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增值稅轉型范文

2023-09-19

增值稅轉型范文第1篇

1.1 固定資產折舊額的減少

消費型增值稅能夠降低折舊從而加大利潤。折舊是在一定的使用年限內按照一定的折舊方法進行的成本分攤。

1.2 利潤總額的增加

如果購買固定資產是為了投資, 在新舊增值稅計算方法下, 其投資成本的內含會有所區別, 進而導致折舊費的計提差異。使用新政策可使消費型增值稅折舊費用較小利潤加大。而凈利潤是以利潤總額為稅基基礎計算的, 利潤總額的增加進一步影響企業凈利潤的增加。

2 增值稅轉型降低稅負, 加快設備更新

增值稅轉型能夠降低企業稅負, 企業可用多出的現金購買固定資產, 這樣可以加速固定資產的使用頻率。并且在避免重復征收消費型增值稅的情況下, 企業更愿意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更新固定資產設備上。在舊有的稅收政策下, 企業所購的固定資產稅款是不能作為進項稅額抵扣的, 而新的稅收政策規定, 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可在當期進行進項稅額抵扣, 新舊政策對比看出企業降低了稅負,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幫助了企業可持續發展。下面作者引用一實際案例來分析增值稅轉型的好處。[大慶油田化工集團是集科研、化工、銷售、生產、、為一整體的特大型化學工業企業。到2006年12月31日, 大慶油田化工集團公司累計認證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達到1.6億元, 而該集團累計退抵進項稅額達到1.2億元。2006年全年大慶油田化工集團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4億元。作為企業經營利潤的助手, 增值稅轉型政策不僅使大慶油田化工集團這樣的新辦企業發展提速, 同時也令東北老工業基地上的老企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3 增值稅轉型提高了企業現金流量

我們從現金流量表項目的相關變動性來分析對其的影響。我們從經濟活動的性質來看, 現金流量項目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項目、投資活動現金流量項目、籌資活動現金流量項目。

3.1 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項目變化

(1) 在舊政策下我們實際支付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資金, 增加了經營活動現金流出項目的金額。

(2) 在新政策下, 當期經過確認的進項稅額能全額抵扣, 所以能夠等額減少應繳的增值稅額。相應的“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小計”數額不發生變化, “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量”數額也沒有發生變化。

3.2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項目變化

由于“在購買建造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資產所支付的現金”等項目, 在舊有的政策下需全額支付進項稅額, 而在新的政策下進項稅額可以在當期抵扣。因此新政策下“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小計"的數額小于舊政策下“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小計"的數額。但是“投資活動的凈現金流量"正好發生了反方向的變化。

4 增值稅轉型促進企業營運能力的增長

4.1 提高資產營運指標

在資產營運能力指標中, 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資產營運能力指標是固定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的公式=營業收入/固定資產, 從上式可以看出在新的政策下, 當期進項稅額能夠全額抵扣使計入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變小, 由于分母比之前變小, 所以固定資產周轉率比率上升。

4.2 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

在各種盈利能力的指標下, 凈資產報酬率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標。凈資產報酬率公式=凈利潤/凈資產, 它能夠清晰的反映企業凈資產的盈利情況。在新政策下,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當期成本費用減少導致凈利潤數值加大, 但是當期凈資產的數值是不變的。因此分子變大, 分母不變凈資產報酬率的比率實際變大了。

4.3 提高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

償債能力的指標有資產負債率,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等。我們以流動比率為例加以說明, (1) 流動比率公式=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在舊有的政策下進項稅額是不能全額加以抵扣的, 因為進項稅不能抵扣使取得的流動負債數值減少, 同時流動資產數值沒有發生相應變化, 分母變小分子不變所以流動比率會變大;在新的政策下由于進項稅額當期能夠全額抵扣, 所以流動資產的數值相應有所增加, 在流動負債沒有變化的情況下, 分子增加分母不變流動比率的數值相應增大; (2) 由于消費型增值稅能有效的刺激企業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等的投資, 加大企業資產的保有數額, 從而使企業資產總額增大。而投資擴大所需的外部融資量如果以負債融資為主要來源, 將使企業長期負債持續增加, 進一步改變了企業的資產結構, 從而提高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

摘要:增值稅改征方式對企業的影響已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 并從很多不同方面進行了闡述, 相關問題主要集中在轉型對企業財務、稅負、固定資產投資、會計核算及稅收籌劃等方面。作者重點分析了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程度。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績效,影響

參考文獻

[1]馬兆瑞, 楊帆:《論增值稅轉型對經濟增長的正負效應》, 《現代財經》2009年第5期

[2]李嘉明, 李蘇婭:《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影響的實證研究》, 《財政與稅務》2007年第7期

[3]劉虹:《關于我國增值稅轉型的思考》, 《經濟研究》2007年第2期

[4]黃炎, 王濤:《東北增值稅轉型試點的經濟效應和相關問題》《北方經濟》2008年第5期

增值稅轉型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國實施的增值稅轉型改革,即由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是一次重大的稅制改革,它啟動了中國經濟的新一輪增長,不僅提高了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能力,更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健康、持久的發展。在全社會鼓勵投資和擴大內需的形勢下,它是一項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重大利好政策。當前世界范圍內絕大多數國家在增值稅的征收上,采用的都是消費型增值稅,而我國采用的卻是生產型增值稅,在進行進出口貿易時,我國出口的商品的生產成本中未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所占的比重大,削弱了我國商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這使我國企業在開展相關的國際貿易和合作時常處于不利地位,容易因稅制、稅負的差異產生貿易摩擦和糾紛。完成增值稅轉型對于未來減少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貿易爭端, 以及有效吸引外資和外來技術都將起到促進作用,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今,完善我國稅制,與國際稅制接軌將促進我國企業公平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推動全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 生產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

我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已有七年時間。七年來,我國由過去的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稅制改革,它啟動了中國經濟的新一輪增長,不僅提高了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能力,更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健康、持久的發展。在全社會鼓勵投資和擴大內需的形勢下,它是一項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重大利好政策。

一、增值稅轉型的必要性

全面推進增值稅轉型是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需要,有利于刺激經濟,鼓勵企業投資,拉動內需,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 全球信貸市場緊縮,大宗商品交易價格下挫近50%, 全球經濟衰退不可避免, 進而從外部沖擊我國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全面推進增值稅轉型, 短期可為企業降低稅收負擔水平, 增加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長期可以拉動內需, 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 配合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全面推進增值稅轉型,客觀上帶來了減稅效應, 降低了宏觀稅負水平,根據 Marden 發現宏觀稅負率每增長 1% ,經濟增長率就降低 0.36% ,所以我國適時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增值稅轉型,刺激經濟來保住中國經濟的增長。

