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企業并購審計危機分析論文范文

2023-09-23

企業并購審計危機分析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企業并購是企業資本運營的主要方式,也企業實現低成本擴張的一種主要方式。它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自主選擇,具有高風險性。而企業并購風險的客觀存在往往使企業并購未能實現預期目標,造成并購失敗。因此對于審計者而言,有必要采取措施防范和降低并購交易各階段的審計風險。

關鍵詞:企業并購;審計;風險防范

1 企業并購風險基礎審計

風險基礎審計作為現代審計方法,在審計實踐中得到日益普遍的應用,方法本身也隨之不斷地完善。主要是指審計人員以風險的分析、評價和控制為基礎,綜合運用各種審計技術、收集審計證據,形成審計意見的一種審計方法。其基本模型為:

審計風險:固有風險×內控風險×檢查風險。

2 企業并購各階段審計風險與防范

2.1 企業并購準備階段的審計風險與防范

企業并購準備階段,即并購試探,這個階段審計風險主要與并購環境以及實力評估相關。這個階段防范審計風險的重要步驟就是對并購的收益成本進行初步分析比較,來確定風險的大小。如果初步分析表明,成本高于收益,則風險很大;反之,如果收益遠大于成本,則表明并購具有可行性,風險較小。相應的,審計風險也就降低。

2.2 企業并購實施階段的審計風險與防范

在對企業并購實施過程進行的嚴密監控中,企業并購中審計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并購審計的風險主要存在于價值評估、出資方式、籌資、并購協議簽訂等幾個環節。

2.2.1 與目標企業價值評估相關的審計風險與防范

對目標企業價值的評估方法有很多,包括收益現值法、市盈率法、清算價格法、重置成本法等。 當審計人員面臨不同的方法選擇時,應當考慮在風險和成長性上的綜合性與可比性。在利用價值評估方法和模型估算目標企業價值的同時,必須對目標企業進行審查,確定目標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在最后估價時根據此風險對估算結果進行適當的調整,以反映目標企業對買方的可能價值。另外,對主并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可以確定最為合適的出資方式。

2.2.2 與企業并購合同的簽訂及履行相關的審計風險與防范

在并購合同中首先涉及到陳述與保證條款的風險防范。陳述與保證條款是股權并購合同中最重要的條款之一。為了有效防范其風險,應要求買方對目標企業任何一件事物均作詳細而真實的“陳述”;要求賣方就目標企業對第三者所負的債務,開列詳細清單,并保證除所交割清單上所列債務外,對其他人不再負任何債務。

其次是合同履行的條件條款與風險防范。該條款的風險防范措施如下:至交割日,雙方于本次交易行為中所做的一切陳述及保證均應屬實;雙方均應以合同約定的內容和方式,全面履行義務;一切條件滿足、義務履行后,賣方于交割日將股份移交的所有文件交付買方,買方也應按照約定支付價金。

最后是履行合同期間的義務條款風險防范。對該條款可采取如下措施以防范其風險:雙方應盡快取得涉及本項交易或與本項交易實施有關聯的第三方的同意、授權及核準;賣方應承諾在此過渡期內妥善經營該公司的一切業務;賣方在此期間內,不得進行股利或紅利的分派,并不得將其股份出售、轉移、抵押,非經買方同意不得與第三者從事任何對目標企業的運營或財務狀況有損害的行為。

2.2.3 與并購會計處理方法相關的審計風險與防范

吸收合并的會計處理有兩種方法:購買法和權益聯營法。與購買法相比,權益聯營法容易導致較高的凈資產收益率,進而有可能對公司的配股申請產生有利影響。審計人員必須留心并購企業是否利用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利潤操縱。當審計人員發現在企業并購會計處理方法的具體運用上存在可能導致企業并購相關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可能引起各利益相關人的誤解的問題時,應提出修改財務報表的要求,如遭拒絕,應在審計報告中予以保留。

3 結語

企業并購是企業擴張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面對日益逼近的強大國際競爭對手,戰略性并購是最佳選擇。我國的企業并購風險審計是審計實踐及注冊會計師事業中的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的增長點。隨著市場的日趨成熟,企業并購和風險基礎審計也將會在實踐中趨于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民,陳蘭輝.企業并購交易中的審計風險與防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管理科學版),2005,(1).

[2]林鐘高,尤雪英,徐正剛.獨立審計理論研究[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89-222.

[3]張龍平.注冊會計師審計控制系統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4.

企業并購審計危機分析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企業并購一直是資本市場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上市公司的并購案例進行研究,總結出可以提高并購價值的因素,來幫助并購方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結論表明,影響上市公司并購價值創造的因素主要有: 目標公司的選擇、員工抵制程度、資源整合程度、支付方式和收購比例。

關鍵詞:企業并購;價值創造;協同效應

一、引言

并購是公司財務研究的重要內容。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世界各國不同行業的并購消息。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企業并購作為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形成規模效應、優化資本結構的一個有效手段,正日益受到大家的關注。并購是一種提高企業價值的協同戰略行為。收購方公司通過獲取目標公司的控制權來利用目標公司的某些特定資源,或者替換掉無效的管理層,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通過并購企業可以獲得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經驗、經營網絡、專業人才等資源,并購能夠使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降低成本費用,提高市場份額,提升行業戰略地位,實施品牌經營戰略,提高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最終獲得超額利潤,實現企業的成長目標。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善于利用通過并購的方法壯大自己實力的機會。

然而,企業并購并非易事,其成功率幾乎不到一半,如何提高并購成功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并購雙方是否從并購中獲得收益,什么因素影響并購收益的產生,是并購研究最關注的兩個問題。協同效應假說認為協同效應是并購收益的來源。本文論述的重點是,如何才能提高協同效應,使得并購獲得較大的成功。

