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環境監測點范文

2023-09-23

環境監測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環境監測,生物技術,3S技術,理化科學,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現在的城市的不斷建設, 環境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人們為了加大城市化建筑, 而忽略了環境工作。對環境認識不強, 導致生態平衡失調。因此對我們需要環境監測與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進行分析, 從而從根本上保證環境發展, 在進行城市化建設。

1 環境監測的概念

環境監測是對環境質量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 也是進行環境執法的重要依據。以前, 環境監測僅限于對放射性物質的監測,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環境污染的加劇, 此后, 環境監測的范圍逐漸擴大, 包括對環境質量、環境污染等的監測。環境監測的一般流程是現場調查、布點、收集樣品、處理與保存樣品、分析測試、數據處理、綜合評價。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之后, 往往還需要進行評價, 并寫出相關的報告, 為以后進行相關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據。

2 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現狀

2.1 生物技術的應用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 生物的技術也已經達到了一定進步, 用現在的生物技術的新技術逐漸被人們廣泛應用。這種技術已經成為了我國在應急的監測儀器上的重點內容, 生物的技術對于環境的監測之中地位逐漸提升, 表現了科學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對環境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種現代的生物技術是用DNA的重組技術來表現的, 一般用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學說作為學術支撐體系, 同時與化工與化學等進行互相的滲透與結合, 逐漸將環境監測技術的理論發展起來。

另外, 在森林與綠地等一些生態系統中3S的技術也逐漸將自身的作用有效發揮出來。在對生態的研究之中, 生物大分子是主要的一種研究范圍。和其他的一些手段對比, 這種技術有著廣泛、特異等功能, 它可利用分子的水平來研究一些生態問題, 對于解釋生物和環境間的作用有著很好的利用。

2.2 3S技術的應用現狀。

3S主要包含有GPS、GIS、RS這種中獨的技術的結合應用, 形成了3S這項綜合的技術。它主要包含了信息的處理、獲取、應用, 存在著多方面的好處。

2.2.1 在水資源中的應用。

對水資源的調查評價當前國內外3S的技術對于水資源的調查與評價上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其主要應用在流域水文的模擬、生態消耗水量的分析、對水資源的評價等等。

對于我國水環境狀況的監測應用將GPS、RS以及常規的監測技術進行有效的綜合應用, 并用GIS作為對信息進行處理的一個平臺, 能夠有效實現對于一些水域的分布變化、營養化以及沙泥的污染程度實行監測。

2.2.2 在濕地研究上的應用。

應用多相化遙感動態監的技術來獲取濕地中的一些信息, 并經過對于地理信息中較為系統的技術中的空間分析的功能以及對數據進行有效管理的功能實現濕地信息的及時更細, 有效取得濕地的一些變化信息。在濕地的制圖之中, 現在許多國家已經逐漸出版沼澤的濕地圖形。在我國還利用3S的技術編制出各種不相同比例濕地的生態圖形等。

2.3 理化科學的應用現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理化學科在環境的監測之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其中的動態壓膜方法的監測技術在二次污染的監測之中應用的非常廣泛, 這種技術表面的張力中的環面積和COD互相有著很大相關性質。它主要的原理就是應用熱力學來將溫度推出。并且這種技術不用對于水樣來進行一系列預處理, 而且不相同性質與濃度的一些有機成膜的分子可獲得不同動態的膜壓圖形, 有效的將分子狀態與結構等充分反映出來。

2.4 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

2.4.1 對無線傳感器的應用。

在環境監測之中對于無線傳感器的應用時一種層次類型的網絡結構, 其中最為地步的層次是在監測的實際之中, 傳感器的一個節點。之后的上層有基站、傳輸的網絡, 最后兩節到網絡之中。

2.4.2 PLC技術的應用。

PLC是一種將自動化、計算機一級通信的技術集成一體的一種新型裝置, 它在結構之上對于防塵、抗震等都有著有效作用, 適合在條件較為惡劣地方或者是工業的現場。對于一些雨水的監測一級農業的生產或是抗旱防洪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海洋環境監測技術