二、增值稅轉型的主要內容

1.增值稅轉型的主要內容。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國在維持現行增值稅稅率不變的前提下,允許全國范圍內(不分地區和行業)的所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抵扣其新購進(包括接建、安裝)固定資產所含的進項稅額,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允許抵扣的固定資產包括機器 、機械 、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等,為預防出現稅收漏洞,將與企業技術更新無關,且容易混為個人消費的應征消費稅的小汽車、摩托車和游艇,房屋、建筑物等不動產不納入抵扣范圍。納稅人允許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實際發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開具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注明的或者依據增值稅扣稅憑證計算的增值稅稅額。這里所稱的增值稅扣稅憑證是指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和運輸費用結算單據。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要區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稅: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購進或者自制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征收增值稅;銷售自己使用過的 2008 年12月31日(含12月31日)以前購進或者自制的固定資產,按照4%征收率減半征收增值稅。這里所稱的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是指納稅人根據會計制度已經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自2009年1月1日起,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停止執行。同時作為轉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將相應取消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將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統一調低至3%,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根據國務院的部署,2004年7月1日起,轉型試點首先在東北三省的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業等八大行業進行;2007年7月1日起,試點范圍擴大到中部六省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的電力業、采掘業等八大行業;2008年7月1日,又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個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除四川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以外,其他試點地區實行的試點辦法的主要內容是:對企業新購入的設備所含進項稅額,先抵減欠繳增值稅,再在企業本年新增增值稅的額度內抵扣,未抵扣完的進項稅余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2.與試點相比,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作出的調整。

2.1企業新購進設備所含進項稅額不再采用退稅辦法,而是采取規范的抵扣辦法,企業購進設備和原材料一樣,按正常辦法直接抵扣其進項稅額

2.2轉型改革在全國所有地區推開,取消了地區和行業限制

2.3為了保證增值稅轉型改革對擴大內需的積極效用,轉型改革后企業抵扣設備進項稅時不再受其是否有應交增值稅增量的限制。

3.增值稅轉型的配套政策。

3.1全部取消對進口和境內采購機器設備實施的增值稅減免政策,包括稅收減免,先征后返等。因為轉型后,購進的機器設備允許抵扣,再保留上述政策已沒有實際意義。

3.2對轉型前三年內新建資本密集型企業,如高科技企業、基礎原材料生產企業等可實施加速折舊的措施。這樣既考慮了該類行業的具體情況,又不至形成稅款的重復抵扣。

3.3固定資產存量因素是增值稅轉型政策處理難點之一。轉型不考慮固定資產存量的原因在于存量資產形成時期較長,期間政策實施幾經變化,國家針對固定資產投資先后執行的政策有所得稅前還貸、新增流轉稅還貸、融資租賃、財政無償投資、財政貼息投資、機器設備免稅進口和國內購買先征后返、部分企業先行實施固定資產準消費型扣除等。此外,實踐中還存在對固定資產抵扣的不規范操作,要準確計算固定資產準消費型扣除等。此外,實踐中還存在對固定資產抵扣的不規范操作,要準確計算固定資產存量所含稅金會因為找不到可資利用的憑據而成為不可為之事。而且,任何一項政策的切換都會對企業利益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可能通過人為措施調整均衡。同時,借鑒稅改初期對起初存貨所含稅金計算,這種影響不可能通過人為措施調整均衡。同時,借鑒稅改初期對期初存貨所含稅金計算、抵扣的經驗教訓,因此轉型沒有主張考慮存量資產的抵扣。

4.增值稅轉型另一難點問題在于,固定資產增量全部允許抵扣則必須同時考慮將建筑安裝行業和銷售不動產同時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實施該方案還必須同時考慮對地方收入分為基數的調整。

三、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1.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資產負債表影響。固定資產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因此,其價值變動對企業總資產的內部結構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并引起資產負債表內相關項目的變動,如固定資產原價、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凈值等。為分析方便,以下僅以設備為例,并假設各種固定資產的價格不會因為增值稅政策的轉型而變化。假設某企業購進一臺設備,不含稅價格為100000元,增值稅稅率為17%。該筆款項通過銀行轉賬支付。增值稅政策轉型前后的會計分錄和相關分析如下:

轉型前(生產型增值稅政策)

借:固定資產 117000

貸:銀行存款 117000

轉型后(消費型增值稅政策)

借:固定資產 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17000

貸:銀行存款 117000

以上會計處理對會計報表項目的影響見表1-2

會計報表項目上的影響(一)

項目 固定資產原價 銀行存款 總資產 負債 凈資產

轉型前 117000 -117000 0 0 0

轉型后 100000 -117000 -17000 -17000 0

轉型前后對比 -17000 0 -17000 -17000 0

若考慮當期進項稅額的抵扣,假設當期銷項稅額扣減其他進項稅額后余額為20000元,則轉型前應交增值稅為20000元,轉型后為3000元。會計處理如下:

轉型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2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

轉型后: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3000

貸:銀行存款 3000

以上會計處理對會計報表項目的影響見表1-3

會計報表項目上的影響(二)

項目 固定資產原價 銀行存款 總資產 負債 凈資產

轉型前 117000 -137000 -20000 0 -20000

轉型后 100000 -120000 -20000 0 -20000

轉型前后對比 -17000 17000 0 0 0

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照消費型增值稅政策,在當期新增稅額不能完全抵扣時,轉型后較轉型前,資產和負債均按照未抵扣金額減少,而凈資產的變化相同。此時,為企業減輕流動資金壓力的政策效果盡管不如第一種表現明顯,但畢竟節約了貨幣資金,同時造成固定資產價值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的比例。企業的經營業績越好、銷項稅額越多,則得以抵扣的進項稅額越多,當期獲得的政策優惠就越多。

