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風險控制范文

2023-09-13

審計風險控制范文第1篇

關鍵詞:審計風險,審計控制,財務報表

現代企業治理要求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實現分離, 以便由職業經理人獨立經營, 但也因此導致企業經營者與投資者之間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對稱, 投資者難以及時獲取反映企業真實經營情況的財務會計信息, 甚至有可能看到的財務報表都是經營者有意造假編撰的, 所以投資者就需要委托社會第三方獨立審計機構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審計, 以便獲得有關企業經營最真實的第一手材料??梢妼徲嫻ぷ髻|量的好壞, 不僅關系企業經營者能否把握真實情況、做好決策、確保財產物資的安全, 同樣也關系到投資者的投資安全, 但因為種種原因, 審計風險無法消除, 客觀存在,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客觀看待審計風險的存在, 思考如何控制企業的審計風險。

一、審計風險概述

1. 審計風險的含義

由于種種原因和突發的意外情況, 企業財務報表存在一些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 其主要職責不是去找出企業財務報表中所有的錯誤, 并一一糾正, 保證財務報表的準確無誤, 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是按照一定的標準, 遵循統一制定的審計準則, 執行標準的審計程序, 采用科學的審計方法, 發現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報, 并將其指出改正, 這才是注冊會計師對企業財報進行審計時應當履行的職責。從這點上來說, 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本身存在重大錯報, 但注冊會計師沒要遵循審計準則, 也沒有完全執行審計程序, 因工作失誤未能及時發現財務報表存在的重大錯報而發表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2. 審計風險的種類

目前, 大多數公司經營業務都較為復雜, 有的規模還很大, 如果再要求注冊會計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每一筆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進行逐一核對, 以確定財報是否存在錯報, 顯然這是不現實的, 因而現代審計大都采用的是抽樣審計, 既然是抽樣, 那就不可避免的會遺漏某些錯報, 不可能不存在一點錯誤, 因此對注冊會計師而言, 審計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如何防范公司財報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上, 這就需要會計師在審計時, 應當充分運用專業判斷技能, 對審計風險進行合理評估, 并小心謹慎地防范。就目前實踐方面看, 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時可能面臨以下幾種較大風險。

(1) 業務經營

現代企業經營規模一般都比較大, 經濟業務也比較復雜, 給審計工作帶來較大風險。比如, 有的公司將一些巨額虧損轉移到不需要接受審計, 不用對外發布財報的關聯企業, 從而隱瞞其真實的財務情況, 虛增企業盈利, 特別是那些跨地區乃至跨國經營的大型集團, 情況更為復雜, 這就給會計師發現其中的錯報、漏報帶來很大挑戰, 即使會計師能夠從多種渠道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審計證據, 但若想準確證明其經濟業務的實質, 進而確定財報的準確有效仍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2) 調整利潤

有些公司違背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 隨意將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估計變更當做調節企業經營利潤的工具, 用以虛增或壓低當期利潤, 且對這些改變均不詳細披露調整的原因和依據, 也不說明調整后的影響, 致使信息不暢, 引發審計風險。

(3) 隱瞞重大事項

有些公司為了維護自己正面形象, 對會嚴重影響到公司經營的重大事項, 甚至會影響到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損失或重大訴訟隱瞞不報, 這將影響到投資者對企業真實情況的獲知, 也使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時面臨更多不確定風險。

(4) 變更會計師或臨時委托

有些企業要求受托進行審計的注冊會計師按照他們的要求進行審計, 并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如果注冊會計師就某些會計處理持有不同意見, 與企業管理層存在重大分歧, 此時企業會以解除委托關系相要挾, 迫使注冊會計師屈從企業管理者意見, 造成審計風險。也有的企業會臨時委托會計師事務所, 且要求其在極短的時間內出具審計報告, 一些小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招攬業務而接受此類委托, 往往會因時間較短, 工作量大而不得不依賴未經證實的企業自己陳述和相關解釋材料, 甚至有的會計師對企業意見言聽計從, 沒有遵循應有的職業謹慎, 審計風險很大。

二、審計風險存在的原因

1. 注冊會計師自身能力的有限性

盡管在我國從事審計工作的注冊會計師都是經過嚴格的注冊會計師考試, 在取得注冊會計師考試成績合格證明后, 還要經歷兩年實務工作, 并由執業會計師出具鑒定意見后, 才能正式申請執業牌照, 成為一名能夠獨立開展審計工作的執業注冊會計師, 理論上說他們已經掌握了完備的會計、審計、財務、法律、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形成了能夠適應審計工作需要的專業綜合能力, 并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 但我們也要看到, 隨著技術發展, 企業造假手段、方式也越來越高明、隱蔽, 再加上現如今經濟環境十分復雜, 即使注冊會計師本身能力已經足夠, 但也難以完全查出企業財報中存在的所有問題。其中一些會計師也因為自身修養不夠, 意志不夠堅定, 容易被企業經濟利益誘惑, 而與被審計單位串謀, 為其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

2. 抽樣審計方法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

現代審計一般采用的是抽樣審計, 即使現代統計學已經證明抽樣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樣本數據的總體分布特征。但我們也要清楚知道一點, 那就是抽樣調查的有效性是在一定前提條件下才具備的, 例如, 保持抽樣的隨機性, 如果這些特定條件不存在或沒法滿足時, 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完全滿足的, 那么抽樣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對抽樣審計而言, 在進行測試時, 如果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完善, 則抽取的小樣本就足以代表整個企業經濟業務實情, 反之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存在問題, 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則抽取的有限樣本是不能說明任何實質性問題的。

