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范文

2023-10-10

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食品安全的重要意義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 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 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作為專門研究在食品加工、儲存和銷售過程中如何確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 食品安全能夠有效降低人類疾病的發生, 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 保證食品安全是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客觀要求。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 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 健全并嚴格執行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因此, 各級工商機關要扎扎實實開展包括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在內的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工作, 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交易行為, 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第二, 保證食品安排是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規范食品經營, 依法查處食品經營違法違規行為, 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妥善解決人民群眾食品消費或服務過程中出現的矛盾, 暢通消費者有關食品質量安全的申訴、投訴和舉報渠道, 及時協調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糾紛, 妥善處理消費爭議, 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是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內容。第三, 有利于依法整頓食品市場秩序。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只有加強食品市場的日常監管工作, 才能保證食品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工商機關還應加強對專項整治行動的全面規劃部署工作, 本著“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原則, 把整治與規范、當前與長遠、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有機結合起來, 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當前加工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缺乏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近年來, 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如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 我國各個地區屢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涉及到每個食品企業, 反映出當前我國缺乏較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例如, 對于瘦肉精問題, 盡管加工企業有很多道檢驗工序, 但卻缺乏瘦肉精檢測這道檢驗, 可明顯看出管理體系方面的漏洞。

未真正貫徹落實食品安全管理等制度

我國的很多大型或中型食品加工企業制定有相對完善的食品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制度, 且經通過ISO和QS等正規的管理認證, 而且相繼推出多種綠色食品。但在實際工作中, 很多認證并不真實, 只是為了產品上市和銷售而進行的宣傳, 使產品虛增可靠性而欺騙消費者, 企業達到目的后并未在實際的工作中落實相關的制度, 給食品安全管理造成極大的威脅。

加工企業的經營者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不夠

作為食品加工的主體, 食品加工人員的質量意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業的經營者的整體素質同樣很重要, 如果企業的經營者不重視食品的安全質量, 工作人員也會懈怠, 忽視食品的質量安全, 在工作中不會嚴把質量關, 從而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

加工企業食品安全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商業文化的缺失

受市場經濟的影響,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受到利益的趨勢, 很多企業不顧公平和競爭, 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而采取非法手段,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劣質地溝油等, 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食品加工企業在日常的生產工作中不僅要創造利潤, 還要擔負起保護環境和消費者身心健康的社會責任。但實際上, 很多食品加工企業未正確認識社會責任的價值, 缺乏公民意識, 為降低成本獲取更多利潤而不惜一切代價, 導致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此外, 受到地方保護的營銷, 為實現地方GDP的快速增長, 地方政府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未進行嚴懲, 甚至合謀, 威脅著廣大消費者的身心健康。

加工企業的外部環境過于寬松

我國關于食品的法律體系和法律條文不完善, 缺乏綜合性和基礎性的法律法規, 導致相關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另外, 很多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對加工企業造假等問題的懲罰力度不夠, 出現執法不嚴的現狀, 很難起到警示的作用, 導致不合格食品不斷出現。

提高加工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食品安全關乎人民的生命安全、國家的穩定和長治久安, 因此食品安全必須要得到保證, 而建立并健全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時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證。不僅要從食品原料上進行安全控制, 還需對食品生產加工過程進行安全控制, 同時食品的儲存和流通的安全控制也非常重要。

食品安全主管部門要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保證食品的安全, 僅靠食品企業生產經營者和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良心遠遠不夠, 食品安全相關的主管部門必須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控,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這就需要食品安全相關主管部門優化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 明確分工。另外要明確食品安全管理的相關責任, 對于有實力的食品企業要大力支持, 對于缺乏信譽和實力的企業要淘汰出局。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控網絡建設, 切實做好食品安全監控、檢測工作, 盡可能保證食品安全。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中國是法制國家, 對于任何行業, 只有相關法律法規才能制約違法犯罪行為,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須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做支持, 要大力推進食品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在遵守《食品安全法》的基礎上, 進一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 做到法律法規不留死角, 不留漏洞。

提高企業法律責任意識

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強化安全責任意識。食品領域的工作者和企業, 要符合食品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 借鑒國外先進的食品生產技術和檢驗方法, 完善食品生產設配, 提高食品生產環節的質量控制, 加強衛生管理, 提高企業員工的食品安全教育, 并讓企業和員工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和保證書。

提高食品企業經營者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

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一、食品生產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

二、新參加工作的從業人員、實習工、實習學生必須取得健康證明后上崗,杜絕先上崗后查體的事情發生,同時進行相關培訓。

三、食品衛生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從業人員衛生檔案,督促“五病”人員調離崗位,并對從業人健康狀況進行日常監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生產經營.

五、當觀察到以下癥狀時,應規定暫停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腹瀉,手外傷、燙傷、皮膚濕疹、長癤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發熱、嘔吐。

六、食品從業人員應堅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禁止長發、長胡須、長指甲、戴手飾、涂指甲油不穿潔凈工作衣帽上崗和上崗期間抽煙、吃零食以及做與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無關的事情。

七、對食品從業人員實行德、能、勤、紀綜合考核,具優者給予表揚或獎勵:對綜合考核成績欠佳者進行批評教育使其改正;對不改者勸其離崗或規定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八、 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訓,并做好培訓記錄。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制度

一、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日常食品安全監督檢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堅持落實每天檢查各部門、各崗位的衛生狀況和崗位責任制的執行情況,并作好登記。

三、每日組織一次衛生檢查,單位負責人每月組織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工作。

四、每次檢查,都必須有記錄。

五、發現問題,應有人跟蹤改正。

六、檢查內容應包括食品儲存、銷售過程;陳列的各種防護設施設備,冷藏、冷凍設施衛生和周圍環境衛生。

七、對損壞的衛生設施、設備、工具應有維修記錄,確保正常運轉。

八、各類檢查記錄必須完整、齊全,并存檔。

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制度

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以及保證食品安全的自律管理制度制定、實施自查計劃,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

二、食品安全自查由負責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員組織實施,并負責不合格項的整改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一般分為定期自查和專項自查,定期自查應當根據所經營的食品風險等級確定頻次,專項自查應當根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消費者、媒體輿情等渠道獲知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立即實施。

四、經營場所布局、制作工藝流程、內部管理流程等重點管理項發生變化的,應當立即組織食品安全自查。

五、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項應當查清原因、立即整改。有證據表明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向當地食品要你監管部門報告,待問題排查整改到位后方可重新銷售。