2.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資產利潤表影響。與固定資產價值直接相關的利潤表項目是折舊費用,即管理費用。由于增值稅政策的轉型,使得固定資產的原價降低,折舊費用相應減少,營業利潤增加,利潤總額增加。盡管會造成應納稅所得額增加,但是并不影響凈利潤的絕對上升趨勢。假設某固定資產的不含稅價格為C,增值稅稅率為17%,折舊率為R,所得稅稅率為25%,則轉型后較轉型前,固定資產價值變動為:-C×17%;年折舊額的變動為-CR×17%;營業利潤:-(-CR×17%)=CR×17%;利潤總額:CR×17%;所得稅:CR×17%×25%;凈利潤:CR×17%×75%=0.1275CR。通過上述分析可得出結論:固定資產的不含稅價格C越高、折舊率R越大,對利潤表項目尤其是對凈利潤項目的影響越大。

3.增值稅轉型對企業現金流量表的影響。按照經濟活動的性質不同,現金流量表項目分為三類: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在生產型增值稅政策下,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現金流量表》的規定,購買固定資產的所有支出均計入投資活動下的“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而改按消費型增值稅處理方法后,購買設備時支出的現金則需分項列示。其具體列示方法及理由舉例如下:

如前例:購買設備造成現金流出117000元。采用消費型增值稅處理方法后,上述現金流出中,100000元作為固定資產的成本,其余的17000元盡管是伴隨固定資產的購置而支出,但是卻作為經營活動中增值稅稅額的抵減部分。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現金流量表》的規定,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100000元應作為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列示在“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而確認為進項稅額的17000元應作為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項目??紤]到原有現金流量表項目中均不包含購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增值稅這一內容,并且該項現金流量一般較大,根據重要性原則,應對此內容單列項目“購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進項稅額”表示。具體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購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進項稅額17000元;投資活動現金流量: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100000元。

由此造成現金流量表中以下項目的值發生變化:

1.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項目。新增加一個現金流出項目“購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進項稅額”,其數額為新確認的進項稅額減少,因此“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小計”沒有變化,“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亦沒有變化。

根據前述資料,假定新確認的進項稅額只能抵扣100000元,增值稅政策轉型前后各相關項目值對照表

增值稅政策轉型前后各相關項目對照表

項目 生產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

購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進項稅額 --- 10000

支付的各項稅費 20000 3000

經營活動現金流動小計 20000 20000

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 -20000 -20000

在新確認的進項稅額只能部分抵扣時,由于實際繳納增值稅稅額只按照抵扣數額減少,因此,“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小計”按照未抵扣掉的進項稅額數增加,“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亦按照未抵扣掉的進項稅額數減少。

根據前述資料,增值稅政策轉型前后各相關項目的值對照表

增值稅政策轉型前后各相關項目對照表

項目 生產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

購建固定資產所支付的進項稅額 - 17000

支付的各項稅費 20000 3000

經營活動現金流動小計 20000 10000

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 -20000 -10000

2.投資活動現金流量項目?!百徑ü潭ㄙY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的值在轉型后較轉型前減少,減少數額為新確認的進項稅額數,“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小計”以同樣數額減少,“投資活動凈現金流量”以同樣數額增加。

3.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值項目。在新確認進項稅額能全部抵扣的情況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項目的值在轉型后較轉型前增加,增加數額為新確認的進項稅額數;在新確認進項稅額不能全部抵扣的情況下,“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項目的值按照可抵扣的新確認進項稅額數增加。

4.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指標的影響。

4.1資產運營指標的變化。固定資產周轉率是一項重要的資產運營指標。由于“固定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固定資產”,所以,固定資產周轉率越大,資產的運營效率越高。在營業收入不變的情況下,由于轉型后固定資產減少,將使該比率上升。

4.2盈利能力指標的變化。凈資產報酬率能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由于轉型后固定資產不變、凈利潤增加,因此,凈資產報酬率增加。

四、償債能力指標的變化。

在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的情況下,不能抵扣的進項稅額使流動負債增加,流動資產不變,流動比率減少;在進項稅額能全部抵扣的情況下,全部抵扣的進項稅額使得流動資產增加,流動負債減少,流動比率增加;在進項稅額不能完全抵扣的情況下,不能抵扣部分造成流動負債增加,得以抵扣的部分使得流動資產增加,流動比率增加。由于銀行存款是企業的速動資產,所以銀行存款及流動負債的變化將引起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同方向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蔡昌,《增值稅轉型與納稅操作實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

[2]凌輝賢 ,巴海鷹 ,《增值稅納稅指南與稅收籌劃》,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3]《商場現代化》 2009年4月(下旬刊)總第57期.

[4]章立軍。淺議增值稅轉型改革的積極影響[J].中國總會計師,2008.12.

[5]于水英,淺談增值稅轉型改革[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9.1.

[6]李麗萍,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影響的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0.

增值稅轉型范文第3篇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消費型增稅,生產型增值稅

1 增值稅概述

增值稅是對在我國境內的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 修理修配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增值稅額征收的一種稅。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原理, 增值稅就相當于商品價值 (W) 扣除消耗掉的生產資料轉移到商品中的價值 (C) 以后的余額, 即V+M的部分。就某個具體的生產單位而言, 增值額就是該單位的商品 (勞務) 銷售收入扣除規定的非增值稅項目后的余額, 這個余額大體上相當于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額。而就某個具體商品的生產經營全過程而言, 增值稅額相當于這個商品最后的銷售額, 而不論這個商品經過多少次流轉環節。 增值稅按照外購固定資產的處理方法不同可以分為生產型增值稅, 收入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

2 增值稅轉型的必要性分析

我們所談的增值稅轉型, 主要是指從我國目前實施的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從上面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 消費型增值稅無論在稅負公平, 還是在稅收中性及稅收征管成本方面都優于生產型增值稅。從歷史來看, 我國目前的生產型增值稅主要有以下幾個缺陷:

(1) 切斷了增值稅的征收鏈條, 不能消除重復征稅, 有利于增值稅設立的初衷。

(2) 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削弱了企業的投資能力。雖然我國目前法定的增值稅基本稅率為17%, 但是如果換算成國際通行的消費型增值稅, 則我國的增值稅的實際稅率約為23%了, 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 不利于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技術更新。生產型增值稅增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影響了企業進行投資更新和新產品開發的積極性。而從國際市場的角度看, 則削弱了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4) 對于資本有機構成高的企業稅負偏高, 不利于高科技產業和基礎產業的發展, 造成資本有機構成不同的企業的稅負不公平。

根據上面分析的生產型增值稅的缺陷, 我們知道, 我國實行增值稅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然而, 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更有其現實意義:

