測算借款資本成本率、債券資本成本率、普通股資本成本率、優先股資本成本率、留存收益資本成本率來分析哪種籌資方式比較合理。而要達到最優的籌資方式的組合應該考慮的是幾種籌資方式所組成的資本結構下的綜合資本成本率。一般情況下,企業應該選擇綜合資本成本率最低的籌資方式的組合,但是這也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來看,不能盲目地選擇而錯過的發展的機會。

2、籌資的風險?;I資的風險也是企業籌資決策時應充分考慮的內容,它主要指假使企業違約是否可能導致債券人或投資人采取法律措施以及是否可以引起企業破產等潛在風險。通常,發行股票籌資風險較小,而長短期借款和發行債券則風險較大。

3、總結。企業選擇籌資方式應考慮的順序:一是企業有留存資金時,優先考慮采用留存收益籌資不采用發行股票形式籌資。二是企業采用負債籌資的,先計算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并考慮企業現有的財務風險水平。如果負債水平較低且預期投資收益率較高,可采用負債籌資方式。企業在財務風險控制內,負債籌資越多越好。三是充分利用籌資資本低的短期負債籌資方式,如短期債券、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應交款等等。四是企業為更好地利用自有資金籌資,應該加強企業營運資金的常管理工作,諸如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降低營運資金成本,以配合企業對外投資的籌資需要。通過這樣的考慮順序,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籌資方式并進行最優籌資方式組合。

三、企業現有籌資組合方式的不足與對策

(一)企業現有籌資組合方式的不足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證券金融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現代企業籌資渠道日益拓寬,除了財政撥款、銀行借款以外,還可以通過股票、債券、租賃等多種方式籌資。企業如何根據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成本的大小,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并以各種可能的渠道籌措企業生產經營的活動所需要的資本,是企業經營實現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關系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能否實現。就目前階段而言,企業的許多行業還受到本身機制方面的制約,尚不能從股東利益出發完全做出經營決策。在企業經營機智的轉變過程中,盡管一些企業在形式上具備了現代企業的特征,但是企業領導仍受到原來計劃經濟模式下企業經營方式的束縛。大多數企業沒有從長期的發展戰略意義上來重視籌資決策,重視資本結構優化問題。沒有意識到,不同籌資決策對企業經營風險、經營收益以及企業價值的重大影響。更沒有意識到,制定一個穩定合理的資本結構,實行多元籌資,以適應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的重要性。

(二)企業選擇最優籌資組合方式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籌資方式選擇觀念?;I資方式組合的選擇就是為了實現資本結構的優化,從而為提高企業盈利水平服務。企業應慎重地選擇籌資方式,不應為籌資而籌資還應在籌資之前考慮資金的用運,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要求籌資的效益應大于籌資的成本,以實現盈利的目標。

2、優化資本結構。最優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一個企業只有權益資本而沒有債務資本,雖然沒有籌資風險,但總資本成本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但如果債務資本過多,則企業的總資本成本雖然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籌資風險卻加大了。因此,企業應確定一個最優資本結構,在籌資風險和籌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只有恰當的籌資風險與籌資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3、保持和提高資產流動性。企業的償債能力直接取決于其債務總額及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和生產特點來決定流動資產規模,合理安排流動資產結構,確定理想的現金余額,同時要提高資產質量。通過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及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等)等比率來分析、研究籌資方案,這些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4、合理安排籌資期限的組合方式,做好還款計劃和準備。企業在安排籌資方式的比例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規避風險的對策之一。既要避免冒險型政策下的高風險壓力,又要避免穩健型政策下的資金閑置和浪費。

5、先內后外的籌資策略。內源籌資是指企業內部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而形成的資金來源和產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資金來源。自有資本充足與否體現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和獲取現金能力的高低。當企業面臨較好的投資機會而外部籌資的約束條件又比較苛刻時,若有充足的自有資本就不會因此而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

6、關注利率、匯率走勢,合理安排籌資。研究利率、匯率的變化,高利率時,應盡量少籌資,低利率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同時,因經濟全球化,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日益增多,匯率變動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應根據匯率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籌資方式的組合方案。

參考文獻:

1、王浩.籌資與投資管理[M].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9.

2、李昕欣.制定最佳籌資決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4(3).

3、宋夏云.芻議籌資決策[J].管理前沿,2004(42).

