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2023-05-09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餐飲服務經營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食品安全負全面責任。餐飲服務單位要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主要職責如下:

1、配合開展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識培訓;

2、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度,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

3、檢查餐飲服務經營過程的食品安全狀況并記錄,對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行為及時制止并提出處理意見;

4、對食品安全檢驗工作進行管理;

5、組織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督促患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癥的人員調離相關崗位;

6、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檔案;

7、接受和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本單位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8、與保證食品安全有關的其他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自查與報告制度

1.為了保證食品的質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證落實質量安全企業主體責任。

2.質量負責人負責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協調、管理工作,批準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報告,全面負責食品安全自查實施活動,食品安全自查審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報告。

3. 食品安全自查每年不少于1次且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個內所進行的安全自查。

4.當有下列情況時,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發生了嚴重產品質量問題或外界有重大投訴;組織的內部機構、生產工藝、質量方針和目標等有重大改變。

5.由自查組長主持進行現場檢查,檢查員采用現場觀察、查閱資料、提問等方法進行抽樣調查。

6.食品安全自查的記錄由食品經營單位的負責人負責保存。

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一、 餐飲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二、餐飲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從事餐飲服務經營活動。

三、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源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及其它有礙于餐飲衛生的疾病,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凡檢查出患有以上“五病”者,要立即聽其調離原崗位,禁忌病者及時調離率100%。

五、凡餐飲從業人員手部有開放性,感染性傷口,必須要嚴密包扎,并要帶手套后方可上崗工作。

1

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一、餐飲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衛生知識培訓,經過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餐飲衛生管理人員負責培訓工作,并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

三、聘請食品安全監管人員,不定期對餐飲工作人員進行專題講座,學習有關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等知識,提高食品安全素質。

四、組織有關人員參加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辦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班學習,提高管理水平。

五、每季度對餐飲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1次,對不能達到食品安全要求的人員實行停崗培訓,待合格后再行上崗。經培訓仍不合格者予以勸退。

六、凡參加衛生知識培訓的人員,一律按時參加衛生知識培訓,不得缺席

七、建立餐飲工作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詳細記載培訓狀況。

食品安全責任制

公司遵循“誰開單、誰負責;誰采買、誰負責;誰驗收、誰負責;誰簽單、誰負責;誰報賬、誰負責;誰領用、誰負責”的原則,本責任書以《食品安全法》、《食品經營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執行細則,對違反其中任何條款由于相關責任人的工作失職所造成的事故或責任,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所有法律責任,并根據法律規定要求其對我公司造成的損失進行經濟賠償。

食品經營過程與控制制度

為保證本單位食品安全,特制定本食品經營過程控制制度:

(一)食品采購

1.制定食品采購計劃。確定采購食品的品種、品牌、數量等相關計劃安排。

2.選擇供貨商。要認真查驗供貨商的主體資格證明,保證食品的來源合法。

3.簽訂供貨合同。與供貨商簽訂供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出現食品質量問題時的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4.索取食品的相關資料。向供貨商索取食品的相關許可證、QS認證證書、商標證明、進貨發票等證明材料,采用掃描、拍照、數據交換、電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貨商檔案備查。

5.對食品進行查驗。具備條件時設立食品檢測室,對供貨商提供的食品進行檢測并做好詳細記錄。經查驗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貨商做退貨處理。

6.每一批次的進貨情況詳細記錄進貨臺帳,賬目保管期限為二年。

(二)食品儲存

1.詳細記錄食品入庫信息。食品入庫要詳細記錄商品的名稱、商標、生產商、進貨日期、 生產日期、保質期、進貨數量、供貨商名稱、聯系電話等信息。

2

2.按照食品儲藏的要求進行存放。食品要離墻離地,按入庫的先后次序、生產日期、分類、分架、生熟分開、擺放整齊、掛牌存放。嚴禁存放變質、有臭味、污染不潔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3.貯存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封閉容器。在貯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 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4.食品出庫要詳細記錄商品流向。銷售的情況應建立銷售臺帳,詳細記錄購買方的信息, 以備查驗,賬目保存期限為二年。

5.每天對庫存食品進行查驗。發現食品有腐爛、變質、超過保質期等情況,要立即進行清理。

6.每周對倉庫衛生檢查一次。確保庫房通風良好、干凈整潔,符合食品儲存要求。

7.變質食品設立專門的倉庫或容器進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運輸

1.運輸食品時運輸工具和容器要清潔衛生,并生熟分開,運輸中要防蠅、防塵、防食品污染。

2.在裝卸所采購的食品時要講究衛生,不得將食品直接與地面接觸。 3.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密閉容器裝運。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與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銷售

1.每天對銷售的食品進行查驗。銷售人員要按照食品標簽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確保食品質量合格和食品安全。

2.對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集中進行擺放,并作出明確的標示。 3.用于食品銷售的容器、銷售工具必須符合衛生要求。

4.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 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銷售散裝、裸裝食品必須有防蠅防塵設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 6.銷售的情況應建立銷售臺帳備查,賬目保管期限為二年。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

1.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在食品經營中發現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接到執法部門、生產企業的召回通知,應當立即停止營業,下架封存,做好登記,并及時通知政府監管部門。

2.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或供貨商,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稱、批號等信息,并安排專人處理消費者退貨事宜。

3.被召回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記錄,嚴禁再次流入市場。

4. 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況要及時通知政府監管部門。

5.不合格食品的處置。與供貨商有合同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政

3

府監管部門有明確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門的通知要求進行處置。

6.政府部門命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銷毀處理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政府監管部門的通知要求執行。

7.不合格食品退換貨、下架封存、召回等處置資料,要建立專門的檔案進行保管,以備查驗。

食品采購索證索票與進貨查驗制度

第一條 凡進入本店的食品都應當實行進貨查驗,列入進貨查驗的食品,是指消費者經營者經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糧食及其制品,食用油,蔬菜,水果,乳制品,豆制品,醬油,食醋,調料,飲料(含引用桶裝水)、酒類、糖果、邊銷茶、干果等。

第二條 本店在購進食品時,應查驗證明供貨方主體資格合法的有效證件,并按批次向供貨方索取證明食品質量符合標準的票據,以及證明食品來源的票據,并保存原件或者復印件。經銷商在銷售獲得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或者省級以上安全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牌商品、清真食品時,應向供貨商索取以上稱號相應標識和證明,以備查驗。需要查驗和索取供貨方的票證如下:

1.營業執照;2.食品(生產、流通)許可證;3.檢驗(檢疫)證明;4.銷售票據;5.有關質量認證標志、商標和專利等證明;6.強制性認證證書(國家強制認證的食品);7.進口食品報關單;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證明文件。

接受公司統一配送單位需索取加蓋公章的統一發貨清單,公司有中央廚房進行配送的,需索取中央廚房的《餐飲服務許可證》復印件。

本店的農產品及其他散裝食品,法律法規規定必須檢驗或者檢疫的,進貨時必須查驗其有效檢驗檢疫證,未經檢驗檢疫的,不得購進銷售。

第三條 下列食品進貨時必須按批次索取證明票據:

1.活禽類:檢疫合格證明;2.牲畜肉類: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或畜產品檢驗合格證明;3.糧油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飲料、酒類:檢驗合格證明、進貨票據。

第四條 購進預包裝食品的,要有食品包裝標簽進行查驗核對,內容包括:

(一)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產者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四)保質期及限期使用商品的生產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質期、保鮮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產品標準代號、生產許可證編號;

(六)貯存條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標準中的通用名稱。

第五條 食品采購人員應經常檢查食品的外觀質量,對包裝不嚴實或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應及時予以處理,對過期、腐爛變質的食品,應立即停止銷售,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4

第六條 餐廳開辦者要指導食品采購人員做好食品進貨查驗工作,檢查督促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工作,食品采購人員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關票證,應自行保管,接受行政執法部門的查驗。

第七條 餐廳開辦者要對食品采購人員索取的票證進行督促檢查,重要食品(詳見本制度第一條)應實行統一管理,接受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的監督檢查。超市應對索取的票證分類建檔備查。

第八條 經食品采購人員在進貨時,對查驗不合格和無合格來源的食品,應拒絕進貨。發現有假冒偽劣食品時,應及時報告當地食品藥監部門。

食品貯存管理制度

一、貯存場所、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設置紗窗、防鼠網、擋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蟲、防蠅、防蟑螂設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個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會導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庫房應分開設置。同一庫房內貯存不同性質食品和物品的應區分存放區域,不同區域應有明顯的標識。

三、食品應當分類、分架存放,距離墻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檢查,使用應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變質和過期食品應及時清除。

四、冷藏、冷凍柜(庫)應有明顯區分標識,設可正確指示溫度的溫度計,定期除霜(不得超過1cm)、清潔和保養,保證設施正常運轉,符合相應的溫度范圍要求。

五、冷藏、冷凍貯存應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嚴格分開,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和水產品分類擺放。不得將食品堆積、擠壓存放。

六、散裝食品應盛裝于容器內,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七、除冷庫外的庫房應有良好的通風、防潮設施。

