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食品職稱論文范文

2023-03-27

食品職稱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國重點關注的問題,食品用塑料包裝作為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最終環節,直接影響食品安全?;诖?,本文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分析了食品用塑料包裝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并提出了保障食品用塑料包裝產品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塑料包裝;產品質量;食品安全

塑料是當前我國食品包裝當中的主要材料,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塑料包裝作為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但是在實際應用塑料包裝的過程中,由于其原料、加工助劑、加工條件及消費者使用等各方面影響,給食品安全帶來了一定風險。

1 食品用塑料包裝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1.1 原材料影響

食品用包裝塑料主要成分指的是塑料樹脂,即一種高分子物質,其本身無毒無害,但是在實際合成生產的過程中,可能存在游離單體殘留,例如乙烯、苯乙烯及甲醛等,包裝用塑料制品中含有這些單體,會危害到食品安全,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若不良企業將不合格的材料進行回收加工,并在其中摻雜大量添加劑,容易產生有害單體,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1.2 加工助劑影響

在實際進行食品塑料包裝生產的過程中,塑料成型需添加相應的加工助劑,如增塑劑、抗氧化劑、穩定劑及膠黏劑等。不合規使用塑料包裝食品時,會出現添加劑向食品遷移的情況,對食品安全產生一定影響。以穩定劑為例,該加工助劑主要添加在PVC及相關共聚物的生產加工當中,由于此類塑料的熱穩定性較差,為保障其熱穩定性,會向其中添加適量的金屬或非金屬助劑,例如,鉛、鋇等金屬硬脂酸鹽,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影響。

1.3 不正確使用塑料包裝影響

當前,我國大多數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及塑料包裝的認識仍然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缺乏對不同塑料包裝原料以及使用安全方面的了解。如果消費者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不了解塑料包裝安全使用規范,即使是合格的塑料包裝,也可能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為人體健康帶來一定危害。

1.4 生產加工條件影響

生產加工條件是影響食品用塑料包裝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隨著當前食品包裝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對于塑料包裝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此情況之下,若生產過程中缺乏對于生產環境、工藝及相關條件的控制,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安全風險[1]。

2 保障食品用塑料包裝產品質量的策略

2.1 堅持研發新型食品包裝材料

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當前人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對食品塑料包裝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行業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新型食品包裝材料的研發,減少有害成分的應用,從根本上降低塑料包裝對于食品安全的影響。食品塑料包裝關乎食品安全,因此必須以安全為第一要義,堅持研發和探索新型食品包裝材料,盡可能減少有害材料的使用,而且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塑料生產對于環境的影響。

2.2 完善修改塑料包裝產品衛生標準

產品衛生標準是約束食品塑料包裝企業的重要準則,也是評價食品塑料包裝生產質量安全的重要指標,作為保障食品用塑料包裝質量安全的基礎條件,需加強重視。在當前食品包裝塑料行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食品塑料包裝的材料種類、生產方式以及加工水平都得到了極大地提升,為保障食品塑料包裝安全,必須結合當前市場實際情況,參照國際相關標準,進一步完善并修改塑料包裝產品相關衛生標準,盡可能全面地覆蓋到所有食品塑料包裝品類,明確其生產衛生安全標準和質量要求。為進一步保障該衛生標準的有效落實和執行,還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保障標準的實施

效果[2]。

2.3 加強對于食品包裝塑料的檢測

加強對生產加工過程、原料及加工助劑的控制,也難以確保塑料產品完全無害,為進一步確保食品用塑料產品使用的安全性,需對其進行相應檢測,待檢測合格之后,再投入市場。食品塑料包裝檢測作為把控包裝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直接關乎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需加強對塑料包裝產品檢測的重視。

以江蘇省食品用塑料包裝產品為例,江蘇省食品用塑料包裝產業發展較為迅猛,食品塑料包裝生產企業在該省有較為廣泛的分布,企業產值較為可觀。對江西省2017年11個區市中235家食品塑料包裝生產企業的909批次產品的檢測結果統計,其合格率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3]。食品用塑料包裝質量不達標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產企業的規模和資源制約,生產設備、條件及工藝較為落后,缺乏相應的質量檢驗和控制措施。此外,還有一些企業為進一步降低成本,違規回收塑料,繼續用以生產食品用塑料包裝,嚴重影響產品的質量。通過對食品用塑料包裝的質量檢測,能加強對塑料包裝產品質量的把控,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給食品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2.4 嚴格實施塑料包裝產品市場準入制度

