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案例教學法范文

2023-09-10

案例教學法范文第1篇

案例教學的本質分析

案例教學最早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哈佛法學院對學生進行的職業訓練中, 后來又逐漸擴展到商業、醫學和管理學的教育領域中。然而, 盡管有了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 在教育學界仍然沒有在關于什么是案例教學的問題上, 得出一個權威的界定。以下是國內外相關文獻所提供的典型概念。

哈佛商學院曾把案例教學界定為“這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直接參與, 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 這些案例常以書面形式展現出來, 它來源于實際的工商管理情景。學生在進行閱讀、研究、討論的基礎上, 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全班討論。”[1]教育大詞典認為“案例教學是高等學校在社會科學某些科類的專業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的案例, 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能力”。[2]國內有學者認為, “所謂案例教學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 以案例為基本教學材料, 將學習者引入教學實踐情境中, 通過師生之間, 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 平等對話和積極研討等方式, 從而提高學習者面對復雜教育情境的決策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一系列教學方式的總和, 它不僅強調教師的教, 更強調學生的學, 要求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要有相當大程度的轉變。”[3]也有學者認為, “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學中, 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 就某個現實的問題提供情況介紹, 指出面臨的困境、幾種選擇或已作出的行為, 引導學生對這些困難、選擇或行為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對已經做出的行為進行肯定、比較、矯正, 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4]

雖然在關于案例教學法的概念界定上, 學界仍然存在著分歧, 但這些概念卻仍然可以表明案例教學的兩個本質問題:即提供問題情境與重視師生交往。一方面, 案例教學法強調能力的獲得在于學習者自身的經驗, 而不是學習者的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 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主動探索, 積極交流, 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 在案例教學中, 學生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者”, 被動地接受知識, 而是“活動的探究者”、“意義和知識的建構者”。簡言之, 在案例教學中,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學生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 即學習結果不是學生接受了知識, 而是學生個體知識經驗得到了改組。因此, 在本質上, 案例教學需要為學生提供可供改造的經驗, 這決定了, 為學生所提供的案例必須為學生展示出一個真實和生動的問題情境。為此, 在案例教學中, 教師要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 教師要注意的不應該僅僅是問題的結論, 更要注意的是通過問題情境創設, 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 案例教學法強調, 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建構過程是通過與同學、教師以及周圍其他環境的交往實現的。交往在教學中發揮著經驗共享, 使學生學會合作, 發現自我, 辨識分歧, 學會理性辯論以及達成共識的作用。同時, 交往的主體就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 在教學過程中, 師生之間應是平等交往的主體關系, 而不是教師作為主體, 學生作為客體的主客體關系。因此, 在案例教學中的交往應是一種合作式的交往, 交往的雙方應創造條件, 是不帶支配性質的交往, 放棄權威地位持相互平等的態度??梢? 案例教學是一種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的教學。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推進者, 是輔導者, 教師是案例教學的重要角色, 但不是課堂的操縱者、控制者。

我國法學案例教學中的困境及其分析

然而, 案例教學方法重視問題情境與師生交往的本質, 卻在法學的案例教學中, 被有意或無意的被忽略了。這使得我國的案例教學陷入了一種頗為尷尬的境地。

一是案例教學在價值上面臨的困境。從法學教育背景看大陸法系教育的性質是一般性的人文科學教育, 而非法律職業性訓練, 其價值目標在于培養理論型的人文知識分子, 而不是應用型法律人才。[5]在這一背景中, 我國法學案例教學的功能僅限于解釋和補充說明所講授的理論內容, 甚至連解釋和補充說明的功能都不曾具備, 只是對所宣講理論的簡單的、毫無意義的重復。而在西方國家, 其法學教育定位非常明確, 即職業化教育, 培養實踐型法律人才。而案例教學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比如, 在美國, 法學本科生在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的基礎上, 各法學院著重通過案例教學, 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會用法律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使他們“具有像律師那樣駕馭、運用法律資源的能力”。英國法學教育目標也強調了職業教育, 它將法學教育分為學術、職業訓練和實習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注重法學理論和司法倫理的培養;第二階段則通過案例培養學生的職業技巧;第三階段通過在律師所實習保證學生得到法律職業能力的訓練。然而, 長期以來, 我國在法學教育的目標是精英教育、職業教育抑或通識教育方面的定位仍然比較模糊。[6]這就造成經過幾年的本科教育, 畢業生既沒有熟練駕馭司法活動的能力, 又不能較好地從事法學理論研究。法科學生的培養定位和目標決定著教學方法。從法學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上看, 它表現為職業教育和人文學科的理論教育的矛盾;從培養目的性上看, 它表現為實踐型人才的訓練和學者型人才培養的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 案例教學法運用的價值就存在困境———我國的法學案例教學法是法學理論講授的輔助工具性價值, 還是角色模擬體驗實踐性價值?[7]

