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護理質控范文

2023-09-23

icu護理質控范文第1篇

一、質控內容

1、醫囑修改

包括醫囑開立時間、醫囑內容、簽收時間、執行時間等的修改和刪除。

2、超期病歷管理

對醫生書寫病歷行文進行管理,規則暫訂對以下項目質控:

⑴ 《入院記錄》:應當于患者入院后24小時內完成;授予科主任延后時限24小時內完成的權限。

⑵ 《死亡記錄》:應當于患者死亡后24小時內完成;授予科主任延后時限24小時內完成的權限。

⑶ 《首次病程記錄》:應當于患者入院8小時內完成;授予科主任延后時限8小時內完成的權限。

⑷ 《日常病程記錄》:對病情穩定患者至少三天一次;授予科主任延后時限24小時內完成的權限。

⑸ 《術后首次病程記錄》:應當術后8小時內完成;授予科主任延后時限8小時內完成的權限。

⑹ 《手術記錄》:應當在術后24小時內完成;授予科主任延后時限24小時內完成的權限。

3、七天病歷歸檔

系統會默認將出院五天后(護理站打出院標志后)的病歷自動進行歸檔,授予科主任延后時限兩天內完成的權限。

4、運行病歷監控

醫務處可以對所有運行病歷進行環節的質控,并對不符合規定的病歷發送整改意見。

5、病歷中不能出現的內容

控制病歷中不能出現不應該出現的表述內容。例如:男性患者不能出現“月經史”、女性患者不能出現“前列腺”等內容。

6、病歷中必須有的內容

控制病歷中必須有的內容不能缺失。例如:入院記錄中若有缺失這些項目時,病歷不能保存,在書寫病歷時將給予提示,如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婚育史、家族史、診斷等信息。

7、矛盾詞匯的質控

控制病歷中不能出現前后表述矛盾的詞匯。例如病歷中描述了“意識昏迷”,后面又有“聽力正常”、“應答切題”等描述;或者男性患者出現了“子宮”等描述,系統會自動提示醫生。

二、質控解決方案

1、醫囑修改和醫囑修改記錄

⑴ 所謂的醫囑修改是指對審核后的醫囑的修改;⑵ 審核過的長期醫囑如有需要修改可以進行停止操作;審核過的臨時醫囑如有需要修改可以進行作廢和取消操作;所有的操作打印時都會留下來痕跡。

⑶ 如出院時需要修改上述操作記錄痕跡,科主任需提交申請報告到醫務處,醫務處審批后進行統一修改。

2、超期病歷

⑴ 所有的病歷記錄都需要找到相對應的模版進行建立,如果不對應病歷無法審核;

⑵ 病程記錄需要每天都按照相應的模版每天建立,不可以連續書寫,如果連續書寫病程將無法審核;

⑶ 超出病歷書寫醫師時間權限后,先向本科室主任申請,通過科主任的工作站進行操作。此項操作系統中均有記錄。

⑷ 病歷記錄如果已超過科室主任的權限,需要發送申請,發送申請后會自動彈出打印申請單界面。醫生打印出來申請單后科主任簽字確認后,提交給醫務處,醫務處進行審核后發放權限。

3、五天病歷歸檔

⑴ 系統默認會將出院五天后(護理站打出院標志后)的病人自動進行歸檔;授予科主任延后時間兩天。在此時間段內,醫師在自己工作站或可登陸科主任工作站,對病歷進

行記錄、整理,及時歸檔。

⑵ 如有七天歸檔后需要查看及修改病歷的行為,需要科主任填寫申請單提交到醫務處后,醫務處進行審核后發放權限。

4、其它內容的質控

其它的質控項目內容如果不符合規定,系統會有提示,需要按照提示進行相對應的修改,如果不修改病歷不能保存。

三、監督考核:

醫務處質控系統是為確保病歷書寫的規范、及時性,提高病歷書寫的質量,醫務處將加強監督考核,超時限記錄納入醫療質量考核,對申請醫務處修改權限的情況,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罰。

醫務處

icu護理質控范文第2篇

(1)根據醫院護理部工作的任務,不斷完善病區管理制度及質控標準。

(2)熟悉病區管理規章制度及質量標準,發現問題及時與病區護士長溝通,并提出改進意見。

(3) 對病區管理進行督查質控,檢查有記錄及統計分析。 2. 基礎護理質控職責

(1)熟悉掌握基礎護理的理論,督促指導護理人員實施規范的基礎護理操作。

(2)對基礎護理、護理程序實施過程進行督查評價,根據工作流程或技術規范,進行必要的示范指導。 (3)調查了解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4) 督查中發現的問題或隱患,及時記錄并提出改進意見。 3.護理文書書寫質控職責

(5)熟悉掌握各種護理文書書寫規范,按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要求,進行質控。

(6) 對全科病區護理文書進行督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與科室護士長溝通,協助改進。 4.護理技術操作質控職責

a) 熟悉掌握護理技術操作,熟悉各??萍夹g操作要點。

b) 對各病區的護理技術操作,??萍夹g操作進行督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導改進。

c) 每年規范護理技術操作3—4項,統一培訓并考核。 5. 物品消毒、搶救設備質控職責

a) 檢查滅菌物品在有效期,無過期物品。 b) 消毒液濃度、日期符合要求。

c) 搶救藥品無過期、混放,藥品批號與藥盒一致,每日檢查并有記錄,搶救設備處于備用狀態。

二)工作要求

1.各質控小組成員在護理部、護士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應履行職責,做好檢查、咨詢指導、協調等工作。

2.質控組小組成員應發揮團隊精神、集思廣益、相互補充,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評估與督查。

3.各質控小組成員應按護理工作程序、護理規章制度、常規、技術操作規程、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方案,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分析存在問題,對有重大護理質量問題應及時匯報。

icu護理質控范文第3篇

第一季度

一、內科

1、輸液卡記錄、滴數與醫囑不符。 -0.1

2、3床體溫單上沒有寫病人的體重。 -0.1

二、外科

1、急救藥品無包裝盒。 -0.

12、個別體溫單繪制不規范。 -0.1

三、婦產科

1、輸液卡治療、換藥后無護士簽名。

2、體溫單有個別血壓、體重及入院、出院標記。

3、首次護理記錄單眉欄填寫不全。 -0.1

四、兒科

1、青霉素皮試無結果。 -0.1

2、護理記錄不按時,記錄不規范。 -0.