①結合當前市場實際情況,完善食品用塑料包裝質量安全市場準入體系,健全市場準入制度,為食品塑料包裝企業及相關產品的管理奠定良好前提基礎。②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加強對重點產品及經常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的監督和管理,需要將監管環節向前移動,加強對原材料、回收廢料生產及銷售環節的管理,保障產品生產的安全性,進一步加大對于產品質量存在問題企業的處罰力度,嚴禁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投入使用。③做好食品塑料包裝相關宣傳工作。對生產企業而言,不僅要使其明確產品質量檢驗標準、市場準入制度,還需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及處罰標準的宣傳。④確保相關生產企業具備相應生產能力、條件、工藝及生產許可證,進一步提升食品用塑料產品生產加工市場的規范性[4]。

2.5 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食品塑料包裝

隨著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由于缺乏對塑料包裝材料及相關產品的正確認識,人們對于此類產品的認知出現了誤區。對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食品用塑料包裝產品的科普和宣傳工作,引導公眾走出認知誤區,正確認識食品用塑料產品,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食品用塑料包裝的各方面性能,在實際生活當中,正確看待和使用食品用塑料包裝。

①消費者需要明確,已經上市的食品用塑料包裝是經過國家相關部門檢驗的、質量達標的正規產品,在包裝上印有QS標識的食品,是符合國家標準、可放心購買的安全食品。②加強對于不同食品塑料包裝的正確使用宣傳。例如,保鮮膜作為日常生活當中的常用食品塑料制品,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保鮮膜并不會產生二噁英,威脅人體健康。對于常見的PE塑料袋而言,其有著較好的低溫性能,將其放入冰箱并不會產生有害物質,而由PP材料制成的食品塑料包裝,其低溫性較差,不能將其放入冰箱。③消費者在實際購買食品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看和聞判斷食品塑料包裝質量,若塑料包裝存在異味、怪味等,要拒絕使用此類產品[5]。

3 結語

為保障食品用塑料包裝產品的質量,需加強對食品包裝塑料的檢測,嚴格制定市場準入制度,完善相關衛生標準,加強對于新型包裝材料的研發,并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和使用食品塑料包裝。食品塑料包裝研究和管理的不斷加強,可提升我國食品塑料包裝質量,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徐紫婷,黃錦煒,李遠其.塑料包裝材料對冷凍食品安全的影響及預防措施探析[J].中國食品,2021(9):142.

[2]黃雪琳,劉敏慧,楊麗,等.食品塑料包裝材料中光穩定劑在食品模擬物中遷移規律的研究[J].包裝與食品機械,2021,39(2):33-36.

[3]資鵬.江西省食品用塑料包裝產品質量狀況分析[J].江西化工,2020,149(3):19-21..

[4]杜亞瓊,胡飛杰,李丹,等.2015—2019年我國食品包裝產品及食品機械質量情況分析[J].包裝與食品機械,2020,38(6):68-72.

[5]陳浩,張有林.我國食品包裝材料現狀及其安全性分析[J].包裝與食品機械,2017,35(6):53-57.

食品職稱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具有便民、促進就業、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等社會功能,加之投資少、規模小、見效快、經營靈活等特點而大量存在。但其自身存在衛生條件不達標、管理水平不高、從業者食品安全意識淡薄等問題,且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也加大了監管難度。而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進行監管的重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等還很欠缺,所以加快相關法

律法規的立法進程,運用法律手段對小作坊進行規范,加強監督管理已經成為現實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立法監管;食品安全監管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從業者都會根據所處地域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產品,各地的民眾要依賴其產品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這種消費的習慣有的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為城鄉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同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因投資少、規模小、見效快、經營靈活等特點,能夠解決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的就業問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從業者大都由城鎮下崗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它對促進就業、消化地方農副產品、發展地方經濟等方面也發揮了很大作用。還有一些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的是地方傳統美食,不僅為人們帶來美食享受,還成為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一種載體,傳遞著飲食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等。正因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具有這些實際的功能,所以它大量存在。近幾年頻繁出現的“染色饅頭”、“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故,更暴露出一些地方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不力問題。如何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也成為監管工作的難題。而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進行監管的重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等還很欠缺,所以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進程,運用法律手段對小作坊進行規范,加強監督管理已經成為現實的迫切需要。

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立法監管現狀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立法情況,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的實施為分界點。

