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課程思想政治論文范文

2023-10-09

新課程思想政治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優秀的教學風格就像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們教師要精益求精,風格也是我們教學工作的一種升華,是我們教師生涯追求的一種境界。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風格都要為課堂教學效果服務,它是我們教師個人素質的綜合體現,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課堂教學風格的養成會直接影響到中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F在的中學生是一個年輕人的群體,年輕人往往對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格外關心,良好的教學風格不僅能讓學生認知一門課程,甚至還可以改變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我們中學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自我教育風格的形成,從而打破我們常見的一些政治教學中枯燥的照本宣科的教學形式,為我們的政治課堂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我們知道,中學政治課的自身特點決定了政治課是枯燥的,我們中學政治教師能否形成獨特教學的教學風格還需要我們教師的不斷學習與進步。

關鍵詞:中學政治;課堂;教學;風格;形成

河北省教科所政治教研處在2010年對河北省北部地區的中學生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進行了抽查,抽查結果顯示:關于中學生最不喜歡上的學科,大概有45%的中學生選擇了政治課。中學生不喜歡政治課的理由有很多,占比例最大的是政治教師講課乏味枯燥,另外就是政治課本內容太老套、太死板,學不學都無關緊要等理由。在我們日常教學中也發現,在考試中政治高分少得可憐,這種學而無果的特點在中學生中占很大一部分,好多學生都是完全為了應付考試,這樣就直接導致中學生學習政治缺乏興趣。

一、形成中學政治教學風格的重要意義

在日常的中學政治教學中我們發現,有很大一部分中學生(同樣也有一些中學政治教師持此態度)認為,中學階段開設的政治課程,對他們將來的學習、生活和發展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學來學去也是一種無用功,這一切都使中學政治的教學處于一種極其艱難的發展環境中。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若要將中學政治教育脫離此困境,就首先要從政治的課堂教學入手,因此,中學政治教師能否形成獨特的風格,將最終決定中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興趣與成績。

(一)有益于提升中學政治教學質量,促進中學生全方面發展

中學政治課程中包含著豐富的各類人文教育素材,對中學生了解我國國情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學生,接受政治教育一個方面是為了高考升學,進一步學習,另一方面是接受最基本的國家社會教育。因為中學生可能有一部分會直接步入社會,在中學階段學習政治知識有助于這些學生形成自己良性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即使提前步入社會,中學階段的知識也會推動他們在社會的立足發展,這樣來看,中學政治課程對于中學生的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是巨大的。歐洲著名的教育家約翰遜說過:“身教勝于言教?!蔽覀冎袑W政治教師的教學風格個性將直接影響中學生的個性形成。當今的中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一個“十字路口”,他們的學習水平和知識積累,都會幫助他們更清楚地認識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中學政治課中充滿了各種知識,這些知識都有助于中學生全面地認識人生,正確地引導中學生對社會的思考,會對中學生產生巨大的啟迪作用,也能幫助中學生逐漸變得理性與成熟。

(二)有利于推動中學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

當前的中學素質教育改革的主力肯定是我們一線的教師,中學政治教育是政治教學的一個階段,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環。因此,中學政治教學應該盡快脫離“應試教育”的模式,這具有政治意義,我們中學政治教師是否能形成獨具的教育風格,也是推動中學素質教育的一件大事。

二、中學政治教學風格構成的途徑

(一)教育主管單位和學校要為中學政治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構建平臺

具體可以結合中學政治教學的特點,全方面引進一些現代化的教學軟件與課件,配合中學政治教師發掘本地區的政治教學資源,提供一些有助于教學的政治文件、免費為中學師生開放當地的政府檔案館、圖書館、政治事件景點等供中學師生學習使用。條件好的一些地區和學??梢岳秒p休日,引導中學生走出校門,面向社會,全面了解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學校也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社會的政治活動,要大量使用實物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中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

(二)教育主管單位和學校要鼓勵中學政治教師創新教學風格

1.開展創新性教學評價體系,將中學政治教師能夠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當做評價教師水平和教學業績的重要尺碼,以獎懲體系為杠桿,督促中學政治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教育系統各級領導應開展聽課、評課體系,全面了解每個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個性風格,以便及時引導、扶正、培訓教師風格的形成,全面扶持我們中學政治教師進行自我改革,這個工作對于一些中學的青年政治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十分關鍵。

