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準則下企業投資論文范文

2023-12-12

會計準則下企業投資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基于我國企業當前普遍存在的非效率投資現象,借助于企業內部控制建設這一契機,運用上市公司數據實證檢驗高質量內部控制能否有效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研究結果顯示,高質量內部控制確實可以降低企業的非效率投資程度,不管企業是投資過度,抑或是投資不足,內部控制均起到抑制作用。同時,會計信息質量在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的這一關系中起著部分中介作用,且這一中介作用在抑制投資過度時更加明顯。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投資質量,優化資源配置。

關鍵詞: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投資效率

一、引言

投資是企業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方式,投資效率的優劣事關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整體價值。在一個無摩擦的完美資本市場中,企業投資決策的原則應該是,在高資本回報率的項目上繼續追加投資, 在低資本回報率的項目上及時減少投資,從而使得經濟中每個項目的資本邊際收益都相等。然而,現實資本市場的不完美,使企業無法避免地出現了非效率投資行為。已有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的投資效率普遍不高[2],非效率投資行為普遍存在[3]。企業非效率的投資行為造成了嚴重的資源誤配,極大地損害了企業的價值。因此,急需有效的方法來抑制或降低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從而促進企業投資行為的高效性與價值增值性。

已有研究發現影響企業投資效率的因素很多,但最常見和最主要的因素是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4,5],要想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降低非效率投資行為,就要從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著手。財務會計信息通過向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信息,反映大股東和經理人對企業的經營運作狀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和代理問題[6]。

內部控制作為一項合理保證企業目標實現的過程,是實現權力制衡的基本措施[7],能夠有效減少經理人機會主義會計選擇的可能性[8],限制經理人或大股東披露虛假信息、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約束、限制經理人或大股東利益侵占行為,起到提高企業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作用[9,0]。然而,筆者發現,當前學術界鮮有從內部控制的視角來研究企業的投資效率問題。李萬福等從低質量內部控制是否會加劇企業非效率投資的角度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得出了肯定的結論。然而,相關的研究并沒有從正面去回答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改善企業非效率投資行為,同時,由于李萬福等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定義采用二分法,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

本文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發布這一契機,通過選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作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衡量指標,實證研究了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在研究中,我們同時檢驗了會計信息質量在這一關系中是否發生著中介作用。

本文的研究可能在以下三個方面具有一定貢獻。

首先,從內部控制的視角研究了企業投資效率問題,并通過實證的方法提供了相應的經驗證據。內部控制是一個合理保證企業實現多目標的過程,最根本的作用應該是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保護投資者的根本利益。投資作為企業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事關企業的發展和整體價值的實現。所以,本文將內部控制引入企業投資效率的研究中來,不僅豐富了相關的理論文獻,而且以上市公司數據驗證了內部控制所體現的投資者保護功能。

其次,檢驗了會計信息質量所發揮的中介作用。非效率投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代理問題造成的,而代理問題也可歸為信息不對稱的結果,所以,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明顯影響企業的投資效率。既然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那么會計信息質量理所當然應該在其中發揮一定的中介作用。

最后,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采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來衡量企業內部控制質量,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以往二分法的不足,同時為了避免變量之間存在自選擇問題,在文中進行了內生性檢驗,確保了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二、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外針對內部控制對企業投資效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內部控制要素的視角展開的。Richardson[2]研究發現,有效的治理結構可以降低企業的過度投資行為,股東積極參與經營,以及具有明確的反收購規定的企業在降低非效率投資行為上作用明顯。Malmendier等[3]和Lambert等[4]則分別從管理者過度自信與道德風險的視角研究了控制環境對公司投資決策的影響。學者們還基于行為金融學和高層管理理論的視角,研究了管理者背景特征對企業投資的影響[5,6]。ushman等[4]從國家橫截面角度檢驗了穩健的財務報告體制對經理投資決策效率的影響,發現在穩健的財務報告體制下,經理對投資機會下降做出反應的速度更快。Wallace[7]研究發現,高質量的審計可以降低企業內部與外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約束經理人的自利行為,從而提高投資效率。

國內學者劉星等[8]將我國上市公司非理性投資行為劃分為“不自量力”、“為所欲為”、“任人宰割”三類,并從公司治理機制的角度對這種非理性行為的發生進行了研究。唐雪松等[9]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的過度投資行為及其制約機制,結果發現,經理的機會主義是引發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的主要原因,現金股利、舉借債務可以有效制約企業的過度投資行為,公司治理機制的約束作用卻較弱,獨立董事并未發揮作用。翟華云[20]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制度背景實證檢驗了法律環境和審計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在我國較好的法律環境地區, 高質量審計能夠有效減少上市公司投資不足和抑制上市公司的投資過度,從而提高公司投資效率。除了上述的研究,學者們還從會計穩健性、債務融資約束、大股東控制及機構投資者持股等多方面對企業投資效率進行了研究[2-23]。

鑒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對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的直接研究仍然是存在著空白,鮮有文獻從投資的視角來研究內部控制的經濟后果問題,即內部控制在企業投資中的作用尚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谝陨戏治?,本文認為進行內部控制與投資效率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內部控制是一個包含多要素,旨在實現多目標的過程。有效的內部控制通過多途徑影響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繼而對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產生影響。首先,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要求企業設計完整、合理的會計信息處理程序,通過一系列的控制活動,如規范的會計處理、高效的會計系統控制以及及時的會計信息傳遞等,著力降低企業會計信息的誤處理行為,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同時,在一個具有高質量內部控制的企業中,企業利用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三重一大”事項進行集體決策,也會顯著地提高企業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減少非效率投資行為,改善企業的投資績效。其次,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合理保證企業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提高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讓外部投資者能夠切實地感知到企業的真實狀況,增強了投資者對信息的依賴程度,降低了銀行等債務人對企業風險的預期,從而可以降低投資者對資本成本的要求,避免了企業因融資成本過高而導致的投資不足。再次,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約束管理者,降低代理成本,抑制管理者利用投資過度來實現自身利益的行為。這主要是因為會計信息在管理者薪酬合約中的應用及股票市場中的反應給管理者施加了進行合理投資決策的壓力,監督和約束了管理者的過度投資行為。此外,監督作為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監督檢查體系能夠促進項目和計劃的高效執行,引導資源流向高效率項目,從而避免資源浪費,提高了投資效率。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質量的內部控制通過多種途徑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企業的決策、融資成本及管理者監督等的影響來降低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诖?,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