1. 《食品安全法》實施前的立法監管情況

2004年以前,我國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監管由衛生部門承擔。2002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 開始在部分食品中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食品生產加工實行生產許可管理,并逐步在所有食品中實行,以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2003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印發了法規性部門規章《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確立了組織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工作體制,規定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基本內容。凡是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活動的企業和組織都必須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及QS認證標志[1]。2004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并將原來由衛生部門承擔的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衛生監管職責劃歸質檢部門。2005年1月1日起,質檢系統開始全面履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職責。在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后,由于食品生產許可的門檻較高,一般的食品企業和小作坊的現有條件根本無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為了對無證小作坊進行很好的監管,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相應的監管辦法,并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2005年9月22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關于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的指導意見(試行)》(國質檢監函[2005]781號),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結合當時我國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客觀狀況,總結各地經驗,征求各地意見,對食品小作坊監管實行意見進行了修改,于當年6月22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意見》(國質檢食監[2007]284號)。這些文件對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定義和監管辦法都做了相應規定。

2. 《食品安全法》實施后的立法監管情況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食品安全法》,并2009年6月1日起施行?!妒称钒踩ā分幸幎?,“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薄翱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庇纱?,《食品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實行分段監管的監管體系,即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妒称钒踩ā穼嵭泻?,國家質檢總局《關于新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意見》的文件作廢。國家質檢總局于2009年9月1日開始實施《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GB/T23734-2009)?!妒称钒踩ā泛汀妒称飞a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控制基本要求》這兩部法律和要求,都要求各地將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作為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重點,大量開展整治工作,并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制定當地的制度和辦法?!妒称钒踩ā返诙艞l第三款規定: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符合本法規定的與其生產經營規模、條件相適應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證所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無毒、無害,有關部門應當對其加強監督管理,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本法制定?!睋?,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管理的主要依據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妒称钒踩ā穼嵤┖?,理順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提高了食品安全整體監管水平。但是,目前全國僅有少數地方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出臺了地方性法規。有些地方只出臺了一些部門規章或文件,來對小作坊的監管作出相應規范,大部分地方還處于起草或研究探索階段。

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存在的問題

1. 小作坊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監管難度大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多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租用小平米門臉房,采用最簡單的生產方式,經營規模普遍較小。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集中從事主食加工(如加工饅頭、大餅、面條等)或醬制品加工(如加工燒雞、火腿、薰制品等),民眾對這些小作坊的產品已形成固有的消費模式,日常生活離不開,因此產品需求量大,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數量多且分布廣。每個集貿市場和居民區周圍都會聚集很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流動攤販。有些小作坊還表現為前店后廠的形式,經過小作坊加工的食品直接在其自家前面的地鋪進行銷售,而另有些小作坊并不是采用這樣的形式,而是在小作坊內對食品經銷加工,如何將加工成的食品運出再轉手投入流通,這樣的小作坊往往隱身于平常百姓家中,無明顯小作坊的標志,不易找到[2]。正因為食品加工小作坊規模小、數量龐大、分布廣,有的還很隱蔽,增加了相關部門對小作坊監管的難度。

2. 小作坊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淡薄

小作坊的從業者大都文化水平較低,也沒經過正規的培訓,食品質量安全和法律意識淡薄。他們只熟悉加工食品的技能,缺乏專業生產知識,比如生產食品的小作坊應具備的衛生條件,食品質量是否合格,如何對食品進行必要的保質包裝,怎樣合理使用添加劑等。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了解很少,有的為了牟利,甚至存在故意造假、售假行為。

3. 小作坊衛生狀況無法達標

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因規模小、投資少大都會選擇廉價房屋做經營場所,甚至租用門板房或臨建房,在其內部因經營面積狹小,無法將生產區,原料區、加工區、成品區分隔成獨立區域,加工點沒有消毒等設施。甚至經營者會居住在加工點內。很多小作坊自身所處的外部環境也較為混雜,部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如大餅店、饅頭房、面條加工點)租用農貿市場內的經營場所,和肉類、海產品、蔬菜經營者同在一個封閉市場,日常垃圾經常堆放地上,夏季蒼蠅亂飛。在這樣混雜簡陋的環境中生產的食品其質量令人擔憂。

4. 小作坊從業者自身健康狀況無法保證

作為食品生產者,應該時刻保證自身健康。如果自身患有傳染性疾病,將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食品廣泛傳播。很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從業者因衛生意識淡薄,在不查體、不取得健康證的情況下,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有些從業者也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疾病的危害性,甚至不知道自身患者肝炎等傳染性疾病的情況下,依然從事食品生產加工,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疾病的迅速傳播。

