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工作下會計信息化論文范文

2024-02-02

審計工作下會計信息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分析闡釋會計信息化是大數據與財務數據的結合,提出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下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應采取構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實訓課程體系,重視會計管理課程的設置,增設相應的技術課程,培養“互聯網+會計”復合型師資隊伍等策略。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 會計實訓 教學改革

一、會計信息化引領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

首先,會計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強調實踐性。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綜合會計實訓課主要以手工模擬實訓為主,輔助會計電算化操作,一直以來以企業典型業務為背景進行建賬,完成從業務單據處理、記賬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結賬到會計報表編制和財務分析一個完整的會計工作過程,特別強調會計主管、稽核、出納、會計核算之間的業務傳遞及內部控制關系。但是,僅有這些操作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會計從業人員應具備不斷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其次,會計手工核算實訓主要體現會計工作過程特征、符合行動導向教學,包括情景引例、工作任務、操作指導和展示評價。過去會計的主要精力放在會計核算工作上,未來會計的精力集中在信息分析、業績評價、財務預測等有助于企業效益提升方面,基礎的核算工作交由信息化系統自動完成,最終將導致基層會計人員大幅減少。

最后,會計人員過去用算盤,后來用電腦計算,現在開始用云計算。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會計人員正在受到來自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方面的巨大挑戰。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會計研究、會計管理、會計實務、會計教育等會計工作的方方面面。當下對會計影響程度最高的10項技術依次為:大數據、電子發票、云計算、數據挖掘、移動支付、機器學習、移動互聯、圖像識別、區塊鏈和數據安全技術。其中,大數據高居榜首,占比重為88.68%。在技術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會計人員需要轉型升級已成為普遍共識,而轉型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充分掌握相關的工具使用和技術手段的操作。

信息化時代就是企業財務組織變革邁入財務共享中心時代,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會計教學要發生變革。在可預見的未來,影響會計從業人員的信息技術又會發生哪些變化?這些問題都需要會計從業人員持續地關注和思考。

二、會計信息化是大數據與財務數據的結合

第一,目前包括中小型企業、小微型企業在內,都在實行企業信息化管理,EFP、SAP等管理軟件系統不斷應用,在供應鏈管理等層面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系統顛覆了傳統經營中采購、銷售、倉儲等模式,將“物流”轉化為“信息流”,制訂出更精細、周密的企業生產計劃。如果企業財務會計存在核算信息滯后的現象,就意味著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失靈,導致因為信息流所產生的作用最終會匯總到“資金流”方面,會計核算業務無法保持同步,嚴重地阻礙信息系統功能的有效發揮。

第二,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之一,是從原始憑證到會計憑證,到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再到財務分析報告這一處理過程全部實現現代化。一些企業可能會由于強調財務部門會計核算工作的獨立性,加上短期內可能會因為隱私性、安全性、數據主權等方面的考慮而緩慢發展。當前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會計報表到財務分析報告自動化尚未較好實現。

第三,企業財務領域數字化轉型與變革的核心是“互聯網+管理會計”,最有效的功能是財務與大數據的融合,財務共享將拉動業、財一體化,并向大數據中心轉變,是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環節。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并幫助決策者作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中,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最為重要的兩點?;I劃未來,預測與決策是主要形式,現代管理會計在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豐富資料,嚴密地進行定量分析,幫助管理部門客觀地掌握情況,從而提高預測與決策的科學性?;诖?,管理會計是企業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而現代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擴展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綜合性的職能。

第四,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會計的變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手段。會計信息化、網絡財務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等技術的發展,為提高財務管理和決策水平提供了技術保障。新數據技術層出不窮,比如用XBRL標記底層交易技術,能豐富數據維度,挖掘數據關系,能克服以前的數據沒有標記、分析維度少、更多屬于平面數據問題,利用XBRL對底層交易流水數據打上標簽,每一個數據都擁有一個二維碼,平面數據變成立體數據,最主要創新就是通過多維度的數據關聯,可以靈活實時地分析,發現更多數據背后的故事。

三、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下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構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實訓課程體系。會計專業知識是一個知識體系,包含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或者說財資管理)、稅務管理這四方面的內容,是企業初、中級財務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各部門應盡快設置好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實訓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按照會計工作總體過程關聯化、順序化,避免不同課程內容之間的重復,建設“會計+信息技術”相關特色課程,在原有多門課的基礎上,不斷構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實訓課程體系。對一些新的會計制度要求、一些新信息技術,教師還需要對知識點的教學過程進行重新設計,并借助相關的視頻剪輯軟件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形勢下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的知識遞進銜接,為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體系。

(二)重視會計管理課程的設置。目前會計專業實訓課程一般開設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實訓(或稱中小企業會計實訓)、會計綜合實訓、會計分崗位實訓等必修課程;出納實務、納稅籌劃等選修課程。這些實訓課程,分別模擬工、商企業的典型業務,以文字與流程圖相配合的形式進行業務介紹,有利于學習者系統地了解工商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模擬有助于學習者比較全面地掌握現代企業的會計實務。但是,如上所述,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上,長期以來管理會計課程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此應加以改變。如果不專設管理會計課程,在財務會計課程的相關內容講授中,可注意將一些重要的管理會計知識和財務會計知識融合一體,比如講授會計目標同時講授投機決策方法等。

(三)增設相應的技術課程。數字化時代,智能財務對職商和情商的培養都有了更多的需求。要充分掌握相關的工具和技術,必須增設相應的技術課程。近兩年我們開設了“互聯網+會計”專業以及相關課程,還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的財務共享沙盤模擬訓練,這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項實訓改革,也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一項挑戰。通過對一個模擬的企業,在各個需要規劃和計算以及宏觀管理的環節上,都充分運用平時所學的專業知識,在課程上老師講授的各個復雜以抽象的步驟和方法在訓練中得到充分的使用和嘗試。在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站在會計人的角度而不是學生的角度思考,認識到即將面臨會計生涯的未來走向,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去“學以致用”。