13、護理級別與護理記錄不符。 -0.1

五、手術室

1、臨時醫囑無執行護士簽名。 -0.1

2、護理記錄中診斷與醫生不符。 -0.1

六、輸液室

1、病房雜物較多,地面不干凈。 -0.1

七、針推科

、、 -0.1 -0.1

1、藥品交接本有漏登記現象。

-0.1

2、6床體溫多繪制一天。

-0.1

第二季度

一、內科

1、留置針無穿刺部位無注射時間記錄。 -0.1

2、少數護士字跡潦草、不好辨認。 -0.1

二、外科

1、體溫單 入院后大便次數無記錄。 -0.1

2、病房雜物太多。 -0.1

3、護士勞動紀律松散,有私自換班現象。 -0.1、

三、婦產科

1、護理文書有涂改現象。 -0.1

2、病?;颊?護理記錄過于簡單。 -0.1

3、健康教育宣教不到位。 -0.1

四、兒科

1、搶救記錄不規范、不及時。 -0.1

2、服務態度不佳 在穿刺失誤時或液體滲漏后,不表示歉意,反而責怪患者血管不好、亂動,引起家屬的不滿。 - 0.2

五、手術室

1、消毒本漏登記一次。

-0.1

2、推車上有血跡。

-0.1

六、輸液室

1、個別護理人員工作期間不穿工作褲。

-0.1

七、針推科

1、個別護士在做治療時不帶治療盤。

2、護士處置前未洗手。

第三季度

一、 內科

1、 個別護士上班時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2、 體溫單眉欄填寫不全。

二、 外科

1、藥品柜擺放混亂。

2、交班本與一覽表上的病人數不相符。

三、婦產科

1、病房床單位不夠整潔。

四、兒科

1、紫外線消毒登記表有漏登現象。

2、個別入院告知書無家屬簽字。

-0.1 -0.1 -0.1 -0.1 -0.1 -0.1、-0.1 -0.1 -0.1

五、手術室

1、個別護士對搶救藥品不熟悉。

-0.1

2、交班本有涂改現象。

-0.1

六、輸液室

1、輸液卡護士有漏簽名現象。

-0.1

七、針推科

1、個別護士在做治療時與患者交流不好。

2、紫外線登記本有漏登記現象。

第四季度

一、 內科

1、體溫單入院前三天繪制不規范。

2、夜班護士交班本漏簽名。

二、外科

1、治療室地面不清潔。

2、輸液卡有漏登記現象 。

三、婦產科

1、留置針無留置時間。

2、2床患者出入量沒有記錄在體溫單上。

四、兒科

1、急救箱內氧氣濕化瓶未干燥保存。

-0.1

-0.1 -0.1、-0.1 -0.1 -0.1 -0.1 -0.1 -0.1

2、護士巡回不及時,個別病人在樓道找護士。 -0.1

五、手術室

1、病人術前訪視率低。

-0.1

六、輸液室

1、護士對急救藥品劑量、使用方法掌握不準確。 -0.1

七、針推科

1、病房內雜物較多。

-0.1

2011年護理質控

第一季度

一、 內科

1、個別護士對急救藥品劑量、使用方法掌握不準確。 -0.1

2、輸液標簽護士無簽名、無日期。

-0.1

二、外科

1、個別體溫單有涂改現象。

-0.1

2、體溫單上大小便沒有填寫。

-0.1

三、婦產科

1、輸液瓶標簽未寫時間。

-0.1

2、多個病人未寫床頭卡。

-0.1

四、兒科

1、體溫單多繪制一天。

-0.1

2、3床患兒體溫超過39℃沒有繪制物理降溫。 -0.1

五、手術室

1、交班本漏寫一次。 -0.1

六、輸液室

1、個別病人指甲過長。

-0.1

第二季度

一、 內科

1、輸液卡沒有寫簽字時間。

2、個別管道放置不正確。

二、外科

1、吸痰管沒做到一用一消毒。

2、個別患者“三短、六潔”做的不到位。

三、婦產科

1、個別輸液卡簽字不清。

2、護士操作前不洗手。

四、兒科

1、常備藥實有數與科室規定基數不符。

-0.1 -0.1 -0.1 -0.1 -0.1 -0.1 -0.1

2、毒麻藥品登記不全。

-0.1

五、輸液室

1、病房家屬太多,秩序不好。

-0.1

六、手術室

1、接送病人的推車欠整潔。

-0.1

第二季度

一、 內科

1、護理文書字跡潦草,有涂改現象。

二、外科

1、搶救車備用藥品與登記批號不同。

2、病人基礎護理不到位。

三、婦產科

1、病房內雜物太多,通風不好。

2、導尿管護理做的不到位。

四、兒科

1、病房內床單位欠整潔,雜物較多。

2、個別護士拔針未帶治療盤。

-0.1 -0.1 -0.1 -0.1 -0.1 -0.1

五、輸液室

1、輸液卡有未簽名現象。

-0.1

2、紫外線消毒登記表有漏登現象。

-0.1

六、手術室

1、個別護士沒有穿工作褲。

-0.1

七、輸液室

1、發現個別護士。

-0.1

第三季度

一、 內科

1、基礎護理不到位,個別病人口腔有異味。

-0.1

2、個別床單上有血跡。

-0.1

二、外科

1、病人的“三短六潔”做的不好,個別病人胡須、指

甲長。

-0.1

2、無菌物品處理不好,配完液體后的注射器沒有及時毀形,亂放在治療臺上。

-0.2

三、婦產科

1、護士不能很好的巡視病房,病人家屬在樓道喊護士換藥。

-0.1

2、個別輸液卡簽字不全。

-0.1

四、兒科

1、個別體溫單繪制不整潔。

-0.1

2、臨時醫囑簽字不及時。

-0.1

icu護理質控范文第4篇

1. 制定并落實工作計劃(含工作目標),監控護理質量,實施護士在職教育,設定護理崗位,調配護士,培養選拔護理管理人員,組織和參與護士錄用. 2. 有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護理投訴管理制度,護理缺陷管理制度,護理會診制度,護理查房制度,病?;颊呱蠄笾贫?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新業務新技術準入制度等. 3. 有各級各崗位護士職責. 二. 護理人員管理

1. 有各級護理管理人員崗位職責及考核標準,包括護理部主任/護士長等. 2. 落實護士職責,實行臨床護士護理病人分床包干責任制,建立護士分層級使用/考核制度. 3. 制定并落實緊急狀態下護理人力調配方案. 三. 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

1. 有全院護理質管理委員會,實行院長領導下護理部主任總負責. 2. 有質量安全控制小組對科室護理質量進行督查,護士長每日五查,當班護士班班自查,護士長對病區工作做到九知道,責任護士對患者情況做到十知道,科室每周有小結,每月有分析. 3. 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護理質量檢查.護理業務查房每月一次,有對重點時段,特殊科室的管理督查與記錄,晚夜班查房不少于每周一次. 4. 有對在架病歷/出院病歷/死亡病歷的定期抽查及記錄. 5. 每月對全院護理質量/安全督查情況進行總結/講評/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和書面通報,并有跟蹤督查記錄. 6. 對護理糾紛及時受理/調查/處理/反饋. 7. 實行護理質量與護理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8. 有病區管理/基礎護理和危重患者護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護理文書/護士素質/晚夜班/節假日護理質量與??谱o理質量考核評價標準并實施質量監控. 9. 有各??瞥R娂膊∽o理常規及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護士熟練掌握并落實到工作中. 10. 有護士人力調配/常見護理風險/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落實. 11. 有各項管理制度并落實. 四. 護理培訓

icu護理質控范文第5篇

一、急診護理???/p>

二、危重癥護理及ICU

三、心血管護理及CCU

四、助產及母嬰保健???/p>

五、新生兒??茖W組

六、手術室護理???/p>

七、靜脈治療護理???/p>

八、醫院感染管理組

九、骨科護理???/p>

十、腫瘤護理???/p>

十一、腎臟病(血透、腹透)護理???十

二、糖尿病護理???十

三、老年護理???十

四、中風護理???十

五、造口傷口護理???十

六、消供護理???十

七、教育???十

八、外科護理學組 十

九、精神??乒ぷ鞣?/p>

1

十、社區學組 二十

一、呼吸護理學組

一、 急診護理安全質量目標

(一)規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急救的應急反應能力。

1.建立120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和運作流程。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大型事件現場醫療保障的管理和運作流程。

2.院前急救護士要求取得護士執業資格、從事急診護理工作3年以上并取得護師及以上職稱,經過急診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訓,達到N2級以上,同時取得所在地區院前急救規范化培訓資格證書。

3.院前急救護士要求經過基礎生命支持、創傷救援、常用急救技術等相關培訓并考試合格。

4.救護車、急救儀器設備、物品及藥品、人員要時刻準備,隨時待命,保障急救物資100%完好備用,能夠迅速移動和在不同環境下使用,能夠滿足院前急救需要。

5.配置有效的通訊工具,能時刻保持與院前急救指揮中心、醫院、其它院前急救單元、自身團隊隊員間、其它必要部門間的有效溝通,為下一步工作做好準備。

6.要有適當的防護物品,保障現場救援過程中的自身安全,盡可能避免受到現場環境的干擾和人身傷害。

7.遵守當地政府和120院前急救指揮中心關于院前急救的相關規定。

2

(二)完善分診系統,提高分診準確率。

1.有專門分診區域和分診所需的必要物品。

2.分診護士要求工作5年以上(其中急診工作1年以上)、護師及以上職稱,經過分診崗位培訓,核心能力達到N2級及以上。

3.建立分診標準和分診工作指引,有分診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有分診運作流程,且保障落實。

4.做好分級分區的宣教、指引和標識。

5.合理安排患者的候診區域和候診方式,定期巡視評估候診患者。

6.定期進行分診質量的審核,定期進行培訓和反饋,不斷提高分診準確率。

7.加強分診環節患者的身份核查,能盡早開始身份標識和識別。

(三)完善急診患者身份識別措施,確保準確識別患者身份。

1.制定急診患者身份核對制度及流程,護士熟悉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應職責。

2.在治療和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在抽血、給藥或輸血時,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式,如姓名、性別、年齡、出生年月、病歷號、床號等,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唯一依據。

3

3.對急診搶救室和留觀或EICU的患者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患者身份的標識;對傳染病、藥物過敏等特殊患者有特殊識別標志。

4.對無法進行患者身份確認的無名患者,有明確的身份標識的方法和核對流程。

5.對嬰幼兒、意識不清、語言交流障礙等原因無法向醫務人員陳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員陳述患者姓名。

6.嚴格落實急診與各科室間對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與交接的身份識別制度,做到轉運安全,交接清楚。

(四)規范急救儀器設備、物品和藥物的管理,確保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1.建立健全急救儀器設備、物品及藥品的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和落實“五固定”及“二及時”。 五固定:定品種數量,定點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檢查外修,定期消毒滅菌。二及時:及時消毒滅菌,及時檢查維修。

2.急救儀器設備完好率100%,用后做好維護并記錄。物品及藥品用后及時補充,保證數量與質量。

3.設計急救車藥品、物品的一覽表,實行藥品及物品失效期預警制度。

4.加強輸液安全管理。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嚴格無菌操作,控制輸液滴速,認真向患者或家屬做好健康宣教。

4

5.加強對要求重點觀察藥物、特殊用途藥物的管理。依法進行毒、劇、麻醉類藥品的管理和登記,核查無誤。

6.規范急救醫護人員對急救儀器設備、物品及藥品的使用,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確保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

7.規范急救車的管理。車內的標識清晰,擺放合理,車內急救儀器設備、物品及藥品完備,能滿足院前及院內急救需要。

(五)建立并執行搶救情況下醫務人員的有效溝通程序,準確執行醫囑。

1.醫務人員對模糊不清、有疑問的醫囑,有明確的澄清流程。

2.有緊急搶救情況下使用口頭醫囑的相關制度與流程。 3.正確執行醫囑,在實施緊急搶救的情況下,必要時可口頭下達臨時醫囑;護士要對口頭臨時醫囑完整復述確認,雙人核查后方可執行,下達的口頭醫囑應及時補記。

4.接獲非書面(電話通知等)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檢查(驗)結果時,接獲者必須規范、完整、準確地記錄患者識別信息、檢查(驗)結果和報告者的信息,并復述確認無誤后方可提供醫師使用。

5.在為院外患者進行搶救時,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應注意避免引起家屬或圍觀者的誤解。

(六)建立有效的急救綠色通道,提高急危重癥患者救

5

治的時效性。

1.急診科設置符合《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的基本要求。人力資源、設備、設施配備滿足急診綠色通道要求,實行7×24小時服務。

