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部編版九上歷史第13課

2023-06-25

第一篇:部編版九上歷史第13課

川版九上歷史教案 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第13課 英國的新生

課程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記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光榮革命”的時間;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權利法案》的內容;概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經過;認識克倫威爾在英國歷史上的作用。

二、能力與方法:通過分析原因和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分析《權利法案》內容,比較在英國君主立憲制下英王的權力地位與中國封建皇帝的差異,學習比較認識歷史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探究原因,初步認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關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對克倫威爾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學習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 重點難點

一、重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權利法案》的內容和作用。

二、難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徹底性;對克倫威爾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看圖:新航路的開辟

回顧:新航路的開辟對歐洲有哪些影響?

(1)新航路的開辟,溝通了歐亞非美四大洲,開始把世界聯結成一個整體。 (2)擴大了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3)引發了歐洲人殖民掠奪的狂潮。

點撥:但是,當時統治英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要推翻束縛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專制統治,必須實行革命。

今天,我們就學習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二、講授新課

(一)革命前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

過渡:新航路開辟以后,英國憑借地處大西洋的海上優勢,拓展對外貿易,進行殖民擴張,極大地促進了國內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因而,也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那么,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是什么呢? 1.閱讀:P79-80頁,用自己的話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 (1)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初步發展,毛紡織手工工場遍及英國城鄉 (2)資產階級成長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的出現。

(3)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4)新興資產階級利用議會同國王展開斗爭,英國社會醞釀著革命。 研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英國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學生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的第3條原因后批注:根本原因)

點撥:當時英國的封建經濟基礎瓦解了,但是保護它的上層建筑卻不愿自動退出歷史舞臺,成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阻礙。

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斯圖亞特繼承了英國王位,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這個王朝的國王家族姓斯圖亞特,故名)。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國王位,便鼓吹“君權神授”。他根本不把議會放在眼里,曾三次解散議會。他不關心英國的海上貿易,忽視建立海軍。這些政策大大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強烈不滿。查理一世繼位后,仍然獨斷專行。由于議會不同意他隨意收稅,他竟多次解散議會,結果形成多年無議會統治的局面。王室生活腐化,揮霍無度。國王征收各種苛捐雜稅,壓榨勞動人民。

2.閱讀: P79小字,了解“圈地運動”。 (1)什么是圈地運動?

從15世紀末開始,由于毛紡織業的發展,養羊有利可圖,不少貴族便趕走耕地上的農民,把土地圈圍起來變成牧場。農民被迫離開土地,成為一無所有的“自由人”,這就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圈地運動”。

(2)圈地運動的歷史作用。

①消極方面:“羊吃人”,對農民的空前剝削;

②積極方面: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勞動力、資本和市場。

(二)共和國的誕生和克倫威爾的獨裁 1.共和國的誕生

閱讀:P80-81頁,勾畫批注: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標志:1640年,英國議會的重新召開。 (2)革命戰爭的經過

①1640年11月,議會的重新召開,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②1642年8月,國王討伐議會,國內革命戰爭爆發。通過馬斯頓荒原戰役、納西比戰役,議會武裝取得了勝利。

點撥:1642年革命戰爭爆發。內戰初期,議會處于防守地位,從1644年夏天開始,軍事主動權轉到議會手中,因為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閱讀:P80小字,了解納西比等兩大戰役的經過。 圖片:克倫威爾插圖

克倫威爾出身于新貴族,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袖,兩次當選議員,反對君主專制,主張保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內戰爆發后,他組織的“鐵騎軍”屢建戰功。1645年,英國歷史上第一支常備軍組成,即“新模范軍”,這支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具有很強的戰斗力。1645年6月,新模范軍在納西比戰役中一舉摧垮了國王的主力軍,繳獲了大量輜重、大炮和文件。

③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

點撥:內戰結束后,在人民的壓力下,議會和軍隊組成最高法庭審判查理一世。判決他為暴君,叛徒,殺人犯和國家的敵人。1649年初,查理一世在王宮廣場被處決。(

圖片:“查理一世被押上斷頭臺

④1649年5月10日,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

點撥:在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的這一年,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掌握了政權。

⑤1653年,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建立軍事獨裁統治。 2.克倫威爾的獨裁

過渡:共和國成立后,克倫威爾獨攬大權。竭力維持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完全不顧人民的死活,甚至掉過頭來,同人民為敵。

(1)獨裁統治表現

資料:1648年春,廣大貧苦農民針對廢除王權后仍然受壓迫的現實,提出廢除土地私有,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張并在許多地方開墾荒地,掀起了掘地派運動。對此,克倫威爾下令殘酷鎮壓,暴露了資產階級反人民的一面。這年秋天,他又帶兵“遠征”愛爾蘭,血腥鎮壓了愛爾蘭人民起義。1653年,克倫威爾驅散議會,實行軍事獨裁,就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護國主”,成了英國的無冕之王,共和國名存實亡了。