粗加工切配餐飲安全管理制度

工作人員一進入崗位必須自覺穿戴工作服和工作帽,食品原料進庫后必須首先在指定的地點存放,不得隨意放置。加工所用的原料應保證新鮮。

進入食品加工流程前,工作人員必須首先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包括檢查工具,檢查貨物等,特別要注意個人衛生,及時清洗雙手。使用的工具、容器必須專用,用前必須消毒,用后必須洗凈并保持清潔。

所用的原料必須洗凈消毒,未經清洗處理的,不得帶入廚房間,對菜的清洗必須嚴格執行分類分開的原則,必須在指定的水槽里清洗,蔬菜要在蔬菜清洗池清洗,葷菜要在葷菜清洗池清洗,不得隨意放置或沖洗。

對蔬菜的粗加工必須認真細心,多余的殘葉和其中的霉變部分必須及時徹底的清除,并反復清洗,對粗加工后所產生的廢棄物必須及時清理到專用垃圾桶里,蓋上蓋子,以防蚊蠅。

加工肉類(包括水產品等動物類)必須按標志的操作臺,用具和容

5

器與蔬菜分開使用。

粗加工完成后,原料不得隨意放置,必須及時放到半成品專用存放柜里面,以防蚊蠅等的。

烹調加工餐飲安全管理制度

一、烹飪人員(廚師)要嚴格檢查待烹飪加工食品原料的安全質量,發現有腐敗變質或其他感官性異常,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絕不烹制。

二、加工食品時要充分加熱,燒熟煮透,其中心溫度不低于7℃。不能只講食品顏色而造成食物外熟內生。菜肴著重體現菜品特色,感官性強,做到可口易于消化。加工四季豆,扁豆等高危險食品一定要煮爛、煮透,確保食品安全。肉類食品烹調后應無血、無毛、無污染、無腥味、無異味,嚴防外熟內生。

三、烹調后至食用前需要較長時間(超過兩小時)存放的食品應當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存放,存放時必須使用清潔、經消毒過的菜盆、瓢、碗、盤等專用容器盛裝,并有序排放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開存放。未經消毒清洗的餐具,工用具、容器、抹布等不得使用。

四、供應后剩余的食品必須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成品、半成品與原料、生食熟食品要分冰箱放置。

五、凡冷藏的隔夜、隔餐的食品必須經高溫徹底加熱,在經過嘗試后、確認感官無異樣、無異味方可出售。

六、烹飪加工工作結束后,調料容器要加蓋收好。灶上灶下,工具、用具都要沖洗干凈、隨時保持操作間清潔,無油垢。地面無食渣、垃圾入桶,地面用水沖干凈。

七、嚴格按照法律要求,收集處理廢棄油脂,及時清洗抽油煙機罩。

八、按照餐飲從業人員衛生要求做好個人衛生。

加工經營場所管理制度

一、加工經營場所

1、廚房內外環境整潔,上、下水道通暢,地面無積水。廢棄物盛放容器必須密閉,外觀清潔;設置能盛裝一個餐次垃圾的密閉容器,并做到班產班清;地面、排水溝、墻壁、天花板、門窗等應保持清潔和良好狀況;排煙、排氣設施無油垢沉積、不滴油。

2、應定期進行除蟲滅害工作,防止害蟲孳生。除蟲滅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時進行,實施時對各種食品(包括原料)應有保護措施。

3、使用殺蟲劑進行除蟲滅害,應由專人按照規定的使用方法進行;使用時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觸面及包裝材料,使用后應將所有設備、工具及容器徹底清洗。

4、發現老鼠、蟑螂及其他有害害蟲應即時殺滅。發現鼠洞、蟑螂滋生穴應即時投藥、清理,并用硬質材料進行封堵。操作間及庫房門應設立高50cm、表面光滑、門框及底部嚴密的防鼠板。

5、三防設施有效:紗門、紗窗或門簾、金屬防鼠板、防鼠隔柵等設施能有效起到防蠅、防鼠、防塵作用。

6、廢棄油脂應由專業的公司回收,并應與該公司簽訂寫有“廢棄油

6

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合同。

二、設施

1、餐具、用具消毒由專人負責,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工作人員必須取得個人健康證明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合格證明方可上崗操作。

2、餐具、用具必須嚴格執行“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五保潔”的程序進行洗滌消毒。

3、餐具、用具清洗消用毒用水池必須專用,分設洗滌池、消毒池和清潔池,并有明顯標識

4、化學消毒劑應符合國家消毒產品衛生標準和要求,餐具消毒時消毒液濃度不得低于250mg/L,餐具全部浸泡時間不低于5分鐘。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用蒸汽進行消毒,蒸汽消毒保持100℃,不少于10分鐘。

5、待清洗餐具用具應用不滲漏的容器盛裝修,不得隨意亂放。

6、消毒后餐具專柜保存,與未消毒餐具分開放置,保潔柜應有明顯標志,定期清洗保持潔凈。

7、餐具消毒應有記錄、存檔備查。

三、食品處理區設置專用的粗加工、切配、烹飪、備餐用具清洗消毒及原料貯存的場所,按照原料進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供應的流程合理布局,并應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產生交叉污染。各功能間標識明顯,操作流程規范。

四、各功能間地面與排水、墻壁與門窗、屋頂與天花板符合餐飲服務操作規范要求,定期檢查,確保地面與排水無破損、漏水,墻面與門窗無破損、霉斑,屋頂與天花板無霉變、脫落。

五、配備冷藏、冷凍設施,烹調爐灶、蒸箱設施,餐用具消毒、保潔設施,留樣設施,專用空氣消毒設施,清洗設施,通風防潮設施,廢棄物存放設施,防蠅、防鼠設施,定期檢查和維護,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六、配備餐具、容器、刀具、刀架、墩板、墩架,定點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顯標識。定期檢查和維護,及時清理清洗,必要時消毒。

七、定期組織對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的檢查,加強對有關員工的安全操作規程培訓,設備、設施維護及時有記錄。

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管理制度

用具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符合國家有關衛生標準。未經消毒的用具不得使用。

用具清洗,消毒做到; 一清、二洗、三消毒。

洗刷用具必須有專用水池,粗洗沖洗分池清洗,不得與清洗其他水池混用。

用具清潔時洗潔凈及熱水擦洗,不留油污。

消毒后的用具必須儲存在專用保潔柜內設備用,己消毒和未消毒的應分開存放,并在儲存柜上有明顯標記,保潔柜應當定期清洗,保持清潔。

7

消毒保潔工作責任到人。

食品用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一、食品處理應按照原料進入、原料處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應的流程合 理布局設施、設施,防止在操作中產生交叉污染。

二、配備與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消毒、更衣、漂洗、采光、照明、通風、 防腐、防塵、放蠅、防鼠、防蟲、漂洗以及污水處理、存放垃圾和廢物的設備或設施。主要設施應易于維修和清潔。

三、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及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孽生條件。加工與用餐 場所(所有出入口),設置紗門、紗窗、門簾或空氣幕,如木門下端設金屬隔欄或網罩;距地面2m高度可設置滅蠅設施。

四、配置方便使用的從業人員洗手設施,附近設有相應清洗、消毒用品、干 手設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標示。宜采用非手動開關或可自動關閉的開關。

五、食品處理區應采用機械排風、空調等設施,保持良好通風,及時排除潮 濕和污濁空氣。

六、用手加工、儲存食品的工具、容器或包裝材料和設備應當符合食品安全 標準,無異味、耐腐蝕、不易發霉。食品接觸面原則上不得使用木質材料(工藝要求必須除外),必須使用木質材料的工具,應保證不會對食品產生污染。

七、各功能區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臺、刀具、砧板等工具,應分 開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顯標示。

八、貯存、運輸食品,應具有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設備、設施、配 備專用車輛和密封容器,遠程運輸食品須使用符合要求的專用封閉式冷藏(保溫)車,每次使用前應進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放一起運輸。

九、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消毒、保潔、保溫、冷藏、冷凍 等設施,校驗計量器具,及時清理清洗,必要時消毒,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十、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設備、設施不得用作與食品加工無關的用途。

食品添加劑使用與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劑必須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使用。

2、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或衛生部公告名單規定的品種及其使用范圍、使用量,不得憑經驗隨意擴大使用范圍和使用量;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劑不得使用。

3、購買食品添加劑必須索取衛生許可證復印件和產品檢驗合格證明,進口食品添加劑應索取口岸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出具的衛生證明。

4、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必須有包裝標識和產品說明書,標識內容包括:品名、產地、廠名、衛生許可證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保質期限、使用范圍與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并在標識上明確標示“食品添加劑”字樣。

8

5、食品添加劑有適用禁忌與安全注意事項的,應當在標識上給予警示性標示。

6、不得使用未經批準、受污染或變質以及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添加劑。

7、不得為掩蓋食品腐爛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8、食品添加劑使用必須建立管理制度,并遵循“五專”管理的原則。

