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增值稅轉型論文范文

2024-01-30

增值稅轉型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增值稅 轉型 效應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波及歐洲、亞洲、拉丁美洲,全球經濟增長出現明顯放緩勢頭,一些國家甚至出現經濟衰退的跡象,金融危機正在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在這種形勢下,適時推出增值稅轉型改革,對于增強企業發展后勁,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增值稅轉型基本內容

所謂增值稅轉型就是把我國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生產型增值稅是指在計算納稅人當期應納稅額時,只允許在銷項稅額中抵扣外購的原材料的已納稅額,不允許扣除外購的固定資產的已納稅額,就整個社會來看,相當于對國民生產總值課稅,所以,稱為生產型的增值稅;而消費型增值稅則是在計算納稅人當期應納稅額時,允許在銷項稅額中扣除外購的原材料和固定資產的已納稅額,就整個社會而言,相當于只對消費資料征稅,所以,稱為消費型的增值稅。此次增值稅轉型改革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轉型改革,完整意義上的轉型改革有賴于增值稅征稅范圍的擴大,這次改革實質上是擴大進項稅額抵扣范圍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

1.從2009年1月1日起,在維持現行增值稅率不變的前提下,允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當期的銷項稅額中增加抵扣其新購進設備所含的進項稅額,當期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可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2.為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在擴大一般納稅人進項稅額抵扣范圍、降低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負擔的同時,調低了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把增值稅的征收率,分別由6%和4%調低到3%。

3.與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相配套,取消了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同時,將礦產品增值稅率恢復到17%。

二、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增值稅轉型基本情況

盡管消費型增值稅是我國增值稅類型選擇的最終目標,但其并非盡善盡美,因此我們應客觀評價,并抑制其負面影響,使其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因此,筆者主要針對洞頭縣的稅改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截至2009年6月30日,洞頭縣共有一般納稅人168戶,主要行業有煉油、電子電器、農產品加工、汽車配件、商貿及化工等行業。上半年共實現工業性固定資產投資2.1億元,同比增加30.8%,但增加固定資產投資的僅限于幾家重點骨干企業及新辦企業,占總投資的90%以上,傳統工業比率相對較低。

由于增值稅擴抵政策的拉動,企業結構的調整、產業技術升級的步伐在不斷加快,經濟活力明顯提升。從1-6月份經濟運行情況看,全縣經濟運行態勢趨穩,形勢趨好。據統計,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5.5億元,同比增長9.0%,比一季度提高2.4個百分點;外貿出口2997萬美元,增長87.7%,為年度計劃的90.0%;全縣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實現26431萬元,完成年度預算的69.6%,同比增長11.1%。從總體上看,經濟回暖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加。

三、增值稅轉型正面效應

由洞頭縣的稅改實施情況來看,此次增值稅的轉型給洞頭縣各企業帶來了較多的正面效應。

1.利于加速設備更新,推動技術進步。增值稅轉型改革,允許企業抵扣其購進設備所含的增值稅,將消除我國當前生產型增值稅制產生的重復征稅因素,降低企業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在維持現行稅率不變的前提下,是一項重大的減稅政策。由于它可避免企業設備購置的重復征稅,有利于鼓勵投資和擴大內需,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2.有利于企業的公平競爭。對固定資產投資大、物化勞動消耗大的資金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可以將購置固定資產時所支付的增值稅進行一次性全部抵扣,能創造均衡的稅負環境;同時還相應取消了進口設備增值稅免稅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也使中國企業與外資企業在增值稅減免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有利于企業的公平競爭。

3.有利于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由于大多數國家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在稅收上占了很大的優勢。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則可以對出口產品實現全額退稅,保證了出口產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提高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對國內產品擴大扣除范圍,減小了計稅依據的總額,降低了稅負,能夠有效緩解與進口產品的競爭壓力。

4.有利于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平穩持續發展。增值稅轉型激勵企業提高工業化程度,提升生產效率,實現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從短期看,這項改革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投資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為企業實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供稅收支持。從長期看,這項政策可以刺激投資,擴大內需,從而提升企業生產經營層次和質量,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5.可以增加企業現金流量,有利于緩解企業資金緊張。以購買100萬元(不含增值稅)的設備為例,當年允許抵扣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17萬元,相應減少應繳增值稅17萬元,隨增值稅而征收的城建稅(按5%測算)和教育附加費(5%)共減少1.7萬元,企業可少繳兩稅一附加為18.7萬元,相應的增加企業現金流量,緩解資金緊張的不利局面。

四、增值稅轉型負面效應

但是,增值稅轉型改革給企業帶來利好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負面影響。

1.增值稅轉型增大就業壓力。在生產型增值稅下,資本密集型企業固定資產占比重比較大,不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大,因而稅負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消費型增值稅下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允許抵扣,從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優勢消失,因而在消費型增值稅下,在同樣的生產水平下,企業更傾向于使用能抵扣進項稅額的設備而不是雇傭工人,這就必然造成資本流向資本有機構成高的行業,進而造成勞動崗位的減少,失業人員的增加。盡管從長遠角度看,就業問題的根本解決有賴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但是從社會穩定角度出發,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后短期內出現的就業壓力增大現象應不容忽視。

2.增值稅轉型會使稅基減少,從而帶來稅收收入的大幅減少。目前增值稅收入是我國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增值稅轉型后,一是企業新購的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數量巨大,甚至會出現銷項稅額不夠抵扣的情況;二是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的降低不可避免的會造成財政收入的急劇減少。

3.增值稅轉型會加大對資金的需求,容易誘發過度盲目投資、重復投資。增值稅轉型,必定會刺激資本密集型產業設備的更新和投資的擴張,從而容易引起投資需求過旺,產生通貨膨脹的危險。

4.部分企業的相對競爭優勢下降。對已完成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等固定資產購進相對較少的企業,與新辦企業存在不公平競爭。

五、完善增值稅轉型建議

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對經濟和社會的各方面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從長期看,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可以刺激投資,鼓勵技術更新,促進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其正面效應大于負面效應。對于負面效應,如果采取過渡措施加以緩解就可以較好地解決。

1.進一步深化稅制改革、完善稅制結構。根據國家政治、經濟等政策情況,制定我國中、長期稅制改革方案,不斷完善稅制。一是降低流轉稅的比重,提高所得稅的比重,最終形成雙主體的稅制結構;二是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并積極推進其他稅種的改革,完善稅種結構、稅負結構和收入結構等,從而優化我國的稅制結構;三是同步出臺一些彌補增值稅轉型財政減收和減輕增值稅轉型負面影響的配套措施,建立為增值稅轉型配套的透明和固定的轉移支付制度,平衡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間的比例,從而調動中央和地方推動稅制改革的積極性。