三、加快推進食品加工小作坊立法監管的緊迫性

1. 出臺地方性法規是《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中國地域遼闊,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存在形式不盡相同,各地的實際情況差別也很大,因此《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食品安全法》,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然而《食品安全法》實施已經三年多了,只有少數地方出臺了地方性法規,大部分地區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各地區應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盡快出臺相關地方性法律法規。

2. 出臺地方性法規是當前食品安全監管形勢的要求

不及時出臺地方性法規,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就缺乏法律依據。監管執法人員在形式職責的過程中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做的依法行政,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依據,監管執法人員就無從下手。同時,質檢、工商、藥監、衛生等部門其職責分工還存在很多歧義,仍存在職能交叉的“模糊地帶”,如“前店后廠”類食品生產行為的界定不清楚,無證照生產行為的查處主體不明確等。這就使得監管部門處于“管違法、不管失職”的兩難地位,《食品安全法》實施后,質檢部門不負責管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但又沒有新的管理部門填補這個空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完全處于失控的狀態,既沒有部門進行審批,也沒有部門進行日常監督管理。而且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數量大,規模小,違法成本低等特點,監管機構即使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也無法達到理想的監管效果,各個食品監管部門都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避之不及。

由于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不僅無法可依,還“無人來管”,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成為食品安全的監管盲點,也成為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因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應結合各地區的特點,加快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立法監管工作,明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范圍,確定管理部門,制定執法程序、處罰程序和標準,使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通過立法引導、鼓勵大多數生產經營者合法生產經營,使其健康、有序地發展。

注釋:

[1]國家質檢總局52號令.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管管理辦法[S].2003.9.1

[2]肖新華.食品小作坊納入嚴格監管.溫州日報,2007,(005).

參考文獻:

[1]國家質檢總局52號令.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管管理辦法[S].2003.9.1

[2]肖新華. 食品小作坊納入嚴格監管.溫州日報,2007,(005).

[3]董鶴群,仇雨千,金益明,徐子偉,嚴旭東,胡翔.食品加工小作坊現況調查分析.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09年第25卷第4期.

[4]李援,宋森,汪建榮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解釋與應用.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沈堃.食品小作坊的制度化管理.商場現代化,2010年第12期.

食品職稱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我們應該認真落實好食品檢驗工作。到目前為止,食品檢驗的落實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不同種類食品安全問題也層出不窮,需要得到人們更多的重視和關注。為此,本文主要從食品安全視角下分析了食品檢驗的自身價值和局限性,希望能夠有效提升食品檢驗準確性,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

關鍵詞:食品檢驗

食品安全視角下食品檢驗的自身價值

食品安全在社會發展中的自身價值。到目前為止,食品檢驗工作在食品安全中的價值逐漸凸顯出來,只有不斷提升食品檢測機構的專業水平,才能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性。檢驗機構在監督質量的同時也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監督抽查以及第三方仲裁檢驗,在產品質量的改善、消費者權益的維護以及市場競爭力的提高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食品安全視角下食品檢驗的自身局限性

缺少較為合理的食品檢驗準則。食品安全視角下,食品檢測準則直接關系到檢測工作的準確性。如果檢驗標準不夠合理,就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有效性,食品檢驗標準不合理體現在以下幾點:①檢測標準更新緩慢,不符合現代食品生產工藝要求,對檢測技術的改革與發展帶來了阻力。②多種食品使用的檢測標準相同,或一種食品采用多套檢測標準,從而嚴重干擾了檢測結果。③有的食品檢測標準不統一,執行的檢測標準多為企業自行制定,不合理性日益突出。

缺少科學完善的食品檢驗方法。主要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檢驗方法的相關論證不足,無法檢測出更多的食品問題;第二,同一檢測項目,選用不同檢測方法獲得的結果也不同,且各結果存在明顯差異;第三,我國的檢測儀器落后,相較之進口檢測儀器,存在明顯的限制且準確性不高。

針對食品安全檢驗局限性的優化方案

進一步革新食品檢測設備。食品檢驗工作的順利落實離不開檢驗設備的支持,為了提升食品檢驗水平,我們應該不斷革新食品檢驗設備。此外,很多食品生產檢驗工作集中于檢驗部門,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檢驗工作的難度,無法保障食品安全檢驗的質量,阻礙了食品檢驗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了保障食品質量,要應用傳統檢測技術檢驗食品質量,同時還要研究各類新型檢測技術,普及并應用各類檢測資源,配備完善的檢測技術與設備,以確保食品安全管理部門順利進行食品安全檢驗工作,從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監管質量。