3.1 實時監測岸基海洋環境裝置。

實時監測岸基海洋環境裝置是一種實時采集地區海洋環境預報數據的系統, 它的主要作用是:對岸基海洋的環境進行實時監測, 有利于人們及時了解岸基海洋的環境狀況。應用實例有:1991年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灣安裝了物理海洋學實時系統, 能夠實時獲得該海灣的水深、風向、潮汐、潮流以及海面油膜移動等數據和狀態, 這些監測得來的數據對海上船只航行、海面油污移動或者海難搜救起到重要作用。平均每年給坦帕灣創造了超過200萬的經濟效益。

3.2 衛星遙感技術。

隨著計算機衛星技術的發展, 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海洋環境監測, 并取得良好成效。應用的技術配置具體包含有多光譜掃描儀、海洋水色成像儀、沿岸帶水色掃描儀和合成孔徑雷達等。一般陸地衛星的多光譜掃描儀是用于沿海懸浮泥沙含量和其擴散狀態的監測;用于工業排污與生活污水的監側。應用實例有:在1972~1977年間出現了3次大范圍海上溢油問題, 采用海洋水色成像儀與沿岸帶水色掃描儀用于懸浮物濃度或者海域葉綠素的分析, 實現全天24h的海洋油污實時監測, 具體監測溢油的分布范圍、油膜厚度、移動擴散狀況和溢油量等。而合成孔徑雷達可以自動生成油污染圖像, 能對熱污染與城市污水排放成圖, 還能幫助追查突發溢油事件的污染源。

3.3 航空油污監測技術。

近十年來來, 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 海上石油運輸行業也形成一定規模, 由此也引發了石油、原油泄漏等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 航空油污監測技術的應用逐漸成熟起來。這項技術具有反應快速等優點, 在海洋環境監察及執法取證等方面成效顯著。在20世紀90年代初, 英、法、美、日、丹麥等國家在固定海域聯合投放了大概25~30臺型號、功能不一的航空污染監測系統, 而且這些國家的海域管理部門都配置了油污監測的實時預報系統, 對本國的監測點實施24h不間斷的實時監側, 不僅起到有效測量油溢海區的面積、油膜的厚度以及油溢量等, 還能精確鑒別污染物種和污染來源, 幫助對非法排污者進行有效取證。

結束語

本文針對環境監測與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進行具體的分析以及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的具體的分析, 通過相關的介紹, 我們認識到了環境監測的重要意義, 因此我們要對環境監測工作傾入努力, 以便環境工作人員進行參考, 建立健全與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 從而保證城市環境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冠九.淺談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發展趨勢[J].環境科學與管理, 2005 (5) .

[2]劉瓊玉.我國環境檢測與治理技術有關問題探討[J].江漢大學學報, 2009.

環境監測點范文第2篇

1 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

1.1 環境監測的基礎工作準備不充分, 呈現出區域化的現象

環境監測工作在每個地區的開展狀況大不相同, 且基礎都相對薄弱, 由于監測手段和技術水平的落后, 科研能力的不足以及人才的缺失導致環境監測工作一直都處于一個停滯的狀態。設備問題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設備數量的不足和科技含量相對較低, 使環境監測工作中出現故障的頻率和數據的不準確性相對較高, 也沒有監測環境污染中發生的緊急事故的儀器。同時由于受我國各地區間的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和諸多客觀條件的影響, 我國在環境監測方面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相去甚遠, 區域化現象太過明顯。

1.2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根據中國當前國情而言, 我國的環境監測機構大都得到了國家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 國家實驗室認證、計量認證、國家實驗室資質認證等證明, 建立起了對環境進行監測的具有全面性、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然而, 很多監測機構認為他們的工作就只是對環境的質量進行監測, 忽略了要在對環境質量進行監測的同時也應當進行有效的管理, 促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正常運行, 否則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資源, 又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既失去了工作人員的自我監督的機會, 也放棄了自我提高的機會。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中還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對內部審核有效性的管理, 國內的內部審核基本上停留在文字的記載和文件的歸檔上, 沒有對日常的環境監測工作進行合理化的管理。這就導致最終建立起來的這種管理體系, 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和外部評審所建立的缺乏實用性的系統, 這樣就將一個環境監測管理工作實實在在的變成了一個普通管理和書寫文案的工作, 使體系的建立完全缺乏了應有的意義。