說說:結合課文P P81第2段,說說克倫威爾獨裁統治的表現。 ①鎮壓平等派和掘地派運動; ②遠征愛爾蘭;

③驅散議會,就任護國主。 (2)克倫威爾政權的性質 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說說:克倫威爾在英國革命中的作用(評價人物)。

克倫威爾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將領,在英國內戰中領導“新模范軍”取得了三個戰役的勝利,議會軍能夠打敗王軍起了巨大的作用??藗愅栐诠埠蛧闪⒅?,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維護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和新貴族的利益,對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克倫威爾在政治上對共和國思想理解不夠成熟,自己最后卻實行了軍事獨裁專制統治。

過渡: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激起了廣大群眾的反抗,英國何去何從呢?英國革命就此結束嗎?革命尚未成功,英國艱難地向君主立憲制邁進。

(三)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閱讀:P81-82,歸納: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重大事件。 ①1660年,查理二世上臺,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②1688年的勝利,推翻斯圖亞特復辟王朝。(革命結束的時間和標志) ③1689年,《權利法案》通過,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 閱讀:P81末段大字-P82第2段大字,研討 (1)政變經過

1688年6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反王朝力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邀請他在荷蘭執政的女婿威廉(William.1650-1702)到英國當國王,其妻瑪麗為女王,史稱“光榮革命”。

(2)《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①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的時間:1689年。

②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的主要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力。 ③《權利法案》最核心的內容是什么? 一是確立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二是限制國王的權力。 ④《權利法案》的頒布有什么歷史作用?

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在英國建立起來。

點撥:“君主立憲制”: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于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采共和政體。

閱讀:P82,說說君主立憲制下的英國,王權受到哪些限制?

總的來說,國王必須遵守議會制定的法律,國王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具體來說,這些限制包括征稅權、征兵權、還包括國王不能干涉議會的活動,不能干涉出版和言論自由等。

三、學習總結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①1640年11月,議會的重新召開,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②1642年8月,國王討伐議會,國內革命戰爭爆發。通過馬斯頓荒原戰役、納西比戰役,議會武裝取得了勝利。

③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 ④1649年5月10日,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

⑤1653年,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建立軍事獨裁統治。 ⑥1660年,查理二世上臺,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⑦1688年的勝利,推翻斯圖亞特復辟王朝。(革命結束的時間和標志) ⑧1689年,《權利法案》通過,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進步性: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摧毀了封建制度和專制王權,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它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是從封建社會開始向資產主義社會過渡的一次重要革命,革命使英國逐步發展起來,成為近代強國

局限性:革命不徹底,保留了君主

3.試比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國王的地位與中國皇帝的地位

①在法律而前的地位不同。英國國王必須遵守法律,接受法律的約束;中國皇帝則凌駕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約束。

②權力大小不同。英國國王沒有實權,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中國皇帝擁有無限權力。

四、課堂檢測

(一)課后測評

(二)練習冊

第二篇:2018年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13 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 2.理解詩詞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背誦和展示課外資料,學會對詩歌進行賞析,并深入了解詩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詩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1.學會如何鑒賞古詩詞。

2.學習古人詩歌唱和的習慣,理解詩中典故的內涵。

3.結合生命細節,感受作者情懷,感悟人生規律,懂得得失與取舍。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行路難》(其一)作者簡介及背景鏈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

《行路難》(其一)作于詩人被迫離開長安時,感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懷著“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他二十四歲“辭親遠游”,直到四十二歲才奉詔供奉翰林。因為他傲岸奔放,蔑視權貴,不容于朝。天寶三年,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其一)。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簡介及背景鏈接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3)《水調歌頭》作者簡介及背景鏈接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詩、詞、文、畫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他既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三蘇”。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中秋詞人在密州時所作。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2.生難字詞 (1)字音

樽(zūn)

珍羞(xiū)

投箸(zhù) ...歧路(qí) 箸(zhù) 凄涼(qī liáng) ....長精神(zhǎng) 宮闕(gōng què) ...低綺戶(qǐ) 嬋娟(chán juān) ...(2)詞義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為飾。 【羞】同“饈”,美味的食物。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高。 【直】同“值”,價值。 【酬】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 【見贈】贈給自己詩歌。

【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 【宮闕】宮殿。 【歸去】回到天上去。 【何似】哪里比得上。

【嬋娟】本意指婦女容顏美好的樣子,這里指月亮。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1)自由放聲朗讀三首詩。要求:讀準字音,找出詩中能印證我們猜想的詩句。

(2)學生朗讀。個別展示,注意正音;齊讀。 2.朗讀節奏劃分 (1)《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3)《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一)品析《行路難》(其一) 1.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詩意。有疑問的地方作下標記。 2.注意通假字: “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同“值”,價值。

3.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擠被迫離開京城長安,朋友設宴為他送別。詩中是怎樣描寫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辭?