二、文獻綜述

1.國外:國外學術界先后從4個領域對并購創造價值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

(1)Haspeslagh & Jemison發現并購中的價值創造主要來源于并購雙方資源的協同效應,而協同效應的實現又來自于并購后雙方資源的整合。

(2)Datta;Chatterjee et al主要考察并購雙方的組織文化擬合程度。

(3)Datta發現并購交易采用股票支付、并購時存在競爭者以及混合并購與主并公司的股東財富創造顯著負相關, 而1969年監管制度的變化和采用要約收購都與目標公司的股東財富正相關。

(4)Larsson和Finkelstein并購雙方業務互補、并購后組織整合程度較高以及員工對并購抵制較少能增加并購的協同效應, 同時當并購后組織整合程度較高時, 互補業務的并購最有利于協同效應的實現。

(5)Papadakis影響并購成功的因素主要為:公司外部環境、并購自身特征(支付溢價程度) 、主并公司的特征( 并購經驗、并購雙方相對規模和決策過程規范) 和并購中的人力資源整合。

2.國內:我國學術界對并購的研究起步較晚。較早的研究主要是從理論上討論并購的動機。

(1)馮根福和吳林江,郭來生,檀向球,并購重組在一定程度能夠改善公司績效、提升公司價值。

(2)李善民和曾昭灶以1999~2001年發生兼并收購的84家中國上市公司為樣本,發現交易溢價、行業相關度、相對規模、收購比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等是影響并購績效的主要因素,且這些因素可以解釋并購后主并公司經營績效的變化。

(3)高良謀采用二手資料研究了并購后資產、管理、人員和結構整合以及行業相關度對目標公司并購的影響, 發現行業相關度對并購沒有影響, 主并公司資金實力好、管理者存在文化差異都對并購價值創造有負作用。

(4)另外從我國學者對并購價值創造的影響因素的研究可知, 我國目前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財務學和戰略管理角度, 影響因素也只考慮一個或幾個, 而沒有綜合多領域的相關理論對并購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研究。

三、問題剖析

1.國內外對人力資源整合與并購價值創造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并購過程中目標公司員工的抵制程度和并購后目標公司高層管理者的留職比率。

2009年,卡夫收購吉百利面臨吉百利員工聯合抵制??ǚ蛐加赓Y167億美元收購吉百利,遭到吉百利的拒絕。4個月后,英國吉百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會終于同意接受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遞上的收購要約,收購金額將高達195億美元。

2010年2月2日,收購獲得股東通過當天,吉百利公司的英國和愛爾蘭員工在吉百利的故鄉伯明翰舉行一場名為“保持吉百利獨立”的示威游行,抵制卡夫對吉百利的收購,并且防止公司合并后可能出現的裁員減薪。工會中有人表示,卡夫為了收購吉百利需要大量貸款,所以收購一旦完成,它會在被合并的公司進行大量的裁員減薪。據悉這次聯合抵制受到了英國一些議員的支持。

在收購正式敲定之后一周之內,吉百利董事長Roger Carr、首席執行官Todd Stitzer、首席財務官Andrew Bonfield先后辭職。

并購中對人力資源研究表明, 目標公司的員工抵制是并購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卡夫的收購行為無疑導致了眾多吉百利員工的抵制。員工就業保障、養老金等話題從收購提出伊始就一直緊隨卡夫,并一度成為收購的阻力之一。從高層管理者到普通員工,紛紛以辭職或游行表達自己的不滿。這對卡夫收購后的經營來說造成了一定困擾。

為什么目標公司的員工會對并購有所抵制, Larsson和Finkelstein認為主要的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 在心理學方面研究認為,目標的公司員工對并購抵制主要是因為他們內心認為和主并公司之間存在對抗性,態度上屈尊,不被信任,有壓力,不會被友善的對待!其次,由于并購的原因有可能導致目標公司的員工被解雇,或重新分配新的工作以及薪水有可能下降等嚴重的影等,因此響到員工的職業計劃!最后, 由于被并購的公司一般處于劣勢, 從而目標公司的企業文化也會被主并公司所融合, 因此并購整合的過程就類似侵犯人權,所以反文化等文化沖突非常普遍!當并購雙方的組織文化擬合程度較高時, 目標公司在主并公司內的適應能力就會大大增強, 怕被改變的心態就會越弱, 也就越容易與主并公司的員工合作。

2.資源整合方面

在一些經典并購案例中,例如:并購后除了對人力資源進行整合外, 還需要對并購雙方的市場資源、實物資產、財務資源、管理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等資源進行整合。

購并后的第一環節就是資產整合。

購并以前兩部分資產可能不完全適用于購并以后生產經營的需要,或者原來的兩部分資產發揮不出x相應的效益,這樣就需要立刻對生產要素進行有機整合。

有些沒有用的資產應及時變現或轉讓,一些尚可使用但需改造的資產或流水線應盡快改造。通過整合,使購并以后的生產要素發揮出最大的效應,最終實現盤活資產存量,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并購后高水平的整合能夠增加潛在的協同效應的實現,因此整合的程度越高價值創造的可能性也越大。Datta和Grant發現相關并購中整合水平與并購后公司績效呈正相關;Capron 和Hulland對相關并購樣本進行實證分析也發現,并購后并購雙方資源相互整合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并購價值的創造。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

(1)并購雙方行業相關度越高, 并購后資源的整合水平越高。

(2)并購后并購雙方資源整合程度越高,并購創造的價值越高。

另外重要的一點是品牌資源整合,它可以說是整合中的重要環節。這是去棄糟粕,取精華的環節。品牌整合就是要以并購企業的品牌形象,就是全面或部分拋棄所并購企業的品牌形象,以并購企業嶄新的品牌形象,向公眾展示,實現品牌傳播的整合效應。我們得出的結論是:

