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會計論文范文

2023-03-06

審計會計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政策跟蹤審計成為國家審計越來越重要領域,國家審計機關在政策跟蹤審計中具備哪些突出優勢,本文結合相關資料及審計實踐,從監督職責法定性、監督領域全面性、治理地位獨立性等方面進行了闡述,為政策跟蹤審計的實務開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國家審計;政策跟蹤;優勢

政策跟蹤審計是國家審計機關總結30多年經驗,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有效參與國家治理,發揮建設性作用,審計機關轉型升級,完成國家法定職責的具體舉措。同時也是國家審計機關依法對國家政策的程序性、執行政策的效率性、實施政策的效果性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保障國家治理實現良治的新型審計方式。政策跟蹤審計以保障實現政策目標為導向,既關注單項政策本身個體性特征及其效果,又重視區域甚至全國政策整體性效果;既關注政策執行不力的現象,又著重于政策執行不力的根源;從政策執行過程及結果入手,找出政策執行的難點,突破政策發揮作用的關鍵點,科學、客觀、公正評價政策執行效果,分析影響政策目標因素,及時全面反饋政策決策者,實現政策最優化。下面從監督職責法定性、監督領域全面性、治理地位獨立性等方面說明審計機關在政策跟蹤審計中所具有的突出優勢:

1 《憲法》賦予了審計監督職責的法定性?!稇椃ā穼徲嫏C關的設立、體制以及審計監督權的行使都做了明確界定。是國家審計機關開展政策跟蹤審計工作的基石,也是政策跟蹤審計法定職責的源泉。

2 《審計法》等專門法律法規賦予國家審計機關監督的全面性,保障政策跟蹤審計全覆蓋?!秾徲嫹ā芬约啊秾徲嫹▽嵤l例》都對國家審計機關法定職責進行了明確,如《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七條:國家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履行審計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在本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審計工作,履行法律、法規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這將國家審計機關法定審計監督職責進一步擴展到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審計機關同級人民政府規定職責的范圍,審計監督具有全面性。

3 審計機關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獨立性地位,是開展政策跟蹤審計的獨特優勢。

3.1 國家政策是國家權力運行的外在表現形式,涉及廣泛、影響深遠、特征明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國家政策制定者、執行者只代表特定或多數階層,不可能照顧到社會各方面的所有利益、難以反映出所有社會成員的意志,這是國家政策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最大特點。政策制定注重科學性、民主性、程序性,政策執行注重時效性和適用性、不可隨意的選擇性,政策實施效果評價注重考慮主客觀多因素的綜合影響,公平與公正性評價是其生命線。國家政策的上述特點,自然要求權力運行制約與監督者、具體的政策監督機關,必須能夠適應國家政策系列特征要求,把握權力運行基本規律、政策形式與內容等。審計機關成立以來,在經濟監督和服務政府工作大局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為領導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這也成為審計機關政策跟蹤審計中的能力基礎。國家審計機關具有綜合性的專業化優勢,審計機關對財政、金融、國有企業、資源環境、社會保障等不同行業的審計或調查,對各方面的信息,通過審計大數據處理,已達到較高的專業化水平。因此,審計機關能夠及時向黨委和政府系統提供真實、全面、完整的信息,便于黨政機關進行正確、準確的判斷,做出科學、高效、有質量的決策。

3.2 政策跟蹤審計是國家在新時期、新常態下賦予審計機關的具體要求。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強、提高審計機關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獨立地位,其執行政策跟蹤審計具有法理依據。2014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維護審計的獨立性。地方各級政府要保障審計機關依法審計、依法查處問題、依法向社會公告審計結果,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定期組織開展對審計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要求,為進一步保障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12月8日,兩辦出臺《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更加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審計職責保障機制。為保障地方審計機關獨立性,國家積極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管理改革,努力最大程度減少審計機關在執行包括政策跟蹤審計在內的審計業務過程中受地方利益相關者的干擾,充分保障審計的獨立性。

自2015年6月起,國家審計署每月發布《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結果公告》。根據對審計結果公告研究分析,國家審計機關開展全國政策跟蹤審計對于加速實現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重大政策目標初顯成效。根據政策跟蹤審計建議和意見以及審計過程發現的重要問題,國家有關部門和地區積極整改,加快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商事制度順利改革,減輕中小企業負擔,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推動養老服務業、精準扶貧等國家重大政策全面落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3,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2,2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2010,2,2.

[4]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48號),2014,10,9.

[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4,10,23.