明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夸張。 4.面對美酒佳肴,豪爽縱酒的李白是怎樣做的? 心情如何? 從哪些動詞可以看出?

明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極度苦悶、抑郁。 停、投、拔、顧。 5.詩中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實寫嗎? 明確:不是,是想象,是虛寫。

6.在寫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詩人又寫了哪兩個典故?李白寫這兩個典故有什么目的?

明確:借呂尚和伊尹得到賢君重用成就一番事業的典故,表達自己對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賢們一樣受到重用,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7.李白在仕途受阻后,發出了怎樣的感慨?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

明確: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

8.我們知道“文以載道、文以載情”,詩歌也是如此,誰能說說這首《行路難》(其一)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一方面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另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在困境中仍然堅定信念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二)品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聽錄音或教師范讀課文,師生共同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本詩各聯分別寫了什么?

明確:首聯:表現辛酸,憤懣不平;頷聯:悲悼舊友,感嘆變遷;頸聯:新貴得意,悲嘆身世;尾聯:意志不衰,堅忍不拔。

3.賞析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明確:這兩句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詩句的意思是說,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未來肯定會比現在好。

4.詩中引用典故的詩句是哪一句? 明確: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5.“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確: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

(三)品析《水調歌頭》

1.讀課文,小組交流,這首詞的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請分別用兩個字來概括。

明確:望月、思圓。

2.望月乃寫景,思圓乃抒情。詞中的上片描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明月、青天、酒、“我”、風、清影(實寫);宮闕、瓊樓玉宇(虛寫)。

3.月圓中秋之時,詞人把酒臨風,形單影只,想到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宮闕、瓊樓玉宇,雖高大豪華,卻住著同樣孤獨的人,此情此景與詞人是何等相似啊!這里可以看出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

明確: 孤寂、苦悶,與“高處不勝寒”的嫦娥同是天涯淪落人。 4.齊讀下片,體會詞人此時的心情,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 曠達樂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自然規律。沒有離別的悲傷,哪來相逢的喜悅?更何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哪里月不圓,何處月無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的是同一輪圓月。

四、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四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這三首詩詞,詩人都是一生坎坷,官運不通,可以說是政治上非常失意的人 ,但他們都能從苦悶的悲觀中走出來,到了豁達樂觀的人生境界。三首詩詞都體現了詩人不如意時的豁達胸懷。從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懷坦蕩的達觀的文人留給后人的溫暖與美好,慰藉著千年來普天下不得意與離恨的人,超脫的靈魂裝著美好的東西就會永世活著。

2.拓展延伸 閱讀方法小結。

師: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本對話: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3.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相應的練習題。 (2)背誦默寫這三首詩詞。

五、課后反思 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認為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學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幾千年來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許多經典成為千古絕唱。這些詩詞不但有優美的意境和語言,而且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學習它們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培養他們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第三篇:2017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亡》教案

七上第13課《東漢的興亡》

課標要求

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

基礎解讀

一、光武中興

1、新朝建立: 9年

外戚王莽滅西漢;后被農民起義(綠林、赤眉起義)推翻。

2、西漢建立:25年

劉秀(光武帝)建立

定都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前6—57),漢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力挽狂瀾,戰勝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謚號光武,廟號世祖。

3、光武中興釋義:

漢光武帝劉秀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措施:

(1)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法;

(2)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 (3)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

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表現:

(1)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把持朝政。 (2)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 影響:

皇權衰弱、朝政混亂、東漢的衰敗

三、黃巾起義(起義者頭綁黃巾,被稱為“黃巾”) 時間:184年 領導者:張角 創立組織:太平道

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

拓展延伸 西漢出現“文景之治”的盛世時期;東漢出現“光武中興”的繁榮局面。思考:古代盛世局面出現有哪些共同原因?

統治者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 統治者善于用人、納諫;

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

行之有效政策的長期堅持,有持續性和穩定性等等。

知識小結 習題處理

1.下表列出了東漢后期10個皇帝的即位年齡及壽命。

算一算,這些東漢皇帝即位時的年齡平均是多少?他們的平均壽命是多少?

即位時的年齡平均是:9.5歲;平均壽命是:24歲 2.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后漢書.黃埔嵩傳》記載,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向(響)應,京師震動。”?想一想,為什么黃巾起義會得到天下響應?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后期的朝政越來越腐敗,時局動蕩不安,大批貧民流離失所,自然災害頻繁。

3、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候。”這首童謠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政治狀況?