(1)企業并購作為企業資本增長和社會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具有使企業資本快速增長,降低進入和退出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優勢。

(2)企業戰略并購要在原有的核心競爭優勢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企業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集合最優化。

3.是收購的支付方式

從支付方式看,交易全部通過協議收購的方式完成,沒有一起是通過二級市場要約收購產生的。交易支付方式主要是通過現金支付,換股支付和承債式支付只各有一起,懂交易方式和支付方式來看,中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成熟,公開市場業務在并購交易中還沒有發揮應有作用,而且,由于支付方式單一,主要是現金支付,通過股票或其他證券師傅的方式還有待發展。

4.并購比例

2005年5月1日, 聯想正式宣布完成對IBM PC部門的收購,合并后的新聯想將以13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聯想稱,今后將投入2億美元用于廣告宣傳與市場營銷活動,以大幅度提升新聯想的國際品牌形象。

IBM這個計算機行業的巨頭,盡管PC部門被聯想收購,依然保持著每年上1000億的收益,IBM目前仍然保持著擁有全世界最多專利的地位,其旗下產品眾多:軟件產品包括DB2、Lotus、Rational、Tivoli、WebSphere五大家族;服務器產品包括基于Intel架構的服務器xSeries,基于AMD架構的服務器,BladeCenter刀片服務器,UNIX 服務器pSeries,中型企業級服務器iSeries,大型主機zSeries;還有專業圖形工作站:A Pro系列, M Pro系列, Z pro系列, T221超高分辨率平面顯示器;以及存儲技術:磁盤存儲系統,磁帶存儲,網絡存儲,存儲軟件;零售終端:商業收款機,POS軟件??梢哉f,IBM并沒有在此次收購中有過多改變,依然是2010年IBM在《財富》排行榜中名列48位。而聯想公司的收購決定無疑是成功的,筆者認為聯想公司的收購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拿捏好了并購比例,聯想沒有一味的追求國際影響力,一方面擴展了它在世界領域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一方面并沒有在收購的過程中產生過大的財務壓力。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上周表示,新聯想今后將面臨巨大市場挑戰,其中包括如何實現利潤增長,如何保持產品質量不變,以及加強產品知名度等。Gartner預測,明年期間,聯想將加大對ThinkPad和 ThinkCentre產品的宣傳力度,屆時將會推出新產品,并在價格上更有吸引力,以與競爭對手爭搶市場。在此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下結論:并購時收購比例的確定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收購一些大型的國際上市企業時,正確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進而選擇合適的收購比例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四、方向、方法

圖 并購價值創造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結果

1.企業并購協同效應的形成機制(1)協同效應形成的經濟學解釋

①市場交易成本和企業內部管理成本都能明確計算;

②為方便分析,在均衡模型中,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都被看成是線性的;

③市場交易成本的下降可以看做與企業的邊際收益是同向的,即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而減少;

④企業管理成本的上升可以看成是邊際成本隨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加。在上述假設下,當交易成本小于管理成本時,協同效應未實現,企業并購沒有意義;反之,當交易成本大于管理成本時,協同效應就得以實現。

(2)協同效應形成的管理學解釋

并購可以使資源共享,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資源的共享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形成競爭優勢。共享是協同的一種形式,它不僅指共同使用,而且還隱含著在共同使用過程中提高價值。企業各種設備和基礎設施的共同使用,可以使固定成本得以在多個部門間攤銷,從而降低單位成本,贏得競爭優勢。實踐證明,并購后的協同效應是明顯的。同時,企業并購可降低不確定性,實現協同一致,取得一體化效益。通過并購將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收購過來,可減少企業之間的競爭,使本行業的所有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增加贏利,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控制力。

2.企業并購協同效應評價指標的確立

(1)評價指標的選擇

企業并購的目的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并購后的整合成功與否是并購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有必要對協同整合效應進行相應的評價,以明白企業在并購過程中的協同整合效果。而協同整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通過績效評價來調整方向及進程。對整合后的資源進行績效評價,需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來進行。

(2)評價指標的解釋說明

①償債能力指數。目前,我國企業的負債程度普遍過高,而且債務結構也不盡合理,需進行有效的整合,使企業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顯著提高,為此用股東權益與固定資產比率和流動比率分別反映上市公司的長期和短期償債能力。這兩個指標的值越大,表明該企業的償債能力就越強。

②營運能力指數。相同的資產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下對于實現企業目標往往會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并購企業經過整合后,企業營運能力的提高也應表現為企業的資產管理能力的提高,富有成效的財務整合能夠提高資產方面的管理能力??傎Y產周轉率體現企業的銷售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存貨周轉率衡量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回收等環節管理狀況;而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了企業應收賬款變現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③主營業務狀況指數。由于并購可能給企業帶來大量營業外的一次性收益,因此整合的利潤指標往往都會有相當不錯的改觀,但卻不能真實地反映整合的效果。主營業務的發展才是企業實現長遠目標的基礎。采用主營業務鮮明率和主營業務利潤率來反映主營業務狀況是比較合適的。

企業并購審計危機分析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從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要求的角度,對財務管理專業的應用能力的具體內容,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方法與途徑等方面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應用能力;案例分析

財務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會計、公司財務、金融、稅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應該具備利用專業知識分析企業財務問題,并進行決策的能力。我們把這種能力稱之為專業應用能力,專業應用能力的內涵及具體要求是什么?如何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這種應用能力?本文從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要求的角度,對此進行討論與分析。