3. 審計范圍擴大

早期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主要關注的是企業現金資產和相關銷售收入的會計處理是否準確有效, 后來因為銀行貸款及投資者的需要, 審計范圍擴大到對資產負債表的審計上, 相應的審計風險也客觀增大。后來美國證券市場發生的上市公司財務丑聞, 讓許多投資者指責注冊會計師在公司財務風險爆發之前的幾個年度里, 沒有對公司財報進行嚴格審查, 從而沒有及時發現企業財務風險, 并發布相關警示提醒, 致使投資者損失慘重, 注冊會計師應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 審計范圍再一步擴大到對企業內部控制上, 尤其確定企業整體經營活動, 管理政策, 內部制度運行是否順暢, 是否存在重大問題, 會計師被要求能夠盡職審計, 以便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錯和舞弊, 并對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給出客觀評價, 對企業財報是否健康做出專業報告。當然因為審計范圍的擴大, 涉及到判斷所需的信息越來越多, 且更加復雜, 不確定性大大增強, 從而審計人員做出準確結論的難度大為增加, 風險在所難免。

三、審計風險的危害性

1. 對政府科學決策的危害

企業提供的財報如果存在重大錯報,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 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時沒有及時發現, 就會導致一些不好的影響。一方面, 對于需要通過企業財務報表以了解其真實經營情況的稅務、財政、銀行等政府部門而言, 會因錯誤信息誤導而做出錯誤決定, 監督無效, 比如不能及時發現企業的偷稅漏稅行為, 從而影響到政府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 中央政府每年編制的未來幾年宏觀經濟發展規劃, 以及制定某些宏觀經濟政策時, 都需要參考大量信息數據, 而構成政府決策的微觀數據基礎就是來自各個企業公布的財報信息, 如果這些信息存在重大錯誤, 那么政府搜集到的反映整體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數據就有很大可能的不實, 在此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決策都會缺乏必要的現實基礎, 導致政策與現實實際不符, 難以實現預期目標, 甚至還會對實體經濟運行帶來負面影響。

2. 對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危害

在上文分析中, 我們已經指出因為種種原因, 企業提供的待審計財務報表難免會出現一些錯報、漏報和失實的財務信息, 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因為缺乏必要的職業審慎, 沒有嚴格遵循審計程序, 工作不到位, 造成審計失敗, 將有可能受到使用此報告做出錯誤決策并產生重大經濟損失的投資者的起訴, 這也是近年來為什么起訴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案件越來越多的一個主要原因。這不僅會對注冊會計師的個人操守、職業道德、專業能力帶來負面影響, 影響其在投資者心目中的認可度, 同樣也會對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社會審計組織理應保持的公正、公平、專業形象產生較大損害。

3. 對被審計企業的危害

如果是企業有意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 而會計師在審計時沒有及時發現, 致使存在重大錯報的企業財報得以順利通過, 并對外發布, 且沒有發生任何問題, 這種情況會助漲企業管理者繼續弄虛作假的僥幸心理, 以后還會繼續提供虛假的財務信息, 不過任何謊言總有被拆穿的那一刻, 遲早有一天會因此而爆發更大的財務風險, 致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當然如果因為一些客觀原因, 致使財報存在重大錯報, 這并非管理者有意為之, 但如果會計師也沒有通過審計加以發現, 就會給企業經營者造成一種假象, 影響到企業未來發展。畢竟對于大多數企業管理者而言, 他們的日常經營決策都是依靠這些財務信息來完成的, 如果這些財務信息存在錯誤失真, 沒法反映企業真實經營情況, 依據這些財務數據做出的經營戰略肯定有錯無疑。

四、對審計風險的審計控制討論

審計控制狹義的講就是企業內部審計, 不過本文談及的審計控制更多地取其廣義, 主要是指在企業組織內外部都建立起能夠獨立運行的對企業經營活動及內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進行監督的評價監控系統, 從而確保組織目標的實現, 分為社會層面、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自身三個層面。

1. 社會層面

從近年來曝光的審計案件看, 不少審計舞弊案都是由于會計師事務所或注冊會計師受到被審計單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門官員的壓力而不得不違規、違心出具虛假審計報告, 以保證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盡管新近頒布的《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應當成為承擔會計責任的主體, 但一旦發生財務風險的時候, 真正能夠追究到單位負責人失職風險的案例太少, 所以應加大會計打假的力度, 強化對單位負責人盡職調查和失職責任的追究, 以創造一個寬松的外部環境, 便于注冊會計師開展相關審計工作, 遏制會計造假行為的蔓延。

2. 會計師事務所層面

(1) 強化審計人員的審計風險意識

注冊會計師應當時刻樹立風險意識, 通過主動學習與審計工作相關的專業理論、法律法規等業務知識, 努力更新自身知識結構, 以全方位提高自身職業素質, 使自己時刻具備高水平的業務能力。此外, 還應加強思想理論學習, 努力提高職業道德水準, 時刻牢記職業使命, 不做違法亂紀之事, 以免誤己誤人, 尤其在出具審計報告時, 要特別謹慎, 切不可草率大意。

(2) 建立客戶風險檔案

目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財報的審計大多關注的是實質性測試, 聚焦于財報本身是否存在重大錯報, 而從近年來的司法案例來看, 審計風險最大的來源不是財報而是企業在面臨財務困境時有意編制假的財務報表, 因為有意為之, 所以各部分銜接緊密, 前后一致, 會計師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 故而會計師在開展業務之前, 應當了解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 尤其是潛在的審計風險, 通過對新老客戶進行必要的調查了解, 以評估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 并劃分等級, 據此合理安排審計工作量, 節省成本。

