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食品安全問題論文范文

2023-05-21

食品安全問題論文范文第1篇

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為經濟全球化,目前所探討中國銀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基于此背景下展開的。隨著我國履行WTO的承諾,銀行業在逐步的開放,相對封閉與獨立的中國銀行業也逐漸融合于全球金融平臺中。全球化金融,對于任何單一國家來說,都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予本國經濟活力的同時,也加大了經濟活動中的風險。因此,充分理解金融全球化,并通過了解其背景將會帶給銀行業的巨大風險,將顯得尤為重要。

一、金融安全的含義

金融全球化帶來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在全球化環境中保障其安全。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自身的金融安全竟會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國間的金融問題或許會導致全球性質的金融問題。金融的全球化發展,給各國的金融監管部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保證其安全穩定的運行,是當前各國都需應對的問題。當前,國內外學者對“金融安全”這一概念尚無統一的界定與詮釋。這說明,目前對金融安全的概念,進行明確具體的定義,較為困難,我國對此研究,始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學者間對此任存在分歧。當前世界,尚無絕對可以信賴的金融市場,危機和安全總是相輔相成。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因其市場基礎好,金融體系完善、法律環境優越,對此全球化金融對其沖擊有限,因自身具有很強的抵御能力,而對于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而言,因體制轉型,帶來了承重的負擔,其表現為銀行不良資產比例過高,若現階段對金融業全面開放,將會造成較高的風險,所以,當一國金融體系,在風險可控,法律完善,制度嚴謹的環境下,其金融全球化是安全的,反之則充滿了風險。

二、銀行金融安全問題

(一)我國銀行金融體系脆弱性需加強

發達國家的銀行體系是市場自發形成的,它們具有明確的產權制度以及信用保障制度制度,內控機制優良,法律制度完善;但我國銀行基本屬于政府主導型,經營機制市場化不足,政府干預過多,導致銀行產生內生性缺陷。隨著金融全球化進程加快,我國銀行體系的缺點逐步暴露,脆弱性加強,低效率也無法在短期內得到糾正。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銀行金融環境競爭激烈,一旦金融市場開放,外資銀行和國外資本馬上就以“搶灘”的態勢占據我國金融市場,海內搶占市場、海外牢固市場,對我國銀行體系造成夾擊之勢。此時,我國銀行業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調管理方式、糾正經營模式、改變內部體系,而只能以“掐脖”式的方式自救,即積極迅速的調整管理機構,加快速度進行金融改革,從上而下的發動銀行業改革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銀行可能會因國外銀行的沖擊而面臨較大風險,最終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定,危害我國銀行業金融安全。

(二)外資金融威脅我國金融主權

伴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安全問題不可輕視。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在其體系尚未健全的大背景之下,外資銀行大量的涌入,通過股權交換或其他方式,進入中國市場,若管理出現漏洞,將會造成國家金融被外資把控的局面,從而危害我國的金融主權。金融資本的充足率為一國的主要經濟基礎,對于金融寡頭而言,他們將會把持國家政治與經濟的命脈。在國際客戶和國內客戶利益產生沖突時,銀行自然而然的會向本國客戶傾斜,甚至利用其監管盲區,做出不利于本國企業和國家金融主權的事情。外資銀行在處理海外業務時,貸款也會優先于自己的業務與利益,其模式并非完全符合我國經濟發展所需,如外資銀行不接受我國中央銀行的指導,國家金融主權將會很容易遭遇到侵害。加上外資銀行與外國金融市場聯系緊密使我國對外部抗壓能力減弱,削弱了本國維護銀行業其金融風險的抵抗能力。外資擴大時,政府對他們的信任也會逐步擴大,企業對政府施壓也會不斷增強,影響著國家的宏觀政策,直接威脅到一國的金融主。

(三)銀行金融監管有待提高

在全球化金融的形式之下,面對其金融監管的法律保障成為了改革的重點。目前國內銀行在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我們從效率提升的監管角度來看,銀行金融監管,并不是為了保障銀行高風險低效率下運行的金融機構,而是從公共利益出發,保障整個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并在其中找到其平衡點,這點對于銀行監管立法尤為重要,主要效率與安全的平衡與協調,維護銀行金融業整體運行效率與平衡。

三、結語

全球化經濟背景下,我國依照WTO相關條款,針對金融領域的開發程度在逐步增加,資本的自由流動給我國金融監管部分帶來了新的難題,同時也給我國宏觀調控造成了困擾。尤其是金融領域的安全問題,在開發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對全球化經濟背景下金融領域的安全問題進行了解變的極為重要。(作者單位為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食品安全問題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信息安全; 經濟安全; 問題; 保障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7

1 前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逐步走入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信息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信息化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體現。

信息時代的到來給全球帶來了飛速發展的契機,但信息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今天,信息安全問題逐步凸顯。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統計,美國每年因網絡安全造成的損失高達75億美元。據美國金融時報報道,每20秒就發生一次計算機安全事件,1/3的防火墻被突破。2010年的“維基解密”可以說是一次最震撼的信息泄露事件。信息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已滲透到國家發展的每一個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家的信息安全關乎國家經濟、政治、科技、社會、軍事等領域的安全。

2 信息安全與國家經濟安全

在國家安全中,經濟安全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基礎。經濟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以及政府高層,應該知道履行自己工作需要的國內外經濟信息,而企業以及國家經濟運行的敏感、機密信息如被其他企業、組織或國家所獲取將會威脅國家的經濟安全[1]。

在當前的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社會發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資源。經濟的發展是以信息為中心,信息技術已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和原動力,也正是信息帶動了經濟的全球化發展[2]。信息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及時準確地獲取信息,有利于國家宏觀政策的制定。信息是增加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的一條紐帶。掌握當前的國內國外信息,也有利于我國在經濟發展和競爭中占得先機[3]。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產業的發展,也成為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因此,信息安全關乎我國的工業、外貿、金融、地方企業、國家經濟政策、經濟發展環境等國家一切經濟活動的安全,是國民經濟能夠健康、平穩、有序發展的基石。