六、食品安全自查應當建立自查檔案,如實記錄食品安全自查組織實施的時間、計劃、人員、結果和排查整改情況,不得涂改或污損,保存時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經營過程與控制制度

(一)食品采購

1、制定食品采購計劃。確定采購食品的品種、品牌、數量等相關計劃安排。

2、選擇供貨商。要認真查驗供貨商的主體資格證明,保證食品的來源合法。

3、簽訂供貨合同。與供貨商簽訂供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出現食品質量問題時的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4、索取食品的相關資料。向供貨商索取食品的相關許可證、QS認證證書、商標證明、進貨發票等證明材料,采用掃描、拍照、數據交換、電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貨商檔案備查。

5、對食品進行查驗。具備條件時設立食品檢測室,對供貨商提供的食品進行檢測并做好詳細記錄。經查驗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貨商做退貨處理。

6、每一批次的進貨情況詳細記錄進貨臺帳,賬目保管期限為二年。

(二)食品儲存

1、因公司食品銷售業務主要為廠家(經銷商)直接供貨給客戶,公司不單獨設立倉庫進行食品貯存,小批量的食

品進貨可短期存放于經營場所。

2、詳細記錄食品入庫信息。食品入庫要詳細記錄商品的名稱、商標、生產商、進貨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進貨數量、供貨商名稱、聯系電話等信息。

3、按照食品儲藏的要求進行存放。食品要離墻離地,按入庫的先后次序、生產日期、分類、分架、生熟分開、擺放整齊、掛牌存放。嚴禁存放變質、有臭味、污染不潔或超過保存期的食品。

4、貯存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封閉容器。在貯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食品出庫要詳細記錄商品流向。銷售的情況應建立銷售臺帳,詳細記錄購買方的信息,以備查驗,賬目保存期限為二年。

6、每天對庫存食品進行查驗。發現食品有腐爛、變質、超過保質期等情況,要立即進行清理。

7、每周對倉庫衛生檢查一次。確保庫房通風良好、干凈整潔,符合食品儲存要求。

8、變質食品設立專門的倉庫或容器進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運輸

1、運輸食品時運輸工具和容器要清潔衛生,并生熟分開,運輸中要防蠅、防塵、防食品污染。

2、在裝卸所采購的食品時要講究衛生,不得將食品直接與地面接觸。

3、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密閉容器裝運。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與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銷售

1、每天對商家銷售的食品進行查驗。銷售人員要按照食品標簽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確保食品質量合格和食品安全。

2、對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集中進行擺放,并作出明確的標示。

3、 用于食品銷售的容器、銷售工具必須符合衛生要求。

4、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銷售散裝、裸裝食品必須有防蠅防塵設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

6、 銷售的情況應建立銷售臺帳備查,賬目保管期限為二年。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

1、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在食品經營中發現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接到執法部門、生產企業的召回通知,應當立即停止營業,下架封存,做好登記,并及時通知政府監管部門。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或供貨商,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

2、 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稱、批號等信息,并安排專人處理消費者退貨事宜。

3、被召回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記錄,嚴禁再次流入市場。

4、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況要及時通知供貨商即政府監管部門。

5、 不合格食品的處置。與供貨商有合同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政府監管部門有明確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門的通知要求進行處置。

6、政府部門命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銷毀處理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政府監管部門的通知要求執行。

7、 不合格食品退換貨、下架封存、召回等處置資料,要建立專門的檔案進行保管,以備查驗。

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制度

1、食品處理區應按照原料進入、原料處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應的流程合理布局設備、設施,防止在操作中產生交叉污染。

2、配備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設施。主要設施宜采用不銹鋼,易于維修和清潔。

3、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及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加工與用餐場所(所有出入口),設置紗門、紗窗、門簾或空氣幕,如木門下端設金屬防鼠板,排水溝、排氣、排油煙出入口應有網眼孔徑小于6mm的防鼠金屬隔柵或網罩;距地面2m高度可設置滅蠅設施;采取有效“除四害”消殺措施。

4、配置方便使用的從業人員洗手設施,附近設有相應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設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標示。宜采用腳踏式、肘動式或感應式等非手動式開關或可自動關閉的開關,并宜提供溫水。

5、食品處理區應采用機械排風、空調等設施,保持良好通風,及時排除潮濕和污濁空氣。

6、用于加工、貯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裝材料和設備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無異味、耐腐蝕、不易發霉。

7、食品接觸面原則上不得使用木質材料(工藝要求必須使用除外),必須使用木質材料的工具,應保證不會對食品產生污染;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宜采用塑膠型切配板。

8、各功能區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臺、刀具、砧板等工用具,應分開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顯標識。

9、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消毒、保潔、保溫、冷藏、冷凍等設備與設施,校驗計量器具,及時清理清洗,必要時消毒,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進貨查驗制度,對采購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以下統稱食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從合法的渠道采購合格的產品。

二、應當查驗并索取供貨者的許可證、供貨票據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明,供貨票據應當包括食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三、嚴格查驗供貨者的運輸工具,對與有毒有害物品混載的、不符合食品運輸(載)溫度、濕度條件的、未對散裝食品進行有效隔離的等不符合食品運輸(載)條件的食品,應當拒絕收貨,并主動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

四、嚴格查驗食品的包裝和感官性狀,包裝應當清潔、形狀完整,無明顯破損和受潮,食品具有該食品正常的感官形狀,標簽內容完整,無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等虛假內容。

五、嚴格查驗食品的保質期,對過期食品應當拒絕收貨并主動報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臨期食品應當根據自身銷售量確定采購量,確保食品在保質期內銷售。

六、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檔案,如實記錄查驗負責人、食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或保留相關憑證,記錄或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6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貯存管理制度

1、食品與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倉庫內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個人物品和雜物。

2、倉庫內要定期清掃,保持倉庫、貨架清潔衛生,經常開窗或用機械通風設備通風,保持干燥。

3、做好食品數量、質量合格證明或檢疫證明的檢查驗收工作。腐爛變質、發霉生蟲、有毒有害、摻雜摻假、質量不新鮮的食品,無衛生許可證的生產經營者提供的食品、未索證的食品不得驗收入庫。

4、做好食品數量、質量入庫登記,做到先進先出,易壞先用。

5、食品按類別、品種分架、隔墻、離地整齊擺放,散裝食品及原料儲存容器加蓋密封,同時經常檢查,防止霉變。

6、肉類、水產品、禽蛋等易腐食品應分別冷藏貯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設備,必須貼有明顯標識并有溫度顯示裝置。肉類、水產類分柜存放,生食品、熟食品、半成品分柜存放,杜絕生熟混放。