H2: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提高投資效率。

企業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降低了公司的投資效率,而高質量會計信息則有助于降低他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緩解公司投資過度和不足,進而提高公司投資效率。即會計信息質量能夠改善企業的投資效率,抑制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因此,如若高質量內部控制能夠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就能夠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

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強調了企業組織結構的合理構架和決策程序的科學高效,而這些與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關系甚微,卻明顯關乎著企業的投資決策。同時,企業內部控制所要求的持續風險管理也直接地影響著企業的投資效率,監督和控制投資項目的運行,抑制管理者的非效率投資行為。如此種種,也說明了內部控制對企業投資效率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會計信息質量作為一個中介因素,可能發揮著部分中介的作用?;诖?,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H3:會計信息質量在內部控制與企業投資效率的關系中發揮著部分中介的作用。

四、研究設計

會計準則下企業投資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被投資企業實現了凈利潤,投資企業應按照相同期間的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投資收益、并作“借:長期股權投資,貸:投資收益”的會計處理。本文圍繞這一會計處理,探析計算股權“投資收益”時應考慮的諸多影響因素。

[關鍵詞]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影響因素

一、不同投資時點對計算投資收益的影響

(一)假設投資企業在某年1月1日投資時

甲企業于2008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100萬元向乙企業進行投資,投資后持股比例為20%,對乙企業具有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甲、乙兩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與會計期間相同,投資時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等,投資持有期間,投資持股比例未發生變化,甲、乙雙方沒有發生除投資以外的交易或事項,乙企業當年實現的凈利潤為1200萬元。要求計算甲企業應享有的投資收益,并進行會計處理。

甲企業2008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乙企業2008年實現的凈利潤×投資持股比例=1200×20%=240(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40

貸:投資收益

240

(二)假設投資企業在某年4月1日投資時

仍以上題為例,甲企業向乙企業的投資時間為2008年4月1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則甲企業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為180萬元(1200×9/12×20%)。因為投資企業計算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時,應以投資企業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為依據。其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80

貸:投資收益

180

二、投資持股比倒變化對計算投資收益的影響

(一)按分段持股比例計算

A企業干2008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20萬元向B企業投資,取得B企業10%的持股比例,由于A企業有權參與B企業的決策制定,所以對B企業具有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核算該項股權投資。2008年3月1日,A企業又以銀行存款25萬元向B企業進行投資,又取得B企業8%的持股比例,A企業追加投資后仍對B企業具有重大影響。B企業當年實現的凈利潤為85萬元,其中1至2月份實現的凈利潤為15萬元。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要求計算A企業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并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A企業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15×10%+(85-15)×18%=14.1(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4.1

貸:投資收益

14.1

(二)按加權平均持股比例計算

仍以上題為例,假如無法獲悉1至2月份實現的凈利潤,其他條件不變。

加權平均持股比例=10%×12/12+8%×10/12=16.67

或=10%×2/12+18%×10/12=16.67%

A企業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85×16.67%=14.16(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4.16

貸:投資收益

14.16

三、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存在差異對計算投資收益的影響

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指投資企業投資時,被投資企業可辨認資產及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不一致而形成的差額。在此種情況下,投資企業在計算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時。應對來源于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并以調整后的凈利潤作為計算股權投資收益的依據。其詳細計算公式如下:

應享有投資收益=調整后凈利潤×持股比例

調整后凈利潤=調整前凈利潤-(按公允價值計算確定的成本費用一按賬面價值計算確定的成本費用)

例如:甲公司于2008年7月1日購入乙公司40%的股份,購買價款為4500萬元,對乙公司具有重大影響。取得投資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9000萬元,除下表所列項目外,乙公司其他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如表1)。

已知乙公司于2008年實現的凈利潤為920萬元,其中在甲公司取得投資時的賬面存貨有60%對外出售,甲公司與乙公司的會計年度及會計政策相同。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均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進行攤銷。預計凈殘值均為零。甲、乙公司之間未發生任何內部交易與事項。要求根據上述資料計算甲公司2008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并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乙公司調整后凈利潤=920-[(1080-860)×60%+(2400/16-1800-360/16+(1200/8-1050-210/8)]=683(萬元)

甲公司應享有的投資收益=683×6/12×40%=136.6(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36.6

貸:投資收益

136.6

四、順流與逆流交易對計算投資收益的影響

順流、逆流交易是指投資企業與其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其中,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將資產出售給投資企業的交易為逆流交易;投資企業將資產出售給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交易為順流交易。應當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順流交易還是逆流交易,只要購入方在購八年度沒有將所購資產對外出售,投資企業在計算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凈利潤的份額時,都應將其內部交易未對外實現的利潤予以剔除。另外對于逆流交易,出售年度計算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凈利潤的份額時。則將對外交易實現的利潤予以加回。

例1、M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取得甲公司25%的有表決權的股份,從而能夠對甲公司施加重大影響。假定M公司取得該項投資時,甲公司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相同,M公司與甲公司所采用會計政策與會計期間一致,持有投資期間M公司的持股比例未發生變化,M公司有一非全資子公司N公司,M公司于每年年未編制合并報表。2008年9月18日甲公司將成本為700萬元的某商品以100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M公司,M公司以取得的商品作為存貨核算,至2008年12月31日,M公司以對外出售了60%,剩余的存貨于2009年全部出售。甲公司2008年實現的凈利潤為2900萬元,甲公司2009年實現的凈利潤為280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分別進行2008年、2009年與M公司有關的賬務處理。

(一)2008年M公司會計處理:

1 應享有的投資收益=[2900-(1000-700)×40%1×25%=695(萬元)

2 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695

貸:投資收益

695

3 編制合并報表時調整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

30[(1000-700)×40%×25%]

貸:存貨

30

(二)2009年M公司會計處理:

1 應享有的投資收益=(2800+120)×25%=730(萬元)