2.建立急性創傷、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腦卒中、急性顱腦損傷,急性呼吸衰竭等重點病種的急診服務流程與規范,制定和完善危重癥救治流程和指引

3.有緊急會診和優先入院搶救的相關規定、特殊病種設定急診服務時限,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癥患者。

4.加強急診檢診、分診,落實首診負責制及上報制度,急危重癥患者實行“先搶救、后付費”,及時救治急危重癥患者。

5.制定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的快速銜接流程。 6.實行急診分區救治,有為急診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制度和流程,危重患者先搶救并及時辦理入院手續。

7.定期開展急救技術操作規程的全員培訓,配備足夠數量,掌握急未重癥搶救技能,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醫護人員。

8.根據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醫療救援預案,制定大規模搶救工作流程,保障綠色通道通暢。

9.完善急救相關文件的書寫記錄,及時登記、定期總結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七)規范急診患者的運轉與交接,確?;颊叩玫竭B貫醫療服務。

6

1.制定《急危重患者轉運流程指引》和《急危重患者轉運應急預案》。

2.轉運前,提前通知科室或相關醫院的急診科做好接收和搶救準備。

3.轉運前,熟練使用《急危重患者安全轉運記錄單》,準確評估患者病情,根據病情正確選擇轉運團隊、轉運工具、轉運儀器物品藥物和轉運路徑。

4.轉運過程中,應盡可能保持原有監測治療措施的連續性。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預見性發現病情變化,進行及時高效的急救處理,必要時請求支援,并做好記錄。

5.轉運結束,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認真做好床邊交接班,交班內容包括主訴、初步診斷、生命體征、治療方案、檢查項目、使用藥物情況、各種管道是否通暢、傷口情況等。

6.成立安全轉運小組,加強護士安全轉運知識和急救技能的培訓,提高護士病情觀察和應急處理能力。

7.加強轉運質量監控,制定《急危重患者安全轉運質量評價標準》,定期檢查。

(八)加強護士急診醫學基本理論及技能培訓,提高救護水平。

1.根據廣東省衛生廳《急診??谱o士核心能力建設指南》建立急診科護士在職繼續教育與考評制度。

2.制定院前急救、檢診分診崗位、搶救室崗位護士的準

7

入標準,提高救護水平。

3.定期進行醫護急救模擬演練,培養醫護之間的協作精神,提高整體應急能力。

4.有計劃開展護士培訓工作,每月進行急救理論和技能培訓,每季度進行急救技能考核,每年進行急救理論考核。

5.急診科醫護人員的技能評價與在培訓間隔時間原則上不超過2年,有記錄。

(九)嚴格執行“危急值”報告制度及流程,提高對危急值處置的有效性。

1.有臨床“危急值”報告制度及流程。

2.根據醫院實際情況確定醫技部門”危急值“項目表。 3.護士知曉 “危急值”報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并熟悉“危急值”的項目、范圍及臨床意義。

4.接獲危急值報告的醫護人員完整、準確記錄患者識別信息、危急值內容和報告者信息,按流程復核確認無誤后,及時向經治或直白呢醫師報告,并做好記錄。

5.對所屬“危急值”報告的項目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有標本采集、儲存、送檢、交接的規定,并認真落實。

6.定期進行“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進行評估,持續改進,保障危急值報告、處置及時、有效。

(十)加強職業安全防護,避免意外傷害發生。 1.建立職業安全防護的制度與流程。

8

2.定期組織職業安全防護的教育培訓及考核,護理人員知曉有關規定。

3.配備符合防治職業危害的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4.物品放置做到定品種、定量定位放置,方便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取用。

5.認真執行職業安全防護制度,護理工作應穿戴適宜的防護用品,防護措施落實到位。

6.對職業安全防護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評價,持續改進職業安全管理質量。

二、危重癥護理及ICU安全質量目標

(一)嚴密觀察病情,落實高危風險動態評估。

1.早期干預、早期識別可降低危重患者沒有預見的并發癥和猝死的發生,改善預后。

2.強調動態評估,每天至少一次全面評估,各班監護中動態評估并記錄。

3.評估過程依據患者的??萍安∏樘攸c,采用相應評估量表,含GCS、營養、肌力、鎮靜、疼痛、壓瘡、誤吸危險度等。

4.建立危重患者從頭到腳的評估指引,護士掌握評估技術及高風險閾值,對危重癥患者采用從頭到腳的評估模式并

9

在護理記錄中體現。評估過程采用相應評估量表,含GCS、營養、肌力、鎮靜、疼痛、壓瘡、誤吸危險度等。

5.對危重癥患者采用從頭到腳的評估模式并在護理記錄中體現,護理記錄應體現個性化、表格化、數字化和動態化,避免重復記錄。護理措施盡量通過護囑表達并有記錄及護理結局評價,必要時通過醫囑表達。

6.通過風險評估量表的準確運用,確立危重癥患者的??朴^察重點和符合患者疾病及治療進程的病情觀察重點,保證護士及時觀察、發現病情變化,并有效處理和記錄。

7.護士能夠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病情進行前瞻性分析,明確每一位危重患者病情觀察重點,動態及時觀察病情,準確評估并判斷病情變化及其嚴重程度。及時和醫生溝通并制定及落實護理計劃。

8.對各高風險評估量表的使用,由上級護士定期對患者的護理結局進行督導及評估,落實持續改進。

(二)早期發現病情變化,有效管理危急值。

1.建立科室有危急值報告制度,ICU有修訂??莆<敝迪嚓P指引,護理人員護士必須接受培訓并掌握科室“危急值”項目及內容,能夠有效識別和確認“危急值”。(常見危急值:血氣分析、CVP、ABP、PH、生化高/低血鉀、高/低血糖、快/慢心率、快/慢呼吸、突發體溫升高、SPO

2、出凝血時間、肌酐、尿素氮、每小時尿量等。)

10

2.接獲核對及登記報告:接獲網絡系統或電話報告檢驗、檢查等危急值信息,準確登記:接報日期、時間;患者床號、姓名、住院號;危急值內容、報告者工號、接報者簽名。

3.評估:監測數值是否為危急值;評估監測數值是否在目標范圍之外;評估護理人員能否處理。監測數值超出目標范圍或正常范圍內要及時報告值班醫生。(CVP:6-12cmH2O;MBP:65-85mmHg;PH:7.3-7.5 mmol/l;血糖:3.9-8mmol/l;血鉀:3.5-5.5 mmol/l;HR:60-100次/分;R:10-35次/分;SPO2<90%;T>39o,尿量<0.5—1ml/Kg/h,特殊感染的病原學報告。)

4.報告:當監測值與患者臨床癥狀不吻合或前1小時相差懸殊,報告上級護士及醫生,重新評估患者病情,組長及重新檢測,確認后才報告醫生。

5.處理:按醫囑處理,及時追蹤。危機值報告后,護士護理人員必須持續監測病人病情。在可處理范圍內作緊急處理后繼續觀察病人病情(如吸痰),及時反饋效果,效果不理想及時報告醫生。。

5.1高血鉀處理:停止所有含鉀的輸液;持續心電監護,測量脈搏心率,密切觀察心率情況,及時發現心律失常;

5.2低血糖處理:當病人出現出汗、無力、嘴唇麻木等早期癥狀時立即監測血糖,安置病人臥床休息,根據血糖值及癥狀分別按醫囑給予口服糖水、靜脈推注50%葡萄糖40

11

—60ml;

5.3室性期前收縮的處理:發現患者心電監護顯示有室性期前收縮(寬大畸形QRS波),立即給氧吸入,準備床邊搶救用物早除顫(含藥物利多卡因及電除顫)。

6.跟蹤、觀察及記錄。護理文書填寫監測項目危機值。護理記錄實時、準確。如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應密切觀察其出血情況:如皮膚、粘膜瘀斑,皮下出血、牙齦出血、穿刺口出血、胃出血、血尿、血性痰等,同時關注實驗室檢查結果:血色素、血小板及出、凝血時間等。護理記錄顯示已向醫生報告記錄、書寫處理情況及跟蹤記錄。

(三)加強重要臟器功能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1.ICU必須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重癥醫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操作技術、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專職醫護人員。保證護士的固定編制人數與床位之比為2.5~3 :1。

2.ICU護士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熟練掌握重癥護理基本理論和技能,經過??瓶己撕细窈?,才能獨立上崗。

3.ICU必須配置必要的監護和治療設備。

4.強調以團隊形式給予心肺復蘇急救,因為大多數急救系統和醫療服務系統都需要施救者團隊的參與,由不同的醫護人員同時完成多個操作,保障救治成功率。

5.在ICU進行心肺復蘇后的患者,為了保障重要臟器功能恢復,需關注對患者進行多學科治療并對其神經系統和生

12

理狀態進行評估,重視低溫治療。

6.掌握并關注2012AHA版為十五種特殊心臟驟停情況給出特定的治療建議。包括哮喘、過敏、妊娠、肥胖癥(新)、肺栓塞 (新)、電解質失衡、中毒、外傷、凍僵、雪崩(新)、溺水、電擊/閃電打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 (PCI)(新)、心臟填塞(新)以及心臟手術(新)。

7.密切評估當前患者的狀況、病史和體格檢查。隨時分析重要的體征,常規Q1H觀察和記錄患者所有的癥狀和體征,如有病情變化隨時觀察、報告和記錄。關注監測血流動力學、組織灌注及氧代謝指標等。