7、冷凍設備定期化霜,保持霜薄(不得超過1cm)、氣足。

8、經常檢查食品質量,及時發現和處理變質、超 過保質期限的食品。

9、做好防鼠、防蠅、防蟑螂工作,安裝符合要求的擋鼠板。

廢棄物處置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加強廢棄物的處置管理,確保廢棄物不非法流入食品市場。

二、應當配備專門的容器或場所存放廢棄物,并使用醒目標識加以區分。液體廢棄物、具有揮發性氣味的廢棄物等應當存在密閉容器中,做到日產日清。

三、廢棄物的處置應當交由具備合法資質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處置,索取其經營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并簽署合作協議。

四、不得亂倒亂堆廢棄物,不得將廢棄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廁所、公共水域或交給未經相關部門許可或者備案的單位或個人處理。

五、應建立廢棄物處置臺帳,如實記錄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以及處置單位等情況,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由負責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員具體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時,應當立即停止相關食品的經營活動,對涉及的食品、工具、設備等進行封存,并自發現之時起2小時內向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不得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隱瞞、謊報、緩報。

三、應當立即執行不合格食品處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關供貨者和消費者,防止突發事件惡化。

四、應當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取證工作,不得隱匿、偽造、毀滅有關證據。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臺賬,如實記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涉及的食品名稱、批號、數量、生產廠家和聯系方式、供貨者名稱和聯系方式以及處置的方式和結果,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添加劑使用公示制度

為規范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包括: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醬油、醋、鹽、八角等各種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編號、供貨單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與實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有變化的要及時更換公示信息。

四、采購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要專店采購、專賬記錄、專區存放、專器稱量、專人負責,并按照有效期使用。嚴禁采購和使用無合法生產資質以及標簽不規范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

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近年來,國內外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給我國農產品出口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確保質量安全成為農產品出口的核心問題。

面對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新形勢,作為我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出口、消費大省,山東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提升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作為突破國際貿易技術壁壘、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作為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大事,通過建設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出口農產品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并在國內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2013年,山東省農產品出口152.1億美元,占全國的22.7%,出口額連續15年保持全國首位。

與此同時,2013年,山東省農產品出口合格率達到99.95%以上。

多年艱辛探索

山東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把提高質量安全水平作為促進食品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的關鍵舉措,自2007年起在全國率先開展了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農業投入品控制體系、可追溯體系、監控評估預警體系、安全誠信體系、多元化國際市場體系等六大體系,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有78個縣建成示范區,威海、青島等8個市建成示范市,有效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鞏固了出口農產品在全國的領先優勢。

今年,在商務部和國家質檢總局支持下,山東舉全省之力在全國率先創建“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加快培育出口農產品國際競爭新優勢、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促進優質農產品由出口保障轉向全民共享,力爭到2017年基本實現初步建成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品牌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市場流通更加高效便捷以及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等目標。

緊盯安全體系建設

近年來,圍繞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山東省通過著力構建六大體系,狠抓質量安全管理,出口農產品逐步走上“源頭無隱患、生產有標準、投入無違禁、監管無盲區、質量可追溯、出口無障礙”的良性發展軌道。

健全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依據國際標準和進口國(地區)技術標準、規程,山東省結合實際,積極組織制定出口農產品標準,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和流通企業開展質量管理(ISO)、良好農業操作規范(GAP)、良好生產規范(GM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等體系認證,支持農產品出口企業開展美國NOP、KOSHER、日本JAS、歐盟GLOBALGAP、英國BRC等國際認證,提高了示范區標準化管理水平。

健全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體系。山東省農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制定了《示范區農業化學投入品使用規范》、《示范區農業化學投入品生產企業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對允許使用的農業化學投入品及其生產企業實行備案管理,清理整頓農業化學投入品銷售渠道,對有關藥物實行專營專供。同時規定農業(畜牧)、海洋與漁業部門要對使用環節加強指導,規范用藥;檢驗檢疫部門負責指導出口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建立生產經營臺賬,嚴格記錄生產環節投入品使用,形成農業化學投入品“供、銷、用”全程鏈式管理機制。

建立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為了保障農產品質量,山東省政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各環節、各關鍵點進行信息收集記錄并實現逆向查詢,逐步建立起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可追溯體系。

完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評估預警體系。為了保障安全監控評估預警體系的完整性,山東省農業相關部門各司其職:農業(畜牧)、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疫情疫病監控計劃和實施方案;檢驗檢疫部門對出口農產品實行監控檢測,收集、匯總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并及時通報。各監管部門根據監控檢測結果和質量安全狀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對農藥獸藥殘留等重大質量安全隱患及時發布預警通報,提出整改工作方案并采取相應糾偏措施。

建立企業質量安全誠信體系。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誠信意識、自律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山東省政府對農產品出口企業廣泛開展道德、法律教育和誠信管理知識培訓。檢驗檢疫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失信行為舉報、誠信信息甄別、被懲戒者申訴及復核、守信企業鼓勵和失信企業懲戒等制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把誠信體系建設納入制度化軌道。與此同時,強化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逐步建立起示范區企業質量安全誠信體系。

建立多元化國際市場體系。為了建立多元化的國際市場體系,山東省政府一方面加快引進一批國際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品牌,利用其國際營銷渠道,帶動該省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或直接進入大型連鎖超市。另一方面,重點引進一批境外目標市場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生產開發適合目標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提高市場開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整合各種資源,發展壯大一大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出口龍頭企業,培育該省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出口品牌,提高國際市場知名度,增強農產品出口示范帶動效應。另外,還充分發揮駐外經商參處和機構的作用,及時向農產品出口企業傳遞國外農產品貿易政策、市場動態和商品信息,指導企業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拓國際市場。

示范區建設成績斐然

內外貿一體化成效顯著。山東省充分發揮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連鎖超市的規模優勢,開展了“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與超市對接”(以下簡稱“區超對接”)活動。全省有70余家連鎖經營企業參與農超、區超對接工作,對接專業合作社2400多個,大型超市基地直采比重達到40%,示范區出口農產品銷售專區、專柜總數達到330個,帶動各類農副產品生產基地1000萬畝左右。超市生鮮農產品經營成本降低10%左右,居民“菜籃子”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

出口農業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目前,山東省出口農產品標準種植基地發展到789萬畝,標準化養殖場1849個,覆蓋了主要傳統優勢出口農產品。山東省分別有45家和258家企業進入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行列。獲得出口食品衛生注冊登記證書的企業占全國的22.7%,獲得國外注冊的食品生產企業占全國的24.35%。