二是教師在案例選擇上的困難。目前, 教師就案例選擇的渠道上來看, 主要是通過網絡、教學參考書、法院的判例、教師自己接觸的案例等。然而, 這些案例在提供情境相關信息的完備性等方面大都有所欠缺。事實上, 一個比較適合于案例教學的案例, 是一個能夠體現法律復雜糾紛, 展示法律條文爭議以及引起學生意見分歧的案例。一個過于簡單的案例, 事實上是沒有多少價值的。比如在講述合同的效力理論時, 教師往往先將合同的生效要件加以講解:“一般而言, 合同的生效應當具備主體締約能力、締約人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這三個要件方可生效。”然后, 提供一個關于甲和乙簽訂了一個關于甲雇請乙去殺人的合同的案例來討論該合同的有效性。對此, 學生往往會異口同聲答道:無效, 因為合同內容違法。這樣的案例分析顯然是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 合適的案例則往往比較復雜, 僅僅通過相關報道或教師自身的表面接觸是無法真正描繪出這種復雜性的。合適案例的嚴重缺乏, 使得教師在選擇案例上往往有著太多的限制。而如果就原有的這些渠道來選擇案例, 則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工和整理, 并且在內容的復雜性、難度以及問題的設計方面都需要教師重新整理。所以, 每設計一堂案例教學討論課, 都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力度和難度, 在一學期中教師只能設計幾學時的案例討論課, 不可能整個學期完全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有些教師甚至完全放棄了案例教學, 而以舉例子的形式加以代替。

三是案例教學中師生交往的困難。當前,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所擔任的角色普遍是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 而學生則處于從屬地位。究其原因則與案例教學中班級規模緊密相關。案例教學的核心是引起學生的討論甚至爭論, 并且將這種討論和爭論在課堂中展示出來。然而, 我們的法學本科課堂卻往往是在一個空間廣闊、桌椅固定的教室中裝上一兩百人。在這樣的課堂中, 案例討論顯然大打折扣甚至無從開始。作為替代性選擇, 由教師主導講解案例就理所當然。然而, 案例分析如果注重對法學理論的解釋和說明, 教師被置于傳授者的地位而顯得過于主動, 從案情的介紹、問題的提出、分析的展開、結論的得出、所涉理論知識的深淺以及時間的把握等方面, 均受控于教師, 那么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就處于被動地位而非自主分析。而這種被動學習顯然是無法幫助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自我建構, 案例教學法也就失去了其應有之義。

我國法學案例教學的出路

針對以上的困境及其分析, 筆者認為, 法學案例教學要走出困境, 體現案例教學的本質要求, 實現案例教學的目標, 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 要明確案例教學在我國法學教育中的地位。長期以來, 我國法學教育目標的定位不清嚴重影響了我國法學教育的質量, 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因為他們沒有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盡管仍有分歧, 我國應當盡快明確法學教育的定位和目標, 或者不同的法學院根據自己的傳統文化定位自己的學生, 以便各法學院有的放矢, 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筆者認為, 本科階段, 在學生具備了一定法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 應當更加側重邏輯推理和法律技巧的訓練, 培養學生解決法律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為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應當是諸如律師、法官、公安等法律執業者。因此案例教學法對于法律教育的價值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 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法官角色體驗。在案例教學中, 不管人們是否同意該判決都必須首先從法官的觀點即從訴訟意見出發來探討問題。要求學生以一個法官角色從公平的司法角度重新審視這一案件, 并就該案的判決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 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扮演律師角色和當事人的機會。它提供給學生一系列的具體爭論, 強迫學生扮演原來爭論的雙方和他們律師的角色, 并重新演示這些爭論。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 使學生親身體驗到了法律職業中不同角色的要求, 有利于其認知的內化。[8]另外, 案例教學法還能夠幫助學生在綜合考慮各角色特點以及要求的基礎上, 提出自身的獨立見解。