投訴受理制度

一、值班經理是投訴第一受理人。接到客人投訴后,在自己權限范圍內的及時處理,超權限的迅速上報分管領導。

二、接到客人投訴后,態度要誠懇、耐心、保持冷靜。

三、站在客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盡量縮短與客人之間在感情上的距離。

四、了解客人投訴原因和要求,告訴客人需做調查及大致等候時間。調查認真仔細,不推脫、搪塞客人。

五、所有投訴處理,盡量避免在顧客較多的場合。

六、接觸客人時,態度友善,不爭吵、辯論。

七、若屬客人誤解引起的投訴,婉轉解釋,消除誤解,溝通顧客之間的聯系。

八、接到消費者投訴食品感官異?;蚩梢勺冑|時,應及時核實該食品,如有異常,應及時撤換,同時告知備餐人員做出相應處理,并對同類食品進行檢查。

九、事實調查清楚,提出處理辦法后,耐心轉告客人,征求客人對處理辦法的意見。

十、搞好投訴處理的善后工作,每次的投訴記錄及時存檔。

十一、投訴內容分類整理,定期分析,對帶傾向性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措施,提高服務質量。

專間安全管理制度

(一)在專間內操作應符合下列要求:

1、加工前應認真檢查待加工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進行加工。

2、專間內應當由專人加工制作,非專間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進入專間。專間操作人員進入專間時,應更換專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應嚴格進行雙手清洗消毒,操作中應適時消毒。不得穿戴專間工作衣帽從事與專間內操作無關的工作。

3、專間每餐(或每次)使用前應進行空氣和操作臺的消毒。使用紫外線燈消毒的,應在無人工作時開啟30分鐘以上,并做好記錄。

4、專間內應使用專用的設備、工具、容器,用前應消毒,用后應洗

(二)供應前應認真檢查待供應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供應。

9

(五)用于

(六)在烹飪后至食用前需要較長時間(超過2小時)存放的食品應當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存放。

配餐間安全管理制度

一、設立更衣、洗手消毒專用間。

二、設立與售餐數量相適應的盛放待售食品的臺(架)。

三、盛放食品的容器要專用,并有標志。

四、銷售熟食要用專用器具,嚴禁用手抓。

五、不售變質、變味食品。

六、售飯菜窗口要能夠開合,嚴禁開放式。

七、要設置與配餐間相適應的紫外線消毒燈,定時開燈消毒。

八、售飯人員要穿戴整潔衛生衣帽、口罩,保持個人衛生,操作前洗手消毒。

食品留樣管理制度

為保證食品衛生安全,預防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及時查明食物中毒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實行食品留樣制度。

1、留樣的采集和保管必須有專人負責,配備經消毒的專用取樣工用具和樣品存放的專用冷藏箱。

2、留樣的食品樣品應采集在操作過程中或加工終止時的樣品。不得特殊制作。不同食品品種分別用不同容器盛裝留樣.防止樣品之間污染;留樣容器應專用并經消毒確保清潔、樣品應密閉保存在留樣容器里。對于配餐企業,可以直接在配送好的集體用餐盤(份)中采集,以保證樣品的代表性,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00g。

3、留樣樣品,采集完成后應及時存放在5℃左右的冷藏條件下,保存48小時以上.不得冷凍保存。

4、留樣食品應包括所有加工制作的食品成品,并做好留樣記錄和樣品標記,每份樣品必須標注品名、加工時問、加工人員、留樣時間和銷毀時間。

5、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應及時提供留樣樣品,配合食品藥監局進行調查處理工作,不得有留樣樣品而不提供或提供不真實的留樣樣品.影響或干擾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

為加強餐廚廢棄物的管理,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杜絕食品安全隱患,保障食品安全,特別制定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

一、管理人員要自覺遵守《食品安全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直接責任人職責,嚴格執行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規定。

二、必須按要求將餐廚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將餐廚廢棄物直接排入下水道、倒入公共廁所和其他生活垃圾收集設施。

三、餐廚廢棄物實行分類管理,分別處理。食品原料粗加工產生的

10

垃圾(菜葉、根須、動物內臟、毛皮等垃圾物)按生活垃圾處理,即倒入垃圾桶加上蓋子,運往垃圾站,由環衛工人轉運處置;泔水類垃圾(食物殘渣、飯、菜、湯水、鍋底、留樣處理物等)按規定倒入專用泔水桶,回收給養殖戶。

四、泔水類垃圾按要求要與回收方簽訂回收協議書,注明泔水類垃圾回收僅限于養殖用,不得另作他用。

五、餐廚廢棄物處置安排專人負責,建立完整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定期報告總務處,并接受監督檢查。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一、目的

對已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迅速做出應急響應措施,并認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工作,使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掌握相關情況,取得指導和處置的主動權,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影響,特制定本方案。

二、定義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涉及人數較多的群體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責任

1.本單位負責人負責于第一時間立即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情況。

2.本單位食品安全專(兼)職管理人員負責組織對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記錄,并配合相關部門分析和處理。

3.本單位食品安全專(兼)職管理人員負責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對食品安全等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和盡快解決。

4.本單位負責人在發生疑似或認定為食品安全事故后,負責配合執法人員對可疑食品進行封存、留樣(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00克,在冷藏條件下保存48個小時)及現場控制等具體工作。

5.本單位各相關部門負責本崗位的食品安全生產工作,如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后,配合政府相關各部門進行原因調查和分析,妥善處置所涉及的不安全食品和原料。

四、工作程序 1.報告原則

每名員工有義務在第一時間報告或越級報告本單位所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2.報告程序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本單位各部門負責人應立即向主管領導匯報;

11

對于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要立即向企業主要負責人報告,并在2小時內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任何部門或者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①初次報告c01 盡可能清楚報告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危害程度、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事故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單位聯系人員及聯系方式、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報告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等。

②階段報告

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也要對初級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包括事故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今后對類似事故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3.食品安全事故處置

本單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應立即停止經營活動,對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原料立即封存,放入冷藏箱(柜)等待調查人員查驗,禁止繼續使用和擅自銷毀可疑食品、原料;對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廚房等可能的中毒現場進行控制;在執法人員到達后,積極配合執法人員對中毒事件進行調查處理。

五、責任追究

1.本單位負責人及各部門負責人必須保持每天24小時聯絡通暢,對無法聯絡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2.本單位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本部門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的第一責任人,如事故發生后,要及時要求實事求是上報,不得遲報、漏報和瞞報。如因報告不實,影響領導決策,影響事件處理的,要追究有關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哪一級發生遲報、漏報、瞞報的問題,由哪一級負責。對因遲報、漏報、瞞報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查處。

食品添加劑公示制度

為規范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包括: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醬油、醋、鹽、八角等各種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編號、供貨單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與實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有變化的要及時更換公示信息。

四、采購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要專店采購、專賬記錄、專區存放、專器稱量、專人負責,并按照有效期使用。嚴禁采購和使用無合法生產資質以及標簽不規范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

五、公示欄應按照規定懸掛,便于公眾了解相關信息。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協調、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機制,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特制定長寧鎮食品安全工作制度,鎮食品安全工作制度。

一、會議制度

(一)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成員會議

1、會議組織:會議原則上每半年召開一次,由組長召集并主持,全體成員參加。特殊情況,可由組長委托副組長決定臨時召開。

2、會議內容:貫徹落實國家和盛市、縣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方針和政策;研究全鎮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討論決定有關食品安全監管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計劃,部署食品放心工作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聯合督查工作,協調解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職能單位匯報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提出存在問題及建議;督促檢查會議確定事項的落實情況。

(二)食品安全聯絡員會議

會議原則上每個季度召開一次,由鎮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副組長召集,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協管員參加。特殊情況,可由辦公室主任決定臨時召開。

會議內容是研究落實食品安全領導小組交辦的工作任務和日常協調工作,討論決定需上報的有關事項。會議須做好記錄并形成會議紀要,報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組長閱知。

二、案件舉報受理與事故查處制度

(一)領導小組設立食品安全案件舉報中心(設在黨政辦),負責受理食品安全案件的投訴舉報工作,舉報中心應與各職能單位所接舉報協調統一后,方可匯總向社會公布,管理制度《鎮食品安全工作制度》。

(二)各職能單位按照首接負責的原則,及時處理投訴舉報的案件。對涉及多個部門職責的案件和食品安全突發事故,職能單位接報后要及時報告舉報中心,由舉報中心統一協調處理。對食品安全突發事故,舉報中心接報后應立即報告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

(三)鎮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制定《長寧鎮食品安全突發事故報告制度》和《長寧鎮食品安全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各職能單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制定相應的報告制度和應急預案。

三、信息收集、發布及報告制度

(一)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匯總、分析整理和傳遞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向社會發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負責食品安全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建設的協調。

(二)各職能單位應指定一名干部擔任信息聯絡員,負責本系統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報送工作。各部門信息聯絡員的確定和變動,須及時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信息報送的內容包括本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規劃、和階段性工作計劃(總結)、專項整治方案及實施情況、食品安全突發事故查處情況和質量抽檢結果等。上述有關內容按規定及時報送,并于每季度末月20日前報送一次綜合性的食品安全工作動態信息。

(四)統一發布的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情況和調查(結論)、重大節目和活動期間的食品安全狀況、食品安全質量抽檢結果、全鎮范圍內食品安全警示信息等。