反映當時的政治統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社會混亂,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火眼金睛找錯誤

西漢后期,朝政腐敗,公元9年外戚張角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公元前25年,西漢宗室劉邦建立東漢,他鞏固統治,使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漢武中興”。

東漢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邁,導致外戚權力膨脹,后來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走向衰亡。東漢后期,天災人禍,時局動蕩,184年,經過精心策劃,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爆發了,使東漢一蹶不振。

第四篇:(2018部編版九年級語文): 13課《詩詞三首》教案

13 詩詞三首

《行路難(其一)》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句含義。

2.品析詩句,體會詩人“仕路難行”之感以及“壯志未酬”之心。

3.結合寫作背景,深入領會詩人復雜的情感,了解本詩波瀾起伏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品析詩句,體會詩人“仕路難行”之感以及“壯志未酬”之心。 2.初步感受詩人豪放飄逸的詩風。

3.結合背景,深入領會詩人復雜的情感,了解本詩波瀾起伏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學生說說收集的關于李白的相關信息。

師引導:這樣一個灑脫、浪漫的詩人,在四十二歲時得到了做官的機會。但兩年后,他卻連連感慨“行路難,行路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引入背景,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

二、和詩人相遇,看“行路難” 1.讀詩,劃分節奏。 生自由讀,指名讀。

(設計意圖:本詩為七言,也有三言,且對偶句較多。關注詩句音律的節奏,便于學生對以上特點形成直觀的感受,也為下面改詩做準備。) 2.以詩改詩,曉其意。

語言學家王力曾說“多數七言詩可縮為五言”。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將七言詩改為五言詩。要求:語句要通順,不改變詩句的原意。 以同伴互助組為單位活動,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改詩,促使學生理解詩句之意,提取關鍵內容,知曉詩人“行路難”難在何處,

為賞析語句做準備。)

三、和詩人對話,品“行路難” 1.感受“仕途難行”。

師引導:本詩題目中的“難”字,有艱難、困苦之意。本詩中哪些句子能體現“難”之意? 生讀詩,思考。

賞析: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③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④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⑤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賞析示例: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以此襯托詩人內心的愁苦、茫然,這是“以樂景寫哀情”。②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意思是“仕路難行”,反復吟唱,反問詰責,唱出了李白無限憂慮和焦灼不安的心聲。 生自由朗讀詩,讀出艱難之意。個別學生示范讀,師指導。 2.感受“壯志之心”。

師引導:“難”字的右邊是“隹”,即“隼”,食肉猛禽,本義為鳥;而李白也曾作詩以鵬鳥自比,渴望“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喻指自己有大鵬展翅之志。本詩中哪些語句可讀出這份壯志豪情? 生讀詩,思考。

明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生自由朗讀詩,讀出壯志之情。個別學生示范讀,師指導。全班齊讀。 3.以詩比詩,解其味。

比較原詩和改后的詩,體會被刪去的字的意味。 4.感受“壯志難酬”。

追問:詩人有壯志,有理想,可現實能不能如他所愿,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呢? 明確:不能。詩的題目和詩中慨嘆的句子都表明詩人壯志難酬。

(設計意圖:在讀中品味詩句,以“讀”帶“品”;在品中加深理解,幫助朗讀,以“品”促“讀”。同時,此環節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聯系其他詩句,感受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

四、和詩人前行,思“行路難”

1.深讀全詩,感受情懷。

著名古代詩歌評論家嚴羽評價說:“別人寫詩是用筆一句一句寫下來,而李白只要把心中那口氣噴涌而出就行了。”那么為了強化情感的宣泄,拆讀可否?(和原詩比較) 出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提示:“茫然”一詞有“失意”之意,還有“迷茫,不知所以”“模糊不清,不知所措”之意。 明確:迷茫與追求,失意與振奮,兩種矛盾的情感交織在一起,才是詩人矛盾心境的真實寫照。也是從古至今,中國文人理想與現實矛盾不可調和的映照。也許“矛盾”真的是李白詩的一個代名詞。

引入:元代楊載評論李白的七言古詩“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復起”。

(設計意圖:拆讀,有助于學生理解本詩“波瀾起伏”的特點,以及詩人矛盾的心情。) 2.知人論世,解讀其人。

(1)引入:詩人在《行路難(其二)》中寫到“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他也曾直言“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面對殘酷的現實會做何選擇? (2)思其人。

出示李白生平資料(多媒體展示學生搜集的關于李白的生平資料)。

縱觀詩人李白的一生,他始終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追求與努力——他對國家和社會的關切以及對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確信。這份心懷理想的豪情真是難得。 3.學生激情讀詩。

先自由讀,然后個別學生示范讀。

(設計意圖:李白晚年經歷有助于學生深刻了解詩人,也有助于理解本詩中雖有哀嘆但仍以激昂為主調的特點。)

五、課堂總結,師生誦讀 【板書設計】

?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內心苦悶行路難(其一)?堅冰塞川、大雪滿山——道路艱險