其次, 要開發教學案例資源來建立案例教學庫。案例教學的載體是案例, 大量具有本土化、專業性、時效性特點的適合案例是成功開展法學案例教學的基礎。結合教師的課題研究, 開展案例調研, 這是法學案例教學適合案例的主要來源。從某個角度上說, 只有通過調研寫作而成的案例, 才能滿足復雜性、關聯性、啟發性等案例要求, 從而適合于案例教學。案例調研是運用科學的方法, 如文獻研究法、參與式觀察法和訪談法, 系統地收集被調查案件的資料, 詳細了解案件產生、發展及運作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努力找尋故事背后發生作用的各種因素, 為案例的寫作完成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其首要目的是為了尋找和發現事實。同時, 實現教師案例調研共享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最好能夠在全國范圍內, 由相關組織出面, 建構全國性案例教學的共同平臺, 實現案例資源共享。

第三, 要拆分班級, 組成中班上課。在當前高校擴招的背景下, 要在法學本科課程中實現小班上課幾乎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現實的。但是,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各法學院應該克服困難, 組織中班進行案例教學, 中班的人數應控制在60人左右, 這樣既可以維持課堂教學秩序, 也能就案例中所體現的問題開展諸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具體教學形式, 充分挖掘案例教學的能量, 體現案例教學的真正本質。

參考文獻

[1]王志勇.張文夏.《面向21世紀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載《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轉引自孫軍業.《案例教學》,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頁.

[3]孫軍業.《案例教學》,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頁.

[4]成光琳《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及思考》.《教學研討》, 2004年第2期.

[5]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載《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4月上.

[6]參見郭明瑞.王福華.《高等法學教育的反思與審視》.載《法制日報》.2001-09-02.

[7]張強.《法學案例教學的困境與出路》.載《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4月上.

案例教學法范文第2篇

一、實施案例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1.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嚴重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說非常不利。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只有敢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重視與認可,才能獲得更好的人生發展。而通過實施案例教學,則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的思維運動,引導學生將已經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累積創新經驗,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2.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我國的教育工作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學生的理論成績得分很高,但是實踐能力卻非常低。通過實施案例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將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的途徑,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和想法,通過自己的雙手去自主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實踐能力便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現代社會非常重視團結、協同與合作,但是在傳統的教學中很少有涉及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教學內容,所以當前很多獨生子女的合作意識較低。通過實施案例教學,讓學生相互合作、相互探討、一同努力解決問題,便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合作意識培養。

二、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1.引入案例

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編寫教學案例,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等手段,快速獲得其他的教學案例。但如果是使用他人的教學案例,教師就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改動,使案例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這樣才能有效引入案例。

比如,在“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興奮區與靜息區電荷分布的特點,理解動作電位傳導的方式和興奮的雙向傳導。教師就可以引入“蛙腿案例”,并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來輔助教學開展,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觀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并通過后續的探討、實踐,掌握膜電位產生的原理和動作電位傳導特點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又能夠讓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更加客觀、形象、深入。

2.討論案例

在實際案例教學中,對案例的探討往往都不是在解決某一個問題,而是在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例如:(1)案例主要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2)解決問題需要收集哪些信息作為基礎?(3)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來解決問題?(4)解決問題決策的依據?(5)哪個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6)解決問題的具體實施計劃如何?(7)如何將計劃付諸于實踐?像上面這樣對問題進行細化看似過于復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以階段化的方式來簡化這一系列的問題,如第一階段開始介紹案例;第二階段對問題進行探討;第三階段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第四階段探討如何實施方案。

例如,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教學中,學生在閱讀教材后,結合已有知識,思考、討論、理解實驗是如何證明DNA是遺傳物質時,討論以下7個問題:(1)本實驗中科學家選用了什么材料?有何好處?(2)根據實驗材料,你可以提出幾種實驗假設?(3)探究遺傳物質的關鍵是什么?科學家是用何種方法探究的?(4)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分子最好用哪些元素?為什么?(5)攪拌離心后,上清液是什么?沉淀物是什么?為什么?(6)實驗現象是什么?分析實驗現象,如何證明DNA是遺傳物質?(7)此實驗能說明DNA具有哪些特征?

問題解決的過程是學生同化、理解新知識的過程,是整合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包辦代替。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要讓學生自行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啟發、引導學生解決。

3.概括總結

對案例教學的概括總結,屬于整個教學過程的一個過渡,在這個過渡階段中,教師可以引申出其他的一些相關問題來繼續引發學生思考,或是為后續的案例教學開展埋下伏筆。同時,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對教學過程進行總結評價,分析教學的不足,并提出解決措施,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使教學質量得到持續提升。

在現代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所以應當加大對案例教學的實踐應用與研究力度,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許豐.淺析案例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3.