四、宣傳培訓制度

(一)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協調,定期不定期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各職能單位按照各自職能分工,相互配合,通過各種形式,動員社會參與,進行科普教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協調,結合各職能單位、各村聯絡員的工作實際需要,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食品的采購索證和進貨查驗是保障餐飲服務安全的基礎。食品生產者采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等相關產品時,應當查驗食品供貨者的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應對按照食品安全標準進行驗證,不得采購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要知道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直接影響著菜品的安全衛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餐館每天所需食品、原料數量大,品種多,有的食品原料保質期短,還要講究保鮮,所以購買食品原料應從正規渠道購買,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成品原料一定要查驗供貨方的營業執照、許可證明、產品合格證明,并要求供應商開具發票,留存備案。從農貿市場、個體經營商戶處采購的食品應留存購買清單或小票,索要個體經營者的身份證復印件、帶有攤位號的收據,不采購無證無照商販的食品。購買定型包裝食品標識要齊全,食品原料要新鮮,食品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限或感官異常的不得加工使用。

特別提示:一些直接入口的食品,如豆制品、熟肉等,如果進貨把關不嚴,進貨時可能被致病菌或有毒物質污染,極易造成中毒。

2、食品的儲存保管

妥善儲存事物是保證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食品儲存應當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進行存放,應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本著先進先出的原則,購入食品入庫前應進行查驗并記錄,記錄食品名稱、標簽、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商。儲存食品原料的場所,設備應當保持清潔,分類應隔墻離地存放食品,工作人員要定期進行檢查,及時處理變質或超過保質期限的產品。食品添加劑應按照專人采購、專人保管、專人領用、專人登記、專柜保存的原則使用,餐館食堂嚴謹購買囤房使用亞硝酸鹽。

特別提示:儲存食品及其原料一定要遵循先進先出、隔墻離地、分類存放的原則。按食品安全要求保管和使用食品添加劑。

3、食品的烹調制作

符合食品安全的食品烹調加工制作是預防食品中毒的關鍵。食品在烹調制作前必須認真檢查所用的原料是否新鮮,發現腐敗變質或者感官異常的均不能使用。烹調食物要燒熟煮透,中心溫度不低于70攝氏度,加熱后的半成品、隔夜的食品再次加熱更有徹底熱透。

特別提示:烹調食物一定要燒熟煮透,中心溫度不低于70攝氏度。加熱后的半成品或熟食二次加熱時更要徹底加熱。

4、食品的交叉污染

消毒食品和食品工具、容器,分開存放和使用,可有效防止食品污染。生熟食品一定要分開存放,直接入口的食品與食品原料分開存放,不得混放在一起。半成品與食品原料要分開存放,為防止交叉污染,盛放生熟食品、半成品的容器可采用色彩標識法。例如,藍色標識的容器盛裝生食品,黃色標識的容器盛裝半成品,紅色標識的容器盛裝熟食,或采用形狀區分,容器不能混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潔。食品原料粗加工時食品不能直接散放在地上,應放在有墊板的容器里。購買雞蛋應先進行挑選,倒箱,把破碎的雞蛋挑出,用前應清洗干凈,食品清洗時應分類別分池清洗。為防止食品污染,個人物品不得帶進工作區域,應單獨存放。

特別提示:熟食品與生食品或食品原料要分開存放。用于生熟食品的工用具、容器要分開,熟食容器要專用,防止食品的交叉污染。

5、冷葷涼菜制作

嚴格執行冷葷五專要求是預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1)專用房間:該房間為制作冷葷涼菜專用,應具有二次更衣室、洗手池,紫外線消毒燈與臺面距離1.2—1.5米的高度。每天應工作前和工作后消毒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并做好消毒時間記錄。紫外線消毒燈的強度不得低于70微瓦每平方厘米,及燈管使用1000小時要及時更換。2)專人操作:從事冷葷涼菜的廚師應為專門負責冷葷間,專人操作,其余人員不得進入冷葷間 幫助加工操作等。3)專用工具容器:冷葷間的刀、菜墩、容器、抹布等必須專用 ,要有明顯“熟”字標識,嚴禁與其他部門混用。4)專用冷藏設備。5)專用消毒設備:冷葷間要配備腳踏式洗手設備,備有肥皂消毒液等,制作冷葷涼菜的人員不得佩戴首飾,不留長發、長指甲,不得

在冷葷間抽煙。進入冷葷間要更換專用的衣帽,帶口罩,進行手消毒,口罩每天更換或者清洗1次。配置好的冷菜存放不得超過2小時,冷葷間的室內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以下。

特別提示:制作冷葷、涼菜必須要達到“五專”要求,即“專室、專人、專工具、專冷藏、專消毒”。

6、食品工用具 餐具消毒

清洗消毒餐飲具和食品工具容器可有效防止食品污染和傳染病的傳播。清除殘渣、清洗、消毒是食品工用具和餐具消毒的3個重要環節。煮沸消毒,應將洗滌潔凈的餐具浸入沸水中2—5分鐘?;瘜W消毒,首先使用的消毒劑要符合要求,不能使用非餐具消毒劑進行消毒,使用濃度在3‰—5‰。洗碗機消毒,洗碗機溫度不能低于85攝氏度,加熱應在45秒以上,消毒后的餐具與未消毒的餐具分開存放。

特別提示: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用具、容器和餐飲具,使用前必須按要求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

7、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

為保障餐飲食品安全,從業人員必須體檢合格上崗。從事餐飲服務的人員必須經過衛生部門的培訓、體檢,取得健康證后方可上崗,如沒有健康證,從事餐飲服務的人員將受到處罰,餐飲服務從業人員 出現腹瀉、發熱、皮膚傷口感染、咳嗽等癥狀應立即離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痊愈后方可上崗。廚師必須每年至少進行1次健康檢查,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滲出性皮膚病不得從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從事餐飲服務的人員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和手的清潔衛生,工作時不得帶手鐲、戒指、耳環、項鏈,不能留長指甲,要勤洗手并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雙手弄濕肥皂認真搓洗20秒,洗凈手指尖,大拇指,手腕和手指之間部位,用活動水沖洗擦干。

特別提示:廚師必須每年至少進行1次健康檢查,持健康合格證明上崗,同時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當廚師出現腹瀉等癥狀時,要主動報告,離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崗位,待痊愈后再上崗。

8、餐廳內外環境衛生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從事流通環節食品經營應取得有效《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后,方能從事銷售活動,并亮證亮照經營。本店的負責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本店的食品安全工作。

2、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培訓合格證明后方能上崗。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和食品衛生知識培訓,有培訓記錄備查;定期檢查個人衛生情況,使其符合《食品安全法》相應的衛生要求。

3.建立健全進銷貨臺帳制度和索票索證制度,認真落實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不采購、不銷售、不制售不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品;隨時檢查每批上架食品的標簽標識,保證內容規范完整;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發現不合格食品,立即下架并向工商部門報告,采取措施防止流向消費者。 4.要建立食品采購進貨查驗制度。采購人員必須經衛生知識培訓合格,具有鑒別各類食品衛生質量的知識和技能;按《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進行索證、驗證。

5.直接接觸散裝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操作時帶口罩、手套和帽子,不準佩帶戒指、手

1 鐲、手表等飾物,不得留長指甲、染指甲,工作服應蓋住外衣,頭發不得露于帽外,手部有外傷應臨時調離崗位。從業人員工作時不準吸煙、吃食物或從事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活動,不準穿工作服上廁所或遠離工作場所。個人的衣物、藥品、化妝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貯存區及經營區內。

6.食品包裝物、食品用工具和容器應符合相應的衛生標準;重復使用的容器要防止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并有專人負責清洗、消毒。

7.食品展賣區與非食品展賣區應分開并有明顯標志,食品不得與其他非食品商品混放,食品區不得經營與食品無關的物品。

8.散裝熟食品、散裝糧食、定型包裝食品、蔬菜水果、冷凍食品和生鮮食品等要分區布置,生熟食品、干濕食品應防止交叉污染。

9.預包裝食品的產品標簽內容應符合有關規定,食品標簽不得與包裝容器分開,不得模糊或脫落,生產日期與保質期在同一包裝上;有中文標識,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代號、規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方法并符合有關規定。產品標簽、說明書不得有夸大或虛假的宣傳內容。

10.散裝食品必須有防塵材料遮蓋,并設有禁止消費者觸摸的標志,設專人負責銷售,并為消費者提供分揀及包裝服務,散裝食品在適當的顯著位置上標有食品名稱、配料表、

2 生產者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食用方法等;標識內容必須與生產者出廠時的標注相一致,嚴禁更改原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限,嚴禁與不同生產日期的食品混裝銷售。

11.銷售冷藏食品應按規定條件存放和展示、銷售的需冷藏(冷藏溫度為0℃~10℃)或冷凍(冷凍溫度為-18℃以下)的食品,應置于相應條件下,并有明確的溫度顯示。 12.銷售冰凍水產品,應陳列于冰盤(箱)內,與其它食品隔開,溫度控制在0~5℃;嚴禁用化學藥劑保鮮。 13.超過保質期限或準備退貨的食品應存放在固定位置、設明顯標志并及時下架和撤出展賣場所。

