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語文作業多元智能理論論文范文

2023-10-09

語文作業多元智能理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中學語文 單項智力作業設計

1 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2001年新課改開始啟動,迄今為止已有10個年頭了,但在這期間大家似乎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教學上,而作為教學活動的延伸和補充的作業設計,卻遭到了大家的冷落。作業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是學生形成能力、提高素養的有效途徑。因此,作業設計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但目前中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卻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作業設計盲目、無差異,形式刻板,內容乏味重復,評價單一等等。因此,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促學生全面發展的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將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引入到語文作業設計中,恰恰能解決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這些問題?;诖?,本文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出發,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單項智能作業,促進學生多種智能的全面發展。

2 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來的。他認為人的智能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語言智能和數學—邏輯智能兩種基本智能以外,還有其他六種智能,即音樂智能、肢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1]

3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語文單項智能作業設計

3.1 語言智能作業

語言智能就是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思維能力。[2]教師應該精心地設計每一課、每一單元,甚至是每本書的作業,為學生語言智能的發展提供一個平臺,使學生的語言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例如,在講授完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之后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人生之路漫長曲折,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假如經時光隧道重返唐朝,恰逢小石潭邊柳子厚,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請以“柳宗元,我想對你說”這一形式,與作者展開對話。

當下,穿越劇是比較流行的,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學完了這篇課文,趁此機會也讓學生穿越一回,感受其中的奧妙。這種作業形式比較新穎的,在引起學生寫的興趣、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智能,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靈活地運用各種寫作手法。

3.2 音樂智能作業

音樂智能是對音質、音量、音色、旋律、節奏等具有敏感性,具有成功運用這些要素的思維能力。音樂信息對學生的刺激、反應要比語言信息對學生的刺激、反應強烈得多,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音樂的這一優勢,用藝術的感染力和魅力發展學生的音樂智能。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吟唱詩文的作業: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或李煜的《相見歡》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學唱作業。

在學唱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音樂和節奏中感受詞的語言美,詞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促進學生音樂智能和語言智能的和諧發展。

3.3 肢體—運動智能作業

肢體—運動智能是運用整個身體或者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或者制造產品的思維能力。這一能力的發展,表演是其最好的途徑。表演強調的是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感受,在“做中學”,通過表演提高學生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

例如,在學完了魏學洢的《核舟記》后可以進行這樣的作業設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表演船頭部分三個人物,即蘇軾、黃庭堅、佛印的表情和動作。

這樣的作業可以使學生在角色表演中感受文中對這三個人物生動的描寫,體會細致的觀察對人物描寫的重要性。從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巧妙的布局。這樣的作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肢體—運動智能,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人際關系智能。

3.4 人際關系智能作業

人際關系智能是理解他人,并善于處理自己和他人關系的思維能力。而發展這種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學習方式來設計語文作業,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溝通,讓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讓學生在合作中得到發展。

例如,在學習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諸葛亮的《出師表》之后,因為《出師表》中判斷句和倒裝句很多,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的作業:

作業要求:查找課文中的判斷句和倒裝句,并加以解釋,小組合作完成。

作業步驟:(1)教師發放關于判斷句和倒裝句的資料。(2)教師將班級分成10個小組,每組4人,每組同學將課文中的判斷句和倒裝句標記出來。(3)每組的組長將本組的勞動成果整理,總結課文中的判斷句和倒裝句。(4)小組合作,總結判斷句及倒裝句的標志。

成果展示: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解釋判斷句和倒裝句的標志,其他同學給予點評,如果學生存在疑問,教師給予講解。最后教師總結。

這一活動是以生生合作為主、師生合作為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判斷句”和“倒裝句”,而教師的總結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如何判斷“判斷句”和“倒裝句”。

4 結論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單項智力作業設計強調,語文教師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學生智力的發展的差異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提供一個發揮和展示智力的平臺,將多種智能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智能得到全面的發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陶西平.借鑒多元智能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