?誗編輯 楊兆東

案例教學法范文第3篇

近年來, 人們越來越關注到探究性教學是數學教學方式改變的重要標注, 離開探究性教學就沒有思維的廣闊空間, 就沒有鮮活的思維火花, 就不可能有創造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探究性教學是指教師針對教學的某個內容, 精心設計能引發學生積極探索教學過程, 使學生在體驗數學研究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 合情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 記憶, 模仿和練習, 高中數學課還應倡導自主探索, 動手實踐, 合作交流, 閱讀自學等數學學習的方式, 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再創造過程.數學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肩負著特殊的責任.

自主探究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課程的知識中, 圍繞某個數學問題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的過程, 運用的方法主要是指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 猜想, 探究適當的結論和規律, 并給出解釋和證明.

在實際的教學中, 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生,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 習慣.因此探究性教學要面向不同的學生, 而不是幾個“思維活躍”的學生.探究性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 尊重每名學生的個性, 實現“人盡其才, 各盡其用.”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探究課堂洋溢生命的激情, 充滿探究快樂, 綻放炫麗的生命之花.

二、教學過程簡錄

題目:已知曲線C:, 直線l:y=x, 在曲線C上有一個動點P, 過點P分別作直線l和y軸的垂線, 垂足分別為A, B.再過點P作曲線C的切線, 分別與直線l和y軸相交于點M, N, O是坐標原點.則△ABP與△OMN的面積之比為____.

1.題目的解析

師:請同學們對此題談談, 考試的時候, 你是怎樣思考的?

生1:因為是填空題, 最好的方法是特殊值法, 可以選點P (1, 3) 進行求解.

生2:如果選取特殊值法求解, 可能會出現漏解得情況, 就會出現化歸不等價的情況, 本題完全可以設P (x0, y0) 一般求解, 因為學習數學一定要追求數學思維嚴謹性.

師:非常好, 兩名同學分別從不同角度對題目進行了非常, 準確深刻的分析, 說明同學們數學素養還是很令老師滿意的.請生2給出解題過程的解答, 并請考試時候沒有作出答案的同學再一次進行挑戰. (生2做完后之后, 對解答進行了投影.)

對函數, 求導, 得

所以過, 切線方程為

點評本題目是我校2014-2015學年高二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調研試卷13題, 考察了直線方程, 導數, 曲線在一點處的切線問題, 三角形面積公式.試題方法, 目標明確.但在短時間內要完成, 這對高二學生的計算能力來講有一定的挑戰.另一方面, 對于本題, 如果因為得到本題的解答就停止思考, 那么就會失去一次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機會.

2.不盡的探究

(1) 探究活動一

師:同學們,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雖然大家對這個問題解答的很深刻, 但對數學家來說, 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孕育著新的問題的產生, 同學們可以根據本問題的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進行分析, 能否通過改變數字, 條件, 結論, 或一般化, 特殊化, 類比拓展提出一些新的猜想呢?可以就此展開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的熱情非常高漲, 激烈地進行著交流)

生3:從解答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 兩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定值, 為什么會是定值呢, 能推廣到一般的情況嗎?

生4:老師, 我覺得這個定值中, 涉及的直線非常重要, 比如本題中的x軸, y軸, 直線y=x, 如果要推廣到一般情形, 這些直線又會變成什么呢?

生5:直線y=x和y軸都是漸近線, 對于有雙漸近線的曲線能夠推廣出一般結論嗎?

生6:在此題的背景下, 僅僅只有面積是定值嗎?會不會其他量也是定值呢?

生7:我想對生5的問題的基礎上再問一下, 我們所學過的有雙漸進線的曲線都有哪些?它們能有這樣的性質嗎?

生8:直線y=x和y軸都是漸近線, 但是老師說過也有兩條對稱軸, 它的對稱軸是什么呢?把漸進線換成對稱軸也會有這樣的性質嗎?

生9:曲線的一般情形是.還是

點評我真的替學生們一下子能提出的這么多優秀的問題而為他們驕傲, 在探究的過程中, 由于學生提取點與散發點不同, 獲得的問題當然也不同, 在民主, 平等和諧的氛圍中, 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與廣闊的思維空間, 通過老師組織引導, 學生小組互動, 多角度地進行挖掘, 這更加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和靈活, 真的是“一花獨放不是春, 百花齊放春滿園”啊!

(2) 探究活動二

師:同學們提出了非常優秀的問題, 問題主要聚焦在從特殊推廣到一般情況, 和類比推廣到其他有雙漸進線的曲線這樣的問題上.但是在解決這兩個問題前, 首先要弄清楚同學們問題中涉及的

漸進線是什么?