[6]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2015,12,8.

[7]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結果公告.審計署網站.

作者簡介:

高永峰,山東濱州市沾化區審計局財金科科長,歷任企業科長、法制科科長,具有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理論水平。

審計會計論文范文第2篇

有審計就有審計風險??h級審計機關縣域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所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審計難度就越高,審計風險也就隨之增大。那么,如何規避審計風險也就成為一直以來人們不斷探討的問題。

一、產生審計風險的因素

(一)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不高是產生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

1、部分人審計人員缺乏有關審計的風險意識。關于審計風險的認識,在政府審計中的審計署和省級審計機關表現得比較明顯,這些機關的領導對審計風險非常重視,但基層的審計機關卻缺乏重視程度,對審計風險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審計人員的認識問題會產生局部性風險,但是通過管理是可以進行控制的,但是由領導認識不足所導致的風險其影響往往是全局性的,由此帶來的失誤甚至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最大的審計風險其實是審計機關領導的認識風險。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全面認識審計風險,在看到發展的機遇的同時還要意識到審計工作面臨的巨大風險,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2、審計人員專業能力不強,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和審計技術方法落后。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特別是專業判斷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審計質量。不合理的知識結構、嚴重缺乏的復合型人才,是導致當前的審計隊伍對新形勢下的審計要求難以達到的主要影響因素。入世以后給我國的審計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審計風險,作為新時期的審計工作者。WTO的規則,國際通行的審計慣例以及商業運作模式和規則都是每一位審計人員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方面,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審計工作,適應新環境下的審計工作。目前我國的審計技術和手段還停留在很傳統的階段,賬目基礎審計還是以手工為主,這樣的方式和國際化的需要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作為審計機關,確定與當前實際情況向符合的審計策略和技術手段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要以審計準則的方式將這些技術手段確定下來。除此之外,對于審計工作人員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審計人員,基礎的查賬技能必不可少,同時還要求掌握會計審計專業知識、宏觀經濟管理知識、電算化審計知識、政策法規及個人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工作中才能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3、從業人員少,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合。審計工作的特點就是項目多、任務重,這就要求配備更多的審計人員開展工作,從而滿足審計工作的需求。但當前的審計工作面臨的現狀卻是人員缺乏,這是機構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由于目前審計力量普遍偏少,與繁重的審計任務不想符合,所以每個從事審計的工作者都感覺到極大的工作壓力,甚至于不堪重負,這無疑也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工作的質量。

(二)來自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風險

1、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復雜化,加大了審計風險。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經營范圍日益突破單一業務界限,而成為從事多種產品生產經營和從事多種經營業務活動的綜合經營體,因此,這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風險,經營環境復雜多變、競爭中的不確定性都會對審計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增加工作人員出現失查或者失誤的可能性。同時,金融產品創新及衍生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加大了審計風險,導致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的破產原因之一就是審計對安然公司大量從事的金融衍生工具和表外融資業務產生的表外項目風險無能為力。

2、 資料和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性,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發生可能。

虛假會計信息對審計結果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被審計單位舞弊行為的隱蔽性和反審計手段的增強,加大了審計風險。審計評價的客觀性直接受到被審查單位提供的資料和會計信息的影響,若提供的資料不真實或者虛假信息,那么審計的結果也就不能準確反映問題,甚至出現偏差或者是判斷上的錯誤。除此以外,正常的經營管理中出現無意識的錯誤較容易被發現影響也較小,而舞弊行為是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這種行為多數是采用極為隱蔽的手段,一般的審計程序是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從而容易造成極壞的影響。若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失靈,則更加大了審計局的檢查風險。

二、防范審計風險的措施

1、加強審計理論研究,樹立全新的審計思維

(1)強化對審計風險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掌握新的審計方法。對審計的每一步都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風險,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2)更新審計監督觀念。審計監督的重點應從有形資產審計轉移到無形資產審計,重視管理方面和社會效益的審計,強化高新技術產業的審計,并促使其快速成長;

(3)樹立競爭觀念,培養創新意識。審計人員應樹立競爭觀念,培養敏捷的反應能力和大膽創新的意識。積極探索適應信息經濟的靈活高效的審計模式和方法,力避審計風險。

2、政府機關審計人員風險意識的樹立

實踐證明,審計人員強烈的風險意識是有效控制風險的關鍵所在。因此各級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把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工作中既要認識到審計風險重要性,同時要重視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強化審計風險意識。