山東農產品品牌享譽國內外。在商務部支持下,山東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宣傳推介活動先后在東京、大阪、巴黎、倫敦、多倫多、日內瓦等地成功舉辦。同時,加快地方特色品牌培育和產品地理認證,形成了一批在國內外叫得響的名牌企業,一大批農產品也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如“龍口粉絲”、“金鄉大蒜”等。

山東農業“走出去”步伐加快。示范區內發展壯大的農產品企業抓住國家推進“走出去”戰略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境外農業投資合作。截至今年8月份,全省共核準設立涉農境外企業126家,中方投資26.3億美元,涉及棉花、水稻、大豆、油棕、蔬菜和天然橡膠種植、畜牧養殖、木材加工、遠洋漁業等領域,分布在日本、韓國、加拿大、巴西、老撾、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核準對俄羅斯境外企業13家,中方投資5.9億美元,分布在托木斯克州、伊爾庫茨克州、赤塔州等地區,年加工木材達72萬立方米,為當地提供了近3000個就業崗位。最大的為中航林業實施的中俄林業合作一期規劃和托木斯克木材工貿合作區項目,規劃總投資6.8億美元。

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一、危機的特征

危機是對組織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架構產生嚴重威脅, 并且在時間壓力和極大的不確定性的情況下, 要求組織做出決策的情境狀態。

危機具有突發性:危機的爆發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量變過程很難被人注意, 不易引起人們的警惕?,F實中危機總是呈現出突發性的特征, 如2008年中國奶制品污染事件、2011年8月晉老陳醋勾兌事件的發生都是如此。危機具有不確定性:無論從表現的形式、波及的范圍、造成的影響以及變化發展的方向、資源的供給等方面來看都存在不確定性。2008年9月11日, 有媒體報道, 甘肅14名嬰兒患腎結石, 省衛生廳介入調查, 初步認為可能與某品牌奶粉有關。隨后, 全國各地多處發現嬰兒因食用三鹿奶粉而出現腎結石的事件。危機具有緊迫性:主要體現在時間緊迫、資源匱乏、信息不暢三個方面。“雀巢金牌成長奶粉3+”被發現碘超標, 雀巢公司從2005年5月10日獲得危機信息到25日危機的全面爆發沒有采取相關措施, 一拖再拖, 無視危機的緊迫性, 錯過了處理危機的最佳時機。危機具有破壞性:所有的危機都必然會不同程度的造成損害, 破壞性是危機的本質屬性。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使乳業巨頭轟然倒塌, 使市民談乳色變, 足見危機的破壞性之大。危機信息的有限性和多渠道性:信息是隨著事態變化而演變的, 由于事件的緊迫性, 決策者掌握的信息可能不全面, 獲取信息可能不及時, 導致信息失真。危機信息的傳播渠道很多, 分為四類:大眾傳播渠道, 如報紙、電視、廣播等;人際傳播渠道, 如面談、電話等;網絡渠道, 如QQ、MSN等;組織渠道, 如開會等。

從危機的五個典型特征來看, 正確地認識危機, 有效地避免危機和應對危機對于企業、個人、政府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企業危機管理概念及理論

危機管理是指組織通過危機的事前監控、事中處理與事后恢復, 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危機帶來的損害的一系列過程。危機管理具有可預防性、系統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著名的危機管理專家伊恩·I·米特諾夫根據“約哈里窗口理論”提出了自己的危機處理策略。約哈里窗口是根據人際交往及人際傳播過程中常見的自我信息管理的一些情況而總結出來的。該理論如圖3-1所示, 自己和他人都了解的領域為公共領域, 自己了解而他人未知的領域屬于隱私領域, 自己和他人均未知的領域屬于神秘領域, 自己未知而他人已知的領域相對而言稱為未知領域。

在危機情境下, 我們以什么樣的速度披露信息, 信息披露到何種程度都需要認真規劃, 從戰略上來進行把握。米特諾夫的危機處理理論有利于企業根據自身的潛力和已經掌握的信息, 根據利益相關者對信息的掌握情況和需求, 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如圖3-2所示。

被迫告知真相:他人對你的某些情況有所了解, 你最后迫于壓力“被迫告知真相”, 這種行為最終會導致自己非常尷尬、被動, 也違背了危機溝通的主動坦誠原則。

先發制人策略:他人對你的某些情況不甚了解, 但仍然渴望了解, 這個時候你主動出擊, 告知真相, 揭露自己的瘡疤, 坦誠和真實將會贏得對方的肯定。

隱藏信息:別人不知道某些情況, 你自己也一直遮掩著, 應該說暫時不會有什么問題, 但是總會有被某些好事者和媒體曝光的危險, 那時對你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阻礙信息傳遞:別人已經知道了你的某些信息, 而你又不愿意讓他們知道, 這個時候你將采取各種方法阻斷信息傳遞, 這樣各有利弊, 但總的來說, 利少弊多;即使你一時阻礙成功, 但是你無法永久阻礙;如果阻礙不成, 反而會帶來更大麻煩。

三、從危機管理信息披露談如何應對企業危機

信息披露就是進行危機溝通。在危機發生時, 溝通是根本性的, 要使企業和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渠道暢通, 使利益關聯者及時了解事情的進展以及獲取相關的信息。

1. 危機溝通渠道。

危機溝通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和渠道。首先是新聞公告, 在危機影響范圍較大, 涉及人員較多, 危害性較大的情況下, 需要企業通過新聞稿的形式進行大范圍的信息披露;當社會上存在對企業不利的謠言, 難以進行個別溝通的時候, 采用新聞公告的方式有利于澄清事實。其次是召開記者招待會, 接受記者采訪。企業應當采用先發制人的策略, 積極主動地將企業的信息利用媒體傳達給社會公眾, 不要試圖隱瞞事實真相或阻礙信息的傳遞。然后可以借助互聯網。如今幾乎三分之一的記者喜歡通過E-mail發布新聞, 網民是組織進行危機管理溝通時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群體, 網民帶來的壓力已經成為現在企業危機管理所面臨的新的沖擊力。通過網絡傳遞信息具有迅速、受眾多的特點, 有利于企業及時地進行信息溝通。其他的溝通方式還有熱線電話、傳真、報紙、電臺等。企業在進行危機溝通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溝通方式, 充分地進行信息披露, 使自己處在主動的地位, 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扭轉不利局面, 才能很好地處理企業的危機。