閑釣碧溪、乘舟夢日——相信希望??長風破浪、掛帆濟海——信心堅定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1.正確解釋“酬”“棄置”“空吟”“翻似”“歌”“長”等詞的意思。 2.簡要評析“用典”在詩中的作用。

3.正確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并產生認同感。 4.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能夠說出詩中名句的含義及其所包含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劉柳貶謫

《小石潭記》是一篇著名的貶謫文學作品,其作者是誰?(生答“柳宗元”)柳宗元有個要好的朋友也被貶官,他們在詩壇上并稱“劉柳”,這個好朋友是誰呢?(生答“劉禹錫”)劉禹錫多次遭貶后,還遇到了同樣遭貶的白居易,后人稱他們是“劉白”。同是天涯淪落人,于是就有了本詩的故事。

二、朗讀白詩——感受大意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金樽清酒、玉盤珍羞——歡樂氣氛

詩歌大意:你為我舉起酒杯斟滿酒,咱們同飲共醉,我為你拿起筷子敲擊碗碟吟唱詩歌??上銓懺姴湃A堪稱國手也是徒然無用,命運不由人,出不了頭誰都無可奈何。放眼望去處處風光你卻長守寂寞,滿朝文武個個升官你卻獨自蹉跎。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點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損失實在是太多太多。

三、辨體解題——朗讀探究

1.久別重逢,酒宴寫詩,白居易先贈詩,劉禹錫后酬詩??梢?,這是一首酬贈詩。面對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嘆,劉禹錫是怎樣酬答的呢?從題目“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可知哪些信息?

2.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嘆?教師范讀,學生指名讀,集體朗讀。感情基調似乎不僅僅是悲嘆,似乎與白詩不同。到底是什么呢?引出下文具體分析。

四、朗讀探究——理解詩意

1.朗讀前兩句。首聯“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承接白詩的哪句話而言?寫出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二十三年折太多。”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寫詩人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二十三年來被朝廷拋棄置放在那里。劉禹錫想改革時弊,遭到打擊,被貶到凄涼荒僻之地,其間苦楚可以想見。首聯直抒胸臆。“凄涼地”和“棄置身”兩個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句的渲染,把詩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憤懣之情表現了出來。

2.朗讀前四句。頷聯運用了哪兩個典故?請借助注釋把它們概括出來,并說說所表達的感情。

明確:運用了“向秀作賦”和“王質爛柯”兩個典故。“懷舊”句表達了詩人對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對統治者的不滿;“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此聯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

3.朗讀前六句。賞析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此聯針對白詩的哪兩句而言?

明確: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言。 (2)如何理解此聯的字面意思?

明確: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

(3)顯然本詩不是以寫景詠物為目的的詩歌,“沉舟”和“病樹”指什么呢? 明確:“沉舟”和“病樹”是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

4.朗讀八句詩。尾聯“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針對白詩的哪兩句而言?此聯有什么作用?

明確:“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此聯點明酬贈之意,同時又與友人共勉,體現出詩人振作精神、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氣概。 5.總結。

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充滿同情和悲嘆,而本詩前四句承接白詩,后四句翻出新意,表達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想。前四句的感情基調為:沉郁、憤慨、哀嘆、憤懣。后四句的感情基調為:雄健、昂揚、雄渾、豪邁。

五、緣情探旨——剛健有力

面對白居易的同情和勸慰,詩人劉禹錫的情感變化是沉郁中見豪放,語調變化是從低沉到高昂。這種雄渾豪邁的詩歌風格讓白居易大吃一驚,贊佩不已,你知道他給劉禹錫起的別名是什么嗎?——“詩豪”。我們嘗試用這種“沉郁中見豪放”“從低沉到高昂”的情感和語調來朗誦詩歌。這正是:樂天贈詩悲愁腸,夢得酬詩志昂揚,進退得失奈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學習酬贈詩有感》) 【板書設計】

首聯:抒情——凄涼、棄置——辛酸憤懣??酬樂天揚州初逢?頷聯:用典——向秀作賦、王質爛柯——悲痛感嘆?寓理于景?頸聯:比喻——沉舟、病樹——開朗豁達?寓情于敘

席上見贈??尾聯:點題——歌一曲、長精神——堅韌不拔??