3、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和職業謹慎。審計人員做出的專業判斷其實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這從實質上說其實是一種主觀的活動,它的準確性會受到判斷主體、客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其實是由很多工作人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最終的審計評價意見也是在綜合了不同人員的判斷而得出的。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出于職業謹慎,在尊重客觀事實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做出專業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的評價結論。由此可見,要達到防范審計風險的目的,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4、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是要加大對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各級升級部門都應該有計劃地培訓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通過培訓促進審計人員更新知識,學習并掌握先進的審計手段,從而提高能力。

二是鼓勵審計人員自我學習。鼓勵審計人員提高學歷層次,參加審計、會計職稱考試和CPA、CIA等資格考試,使每一位審計干部成為學習型干部。

三是提升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審計人員思想道德素質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首要手段。只有提升了審計人員的素質和審計風險的防范意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同時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也會更加具備責任心和使命感。

審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政治思想素質: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財經紀律;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工作踏實主動,認真負責。

(2)文化素質: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

(3)業務素質:熟悉和掌握現代財務會計和經濟知識;審計技術水平,能掌握和運用對經濟活動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檢查、考核和分析的審計技術;調查能力,能根據審計任務的要求了解情況,搜集材料,取得證據,為正確的進行審計提供依據;正確的編寫審計報告、調查報告、工作總結和其它資料。

5、實施\"承諾書\"制度,劃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

會計和審計工作具有不同的性質,因此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會計人員應對其報告的財務信息負責,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中存在的錯報不負責任,而是負責審查財務信息的處理和報告是否符合既定準則,是否真實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與財務相關的各種情況。

雖然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和《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對社會審計的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已作了明確規定,但是國家仍然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作嚴格區分,明確工作中審計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減少審計風險,變被動為主動。同時明確會計工作中應有的責任,助推審計單位的會計工作。(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安達市審計局)

審計會計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審計失敗對于我國資本市場和注冊會計師的發展均是不利的,也不利于我國企業走出去。為了避免重蹈審計失敗的覆轍,本文根據證監會2006年至2010年的處罰公告,對審計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避免審計失敗的若干對策。

關鍵詞: 審計失敗 審計失敗原因 處罰公告 對策

審計失敗對于報表使用者或者審計失敗的責任者來說,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國辦發[2009]56號文件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事務所的格局、政策扶持和引導等方面做了專門的論述。為此,財政部和注冊會計師協會等部門做了諸多努力,以使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但是如果審計師發生審計失敗,則對于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做大做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為了避免重蹈審計失敗的覆轍,本文根據證監會2006年至2010年的處罰公告來分析導致審計失敗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避免審計失敗的對策。

一、研究設計和樣本數據來源

本文所研究的審計失敗僅限于上市公司,不包括非上市公司出現財務舞弊和審計失敗的情形,所統計的樣本主要以證監會在其網站發布的2006年至2010年5年間處罰公告為依據,不包括受到一般的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的舞弊公司。

2006年至2010年,證監會共發布處罰公告226份,其中涉及審計師的有18份,但是,由于事務所之間的合并等原因,華夏建通的審計師光華所的審計資料已經找不到,因此,無法判斷其審計失敗的原因何在,因此,我們的樣本總數為17個。在審計失敗的這17個樣本中,深圳鵬城、岳華和正源和信等三家事務所分別被處罰過兩次,但是處罰所針對的上市公司并不同,因此,本文并沒有將其作為一個樣本進行統計,而仍然作為兩個單獨的樣本進行統計。

本文中的數據來自中國證監會網站。除此之外,為了研究這些樣本更詳細的信息,也查閱了這些上市公司的其他相關信息,如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年度報告、臨時公告等,這些數據來源于上海證劵交易所的網站、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網站、巨潮資訊網以及該舞弊上市公司的網站等。

二、審計失敗的原因分析

(一)審計程序不恰當

在可以統計的17個樣本中,有13例存在審計程序不恰當的問題,占到可以統計樣本的76.5%。這些不當的審計程序包括:缺少必要的審計程序、未追加必要的審計程序、未實施充分的審計程序、未識別關聯方、風險評估不當等方面。在具體的審計程序方面,函證、分析性程序、盤點、未實地抽查以及未抽查憑證等方面存在缺陷。其中,有8家審計師函證程序不當,有2家審計師分析性程序不當。

(二)職業道德方面

職業道德是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基石,是對注冊會計師執業最基本的要求。有12個樣本因為職業道德方面的問題受到處罰,占到可統計樣本的70.6%。