語文作業多元智能理論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實踐性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目前,各高校都在積極努力地探索實踐性教學的創新形式,但效果卻不太理想,實踐性教學在現實的實際運作中還依然存在著教學組織實施不規范、質量評估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可以在借鑒多元智能理論基礎上探索實踐性教學的新形式,引導教師樹立人本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學觀,不斷拓展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性教學途徑,創新教學模式,進而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多元開發

隨著《智力的結構:多元智力理論》在美國發表后,多元智能理論轟動了美國和世界的教育工作者,深受好評,這一理論逐漸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很多教師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并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的質量,可以在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基礎上探索實踐性教學的新形式,引導教師樹立人本理念和多元化的教育觀,創新教學模式,進而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功能的可持續發展。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和特點

(—)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來的,他于1983年,發表了《智力的結構:多元智力理論》,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有關人類智力的理論,即多元智能理論(或譯為多元智力、多元才能、多元智慧,簡稱MI理論)。該理論指出:智能是在某種社會或者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具體含義為:①

1.每一個體的智能各有特點。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作為個體,我們每個人都同時具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即:言語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及自然觀察智能),而每個人身上的八種相對獨立的智能在現實生活中又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每個人不同的智能結構并各具特點。

2.智能重視的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

3.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我們要多維地看待智能問題。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特點

多元智能理論具有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強調開發性,重視多樣性,突出實踐性三大方面。

今天,該理論顯示出強大的理論生命力,多元智能理論也引起了我國教育界的極大重視,多元智能理論不僅為我國當前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而且為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開發與實踐指明了方向,拓寬了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模式實踐的思路。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課程的內容和要求,以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獲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體驗為主要內容;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或教學環節。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主要包括校內的實踐教學和校外的社會實踐教學。

實踐性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是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的有效形式,也是學生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的一個平臺。目前,各高校都在積極努力地探索實踐性教學的創新形式,但效果卻不太理想,實踐性教學在現實的實際運作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教學組織實施不規范

首先,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沒有被納入正規的課程體系。有的學校為期兩周的短學期都為各專業的實踐課時,而未加設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課時,思想政治課的實踐課時只能從現有課程教學課時中分一部分出來。這很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的開展。

其次,實踐教學形式對于學生參與熱情的高低及最終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基本還沿用傳統的模式,實踐教學形式單一,缺乏特色,學生感覺教學內容涉及面不寬、重復,學生沒有動力,學習積極性不高,以至實踐教學的開展在無形中存在較突出的局限性和隨意性。

最后,實踐教學缺乏引導性。任課教師僅僅把實踐主題和各項要求告訴學生,然后讓學生確立一個主題就開始自行開展社會實踐。對于怎樣實施以及實踐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等等,都沒有明確而具體的指導。這就導致學生對這種實踐教學只是應付,直接影響了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遠遠達不到思想政治課實現性教學的要求。

(二)實踐性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

建立健全而又完善的監控機制和考核評價體系是增強實踐性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多數學校未能把實踐教學歸入正規的教學計劃,未規定明確的學時和學分,因此,大部分學校沒有建立起實踐教學考核標準。實踐活動實施完之后,學校既沒對活動過程進行考核,也沒對活動效果進行評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性教學的目的也未能達到。

三、多元智能理論為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模式提供的借鑒意義

(一)多元智能理論為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科學的理論指導科學的實踐。多元智能理論是對傳統智能理論的多方面突破,是一種對傳統智能理論的革命,它通過開發人的潛能來塑造人、發展人,強調差異性,突出實踐性,重視開發性。這與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性教學的強調以學生主動參與實際活動,主動獲取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科學理論內化為自身信念與修養為目標相一致,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二)多元智能理論為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開展實踐性教學提供指導和參考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的特點,我們可以用其指導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分析實踐教學的相關環節,明確實踐教學的定位,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整合實踐性教學要素、優化實踐教學形式的方法途徑,對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方案制定、體系構建、內容整合、形式探索、組織實施、考核評價等相關環節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性教學的模式,應該說,這種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研究,可為廣大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提供指導和參考,促使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在理論、內容和方式方法上不斷完善和創新。