2 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730

貸:投資收益

730

3 編制合并報表時不再進行調整。

例2、M公司于2008年2月1日取得乙公司50%的有表決權的股份,并與R公司共同控制了乙公司,M公司取得該項投資時,乙公司除有一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不一致外。其他資產與負債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該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00萬元,賬面價值80萬元,采用直線法折舊,折舊年限為4年,M公司與乙公司所采用的會計政策與會計期間一致,M公司的持股比例未發生變化,M公司有一非全資子公司N公司,M公司于每年年未編制合并報表。2008年10月8日,M公司將一庫存商品出售給乙公司。成本600萬元,收入為900萬元,乙公司購入后作為存貨核算,至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全部沒有對外出售。乙公司2008年實現的凈利潤為3 000萬元。到2009年末止,乙公司出售了該存貨的80%,2009年乙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為2 600萬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分別進行2008年、2009年與M公司有關的賬務處理。

(一)2008年M公司會計處理:

1 應享有投資收益=[3000-(100/4-80/4)-(900-600)]×11/12×50%=1235.21(萬元)

2 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1 235 21

貸:投資收益

1235.21

3 編合并報表時的調整分錄:

借:營業收入450(900×50%)

貸:營業成本

300(600×50%)

投資收益

150

(二)2009年M公司會計處理:

1 應享有投資收益=[2600-(100-25/2-80-20/3)-(900-600)×20%]×50%=1267.5(萬元)

2 會計分錄: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267.5

貸:投資收益

1267.5

3 編臺并報表時的調整分錄:

借:營業收入

90(900×20%×50%)

貸:營業成本

60(600x×20%×50%)

投資收益

30

會計準則下企業投資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2006年新會計準則之套期保值準則系新增內容,套期保值是從事套期保值業務企業會計核算的重難點,套期保值準則未就具體套期保值業務及其會計賬務處理有詳細的例解。本文結合新準則,簡單介紹了套期保值有關的概念,根據套期保值的確認計量要求設置相關會計科目,并就現金流量套期業務提出賬務處理見解。

關鍵詞: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會計核算;套期賬務處理

在新準則頒布以前,企業從事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是執行財政部于1997年10月發布的《企業商品期貨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及2001年頒布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等。原制度沒有對套期保值、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套期分類進行系統的規定,也沒有對套期會計方法及應用條件作出規定,只對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規定了簡單的會計處理方法,隨著從事大宗商品貿易、加工的企業為規避商品價格風險而進入商品期貨業務的越來越多和新準則的普及使用,相關企業財務必須直面套期業務會計核算,而套期保值會計是金融會計中最復雜的部分,是新準則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期貨套保業務是我國新生事物,新準則未就相關業務作詳細例解。本文主要針對商品期貨套期保值會計核算辦法提一點淺薄見解,希望能給涉及相關期貨業務的同行起到拋磚引玉作用。

1 套期保值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以規避現貨價格風險為目的的期貨交易行為(即通過套做期貨實現現貨保值),企業開展套期保值交易,是將期貨市場當做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現在買進但準備以后售出的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的商品的價格進行“鎖定”的交易活動。概言之,套期保值的本質在于“風險對沖”和“風險轉移”。

《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以下簡稱套期保值準則),是針對企業的套期保值業務會計處理作出的規范。從會計角度看,套期保值是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銷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

企業運用商品期貨套期時,其套期保值策略通常是: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同,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同來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為運用套期會計方法,套期保值按套期關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之間的關系)可劃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凈投資套期。

2 運用套期會計方法的條件

對于滿足套期保值準則規定條件的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企業可運用套期會計方法進行處理。

套期保值準則規定,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或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運用套期會計方法進行處理:

(1)在套期開始時,企業對套期關系(即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之間的關系)有正式指定,并準備了關于套期關系、風險管理目標和套期策略的正式書面文件。該文件至少載明了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被套期風險的性質以及套期有效性評價方法等內容。套期必須與具體可辨認并被指定的風險有關,且最終影響企業的損益。

(2)該套期預期高度有效,且符合企業最初為該套期關系所確定的風險管理策略。

(3)對預期交易的現金流量套期,預期交易應當很可能發生,且必須使企業面臨最終將影響損益的現金流量變動風險。

(4)套期有效性能夠可靠地計量,即被套期風險引起的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以及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5)企業應當持續地對套期有效性進行評價,并確保該套期在套期關系被指定的會計期間內高度有效。

3 套期保值會計科目設置

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期貨交易是通過期貨公司在期貨交易所進行買賣期貨合約的業務,實行的是保證金制。為便于商品期貨業務的核算,建議設立以下會計科目:

(1)“其他貨幣資金-期貨保證金”該科目核算銀期之間入金、出金以及手續費等業務。該科目期末余額反映期貨保證金賬戶可用資金數。該科目可以將不同期貨公司作為輔助核算。

(2)“套期工具-商品期貨”科目:本科目核算企業開展套期保值業務(包括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資產或負債。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套期工具形成的資產;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套期工具形成的負債。該科目可以將不同期貨品種(如銅、鋅等)作為輔助核算或增設三級科目核算。

(3)“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套期工具價值變動”科目:核算套期工具在持有期間形成的公允價值變動金額,期末余額反映套期工具持有期間累計變動累。

(4)“被套期項目”科目:本科目核算企業開展套期保值業務中被套期項目變動形成的資產或負債。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被套期項目形成的資產;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被套期項目形成的負債。

(5)“衍生工具”科目:本科目核算企業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及其變動形成的衍生資產或衍生負債。指定為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不在本科目核算,在“套期工具-商品期貨”中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資產的公允價值;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負債的公允價值。

(6)“投資收益-其他-期貨收益”科目,該科目核算商品期貨交易中發生的手續費、衍生工具處置凈收益(損失)、非套期保值部分處置凈收益(損失)。

4 套期保值業務的會計處理

按新準則要求,企業應對所從事的套期保值業務先進行區分,再分別進行會計處理。

(1)對于公允價值套期,在滿足運用套期會計條件的情況下,套期工具為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套期工具為非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賬面價值因匯率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被套期項目因被套期風險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被套期項目的賬面價值。被套期項目為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進行后續計量的存貨、按攤余成本進行后續計量的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也應當按此規定處理。