(3) 重視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

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 會將工作情況, 遇到的問題, 調查結果詳細記錄在審計工作底稿上, 這既是完成最后審計報告的依據, 也是未來有關監管部門追查或調查會計師工作的重要證明材料, 因此, 事務所必須嚴格按照審計準則規定的格式、內容進行編制, 不能有所遺漏, 此外, 還應按照審計準則對審計程序的要求, 嚴格獨立開展具體審計程序或采取有關替代程序, 并將實施情況完整清楚記錄在審計工作底稿上。

3. 企業層面

在加強外部審計控制的同時, 企業更應重視內部審計, 完善公司治理, 這是因為內部審計是防范財務舞弊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如此才能有效控制審計風險。

(1) 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不管是外部審計, 還是內部審計, 都是以內部控制制度為基礎的抽樣審計, 因此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減少內部審計風險最有效的途徑, 尤其要按照崗位分離原則、分級復核原則、定期巡視原則建立相應的內控制度及質量考核制度。

(2) 嚴格遵循內審工作程序

一般而言, 即使是企業內部審計也應按照一定規范的程序進行, 包括審計任務下達、審計工作方案編制、實施審計、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撰寫審計報告、向有關領導報告、審計報告存檔、后續審計等一整套規范程序, 不能因為是企業內部審計就降低質量要求。

(3) 運用現代審計方法技術, 注意搜集足夠審計證據

企業內審人員應當強化審計風險意識, 選擇風險導向型的風險審計模式, 且隨著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普及、應用、發展, 要注意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及運行流程的考察。在審計過程中注意搜集保留審計證據, 因為審計證據是審計工作的基礎, 在對某些問題存在懷疑時, 應當抱有足夠的職業審慎, 通過搜集足夠的多樣化的證據進行多方面驗證, 才可做出審計結論, 不可隨意下決定。

(4) 重視后續審計

企業內審人員在完成審計報告, 并向有關領導進行匯報后, 并不意味著審計工作已經完成, 要注意后續審計工作的開展, 也就是要考察審計報告中提出的被審計部門應當糾正、整改的問題是否得到落實, 提出的建議是否被有關部門采納, 某些想法是否符合單位現實, 只有如此, 審計工作才更有意義, 才能降低審計風險, 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黃儷.審計風險控制問題淺析[J].財會之窗, 2012, (3) .

[2]李春偉.審計風險的控制與防范[J].會計之友, 2012, (10) .

審計風險控制范文第2篇

一、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定義

(一) 內部控制審計的目標

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發布的審計準則第5號 (AS No.5) 和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審計準則第15號 (SSAE No.15) 均指出:審計師檢查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形成關于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見。如果存在一個或多個嚴重弱點 (material weakness) , 企業的內部控制就不能被視為有效。因此, 為形成表達一個意見的基礎, 審計師需要計劃和執行檢查, 以獲得充分恰當的證據, 取得關于管理層認定表述的特定日期是否存在嚴重弱點的合理保證。即使在報表沒有嚴重錯報的情況下, 仍然可能存在內部控制的嚴重弱點。

我國《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第四條指出:注冊會計師執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 應當獲得充分、適當的證據, 為發表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提供合理保證。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 并對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 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因此, 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 應當評價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控制缺陷, 即企業是否存在未發現的內部控制設計、執行或運作有效性的嚴重弱點或重大缺陷, 從而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鑒證意見。

(二) 內部控制審計風險

基于《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對內部控制審計目標的界定, 在對內部控制的審計中, 對風險的定義在理論上應當是“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缺陷而審計人員發表了一個不恰當的意見的風險”。審計人員的目標是獲得關于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是否有嚴重缺陷。因此, 在內部控制審計中, 對風險的實務操作性的定義是“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缺陷而審計師沒有發現的風險”。

一個嚴重缺陷的出現可能存在以下因素:由于固有風險, 內部控制沒有被充分設計;內部控制設計不合理, 當缺乏實現控制目標的必要控制或即使按照設計的控制運行仍無法實現控制目標時, 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設計就存在缺陷;內部控制沒有被充分執行, 當設計合理的控制沒有按照設計要求運行, 或者執行控制者沒有必要的授權或資格, 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運行就存在缺陷。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 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二、強化內部控制審計風險防范

從內部控制審計基本程序和關鍵環節來看, 要做好企業內部控制審計, 必須切實對以下審計風險進行重點防范。

(一) 防范了解不全風險

《內部控制審計指引》規定, 注冊會計師應當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實施審計工作。審計人員首先要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全面了解, 這是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實施階段的首要環節, 也是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測試的重要前提。為了防范了解不全風險, 審計人員必須重點對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內部控制環境以及各類業務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全面了解。對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 審計人員應重點了解:被審計單位所屬行業狀況、法律環境及其監管環境;被審計單位的性質;高層管理人員;經營業務;組織結構;各機構職能及負責人;職員人數;高層管理人員分管業務及各自職責等。對被審計單位總體控制環境, 審計人員應重點了解:高層管理人員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態度;高層管理人員從事相關業務年限、相關學歷;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目標是否明確;是否訂有職工行為守則;高層管理者是否重視制度的實際執行;被審計單位以前或目前是否有重大違反財經法規的行為, 以及高層管理者對此態度如何, 以前年度與審計委員會或管理層溝通的控制缺陷;以前年度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判斷等。對各類業務循環內部控制, 審計人員重點了解被審計單位業務特點及業務流程中關鍵控制點。