創建統一完善的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標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食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食品安全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和關注?;诖?,我們需要認真落實好食品安全質量檢驗工作,建立完善的監督標準是十分必要的,制定食品作業規范流程,利用ISO9000與食品安全檢驗等標準,從根本上保障食品質量。此種情況下,監管部門要嚴格依照規章管理制度,監管食品生產企業,掌控各個生產環節,發現食品生產薄弱環節,以此有效控制食品質量,提高食品質量。

不斷提升企業內部的自檢水平。不斷提升企業內部的自檢水平才能提升食品檢驗準確性,提升食品安全性,為此,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時,企業還要對內部專業檢測人員加強培訓,從基層入手,規范各類生產操作行為,為提高企業食品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語

總的來說,食品安全視角下的食品檢驗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關系到食品行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因當前檢驗方法落后,且缺乏完善的檢測標準,使得食品檢驗工作的局限性依然存在。所以,相關部門必須要重視這一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局限性,提高食品檢測質量。

參考文獻:

[1]韓笑.食品檢驗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及其局限性[J].食品安全導刊,2019(11):23.

徐巖  連云港市贛榆區綜合檢驗檢測中心

食品職稱論文范文第4篇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2015年,《食品安全法》進行了重大修訂并實施,標志著食品安全法治建設水平躍上新高度。2015年12月12日,眾多職能部門相關人士和法律專家齊聚位于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深圳,圍繞“食品安全戰略與食品安全法治”的主題展開研討,共同為食品安全建言獻策。

12月的深圳,仍然綠意盎然,鮮花似錦,似乎預示著食品安全的春天并不遙遠。本次“食品安全戰略與食品安全法治”研討會系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和深圳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規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全國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黃薇副主任、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張志強副司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法制司陳谞副司長等,專程赴會演講。參加研討會的,還有來自司法機關、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機構、新聞媒體、食品行業、法律服務組織以及地方立法、執法機關等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90余名專家學者。與會者積極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建言獻策。

應從食品安全戰略高度認識完善食品安全法治的極端重要性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鳴起在致辭中說,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治理,于2010年8月設立了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系國內首家從事食品安全法治研究的科研機構。中心成立5年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關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承擔了包括國家食藥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最高法院、公安部等中央部門的委托課題,與食品安全執法司法部門深度合作,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張鳴起副會長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食品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秉h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議在健康中國建設部分提出,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將食品安全戰略寫入中央決議,對于全面提升我國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引作用。

張鳴起副會長指出,食品安全在當下中國具有特殊的意義。我國食品安全治理面臨四大嚴峻挑戰:一是我國需用占全球7%的耕地面積養活占全球22%的人口,我國面臨食品數量安全挑戰;二是作為全球進口食品最多的國家,我們面臨食品質量安全挑戰;三是數十年工業高速發展帶來的食品生產環境遭受污染的挑戰;四是所處歷史發展階段帶來的挑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尚處于初級向中高級轉型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在農村還有大面積耕地和人口處在農耕時代水平。如我國三分之二的土地仍然由農戶分散種植,一半的生豬是由農戶分散飼養,畜牧業規?;瘍H占40%左右,食品經營企業中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等等。這些勢必給我們的食品安全治理造成很多難點和障礙。我們應當充分認識面臨挑戰的嚴峻性,深刻理解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實施食品安全法治的極端重要性。

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建立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基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將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建設作為立法的重點領域。2015年4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為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規范體系奠定了基礎。但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除了食品安全法外,還需要建立多項實施體制機制,需要制定和完善與之相配套的多項制度和規定。目前,國家食藥總局正會同有關部門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家衛生計生委正修訂與其履行職能相關的規范性文件,農業部也正在就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展開研討。食品安全法律規范體系的完善,應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而不是本部門的利益出發,應從中華民族的百年大計出發而不是從眼前利益出發來持續推進,這既需要相關部門履職盡責,也需要各位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

張鳴起副會長提出,形成齊抓共管的社會共治格局,應注重建立健全六大機制體系,一是以食品安全法為骨干的嚴密法律體系;二是更加嚴謹的標準體系,如農藥獸藥殘留、限定標準等;三是以集中監管為主線的更加高效的監管體系;四是以風險預警、信息追溯、執法裝備標準化、人才隊伍職業化等為內容的技術支撐體系;五是以界定政府責任為重點的主體責任體系;六是以明確權責為中心的社會有序參與治理的立體機制體系等等。