生10:我們可以根據圖像的平移知識得到函數漸進線是, 函數漸進線也是

(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為生10的方法的簡單和優秀而欣喜癡狂.)

生11:我們課本上學過的有雙漸進線的曲線除了型和型的還有就是雙曲線, 曲線y=1/x.但是不論是雙曲線還是y=1/x.都可以通過旋轉和平移地變換成

師:弄清楚這兩個問題, 我們的目標就明確了, 下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 探究從特殊到一般的情況, 并探究除了面積為定值外, 是否還有其他量為定值.

點評教師及時將學生所想重新設計并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 順勢將課堂向縱深推進.解決過程中要綜合調動現有知識, 目標, 這是一個從問題到方案的過程, 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課堂上, 無論是曲線漸進線的獲得, 還是雙漸進線曲線旋轉平移成

.情形都是學生個性化的想法, 這正是數學邏輯整合和和諧的體現.

3.美麗的果實

通過同學生之間, 師生之間, 互動, 討論, 最終形成了如下結論.

結論1 P (x0, y0) 是函數

, (ac≠0) 圖像上任一點, 過P分別作直線y=ax+b與直線x=-d /c的垂線, 垂足分別為A, B, 則

注:當結論中a=0, 函數退化成我們非常熟悉的, 也有類似的結論.

結論2 P (x0, y0) 是函數, (ac≠0) 圖像上任一點, 過P作切線l分別交直線y=ax+b于點M, 交直線x=-d /c于點N.則

點評沒有經歷有深度的過程, 沒有在過程去體驗, 感悟, 發現, 這樣的學生便是沒有思想的學生, 探究性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且應該保持學生思維始終是開放的, 活躍的.要做到這一點, 只要教師創設適當的環境, 學生的創造性便可得到激發.

4.高考連接

師:以結論1和結論2為背景的問題在高考題和聯賽試題中也有出現, 如2008寧夏, 2012年全國聯賽一試, 利用本題結論可以輕松解決, 下面請同學們完成以下兩個題目.

題1 (2008寧夏) 設函數, 曲線y=f (x) 在點 (2, f (2) ) 處的切線方程為y=3.

(1) 求f (x) 的解析式;

(2) 證明:函數y=f (x) 的圖像是一個中心對稱圖形, 并求其對稱中心;

(3) 證明:曲線y=f (x) 上任一點的切線與直線x=1和直線y=x所圍三角形的面積為定值, 并求出此定值.

題2 (2012全國高中聯賽一試) P是函數 (x>0) 任意一點, 過點P分別作直線y=x和y軸的垂線, 垂足分別為A, B.則

四、結束語

數學探究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對教學問題的自主探究, 對課題材料的取舍的探究是當前教師面臨的新課題, 探究性學習并不只是在課外展開, 更不是對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否定, 利用正常的教學內容, 從課堂教學中和課本教學內容中發現有廣度和深度的片段是探究性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

最后, 探究性學習應該遵循循序漸進以及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注重的是探究過程與情感的體驗.也許有些探究結果在將來的高考中派不上用場, 但是學生的這種探究意識、探究欲望以及對成功的體驗應該是最大的收獲.此外, 對學生內心世界中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引導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教學中, 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 也掌握和提高探究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摘要:本文通過對一道期末調研試題的研究, 帶領學生進行了一番探究之旅, 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提升了學生的認知并獲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

案例教學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案例,內涵,編寫

案例教學 (Case Method) 是由美國哈佛大學于1870年首創, 并從美國迅速傳播到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 繼而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 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20世紀80年代, 案例教學引入我國, 90年代以后被廣泛應用到黨校、行政學院、國家組織人事部門等干部培訓機構。案例教學是通過將學習者納入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結合切身工作、生活體驗進行集體研討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和紐帶, 是提高學習者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以提高素質和能力的培訓中, 如何進行案例教學以及如何編寫高質量的案例, 一直是廣大教育培訓工作者重點研究并力圖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因此, 深入研究和探討編寫高質量的案例進行對搞好案例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對案例的內涵分析