(二) 防范測試失效風險

注冊會計師需要評價控制是否足以應對評估的每個相關認定的錯報風險, 并選擇其中對形成審計結論具有重要影響的控制進行測試。在企業內部控制測試環節, 審計人員主要防范測試失效風險。導致測試失效風險, 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選定的測試范圍不全、重點不準、測試方法不當、抽查的業務缺乏代表性。因此, 審計人員必須做到測試范圍要全, 測試重點要準, 測試方法得當, 抽查業務的代表性要強, 這樣才能有效防范測試失效風險。

(三) 防范評價不當風險

內部控制審計的最終目的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 在審計終結階段整體評價中, 審計人員要防范出現評價不當風險。究其原因, 除了前述企業內部控制了解、測試兩個環節存在的風險引起外, 還會存在一些固有風險, 如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本身不完善、風險估計水平過高等。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本身不完善, 會使某些業務活動被置于審計范圍之外而疏忽, 通常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健全性評價不當風險。風險估計水平過高會導致信賴過度風險, 從而造成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不當風險。因此, 要防范評價不當風險, 除了要做好企業內部控制了解、測試兩個環節工作外, 審計人員還應從宏觀出發, 統籌考慮, 從各方面調查了解熟悉被審計單位業務活動及其相應的內控系統, 并充分利用審計技術對風險水平作出合理估計。

三、防范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具體措施

(一) 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

良好的執業環境是注冊會計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客觀條件, 只有有了良好的執業環境, 注冊會計師才能在執業時堅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 從而使審計質量得以保證。審計機構可以聯合監管部門, 在合作的基礎上, 共同建立有利于良好審計環境產生的制度。同時, 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 也可以使審計機構在進行審計活動時, 避免受到外界力量的阻礙,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審計風險的產生。

(二) 提高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 增強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

審計人員應當樹立和強化風險意識, 保持較高的職業道德水準, 恪守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守則, 堅持實事求是, 客觀公正, 廉潔奉公。在此基礎上, 建立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項審計業務, 嚴格依照獨立審計準則進行審計, 以確保業務質量。其次, 審計人員應當主動學習和掌握與審計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 多看相關的業務書籍和專業雜志, 不斷更新知識, 提高分析、判斷、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 提高同審計工作相適應的思想素質、業務技能和文化水平, 從而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

(三)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針對內部控制審計這一新業務, 會計師事務所應積極開展相關專業研究, 加緊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審計的業務流程和質量控制體系, 制定和運用審計質量控制政策與程序規范服務標準, 建立與企業行業專家的專業合作機制, 以保障內部控制審計業務的順利開展。其次要制定相關業務人才培養和儲備方案, 加強注冊會計師核心能力的培育和發展, 加大培訓投入, 逐步改善注冊會計師知識、能力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以適應內控審計這一新業務拓展的需要。會計師事務所要建立健全一套嚴密、科學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 并把這套制度推行到每一個人、每一部門和每一項業務, 迫使審計人員按照專業標準的要求執行, 在審計的每一個環節上, 識別風險因素, 消除或減少風險因素, 保證整個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

(四) 合理設計并嚴格執行審計程序

合理的審計程序, 既要能幫助注冊會計師發現審計對象存在的重大問題, 同時又不能導致過高的成本。審計人員在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業務時, 要從計劃審計工作、實施審計工作、評價控制缺陷、完成審計工作到出具審計報告各個業務環節, 審計人員均應按照指引的要求合理審計審計程序, 并嚴格執行相關程序, 將內部控制審計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五) 完善對審計機構的外部監督

監管部門可以考慮單獨設立一個審計行業的監管委員會, 對審計師行業實施獨立監管。該委員會既要獨立于被監管的對象——審計師行業, 又要獨立于政府機構部門, 真正實現審計師行業的自律和自處。委員會有質量監督復核、懲戒和審計準則的制定職能, 并受相關部門的監督。

(六) 實施同業互查制度

同業互查制度是對審計師的審計業務和審計程序進行定期檢查的一種相互監督機制。通過互查, 審計師可以對同行的審計質量和遵循獨立審計準則的情況相互表示意見, 并提出改進措施, 必要時還可向同業互查組織提出有關處罰的建議。這樣便可對審計師的審計質量提供適當保證, 防范審計風險的發生。

總之, 隨著《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發布, 內部控制審計成為一種有較大市場的鑒證業務, 改變了公司在上市或再融資時才委托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的局面。這意味著內部控制審計從原來的一次性業務變成了與財務報表審計一樣的經常性業務。內部控制審計的產生伴隨著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的客觀存在, 作為審計人員, 要正確的面對風險,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控制該類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劉玉廷, 王宏.CPA審計是提升內控有效性的制度安排 (J) .中國會計視野, 2010 (6) .

[2]張龍平, 朱錦余.關于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評價的理論思考 (J) .審計研究, 2002 (2) .

[3]田園, 田術國, 吳長海.審計風險防范的行為模式研究 (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9 (2) .

