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育類論文教育范文

2023-09-18

教育類論文教育范文第1篇

“心理描寫”是中學記敘文訓練中的重點。為便于后文討論,透過下面課例,我們先來看看“心理描寫”目前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哪些。第一個課例是汪洋老師的《“思前想后”——心理描寫教學設計》(刊于《新作文》2009年第12期)。這個課例的主要教學環節有:

1.導入。出示兩篇初一新生考場作文,比較兩文優劣并引出描寫、心理描寫的意義。

2.引導學生再次默讀兩個心理描寫片段,發現并總結心理描寫一般規律。

(1)啟發:我們在寫人物心理的時候常用到一個成語“思前想后”,看看我們這兩段心理描寫哪些是屬于“思前”,哪些是屬于“想后”,除“思前想后”外還有想什么時候的心理描寫。

(2)學生默讀后匯報片段中屬于“思前”的內容,屬于“想后”的內容,還有屬于“想現在”的內容。

(3)根據學生匯報,總結:“思前”就是想過去,“想后”就是想未來,心理描寫一般可以從“想過去”“想未來”“想現在”這三個角度來展開。

3.指導學生運用心理描寫一般規律進行改寫訓練。

4.賞析名著中的心理描寫片段,體驗高境界心理描寫。

第二個課例是賀燕君老師的《“心理描寫與人物形象塑造”教學設計》(刊于《中學語文教學》2015年第11期)。此課例的主要教學環節有:

1.出示明人宋濂《龍門子凝道記》(節選)。

2.引導學生對人物事件進行品評,明確“寫什么”,為“怎么寫”鋪墊。

3.在實踐中體驗領悟心理描寫的技巧與標準。

(1)片段訓練一:靜態心理剖析

敦偶在坐,心知為魯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為真耳。”

A.假如申屠敦是一個追尋真理、軟弱迷惘的人,他會有怎樣的心理,請加以描寫。

B.如果申屠敦是一個堅持真理、剛烈正直的人,他會有怎樣的心理,請加以描寫。

(2)片段訓練二:動態心理發展

原文中“權貴人請觀之,良久曰:‘非真也。’”這一處“良久”時間段中貴人的心理活動值得我們琢磨。教師提示學生:要寫出人物心理動態發展過程,以及隱秘、曲折、細膩、復雜的動態心理描寫特點。

(3)片段訓練三:選擇恰當的意象表現心理

請選擇一個具體景物、物象,使之著上申屠敦當時“歸而嘆曰”的心理(追尋真理、軟弱迷惘、凄涼無奈的性格)。

A.以情境設計或意象渲染烘托申屠敦(第二種性格)的心理世界。(方法)

B.心理描寫:物皆著我之色彩。故事情節符合人物心理發展邏輯。(標準)

上述兩個課例兼涉初高中學段,均出自中學語文界權威專業雜志,代表了當下“心理描寫”教學的一般內容及特點,帶有較強的范本研究價值。

就目前學生寫作記敘文的實情來看,主要的難點有二:一為不知“怎么辦”,即不知道如何去寫作“心理描寫”“動作描寫”“景物描寫”等內容。二為不知“何時用”。一些外顯性較強的描寫內容,學生在“何時用”這一問題上很少有迷糊,但是對于像“心理描寫”這類偏于隱秘、內蘊的描寫類型,很多學生卻不知道“何時用”,進而導致了很多初學記敘文的學生,一學期下來,記敘文寫作中幾乎沒有“心理描寫”。當下筆者提出“何時用”這一問題,顯得有些膚淺,但這確實又是學生在寫作實際中遭遇的一個困點,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重視。

二、語境機理:“心理描寫”的深度透視

一般認為,“心理描寫”就是呈現人物心理的一種描寫手段。這樣的理解過于籠統泛化,對真正把握“心理描寫”幾無多少價值。下面,我們先呈現幾段名篇中的心理描寫。

1.他想:不過這條魚給我弄死了,我倒是過意不去?,F在倒霉的時刻就要來到,我連魚叉也給丟啦。“Detuso”這個東西,既殘忍,又能干,既強壯,又聰明??晌冶人斆?。也許不吧,他想。也許我只是比它多了個武器吧。——海明威《老人與?!?/p>

2.這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曹雪芹《紅樓夢》

3.(蕭澗秋)看完這封信,心里卻急烈地跳動起來,似乎幸福擠進他底心,他將要暈倒了!他在桌邊一時癡呆地,他想,他在人間是孤零的,單獨的,雖在中國的疆土上,跑了不少的地面,可是終究是孤獨的,現在他不料來這小鎮內,卻被一位天真可愛而又極端美麗的姑娘,用愛絲來繞住他,幾乎使他不得動彈。——柔石《二月》

細細品讀上述心理描寫片段,我們透過文字潛隱的思維關系會發現:心理描寫是人物遭遇(歷經)一些人事物之后,內心中的判斷(評價)、推理的內容。例1句中,“不過這條魚給我弄死了”一句就是對具體事件的判斷,隨后的一句話“我倒是過意不去”便是對我的心理狀態的評價概括。例2句中,林黛玉的心理描寫暗含著因果推理,即,因為“這幾個三等仆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況今至其家”,所以“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例3句中,蕭澗秋的心理描寫中既含有對自己狀態的自我評價,還有他“不得動彈”的原因推理:一位天真可愛而又極端美麗的姑娘。

由上分析,雖不能窮盡式地得出一個非常全面而準確的結論,但通過幾個典型心理描寫后,我們會發現,心理描寫往往與判斷(評價)、推理有關。換言之,當我們遇到判斷(評價)、推理語境時,便不能忘卻“心理描寫”的用武之所。這一認識對于學生學習心理描寫至關重要。因為,記敘文寫作的常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肖像描寫、心理描寫)中,使用率較低的就有心理描寫。使用率低,意味著不會用,不好用,實際上,深推一步的問題在于:很多學生根本搞不清楚什么時候用。這個問題解決之后,“怎么用”“如何寫才能寫好”等問題才有了存在的價值。

三、重視“何時用”:“心理描寫”的引申價值

有了上述認知后,我們來看一則學生的作文片段。

教室中幾束慘白的燈光抵擋不住臘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著熱氣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一張一合,數學老師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縷縷如同從窗縫中擠進的寒風。我緊裹著寒服,不由自主地將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著凍得僵硬的腳踝,讓身子暖和些。

這個片段中的內容不少,既有環境描寫,也有人物描摹。如果要加入“心理描寫”,沒有“何時用”的相關知識作為支撐的話,我們會感到茫然無措。如果我們以“何時用”的視角審視這段話,就會尋覓到很多可以切入增添“心理描寫”的地方。首先,是對環境“黯然”“清寒”的判斷(評價);其次,可以是對數學老師上課狀態的判斷(評價);另外,還可以是我一連串動作的因果推理。試看增添了不同“心理描寫”內容的片段:

1.教室中幾束慘白的燈光抵擋不住臘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著熱氣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個詞:“鬼天氣!”一張一合,數學老師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縷縷如同從窗縫中擠進的寒風。這是多么奇妙的事兒啊!我緊裹著寒服,不由自主地將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著凍得僵硬的腳踝,讓身子暖和些。

2.教室中幾束慘白的燈光抵擋不住臘冬的暗然。窗外,清寒的雨滴在冒著熱氣的玻璃上撞得粉身碎骨。一張一合,數學老師的嘴唇中溜出的竟是一縷縷如同從窗縫中擠進的寒風。我緊裹著寒服,不由自主地將身子向同桌移了又移,拖著凍得僵硬的腳踝,此時,我心里只有一些平庸的念想:“好冷啊!靠近點,暖和些,暖和些!”

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增加了心理描寫片段之后的文段,不僅讓文章內容愈發充實,而且主要人物的存在感更加明顯,人物性格特征也越加明晰。這便是心理描寫的價值。無論何種價值,我們都不能忘卻“何時用”思維在其中發揮的效益。這種思維,是我們教學“心理描寫”的必由之路與便捷之途。

另外,行文至此,我們還應該有如下的體認:從寫作的實情來看,筆者以為,“心理描寫”可分廣義與狹義兩類。從某個極端意義而言,學生所有的習作內容(人、事、物等)都屬于內心活動,都應歸入“心理描寫”的范疇,這屬廣義的“心理描寫”。但實際上,我們目前研究的主要聚焦點在于一些狹義層面的“心理描寫”:記敘文中的人物遭遇(歷經)一些人事物之后,內心中的判斷(評價)、推理的內容。當然,對比廣義與狹義“心理描寫”的異同并深化下去,會成為記敘文描寫教學中的另一個有價值的研究方向。

[作者通聯:四川資陽市樂至縣樂至中學]

教育類論文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師范類專業認證是我國為提升中小學教師專門人才培養速率和質量而實施的一項教育改革新舉措,為高校學生拓展就業渠道的同時,也使各科教學面臨著學科專業論證教育理論與實踐成果欠缺的現實。該文基于體育術科教學時代需要,以佳木斯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術科教學為例,從教學實踐角度探索高校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師范生的培養質量策略,促進體育教育專業內涵發展辦法,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術科教學改革提供教學實踐探索經驗與借鑒。

關鍵詞: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   體育教育   專業術科教學   改革

Research on Technical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YANG  Huan   DU Jie   LUO Jiayi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Heilongjiang Provicne, 154007  China)