2.進一步規范增值稅優惠政策。我國現行的增值稅制度規定了較多的稅收優惠項目,這不但不符合增值稅道道征收、環環相扣、鏈條相連的原理,造成增值稅鏈條中斷和稅負不均;也不利于加強稅收管理,減少稅收流失。對某些確需給予照顧的困難企業,最好采用財政返還而不是稅收優惠的形式。對個別確要給予稅收優惠的,也應嚴格控制優惠的范圍和數量。

3.進一步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四小票的管理。當前,增值稅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不法分子通過偽造、出售、盜竊、虛開、代開等手段偷、逃、騙稅款的問題。固定資產進項抵扣稅額通常較大,在現有的征管條件下,稅收收入的風險和壓力就會加大,稅收管理的難度就會加大。所以,應切實加大對稅收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科技含量。通過科技手段和精細化管理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及運費發票等四小票的管理,遏制不法分子利用發票犯罪的發生,防止和減少國家稅收的流失。

4.進一步完善增值稅轉型改革。消費型增值稅,對于存量固定資產稅額采取不予抵扣的方式,會出現存量固定資產與新購進固定資產在抵扣上的銜接問題,在新辦企業與老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公平競爭的問題,不利于企業兼并等資產重組的進行,為增強增值稅轉型效應,一是要逐步實行存量固定資產稅額抵扣制度,對2009年以前購進的固定資產給與一定比率的進項抵扣,消除新老企業不公平因素;二是要逐步推行無形資產的抵扣制度。積極消除重復課稅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強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周芳.關于增值稅轉型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時代經貿,2007(8)

2.鄧勇.增值稅改革對行業的影響.中財網,2008.10.21

3.孫浩軒,孫樂.增值稅轉型改革意義何在.產權導刊,2009(2)

4.盈盈.增值稅轉型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新財經,2009

(作者單位: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財會系 浙江溫州 325000)(責編:賈偉)

增值稅轉型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以東北地區實行增值稅轉型政策為制度背景,基于我國2001年-2007 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庫,實證檢驗轉型政策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資本成本敏感性和代理成本的影響。結果表明,該政策對不同性質類型企業的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都有所提高,但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提高更顯著;市場化改革也促進了該政策對資本成本敏感性的提高的影響;增值稅轉型政策也使企業的代理成本顯著下降,并使稅務機關發揮了良好的外部治理作用。

關鍵詞:增值稅轉型政策;資本成本敏感性;市場化改革;代理成本

一、 制度分析

2004年之前,全國范圍內實施的是生產型增值稅政策,其政策目標是減少盲目投資、抑制通貨膨脹以及組織國家財政收入。生產型增值稅的特點是只允許企業購入的生產性原材料及其費用可以作為進項稅予以扣除,而不允許抵扣固定資產價值或已納稅款,由此產生重復征稅。方震海認為生產型增值稅政策增加了企業負擔,不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以及本國經濟貿易的發展。

基于稅收制度改革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雙重制度背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04年9月頒布了《東北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若干問題的規定》(財稅[2004]156號),規定在東北三?。ㄟ|寧、吉林、黑龍江)范圍內的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業、冶金業、船舶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6個行業的一般納稅人企業,允許購買生產動產類固定資產(生產用機器、設備等)所繳納的進項稅稅額予以抵扣,由此啟動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改革的序幕。

2009年1月,全國范圍內正式開始實施消費型增值稅制。相比于生產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購進生產性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進行抵扣,這大大降低了企業資本使用成本和生產成本,節約了企業投資生產設備的使用資金,增加了流入的現金流量。相當于企業享受到了購進固定資產原值17%的稅收返還優惠政策,促使投資成本降低,因而能夠增強企業對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的敏感性。公司基本面所決定的投資機會、現金流、融資成本等是企業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物質基礎,是影響企業投資決策和投資行為的基本因素。

二、 文獻回顧和研究假設

根據資本成本理論,資本成本的差異同企業的融資手段和利潤分配方式有著密切的關聯。企業能夠通過調整資本結構和利潤分配兩種方式來減少稅收對資本成本的影響,但如果企業缺少有效的外部融資手段,將導致資本成本變得更高,進而稅收對資本成本將產生扭曲作用。

徐明東和陳學彬研究發現,我國工業企業的資本成本敏感性顯著為負值,企業投資受資本成本的影響較小,不同所有制性質企業對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存在差異,其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最為敏感,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不敏感,并認為國有產權的屬性是導致企業投資的資本成本敏感性和融資約束較低的重要因素。實際上,資本成本是企業投資和融資兩類決策的聯結點,要判斷企業投資是否符合市場理性,即投資不足或是投資過度,都離不開資本成本這個衡量標準。

李成等研究發現,實施“消費型”增值稅,使得資本使用者成本大約降低14.5%,投資額大約提高12%。相比于生產型增值稅,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抵扣購進生產類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這相當于節約了投資到生產設備上的使用資金,增加了流入的現金流量,進而促使投資成本降低,所以能夠提高企業對固定資產投資資本成本的敏感性?;谝陨戏治?,我們提出假設1:

假設1: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比于非試點地區增值稅轉型政策能夠顯著降低試點地區企業的投資資本成本,進而能夠提高不同性質類型企業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資本成本敏感性。

姜付秀和黃繼承認為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是進行企業行為研究必須重視的一項重要制度背景。為了檢驗在增值稅轉型過程中外部制度環境對企業資本成本敏感性的影響,借鑒徐明東等、羅宏等、鄭志剛等的做法,加入反映制度轉型的市場化指數來度量企業的外部制度環境對資本成本敏感性的影響。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自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至今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在時間和空間上仍然存在非均衡狀態,以至于市場化進程中不同試點地區的稅制改革效果存在差異。通常認為,市場化進程越快的地區,政府干預程度越小,市場機制發揮的效果越好,企業自身行為調節的自由度就越高,政策效應的時滯性就越短。因此,增值稅轉型政策發揮的效果也就越好?;谝陨戏治?,我們提出假設2:

假設2: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增值稅轉型過程中市場化改革顯著促進了增值稅轉型政策對企業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的提高。