(三)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為中學政治教師教學風格的交流提供渠道

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我們十分清楚“閉門造車”的不足,特別是信息文化大發展、大傳播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一定要有開放的意識,應該不斷加強地區之間、學校和教師之間的學生交流與培訓合作,從而確保我們中學政治教師教育素質的不斷提升,確保教師教學風格能夠健康發展。

對于我們中學政治教師而言,當前知識體系更新很快,一些原有的知識很快就可能落伍,因此我們教師本身也要有繼續學習的意志,要多發掘新觀點,多了解各類政治教學研究新主張、新思路,這樣就非常有利于我們政治教學的有序開展,對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風格,我們也要多學習,多研究,這樣方能進一步幫助我們優化自身的教學風格,還能有利于政治教學的不斷創新,對促進我們中學政治教學的工作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章年海,《中學政治新教材新教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陸建中,《中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科學出版社龍門書局,2010

3.陳菊英,《中學政治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格》,《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

4.張武升,《教學藝術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責編 齊秋爽】

新課程思想政治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對政治課程的教學也有了更高要求。在新課程理念下,為了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應改變傳統課程教學中的教育觀念與知識灌輸模式,結合教學實際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其政治課程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目的。本文主要探討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改革措施,以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政治;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政治是初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以來,初中政治教學以教為主,屬于應試教育模式。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該改革教學理念為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初中政治是學校素質教育中德育的主要渠道,該課程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德育功能的發揮程度,而在新課程理念下,素質教育對初中政治教學有了更高要求。所以,為了提高學生政治學習成效,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教師應充分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改變傳統初中政治教育教學觀念,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

1 改變傳統、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

目前,素質教育改革蓬勃發展,素質教育觀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改變教師傳統、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只有具備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保證素質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順利實施。一直以來,“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定位,但新課程改革后,教師應作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并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向學生傳授知識。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開展初中政治教學,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認真學習和改革教育觀念,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并將之運用到教學實際中,從而使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培養。(2)作為政治教師,必須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與教學素質,并具備豐富的政治專業、科學文化、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有效指導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3)新時代背景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不僅要教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方面的素質;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目前發展,還要加強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

2 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方式

2.1結合理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結合理論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并不斷認識自我,有效開發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在該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搜集資料,并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與課程資源,結合生活實例對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同時指導學生掌握各方面能力,如整理分析資料、運用工具書做筆記等。在活動最后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篩選、整理活動過程中的資料,并根據結論撰寫活動報告??偨Y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反思從活動中獲得的認識與收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以及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2.2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

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可作為一種技術應用其中,該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成效,還改變了傳統“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設計有聲音、圖象的具體對象,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復雜的事物簡單化,同時給學生鮮明生動的形象感覺,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教師講解“燦爛的中華文化”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語言文字的演變、傳統建筑、民族服飾、風俗習慣等,激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梢?,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政治教學,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3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3.1通過組織各種活動體現學生主體作用

在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主體作用,所以,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確保教學活動的科學、和諧。例如,教師講解“依法治國”與“思想道德建設”時,可以以“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為辯題,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辯論會,學生在辯論會準備過程中,為了做好充分準備,會積極搜集材料,辯論時,有些學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學生可能會聯系法律與道德展開辯論。經過辯論,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知識,還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體驗“主人翁”樂趣。

3.2以小組合作方式激發學生主體作用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學會如何合作學習,有利于促進新課程改革目的的實現。所以,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培養其團隊合作與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講解“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時,組織學生了解對外開放的意義與已取得的成就。之后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適當引導學生調查了解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形成的過程與具體形式。經過充分調查,各組學生可以從不同方面搜集有效信息,并確定出主體,如“對外開放作用”“對外開放實際實施成就”等,各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后,合作完成一份調查報告。討論交流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教師應及時協助解決,確保小組合作方式有效激發學生主體作用。

4 小結

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學的開展,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是由于教學方式陳舊單一,使得政治課索然無味,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若不積極進行政治教學改革實踐,那么將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改變傳統、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確保政治教學的順利進行,并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福祿.新課程理念下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5):29-30.