1.3 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的整體素質的必要性

在我國, 關于環境監測的工作一直都有很多缺陷, 比如從事監測工作的人員匱乏、監測工作經費不足、監測工作量較大等等。從事監測工作的人員, 對長期的監測工作產生了一種疲乏感, 在進行監測工作的時候只注重文案的書寫來應付檢查, 忽略對環境問題的真正監測, 由于其業務量較大, 需要從事這些業務的范圍也較為廣泛, 就導致了QA/QC工作的邊緣化。而在對環境質量的管理方面一直都存在著局限性, 重實驗室控制, 輕現場監測, 使質量管理在其現場監測環節中一直都較為薄弱。

2 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 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水平

2.1 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一項嚴謹、周密、科學的系統工程, 它涉及環境監測的每一個環節, 確保環境監測最終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精密性、代表性和公正性, 是環境監測人員進行工作的依據與準則。首先, 提高工作人員質量管理的意識, 這是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關鍵。通過對管理意識的提高, 可以使得工作人員切實的把質量管理工作納入環境監測和管理的重要日程中, 有助于工作人員規范環境監測的各個工作環節, 同時有利于管理人員經常性或定期地采用質量監督、管理評審以及內部審核來評估質量管理體系。其次, 鼓勵全員參與,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中的各個監測環節如監測設計、布點、采樣等都需要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協作完成的。提高全體人員參與意識, 從而實現質量管理的制度化、體系化和自我完善的管理機制, 確保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得到持續運行。第三, 進一步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機構, 依照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全程序的進行質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有效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

2.2 加強日常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是貫穿環境監測全過程的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 是科學環境監測分析工作的有效措施。首先要確保室外采樣的質量。采樣質量保證理論涉及最小取樣量、最小取樣數和可允許的最長保存時間等方面的研究。為保證采樣的質量, 要求采樣人員熟練掌握采樣規范, 嚴格按規范采樣, 盡可能采集到有代表性的樣品。其次認真做好實驗室內質控工作, 對每批樣品運用平行樣、加標回收率、標準物質對比分析等進行質量控制, 認真審核質控數據, 質控人員要嚴把數據質量關, 對不合格的數據應要求分析人員查找原因, 并返工重做, 使監測數據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對監測結果的相關性進行審核, 監測數據的處理、統計均采用標準方法或技術規范中規定的方法, 對上報數據和向社會出具的監測報告均進行三級審核, 技術負責人或授權簽發人簽發, 以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合理性和準確性。

2.3 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及監測人才培養

隨著環境監測對象的日益復雜化, 環境監測技術的不斷現代化, 對監測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敬業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測能力建設, 是監測質量管理的基礎。能力建設包括儀器裝備、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三個方面。儀器裝備是能力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 監測人員素質的提高是能力建設的重要環節, 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一方面要通過崗前培訓、技能培訓、繼續教育等渠道搞好全員培訓, 使監測人員全面掌握監測業務知識;另一方面加強資金投入, 不斷充實各類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和物資, 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環境監測工作的需要。

結束語

我們要重視環境監測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 把環境監測工作內部實驗和現場監測相結合, 是環境監測管理體系不斷得到完善, 從而指導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進行, 以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的, 為環境保護、環境管理、政府決策等提供真實有效的科學數據。

摘要:人們生活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環境的優良程度, 環境的好壞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作為人類生存的載體, 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 加強對環境監測質量的監督, 提高對環境的監測水平, 在目前高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很有必要。為了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讓環境的質量監測工作得到更好的完善, 保證有關環境監測數據的全面性、及時性、準確性, 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資料, 作出正確合理的戰略決策, 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這篇文章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 結合工作經驗, 就當前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和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環境鍵監測工作,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環境監測水平

參考文獻

[1]姜彬.建立環境監測預警體系處理環境監測所面臨的問題[J].價值工程, 2011, 20 (3) :567-569.