在當今世界,誰擁有最多最準確的信息資源,誰就能夠在競爭中取得主動權。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經濟競爭的白熱化使得對信息的爭奪愈演愈烈,各國都在保護自身信息安全的同時想盡各種方法和手段竊取、破壞其他各國的重要信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世界一些跨國企業和國家高度關注我國的市場環境,也覬覦我國的信息資源和情報。而互聯網的發展,更為一些不法分子和組織提供了有利條件。再者,由于技術的漏洞和安全上的隱患以及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的不安全因素,使得我國的信息安全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信息安全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令世界各國都深受其害。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經濟間諜幾乎無處不在。對企業來說,經濟數據的泄密更像是一場災難。在我國每年因網絡泄密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上百億元。前兩年曝光的力拓間諜案,就給中國的鋼鐵企業帶來了數百億元的直接損失。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09年中國網民網絡信息安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52%的網民曾經遭遇過網絡安全事件,網民處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相關服務費用共計153億元人民幣。圖1所示的數據是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網絡安全事件給網民帶來的經濟損失。

因信息安全事故而遭受巨大經濟損失的事件也常常發生。首都機場曾因計算機系統故障,導致6 000多人滯留機場,150多個航班延誤;南京火車站電腦售票系統突然發生死機故障,整個車站售票處于癱瘓狀態;廣東工商銀行因系統故障,全線停業一個半小時等,不勝枚舉。這些事件不僅僅是信息系統癱瘓的問題,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4]。

這些數據所反映的只是經濟損失的冰山一角。因為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有時是難以估量的??傊?,信息不安全,經濟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信息安全關乎國家經濟安全的全局。

3 影響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3.1 人為因素

人是信息的創造者、知情者、傳遞者、管理者,網絡、計算機的使用者。因此,人是保障信息安全的主導因素,人為因素也正是引發信息安全問題的關鍵所在。從人為因素的角度來看,主要在以下3個方面影響信息的安全性:① 人為意識、人員管理、社會意識。研究表明,員工的疏忽是數據安全的最大威脅,80%多的數據泄露都是由于員工的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識造成的。② 信息犯罪。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犯罪的手段更加多樣化,數量也在急劇增加。近年來,我國受信息犯罪的危害嚴重,竊取商業機密、非法倒賣信息、信息詐騙等手段更是多種多樣。其中,經濟領域的信息犯罪尤為嚴重,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社會危害性極大。③ 網絡黑客。黑客以非法手段進入電腦系統和網絡,不僅帶來對計算機系統的破壞,對國家的安全也危害嚴重。法國財政部的電腦網絡自2010年12月起遭遇網絡黑客的持續攻擊,大量涉及法國財政部和二十國集團(G20)的資料被盜。

3.2 技術因素

計算機已成為承載信息的一個重要載體,計算機本身的安全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

(1) 硬件因素。CPU、硬盤等電子元件極易受到損壞或是被竊取,使得信息的安全存在隱患。像硬盤、CPU是電腦的核心元件,如果損壞會造成數據的丟失或破壞,再者木馬病毒也極易侵蝕優盤、硬盤等元件,造成對所存儲信息的破壞。

(2) 軟件因素。軟件一般包括: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數據庫。軟件本身缺陷或是漏洞,會影響信息的完整性,使信息的安全存在隱患。由于軟件易被篡改或是盜竊,一旦軟件被篡改,其功能就會受損,以至于整個系統都會癱瘓。數據庫中存儲著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資料極其珍貴,如被破壞,損失是無法估計的。操作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管理,如果出現漏洞或故障,系統中的文件將會受到損害,導致信息無法提取或是丟失,系統的漏洞也易被黑客利用木馬病毒等手段攻擊,使得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還有一些網絡軟件、網絡服務也影響著信息的安全?,F在,好多的信息存儲在網絡的虛擬網盤中,網絡也是信息的一個重要載體,其安全性不容忽視。電子郵件就是一個使用最為廣泛的網絡服務,利用電子郵件傳遞信息方便、快捷,但也是安全隱患最為嚴重之處。

3.3 環境因素

(1) 內部環境。計算機的工作環境是保障計算機安全的前提。連接線路、防盜安全等任何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計算機的正常使用,也就無法保障所涉及的相關信息安全。

(2) 外部環境。雖然意外事故出現的概率相對其他因素較小,但是一旦發生后果嚴重。例如意外斷電可能會造成計算機信息的丟失或損壞。對信息安全領域來說,水災、火災等自然災害會直接毀壞所有或部分重要文件以及信息設備,還能夠切斷信息的傳遞通道,造成信息無法使用,使得整個信息系統癱瘓。而且災害是不可預料的,發生時也沒有任何的預警,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

3.4 計算機病毒等網絡攻擊

計算機病毒對文件的攻擊方式很多,有刪除、替換內容、部分代碼丟失等。計算機病毒主要通過商務來往的電子郵件、下載等方式傳播,還可通過局域網、可移動存儲設備等方式傳播。2004年的SCO炸彈病毒全球爆發,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261億美元。2006年底的熊貓燒香病毒給世界經濟帶來上億美元的損失,對企業、國家的經濟帶來巨大的損失。隨著手機上網、智能手機的出現,手機感染病毒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中科院調研報告顯示,當前68.6%的手機用戶正面臨移動互聯網安全威脅。

計算機病毒、木馬、垃圾郵件等網絡攻擊的日益頻繁和愈演愈烈,在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對國家安全帶來嚴峻的挑戰。

4 我國經濟信息安全現狀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安全對經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對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并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4.1 我國信息安全的發展現狀

4.1.1 重視程度增強

國務院信息辦專門成立了網絡與安全領導小組,各省市自治區也設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2003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2006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中對我國信息安全現狀、問題、目標和任務加以闡述。

4.1.2 政策法規的出臺

為了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國家相繼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信息安全條例(草案)》等政策法規,我國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信息安全與網絡安全技術和產品標準也陸續出臺,加強了信息安全的法律保護力度。

4.1.3 信息安全產業迅速發展

我國信息安全產業也有了較快的發展,2009年中國信息安全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92.94億元。信息安全產品的技術與產品逐步走向產品芯片化、客戶化、平臺化和高技術化。我國信息安全產品的規范化進程已經走上正軌。技術層面,有一批致力于我國信息安全事業的研究機構與公司在從事信息安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工作,相關人才的培養也得到了高度重視。一批學校成立了研究所、系科與教研室, 目前注冊的信息安全公司或具有安全經營項目的公司有幾百家[5]。國家各部門都高度重視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市場潛力巨大。