(2)對于現金流量套期,在滿足運用套期會計方法條件的情況下,套期工具利得或損失中屬于有效套期的部分,應當直接確認為所有者權益,并單列項目反映。該有效套期部分的金額,按照下列兩項的絕對額中較低者確定:1)套期工具自套期開始的累計利得或損失;2)被套期項目自套期開始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累計變動額。套期工具利得或損失中屬于無效套期的部分(即扣除直接確認為所有者權益后的其他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3)對境外經營凈投資的套期,應當按照類似于現金流量套期會計的規定處理。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損失中屬于有效套期的部分,應當直接確認為所有者權益,并單列項目反映。處置境外經營時,原在所有者權益中單列項目反映的套期工具利得或損失應當轉出,計入當期損益。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損失中屬于無效套期的部分,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5 現金流量套期賬務處理

對于公允價值套期的賬務處理在套期保值教材都有舉例,本文不再贅述,本文主要對現金流量套期賬務處理提出個人見解。企業在商品期貨市場開倉買入期貨合約,同時預期于合約對應的月份在現貨市場購入同樣的品種、數量的現貨,屬于被套期項目為預期交易,應選用現金流量套期會計處理。賬務處理如下:

(1)資金轉入期貨公司保證金賬戶時,根據銀行劃撥單,借記:其他貨幣資金-期貨保證金-XXX期貨公司 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企業開倉建立套期保值頭寸或追加套期保值合約保證金時,根據結算單據列明的金額,借記“套期工具-商品期貨-XXX品種”科目,貸記“其他貨幣資金-期貨保證金-XXX期貨公司”科目。

(3)資產負債表日,對套期保值頭寸進行公允價值核算,按資產負債表日結算價與期初資產負債日結算價的差額,借記“套期工具-商品期貨-XXX品種”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套期工具價值變動”科目,浮盈為正數,浮虧為負數。

(4)現貨交易尚未完成,套期保值合約已經平倉的會計處理:套期保值合約平倉及結算盈虧時,若是盈利,則借記“其他貨幣資金-期貨保證金-期貨公司”科目,貸記“套期工具-商品期貨-XXX品種”科目,同時: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套期工具價值變動”科目,貸記“投資收益-其他” 科目。

(5)企業套期保值合約在交易或交割時發生的手續費,按結算單據列明的金額,借記“投資收益-其他-期貨收益”科目,貸記“其他貨幣資金-期貨保證金-期貨公司”科目。

(6)企業套期保值合約在現貨商品買入時平倉會計處理:借記“其他貨幣資金-期貨保證金-期貨公司”科目,貸記“套期工具—商品期貨-XXX品種”科目,將平倉時的盈虧金額,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套期工具價值變動”科目。同時將套期保值合約實現的盈虧,同被套期保值業務發生的成本相配比,屬于套期保值部分的盈虧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套期工具價值變動”科目的套期工具價值變動累計額沖減或增加現貨成本,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套期工具價值變動”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盈利時金額為正數,虧損時金額為負數。屬于非套期保值部分轉入當期損益:借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套期工具價值變動”科目,貸記“投資收益-其他-期貨收益”科目。

(7)企業建倉時即認為是投機目的或建倉位大于未來月份的現貨需要量時財務上不作為套期保值會計處理,直接列入“衍生工具-商品期貨-XXX品種”科目核算:

1)企業取得衍生工具時,按其公允價值,借記本科目,按發生的交易費用,借記“投資收益-其他-期貨收益”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其他貨幣資金—期貨保證金-期貨公司”科目。

2)資產負債表日,衍生工具的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公允價值低于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3)衍生工具終止確認時,應當比照“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等科目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平倉時,借記“其他貨幣資金-期貨保證金-期貨公司”科目,貸記“衍生工具-商品期貨-XXX品種”科目,同時,將該期貨產生的投資利得進行結轉: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該合約以前已累計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的金額),借記“衍生工具-商品期貨-XXX品種”(本期平倉價與上一資產負債表日該衍生工具的差額),貸記“投資收益-其他-期貨收益”科目。

限于篇幅,本文僅就現金流量套期買入套期保值會計核算提供個人的見解,賣出套期保值會計核算多數教材均有舉例,這里不在贅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S].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S].2006.

[3]全國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評結合考試輔導教材 高級會計實務【ISBN】9787514108156.

作者簡介:趙同慶,中國注冊會計師。

會計準則下企業投資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小企業會計工作的現狀分析,運用比較分析法和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將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制度和稅法進行了詳細深入的比較分析,從而進一步調查研究提出新準則在實施時可能面臨的問題,并從政府、社會、小企業以及準則本身四個方面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措施。

關鍵詞:小企業;問卷調查;比較分析;實施問題;方案措施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誕生符合我國新形勢下經濟改革發展的需要,符合我國逐步加快實現經濟全球化步伐的需要,是促進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舉措。2008年鑒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G20峰會和金融穩定理事會大力倡導推動建議全球各國的經濟體聯合起來制定一致的高質量的國際會計相關準則制度規定來對國際經濟進行相應的規范。而小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相關準則逐步靠近,趨于相同,借鑒國際上有利的相關準則制度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小企業發展的自身國情,有利于我國更好地融入經濟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國小企業又吸納了過半的就業人口,對我國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順利實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國小企業會計工作的現狀分析

根據筆者利用課余時間所做的關于我國小企業會計工作的調查問卷(表1)來看,現在我國小企業會計工作現狀大多存在小企業自身相關制度的不健全,相匹配設施的不完善等問題,這使小企業會計工作無法滿足小企業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需求。

1.小企業自身內部管理體制不夠健全

從上表的比率來看,有過半數的人覺得內部相關體系的不健全是小企業會計工作的一大現狀。小企業由于受到自身規模的限制,企業內部缺少像大中型企業那樣較完善的會計部門監督管理檢查機制,即使有些小企業設有相應的會計工作監管審核機制,但由于小企業一般管理者經營者都為同一個人即小企業的老板,老板一手專權導致那些會計工作監管審核人員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小企業會計相關信息存在不實虛假現象