①有利于加速設備更新, 推動技術進步。實行消費型增值稅, 企業在計稅時, 可以將購置固定資產和其他材料時向銷售商所支付的增值稅款 (進項稅額) 一次性全部扣除。

②能更好地創造均衡稅負的環境。對固定資產投資大、物化勞動消耗大的資金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 可以將購置固定資產時所支付的增值稅與購進原材料一樣進行一次性全部抵扣。

③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征管效率。消費型增值稅采用統一的購進扣稅法, 外購項目所包含的稅金, 可以一次性全部扣除, 有利于對發票進行管理, 避免了繁重的工作量。

④有利于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則可以對出口產品實現全額退稅, 保證了出口產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 提高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對國內產品擴大扣除范圍, 減小了計稅依據的總額, 降低了稅負, 能夠有效緩解與進口產品的競爭壓力。

3 增值稅轉型的風險性分析

3.1 面臨巨大財政壓力

我國目前的增值稅轉型是必然的, 然而, 任何一種制度都是需要負出一定的成本的。同樣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就增值稅轉型來說, 首先必定會對財政收入產生重大的影響。

3.2 固定資產存量問題難以解決

《中國統計年鑒》資料顯示, 2006年我國工業固定資產凈值為52027億元, 按增值稅基本稅率推算所含稅額為7559億元, 加上1999年至2005年期間固定資產凈增加值, 所含稅額更大。如此巨大的存量固定資產所含稅額, 如果不予抵扣, 將會出現存量固定資產與新購進固定資產在抵扣上的銜接問題, 以及新辦企業與老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公平競爭的問題, 不利于企業兼并等資產重組的進行, 因為被兼并企業原有的固定資產不能抵扣, 經營好的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寧愿購買新的固定資產, 而不愿實施兼并。

3.3 增值稅轉型會產生就業的壓力

目前我國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就是下崗分流、減員增效。生產型增值稅相對抑制了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鼓勵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但是增值稅轉型將刺激企業技術改造, 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 相應的工作人員就會減少, 這必將帶來更多的人失業下崗, 對社會穩定和職工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4增值稅轉型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 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又具備了實施的條件, 已經勢在必行。在轉型過程中, 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增值稅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不可一蹴而就。為了避免轉型給財政造成巨大的壓力, 我國增值稅的轉型應逐步實行, 消費型增值稅可以作為一種產業政策, 先在一些行業中試行, 如在高科技行業中試行, 這既符合我國的產業政策導向, 又可以緩解財政的壓力且征管困難較小。

(2) 加強現代化征管手段建設和稽核檢查制度建設, 提高征管水平。要創造條件, 加快計算機聯網建設, 從而加強計算機稽核。稅務部門應繼續重視和加強計算機的征管和稽核, 早日實現稅務信息化管理。

(3) 改進僅憑發票抵扣稅款的制度。增值稅實行按專用發票上注明的進項稅額進行抵扣的征收方法, 增值稅專用發票成了唯一合法的扣稅憑據, 這也是現行增值稅問題倍出的原因。所以, 應將專用發票只作為與會計賬簿記錄核對的依據, 不再作為唯一的抵扣依據, 限制利用專用發票偷稅犯罪。

(4) 綜合配套, 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納稅、治稅環境國際經驗表明, 良好的納稅、治稅環境是實施增值稅最有效的保障。應加強宣傳輿論和監督工作, 進一步做好征納雙方辦稅人員的業務培訓, 協同解決地區性的稅收競爭和打擊跨地區的偷騙稅活動。

增值稅轉型范文第4篇

我國于建國初期即開設了農業保險, 1953年農業保險被停辦。國內保險業務恢復后, 1982年重新開始嘗試農業保險。但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 農業保險制度嚴重落后于農業生產發展的實際需要。主要表現為:

(一) 農業保險缺乏完善的立法支持。

從1995年10月1日起執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主要是規范商業性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 對農業保險的規定是很籠統的。直到2004年至2006年的中央1號文件、《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都對農業保險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但我國農業保險至今仍未建立統一的農業保險法規體系, 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有原則性規定以外, 基本處于無法可依的局面。由于缺乏長效機制推動和保障, 各地做法不一, 程度不同, 極不利于農業保險的規范發展。

(二) 農業保險經營主體缺位。

農業保險的商業化運營, 使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業務風險集中, 再加上農業保險的綜合賠付率較高, 形成了保險公司“小保小賠, 大保大賠, 不保不賠”的現象。由此, 農業保險經營主體不斷減少, 農業保險的有效供給出現不足。目前, 國內開辦農業保險并形成一定規模的, 只有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 (原新疆兵團財產保險公司) 兩家國有保險公司, 其他股份制保險公司基本未予涉及。

(三) 農業保險的范圍不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 農業保險水平低。

農業保險責任范圍的大小及險種的設置是判斷一國農業保險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一般而言, 農業保險的范圍越大, 一國的農業保險水平就越高。目前, 中國的農業保險主要集中在農作物保險和養殖業保險。農作物保險主要是承保自然災害險, 而自然災害外的社會政治經濟風險則屬于保險責任以外的, 如農藥污染、有毒化學物質泄漏等所造成的損失未列入保險責任之內。從嚴格經濟意義上講, 我國尚未真正建立起農業保險機制。

二、適合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道路的探索

盡管我國農業保險面臨諸多困難, 多年以來我國一直在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險發展道路。在總結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經驗教訓, 對國內外各類農業保險制度進行深入調研和比較分析基礎上, 中國保監會提出, 現階段中國開展農業保險應先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和市場開展試點, 逐步建立多層次體系、多渠道支持、多主體經營的符合國情的農業保險制度。

(一) 明確了關于農業保險的一系列理論問題。

明確了不同種類的農業保險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推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意義。那些保險標的對國計民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保險風險比較廣泛或巨大的農、林、牧、漁產品生產的保險, 例如多風險農作物保險、畜禽死亡保險、漁船保險和漁民人身傷害保險等, 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 要實行政策性經營。其他的農業保險種類, 例如風險容易分散, 保費負擔相對較小的農作物雹災保險、火災保險等可以由商業性保險公司通過保險市場供給。

(二) 明晰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對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與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特殊意義和作用。

政府實際上是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第一需求者。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 開辦政策性農業保險不僅是最大限度運用WTO的規則加強農業風險管理和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需要, 也是現階段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需要。政策性農業保險需要通過一系列政策來推進, 其中最重要和核心的政策就是財政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這實際上是世界上所有推行農業保險的國家成功經營的共同經驗。