環境監測點范文第3篇

1 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隨著環境質量監測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 我國大部分環境監測機構取得了國家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計量認證、國家實驗室認可、實驗室資質認可等, 初步建立起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然而很多監測機構在實際的監測工作中, 僅停留在對環境的質量進行監測的層面上, 在監測的同時忽略了進行有效的管理, 使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形同虛設, 既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又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工作人員還白白浪費了自我監督、自我提高的機會。另外, 內部審核缺乏有效性的管理, 僅停留在文字和文件的歸檔上, 缺乏對日常監測工作必要的監督和管理, 環境質量監測管理工作變成了少數工作人員的文案工作, 而不是全員參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成了應付外部評審和檢查的工具, 喪失了應有的意義

1.2 缺乏高質量的監測技術人員

我國環境監測工作存在很多缺陷, 主要表現在經費不足、工作量大、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環境監測技術的提升要求質量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監測能力及業務素質, 然而由于培訓機制不完善, 質量管理培訓不到位, 導致高質量的監測技術人員缺乏, 工作人員往往忽視了現場監測的質量管理工作, 而只注重實驗室內的質量監測, 直接影響了環境監測的質量, 環境監測工作效率低下。

1.3 采樣質量缺乏保證

采樣質量直接影響著監測數據的結果, 但是采樣工作在環境監測工作中長期不被重視。在環境監測工作中, 設備和人員都不夠完善, 采樣時比較困難, 減弱了控制污染源監測質量的力度, 很多樣品都是在幾分鐘內采集出來的, 監測所得結果只能反映某一時間段內的環境狀況。

2 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對策

2.1 建立健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

2.1.1 要提高監測人員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意識, 明確責任、權利、義務到監測監督站的各個部門及監測人員, 使各部門監測人員共同合作, 努力把質量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 環境監測的各個環節在實際的監測工作中不斷得到規范, 管理人員也通過質量監測、內部評審及管理評審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經常性或定期性的評估[2]。

2.1.2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包括多個環節, 如布點、樣本采集、監測設計、數據分析等, 它需要各部門監測人員全員參與, 共同協作完成。鼓勵全員參與, 提高參與意識, 不斷完善管理機制, 實現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化、制度化。

2.1.3 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機構, 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質量管理工作及控制工作, 做到全方位、全程序, 全面提高環境監測的質量。

2.2 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基礎是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它具體體現在人員素質及敬業精神、儀器設備、管理水平三個方面。儀器設備是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必不可少的物質保障, 要加大投入資金, 確保各種先進儀器設備及物資及時到位, 便于工作人員開展工作, 滿足不斷發展的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提高監測人員的素質是能力建設的有效保障, 它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監測數據的合理性及精準性, 所以要做好崗前培訓和教育, 積極開展技能培訓, 盡力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敬業精神, 確保質量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2.3 確?,F場采樣的質量

環境監測過程的技術工作是質量控制, 管理工作是質量保證。要科學的做好環境監測分析工作, 首先要確?,F場采樣的質量, 做好現場調查, 對有關資料進行核實, 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采樣的點位、斷面、頻次、周期, 并根據這些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采樣方案, 以實現樣品的完好性及代表性。同時要求采樣人員嚴格按照采樣規范進行采樣, 盡最大努力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樣品。其次, 要做好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工作, 包括對每批樣品加標回收率, 標準物質進行對比分析等, 數據必須經過認真審核, 質控人員要把好關, 對不合格的數據嚴格要求分析人員找出原因并重新整理, 有效的控制監測數據的質量。最后對監測結果進行審核, 采用標準方法, 按照技術規范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對上報的監測報告進行嚴格審核, 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3 結語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保護環境至關重要,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 提高環境監測整體水平, 從而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它的優良程度影響著人類生活質量的高低。然而近年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 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環境質量水平不斷下降, 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 提高環境監測整體水平十分必要。本文從目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 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 提出了相應對策, 旨在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整體水平,問題,對策

參考文獻

[1]夏新.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2012, 01:1-4.