附件:

(一)、進貨查驗制度

1、對采購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履行檢查義務,檢查食品感官質量和標簽;查驗是否為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禁止銷售的食品;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

2、屬于進口食品的,查驗進口食品的合法證明。

3、屬于生鮮食品的,查驗檢驗檢疫等上市憑證資料是否相符。

(二)、索證索票制度

1、索證:進貨時按規定向生產廠家或上級供貨商索取“一照二證一報告”。即索取有效期內的營業執照、食品生

3 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等證件和質量檢驗合格報告。對生產廠家或上級批發企業的上述證照及時更新,以保證在有效期內。經營進口食品的,索取進口食品的合法證明。

2、索票:進貨時索取載有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的進貨票據。即經營預包裝食品的應索取按照省工商局統一樣式,運用電子臺帳軟件開具的供貨憑證;經營生鮮食品的應索取檢驗檢疫等上市憑證資料。

3、食品索證索票后,在指定場所顯要位置予以公示,供消費者進行查詢及有關部門進行檢查。

(三)、進銷貨臺賬制度

1、建立食品進銷貨臺帳制度,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供貨商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或者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票據。

2、按照供貨商、供貨時間、商品類別等不同,將供貨憑證進行分類整理裝訂。

3、進銷貨臺帳記錄應當真實,不得偽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

(四)、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1、發現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立即停止經營,下架單獨存放,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將有關情況報告轄區工商機關。

2、在接到有關部門關于不合格食品退市通知后,及時

4 按規定立即處理,并協助食品生產者執行食品召回制度。

3、對貯存、銷售的食品定期進行檢查,查驗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及時清理變質、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主動將其退出市場,并做好相關記錄。

(五)、消費投訴處理制度

1、在經營場所設立相應機構和人員,處理本經營場所發生的消費者食品投訴。提供食品時向消費者提供有關銷售憑證,作出特殊承諾的提供書面憑證。

2、確定受理后,對消費者的具體投訴內容和要求進行登記、做好投訴人姓名、住址、郵政編碼、聯系方式、購買食品的日期、品名、牌號、規格、數量、計量、價格、受損害情況、消費者的要求等相關內容的登記記錄,并由投訴人簽字蓋章,將投訴人提供的憑證和有關材料復印存檔。

3、受理消費者食品投訴后,指定具體的工作人員進行調查處理,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負責調查人員首先將企業自身情況調查清楚,結合投訴人意見,分清責任。經營者責任的,按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約定應當給消費者退貨、換貨、賠償的,及時給消費者解決;經營者沒有責任,認真向消費者解釋清楚。

商店名稱:

責任人: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班前班后會議制度

(一)、為了加強班組安全生產管理,在生產前對所有工作進行安全部署及生產完畢后對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總結,杜絕生產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班前、班后會安排在兩辦交接的時候進行,要認真組織,切實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決不做表面文章。參加會議人員必須提前15分鐘到場,會議時間不超過15分鐘。班前、班后回應由當班班長或當班臨時負責人主持。

(三)、班前、班后會主要內容包括:

1、班前會:會議負責人必須清楚和明確工作任務、作業任務和實施方法,并根據作業類型、實施方法、人員、工具、環境等制定危險點預控措施。作業前,工作負責人要向作業人員現場交底,做到“六必講”。此外,還要解答工作班成員對工作的所有疑問。班前、班后會主持人應按如下“六必講:的要求進行準備和宣講: ①、必講上一班現場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②、必講現場主要安全措施;

③、必講本班具體明確的注意事項和處理方法; ④、必講本班的主要安全責任和必須把住的安全環節; ⑤、必講操作注意事項;

⑥、必講有問題、有隱患地點作業人員必須注意的安全事項。

2、班后會:班長要在本班結束后及時針對本班工作完成情況以及設備安全運行的正確評估。對于工作中違章行為。工作怠慢、組織失誤、責任心不強等現象及時提出批評,必要時向上一級領導提出處罰的建議。對于存在不足要舉一反三,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實,以提醒本班成員避免以后工作中同類情況發生及強調下班途中安全注意事項。

(四)、參加班前、班后會人員應遵守現場秩序,不得來回走動,不準接打手機,不準大聲喧嘩,不準遲到早退。

(五)、班前班后會必須逐項作好記錄,填寫認真,文字清晰,參加會議人員必須簽到。

(六)、班前班后會后集體唱班歌喊口號。

(七)、班前班后會記錄由各班長妥善保管,以備檢查。

二、班組安全生產綜合管理制度

(一)、班組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同時,應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生產工作,使安全工作貫穿于生產活動之全過程。

(二)、班組長再每日班前會上,應強調安全生產,提醒職工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支持和督促班組兼職安全員履行安全職責,確保安全生產。

(三)、認真抓好新進人員的安全教育,全員安全教育,加強對變換工種人員、復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協助本單位搞好特種作業工人和“四新”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凡經過班組安全教育后,均應認真作好記錄。

(四)、要認真落實班組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檢查和記錄班組內存在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積極主動地抓好整改。做到人員、措施、時間三落實。凡班組無力解決的隱患,應及時向車間報告。

五、班組每月應至少進行一次安全活動,活動的內容包括:總結、交流、講講安全生產工作;學習有關文件和安全操作規程;組織檢查和整改各種不安全因素,分析班組內外發生的事故案例,并開展安全技術崗位練兵活動等。

六、進行危險作業前,必須按規定辦理申報手續,經安全部門審批后方可作業。在作業過程中,應督促安全措施并指定專人監護。

七、在生產過程中,要經常進行現場安全檢查,發現違章行為立即制止,并按有關規定進行教育并進行登記。

八、班組推廣和運用現代安全管理方法,積極開展班組安全建設目標管理和安全生產標準化作業。

九、班組內發生安全事故或未遂事故,應及時報告,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分析和處理。

十、加強勞動保護用品及公共衛生設施的維護管理。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以及各種工器具等合理放置,做到通道暢通,場地整潔,文明生產。

(三)交接班制度

1、目的

為嚴格交接班過程管理,明確交接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推諉、扯皮現象,保證公司生產的安全穩定運行,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各工段、班組的交接班管理。

3、內容與要求 3.1 交班

3.1.1 交班值班長應在下班前1小時,將所屬的設備、管線閥門、儀表等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得拖延給下一班。 3.1.2 交班前三十分鐘,由操作工擦試好本崗位的機器、電器儀表。整理好記錄,清掃工作現場、檢查工具、儀器、防護用品、消防器材等,做好崗位交班前的準備工作。

3.1.3 交班前,當班者應向接班者詳細交待本班情況,做到十交。即六不交。

①本班生產情況;②工藝指標的執行情況和存在問題;③事故原因和處理情況及處理結果;④設備運轉和維護保養情況;⑤儀器、儀表、工具的保管和使用情況;⑥記錄表的填寫保護情況;⑦室內外及設備衛生;⑧跑、冒、滴、漏及機械用油情況;⑨安全生產情況;⑩領導的指示。

①工藝指標不符合條件不交;②設備保養不好不交;③事故原因查不清不交;④工具不全不交;⑤記錄表不齊全不整潔不交;⑥設備及環境衛生不清潔不交。 3.2 接班

3.2.1 接班人員必須提前二十分鐘到崗位,認真聽取上班值班長對生產情況的介紹和本班值班長對生產工作的布置。

3.2.2 接班者必須對工作認真負責,聽取交班者介紹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3.2.3 檢查要點:十交六不交是否做到,設備運行閥門開關,儀表使用、油、水、電是否正常,各控制點溫度、壓力、液位、流量等是否符合工藝條件。

3.2.4 要做到五不接:①交班項目交待不清不接;②存在不安全生產因素不接;③事故原因不清,處理不完不接;④設備運轉異常不接;⑤工具不全、設備、現場不清不接。

3.3 交接班必須在現場進行,交接班時必須按照操作規程規定的內容和巡回檢查制度所規定的檢查路線,進行檢查交接。

3.4 交接班必須把當班設備運行和檢修情況,向接班人詳細交待清楚并填寫記錄。在接班人認為情況屬實后,雙方簽字,交班人方可離開現場。

3.5交接班時如雙方之一發生爭執,應及時報告工段長或值班人員進行協商解決。在此期間由交班者正常操作直到問題解決,交接班期間發生事故由交班者負責,接班后發生事故由接班人者負責。

(四)班組和各崗位安全評估制度

1、班組現場的安全評估由班組長負責,班組安全員監督實施。

2、各崗位的安全評估由崗位組長負責。

3、崗位組長在接班時要對設備及現場的安全情況進行例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4、每班接班前,班組長要帶領全班職工進行零事故活動,口述要有針對性。

5、崗位組長在操作過程中要進行零事故口述確認。

6、班組安全員要對本班的生產情況進行巡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崗位或環境要及時派人處理。

7、每班下班后班長和班組安全員都要到值班室填寫隱患臺賬

8、每周開安全例會時班長要匯報本周本班組的安全評估情況。

(五)事故報告及處理制度

一、總則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保證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確保生產經營順利進行,依據《安全生產法》的有關規定及冶金集團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結合我單位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責任的劃分