2. 危機溝通的幾個關鍵點。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信任。公眾對企業信任, 企業就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攻于危機的處理和解決工作;公眾若不信任, 企業就要把大量精力和時間投注在應付輿論壓力上, 從而解決和處理危機的時間和精力就非常有限, 不利于及早控制和消除危機, 進而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 對企業更加不利。建立信任最根本的就是坦誠, 及時地向公眾傳達真實可靠的信息, 做出誠心的承諾和行為, 使公眾相信你有能力在近期解決危機。其次是要尊重公眾的感受。由于危機具有不確定性和破壞性, 再加上公眾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 公眾對危機產生恐懼和不安是正常的。企業應當及時披露信息, 安撫公眾的情緒。再其次, 注意溝通的反饋。信息在傳遞過程中失真是比較常見的, 克服這一點的最好辦法就是進行信息反饋, 企業不僅要向公眾傳遞信息, 還要積極聽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 要對公眾的詢問和要求及時地做出反應, 并給予合理解釋和說明, 盡可能做到雙向反饋。最后, 要保障信息渠道的暢通, 不要刻意阻礙信息的傳遞, 充分運用各種溝通方式, 切實保障溝通渠道的安全暢通和高效運轉。

四、從企業自身內部控制談危機管理

企業根據本單位的經濟業務活動和日常管理的需要, 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 制定一套相對完整、嚴密、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加強對企業的采購管理、質量檢測、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售后服務。將企業的重心放在那些高投資、高風險的環節和過程, 防范和控制重大風險的發生和發展。不斷加強內部控制, 并隨著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相應地改善內控制度, 增強內部控制的適應性和執行度, 提高內部控制效率和效益, 使企業各個環節、各個過程都在企業的控制范圍之內, 使企業朝著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健康發展, 也為消費者提供放心、安全的產品。

1. 內部控制應當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 關注重要業務環節和高風險領域。

雖說要講究統籌兼顧、全面發展, 但是企業的精力和資本總是有限的。在這種約束下, 企業要將精力集中在關鍵和高風險業務上。食品企業應當將精力放在原材料采購、生產安全和質檢幾個環節, 從源頭抓起, 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 及早解決, 防范于未然。

2. 重組企業內部質檢部門, 形成內部牽制制度和內部監督機制, 使各成員相互監督、相互制約。

對于較難檢測的部分也可以在生產各環節重復設置崗位, 下一環節對上一環節也形成監督。企業還可以建立相應的獎懲和評比制度。

3. 企業應加大對食品安全法的宣傳力度。

在企業內部要加強食品安全教育, 增強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 建立食品安全責任機制。加強質量安全評估制度建設, 定時定期進行評估。對原材料供應商也要進行食品安全宣傳, 普及食品安全法, 嚴格規范食品原材料進購渠道, 以確保食品源頭安全。企業要以身作則, 將ISO9001、ISO14001和HACCP質量管理體系落到實處。

4. 建立和完善危機預警機制是預防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重要手段。

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就是為了更加系統、更加高效地來處理危機。危機預警機制有利于提高危機監測效率, 降低危機帶來的損失。要根據危機預警的范圍, 評估危機發生的概率, 構建危機預警系統, 落實危機預警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經常評估和檢測預警系統的性能, 不斷完善預警機制。

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食品銷售經營者)

一、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訓管理制度

二、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

三、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制度

四、食品經營過程與控制制度

五、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制度

六、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

七、食品貯存管理制度

八、廢棄物處置制度

九、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單位名稱:

年 月 日

(蓋章)

一、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訓管理制度

(一)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

2.新參加工作的從業人員、實習工、實習學生必須取得健康證明后上崗,杜絕先上崗后查體的事情發生,同時進行相關培訓。

3.食品衛生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從業人員衛生檔案,督促“五病”人員調離崗位,并對從業人健康狀況進行日常監督管理。對從業人員健康情況進行記錄并設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由專人負責保存并隨時更新,保存期不得少于兩年。

4.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生產經營。

5.當觀察到以下癥狀時,應規定暫停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腹瀉、手外傷、燙傷、皮膚濕疹、長癤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發熱、嘔吐。

6.食品從業人員應堅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禁止有長發、長胡須、長指甲、戴手飾、涂指甲油、不穿潔凈工作衣帽人員上崗和上崗期間抽煙、吃零食以及做與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無關的事情。

7.對食品從業人員實行德、能、勤、紀綜合考核,具優者給予表揚或獎勵;對綜合考核成績欠佳者進行批評教育使其改正;對不改者勸其離崗或按規定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8.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訓,并做好培訓記錄。

(二)培訓管理制度

1.食品經營人員必須在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相關食品安全知識培訓之后方可上崗;

2.食品經營人員的培訓包括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食品從業人員;

3.定期組織食品經營人員培訓,制定培訓計劃,每季度組織培訓一次,每次培訓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并做好相關培訓記錄;

4.培訓內容:《中國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

5.新招收的食品經營人員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后方可上崗; 6.建立從業人員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內容等記錄歸檔。

二、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管理員要做好對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依法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食品安全管理員的職責有:

1.負責食品采購、運輸、儲存、加工、銷售等環節的食品衛生監督檢查,督促做好食品索證、進貨查驗、臺帳記錄工作,并做好書面記錄;

2.做好從業人員健康體檢、持證上崗的監督檢查;

3.對環境衛生、個人衛生、食品用工具及設備、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衛生設施、工藝流程情況和餐飲服務過程監督檢查;

4.對洗滌劑、消毒劑、殺蟲劑、滅鼠劑等采購的索證驗貨、儲存保管、標示、記錄、使用情況監督檢查;

5.對餐具、飲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清洗、消毒和保潔情況監督檢查;

6.組織實施自查自糾活動,定期檢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并記錄存檔;

7.積極參加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部門組織的會議、培訓,落實相關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制度

1.為了保證食品的質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證落實質量安全企業主體責任。

2.質量負責人負責食品安全自查工作的協調、管理工作,批準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報告,全面負責食品安全自查實施活動,食品安全自查審核方案和食品安全自查報告。

3. 食品安全自查每年不少于1次且時間間隔不超過12個月,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個年度內所進行的安全自查。

4.當有下列情況時,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發生了嚴重產品質量問題或外界有重大投訴;組織的內部機構、生產工藝、質量方針和目標等有重大改變。