[作者單位:李瑩,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財務部,作者為會計師;梅立功,上海煙草(集團)公司天津卷煙廠財務科,作者為會計師]

企業資本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企業對市場有著最直接的接觸和反應,對創新的方向和重點有準確的把握,應當成為技術創新的真正主體。我國企業已具備了創新主體的一些表征,但還不是真正意義的技術創新主體。為培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真正主體,當前我國應該積極推進制度創新,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增強政府的扶持力度,造就善于組織技術創新的企業家隊伍,營造企業創新文化。

[關鍵詞]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主體

[文獻標識碼]A

為了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目標,實現國家的科學發展,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是重要一環。技術創新活動可以由企業、高等院校抑或是政府來承擔,但是由誰來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亟須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有了明確的主體,才能科學界定相應的責、權、利,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創新的效率問題。

一、企業應當是技術創新的真正主體

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需要具備以下條件:一是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投資的主體,二是企業要成為研究開發的主體,三是企業要成為創新利益分配的主體。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投資的主體意味著企業可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市場競爭格局,自主去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目標的創新項目,進行籌資和投資,并承擔相應風險。企業成為研究開發的主體意味著全社會的研究開發工作主要在企業進行。企業成為創新利益分配的主體意味著除了可以將部分利潤用于企業發展之外,還必須留有足夠的部分分配給創新有功人員。

叢培波認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由相互關聯的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政府、市場和金融機構組成㈨。羅偉認為,在工業發達國家,技術創新活動屬于企業經營活動的一部分,西方學者基本上不用討論哪種社會組織是創新主體的問題。我國的情況與發達國家不同,政府在整個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那么就存在是由政府還是企業,抑或是其他機構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爭議。郭曉川認為,技術創新的多要素組合特征決定了它是一個跨越多組織的活動過程,大學、科研院所與企業是技術創新的直接主體,政府、市場和金融機構是技術創新的間接主體。杜景姝、陳云提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觀點,要求各參與方以企業為中心,向企業研發內核輸入自身優勢資源,在企業內部實現資源的集成。在技術創新過程中,資金投入方、研發活動方及成果轉化方是最為關鍵的三個參與要素。

從根本上來分析,只有企業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那些直接或間接地參與技術創新活動的社會組織則并不構成技術創新的主體,他們只是作為創新主體從事創新活動的要素提供者或環境要素。企業對市場有著最直接的接觸和反應,對創新的方向和重點有準確的把握??蒲性盒>邆鋸姶蟮睦碚撝R創造能力以及對前沿技術的追蹤、研發能力,但資金缺口較大、信息溝通渠道不暢、對實際的市場消費需求把握不夠準確,可以是知識創造的主體而無法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政府顯然不能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因為政府的主要職責是追求社會公益,為社會組織的發展服務。誠然,為了社會發展,政府應當是技術創新的積極推動者或組織者。在國家創新體系中,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等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存在必然的趨勢。

1,企業是市場經濟最活躍的主體。技術創新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經濟行為。技術創新不同于發明,它通過滿足市場需求來實現經濟利潤。在區域創新體系的構成要素中,企業是市場活動最直接的參與者,對市場信息反映最靈敏,能夠從市場需求變化中產生創新靈感和創新意愿,企業更易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政府、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都不直接參與經濟活動,對顧客需求不了解,其創新設想不是來自市場,這樣就可能出現科技成果技術上可行,但經濟上不可行的現象,即“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創新有兩種推動方式,一種是技術推動型,即科研機構開發出新技術然后推向市場;另一種是需求推動型,即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創新。研究表明,約有45%~60%的創新是由需求推動的,20%~30%的創新是由技術推動的,市場需求是技術創新的主要動力。實際上,即使是技術推動型的創新,創新成果仍需企業將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也唯有企業才能將技術創新成果傳遞給消費者。企業創新在帶動企業發展和促進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中,又實現良性循環。恩格斯曾經指出:社會生產一旦提出對科學技術的需要,就將比數十所大學更加有力地把科技推向前進。這是在技術創新動力論上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是界定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的客觀依據。