[2]王建軍.淺析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學[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286.

[3]顧素華.淺析初中思想政治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科學教育家,2008(13):210.

[4]代存憲.新課程下初中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05):8-9.

新課程思想政治論文范文第3篇

1 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創新。

1.1 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是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場所,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一言堂”“滿堂灌”, 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而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動性無法得到發揮, 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師的威嚴下被扼殺。因此, 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尤其重要。在課堂上, 使學生保持一種開放自由的心態, 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敢于向權威、書本挑戰。即使學生的想法和見解不成熟、不嚴謹, 甚至是荒唐、離奇, 教師也不能以嘲諷、挖苦的語言對待學生的失誤。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愛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 教學的民主能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性情和強烈的探究欲望, 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1.2 注重引導求異、求奇、求新的學習心理品質

創新本身是一項自主性的活動, 教師在學生創新教育過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 “填鴨式”“灌輸法”教學法阻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思維的發展, 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 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異點、疑點、插圖、注釋等, 靈活駕馭, 擴充延伸, 合理聯想。在課堂教學中, 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 對學生進行啟發, 巧妙地展開討論, 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使學生思維處于自由活躍的狀態, 使課堂教學氛圍充滿活力和激情, 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在求異、求奇、求新中尋找靈感, 點燃創新的火花。

1.3 盡力擴展課堂教學空間

教學內容來自社會實踐活動的理論總結, 創新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產生, 并為現實生活和實踐服務。傳統的教學是把學生封閉在校園內、教室里, 教學內容嚴重脫離生活、脫離實際, 學生置于書海之中, 空洞的理論、繁瑣的公式, 把學生與外界幾乎完全隔離開來, 可能僅有的創新火花也在書海中熄滅了。面對時代對學生創新素質的迫切要求, 學校教育必須實施開放式教學, 把課堂向外延伸, 增加一些實踐課、活動課, 開設研究性課程, 讓學生走出課堂, 走出校門, 走進自然, 走向生活, 參加社會實踐, 在活動中學會觀察, 激發創新欲望。奇妙的自然、多彩的社會、豐富的實踐活動, 是學生產生創造、創新欲望的基礎和源泉。

2 政治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它直接影響著教學目的和任務的實現, 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 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 應當成為政治課堂教學創新的重點。

2.1 政治教學中運用問題式教學模式

問題式教學模式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 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 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 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問題感知。課前, 知識梳理、問題感知。要求學生預習教材, 梳理知識, 查找疑難問題。 (可完成教輔資料上的填空題) 。

2) 問題導入。問題導入是指利于最新、最近、最典型的材料、故事、小品、歌曲、詩歌、新聞報道等多種形式導入本堂課要探究的問題。問題導入是教授新課前給予學生的第一感知, 開場白的精巧與否, 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質量。通過問題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 問題提出。問題提出是指將根據考綱內容, 結合培養目標, 圍繞教材和學生實際等精心設計的問題展示出來。這樣做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 問題探究。問題探究是指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 結合材料教材和輔導資料進行自主探究、學生互助探究和教師指導探究相結合的互助探究過程。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和提高考綱要求的學生的分析、解題四個能力。

5) 問題小結。問題小結是指先讓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點及其內在聯系進行簡單歸納, 然后由教師進行小結評價。通過這一環節, 可使學生的零散知識體系化, 提高學生歸納概括問題的能力。

6) 問題深化。課后走進生活, 問題深化。要求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搞好研究性學習, 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

2.2 小組合作學習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合作學習”, 旨在培養學生與別人交流的能力, 包括交際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的基本素質。“小組合作學習”, 正是倡導合作學習的最佳形式。

1) 合理分配小組成員。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功能, 分好小組是前提。合理的構建學習小組, 既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基礎和前提, 也是實現學生群體合作的基本手段。

2) 明確小組成員責任。建立了合作學習小組后, 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責任, 要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 使每一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還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 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組內分工落實后, 要引導學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 對每一個同學所擔任的角色可根據教學情況定期作適當的調整或輪換, 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學習的積極性。