(三)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有助于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加德納指出:我們應用他們能做的事而不應用學生不能做的事來評價他們,我們的教育應該集中開發學生的潛能;我們鑒定個體智力程度的目的不是看他到今天為止所取得的成就,給個體貼上聰明或愚笨的標簽,而是為了在其原有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發展。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了一種更完備的智力觀念,目標體系的重構,可以改變我們評價學生的視角;多元智能理論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我們應根據這種理論依據,改進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的評價方式,使我們教師更好地實踐教學所倡導的學生學習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素養的全面提高。

(四)用多元智能理論融入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特別提倡要重視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確實,在現實生活中,需我們每個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種智能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綜合運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識、創造性地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新問題特別是難題。沒有創造,社會就不會進步,而創造能力的培養始于教育。因此,用多元智能理論融入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讓學生的多元智能得以在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上開發。

四、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的教學模式,初步改變了“課型單一”的局面。但多元“切入點”的運用,必須依據課程的需要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來決定,達到“深刻理解”并“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第二,采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明白,任何一個知識點,都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詮釋,并盡量使自己的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和創新性,還要樹立這樣一個理念:普遍關照不同智能結構的學生,力求讓每一位學生的智能強項都能用來有效地進行學習。

第三,多元智能理論強調真實和多元的評價,從教育理念上給我們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但是,怎樣有效地運用,依然是個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課題。多元智能理論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使其多元智能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是,東西方文化背景及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差異,而我國人口眾多、教學班額較大的教育現實,要真正落實實施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實則困難。文化和國情的不同,而且我國學校課堂教學的面貌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指導實踐性教學,不僅要認真理解這一理論的真諦,而且要從中國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實際出發進行實踐和發展,既不能歪解也不能照搬多元智能理論。所以,我們在學習與實踐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要努力做到本土化、實效化,一切教育行為定位都要指向個體生命的發展,力在開發學生的潛能。

總之,正確有效地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用其推動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性教學實踐,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吳志宏.多元智力:理論,方法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靳諾.探索實踐教學的可行性 增強公共理論課的實效性——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討會上的講話[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5):5-6.

[4]Joe.L.Kincheloe.多元智力再思考[M].[美]霍力巖,李敏誼,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李 慧)

語文作業多元智能理論論文范文第3篇

學習是一種復雜而艱巨的腦力勞動,學習是成材的必由之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心理很壓抑,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夠從而產生自卑感。表現出來的突出特點是:學習習慣差,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很少舉手發言,經常開小差;時?;乇芩季S性問題;作業錯誤率高,作業敷衍了事,甚至不完成作業。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差、學習興趣不濃、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能力差、學習方法不當等。有的學生還有輕微的性格變異,如孤僻不合群、性格過于內向、膽小害羞、社交能力差、優柔寡斷等。下面結合多元智能理論觀點談下對如何加強對中職學生進行學業指導。

一、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學習困難學生大多數有注意、記憶、思維、閱讀、計算、書寫、拼寫等障礙。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1983年出版《智力結構》一書,他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文化環境的價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他提出了人類至少有七種智力,即語言——語言智力;音樂——節奏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不同的人可能在某一種或某幾種智力方面有特長,而某些智力還可以在訓練中得到加強,據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每一個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其中的多項智能且擁有智能的程度和組合不同。這些能力是相對獨立存在的,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們做好中職學生學業指導的啟發

(一)徹底轉變教育理念是做好中職學生學業指導的前提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我們教師只有擯棄陳舊的智能一元理念,用多元理念來評價學生,寬容學生在某些方面技能的不足。為此,我校在各班開展了“我是班上××之最”評選活動,以此來充分肯定學生。