就案例的概念而言, 至今尚無一個公認、權威的定義, 專家們對案例概念的描述各不相同。美國教育專家勞倫斯認為:“案例是對一個復雜情境的記錄, 一個好的案例是一種把部分真實生活引入課堂, 從而可使教師和學習者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 它可使課堂討論一直圍繞真實生活中存在的棘手問題來進行, 但一個好的案例首先必須是一篇好的報道”。同樣, 美國學者理查特認為:“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 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 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習者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綜上所述, 案例是指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典型性事件的記錄和客觀敘述。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 在這個情境中, 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 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部分方法?;谝陨戏治? 我們認為用于教學的案例應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內容具有真實性。案例描述的內容應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如果出于保密或其他原因需要進行隱匿, 可以使用假名和代號, 但故事情節必須真實, 不能隨意杜撰。有時為了實現某種教學目的, 在案例敘述中也允許虛擬一些情節, 但這個虛擬的情節必須有利于故事的分析。

第二, 結構具有完整性。案例研究提供的真實場景應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 包括事件發生的背景、發展過程、有關人物情節、故事結果等, 并包含比較充分的數據和資料。

第三, 描述具有具體性。通常情況下, 案例描述的是獨立事件, 不僅要對事件發生過程進行詳細描述, 而且要對事件中涉及人物的內心世界如動機、態度、思想、意圖、需要等進行描述。

第四, 內容具有時代性。案例描述的內容應) 時代背景緊密相關, 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 應引用時間較近、內容較新的案例。

第五, 作用具有實效性。案例應有其自身的應用價值、理論價值及現實意義, 可提供經驗或教訓, 對提高學習者的能力具有啟發性。

第六, 素材具有典型性。案例描述的事件應具有典型意義, 反映一定的問題,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類似的情況, 可通過案例教學給學習者啟示。

第七, 答案具有多元性。案例中一般包含一個或多個問題, 案例分析的結果一般會形成若干可行的方案, 方案的多元化將會把問題引向深入, 這樣更能啟發學習者的思維。另外, 案例可分為很多類型。如按篇幅長短分為短篇、中篇、長篇和巨篇;按學習功能分為描述性案例、診斷性案例、管理型案例和決策型案例;按所包含的內容類別分為涉及一個專業類別的單一專業案例和跨越兩個以上專業的綜合類案例。就黨校教學內容而言, 大致可分為經濟發展型、民主政治型、文化建設型、社會建設型、決策型、執行型等眾多案例內容。

二、案例的編寫要求、內容及其需注意的問題

編寫案例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 是進行案例教學的邏輯起點。案例的編寫, 應以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案例寫作的基本技能為基礎, 根據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的需要來進行編寫的。編寫案例, 教師要有充當“編劇”角色的能力, 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深的理論功底, 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對現實的觀察和把握能力。案例編寫的基本要求包括:一是真實的情節。真實性是案例編寫的基本原則。編寫案例絕不是可以像編劇本那樣, 虛構一些情節、人物和事實。關于這一點, 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案例內容不一定是真實的, 只要是讓人們感覺到“實際生活情景中肯定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可以了。筆者不贊同這種看法。案例教學是課堂的“情景模擬”, 但這種“模擬”不是虛構的, 而是過去發生的人和事件的“重現”。如果編一個虛擬的、事實上并沒有發生過的“案例”, 就會使案例教學失去可信度和案例分析的真正價值。當然, 案例中一些敏感問題可以隱瞞, 但主要的故事情節、事實、數據必須真實。案例編寫的真實性原則, 要求我們在編寫案例的時候, 要考慮有多少資源可以利用的問題。如案例的線索來源問題, 不是說看到一些新聞報道, 對新聞報道進行匯集、整理、改編就完事了, 而是要考察每家新聞媒體的可信度, 必要的時候還要親自進行實地走訪調查、采訪獲取和核實有關信息。二是廣泛收集案例素材, 做好選題, 好的選題能使對案例事例的討論深入下去。三是精心進行情景的創造和懸念的設置, 以引發思考。四是突出對事件中矛盾、對立觀點的敘述, 彰顯案例的主題。五是要有自始至終的完整情節, 而不是對事件的片斷描述。六是敘述要具體、明確, 使案例閱讀者有如身臨其境般感受。七是清晰描述事件背景, 把事件置于一定的時空框架之中。

案例編寫的內容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關鍵環節, 需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案例編寫主要包括主體內容和使用說明兩個部分:主體內容部分主要供學習者使用, 使用說明部分主要供教師使用。

主體內容:一是標題。案例標題應為中性, 不帶有任何文學色彩和結論性暗示。二是篇首注釋。注明編寫者、指導教師、案例性質、版權說明、案例真實性等。三是案例背景。簡要說明時間、地點、人物、待解決的問題和該案例的行業背景, 盡可能使用較短篇幅讓讀者了解案例發生時的情景, 并如身臨其境。介紹主要人物的個人背景, 包括成功或失敗的經歷、擁有的職權及可調動的資源等。四是正文。根據事實進行描述, 文字多呈中性, 編寫者一般不應寫入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價性語言。五是附件。與案例相關的附表及附圖。