環境監測點范文第4篇

摘要: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要通過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方法,及時準確監測,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對照該要求,提出了目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中常見的主要問題,初步探討了現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 589—2010)的不足之處,概述了日常準備、應急響應、現場勘查、確定監測項目、現場采樣及測試、監測分析方法、質量保證及質量控制、應急監測報告等各環節的主要技術要點。建議在應急監測方案中明確終止條件,在應急監測快報及報告中提出終止預告。同時,日常積累和儲備是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基礎和保障。

關鍵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

DOI:10.14068/j.ceia.2017.01.007

當前,我國環境惡化狀況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突發環境事件仍呈高發態勢,環境安全形勢依舊嚴峻。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決定了其處置越快越好,因此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及時準確監測,為應急決策提供依據。環境應急監測是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處理中始終依賴的基礎工作,是做好突發環境事件處置、處理的前提和關鍵。

1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面臨的挑戰

我國于2006年發布了《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于2014年進行了修訂?,F行《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14]119號)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訂實施的背景下,總結近年來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實踐經驗完成的。其中,“4.2.4應急監測”條款規定“加強大氣、水體、土壤等應急監測工作,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種類、性質以及當地自然、社會環境狀況等,明確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方法,確定監測的布點和頻次,調配應急監測設備、車輛,及時準確監測,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這就規定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主要任務。

1.1技術要求仍需完善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HJ 589—2010)規定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布點與采樣、監測項目與相應的現場監測和實驗室監測分析方法、監測數據的處理與上報、監測的質量保證等的技術要求,是目前實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主要技術依據。該規范自實施以來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起到了一定的規范和指導作用,但尚有一些不足:一是現有規定不夠系統,難以滿足國家法規對環境應急監測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規范中某些規定繁簡程度不一,可操作性不強,難以滿足紛繁復雜的應急監測需要;三是規范中某些術語和定義較為含糊,難以滿足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需要。目前,該技術規范正在進行針對性的修訂完善。

1.2實踐操作存在短板

目前環境應急監測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應急監測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強;二是部分單位的人員、技術及物資準備不足;三是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部分單位的應急組織協調不力;四是部分應急監測機構技術能力不足。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需要應急監測時,上述問題就會顯現出來。只有加強日常準備,并在應急實踐中總結提高,這些問題才有望得到解決。

2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日常準備

目前環境應急監測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大都因日常準備不足,環境應急監測的成敗主要取決于日常準備是否充分。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日常準備:

(1)應急監測預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預案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應建立在環境敏感點分析基礎上,與環境風險分析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能力相適應,并要通過應急監測實踐和演練進行檢驗、評估及修訂。

(2)應急監測隊伍。應急監測隊伍包括專家、專業人員、協調聯絡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應急監測人員須職責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到位;應在平時加強培訓,并不斷更新專家信息,確保應急監測時能給予必要的技術支持。

(3)技術準備。平時應調研并收集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區域內重點風險源信息、應急優先控制污染物數據庫及應急監測分析方法等技術資料;若可能,最好設計幾類常見環境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報告模板,需要時可在最短時間內填充內容進行完善。

(4)物資準備。對于應急監測時可能用到的分析儀器、采樣設備、耗材、現場實驗室、安全防護裝備、車輛和照明等后勤保障裝備、通訊設備、輔助設備等物資,平時做好運行維護,以確保需要時能正常使用。

(5)應急監測演練。通過開展應急監測演練,由專家和相關人員對演練進行評估,查找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監測預案。

3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程序

要做好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除了充分的日常準備,還需要通過順暢的應急監測程序機制予以保障實施。典型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程序如圖1所示。

3.1應急響應及啟動

環境應急監測實行分級響應機制,并按響應程序進行。接報時應記錄下達通知的人員姓名、單位、通知時間,事件發生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主要污染物和數量、污染源、污染范圍、影響及危害程度(特別是所涉及的環境敏感點情況)、處置情況、事件發展趨勢等信息,并及時報告相關責任人。該環節主要是進行信息收集、判斷與決策,并按程序啟動應急監測預案。