(二)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強化學習的機會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心理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有的個體語言發展遲緩,學習語言學科吃力,有的個體數學邏輯發展滯后,學習數學等學科吃力。為此,我們在正常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了強化訓練,利用課外輔導時間專門為他們開小灶,從最基礎的知識彌補入手,通過學習習慣的改變、學習方法的更新、學習動機的激發等耐心細致地輔導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強化學習的機會。

(三)教師必須博學多才,擁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經驗,才具備靈活變通的轉化策略

由于個體所具備的多種智能在同一時期會呈現不同的水平,某項技能的掌握程度與接受程度成正比。如果教師具備了淵博的知識便能把某一項技能得心應手地轉化為個體所熟知的另外一項技能,從而使得個體都愉快輕松地學習。職業學校的學生比較特殊,很多同學厭學情緒嚴重,學習習慣差、心理問題嚴重。這就使得教師必須進行大量的教育理論知識儲備,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特點、學習和行為特點,教師要學習掌握大量教育教學機智和現代教育思想。這樣才能具備更多靈活變通的轉化策略。

三、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對中職學生進行學業指導的策略

(一)學習策略指導法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理論告訴我們,遺忘的進程是不均勻的,呈先快后慢的趨勢。為此及時的復習鞏固是極為重要的。陳述性知識一般要通過記憶獲得,教師要教給學生足夠多的記憶方法,如運用組塊、聯想、配對等記憶方法。程序性知識則要學生充分領悟訓練過程,教師要反復指導他們具體的學習策略。為此,我們開設了學法指導課,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在學法指導課里,我們在各科中都進行具體的指導實驗。如在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政治、歷史、語文等學科中,我們總結出了學習基本概念用的“概念學習法”,即:通讀概念,抓住中心詞語的理解,用逆推法聯系實際舉出生活中的事例來理解概念。通過這一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知過程訓練法

為了克服個體在注意、知覺、記憶、語言和概念等方面的能力缺陷。教師在課堂呈現教材內容時,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引起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的足夠重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盡可能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動畫等多媒體課件來再現教材內容,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更多采取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以多種方式討論問題可以惠澤更多個體。

(三)行為矯正法

這是根據中職學生不愛學習、貪玩好耍、活動過多、容易沖動、不能集中注意力等不良行為而實施的矯正方法。中職學生往往在認識與學習過程中自我監控能力低下。為此教師應事先建立一套技能發展等級,然后為有注意力問題的學生精心設計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的活動。對于有不良認知行為的學生安排“自我指導訓練”演示活動,以提高其認知過程的自我反饋和自我監控能力,具體從日常的坐姿、作業速度、作業驗算、聽課的質量上嚴格訓練,以矯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語文作業多元智能理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國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由于每個學生的身上都蘊藏著獨特的智能,每個人所做出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有所不同,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學生的生涯規劃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通過了解自我、挖掘潛在能力,可以做出最適合自己興趣、性情與智能水平的生涯規劃。

關鍵詞:職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智能

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生涯息息相關,所以對職校學生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他們提高職業選擇的能力,這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職業生涯教育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職業生涯教育的角度研究學生成才的問題,不僅僅關系到學生個人,也關系到落實國家人才戰略問題以及解決社會多種需求問題與國家發展問題,意義十分重大。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在有些國家,職業規劃教育從兒童3歲起就開始了,主要是通過游戲方式與圖片認識方式,讓兒童對職業有一個最初的感知。到了初高中階段,則有一系列的興趣愛好測試,學校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素質選擇學校與專業,并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雖然我國大多數父母都會在子女很小的時候為其“規劃”未來發展的方向,并且利用周末和假期讓子女上各種輔導班,但許多家長并沒有考慮到子女的特長、興趣與愛好,只是社會上什么熱門就讓子女學什么,這樣的“規劃”不是真正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由學生自己做出的,職業生涯規劃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的愛好與特長,只有了解了自身的愛好與特長,職業生涯規劃才能真正開始。生涯規劃教育在我國高校中也是近幾年才起步,由于生涯規劃教育不力,許多學生對職業前景感到渺茫。有一項心理測試調研報告顯示:研究生最大的困惑居然是職業發展。由此可見,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必須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學校學生從普通中學進入職校,是人生的一大轉折,學生大多在基礎教育階段屬于弱勢群體。又由于社會上存在歧視職業教育的觀念,認為職業教育是“二流教育”,因此導致職校學生自暴自棄,心灰意懶,覺得前途無望。還有部分職校生是“雙差生”,不但學習成績較差,而且日常行為缺乏規范,他們中大部分人對進入職校無可奈何,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走好自己的職校之路。如何使這些“雙差生”樹立信心,感到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并且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清晰的認識,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討的問題。職業教育應該著重于挖掘學生的特點和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育,并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積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職業生涯的啟示