國內外的文獻研究表明,企業支付稅收的多少與稅率及企業的經濟效益成正相關關系。增值稅轉型政策的實施,使企業所購生產用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能夠在本期或以后期間進行抵扣,這將使公司稅收現金流的流出減少;而對于稅務機關來說,增值稅轉型政策的實施會直接導致稅收收入顯著減少。由于地方政府每年都有財政收入預算和稅收收入預算的制定,這將導致稅務機關為了完成稅收任務而加強對企業稅務申報審查和監管力度,從而能夠抑制企業管理者無效率使用資源謀取利益的行為。因此,稅務機關將加強稅收征管的力度,促使公司保持良好的治理狀態。Dyck和Zingales認為稅務實施的加強將有效遏制企業管理者收入的轉移行為,能夠減少企業代理成本并增加企業價值。曾亞敏和張俊生研究發現,企業所處地區的稅收征管力度越強,管理者與股東之間的代理成本越弱,會計收益也越高?;谏厦娴姆治?,我們提出假設3:

假設3:在保持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值稅轉型政策通過稅務機關的稅務實施將顯著降低企業的代理成本,并且稅務機關監管力度越大,代理成本下降越明顯。

三、 估計方法和數據說明

1. 估計方法。劉璟等認為增值稅試點改革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個外生事件,使用差分再差分模型(DID)可有效避免樣本選擇偏誤和內生性問題,能夠很好地解決公共政策作為自變量而產生的內生性問題。

聶輝華等認為企業不可能通過事先預知增值稅轉型政策而進行注冊地的遷移。參照劉璟等、聶輝華等、萬華林等研究方法,定義東北三省企業中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為處理組,其他省份同行業的企業定義為控制組。

2. 實證模型和變量選取。新古典投資理論認為,資本使用成本決定合意資本存量,資本使用成本的影響因素包括稅收、折舊率和資本利得等?;趯π鹿诺渫顿Y模型的分析和求導推演,并參考徐學明、聶輝華等、萬華林等建立DID模型的方法,本文倍分法估計模型方程如下:

Invit=a+b1reform*year*Δl-nUCit+b2Controls+λt+ηi+μit(1)

根據代理理論,采用經營費用率(OETS)作為代理成本的衡量,經營費用率為公司營業費用與管理費用之和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經營費用率估計模型如下:

OETSit=a+b1reform*year*VATit+b2Controls+λt+ηi+μit(2)

參考徐明東等、羅宏等的建模方法,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市場化指數Market,于是,得到下面的模型(3)

Invit=a+b1reform*year*ΔlnUCit*Market+b2Controls+λt+ηi+μit(3)

模型(1)、(2)和(3)中變量定義為:投資率(Inv),等于期末固定資產凈值減去期初固定資產凈值再加上當期折舊費用除以期初固定資產;資產利用率(STA),等于主營業務收入占公司總資產的比重;經營費用率(OETS)營業費用與管理費用之和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資本成本(UC)按照徐明東等計算方法得到;市場化指數(Market)是樊綱等市場化指數;經過調整應交增值稅(VAT)是用經過同省份同行業同年份平減的應交增值稅;凈現金流量比率(CF),等于(利潤總額-所得稅+本年折舊費用)/期初固定資產總額;成長性(Grow),等于實際銷售收入對數的一階差分;資產負債率(Leverage),等于總負債/總資產;其他變量見實證部分。參考鄭志剛等做法,用本企業當年應交增值稅占該企業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本行業當年應交增值稅的比重,反映稅務機關對企業實施的監督水平,理論上,此比值越大,當地稅務機關針對本企業實施的稅務監督程度越強,作為公司治理的法律外制度的稅務實施效果越顯著。穩健性檢驗中,采用本企業相對資產規模作為經過同省份同行業同年份平減的應交增值稅的替代變量,因為規模比較大的企業會更多地受到來自于政府與公眾的監督,而本文樣本數據是工業企業500萬規模以上的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數據。

3. 數據說明與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本文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1999年~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庫,對原始數據處理如下:(1)僅保留營業狀態企業;(2)剔除銷售收入、債務融資成本、(資產總額-固定資產)、(資產總額-流動性資產)、(累積折舊-當期折舊)為負值的樣本;(3)刪除主要變量首尾各1%的觀測值;(4)僅保留一般增值稅納稅人企業;(5)剔除西藏企業;剔除開業時間介于1949年~2007年以外的樣本;剔除員工少于8人企業,最終共計20萬多個樣本觀測值。樣本期內平均雇員數低于2 000人的企業劃分為中小型企業,2 000人以上的企業劃分為大型企業。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和國債利率均來自CEIC 數據庫,市場化指數來自樊綱等。

表1和表2列示,2001年~2007年期間內規模以上國有和非國有企業的平均固定資產投資額為54 000千元,平均投資資本成本為0.186,平均投資現金流比率為0.343,平均資產利用率為1.705,平均費用率為0.095。2004年后轉型地區企業平均投資額為9 800萬元比非轉型地區企業的平均值5 400千元高出4 400千元,T檢驗的均值之差為44 138.03千元,顯著為正值,說明增值稅轉型政策促進了試點地區企業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增值稅轉型政策實施效果明顯;試點地區企業的投資資本成本平均值為0.187小于非試點地區企業資本成本均值0.201,T檢驗均值之差為-0.013 9且顯著為負值,說明轉型后試點企業的投資資本顯著低于非試點地區的均值水平。

四、 實證檢驗和結果分析

表3報告了轉型政策對不同性質企業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融資約束(投資現金敏感性)、代理成本等的影響分析,交叉項Year*reform*lnUCit代表增值稅轉型政策的政策效應。全樣本下Year*reform*lnUCit系數的回歸結果為0.026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增值稅轉型政策增強不同性質類型企業的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Year*reform* lnUCit的系數值分別為0.026和0.028,且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負,相對于私營企業(Year*reform*lnUCit的系數值為0.026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和外商企業(Year*reform*lnUCit的系數值為0.029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而言,其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并不顯著。

實證結果表明增值稅轉型政策顯著降低了不同性質企業的資本成本,提高了其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資本成本敏感性得到顯著提高,說明轉型政策對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起到促進作用,而增值稅轉型政策對于私人企業和外商企業投資本成本敏感性具有顯著的提高作用,資本成本顯著降低,企業的投資效率提高。以上結果支持了假設1的成立。

表4報告了增值稅轉型過程中市場化改革對不同性質企業的資本成本敏感性的影響分析,交乘項Reform*year*market*lnUCi表示在增值稅轉型過程中,市場化進程對對資本成本敏感性的影響。在全樣本下,Reform*year*market*lnUCit的系數為0.003且在1%水平下顯著為負,說明在增值稅轉型過程中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提高了不同性質類型企業的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其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外商企業的反應系數分別為0.003且在10%的水平下顯著為負、0.003不顯著為負(>10%的顯著性水平)、0.004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和0.004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只有集體企業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統計上不顯著。這說明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地提高了企業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對增值稅轉型政策效果的發揮起到了促進作用。結果支持了假設2的成立。