1財務管理應用能力的內涵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國家的綜合競爭力體現在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資本的競爭,而資本的競爭必須通過人才的競爭來實現。企業的財務工作實踐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為了保證企業實現經營目標,通過價值形態對資金運動進行決策、計劃、控制的一項綜合性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我們從企業財務管理的實踐來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具體包括這樣幾個方面:(1)規劃、預算編制與預測。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資金及資金的有效運動是核心和關鍵,對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及其運動的安排及預測是保證企業按計劃實施經營工作的關鍵。不僅需要從總體上對企業的資金及資金運動進行規劃,還需要從各個環節,各個階段,對資金及運動情況進行預先分析和詳細的計算,這項工作被稱之為“預算編制”工作。(2)成本分析與控制工作。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分析成本,控制成本的工作,利潤取決于收入和成本兩個因素,降低成本是企業實現效益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工作成為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3)投資分析與決策。企業的長期經營過程中的發展是通過不斷的對內對外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獲得更多利潤來實現的。因此,投資活動與企業生產活動一樣,是企業重要的經營活動,無論是對內投資還是對外投資,投資分析與決策工作都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4)財務分析與風險控制。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財務狀況與風險需要隨時掌握與了解,這樣,才能更好規避風險,保障企業經營工作順利進行,風險控制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

從以上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幾項重要職能來看,財務管理應用能力具體體現在:(1)利用財務資料進行預算的能力。(2)利用財務資料進行成本分析與成本控制的能力。(3)利用相關資料進行投資分析與決策的能力。(4)利用財務資料,發現財務風險并能正確評估風險的能力。

2培養財務管理應用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清楚了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應用能力,而這些應用能力的培養應該遵循一定的途徑,采取恰當的方法來實施。我們應該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避免空洞無物、滿堂灌輸的“填鴨式”教學。

2.1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強調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夠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同時又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知識點講授、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結合,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案例研究式等多種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多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多媒體教學環境,其目的是解決在理論教學中,學生無法見到企業真實的投資、融資、股利分配和日?,F金流管理等問題,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大力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綜合運用和開發創新,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針對財務管理專業的特點,在課堂中適時穿插各類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實例應用,使同學們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各類上市公司實際財務管理問題研究,使學生了解投資、融資、股利分配和日?,F金流管理的流程,促進學生的決策意識,增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組織學生參加“模擬股市投資大賽”和“財務決策大賽”等學科競賽,使學生有一個身臨其境和環境,挖掘學生的自身價值,培養學生掌控風險意識和運籌帷幄的能力。

2.2理論闡述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相關案例為背景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對案例提供的客觀事實和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提出見解,進行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把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融入案例教學之中,使學生通過案例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又通過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更透徹的剖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財務管理課程的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創新,從內容上應區分為兩類:一類是案例分析,即根據教學目的,由教師選擇確定相關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并分析總結,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案例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和了解財務管理中成本分析、投資、財務預算等理論的實踐基礎。例如在講到企業并購時,可以用聯想并購IBM,吉利并購沃爾沃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發生的并購案例向學生講解,著重分析為什么出現這些并購事件;以及并購各方的目標及背景,從而讓學生從總體上認識風險與市場回報的關系,案例基于事實,讓學生能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現實感。另一類是案例設計,由教師在一定事實基礎上,給出相應材料,設計決策問題,由學生進行研究分析并作決策。例如項目投資的選擇設計,由教師給定若干項目,和資金約束條件,由學生根據項目投資分析的相關理論對各項目進行分析和決策。簡潔和有力的案例,讓學生在這些案例分析活動中逐漸培養財務管理工作的應用能力。

財務管理應用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明確應用能力培養的具體內容,樹立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觀念,定量思維的習慣,綜合運用案例教學、小組討論、課題研究等方法,把企業的財務管理實際例子恰當的引入到課堂中來,使學生在運用相關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其應用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職業實用性體育教學探討

企業并購審計危機分析論文范文第4篇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經濟已從落后的計劃經濟跨向了更具競爭力的市場經濟,在這一股股的轉型浪潮中,高校正積極的走產學研之道路,注重科技與生產,興起了高校校辦企業的新篇章。近十年間,我國高校校辦企業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校辦企業數目上漲迅速,總產值和總利潤值也十分的可觀,但隨著企業間競爭情況越來越劇烈,對企業體制、管理及運營等方面要求的不斷專業化,高校校辦企業就暴露出了一些自身弱點和不足。這些缺點和不足則需要高校和企業認真分析研究,積極的改進,這樣高校校辦企業才能繼續發展壯大。以下就針對高校校辦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競爭環境結合本人對校辦企業的理解,淺談下高校校辦企業的幾點不足及如何改善的思路與對策。

1 高校校辦企業存在的幾點問題

1.1 高校校辦企業對其自身的發展缺乏戰略思考 戰略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甚至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前途命運。在不再享受稅收、土地、匯率等方面優惠待遇,國內外企業競爭更加激烈的大背景下,校辦企業的生存將會變得更加不容易。但是很多的高校校辦企業對自身的發展缺乏戰略性思考。很多高校校辦企業都是以高校的實驗室、實習基地緊密相連并完成科技成果轉化的。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一些高校職工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了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不過這類職工本人還是隸屬于高校的,很多時候企業的生死存亡與這些參與者沒有太大關系,這樣就使提供科學技術重要一環節的參與者沒有危機意識,也體會不到企業間強烈的競爭。在整個校辦企業的生產系統中,執行過程就會變的散漫,科研進度就會緩慢不前,決定策略傳達貫徹就會不暢通,員工對企業外部環境的微妙變化感應遲鈍,一旦有危機情況出現,企業不能及時應對,拿出適當的解決辦法。另外,戰略的實施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馬上見效獲利,企業的戰略應該被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進行分析評價,這樣才科學合理。但是很多高校校辦企業為了實現自定的指標和任務量,急于體驗付出回報的滿足感,在策略的實施中短期行為過多,急功近利,并沒有周密的思考企業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長期處于不敗之地,忽視中期、長期行為,最終導致企業誤入迷途,中后期發展無力,損失巨大。