各工段、班組負責人是本工段、班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其它人員分級負責。

三、事故報告及救護

1、發生工傷事故的工段或現場有關人員,必須用最快的速度逐級或直接上報有關負責人;程序是段長、安全員、公司領導。報告時間最遲不得超過20分鐘。

2、報告可用電話或其它手段,報告時要簡要說明事故地點,事故類型,事故傷害程度及事故發展情況。

3、現場人員要做好現場救護和現場保護工作。

4、現場人員要根據人員傷害和事故發展情況向“人員急救120”、“火災消防119”、“交通報警122”救援。

四、事故調查

1、公司要成立工傷事故調查處理小組。

2、發生事故后,發生事故的工段及現場有關人員、事故責任人應在一個工作日內寫出事故報告,報公司安全員。

3、安全員在事故報告后,要及時組織事故調查小組人員進行事故調查。

4、事故調查小組要拿出事故調查報告,拿出事故預防措施,確定事故原因和事故責任者,提出事故處理建議,報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

5、事故調查報告要在2個工作日內拿出,特殊情況不能超出3個工作日。

五、事故經濟損失的統計

1.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

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GB6721—86)規定,傷亡事故經濟損失指企業職工在勞動生產過程中發生傷亡事故所引起的一切經濟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

(1)直接經濟損失統計范圍指

因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及善后處理支出的費用與毀壞財產的價值。人身傷亡之后支出的費用包括醫療護理費用、喪葬及撫恤費用、歇工工資等。善后處理費用包括處理事故的事務性費用、現場搶救費用、清理現場費用、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等。財產損失價值包括固定資產損失價值和流動資產損失價值。 (2)間接經濟損失統計范圍指

因事故導致產值減少,資源破壞和受事故影響而造成其他損失的價值。包括停產和減產損失價值、工作損失價值、資源損失價值、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等。

2.火災事故經濟損失的統計范圍。

火災事故的直接經濟損失是指被燒毀、燒損、煙熏和滅火中被損壞、水浸以及因火災引起的污染等造成的損失。間接經濟損失是指因火災而停產、停工所造成的損失,以及現場施救、善后處理費用。這些費用包括清理火場、人身傷亡后支出的醫療、喪葬、撫恤、補助救濟、歇工工資等項開支。

六、安全事故考核辦法:

1、微傷事故:醫療費用花費在300元以下的對主要責任人(或當事人)考核50元,班長考核50元,段長考核30元,其余相關責任人(工作聯保人員)聯責30元,聯責安全員30元。

2、輕傷事故: (1)、醫療費用花費在500元以下的:對主要責任人(或當事人)考核100元,班長考核800元,段長考核50元,其余相關責任人(工作聯保人員)聯責30元,聯責安全員30元;

(2)、醫療費用花費在500--2000元的:對主要責任人(或當事人)考核300元,班長考核200元,段長考核100元,其余相關責任人(工作聯保人員)聯責80元,聯責安全員50元;

(3)、醫療費用花費在2000--5000元的:對主要責任人(或當事人)考核500元,班長考核300元,段長考核200元,其余相關責任人(工作聯保人員)聯責150元,聯責安全員100元;

3、重傷事故:對主要責任人(或當事人)考核1000元罰款,并根據情況進行記過、辭退等處理。班長考核500元,記大過處分一次,工段長考核800元,記大過處分一次,當事人所在班組的所有人員處以200元罰款。

4、死亡事故:對當事人所在班組的班組長處以考核當月工資并予以辭退,工段長考核5000元,當事人所在班組的所有人員處以500元罰款,其余班組人員處以200元罰款。

5、重傷、死亡事故考核微硅粉加密車間負責人及安全員由冶金集團安全生產委員會予以處罰。

6、一次性發生二人以上的重傷事故及工亡事故的處理,在前5款處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處理結果由微硅粉加密車間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或上報上級部門決定。

7、本制度中未明確的其它責任人,按照事故責任劃分的原則規定,給與500—2000元的考核。

8、火災事故按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的10%進行考核。具體劃分比例為:工段第一責任人30%,班長20%,其它責任人10%。如無其它責任人可向前三位責任人追加,但最高考核金額不能超出本人本工資的30%。

9、萬元以上人為設備事故,考核按直接經濟損失的5%計算,具體落實按事故責任劃分結果承擔,但直接責任人最低不能低于300元,最高不能超出本人年工資的30%。

(六)安全檢查制度

一、班組安全檢查的目的

1、開展班組安全生產檢查,就是根據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令、指示、決議、通知和各種標準,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識別生產活動中存在的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生產過程中潛在的職業危害。

2、檢查是手段,整改是目的。因此在檢查中要做到三個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登記,百分之百上報,百分之百整改,從而達到消除和控制各種危險因素,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的目的。

二、班組安全檢查的內容

(一)、檢查職工是否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責任心是否強,是否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自覺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以及各種安全生產制度,對于不安全的行為是否敢于糾正和制止,是否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是否做到安全文明生產,是否正確、合理穿戴和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

(二)、檢查本班組是否貫徹了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認識是否正確,是否建立和執行了班組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否貫徹執行了安全生產“五同時”,對傷亡事故是否堅持做到了“四不放過”, 特種作業人員是否經過培訓、考核、憑證操作,班組的各項安全規章制度是否建立與健全,并嚴格貫徹執行。

(三)、檢查生產現場是否存在物的不安全狀態。

1、檢查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是否良好。防護罩、防護 欄(網)、保險裝置、聯鎖裝置、指示報警裝置等是否齊全靈敏有效,接地(接零)是否完好。

2、檢查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是否有缺陷。制動裝置是否有效,安全間距是否合乎要求,機械強度、電氣線路 是否老化、破損、超重吊具與繩索是否符合安全規范要求,設備是否帶“病”運轉和超負荷運轉。

3、檢查易燃易爆物品和劇毒物品的貯存、運輸、發放和使用情況,是否嚴格執行了制度,通風、照明、防火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檢查生產作業場所和施工現場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有無安全出口,登高扶梯、平臺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產品的堆放、工具的擺放、設備的安全距離、操作者安全活動范圍、電氣線路的走向和距離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危險區域是否有護欄和明顯標志等。

(四)、檢查職工在生產過程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的操作。

1、檢查有無忽視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現象。比如:操作無依據、沒有安全指令、人為的損壞安全裝置或棄之不用,冒險進入危險場所,對運轉中的機械裝置進行注油、檢查、修理、焊接和清掃等。

2、檢查有無違反勞動紀律的現象。比如:在作業場所工作時間開玩笑、打鬧、精神不集中、脫崗、睡崗、串崗;濫用機械設備或車輛等。

3、檢查日常生產中有無誤操作、誤處理的現象。比如:在運輸、起重、修理等作業時信號不清、警報不鳴;對重物、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物品等作了錯誤處理;使用了有缺陷的工具、器具、起重設備、車輛等。

4、檢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穿戴和使用情況。比如:進入工作現場是否正確穿戴工作服、安全帽、勞保鞋、手套、口罩、安全帶等;電工、電焊工等電氣操作者是否穿戴超期絕緣防護用品、使用超期防毒面具等。

5、及時發現并積極推廣安全生產先進經驗。安全生產檢查不僅要查出問題,消除隱患,而且還要發現安全生產的好典型,并進行宣傳、推廣,掀起學習安全生產經驗的熱潮,進一步推動安全生產工作。

(七)安全獎懲制度

安全生產是關系到國家、企業和職工群眾生命財產的大事,落實安全生產管理獎懲制度是安全工作的重點。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全第

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使公司內部樹立起一種安全競爭的意識,確保安全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核內容:

1、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

2、管理目標完成情況。

3、事故控制目標完成情況。

二、對部門、工段主管的考核按照《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執行,考核結果和績效考核掛鉤,做為晉升工資和評定先進的主要依據之一。

三、凡在安全生產中成績突出,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單位和個人,公司給予表彰、記功、發放獎金,授予榮譽稱號等獎勵。

(一)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

(二)在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方面有較大發明、技術改進或者提出重大合理化建議的。

(三)防止和避免了重大傷亡事故,或在事故搶救中有功的。

四、對于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員,給予處分。

(一)違章作業或違章指揮造成事故的;

(二)玩忽職守,違反安全生產責任制,造成事故的;

(三)發現險情,既不采取防范措施又不及時報告,而發生事故的;

(四)存在事故隱患不執行上級和安全部門限期整改的要求,造成事故的。

(五)發生事故后,不積極組織搶救;不吸取教訓采取措施,致使同類事故重復發生的。

五、經濟處罰的規定

(一)參照公司《現場安全考核管理辦法》執行。

(二)參照公司《工傷事故管理制度》執行。

(三)參照公司《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執行。

六、對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單位,單位負責人及有關責任者加倍罰款。

1、對于違章操作,經檢查人提出后,仍堅持不改造成事故者。

2、對于違章指揮造成事故者。

3、發生事故后,隱瞞或謊報事故情況,破壞現場,妨礙事故調查者。

4、單位發生傷亡事故,不認真吸取教訓,采取措施,在一年內又重復發生類似事故。

七、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而造成的事故,單位和個人免予處罰。

(八)安全舉報制度

1、對舉報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核查屬實,給予舉報人獎勵(舉報人舉報的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獎勵金額由公司領導研究后決定。