4.2 我國經濟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面臨的挑戰

雖然加大了對信息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但我國在信息安全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利用互聯網的各種泄密、犯罪種類繁多,給我國的經濟安全帶來嚴峻的挑戰。2010年的力拓間諜案更是給我國的信息安全敲響了警鐘,這也說明我國在信息產業發展迅速的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的信息安全問題。相應地,由于人為原因以及技術安全措施不到位,使得涉及國家安全、經濟安全相關信息泄露的威脅也日益增加,進而對國家經濟安全、國家安全形成威脅。本文主要從經濟安全的視角對信息安全問題進行分析。

4.2.1 信息安全意識淡薄,經濟信息安全法律保護的不健全

4.2.1.1 信息安全意識淡薄

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的形態發生了變化,逐漸數字化、電子化,信息的傳播途徑和形式也發生了變革,對信息安全的認識模糊化,防范意識嚴重不足,尤其對經濟信息安全的保護防范意識的欠缺。近年來,每當政府機構公布國民經濟的關鍵數據前,一些媒體或研究機構總是能準確“預測”,2010年6月,一位政府官員在召開某券商會議上透露了5月份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總量與當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這與兩天后政府公布的數據完全吻合,該信息的提前泄露,導致當天的A股市場大幅震蕩。許多重要的經濟信息時常通過一些會議、報告、學術研討會等隨意泄露出去;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被外國機構獲取,無形之中給國家的經濟安全帶來損失。

有調查顯示,我國有62%的企業承認出現過泄密現象[6],國有企業成立商業機密專門管理機構的比例不足1/5,有1/3以上企業未設立任何商業信息保護機構,私營企業的問題則更為嚴重。經濟信息安全保密意識的薄弱已成為威脅我國經濟安全,影響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4.2.1.2 經濟信息安全法律保護體系的缺失

法律是保證國家經濟信息安全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維護經濟活動利益的一個必要的措施。我國雖然已出臺了有關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但由于信息化法制建設起步較晚,對信息安全的保障力度不夠,相應的政策、法律法規以及管理條例還不夠健全,特別是在對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權責的明確、法律法規的覆蓋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而且現有法律對信息安全的保障依然側重于政治、軍事等傳統安全領域,而忽略了對經濟信息安全的保護。

在經濟信息安全方面僅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這種原則性的規定。對于商業秘密的界定和防范措施缺乏相應準則;對于境外集團竊取我國的關鍵經濟數據、信息等行為在法律上也沒有明確的界定,也沒有相應的法律來約束,使國外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使國家經濟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涉及商業機密的法律法規分散、不統一、缺乏可操作性,增加商業機密流失的風險;人才流動的加快也使得商業秘密的流失風險加大;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經濟詐騙、商業間諜、竊密賄賂等手段越發頻繁,而關于網絡經濟犯罪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因此對網絡信息與網絡經濟貿易的安全性保障不足,這將給國家經濟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2013年的兩會期間,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成為討論的熱點,不少委員提出應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的立法。溫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加強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網絡管理,加強對互聯網的利用和管理。針對當前的網絡環境,要保護好國家、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打擊網絡犯罪,加快網絡與信息安全國家層面立法勢在必行。

總體來說,隨著網絡信息的飛速發展,現有法律制度已無法適應當前信息安全工作的需要。法律法規的缺失使得安全工作的監管力度不足,大量的網絡違法行為沒有明確的法律約束,給大量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對于相關機構的權責分配不夠明確,沒有統一的管理條例以及執行規范。而《國家安全法》也只是籠統地規定了國家安全整體的事項,并且側重的是傳統的政治和軍事領域,對于經濟安全,尤其是經濟信息安全這樣一個新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存在的威脅仍缺乏適當的法律規制。除了經濟間諜外,跨國公司對我國實施商業賄賂獲取經濟信息與商業秘密的案件不斷增加,經濟信息的可控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在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威脅著我國經濟安全。

4.2.2 信息產業技術薄弱,信息安全產業有待進步發展

4.2.2.1 信息產業在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科技投入還有待提高,我國2005年科技投入僅僅占當年GDP的1.3%,2010年提高一倍左右,但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企業研發機構不健全,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機構,缺乏對技術人才的培養與重視。

其次,由于我國信息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缺乏核心技術,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較少,使得我國在信息技術上的安全長期受到發達國家的威脅。引進的信息技術缺乏信息安全保護的有效管理和技術改造,一旦出現技術問題將危及企業的生存發展。同時,一些國外進口軟硬件中可能隱藏著木馬病毒,無形之中竊取了我國大量的機密信息,使得信息安全問題完全受制于人。

4.2.2.2 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及歐洲各國就已經發展信息安全產業,美國信息安全產品年產值已達500億美元。2009年全球信息安全產業規模達到了885.09億美元。中國的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迅猛。2009年中國信息安全產業規模達到了123.10億元,比2008年同期增長17.0%。但是我國的信息安全產業還不成熟,產業化程度不高。由于企業初期風險較大,所以信息安全領域企業較少,做大做強的龍頭企業也不多,市場占有量有限,仍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國內信息安全產業的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差,主要核心技術還是依賴國外,企業的發展受制于人。即使企業進行自主研發,也由于用于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的投入較高,技術人才的緊缺,產品市場預期前景不明朗,使企業的創新和發展陷入困境。我國研發的信息安全產品與國外相比成本較高,技術不夠先進,實用性上也存在著差距,在產品競爭中處于嚴重不利地位。

4.2.3 信息安全事件頻發,信息安全形勢日益嚴峻

4.2.3.1 計算機木馬、病毒的急劇增加

計算機病毒、木馬對信息網絡安全的威脅越來越突出。系統存在漏洞和殺毒軟件不及時更新等是導致該類信息安全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根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病毒樣本庫的統計,2009年新增病毒樣本299萬個,是2008年新增病毒數的3.2倍,其中木馬程序巨量增加。跟蹤監測和研究分析表明,當前,計算機病毒木馬本土化趨勢加劇,變種速度更快、變化更多,潛伏性和隱蔽性增強、識別更難,與防病毒軟件的對抗能力更強,攻擊目標明確,趨利目的明顯,給經濟平穩運行帶來嚴重威脅[7]。