3) 用心提供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 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學生的合作是否有效, 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 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 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獨立思考與研究后的發現與困惑時, 對同一問題有不同見解, 意見產生分歧時, 可以安排合作學習, 這樣有利于學生相互交流、集思廣益, 從而共同提高。

4) 合理進行小組評價。綜上所述,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的內涵是相當豐富的, 它既包括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創新, 也包括了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師應該從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 用全面、發展、開放的眼光來對待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 培養全面、創新性的人才, 這也是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摘要: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 知識經濟呼喚創新性人才, 教育對培養創新性人才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 是全面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能力的基本場所。教師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引入創新思維的教育理念,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改變過去機械呆板的政治教學模式, 積極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而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本文擬從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創新和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兩個方面來闡述高中課堂教學的創新。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馬芯蘭.小學生創造性學習教學法.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2] 閆承利.素質教育課堂優化藝術.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

[3] 龔春燕, 何云山.創新學習論.紅旗出版社, 1999.

新課程思想政治論文范文第4篇

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人文性與時代性的特征,但是理念在實際的運轉中還是存在問題的。

首先是教材中框題與框題之間的內容安排得不夠合理,造成框題的教學時間安排不統一,影響到課堂教學內容的連續性,從而影響下一節內容導入環節的質量,使得學生難以跟上課堂教學的邏輯進程。由于內容安排不合理,使得某些框題中的探究活動偏多,以至影響學時的安排。一個框題中最多只能設置兩個探究活動,過多的探究活動只會本末倒置;同時,未完成的教學內容放在下一節課進行會失去課堂教學的完整性;而課堂內容偏少會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甚至導致課堂紀律的混亂。因此每一個框題的內容應該與一堂課的學時相吻合,這樣才便于學生課堂及課后對本堂課內容有更多時間與精力進行綜合系統的整合,最終促成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高。其次,建議政治的綜合探究活動的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同時教師應該采取內化法來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獲得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

在教法上,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應該再把學生當成只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應該是一只需要點燃的生命火把。政治教師不僅要做好教學工作,更應該做好德育工作,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有選擇地講解內容,余下的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才是合理的教學體現,而思考過程以及他們各種情感和心理變化便是政治教師在德育方面應該關注的重點;在教法板書呈現方面,不少年輕的政治教師開始忽視板書的作用,他們頻繁地借助多媒體教學,其實板書仍然顯得十分重要。

新課程在政治課堂教學改革中也存在著問題。師生的思想仍未擺脫高考指揮棒的束縛,課堂仍以知識為中心,以高考為目標,同時課堂又增添了不少形式主義的色彩,例如“滿堂灌”變為了“滿堂問”,換湯不換藥,穿著新鞋走老路。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滿堂灌”。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四十五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時間。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遠不象現象上表現出來的那樣簡單,它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學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這種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后,許多學校采取學分制來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政治課堂上的學生活動性比較強,評價的環節多且復雜,不少教師由于教學內容常與課時發生沖突,難以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各種表現形成評價。教師們很有必要為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制作成長記錄袋,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對每一節課的表現打分以生成課堂的表現性評價。新課程的政治課堂上,學生通過自由發言來取代舉手發言,但是現代學生常會帶著批判的思想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如何維護這些學生的獨特見解并將其引導到政治的主流教育上,如何維持同學們自由發言時的課堂紀律,都成為許多中學政治教師課堂管理上的難點。教師應該先明確新課堂應該允許的是什么樣的行為存在。其次,教師應該學會如何去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最后,政治教師應該做好課堂及課后的班主任工作,多與學生溝通,增進師生的相互理解與情感的交流。

新課程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應朝著探索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方向發展,思想政治校本教學研究一再促進該學科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自我超越的內在機制,同時政治教師不應該作為政治教學的旁觀者或被動的接受者,而應該主動地參與到政治校本開發的教學研究中,在研究和解決實際教學問題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發展能力水平。政治學科建設在未來的發展中還應該引入生命化的教育理念,讓思想政治的教法體現出一種對生命成長過程的體驗,讓思想政治的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與生機。因此政治學科建設應該體現出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生命化教育就是對教育的一種重新解讀,是“以人為本”時代的教育哲學,“從學理上來分析,生命是教育的原點,教育因生命而發生”。

總之,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應該逐漸地與生活的現狀相吻合,讓理念中存在對現狀的反思,讓現狀中存在理念的支持。只有這樣政治教師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發揮出更加出色的水平,學生才能在生命化教育的呵護下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當然,政治思想課,教學改革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去反復實踐總結和提高。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同行加入改革者的行列,中學政治課教學一定會迎來一個燦爛的季節。

摘要:本文從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入手。分別從它在現實環境的運行中在教材改革、教法改革、課堂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對思想政治的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拙見。

關鍵詞: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改革,理念,情感

參考文獻

[1] 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9.