體育專業術科教學,是以身體練習為主,通過師生互與專門化指導,達到體育教育專業執教能力與教師職業素養成長的教育目的,是當前師范類院校學生實現教師職業能力培養和專項能力成長的重要途徑。師范類專業認證,是指教育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升教師隊伍培養質量,按照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工作要求而開展的針對普通高校師范類專業教育水平的認證工作,旨在證明當前和可預見的時間段內,該校專業教育是否達標,以保證師范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教育結果,從而推動師范類專業學科內涵建設水平和師范生能力培養結果,不斷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能力和培養質量。專業認證辦法的頒布,從宏觀層面為高校師范生培養規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師范類專業認證作為一個新教育策略,其指導思想與認證理念具體落實到教學實踐層面在全國各高校具體學科教學來說尚處于探索階段,如何把握改革實質,緊扣時代旋律則是各高校亟需探索的命題。該文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和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發現,當前我國針對體育教育專業術科教學改革研究多宏觀探討,少具體學科、課程教學實踐探索,特別是對專業認證與體育專業術科改革的研究尚未提及,因此,該科研小組擬從體育教育專業術科教學現狀與認證要求存在的偏差教育現實,探索筆者學校體育教育專業術科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教學實施策略,獲得個案學校改革經驗,為其他高校術科教學提供參照,提升高校師范類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

1  專業認證背景對該校育體教育專業術科教學提出的時代要求分析

1.1 提出教育過程監督要求,有利于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的培養教育理念

2017年由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1],為師范院校教學提出了新新發展要求,不難看出專業認證背景對師范院校教學帶來的三大方面的影響:(1)有助于完成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模式轉變,強調師范生成長、成才規律研究?!掇k法》要求以師范生學習效果和個人發展結果為導向進行教育資源配置和教學活動部署,并將用人單位滿意度作為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足以看出從管理段對師范生教育提出了教育過程監督要求。(2)在教育理念上強調教育產出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關聯和畢業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從人才端重在落實人才培養質量。(3)從教學端提出聚焦師范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建立持續改進質量保障機制和追求卓越質量文化,重在落實。

1.2 強調專業術科教學與就業及職業能力發展之間內在聯系,強化學生的學以致用

就該科研小組對《辦法》進行的徹底解讀結果來看,當前教育部對師范生教學的核心已從知識教育轉向師范生畢業后的崗位教學能力和切實關系成長的職業素養發展上,這樣的深刻角度能有助于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的術科課程設置及教學實施育人方向與路線的確定,從而使體育專業教學從傳統地追求學生運動技術熟練程度轉向加強學生未來就業后的實際職業成長與崗位適應力的問題,特別是教學實施能力。這種強調專業術科教學與就業及職業能力發展之間內在聯系的教育認知的變化,可科學化體育教育術科課程體系、教學結構以及學生能力發展與人才培養策略,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的習得,使術科教學能夠成為學生“學以致用”的重要場地。

2  專業認證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術科教學的改革探索與發展路徑分析

2.1 在教學管理端構建術科與學科相結合的教學結構

根據該小組的文獻檢索、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我國多省的師范類體育專業教學存在術科教學與學科教學相分割、學生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能力成長錯節的現象,這對師范生的未來職業勝任力和職業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2-3]。從教學內容結構上來看,術科和學科教學都是體育師范類專業學生獲得專業理論知識、習得教育實踐,獲得職業能力成長的重要學科,二者的教學比重、教學資源配置與教學之間的聯系是當前不斷追求綜合育人成效和職業勝任力的社會現實的需要和教育發展趨勢。因此,在專業認證背景下,基于當前的師范生教育培養要求和社會用人需要,探索體育教育專業術科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路徑首先要解決好體育教育術科教學結構和教學管理模式,以便在宏觀層面上提升體育教育師范生人才培養認知準度和教學策略的實踐成效。筆者認為首先應加強教學管理端,從源頭上提升體育術科教學的科學性與實踐價值,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發展路徑探索:一是以人才教育結果為導向加強構建術科與學科教學在教學理念、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和評價5個維度的一體式體育教育課程體系。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專業基礎,以現代教育觀念引領學生夯實良好的學科素養和職業道德,致力于“一專多能”綜合人才成長目標,從而在日后的學校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訓練、競賽乃至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甚至社會體育指導等諸多工作中均具有競爭優勢和發展潛能。二是提升術科教學內容的娛樂、休閑項目比重,使教學內容契合社會與教育需要,提升學習深度與社會需要契合度。

2.2 在教學實施端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的育人理念

術科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實踐能力和運動能力成長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師范體育生日后具備教學育人的重要能力與職業素養成長的關鍵環節,因此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其教育成效也是術科教學的核心[4-5]。因此,在教學實施端必須要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的育人理念,注重師范類體育生的教師基本職業能力與素養教育的結果落實。筆者認為可從以下3個途徑進行落實:(1)體育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牢固樹立促進學生能力提升與素養教育結果。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主要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認知和育人理念落實能力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具有直接決定作用。在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探索體育教育業術科教學的理論構建與教學實施,需要著重從教學端發力,特別是教法的育人成效研究,自覺地將范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法以及自學法等注重人的主動成長與素養落實到新教學的創新應用。(2)體育教師課堂教學實施要提升學生參與度,關注學生需要和教學反饋,注重個性差異和整體發展間的平衡與兼顧;(3)注重拓展術科教學課堂延伸途徑,拓寬學生專項認知發展路徑,提供通暢、廣闊的成長空間。

2.3 在學生端激勵主觀能動性成長

根據該小組對該省“體育術科教學現狀及發展問題”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個人努力程度、專業基礎、教學環境、先天素質和智力水平是排在影響學生專項認知發展的最重要6個因素,而學生專業認同度低、基礎差異大、價值觀教育結果出現偏頗則是當前高等普通院校體育教學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難題[6],因此從學生端的執行力和主觀認知結果發力,著重提升對學生的術科教育成效和育人結果的影響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在當前教育條件下,體育師范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和體育技能與文化基礎相長的有效途徑可從以下手段進行重點探索:首先,加強術科教育理論認知教學,讓學生能夠認清術科教學的開展本質,以使學生真正理解教學宗旨、社會發展對個人素質要求,提升教學參與感與學習積極性;其次,構建注重成長階段與系列能力拓展的學生成長教育教學活動,通過大量的以學生為組織和參與主體的教學實踐拓展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知識應用實踐的機會,在活動中不斷檢驗與提升動手、動腦、交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真正具有知識習得、社會適應力、交際能力、研究與實踐能力和創造創新力等諸多能力發展,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特色和教育產出結果,從而對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體育術科教育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進行優化探索提供根據,真正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

3  結語

學生能力發展是教學的終極目標。該科研小組就該校及該省體育教育術科教學現行教學進行深度研究,通過研究分析認為體育術科教學在學生教師職業成長能力發展過程中,對學生的相關能力的發展影響度較大,特別是對學生的體育專業基礎、身體素質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成長具有決定價值,因此必須在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進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成效探索以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升專門性人才培養質量。該文分別就專業認證背景對該校體育教育專業術科教學影響和教育專業術科教學的改革探索與發展路徑兩大方向進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基于該校當前教學基礎和學生能力發展潛能的實踐策略,分別從教學管理端、教學實施端和學生端三個主要教學主體進行了教育理念、教學結構、教學實施手段和教育監督管理方式的探索,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的師范類專業認證新教學模式的培養教育理念,強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成長,具有獨特視角和科研創新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7,28(4):62.

[2] 趙杰.高等體育院校教學學術及實現路徑[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3] 張躍敏.基于案例分析的理工為主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7.

[4] 張赫.體育教育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的優化研究[D].上海: 上海體育學院,2017.

[5] 汪洋.“卓越教師”視域下的高師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實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8.

[6] 趙富學.課程改革視域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教育類論文教育范文第3篇

◆關鍵詞:培智類特殊教育;信息技術;微課

特殊教育學校相對于普通學校來說更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老師在授課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加強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已經成為教師授課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教授信息技術教學中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意識,讓學生充分的了解到信息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以及當今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使學生能夠獲得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這不僅對學生當前的學習乃至對學生今后的生活以及發展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微課主要依靠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人員借助現代信息傳播的平臺,以短時間的視頻為表現形式,對課本以及生活中的知識進行講授的課程。微課的推行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首先它的時間比較短,不至于耗費學生太多的精神和精力。并且微課的教育領域以及教育人員是不受限的,也就是說學生可以接觸到任何他感興趣的老師以及感興趣的知識,這樣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層面,有利于讓學生接收到更加多元的文化。而且微課也包含著很多課外知識,因此教師在教授電子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微課可以充分的拓寬學生的認知層面,讓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能夠讓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更好的掌握。

二、微課在特殊學校信息技術授課中的運用

1.教師應該正確的選擇微課資源

信息技術是我國當前教師授課的重點科目。由于培智類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沒有教材,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生活需要,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要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提高生活質量,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讓學生掌握知識,并且將知識成功的運用于自己的實際生活之中。智力障礙學生相對于普通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是相對較弱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是比較多的。學生自身能力不夠,對學習的敏感度也比較低,而且他們的注意力也是更加分散的。因此教師在教授信息技術的課程中,教師一定要緊緊的抓住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關注點能夠集中在課堂之上。因此教師使用微課便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將學生固定在長達幾十分鐘的封閉式課堂中,那么這對于特殊學校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痛苦的折磨。這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對教師課程的安排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的時候,可以使用微課的方法,教師一定要選擇正確的微課資源,網平臺上的微課教學資源幾乎都是針對普通孩子,所以教師可以自制一些符合培智學生學習特點的微課。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培智五年級學生關于“使用微信發紅包”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選取微課視頻來對學生進行講解。這個視頻的選擇必須要在3到5分鐘之內的,這樣可以更加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這個視頻必須是非常有趣且生動的,不能只是乏躁枯味的解釋視頻,視頻中可以穿插著一些音效或者是一些夸張的動作,這樣便于學生進行記憶。使用這種方法都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的能夠掌握到信息技術。