1.2 高校校辦企業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管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是不能缺少的,管理的好壞決定了企業相關的決策制定、執行、檢查和改進的有效與否。管理人員不專業是高校校辦企業的一大通病。雖然校辦企業的管理人員很多都來自高校老師,文化程度一般非常高,但是這其中很多老師并不是管理及其相關專業的老師,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企業管理培訓,自身不具備企業管理及領導員工生產的能力。而且很多這樣的老師在學校還有科研、行政、教學等等繁多的事物要處理,也沒有足夠的精力投入企業的規劃與管理,就更不用說系統的研究與討論企業未來的發展情況了。這樣一來校辦企業的管理能力就十分有限,員工狀態松弛,企業無法應對多變的時局和激烈的競爭。企業產權不清同樣也造成校辦企業的管理不利。在高校校辦企業成立時,高校給予企業的大多是資金和先進的技術,以此種方式加入企業。沒有按國家的相關規定辦理資產劃轉、審批等手續,這使得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權責不明確,企業的經營資產和非經營資產混亂。當校辦企業和其他經濟實體發生經濟糾紛時,高校就要承擔無限的經濟責任。另外產權關系不明確,使得高校對企業的干預行為過多,沒能給予企業發展的足夠空間和自由。時常把行政意愿強加于校辦企業的管理運行之中。不但影響了校辦企業管理者和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使得企業違背了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還使得高校校辦企業的生產和管理過程低效、混亂。財務方面的管理不利,對規范校辦企業的行為無作為。由于高校校辦企業的特殊體制因素,使得財務監督、賬目管理以及獎懲制度不規范,財務管理經常出現錯帳、爛賬和死賬,甚至還發生財務管理人員違法操作的事情,影響了高校校辦企業的正常運行,損壞了企業的公關形象。

1.3 資金運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企業的壯大需要資金,而資金的合理運轉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更是至關重要。高校校辦企業在成立時,高校投入了固定資產和科研技術,但對企業的資金投入十分有限。這使得校辦企業的資金缺乏,貸款后負債率很高,企業起步十分艱難,在沒有合適的融資渠道下,高校校辦企業難以發展壯大。近些年很多校辦企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紛紛申請選擇上市融資,但是由于以上所提到的缺乏監管、對競爭環境不熟悉不敏感、產權關系不明確等漏洞,校辦企業出現了更可怕的虧空現象,校辦企業虧了高校幫著補,補完再虧空的惡性循環。這就形成了高校校辦企業的資金危機的定時炸彈。

2 如何改善高校校辦企業的現狀的思路與對策

2.1 把高校校辦企業的發展提升到戰略的高度 國家應該大力支持高新技術投入企業生產這一舉動,對高校校辦企業的生產給以積極的支持和資金上的幫助。同時也要加大對校辦企業的監督管理力度,嚴格校辦企業建立的審核條件。高校在辦企業或者在和企業聯合之初,就要制定明確的目標和長遠的規劃方案。對做相同課題或項目的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可采用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方式,使實驗材料、研究經費、科研技術、場地設施等等資源達到共享最大化,避免單打獨斗,造成人力、財力及資源的多重浪費。同時高校要大膽的把校辦企業的終極發展目標定位在進入國內甚至國際百強企業,使企業不斷向目標前進,激勵員工的斗志。

2.2 聘請專業的企業管理人員 在這個企業管理專業化的時代,普通的大眾管理方法已經不能保證企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要做的是結合自身的特點采取切合實際的可行管理方案來保持企業的前進步伐和較強的競爭力。高校校辦企業也應該從其他企業中吸取經驗教訓,充分的認識這一點,聘請專業的企業管理人員,給予他充足的空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校辦企業的規劃與管理之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企業整體效率。同時還要注重對內部管理人才的培養,對校內和企業的員工進行嚴格的企業管理培訓,在提高了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情況下,讓員工明確了專業的企業管理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2.3 明晰產權,規范企業管理制度 明晰產權是建立和推行現代化企業制度的前提,高校和企業必須要劃清經營和非經營資產,剔除不良資產,理順產權關系,建立以資本為紐帶、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讓企業獨立經營并能獨立承擔其相關責任,同時能夠依法保護學校的合法權益。

2.4 規范財務管理 在明晰產權后,高校校辦企業要成立由財務科負責人任組長的整改工作小組,明確整改的目標,堅持審計、整改、規范、提高的主線,并結合自身情況制定相關細則,高校及企業全體員工都應按細則履行財務手續,規范財務管理。同時,重點做好內控監督、預算管理、費用管理、資金安全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工作,堅決杜絕出現錯帳、爛賬和死賬,逐步健全管理制度,規范工作秩序,并強化監督檢查。對財務人員還要進行嚴格的培訓,使其掌握先進的理財方法,提高人員思想覺悟,堅決杜絕管理人員的違法操作。

2.5 擴寬融資渠道 對校辦企業進行改制,擴大企業與社會優勢企業的強勢聯合,彌補校辦企業資金不足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校辦企業也可以介入資本市場,這有利于企業結構的調整,同時也解決了后續融資問題,為資本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2.6 高校與校辦企業要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校企雙方要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樣才能形成研究成果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得到改進,同時企業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困難高校又能及時給予解決的良性循環。這樣使得高校的科研工作更高效,更有目的性,縮小了高校的科研成果與企業需要的成果二者之間的差距。校企雙方要共同規劃,包括短期和長期的規劃,確定每年的具體任務和若干年后要完成的目標等。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從規劃中篩選利潤增長點,高校則要不斷創新,加強自信。

參考文獻:

[1]鄧國彬,秦娜.高校校辦企業誘因分析[J].廣西輕工業.2007(9).