(三) 通過試驗, 我國探索出了適合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多種組織形式和經營模式。

除了商業性保險公司之外, 還出現了 (或出現過) 經營農業保險的保險合作社, 農業專業協會、相互保險公司等組織形式, 也同時探索了多種經營模式。不僅豐富了我國的保險業的經營實踐, 也為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模式選擇和法律規范提供了基礎。

三、我國農業保險發展前景廣闊

(一) 《農業保險條例》有望出臺。

相對于一般保險, 農業保險具有眾多特殊之處, 尤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政策性農業保險, 更是不可能再按照商業保險的模式在市場順暢交易。因而早在1995年《保險法》頒布時, 就明確提出要另行制定農業保險法律法規。11年后, 中國保監會、財政部和農業部根據2006年6月頒布的《國十條》的精神, 聯合組成工作小組開始起草中國《農業保險條例》。條例有望在近期提交國務院法制辦。該條例將對農業保險特別是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制度目標、管理制度、經營原則、政府、農戶和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角色定位和責任、政府的相關財政稅收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監管規則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掇r業保險條例》注定將成為中國農業保險的一個里程碑。它的出臺不僅意味著中國特色的農業保險制度的正式確立, 更意味著農業保險步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全新時代, 農業保險的試驗和全面推行將指日可待。

(二) 支持農業保險的財政政策將正式啟動。

農業保險最需要的政策莫過于財政政策, 倘若沒有政府的財政補貼, 農業保險是不可能真正啟動的。近兩年, 上海、浙江、江蘇、黑龍江、吉林等省都給予農業保險試驗一定的保險費補貼, 中央財政還給黑龍江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經營的農業保險少量的具有象征意義的保費補貼。這些補貼雖然只占保費的30%~50%, 但對這些地區農業保險的成功試驗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值得國內農業保險業注意的是, 在農業保險經營方面擁有成熟經驗的法國在我國四川省設立了安盟農業保險公司, 期望能夠在這個農業大省迅速拓展業務, 有所作為。然而卻因為沒有任何補貼而導致開辦三年來一直陷入虧損的泥潭而難以自拔。正是由于農業保險的這一特殊性, 使得財力有限或者財政政策不明確的地區不敢貿然試水。面對如此情形, 《國十條》和“中央一號文件”都明確強調,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給農業保險財政補貼, 包括保險費、管理費和再保險費的補貼。

(三) 試點的規模將迅速擴大。

由于目前中央的相關政策尚不明確, 加之地方財力相對較弱, 因而除了少數東部經濟發達的省市外, 較大規模試驗農業保險的省、市、自治區還為數不多。特別是在10多個產糧大省匯集的中西部地區, 他們尤為盼望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的建立, 為本地區的農業和農村發展保駕護航。多年來, 這些地區一直在邊籌備、邊等待中央的統一制度框架和具體的政策。一旦有關法律正式頒布、各項政策明朗之后, 我國農業保險將會以省級作為推行農業保險的決策主體, 各省市自治區會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安排農業保險試點, 自主決定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范圍和農、林、牧、漁業的保險項目、補貼范圍和補貼力度。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也會相繼出臺, 如果地方具有很大的決策自由度又有中央的財政政策的支持, 試驗和推廣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將被極大地調動。2009年北京、海南、廣東、福建、山東、陜西、山西等幾個省、市、自治區已經制定試點方案, 并且已經將數額不小的資金正式列入財政預算。不難預見, 農業保險的試點范圍將成倍擴大, 農戶獲得的風險保障水平也將會大幅度提高, 這無疑將對我國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四) 試驗經營主體將逐步增多。

試驗和推廣農業保險離不開經營主體, 而商業保險公司出于經營效益的考慮輕易又不敢涉足這個領域。因而很長的一段時間里, 我國農業保險公司只有中國人保和中華聯合保險公司試驗經營, 后者還只是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范圍內經營。近幾年來, 我國不僅設立了安信、安華股份制和黑龍江陽光相互保險性、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 還有不少普通商業性財產保險公司也積極加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驗經營行列。其中, 浙江有10家財產保險公司共同為省內的水稻、蔬菜、瓜果和養魚等生產提供保障, 這在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外, 北京也有一些農業專業服務性組織, 如谷物協會、西瓜協會、蘋果協會、奶牛協會、養雞協會在江泰保險經紀公司的幫助下, 積極參與試驗經營保險, 已經邁出可喜的步伐。有的地方例如吉林、山西等地在保險中介公司的幫助下, 成立了“農業保險互助社”, 以合作組織的形式試驗經營農業保險。他們以低成本和易于控制道德風險等優勢, 在初期的農業保險試驗中顯示出較好的發展前景。

(五) 中國農業保險市場已經具備了快速發展的條件。

隨著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和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 農民的保險意識逐漸增強, 農村保險需求大大增強, 從被動保險到主動保險, 為保險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新市場。農村保險已經成為中國各個保險公司財險業務中重要的增長點。近年來特別是2007年, 中國農業保險公司財險農險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業務規模創下歷史新高。進一步有效地推進農業保險市場的發展, 為農業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全國有近90%的省、市、區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發展農業保險, 已經開辦的各類農業保險險種達160余種, 涵蓋了包括種養兩業、農民家財、人身傷害、醫療健康等涉及農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國農業保險市場的潛力十分巨大。

(六) 中國各保險公司采取了創新的方式, 不斷增大對農業保險的推進力度。

創新保險服務首先是在組織結構上的創新, 制定實施新的農村市場戰略, 形成多部門橫向快速協調機制, 創新保險產品也是推進發展農業保險的一大亮點。根據各地經濟條件、保險標的、政策性保險與商業性保險的不同, 采取統一條款和區域性條款相結合的方式, 在承保條件和理賠辦法上不斷創新, 開發出許多種農險產品, 以滿足農業生產和農民群眾多樣化的保險需求。

農業保險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我國工業反哺農業政策, 加大農業投入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透過頻繁顯現的政策利好和多年來的實踐經驗, 有理由相信, 在這些理論和政策被廣泛認可和付諸實施的時候, 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前景愈來愈廣闊。

摘要: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 一直以來,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但是作為世界上農業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家, 中國脆弱的農業, 亟須農業保險的有力保障和支持。隨著多年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保險制度和模式, 各項制度的完善和政府不斷出臺的利好農業保險政策的實施, 使我國農業保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廣闊。

關鍵詞:農業保險,保險制度,保險市場,商業保險

參考文獻

[1]虞國柱.200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四大前景[J].投資北京, 2007 (4) .