8.對于嚴重創傷、窒息、心臟疾病及藥物過敏等引起的心搏驟?;驀乐夭∏樽兓幕颊?,確保在較短時間內恢復患者的呼吸、循環功能。

9.呼吸功能監測:監測脈搏氧飽和度,正確抽取出和分析血氣分析,了解全身組織氧化情況,保證氣道通暢和氧療的有效實施。遵守機械通氣臨床應用指南,做好氣道的最佳濕化和通暢、固定,嚴格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如有以下情況,及時報告醫生RR>30次/分或<10次/分SpO2<90%。

10.循環功能監測:密切評估體循環灌注是否充分,正確的抗休克的液體復蘇。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中心靜脈壓、尿量、神志、毛細血管充盈狀態、皮膚灌注、心輸出量、肺

13

動脈壓、血乳酸、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或靜脈血氧飽和度、血管外肺水、每搏輸出量的變異度等,保證有創血流動力學的正確監測,做到導管的安全性,固定、通暢、換能器零點位置的正確、穿刺口的換藥,嚴格預防血管導管相關性的感染。統計24小時出入量,必要時統計每小時出入量,嚴格液體管理。如有以下情況,及時報告醫生,收縮壓>160mmHg或<90mmHg;或動態迅速上升或下降>30mmHg ;HR>120次/分或<60次/分。

11.腦功能監測:密切評估意識、瞳孔、肌力、格拉斯哥評分、頭痛和惡心嘔吐等的癥狀,通過體位、脫水、通氣、鎮靜、降溫和放腦脊液等措施控制顱內壓在<15mmHg。嚴密觀察脫水的效果。如新發瞳孔直徑>5mm或雙側不等大,及時通知醫生。

12.腎功能監測:監測每小時尿量、尿比重、血肌苷、尿素氮,了解腎灌注狀態和腎功能,動態監測內環境變化,酸堿度和胃粘膜PH值等。如尿量<0.5ml/Kg/H,通知醫生。

13.胃腸道功能的監測:觀察患者腹痛、腹瀉、腹脹、 大便、腹部傷口、消化道引流的情況,Q4~8小時監測腹圍的

改變,必要時監測淀粉酶、腹腔壓。早期腸內營養的患者做 好營養通路的固定、通暢,Q4~6h監測胃內儲留量??刂蒲?糖,如果>12mmol/L,≤4mmol/L使用胰島素時血糖<6

14

mmol/L,及時通知醫生。如果引流量突然增加或引流 >150ml/hr或性狀改變,新出現腹膜刺激征,腹圍快速增加,

腹脹加重,胃管引流非血性變成血性,及時通知醫生。

(四)加強危重癥患者液體管理,維持內環境穩定平衡。

1.以患者和/或家屬能夠理解的方式向其解釋體液監測與管理的目的及方法。

2.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評估有無影響體液失衡的因素;評估患者尿量與尿色、比重;評估患者的液體治療量;評估體液失衡的癥狀和體征,有無皮膚黏膜水腫或脫水征、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及泌尿系統常用指標的異常情況等。

3.根據評估的情況,實施體液監測和管理,確定患者液體攝入的量、種類,確定患者體液失衡的危險因素。

4.監測血壓、心率和呼吸,準確記錄單位時間內的出入量。

5.監測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指標,血清白蛋白和總蛋白水平,血、尿滲透壓水平。

6.觀察患者面部表現、粘膜、皮膚充盈度及口渴的情況以及觀察尿液的顏色、量及比重變化,觀察大便是否干結。

15

7.監測患者有無頸靜脈怒張、肺部濕羅音、外周水腫、體重增加等體液過多的情況;監測腹水的癥狀和體征。

8.選擇粗大靜脈進行穿刺或中心靜脈置管并確保其通暢,使用靜脈輸液泵,確保準確控制液體入量和速度,并做好輸血準備和輸入血液制品。

9.根據患者狀況補充液體或控制水分的攝入,并將全日總液體量分配到各時段,必要時按醫囑使用利尿劑增加患者的尿量。

10.必要時按醫囑行血液透析或濾過,并注意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及對脫水的反應。

11.為了評估水的平衡,需建立液體和固體食物攝入量的準確記錄,并按照固體食物水分換算表格進行換算。

12.如果體液過多的癥狀和體征持續存在或加重,應及時通知醫生。

13.為病人選擇合適體位,做好皮膚護理。

14.大出血、燒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人等需要快速補液,快速補液不當時會引起肺水腫、心衰等嚴重后果,因此

16

快速補液時,需要注意:

14.1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評估患者液體嚴重不足的原因;

14.2按醫囑給予靜脈輸液,確保晶體液(如生理鹽水、乳酸林格氏液等)和膠體液(如羥乙基淀粉、白蛋白、血漿等)的準確、快速輸入;

14.3必要時留取血標本進行交叉配血實驗,按醫囑輸注血液制品;

14.4密切觀察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及氧合狀況,及時觀察患者對快速補液的反應,監測體液容量超負荷情況;

14.5監測肺水腫和第三間隙(腹腔、胸腔、腸腔內間隙、滑膜等處)水潴留的情況。

14.6及時觀察發現體液容量超負荷情況的發生,如頭痛、皮膚發紅、心動過速、靜脈擴張、中心靜脈壓升高、血壓升高、呼吸急促、咳嗽等。

15.護理結局:患者體液監測有關據收集正確;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患者嚴重體液失衡的程度減輕,或達到體液平衡;

17

患者無出現體液失衡的并發癥。

(五)科學用藥管理,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性。

1.科室有安全用藥相關規章制度,護理人員必須接受培訓,嚴格落實雙人核對。

2.備有一定數量的常用藥物、搶救用藥,固定基數,建立帳目,專人管理,常用藥物每月與藥房核對數量及質量,搶救用藥每日清點補充,按先后使用時間存放。

3.麻醉用藥需要雙人雙鎖保管,固定基數,每班清點,使用過程中注意登記,雙人核對簽名,保留安瓿。

4.注射藥、口服藥、外用藥應與消毒藥物、化學試劑分柜存放,有明顯標識。

5.高危藥物單獨存放,有醒目標識,高濃度電解質溶液(10%KCL、10%NaCL)注意上鎖管理。

6.護理人員根據藥物使用說明應用,熟練掌握藥物的作用、副作用、使用劑量、使用途徑、配置溶劑、配伍禁忌等,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及時處理和上報。

7.血管活性藥物建議應用中心靜脈導管輸入、去甲腎上腺素禁止使用外周注射,防止藥物外滲,掛高危標識,建議使用微量泵恒速注射。

8.血管活性藥物建議使用獨立輸液通路,禁止從該通路推注其他藥物,劑量按公斤體重方式換算,嚴格控制藥物最大劑量:如多巴胺20ug/kg.min 、去甲腎上腺素

18

1.5ug/kg.min、腎上腺素0.2-0.5 ug/kg.min。

9.對血管活性藥物敏感的患者建議使用雙泵推注藥物方法,交替更換,更換時先打開另一泵,再關閉已經應用完畢的微泵。

10.使用強心藥注意測量心率,觀察洋地黃中毒癥狀(如嘔吐、黃視、心動過緩等);應用血管舒張藥(如硝普鈉)控制使用時間,如≥72h,報告醫生,是否停藥。

11.使用鎮靜/鎮痛藥物期間,注意做好鎮靜/鎮痛評估,觀察病人呼吸情況,防止呼吸抑制。

12.使用肌松劑時,注意先鎮靜后肌松,防止病人呼吸窒息及頻死感。

13.使用高滲透性藥物,如甘露醇,控制在15分鐘內進入,白蛋白≥30-60分鐘,防止藥物外滲。

14.使用胰島素時,注意及時監測血糖變化,防止低血糖出現。

15.使用抗凝藥時,注意觀察出凝血時間及皮下、穿刺口、胃腸道出血情況。

(六)有效評估及管道固定,預防非計劃性人工氣道脫出。

1.建立及落實非計劃性人工氣道脫出報告制度、程序及應急原,護士知曉并能熟練執行。

2.與患者或家屬有效溝通,告知并解釋人工氣道的作用和重要性,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19

3.評估患者人工氣道非計劃性脫出的風險性,采取妥善有效的固定方式和措施:運用膠布/系帶固定氣管插管,必要時給病人鎮靜劑/肌松;必要時約束上肢;運用口咽管或牙墊以防患者咬氣管插管。

4.做好巡視及床邊交接班,保持管道通暢,固定合理、安全,每班注意氣管插管上的刻度以確定氣管插管的位置并記錄。

5.提供100%濕度的吸入氣體或空氣,保持舒適。

6.每24小時更換固定氣管插管的膠布/系帶,同時觀察皮膚和口腔粘膜,并將氣管插管移至口腔另一邊。

7.插管后或更換固定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的系帶后,聽診雙肺呼吸音。必要時幫助拍攝胸片以檢測氣管插管的位置。

8.運用可移動的固定器將呼吸機管道懸掛與病人身體上方,為病人翻身、吸痰、脫開或連接呼吸機時妥善固定呼吸機管路,以減少牽扯及移動氣管插管。

(七)加強醫護患的有效溝通,體現人性化專業服務。

1.建立良好的新型醫護關系是醫護溝通的基礎。改主導—從屬型醫護關系為在整體護理中實施的并列——互補關系。使醫生的診療過程和護士的護理過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達到醫護同組共同管理病人。