[2]劉筱.高??萍计髽I發展模式初探[J].創業經濟.2008(2).

[3]徐亞豐,賈連光,田賦等.高校與企業產學研合作模式研究[J]. 中國建設教育,2006(12).

作者簡介:白罡(1982-)男,遼寧北鎮人,助教,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就業問題。趙瑜(1982-),女,遼寧撫順人,助教,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企業并購審計危機分析論文范文第5篇

一、關聯方交易及關聯方交易審計的重要性

關聯方交易, 是指關聯方之間轉移資源、勞務或義務的行為, 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關聯方交易的類型通常包括下列各項: (一) 購買或銷售商品; (二) 購買或銷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資產; (三) 提供或接受勞務; (四) 擔保; (五) 提供資金 (貸款或股權投資) ; (六) 租賃; (七) 代理; (八) 研究與開發項目的轉移; (九) 許可協議; (十) 代表企業或由企業代表另一方進行債務結算; (十一) 關鍵管理人員薪酬。

以上可以看出關聯方交易類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關聯方關系及關聯方交易是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經常發生和普遍存在的現象, 是現代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情況。國內外理論界普遍認為關聯方交易的性質是一種中性的經濟范疇, 是一種合法的商業交易行為, 它既不是純粹的市場交易, 也不屬于企業內部交易。與一般的市場行為一樣, 關聯方交易受到法律的保護, 沒有哪個國家的現行法律規定不允許進行關聯方交易。但它又有別于一般市場交易的交易行為, 其特殊性在于交易過程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及交易主體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甚至是相當復雜的關聯方關系。在不存在關聯方關系的情況下, 交易雙方往往會從各自的利益出發, 一般不會輕易接受不利于自身的交易條款, 這種交易是交易雙方在相互了解、自由的、不受各方之間任何關系影響的基礎上商定條款而形成的交易, 是一種公平、公允的交易。而關聯方交易由于缺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關聯方之間為了達到某種特定目的, 可能不按照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 而是運用手中的控制權或重大影響力, 使交易建立在非公允交易的基礎上。關聯方交易的客觀性與不可避免性并不代表其具有當然的公平性與合法性。

關聯方交易是經濟發展的一把“雙刃劍”, 通常情況下, 關聯方交易能使參與雙方受益, 促進經濟發展壯大;但非正常的關聯方交易, 由于一方能夠對另一方的財務和生產經營決策實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 因此交易往往是建立在非公平、非合理的基礎之上, 又會帶來問題。特別是帶有特定目的的操縱, 容易使關聯方交易淪為某些人的工具, 損害經濟的健康發展。非公允的關聯方交易不能代表企業在正常條件下的生產經營能力和創利水平。由于關聯方交易類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在企業并購審計中, 加強對關聯方交易的審計, 尤其是非公允的關聯方交易則是正確評估企業價值的重要方面。

二、關聯方交易的審計對策

(一) 對目標企業關聯方的識別。

關聯方審計的難點在于發現關聯方關系, 只要找到了所有關聯方, 審計也就有了清晰的線索, 我們應采用各種方法盡可能全面地掌握關聯方的有關資料。我們除了要對被審計單位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外, 還要實施以下程序來確定目標企業存在已知或潛在的關聯方:1、審查以前年度審計工作底稿;2、了解、評價目標企業識別和處理關聯方及其交易的程序, 了解目標企業與其主要客戶、供應商和債權人的交易性質和范圍、審閱有關存借款的詢證函和貸款或擔保記錄, 了解是否存在已經發生但尚未進行會計處理的交易, 尤其是資產負債表日前所發生的交易;3、查閱主要投資者、關鍵管理人員名單, 這有助于正確判斷他們與企業的交易對企業利潤的影響;4、查閱股東大會、董事會會議及其他重要會議記錄, 使我們能夠識別控制、共同控制或對目標企業實施重大影響的關聯方;5、詢問前任注冊會計師, 從而提高審計效率, 但仍要對詢問結果審核;6、審核所審會計期間的重大投資業務或債務重組業務, 確認投資和重組的性質是否構成新的關聯方關系;7、審核所得稅申報資料;8、識別關聯方還應特別關注與企業或大股東有著特殊關系, 可能造成企業對其利益傾斜的法人及自然人, 雖然嚴格來講這些法人及自然人不是會計準則中確定的關聯方, 但其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是必須考慮的。還有些企業與關聯方進行關聯方交易獲得利益或輸出利益后在當期通過出售關聯方股權的方式使關聯方交易非關聯化, 也應警惕。

(二) 對目標企業關聯方交易的識別, 尤其是對非公允關聯方交易的識別。

判斷關聯方交易存在的標準不是金額大小, 而是會計上的風險和報酬的轉移。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入手:1、嚴格關聯方交易的合規性審計。所謂合規性審計, 就是審計關聯方交易運作規則、交易合同、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一般規范。2、嚴格關聯方交易的合理性審計。所謂合理性審計, 是指對關聯方交易價格的合理性進行審計。3、嚴格關聯方交易的真實性審計。所謂真實性審計, 是對關聯企業已入賬的交易是否真實、可靠進行審計。4、嚴格關聯方交易記錄的完整性審計。所謂完整性審計, 是指嚴格審查財會人員是否在規定期間內, 按照會計制度規定, 及時、準確、完整地關聯方交易進行會計處理。