5.由自查組長主持進行現場檢查,檢查員采用現場觀察、查閱資料、提問等方法進行抽樣調查。

6.食品安全自查的記錄由食品經營單位的負責人負責保存。

四、食品經營過程與控制制度

為保證本單位食品安全,特制定本食品經營過程控制制度:

(一)食品采購

1.制定食品采購計劃。確定采購食品的品種、品牌、數量等相關計劃安排。

2.選擇供貨商。要認真查驗供貨商的主體資格證明,保證食品的來源合法。

3.簽訂供貨合同。與供貨商簽訂供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出現食品質量問題時的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4.索取食品的相關資料。向供貨商索取食品的相關許可證、QS認證證書、商標證明、進貨發票等證明材料,采用掃描、拍照、數據交換、電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貨商檔案備查。

5.對食品進行查驗。具備條件時設立食品檢測室,對供貨商提供的食品進行檢測并做好詳細記錄。經查驗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貨商做退貨處理。

6.每一批次的進貨情況詳細記錄進貨臺帳,賬目保管期限為二年。

(二)食品儲存

1.詳細記錄食品入庫信息。食品入庫要詳細記錄商品的名稱、商標、生產商、進貨日期、 生產日期、保質期、進貨數量、供貨商名稱、聯系電話等信息。 2.按照食品儲藏的要求進行存放。食品要離墻離地,按入庫的先后次序、生產日期、分類、分架、生熟分開、擺放整齊、掛牌存放。嚴禁存放變質、有臭味、污染不潔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3.貯存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封閉容器。在貯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 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4.食品出庫要詳細記錄商品流向。銷售的情況應建立銷售臺帳,詳細記錄購買方的信息, 以備查驗,賬目保存期限為二年。

5.每天對庫存食品進行查驗。發現食品有腐爛、變質、超過保質期等情況,要立即進行清理。

6.每周對倉庫衛生檢查一次。確保庫房通風良好、干凈整潔,符合食品儲存要求。

7.變質食品設立專門的倉庫或容器進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運輸

1.運輸食品時運輸工具和容器要清潔衛生,并生熟分開,運輸中要防蠅、防塵、防食品污染。

2.在裝卸所采購的食品時要講究衛生,不得將食品直接與地面接觸。

3.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密閉容器裝運。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與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銷售 1.每天對銷售的食品進行查驗。銷售人員要按照食品標簽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確保食品質量合格和食品安全。

2.對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集中進行擺放,并作出明確的標示。 3.用于食品銷售的容器、銷售工具必須符合衛生要求。 4.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 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銷售散裝、裸裝食品必須有防蠅防塵設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

6.銷售的情況應建立銷售臺帳備查,賬目保管期限為二年。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

1.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在食品經營中發現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接到執法部門、生產企業的召回通知,應當立即停止營業,下架封存,做好登記,并及時通知政府監管部門。

2.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或供貨商,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稱、批號等信息,并安排專人處理消費者退貨事宜。

3.被召回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記錄,嚴禁再次流入市場。

4. 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況要及時通知政府監管部門。 5.不合格食品的處置。與供貨商有合同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政府監管部門有明確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門的通知要求進行處置。 6.政府部門命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銷毀處理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政府監管部門的通知要求執行。

7.不合格食品退換貨、下架封存、召回等處置資料,要建立專門的檔案進行保管,以備查驗。

五、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制度

1.食品處理區應按照原料進入、原料處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應的流程合理布局設備、設施,防止在操作中產生交叉污染。

2.配備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設施。主要設施宜采用不銹鋼,易于維修和清潔。

3.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及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加工與用餐場所(所有出入口),設置紗門、紗窗、門簾或空氣幕,如木門下端設金屬防鼠板,排水溝、排氣、排油煙出入口應有網眼孔徑小于6mm的防鼠金屬隔柵或網罩;距地面2m高度可設置滅蠅設施;采取有效“除四害”消殺措施。

4.配置方便使用的從業人員洗手設施,附近設有相應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設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標示。宜采用腳踏式、肘動式或感應式等非手動式開關或可自動關閉的開關,并宜提供溫水。

5.食品處理區應采用機械排風、空調等設施,保持良好通風,及時排除潮濕污濁空氣。

6.用于加工、貯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裝材料和設備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無異味、耐腐蝕、不易發霉。食品接觸面原則上不得使用木質材料(工藝要求必須使用除外),必須使用木質材料的工具,應保證不會對食品產生污染;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宜采用塑膠型切配板。

7.各功能區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臺、刀具、砧板等工用具,應分開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顯標識。

8.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消毒、保潔、保溫、冷藏、冷凍等設備與設施,校驗計量器具,及時清理清洗,必要時消毒,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六、食品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

1.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食品的相關質量認證證書,索要供貨者的銷售票據,并通過復印、存檔等多種方式,記載查驗情況。

2.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或者采用計算機管理,建立電子臺帳;或者保留載有相關信息的進貨或者銷售票據。

3.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和進貨票據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4.實行統一配送經營方式的食品經營企業,可以由企業總部統一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進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食品經營企業應留有企業總部提供的進貨查驗證明或配送單據備查。統一配送之外自行采購的食品,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5.從事食品批發業務的經營企業銷售食品,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銷售日期等內容,或者向購貨者開具并保留載有前款規定信息的清單或“票證通”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七、食品貯存管理制度

1.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要求銷售食品,經營場地和經營場所的設施符合要求。

2.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3.貯存散裝食品,在貯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銷售散裝食品,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4.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要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將有毒、有害物品同食品一同運輸。

八、廢棄物處置制度

1.為合理合法處理本店食品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按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本規定。

2.普通廢棄物分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兩種:可回收利用廢棄物包括為廢紙、廢金屬、廢塑料、紙箱、廢包裝等;不可回收利用的有生活垃圾、辦公垃圾等。

3.本店根據產生的廢物分類設置不同的垃圾桶或以區域來劃分為危險廢棄物貯存區(或桶)、可回收廢棄物貯存區(或桶)、不可回收廢棄物貯存區(或桶),作好分類標識。

4.對廢棄物的處置應作適當記錄,必要時與相關方簽訂環保協議,集中收集后交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

5.若廢棄物因存放不當發生泄漏或散失污染環境,或在處理過程中出現違禁緊急情況時應及時進行妥善處理。

6.本店負責人負責監督和檢查廢棄物的處理。做到分門別類整理堆放各類廢棄物,防止其蔓延散失,做到確保安全、整齊、清潔,做好廢棄物堆場檢查表記錄。

九、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方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為做好本單位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制定本預案。