交乘項Reform*year*VAT以及交乘項Reform*ye-ar*Size_firm_sum表示增值稅轉型政策對企業代理成本的政策效應。在表4中,交乘項Reform*year*VAT系數為0.649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說明增值稅轉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顯著地減少了企業的代理成本,在增值稅轉型過程中稅務機關對企業起到了良好的外部監管和監督作用;作為穩健性檢驗,從表4中模型(7)可知,交乘項Reform*year*Size_firm_sum的系數為0.874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負,這進一步驗證了在增值稅轉型過程中稅務機關的監督作用確實是促使企業的代理成本顯著降低。這個結果支持了假設3。

五、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主要估計結果表明,增值稅轉型顯著提高了不同性質類型企業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資本成本敏感性,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投資的資本成本敏感性得到明顯提高;市場化改革促進了增值稅轉型對企業投資資本成本敏感性的提高;同時增值稅轉型政策也使企業的代理成本顯著下降,使稅務機關發揮了企業外部治理的作用。

結合2004年東北地區增值稅轉型政策及近些年來稅收政策的變化,本文針對企業在稅收改革中的行為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企業應根據實際發展狀況進行合理和有效的投資,要注重投資效率、投資方向和投資質量。(2)深刻理解國家相關配套政策。國家在每次稅收改革過程中都會根據經濟形式的發展進行相關政策的調整和推進,將對企業的納稅行為產生政策性的影響,企業應充分關注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避免產生稅收風險。(3)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稅收改革為企業創造了稅收籌劃空間,企業應有效地實施稅收籌劃,最大限度地享受稅收改革所帶來的實際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 方震海.增值稅改革全面推開.中國財政,2009,(4):15-19.

2. 徐明東,陳學彬.中國工業企業投資的資本成本敏感性分析.經濟研究,2012,(3):40-51.

3. 李成,王哲林.稅收政策變動影響我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實證研究.稅務研究,2010,(6):28-32

4. 姜付秀,黃繼承.市場化進程與資本結構動態調整.管理世界,2011,(3):124-134.

5. 徐明東,田素華.轉型經濟改革與企業投資的資本成本敏感性—基于中國國有工業企業的微觀證據. 管理世界,2013,(2):125-135.

6. 萬華林,朱凱,陳信元.稅制改革與公司投資價值相關性.經濟研究,2012,(3):65-74.

7. 鄭志剛,殷惠峰,胡波.我國非上市公司治理機制有效性的檢驗.金融研究,2013,(2):142-155.

8. 樊綱,王小魯,馬光榮.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經濟研究,2011,(9):4-16.

9. Dyck A,Zingales L Private Benfits of Con- trol;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ournal of Fin- ace,2004,59(2):537-60.

10. 曾亞敏,張俊生.稅收征管能夠發揮公司治理功用嗎?.管理世界,2009,(3):143-151.

11. 劉璟,袁誠.增值稅轉型改變了企業的雇傭行為嗎?——對東北增值稅轉型試點的經驗分析.經濟科學,2010,(1):103-113.

12. 聶輝華,方明月,李濤.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行為和績效的影響.管理世界,2009,(5):17-24.

13. 萬華林,朱凱,陳信元.稅制改革與公司投資價值相關性.經濟研究,2013,(3):65-75.

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資助項目(項目號:2011GXQ4D040)。

作者簡介:薛偉,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系博士生;郭小東,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收稿日期:2014-01-05。

增值稅轉型論文范文第3篇

財政部擬定的可能超過1000億減稅規模的增值稅全面轉型方案,日前已上報國務院待批。該方案最大亮點是全額抵扣、全行業轉型,方案并建議于2009年1月1日起實施。

這是目前所知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全面轉型改革方案的最新版本。盡管該方案仍有可能做些修改,但它意味著,當前宏觀形勢正在為改革創造最佳時機,抓緊推進增值稅全面轉型正在成為共識。

然而,作為中國第一大稅種,轉型本身絕非增值稅改革的終結。通過進一步改革使得增值稅充分發揮其特有優勢,真正做到全覆蓋、全鏈條、全抵扣,并加快推動中國稅收立法進程是一個更大的命題。

全面轉型有望

據了解,新方案更多參考了此前不久實施的《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暫行辦法》的試點內容:建議取消增量限制,允許企業新購入的機器設備進項稅金全額在銷項稅額中計算抵扣;取消行業限制,除國家限制發展的特定行業外,其他行業全部納入增值稅轉型范圍。

而此前的說法是,出于穩妥考慮,將要推出的增值稅全面轉型下一步方案,將很可能首先遵循現行東北增值稅改革試點增量抵扣方案,但同時會考慮在全行業推行。

實際上,從2004年下半年東北啟動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以來,改革方案的調試修改一直都在進行。

2004年9月1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文正式啟動改革試點。當時采取的是“增量抵扣”方式,改革試點領域也限定在八大行業。

同年12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緊急通知,對東北稅改的關鍵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將“增量抵扣”方式轉變為“全額抵扣”。2005年,試點方案又從“全額抵扣”再度轉為“增量抵扣”。

東北試點啟動后,如何向全國推進成為焦點。而決策部門當時更傾向于三大方案的利弊權衡。

其一,仿照東北模式,分階段按照產業序列向全國推進,首先可以選擇東北試點的六大行業,然后再逐步向其他行業拓展。

其二,同樣仿照東北模式,按照地區序列,從東北地區試點開始,按照西部、中部、東部的次序逐步推進。

其三,在總結東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考慮到增值稅的“中性”特征,應盡快將這一改革在全國范圍內推開;為了減少改革成本,在全國推開時可以采取限定抵扣范圍(新增機器設備)、實行增量抵扣等過渡性措施。就是所謂的“一步到位”。

而具體實踐進程顯然是對上述方案綜合協調的結果:繼東北老工業基地后,中部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內蒙古東部五盟市和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先后納入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范圍。

兩大顧慮漸行漸遠

種種跡象表明,增值稅轉型加速向全國推開,已經是題中應有之義。

此前不久,財政部有關人士提出,在下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財政部將“加快推進增值稅轉型”。7月下旬,全國人大財經委也建議“在全國范圍內盡快推廣增值稅轉型改革”。

“增值稅改革既是最緊迫的,也是最重要的?!必斦控斦茖W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教授如是說。