(四)培養“互聯網+會計”復合型師資隊伍。會計信息化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時代下,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應注意培養“互聯網+會計”復合型師資隊伍。近年來,各學校引進不少數字化教學設備,實現了校園內Wifi全面覆蓋;智能手機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很多高科技的手段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高職會計專業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了解最新的信息技術,并掌握其應用方法,把它們融入教學中去。學校也應加強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建設“互聯網+會計”實訓、實踐基地。

基于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建議壓縮或取消一些手工實訓課程,構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實訓課程體系,重視管理會計課程的設置,增設相關的技術課程,培養“互聯網+會計”復合型師資隊伍。這是信息技術環境下會計理論和實務變革和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EB/OL].(2018-01-26)[2018-02-10].http://www.sohu.com/a/219124428_99965288

[2]黃健.會計綜合模擬實訓[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7

[3]沈亞香.新編會計模擬實訓[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林 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責編 蘇 洋)

審計工作下會計信息化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眾所周知,內部控制工作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然而,隨著現代化科技的不斷進步,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有了很大提升,給企業的內部控制帶來了極大沖擊。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明確會計信息化各企業內部控制間存在的關系,并不斷完善相關的制度體系,盡可能促進企業朝著網絡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企業;內部控制;探討

在會計信息化的作用下,企業所開展的內控工作能夠給自身實際生產運行以及管理目標實現等帶來很大影響,要想通過科學的內控手段來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就需要保證會計信息化相關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并將各項職責進行合理分工,從而為企業后續的運營工作實行奠定良好基礎。

一、會計信息化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新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在逐漸推進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已經在傳統意義上的會計電算化系統上取得了極大突破,這種情況下,加強內部控制相關工作的力度就顯得很有必要,不僅能夠有效防范各種風險,還能讓企業財務會計作業具有更加良好的開放性,從而在形勢發展各項需求的適應方面要有所保障。與此同時,在加強智能化、網絡化的建設過程中,因為很容易出現漏洞而增加整個系統的風險問題,所以只能通過科學的內部控制,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風險問題出現的概率。除此之外,在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基礎上,強化內部控制有關工作,還能促進相關控制制度的完善,反過來讓內部控制的成效得以最大化提升。

二、基于會計信息化下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意識太過薄弱

在新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部分企業內控意識不夠強大,這主要體現在相關負責人或領導沒有充分了解內控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基本都誤將成本、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和內部控制混為一談,并認為只有在會計制度的支撐下才能實現內部控制,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給會計信息化基礎上所開展的內控工作造成嚴重阻礙,除此之外,企業內部控制中的環境氛圍比較差。再加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會給實際工作的落實產生重大影響。由此觀之,加強企業內控意識就顯得很有必要。

(二)內部控制技術與會計信息化無法適應

就現目前而言,隨著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很多企業都需要在內部控制相關技術的創新上投入更多關注度,尤其是構建更加科學的軟件型內控機制,這樣才能讓內部控制與信息化的會計市場環境相適應。然而,現階段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在這方面有足夠的認知,從所開發的商業性軟件應用來看,比較受青睞的主要有網絡財務、會計電算以及在線財務等,實際在建設這些軟件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很多風險與漏洞存在,很容易引發嚴重的系統性漏洞。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企業中的審計工作與信息化會計環境適應性弱,仍舊使用傳統意義上的人工操作方式,雖然會起到一定作用,卻很難滿足現代化的各項需求,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審計技術進行創新與完善,盡可能應用“互聯網+”的思維來對內部審計展開有效指導。

(三)內部控制體系與會計信息化無法適應

眾所周知,在會計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的過程中,企業在實際的經營管理方面出現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現如今,電子商務在企業管理系統中所占據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內部控制具體的工作內容、領域、措施以及目標等都要進行充分拓展,因此,加強對內部控制相關體系的完善就顯得很有必要。但是,很多企業仍舊是財務部門在負責開展內控工作,并沒有將其正式納入到經營管理系統中,這樣就導致內控體制相對比較落后,因為沒有與實現會計信息化的部門或機關展開有效合作,所以整個內部控制階段嚴重缺乏系統性與全面性,嚴重制約了自身的發展。

(四)系統缺乏保密性與安全性

在會計信息化飛速發展的現階段,企業內部控制相關配套系統的完善性與實際工作水平有很大關系,然而,很多企業在這方面都有大量問題存在,例如,因為多數資料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儲在磁性介質中,所以在實際使用各項會計資料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偽造、隨意篡改等情況,嚴重影響到信息的準確性。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統本身擁有復核、取消、反結賬以及反過賬等功能,可以在完成復核與登賬工作之后直接修改憑證、賬簿的內容,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給憑證與賬簿的管控工作帶來重大影響。

三、基于會計信息化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改善措施

(一)加強對內部控制的意識

現如今,企業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勢不可擋,為了有效提高內控系統信息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減少經營管理方面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就需要企業不斷加強風險管理的意識,實際在開展內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充分健全各項風險管控體系,成立有關部門抑或是設置專門的崗位來做好風險評估工作,盡可能為會計信息中風險識別、控制以及防范等提供有效支持。除此之外,要重視對財務人員綜合能力以及內控意識的培訓,讓他們能夠對自身工作所具備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了解,進而具有更高的責任意識與職業素養,在掌握更多控制手段的基礎上,讓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得到有效利用,為企業開展內部控制工作提供更加完整、安全的數據保障。