2,企業能促進多方參與和協調整合。技術創新是一種多方參與、協調互動的復雜過程。這些參與者之所以參與創新活動,是為了分享創新成果被市場認同后所帶來的經濟利潤。參與者之間合作的效率取決于是否能建立一個被各方認可的投入認定與利潤分配機制,這個機制包括確認參與者創新活動投入的多少(定價機制)和確定參與者對創新收益的分享比例(利潤分享機制)。市場調節而不是政府干預對于這種基于經濟利益的合作機制的建立是更富效率的。企業在市場的引導下與其他參與者反復博弈,確定合作機制。企業是一個集合多方契約關系的利益共同體,唯有以企業為主體才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才能確保各參與者之間合作機制的建立。

3,企業成為創新體系的主體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當前,我國正處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企業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基礎和支柱,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既是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根本動力,又是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確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也有利于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企業創新不僅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而且對于整個國家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同樣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從微觀來說,企業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單元,也是企業創新的最終實現者。因此,全社會應當樹立企業在企業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建立起以企業為中心的國家創新體系。

二、我國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真正主體

在一個科技經濟日益全球化的大競爭時代,評判一個國家的企業是否已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除了要看這個國家的企業在本國創新體系中的相對作用和表現,還應將其置于國際的大環境下進行必要的對比。

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投入、技術創新產出和技術創新活動方面的情況如下。

從科技經費籌集額來看,2001年企業資金所占比例就超過55%,而且逐年提高。2006年企業籌集資金達41 069 478億元,比例達到科技籌資總額的66.28%,企業已經成為科技經費籌集的主體。從R&D投入來看,我國R&D經費支出增長速度在提高。企業每年在我國R&D經費支出中所占比例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相比,都是最高的,而且企業的經費支出逐年增加。自2001年到2006年,企業的R&D經費支出

所占比例分別是60.4%,61.2%。62.4%,66.8%,68.3%,71%。在科技活動的人力投資方面,從量的角度看。大中型企業的科技活動人員數量呈穩步增加趨勢,自2001年到2006年,大中型企業的科技活動人員數分別是136.8萬人、136.7萬人、141.1萬人、144.9萬人、167.9萬人、189.2萬人。從質的角度來看,企業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特別是2005年,2006年增加的幅度很大,增幅分別是22.4%,39.7%。2006年大中型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科技活動人數所占比例分別是45.79%,11,18%和12.3l%,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所占比例依次是42.03%、11.76%和15.34%。2006年大中型企業科技活動人員占全社會科技活動人員總量的比重以及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占全社會科學家和工程師總數的比重遠遠超過了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的相關指標,反映了企業已成為技術創新人力資源投入的主體。專利是衡量技術創新產出的重要指標,發明專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最重要特征。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呈快速增長態勢。2005年,國內職務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分別為62 270項和14 761項。其中來自工礦企業的分別占64.55%,52.25%,已超過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機關團體,占居主體地位。

當前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各項指標中相對于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已處于優勢地位。但是,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還存在很大不足,限制了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

1,我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和強度仍然不足。由于我國企業規模和實力較弱,在研發經費投入方面雖已成為主體,但是從總量和強度上來看都顯著低于發達國家企業水平。從總量來看,2005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1.34%(美國2.62%,日本3.33%)。R&D投入強度是指R&D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我國企業R&D投入強度不足是導致企業競爭力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從1991年到1998年,企業R&D投入強度一直在0.5%左右,2006年約為O.77%。而主要發達國家這一指標已達到2.5%-4%。在技術創新的人力資本投資方面,以2004年每百萬人中從事研發的研究人員數來看,我國是708人(美國4605人,日本5 287人),不難看出我國技術創新投入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2,企業產品創新水平較低。新產品銷售份額(新產品銷售收入在產品銷售收入中所占比例)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企業產品創新水平。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份額在20世紀90年代一直在10%左右,到2002年達到16.1%的高點,2006年又回落到14.8%的水平。而主要發達國家新產品銷售份額占35%~40%。

3,在專利創造上沒有發揮主體作用,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我國企業雖然在國內職務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上居于優勢地位,但在發明專利總量中所占比例并不高。2006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210 490項和57 786項。

三、培育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戰略思考

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整體地位已得到很大提升,在研發投入、執行過程和技術成果產出上已超過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具備了創新主體的一些表征,但我國企業距離成為真正的創新主體尚有很大差距。那么通過什么途徑來培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真正主體呢?從國際經驗看,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需要經過企業自身建設和外部環境的適應性變化的雙重努力。從戰略角度考慮,培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真正主體,要從推進制度創新、保護知識產權、增強政府扶持力度、造就企業家階層、營造企業創新文化等方面采取切實舉措。