案例使用說明:一是教學目的。說明使用對象、涉及的專業課程或專題。二是思考題。圍繞案例核心列出思考題, 思考題不應太多, 一般2-3題為宜。三是分析路徑。提出分析案例的邏輯思路、關鍵問題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四是關鍵要點。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踐分析相結合, 從每一個案例中概括歸納出具有一定高度的論點及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案例編寫中需注意的問題也是教師所應關注的。一篇好的案例, 對問題、事件發生的背景描述清晰;探討的問題具有普遍意義和時代性;有中心, 有主題, 力圖解決現實中的普遍問題;學習者通過案例學習, 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啟迪思維。案例編寫中需注意的主要問題包括:

第一, 把握編寫難度。案例難度通常要根據案例使用者的學歷水平、知識背景、實踐經歷等進行選擇和把握。編寫者可從三個方面把握案例的難度:一是概念難度, 即該案例所包含決策、執行、管理等問題數量的多少等。二是分析難度, 領導者做出決策的過程主要包括發現問題、分清主次、分析原因、擬訂方案、權衡比較、制定決策、行動總結等。教學案例中呈現給學習者的問題放得越靠前, 案例的難度越大。三是表述難度。案例中提供的信息是集中或是分散、是直接或是間接、是相關或是不相關、是真實或是帶有誤導、是完整或是殘缺都決定了案例的難度。一個難度較大的案例通常提供分散、間接、不相關、殘缺甚至帶有誤導性的信息。

第二, 注意整體構思。一是選擇復雜的情境。復雜的情境能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事件發生過程中各類人處理問題時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 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例證。一個故事或事件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 包括準確地說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 涉及到的人物的內心活動如態度、動機、需要等, 以及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等, 甚至包括一些跟事件有關但跟案例主題無關的干擾信息在內, 以體現案例的復雜性。如果案例太簡單明了, 也就用不著寫成案例進行課堂討論和分析了。這種復雜性還可以表現為有一個超常規的難題、困境、沖突;也可以表現為具有爭議性和兩難選擇。案例的復雜性決定案例分析的難度, 案例越復雜, 案例分析難度越大。因此, 在編寫案例時, 也要考慮教學對象實際情況來選擇案例的復雜程度。二是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 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案例要引領讀者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讓讀者“知其所以然”。三是具有獨到的思考。同一件事, 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說, 案例的質量是由編寫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

第三, 注意編寫過程的細節。案例編寫中, 應避免出現以下問題:使用非中性語言;未給學習者留出對決策的選擇、判斷的空間;案例正文與討論題之間缺乏聯系;案例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價或結論性暗示等, 切忌不要把編寫人自己的主觀看法、理解和評價演繹到案例中去。這一點, 對從事案例編寫的教師來說, 是一個挑戰和考驗, 因為教師往往很有自己的看法和評價, 很容易帶著自己的主觀偏好去編寫案例。

第四, 把握準確教學對象。教學對象不同其教學目的和目標也就不同, 以教學對象的不同設置不同內容的案例。以黨校教學為例, 黨校教學不論其教育對象還是教學目的都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和成人教育, 適用于一般高等院校的案例不一定適用于黨校教學。高校授課對象主要是沒出校門的大學生, 黨校的授課對象是大學畢業多年, 具有豐富實踐經驗, 在各行業擔任一定領導職務的各級領導干部, 他們年齡不同、閱歷不同、社會角色不同、認知能力不同。黨校的教學目的也不同于高等院校, 高校通過教學傳授給學生某種知識, 一般來說這些知識是已成定性的, 對學生來說相對不熟悉的。而黨校以研究黨的基本理論, 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主, 學員對所學的內容早已有所了解, 通過黨校的學習, 加強其所掌握知識的系統性, 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理論與社會實踐相聯系的能力, 達到提高執政水平的目的。黨校教育與其他成人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目的上同樣存在著不同。一般成人教育主要對成人進行某種行業、某種專業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進行教育, 比較黨校他們的教育是微觀的、具體的, 黨校教育是面對社會各領域的各級領導, 所以黨校教育是宏觀的、是綜合性的。