4.2.3.2 網絡犯罪增加,經濟竊密手段多種多樣,國家經濟安全形勢嚴峻

2010年捕獲的惡意代碼總量為939.772 1萬個,與2009年相比,增長了30%。圖2是2006-2010年捕獲的惡意代碼數量走勢圖,可以看出惡意代碼的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2010年我國境內近500萬個主機IP地址感染木馬和僵尸程序。數量較2009年下降21.5%,但其中被篡改的政府網站高達4 635個,比2009年上升67.6%。我國網站安全狀況亟待改善,亟需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安全保護。2010年國內新增木馬和欺詐網站給網民造成了51.9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更難以估量。

一方面,發達國家及其情報組織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不斷監聽監視我國經濟情報,非法獲取、篡改我國信息或傳播虛假信息造成經濟波動,以獲取經濟乃至政治上的收益;另一方面,他們還通過商業賄賂、資助學術研究、舉辦研討會以及派專人在合法范圍內收集企業簡報、股東報告甚至是廢棄垃圾,通過仔細研究,分析出有價值情報等方式大量收集我國經濟信息。竊密技術日益先進與手段日趨多樣化、合法化,對我國經濟安全,特別是經濟信息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4.2.4 信息安全的監督管理水平落后,防范應急能力不足

雖然信息安全問題的日益嚴重有技術水平的原因,但是我國在信息安全管理上也沒能做到同步。所謂“三分技術,七分管理”,據統計,在所發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中,人為的因素占據了一半,僅有3%是不法人員攻擊造成的,技術因素也僅占10%。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已經得到了國家部門的重視,但是管理力度、執行力度和監督力度都有不足,沒有準確定位技術、配套法律與管理的關系。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體系不夠完善,缺乏統一的標準。

信息系統抵抗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外部威脅的能力不足。2003年7月,上海地鐵4號線發生滲水坍塌事故,險些造成上海社保中心大樓中的重要數據丟失;2004 年中航油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易過程中存在交易數據的泄露,中國操盤手遭到對手的聯合狙擊。國際炒家對我們的情況了如指掌,我們卻不清楚對方的情況[8]。以上事件暴露出一些重要信息系統的管理、防范能力較弱。

信息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是將信息安全事件所帶來的損失和危害降到最低點的根本保證。我國的計算機網絡應急處理工作始于1999年,2002年在信息產業部的倡導和組織下,成立了我國第一個“中國計算機網絡應急處理協調中心”。但我國應急工作起步較晚,應急處理整體水平不高,遇到突發事件不能及時快速妥善處理。主要原因是應急預警系統不夠完善,缺乏統一的應急管理方案與準則;技術上不夠成熟,設備不健全,缺乏安全防護能力,對潛在威脅的檢測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抵制不安全因素的攻擊;預警能力有限,不能有效預警防范可預防事件的發生;安全事件發生后,由于相關部門之間缺乏合作,運行機制不完備以及處理問題的經驗欠缺,不能把突發事件的損失降到最低點,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和危害。

5 如何加強國民經濟安全中的信息安全保障

基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過對我國信息安全的現狀、影響因素以及我國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風險進行研究,本文認為,為加強我國信息安全,保障國民經濟健康平穩發展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

5.1 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首先應該健全符合現今時代發展環境的法律法規,覆蓋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各個領域,使得在信息的保護上有法可依,并加強執法力度,真正做到違法必究,遏制信息安全犯罪的發生,有效打擊犯罪分子。尤其應該盡快完善網絡信息安全的立法,以打擊各種不法行為,切實保護個人信息、企業信息和國家經濟信息的安全。

總之,以法律預防和打擊各種侵犯經濟信息安全的行為,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促進生產力健康發展的有效保證。針對信息安全的基本特性,建立健全經濟信息安全法律保護體系,實乃理論界與實務界當務之急。對關系國家經濟安全的商業秘密和情報信息提供全方位、高強度的保護,真正把“保安全、保發展”落到實處。

5.2 提高信息安全的社會意識,加強信息安全管理

我國有許多不重視經濟信息安全的案例,教訓深刻。比如在鐵礦石定價談判以及稀土價格談判上,我們作為最大的買家或賣家卻都無法掌握定價權。主要由于我國企業各自為政、不能有效利用信息,使得國外企業乘虛而入,造成我國企業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相比之下,外商則想盡辦法獲取相應的經濟情報,掌握定價的主動權,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還有一些企業對信息重要性意識不足,造成信息泄露,蒙受巨大經濟損失。

加強經濟信息安全,要提高全社會的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提高全民的保密素質。有媒體報道說日本公司的所有雇員都要定期接受信息安全相關訓練。日本企業收集中國商業機密的例子也不在少數,比如中國景泰藍工藝、宣紙工藝等早被日本企業盯上,并讓中國相關產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此,首要的工作是普及信息知識,做好信息安全的宣傳工作,讓企業和個人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懂得合理利用信息,保護信息,提高信息安全意識。還要加強對企業員工、國家工作人員的信息安全培訓,減少因工作疏忽、認識不足而帶來的不必要損失。當前國家應多管齊下,從體制和機制上恢復并加強對經濟信息保密工作的長效管理。應約束、規范行業協會、研究機構與學者接受境外企業、機構資助的課題研究,嚴禁涉外部門和企業工作人員在外企或駐華商業機構“變相任職”。做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建立相應的管理準則,提高監督管理的力度。

5.3 加強信息安全技術、觀念的更新,支持民族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

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高級別、高層次的手段與設備不斷出現,使得信息安全特別是網絡、通信安全等的定義與認識需要及時更新,與時俱進。同時要增強我國企業在信息安全領域的技術水平,增加對信息安全產品研發的投入,鼓勵技術上的創新,不再依賴于國外的核心技術,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硬件產品。

能夠對信息安全產業起到關鍵作用的必然是民族企業,因此要增強對信息安全產業的扶持力度,保障信息安全產業的健康發展,開拓信息安全產業的市場,提高產品的質量。同時政府采購應優先考慮民族企業的信息安全產品,并且要鼓勵國內企業采購民族企業的信息安全產品。在國家重要領域與重要項目上要完全采用自主研發的信息安全產品。在創新資金、項目貸款、稅收政策及其他配套政策方面,政府要大力支持民族信息安全企業做大做強。為經濟信息安全提供重要保證。

5.4 完善經濟信息安全監管和保障體系,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經濟信息管理是一項防范性工作,不僅要亡羊補牢,更要未雨綢繆。建議在國家層面應盡快成立國家經濟安全委員會,主要負責外資、外國商品進入情況的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金融、軍工、能源、電信等產業的外資投資和并購項目有效進行國家安全審查等。我國企業競爭情報工作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需要把市場信息通過科學分析,上升為情報。這是無價的知識資源。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國企經營層實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與經濟安全保密雙責任制監督考核和獎懲任免,以切實維護國有資產出資人的權益并保障國有經濟安全健康運行。

同時要提高對信息安全風險的評估能力,建立相應的防范措施與應急處理預案。針對網絡安全問題,應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降低防護成本。提高發現處理系統漏洞的能力,提高檢測監管水平,有效防止木馬、病毒等潛在威脅對信息安全帶來的危害。

主要參考文獻

[1] 雷家骕. 國家經濟安全導論[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2]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 國家經濟安全[M].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3] 曲維枝. 信息產業化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4] 潘小剛. 中國信息安全報告:預警與風險化解[M]. 北京:紅旗出版社,2009.