[2]高偉.借鑒國外發展中國農業保險[N].中國經濟時報, 2007-07-02.

增值稅轉型范文第5篇

摘要: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繼2009年增值稅轉型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結構性減稅改革,對我國服務型產業的發展將會產生深遠影響。在解析“營改增”調整內容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上海市“營改增”試點總體運行狀況,剖析了“營改增”對港航物流業的影響,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港航物流業;重復征稅;稅負水平

2011年11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確提出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根據國務院部署,這項工作2012年初從上海市試點,到年底逐漸分批擴大至京、津、蘇、浙、皖、閩、鄂、粵和廈門、深圳等11個省市。

在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中,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兩種分立并行的兩個流轉稅稅種。營業稅是對營業額全額征稅,且無法抵扣;而增值稅是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在原有稅制中,由于企業在購進服務環節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且無進項可抵扣,導致未增值也需繳納增值稅,從而加重了企業的稅負,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國務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從2012年上海開始“營改增”試點至今已有一年,在這項結構性減稅改革即將大范圍推進的情況下,“營改增”政策對服務型產業,尤其是對港航物流業的發展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本文著眼于港航物流業,在系統總結上海市“營改增”試點總體運行狀況的基礎上,分析了“營改增”對港行物流業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性建議。由于“營改增”政策首先從上海市開始試點,運行一年后向全國其他沿海及發達省份推進,因此在實施細節、數據采集以及政策效果考量方面僅有上海市作為代表案例,本文研究的“營改增”影響分析主要基于當前上海市的運行狀況,隨著該政策試點實施工作全面鋪開,將進一步關注后續的影響。

一、“營改增”調整內容

根據上海市的試點方案,在現行增值稅17%、13%兩檔稅率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稅率。其中,水路運輸業務和相關的物流輔助業務從原先以3%和5%為主的營業稅稅率調整為目前以6%和11%為主的增值稅稅率,具體業務稅率調整

注:小規模納稅人指應稅服務年銷售額500萬元(含500萬元)以下的納稅人

從計稅依據來看,營業稅是納稅人基本上按照其提供營業稅應稅勞務取得的營業額、轉讓額、銷售額,依照該營業稅應稅勞務適用的稅率,計算繳納營業稅。而增值稅是以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即納稅人購買增值稅應稅項目時,繳納的增值稅可以在銷售應稅項目時全額抵扣,只需對本環節的增加值繳納增值稅。因此,增值稅的稅收負擔不僅與納稅人的營業收入(銷項額)水平有關,還與納稅人外購成本(進項額)中可以獲得抵扣有關。進項額中可抵扣部分占銷項額比重的高低,直接決定交通運輸企業原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將承擔的稅負,也就是說在銷項應稅額既定條件下,可以抵扣的進項應稅額越大,增值稅負越低。

二、上海市“營改增”試點運行狀況分析

根據上海市稅務機關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6月15日申報期結束,在13.5萬戶試點企業中,89.1%的企業在改革后稅負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明顯下降,降幅為40%左右;一般納稅人的稅負總體下降;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因進項稅額抵扣范圍增加而普遍下降。稅負增加的情況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業和租賃業,其中,國內航運企業和船舶的租賃業務稅負增加也較為明顯。2012年上半年,上海市財稅局共發放5億元財政補貼資金用于彌補2 000多戶稅負增加企業的稅收支出,其中約一半多為交通運輸業,港航業約300多戶\[2\]。

為應對新老稅制轉換過程中試點納稅人可能出現的稅負加重問題,保證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實現政策的平穩過渡,上海市制定了一定的過渡政策和財政扶持政策,與港航物流業相關的政策主要包括:

第一,注冊在洋山保稅港區內試點納稅人提供的國內貨物運輸服務、倉儲服務和裝卸搬運服務延續原營業稅優惠政策,給予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第二,經人民銀行、銀監會、商務部批準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融資租賃服務,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并允許2011年底前簽訂的有形動產租賃合同執行到合同到期日結束。

第三,上海對因新老稅制轉換而產生稅負有所增加的試點企業,按照企業據實申請,財政分類扶持,資金及時預撥的方式,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政策。

綜合下來,期租業務稅率增加最大,較營業稅稅負增加了將近7個百分點,其次是國內運輸業務,稅率增加了4個百分點,第三是裝卸業務,增加了2.45個百分點;而代理、堆存、倉儲等業務,由于具有較大規??梢圆铑~折減銷售收入的代收代墊資金,加上部分進項抵扣,因而實際稅率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而小規模納稅人由于征收率或降低或維持不變,因此實際稅率水平或降低或不變;輪客渡業務實施簡易征收方式按3%征收增值稅,與原營業稅稅負持平;而國際海運業務實施零稅負政策,稅負水平沒有變化\[3\]。

三、“營改增”對港航物流業的影響分析

從目前的實施效果來看,“營改增”對港航物流業的發展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小規模納稅人、國際海運業務發展較為有利\[4\]。試點政策的初衷就是促進小微企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切實保障關乎民生的公共客運交通的發展。因此,對于小規模納稅人和輪客渡業務實施3%的簡易納稅方式,使得大部分個體戶性質的航運企業、代理企業或維持或降低了稅收負擔。同時,小規模納稅人仍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服務接受方可實現7%的進項稅額抵扣,這有利于吸引相關業務的開展。

國際海運業務延續原有營業稅免稅政策,實行增值稅零稅率,即銷項稅額為零,而發生的進項稅可以退回。但由于大部分成本發生在境外或其國內供應商為享受出口退稅的企業,本身為不含稅成本(如國際燃油、免稅備件物料、國外港口使用費等),發生在國內可以抵扣的成本較少,比重不足3%,因此,“營改增”對國際海運業沒有影響。

第二,有利于專業化分工,促進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等高端物流服務行業的發展。根據試點效果來看,現有“營改增”試點通過層層抵扣避免重復征稅,有利于細化裝卸、倉儲、代理、信息、運輸等業務的專業化分工,促進主輔業分離,帶動航運金融 、保險、海事仲裁、信息、航運經紀、交易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壯大,而這也符合未來我國加快發展航運服務業,拓展航運服務產業鏈,促進港航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目前,上述高端航運服務業尚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對設備資產購置需求較大,相應地可大規模抵減銷項稅額,“營改增”試點短期內有利于上述高端航運服務業的加快發展。隨著行業的逐步發展壯大,進項抵扣比重明顯下降,相應的稅負水平將略有增長\[5\]。