2.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本實踐

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微課,不僅僅表現在對課程內容的講授,更主要的也可以用于學生的課下復習,培智學生相對來說記憶力更弱,教師要加強學生的知識鞏固,這樣也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常識。也可以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課下的時候給學生發布一些微課資源,讓學生利用課下休息的時間可以進一步的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來鞏固自己的知識。并且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微課資源去開展實踐,例如學生在上節課中學到了關于“使用微信發紅包”,那么在課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練習給家長發紅包來鞏固學生的課程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一時期的時候學生可以利用學校的微課資源,直接進行操作,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也能加強學生對微課的了解,也能夠讓學生真切的去學會如何用微信發紅包。

3.教師要充分運用微課各種形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但是在這一時期,特殊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更弱的,因此教師所起到的引導作用是更強的,因此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注重對微課的使用,這一時期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微課的操作流程以及微課的制作方法,教師還可以制作自己的微課教材。也就是說教師在充分了解課本內容的知識,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網上所使用的微課的形式,教師可以制定自己的微課課件。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培智五年級信息技術關于“如何新建通訊錄”這篇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地考察其他人的微課形式,并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制作出自己的微課課件。教師的微課一定要形式多樣,且要有豐富的語言及色彩搭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特殊學校信息技術的教學,教師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這一時期,微課的使用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思路,能夠讓教師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逢春偉.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的應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3).

[2]張起家.全納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知音勵志,2016(6).

教育類論文教育范文第4篇

我們在家還小時,媽媽評價爸爸是五好丈夫五好爹,父母感情很好,媽媽是沒文化的粗人,爸爸從來都是理解和包容媽媽的嘮叨和抱怨。直到現在鄰居也都夸贊家父,八年了,沒雇傭外人,爸爸把不能自理不會說話的媽媽照顧的無微不至,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丈夫,讓女兒們安心工作。

父親從小手把手教我姐們寫毛筆字,手里抱著還不會說話的我,腳上還放著書看,把我們當模特練速寫,老家具都是爸爸打的,父親是天,勤奮好學;母親簡樸本分,從小都覺得有爸爸在,什么事都難不倒。

我上小學在東洲二校,因為兩個姐姐在那所學校,更因為朱恕然校長與爸爸是“莫逆之交”。學校有個校辦印刷廠,活字印刷的字戳修復,書本的封面設計,以及卷子的插圖,都是我爸爸來繪制的。書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宣傳語,還有櫥窗布置。爸爸既是學校的家長代表,也是有求必應的校外共建力量。那時候的操場一到春天就翻漿,表層干裂,下層是稀泥,踩在上面像現在的氣墊床。朱校長帶高年級的師生到三院的山上取土,鋪操場。我是鼓號隊的成員,少年時大隊輔導員也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個領導。她工作講原則鐵面無私,對她我總是敬而遠之。在小學我參加了書法小組,體育小組。繪畫小組也要我,但分身無術。受家庭影響,我愛好挺多,都是沒有壓力的玩中學,所以成績平平。

班主任蔚老師,正統師范畢業生,工作作風嚴謹,寫得一手漂亮的粉筆字。她不會以廠長夫人自居,對我們一群野孩子教導有方,不知傾注她多少心血,沒有更多精力教導自己的孩子。如今早已在病榻上不能自理,去看望她時,還說著我們兒時的某某,家長的理解配合。好人難做,良心幾何?

如今我當老師才知道:不相欠的了無牽掛,相欠的如何割舍?小時候比較靈活,但吃不了苦,班主任評價我華而不實。體育老師是退伍轉業兵姓楊,綽號“楊大包”,多淘氣的男學生都怕他,他帶我們在學校后面的苗圃訓練,跑兩三圈(一圈500米多),我怎么跑得下來?拐過彎楊老師看不見我就走,還帶一腳的泥巴,所以只訓練沒讓我參加比賽。世界真小,當我再回母校當班主任時,教楊老師的孫子和外孫。教音樂是陳老師,給我班帶過一學期班主任,工作態度也絕對是勞模級的,我上學前班時,陳老師家倆女兒大毛二毛有時會來,后來大毛也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媽說陳老師娘家在阿金溝住,年輕時唱歌好,是金嗓子。絕對懷舊版的老黃歷,親切還有幾分百味摻雜。

一路上在父輩的光環下走過,遇到的是好老師、好校長、好姐姐、好領導、好學生,順風順水上的是好中學,考上幼師,做一名教師,但還是不懂得珍惜和維系良好的上下級信任關系,所處的成長環境都是好的,憑什么好人都讓我遇上呢!有時會抱怨。沒覺悟到自己肩負的使命。

從事本專業美術教學工作中,我不怕麻煩開展國畫課,學生動手又動腦的手工課。利用僅有的一點休息時間開展扎實的書法二課堂活動。用真誠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這也是我教師職業的最大收獲和獎賞。多年后的今天,再看看學生們長大成人,他們何嘗不是以真誠心、責任心回饋社會呢!

無論在哪工作愿我能發揮主人翁精神。支教時,充分挖掘農村學校特色,發揮能寫善畫的特長,為所到學校出謀劃策,上滿課時,還用烙鐵烙了十個少年宮門牌,利用放假時間,根據各活動室設計并烙了十個工藝葫蘆。做展板、櫥窗、寫板報等這都是我的專業特長。與校領導協調配合,完成設計繪制4米×1米的少年宮匾額和簡介。

是黨的培養和關懷,領導的嚴格要求使我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希望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放下個性,站在更高的視野上。有效溝通協調上級,團結社會或家長的力量,關心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做了母親后,我有幸接觸到傳統文化,把兩歲兒子扔家,在道德講堂封閉學習了一周,一周對孩子的成長相當于幾個月,而這一周對我的影響是接下來以后的生活,我回到家好像變了個人吧!我覺得很值得。改變的是什么呢?我還是我,應該是觀念和想法變了。那里的老師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做教材,以誠心傳授,本是陌生人,不知為什么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真誠和親切。學習很有儀式感,也就是很鄭重嚴肅,后不知為什么就把這個純公益的學校取消了。我誠心學習受益良多,不過做的還很不夠。如果學校也有這樣的教育形式就好了。

如陽光,樂觀,向上。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育人無痕。與無數個默默無聞的一線教師一樣,為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提供良好的環境。育人,先是律己。上學時老師會帶我們去學校后的苗圃寫觀察日記,長大后我成為一名教師,也曾帶學生去觀察植物寫作文。苗圃用高壓水管三百六十五度噴淋樹苗時,會看到美麗的彩虹。多少年來城市變遷,許下愿望:不變的苗圃,祖國的苗苗壯大,花朵健康成長!

教育類論文教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經管類高校就業生 畢業生教育 工作模式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入新的階段,畢業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就業壓力日漸增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就業滿意度,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個人發展和高校育人目標,而且關系到對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構建一個科學高效的系統化畢業生教育工作模式,對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積極做好畢業生工作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現實需求。

我們認為系統化的畢業生教育工作模式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關心畢業生、服務畢業生為宗旨,合理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通過學院領導、輔導員、家長、專業老師、往屆校友的緊密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做好畢業生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具有“整體協調、運作規范、組織嚴密、體系完善”的特征。“整體協調”指全院上下共同關心、全員參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與服務工作,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各環節相互銜接;“運作規范”即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場要求和學院自身特點的工作制度;“組織嚴密”是指工作機構設置合理,各部門相互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體系完善”是指學院能夠根據相關政策和社會發展形勢變化不斷改進就業工作體系和模式,使其有效運轉并發揮作用。

一、高校畢業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目前的就業工作模式沒有成為一項全局性工作。

雖然各級領導對就業工作非常重視,投入大量資源積極參與就業工作,但畢業生就業工作依然存在資源整合不足、工作時段性波動等問題,各種就業資源依然未被完全開發與整合,沒有形成合力和長效機制。具體表現在:一是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開發的各種校友資源未能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由于畢業生工作非?,嵥榍揖哂忻黠@的時間波動性,在缺乏明確激勵機制的情況下,加之分工不明晰,使得從事畢業生教育工作的人員容易出現倦怠感。

(二)現行的高校畢業生教育工作模式不能適應就業工作多元化發展的新需要。

近年來,隨著高校就業渠道的逐步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畢業生既可以報考公務員,參加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考試,又可以到外資企業、民營企業自主就業,更可以申請自主創業。與此相應,高校畢業生教育指導工作存在與社會和畢業生實際需求脫節,教育指導工作偏向理論而流于形式,工作人員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

(三)現行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模式與人才培養目標不匹配。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核心工作。畢業生就業質量是人才培養質量最基本的體現。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從根本上看是由于高校畢業生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因此高校應根據市場導向和社會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對專業設置進行適時調整,對畢業生就業進行多維度、系統化和全方位的指導。

二、系統化畢業生教育工作模式探索

針對高校畢業生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精心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畢業生教育方法,形成形式多樣、內容新穎且針對性強的系列模塊化的畢業生教育體系,探索經管類高校畢業生教育工作新模式。