我們在關聯方交易審計中, 應特別注重關聯方交易的實質, 即關聯方交易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結合實踐, 要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審計。首先是關聯方之間反常購銷業務審計, 如通過毫無必要經手的關聯企業高價購入材料、低價售出產品, 或進行虛假銷售等事項等。某公司將長期積壓無市場的產品“賣”給其子公司, 根本未收到資金, 而只是通過做賬增加銷售收人, 以粉飾本部的經營業績。其次是不合常規的投資及收益事項、反常的資金借貸、不合理的勞務費、咨詢費及關鍵管理人員的報酬等事項。如有些企業為粉飾業績, 常常讓子公司或其他關聯方支付給自己高額的投資回報, 以虛增利潤。再次是從交易價格上判斷并依據交易的發生頻率、時間及交易金額是否巨大入手識別是否存在顯失公允的關聯方交易, 也可從利潤表的結構比率分析及支付方式是否合乎常規分析來識別關聯方交易, 進而識別是否存在關聯方交易粉飾會計報表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企業的關聯方及關聯方交易是否在會計報表附注或其他報告中做出真實披露。在存在關聯方交易的情況下, 交易的金額或相應比例、未結算項目的金額或相應比例、定價政策等方面有無充分、恰當的披露, 若有隱瞞和誤導, 則該關聯方交易存在問題的可能性較大。

(三) 對目標企業關聯方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符合性測試:

1、了解、描述關聯方交易內部控制。2、查明并確定已授權或擬授權的關聯方交易。3、抽樣檢查關聯方交易的原始憑證。4、檢查董事會和關鍵管理人員提供的所有資料, 從而確定關聯方交易的完整性。5、審查機器設備或建筑物等購銷業務的會計確認計量記錄。6、審查關聯方之間的代理、租賃、資金借貸業務。7、審查支付給關鍵管理人員報酬的金額和方式有無不合理。8、評價關聯方內部控制制度。如果企業關聯方交易的內部控制較好, 可以減少實質性測試, 否則應增加實質性測試。

(四) 對目標企業關聯方交易進行實質性測試:

1、審查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發生的購銷活動、勞務支出、租賃業務, 確定其交易價格是否公平, 相關的原始憑證是否齊全。2、審查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資金往來的有關合同、文件, 核實資金是否被無償占用, 檢查債權、債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3、審查有關擔保、抵押協議, 查看擔保抵押品是否存在。4、審查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研究開發項目及其項目轉移價格是否偏離真實價格。5、審查企業會計報表附注是否對關聯方交易予以披露, 披露是否完整。

(五) 要再次檢查已確認的關聯方交易。

我們在根據企業關聯方交易目的、性質、范圍和對報表影響程度形成審計意見前, 還需檢查重大關聯方交易, 并考慮執行附加的審計程序:1、向關聯方詢證交易的條件和金額。2、檢查關聯方所持的證據。3、向與經濟業務有關人員證實有關問題。4、從重大往來款及抵押物中獲取被審計單位關聯方的償債能力。

我們通過各種程序及方法對關聯方及交易, 特別是非公允關聯方交易的識別, 目的是還企業以真實的面目, 以期對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能力做出正確評價, 進而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摘要:本文通過對關聯方交易的審計對策的論述, 以期對目標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及經營能力做出正確評價, 進而對投資項目的取舍做出正確判斷。

關鍵詞:企業并購,關聯方交易,審計對策

參考文獻

[1] 施元沖.會計與稅法對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比較及納稅調整[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 2005 (5) ;

企業并購審計危機分析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隨著近幾年,學術界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研究,發現內部控制是貫穿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敗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內部控制是否有效。據數據統計,中小企業經營失敗,64%的原因與內部控制失效有關,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從計劃、執行到控制、監督的一體化內部控制管理,這是中小企業繼續支撐我國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穩定社會的必經之路。本文簡要分析了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和財務管理特點,進而得出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 中小企業 內部控制 問題 對策

一、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和財務管理特點簡介

目前,我國總體經濟環境面臨很大的考驗,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起到重要地位,以下就中小企業一些特點進行簡要分析。

1.內部管理特點

中小企業存在以下這些內部管理特點:所有權與經營權未分離,使得中小企業經營上經常出現“一言談”,所有者說了算那么內控效果就無法體現效果;家族式管理組織結構簡單、管理基礎薄弱且缺陷多,業務性質比較單一;尚未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用人表現的隨意性、不專業、為親任用。

2.財務管理特點

中小企業賬目混亂、財產不實、財務信息失真,這些對于企業的內控管理具有致命性的影響;企業所有者私設“小金庫”,現金坐支現象普遍;法人獨斷專行和資金、資產調動不規范等重大決策失誤;中小企業為了減少企業稅額,弄虛作假、篡改賬目,無視會計法律法規的存在,使財務控制失去了剛性和嚴肅性。

二、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分析

從我國中小企業經濟實際情況來看,內部控制沒有起到作用甚至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嚴重危機,主要原因在于:

1.內部控制相關制度未建立及完善,制度形同虛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雖然大多數企業初步建立了賬務管理制度、財務處理程序制度、會計核算制度、組織管理機制和內部審計制度,但是中小企業的這些制度并未起到作用,企業所有者對制度的執行過于隨意性,并出現制度歸制度。如常規性的印單(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制度及會計人員分工中的“內部牽制”原則等也許由于企業老板的某種方面的節約而得不到真正的落實,雖然企業制定了制度,但是在中小企業中會計人員相關聯崗位未分離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企業家在不了解其自身情況的前提下,照搬其他企業(行政部門、股份制公司等)的內部控制制度,把建立內控的目標定位在應付工商部門檢查上,使得內控不能很好地落實執行,形同虛設。