第三,對于處于成熟發展階段的行業較為不利。港航業的發展階段和成本結構決定了可抵扣進項少,名義稅率偏高情況下更顯著增加了實際稅負\[6\]。目前港航業已過了大規模建設、購置運力、機械設備的發展時期。目前市場不景氣,服務供給總體過剩,更是制約了行業的資產設備運力的擴張,新增固定資產意愿不強減少了可抵扣額。諸如裝卸、理貨、倉儲、代理和運輸等業務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力成本、固定資產折舊占大頭卻不能抵扣,而其他可抵扣的燃油費、修理費、水電費、新購固定資產占比小,理論可抵扣的成本比例不足30%,遠小于上海試點測算時進項稅額占銷售稅額70%的比重,因此現有稅率設置明顯增加了稅負水平。同時在目前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難以通過提高運價及租金轉移稅負,長遠來看必將影響上述業務的競爭力。

第四,短期內加快了部分企業的設備更新速度,長期來看不利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發展。由于試點辦法明確規定新增固定資產可以納入進項抵扣范疇,因此,對于部分需要淘汰老舊設備,新增機械設施或新成立的企業而言,“營改增”試點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設備更新速度。據調查,上海1 200多戶試點企業上半年企業積極更新設備,其中交通運輸業、物流輔助服務企業的設備采購額分別增長了10.8%和171.3%。但總體來看,由于船舶、機械設備均具有較長的使用周期,沉沒成本較高,且目前行業仍處于低谷及緩慢復蘇發展階段,因此,“營改增”對加快設備更新的效果也有限。而在市場行情好轉的情況下,反而不利于控制市場運力的投放,將加劇市場的競爭程度。此外,包括倉儲、裝卸、代理、航運、理貨等業務在內的交通運輸業,其中大部分仍屬于勞動資金密集型企業,隨著我國勞動力資源的不斷稀缺,勞動力成本將逐步提高,由于勞動力成本不能納入進項抵扣范疇,相應地將會加大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成本壓力。

第五,配套政策尚不完善,不利于為企業創造公平良好的發展環境。在實際的“營改增”試點過程中,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政策執行的隨意性和不統一性,在增加港航企業納稅成本的同時,也不利于為行業發展創造公平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港航業的實際業務及形式眾多,試點辦法和方案缺乏對具體業務適用稅率的認定和統一,造成理解和適用狀況的不一。對國內外航運業務中涉及相互往來的業務缺乏明確規范的配套設計,如國內航運企業租用境外船舶所支付的租金,適用11%的增值稅率,但由于這種做法不符合國際海運慣例和相關協議,境外出租方拒不承擔相關稅收,只能轉由國內航運企業代扣代繳,這就增加了企業的額外成本,削弱了中國航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增值稅發票的開具、認定、轉換等工作量大大增加,管理成本提升較多,而且試點僅限于上海地區,而單一地區試點時間過長將導致生產要素向低稅負試點地區流動,形成所謂的“政策洼地”現象,這會影響整體效益的發揮。

總體來看,“營改增”試點對港航物流業的影響有利有弊,在降低小規模納稅人、輪客渡、代理、船舶供應等業務稅負的同時,也增加了國內運輸、船舶租賃以及碼頭裝卸、倉儲等業務的實際稅負水平,不利于倉儲、航運等基礎服務業、勞動密集型業務的發展壯大;在制約部分勞動密集型業務,發展成熟期的運輸業務發展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進航運金融、保險、信息、經紀、咨詢等高端航運服務業的起步發展?,F有的政策設計、政策執行等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調整,與“營改增”試點合理降低稅負,規范稅制,合理負擔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一旦全國推行,必將對港航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壓力。

四、政策建議

(一)進一步關注“營改增”試點推進情況,深入開展影響評估工作

要及時掌握和深入學習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政策文件及實施細則,全面把握本次改革對企業業務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程度,提前做好生產經營策劃和安排。從物流鏈整合的視角分析,港航物流業的業務拓展與并購要更為深入地考量,與港航物流業相關的各種服務將沿著產業鏈進行更為細致的專業化分工,港航企業的某些物流業務也因此將會被第三方物流分割出去,要發掘新的經營業務增長點,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

(二)加快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的全面鋪開和政策實施,消除“政策洼地”影響

目前“營改增”試點所涉及的范圍僅包括11個沿海及發達省市地區,而跨省業務是港航業務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對于未開展“營改增”政策試點的省份,其港航企業并未受到新政策所帶來的稅負以及執行手續等方面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造成了政策環境所帶來的不公平,使得港航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處于并不對等的市場環境。建議加快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的輻射面,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統一政策標準,減少因“政策洼地”效應給港航企業帶來競爭力削弱的影響。

(三)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政策設計及執行規范

為有序推進交通運輸行業的“營改增”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營改增”試點對交通運輸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相關部門應抓住政策試點的有利契機,積極配合財政部,完善相應的政策設計及執行規范。出臺規范劃分及統一各業務類型使用稅率的指導意見,合理降低航運和船舶租賃業務的增值稅使用稅率,穩步擴大試點范圍和試點行業,合理增加抵扣項目,完善票據管理以及相關配套政策,合理降低企業納稅成本,積極推進港航物流業有關稅費的改革,提升行業的國際的競爭力。

(四)抓住政策調整,積極引導港航物流業做大做強,提升綜合實力

“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的大方向,接受改革并最大程度地降低改革的影響成為必然選擇。而做大做強港航業,提升綜合競爭力,是降低改革影響的根本途徑。通過稅收和政策杠桿,逐步引導港航企業拓展航運經紀、航運信息、航運咨詢、航運人才服務、仲裁、融資、金融等高端服務業;積極引導企業的兼并重組,完善市場組織結構,規范市場秩序;加快發展綜合物流服務供應業務,通過物流一體化的流程設計,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建立市場化條件下的運輸成本和價格聯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國內水運價格體系。把握改革契機,積極應對當前港航低谷的現狀,促進水運行業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Z\].(20111118)\[20121212\]http:∥wenku.baidu.com/view/8522dc24dd36a

32d737581a7.html.

\[2\] 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國家稅務局,上海市地方稅務局.關于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的通知\[Z\].\[20121212\]http:www.doc88.com/p606133947850.html.

\[3\] 賀美玲.“營改增”對公路、內河運輸業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業,2012(23):138139.

\[4\] 周 艷.淺議“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影響\[J\].財會研究,2012(18):5456.

\[5\] 吳惠婷.營改增試點對交通運輸企業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2(8):4951.

\[6\] 檀賀禮.營改增后交通運輸業稅負變化的再分析\[J\].財會月刊,2012(8):42.