(一)理想信念教育。

學院領導要高度重視畢業生工作,學院黨政領導班子要定期深入畢業生宿舍,主動關心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動向,幫助畢業生解決相關困難。學院定期召開畢業生工作會議,畢業生工作各相關人員積極參與,會議總結前期工作經驗,部署下階段畢業生工作重點,形成全員育人的畢業生工作氛圍。學院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畢業教育中。學院領導為全體畢業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勉勵在青春歲月實現大學夢的畢業生們要學會感恩祖國、社會和父母,并希望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畢業生們反響熱烈,認為老師們的諄諄教誨是大家即將揚帆遠航之際來自師長的囑托和期望,堅定了廣大畢業生追逐夢想、努力前行的信心。

(二)職業生涯和創新創業發展教育。

為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求職技巧和就業能力,學院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應聘技能和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近年來,根據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學院每年都舉辦多場細分發展方向、細分行業的針對性強的專題講座和沙龍,分別在出國留學、國內深造、公務員(含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應聘、外資企業求職、民營企業求職等方面邀請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和不同發展方向的優秀人才回校對畢業生進行指導和交流。在畢業生畢業前夕,為了讓廣大畢業生在進入職場伊始便展翅高飛,學院還專門邀請各路優秀企業家為全體畢業生進行創新創業及職業發展教育交流座談,為廣大職場新人指點迷津、保駕護航,為畢業生在職業發展和選擇方面提供建議和經驗。企業家們勉勵同學們要講誠信、勇擔當、創卓越、抓機遇,在各自的領域中揮灑青春的汗水,同時,還要學會感恩和回報社會。各專場交流的主講嘉賓們成功的職業經歷、睿智的人生見解,引起了畢業生的共鳴,為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教育指明了方向。

(三)優秀畢業生示范工程教育和安全教育。

學院還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化、系統化的畢業教育工作,如“樹一面光輝旗幟”優秀畢業生示范工程主題宣傳活動,將我院各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優秀畢業生事跡以主題宣傳欄的形式向其他畢業生和低年級學生進行宣傳展示。專門組織多場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報告會,以一個優秀畢業生聯系一個新生班的形式,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師弟師妹向優秀學習。分層次在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和全體學生中開展畢業生安全防范和文明離校主題教育活動,督促畢業生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確保畢業生的人生和財產安全。

(四)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

畢業生受就業壓力和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畢業季容易產生焦慮、迷茫和畏難情緒等心理波動,畢業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重點關注和引導。針對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學院開展了畢業生心理健康快車專題輔導活動,結合學院領導和輔導員定期的畢業生宿舍走訪關心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工作,幫助畢業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求職擇業與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具體問題。全院上下積極開展畢業生困難群體“幫扶助困”活動,學院領導和老師們大力爭取資源為困難畢業生群體提供就業指導、崗位推薦、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幫助,重點困難對象專門建立“一對一”幫扶體系,給予個性指導和重點關懷。

(五)畢業離?;顒雍透卸髂感=逃?。

為了給畢業生留下在母校畢業的美好回憶,學院精心組織歡送畢業生系列活動(包括畢業生晚會、畢業生聚餐和畢業典禮等),并拍攝畢業視頻、在活動現場放置專門畢業生留言板,征集畢業生感言,會后將以上素材以電子相片、視頻和新聞等形式放在學院網站供畢業生下載留念,在廣大畢業生中引起共鳴,產生積極的反響。

根據新時期大學畢業生的特點,我們還開展了符合同學們情感認知的感恩責任教育:畢業生以“愛心捐贈,舊物傳情”為主題的愛心超市活動,學院安排專門的志愿者上門為畢業生服務,畢業生將自己的舊物(教材、臺燈、文具等)定向捐贈給學院貧困生群體,倡導扶危濟困的良好風尚、薪火相傳的優良傳統和資源循環利用的環保理念,將愛心在學院傳遞下去;在本科畢業生中開展“我為學院建言獻策”為主題的優秀畢業生代表座談會,邀請畢業生為學院的教學、管理和發展等方面出謀劃策,從學生角度為學院提參考意見,整理收集多條合理化建議;舉辦本科畢業生“感恩杯”師生籃球賽,組織學院的老師和畢業生之間進行一場籃球友誼賽,在畢業的時光里通過同場競技的機會進一步增進師生情誼。

三、大學畢業生教育工作模式的思考及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設計畢業教育工作安排。

以往的畢業生教育工作存在開展時間相對集中、缺乏系統設計、效果欠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結合近年來在畢業生教育工作中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畢業教育并不單單指在畢業生離校階段集中進行的文明離校講座,它應更系統化、多元化,在時間上可以貫穿第八學期甚至是第四學年,內容安排上更豐富多彩,貼近畢業生實際需求和情感認知,開展形式上更人性化,營造出更溫馨感恩的畢業氛圍。形成畢業生工作的長效工作機制,以期讓廣大畢業生生在畢業前獲得較系統和合理的指導、關懷和幫助,為其順利畢業、文明安全離校、盡早適應社會和職場生活創造有利條件。

(二)更重視感恩母校教育,增強畢業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榮譽感。

優秀的畢業生是母校社會聲譽的重要指標,增強畢業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榮譽感有利于學校社會聲譽的提升。因此,在畢業生離校之際,要更重視畢業生的感恩母校教育,結合畢業生的特點,加深畢業生“今日我以母校為傲、明日母校以我為榮”的觀念,增強畢業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在畢業生教育中,要根據新時期畢業生的審美特點和情感共鳴,積極引導廣大畢業生采取有意義的形式開展畢業紀念活動,抒發感恩愛校情懷,留下集體和個人的溫暖美好的印象。

(三)逐級落實畢業生就業工作責任制。

要以“非常責任、非常決心”對待和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進一步形成全員關心就業、促進就業的工作局面。要在工作的“深、細、實”上下工夫,切實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領導和協調,特別是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幫扶工作。他們由于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往往不能承受過高的擇業成本,在擇業過程中也承受著巨大的思想壓力,是就業市場中的弱勢群體。因此,要加大對貧困畢業生的扶持力度,助推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順利就業。

(四)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分級分類管理。

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推進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畢業生就業市場按其外在表現形式可分為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畢業生就業市場管理分為有形市場的管理和無形市場的管理,分別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和服務方式??蓪⑿葧r間相對固定的大型供需見面會和小型供需見面會相結合,把小型、行業性、區域性供需見面會固定時間進行。將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結合,不斷拓展畢業生就業無形市場,引導畢業生進入就業無形市場,幫助畢業生收集和鑒別信息,切實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建立用人單位數據庫,進行分析、整理,將用人單位劃分為大、中、小用戶三類,實現用人單位的分級管理。根據畢業生在校期間的綜合素質和表現,將畢業生分為不同類型,并根據這些類型采取不同的推薦措施,提高簽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羅葆青,王宇.大學生就業指導中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9(18):257-258.

[2]郝鑫.關于高校畢業生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01):166-167.

[3]趙昕.對高等學校畢業生教育工作的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07):238-239.

[4]王為正.談做好大學畢業生的擇業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05(02):84-85.

[5]覃吉春,戴志.高校畢業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210-211.

[6]楊晶晶.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05):327.

[7]鄭紅巖.高校畢業生全程化教育與管理并軌模式構建[J].北方經貿,2013(04):174-177.

[8]孔志宏.高校如何評估畢業生教育管理工作[J].新西部(下半月),2007(06):103-104.

[9]李浦豪.談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J].科技創業月刊,2007(07):136-137.

[10]曾碧元.改進高校畢業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討[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04):156-157.

[11]李玉勝.論新時期高校畢業生教育[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01):76-78.

[12]劉友洪.人文關懷視域下高校畢業生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3(11):140-141.

[13]郝秀娟,陳劍,王瑞玲.高校畢業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15+47.

教育類論文教育范文第6篇

[關鍵字] 教育金融制度;債性;分成制;效率

Study on Efficiency of Educational Finance System with Debt Property

Dou Erxiang, Liu Liying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Microelectron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2600)

Key words: educational finance system; debt property; sharecropping; efficiency

一、引言

基于教育需求方的籌資機制主要包括財政機制和金融機制(竇爾翔,2008)。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和高校擴招,財政制度已無法滿足教育需求方的籌資需要。一方面,我國財政投入教育的資金所占GDP的比例較低,還達不到4%的世界平均標準;另一方面,由于等待財政支持的受教育者基數大,已投放和等待投放的資金總數巨大。因此,財政制度不堪重負。于是以債權類教育金融工具為代表的教育金融制度便成為了教育需求方的籌資選擇。在我國,教育需求方通過金融制度進行教育籌資已有一定的應用,如助學貸款①、教育儲蓄等。我們把這類教育需求方通過債權債務模式來籌資的金融制度,稱為債權類教育金融制度。目前,我國債權類教育金融制度的最主要的應用就是國家助學貸款制度。

我國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經歷了1999年在8省市試點、2000年全國推行、2001年調整、2004年深化等幾個階段,不斷成熟,而且2007年在5省市試點、2008年在二十多個省市推廣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又進一步補充完善了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目前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以2004年6月實行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若干意見》為執行規范,該《若干意見》規定,對高校實行借款總額包干,原則上按全日制普通本??茖W生(含高職學生)、研究生以及第二學士學位在校生總數20%的比例、生均每年6000元的標準確定;由政府委托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經辦銀行,學生在校期間財政全額貼息,畢業后自付利息;借款學生畢業后在1~2年開始還貸、6年內還清,其中畢業后自愿到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工作,達到一定年限的借款學生,可以獎學金代償;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具體比例在招標時確定,財政和高校各承擔50%),補償銀行的損失。國家金融管理等有關部門、經辦銀行、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及各高校共同建立還款約束機制(朱相誠、黃波粼,2006)。