(二)加強對內部控制技術的創新

眾所周知,要想讓企業內部控制環節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強對相關技術的創新力度就顯得很有必要,通過對先進技術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內控管理的質量和效率。與此同時,讓內部控制工作朝著網絡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加強對智能化系統的合理應用,根據有關規定標準,通過使用信息化的手段來完成內部控制作業,能夠有效提高其建設水平。除此之外,要加強對ERP系統的推廣,讓內部控制能夠和會計信息化有機融合起來,并實現和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辦公造化等多種系統間的充分對接,確保ERP系統能夠具備更強的作用與效能。

(三)加強對內部控制體制的建設

在會計信息化的作用下,企業為了讓內部控制變得更加具有系統性,達到“組織有力,控制到位”的目標,就需要構建更加科學、靈活而高效的內控體制,從信息化的會計發展角度著手,設立專門的內控機構,對企業的內控工作進行整體化部署和監督落實,并健全相應的內控制度,確保其能夠在與企業運營管理有效對接的基礎上,擁有更加科學的特點,從而能夠讓內控工作變得更加全面化、制度化和規范化。除此之外,企業在進行內控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三全原則”,并通過合理設計內控體制,逐漸形成全面化、全員化以及全程化的運轉體系,保證企業能夠正常運行下去。

(四)加強對內部控制工作的監督與管理

眾所周知,健全和完善相關監管機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給會計信息內控工作產生重大影響,為企業各環節的正常運轉以及內控制度的落實等內容提供了有效保障,所以,企業要嚴格監管運營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環節,盡可能將財務監督工作執行到位,讓會計信息能夠更加具有客觀性和可靠性。與此同時,企業還要構建合理的獎懲制度,針對那些失誤過多、消極怠工抑或是以權謀私的人員給予處罰,這樣能夠給其他員工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形成更加良好的內控氛圍,最大限度的促進企業內控水平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現目前而言,在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對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給內控體系的建設帶來了重大影響。因此,相關人員要對現階段會計內控系統建設的各項需求有一個深入了解,并以企業實際的發展情況為依據,對內部環境展開合理優化,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控制目標,從而讓風險管理的質量得到最大化提高,推動整個企業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楠.基于會計信息化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改進的分析[J].納稅,2017,000(036):P.83-83.

[2]甘昌盛,顧曉敏.會計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以JY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綜合(上),2015(22):114-116.

[3]薛國紅.基于會計信息化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市場,2020, No.1041(14):158-159.

[4]陳立新.基于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 19(013):57-58.

[5]李霞.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大型集團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J].商業會計,2018.

審計工作下會計信息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和不斷進步促使信息化走向高潮,并逐漸滲透于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各個角落,如此一來,會計核算內外環境均發生了巨大變化,故在信息化背景下,變革會計核算方法的呼聲越來越高,研究新的核算方法已迫不及待。對此,本文基于信息化對會計核算影響的分析,就其核算方法進行了研究,希望以此推動其更好的適應當下的會計工作。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會計核算方法;會計信息

近年來,無論是互聯網的日益普及,還是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均對會計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顯然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已難以適應時代發展和工作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結合當下會計信息化特點和原則,對會計核算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加以研究,而不是僅局限于會計核算的工作量,希望對提高會計核算質量和水平有所助益。

一、信息化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概括的講,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催生了會計信息化,并隨著信息技術的調整發展,會計信息化也經歷了高速的發展,促使會計信息獲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共享高度化,而對會計核算的具體影響主要體現在下述幾方面:

1.核算內容有所豐富

受信息化影響,會計核算的科目編碼級別不斷增多,故會計核算內容不僅隨之豐富,而且有所深入,同時信息化還將傳統的財務報表升級為了多維結構,可結合計算機技術和棋盤式體系快速完成報表填制,相應的會計指標自然更加全面而深入。

2.核算模式有所創新

與以往相比,會計核算模式較為單一,而在信息化的影響下,會計信息既可用賬簿反映,也可以報表形式出現,而且總賬、明細及其子核算模式應運而生。如在總賬核算中,便有記賬憑證、憑證匯總表、匯總記賬、多欄式日記賬、日記總賬、科目匯總等多種核算模式可供使用[1]。

3.核算范圍有所延伸

會計核算主要涉及核算標準和會計指標的選擇,但在滲透信息化后,其核算范圍有所拓展和延伸,如多種數據庫、人力資源信息、實物量尺度等非貨幣數據表均被納入會計核算范疇中,而且隨機核算和實時核算的綜合運用,還大大提高了會計核算的靈活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會計核算方法研究

1.遵循原則

雖然信息化背景下,變革會計核算方法已勢不可擋,但在具體選擇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以此提高核算方法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實用性。具體包括準確性,即不必再糾結于復雜的過程、精確的結果和繁多的核算量,而應注重會計信息獲取、處理和分析的準確可靠度;規范性,受信息化影響,會計信息實時、智能、開放特征日益顯現,此時只有確保核算方法規范方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可比性,推動系統軟件的開發,并確保信息真實可靠;及時性,即當下環境變幻莫測,只有加以及時應對方可規避風險,故在考慮動態處理會計數據時,應將及時性列入基本原則中[2];此外所選的會計核算方法還應具備一定的開拓性原則,即使其與時俱進,充滿生命力,以此不斷提高核算質量和效率。

2.方法選擇

首先是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憑證獲取和填制;會計原始憑證的收集與填制是會計核算的首要環節,其準確度、真實性直接關乎后續的核算質量,因此原始憑證收集、填制新方法也屬于會計核算新方法的選擇范疇。