增值稅轉型范文第6篇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消費型增值稅

增值稅是對從事銷售貨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 以及從事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取得的增值額為課稅對象征收的一種稅。按其對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稅額的處理方式不同可以劃分為生產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和消費型增值稅。我國分別于1994年和1997年起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26個老工業城市實施的增值稅轉型改革已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 消費型增值稅適應了我國經濟環境的客觀要求, 是國際趨同的需要。但在肯定的同時, 一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對財政收入的影響

從短期來看, 不容置疑, 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會對國家財政收入造成較大沖擊, 因此, 抓住我國資本市場繁榮, 稅收收入高速增長這一時機, 選擇部分地區部分行業試行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政策, 對今后實施全國范圍的增值稅轉型改革具有重大意義。但是, 與此同時, 其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是值得考慮的。

1.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間的關系

增值稅是中央與地方共享稅, 中央分成75%, 地方分成25%, 因此, 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對財政產生的負擔, 按配比原則由中央和地方按三比一分別承擔。由于該政策對企業的積極效應最終會通過稅收的形式增加財政收入, 因此, 從長遠來看, 這一轉型實質上是得利在地方損失在中央。盡管如此, 由于增值稅第一稅種的地位, 地方政府仍面臨很大壓力。消費型增值稅在東北和中部老工業基地的幾大行業中試行, 固定資產在這些行業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而這些地區比之沿海地區財政收入又相對薄弱, 在短期上引起了基層稅收人員的憂心。

2.地方財政之間的關系

企業固定資產采購業務通常并不只是在同一省市內發生, 企業向出售方支付的增值稅25%轉化為出售方所在省市的地方財政收入, 而企業所在省市的財政需要承擔這一25%的進項稅額, 從而造成了不同省市之間地方財政收入的轉移。

二、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我國現行的增值稅征管體制是從1994年稅制改革以后開始實施的, 當時選擇生產型增值稅, 是適應財政收入形勢嚴峻 (1994年稅制改革之時, 我國財政收入僅占GDP比重的11.2%) , 經濟發展速度快, 通貨膨脹壓力大, 固定資產投資膨脹等客觀經濟形勢的需要的。然而現在, 這些因素并未完全轉變。

1.長期以來, 我國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外向型推動, 消費型增值稅對外延擴大再生產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對于經濟整體來說是一種擴張的力量, 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2007年, 中國居民消費價格 (CPI) 上漲4.8%, 12月上漲6.5%, 漲幅高出2006年3.3個百分點。即使沒有任何新漲價的因素, 僅2007年的物價上漲翹尾影響, 2008年都面臨著比較大的物價上漲壓力。因此, 消費型增值稅可能會使通貨膨脹問題更為突出。

2.消費型增值稅相當于一種減稅措施, 會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從而降低產品價格, 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利于產品的出口, 但同時可能會更為加劇我國的巨額貿易順差。

3.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較大, 消費型增值稅可以抵扣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 刺激企業擴大投資, 進行技術改造, 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 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變, 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同時, 我國人口現狀是客觀存在的, 企業技術進步伴隨的生產效率提高必然會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 由此所引發的失業問題不容忽視。

三、對企業的影響

1.對企業自身的影響

消費型增值稅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 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但這是有著嚴格限制的, 是增量抵扣而非全額抵扣。納稅人當年準予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得超過當年新增增值稅稅額, 當年沒有新增增值稅稅額或新增增值稅額不足抵扣的, 未抵扣的進項稅額應留待下年。也就是說, 企業必須同時滿足購進固定資產和增值稅增量兩個條件才能享受退稅政策。而事實上, 有很大一部分企業并不滿足這樣的條件。同時, 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而不計入原值, 折舊就相應的減少, 所得稅會相應有所增加, 而所得稅的稅率比增值稅要高, 這一原因所導致的企業實際得利減少也是值得考慮的。

2.對其他地區競爭性行業的影響

由于客觀條件制約, 目前消費型增值稅只在東北三省和中部六省施行, 獲得優惠的企業所承擔的稅負相對較輕, 在成本上更具優勢, 這相當于國家在政策上對自由競爭加以干預。

3.對新老企業的影響

國家稅務總局在對部分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的規定中明確指出只允許對增量固定資產所含稅額進行抵減, 而對存量固定資產所含稅額采取不予抵扣的方式, 這使得新辦企業與老企業之間也存在著不公平競爭的問題。

4.對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影響

企業在考慮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時, 通??煽紤]通過自身積累 (如購買固定資產) 和收購兼并等方式。由于被兼并企業原有的固定資產所含稅款不予抵扣, 在同等條件下, 企業可能會偏向于購買新的固定資產。

四、實施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問題

消費型增值稅解決了重復計征的問題, 環環征收, 憑票扣稅, 道道相抵, 銜接了征收鏈條, 在稅收征管上可以互相制約, 交叉審計, 避免發生偷稅。但由于我國增值稅的轉型并未成熟和徹底, 在實際施行過程中可能會給企業一些可乘之機。如存量固定資產所含稅收不可抵扣, 企業可能會利用將原有固定資產賣給關聯方后再買回, 購進固定資產在企業停留一段時間后再出售, 利用總分機構分屬不同地區等方法來規避稅收。

綜上所述, 盡管增值稅的轉型勢在必行, 但是目前我國還不具備在全國范圍內施行的條件。在肯定消費型增值稅的同時, 一些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要以全面的眼光來加以分析, 以便科學和平穩的實現全國范圍內的轉型。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若干問題的規定.

[2]2007年經濟運行數據公布.新浪財經.

[3]張超.稅制改革的發展方向:消費型增值稅.內蒙古電大學刊, 2007, (11) .

[4]陳秀芬.關于增值稅轉型問題的思考.事業財會, 2005, (1) .

上一篇:聘任合同范文下一篇:酒店實習生個人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