從數據中看出,近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小企業會計工作存在信息不實情況。我國小企業由于相關會計制度的不完善導致許多的小企業沒有完全遵循相關會計核算的要求來進行會計操作。一些小企業甚至出于本企業自身的利益考慮,在會計憑證以及會計賬簿上做手腳,違反了相關制度法規的約束,喪失了會計人員應有的職業操守,導致了小企業相關會計信息的虛假不實情況,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

3.小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相關技能素質不夠高

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現在小企業的會計工作者技能素質還有待提高。小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總體相關專業技能素質較低,對會計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及理解較差。同時,由于小企業自身規模及能力的限制,小企業會計工作人員一般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紙質手寫記錄工作,使一些較先進的與計算機相關的會計現代化信息技術系統等無法在本企業內實現,這也阻礙了會計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發展。

4.相對應的外部監管不到位

就我國現在的國情而言,政府和社會的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也是一大問題。由于政府和社會的監督體系不健全,而企業又大多都是逐利性質的,所以監管方面的漏洞導致企業的會計工作信息存在失真、弄虛作假等現象。而在此基礎上,由于小企業的受關注程度遠不如大中型企業,加之對小企業會計工作的監管操作又較為復雜,所以就放松了對小企業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進而在會計信息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就更為普遍。

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

1.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

總體上而言,《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對《企業會計準則》為更好地適應我國小企業發展而進行的進一步簡化。小企業不同于大中型企業,在會計信息的披露需要以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方面并沒有很高的要求標準,所以《企業會計準則》對于小企業而言過于繁雜,應在此基礎上進行收縮來適應小企業會計工作的需求。

(1)兩者之間存在的主要差異情況分析

首先,在會計科目方面有所減少。與《企業會計準則》相比,《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科目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簡,在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預提費用等許多的會計科目都進行了省略調整。這樣更貼合小企業會計的實際操作,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其次,在財務報表要求的相關信息的羅列上以及公開顯示方面也進一步進行了簡化,這樣能有效節省花在此事項上的人力物力與時間,更多地降低小企業會計工作的成本,有助于小企業更好地成長發展。

(2)兩者之間存在的協調情況分析

在《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范圍內的小企業可以自由選擇采用兩種準則中的任意一種,但不得在同一時間采用另一種。這一策略給予了小企業更多地選擇空間,適合小企業多方向、多戰略思維地發展,并且也適當地制止了一些小企業的投機取巧鉆空子行為。另外,對于執行本準則的小企業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雖然這一策略促進了兩者之間的趨同統一,但是對于小企業實際工作操作過程中遇到那些未列明相關事項的這一情況,小企業會計的工作者還需轉而參照查證《企業會計準則》,這勢必會增加他們的工作難度與強度,有礙于小企業財務會計成本的減少,進一步有礙于小企業健康成長發展。

2.小企業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比較分析

首先,在會計計量方法上兩者之間有不同之處。計量方法方面主要以按照歷史成本計量為準,并且省去了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這一個要求,與之前相比較,大大降低了小企業會計工作者在職業判斷方面的要求,降低了會計工作的強度,為小企業會計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次,在準則適用范圍的界定上面有所改變。原先的《小企業會計制度》采用的是老的劃型標準規定的小企業范圍,那時還并沒有區別小企業與微小企業的范圍差異。而現今的小企業定位則比以前的更為精準。此外,在會計科目方面相較于之前的也做了一定的調整,有增有減,適應了新時期小企業會計的需要。

3.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的比較分析

筆者認為新準則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其很大程度上與稅法的相趨同。準則在采用歷史成本法進行計量并且去掉了資產減值準備、資產的折舊方法和年限上、無形資產攤銷、利得、費用等各個方面都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與稅法的相趨同,減少了小企業會計工作在納稅時所額外需要進行的調整。這大大加強了準則與稅法之間的趨同協調相統一,使原制度與稅法之間的差異大幅度減小,減少了小企業會計的工作量,同時也為我國國家相關稅收的征收提供了便利,并且也有利于國家稅務機關能更好地根據小企業提供的相關財務信息來采取實行更貼合小企業的優惠促進政策。

三、我國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面臨的問題

由于我國小企業會計相關制度正處于新舊規則交替階段,所以雖然《小企業會計準則》是順應小企業經濟發展要求而產生的,但由于舊制度的慣性延續影響還有小企業會計工作自身所攜帶的各種因素的制約以及社會整體環境的約束限制,新準則的實施仍面臨著諸多問題。表2是對于新準則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

由上表的結果可以看出,新準則的實施還主要面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與新準則相匹配的相關培訓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在表2的統計中,這一問題所占的比重接近百分之八十五。歷史上的相關調查研究表明,2004年的《小企業會計制度》在頒布之后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僅有27%的小企業表示知道該制度,而在這27%的小企業之中僅有21%表示曾有進一步通過相關的培訓深入了解學習過該制度。與該制度相匹配的培訓機制的不健全是小企業會計制度無法得到有效實施關鍵原因之一。所以,新準則要想得到有效的實施,那么首先被小企業所了解學習是必要的前提。因此,要想讓小企業能深入理解貫徹并實施,相對應的培訓機制的建立健全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

2.與新準則相對應的社會監督體系不完善的問題

由于我國的社會監督體系不完善,這將會導致一些小企業鉆了空子,一些不合規行為不能有效地得到制止。雖然在社會監督體系方面,會計師事務所也在此范圍之內,承擔著一定的社會監督責任,但是對于他們而言,對大中型企業會計工作的關注度遠遠超過小企業。所以,要想新準則能有效地開展實施,完善相對應的社會監督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點。

3.政府對于小企業的執法監督管理不完善的問題

說到政府的監督,就會和法律法規相聯系。我國小企業由于數目眾多分布廣泛,與各級地方政府聯系較為緊密。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等因素的考慮,對于有些小企業的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是處罰的力度較輕,不愿涉及到刑事處罰方面,僅僅局限于經濟上的一些較為輕簡的處罰,這樣就縱容了小企業的一些不法行為。因此,政府對于小企業的執法監督管理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也是新準則實施所面臨的問題。