獨立、客觀、公正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基本原則,如果違背這個原則,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公信力及審計的基礎則不復存在,在統計的樣本中,有1例(金荔科技的審計師萬隆所)違反了獨立、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此外,35.3%的審計師在審計中未勤勉盡責,應當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執行審計程序收集相關審計證據而沒有進行、應當關注的而沒有關注,造成了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出具了不恰當的審計報告。有4家事務所的審計師在審計中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對于應當合理懷疑而沒有進行懷疑,當然也沒有收集證據去證實或者否定這些合理的懷疑。

(三)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不恰當

審計證據是注冊會計師發表審計意見的直接支持,如果不能收集到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則不能發表無保留和否定的審計意見;根據受到限制范圍的大小,可以發表保留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工作的載體,是審計過程的體現。在審計工作底稿中,應當有審計過程、實施的審計程序、收集的審計證據、得出的審計結論等主要內容。在17個可統計的樣本中,有3例由于審計工作底稿不符合要求,或者審計證據不充分等受到處罰。

(四)質量控制存在缺陷

根據注冊會計師質量控制方面的要求,對于審計工作底稿應當進行三級復核(一般為簽字注冊會計師、部門經理、主任會計師三級),這是審計內控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通過三級復核,可以大大減少審計失敗的比例。但是有3家事務所沒有進行三級復核、二級復核或者三級復核形同虛設,導致審計失敗。

(五)沒有具體的審計計劃或者審計策略

目前的審計已經從制度基礎審計過渡到了風險導向審計。根據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審計工作中心必須前移,因此審計師必須加強審計計劃工作。計劃審計與實施審計同樣重要,但在可統計的樣本中,有2例沒有具體的審計計劃或者審計策略,這必然會導致審計失敗。

(六)審計目標出現偏離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目標是對財務報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發表意見,以提高財務報表的可信賴程度。確定了目標后,那么審計師后面所做的工作全部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的,包括:制定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等方面。但是,萬隆所在對金荔科技2006年的財務報告進行審計時,其目標為“避免退市”,而不是對財務報表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發表鑒證意見,方向錯了,審計失敗不可避免。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導致審計失敗的原因并非一個。在可統計的樣本中,每個案例平均至少有2個原因導致其審計失?。ㄒ驗榻y計的原因,審計失敗的原因可能要大于上面的統計數34),但是審計程序不當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問題是審計師導致審計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諸如違反獨立、客觀、公正基本原則以及審計目標偏離等,這是審計失敗中罕見的嚴重性的原因,必然會導致審計失敗的原因。

三、避免審計失敗的對策

(一)嚴格遵循專業標準的要求,制定適當的審計程序

審計程序是審計師收集審計證據、發表審計意見的基礎,也是審計師工作的具體體現。上述審計失敗案例中,有76.5%的樣本由于審計程序不當,造成發表了不當的審計意見。

在審計程序中,函證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如對銀行存款、應收款項等往來款項、關聯方的識別,函證程序可以獲得高質量的審計證據。上述8例因為函證程序不當而造成的審計失敗案例,要么是應該進行函證而沒有進行,要么是對函證沒有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進行控制。

分析性程序也是審計師在收集審計證據中經常運用的一種重要的審計程序。分析性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研究財務數據之間、非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做出評價的一種程序。這種程序應用得當,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而且可以節省時間。舞弊的財務報表其財務數據之間會呈現出一種非正常的比率或者態勢,這種不正??梢砸饘徲嫀煹暮侠響岩珊完P注,應當采用其他的審計程序收集證據來證實這種懷疑是否恰當。

除此之外,盤點程序、對實物資產進行實地查看、對憑證進行抽查等程序也非常必要,這些程序對于查驗存貨、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以及書面資料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審計程序。只要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和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和專業素養,進行風險評估,制定合理的審計程序,一定能夠收集到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進而可以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

(二)提高專業素養,恪守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基石。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一旦丟棄,則必定會導致審計失敗。審計師在承接業務中,應當評估自身是否具有專業勝任能力,諸如金融業等業務特殊、風險較高的行業,尤其要更加謹慎。