具體而言,在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的支持下,企業內網逐步形成,從而促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信息均被納入企業信息系統中,極大的便捷了會計信息的獲取和處理,即其收集過程具有集成化特點,同時信息化促使企業辦公逐步轉向無紙化,因此原始憑證也以電子化的形式被錄入至數據庫中,且隨著四庫和智能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結合ERP系統功能模塊,記賬憑證實現了自動生成,加之會計科目和賬戶設置的日趨精細,不僅改善了工作效率,強化了部門溝通,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時性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其次是基于公允價值的會計信息屬性計量;所謂的就當下而言,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兩種計量方式的優劣對比,以及公允價值的確定和操作既是會計領域的熱門話題,也是研究重點。畢竟在信息化未到來之前,只能采用歷史成本法用于計量屬性。但在信息化背景下,不斷提高的信息共享水平和數據處理自動化程度促使對資產進行公允計價變為可能,這樣不僅合乎會計配比要求和資產負債的定義,也能更加真實的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利于會計信息關聯性的提高,故新形勢下采用公允價值會計核算方法不失為一種合理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政府應盡快構建、完善與公允價值法相互適應的市場環境,制定與審計準則吻合的新會計準則,并積極培育高水平的會計人員,強化監管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以此推動計量屬性逐步轉向公允價值計價法,進而更好的適應信息化發展。

再者是基于移動加權的存貨計價核算方法;以往,先進先出和后進先出是常用的存貨計價方法,但繼2006年新會計準則出臺后,此法被取消,此外還有個別計價法,移動加權法、全月一次加權法等會計核算方法也均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但相比之下,移動加權法更為適用于信息化條件下的存貨計價。

因為全月一次加權法的及時性明顯缺失,顯然與信息化背景下的實時性、動態化要求嚴重不符;先進先出法會受網絡實時監控造成企業庫存急劇減少而失去核算意義,加之存貨價格核算過程中,需要多次調用數據庫并對比日期,故耗時費力,不宜采用;個別計價法多見于利潤調節,但若業績不佳,利潤預測不高,管理者便會為了提高利潤高價售出低成本商品,反之亦然,故也不算存貨計價的最佳方法;而移動加權法可基于動態的會計信息及時獲取存貨數據,并將其快速輸入信息系統用于數據處理,然后經計算機自動而迅速的檢索存貨數量和價格進行相應的計算,其公式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3]。相對來說,該種核算方法不僅較為可靠準確,也具有一定的均衡特點。

最后是基于賬齡分析的壞賬準備計提核算;壞賬準備計提也是會計核算工作的主要環節,其中銷貨百分比、余額百分比、賬齡分析等是較為常用的核算方法,在此建議在信息化背景下,優先選擇后者,原因如下:雖然銷貨和余額百分比計提方法簡便易行,但其在應收賬款拖欠時間與壞賬概率關系分析方面考慮不周,畢竟隨著拖欠時間的不斷延長,回收應收賬款的概率便會隨之降低,此時壞賬風險則會升高。若在計提壞賬時采用賬齡分析方法,即根據應收賬款拖延時間的長短對壞賬損失作出合理的估計,其既滿足了應收款項的主要管理要求,也能夠較為簡便的對不能變現的應收賬款數額作出科學估計,因此值得推廣[4]。雖然以往其對會計核算的具體要求和工作量具有一定的要求,但信息化條件下,工作量也不是重點,我們只需進一步細化其核算要求即可。

此外,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們還可以借助代數分配法用于彌補直接成本分配方法的不足和缺陷用于合理輔助分配生產成本,而且其不受產品數目、類別以及未知因素的干擾,均可簡潔、精確的實現分配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信息化背景下云計算已經開始應用,改革會計核算方法必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知信息時代的新技術對會計核算的重要影響,在此基礎上遵循及時、準確、規范、開拓性原則,選擇科學合理的核算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適應環境變化,滿足會計實務的實際需求,進而提升會計核算水平,推動會計行業健康發展。(作者單位:中國醫科大學)

參考文獻:

[1]潘波.會計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核算方法分析[J].科技信息,2012(09).

[2]夏惠.信息化條件下會計核算方法的新選擇[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8).

[3]張衛娟.會計信息化背景下會計核算方法的規范化[J].科技資訊,2010(23).

[4]崔蓉蓉.基于電算化環境下的會計核算方法研究[J].經濟視角(中旬),2013(07).

審計工作下會計信息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云會計AIS可信性程度會對云會計環境下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在定義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構成,并分析其與AIS可信性等級之間相關關系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的要點及在對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新技術背景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云會計AIS 可信性 會計信息質量 成本控制

一、引言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在財會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會計信息系統(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簡稱AIS)的可信性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影響應當引起業界人士的重視。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是指會計信息提供者為了確保會計信息符合一定的質量要求而支付的費用、會計信息質量無法滿足需求而帶來的損失以及會計信息使用者為了改善會計信息以滿足決策需要而支付費用的總和。AIS可信性是指AIS對會計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流程符合AIS用戶的預期,以及AIS產生的會計信息所具有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等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符合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審計人員、稅務部門以及投資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預期。從會計數據的輸入到會計信息的形成、輸出全過程中都離不開AIS,AIS是否可信決定了會計信息是否滿足可靠性、相關性、重要性等信息質量要求,因而云會計AIS可信性將對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產生顯著的影響。云會計是一種“按需定制,按需服務”的會計服務模式,在云會計環境下,企業作為會計信息提供者不再對AIS的可信性負責,轉而由云會計服務提供商對云會計AIS的可信性進行維護。因此,研究云會計環境下AIS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影響就必須充分考慮云會計環境下AIS的特點。

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控制已經開始引起學者們研究的關注,吳寧等人在分析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相關內容的基礎上提出了模糊評價的思路,通過建立多級評價的數據模型對會計信息質量成本進行控制。邊麗潔等人在分析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礎上,深入討論了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內容、測算方法及其控制與決策。程平等人提出了一種基于AHP和模糊綜合評價相結合的AIS可信性評價方法,該方法通過建立AIS可信評價指標體系和判斷矩陣,求解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然后在建立評語集合的基礎上,確定評價指標對評價集合的模糊隸屬矩陣,最后通過各評價指標的權重、模糊隸屬矩陣來對AIS可信性做出綜合評價。