《水調歌頭》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學會采用多種方法收集和閱讀自己需要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詩詞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誦讀詩詞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方面:

1.學習欣賞古詩詞的方法。

2.初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理解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誦讀詩詞的習慣。

2.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本詞情景交融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2.理解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合作探究、踴躍發言,課外查找資料、自主探究、拓展遷移等。

(2)誦讀品味法: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通過反復朗讀,讀出詞的韻味,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聯想想象法: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2.教具準備:筆記本電腦、PPT課件、配樂FLASH動畫等。 3.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昨天是什么節日?(中秋節)同學們是怎樣過的呢?中秋節又有哪些習俗呢?(吃月餅、賞月等)同學們知道哪些中秋詠月的詩詞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中秋詠月的宋詞——蘇軾的《水調歌頭》。(出示相關課件,板書課題) 2.交流詩人的有關資料及寫作背景。(出示相關課件) (1)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文學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后第二年病死常州。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等傳誦甚廣。 (2)解題及寫作背景。

“水調歌頭”,詞牌名。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代演變為宮廷樂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調》開頭的一段,另填新詞,因而得名。

本詞小序中的“中秋”“兼懷子由”,透露出了詞人寫作本詞的時間和目的。“丙辰中秋”,即1076年中秋,當時41歲的蘇軾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蘇軾的弟弟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六七年沒有見面。詞人望月思親,心情抑郁惆悵,于是寫下此詞。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全詞。 2.學生自由試讀。 3.學生齊讀。

4.播放配樂FLASH動畫《水調歌頭》,讓學生初步感知詞的意境及音樂美。(可以邊看畫面邊想象詞的意境) 5.學生默讀全詞,結合注釋,感知大意。

學生自主閱讀、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點撥(邊點撥邊出示相關PPT課件):

(1)上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把酒:端起酒杯。 宮闕(què):宮殿。 歸去:回到天上去。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宮。 不勝:經不住,承擔不了。

起舞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隨著舞動。 何似:哪里比得上。

上片大意: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不知道月中宮殿,今年該是哪一年。我想要乘著清風回到天上去,又恐怕月宮里美玉砌成的樓宇,經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隨著舞動,(回到月宮)哪里比得上在人間。

(2)下片: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指詩人自己)。 不應:不該。 何事:為什么。

別時圓: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嬋娟:本意指婦女容顏美好的樣子,這里指月亮。

下片大意: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但愿離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三、品賞探究

1.聯想想象,感悟情境。

學生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情境,并嘗試用自己的話把詞的意境描繪出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后,教師邊出示PPT課件邊點撥:

丙辰年(1076)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蘇軾一邊飲酒,一邊賞月。他端起酒杯,遙問青天: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不知道月中宮殿,今年該是哪一年?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又恐怕經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雖然只有清影相隨,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宮怎么比得上人間!夜色漸漸地深了,月亮還是那般明亮,他回到房里準備休息。只見那月光轉過朱紅色的樓閣,又慢慢貼近雕花的窗戶,卻照得我無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不應該對人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又圓又亮?唉!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樂,月亮也會陰天隱藏、晴天出來,圓滿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既然如此,但愿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吧! 2.品味詞句,體會詩情。

(1)誦讀全詞:女生讀上片,男生讀下片。(要讀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認為最富有表現力、最能夠表現詞人情感的詞句,自主探究,提出問題,并嘗試分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教師點撥,出示課件:

①開頭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宮境界,發出“明月幾時有”“今夕是何年”的疑問。這連發的疑問,反映了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 追問:那么他為什么向往月宮呢?

明確:因為他寫這首詞時正被貶官,處在政治失意的時候,這首詞正反映了他內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現實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滿足,因此向往月宮,進而萌生了乘風歸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樣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明確:“我欲乘風歸去”,明白地說出了他的這種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顧慮“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未能忘情于現實。在這時,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消極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積極努力、建功立業)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極度的矛盾之中。

③這里的“歸去”應怎樣理解?

明確:“歸去”帶有歸隱、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月下慢慢起舞,雖然只有清影隨人,但也令詞人陶醉。這境遇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的溫暖。“何似在人間”是詞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這時詞人的思想從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現實,表現了詞人對人間生活的贊美和熱愛,也顯示了他積極的人生態度。 ⑤“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有什么作用?

明確:“轉”“低”描寫月光慢慢轉移,表明夜漸漸深了。“無眠”表示離情正濃,無法入眠。“朱閣”“綺戶”與上片的“瓊樓玉宇”對照,既寫月,也寫月下離人。這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自然過渡到懷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長向別時圓”一句。 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體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是詞人悵恨久別,用埋怨的口吻對月亮無可奈何的發問,表明了“月圓人不圓”的遺憾之情。“不應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詞人很快領悟到離別是人生無法解決的永恒遺憾,因而開始自解自嘆、自我安慰了,巧妙轉入下一句。 ⑦找出詞中蘊含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

明確:蘊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將人世的悲歡離合看作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正因為蘊含了人生哲理,這幾句也成為千古名句。表達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關于中秋祝福的流傳千古的名句。詞人終于以理遣情,希望從共賞明月中互致安慰,離別之憾可以從兄弟友愛中獲得補償,這樣也就能做到“不應有恨”了。這句與上片結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一樣,以美好的境界收束全篇。 ⑧這首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詞人在詞中問天,實際是在問人生,抒發對人生的感慨。這首詞反映了詞人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積極的處世態度終于戰勝了消極遁世的念頭,表現了他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3.課堂小結。