1.本單位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小組負責人為: 2.建立健全本單位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工作,迅速展開處置行動;當遇到重大安全事故時,在當地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領導下,全面配合,迅速展開處置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3.本單位經營的食品發生(含可能發生的)危害人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食品安全事故,包括本單位負責存儲、運輸的食品發生安全事故,或接到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食品安全事故通知,啟動本處置方案。

4.本單位負責人負責本單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并積極配合和協助政府機構、相關職能部門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工作。

5.負責人應及時研究本單位食品安全事故有關情況,制定應急管理措施,指揮本單位及時、穩妥地處置本單位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并依據法律法規要求積極協助和配合政府機構、相關職能部門做好事故的處理工作,具體包括以下職責:

(1)根據政府或政府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啟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解除應急處置狀態;

(2)組織開展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處理工作,及時有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擴大;

(3)協調解決事故應急處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必要時決定采取有關控制措施;

(4)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報告食品安全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請求;

6.在政府機構和相關職能部門指導下,加強重點品種,尤其是高風險食品品種流通環節的日常監管和食品質量抽樣檢測,加強對可能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的相關信息、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一旦確認可能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或前兆信息時,單位負責人應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并決定是否發布預警和做好應急響應的準備。

7.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負責人應準確了解情況,及時向政府機構和相關職能部門報告。任何部門或者個人不得對食品安全事故隱瞞、謊報、緩報,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8.負責人按照應急預案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防止發生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

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范文第6篇

一、食品生產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

二、新參加工作的從業人員、實習工、實習學生必須取得健康證明后上崗,杜絕先上崗后查體的事情發生,同時進行相關培訓。

三、食品衛生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從業人員衛生檔案,督促“五病”人員調離崗位,并對從業人健康狀況進行日常監督管理。

四、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生產經營.

五、當觀察到以下癥狀時,應規定暫停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或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腹瀉,手外傷、燙傷、皮膚濕疹、長癤子、咽喉疼痛、耳、眼、鼻溢液、發熱、嘔吐。

六、食品從業人員應堅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被褥、勤換工作服。禁止長發、長胡須、長指甲、戴手飾、涂指甲油不穿潔凈工作衣帽上崗和上崗期間抽煙、吃零食以及做與食品生產、加工、經營無關的事情。

七、對食品從業人員實行德、能、勤、紀綜合考核,具優者給予表揚或獎勵:對綜合考核成績欠佳者進行批評教育使其改正;對不改者勸其離崗或規定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八、 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管理培訓,并做好培訓記錄。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制度

一、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日常食品安全監督檢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堅持落實每天檢查各部門、各崗位的衛生狀況和崗位責任制的執行情況,并作好登記。

三、每日組織一次衛生檢查,單位負責人每月組織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工作。

四、每次檢查,都必須有記錄。

五、發現問題,應有人跟蹤改正。

六、檢查內容應包括食品儲存、銷售過程;陳列的各種防護設施設備,冷藏、冷凍設施衛生和周圍環境衛生。

七、對損壞的衛生設施、設備、工具應有維修記錄,確保正常運轉。

八、各類檢查記錄必須完整、齊全,并存檔。

食品安全自檢自查與報告制度

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以及保證食品安全的自律管理制度制定、實施自查計劃,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檢查評價。

二、食品安全自查由負責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員組織實施,并負責不合格項的整改工作。

三、食品安全自查一般分為定期自查和專項自查,定期自查應當根據所經營的食品風險等級確定頻次,專項自查應當根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消費者、媒體輿情等渠道獲知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立即實施。

四、經營場所布局、制作工藝流程、內部管理流程等重點管理項發生變化的,應當立即組織食品安全自查。

五、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項應當查清原因、立即整改。有證據表明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向當地食品要你監管部門報告,待問題排查整改到位后方可重新銷售。

六、食品安全自查應當建立自查檔案,如實記錄食品安全自查組織實施的時間、計劃、人員、結果和排查整改情況,不得涂改或污損,保存時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經營過程與控制制度

(一)食品采購

1、制定食品采購計劃。確定采購食品的品種、品牌、數量等相關計劃安排。

2、選擇供貨商。要認真查驗供貨商的主體資格證明,保證食品的來源合法。

3、簽訂供貨合同。與供貨商簽訂供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特別是出現食品質量問題時的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4、索取食品的相關資料。向供貨商索取食品的相關許可證、QS認證證書、商標證明、進貨發票等證明材料,采用掃描、拍照、數據交換、電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貨商檔案備查。

5、對食品進行查驗。具備條件時設立食品檢測室,對供貨商提供的食品進行檢測并做好詳細記錄。經查驗不合格的食品,通知供貨商做退貨處理。

6、每一批次的進貨情況詳細記錄進貨臺帳,賬目保管期限為二年。

(二)食品儲存

1、因公司食品銷售業務主要為廠家(經銷商)直接供貨給客戶,公司不單獨設立倉庫進行食品貯存,小批量的食

品進貨可短期存放于經營場所。

2、詳細記錄食品入庫信息。食品入庫要詳細記錄商品的名稱、商標、生產商、進貨日期、生產日期、保質期、進貨數量、供貨商名稱、聯系電話等信息。

3、按照食品儲藏的要求進行存放。食品要離墻離地,按入庫的先后次序、生產日期、分類、分架、生熟分開、擺放整齊、掛牌存放。嚴禁存放變質、有臭味、污染不潔或超過保存期的食品。

4、貯存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封閉容器。在貯存位置表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食品出庫要詳細記錄商品流向。銷售的情況應建立銷售臺帳,詳細記錄購買方的信息,以備查驗,賬目保存期限為二年。

6、每天對庫存食品進行查驗。發現食品有腐爛、變質、超過保質期等情況,要立即進行清理。

7、每周對倉庫衛生檢查一次。確保庫房通風良好、干凈整潔,符合食品儲存要求。

8、變質食品設立專門的倉庫或容器進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運輸

1、運輸食品時運輸工具和容器要清潔衛生,并生熟分開,運輸中要防蠅、防塵、防食品污染。

2、在裝卸所采購的食品時要講究衛生,不得將食品直接與地面接觸。

3、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應當采用密閉容器裝運。不得把直接入口的食品堆放在地面或與需要加工的食品原料和加工半成品混放在一起,防止直接入口的食品受到污染。

(四)食品銷售

1、每天對商家銷售的食品進行查驗。銷售人員要按照食品標簽標示的警示標志、警示說明或者注意事項的要求銷售預包裝食品,確保食品質量合格和食品安全。

2、對即將到達保質期的食品,集中進行擺放,并作出明確的標示。

3、 用于食品銷售的容器、銷售工具必須符合衛生要求。

4、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5、銷售散裝、裸裝食品必須有防蠅防塵設施,防止食品被二次污染。