綜觀現有文獻,盡管有不少對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的研究,但鮮有文獻將AIS的可信性融入到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控制研究中。AIS的可信性是AIS必須滿足的非功能需求的性質,王凡林認為當會計信息系統輸出的財務報告等信息與客觀經濟事項一致時或在輔助決策方面發揮獨特有效的作用時,說明該系統是真實可信的。在云會計環境下,對AIS可信性可以用多個可信屬性進行刻畫。鑒于此,本文以AIS可信性的等級為基礎,從AIS可信性的角度對云會計環境下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進行了分析,深入討論了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的要點,并對控制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分析。

二、云會計環境下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分析

(一)云會計環境下的AIS可信性等級。云會計AIS的可信性不是單一的指標,其包含多個可信屬性,在評價時還要考慮到聲譽等因素。云會計AIS可以按照其可信性水平分為未知級、可用級、成長級、證實級、已評估級和最優級等6個等級。云會計AIS可信性的等級是基于云會計AIS可信性分析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的基礎。

(二)會計信息質量成本。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成本,但這個影響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下面,我們將云會計下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劃分為預防成本、鑒定成本、信息披露成本和信息使用成本四個種類,再分別描述這四個種類與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之間的關聯關系。

1.預防成本。是指云會計服務提供商為確保會計信息滿足一定的質量要求而在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建設上投入的技術投資和管理成本,該成本最終會通過定價策略被轉嫁到云會計用戶身上。很顯然,云會計下的預防成本和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建設成本呈遞增關系,AIS可信性等級越高,云會計服務提供商在相應云會計產品的AIS可信性建設上投入的成本就越高,最終轉嫁到用戶身上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也就越高。

2.鑒定成本。是指云會計用戶作為會計信息提供者,為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確保所提供信息滿足一定的質量要求進行審計等活動時發生的費用,主要包括由注冊會計師進行的內部控制審計、財務報表審計和AIS審計等方面。

由于社會審計是必須進行的步驟,云會計產品的可信性等級對是否進行內部控制審計、財務報表審計和AIS審計等沒有影響,因此,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鑒定成本影響很小。

3.信息披露成本。是指用戶作為會計信息提供者對其掌握的相關會計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和使用時,由于云會計AIS可信等級太低使得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從而導致的損失。云會計下的信息披露成本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提供者為使會計信息披露滿足一定的質量要求而產生的成本;另一類是信譽損失成本,即因信息質量不達標而導致的企業信譽損失。

4.信息使用成本。是指投資者、管理層等作為使用者為了確保會計信息能夠滿足其決策需求所發生的成本,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于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不高,云會計用戶作為會計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質量低,無法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時的正常需求,會計信息使用者不得不另外去函證或采取其他信息獲取手段而付出的額外成本;另一類是由于云會計AIS可信等級不高,云會計用戶作為會計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而不得不對相關信息進行二次加工整理而付出的費用。

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因為會計信息質量缺失或不足而導致的額外損失,信息披露成本與信息使用成本都和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成遞減關系,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越高,用戶在這兩個方面所付出的成本就越低。

三、云會計下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

(一)控制要點。云會計和傳統的會計信息化建設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云會計下用戶的變更成本很低,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變化對定制的云會計服務進行動態調整。云會計服務提供商應當對云會計環境下AIS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進行充分考慮,根據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最適合的會計云服務,并控制云會計環境下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

對于云會計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預防成本,主要反映為企業所定制云會計服務的AIS可信性等級及其使用價格。云會計服務提供商想要在預防成本上對會計信息質量成本進行控制就必須明確把握用戶的可信需求,切實做到按需定制,為用戶提供滿足其最低可信需求的云會計服務。當企業選擇僅僅滿足企業最低可信需求的會計云服務時,既能對會計信息質量提供保證,又能夠降低會計信息質量的預防成本。

對于云會計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鑒定成本,主要來自于審計機構的審計費用。審計人員應當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優化審計工作程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從而降低審計費用。在云會計環境下,除了傳統的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外,審計機構對云會計AIS進行審計的結果也會對會計信息質量成本造成重大影響。

對于云會計環境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信息披露成本,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不高,使得會計信息質量無法滿足企業管理的要求或者是投資者進行決策的要求,為了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企業應當選擇高可信等級的會計云服務。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的信息使用成本不在企業的控制范圍當中,但其和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負相關,因此想要降低外部損失成本也應當選擇高可信等級的會計云服務。

由此可見,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控制與企業所定制云會計服務的AIS可信性等級密切相關,對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控制問題其本質是求出云會計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最優解。

(二)應當注意的問題。和傳統環境下相比,會計信息質量在云會計環境下,其參與者、會計信息整體質量以及技術背景等方面發生了變化,因此,在進行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時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

1.參與者發生變化。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信息的交互方由云會計服務提供商、云會計用戶和會計信息使用者三方組成,和傳統模式下單純的會計信息提供者與會計信息使用者兩者交互模式不同。傳統模式下會計信息提供者通過購買的會計信息化系統記錄、核算和出具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預防成本高,對會計信息化系統的變更成本也很高。在云會計模式下企業只需要付出會計信息系統的使用費用,極大地降低了預防成本,但是,會計信息質量成本與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密切相關,一旦云會計AIS不再可信,將會極大地增加會計信息質量成本。

對于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進行有效評估和認證是進行云會計模式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不僅僅需要云會計服務供應商明確不同可信性程度云會計產品的分級,更需要得到來自權威第三方機構的認證。