(1)逐步引導學生對全詞作小結。點撥并板書(參見板書設計):

本詞上片寫飲酒問月,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下片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探求人生哲理,進而表達對離人的祝福。全詞深沉婉曲,流轉自如,情景交融,以美麗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創造出幽深高遠的境界,表現了詞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師生共同總結欣賞古詩詞的方法(用PPT課件出示): 第一步: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第二步:聯想想象,感悟情境。 第三步:品味探究,體會詩情。

四、拓展遷移

1.創設生活情境,回答問題。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親人,這時可以引用《水調歌頭》中的哪一句來表達祝福? (2)媽媽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學的哥哥,請你引用《水調歌頭》中的句子來勸慰她。 2.交流課外積累的詠月詩句。(師生共同交流,用PPT課件出示部分詩句) 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3.背誦本詞,背誦中要想象(聯想)詩詞抒寫的情境。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情中寓理 ??月照無眠 不應有恨?

?抒發達觀情懷???下片????人有離合 共寄嬋娟????把酒問天 不知何年?

?追求美好生活上片??欲歸又恐 起舞弄影?借月抒情??

第五篇:川版九上歷史教案 第15課 法國大革命

第15課 法國大革命

教學目標

一、識記和理解

了解法國大革命的過程的重大事件:攻占巴士底獄、法蘭西共和國的建立、霧月政變、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講述拿破侖的主要活動,正確評價拿破侖。理解掌握《人權宣言》的基本內容、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二、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概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綜合歸納問題的能力;理解《人權宣言》的內容,認識它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性文件;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課前收集整理有關拿破侖的主要革命活動并在課堂講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人民群眾推動法國大革命發展的史實,對學生進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通過對拿破侖戰爭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拿破侖戰爭性質的變化和作用的兩面性,使學生認識到侵略戰爭必然失敗,樹立學生反對侵略,熱愛和平的思想意識。 重點難點

一、重點:《人權宣言》基本內容;拿破侖的主要活動及其評價。

二、難點:對拿破侖及其對外戰爭的評價。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電影《滑鐵盧》片段 圖片:拿破侖

點撥:(隨著影片片段解說)影片中充滿自信和睿智,躍馬在前者就是拿破侖·波拿巴,當年曾有人評價他“打個噴嚏就會使全歐洲感冒”,那么拿破侖是一個什么歷史人物,他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又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本課,了解這段歷史。

第頁 共 6 頁

二、學習新課

(一)攻占巴士底獄

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資料:《法國社會等級制度》

引導:大家從中可獲得什么信息?(法國等級森嚴,下層受到上層壓迫) 點撥:在這個等級制度中,

一、二等級是封建統治階級,擁有特權;而第三等級生活困苦,資產階級有錢卻無權,以資產階級為代表的第三等級強烈要求改變現狀,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獲得政治權利。

引導:那么,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閱讀:P91,勾畫批注: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 法國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

點撥:18世紀末,法國資本主義得到極大發展,手工工場興盛。但是,法國國內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阻礙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法國社會階級矛盾已經十分尖銳,革命一觸即發。

2.三級會議的召開 圖片:《三級會議》

閱讀:P91第二段,勾畫批注:三級會議召開時間、當時的國王,國王召開會議的目的及其結果。

召開時間:1789年5月

當時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1793) 會議目的:為擺脫財政危機,與資產階級發生尖銳對抗。

會議結果:資產階級宣布把會議改為制憲會議,要求制定憲法,改革國家體制。 點撥:查理一世召開三級會議的目的是擺脫財政危機,但資產階級要把會議改為制憲會議,制定憲法,改革國家體制,雙方矛盾斗爭激化。

三級會議的召開成了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 3.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標志 攻占巴士底獄。

閱讀:P92小字,讓學生有感情講述攻占巴士底獄情景。

第頁 共 6 頁 引導:誰是革命的主力軍?