3.2現場勘查及信息溝通

勘查內容包括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時間、地點、原因、事發經過,污染物種類、數量,污染途徑、波及范圍,受污染環境介質,區域水文氣象參數,敏感目標及其分布,以及有關部門的處理情況等??辈樾畔皶r報告應急監測指揮部并傳達給相關人員。信息溝通方面,應重視新媒體的作用,如微博、微信等傳播快、信息源廣,通過查閱可快速了解事件信息及社會公眾的反應。此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采用靈活的內部信息溝通方式,如微信群聯系便捷,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溝通。

3.3確定監測項目

監測項目原則上為相應環境質量標準中所要求控制的監測因子,以及根據污染事件的性質和環境污染狀況確認在環境中積累較多、對環境危害較大、影響范圍廣、毒性較強的污染物,或者為污染事件對環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特定項目。應優先選擇主要污染因子與特征污染物,并根據污染物性質(自然性、擴散性或活性、毒性、可持續性、生物可降解性或積累性、潛在毒性)及污染趨勢,按可行性原則(有監測方法、評價標準或判斷依據)進行確定。

(1)已知污染物的突發事件。應根據已知污染物來確定主要監測項目,但還應考慮其伴生元素、衍生反應產物及次生污染物等。很多金屬礦都有其伴生元素,如2012年發生的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最后確定的污染企業是一家煉銦企業。油類污染因不同種類的油品而監測項目不同,如重油污染除石油類外,還應注意苯系物和多環芳烴等的影響。

(2)未知污染物的突發事件。首先,通過現場勘查和感官判斷,初步推斷主要污染物或污染物類別。若初判為中毒事故,可根據中毒反應的癥狀推斷毒性的強弱和緩急,再結合常見急、慢性有毒污染物的資料信息,縮小目標篩查范圍。如發生死魚時,可根據死魚的癥狀初判死因,若魚腮缺少血色應是缺氧窒息,鱗片張開、腮血鮮紅可能是急性中毒,若兩種情況均不符則可能是慢性中毒。

其次,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包括事發地及周圍的水文、氣象、地理、地質、經濟、社會及環境信息重點關注環境敏感點、污染源及潛在風險源,查詢其生產、安全及環保記錄,必要時結合附近自動監測站等現有的監測結果初步判斷主要污染物和監測項目。如某市有居民投訴空氣中有異味,環境監測部門根據附近空氣自動監測站中二氧化硫濃度異常的信息,排查判斷出是一家企業脫硫裝置故障造成含硫污染物直接排放所致。

再者,當現場勘查和資料收集仍不能判斷主要污染物及監測項目時,可利用便攜式監測儀器或流動式監測平臺等現場快速監測手段進行現場快速篩查或分析。但不可輕信篩查或分析結果,因有時會產生假陽性,需用不同原理的其他方法再次確認。若兩種方法得出的結果較為一致,可基本確定結果的正確性,否則需繼續核實篩查或采樣后送實驗室分析確定。

當現場快速監測仍不能確定主要污染物及監測項目時,應及時采樣送實驗室分析確定,但需要注意樣品的代表性,測定某些監測項目時還應注意去除干擾物質。如某監測站在監測中發現揮發酚含量超標,疑為酚污染,但經排查未發現酚污染源,后確定實為油類污染,揮發酚含量超標是因樣品中含油量高,對酚的測定產生了干擾所致。

3.4現場采樣及測試

現場采樣及測試應遵循如下原則:(1)針對不同的事件類型和應急監測的不同階段,以最少的采樣斷面(點位)和頻次,取得最有代表性的樣品;(2)現場監測儀器設備應能快速篩查、鑒別污染物,并能給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的檢測結果,直接讀數,使用方便,易于攜帶,對樣品的前處理要求低;(3)凡具備現場測定條件的監測項目,應盡量進行現場測定,必要時另采集一份樣品送實驗室分析測定,以確認現場的分析結果;(4)做好樣品管理,注意人身及樣品安全。