1)舉報生產作業場所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不及時檢查或長期不安排處理的。

2)舉報隱瞞輕傷及以上人身傷害事故。

3)舉報發生事故后不積極組織搶險自救或擅自離開現場的責任人。

4)舉報事故調查處理意見未公開通報前故意隱瞞事故真象或破壞事故現場的責任人。

5)舉報無安全技術措施強行安排作業的人。 6)舉報“三違”治理中有弄虛作假行為的人。

7)舉報管理干部、現場安全員、工段長、班組長吃、拿、卡、要的。

8)舉報班組長以上管理人員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工人違章、冒險作業的。

9)舉報蓄意破壞安全生產設備、設施,或盜竊在用設備(零部件)、電纜等。

10)舉報管理人員現場發現隱患或違章行為不制止的。

2、舉報反映部門

職工發現有以上情況的,可以采取書信、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舉報直接公司領導舉報。公司將依法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并為其保密。此外,公司鼓勵職工實名舉報,對舉報情況屬實的,在安全評先活動中優先當選。

(九)安全績效考核制度

為強化公司安全管理,確保公司安全目標的實現,特制定班組兼職安全員安全績效考評制度。 第一章:考評扣分項目

一、安全會議、培訓、活動考評

1、未按公司要求按時召開班前班后會,每發現一次扣5分(所有人員簽名必須本人簽寫)。

2、未按要求完成標準化作業臺帳的,檢查發現一項扣除5分。

3、未認真組織職工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項安全活動、學習、培訓(以及班組安全活動)的,每次扣5分。

二、職工安全管理工作考評

1、沒有及時監督職工按要求佩戴勞保用品的,每發現一人/次扣5分。

2、本班組職工有違反公司勞動紀律的,每發現一人/次扣5分。

3、未做到職工的文明管理,發現有打架斗毆、吸毒、賭博的,每發現一次扣10分。

4、公司節點檢查時,每檢查到一次安全、現場隱患的,每次扣5分;日常檢查時每發現一次安全、現場隱患的,每次扣3分。

5、沒有監督好職工的交通安全執行情況的,每發現一次扣5分。

6、沒有盡到宣傳、監督工作,發生一般偷盜事故的,每發現一次扣10分,嚴重情況的每次扣20分。

7、沒有盡到宣傳、監督工作,發生“三違”現象的,每發現一次扣5分。

8、發生微傷事故扣10分;發生輕傷事故扣20分;發生重傷事故本工段所有兼職安全員經費補貼取消;發生兩人及以上重傷事故或死亡事故,公司所有兼職安全員經費補貼取消。

9、職工發生工傷沒有及時上報和采取有力措施,每次扣10分。

三、自身安全要求考評

1、認真做好“一班三檢”,未認真執行留有隱患、現場衛生較差的,每次扣5分。

2、沒有按時完成公司專職安全員交待的其他工作,每次扣除5分。

3、每月26日前上交本月安全工作總結及下月安全工作計劃,不規范、無條理的扣5分;無上報總結計劃的扣10分(遲報一項按未報處理)。 第二章:考評加分項目

1、能夠及時發現車間內的安全隱患,并得到公司安全員認可的,每次加3分。

2、能夠對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每項加3分。

3、能夠舉報漏報、瞞報事故等情況的,視情節加3-5分。 第三章:考評周期

每月參照考評細則對所有班組長進行一次考評。 第四章:考評獎懲辦法

1、考評滿80分(包括80分)的,對其獎勵200元(獎勵封頂200元);

2、不滿80分的,按照所得分數比例進行獎勵。例如所得分數為70分,那么所得獎勵金額為(0.7×200=140元),以此類推。不出安全事故的情況下,連續2月不滿80分的,考核200元,連續3月不滿80分的,考核500元。

3、發生工傷事故的,將根據公司相關制度進行處罰。

4、其他未盡事宜,遵照公司相關制度執行,此制度與公司制度沖突時,遵照公司制度執行。

第五章:班組其他人員考評

根據每月的比較管理方案,安全評比項占25%的原則,由工段長及班組長對其他生產人員進行考評。

(十)班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為了加強班組安全管理,及時消除隱患,預防事故發生,保障員工人身安全,促進安全生產健康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隱患排查治理形式

1、各班組根據安全員每周安全大檢查查出的事故隱患情況按工作職責進行分類,在班前會或安全生產例會落實整改負責人限期整改,并將責任人及考核結果上報。

2、班組根據各專項安全檢查組、班組自查自改的隱患匯報及本班組安全員、其他管理人員、員工匯報的隱患情況,按工作職責范圍分類,在每天早晨的班前會上落實隱患整改負責人。

3、各類安全檢查、巡檢以及在生產工作中發現的隱患,能在現場落實整改的,必須現場落實到班組、個人進行整改,并將落實情況報告安全員并做好記錄備查。

二、隱患排查治理需遵守的職責:

1、班組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職責 ①、負責對本班組日常的隱患排查治理。

②、在安全管理人員的指導下,帶領工人共同做好工作。

③、現場遇有威脅人身安全的隱患,撤出作業人員,將隱患處理后再作業。

④、本班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應立即停止作業,報告有關領導處理。 ⑤、本班組的隱患治理工作應及時向工段負責人或公司領導匯報。

2、員工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的職責

①、在班組長直接領導下,參與與隱患斗爭的隊伍中,營造安全的作業環境。

②、作業時遵章守紀,做到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到傷害。

③、檢查作業場所的設備、設施、環境是否存在危險狀態。 ④、檢查出事故隱患后,在班組長的具體安排下解決。

⑤、發現危及人身安全的隱患時,應主動撤出危險區域,待隱患排除后再作業。

三、違反以上條款者,按《安全獎懲條例》執行。凡違反以上條款而釀成事故的責任者,按《安全生產事故責任追究管理規定》追究相應的責任。

(十一)設備設施檢修制度

為加強設備設施檢修的安全管理和完善生產工作區域的安全技術措施,確保檢修期間的安全作業和檢修后的安全正常生產,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適用于設備設施小修、中修、大修以及臨時停機搶修范圍。

二、在設備設施檢修前,必須認真做好下列工作:

(一)各班組必須明確檢修內容,檢修時間和檢修作息時間。

(二)確定檢修項目安全負責人,安全監督員和參加檢修的人員。明確檢修項目安全負責人和安全監督員對參加檢修的人員的安全監督、檢查、教育及防范措施負責。檢修項目安全負責人和安全監督員必須掌握檢修人員的工種持證情況,技術素質狀況及身體、精神狀況,以便科學、安全的安排檢修分工。

(三)所有參加檢修作業的人員必須熟悉檢修現場環境和安全作業條件,并擬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重大檢修項目必須制定好安全預案,特別是對高空作業、懸空作業、交叉作業、停(供)電作業,運轉設備檢修起重作業及易燃易爆、易窒息部位的作業必須采取切實可靠的防范措施,向參加檢修的人員作技術交底,并報安全部門審批,落實安全防范措施。

(五)設備設施檢修的安全用具和檢修工具、器具應進行嚴格檢驗,確認安全可靠。

(六)必須明確工作內容,注意事項,安全防范措施,加強對檢修人員的安全思想和防范意識教育,確定好聯保對子,做到檢修項目安全措施到位,項目負責人不盲目指揮,檢修人員不違章冒險作業。

三、設備設施檢修中應做好下列工作:

(一)進入檢修崗位必須做好安全確認,確保無危險因素后方可作業。

(二)特殊工種崗位的檢修作業,必須配備相應持證的作業人員。嚴格按照安全要求作業。

(三)聯保對子要注重相互提醒、相互督促,自覺做到“四不傷害”。

(四)檢修項目安全負責人和安全監督員必須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檢查工作,對檢修人員的安全作業狀態進行監督,及時制止違章作業行為,發現險情應及時停止檢修作業,撤離人員,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匯報。

(五)嚴格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杜絕酒后作業等行為。

四、設備設施檢修結束后,必須做好如下工作:

(一)拆除檢修臨時設施,確保設備設施試運行的安全條件,保證安全通道暢通。

(二)臨時拆除的安全防護裝置應即時恢復,完善生產工作現場安全防塵技術措施,做好清潔衛生工作。

(三)認真做好檢修項目的總結工作。

(十二)班組學習培訓制度

為了加強和規范安全生產安全培訓教育工作,提高班組成員整體安全素質,防范傷亡事故,減輕職業危害和應急處理的能力,根據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化作業要求及班組安全建設相關內容,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班組安全教育培訓內容

(1)本班組的概況和工作范圍,本崗位、工種或其他對應崗位發生過的一些事故教訓及預防措施。

(2)本班組和崗位的作業環境、危險區域、設備狀況,消防設備等。

(3)職工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本崗位、工種的作業標準,危險預知,習慣性違章及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4)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和保管;所操作的機器設備、工具、器具、安全裝置、防護設施的性能、特點、作用、和安全使用、維護方法。