2.醫護之間要有充分時間針對患者的情況相互交換意見、反饋信息,彼此密切配合,使診療活動能夠正常、有序、

20

有效地開展。

3.醫護溝通應貫穿于整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重點是搶救急危重癥患者過程中的有效的溝通。護士早期做預見性護理評估,及時發現潛在病情變化、指征并報告醫生,做到及時、有效反應病情,快速、準確處理的目的。

4.緊急情況下醫護溝通可采用口頭醫囑的形式搶救患者。

5.醫護溝通時應充分考慮患者個體差異、診療場所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對于涉及有異議、不滿、疑問或者敏感、隱私等問題溝通時應避免在患者、患者家屬或者公開的場合進行。

6.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形式主要有:護理交接班、護理文書、護理工作中的督導與反饋等。護理文書反應患者病情,體現客觀、連續、動態,并能記錄針對患者所實施的個性化護理措施,及實施措施后的護理評價。

7.醫護人員為危重患者治療或者與危重患者溝通中,如下情況需要立即與患者本人或者親屬溝通:病情變化時、患者拒絕治療、任何傾入性操作之前、患者有特殊要求時、治療、護理方案需要大的更改時。

21

8.以患者感受為主導改善服務。與病人及家屬充分溝通,保持目光交流;不在公共場所/床邊或與無關人員談論患者病情。

9.與患者溝通過程,注意監測患者非語言信息,適當調整與患者之間的距離,適當時候用自己的話復述患者的主要想法。

10.對無法采用語言溝通患者,建議采用特殊的溝通方式(圖片、其他詞句)。

11.醫護人員應主動告知相關規定,盡可能提供給患者家屬探視的時間或者視頻探視。與危重癥患者家屬溝通過程中,保持開放的肢體姿勢、必要時將對話回復至主題。為談話提供一個隱秘的中性環境。

12.采用多種溝通方式(如主動傾聽、提問、釋義、反饋),允許雙方表達本方關注的問題。

13.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存在沖突中,應促進尋找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八)加強目標監測,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22

1.按消毒隔離制度制定病區消毒隔離指引,醫護人員知曉并嚴格執行。

2.落實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采取標準防護措施,落實消毒隔離措施,準確實施無菌技術。保證患者和醫務人員安全。

3.按ICU建設指南標準,為患者提供合適大小的空間。有病床終末處理指引并嚴格執行。

4.對需要隔離患者有明確指示牌并采取相應預防隔離措施。

5.嚴格醫護人員及探視者手衛生。

6.在患者床邊進行中心靜脈導管穿刺時,保持一個理想的無菌環境。

7.進行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時,保持密閉系統。

8.按照疾控中心最新規定實施外周靜脈及中心靜脈維護。

9.在處理所有靜脈管理時確保無菌。

10.確保實施合理的傷口護理技術。

11.評估各種管道,依據病情及早拔除。

12.適當鼓勵患者深呼吸及咳嗽。

13.鼓勵病人多休息,加強營養攝入。

14.按照醫囑正確使用抗生素。

15.及早發現感染的癥狀及體征,即時報告醫生。

23

16.落實VAP、CLABSI、CAUTI的集束化治療護理措施,定期進行發生率的統計、分析及改進。

(九)規范儀器設備管理,保障監護、治療儀器使用安全。

1.ICU儀器設備要做到四定:定位放置、定人專門管理、定期檢查、定數量。

2.儀器設備使用后要及時清潔、消毒和維修保養,使用保護罩進行防塵,應放置于通風、干燥處,處于備用狀態。

3.儀器設備要至少每周檢查性能,急救儀器每天檢查,保持儀器設備性能完好。

4.對于有儲電功能儀器,如轉運用的監護儀、吸痰機、呼吸機、除顫儀、微量注射泵等要使用后及時充電或定期充電,以保持電量充足狀態。

5.儀器設備及消耗品定時清點、及時領取和補充。 6.對于儀器設備故障、損壞等有明顯標識,及時通知廠家或工程師進行維修。

7.儀器設備定期檢測儀器的精準度、及時校正。

8.對于易折斷儀器設備,如纖維氣管鏡、心電導線等,注意導線勿折疊、受壓,妥善放置。

9.對于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血透機等要有使用起止時間記錄,以便進行成本效益分析。

10.儀器設備維修保養設本登記,以便進行儀器設備經濟效益分析,作為日后領用儀器設備的參考。

24

11.儀器設備、消耗品外借要登記,定期追蹤歸還情況,急救設備或貴重儀器設備一般不外借;搶救例外,但必須經科室主任、護長同意才可以,用后及時歸還。

(十)提升危重癥患者的舒適度,維護并促進生理功能康復。

1.危重患者舒適護理是把將基礎護理結合康復理念,使人在精神、肉體、社會、心靈上達到最佳的狀態,降低其不舒適程度,是整體護理的內涵和延伸。

2.醫護人員向新入ICU的清醒患者介紹病房環境,準確地闡明ICU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讓患者了解每一項操作的作用以及過程中的經歷與感受。

3.對絕對臥床的患者應定時翻身并給肢體功能舒適體位,每2小時翻身1次。每次翻身后要用注意落實預防壓瘡措施,同時取合適的體位。采取保護性約束時,需要清楚地向患者解釋,以便取得其理解與配合。

4.充分評估患者的生理需求,每日按需進行皮膚清潔。

5.評估患者是否需要護士協助口腔護理,盡可能給予患者自行漱口、刷牙。

6.評估患者吞咽功能,必要時予吞水實驗,評估安全后間斷給予正常飲食飲水。

7.評估患者的肌力,協助床上活動,必要時按醫囑床邊坐起。

25

8.預防患者出項ICU綜合征,需要給患者進行反復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的定向,每天為患者至少提供3次活動來刺激認知功能,用來保持患者的定向力。室內燈光嚴格按白天黑夜調節,溫度調節至24±1.5℃,濕度調節至50-60% 。日間噪音應低于45 dB ,夜間噪音應低于20 dB。。合理安排治療操作時間,盡量保證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充足,為其創造一個合適的休養環境。

9.儀器報警噪音量調節在合理范圍內,醫護人員應在第一時間處理儀器報警,必要時先消音再查找原因,直至儀器或患者狀態恢復。

10.最大限度減少患者身體裸露,注意保護患者安全隱私,必要時采取隔簾、屏風等方式,不在床旁討論患者病情及涉及患者隱私話題。

11.正確使用疼痛、鎮靜護理評估單,準備評估患者狀態,并有效執行ICU患者鎮痛鎮靜治療。

三、心血管護理及CCU護理安全質量目標

(一)正確評估患者心臟泵血功能,落實基礎護理。

1.監測和評估心排血量,即每分鐘輸出量和心臟指數:患者血壓是否在正常范圍、脈搏是否有力、心律、皮膚是否溫暖干燥。

2.評估射血分數:正常55-65%,同時評估患者神志、血

26

壓、心率、尿量的變化。EF<50%,提示心臟收縮功能減弱,輸出量減少。

3.評估心率是否過快(>100次/分)或過慢(<50次/分)。 4.評估患者活動耐受度,觀察活動增加時患者的反應,進行心功能分級。。

5.評估患者外周組織灌注情況??诖?、指甲、皮膚顏色、溫度是否正常。是否有紫紺、發涼等情況。

6.評估患者的出入量及尿量,了解體液平衡和外周水腫情況。

7.對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協助生活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保持大小便通暢,減少病人的活動量,防止心衰發作。

(二)確保搶救儀器完好狀態,搶救及時性。

1、有完善的搶救儀器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管理制度進行管理。

2、搶救儀器要定人負責、定位放置、額定數量、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完好率達100%。

3、除顫儀、呼吸機、心電圖機等有清晰的操作規程,操作者能掌握并熟練使用,熟知性能及保養方法。

4、每班對搶救車、吸痰機進行檢查并記錄檢查結果。

5、定期對護士進行搶救儀器使用的培訓及考核,保證搶救及時、有效。

(三)正確使用除顫儀,提高惡性心律失?;颊呔戎纬晒?/p>

27

率。

1.除顫儀必須定人管理、定位放臵、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足夠電量,用后立即補充用物及進行清潔整理;每周檢查儀器設備功能及保養清潔,并記錄在冊。

2.除顫儀有清晰明確的操作流程標示牌,科室提供原始操作方法的依據(如說明書)。

3.除顫前要去除或避開患者身上金屬及導電物質。 4.除顫時機的選擇:心電示波呈室顫波形,立即實施非同步除顫。

5.非同步除顫能量選擇:單相機360J、雙相機150J。 6.操作者必須嚴格遵守操作程序。

7.除顫后立即胸外心臟按壓,并觀察心電示波情況。 8.除顫后及時觀察電擊部位皮膚有無灼傷、疼痛等、以及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腫等并發癥發生,應積極處理。

(四)評估患者猝死風險,保證轉運安全。

1.評估危重癥患者心臟功能和轉運的風險,評估心電監護波形,采取安全有效的轉運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順利轉運到目的地。

2.轉運前告知患者/家屬轉運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現的不適與并發癥,取得理解與配合。

3.確定轉入科室是否做好迎接準備。

4.運送人員是有經驗并受過心肺復蘇等相關訓練,能在

28

轉運途中進行病情觀察和及時救治。

5.確定運送攜帶的儀器及藥品,如除顫儀、呼吸囊、氧氣袋、急救藥箱,確保其功能完好,運作正常。并進行監護。 轉運和檢查過程中,需嚴密監測心電示波、面色、神志等的變化,保持各管道安全固定及藥物安全輸入。