6、 銷售的情況應建立銷售臺帳備查,賬目保管期限為二年。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

1、 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在食品經營中發現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接到執法部門、生產企業的召回通知,應當立即停止營業,下架封存,做好登記,并及時通知政府監管部門。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或供貨商,并記錄停止經營和通知情況。

2、 在經營場所向消費者公示召回食品的名稱、批號等信息,并安排專人處理消費者退貨事宜。

3、被召回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進行無害化處理并予以封存,做好記錄,嚴禁再次流入市場。

4、召回及封存食品的情況要及時通知供貨商即政府監管部門。

5、 不合格食品的處置。與供貨商有合同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政府監管部門有明確要求的,按照政府部門的通知要求進行處置。

6、政府部門命令召回的不合格食品,其召回和銷毀處理流程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政府監管部門的通知要求執行。

7、 不合格食品退換貨、下架封存、召回等處置資料,要建立專門的檔案進行保管,以備查驗。

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制度

1、食品處理區應按照原料進入、原料處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應的流程合理布局設備、設施,防止在操作中產生交叉污染。

2、配備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設施。主要設施宜采用不銹鋼,易于維修和清潔。

3、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及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加工與用餐場所(所有出入口),設置紗門、紗窗、門簾或空氣幕,如木門下端設金屬防鼠板,排水溝、排氣、排油煙出入口應有網眼孔徑小于6mm的防鼠金屬隔柵或網罩;距地面2m高度可設置滅蠅設施;采取有效“除四害”消殺措施。

4、配置方便使用的從業人員洗手設施,附近設有相應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設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標示。宜采用腳踏式、肘動式或感應式等非手動式開關或可自動關閉的開關,并宜提供溫水。

5、食品處理區應采用機械排風、空調等設施,保持良好通風,及時排除潮濕和污濁空氣。

6、用于加工、貯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裝材料和設備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無異味、耐腐蝕、不易發霉。

7、食品接觸面原則上不得使用木質材料(工藝要求必須使用除外),必須使用木質材料的工具,應保證不會對食品產生污染;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宜采用塑膠型切配板。

8、各功能區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臺、刀具、砧板等工用具,應分開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顯標識。

9、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消毒、保潔、保溫、冷藏、冷凍等設備與設施,校驗計量器具,及時清理清洗,必要時消毒,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進貨查驗和查驗記錄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進貨查驗制度,對采購的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以下統稱食品)進行檢查驗收,確保從合法的渠道采購合格的產品。

二、應當查驗并索取供貨者的許可證、供貨票據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明,供貨票據應當包括食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三、嚴格查驗供貨者的運輸工具,對與有毒有害物品混載的、不符合食品運輸(載)溫度、濕度條件的、未對散裝食品進行有效隔離的等不符合食品運輸(載)條件的食品,應當拒絕收貨,并主動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

四、嚴格查驗食品的包裝和感官性狀,包裝應當清潔、形狀完整,無明顯破損和受潮,食品具有該食品正常的感官形狀,標簽內容完整,無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等虛假內容。

五、嚴格查驗食品的保質期,對過期食品應當拒絕收貨并主動報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臨期食品應當根據自身銷售量確定采購量,確保食品在保質期內銷售。

六、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檔案,如實記錄查驗負責人、食品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或保留相關憑證,記錄或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6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貯存管理制度

1、食品與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倉庫內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個人物品和雜物。

2、倉庫內要定期清掃,保持倉庫、貨架清潔衛生,經常開窗或用機械通風設備通風,保持干燥。

3、做好食品數量、質量合格證明或檢疫證明的檢查驗收工作。腐爛變質、發霉生蟲、有毒有害、摻雜摻假、質量不新鮮的食品,無衛生許可證的生產經營者提供的食品、未索證的食品不得驗收入庫。

4、做好食品數量、質量入庫登記,做到先進先出,易壞先用。

5、食品按類別、品種分架、隔墻、離地整齊擺放,散裝食品及原料儲存容器加蓋密封,同時經常檢查,防止霉變。

6、肉類、水產品、禽蛋等易腐食品應分別冷藏貯存。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設備,必須貼有明顯標識并有溫度顯示裝置。肉類、水產類分柜存放,生食品、熟食品、半成品分柜存放,杜絕生熟混放。

7、冷凍設備定期化霜,保持霜薄(不得超過1cm)、氣足。

8、經常檢查食品質量,及時發現和處理變質、超 過保質期限的食品。

9、做好防鼠、防蠅、防蟑螂工作,安裝符合要求的擋鼠板。

廢棄物處置制度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加強廢棄物的處置管理,確保廢棄物不非法流入食品市場。

二、應當配備專門的容器或場所存放廢棄物,并使用醒目標識加以區分。液體廢棄物、具有揮發性氣味的廢棄物等應當存在密閉容器中,做到日產日清。

三、廢棄物的處置應當交由具備合法資質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處置,索取其經營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并簽署合作協議。

四、不得亂倒亂堆廢棄物,不得將廢棄物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公共廁所、公共水域或交給未經相關部門許可或者備案的單位或個人處理。

五、應建立廢棄物處置臺帳,如實記錄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以及處置單位等情況,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一、食品銷售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由負責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員具體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生時,應當立即停止相關食品的經營活動,對涉及的食品、工具、設備等進行封存,并自發現之時起2小時內向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報告,不得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隱瞞、謊報、緩報。

三、應當立即執行不合格食品處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關供貨者和消費者,防止突發事件惡化。

四、應當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取證工作,不得隱匿、偽造、毀滅有關證據。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臺賬,如實記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處置涉及的食品名稱、批號、數量、生產廠家和聯系方式、供貨者名稱和聯系方式以及處置的方式和結果,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添加劑使用公示制度

為規范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眾餐飲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包括: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醬油、醋、鹽、八角等各種香料。

二、需要公示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基本信息包括:品名、生產廠家、生產許可證編號、供貨單位等。

三、公示的基本信息要與實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相符,不得提供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有變化的要及時更換公示信息。

四、采購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要專店采購、專賬記錄、專區存放、專器稱量、專人負責,并按照有效期使用。嚴禁采購和使用無合法生產資質以及標簽不規范的食品添加劑和調味料。

上一篇:少年閏土名師教學設計范文下一篇:食品安全活動匯報材料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