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具備八項智能,即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這八種智能是同等重要的,具體到個人則有所不同,每個人都擁有八種智能,由于對這些智能的運用不同,有的人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而有些人由于發展障礙,只在某一兩個方面表現出獨特的能力,例如“白癡學者”:他們愚魯、智商低下,但又專長獨具,稟賦過人,其智力發展呈現出截然相悖的兩極現象。大多數人則某些方面的智能較發達,某些方面一般,其余方面則欠發達。

近幾年來,多元智能理論在國內流行甚廣,被有些專家推崇備至,甚至被有的專家稱之為“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還被有的課程改革專家當作指導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新理論”。有不少中小學在新課程改革實驗和實踐過程中,也把“多元智能理論”當作理論基礎與指導思想?,F有的多元智能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學校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和課程改革方面,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方面的成果還不多。其實,多元智能理論對于職校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引導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環境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員舟舟,二十多歲了,但智力僅相當于幾歲兒童的水平。他不認識鈔票的面額,他的旅行箱里永遠裝著寫滿2+3=5的作業本、拼圖等。他的父母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智能后,給他創造機會,悉心培養。1999年1月,舟舟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次登臺指揮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并一舉成功;2000年9月,舟舟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赴美巡演,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等著名樂團,獲得極大的成功。他的音樂智能得到了發揮,給自己和觀眾帶來了快樂,也給上千萬中國智殘人家庭帶來了希望。

舟舟的故事給我們的基本啟示之一就是怎樣認識我們的學生。按照傳統的評價標準,舟舟是個學習的“失敗者”,而他在音樂上的成功卻是我們許多學習上的“成功者”無法企及的。還有研究發現,一些白癡學者在某一領域內能夠表現出驚人的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卻表現平平;許多患自閉癥的兒童在數學、音樂、繪畫等方面具有優異的表現,但他們常常在語言溝通與人際交往方面具有明顯的缺陷。由于每個學生都擁有多元智能,都是具有多種智能組合的個體,并顯示出智能組合的差異性,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應該實施個性化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對智能特征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幫助每個學生精心設計職業生涯,度身定制就業方案。

由于受傳統智力測驗的影響,許多學校大多以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實施“一元化教育”,學生學習相同的課程,教師以相同的方式傳授知識,對學習的評價也大多采用統一的、比較經濟客觀的標準化考試,所有的學生都接受單一的智力評價排序。我國的中考和高考主要還是以文化課統考成績作為錄取依據,因而學校中的成功者往往是在語言智力和數理邏輯上占優勢的學生,而在其他方面具有特點的學生往往被忽視,成為學校中的“失敗者”,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八種智能是平等的,各種智能組合中有強勢智能,智能組合雖有差異,但無優劣之分,每個人都有潛能,都有優勢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和方法。多元智能理論啟發我們:學校里沒有“差生”,但存在“有差別的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應該用多元的評價標準。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關鍵在于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設計,使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我,激發學習的潛能。