(五)加強血管活性藥物使用的安全性。

1.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時注射器或輸液袋要有高危藥物標識。

2.高濃度的血管活性藥物禁止從外周靜脈輸入。 3.床邊應掛“防外滲安全警示”標識,護士能安全使用這些藥物,有防藥物外滲的預防措施,出現藥物外滲時使用藥物外滲??谱o理記錄單。

4.定時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情況,及時發現藥液外滲并作出相應處理。

5.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胸悶、胸痛等的變化,主動詢問患者的是否有頭痛等并發癥。 6.嚴密監測血壓變化,預防低血壓。

(六)提升專業知識,有效預防及處理介入術后患者的并發癥。

1.護士應明確介入術后并發癥,如:穿刺口出血、皮下血腫、肢體腫脹、造影劑過敏、尿儲留等。

29

2.術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講解手術目的,手術前、中、后的注意事項。,術前常規檢查凝血四項,血常規,生化八項。詢問過敏史。

3.術前練習床上大小便,必要時行造影劑過敏試驗。。 4.術后做好穿刺傷口敷料是否出血的觀察,尤其注意做好包扎及加壓。

5.術后指導病人勿彎曲術側下肢,可以平移。若橈動脈穿刺患者,指導穿刺側肢體勿負重。肢體腫脹者使用彈力繃帶包扎,測量臂圍/腿圍。

6.做好床上排尿方法指導,檢查穿刺部位、皮膚及血運情況。

7.加強飲食指導,保持大便通暢。

8.密切監測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應定時監測凝血功能,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活動性出血及血腫形成,皮膚、粘膜、牙齦有無出血等改變及消化道出血癥狀,如嘔血、黑便等,盡早發現并發癥。

9.觀察病人有無腹痛等不適,防止發生腹膜后血腫。 術后應嚴密觀察病人各項生命體征,鼓勵多飲水及酌情補液,以促進造影劑的排出。

(七)提升專業知識,落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評價。

1.評估患者的年齡、既往史、現病史等,按照溶栓的適

30

應癥及禁忌癥篩選病人。

2.溶栓前進行血常規、凝血四項、心肌三項等生化指標。

3.密切觀察溶栓藥使用后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

4.溶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出凝血時間,監測ACT數值。觀察皮膚、粘膜、大小便是否有出血現象。

5.密切監測患者心電圖的表現,觀察1小時內心電圖ST段是否回落50%,2-3小時是否出現再灌注性性心律失常。教會護士識別惡性心律失常和再灌注性心律的區別。

6.觀察患者胸痛是否明顯緩解。

(八)加強冠心病患者的排便及運動護理。

1.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排便護理干預,減少了便秘的發生,從而減少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等并發癥的發生。 2.每日晨起喝一杯白開水,調整食物品種,增加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的含量,一日三餐粗細糧合理搭配,增加食物容積,以刺激結腸、直腸產生便意。適當增加飲水量。

3.養成每日規律排便的習慣。促進腸蠕動,按照順時針方向環形按摩腹部。

4.必要時給予開塞露、乳果糖、番茄葉等藥物輔助排便。 5.運動前做好運動風險評估,判斷適應癥與禁忌癥。備好急救車及藥品。

6.運動時密切觀察病人情況,患者主訴,BP/HR/SPO2,必要時記錄心電圖。

31

7.運動后即刻詢問癥狀,測血壓、心率/脈率,有不適癥狀或脈搏不正常即做心電圖及請醫生診治。

(九)正確設置監護儀參數,提高監護儀異常的識別報告率。

1.先設臵病人類型如“成年人,新生兒,小兒”。設臵好系統會直接給出一個默認的范圍。 2.看病人情況適當設臵報警限制。

心率:設臵心率的報警范圍,基礎心率快的把上限適當調高,基礎心率慢的把下線適當調低。

血壓:設臵收縮壓及舒張壓范圍,是自動測量還是手動測量,若自動測量也是可以設定不同間隔時間。具體還是要看實際情況,設定間隔和報警上下限。

3.設臵ST段高低報警范圍,一般設+3,。高于或低于設臵的數值就會報警。

4.尤其注意設臵不同監護儀器的報警級別,教會護士識別:一級報警波形及鈴聲;二級報警波形情況及鈴聲,三級報警波形情況及鈴聲;尤其密切觀察三級報警的心電監護波形及鈴聲。

5.血氧飽和度>90%為正常,其低限可以設臵到85%。 6.監護儀有清晰的操作規程、參數設臵方法、報警的范 32

圍及故障處理。

(十)提高健康宣教效果,預防PCI術后支架內再狹窄,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1.住院期間告知患者冠心病的各種危險因素:如吸煙、嗜酒、肥胖、飲食不當、情緒不穩、缺乏運動等。 2.采用個體化的訪談式干預,并發放與訪談內容一致的健康宣教手冊。

3.告知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片。不可隨意中斷或者減量。定期復查凝血功能。

4.為預防支架內再狹窄,告誡病人改變吸煙、缺乏運動、高鹽及高脂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

5.制定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并協助患者落實。 6.出院后給予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督促患者避免支架內再狹窄的危險因素。做到限酒、戒煙、合理飲食習慣、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保持情緒穩定、按時服藥、定期復診。

7.對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評價,反復鞏固,提高患者的知曉率及依從性。必要時和患者家屬溝通,鼓勵家屬協助落實健康宣教的內容。

三、助產及母嬰保健安全質量目標

33

(一)加強孕期健康教育,促進自然分娩。

1.設立孕婦教育學校。有完善的孕婦學校宣教制度,專人負責;健康教育的形式應多樣化,結合當地的經濟狀況、服務對象的文化程度,確定適合的形式。

2.落實孕期管理與教育,建立系統孕期檢查及孕期體重管理檔案。

3.規范孕期健康教育,向孕婦提供產前保健信息。

(二)落實高危孕婦的管理,降低分娩風險。

1.建立高危篩查與追蹤制度。高危妊娠是指可能危害母嬰健康或導致圍產期預后不良的妊娠。產前檢查要按照《高危孕產婦評分標準》進行高危篩查評分,及早發現高危孕婦,按轉診級別進行轉診。

2.落實首診負責制。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對篩查出的每1例高危孕婦,均要在孕婦保健手冊、門診病歷上做出標記及記錄,填寫高危妊娠隨訪登記卡。

(三)落實責任制助產,保障孕產婦、胎兒安全。

1.有孕婦就診流程及接診指引,并確保接診人員掌握流程和指引。

2.詳細詢問病史,查看孕婦產前檔案,測量生命體征及聽胎心音,及時評估孕婦情況,準確分診,防止誤診和漏 34

診。

3.有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者及時通知醫生診治。

4.填寫相關住院記錄,建立身份識別標識,落實責任制助產。

5.對不需住院的孕婦進行離院后再就診相關知識的指導(如陰道流液、陰道出血、胎動減少、宮縮情況等)。

(四)落實減痛分娩措施,不干擾產婦自由活動。

1. 進行臨產后評估,排除影響產程進展的不利因素,選擇適宜的減痛分娩措施,鼓勵丈夫及家屬積極參與使用各種減痛方法。

2.指導物理減痛方法,如呼吸放松技巧,撫觸與按摩,音樂、圖像等。

3.指導中醫傳統減痛方法,如熱療、香薰、針灸等。

4.指導分娩運動,如分娩球,瑜伽等。

5.心理減痛方法,在分娩的過程中,給予持續的心理支持。

(五)實施適宜的助產技術,減少產傷。

1.實施責任制助產,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提供心理支持,減少醫療干預,鼓勵孕婦自由活動。

2.規范使用產程圖,指導觀察產程的進展,實時、動態、

35

客觀、真實記錄。

3. 助產士做好知情告知,協助產婦采用安全、舒適、自由體位分娩,鼓勵家屬參與分娩行動,保護產婦的隱私。

4.掌握助產技術及接產要領,降低會陰側切率 。掌握肩難產處理流程與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減少產傷。

(六)落實新生兒安全措施,避免新生兒人身傷害。

1.為孕產婦及新生兒提供連續性的護理照顧。

2.向孕產婦及家屬講授新生兒的護理知識,指導產婦及家屬預防新生兒意外發生的措施及緊急處理。

3.配備新生兒防盜設施,完善新生兒身份識別系統及交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新生兒意外事件發生。

(七)加強新生兒喂養安全管理,促進母乳喂養。

1.有促進母乳喂養制度,落實愛嬰醫院相關規定。向孕產婦提供母乳喂養的好處、技巧和信息,設產前母乳喂養教育和咨詢。

2.責任助產士協助新生兒早接觸、早吸吮,幫助母親在產后1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鼓勵按需哺乳,對新生兒進行喂養情況評估 。