[5] 方清濤. 中國基于信息安全的策略思考[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32(3).

[6] 衛權. 我國商業秘密保護亟待加強(上)[J]. 保密工作,2009(7).

[7]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 公安部2009年全國信息網絡安全狀況暨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報告[R]. 2010.

[8] 魯煒.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話語權與信息安全[J]. 求是,2010(14).

食品安全問題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旅游安全是旅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石。近年來,旅游安全問題所引發的一系列后果已經引起國內外研究者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因此,如何全面正確認識旅游業存在的各種旅游安全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減少和預防旅游安全事故的發生,已經成為旅游管理部門和研究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亞太區外國游客 旅游安全 成都市 認知

以國家旅游局公布的數據為例,1995年我國發生的重大旅游事故21起,1996年為26起,1999年則達到了40起。近幾年的“黃金周”期間雖然重大的事故不多,但交通、偷盜事故和旅游景點的傷亡事故仍屢見不鮮,旅游中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廣大旅游者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旅游活動中客觀存在著的安全問題已成為我們進行旅游安全研究的現實根源。

成都市的涉外旅游長期以來基本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根據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最新統計的資料,近幾年來成都旅游的外國游客中,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亞洲市場占63.8%,所以本文將以亞太市場為目標進行成都旅游安全問題的調查研究。

1.旅游安全的涵義

旅游安全指完成旅游活動的所有要素的安全,包括旅游者安全、旅游產品安全和旅游安全管理。其中,旅游者安全包括旅游者在旅行游覽過程中的人身、財產和心理安全;旅游產品安全表現為旅游供給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旅游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旅游企業內部安全管理和旅游行業安全管理,如飯店消防檢查、旅游安全立法等。

2.期望-實績比較模式

本文通過調查亞太區外國游客對成都市旅游安全問題的認知,借助期望-實績模型,通過亞太區外國游客對成都市旅游安全現狀的滿意度來分析成都市旅游安全存在的問題。

在滿意理論中,符合期望理論已成為顧客滿意理論的重要理論之一。Oliver假設的期望-實績模型為:顧客滿意度=f(期望,符合期望過程)。Oliver認為,顧客在購買之前先根據過去的經歷、廣告等宣傳途徑,形成對產品或服務實績特征的期望,然后在隨后的購買或使用中感受到該產品或服務的實績水平,最后在感受到的實績與顧客期望的比較過程中進行判斷。如果實績不能滿足期望,將導致顧客不滿意。如果實績滿足期望,則將導致顧客滿意。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將亞太區外國游客來成都之前的旅游安全期望與來成都市之后的旅游安全實績感知相比較,以顧客的期望與感知之差和游客感知安全指數來分析成都市旅游安全現狀。在設計旅游者調查問卷中,從食、住、行、游、購、娛等六個方面調查旅游者的安全認知。通過問卷調查顯示,亞太區游客來成都市之前對成都市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方面的安全擔心程度一般。只有10%左右的游客表示比較擔心成都旅游六要素的安全,而非常擔心成都市旅游安全狀態的游客只有5%左右。而亞太區游客在成都期間感知到的旅游安全指數較之前期望的差別不大,大部分游客認為成都旅游安全一般或比較安全,分別占35%和34%左右。

3.亞太區外國游客對成都市旅游安全認知量化分析

在對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期望-實績分析的基礎上,對調查問卷又采取了李克特5點式量表法進行分析,從而對亞太區游客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安全程度進行量化比較研究。對旅游安全的感知程度進行細分量化,其中5分表示非常安全,4分表示比較安全,3分表示一般安全,2分表示比較不安全,1分表示非常不安全。為了更直觀地看到游客對旅游安全因素的評價結果,建立旅游安全的單要素評價模型,其數學公式是:,式中:Mj表示就旅游六要素中第j個要素的旅游安全程度游客感知的評分結果,mi表示該項安全程度在李克特量表下的評分(1-5分),ni表示選擇該安全程度項mi的人數,N表示填寫有效問卷的總人數。其中ni/N表示選擇該項安全程度的人數在全部被有效調查的旅游者中所占的比例。下面根據前文對調研結果的分析,應用該模型分別求出旅游六要素的旅游安全值:

以亞太區為例,認為成都市旅游非常安全(5分)、比較安全(4分)、安全程度一般(3分)、比較不安全(2分)、非常不安全(1分)的人數分別為30人、105人、80人、15人、0人。利用該模型,則亞太區感知的旅游安全值:

M吃=13%×5+45.7%×4+34.8%×3+6.5%×2+0%×1=3.82

M住=21.7%×5+26.1%×4+32.6%×3+13.1%×2+6.5%×1=3.44

M行=26.1%×5+31.3%×4+30.4%×3+7.8%×2+4.3%×1=3.67

M游=13%×5+33.0%×4+34.8%×3+12.6%×2+6.5%×1=3.33

M購=15.2%×5+34.8%×4+37.0%×3+8.7%×2+4.3%×1=3.47

M娛=17.4%×5+32.6%×4+39.1%×3+7.8%×2+3.0%×1=3.53

4.對成都市旅游安全的評價及建議

4.1存在的問題

通過游客的安全感知調查可以看到,亞太區游客對成都市的旅游安全感知普遍不高。他們認為成都市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都存在安全問題。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飲食問題。筆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有一定數量的旅游者來成都旅游的一大目的就是品嘗成都的四川名小吃。有部分受調查者反映成都部分餐飲店的飲食不衛生,并因此導致他們的旅游安全感知下降。