挖掘學生智能優勢,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觀察學生的智能優勢,可使智能特征不同的學生通過對不同智能的開發,帶動其他有待發展的潛能,從而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各種職業對人的能力類型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足球運動員應具備身體—運動智能(在球場跑動)、視覺—空間智能(正確地判斷球的落點)與人際交往智能(對隊友的表情、話語、手勢做出有效的反應),翻譯工作者則需要較強的言語—語言智能,對源語和目標語都能靈活運用。因此,職校學生在進行生涯規劃時,應借助于多元智能理論,通過認真體驗,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多元智能,通過自我分析,發現自己智能的強項與弱項以及獨一無二的特質。如果方法得當,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潛能,發揮智能強項,發展個人興趣與特長,找到自信,在適合自身發展的領域里取得成功。筆者曾經在課堂上就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進行過調查,發現學生對職業的選擇大多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收入與社會地位往往成為他們選擇職業的依據。所以,作為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智能特點、興趣愛好、學習強項等,從而幫助學生確定最有利于自己的生涯規劃。

學生對自己的智能強項、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素質越了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明確程度就越高。從事自己感興趣或者適合自己智能強項的工作,對人來說總是愉快的,興趣是生涯規劃的內在因素。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喜歡數學,在數學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楊振寧稱為可與歐幾里德、高斯、嘉當等幾何學領域里程碑式人物齊名的偉人,但他不會欣賞音樂,不喜歡體育,也不大會做實驗。數學是他的興趣所在,在去世前,他還在思考解決世界性的數學難題,他給孩子們的題詞是“數學好玩”。所以,教師與家長應該幫助學生挖掘其自身內在的優勢智能類型和興趣,一般說來,越是與自己的能力傾向和興趣愛好相匹配的工作,越容易做好,越容易保持興趣,也越容易有成就感。

在指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獨立思考的問題,即要為自己負責,要找到適合自己優勢智能且感興趣的領域,將職業理想與職業技能結合起來,打造核心競爭力。要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挖掘自身的智能潛力,樹立信心,消除自卑心理,經受磨煉,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一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就能夠在發展綜合智能的基礎上,使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措施沿著自己的“生涯路線圖”前進。

在知識經濟時代,家長望子成龍,學子渴望成功,教師希望學生成功,這里的成功應該是多元評價的結果。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喚起和發展多元智能,學生發現自己的智能優勢,并挖掘出自身潛能,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為依據做出生涯規劃,必將對他們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職業生涯設計可以幫助每個學生挖掘自身智能優勢,揚長避短,為即將開始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職業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不但有責任幫助學生將自身的強勢智能挖掘出來,而且應該鼓勵、支持、督促學生開發多元智能,為職業生涯的開始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錢景舫.生涯規劃(中等職業學校教材試用本)[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吳志宏,郅庭瑾,等.多元智能:理論、方法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夏惠賢.多元智力理論與個性化教學[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3.

作者簡介:

徐宏良(1967—),上海市商業學校講師。

語文作業多元智能理論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多元智能理論是傳統智能一元化理論的對立面,主張每個人的智能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每個人至少有8種智能方面,包括語言、邏輯、空間、音樂、身體運動、自我認知、人際交往和自然認知。不同智能組合形成獨特的個人,地理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從多角度觀察學生,發現學生的智能優勢和閃光點,從而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智能發展,增強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關鍵詞:初中地理;多元智能;運用

一、我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主體地位理念未完全建立

目前,初中教學依舊面臨著不小的升學壓力,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環境仍然在不少地區出現。以成績為主導的評價機制,使教師在課堂上有著很強的控制欲。主要表現如下:第一,教師關注自身教學行為較多,在備課時主要考慮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傳授更多的知識給學生,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養成。第二,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配合教師落實教案內容及流程,最終得到符合教師預期的答案。事實上,由于地理學科的開放性,很多學生還存在著很多想法和疑問,經常沒辦法提出和表達,也沒辦法進行探究。第三,部分地區教師開始逐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由于經驗不足,一些小組討論和探究活動,往往會流于形式,沒有真正提升課堂效率,學生實際動力未得到有效激發。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未得到有效保障,課堂教學效率依舊較低。