3.對于母嬰分離需要母乳喂養的母親,指導保持泌乳方法。

4.有醫學指征的新生兒使用母乳代用品要有醫囑,并做好記錄。加奶可用乳旁加奶、小勺、小杯等方法。

36

5.將母乳喂養的母親出院后轉介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促進母乳喂養。

(八)促進產婦體能恢復,預防產后并發癥。

1.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出血量,準確估測失血量,實時記錄。

2.為產婦提供安靜、舒適的產后修養環境,開展溫馨護理,鼓勵丈夫及家屬對產婦進行心理支持,促進產婦身心體能恢復。

3.落實助產??瀑|量管理指標,持續改進。

4.開展產后康復鍛煉,預防并發癥發生

(九)規范藥物管理,確保孕產婦用藥安全。

1.建立雙人核查藥物制度,鼓勵孕產婦及家屬參與藥物核查。

2.助產士應熟悉產科常用藥物的適應癥、禁忌癥、副作用及緊急情況處理等;做好用藥評估及觀察工作。

3.建立宮縮抑制劑、宮縮促進劑的使用指引,使用過程中做好嚴密觀察和記錄,及時發現不良反應及處理。

(十)鼓勵家屬參與分娩行動,促進親子關系。

1.為家屬提供懷孕、分娩體驗服務,增進家屬對孕產期的理解與認識。

2.完善探視和陪伴制度,為家屬參與分娩行動提供保障,提倡家化式分娩服務。

37

3.分娩過程中對家屬的情緒、心理狀態予以積極關注,主動向待產婦家屬提供待產、分娩信息。

4.關注產后“黃金一小時”,促進母嬰親密關系的建立;為母嬰分離的產婦提供親子病房,促進親子感情的建立。

五、新生兒護理

(一)提高醫務人員對新生兒及父母或監護人身份識別的準確性。

1.科室有新生兒身份識別指引。

2.新生兒入院、出院蓋左腳腳印,并經監護人查看后按左手食指印確認。

3.復印父母或監護人身份證明,出院時憑有效身份證明辦理新生兒出院,如父母或監護人不在場,按“誰辦入院誰辦出院”來辦,但必須保留該家屬的有效身份證明復印件,監護人的委托書,并注明與新生兒的關系。

4.新生兒實行佩戴雙腕帶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帶脫落時應雙人查對后補戴,手腕帶應該含有姓名、住院號和性別等基本信息。必須每班確認。

5.新生兒出院落實登記制度。

(二)建立與完善新生兒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兒發生低體溫、燒傷、燙傷。

1.建立與實施新生兒保暖制度。

2.根據新生兒的胎齡、體重、日齡、病情選擇合適的保

38

暖設施,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使中心體溫恒定在36.5℃~37.4℃之間。

3.使用開放式紅外線輻射搶救臺時正確放置溫度探頭(床溫:感應面朝上,禁止物品遮蓋;膚溫:感應面緊貼皮膚),溫箱出入風機口禁止物品遮蓋,防止過度加熱發生燒傷。

4.溫箱內放置溫濕度計,加強巡視,至少每2~4小時記錄箱溫一次,及時處理故障,并定期檢測。

5.早產兒使用“鳥巢”,出生體重﹤1500克的早產兒,在出生后予身體覆蓋塑料薄膜,減少輻射、對流散熱,至體溫恒定,建議頭部戴帽子或給予覆蓋物. 6.與新生兒身體直接接觸的物品預先放置在箱溫37℃的溫箱中或其他安全的加熱設備中預熱,以減少傳導散熱。

7.各項操作集中進行,確保在操作過程中新生兒處于溫暖的環境。

8.新生兒出生后第一次沐浴應在體溫穩定2~4小時后進行,如中心體溫低于36.4℃的新生兒暫緩洗澡,沐浴后及時擦干新生兒身體,更換濕的衣物、尿片,減少蒸發散熱。

9.嚴防燙傷:沐浴時室溫26℃~28℃,盆浴時先放冷水,后放熱水,手肘或手腕內側測水溫,確保不會過熱或過冷,水溫約38℃~41℃;奶液溫度以不燙手為宜;熱水袋溫度:﹤50℃(建議慎用);使用加熱保暖的設備時,需要專人看護,

39

距離患兒不少于60cm,或根據儀器使用說明正確使用。

(三)提高安全用氧意識,嚴格遵循《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1.嚴格掌握氧療指征。臨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現,在吸入空氣時,動脈氧分壓(PaO2)<50 mmHg或經皮氧飽和度(TcSO2) <85%者,應給予吸氧。治療的目標是維持PaO2 50~80mmHg,或TcSO2 90%~95%。

2.最好采用有空氣與氧氣混合的氣源。給氧濃度視病情需要而定,調整氧濃度應逐步進行,以免波動過大。

3.連續吸入氧濃度(FiO2)60%者,不宜超過24小時,80%者,不宜超過12小時;純氧不宜超過4~6小時,以免發生氧中毒。如患兒對氧濃度需求高,長時間吸氧仍無改善,應積極查找病因,重新調整治療方案,給以相應治療。

4.在氧療過程中,密切監測FiO

2、PaO2或TcSO2 。使用頭氧、溫箱給氧時,必須使用氧濃度測定儀進行監測,探頭放于新生兒鼻子附近,而非氧氣主流出道處。

5.對早產兒尤其是極低體重兒用氧時,一定要告知家長早產兒血管不成熟的特點、早產兒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6.凡是經過氧療,符合眼科篩查標準的早產兒,應在出生后4~6周或矯正胎齡32~34周時進行眼科ROP篩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40

7.進行早產兒氧療必須具備相應的監測條件,如氧濃度測定儀,血氣分析儀或經皮氧飽和度監測儀等,如不具備氧療監測條件,應轉到具備條件的醫院治療。

(四)提高新生兒用藥安全。

1.有藥物安全使用護理指引。設置NICU常用藥物劑量快速參考手冊,對于復雜稀釋過程如氨茶堿、肝素等,設置配置流程,以提高新生兒用藥安全。

2.提高新生兒用藥安全。NICU急救時國際常用四種急救藥物(腎上腺素/納洛酮/碳酸氫鈉/生理鹽水)1kg/2kg/3kg的使用劑量,減少急救時用藥錯誤。

3.藥物標簽清晰易讀,對于藥名相似、包裝相似、讀音相似的藥物,分開存放并做好標識; 10%氯化鉀、高濃度藥物,必須單獨存放,有醒目標志。

4.手寫醫囑中避免使用u/iu/qd/qod等英文縮寫,減少誤讀的差錯。

5.雙人核查醫生所開藥物的濃度、劑量和用法是否正確,確保正確給藥。

6.在配藥室、護士站、醫生辦公室等設有計算器;稀釋過程實施雙盲法核對。

7.給藥前雙人核對新生兒身份。

8.超過一條給藥通道時,輸液泵、輸液管有清晰的標識,并使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

41

9.準確記錄輸入量。

10.有條件醫院設置靜脈配置中心。

(五)預防高危藥物外滲, 最大限度地降低給新生兒帶來的危害及痛苦。

1.有高危藥品清單,有高危藥品使用和管理制度。 2.建立和完善高危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處理指引。 3.熟練掌握靜脈穿刺技術,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每次輸注應盡量重新建立靜脈通道,并有兩名護士確認回血好后再用藥,輸注前后應用生理鹽水沖管。

4.選擇合適的血管。首選PICC導管或臍靜脈導管。盡量選擇粗直的血管,避開關節部位和頭部。

5.加強責任心,加強巡視,嚴格作好床頭交班,做好標識。

6.輸注完藥液后采取正確的拔針按壓方法,在針尖即將拔離皮膚瞬間,迅速用棉簽沿血管和走向縱行按壓穿刺點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為止,時間約為3~5分鐘。

7.如發生外滲時能根據藥物性質及時處理。

(六)加強新生兒喂養安全,防止嗆奶、誤吸致窒息。

1.建立和完善新生兒喂養指引。

2.按時按量喂奶,首選母乳,出生后遵醫囑先試喂糖水或溫開水,無特殊后逐漸加奶,質由稀到濃,量由少到多,選擇合適奶嘴。

42

3.喂奶時及喂奶后取頭高右側臥位,抬高床頭,頭偏一側,禁止面部朝上、平臥位。

4.鼻飼奶前先回抽,確認無誤才注奶,如胃中有積乳量大于前一次入量1 /3,則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使用自然重力喂養。

5.喂奶時專人看護,禁止離崗,如離開暫停喂奶,禁止物品遮擋口鼻。

6.喂奶后抱起新生兒,輕拍背部,排出咽下的空氣,及時清理嘔吐物及口咽、氣道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

7.喂奶后加強巡視,至少每15~30分鐘一次。 8.有新生兒誤吸應急預案,如發生能按應急預案進行及時處理。

(七)提高安全意識,防止新生兒墜床事件的發生。

1.建立與實施新生兒墜床的防范制度及處理程序。 2.新生兒小床均設床檔,禁止無人看管。 3.用溫箱、搶救臺,及時關閉箱門、檔板。

4.建立約束具使用規程,對可能出現意外情況的新生兒使用約束具。

5.操作時將新生兒置于安全環境,專人看護。 6.保持工作場所地面干潔,禁止徒手轉運。

(八)落實新生兒安全巡視,防止發生新生兒意外死亡。

1.嚴格落實管床責任制。

43

2.建立新生兒臨床護理危機值管理制度。 3.建立人力調配與應急處理程序。

4.嚴格按新生兒護理常規巡視,15-30分鐘巡視一次,重點觀察患兒反應、膚色、呼吸,箱溫/臺溫,儀器設備的狀態、有否正常運行,有特殊隨時記錄和處理,有條件建議設立巡查班

5.建立儀器和設備三級維護制度,落實儀器使用規程。正確設定儀器的報警限值及音量,提高對儀器報警的警覺性,即時處理。

6.建立新生兒意外死亡應急預案。

(九)建立新生兒皮膚護理指引,減少皮膚損傷。

1.在動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留置臍靜脈及臍動脈、足跟采血、留置胸腔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之前使用有效的消毒液,連續擦拭消毒兩次,每次10秒或擦拭一次30秒,以清除穿刺部位的病原菌減少菌血癥、敗血癥的發生。

2.如使用含碘消毒劑,最好用無菌生理鹽水去除皮膚表面殘留碘,以免碘吸收引起暫時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狀腺腫。