第二,住宿問題。大部分外國游客表示,在入住的酒店中語言溝通存在很大的障礙,客人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進而導致客人心理上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特強烈??腿说娜松砗拓斘锇踩荒艿玫奖U?重要物品也時有丟失,不時的有陌生電話騷擾。另外,客人表示酒店在防火防盜方面的保障措施很不到位。

第三,交通問題。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車速過快,二是車費過高。同時也有對誠信問題的反映。調查者表示,在入住的酒店中都有出租車接送機服務,但價格都較高。出租車司機為了創造更多的收益,經常出現開快車、帶著外國游客繞遠路,以賺取更多費用的行為。

第四,游覽、娛樂問題。這主要表現在風景名勝區和公園中游樂設施、險要地段景點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夠。多數游客表示對成都市旅游設施保障存在很大的擔憂。

第五,購買過程中的問題。主要反映在兩方面:一方面,旅行社或者酒店會推薦一些游客不熟悉的消費清單。另一方面就是導游人員的促銷。在旅游景點,導游會安排游客購物,這讓不想購物的客人很為難。

4.2對策及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1)飲食方面,一方面要靠有關部門加強行業規制,加大飯店安全保衛部門的執法力度,制定各主要部門安全工作條例,確保各部門的工作井然有序,提供健康、美味、獨特的餐飲服務。另一方面應該提高營業者的認識,加強他們的職業道德意識,保證食品衛生符合行業標準。

(2)住宿方面,賓館飯店首先應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環境,為客人提供安全舒適的下榻環境;其次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定期開展消防檢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嚴格按照既定程序辦理寄存手續;再次應為客人保守秘密,對打進的電話應征得客人的同意后方能接入。

(3)交通方面,一方面要靠相關行政部門的強制規范,另一方面還應提高司機的職業道德,為了使游客以及司機的安全有所保障,更需要司機工作者的自律及相關管理部門的有效監督,加強安全措施的有效執行。

(4)游覽、娛樂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確保旅游設施、車船纜車等旅游服務設施安全可靠,確保萬無一失。第二,做好景點、險要地段的檢查,建立和完善防護措施。第三,健全游覽地區的車、船、纜車、索道等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責任。第四,嚴格控制節假日游客容量、制定應急預案和采取控制疏導游人的辦法。

(5)購買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以下幾點:

第一,成都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門應該加大對旅行社的安全生產管理、監督、整治、檢查的力度。第二,旅行社應該在與旅游者相關活動環節上,加強旅游保險、安全預警、應急救援措施。旅行社和有關旅游部門要加強對導游人員職業素質培訓,提高服務意識。從根本上加強導游人員的安全觀念培養和安全知識的培訓。

參考文獻:

1. 王建明.聚焦旅游安全[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2. 谷慧敏.旅游危機管理研究[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3. Conant,J.S.,T.Clark,J.J.Bumett and G.Zank.Terrorism and Travel:Managing the Unmageable[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1.2006.

4. A Safe Trip Abroad,U.S.Department of State,2006.

食品安全問題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泄露的現象逐漸凸顯出來,如何在網絡環境下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是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筆者基于這一背景,首先從信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著眼,對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相關的防范措施,旨在與同行進行業務之間的交流,才能更好地確保個人信息安全,凈化網絡環境,使其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繼續貢獻應有的力量。

關鍵詞:網絡環境;個人信息安全;問題;措施

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開創了以計算機應用為核心的信息網絡時代。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同時,個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因此,當代網絡環境下加強個人信息的安全顯得越來越重要。針對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更好地促進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的安全。

1 我國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的概述

為確保個人信息安全是每一位公民所關注的問題,我國相繼出臺了多條關于如何加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如《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9條:“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利用國際互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第81條規定:“不得在網絡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權?!边@些法律法規的出臺,為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支持。雖然還有很多方面的法律法規為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的保護[1]。

2 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

雖然出臺多部法律法規捍衛公民個人信息的安全,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各種問題不斷的爆出,為更好地確保個人信息安全,認真分析和總結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至關重要。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等個人信息泄露

將會影響公民的生活穩定,在網絡環境下,由于人們對自身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強,由于一些特殊需要,在網絡上注冊個人信息,而沒有做好加密措施,加上病毒、木馬一入侵,就使得人們的個人信息被盜走,姓名、電話號碼泄露后,就會收到各種陌生騷擾電話,給生活、工作帶來影響,如果身份證被泄露,不法分子可能用你的身份證號碼和姓名,去辦假身份證,干非法的事情,類似的問題出現過很多案例,也引起了一些新聞媒體的關注,并且經??吹矫襟w曝光個人信息被盜的案件。如浙江衛視的《中國藍新聞》欄目,就曾以《2000萬開房數據泄漏風波:個人隱私網上一覽無余》為題進行了個人信息被泄露的報道,尤其是報道中提出通過某網站就能查詢對方的開房信息。[2]這些信息的泄露,極大的威脅了個人信息的安全。

2.2 個人照片泄露

如果個人照片遭到泄露,被非法人員傳到網絡上,很可能就會因為一張普通的照片,而遭到“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個人電話等基本信息,嚴重侵犯了公民個人的隱私權。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將給受害人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2.3 賬號及密碼泄露

現在很多人為了方便,將自己的賬號及密碼存在電腦上,這樣在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賬號密碼泄露問題,密碼一旦遭到泄露,不法分子就會通過各種手段來盜取賬號里面的財產,財產莫名的不翼而飛。另外,由于現在QQ用戶增多,各種盜號木馬、插件也成出不窮,密碼被盜的現象嚴重,密碼被盜后,不法分子就會冒充QQ好友或者家人來騙取朋友、家人的錢財,曾一度很多人上當受騙,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

2.4 IP地址的泄露

IP地址是互聯網協議地址是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的縮寫形式,非法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服務器記錄的IP地址確定用戶的IP地址,這就為黑客攻擊個人電腦信息提供的方便,黑客一當鎖定目標,就會千方百計的通過各種方式來尋找系統的缺口,然后將專業的監控軟件植入電腦內,被監控電腦里面的一切資料和重要信息全部泄露給黑客,對于受害人來說就無任何秘密可言[3-2]。