以社會共治為追求探索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

從宏觀上看,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政治問題、國家安全問題。從小處說,食品安全涉及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涉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諸多知識,涉及科學技術、法律規制、管理科學、輿論報道等諸多領域。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也被無限放大,這也給我們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食品安全治理成為復雜的社會治理難題,單一思維與傳統手段都難以根本奏效。鼓勵各利益相關方在更加平等的基礎上參與食品安全治理,勢在必行,也符合全球通行的科學管理理念。

食品安全法治靠具體的事件來推動。在論壇開幕式上,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國發布了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與深圳大學規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2015年食品安全法治十大典型事件,包括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實施以來首次修改,食品安全宣傳周倡導“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企業、政府和行業聯盟向食品網絡謠言開戰,國家食藥總局食品抽檢信息發布規范化常態化,輝山乳業高鈣奶銷售安全警示事件,國際研究機構“紅肉致癌”報告引發熱議,農業部接連陷入轉基因信息公開行政訴訟案,“金箔入酒”事件輿論應對及時,“毒豆芽”系列案件首現無罪判決,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納入法治化軌道。

張志強副司長在發言中說,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健康中國2020戰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國家衛生計生委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等食品安全性審查等各項職責,這些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礎。國家衛生計生委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食品安全工作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融入健康中國建設,確保百姓飲食安全、營養;在工作中不斷完善標準,組建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制定發布食品安全標準683項,建立食品安全監測標準,對30類、600余種食品進行了系統監測,不斷提升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能力,開展食品安全風險優先評估,依法加強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新品種的安全與審查等管理。

作為食品安全法修訂的重要參與者,黃薇副主任指出,《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在我國食品安全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次修法的總體思路有9個方面:一是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二是完善監管制度,解決當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是建立最嚴厲的懲處制度,發揮重典治亂的威懾作用;四是建立最嚴格的全過程監管制度;五是更加突出預防為主,風險防范;六是實行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七是突出對特殊食品的嚴格監管;八是處理好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關系;九是從國情出發,不過于理想化。她講到,新食品安全法的出臺意義非常重大,但食品安全法重在執行,新法對于執法過程中的人財物保障也作出了相應的制度安排,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履行好法定職責提供了法律保障。

陳谞副司長特別在發言中詮釋了食品安全戰略的概念。他說,食品安全問題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面臨著這個問題。實施食品安全戰略事關全局,事關前途和民族命運。他指出,食品安全治理已經進入科學化、全球化、現代化、社會化、數字化的新時期,治理方式也要不斷創新,要從傳統到現代、從被動到能動、從分散到統一、從衛生到安全、從監管到治理。這種創新和轉變在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我國食品安全治理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全球化視野、社會化思維、信息化手段、專業化隊伍、科學化管理和法治化環境。

中華醫學會黨委書記蘇志也在他專為大會撰寫的演講稿中提出,實施國家食品安全戰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一要做到所有食品、食品原料、食品用水、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相關產品等,全面達到強制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二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對于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重要作用;三要夯實監管基礎,強化風險管控,堵塞漏洞盲區,消除風險隱患。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應當遵循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原則。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關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立法重在執行,研討會上,來自基層執法部門的專家就在食品安全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出了他們的聲音。

深圳特別合作區紀工委書記李世清談了他對于食品安全戰略的理解。他說,環境污染、新科技新技術以及社會道德失范,都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中央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就是為了克服和制止食品安全領域可能發生的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專項整治只能治標,治本之策在于讓市場在食品安全治理當中起決定性作用,實現監管部門、生產者、消費者和媒體的社會共治。在社會共治中,要處理好政府和企業、企業和消費者、消費者和政府間的兩兩關系。

來自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丁冬法官之前曾有過在上海食品安全系統工作的經驗,并親身參與了《食品安全法》的修訂起草。他說,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最近幾年變化非常大,地方衛生監管部門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經歷了漫長的機構改革過程。食品安全戰略的實施,一定要基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監管體制,前提就是機制穩定、機構專業化、人才足夠。如何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優化,一要重構更加科學開放的食品安全理念;二要構建職業化、專業化的食品安全監管隊伍;三要在基層探索差異化的食品安全監管戰略;四要探索更加符合實際的監管資源配置方式;五要實施基于區域特點和行業發展新態勢的監管策略;六要開展更加及時透明的信息公開與風險交流。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主任郭麗霞就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難點問題做了發言。她說,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是指各利益相關方就食品安全風險、風險所涉及的因素和風險認知相互交換信息和意見的過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應當做到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食品行業協會、相關研究機構、學者、消費者、媒體和其他社會團體等共同參與。在多元化主體中,由于每個人對食品安全的理解不同,包括遇到的問題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想實現共治,就需要多元主體之間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她建議搭建專門的風險交流平臺,供多元主體探討問題,發表意見,形成認識。