2.會計信息整體質量發生變化。云會計能夠有效地整合企業的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并建立勾稽關系,提供更為準確的會計信息。傳統模式下的會計信息只立足于財務數據,主要反映為財務報表,不能較好地反映出企業的非財務信息。云會計通過整合企業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對企業管理層而言就是提供了更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反之,如果云會計環境下企業作為會計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會計信息中沒有包含業務信息,企業管理層作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將付出更高的會計信息質量成本。

3.技術背景發生變化。云會計的深度應用離不開大數據技術,這就對會計人員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信息的記錄、核算和出具都是由會計人員完成,如果會計人員素質無法滿足云會計的使用要求就有可能導致會計信息質量降低,增加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成本。

因此,企業在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的同時,云會計服務提供商也應當簡化云會計的操作,和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接軌,盡可能讓會計人員能夠更快地適應從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到云會計AIS的轉變。

四、結束語

云會計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與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密切相關,企業在定制云會計服務時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盡可能的使得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最低。本文以云會計AIS可信性等級為重要影響因素,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進行了研究并對其應當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為企業進行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控制提供了思路。

參考文獻:

[1]程平,溫艷好.基于云會計的AIS可信性層次結構模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2).

[2]程平,何雪峰.“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1).

[3]王強.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的影響分析[J].商業會計,2016,(7).

[4]王凡林.會計信息系統規劃特征與可信性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0,(11).

審計工作下會計信息化論文范文第5篇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了社會發展進程,作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產業浪潮,物聯網成為信息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谖锫摼W特性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彌補現階段內部控制的缺陷,促進物聯網時代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一、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當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呈現出人機結合的特點。這個新特點使得信息化內部控制制度在優化組織結構、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減小內控風險、疏通信息溝通渠道、加強監管力度等方面都比傳統的內部控制制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會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需要計算機技術人員和維護人員的協助。會計和計算機學科的專業差異性,很多時候會給不同專業的人員間的溝通與協作帶來障礙,如若協調不好,就難以兼顧到工作中的每個細節,容易顧此失彼。

會計人員可以借助計算機可識別的代碼指令,自動完成原先會計核算的手工處理工作。但是,如果代碼指令出現錯誤又沒能被及時發現并糾正,計算機就會將錯誤的操作指令反復執行下去,從而會給企業經營決策帶來誤導。

會計信息系統是以電子口令的方式授權用戶操作權限的,然而系統中包含會計信息的數據、文件、程序,通常是以數字化的形式保存在磁性介質中,容易被不留痕跡地復制、仿造和修改。因此,如若電子口令泄露或磁性介質遭到損壞,信息安全將遭到很大的威脅,嚴重的可能導致企業經營管理的失敗。

雖然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信息共享度,但很多時候由于信息不對稱及信息孤島等問題,使得集團內部不同地區的生產部門不能進行協同工作,嚴重的會導致生產停滯等問題,降低了企業生產效率,增加了生產成本。

二、適應物聯網環境的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一)物聯網與云計算 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是支撐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最重要的技術之一。RFID標簽可存儲大量信息,包括物品名稱、產地、生產日期等基本信息,以及物品從生產開始到被運送途中的其他信息,而且這些信息均可由文字、數字、視頻、聲音、圖片等多種格式組成。最重要的是,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通過密碼對RFID標簽信息進行增加和修改,生產中不需要直接接觸就可以同時辨識讀取多個快速移動中的標簽信息,從而提高信息的精確度及生產效率。

在云計算模式下,企業無需花費大量金錢購買會計軟件及配備相關設備和專職人員。只需要租用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器即可通過互聯網使用會計信息系統。云計算可以對物聯網中數以兆計的各類物品進行實時動態管理和智能分析。通過一系列自動的計算、匯總、分析和處理,不同崗位的人員都可以及時得到所需數據。

因此,在物聯網和云計算模式下,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會計工作的效率也隨之大大提高,同時將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會計核算管理工作中解放出來。

(二)物聯網下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內容 物聯網作為“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勢必會給企業管理的模式及方法帶來歷史性的變革,也會使得影響企業經濟命脈的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體系,產生一系列新的變化。

(1)會計信息系統開發階段。采用云計算模式后,系統的開發工作就是由云計算服務商進行的。內部控制雖然標榜著“內部”兩個字,但不能把視野局限于企業內部,因為企業的內部控制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與外界和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云計算服務商在根據企業需求進行系統開發過程中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也屬于物聯網時代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范疇。會計信息系統開發階段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溝通系統開發的目標和信息戰略規劃。云計算服務商應與企業管理層及各部門管理者商討、制定系統開發的目標(如質量理念與目標、安全目標等)和企業信息戰略規劃。要以企業戰略目標、經營理念、物聯網下的業務流程以及信息需求為基礎,對系統開發目標及方向進行論證和評估,從而確定建設和實施計劃。二是組織與管理控制。人力資源部門應當對會計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持續評估,制定職務說明書以明確會計人員的控制責任。秉承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利用RFID標簽識別用戶權限信息,使得非職能權限內的人員未經授權不能進入系統。在系統中設立項目組分區,讓企業能夠根據不同業務,組織人員成立項目小組,同時修改項目參與人員電子標簽上的小組信息以及訪問權限。小組成員可由集團內部不同公司人員甚至外聘人員組成,對于身處不同地區的組內成員,可以在系統平臺組內討論專區進行線上交流,出現問題及時討論處理。項目結束后,項目負責人可進入系統,撤銷項目小組信息及相關人員權限,但是系統會自動保留項目組人員在項目進程中的所有參與信息,作為歷史記錄供日后參考。三是業務參數設定。在系統開發階段,除了要設定系統的相關參數外,更重要的是要結合企業實際經營狀況進行參數和模板的設置。在系統初始化前的系統設置階段,提供多種控制選擇,企業可按需勾選設置。例如,在財務參數中設置“憑證過賬前必須審核”、“憑證過賬前必須經出納復核”、“不允許手工修改憑證號”、“審核與反審核必須為同一人”;出納參數中設置“與總賬對賬期末余額不等時不允許結賬”,保證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與總賬相符;業務參數中對采購、庫存、銷售等環節進行控制;設置采購訂單交貨提前預警天數、銷售信用額度控制方式、庫存提示、保質期預警天數、呆滯料預警、應收應付預警天數等。集團總部可根據下屬企業的日常業務分別設置實時憑證的模板以及期末自動轉賬憑證模板,下屬企業亦可根據自身業務需要建立新模板。模板種類越豐富,會計工作的自動化水平就越高,工作效率也就越高。