3 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

3.1 網名的自我表現心理導致隱私泄露

現實生活中,有的網名由于自我表現欲望比較強,將自己的一切信息都放入博客、微博里面,供網友評論,在網絡環境下,人們將秘密泄露當做是發泄情緒和釋放壓力的一種方法,但由于自身缺乏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泄漏,如注冊一些交友網站、博客里不經意的文字、照片流露都會為隱私泄漏留下隱患。

3.2 經濟利益驅動是導致個人隱私泄露

在經濟利于的驅動下,一些個人或者企業將用戶信息出賣給商家,個人信息可以說是當今最有價值的資源,個人信息無論是對政府或者企業,都能帶來一定的便利,尤其在當今電子商務蓬勃興起時代,個人信息的價值對于商家來說更是有利可圖的,央視315晚會曾經曝光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網銀失竊案,就是因為銀行內部的工作人員將用戶的信息出售給商家,而獲取一定的利益,當今社會,不管是購車、購房、住院、都會把個人信息泄露給商家,有些不良商家就會通過中介把信息泄露出去,買車的泄露給保險公司、買房的泄露給裝修公司,就會遭到推銷人員的電話騷擾。此外,隨著我國快遞業的興起,大量的淘寶商家和快遞員將客戶的信息賣給不法分子,極大的困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

3.3 網絡安全防范意識不足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黑客、木馬、病毒產業的猖獗,他們不僅給網絡安全帶來了威脅,也威脅著個人信息的安全,他們無時無刻的出現在網絡信息上,扮演著形形色色的黑客論壇、黑客網站,一些黑客利用這些病毒,來盜取用戶的個人賬號、密碼,致使用戶遭到經濟損失,有幾種很典型的病毒,如梅利莎病毒通過微軟的電子郵件軟件,向用戶通訊簿名單中的50位聯系人發送郵件來傳播自身。該郵件包含以下這句話:“這就是你請求的文檔,不要給別人看”,此外夾帶一個Word文檔附件。如果用戶點擊下載該文檔,就會使病毒感染主機并且重復自我復制 [4]。

4 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的防護措施

4.1 加強網絡自律,強化網絡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

網絡是虛擬的世界,在網絡面前,一定要加強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不要肆意的去注冊一些不明的網站,很多時候都是網絡用戶自己在不經意間泄露了自身的個人信息,所以一定要加強保護自己信息的意識,因為自己是個人信息的第一責任人,同時加強對個人電腦的防護意識,安裝正版的殺毒軟件和防火墻,防止黑客入侵導致個人隱私資料泄露和財產被盜??;網上購物時,一定要查看網址是否帶有打勾的標志,這樣的網址才安全,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可以有效的防止個人信息的泄漏。

4.2 利用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

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的泄露有時是由于黑客等機構外部人員獲取和網絡傳輸過程中的問題造成的??梢岳糜嬎銠C軟硬件技術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在軟件上可以通過cookies軟件管理工具、個人隱私安全平臺、加密軟件、數據備份軟件、自動刪除個人資料軟件等由用戶自己保護個人信息的技術;在硬件上主要通過安裝防病毒卡、硬盤還原卡等硬件設施進行保護。針對網絡上的個人信息易泄露的問題,網絡營運商除向用戶提示外,還應使用安全技術保護網絡用戶的個人信息不被未經授權的訪問或使用,盡可能提供更高級的隱私保護控制技術與方法,如身份認證技術、網絡反病毒及安全漏洞掃描技術、訪問控制技術等。

4.3 學習個人隱私的保護技術

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能確保網絡個人信息的安全,像防火墻技術,根據需要可以在公共網絡和專用網絡之間設立一道隔離墻,阻止黑客入侵;它可以阻擋外部不安全網絡信息的入侵,阻止外部網絡非法用戶未經授權的訪問,可以區分哪些外界數據能訪問自己的電腦,哪些不能訪問,將信任網絡與非信任網絡進行隔離,從而有效的阻止了病毒的攻擊,保護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

4.4 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和行業自律,建立健全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與防范機制

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不僅要依靠法律,更需要網絡主體從業人員的道德意識以及自律意識。因此,要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用道德標準約束人們在網絡上的行為,要讓網絡道德成為人們在網絡中實施行為時的一個標準。必須加強自我約束力,提高保護客戶信息的意識,同時提高技術手段,完善相關信息管理系統,并對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進行梳理和完善,建立健全侵犯用戶個人信息的各項管理制度與規范。對侵犯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要做到快、準、齊??欤阂笙嚓P負責人在第一時間了解具體情況,形成初步處理方案并付諸實施。準:要求決策、處置問題要追本溯源,抓住問題本質,采取切實有力的行動。齊:要求企業內部人員要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問題。其核心就是要在網絡運營企業領導人的統一領導下,堅持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于因泄露用戶個人信息而觸犯刑律的,政法機關應堅決依法查處。

5 結束語

總之,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待網絡信息技術,它在一定程度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它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威脅著用戶個人信息泄漏和生命財產的安全,影響著社會的穩定,所以在當今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肖文建,戚華麗.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防范措施[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04):128-131.

[2]薛瑞漢.網絡環境下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與對策[J].中州學刊,2013 (11):174-176.

[3]李皓.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泄露的理論分析及防范探討[J].情報探索,2011(01):40-42.

[4]賈經緯.網絡個人信息安全現狀及處理辦法[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03):72-74.

作者簡介:楊勇(1971.11-),男,湖北荊州人,本科,工程師。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州市測繪院,湖北荊州 434000

食品安全問題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外匯儲備的安全性關系到一個國家金融體系的安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位居世界首位,外匯風險也隨之上升,因此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和化解外匯儲備風險,優化我國現有的外匯儲備資產結構,保障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關鍵詞:外匯儲備;外匯風險;安全性;對策分析

外匯儲備標志著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持續擴大,高額的外匯儲備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和成本,防范和化解風險成為外匯儲備管理的首要問題。本文筆者將通過對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及風險的分析,找出影響外匯儲備安全性的因素,從而提出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性的建議對策。

1 文獻綜述

厲以寧(2010)認為一國外匯儲備出現安全性問題是由于外匯收支連續赤字以及所持有的外匯儲備不斷貶值,要保證我國外匯儲備安全,必須雙管齊下。

吳洋(2010)認為我國應該從外匯儲備規模和結構兩方面防范和控制風險,即保持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和優化外匯儲備結構;王曉鈞、劉力臻(2010)認為我國有必要抓住歐洲區債務危機提振美元地位的時機,調整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長期安全性;耿艷萍、董艷芳(2010)認為可以通過降低美國儲備比例,提高黃金儲備比例來優化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王元龍(2006)認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方面存在的種種理論誤區導致了政策偏差,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處于高風險狀況之中。而筆者認為,我國要合理利用外匯儲備,充分發揮外匯儲備的積極作用,并堅持人民幣國際化是最終解決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問題的長期策略。