審計風險控制范文第3篇

一、衛生系統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成因

衛生系統經濟責任審計是通過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從事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審計,借以評價領導干部執行國家財經法規、履行經濟職責和廉潔勤政情況,是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對干部進行考察考核、綜合評價、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衛生系統經濟責任審計存在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內因講,有審計人員素質、審計方法與手段、審計范圍與重點等原因;從外因講,有被審單位的財會工作不規范、對內審的認識態度不端正、內審標準不統一等原因。筆者認為,經濟責任審計缺乏獨立性、審計模式和方法落后、審計質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審計機構的地位低下、審計人員的素質不高是造成審計風險的主要成因,具體講,導致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成因至少有以下六個方面:一是審計力量缺失。二是審計流程不規范。三是審計重點不突出。四是與相關部門配合協調不夠。五是審計手段不完善。六是審計范圍缺乏統一標準。

二、衛生系統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控制對策

化解衛生系統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從總體上講,要提高單位領導人對內審工作的認識和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采用先進的審計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強對審計質量的控制(包括:內審人員素質控制;審計業務流程控制;審計報告控制;審計分歧意見解決過程控制等)。具體講,甚少應采取以下六項對策。

(一)規范經濟責任審計流程 建立一套嚴密的經濟責任審計流程,是化解審計風險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該流程包括:審前調查、編制審計工作計劃、下達審計通知書、開展現場審計、撰寫審計工作底稿、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發布審計報告和后續跟蹤審計等。尤其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編制審計工作計劃。 審計機構在接受經濟責任審計委托后,應當根據具體要求編制審計工作計劃,在編制審計方案之前,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情況,內部控制的設計以及運行情況,相關的財務、會計資料,重要的合同協議以及會議記錄,上次審計的結論、建議以及后續審計的執行情況 。從而確定審計重點、審計方法、審計時間和審計要求,使審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二是關注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工作底稿是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工作記錄,是關系到審計證據和審計結論的橋梁。審計工作底稿編制要全面,不僅要編制問題類審計工作底稿,而且要編制記錄審計人員工作全過程的工作底稿。為了保證審計質量,避免審計風險?,F場審計組長應當對所有工作底稿進行詳細復核,以確定必要的審計測試是否履行、重點審計領域和重要審計項目是否已經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受到限制的審計程序是否已經實施替代的審計程序、是否存在尚未解決的重要審計問題或者重大事項,并判斷對其審計結論的影響程度。復核中發現有重大疑問應當及時反饋給審計小組進行進一步的取證和修改。三是作好后續跟蹤審計和審計成果的轉化。跟蹤審計是實施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后續跟蹤審計主要是檢查被審計單位對前一次的審計問題、審計建議或者審計決定的落實情況,尤其應當注意的是執行審計建議或者審計決定的效率和效果,并針對整改中出現的新情況提出進一步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檢驗審計建議的有效性,體現為被審計單位服務的審計宗旨。

(二)重點關注內部控制環節 衛生系統經濟責任審計涉及的范圍較廣,涉及到單位各項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但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執行情況,應當作為審計重點關注的內容。衛生系統醫院經濟責任審計應當重點關注的內部控制環節:一是合同管理的程序。醫院所有合同、協議的管理是否經過了相關的程序,如醫療方面的對外合作項目是否進行了市場調研、成本分析、充分考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因素。二是收款環節的內控制度。收款結算環節是否制定了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情況怎樣,是醫院財務控制環節中的重中之重。如聞名全國的石巧玲案件,就是收款環節沒有設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才使得不法分子有空可鉆。因此,在對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審計時,應當采取調查問卷、相應的書面證據等多種形式收集大量的審計證據。三是大型器材購買環節。大型器材的購買環節是否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相應的招投標程序,購買活動的考察、談判與付款環節是否分置等,是購買環節重要的控制措施。通過分析性測試,審查三者之間是否有嚴格的制約與監督關系,三者之間沒有產生制約與監督關系,支出的真實性就值得分析,要進一步審核購買事實是否存在,購買物品的質價比、性價比等都屬于重點審查范圍。四是基建工程決策程序是否規范。單位固定資產的投資程序是否合規,是否經過招投標,購置決策是否經過集體研究,公開操作。有無利用職權牟取私利的可能性存在,是這一個環節應當重點關注的問題。五是醫用耗材采購以及藥品的采購程序。目前國家對醫用耗材以及藥品的采購都有明確的規定,應重點考察醫院是否設置了相應的規定,以及這種相應的規定是否得到了落實。通過內部控制程序的設計和執行情況的測試,分析有無通過購買耗材和藥品收取帳外回扣的情況存在。

(三)合理確定審計范圍 經濟責任審計不是涵蓋的內容越多越好,審計范圍也不是越廣越好。經濟責任審計應當依據相關性原則,從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經濟責任的性質和經濟責任的大小等方面把握審計重點,切實選擇能準確、客觀、恰當地反映或體現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內容或事項,有效地揭示問題。對重大經濟事項進行審計和調查,不搞面面俱到。不屬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范疇的部門及其活動或行為,不應列入審計范疇;雖屬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范疇,但審計無法查實或缺乏可操作性的事項,也不應在經濟責任審計范圍之列。同時,根據審計范圍和審計結果,建立科學公正的責任認定標準和評價體系。

(四)紀檢、組織部門密切配合 在經濟責任審計中,象收取租金不入帳、私設小金庫、賬外收取回扣等問題,是審計中最容易出現的風險所在。這些問題通過常規的內部控制測試,或全面的財務收支審計很難發現。針對這種情況應借鑒紀檢監察的取證方法加以實現。這類問題雖然賬面沒有反映,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大的突破口就是從群眾反映的問題入手。經濟責任審計是一個涉及面廣、層次高、內容復雜的工作,不只是審計部門一家的事,出現審計手段難以核實的情況和問題時,需要紀檢、組織等部門介入,通過紀檢、組織等手段加以解決。

(五)增加效益審計評價內容 隨著客觀形勢的發展,經濟責任審計中以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規性、合法性為主的審計,已不能滿足對領導干部監督工作的需求。經濟責任審計要增加效益評價的內容,保證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要從執行國家財政經濟政策、遵守國家財經法規制度和社會影響方面判定其合規性、經濟性和效益性。單位的一切經濟活動,包括各項經濟政策的貫徹、制訂和執行,各項資金和財物的接納、調配、管理及使用,重大工程和項目的決策、組織、實施和運作,以及所有涉及到與國有資產有關的一切經濟活動和經濟行為,都是否遵循了相關的程序和規定。注意揭露由于決策失誤、管理不善造成的嚴重損失浪費等問題,從而為科學評價領導干部提供充分的依據。