研討會、論壇等平臺載體應注重形成接地氣、可轉化的成果

參加此次會議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研究食品安全問題的專家和學者,他們對食品安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演講。

來自清華大學法學院衛生法研究中心的王晨光教授是食品安全立法專家,全程參與了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工作,他就食品企業內部監控機制研究發表了演講。他認為,建立內部監控機制,就是因為食品生產者是食品安全的首要責任人。食品生產者對于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最了解,能夠建立最有效的監控,并在企業內部形成制衡機制。建立內部監控機制有賴于內部和外部兩種動力,包括社會輿論、品牌影響、企業形象、法律處罰和懲罰等。食品企業應當建立專業、穩定的內控隊伍和風險報告、評估、決策機制,以促成內部控制機制的形成。

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應飛虎在發言中說,食品安全治理應當發揮消費者組織的作用,我們國家的消費者組織只有一個,但是發達國家有很多的消費者組織,有成千上萬個。消法對消費者組織只規定了消費者協會,這其實是政府意義上的組織,還是需要有一定數量的非政府的消費者組織。

張鳴起副會長說,本次研討會既涉及對食品安全戰略和食品安全法治的宏觀思考,也涉及立法本身的完善與實施問題、執法司法熱點難點、網絡食品、轉基因食品、小攤販食品、“毒豆芽”等新問題與老大難問題以及風險交流、社會共治等新制度新機制的落實問題。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注重結合實際提煉實踐中的成功經驗,立足國情引介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圍繞治理難點重點對癥下藥,努力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動食品安全法治建設形成具有建設性、可操作性的豐碩成果,供決策參考,為實踐服務。

食品職稱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食品科學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它深深植根于人們的日常飲食生活中。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食品,它是人類與環境進行物質聯系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

【關鍵詞】食品科學;現狀;發展

1.食品科學簡介

1.1定義

食品科學:借用Food Science (Norman)的定義,食品科學可以定義為應用基礎科學及工程知識來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學及生化性質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門科學。

1.2所跨學科

食品科學關鍵于跨學科,包括: 化學類(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分析化學等)、生物學、食品科學、食品工程、微生物學、化工和食品技術、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蛋制品加工等。

1.3食品科學分類

食品科學大致分為食品化學、食品工程、食品微生物學等幾個分支?!∈称坊瘜W:從化學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學組成、結構、理化性質、營養和安全性質以及他們在生產、加工、貯存和運銷的過程中的變化及其對食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性影響的科學,是為改善食品品質、開發食品新資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藝和貯運技術、科學調整膳食結構、改進食品包裝、加強食品質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綜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論基礎的學科。

食品工程:食品工程是糧食、油料加工,食品制造和飲料制造等工程技術領域的總稱。一般會從事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化學及應用、食品加工與保藏、食品檢測與分析、食品分離與重組、糧食與油脂加工、水產品加工、畜產品加工、果蔬加工、食品機械與包裝、功能性食品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食品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分支學科。它是自工業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學和衛生學中轉化出來的,主要研究微生物與食品制造、保藏等方面內容的一門科學。

2.今天的食品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類對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層的認識。人們開始從健康、衛生、營養、科學的角度注重飲食生活。因飲食不當等種種原因造成的心臟病、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疾病已逐漸減少。

2.1發酵食品

是人類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類食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它豐富了我們的飲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釀、泡菜、醬油、食醋、豆豉、腐乳、黃酒、啤酒、葡萄酒,甚至還包括臭豆腐,這些都是頗具魅力而長期為人們喜愛的食品。發酵食品經發酵后使一些不能被人體利用的物質(如乳糖、棉子糖等)轉變成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物質,并使一些食物中有害的氰基化合物經發酵轉變成安全無毒的物質,改善了風味和結構;對于酸奶發酵生成乙醛、雙乙酰、3-羥基丁酮等,使其產生愉快的口感,具有柔軟結構,而且發酵食品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增加保質期。發酵能提供種類繁多的組分、風味和結構的食品。

2.2方便食品

多指工業化大規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或稍加烹調即可食用的食品。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旅游業的興起,省時省力的方便食品已是食品市場的“寵兒”,并逐漸成為市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現在最普遍最常見的方便面、各種飲料、以及方便米粉、芝麻粥、果蔬罐頭、肉類罐頭、速凍水餃、速凍面條等,種類繁多、風味各異,趨于大眾化,是利于人們生活性很強的食品,它將成為食品中消費量最多的食品。