2 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我國外匯儲備從1993年212億美元的總額到2006年邁上1萬億美元總額的臺階,用了13年的時間。然而,截至2011年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3.181萬億美元,僅僅用了不到5年。圖1記載了1993年以來我國歷年外匯儲備余額,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速度要遠遠高于我國的GDP增長速度。

圖1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1993-2011年,萬億美元)巨額的外匯儲備顯示了我國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可也帶來了諸多問題。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美元資產所占比例過高,歐元、日元資產儲備不足,形式較為單一,導致風險較為集中。近兩年來,美元對各種主要貨幣貶值20%左右,由此產生的損失數百億美元。雖然我國從2009年12月開始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到2012年3月美元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大幅降至10年來低點,約54%,但美元資產仍占據著我國外匯儲備的半壁江山。

(2)外匯儲備的巨額增加擠壓我國貨幣政策的空間。外匯占款的增多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加劇了國內的通貨膨脹危機。央行為了削弱高額外匯儲備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須采用現金回籠、提高利率等方式來減少貨幣供給,卻增加了本幣升值的壓力;相反,央行為了降低本幣升值的壓力,須采用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貨幣供給,卻又加劇了通貨膨脹。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的內外目標產生矛盾。

(3)高額的外匯儲備需要我國付出巨額的機會成本。因為強加的風險溢價,我國從國外籌措資金需支付高額利息,而我國的外匯儲備大多投向流動性較高的“安全資產”,這種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現象意味著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很高。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的年收益率只有3%左右,大量的外匯儲備資金并沒有投入實體經濟,沒有充分發揮這部分資金的潛力,導致社會的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存在較大的負缺口。

(4)高額外匯儲備使得在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大于需求,易造成人民幣升值預期,大量熱錢紛紛流入中國。為了抵御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央行只好加大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購買多余的外匯,從而更加加劇了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張,導致更大的升值壓力,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另外,美日歐等主要貿易伙伴以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為由,對人民幣施壓。隨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快速增大,人民幣升值風險也不斷增大。

3 保障外匯儲備安全性的對策

3.1 增加貨幣儲備的多元化,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

3.1.1 增加黃金在外匯資產中的比重

自牙買加貨幣體系宣告黃金非貨幣化以后,黃金失去了貨幣功能,但是黃金的保值增值的功能卻愈加顯現。在歐元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下,幾乎所有的股指、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都出現了巨幅下跌,只有黃金逆勢上漲。我國外匯儲備的黃金比例遠遠低于其他國家采用的3%-5%的標準,黃金儲備偏低使得我國喪失了獲取黃金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所以,增持黃金能夠提高我國的信用風險抵御能力,增加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3.1.2 逐步降低美元外匯儲備的比例

由于我國外匯儲備50%-60%是美元資產,且近幾年美元對世界主要貨幣持續貶值,我國的外匯儲備已嚴重縮水,國際購買力也不斷下降。為了化解由于美元貶值帶來的巨大風險,我國需要調整外匯儲備結構,逐漸降低美元資產的比重,適時增加歐元,日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美元、歐元、日元世界三大貨幣和黃金為主題的多元外匯儲備體系。

3.1.3 增加股權投資,優化美元資產內部結構

實現我國外匯儲備多元化是長期目標,在短期內,我們可以考慮將美國政府債券轉換為股權投資,以市場化的手段間接地進行資產調整。例如,可以通過擴大中投公司的規模及經營范圍來增加股權投資。

3.2 保持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合理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經濟平衡失調時,例如出現供不應求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進而調節供求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所以,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經濟交流日益增加的情況下,外匯儲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外匯儲備并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外匯儲備是將本國的資金流放在海外,具有一定的代價和風險,而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遠遠超過了適度的外匯儲備的量,所以為了維持外匯儲備的安全,必須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2.1 加大外匯管理制度的改革,合理強化“藏匯于民”的政策力度

我國應逐漸放寬企業和個人持有和使用外匯的政策限制。我國可以利用市場化手段降低過多的或者是結構不合理的外匯儲備,使得企業、機構、個人更多地持有并進入外匯市場。當一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企業、機構的運營資本和個人的儲蓄時,人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經營持有的資產,免遭市場風險。

3.2.2 加強外匯監管,防止熱錢過度流入

加強外匯監管是從源頭上控制了外匯儲備的規模。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大量的國際熱錢通過貿易、地下錢莊等各種渠道流入國內,顯然增加了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也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穩定。因此,我國可以采取對外資項目嚴格審查等措施,加強對外匯流入的監管,防止國際熱錢流入我國投機套利。

3.3 提高外匯儲備的利用率,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

雖然外匯儲備是由外幣構成的,也可以用活外匯儲備。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放在那里不用,本身就是一種損失,因為機會成本的增加以及外幣的貶值。首先,在外匯管理觀念上從引進來向走出去轉變。其次,確定合理的投資方向,增加對外匯儲備的利用。我國可以利用外匯儲備進行戰略性投資,有利于國家未來發展。利用外匯儲備購買原油充實石油儲備,進口高科技設備支持科技研究與開發,進口先進的醫療設備發展國內的醫療技術,還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出國培訓及交流的經費,吸引國外優秀的專家人員等等。

3.4 人民幣國際化是最終解決中國外匯儲備安全性問題的長期策略

盡管我們采用各種方法使外匯儲備資產投資多元化,風險最小化,以降低美元財政政策對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性的威脅,但是在美元本位制的情況下,外匯儲備還是要堅持以美元、歐元為主導,仍是難以擺脫交易成本和匯率波動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可以使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融通資金的能力提高,就可以降低外匯儲備的規模,從根本上保障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厲以寧.關于我國外匯儲備安全問題的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10.

[2]吳洋.論我國外匯儲備的風險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10.

[3]王曉鈞,劉力臻.歐元區主權債務風險對我國外匯儲備安全的啟示[J].亞太經濟,2010.

[4]王元龍.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性研究[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6.

上一篇:高鐵營銷論文下一篇:幼兒園安全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