案例教學法范文第5篇

一案例教學的作用

第一, 案例教學的著眼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僅僅獲得那些固定的原則、規則。

第二, 培養團隊精神, 提高互相協作、互相配合的能力。案例教學是一種群體活動, 大家一起討論, 集思廣益, 正確看待別人及評價自己, 樹立理解和包容的意志, 心平氣和地與人合作, 提高了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第三, 培養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一般要求學生發表看法, 這就迫使學生開動腦筋獨立思考, 充分發揮了其主觀能動性。

二選編案例

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搜集、選擇符合要求的典型案例。選用案例的第一步就是精選案例, 案例的好壞優劣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實驗效果的優劣。在選擇教學案例時, 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 所選案例要服務于一定的教學目標, 符合教學需要。教師選擇案例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獲得或提高知識與技能, 使案例分析與教學目標相吻合。

第二, 案例要典型適用。一個好的案例不一定是適用的案例, 只有適用的案例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案例必須適合學生, 通過案例分析, 可以解決實際問題, 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超越學生的知識及能力范圍;學生通過案例分析, 可以學到某些知識和技能。

第三, 選用模擬現實和貼近社會實際的案例, 營造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氛圍。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有的是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通過精心加工編寫出來的, 是現實問題的縮影, 它描述的是完全真實的情況, 案例的某些情節雖然可以虛構但其本質內容必須依據客觀現實。

第四, 案例敘述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或實例, 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具體情節及過程要交代清楚, 尤其是企業所處的市場供求狀況、市場競爭環境, 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決策技能巧妙地結合起來。

三分析案例

1. 討論案例, 促進思維的擴建和創新

傳統教學中比較關注學生聚合思維的發展, 結果忽視了發散思維的培養, 最終限制了創造能力的形成。發散思維要求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重組眼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中的信息, 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要加強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的訓練, 對此可以經常引導學生多向思考, 一題多問, 一題多解。

2. 分析交流, 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鼓勵學生提出大量思考性問題, 培養質疑和批判精神, 這是創造動機的具體表現。案例教學中所強調的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 首先要求教師保留對問題的看法, 讓學生在完全自由的時空里展開想象的翅膀, 教師的任務在于耐心聆聽學生的發言, 洞察他們思考的過程, 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然后給予相應的質疑和引導, 對得出的結論進行提煉概括。其次要教會學生學會梳理, 表達自己的見解, 并學會質疑。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 要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辨別。通過廣泛深入持久的交流與合作, 讓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層次和側面, 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途徑。

3. 評價方案

由教師進行總結或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論、評、議, 讓學生嘗試總結辯論, 進而明確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 哪些具有獨到之處, 以及還存在哪些問題和改進的環節等。

四案例教學的組織引導

1. 明確教師的地位及轉換角色

案例教學強調學生的自學與互學, 課堂活動主要是學生集體討論, 教師由主導地位轉為輔助地位。教師是主持人, 說明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原則、學習程序、規范操作方法, 維持教學秩序, 控制發言順序及學習進度, 使學生集體討論圍繞主題進行, 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 教師也是總結者。對學生發言做必要總結、整理和歸類, 這要求教師有很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另外, 教師也是啟發者。教師通過一個又一個提問, 推動學生思考, 將問題引向縱深, 一步步朝著解決的方向發展。

2. 遵循案例教學規律和原則

主要有四個方面: (1) 閱讀案例, 分析案例。由于課堂討論的時間有限,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 教師應將案例發給學生, 同時提出一些問題, 以便讓學生有較充裕的時間閱讀和思考。 (2) 小組討論, 提出方案。教師事先將學生分組,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擬訂方案, 作出決策, 達成共識, 為各組展開辯論做好準備。 (3) 陳述發言, 辯論交流。在各小組討論的基礎上, 推選出一名代表就小組的觀點看法做小組發言, 組內其他成員作補充或提出不同的觀點。其他小組可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達到全班交流的目的, 形成良好的案例教學氛圍。 (4) 歸納總結, 優化方案。各小組陳述后, 教師應進行歸納總結, 對本班最后形成的方案進行概括;對一些有答案的案例可將真實處理情況及結果告訴學生, 但要重點說明理由及依據。如果沒有答案可發表自己的看法, 但最好不要用肯定的語言, 以便更好地選擇并優化方案。

組織案例教學應遵循鼓勵為主、集體參與、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案例要貼近社會、貼近職業、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 并與本節所講授的內容密切相關, 必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發性等關鍵特征。

3. 案例教學不能代替系統的基礎理論學習和講授

上一篇:初中英語教學下一篇:三年級數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