1,積極推進制度創新。吳林源提出可以通過找準技術創新的切入點、體制創新與技術創新的聯動等舉措培育企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的目的是共同的,即通過資源的重新組合挖掘或創造出更多的市場價值。制度創新由于受組織自身的慣性束縛而往往滯后于技術創新行為向組織提出的變革要求,而且制度創新所帶來的風險也往往使企業在進行組織調整時采取比較謹慎的態度。在實際運作中,惟有將它們整合到一起,才能形成為一股推動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現實力量。任何割裂二者關系的做法或是忽視二者在應用中的統一,都難以實現資源的最有效或是更有效的配置。例如NIKE公司采用虛擬組織形式,極大程度地利用了其品牌資源,也極大程度地調動其他企業的資源來為其技術創新提供支持。同樣地,在軟件開發業,為了聚集該行業技術創新的核心資源——軟件開發人員,許多企業引進了有效的分配機制如技術入股或股票期權。為了培育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從外部機制看,必須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政企分開和政資分開,依靠政策傾斜、法律保護和市場培育等手段,使企業逐步從政府的附屬地位走出來,成為獨立的技術創新主體。從內部機制分析,必須推行現代企業制度,通過企業產權制度、分配激勵制度、內部組織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

2,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有效保護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不斷產生的技術發明以及由此形成的技術訣竅,專利技術形成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來有效保護企業的核心資源。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維護市場經濟公平有序競爭,鼓勵和保護技術創新的強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機制。目前,不僅美國和日本已經把知識產權保護特別是對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納入國家戰略,而且俄羅斯、烏蘭克、韓國和印度等國也已經或正在制定技術創新戰略的同時也把對技術創新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納入國家戰略。要培育企業技術創新主體,我國必須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維護企業技術創新成果利益。

3,增強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扶持力度。這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形成的基本保障。國內外眾多國家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市場調節在很多情況下會出現“市場失靈”,政府的適度干預是必要的。尤其對于創新這種投入高、風險大又有著明顯外部效應的活動來說,市場調節容易失效。因此,政府在創新體系中通過恰當的措施和手段對企業創新行為進行引導、扶持和調控。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比如財政投資、稅收政策、政府采購、財政貼息、融資擔保以及設立企業創業發展基金等措施,為企業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激勵來幫助企業降低獲取高新技術的成本和風險。

4,造就善于組織技術創新的企業家隊伍。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但企業家在企業創新活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要真正確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開展廣泛的技術創新活動,還必須形成一支具有開拓、創新、進取精神的企業家隊伍,造就企業家階層。然而,現有的企業經營者卻不能與企業家劃等號,這其中不乏出類拔萃者,但就總體而言離企業家要求還有相當距離,不僅存在以行政官員身份進入企業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擇優錄用的差異,而且還存在謹小慎微因循守舊與敢于創新善冒風險的根本區別。為了完成從企業經營者角色向企業家角色的演進,既需要政府借機構改革之機進行人才識別與選拔任用等制度的變遷,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從技能型向創新型轉變;同時,也需要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家不再只按政治標準從事經營管理,而對股東權益負責,權衡企業的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從事有利于企業長期發展的技術創新。

5,培育新型的企業創新文化。確立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真正主體,還應著眼于培育新型的企業創新文化。在這方面,美國的企業文化建設對我國企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美國企業非常重視扶持和培養創造性人才,企業普遍推崇的理念是“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要獎賞敢于冒風險的人,而不是懲罰那些因冒風險而失敗的人”。也正是由于這種典型的創新文化,使美國的自然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先于世界長達一個世紀之久。就我國企業而言,不僅要從制度上構建一個鼓勵和培養創新意識、促使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更需要不斷借鑒和吸收外來管理文化的精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突出創新文化的內涵,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創新型管理文化。企業的管理者要善于創造一種有利于創新的寬松環境和文化氛圍,給創新者以積極的支持與幫助,并對那些創新失敗者以保護和鼓勵,激發企業員工的創新熱情。

上一篇:職業打假論文下一篇:成本決策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