3.預防性使用水膠體敷料、透明敷料等皮膚保護用品,防止壓瘡、皮膚破損。

4.預防撕揭膠布引起的損傷。盡量減少膠布的使用,除去膠布時先使用溫水或石蠟油濕潤,然后緩慢而小心地去除

44

膠布。

5.保持臍部清潔干燥。尿布應避免覆蓋臍部,若尿液或糞便污染時,用無菌水清潔干凈。

6.預防尿布皮炎的發生。勤換尿片,盡量減少皮膚與尿液及糞便的接觸,根據臀部皮膚情況選用合適的護理用品。

(十)落實手衛生的五個時刻,減少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1.建立和落實手衛生制度。手衛生知識知曉率和手衛生正確率達100%。

2.嚴格落實手衛生的五個時刻:接觸病人前;執行無菌/清潔操作前;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后;接觸病人后;接觸病人周圍環境和物品后。嚴格落實六步洗手法。

3.配備足夠的手衛生設施,建議采用非接觸式水龍頭。 4.進入病區前,必須洗手至肘部以上,護理暖箱內患兒時,衣袖必須挽至肘部以上或穿短袖,并做好手衛生。

5.每季度抽查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前手部培養,菌落數≦5cfu/cm2。

6.落實持續質量改進。

六、手術室護理安全質量目標

(一)嚴防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錯誤。

1.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患者身份的標識。至少同時使用姓名、住院號兩項核對患者身份,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 45

確的操作。

2.建立并執行手術患者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準確掌握患者基本信息

3.對新生兒、無名氏、兒童、意識不清、語言交流障礙、鎮靜期間患者的身份識別和交接流程有明確的制度規定。

4.建立并落實手術部位識別相關制度與流程。對涉及有雙側、多重結構(手指、腳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術時,患者送達術前準備室或手術室前由手術醫師對手術側或部位做規范統一的標識,并主動邀請患者參與認定。

5.建立并落實手術安全核查制度與流程,按照《手術安全核對單》內容,由具有執業資質的本院手術一助或主刀醫生、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三方,分別在麻醉實施前依次、手術開始前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前共同對患者身份和手術部位等內容逐項進行核查,并按要求簽名確認。

(二)嚴防手術物品遺留體內。

1.建立并執行手術物品清點制度,所有手術均應進行物品清點。

2.建立物品數目不清或完整性不確定時的應急預案,并有持續質量改進。

3.清點時機:手術開始前、關閉空腔臟器前、關閉體腔前、關閉體腔后。

46

4.清點內容包括手術包中各種器械、敷料及開啟在臺上的其他易遺留在體內的用物(包括器械附屬結構),確認其完整性,準確將數量記錄在“手術器械敷料登記表”上并簽名。

5.清點手術物品時必須完全攤開敷料,由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按照相同次序,同時發出聲音唱點。

6.手術開始術前所有物品清點完畢,巡回護士按“手術器械敷料登記表”上記錄的物品名稱和數量復述一次,與洗手護士再次確認,防止記錄錯誤。

7.器械護士應在使用各種器械敷料前、后再次檢查其完整性。

8.及時清點并記錄手術中追加的用物。

9.臺上必須使用有X光顯影的紗布,不得剪切及隨意挪用。

(三)嚴防患者意外傷發生。 1.防墜床

1.1建立并執行手術患者防墜床工作指引。

1.2建立手術患者安全轉運工作指引,擇期手術、病情穩定的患者需由醫務人員護送,危重癥患者應有醫生及或麻醉醫生、護士共同護送并當面交接。

1.3依據患者墜床風險評估情況,選擇合適的運送工具,用輪椅或車床運送。

47

1.4手術患者應有人全程看護,妥善固定,防止墜床。

2.防管道脫落

2.1嚴格遵守《臨床護理技術規范》中的管道護理原則,做好管道標識和固定。

2.2建立并執行預防管道脫落工作指引。重點體現患者轉運、全身麻醉誘導期、復蘇期、體位安置等高風險環節的管道護理。

2.3建立高危管道脫落應急預案,并做好預防管道脫落的持續質量改進。

2.4對護士做好管道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

(四)手術體位安全舒適。

1.建立各種手術體位擺放指引及質量評價標準。

2.根據手術開展情況,合理配備體位附件,包括各種抗壓軟墊,滿足所需。

3.做好圍術期評估。術前使用壓瘡風險評估表,對有壓瘡風險的手術患者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術中密切觀察,超過2小時的手術應在不影響手術操作的情況下調整患者受壓部位;術后及時發現患者不適及并發癥,進行持續質量的改進。

4.建立壓瘡報告制度和處理流程。術后發現壓瘡時應有記錄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5.護士必須經過手術體位相關理論與技能的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安置手術體位。

48

6.安置截石位、側臥位、俯臥位、牽引體位等特殊手術體位時,應由手術室護士、手術醫生、麻醉醫生3人以上共同完成。

7.安置手術體位必需盡最大限度保持患者生理功能位,鼓勵清醒患者盡量參與體位擺放過程,保證安全與舒適,預防并發癥。

(五)提高用藥安全。

1.建立、健全藥品管理制度、安全用藥制度,設立專人負責藥物管理。

2.有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放射性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及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等特殊藥品的存放區域、標識和貯存方法的相關規定,相關員工知曉管理要求,并遵循。

3.設立急救專用藥箱(車)及藥品基數,并建立管理指引,保證急救藥完好率100%。

4.注射藥、靜脈輸液、外用藥必須嚴格分開放置,標識清晰;

5.高危藥品與普通藥品分區放置,并貼高危藥品專用標識。

6.易混淆的針劑應間隔擺放、并貼易混淆藥品專用標識。

7.所有藥品根據藥物的理化性質及藥品使用說明書上所列的貯存注意事項分別進行保管,需低溫冷藏的藥品必須放入醫用冰箱保存,每日監測冰箱溫度并記錄。

49

8. 手術臺上有2種或2種以上注射藥物時、盛藥物的容器必須有明確的標簽,標簽上注明藥物名稱,濃度,劑量。在第一種藥物未做好標識前,不可加第二種藥物上臺。

9.輸注血制品及其它高危類藥品前需執行雙人核對,并簽名確認。

10.所有抽吸備用的藥物必須粘貼標簽,標簽上注明藥物名稱,濃度,劑量,時間,并有簽名。

11.手術結束帶出手術室的輸液需有標簽并設立輸液執行單,輸液執行單按統一規范填寫。

(六)嚴防手術患者低體溫。

1.建立預防圍術期手術患者低體溫的工作指引,落實術前、術中、術后全程的保暖措施。

2.根據手術開展情況合理配臵各種保溫用具并安全、正確使用。

3.對護士進行預防手術患者低體溫相關知識及保溫工具使用的培訓。

4.手術室溫度適宜:術中恒定在22~24 ℃之間,濕度50%—60%。新生兒及早產兒等特殊患者手術室溫應適當調高。

5.配臵液體加溫設備,無特殊要求,輸液及手術沖洗液需加溫后使用。

6.血液輸注參照衛生部醫政司《臨床輸血須知》,如需

icu護理質控范文第6篇

(1)血液凈化室應當配備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護士長,護士必須具有《護士執業證書》。護士配備應根據透析機和患者的數量及透析布局等合理安排,每個護士最多同時負責3臺透析機的操作和觀察。 ( 2 )護士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執行透析醫囑,熟練掌握血液透析機及各種血液透析通路的護理、操作;透析中定期巡視患者,觀察機器運轉情況,做好透析記錄。

二、護理人員衛生學要求;

(1)從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員應嚴格貫徹執行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消毒管理辦法》和《消毒技術規范》等有關規范的要求。

(2)工作人員操作時都要戴好手套、口罩;有條件的單位,工作人員應使用個人防護裝置,如圍裙、口罩和眼罩。

(3)工作人員有可能接觸血液時須戴手套、勤洗手,尤其是在病人上、下機時工作人員須換手套。

(4)血透室工作人員應做到相對固定,工作人員上崗前及以后每六個月進行一次定期體檢(乙型肝炎與丙型肝炎感染指標)。對HBV陰性的人員應接種乙型肝炎疫苗進行免疫保護。

(5)處于肝炎或其他血源性傳染病傳染期的工作人員,應避免直接從事血透室醫療護理工作;懷孕、哺乳期工作人員應暫時調離血透室工作。

三、消毒隔離制度

(1)血透室清潔區應保持空氣清新、物品整潔。 (2)每日進行有效的空氣消毒。

(3)每月進行空氣、物體表面和醫務人員手的細菌培養。 (4)按設備要求定期對水處理機和供水管路進行消毒和沖洗,消毒沖洗方法參考設備使用說明書。

(5)透析機每次使用后應根據說明書進行消毒。

(6)醫務人員進入清潔區應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換工作鞋。護士在進行透析操作時應戴潔凈手套,并注意每位患者更換一次。 (7)對明確有傳染性的乙型和丙型肝炎以及其它傳染病病人應當隔離透析。

( 8 )乙肝、丙肝患者必須分區,乙肝、丙肝及不明新透患者是否專用機器。

四、病歷管理制度

(1)血液透析室必須建立血液透析病人登記及病歷管理制度 (2) 血液透析病歷應包括首次透析病歷、每次透析記錄、化驗結果及記錄、平時用藥記錄等部分

(3)首次透析病歷應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現狀,做出診斷并制定透析治療計劃

上一篇: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范文下一篇:山東研學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