(2)會計信息系統運行階段。會計信息系統運行階段主要包括會計核算控制和日常管理控制兩部分。會計核算控制有三部分內容:一是數據采集。企業購進的原材料從其在生產廠家開始,就被嵌入RFID電子標簽。信息內容涵蓋物品的各種屬性,包括名稱、型號、材質、數量、圖片或影像信息、廠商信息等多個方面。從原材料運輸、入庫、領用,到加工成產成品以及產成品銷售的所有環節,會計信息系統都可以在多個管理節點實時采集所需數據,并實時更新相應的數據庫。此過程中的數據讀取工作,只是傳感器在與物品自動“交流”,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沒有人工參與,又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二是成本核算。傳統會計工作中一般采用實際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而在物聯網環境下可采用標準成本進行核算。首先,采購模塊會根據以往采購的物料歷史價格和目前市場價格,評估出不同地區各種物料的標準價格。然后,庫存模塊按照標準成本,計算半成品成本,并將半成品計入庫存。同時計算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以及產成品的定額制造費用。成本核算人員于每月末將定額制造費用調整為實際制造費用,從而計算出產成品的實際成本。產品一經銷售,系統便會自動生成一張增加銷售收入的憑證,并按標準成本計算銷售成本。月末,會計人員再將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在庫存商品和已售商品間進行分配。這樣更有利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三是會計憑證生成及報表輸出。系統會根據RFID捕獲的業務信息,從數據庫中的采購單、庫存單、銷售單、原材料信息表、庫存商品信息表、供應商表、采購人表等表中查找相應的數據,并提取當前業務的憑證模板,自動生成實時記賬憑證。在物聯網中各種原始單據、發票也是有RFID標簽的,并且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與銀行、稅務等往來單位有特定的接口相連。所以,對于款項的收、付業務也可由其原始憑證自動生成實時記賬憑證;而對于沒有采用嵌有電子標簽的原始憑證,仍然可以采用手工錄入記賬憑證的形式。會計人員審核確認后即可自動生成賬簿信息。企業出具財務報告時可以采用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擴展的商業報告語言)財務報告模式。借助XBRL技術,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對自己所關心的數據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數據進行追蹤,從而對信息進行深度分析,以作出決策。另外還可以通過共享平臺了解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情況,時刻把握企業的日常管理與經營動態,促使企業財務信息的披露更加及時、準確、透明。

日常管理控制有三部分內容:一是人員管理。每個會計工作人員都有一個電子身份信息卡片。這種卡片可以以電子芯片的形式嵌入手機、身份證、工作證甚至是人體表層皮膚里??ㄆ瑫涗浫藛T的所有個人信息、崗位權限、任務列表、工作進度等和工作有關的一切數據、聲音、圖片及視頻信息。會計主管、公司領導以及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全球定位、激光掃描等技術實時跟蹤會計人員及經辦人員的業務完成情況,并將信息傳遞到會計信息系統中。其安全性及真實性遠遠超過了手工會計中的簽字蓋章和現階段的電子口令。若是出現不當操作,身份信息卡片也會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并上傳到系統中,系統通過分析判定行為的違規性,會給操作人員反饋警示信息。若違規性超標,系統會將情況反饋的會計主管和企業領導處,出現重大問題時,系統還會將信息傳遞到集團總部。物聯網下發票也可以算做一種物品,嵌有RFID電子標簽。費用發票所含的信息是由開票人與第三方服務商的信息共同構成的。發票信息中會明確記錄費用發生的時間、地點、參與人、消費的具體項目、金額,甚至圖片或影像資料等內容,特別是餐飲、娛樂及購買性消費的明細會更加具體。這樣不但可以為內部監督提供很好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虛開發票、公款吃喝、行賄受賄等腐敗行為的發生,并很好的對人員進行行為規范。二是業務流程管理。建立分析決策數據庫,并按照新產品開發、采購、生產、銷售等業務流程進行分區。數據庫中不但包含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的所有實時信息,還包含企業外部商品市場的各項信息。利用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幫助企業管理者對經營活動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分析考量。集團總部也可參考數據庫中各子公司的最新數據,及時調整戰略規劃。例如,決策層可根據系統提供的企業資源及財務運作狀況,分析產品的開發進程和市場投放時機;結合生產銷售數據、各材料供應商的報價,確定最佳供應商、采購時機、采購量和采購價格;對比產品各項標準指標、產品生產質量跟蹤監控數據、訂貨單、銷售單以及各項環境因素動態制定最佳生產計劃,減少庫存量,降低成本;根據企業同各個供應商以往的交易詳情,對供應商的信用度進行評級,選擇供應商時系統自動推薦信譽度高的予以參考。三是會計信息系統日常維護。在云計算模式下,云計算供應商為用戶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數據存儲中心,并由專業的團隊負責軟硬件的管理和系統的維護。維護團隊會對主機及外部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故障檢修、易耗損部件的更換、某些設備功能的擴展等;根據業務和客戶需求的變化修改軟件中的某些模塊或文檔;實時監控系統漏洞及運行錯誤,出現錯誤的代碼和數據進行增加、刪除、修改以及重新設定等工作;定期更新升級病毒庫、防火墻。所以,企業不用擔心數據竊取、篡改及病毒入侵等問題,數據安全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保障。