(六)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審計是一個專業技術要求很強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不斷面對新法規、新知識、新技能的行業。要求內審人員不斷學習,提高其政策、業務水平,以便更好地勝任各自崗位,滿足內審工作要求。經濟責任審計雖然從帳務監督審查入手,圍繞經濟責任展開工作,但內審人員僅僅會查帳是遠遠不夠的。內審人員的政策水平、業務技巧以及處事協調的綜合能力,在各個審計環節都起著積極作用。衛生系統內部審計人員提高素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職業準入入手,選拔綜合素質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來。二是組織高起點、多層次、全方位的職業培訓,使內審人員具有較為廣博的專業知識。不但要熟悉財務會計和審計業務,而且要具備經營管理、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建立一支知識結構多元化、專業知識技能化、技術職稱資格化的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專業隊伍。三是提高內審工作的技術方法,建立審計數據庫。加快審計的網絡化建設步伐,加大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工作力度。四是建立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增強內審人員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引導和督促內審人員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經濟責任審計真正發揮其在領導干部管理領域的高層次監督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明輝:《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王風華:《網絡審計風險的防范》,《中國管理信息化》(會計版)2007年第3期。(編輯 園 ?。?/p>

審計風險控制范文第4篇

1、審計人員在職培訓不足,業

務知識及專業水平不能勝任業務發展的需要,是形成審計風險的內在原因。審計人員專業技能不足及實務經驗、風險意識欠缺,使其難以做出適當的專業判斷,從而不能把握審計風險。另一方面,審計人員違背審計職業道德,未能遵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恪盡職守的要求,更是審計之大忌。

2、現行審計模式存在缺陷。賬戶基礎審計模式與制度基礎審計模式關注的重點是差錯風險,對欺詐風險、財務危機或經營失敗風險則關注較少;而現行審計模式還是建立在賬戶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之上的,防范和控制因財務危機、經營失敗和財務欺詐而導致審計風險的系統體系還未建立。

3、審計風險點控制不利,導致審計失敗。如,審計人員沒有了解被審計單位所從事的經營活動;審計計劃和審計程序不當、審計測試范圍不充分;審計范圍受到被審計單位的限制;依賴未經證實的被審計單位的陳述或解釋;被審計單位欺騙審計人員;此外,過于信賴自身工作也會導致審計失敗,審計師可能會認為任何重大錯報都不能逃過他的耳目,由此導致在時間預算和工作日程表中排除了對審計質量的考慮。這些因素可能全部或部分同時存在。

如何更好地履行審計職責以避免審計失敗是審計機關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此應當從以下方面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

1、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審計隊伍素質的高低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審計工作質量。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審計對象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審計難度和風險有攀升的趨勢。這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會計知識,還要掌握經濟管理、信息技術、法律等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因此審計人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包括知識結構和行業經驗,以不斷滿足審計對象日益發展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審計質量水平,才能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

2、強化審計風險意識,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

重視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是保障審計質量,維護審計聲譽,促進審計事業發展的需要。如果因為忽視審計風險而導致審計失敗,不能及時揭露重大違法違紀問題,甚至不能對事關被審計單位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機發出警示,以及因為審計行為不當引發行政復議和訴訟,不僅會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而且會損害審計形象,危及審計事業發展。實踐證明,只有牢固樹立風險觀念,恪守應有的謹慎與合理的懷疑,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審計風險,防止審計失敗。

3、恪守審計權限,堅持依法審計原則

作為一種公務活動,國家審計不能違反法律規定。審計機關依照審計法和審計法實施條例以及其它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權限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如,在沒有政府授權或者委托情況下,審計機關不能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審計機關及其審計人員要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做到程序不違法。如,按照《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要在實施審計三日前將審計通知書送達被審計單位;再如,審計組審計報告報送審計機關前,要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

4、保障審計獨立性

在管理體制和審計經費方面要保證審計機關獨立性。如,《審計法實施條例》指出,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預算,在本級預算中單獨列項,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但在實際工作中,除審計署和部分地方審計機構實行審計費用自理之外,仍有相當多的審計機關審計所需經費不能自理。如果審計機關不能與被審計單位隔斷經濟往來,審計獨立性將會大打折扣。鑒于此,審計所需經費應當切實由財政完全承擔,以保證審計獨立性不受損害。

另一方面,審計組成員不能違反審計獨立性要求。如,回避制度;審計人員崗位輪換制度;審計組承諾制度,審計組成員應向審計機關書面承諾,對所提供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廉政紀律執行情況負責,誰違反承諾,就由誰承擔相應責任。

5、加強審計工作的規范化與法制化

審計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綜合監督,它的權威與信譽,來自于工作的嚴謹、規范、實事求是、結論正確。一般來講,審計是依法進行審計,但在市場經濟的初建階段,有時法規的制定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審計有時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況,這就需要審計人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處理。此外,作為審計產品的審計報告,一定要具備嚴格的規范,一定要嚴格依法行事。民間審計,對

審計報告的格式、內容、結構、文字表達都有嚴格規定,形成保留報告、無保留報告、否定報告、肯定報告四類,每一類都有其固定格式,要求審計人員嚴格操作。其根本目的,是使審計報告讓使用者一目了然;另一個目的就是要避免報告風險,因此對于審計報告的內容、格式、措辭要做嚴格規定,要求報告的每一事項后,都要附有經過雙方簽證的附件證據,處理一定要依法