3.5監測分析方法

首先可采用現場快速監測方法進行初步判斷,然后從速送實驗室進行確認、鑒別。實驗室應優先選用國家或環境保護標準分析方法,當實驗室不具備使用標準分析方法時,也可采用由其他行業權威部門規定或推薦的方法體系。若某些項目監測尚無標準或統一分析方法時,可采用其他等效分析方法,但應經過驗證合格,確認其檢出限、準確度和精密度能夠達到相關要求。

3.6質量保證及控制

針對不同的突發環境事件類型和應急監測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質量管理要求及質量控制措施,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最小的代價,獲取最有用的監測數據和信息,既能滿足應急工作的需要,又切實可行。

3.7應急監測報告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報告應按預案中確定的報送范圍進行報送,通常應上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任務下達單位。應急監測報告以及時、快速報送為原則,可采用多種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新媒體)報送監測結果等簡要信息。在每期的應急監測報告中,可提出對下一步應急監測工作的計劃和建議,并在下一步方案的編制中給予考慮。

3.8應急監測的終止

目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的“有始無終”已成為困擾環境應急監測人員的一大難題,主要是因為缺乏應急監測終止的相關規定?,F行《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中“4.4響應終止”條款規定“當事件條件已經排除、污染物質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時,由啟動響應的人民政府終止應急響應。因此,在即將修訂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中,建議對“應急監測”和“跟蹤監測”的定義予以明確界定,將“應急監測”定義為應急響應期間的監測,應急響應終止后應急監測自動終止;將“跟蹤監測”定義為應急監測終止后為繼續掌握污染程度、范圍及變化趨勢所進行的監測,并從技術角度提出通用的跟蹤監測終止條件?,F階段,建議在應急監測方案中明確終止條件,在報送的應急監測快報及報告中提出終止預告。

4結語

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日常準備尤為重要。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地市級以上的環境監測部門設立專職的應急監測內設機構;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并落實人員培訓制度;環境應急監測預案要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并通過實戰和演練對預案進行檢驗,不斷修改完善;平時應加強環境應急監測技術研究,不斷增強技術儲備;應急監測儀器、設備及物資儲備應充足有效。此外,及時的應急響應,合理的應急監測程序,高效的信息溝通和組織協調機制,規范的監測過程,可靠的監測結果,是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工作的關鍵。

環境監測點范文第5篇

第一條為加強本院輻射工作場所的安全和防護管理,規范輻射工作場所輻射環境自行監測行為,根據國家《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在本院范圍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單位輻射工作場所輻射環境自行監測。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輻射環境自行監測,是指輻射工作單位自行組織的對其輻射工作場所及其周邊環境、流出物等進行的監測活動。

第四條輻射工作單位應根據輻射工作場所的輻射活動類型和水平,按照《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等標準規范,制定本單位輻射環境監測制度、監測方案和監測計劃,對本單位輻射工作場所輻射環境定期開展自行監測,并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負責。

第五條本單位不具備專業的輻射環境監測能力,且自行監測應有與所從事輻射活動相適應的輻射監測專業技術人員、監測儀器和質量管理制度。監測人員要通過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監測儀器要按規定定期檢定。

第六條本單位不具備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委托具有國家、百色市《資質認定計量認證證書》(CMA)或《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證書》(CNAS)資質的輻射環境監測機構進行監測,所需經費由本院承擔。

第七條開放型輻射工作場所的監測,還應包括場所內地面、操作臺、設備和物品的表面污染監測。有流出物的場所還應對流出物及其周邊環境影響進行監測。

第八條監測記錄或報告應記載監測數據、測量條件、測量方法和儀器、測量時間和測量人員等信息。

第九條如發現監測結果異常,應立即停止輻射活動,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輻射安全隱患。

第十條輻射安全防護建立輻射環境自行監測記錄或報告檔案,并妥善保存,接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環境監測點范文第6篇

1.1 政府對環境監測服務市場的監管滯后

質監部門統一監管社會各類檢測機構的計量認證。檢測機構不但要提供專業化的環境檢測服務,同時受到國家政府部門的監管。目前在環境檢測服務市場上存在一些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1)環保部門和質檢等部門在行使自身的權利和職能時存在不協調的現象,工作內容存在交叉沖突;(2)在對社會檢測機構行使監管權時,監管部門并沒有強有力的法律依據;(3)專業部門缺乏合理的管理體系。