審計師在審計中要恪守職業道德,兢兢業業,勤勉盡責,保持職業上應有的職業謹慎和合理的懷疑精神,按照準則的要求執行審計過程。

(三)深入、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狀況

在承接業務時,除了要評估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外,還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戶的狀況。國內外的文獻以及前文的數據表明,審計失敗案例均是發生舞弊的一些公司。而這些舞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避免虧損、避免戴帽、避免退市、上市圈錢、虛增業績、提高股價、隱瞞不利信息等;舞弊的手段主要有虛增資產、虛增收入和利潤、隱瞞重大事項等。因此,如果客戶在被審計年度業績比較差、屬于ST類的公司、需要配股、關聯方交易頻繁等時,審計師應當特別予以關注,在風險評估、制定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的數量等方面要更加謹慎一些。

在連續審計中,要了解年度之間是否有重大變化,在發生重大變化時,應當根據變化的情況修改審計計劃和審計程序。

(四)建立、健全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制度

加強對審計過程的內部控制,對于審計工作底稿執行嚴格的三級復核制度。由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執行以及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都會體現在審計工作底稿上,因此主任會計師、部門經理和簽字注冊會計師這三級對工作底稿的復核,對于避免審計失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制定恰當的審計策略和審計計劃

審計計劃是高質量審計的前提。實際上事務所的審計業務水平不高,沒有實施恰當的審計程序,收集到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主要原因是其審計計劃能力不強,其實質是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能力不強。

審計會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審計風險是現代審計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當前,隨著市場經營風險的加劇,審計在社會主義市場監督作用中日漸突出,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正愈來愈受到審計全行業及全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控制與防范

審計風險與審計工作同在,伴隨著審計工作全過程。隨著審計責任的加大,審計風險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普遍認為有效控制與規避審計風險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審計風險已成為我們審計工作者必須不斷探討和努力規避的問題。

1 努力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第一要素,審計隊伍素質的高低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法制建設還不完善,審計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加強審計隊伍建設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職業準入制度,對進入審計機關的人員嚴格把關,以確保全體專業人員達到履行其職責所需要的專業勝任能力;二是建立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制度,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針對審計工作需要,系統的、有計劃的組織高層次業務培訓,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以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三是建立審計人員待遇與專業知識水平掛鉤的制度。

2 努力轉變思想觀念,自覺增強化解審計風險意識

審計人員應具有一種客觀辯證的哲學思想,并把這種思想具體地融于審計活動中,用正確、科學的知識論和方法論提高審計人員客觀準確分析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地處理好審計活動中的各種問題與矛盾,做好審計工作。隨著人們對審計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審計機關將會更加關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和審計程序,在降低審計成本的同時,高質量完成審計任務,并有效地規避審計風險及其損失。要認識到審計風險既是自身的職業風險,也會對審計人員自身形成政治風險。因此,審計人員一定要沖破傳統審計思路的束縛,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并在執行審計業務的過程中,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審計風險,自覺形成防范審計風險的思想意識。

3 努力規范審計行為,扎實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提高審計質量是防范和減少審計風險的有效措施。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就要建立健全審計質量標準、審計質量責任、審計質量檢查、考評等制度體系。在信息化條件下,將審計機關的審計質量控制規范化、審計過錯責任追究化,通過審計項目管理系統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包括:針對不同的審計階段,建立審計準備、審計方案、審計日記、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草案、審計信息發布和總結等各環節的質量控制流程,設置質量控制點,使審計質量監督更加規范有效;通過對審計機關外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檢查來達到對審計質量責任的控制;建立審計項目質量為考核指標的導向制度,使審計人員逐步強化審計質量的意識;建立審計質量考核機制,監督檢查審計項目質量,考評和追究審計責任,切實起到控制審計質量的作用。

4 積極強化內部管理,努力提高審計部門管理水平

建立審計部門質量監督體系,不僅包括加強注冊會計師協會在行業的執業監督的作用,還包括加強事務所的內部質量管理。在事務所內建立一套嚴密科學的質量標準、質量控制制度,并得到切實的執行,以保證審計人員按照規定的專業標準執業,達到質量控制要求,從各環節上控制審計風險。針對國家審計機關除了要建立健全強有力地內部約束機制外,還要不斷完善和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以達到減少和規避審計風險的目的。在當前的信息環境下,審計機關可按照機關管理的控制環節運用信息技術,對審計機關輔助辦公系統(OA)進行完善,內容涵蓋財務管理、文書管理、機關事務管理、審計業務管理、考核體系管理、人事管理、政務管理等各個方面,規范機關基礎管理,避免管理工作的隨意性,保證審計機關管理高質、高效。

5 運用科學的審計方法,努力降低審計風險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手工審計方法已不適應現代審計工作的需要,當前計算機已同現代管理方法相融合,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明顯地強化了工作手段,應用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開展審計勢在必行。審計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計。首先要普及,并逐步的提高審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其次,要開發設計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并在一些項目審計中進行試點,再經修改完善,提出需求,再推廣使用。以審計方法的高科技含量達到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審計風險管理,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的目的。

綜上所述,審計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相當風險的職業,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其所面臨的風險因素更加復雜,風險存在于整個審計活動中,可以控制,卻不能完全消除,因此,這要求審計人員要不斷調整自我,并在調整中開發風險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強風險理論研究,深化審計監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遏制風險的目地,才能更好地為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道琴,王淑晶.淺談審計風險形成的主客觀因素及防范.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 No.01.