4.新準則自身所攜帶的問題

新準則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準則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也會給準則的實施帶來一定的阻礙。而在這方面,主要是新準則與稅法的趨同程度所帶來的問題。因為一部會計的相關準則制度是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的,而稅法的變動相對較為頻繁。國家會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國情通過變動稅收的征收政策來達到調控經濟,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的目的。這樣一來,在新準則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因為稅法的不定期調整而給新準則的實施帶來原本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惑。

四、我國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面臨問題的解決途徑

針對上述提到的我國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中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通過對這些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在這里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途徑,希望小企業會計準則在以后能真正有效地得到開展和實施。

1.政府應發揮引導帶動作用

(1)建立健全與新準則相關的培訓機制

要使小企業順利實現從舊制度向新準則的過渡,建立健全與新準則相關的培訓機制很重要。在這方面,我國的相關財務部門應該起到主導作用。首先,各地方財務部門可以通過各種媒體的手段來進行傳播,努力將新準則的好處以及對于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傳達到給各個小企業主。其次,各地財務部門還應組織一定數量的關于新準則的培訓課程,聘請資深專業人員進行現場講解,要求各企業會計負責人到場接受培訓課程。最后,各地財務部門還可以建立一個新準則實施的反饋機制,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一步排疑解難,更深入地增強培訓效果。

(2)大力加強政府對于小企業的行政執法監督管理力度

在這一方面,敦促政府相關部門行政執法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努力使地方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于違反了相關規定的小企業不能隨之聽之任之,而是要依照相關規定嚴肅執行處罰。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經濟發展的考慮對于相關違法的小企業的縱容是只著眼于眼前的短視行為,缺乏長足的發展思考,長期下去無論是對于企業還是地方經濟的發展都是有害而無益的。

(3)政府應盡快推動科學的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

小企業會計準則能否有效地實施與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否健全密切相關。由于我國目前信用體系的不健全,導致很多與小企業相關的信用方面的信息無法共享和發揮應有的作用,這直接影響了對小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有效性以及會計工作合規性等方面的規范,進而影響了新準則的有效實施。所以我國信用體系的建設必須加緊步伐,而政府應該發揮主要的推動主導建設作用。該體系一旦建成,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一體系對小企業會計工作進行進一步的規范與約束,從而促進新準則的有效實施。

2.社會有關機構以及公眾應發揮監督制約作用

從整個社會角度來看,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著手,來實行相關制約,以保障新準則的實施。一方面是可以從社會上的有關機構入手(如會計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會比較經常地接受小企業的委托來幫助其處理一些相關的財務會計情況,事務所可以借此機會來向小企業進行相關政策制度的講解,幫助他們為其解答某些方面的困惑和疑慮,從而推動小企業關于新準則的采用實施。另一方面是可以從社會公眾的監督約束考慮。因為社會上有關機構的監督畢竟是有限的,但社會公眾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它所能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可以給他們這樣一個機會。在相關體制的約束偏重于大中型企業的時候,采用獎勵機制等手段,通過社會公眾來對小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規范其經濟行為,促使新準則的實施。

3.小企業應完善內部的監督管理制約機制

就我國的情況而言,有一部分小企業在面對風險時由于抗風險能力弱而致倒閉是由于其內部的管理控制機制存在問題。所以如果從小企業的視角出發,那么完善其自身的內部監督管理審查控制機制是十分必要的舉措。對于小企業內部的會計崗位的工作,應該要有重點地進行監管。比如一些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的監管,應收賬款的監管,對于出納、會計人員職責的分離分管監督等等。這能大大加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使小企業內部的各項制度能得到有效規范與實施,也能使新的準則更好更快地被企業所采用吸收,從而為企業帶來便利。

4.新準則自身在與稅法趨同的度上面還應進一步調整

對于新準則在與稅法趨同的度上面的問題,還是應該更進一層地推敲推敲,怎么將使小企業會計工作減負與保持相關會計準則的本質原則巧妙有機地進行結合,使新準則能在保持其會計準則的本質基礎上,更好地為小企業所服務。比如關于資產減值準備這一點,結合大多數小企業的基本情況,對于其經常接觸的應收賬款此類的項目,是否有必要在新準則中予以增加,更貼合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又如最低折舊年限此類的數據值,應該在原來的制度基礎上,綜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內容來對其進行規定,這樣或許會更合理一些。

參考文獻:

[1]代學鋼.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J].會計之友,2012,(5):102-103.

[2]姜潔.論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比較及對企業的影響[J].財稅論壇,2012,(1):151-152.

[3]李敏.小企業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制度差異分析[J].新會計,2012,(3):31-34.

[4]陳柯任.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和差異[J].財會研究,2012,(10):35-39.

[5]熊莉.小企業會計準則與小企業會計制度比較[J].財會月刊,2012,(5):48-50.

[6]王旸.我國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2,(2):23-24.

會計準則下企業投資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承攬工程建設向來都是易于滋生腐敗的溫床,也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領域。本文以供水企業承攬工程管理為例,以加強會計核算為切入點,通過分析、查找供水承攬工程建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針對性改進措施,堵塞工程項目建設中的管理漏洞。

關鍵詞:會計核算 承攬工程 管控

供水企業作為市政公用事業,其工程建設質量、造價等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飲用水安全和服務水平,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由于國內供水企業,尤其是縣(區)級供水企業發展歷史的局限性以及管理水平、技術的相對落后性,在承攬用戶投資的供水工程建設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仍有很大完善和提升的空間。

一、現狀

(一)基本上不簽訂書面工程合同

供水企業出于便民的目的,基本上都會建立一套用戶用水報裝流程向社會公布實施,即用戶到客服前臺按供水公司的要求提供相關資料,經初步審核后,便轉至工程部門進行勘察、設計、預算、收預付款、施工等一系列流程,除非是樓盤小區的大型給水工程或用戶有特別要求,一般情況下是不簽訂相關工程合同的。只有一份用戶報裝表和預算書在供水企業內部部門間流轉傳遞,且作為與用戶結算收款的依據。