[2] 程振響, 吳永軍.課程教學理念與實踐引領[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12.

新課程思想政治論文范文第5篇

一、 “思品課”課堂教學設計中的缺陷

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內容主題、學生特征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育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的過程,即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的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套系統化程序。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能有效的實現教學實施,進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平時的高校思想品德課堂中常出現一些因教學設計不夠合理而導致教學環節混亂的情況。

1、沒有認真分析教材

教材是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思想品德課教材是黨和國家意志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其中重要的理論觀點都是按照國家重要文獻以及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的講話提煉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必須落實“教材非常重要、是我們教學的基本依據”和“按照教材來講,不能脫離教材” 等有關要求??墒?,在目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兩種傾向:一種是完全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和創造力,當然也難以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另外一種是完全脫離教材的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這種教學方式既違反了教學基本原則也不能解決學生思想實際問題。這兩種傾向的實質都是因為沒有認真分析教材的問題。

2、忽視學生的內心需要

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主要活動形式是讓學生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與可能展開學習活動為目的。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思想品德理論課教學的傳統過程難以滿足學生追求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的需要。多年來,思想品德理論課教學過多地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國家和社會的價值,而忽略了它對個人的價值,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

3、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教學方法的選用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教師在把握教材內容和找準學生需要之后,接下來的關鍵是選解決教師怎樣教和學生怎樣學的問題。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但是一些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簡單化、絕對化。教師要么一味追求多媒體教學,制作的課件色彩繽紛,聲、光、電交相輝映,影視動畫交替出現,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未能起到教育教學的最佳效果;要么繼續沿用一個教室、一名教師、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五個一”方法,枯燥乏味,理論和現實脫節,缺乏生動性、創新性,影響著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效果,加重了學生對這些課的逆反心理。

二、“思品課”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化

好的教學設計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使得教師的教學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設計,不僅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學走彎路,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思品課的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才能達成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呢?

1、 準確定位教學基點。

課堂教學設計要樹立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采取靈活有效的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與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理論難點與思想疑點問題相結合,與學生提高思想理論素養的內在需求相結合,幫助學生認識當代中國的大局,把握未來發展大勢,為學生分析社會矛盾,反思思想困惑,提供科學的理論思維和價值導向。

2、精心設計教學切入點。

課堂教學要避免從定義、概念或學科理論體系出發,結論先行,搞所謂原理加例子。課堂教學首先要凸現“問題意識”,從社會實踐或學科理論存在的問題導入,做到“淺入深出”,把深刻的理論包含在生動的事例之中。比如由“云南泥石流事件”等相關典型切入“敬畏自然、敬畏社會”,由“抗震救災彰顯民族凝聚力和整體道德形象”切入“公民道德建設”,對“釣魚執法”的申訴及糾正,切入公民依法維護權利、社會堅持法律思維方式的重要,由中外抗震救災不同情景對比等切入“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等等。

3、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特點、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師自身特長以及教學設備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因其特殊的時代性特征需要借助和依賴現代化科學技術,開展多媒體教學。但我認為一定防止濫用。畢竟多媒體只是一個教學工具,僅僅是輔助教學,而不是教學的全部,課件切忌做得太花梢,達到吸引學生和輔助教學效果即可。如果教學需要也可以把收看錄像、播放相關的記錄片和討論相結合,學生在觀后進行討論并寫出心得體會,使學生養成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清楚表達、獨立論證的學習習慣。另外,思想品德理論課軟性的、敘述性的、說教式的、灌輸式的“五個一”的方法還不能完全丟棄,教師必須通過自己的闡述向學生灌輸??傊?,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學時間用得最少,教學效果最好,達到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