教育部官方網站信息(朱相誠,黃波粼,2006),自1999年開展國家助學貸款工作以來至2006年6月底,全國申請貸款累計總人數395.2萬人,銀行審批人數240.5萬人,人數滿足率②為60.85%;申請貸款累計總金額305.6億元,銀行審批金額201.4億元,金額滿足率③為65.90%。其中,自2004年6月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實施以來至2006年6月底,全國申請貸款人數211.1萬人,銀行審批人數154.3萬人,人數滿足率為73.09%;申請貸款金額171.8億元,銀行審批金額131.7億元,金額滿足率為76.66%。而實際上,按照2006年全國1700萬在校生,困難學生平均比例25%,特困生平均比例15%計算,困難學生約425萬人,其中特困生約255萬(林松濤、聶永江,2007),與銀行已審批人數相比可以發現,助學貸款的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很大缺口。實踐證明,我國助學貸款在保障貧困學生入學、促進教育機會公平、緩解高校財政經費不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助學貸款制度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貸款力度在地區間、學校間、銀行間發展極不平衡;學生貸款拖欠情況嚴重,違約率高;銀行“惜貸”,學生貸款供求不平衡;銀行和高校配合不力,管理難度大、申辦手續繁雜等。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采取了增加利益相關主體的措施對我國教育貸款④進行了制度改良。如加入國家擔保,或加入高校主體,以解決教育貸款中存在的各種難題。再如加入家庭信譽變量,實施生源地貸款的模式。

事實和推理表明,引入國家、學校、企業、家庭信譽等利益相關主體,助學貸款制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但違約率高、貸款主體積極性不高、制度運行成本過高等頑疾依然難以去除。原因可能在于主體引入并不能超越助學貸款的債性合約性質,這種固定收益類工具具有其天然的效率缺陷。特別要強調的是,生源地貸款表面上使教育貸款制度的效率得以提高,實則是教育貸款制度某種意義上的倒退。⑤因此分析債權類教育金融制度本身固有的效率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改進制度效率的新途徑顯得尤為必要。為此,本文首先在概述效率概念的基礎上,針對將研究的債權類教育金融制度界定效率概念,進而分別從靜態、動態角度對債權類教育金融制度進行效率分析,嘗試尋找效率更高的制度安排。

二、效率概念界定

效率一詞現在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尤其在經濟學領域,效率已是核心概念之一,但對效率概念的界定仍然存在很多爭議。因此,本部分首先概述效率、制度效率以及考察國家助學貸款時用到過的效率指標,然后在此基礎上界定債權類教育金融制度的效率概念。

(一)效率概念概述

1. 效率。效率,顧名思義,就是有效的程度。它在新古典經濟學中有兩種主要含義(羅磊,2008)。一是在生產意義上,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或成本與收益之比。這里的產出或收益,不僅指能夠為人們提供滿足的有用物品,也指人們的滿足程度即效用。這里的投入或成本,從一般意義上是指在特定技術水平下,提供人們所需要的有用物品或滿足程度所需要的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資金資源和物資資源等。“有效率”就是指在特定約束條件下用有限的資源為人們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滿足的狀態(戰松,2006)。二是在分配意義上,效率是指社會資源的配置狀態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也稱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況,即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任何改變,都不能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得更好,而同時不會使其他人的處境變得更壞。

根據考察主體不同,效率可分為微觀效率和宏觀效率兩個層次。微觀效率是針對個別經濟主體而言的,主要指微觀經濟主體是否利用給定的經濟資源得到了最大化的收益,或者是否在收益既定時利用了最少的資源,也即花費了最小的成本。宏觀效率是就各微觀經濟主體所構成的整體而言的,更寬泛的講,是就整個社會經濟而言的,主要指全部資源的消耗與所有微觀個體的總收益之間的對比關系。微觀效率和宏觀效率是矛盾統一的關系。微觀行為主體對微觀效率的追求有可能導致對宏觀效率的損害,但宏觀效率的實現又必然要以微觀效率為前提和基礎,二者之間的協調是宏觀管理層與微觀行為主體的博弈的結果(戰松,2006)。

2. 制度效率。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North)認為,所謂制度效率,是指在一種約束機制下,“參與者的最大化行為將導致產出的增加”;而制度無效率則是指參與者的最大化行為將“不能導致產出的增長。”(道格拉斯·諾思,1994)也就是說,制度效率是激勵與約束共同作用的結果,制度在提供一種有效激勵結構,使得個人能夠獲得投資的邊際社會收益的同時,也建立起相應的約束規則,對無效率的行為和決策進行懲罰。“這些規則不僅造就了引導和確定經濟活動的激勵與非激勵系統,而且還決定了社會福利與收入分配的基礎。”(道格拉斯·諾思,1994)

制度效率可以劃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指制度的外在效率,即制度的社會性效率,它主要表現為通過制度的實施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社會效益,即制度能夠有效地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而且能夠從經濟運行反饋的信息中及時地進行調整;另一個層面是指制度的內在效率,即制度本身的設置與運作中能夠以最小的成本費用來獲取最大的收益,也就是說,通過降低或減少制度安排的建立及實施過程的成本如所花費的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而獲得最大的實際效果(戰松,2006)。

衡量制度效率的標準是多重的,除經濟增長等經濟標準外,還包括一些非經濟標準,如微觀個體的平等、健康以及宏觀社會的和諧、穩定等。

新制度經濟學派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判定一種制度是否有效率:第一,制度結構能否在建立社會交易基本規則的基礎上通過信息和資源的可獲得性拓展人類選擇的空間;第二,制度結構能否獲得一個正確價格,在存在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充分信息、信息的不對稱和高交易費用的前提下,制度能否克服“市場失效”的負面影響;第三,由制度結構所決定的收入和財產分配的規則是否公平,即是否有效地促進了每一個人的生產主動性,財產分配格局是否與全體國民的個人能力相適應?收入和財產分配的規則是否能夠促進效率的提高和財富的增長?新制度經濟學派同時還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評價制度的效率。他們認為,制度的根本目標實質上就是使社會資源達到最佳配置,當一項制度安排不能使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時,即現在制度不能增加甚至減少資源產出時,那么該制度本身就是缺乏效率(徐宏毅、趙迎紅、聶鵬,2008)。

具體來說,評判一項經濟制度的效率,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考察。

一是根據前文對效率的定義,考察制度收益和成本的對比關系,即:制度效率=制度收益/制度成本。根據制度經濟學的理論,任何一項制度的建立都是為了獲得潛在的收益,這便構成了制度收益;而任何一項制度的建立和運行都是有成本的,這種成本對制度預期收益進行了一種扣除。因此,一種制度建立以后,即使實現了預期的收益,也不能簡單地認為這種制度形式就是富有效率的,而是要在對其收益和成本比較的基礎上才能下結論。在制度收益既定的前提下,成本的高低就成為決定制度效率的關鍵因素(李雯娟,2008)。

二是考察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的對比關系,即:制度效率=預期收益/實際收益。任何制度的設計和實施都是有特定的預期收益的,包括經濟收益和人們感受到的效用收益等非經濟收益,而制度在設計、修改、實施等過程中都存在著成本支出,并且制度實際實施后所獲得的實際收益往往和預期收益有偏差。因此也可以用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之比來衡量制度效率。

(二)債性教育金融制度效率概念界定

李文利在考察國家助學貸款效率時,使用的效率指標是借款人的違約率,并提到另一個效率指標——管理成本(李文利,2004);彭安臣等考察助學貸款制度的效率指標是制度的收益與成本之比(彭安臣、沈紅,2008);鄧有高在論述國家助學貸款效率時,分別從宏觀效率——國家助學貸款的適用范圍、滿足需求程度、社會總資源的配置和微觀效率——國家助學貸款對銀行、學生的獨特性來論述(鄧有高,2003);黃維等認為,評價國家助學貸款制度是否有效率,主要看三個方面:制度成本最小化、制度收益最大化、制度激勵功能化(黃維、沈紅,2007)。這些效率內涵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制度效率,但有的過于狹窄和片面,有的過于籠統。本文將在效率、制度效率概念的基礎上,針對教育貸款制度本身“債性契約”的內在特征與銀行資產原則的內在沖突,設計出債權類教育金融制度的新型效率概念,以期對基于教育需求方的債性合約的革命性演進給以有效的誘導。

1.收益-成本的平衡性。收益-成本的平衡性可以分解為兩個指標,一個是(獲得的總收益-實際收益)/成本,即外溢收益與成本的比值,主要用來描述單個主體應用制度的外部性問題。若該指標絕對值接近于零,說明幾乎沒有外部性,制度效率最高;若該指標絕對值很大,說明存在較強的外部性,該指標為正時,存在正的外部性;該指標為負時,存在負的外部性。兩種情況都表明制度效率較低。另一個指標是實際收益與機會成本的比值,主要用來表明單個主體行為選擇的收益性問題。若該比值大于1,說明單個主體所選擇的制度比較有效率,且該比值越大越有效率;相反,若該比值小于1,那么單個投資主體所選擇的制度可能是不值得的,效率比較低。