(二)財務部門在工程全部完工結算完成后才收到工程相關資料

工程完工后,工程實施部門據實際工程量出具結算書,交客服前臺通知用戶確認繳費。只在用戶及時交足款項時或開具發票后,才一并將相關資料移交至財務部門,財務部門據此進行收入成本費用核算。這樣導致財務部只能據單一部門——客服部提供的資料確認應收款項和實收款數,未能形成監督牽制機制。

(三)工程材料出倉未及時結轉記賬

在工程建設中,由用戶提出申請,至施工部門到倉庫領料,直至最后結算,只有施工部門和倉儲部門了解材料實物流轉數量、方向和停留節點,相關流程單證未及時傳遞至財務部門進行核算,存在賬實不符和以白條抵頂庫存物資的現象,無法準確、及時核算單項工程的材料支出情況,常常存在承攬工程收入與成本不匹配現象,無法為公司管理層提供科學合理的成本管控建議或依據。

二、存在問題分析

(一)管控意識不強,監管難到位

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通過引入股權改革,引入新的投資者或對供水企業進行整體轉讓等形式加大對供水企業的改革力度,促使供水企業不斷完善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但由于供水行業的特殊性,導致其自然的壟斷經營,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從業人員管控意識不強:一是不相容崗位(部門)混同,缺乏相互制約。如基于一條龍服務的考慮,對工程預算、實施、結算等不相容崗位,往往在同一部門內由同一人負責,未能做到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相監督牽制;二是相關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制度形同虛設)。在用戶提出用水申請報建手續時,對工程量小、在三兩天內能完工或只是零散戶一兩個水表的工程,基于重要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可以從簡不簽訂工程合同,但對于工程量較大的、跨月度甚至跨年度的工程,不簽訂合同明確雙方責任,一旦出現法律責任,供水企業作為專業公司往往會處于不利位置,企業風險明顯增大;三是外包決策不科學,導致外包施工監管不到位。供水企業往往由于人員、技術、資質上的不足,對工程量較大的項目,常常委托外面的施工單位實施,但通常都是指定一至三個施工單位隊伍輪流進行,欠缺公開透明的競爭決策機制;四是對外包施工隊伍的后續管理不到位,往往會影響項目完工投用后多年的營運效果。

(二)信息流傳遞脫節,未能形成有效監管

從工程建設的整個流程來看,企業內部部門間未能形成監督、牽制機制:一是材料出庫環節。工程人員憑預算清單領料后,倉儲部門未及時據以填制出庫單據和登記倉儲明細賬,并及時將出庫單傳遞至財務部進行核算,而只是做賬外登記,以領料單抵庫存,只在工程完工并辦理原出倉材料清退庫后才填制出倉單據以結算,財務部據結算書結轉成本。二是在工程收款環節,工程實施部門完成結算后,將結算書送交客服前臺收款,在客戶確認結算價且繳交款項時才開具工程發票,并將整套工程材料送達財務部門;否則,不開具工程發票,若出現用戶不認可結算價或不及時交款,則結算會長期壓在客服前臺,財務部無法準確、及時核算承攬工程的應收款項。

(三)財務核算不規范

由于流程制度上的缺陷,相關單據的流轉未能及時轉遞到財務部門進行核算,必然存在核算不規范的問題:一是適用會計準則錯誤。對承攬工程,都是基于用戶確認付款時開具發票,才能將相關單據傳遞到財務部門,據以做收入核算,實質是基于“收付實現制”而不是基于“權責發生制”,未能準確核算當期收入和“應收賬款”。二是會計科目設置不科學。在工程項目全部完成收款后,整套資料(包括材料出庫、結算、外包人工等)才傳遞至財務部門,導致核算上直接計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而不是嚴格按工程建設的要求通過“工程施工”、“工程結算”等及時核算。這樣,會導致賬實不符以及收入與成本不匹配現象,給企業粉飾報表提供了便利。

三、應對措施

(一)完善承攬工程管理制度,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以承攬工程建設各個關鍵環節為基礎,制訂(或完善)關鍵環節的控制措施。一是在施工單位的物色選擇環節建立合格供應商制度,選取不少于三個施工單位作為合格的備選材料供應商、施工單位,避免人為隨意變更施工單位或選取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二是在確定具體施工單位的決策環節,建立嚴格的自下而上不相容崗位分離的分級、分層審議、決策制度,避免班子會(或主要負責人)權力過于集中,確保合格供應商(施工單位)都有均等的參與機會。三是在施工管理、工程驗收環節,建立項目負責人制度,把工程質量、安全、毛利等關鍵指標,與項目負責人的考核、薪酬、升遷等掛鉤,促使項目負責人真正承擔起職責,把好施工管理關。

(二)理順流程,抓好出倉材料管控

供水企業由于越來越強調對外服務,在承攬工程對外服務流程上已基本完善,但在內部材料實物流轉和信息流轉上需優化和完善。一是材料實物一旦出倉,必須嚴格據實填制出倉單并及時登記實物賬,做到日清月結,不允許白條抵頂庫存材料。二是出倉單應有一聯及時傳遞至財務部門,由財務部門按項目做好分類明細核算,并定期做實物賬與財務明細賬核對,確保賬賬相符。三是建立倉儲材料定期盤點和不定期抽盤程序(或制度),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排查原因,預防小問題長久積聚,導致倉儲材料毀損或因陳舊而減值,甚至于產生腐敗行為。

(三)規范會計核算,及時結轉收入和成本

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施工企業會計核算力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供水企業及相關供水管道施工的實際情況,以規范會計核算為導向,完善工程信息傳遞,及時按權責發生制結轉收入和成本,真實、客觀反映工程盈利能力。對跨期工程會計核算如下:

1.收到倉儲部門轉來材料出倉單: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材料(甲工程)

貸:原材料——庫存材料

2.對外分包工程,收到施工單位開具發票時:

借:工程施工——分包工程費(甲工程)

貸:應付賬款——施工單位(或銀行存款)

3.當發生應有總包方(供述公司)承擔二次運輸費、外聘勾機、吊車費等費用,收到有效憑證,則:

借:工程施工——分包工程費(甲工程)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在相關費用能清晰劃分對應具體項目時,可據此簡化核算,若不能清晰劃分,則應通過二級科目“機械作業費”歸集,在資產負債表日,再按比例分攤至具體項目。