當今變化多端的經濟環境中,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中的風險評價機制未建立,企業管理者對風險沒有認識,這些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在面對2008年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我國94%的中小企業沒有采取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導致出口外貿的企業出現很大的虧損,并隨著2008年下半年全球的金融危機,國家財政政策銀根緊縮,使得中小企業由于資金鏈的斷裂、融資困難而倒閉了。

2.企業法人及員工內控觀念落后

我國幾乎全部中小企業家都是依靠機遇和冒險精神才逐步建立了公司,因此中小企業家往往不太重視企業管理,更何況對內部控制的了解、內控意識不強,甚至部分企業家認為內部控制的建設和管理會制約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招聘員工考慮的因素大多為壓低工資、多做事、為人老實、與老板認識(沾親帶故)和擁有賺錢能力,至于員工的綜合素質、文化水平和潛在能力毫不在乎,而這些方面的卻是企業內控必備的環境因素。

人員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參差不齊,對內部控制認識不足在所難免。中小企業家為了節省人員成本,雇傭的財務人員只了解基本會計知識,更何況辦公人員,他們對內部控制的操作完全無概念,因此內部控制出現很多缺陷。例如,有的中小企業會計檔案無專人管理,出納可以輕易取得以前年度會計資料,這些無疑給企業內部控制順利開展造成了極大的隱患。

3.財務、資產和經營活動三方面的內部管理控制缺乏有效性

財務信息失真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中小型企業的會計報表未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的企業財務信息失真問題還相當嚴重。中小企業家及管理者為了達到偷逃稅金、粉飾業績等目的,故意歪曲財務報表信息。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做假賬已經成為全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內控基礎問題。中小企業財務基礎薄弱,致使會計信息失真,無法形成內控環境,更何況達到內控目標。

中小企業因內部控制未被引起足夠重視,在資產活動上暴露出很多內控問題:(1)現金管理隨意性強,易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中小企業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過量購置不動產或現金過度閑置,使得急需經營資金,最終陷入財務困境。(2)應收賬款、存貨等資產安全系數低。企業沒有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造成資金收回困難。存貨控制制度薄弱,許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占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這樣如果遇到經濟危機,那么企業容易周轉失靈。(3)重錢不重物,資產問題嚴重。對原材料、半成品等不重視資產的管理不到位,出了問題無人追究,資產浪費嚴重。

經營活動缺乏有效性和合法、合規性。我國企業績效低下與內部控制質量不高密切相關。中小企業雖有經營靈活多變的優勢,但在實力、資金及知名度上都無法與之抗衡,因此大多難逃虧損的厄運和控制經濟危機的能力低(即一遇到危機,企業基本倒閉)。在貫徹國家法規制度方面,中小型企業較大型企業而言在進行經營活動時,更加缺乏合法、合規性。例如,對存貨的控制只考慮生產對存貨的合理需要,不考慮存貨在合法狀態下流轉。

4.內部控制環境基礎差,治理結構不合理

我國中小企業的企業家擁有創造公司的能力,但對于管理公司和塑造企業文化毫無認識,造成企業控制環境(員工的意識、自覺性)基礎差和影響內部控制各要素發揮作用。中小企業控制環境基礎薄弱主要表現為:企業管理層和員工內控意識淡??;企業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企業制度不健全等。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選擇了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形式,但在實際工作中,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未建立。作為所有者代表的公司董事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內部人手中,既不能充當所有者的“守護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對經營者進行監督,那么其內部控制就受到了制約。

三、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對策總結

1.加強企業控制環境,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

對企業文化進行多方面的塑造,使它潛移默化地影響企業各成員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并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企業要以人為本的管理方針和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是企業內控全面提升和經營效益良好的前提。在治理結構上采用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經營機構和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原則,減少高層管理人員交叉任職,真正使各利害關系層在權力、責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實現提高企業控制環境和質量。建立有效民主透明的決策程序和管理議事規則、高效嚴謹的業務執行系統、健全有效的監督反饋系統、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會計及審計管理制度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要針對中小企業實際情況而定。

2.盡量減弱內控制度的局限性,防止企業內控效果降低

內部控制制度固有的局限性會,影響內控效果,因此要特別注意以下方面:(1)管理越權,在內部會計控制中,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越權行使職能的行為;(2)串通舞弊。要加強對員工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和法制觀念;同時實行不定期的崗位輪換制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通過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審計等措施,把串通舞弊控制在最低的程度(3)制度滯后性。企業各個部門根據內、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內部控制的程序、方法、內容,通過不斷的完善使之適應企業的經營管理與發展變化。

3.加強對企業法人及全部員工的內控認識和培訓

企業工作人員的內控素質培養可以通過:首先,必須具有良好的工作責任心,明確自己工作所處的重要控制位置和責任,對其工作的關鍵控制點進行培訓及教育;其次,必須建立獎懲考核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其能應對突發事件并及時采取措施。因此,專業人員必須不斷更新知識,才能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使得工作事半功倍,應切實貫徹相關的制度,才能把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做好。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是可以協調的,將企業變成一個學習的實踐基地,促進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和企業經濟效益的雙贏目標。

綜上所述,企業要實現永續經營,必須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在今后中小企業應及時進行技術、管理組織、風險管理、內審等方面的創新,才能逐步解決其內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各樣問題,從而推動中小企業向前、向大企業邁進。

參考文獻:

[1]梁悠.淺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大眾商務.2010(109):88

[2]王萍.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研究.商業會計.2008(5):61-63.

[3]楊雄勝,李翔,邱冠華.中國內部控制的社會認同度研究.會計研究.2007(5):19-23.

上一篇:森林經營管理范文下一篇:電力設計院精細化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