[2]鄧芙蓉.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北方經貿.2010 No.03.

[3]呂博.論審計風險[J].寧夏審計.2000,(2).

[4]傅衛民.淺談審計風險的防范[N].中國審計報.2000年.

審計會計論文范文第5篇

風險導向審計是以審計風險評價為中心的審計程序,其內在思想是任何審計業務都必須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內。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下屬的國際審計和鑒證準則委員會(IAASB)適時地對原有的準則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訂(IAASB,2005):引入了“重大錯報風險”的概念,將審計風險模型重構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進一步明確了審計風險與報表總體及賬戶余額(認定層次)之間的聯系。與原有的審計模式相比,現有準則強調將對客戶情況的了解作為整個審計工作的先導、前提和基礎,通過深入剖析被審單位及其經營環境(包括內控制度),來評估財務報表總體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并以此為導向,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從而將整體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我國已于2007年1月開始實施《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一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因此,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產生可以理解為,審計師需要有一個框架或者模型來幫助其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對重大錯報風險進行主觀的評估并形成適當的審計策略。

一 審計風險評估研究回顧

所謂風險,根據美國項目管理學會(PMD)的定義,是指“正面或負面影響項目內容的不確定事件或條件”,風險與不確定性有著緊密的聯系。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對稱,特別是存在管理舞弊時,采用正常的審計程序難以形成可靠的審計結論,從而為審計執業帶來高度不確定性,也就是審計風險的根源。

(一)審計風險評估的實務探索對審計風險的評估處于探索之中,出現了多種經營分析和風險評估框架,如COSO,COCO、平衡記分卡、波特五力模型、全面質量管理、系統思想、競爭性戰略、戰略系統審計等,這些工具和技術形成了早期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基礎。審計師利用這些工具和技術去理解客戶的價值和定位,理解客戶面臨的風險,以此增強對非抽樣風險的控制,同時也為客戶提供增值性的非審計業務。大型的會計師事務所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都開始探索自己的風險審計方法或戰略系統審計(sSA)框架,但各個事務所的名稱各不相同。

(二)審計風險評估的理論研究我國一些學者也對審計風險的評估技術進行了研究,如王桂蘭(2006)提出了將案例推理引入到審計風險評估研究中,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構建審計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框架,同時將先進的計算機審計技術應用于多樣性的分析性復核中,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系統以便較為準確地識別、評估審計中的風險因素,以期達到有效避免盲目審計,合理分配審計資源,有針對性地執行審計程序,發現重大錯報,從而實現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顧曉安(2006)以新國際審計準則中重大錯報風險評估體系的內容為基礎,針對如何將從企業及環境了解到的風險因素與認定層次可能發生的重大錯報相聯系,提出了首先通過業務循環來進行風險因素的識別、篩選和初步風險評估,再將業務循環的風險同報表認定層次相對應的兩階段風險評估法,并設計和描述在專家系統平臺上實施該風險評估系統的系統結構、功能模塊和操作流程。目前,這些方法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其名稱和內容雖然并不完全相同,但本質都屬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與之前的著重于靜態風險評估不同,本文建立了動態評估方法體系,研究審計風險評估的過程步驟,從每一步驟人手,分析其風險組成,并進行歸納、分層,提出一個審計風險評估的三維分析概念模型,由此建立審計風險與審計策略的關聯關系。

二、審計風險的動態評估過程

Knechel教授認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應由兩部分組成,即風險的評估和根據風險評估證據確定用什么樣的測試來獲得證據。據此思路,可將審計風險的動態評估劃分為:確定審計范圍、尋找審計風險點及相適合的審計技術、評價審計風險與對策方案、實施審計策略這四個相互關聯的步驟(如圖1)。

(一)劃定審計范圍審計人員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狀況及商業經營環境進行評估,結合審計業務約定數,劃定審計范圍。該范圍不是一旦確定就固定不變的,應隨著審計人對被審計對象的了解加深而不斷調整。