行事,不可有越軌行為??傊?報告本身一定要具有權威性,要客觀表述事實,同時要有承擔行政及法律責任的意識。

6、重視后續審計

在審計查證階段完成到審計報告簽發日之間的這段時間內,被審單位的財務發生的事項如出現問題,而審計人員不能察覺這仍是審計人員的責任,對于這一階段的經濟活動情況,目前審計機關重視不夠,今后應該加強,克服這一時期可能形成的審計風險。

審計是一種綜合監督,審計風險的形成因素復雜多樣,并且交替、并存發生。因此,對審計風險的控制,必須是綜合性的,具體說,應做到以下各方面:

1、方法、手段綜合化。審計風險的因素是多樣的,不可能靠單一的方法解決。財務審計由于多年的經驗積累,已經形成一套方法體系,每個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點,解決相應的問題,財務審計的方法已經呈現多樣化趨勢。而現代審計,已經超出了單純的財務報表審計的界限,向更高層次的管理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的方向發展。從目前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實踐看,確實已經逐步采用新的經濟技術論證方法,如凈現值法、量本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這些代表現代高技術的方法廣泛運用于各審計部門,并且初見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科學性對審計風險起了抑制作用,實踐證明,方法、手段的綜合化,對審計風險的控制是有效的。

2、審計取證渠道綜合化。審計取證過程往往十分復雜,尤其是在搞事前審時,除了對被審單位本身的資料進行取證外,還要通過對被審單位的一些行業管理部門(如銀行、工商、財政、稅收等)進行取證,也要從與被審單位有業務聯系的各單位取證,這就體現了取證渠道的綜合化,多渠道的審計資料對提高審計證據證明力是十分必要的。

3、審計環境治理的綜合化。審計環境包括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環境,如國家政治、法規政策、行業法規、被審單位的機構設置、制度規定等,這些方面都是引起審計風險的因素。審計部門應與各行業、各主管部門相互協調,相互幫助,綜合治理,與這些國民經濟的各職能部門、如財政、稅收、銀行、工商等充分合作,才能發揮審計的宏觀調控作用,避免不熟悉各專業部門業務而帶來的風險,將由于國民經濟環境變動而引起的審計風險壓縮到最低限度。

審計風險控制范文第5篇

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抽查風險組成, 它們之間的關系為:審計風險=固定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

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屬于上述第一方面的風險, 檢查風險屬于第二方面的風險。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衡量風險的定義:一是潛在風險的金額×發生風險的概率。對風險發生率高的事項或經濟業務加強控制從而降低風險。二是把檢查風險定義為抽樣風險和非抽樣風險, 抽樣風險指由于抽出的樣本不能代表總體的屬性, 從而導致不恰當結論的風險, 包括拒誤風險和拒受風險。非抽樣風險指審計人員在判斷方面發生錯誤所產生的風險。

固有風險是被審計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及會計資料本身存在重大錯誤的風險。固有風險是審計人員不能改變, 但可以估計其風險水平的, 它以百分數表示, 百分比越高, 風險越高, 反之越低??刂骑L險指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或不能發現防止出現重大差錯的風險, 一個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其控制風險越低, 內部控制越薄弱, 其控制風險就越高, 控制風險的高低, 審計人員也是不能改變的, 但只要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符合性測試, 即可確定其控制風險的程度。

檢查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資料通過審計程序, 進行審計時未能發現其存在重大問題或錯誤的風險。它直接與審計人員的政策水平, 專業業務水平, 以及實踐經驗有關。

一、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 客觀原因

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內部審計的審計風險, 比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審計風險要高, 根據筆者內部審計工作經驗, 內部審計的審計風險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會計核算工作本身薄弱

許多單位的會計工作秩序混亂, 管理失控, 會計核算工作質量低, 作假賬, 假會計報表, 賬外賬等情況普遍, 導致會計資料、會計信息失真。使審計人員產生錯誤的估計和評價, 直接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

2. 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低

在現有的會計人員中, 有許多會計人沒有經過嚴格系統的專業培訓, 同時缺乏日常應有的教育和培訓, 有的會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 責任心差, 造成會計資料不全, 致使賬務處理不規范, 不按照會計核算程序進行會計核算, 信息失真。

3. 經濟業務越復雜, 審計風險越大

一些賬戶及業務本身就存在審計風險, 有的單位有銀行賬戶多個, 每個賬戶之間都有業務往來, 互相掛賬、成本、資產互相占用, 長期不清, 一些科目, 如職工福利基福金、累計折舊、無形資產等科目的計提、攤銷等, 如不進行符合檢查, 都可能產生風險。

4. 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虛設, 導致產生重大問題或舞弊;如:利用職權, 管理中的漏洞, 作假賬報價會計報表等, 有可能是領導授意, 指使, 也可能是合伙, 也可能是會計人員單獨進行, 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或其他損失, 使審計人員對其經營成果、債權、債務、收入、支出等不能正確評價確認, 造成審計風險。

(二) 審計環境的影響

由于內部審計處在企業內部, 在本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 如董事長、或總經理, 對本企業及所屬部門、單位進行審計監督, 內部審計機構是本企業的一個部門, 因此它的地位, 獨立性及權威性受企業內部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 如各單位、部門之間利益關系, 人事關系等。而無法充分發揮其審計監督作用。另外, 企業各級領導以及相關的業務人員的道德觀、價值觀、誠信度, 以及領導層的分工, 相關業務人員的能力等等, 都將對審計風險產生影響。再有就是領導層違規, 也是產生風險的重要因素。