1.2 監測技術待提高,數據互聯存瓶頸

目前我國基本采用連續自動監測的方式對環境空氣質量和大氣污染源排放狀況實施實時監測,但是在水體方面卻難以實現自動監測,我國的972個地表水監測中只有149個點位能夠進行連續自動監測,而其他絕大部分是人工取樣檢驗的方式對當地水體進行檢測,然后定期向上級報告。我國地下水自動化檢測井數量占有比例僅僅為14%。在土地利用方面,通常是幾年才進行一次監測,所以對水土流失、草原損害等生態破壞行為的監管力度不夠。

2 統籌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建議

2.1 建立獨立的國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

(1)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布置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宏觀決策可以以此監測網為基礎,為國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檢測預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評價、責任的考評、公眾參與等政策的落實和執行服務。開展全國性的環境質量監測網能夠提高國家對環境實時狀況的掌握情況,具有全局性和區域性,有助于監督監測國家重點污染源,可以實現跨國界生態環境的監測,同時有助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環境質量預警工作。

(2)可以將各個部門和地方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進行有機整合。在國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中,加入各個地區和部門在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地利用、草原狀況等生態要素的監控,有效提高全國在環境方面的監測,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優化網絡技術,逐步實現監測網絡的拓展和擴大,這樣有助于加強對環境的實時檢測,統一管理。

(3)由獨立機構管理國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全國性的環境監測是一項龐大的工作,同時為了避免不同部門之間出現工作的交叉重復或者職權上的矛盾,可以成立專門的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部門,該部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直接由國務院進行管理。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權責分離的狀況,保證國控生態環境質量檢測體系具有公平、公證、獨立和權威。

(4)在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部門后,可以將其他大量的各個部門和政府的職能進行整理分析,進而可以根據整理得到的結論針對不同的管理需求設立專門監測職能,設立專門用于監測生態環境的監測網,提升環環境監測時效。

(5)應當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在專門監測職能領域的權利和責任,根據不同項目內容監測標準要求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基礎對中央責權、地方責權等列出詳細的清單,將中央和地方的責任權利明確劃分,避免出現工作重復和沖突。

2.2 創新政府監管方式和手段

政府應當在購買環境檢測服務上加大力度,提高社會檢測機構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水平,提高相關部門環境監管的整體實力,應當以國家層面加強設定和管理生態環境檢測機構的資質。環境檢測市場可以朝著多種類方向發展。對于人煙稀少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需要加快培育監測市場,政府需要發揮主導作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金開展環境檢測。東部地區同時也應當提升自身的環境監測水平,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加快發展政府環境檢測機構的發展。不斷完善環境保護問責機制,保證政府能夠對環境進行有效的管理。

2.3 加強構建生態壞境監測大數據體系

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強對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體系的構建,規劃制定生態環境監測的“互聯網+”專項,加強匯交、集成、共享和應用監測信息。還可以以管理為目的構建國家生態文明平臺,分析生態環境監測的數據,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化支持和基本數據,從而全面提升監測技術和水平,加強先進設備的應用,不斷在環境監測領域推廣和應用云計算、物聯網、在線監測等先進的技術。支持重點監測設備的研發。建立健全數據信息生產的技術標準與規范,實現各類儀器設備的互聯互通、實時接入。

3 結束語

目前世界環境狀況低下,生態環境監測是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的重要基礎技術支撐,在新形勢下深化生態環境監測、加強生態文明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建立、爭取實現信息共享是實現環境統一管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是保障我國可持續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重要途徑。

摘要:我國近些年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對環境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傷害,僅以目前熱議的“霧霾”天氣就能發現我國環境質量狀況。此外,水質惡化、土壤污染等已經成為阻礙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生態環境在國家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應當加強對環境狀況的監測,從而保證經濟,加強環境治理,保證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環境監測

參考文獻

[1]羅毅,高鋒亮.加快推進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改革為生態環保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J].環境保護,2015,(20):16-19.

上一篇:韓國的習俗范文下一篇:學雷鋒團課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