三、結論

云計算與物聯網的結合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了物聯網無處不在的信息采集,配合以云計算中心強大又廉價的處理和存儲能力,會計信息系統必然會展現出新的生機。內部控制體系也會吸收物聯網時代的新鮮養分,為建立更加實時、透明、高效的會計信息系統注入活力,更為保障企業資產安全和經營管理活動的高效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艦、李曉虎:《物聯網助推會計信息化變革淺探》,《財會通訊》(綜合·上)2010年第8期。

[2]李帥:《物聯網時代的會計信息化工作探索》,《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年第7期。

[3]王慧、洪輝:《物聯網時代會計信息化發展探 析》,《財務與金融》2012年第1期。

[4]薛祖云:《企業信息化與內部控制》,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毛華揚:《會計信息系統原理與方法》,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編輯 陳 玲)

審計工作下會計信息化論文范文第6篇

當前, 伴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信息技術也被運用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去了, 尤其在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的應用, 對企業會計核算模式產生了質的改變, 也很大程度上改進了傳統會計核算模式, 將信息技術和會計核算模式有機結合起來了, 使得企業會計核算模式更加信息智能化了, 這樣也能促進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 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有重大意義。

2 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會計核算模式分析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 對企業會計核算模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對原先的會計核算模式進行了適當地改變, 這樣也給企業會計工作帶來了許多便利。

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核算模式其實還是以原先的會計核算模式的基本結構為基礎, 只是對原先會計核算模式的一些具體操作方式等方面進行信息化技術的改進。

(1) 信息化會計核算模式并沒有對傳統會計核算模式的基本結構做出改變, 依舊是根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 通過會計憑證賬簿和各類財務報表, 給企業提供相應的財務信息。

(2) 將信息化技術融入會計核算模式中, 就對原先會計模式進行適當地改進以及有所創新。當前企業會計核算使用最新的財務會計軟件, 這樣不僅能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 也能使得會計核算模式更加準確、科學和系統, 也使得會計核算模式的深度和靈活度增強了, 也增強了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質量,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企業財務信息的時效性。此外, 應用財務軟件能夠快速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 給企業決策者提供了最全面、最精確的財務報告和財務信息的分析。所以我們可以看出, 將信息技術融入企業會計核算模式中使得人工、會計分期以及空間距離對于企業財務工作的限制大幅度降低。

3 財務信息平臺系統在集團財務業務管控中的普遍應用

近年來, 我國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許多企業都由傳統生產型轉變為生產經營型。在這樣的發展大環境下, 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不再只是為了滿足政府的宏觀管理以及企業的經營反映而進行企業的成本核算, 更是為了能夠給企業的耗費補償與經營管理提供服務, 能夠促進集團的成本控制、經營決策與經濟效益等, 這就要求集團通過建立其特有的財務信息平臺, 統籌兼顧, 為企業各方面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 大多數企業對集團公司的財務進行管控上都會使用財務信息平臺系統。會計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財務信息平臺, 它在企業集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 我們要不斷建立健全財務信息平臺管理制度, 不斷提高會計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能夠為企業管理者經營決策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支持。之所以要建立財務信息平臺是以總賬模塊為集團管理基礎數據的源頭, 同時借助報表管理和財務分析功能, 從而有效管理集團企業的風險控制、財務預算和績效評價。財務信息平臺的建立以納入集團合并報表范圍的企業作為基礎, 運用遠程數據平臺, 及時精確掌握整個企業集團財務數據, 通過財務分析了解企業的資產狀況、財務風險、經營風險以及盈利能力, 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集團的管理水平。

4 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核算模式的優化策略

4.1 不斷建立健全財務管理機制

每個企業財務部門都非常重要, 他控制著一個企業的資金流入與流出。一個企業如果有健全的財務管理機制就可以改善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 提高他們的責任感, 讓他們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企業會計核算的準確性、科學性得到提高。

4.2 構建新型的多元化企業成本核算模式

將信息技術和會計核算模式融合起來, 使得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模式變得更加的多元化, 引用信息技術也可以使企業有更多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選擇, 而且還能將多種成本核算方法聯系起來進行有效的組合, 這種組合起來的核算方法可以使成本核算時變得更加方便, 表現出來的效果會更好。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 原先的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模式肯定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 企業一定要在集團內部建立起一套既能適應企業實際成本核算需求又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成本核算模式。而不同的成本核算模式都有各有各的特點, 在以多元化企業成本核算模式作為前提下, 企業可以有機組合制作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和責任成本法等多種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企業成本, 這樣就能使企業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構建企業多元化成本核算模式, 不單單能夠使企業制定的決策方案更加科學合理, 同時能使企業的領導或者管理人員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業內部。

5 結語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信息時代的到來, 給企業會計核算還是帶來許多的變化。在信息化背景下, 企業原先的會計核算模式肯定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了, 將信息技術科企業會計核算模式兩者結合起來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對會計核算進行適當地改進, 以便能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

摘要:近年來, 我國飛速進步的經濟和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 使絕大多數企業的會計的核算模式都實現了信息化, 這也是一個企業想要得到長期發展的必然需求。將企業會計核算模式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 會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本文將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核算模式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會計核算模式,應用,優化策略

參考文獻

[1] 劉鴻.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核算模式的現狀探討[J].財經界 (學術版) , 2012 (1) .

[2] 崔景恒.信息化會計核算模式應用研究[J].消費導刊, 2015 (9) .

[3] 蔣傳宇.信息化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J].北方經濟, 2014 (9) .

上一篇:電子金融領域信息安全論文范文下一篇: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轉讓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