劉尚希的根據在于,增值稅運行中的負面作用日益明顯,迫切需要改革,當前是增值稅改革的良好時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他擔心,隨著時間的延長,增值稅的負面影響在擴大,尤其是對企業自主創新、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形成了越來越大的阻礙作用,沒有增值稅的改革,轉換發展方式的進程就會被延長,由此付出的經濟增長代價就會更大。

1994年中國全面推行增值稅以來,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便一直被“千呼萬喚”。而之所以遲遲無法推出,兩大顧慮始終橫亙其間:擔心會引發宏觀經濟過熱,擔心會過多影響到財政收入。

如今,中國宏觀經濟正逐漸步入調整期。而4年多地方試點經驗表明,既定方案對財政收入的沖擊遠小于預期。

有數據顯示,2004年7月至2007年底,遼寧省共為試點企業辦理抵退稅額91.4億元,占同期全省國內增值稅收入的5.1%,其中地方分攤25%,約為22.9億元,平均每年不過6.5億元,這一數字在地方財力可承受范圍內。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程法光在接受采訪時則指出,對于稅制改革,既要靜態算賬,也要動態算賬。增值稅改革帶來的減收,一方面可以迅速轉化成企業利潤,帶來25%的所得稅;另一方面,會推動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進行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提高效益,稅基也就隨之擴大。

事實上,伴隨著中國宏觀經濟增長的逐步放緩,中國的財政收入也在沖高回落。選擇在財政收入達到歷史巔峰時刻加快推進以減稅為特征的增值稅轉型,可謂恰逢其時。

增值稅立法:更大的命題

然而,作為中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轉型帶來的減稅效應并非其唯一效用,轉型本身,也絕非增值稅改革的終結。

增值稅在全世界140多個國家實行,被譽為“優良稅種”。之所以優良,是因為增值稅有三個明顯的優點:其一是全覆蓋,真正意義上的增值稅應該覆蓋到全部行業;其二是全鏈條,不論任何行業都執行增值稅,這個鏈條是完整的,比如從開礦開始,一直到形成最終商品賣到消費者手中,這個鏈條都是不斷的,環環緊扣;其三,是全抵扣,正是因為全鏈條,把前一個鏈條已經納過的稅收全部都抵扣掉,剩下部分才是本環節該交的稅收,增值就納稅,不增值就不納稅,多增值就多納稅,少增值就少納稅,實現稅負公平。

這三個條件,構成增值稅稅負公平的基本條件。

然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1400多萬增值稅納稅人,只有120多萬是一般納稅人,其余都是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中,商業的稅率是4%,工業是6%,相當于比例稅,增值稅發票不能互相抵扣。

同時,現行增值稅的范圍主要在商品領域,勞務領域仍是傳統的營業稅,這使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重復征稅問題仍舊沒有解決。

劉尚希教授分析指出,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時候,解決勞務領域的重復征稅就顯得十分迫切,而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會弱化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不利于整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而增值稅的遲遲不能完善,甚至已經大大延緩了中國稅收立法的進程。

時至今日,中國的稅收法律體系仍顯得十分薄弱。除了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稅收征管法上升為人大立法外,中國絕大部分稅種都還停留在行政法規層面。

而作為稅收法律體系母法、統領法的《稅收基本法》,雖然先后在八屆、十屆全國人大上被列入立法規劃,但至今都沒有完成立法。

“為什么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實體法和程序法差距太大,還不具備建立基本法的條件。占稅收收入50%的增值稅都沒有立法,你立個基本法有什么用?你怎么立?如果立了基本法之后,20年之內都達不到基本法的要求,這個法豈不成了開玩笑?”有財稅法專家如是說。

該專家指出,所得稅占中國稅收收入25%左右。只有增值稅上升到立法層次,二者相加占中國稅收的80%上下,加上作為程序法的稅收征管法已經出臺并在不斷修改完善,稅收基本法的建立才會比較順理成章。

而增值稅立法,首先要能夠自圓其說,要能夠說清楚增值稅的內涵和外延、基本特征、征收的基本前提條件等一系列問題。

增值稅轉型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增值稅,生產型,消費型,轉型,配套措施

增值稅是以商品生產流通各環節或提供勞務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理論上講, 增值額是指一定時期內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新創造的價值額, 從稅收征管實際看, 增值額是指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扣除法定外購項目金額之后的余額。

1 不同類型增值稅的比較

對外購固定資產價值是否允許扣除, 以及允許扣除多少, 是區別生產型、收入型和消費型增值稅的關鍵。

生產型增值稅是指在計算增值稅時, 不允許將外購固定資產的價款 (包括年度折舊) 從商品和勞務的銷售額中抵扣。由于作為增值稅課稅對象的增值額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 因此將這種類型的增值稅稱作“生產型增值稅”。

收入型增值稅是指在計算增值稅時, 只允許將當期轉移到產品價值中去的那一部分固定資產的價值 (即年度折舊額) 從商品和勞務的銷售額中抵扣。由于作為增值稅課稅對象的增值額相當于國民收入, 因此將這種類型的增值稅稱作“收入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是指允許納稅人在計算增值稅額時, 從商品和勞務銷售額中扣除當期購進的固定資產總額的一種增值稅。也就是說, 廠商的資本投入品不算入產品增加值, 這樣, 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 增值稅相當于只對消費品征稅, 其稅基總值與全部消費品總值一致, 故稱消費型增值稅。

由于對固定資產扣除方式不同, 這3種類型的增值稅對經濟的影響也不同,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1 在稅基大小方面

收入型增值稅的稅基與理論上的V+M大致相同, 生產型增值稅的稅基大于理論上的V+M。消費型增值稅的稅基最小, 在社會總產值C+V+M中, 扣除了C以及V+M用于積累的部分, 稅基小于理論上的V+M。假定納稅人的銷售收入相同, 在稅率相同的情況下, 稅基寬廣的生產型增值稅帶來的財政收入最多, 其次為收入型增值稅, 消費型增值稅帶來的財政收入最少。

1.2 在重復征稅現象方面

增值稅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避免重復征稅以優化經濟結構。收入型增值稅和生產型增值稅由于在計算增值額時, 部分允許扣除或不允許扣除當期購入固定資產的價值, 這就使這部分稅款資本化為固定資產價值的一部分并分期轉移到產品的價值中去, 成為產品價格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而產生重復征稅。消費型增值稅在計算增值額時允許扣除當期購入固定資產的價值, 一般不存在重復征稅現象。

1.3 在產業結構優化方面

生產型增值稅和收入型增值稅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征稅, 導致資金密集型行業的稅負水平重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稅負水平, 基礎產業的稅負水平重于加工行業的稅負水平, 導致行業稅負結構變化, 從而造成對產業結構的逆向調整。而消費型增值稅一般不存在重復征稅, 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