(二)尋找審計風險點及相適合的審計技術一旦審計范圍確定,就必須根據審計師的個人經驗判斷及審計專家系統提示的信息來尋找風險點,如將各風險因素分配到業務循環中,在業務循環層次上篩選和分析風險因素,由此將風險具體化,進行初步的風險評估。對風險點進行篩選后,選擇適合的審計技術,如風險分析技術或實施計劃控制測試、實質性測試等對策方案。

(三)評價審計風險與對策方案按優先順序排列,再根據審計力量、審計目標、內部控制狀況、商業經營環境等加以評價。

(四)實施審計策略著重于如何以一種特定的戰略姿態將審計方案付諸實施。體現了審計人員對不確定性預見與自身能力和資源調控能力的反復結合,是一個動態調整和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也是其與傳統靜態技術評估方法相比的最大不同。動態評估過程本身對審計人員就是一種學習,而這種學習又充實了這個過程。

三、動態評估過程中審計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貫穿動態評估的全過程,要找出所有評估過程中的風險組成,即不確定事件和可能導致重大錯報的原因和條件。按照動態評估的4個基本步驟來識別審計的風險所在。

(一)確定審計范圍中的風險審計范圍確定的過程又可以稱為審計戰略定位,審計師需要根據業務約定書,結合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歷史、財務狀況,以及審計師自身的技術能力來確定審計范圍。這一范圍的確定過程中,審計師的經驗判斷是主要依據,因此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首先不同的審計師對審計范圍的理解可能會有差異,審計師對被審計對象的了解有限,確定錯誤的審計范圍有可能加大重大錯報的風險;其次被審計對象存在管理舞弊的可能,會刻意引導注冊會計師進入錯誤的審計范圍,從而阻礙注冊會計師通過風險導向審計將會計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和經營風險聯系起來從而發現會計報表的錯報。

(二)尋找風險點及適合審計技術過程中的風險風險點的識別需要借助一定的技術,如重大錯報案例研究技術、業務循環控制缺陷識別技術等。限于審計力量,審計師更有可能采用經驗判斷來尋找風險點。尋找到風險點后,審計師需用敏銳的眼光識別具有針對性的技術,根據內部技術儲備和外部技術可利用情況來尋找和發現適合的技術去消除審計風險點,揭示其中關系到重大錯報的可能性。這一步驟的風險表現為:(1)審計師尋找到了錯誤的風險點,導致審計工作無效果;(2)審計師能力不夠,不能采用或者執行適合的審計技術;(3)審計技術不完善,存在固有缺陷,導致采用該技術后不能獲得理想的審計成果。

(三)評估過程中的風險按照質量控制的原則,對審計風險及對策方案的評估應該由不同的審計師擔任。這是一個將審計資

源技術能力、審計范圍與風險點相匹配的過程。審計機構內的評估小組必須仔細研究每一項審計技術是否能用于審計風險點揭示,如何服務于審計范圍,是否在審計師的技術能力范圍內等。該步驟的風險主要來自評估小組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對審計師所處的被審計對象微觀環境的判斷和理解,以及如何與審計師自身資源和能力相匹配所帶來的風險。

(四)實施審計策略的風險審計策略的實施貫穿審計全過程,使用動態評估過程技術,需要審計師根據審計情況來調整審計策略,這一過程的風險有:審計師調整審計策略能力風險,審計師能否關注審計風險早期信號,特別是對這些信號及其變化的認識和理解的差異性。由此及時調整策略,這樣可以節省審計成本。

四、審計風險的三維分析

通過上述動態評估過程主要環節中的風險識別,不難看出審計風險的評估過程也是一個風險識別的過程,其風險具有系統性、多維性和動態性的特點。但風險總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可以通過一定方法測量或預測的,可從風險來源的角度,將過程中錯綜復雜的風險按經營及內部控制風險、財務風險、審計技術風險三個方向進行歸納,建立三維分析模型,但由于各種風險的遠近、程度不一樣,還須進一步對每個方向上的風險進行分層分析。

(一)經營及內部控制風險新國際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了解企業及其環境,包括:行業狀況、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審計單位的性質及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被審計單位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價。從相關內部控制情況,評估可能的重大錯報風險。

(1)行業狀況、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赡茉斐芍卮箦e報的行業狀況、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風險因素,包括競爭環境、供應商和客戶、技術進步、適用的財務報告準則、法律和政治環境以及與行業和企業相關的環保要求等。