借:工程施工——機械作業費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在多個項目分攤,按主材成本比例進行

借:工程施工——分包工程費(甲工程)

——分包工程費(乙工程)

…………

貸:工程施工——機械作業費

4.開出收款發票

借:應收賬款——甲工程(或對應單位)

貸:工程結算——甲工程

5.收到款項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甲工程

6.資產負債表日,根據完工進度確認收入

(1)確認工程進度

(2)計算收入

①完工百分比(W)=累計已發生材料成本/(累計已發生材料成本+后續材料成本)×100%

②當期應確認收入=合同收入×W-累計已確認收入

③當期應確認毛利(借、貸方的調整)=(合同收入-合同成本)×W-累計已確認的合同毛利

④當期應確認的成本費用=當期確認的收入-當期確認的毛利

⑤如有預計虧損,則一并計算確認減值損失:

預計減值額=(累計已發生成本+后續成本-合同收入)×(1-W)

(3)會計分錄

①借:主營業務成本——甲工程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甲工程)(當預計虧損時,在貸方)

貸:主營業務收入——甲工程

②借:資產減值損失——甲工程

貸:工程施工——合同預計損失(甲工程)

③最終都轉至“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無余額。

7.工程全部完工完成結算

借:工程結算

貨: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毛利

四、結束語

企業所處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各有差異,所需采用的控制措施、流程等也須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變化,本文基于對幾個縣(區)域內的供水企業承攬工程運作方式的初步了解,結合企業內控、會計核算的需要而引發的思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同行的共鳴。

(作者單位:佛山水業集團高明供水有限公司<國有企業>)

會計準則下企業投資論文范文第6篇

1 新會計準則中有關企業盈余管理的主要變革

新《企業會計準則》在充分考慮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和會計環境的基礎上, 在內容上著重修訂了若干業務核算準則。具體來講, 與企業盈余管理相關的會計準則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重大調整中。

1.1 存貨管理計價方法的變革

《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第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1.2 公允價值的應用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二條規定, 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五種。其中, 公允價值的應用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的新突破。

1.3 債務重組方法的變化

《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中規定, 將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的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確認為債務人利得, 計入當期損益, 即計入“營業外收入”, 不再計入資本公積。

1.4 資產減值準備轉回方面

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曾經是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原來的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轉回沒有特別的限制, 只是規定如果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減值的各種因素發生變化, 使得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于其賬面價值, 則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但是, 從2007年開始,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七條明確規定了這一概念。

1.5 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明確

《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第一章第十條規定, 母公司應當將其全部子公司納入合并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新合并財務報表會計準則對合并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 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應納入合并范圍。

2 新會計準則變革對企業盈余管理的積極影響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主要是為了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 維持會計工作秩序,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滿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 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從長期分析,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將降低企業利潤的可操縱性。因此,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將遏制企業利潤操縱行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變革使上市公司利用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來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手段不能再被使用

新存貨準則中規定不可采用“后進先出法”, 使企業不能再使用變更存貨發出計量方法來調節當期的成本費用和利潤水平。

2.2 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的規定將有效地遏制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情況發生

新資產減值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便不得在以后會計期間轉回后, 將有效地遏制企業利用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手段來操縱利潤、調節利潤的情況發生。

2.3 擴大合并報表范圍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企業盈余管理行為

新會計準則強調了同一控制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的區分, 考慮了企業合并實質的不同而分別進行規范, 防范了企業盈余管理行為。

3 新會計準則下企業盈余管理中存在的新問題

3.1 公允價值的計量使用方面

在堅持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前提下, 新會計準則明確地將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計量屬性之一, 并不同程度地運用于17個具體會計準則中, 比如在企業合并、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準則中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方法, 并且給予公司更大的自主權, 根據對公司經濟預期的改變來調整會計政策。這意味著我國傳統意義上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被歷史成本、公允價值等多重計量屬性并存的計量模式所取代。因而, 企業會計核算結果將更為真實地反映公司資產負債狀況和經營成果。但是, 由于我國還沒有比較準確的計量標準, 沒有像國外一樣完善的評估機構, 而且公允價值究竟應該是多少, 不同的評估方式、不同的評估機構, 得出的評估結論也不盡相同。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成為盈余管理操控的工具, 問題并不在于公允價值計量本身, 而在于公司內部的結構以及決策體系是否完整。所以, 如果企業沒有建立相互制約、協調一致的內部管理機構, 不能保證公允價值計量的確認和變更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決議的話, 公允價值的操作將使一些公司達到某種盈余管理的目的成為可能。

3.2 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問題仍無法完全避免

在新會計準則下, 對于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和在建工程減值準備三項的計提轉回是被明確禁止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和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兩項中的股權性投資并采用成本法計價的計提轉回也是不允許的。這有效地防止了上市公司利用減值準備一次虧夠, 再重新轉回的利潤操縱手段。

3.3 利用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調節利潤

新準則關于債務重組損益及非貨幣性資產置換損益均計入當期損益, 容易導致企業非經常性損益增加。

3.4 利用無形資產開發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

雖然準則中對于支出的費用化和資本化都有明確的規定, 但在實務應用中, 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虛假或不實資料將支出在費用化和資本化之間作調核:當企業需提高業績時, 提高資本化支出;當需降低業績時, 只需增加費用化支出。

3.5 利用固定資產折舊年終復核平滑利潤

《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要求企業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方法及預計凈殘值至少每年復核一次, 當使用壽命預計數及預計凈殘值與原先估計有差異時, 就應當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與凈殘值。雖然新準則仍然要求企業只有在固定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時, 才能調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但是, 由于固定資產的金額都比較大, 而且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 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和預計凈殘值的變更都統一采用未來適用法, 不再追溯調整, 公司只要找到證據證明其使用壽命與原估計數有差異, 只需通過對折舊年限的調整, 就可以對業績進行一定程度的操控, 從而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摘要:新《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和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規范了企業操縱利潤行為。但同時由于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引入, 會計方法選擇范圍的擴大等原因, 使企業盈余管理出現新的問題。

上一篇:數字校園制度建設論文范文下一篇:工程監理電網建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