1.4 在鼓勵投資方面

生產型增值稅不僅對所有的消費資料和用于擴大再生產投資課稅, 而且對于簡單再生產的固定資產也課稅, 并且重復課稅。因此, 它不利于鼓勵投資, 特別是在資本有機構成高、資本密集程度大時, 會起到抑制投資的作用。收入型增值稅的課征結果是所有消費資料以及追加投資 (即擴大再生產) 所耗用的生產資料都負稅, 只有補償 (即簡單再生產) 所耗用的生產資料不負稅, 因此它對擴大再生產沒有刺激作用。收入型增值稅一般不改變人們投資取向, 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應該是呈中性的。由于消費型增值稅允許對當期購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一次抵扣, 會刺激投資的擴張, 不僅刺激簡單再生產的投資, 而且還刺激擴大再生產的追加投資;不僅刺激國內投資, 而且還吸引國外投資。這樣有利于資本形成。

1.5 在擴大內需方面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越演越烈的國際國內局勢下, 擴大內需, 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 顯得尤為重要。生產型增值稅對擴大再生產沒有刺激作用, 不利于擴大投資, 以拉動內需。收入型增值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中性, 對擴大投資拉動內需沒有特別的刺激作用。消費型增值稅有利于刺激企業擴大再生產, 刺激投資, 導致社會購買力大大提高, 有利于拉動內需, 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

1.6 在對物價的影響方面

收入型增值稅和生產型增值稅對固定資產購進稅款不能抵扣或只能部分抵扣,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投資主體的投資欲望, 從而抑制需求拉動型物價上漲。消費型增值稅具有刺激投資的作用, 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投資欲望會被進一步激發, 導致社會購買力大大提高, 某種程度上會引起需求拉動型的物價上漲。但是消費型增值稅允許對當期購入固定資產一次抵扣, 降低了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 從而降低了企業產品成本, 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我國目前的物價上漲屬于上游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帶來的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 消費型增值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持續上漲的物價水平。

1.7 在出口貿易方面

在出口環節, 一般實行“出口退稅”政策, 國際上采取“征多少, 退多少, 徹底退稅”的原則予以退稅, 實現全面抵扣已納稅款。生產型增值稅由于存在重復征稅, 難以做到徹底退稅, 因而生產型增值稅使出口產品的稅負相對較重, 限制了出口。收入型增值稅由于固定資產折舊額的確定有許多估計因素, 足額退稅在操作上有一定難度。而消費型增值稅一般不存在重復征稅現象, 最容易保證足額退稅, 國內出口產品得以以不含稅的價格參與國際競爭, 有利于出口。

1.8 在進口貿易方面

在進口環節, 如果國內采用的是生產型增值稅或收入型增值稅, 那么會出現國內產品稅負重于進口產品稅負的現象, 不利于國內產品與進口產品的公平競爭。如果國內貨物采用消費型增值稅, 那么國內產品的稅負與進口產品的稅負水平相當, 有利于國內產品與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展開公平競爭, 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

2 增值稅轉型改革

1994年中國全面推行增值稅以來, 生產型增值稅運行中的負面作用日益明顯, 隨著時間的延長, 生產型增值稅的負面影響在擴大, 尤其是對企業自主創新、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形成了越來越大的阻礙作用, 沒有增值稅的改革, 轉換發展方式的進程就會被延長, 由此付出的經濟增長代價就會更大。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增值稅, 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變。而之所以遲遲無法推出, 兩大顧慮始終橫亙其間:擔心會引發宏觀經濟過熱, 擔心會過多影響到財政收入。

其實, 消費型增值稅短期內影響最大的是財政收入, 從長期來看其正效應大于負效應。由生產型增值稅轉換為消費型增值稅過程中, 最現實和棘手的問題是對財政收入的直接影響, 這將造成財政收入的急劇減少, 甚至在資本密集型行業有可能會出現負增值稅的情況。但從長期來看, 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改革固然帶來的增值稅減收, 考慮到增值稅轉型改革后, 實際發生的抵退資金相應轉化為企業應稅所得額, 機器設備投資降低, 進入成本的折舊費減少, 企業所得稅將增收。同時, 由于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刺激了投資, 推動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鼓勵了新技術的使用, 促進了基礎產業的發展, 產品升級, 提高效益, 對經濟增長會產生積極作用, 最終會促進國民收入總體水平的提高, 從而使增值稅收入額與國民收入同步增長, 增值稅稅基也就隨之擴大。

從2004年7月1日起, 增值稅轉型試點首先在東北三省的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業等八大行業進行;2007年7月1日起, 將試點范圍擴大到中部6省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的電力業、采掘業等八大行業;2008年7月1日, 又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內蒙古自治區東部5個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除四川汶川地震受災嚴重地區以外, 其他試點地區實行的試點辦法的主要內容是:對企業新購入的設備所含進項稅額, 先抵減欠繳增值稅, 再在企業本年新增增值稅的額度內抵扣, 未抵扣完的進項稅余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按照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 自2009年1月1日起, 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 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的增值稅, 同時, 取消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低至3%;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調整目的是為了擴大國內需求, 降低企業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 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內容包括:

①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的增值稅;

②取消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

③取消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

④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至3%;

⑤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

與試點辦法相比, 此次全國增值稅轉型改革在3個方面作了調整:

(1) 企業新購進設備所含進項稅額不再采用退稅辦法, 而是采取規范的抵扣辦法, 企業購進設備和原材料一樣, 按正常辦法直接抵扣其進項稅額;

(2) 轉型改革在全國所有地區推開, 取消了地區和行業限制;

(3) 為了保證增值稅轉型改革對擴大內需的積極效用, 轉型后企業抵扣設備進項稅額不再受其是否有應交增值稅增量的限制。

按修訂前的規定, 小規模納稅人按工業和商業兩類分別適用6%和4%的征收率。適用轉型改革的對象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改革后這些納稅人的增值稅負擔會普遍下降, 而規模小、財務核算不健全的小規模納稅人 (包括個體工商戶) , 由于是按照銷售額和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且不抵扣進項稅額, 其增值稅負擔不會因轉型改革而降低。因此為了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 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 需要相應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紤]到現實經濟活動中小規模納稅人混業經營十分普遍, 實際征管難以明確劃分工業和商業小規模納稅人, 對小規模納稅人不再區分工業和商業設置兩檔征收率, 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統一降低至3%。