2.收益-風險的對稱性。收益-風險的對稱性是指:投資需要承擔的風險越大,其風險溢價就越高,那么相應的收益也應該越大;反之,若投資需要承擔的風險較小,其風險溢價較低,那么相應的其收益也應該較小。具體可以用公式表示為:P=k×R,其中P表示收益,R表示風險,k表示單位風險的收益率,是一個常數或者是一個區間,由歷史數據求得或者由經驗給定。如果某一制度使公式中左右兩邊相等,即收益風險對稱,說明該制度效率較高;相反,如果公式中左右兩邊不相等,即收益風險不對稱,說明該制度效率較低,而且左右兩邊的差值越大,制度的效率越低。如對于兩筆投資,如果需要承擔的風險相同,那么它們的收益也要大體相當,⑥否則收益風險不對稱,效率較低;同理,如果兩筆投資將獲得相同的收益,那么該兩筆投資需要承擔的風險也要大體相當,否則收益風險不對稱,效率較低。

3.制度內各利益相關主體的互動性。制度內各利益相關主體的互動性是指,其一,是指契約中各相關主體的參與性。沒有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就不存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其二,是指契約中各相關主體的自主性。好的契約,應當具有吸引各利益主體自主加入的特性。其三,是指契約中各個主體通過其他主體的引入來強化自身的“風險-收益”的平衡性。制度內各利益相關主體之間的互動性越好,越能規范各主體的行為,越能使制度的秩序良好。

4.實際供給數量與需求數量的差距率。教育金融契約的價值在于促使資金供求雙方達到較高的均衡值,而且能夠使現實中的潛在需求者的需求盡量得以滿足?,F實中,從宏觀來看,資金的供給是一個相對較充裕的量,而資金的需求卻往往不能滿足。金融契約的滯后發展正是資金供求差異的成因。一般地,差距率=(需求數量-實際供給數量)/實際供給數量。差距率越小,說明越接近供需平衡,也就越有效率;差距率越大,說明供需缺口越大,效率也就越低。

在衡量制度的總體效率時,可以根據以上每個效率指標在衡量效率時的重要程度分別賦予一個權重,然后求各指標的加權平均值,即得所求制度的效率??梢杂霉骄唧w表示為:E=f1×E1+f2×E2+f3×E3+f4×E4,其中E表示制度總效率,E1、E2、E3、E4分別表示通過收益-成本的平衡性、收益-風險的對稱性、制度內各相關主體的互動性和實際供給數量與需求數量的差距率四個指標衡量出來的制度效率,f1、f2、f3、f4分別表示上述四個效率指標的權重,主要由實際經驗給定,且f1+f2+f3+f4=1。

三、信用環境約束下的債性契約原始模式及其改良

國家助學貸款的原始契約是銀行和借款學生間的兩主體借貸關系。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是很少有國家助學貸款模式的,一般來講,其銀行和學生之間的借貸關系很容易建立。然而在我國,由于良性信用環境的缺失,銀行和學生之間的兩主體借貸關系很難確立。為了在信用環境缺失的條件下促成銀行和學生借貸關系的確立,必須引入政府和學校以改善兩主體制度下的風險-收益格局。

(一)良性信用環境缺失下的兩主體模式不可能定理

兩主體概念模型示意圖如圖-1。

圖-1中,學生通過支付利息獲得了貸款的使用權,銀行通過讓渡資金使用權獲得利息。由于借貸合約的完整執行具有期間性,期間意味著不確定性,所以,二者都將面臨著期間風險。但銀行的風險與學生面臨的風險具有不同的特征。商業銀行作為理性經濟人,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遵循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原則。然而,讓學生來使用資金,使銀行資產具有不確定性、贏利性小以及流動性差的特點。這與銀行的“三性原則”具有一定的沖突。在債性合約下,資金貸出在前,回收在后,銀行無權干預學生對所獲得貨幣的支配權,因而銀行處于被動地位,要面臨“期間風險”。首先是安全性風險。一般而言,學生貸款,具有自然人貸款的性質,沒有實物可以抵押,屬于信用貸款。信用貸款的風險相比較而言大于抵押貸款的風險。從源頭上來看,信用風險可能來自于學生的道德風險,也可能來自于學生人力資本積累失敗的客觀風險。道德風險的大小與征信體系的健全有關。好的征信機制具有充分的激勵-約束機制。一旦學生發生道德風險,學生的征信資源將會受到難以修復的損失。人力資本積累的風險在客觀上難以預測,能否對這類風險加以把握,取決于學生是否可以獲得針對人力資本積累而進行的專業化指導。由于債性合約不具有激勵專家對學生人力資本積累進行指導的客觀機制,因此學生的人力資本積累存在一定的風險。其次是流動性風險。教育作為人力資本積累的途徑并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特別是早期人力資本積累。這顯然與銀行的流動性形成沖突。資產證券化衍生工具的出現為銀行改善其流動性奠定了基礎。從贏利性方面考察,銀行與貸款學生的資金使用權交易價格r受到一定的約束。教育的公益性質決定了政府并不支持銀行像一般貸款一樣對r要價太高。同時,正如前文所分析,學生人力資本積累的風險特征也不支持高價r。另外,即使學生人力資本積累成功,其回報也是有限的。特別是其回報有別于企業回報,不具有放大效應。企業在橫向上具有很強的組織性,可以將各種資源集結起來對利潤進行放大。而企業的上市,可以使企業股權價值得到放大,并使得持有人同時獲得紅利和價差的機會。但個人不具備這兩個特點。

發達市場經濟由于金融市場比較發達,相比較而言有利于銀行“三性”原則的貫徹。從而使銀行-學生兩主體契約的成本-收益-風險的對稱性相對較強。其一,資金安全性較強。債性合約有效運行的前提是征信機制的完善。理想的信用環境下,學生違約的可能性比較小,這是因為,一是學生難以違約。國外有完善的工資和征信記錄體系,學生在客觀上難以逃避契約的約束;二是學生違約的成本遠遠大于違約獲得的還款資金的節約。國外有完善的違約懲罰機制,不良征信記錄會影響后續的信用權利和信用額度。其二,流動性較強。國外銀行抵押貸款證券化比較發達,銀行可以通過證券化獲得流動性。其三,贏利性風險也可以得到一定控制。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對來說資金價格r的形成機制具有市場化特征。

在我國,由于教育信貸制度環境的不足,學生-銀行兩主體之間的成本-收益-風險的對稱性較弱,兩主體信貸制度難以建立。其具體原因在于,其一,資金安全性不足。⑦主要源于學生征信體系缺失或發育遲緩。學生貸款的追繳機制、懲罰機制不健全。我國銀行學生貸款單筆數額較普通貸款小、筆數多、操作成本較大。業務量和中等額度貸款幾乎無差別;但若發生呆壞賬,收貸成本卻很高。⑧其二,資金流動性不足。與普通貸款相比,我國學生貸款的回收期較長。目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規定,還款期限為6年。我國金融衍生品發展不足,貸款證券化只是做了嘗試性試點,因此銀行貸款的流動性難以保證。其三,收益性不足。我國銀行資金價格r的市場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r不能反映資金的風險。在以上三大風險中,資金的安全性風險比較突出。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在我國,由于征信制度的約束,銀行面臨較大風險,因而學生-銀行兩主體制度難以成立。事實上,我國在逐步完善征信體制的同時,通過逐步引入單個主體的方法增強制度的成本-收益-風險的平衡性。期間,先后引入了政府、學校主體,從而使得教育貸款制度效率有所改善。

(二)教育貸款制度的改良:政府、學校主體的引入

1. 政府的引入。教育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促成教育貸款符合政府的目標選擇。政府愿意通過介入銀行與學生的兩主體模型來促成教育金融制度的產生。由于貸款的需求量遠遠大于貸款的供給量,出于能力與公平的考慮,政府擬將制度支持的目標重點定位于比較貧窮的學生。其方法是政府擔保、政策引導、財政貼息。如圖-2所示。

政府引入的效用如下。其一,政府的擔保有利于銀行轉移風險。助學貸款新政策規定通過招標來確定銀行。國家于2004年出臺的助學貸款新政策中實行風險補償金辦法,即由高校和政府財政共同承擔風險補償金。如果契約中的銀行是國有商業銀行或國家政策性銀行,銀行在某種程度上還享受隱形擔保機制。其二,政策引導。突出表現在1999年政策指定由中國工商銀行獨家辦理國家助學貸款,2000年擴大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自2004年起才開始實行招標確定銀行。其三,政策貼息有利于激勵學生的貸款行為。貼息相當于一種配套的轉移支付,能激勵那些對資金增量邊際效應較大的學生產生貸款動力。政府的引入是對兩主體制度的改良。然而,政府的引入依然不能解決某些問題,具體表現為。其一,銀行和學生之間,依然存在較強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依然缺乏學生違約的懲戒機制。其二,銀行在選擇學生時的避險行為。在三主體借貸關系中,借貸雙方依然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為了減小風險,銀行按理只愿意將錢帶給那些相對較富裕的學生。這與國家政策相比較,是一種“逆向選擇”行為。其三,高校與學生之間的“串謀”。在原國家助學貸款體系中,高校負責接受學生貸款申請,經初步核查后提交給銀行審核,高校不承擔貸款風險。這樣會激勵高校產生不利于銀行的“串謀”行為,這樣,高校會產生不利于銀行的逆向選擇行為。

正面來說,缺乏高校的三主體模型有如下缺陷。其一,沒有解決三主體貸款制度對學校的正的外部效應。嚴格地說,高校作為人才的培養者,享受到學生貸款制度安排的好處,但卻沒有為這種收益支付成本。一方面,如果學生貸款制度缺失,就會有一部分人不能接受教育,高校的生源數量或質量將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助學貸款制度的存在使得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拖欠高校學費的情況得到了緩解。其二,增大了交易成本。在銀行和高校之間,后者對學生的貧富、信用、學習、發展潛力等存在信息優勢。盡管在未引入高校前的三主體模式中,高校也參與管理學生貸款工作,但由于缺乏對高校的有效約束而使得高??赡芘c學生間存在“串謀”⑨,從而增大了制度的交易成本。高校的引入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以上問題,提升教育貸款制度的效率。