企業領導人如重視內審工作, 賦予內部審計部門較多的權限, 提高內審部門在企業內部的地位, 使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及審計風險能相對減少。

另外企業內部經營狀況及經營方式的變化, 企業領導人員更換等對審計工作也有一定的影響。

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屬于自律行為, 國家對內部審計沒有強制的規定, 雖然有《審計署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以及《黑龍江省內部審計條例》但在執行過程中很蒼白無力, 完全憑企業負責人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利用程度, 另外, 內部審計工作缺乏審計機關的支持和領導, 如同孤軍作戰。

審計人員自身的原因, 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強弱決定著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風險的大小, 如果審計人員素質低, 業務水平差, 沒有很強的綜合判斷能力, 對審計出的問題不能準確表述, 對問題性質界定不準, 不能正確的選擇審計方法和審計程序, 就很難做出正確的審計判斷與結論而增加審計風險。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頒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 對風險的成因給與的解釋:一是由于使用不正確、不及時、不完全或其他不可靠資料而做出的錯誤決定。二是錯誤的記錄、不恰當的會計核算、欺騙性的財務報告、財務損失及暴露情況。三是未能妥善的保護資產。四是顧客不滿意, 消極的宣傳, 以及對組織信譽的損壞。五是未能堅持組織的政策、計劃和程序, 或未能遵守有關法律和規定。六是不經濟的獲取資源或無效率無效益地使用資源。七是未能完成經營或項目所確定的任務和目標。

二、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審計風險是可以防范控制的, 只要審計人員對造成審計風險的各種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 就可以防范控制, 降低審計風險。

(一) 加強財務管理工作

按照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 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 提高會計工作質量, 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可靠。

(二) 對計算機業務審計的風險控制與防范

計算機審計是指對電子數據處理系統所進行的審計。計算機作為一種管理工具, 它的使用正在迅速的增加, 因此, 計算機審計已經成為審計人員面對的課題。

計算機審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在進行計算機審計時, 需要由專業技術人員來進行。這里講的計算機審計只是針對財務電算化進行的審計, 對財務電算化的審計一般使用審計軟件來進行, 實質是對財務軟件產生的數據進行測試, 以確定其真實性、完整性。審計時, 首先要對計算機業務的相關控制進行檢查和評價, 以確定其風險程度。

在審計時, 要對相關控制進行測試, 以確定控制是否有效。例如: (組織控制) 是否有恰當的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 以提高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 (接觸控制) 是否只有經授權的人才能接觸計算機系統的硬件、軟件和數據文件。例如, 機房上鎖, 機器上鎖, 機房設置門衛, 使用開機口令, 上網在登錄 (用戶名、密碼) , 系統采用密碼權限控制, 目錄、文件加密等。另外就是對數據進行測試。對控制的測試和數據的測試經常用到審計軟件和計算機審計技術, 應用計算機審計技術需要懂得編程知識和測試程序。

對財務電算化審計的主要風險是, 錄入的內容和數據可能與原始憑證不一致, 而造成檢查風險。因此, 應查看有疑問的經濟業務的原始憑證, 盡量避免風險。

(三) 大力宣傳內部審計監督的重要性

宣傳審計法規, 提高內審工作的地位, 優化內部審計環境, 同時內審工作要增強服務意識, 為基層服務, 進行政策法規咨詢, 當好領導的參謀, 協調好企業內部各方面的關系, 取得各部門、單位的支持配合, 這對內審工作的順利開展、降低審計風險十分重要。

(四) 審計人員要不斷增強自身素質

提高政策水平, 業務水平, 提高綜合判斷能力,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要創造條件, 使審計人員不斷地得到再培訓、再教育的機會, 企業應盡量選派正規院校畢業的高素職人員從事內審工作, 對不能適應審計工作的人員, 調離內審崗位。

(五) 進行審計工作要嚴格遵守審計法規

審計規范, 按照審計程序進行, 同時要選擇有效的審計方法, 注意查找容易引起審計風險的環節, 進行控制。

選定審計項目后, 要對被審單位及審計項目所關聯的事項認真進行了解, 調查分析。要了解測試被審計單位的內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有效。若發現失控環節, 應加倍注意, 并收集更詳細, 更多、更有力的審計證據, 以降低可能帶來的審計風險。

要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狀況, 會計核算程序、方法。對有關計提成本、費用業務復檢計算。往來賬項要注意長期掛賬的業務, 必要時要查業務發生日期, 查看原始票據。收入、成本、費用賬戶的審查要看是否有不正常的收入, 成本發生、收入、成本是否配比。有無人為調整成本或隱匿收入的情況, 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 靈活采用審計查證的方法, 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多收集審計證據, 因為審計證據越多, 越詳細, 審計風險就越小。

(六) 采取制約機制, 要求被審計單位對內審部門進行承諾

雖然這種承諾可靠性較低, 但它應是必要的審計程序, 是內部審計人員的一種自我保護。它可提醒被審單位有關人員及會計人員應付的責任, 承諾的內容一般有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是否有無賬外賬、賬外資產、國有資產流失情況, “有無重關聯交易事項”等或有事項, 也可根據審計事項需要確定承諾內容。

內審部門也可以把被審計單位的要求, 做出具體的規定, 以文件形式公布。在審計中按此執行。以促使被審計單位, 提供的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準確。從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

摘要:在內部審計工作中, 審計風險表現在單位內部經營管理的財務風險和審計失實兩個方面, 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加大宣傳內審監督的重要性, 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的素質和政策水平。

上一篇:保險公司下一篇:雷擊風險評估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