(2)企業性質,包括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應用。企業性質包括產權結構、組織結構、經營項目、籌資和投資。對于企業性質的了解可以使審計人員理解財務報表中交易的類型,并對賬戶余額和披露產生預期;對于所有權人之間及與其他企業之間關系的認識可以發現關聯方交易并合理地進行評估;如果企業有復雜的組織結構,則要考慮合并報表中可能發生的錯誤;了解企業對于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應用,考慮是否適合于企業經營性質,與相關行業所用的會計制度是否一致等。這些考慮和關注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都有著重要作用。

(3)目標和戰略以及相關的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對企業經營目標和戰略的實現造成影響的事件和狀況,大多數經營風險最終都會有財務后果,會對報表產生影響,但并不是所有的經營風險都會造成重大錯報。

(4)企業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估方法。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的業績評估都會對企業產生壓力,從而使得管理人員改善經營業績或者直接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對于企業業績衡量方法的了解可以使審計人員判斷管理層行為是否會增加重大錯報的風險。

(5)內部控制??刂苹顒涌赡軐τ谀稠椞貏e性質的業務或者賬戶余額的單個認定產生影響。如企業建立的用來保證其員工準確地計算和記錄存貨的控制活動就直接同存貨賬戶余額的完整性和存在性認定相關。

(二)財務風險來源財務風險來源分析是通過常規財務分析、財務失敗風險分析、財務舞弊風險分析三個部分來完成的。常規財務分析主要通過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的五力分析模型來完成,分析評價常規的財務指標。財務失敗風險分析主要通過z模型等來完成,對財務情況進行預警。財務舞弊分析是審計風險分析需重點關注的內容,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自從凈資產收益(ROE)作為上市公司申請配股的依據之一,上市公司在ROE數據上存在著明顯的操縱行為;而單位負責人又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主體因素。管理舞弊是管理層試圖以舞弊財務報表為手段獲得更多的機會利益,獨立審計師如不能查出這種舞弊行為,就須承擔法律責任,管理層與審計人員之間存在嚴重的利益沖突,因此管理層不可能真正地配合獨立審計師有效地實施審計工作,由此帶來巨大的審計風險。

(三)審計技術風險來源現代審計已形成系列的技術方法,用于審計師對重大錯報風險(RMM)、重大缺陷風險(RMW)和檢查風險(DR)的評估。較常用的如審計抽樣技術,該技術存在抽樣風險,即審計師依據抽樣結果得出的結論與對審計對象總體執行同一審計程序所得到的結論可能不相符合。又如,業務實質性測試,該技術目的是確定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是否相符、賬務處理是否正確,而“一條龍造假”表現為假賬真做,特別是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大量的單據是電腦自動生成的,均能做到賬證相符、賬務處理正確,賬表相符,因此就電腦賬下審計人員再實施交易業務實質性測試,驗證賬賬、賬表是否相符也便失去了意義。再如,分析性測試,該技術是指注冊會計師分析被審計單位重要的比率或趨勢,包括調查這些比率或趨勢的異常變動及其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目的是評價業務和余額的總體合理性。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1號——分析性復核》指出,“如果分析性復核使用的是內部控制生成的信息,而內部控制失效,注冊會計師不應該信賴這些信息及分析性復核的結果”,并且分析性程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有用的實質性證據,還取決于其在具體情況下的可靠性。

(四)審計風險三維分析模型 上述三個審計風險來源方向構成三維分析模型(如圖2),審計師根據不同維度上的風險組合來評估選擇適當的審計策略。當分析確定三個方向都是高風險后,審計策略應該更加詳盡,能夠盡可能審查出風險;當分析確定三個方向都是低風險后,審計策略則可以相對簡單。通過策略與審計風險的不斷匹配,審計師可以形成一批相對固定的,針對不同風險狀況的審計策略從而為以后的審計風險與審計策略的準確匹配提供依據。

21世紀的審計是證據驅動的、基于判斷的風險評估過程。而風險評估過程又是一個循環遞推的過程,需要反復評估和獲得反饋,直到審計師的目標實現即建立充分合理的判斷。風險導向審計的關鍵是審計風險的評估與審計策略的確定,可以將審計風險識別與分析模型轉化為審計風險分析專家系統的功能邏輯基礎,并通過技術及輔助技術的實現,更加快捷地幫助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

(編輯 熊年春)

上一篇:管理審計論文下一篇:國家審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