4、講究教學語言藝術。

教材中許多重要的理論觀點蘊涵著很多文件化的語言,是按照中央文件編寫并具有權威性的。課堂教學語言要實現從書面語言到教學口語的轉化,課堂用語應栩栩如生、詼諧幽默,體現情感、理性和課堂教學語境,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三貼近”原則,努力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地教學語言。老師要不斷地注意學習收集社會的新興詞、流行語、網絡趣事。從根本上說,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講道理,老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學生以情真意切之感,并產生思想上的共鳴,盡量少用講述法,多用“對話”“訪談”的方式講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達到應有的教學實效。同時,教師應多鼓勵學生,不要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新課程思想政治論文范文第6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淡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只會帶來疲勞”。為此, 教師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縛,注重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這樣才能使教材真正“活”起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在課前三分鐘由學生進行時事政治播報,課中要么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學;要么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討論中可以是師生進行對話、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辯論;或由學生來充當教師進行課文講解;或將富有啟發性的題目采取小組搶答、點名問答等形式來完成。實施這種互動教學模式,對教學而言,互動意味著對話,參與意味著師生之間建構一種教育情境;對學生而言,互動意味著心態的放松、主體性的呈現、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互動意味著上課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自我專業成長并實現的過程。這樣的課堂不僅成了學生施展才華的舞臺,也成了學生學習的天地。

教學手段可采用錄音、投影、掛圖、多媒體等多種輔助形式,努力創設教學情境。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思德)課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教學進行整合,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為手段;以體驗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探究發現為核心;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為目的;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情景,從而突破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的重難點。

2 師生關系和諧性

在傳統觀念下,教師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嚴師,所謂“嚴師出高徒”,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學生只有被動的服從,缺乏必要的溝通,割裂了師生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在新課程改革中,旗幟鮮明地提出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即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實施者、探索者。

教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機會,而不僅僅是教師教給學生東西。獲得知識、參與活動、增加體驗都是教學的結果。因此,教師要轉變以往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樹立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這就要求我們倡導教學民主,建立雙向互動的師生關系。這是發揮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體現學生主體性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為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生自覺、主動地活動,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而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另一方面,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而不只是傳授現成的知識和結論。這樣,使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形成促進學生發展的合力。

3 教學內容靈活性

新課程要求改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教材,立足課本,圍繞著課本知識進行擴展深化,在課堂上,教學就等同教書,學生學習就等同于讀書。

實施新課程必須改變這種做法。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才能改變教學過程中的枯燥乏味,避免學生厭學。在應試的環境下,有許多的知識學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為什么,有許多的習題不斷重復的出現,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光。依據課程標準,教師可以擺脫教材的束縛,結合對知識掌握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實踐和體驗過程,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獲得新知識,得出新結論。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做到:首先,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思想政治(品德)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知識教育,改造學生的世界觀,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其次,教學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通過某些形式參與公共生活,從而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再次,教學要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倡導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人性化和開放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為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提供機會。

4 教學目標目的性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教學要發揮育人的功能,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和道德規范的養成。教學應該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體現其應有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更多的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緒和情感的體驗,忽視了學生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形成。

思想政治(品德)課程由于其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在德育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地位。思想政治(品德)課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必須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環境意識,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等各方面的素質。如在《經濟生活》教學中,應該結合課程內容,就金錢觀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樹立勞動者義務意識、誠信意識、自覺納稅意識,培養應對市場風險、就業壓力的心理準備等。在思想政治 (品德) 新課程教學中,只有把知識傳授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具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勞動者和接班人。

5 結語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完善學生的人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思想政治 (品德) 課成為學生長知識、增見識、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課。

摘要:新課改目前已成為學校教育中非常熱門的話題。隨著思想政治 (品德) 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新一輪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 思想政治 (品德) 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 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必須實現教學方法多樣性;師生關系和諧性;教學內容靈活性;教學目標目的性;教學方式互動性和教學評價綜合性, 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課程改革,思想政治 (品德) ,教學

參考文獻

[1] 陳琦, 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2] 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會計無形資產論文范文下一篇:哈爾濱城市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