2.3冷藏食品

是抑制化學反應和酶反應,阻止微生物生長的手段,使其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冷藏食品是消費者喜歡并青睞的食品。人們把新買來的食品放入冰柜中冷藏,幾天后還可以保持其新鮮度。在一些超市可以看到有些食品通過包裝改變氣體并與低溫相結合,使食品有更好的保藏效果。食品的冷藏技術在我國已得到了高效快速的發展。

2.4水產食品

現在食品開發方向已由陸地發展到海洋、江河中。海洋中蘊藏著大量的魚類、海帶、浮游生物、海藻等海生動、植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寶庫,這些食品資源將被大量利用,為人類生存和生活服務。

2.5輻照食品

是利用電離輻射(主要指60lor射線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或X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效應,對物質或食品進行加工處理的新型保藏技術。食品輻照是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延長食品貨架期的食品加工方法,和其它食品加工方法相比,輻照處理具有操作方便、無二次污染、安全可靠以及經濟適用等優點。該食品主要應用領域是香辛料和脫水蔬菜輻照殺菌,谷物豆類輻照殺蟲,作為一種處理方法,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

2.6低熱卡值食品

主要是由高甜度甜味劑、低熱脂等代替原來食品中所用的糖、油脂所生產的食品,這類食品熱含量少,pH 穩定,從而抑制了肥胖癥、糖尿病、高血脂癥等一些疾病的產生。

2.7熱處理食品

進入新世紀,遠紅外、微波熱處理的開發被廣泛用于食品的調和、融凍、干燥、加熱、焙烤、殺菌等方面,表現出了良好的效果。

2.8人造食品

通過非農業途徑生產的單細胞蛋白質,,俗稱“人造肉”,是一種微生物食品。目前美國生產的人造雞蛋、人造魚子、人造火腿、人造蝦已暢銷美國各個地方成為家常菜肴。日本生產的“人造海蟄皮”香脆可口,已暢銷國內外。人造食品的前景廣闊它將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2.9綠色食品

是全球人類呼吁并重視的食品。指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食品。它將是人類食品中最重要的食品。

2.10生態食品

指在沒有污染的自然生態條件下生產的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如野蘑菇、野木耳、野山參、野水果、山野菜等,它們只依靠大自然所給予的條件生長起來。

2.11有機食品

指由不使用化肥和農藥或少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生產的原料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是人類注重生態環境的產物,其價格比一般食品高50%-200%,其中水果和蔬菜類有機食品占有機食品市場的62%。

3.未來的食品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的食品將會發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變化。并且還會有許多食品不斷的走上人們的餐桌。

3.1昆蟲食品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昆蟲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同時科學家已證明2000多種昆蟲含蛋白質高達60%,并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且纖維少易為人體所吸收,昆蟲食品將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從現在的螞蟻食品、蠶蛹食品、蚯蚓食品、蜜蜂食品、天蛾食品等功能來看,它已成為一座微型的營養寶庫,具有抗風濕、抗癌、護肝、平喘、解痙、補腎、健脾、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等多種藥理功效,在西方國家昆蟲食品已成為貴賓席上的美味佳肴,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會涌現出一些品種各異的昆蟲食品。

3.2變態食品

是指在形態上與常用食物發生了很大變化的食品。如由原來的固態食品,現在加工成液態食品,或者把食品制成日常用品等模樣的形式。日本生產的粉沫酒,加入適量水即可飲用。其色澤、風味與液態酒一樣。美國最新研制的一種“空氣食品”它是含有人體必需營養的一種懸浮顆粒。將其按一定比例調配好,裝入一種特制的容器中,食用時將嘴對準容器的噴口,用手輕輕一按開關,馬上就會有一股“風”噴入人的口中,人吸食后饑餓感立即消失,同時產生一種進食美味佳肴的愉悅感受。目前,我國這種食品還很少,但變態食品必將是我國未來食品的一種更有創意、更新型的一種食品。

3.3合成食品

是利用遺傳變異微生物或固定基酶創造出來的食物,與天然食品沒有什么區別,還可利用變異的真菌和酵母菌把人們不愛吃的食物變成美食家所樂道的食品。如人們可以像處理合成纖維一樣,把真菌生產出的菌絲按照某種紋理結構紡織、編結、成型。這樣就可以制成某種特殊的食品。

上一篇:儀表職稱論文下一篇:通信職稱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