增值稅轉型改革后, 礦山企業外購設備將納入進項稅額的抵扣范圍, 整體稅負將有所下降, 為公平稅負, 規范稅制, 促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 需要將金屬礦、非金屬礦采選產品的增值稅稅率從13%恢復到17%。

經測算, 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將減少當年增值稅收入約1200億元、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約60億元、教育費附加收入約36億元, 增加企業所得稅約63億元, 增減相抵后將減輕企業稅負共約1233億元。

目前,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波及歐洲、亞洲、拉丁美洲, 全球經濟增長出現明顯放緩勢頭, 一些國家甚至出現經濟衰退的跡象, 金融危機正在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在這種形勢下, 適時推出增值稅轉型改革, 對于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提高我國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 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1) 避免重復征稅。增值稅轉型改革, 允許企業抵扣其購進設備所含的增值稅, 將消除生產型增值稅制產生的重復征稅因素;

(2) 大幅度減稅, 給企業減負。近年來在國民收入分配中, 政府的收入比重出現了明顯的提高, 而企業, 特別是居民的收入比重相對有所下降, 在刺激內需的總體目標下, 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 提高企業、居民收入比重尤為重要。增值稅轉型改革, 減低企業新增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 在維持現行稅負不變的前提下, 是一項重大的減稅政策。此項改革財政預計將減收超過1200億元, 是我國歷史上單項稅制改革減稅力度最大的一次。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影響顯現的背景下, 我國全面推進這一改革, 體現了政府尊重企業自主性, 通過恢復稅制扭曲, 放權讓利, 以激活微觀經濟個體活力的意圖, 有利于推動企業成為市場長期投資主體。相信這一政策的出臺對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發展會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3) 鼓勵投資, 擴大內需。增值稅轉型改革可以避免企業設備購置的重復征稅, 有利于鼓勵企業加大投資, 促進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 同時加快企業設備更新改造, 技術創新, 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 促進企業外延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增值稅改革將從投資的角度來擴大內需, 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

(4)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行消費型增值稅以后, 在生產型增值稅下稅負相對較低的行業如加工行業等, 其稅負優勢便不復存在了, 而對基礎產業和資本密集型企業等技術比較先進的行業來說, 由于對購進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 將大大減少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成本, 從而使稅負結構在不同行業和企業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 這種變化對基礎產業和資本密集型企業更為有利, 這些行業正是我國下一步需要大力引導和發展的, 因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增值稅轉型將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和競爭力, 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

(5) 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 全世界100多個實行增值稅的國家, 絕大多數實行的都是消費型增值稅, 只有少數國家采用生產型增值稅。我國已加入WTO, 需要我國經濟與國際接軌, 增強經濟的競爭力。我國實行消費型增值稅, 將使我國的增值稅更加符合國際慣例, 從而有助于我國加入WTO以后平等地參與國際競爭, 順利融入一體化的世界經濟中去。增值稅轉型改革后, 消費型增值稅有利于對出口產品實現全額退稅, 保證了出口產品以不含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 提高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3 進一步深化改革, 配合增值稅轉型

3.1 加強稅收征管, 提高征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由于我國增值稅的征收采用憑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稅款抵扣制, 虛開、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騙稅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使國家稅收蒙受巨大的損失。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后, 固定資產可以抵扣, 由于其對應的稅額較多, 在現有的征管條件下, 增值稅專用發票征管壓力進一步擴大, 面臨的增值稅偷逃稅風險將會加劇。勢必要求進一步加強現代化征管手段建設和稽核檢查制度建設, 提高征管水平。計算機征管可以大大提高征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稅務部門應要創造條件, 加快計算機聯網建設加強計算機的征管和稽核, 加快“金稅工程”建設, 早日實現稅務信息化管理。同時加強輿論宣傳與監督工作, 進一步作好征納雙方辦稅人員的前期專項業務培訓, 專項管理的軟件開發應全國統籌組織, 防止各地多頭安排, 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不斷提高征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3.2 擴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范圍

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是, 1400多萬增值稅納稅人, 只有120多萬是一般納稅人, 其余都是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按照征收率計算征收, 相當于比例稅, 增值稅發票不能互相抵扣。如前所述, 此次增值稅轉型中, 適用轉型改革的對象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而規模小、財務核算不健全的小規模納稅人 (包括個體工商戶) 增值稅負擔不會因轉型改革而降低。為了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 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 需要相應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紤]到現實經濟活動中小規模納稅人混業經營十分普遍, 實際征管難以明確劃分工業和商業小規模納稅人, 對小規模納稅人不再區分工業和商業設置兩檔征收率, 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統一降低至3%。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調, 將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 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 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帶動就業有積極意義。同時將通過調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政策在稅收上進一步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如此, 有必要適當擴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范圍: (1) 降低一般納稅人的進入門檻。從事生產加工和經營生產資料的納稅人, 處于商品流轉的中間環節, 為保持增值稅鏈條的完整性, 凡生產場所相對固定, 產銷環節便于控制, 能正確核算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的, 財務核算制度健全的、財務人員符合要求的, 都可以認定為一般納稅人。消除對小規模納稅人的非公平待遇, 以解決增值稅納稅人結構的不合理、不科學問題; (2) 允許部分企業自主選擇做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 即對銷售額不夠標準, 但賬冊健全, 并自愿納入防偽稅控系統的小規模納稅人, 經審批可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對個別企業或行業達到一般納稅人標準的增值稅納稅人, 由于企業進項稅額抵扣少, 環節稅負高, 在取得上一環節稅務部門代開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的前提下, 可允許其申請為小規模納稅人。促進小規模納稅人向一般納稅人轉變, 普遍實行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增值稅制度, 才能真正實現增值稅的全鏈條全抵扣, 真正避免重復征稅問題, 實現稅負公平的原則。

3.3 適當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 實現增值稅稅負公平

現行增值稅的范圍主要在商品領域, 勞務領域仍是傳統的營業稅。這使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 重復征稅問題仍舊沒有解決, 會弱化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關聯效應, 不利于整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近幾年將增值稅征稅范圍擴大到全部第三產業的呼聲較高, 我國對交通運輸業不征增值稅, 卻按照納稅人取得的運費發票可以抵扣7%的增值稅, 形成了不按增值稅征稅, 卻按增值稅抵扣的問題, 這既減少了財政收入, 又使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脫節, 不利于征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第三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不斷上升, 而且在許多領域, 與商品銷售緊密相關, 相互滲透。比如建筑安裝業既提供大量勞務, 其中有包容大量的實物銷售;交通運輸業更是與商品采購、銷售活動密不可分。因此, 把征收范圍擴大到與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運輸業、建筑業和郵電業, 既是社會大生產的客觀要求, 也可保證增值稅管理“鏈條”的完整性。