2. 高校主體的引入。引入高校后所形成的借款學生、銀行、政府和高校四主體概念模型如圖-3所示。高校引入的制度改良效應分析如下。其一,分擔政府的風險,規制高校的逆向選擇行為。不但有利于政府的收益-風險的均衡,也有利于高校本身成本-收益的均衡。其二,減小交易成本。高校承擔甄別學生和追繳貸款的職責,既能減小管理成本,也能實施國家教育

貸款的指向性初衷。其三,減小學生受教育的風險。學校教育越是能因材施教、因社會需求設置專業、促進滿足學生偏好的課程體系的靈活度,就能提升高校教育的效率,從而減小學生人力資本積累的失敗率,減小學生的違約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整個制度的風險。其四,規制學校的行為。高校主體引入模型后,要承擔本校學生欠款額度一定比例的風險補償金給銀行,從而使高校原來所面臨的外部性有所減弱。⑩改良措施要求高校承擔管理、審核學生的責任,既有效降低了高校與學生“串謀”的行為,也有利于降低學生貸款的違約率,從而提高了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效率。

3. 教育利益相關者主體對教育金融契約改良的一般定理。教育利益相關者還包括企業與家庭,如圖-4所示的“委托培養”模式,其實是“高校-學生-企業(人力資本消費者)”三主體模式。此模式的產生,相當于教育契約首先在高校和學生中間展開,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入企業主體。在“高校-學生”兩主體模式中,學生不但承擔了教育資金風險,而且承擔了人力資本積累失敗的風險。對學生而言,“收益-成本-風險”三要素指標之間具有較大的不平衡性。企業主體的引入,則一方面減輕了學生的教育投資成本,同時也減小了就業風險。提升了“收益-成本-風險”三要素指標之間的平衡性。如果沒有企業的存在,企業實際上從教育契約的執行中獲得了正的外部效應。我們知道,企業運行的過程,實際上是價值形態依次通過“生產資料準備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增值的過程”等三個環節傳遞和實現的過程,也是使用價值形態同時并存于三個環節的過程。這使得人力資本的儲備成為必要的行為。同時,在企業外部,由于人力資本積累存在一定的周期,人才儲備也具有周期性。人力資本積累的周期越長,人才儲備的周期越長,勞動力待業的周期越長,待業人數越多。也就是說,正是失(待)業大軍的存在,才保障了企業的正常運行。而失業的損失卻完全或主要由人力資本積累者承擔。企業進入教育契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契約的外部性。其實,如果教育契約中缺失企業主體,雇傭大軍的存在不僅僅使人力資本積累者要承擔失業的風險,而且使得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的談判地位過度不平等。這表明,企業承擔雇傭大軍的失業風險是企業的責任和應有之舉。企業究竟以什么形式承擔這個風險或成本應當盡快加以研究。

其實,家庭主體的引入也可以平衡教育契約“成本-收益-風險”三要素間的平衡性(限于篇幅,將另文探討)。

以上論述,我們可以得出關于教育契約效率改良的一般規律。

定律一,增量主體的引入,不僅可以改善原始契約中主體的“成本-收益-風險”特征,也可以降低或消除契約中所有主體的外部性。從而改善契約總體的“成本-收益-風險”的平衡性,從而提升契約的總體效率。

定律二,主體引入前的原始教育契約不同,主體引入的順序不同,契約總體的“成本-收益-風險”的效率改良的節奏和速度將會有不同的特征。

四、債性教育金融制度效率的局限性分析

(一)四主體債性教育金融制度的成本-收益-風險特征

以上研究表明,由于信用環境的硬約束,“銀行-學生”兩主體債性契約無法誕生。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引入可以改善教育金融契約的效率。然而,正如大猩猩無論如何改良,依然是大猩猩,不可能像人類那樣聰明一樣,債性教育金融制度隨著主體增加的效率增進,終究不能超越債性教育金融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即便是所有教育利益相關者主體都進入契約之中,債性教育金融制度下的“成本-收益-風險”的非均衡性依然存在。以四主體下的國家助學貸款為例,各行為主體的“成本-收益-風險”特征如表-1所示。

以上分析表明,政府的貼息減小了學生的利息成本,但無法減小學生的本金成本;高校支付管理成本,高校和政府共同承擔風險補償金,11盡管降低了銀行風險,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其一,盡管銀行的管理成本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助學貸款單筆額度小、筆數多的特點,使得助學貸款依然存在手續繁雜,交易成本大的問題;其二,盡管銀行的風險可以通過違約金的形式得到彌補,但違約概率的不確定性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大了銀行的應對不確定性的成本,相關準備金數量將會加大;其三,補償金的政府高校共擔機制,將會促使政府高校間的博弈,特別是當高校具有私人性質的時候,國家將在博弈中承擔更大的風險。從而使得博弈雙方的外部性增強。

四主體助學貸款模型中,銀行和個人之間的成本-收益,收益-風險的雙重平衡性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其一,對于銀行來說,主要存在收益-成本的非平衡性。一是隨著銀行業務范圍的增加,銀行既可以貸款,也可以購買私募股權,還可以購買其他金融衍生品,這加大了銀行個人貸款的機會成本。二是當學生人力資本積累成功時,銀行所獲得的利息仍然是一個相對固定的量。如果用實際收益與機會成本的比值來度量收益成本的平衡效率,這一比值必然較小,即該制度的效率較低。所以,四主體制度中,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并沒有解決,從而使得債性合約的效率降低。

其二,對于學生個人來說,主要存在高端收益缺失下的“成本-收益”不平衡問題,以及巨額風險下的“收益-風險”的非對稱性。前者是指,債性契約使得資金提供方沒有干預學生學習安排的權利,國家助學模式因為主體缺乏自然人性而對學生個性化教育不足,總之,國家助學貸款模式下,缺乏“成本承擔方的增值服務機制”。學生培養方案僵化,學生所獲得的深度培養、個性化培養不足,難以培養出具備核心素養、具有突出特長的學生。學生人力資本積累的同質性強,壟斷性弱,學生很難獲得巨額收益。后者是指,學生面臨的巨額風險往往很難獲得補償。這是因為,人力資本投資與一般資產投資具有根本性區別。一是,一般資產是“時點性”資產,即在某一時點上其資產的價值相對穩定。而人力資本則屬于“期間性”資產,人力資本從開始積累到積累結束,具有較強的“滯后性”。主要表現為決策培養方案和培養完成期間,市場需求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二是,人文性資產。首先,由人個體的心理性和體制所決定的資產特性,資產的價值要受到氣候、衣食住行資源、心理體質資源的約束。其次,由人的社會性所決定的資產的特征。指資產的價值要受到社會關系的影響。一方面,體質資源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可能對職業規劃造成機會上的約束;另一方面,心理資源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會造成人力資本積累效率的巨大波動。社會關系則兼具波動性和先天性雙重特征。所謂先天性指社會關系往往是上一代人的積累形成的,等同于固定資產,所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謂波動性主要是指社會關系需要維護才有可能保持,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社會關系的破壞卻很容易。三是,專業性。人力資本的積累,首先,需要專業化的規劃能力,預測其潛力、甄別其能力、明晰其愛好、抓住其性格、預測社會需求。其次,需要專業化的培養能力,培養能力需要知識、因材施教能力、心理疏導能力等的支撐。最后,還需要對人才進行包裝、推介以及后續跟蹤等??梢?,人力資本積累的完成需要的是一個專家團隊的支撐。而債性合約性質的國家助學貸款,不具有專家增值服務機制,人力資本積累投資比一般資產投資風險更大。這會降低人力資本積累者的積累沖動,沿海地區存在由于人力資本積累的機會成本太高而導致的不重視教育的現象,落后地區則存在由于風險過大而導致的高失學率現象。

其三,制度內各利益相關主體的互動性還需要改善。一是,契約中各相關主體的參與性有待改進。主要是還缺少同時容納學生、銀行、政府、學校、企業、家庭等六主體參與的制度模式,企業和家庭還沒有和其他經濟主體互動起來。二是,四主體國家助學貸款契約中,銀行和學校的積極性并不高。銀行常出現惜貸現象,學校也迫于無奈卷入繁雜的貸款管理工作中。三是,政府和學校的引入,有利于學生和銀行“成本-收益-風險”的平衡性。但學生和銀行之間互動所產生的“成本-收益-風險”的平衡性沒有什么質的變化。據統計,學生貸款的違約率截至2005年12月底已達28.4%。

其四,從實際供給數量與需求數量的差距率來看,據專家測算,我國在校大學生中經濟困難的學生大約有240萬人,占在校生總人數的20% ,全國每年為貧困生提供的貸款額在70億~80億元,而全國每年需要的助學貸款總額為108億元,實際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人數僅僅占經濟困難、需要貸款學生的1/3(肖順武、趙吟,2008)??梢?,國家助學貸款還存在相當大的供給缺口,說明四主體教育金融制度媒介資金的效率有待提高。

(二)學生違約與約束機制的深層思考

為了彌補債性合約所具有的缺陷,國家出臺了兩項有代表性的治理措施,盡管這兩項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積極效應,但也存在較大的負面影響,需要認真反思。