點撥:在這一革命行動中,由人民群眾組成的國民自衛軍起到了主力軍作用。 圖片:P91頁《巴黎國民自衛軍》

點撥: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由于7月14日是大革命開始的時間,為了紀念這一天,7月14日被定為法國的國慶日。(學生勾畫批注:3.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標志——攻占巴士底獄)

過渡:攻占巴士底獄后,革命仍在繼續,掌權后的資產階級把自己的主張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出來。

(二)《人權宣言》和共和國的誕生 1.《人權宣言》的頒布 閱讀:P92末段,勾畫批注:

(1)《人權宣言》是由什么時間、什么機構頒布的? 1789年8月,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 (2)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①自由、平等是天賦的人權;

②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國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④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議議:《人權宣言》表達了哪些民主思想? 自由、平等、主權在民、三權分立等。

點撥:由此可以看出,《人權宣言》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最能體現資產階級革命的要求,但其中“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規定,又說明這一文件從根本上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的。

(3)《人權宣言》的頒布的意義

《人權宣言》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

過渡:法國大革命一聲春雷震撼了整個歐洲 ,歐洲的其他封建國家聯合大舉入侵法國,法國處于危難之中。法蘭西兒女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高唱《馬賽曲》,為國

第頁 共 6 頁 赴難。而這時國王路易十六卻出賣國家,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了君主統治,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次年,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臺。

2.共和國誕生和處死國王

閱讀:P93第一段大字,勾畫批注

(1)共和國誕生的時間:1792年9月22日 (2)處死國王的名字:路易十六。 圖片:《處死國王》 音樂:《馬賽曲》片段

(3)雅各賓派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 圖片:羅伯斯庇爾

(4)如何評價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革命史上一次比較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

點引:雅各賓派在法國危難之時上臺,又一次挽救了法國。但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在以后出現了政策失誤,很快又被推翻。法國再次處于風雨飄搖之中,誰又來拯救法國?

(三)拿破侖和拿破侖帝國 閱讀:P93末段,勾畫批注: 1.拿破侖上臺的背景 內外交困。

內:反對派勢力發動政變,顛覆了雅各賓派政權,法國形勢急劇動蕩。物價上漲,糧食短缺,國內王黨勢力伺機反撲,

外:國外反法同盟策劃入侵法國。

點撥:法國內部政局動蕩,外有強敵壓境。1798年底,俄、英、西班牙、土耳其等國再次組成反法同盟。反法聯軍從意大利、瑞士、荷蘭、萊因地區四個方面進攻法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面臨喪失的危險。法國大資產階級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維護他們的利益。

當時法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西哀耶斯說:(法國)需要兩件東西:一個頭腦和一把寶劍。正因為如此,法國資產階級最終選擇拿破侖。

第頁 共 6 頁 2.拿破侖上臺的過程

1799年,在法國資產階級的支持下,拿破侖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 圖片:拿破侖 閱讀:P94小字

點撥:1804年,拿破侖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上臺以后,為加強資產階級的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

3.拿破侖的對內對外政策

閱讀:P94大字,勾畫批注:拿破侖分別采取了哪些對內對外政策?

對內政策:改革財政;制定法典,加強法制;強化國家機構,鎮壓叛亂,肅清王黨分子;1804年,拿破侖廢除共和制度,加冕稱皇帝,建立丁法蘭西帝國(史稱拿破侖帝國),實行軍事獨裁。

對外政策:與歐洲反法同盟開戰,擊敗了幾乎所有的歐洲大國,解除了對法國的外來威脅。

點撥:拿破侖對內改革財政,頒布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強化國家機構,肅清王黨分子;對外方面,從拿破侖掌權到帝國崩潰,對外戰爭連綿不斷,到1810年左右,歐洲大陸上已沒有能與法國匹敵的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控制了東至波蘭,西到西班牙,北起荷蘭,南到意大利的廣大地區,帝國盛極一時。

議議:那么拿破侖的對內對外政策起了什么作用呢?

①積極作用:對內——在危難的局勢下采取的一系列對內政策,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

對外:拿破侖初期的對外戰爭保衛了大革命的成果,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 ②消極作用: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后來轉變為對外掠奪和侵略的戰爭,因而激起了受害國人民的反抗,這也是拿破侖帝國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4.拿破侖帝國的滅亡

閱讀:P95,勾畫批注:拿破侖帝國的滅亡的過程。 1812年,對俄俄戰爭失敗→拿破侖帝國走向衰亡

1814年歐洲反法聯軍攻占巴黎→拿破侖退位,被流放厄爾巴島

1815年拿破侖重建法蘭西帝國,滑鐵盧決戰失敗→拿破侖再次被流放,帝國覆亡

第頁 共 6 頁 5.評價拿破侖

點引:后人對拿破侖的評價莫衷一是,結合你對本文的學習,談談對拿破侖的看法。 拿破侖是資產階級的政治家、軍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法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但由于他后期的侵略戰爭,引起了被奴役國人民的反抗,加之當時歐洲封建勢力聯合過于強大,最終導致了帝國的滅亡,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三、課堂小結

法國大革命中人民群眾顯示了偉大力量,結束了法國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另一方面震撼整個歐洲封建制度,并給予沉重打擊,它的徹底性更為以后各國革命樹立榜樣,具有世界意義。

四、鞏固練習

(一)課后測評

(二)練習冊

第頁 共 6 頁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八一建軍節xx活動策劃下一篇:村干部述職述廉報告xx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