(5)預防事故的措施及發生事故后應采取的緊急措施,急救知識、報告制度和事故教訓舉例等。

(6)崗位間的工作銜接配合安全注意事項。

(7)實際安全操作示范,以老帶新,當面認師,分清師徒職責。

(8)公司及本單位安全生產動態。

2、培訓教育要求

(1)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使用前,班組必須組織職工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和考試。

(2)新職工、換崗職工上崗前必須經過用人單位的班組級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3)對休假7天以上,工傷休假復工人員,已(未)遂事故責任者、違章違紀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崗。

(4)班組安全教育每輪班培訓學習不少于8學時(正常班班組每周不得少于8小時),并要記錄在班組安全培訓臺賬上。對受教育人員應口頭或書面進行提問,摸清安全知識掌握情況,并根據情況給予重新教育。

(5)對受安全教育后考試合格后的人員,班組長必須檢查教育效果,一周以后要重新復查。

(十三)現場安全文明生產制度

一、 總

1、為了加強各班組現場安全文明生產以及安全管理,消除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創建安全文明的生產作業環境,保障車間、班組管理以及崗位員工安全文明生產,特制訂本制度。

2、本制度適用于各生產班組、生產崗位的現場安全管理,各生產班組、維修班組、崗位員工除應遵循本制度。 第二章

安全文明生產

一、 安全警示

1、生產現場應使用人性化安全警示用語牌。

2、安全警示用語牌應懸掛在生產現場的醒目位置。

3、警示用語牌要統

一、規范,數量要滿足警示需求。

4、安全標志應針對作業危險部位懸掛,不得將安全標志不分位置、集中懸掛。

二、值班室、休息室要清潔整齊。

三、崗位員工要準確填寫設備運行、點檢記錄等相關記錄,并保證各項記錄完整、按規定填寫。

四、生產現場要保持清潔,不準隨意堆放垃圾,地面不得有積水、積油和垃圾等雜物,油品必須用專用容器定點存放。

五、生產區域嚴禁吸煙、打鬧嬉戲、玩手機、睡崗、脫崗等違規違紀行為。

六、各類管路線路設置合理,安裝整齊,嚴禁跑、冒、滴、漏,禁止長流水、長明燈。

七、所有的井、溝、坑、平臺必須有安全防護蓋板和防護圍欄。

八、堅持現場文明生產、文明運轉、文明操作,每天上下班必須要對設備進行擦洗保養及潤滑,工件按規定放置,工具擺放整齊,定制管理。

第三章

安全管理

一、各生產操作崗位必須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操作規程。

二、對于檢查發現的崗位安全隱患,崗位人員必須及時整改,消除隱患。

三、各崗位人員按規定規范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做好個人勞動防護。

四、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

五、學徒工、實習生及其他學員上崗操作應有師傅或專人帶領指導,不得獨立操作。

六、外來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和必要的防護用品,未經許可不得隨意進入生產現場。

七、非本崗位人員嚴禁操作其他崗位的設備。

八、消防器材要定期檢查,發現損壞的應及時進行更換。

九、班后認真檢查,清理現場,對工具要嚴加管理,以防丟失。

十、安全出口應保持暢通,禁止封閉、堵塞或占用生產場所的安全出口。

十一、安全檢查

1、各班組應對生產作業現場每周(輪班)一次的全面性安全大檢查。

2、崗位職工負責對本部門、本崗位生產區域的安全工作自查、進入工作現場檢查、班中檢查和交接班檢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十

二、安全教育培訓

1、認真執行《班組學習培訓制度》,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2、各班組長要對崗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十四)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管理,建立企業安全生產投入的長效機制,確保企業對安全生產管理、事故隱患整改和安全技術措施費用的提出和使用能及時、到位,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賬戶,安全生產專項資金賬戶公司專職安全員負責管理。

(二)安全投入資金管理

1、公司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應保證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

2、公司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對由于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

3、安全投入費用包括:

(1)安全生產管理費用。

(2)安全資料的編印、安全標志牌的購置、安全宣傳欄的設置、安全報刊、書籍、標語的購置等費用;

(3)安全培訓及教育費用(包括從業人員的培訓、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安全管理人員的考察、培訓等);

(4)從業人員配備勞動防護用品費用(包括一般勞動防護用品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等);

(5)危險源(包括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包括重大事故隱患)的評估、整改、監控等費用;

(6)安全生產技術措施計劃包括的費用;

(7)事故應急救援器材、設備的投入、維護、保養費用;應急救援預案的維護和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的費用;

(8)消防設施與消防器材的配置、維護、保養費用; (9)新、改、擴建和在役生產裝置的安全評價費用; (10)保健、急救措施費用; (11)安全科技投入。

(三)安全費用的提取和使用

1、專職安全員應按規定建立相應的安全費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加強對安全投入的管理。

2、安全費用按集團銷售金額的規定提取。

3、安全費用由財務部按月提取,計入成本費用,專戶儲存,專項用于安全生產,不得挪作他用。

(四)對不按規定使用安全技術措施費用或安全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公司將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罰,罰款數額由公司決策機構核定,罰款的收入,應如數上繳公司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帳戶,統一調配使用;因此而發生職業病或傷亡事故的,應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五)每項安全投入項目,都要指定專人負責,確保項目的實施質量和資金合理使用。

(六)對于安全生產工作成績優異的部門、班組或個人給予適當獎勵,獎勵資金不使用安全生產專項資金。

(七)若發現有資金挪用、使用不合理等情況將對有關責任人按規定給予嚴肅處理。

(十五)班組長隨班工作制度

1、班組長在隨班工作中,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有關規定、標準和本企業的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隨時隨地檢查和督促本班組員工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對本班組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對工人的安全負責。

2、班組長在隨班中,必須切實加強對本班組安全工作的領導,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考核生產的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考核安全工作。

3、班組長在隨班工作中,要強化自身安全意識,在實際工作中做到本人無違章、無事故,給職工當好表率,才能帶領本班職工安全生產。

4、班組長在工作中要把好接班安全檢查環節。每班接班后,對工作區域進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檢查,切實做到預防、預測、預控不留隱患,發現隱患及時進行處理、匯報,做到不安全不生產。

5、班組長是班組現場生產的直接指揮者,是班組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加強本班組的安全管理,對本班組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負責,對所管轄設備的安全運行負責。

6、班組長在工作中,負責本班組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指導本班職工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施和勞動保護用品,提高班組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自護意識。

7、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進行班前班后的安全檢查工作,做好班組的自檢工作,不違章作業和冒險指揮,有權禁止班組人員的違章作業。

8、及時搞好班組各項基礎管理工作,及時填寫原始記錄和憑證,做到準確、及時、整齊、清晰、按時公布,妥善保管。

9、加強班組的思想政治工作,關心職工生活,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生產、管理、生活、學習的全過程中去,使之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心情舒暢, 工作積極向上生動局面。

(十六)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制度

為了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廣大職工的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改善生產作業環境,搞好職業衛生工作,經公司職業衛生工作領導小組討論,制定本制度:

一、各工段長、班組長在公司職業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履行各自職責,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本工段、班組的職業衛生管理。

二、嚴格執行職業病危害項目規定。

三、依法履行向本工段、班組的職工告知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義務。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如實告知員工。并以標志、公告等形式提高職工對職業病危害的防范意識。

四、對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工作場所逐步采取技術改造、配備必要的防護設施、防護用品等,落實各項防護措施,積極改善勞動條件。向員工提供符合職業病防治要求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

五、定期、不定期組織對各班組、各工段職業病防治措施落實情況的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及時處理,或上報公司領導處理、落實,按期解決。

六、依法組織對員工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發現有與從事的職業有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及時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

七、依法組織對員工的職業衛生教育與培訓,宣傳職業病預防、職業病危害等知識。

八、向公司領導或上級部門申請對作業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建立好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檔案,并妥善保存。

九、對監測的數據要及時向員工公布。

(十七)安全互保聯保制度

為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提高班組職工隊伍整體安全素質,保證安全生產,制定班組互保聯保制度。

1、為了讓安全生產責任制真正落實到個人頭上,生產班組應全面實行聯?;ケV?。生產崗位上的員工,既有監督他人遵章守紀、制止違章作業的權利,又有保護他人生命安全的義務。每個員工必須認真履行這一職責。

2、一個生產崗位,一般都有兩人或兩人以上人員作業。在操作中,除了要多做協調、步調一致外,還必須認真觀察和關注自身與他人周圍的作業環境,禁止違章作業。

3、同一崗位上的員工,必須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互相提醒,互相監督。做到“四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監督別人不傷害他人)。

4、進入作業的場所應先互相檢查,對方是否正確配戴了勞保用品,先檢查處理好事故隱患再作業。每個作業人員都對本崗位及活動區域的安全負有處理、匯報、監督和連帶責任。

5、每個作業人員都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制止他人違章作業、制止他人在隱患未處理好、有危險的情況下進行冒險作業。對不制止他人違章、冒險作業的行為,將追究連帶責任。

6、對玩忽職守,冒險作業,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的行為有權舉報。

7、職工有義務愛護安全設備設施,并互相監督。

上一篇: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下一篇:考勤管理制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