其一,對違約學生曝光的措施是一種非建設性措施。2004年6月,國家出臺助學貸款新政策,重大調整之一是加大學生還款的監管力度,違約借款學生的名單將曝光;2007年7月中旬,中國工商銀行廣東分行和北京分行分別在網上公布了共計1700余名拖欠助學貸款的大學畢業生信息,引起強烈反響。然而截至8月9日,工行廣東分行曝光的500名拖欠貸款的大學生中,只有少數主動聯系歸還貸款。不少人認為曝光大學生欠款是破壞隱私權的做法,銀行則認為欠債還錢是應有之義,而且也符合相關法律。12有些人提出要寬容學生,有些人提出要寬容銀行。究竟如何理解這些相互矛盾的觀點?應當說這些觀點都是片面的。首先,欠款追繳不是暴露隱私,而銀行曝光學生隱私的做法對學生信用造成了極大損害,不利于征信制度的建立。其次,法律中的相關規定是一種非建設性策略,客觀上不利于征信制度的建立,應當盡快加以糾正。再次,曝光行為及其效應不是寬容所能解決的。如何將事后懲罰變為事前防范,要依賴新型制度才能解決,而這種制度要具有內化貸款契約雙方成本-收益-風險的性質。分成制合約正屬于這種新型制度。13

其二,生源地貸款是學生貸款制度的一種退化。所謂生源地助學貸款,是學生在家庭所在地向金融機構申請的用于助學的一種貸款。生源地貸款主要面對當地戶籍考入普通高等學?;蛘咴谧x的經濟困難學生的家長,在其戶口所在地發放的貸款。其用途是幫助貧困生支付學費和基本生活費,以保障其順利入學和完成學業。生源地助學貸款在家庭經濟困難程度的認定、信用約束催還款等方面優勢突出,是比較符合金融屬性、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國家助學貸款品種。這類貸款有其增進貸款契約“成本-收益-風險”平衡性的作用,但從根本上說,這種平衡性的增進是以制度退化為代價的。學生貸款,從本質上說是以學生為貸款對象的信用貸款,但生源地貸款卻對這種貸款契約的內在規定性做了改動,使其向傳統貸款模式回歸。表現為一是對信用性質的改變。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規定,“助學貸款分為兩種,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陳靜濤,2007)擔保貸款的出現改變了信用貸款的性質,這和傳統的貸款別無二致。二是貸款對象的扭曲。“生源地信用貸款為信用貸款,學生和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有的信用社甚至規定“信用社會對貸款學生的資格進行審查,包括家庭收入、還款能力等,由家長出面貸款,或有家長擔保進行貸款。”(楊倩,2007)家長出面貸款,等于改變了助學貸款的對象,不具有助學貸款的典型性質。由于家長與學生存在血緣關系,家長對學生的約束力很弱,甚至沒有約束力。家長擔保的本質實際上有家長代替學生貸款的性質。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家庭內部的轉移支付現象將會逐漸下降。家長出面擔保,也與這種趨勢相悖。

五、結論

第一,可以構建一個新的指標體系來反應教育金融制度的效率,一是“成本-收益-風險”的平衡性;二是主體數量及其互動效應;三是資金的潛在需求與實際供給的差距率。該效率指標分為定性指標和量化指標兩個層次。本文則主要停留在定性層面。

第二,在我國信用環境不良的條件下,“銀行-學生”的核心兩主體模式不可能誕生。政府、高校主體的引入則可以改善銀行或學生各自的“成本-收益-風險”的平衡性,使“銀行-學生”兩主體模式改良為由政府、高校、銀行以及學生參與的四主體模式。

第三,主體引入效應符合以下定理。其一,增量主體的引入,不僅可以改善原始契約中主體的“成本-收益-風險”特征,也可以降低或消除契約中所有主體的外部性。從而改善契約總體的“成本-收益-風險”的平衡性,從而提升契約的總體效率。其二,主體引入前的原始教育契約不同,主體引入的順序不同,契約總體的效率改良的節奏和速度將會有不同的特征。

第四,國家實施生源地貸款意在改善助學貸款的效率,然而,這是以制度退化為基礎的,不是典型的面對學生的信用貸款模式。違約學生的曝光措施意在增強征信約束力,實際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建設性的破壞作用,不能對構建征信體系起到良性推進的作用,應當加以廢止。

第五,債性契約下,教育金融制度由兩主體泛化為四主體的過程是制度改良的過程,其效率提升程度和范圍是有限的。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銀行學生兩這之間的“成本-收益-風險”對稱性問題。分成制契約則是對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革命性變革,制度效率將會有飛躍性提升。

注釋:

①按《關于助學貸款管理的若干意見》規定,助學貸款包括國家助學貸款和一般商業性助學貸款兩類,而一般商業性助學貸款從2004 年以后就已經基本停辦。

②人數滿足率為銀行審批人數與申請貸款人數之比。

③金額滿足率為銀行審批金額與申請貸款金額之比。

④本文“教育貸款”特指教育需求方(即受教育者)所籌集到的教育資金。

⑤教育貸款的本質是對教育需求方(即受教育者)的融資制度,而生源地貸款相當于將受教育者家庭信譽引入了貸款契約中,這與家庭貸款模式相混淆。同時,隨著市場化元素滲入家庭內部,家庭成員之間的經濟金融關系由混沌狀態逐漸清晰化,個體之間的經濟關系越來越傾向于獨立,個人賬戶管理將會成為家庭內部經濟金融關系演化的重要標志。生源地貸款則與這種客觀趨勢相悖,在本質上是通過整體的制度變異和制度倒退片面解決原有制度中某個方面的問題。

⑥因為單位風險的收益率k可以是一個取值區間。

⑦據中國人民銀行披露,截止2007年,全國助學貸款的違約率竟高達28.4%。

⑧據有關人士介紹,每筆5000元到5萬元的小額貸款與每筆10萬元貸款的操作流程并無區別,業務量相當。但一旦小額貸款發生呆壞賬,收貸成本將遠大于貸款本金。

⑨高校與學生間的“串謀”是指高校對學生的審查標準并不以銀行的損益為原則,而是放寬原則,促使銀行為更多或風險較大的學生貸款,一方面對學生有利,另一方面也緩解高校的學費欠款問題。

⑩以湖北為例,2005年9月底,省政府要求各高校每年必須從學費收入中提取10%的資金,用于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和承擔對經辦銀行的風險補償金。當貸款實際違約額高于風險補償金數額時,先用風險補償金補償,不足部分由高校承擔60%,經辦銀行承擔40%;當貸款實際違約額低于風險補償金數額時,將補償實際違約金后的余額全部返還給高校進行獎勵。

11風險補償金是按照當年實際發放國家助學貸款金額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按照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與經辦銀行簽訂的貸款合作協議執行,常見的比例為15%)對經辦銀行給予補償,由高校和政府財政共同承擔(各承擔50%)。

1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轉發〈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教育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發展的通知〉的通知》中要求:為有效防范助學貸款風險,各經辦銀行應以學校為單位,在公開報刊等信息媒體上公布助學貸款違約情況,對不講信用的借款人姓名、身份證號及違約行為公開曝光。另外,工商銀行與借款人簽訂的《助學貸款合同》中明確約定了當借款人逾期不還貸款的,工商銀行有權公告其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資料。

13 除了銀行“窮追不舍”外,高校和教育部門也積極采取措施保證畢業生如期還款。華南理工大學與銀行配合,通過建立短信催款平臺等方法進行預防管理,大大降低了違約率;廣州大學建立學生提前還貸的獎勵機制,對畢業前還清貸款的給予貸款總額5%的獎勵。這些方法治標不治本,其運行成本也比較高。廣東也在積極探索問題的破解之道,開始改變以往商業銀行貸款發放、管理及風險集一身承擔的模式,改為由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作為貸款主體,委托農業銀行代理學生卡、發放助學貸款,負責結算利息和貸款本息扣劃等有關手續。受委托銀行只收取代理手續費,不承擔貸款風險。

[參考文獻]

[1]陳靜濤.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出臺[N].華商報,2007-08-01.

[2]竇爾翔,趙宏,吳昊天,趙利.基于教育需求方的教育金融制度研究—一個初步框架[J]. 改革與戰略,2008,(3):9.

[3]鄧有高.國家助學貸款的公平與效率問題[J].經濟論壇,2003,(23):78.

[4]黃維,沈紅.國家助學貸款制度可持續發展:理論、現實與路徑[J].高等教育管理,2007,(5):2.

[5]林松濤,聶永江.淺談國家助學貸款在當前高校特困生工作中的主導作用[J].中國水運,2007,(11):260.

[6]羅磊.我國金融效率研究概述[J].現代商業,2008,(21):36.

[7]李雯娟.淺議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制度的效率[J].現代商業,2008,(2):34.

[8]李文利. 國家助學貸款的理論探討和實證分析[J].教育與經濟,2004,(2):45.

[9]彭安臣,沈紅. 國家助學貸款的交易成本與制度效率[J].遼寧教育研究,2008,(3):20.

[10]肖順武, 趙吟.國家助學貸款的困境及對策芻議[J].河南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8,(7):103.

[11]徐宏毅,趙迎紅,聶鵬.住房公積金制度效率理論框架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8,(1):132.

[12]楊倩.生源地貸款:改進能有多大[N].中國經濟時報,2007-08-01.

[13]朱相誠,黃波粼. 規避國家助學貸款風險的社會保險整合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6,(18):314.

[14]戰松.制度與效率:基于中國債券市場的思考[D].博士學位論文,2006. 43-47.84-86.

[15](美)道格拉斯·諾思.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陳雪梅]

上一篇:監測方案范文下一篇:婦幼安康工程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