3.4 分稅制改革

增值稅是中央與地方共享稅, 增值稅轉型會使增值稅稅收減少, 同時以增值稅為稅基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地方稅費也會相應減少。在增值稅轉型的同時, 如果進一步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 勢必會侵蝕營業稅的稅基, 也就是把增值稅的增加建立在營業稅減少或取消營業稅的基礎上, 這會造成中央和地方稅收利益重新分配的矛盾。增值稅轉型勢必會造成地方財政收入的大量減收。為了有利于增值稅的規范運作, 在分稅制中, 應當科學確定地方事權及支出規模, 中央政府可以 (1) 采取規范的財政轉移支付或者財政補貼彌補由于增值稅轉型帶來的地方財政收入的減少, 緩解由此帶來的地方財政壓力, 以保障各地區經濟能夠在財政杠桿下協調發展, 妥善解決規范化增值稅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為增值稅進一步改革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2) 可以考慮在中央與地方之間重新確定一個更為合理的財力分配辦法, 適當提高地方對增值稅的分成比例。 (3) 也可考慮通過稅權的調整, 讓地方因地制宜地開征遺產稅、財產稅、社會保障稅等稅種, 為增值稅轉型提供財力支持。

3.5 提高勞動者素質, 減少增值稅轉型的就業風險

消費型增值稅有利于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 不利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增值稅轉型鼓勵機器設備投資和更新, 因此, 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傾向于用機器替代人工, 減少勞動崗位。同時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產業工人, 也很難適應技術密集型企業對工人的更高的技能和素質的需求。我國目前的企業構成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 因而推行消費型增值稅存在勞動就業的壓力, 增值稅轉型會對勞動就業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然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低水平發展, 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增長。我國目前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關鍵時刻, 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換是符合我國的產業政策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的。 (1) 我國應當逐步謀求產業結構和比較優勢的升級, 就業問題最終需要依靠經濟持續增長來解決。 (2) 在增值稅轉型的同時, 應該加大在勞動力培訓上的政策力度和資金上的投入, 通過勞動力的崗前教育、在職培訓以及下崗職工再培訓和轉崗培訓, 提高勞動者的技能和素質, 以適應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的產業結構調整。

參考文獻

[1].劉蓉.不同類型增值稅效應及轉型研究[J].財經論叢, 2001.1

[2].成記林.增值稅轉型所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山西科技, 2008, (5)

[3].何柳芳.淺談我國增值稅的轉型[J].沿海企業與科技, 2008, (6)

增值稅轉型論文范文第5篇

一、對一般納稅人的影響

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稅銷售額達到一定標準, 有資格開具和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納稅人, 也就是說一般納稅人可以憑增值稅專用發票將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抵扣掉, 從而降低稅收負擔。轉型對企業到底會有多大影響?這種影響是否僅涉及到增值稅?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需要把生產型增值稅和消費型增值稅的具體實施過程進行比較。

下面通過案例比較一下:

地處市區的宏達食品有限公司2009年1月1日購入機器設備一臺, 價值200萬元, 增值稅23.4萬元。假設該機器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為10年, 預計凈殘值為0, 采用平均年限法對其計提折舊, 所得稅稅率為25%, 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

(一) 生產型增值稅稅務處理

該公司在購入機器設備時不允許抵扣增值稅, 相當于負擔了增值稅23.4萬元, 會計處理是增加固定資產234萬元。在該機器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里, 每年的折舊額為23.4萬元。該筆費用可以沖減應納稅所得額, 每年可以使該公司少繳納所得稅23.4×25%=5.85萬元。

隨著機器設備的使用, 它的價值轉移到產品當中去, 并隨著產品的銷售而形成銷項稅額, 該公司應納的增值稅是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 但機器設備的進項稅額不能扣除, 那么實際上對這一部分價值征收了兩次增值稅, 存在著重復征稅問題??偟目磥? 該公司購買機器設備實際上繳增值稅為23.4萬元, 每年折舊抵減收入少繳所得稅5.85萬元。

(二) 消費型增值稅稅務處理

該公司在購入機器設備時的增值稅允許作為進項稅額抵扣, 會計處理是增加固定資產價值200萬元。在該機器設備的正常使用壽命里, 每年的折舊額為20萬元。該折舊額每年可以使該公司少繳納所得稅20×25%=5萬元, 由于在購入時增值稅已作為進項稅額抵扣, 因此不存在重復計征的問題, 而且機器設備的價值從理論上來講是在10年內平均轉移的, 每年消耗的價值是20萬元, 應扣除的進項稅額是2.34萬元, 但為了便于稅收征管, 在購入時一次全部扣除了, 多扣除了23.4-2.34=21.06萬元。對于該公司來講, 同時還會少繳納城建稅、教育費附加23.4× (7%+3%) =2.34萬元, 每年折舊額抵減收入可少繳所得稅5萬元。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 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變對企業納稅的影響不僅涉及到增值稅, 還涉及到所得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不僅涉及到購買機器設備的當期, 而且涉及到機器設備整個壽命期。這種轉變可以使該公司因為避免重復計征而少繳納增值稅23.4萬元, 城建稅、教育費附加2.34萬元, 但每年從折舊抵減所得額時得到少繳納所得稅的好處卻減少了0.85萬元 (5.85萬-5萬) 。因此, 該公司在10年的時間里一共可以獲得稅收上的好處是17.24萬元 (23.4+2.34-0.85×10=17.24) , 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二、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影響

這次增值稅轉型改革, 涉及小規模納稅人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 即由工業6%和商業4%統一降低為3%;二是降低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劃分標準, 即將現行工業和商業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標準分別從100萬元和180萬元降為50萬元和80萬元。

這次增值稅轉型改革的對象主要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改革后這些納稅人的增值稅負擔會普遍下降。然而規模小、財務核算不健全的小規模納稅人 (包括個體工商戶) , 由于是按照銷售額和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且不抵扣進項稅額, 其增值稅負擔不會因轉型改革而降低。為了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 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 需要相應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

在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的同時, 這次改革還降低了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劃分標準。修訂后的《實施細則》將個體工商戶也納入了認定范圍, 個體工商戶達到標準的, 也應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達到新認定標準的小規模納稅人, 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一般納稅人認定申請。部分小規模納稅人踏入了一般納稅人的行列。

小規模納稅人征收水平的大幅下調, 將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 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此外,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將通過調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政策在稅收上進一步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

上一篇:煤炭行業論文下一篇:房地產開發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