(二)以地理知識為重點的教學觀和評價觀

新課程改革給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指導方向和新的教材版本,但是一些教師在備課和教學設計中,依然被個人以往的經驗和教學結構所束縛,無法真正掙脫出傳統教學的流程框架,力求教學面面俱到,無法做到對學生的精準和科學評價。當前,初中地理課堂中,學生依然被簡單地分為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而其中的學習能力,僅僅是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和接受能力,無法照顧到學生的認知水平、智能特點和個性差異。據筆者經驗來看,很多地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被分配在教材知識點的傳授上,對學生的實踐應用和生活應用并沒有落實,學生的能力僅僅用理論知識來評價,無法做到有的放矢、科學客觀,也無法有效促進學生發展。

(三)地理教師缺乏對學生的信任和信心

很多地理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的信任和信心,由于地理是一門副科,在學習中很多學生并不重視。教學中,真正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大部分是知識面較廣、對地理感興趣的學生。而地理教師由于每周課時較少,與學生的交流并不太多。這種情況也導致學生和教師間并不能很好地相互理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在課堂上表現活躍的學生,理所應當地在教師心里留下好印象,而一些沉默或者不夠活躍的學生,則往往被教師忽視。長此以往,師生關系更加淡漠,一學期過去教師依然認不全學生姓名的現象比比皆是。教師失去對學生的信任和信心,學生對地理學習也喪失了興趣和熱情,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的下滑。

二、基于學生實際和地理學科特點的多元智能應用對策

(一)面向全體,創新教學方法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展階段,具有比較強烈的自我意識。因此,教師必須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直觀,又要能啟發學生進行分析探究,發展邏輯思維。如此一來,可以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直觀思維能力很好地結合起來,感受到地理事物的外部現象與內部變化規律,從而掌握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創新教學方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使他們處于探索者和研究者地位上。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還應當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通過實驗來保障學生能夠實現多元化發展。比如說針對一些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和人際關系智能等較高的學生,可以組織他們開展自主合作研究活動,讓他們能夠主動、親身體驗到地理知識中的邏輯和發現過程,感受地理學習的樂趣,提升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增強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水平。

(二)根據地理學科特點,開發學生空間智能

地理學科是一種研究地理環境和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相互關系的科學,由于涉及人類活動,導致地理學科并非簡單的知識背誦。該學科具備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綜合性較強。地理環境是人類存在的客觀基礎,也是所有人類行為和活動的載體。二是地域性較強。任何關于自然和人文現象的知識與研究,都會被限定在一定的地域空間中,地理地域性較強的特征,也是地理學科最本質的特征。因此,地理學科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智能,具備空間想象力和變化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理相關知識,對地理概念、原理有深入理解。

(三)創設多元教學情境,開展個性化教學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挖掘教學內容,同時結合本地生活實際、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將其它智能類型與空間智能相結合,激發不同智能優勢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動力。教師應當善于創設不同的生活情境,從而使不同智能優勢的學生有自己的展示和發揮機會,促進學生智能發展。除此外,教師還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優勢智能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幫助每個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優勢智能向其它智能的遷移行為。通過多元化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促進每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論作為一種當前較為流行的教育理論,給教師理解智能和教育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并且在教學理念上給予教師一定的啟迪。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一定要多加借鑒多元智能理論,轉變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打造更豐富的課堂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姜黎.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5.

語文作業多元智能理論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多元智能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正確借鑒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多元導入新課;多元切入課題;布置多元化作業等有利于地理高效課堂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地理課堂教學;多元導入;多元切入;多元化作業

一、正確認識多元智能理論及其應用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一種有別于傳統智能觀的全新智能理論。加德納認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边@表明,一方面,智能需要有具體的生活情景才能表現;另一方面,個體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是判斷智能發展的標準。他還指出,每個人都有至少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視覺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各種智力在每個個體身上有著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組合,且每個人智力表現方式不一樣,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和弱勢智力。而多元智能理論是一種強調并尊重個性差異、充分肯定人的潛力的理論。

基于對多元智能理論的認識,地理教師應先對中學地理教學做一個準確的定位。地理課堂的教學目標不應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利用學生智能多元化的特點創設多元通道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能力,以滿足每個學生終生地理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近些年來,借鑒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地理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非常多,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多元智能理論的運用中存在著誤用與濫用的現象。如有的教師認為實施多元智能教學就必須在課堂上把每項智能都體現出來,“為多元而追求多元”,這使地理課堂教學等同于了活動課程的教學,喪失了學科特色。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正確借鑒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以實現地理高效課堂。

二、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達成地理高效課堂

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利用學生智能多元化的特點在課堂導入、教學內容呈現和作業布置方面創設多元通道以培養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

(一)多元導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地理興趣的培養是地理高效課堂目標達成的前提,而導入環節歷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步驟。多元智能理論為地理課堂教學導入提供了新思路,教師可以八種智能類型和學生理解事物的方式為起點,激發學生興趣,調起學生多種智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如在《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的教學中,教師可采取歌謠與板畫結合的導入法,在《歌唱祖國》的歌聲中板畫中國輪廓簡圖。隨著中國輪廓圖的呈現,課堂氣氛隨即調動起來。而上《熱力環流》時,上課伊始教師就可以一個地理模擬實驗吸引學生的眼球:在玻璃缸兩側分別放入一盆熱水和一盆冰塊,上面蓋上膠合板,把點燃的香從小洞處放入缸內,觀察缸內香煙氣流的運動方向。這種導入方式抓住了學生好奇而又疑惑的心理,能使教師順勢引入課題,開始新課的教學。

總而言之,地理教學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地理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多元導入新課,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其學習興趣,為他們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二)多元切入,理解教材,培養地理學習能力

課堂上,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一旦被激發起來,接下來的環節就是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從地理教師的角度來看,多元切入,理解教材,是指教師多維度、多方式地呈現教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學習風格和智能優勢表達對教材的理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

在“季風環流”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有關氣候、季風等難點內容,筆者采用了案例切入法。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殼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么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亞洲東部是世界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成因及氣候特征。

(4)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案例教學將抽象的地理原理轉化為了直觀的材料,讓學生學會了從所給材料的信息源中選擇最有價值的地理信息進行分析、綜合、評價、預測等,培養了學生地理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對地理過程的分析、想象與簡單預測能力。

另外,個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是多元智能觀的精髓。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高度關注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程度與太陽高度關系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太陽的觀察進行討論分析:為什么正午前后看太陽時總是特別刺眼,而在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時看太陽就不怎么刺眼。在學習正午太陽高度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北半球冬至日這一天,為達到最佳集熱效果,南昌市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的傾斜角度。在學習工業的區位選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學校附近一家工礦企業“三廢”的排放情況進行分析,并討論該企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傊?,教師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多維度、多方式地呈現教材,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我們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多元化作業,提高地理學習能力

以往傳統的地理教學中,教師在作業布置時往往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評價方式也傾向于對地理知識的檢測,長此以往,極易導致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死記硬背”,且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而多元智能理論給予地理教師一個啟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多元智能和個性特點布置具有個性化的作業。通過多元化的作業促進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提高,如在學完高中地理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后,教師可布置以下作業(學生任選一題):

(1)收集有關人類進行宇宙探測,特別是在生命探索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資料;

(2)設計月相成因實驗或用小實驗證明地轉偏向力的存在。

多元化的作業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優勢智能,使之體念成功樂趣,增強地理學習興趣,并促進了地理高效課堂的目標達成。

多元智能理論作為全新的智能理論,為我們理解智能與教育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并在教學理念方面給了地理教師以新的啟迪。通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借鑒多元智能理念,實行多元導入、多元切入和多元化作業,創設多元通道,中學地理教學將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美)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周圍韜鋅.現代教育理論研讀[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杜,2007.

3.袁孝亭,垂向東.重視地理核心能力與地理觀點的培養[J].課程·教材 教法,2003(10).

上一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國防建設工程監督發展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