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健康中國2020戰略全文

2023-06-30

第一篇:健康中國2020戰略全文

“健康中國2020”戰略

落實十七大提出的衛生改革發展任務十分艱巨。經過充分醞釀和討論,在2008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正式提出了實施“健康中國2020”戰略,并就此進行了部署。這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根本途徑,符合國際衛生發展的潮流和規律。

實施“健康中國2020”戰略,其基本目標是針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健康問題和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積極采取經濟有效的干預措施和適當的衛生策略,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國2020”戰略是從現在起到2020年的衛生發展中長期規劃,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實現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戰略,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

這一戰略應該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實現《衛生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規定的各項目標,使中國進入實施全民基本衛生保健的國家行列;第二步到2015年,使中國醫療衛生服務和保健水平位于發展中國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每個階段都要有具體

的指標和措施,包括: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的指標,重大傳染病和重大慢性疾病控制指標,衛生服務可及性指標和生物藥械產業發展水平,衛生服務規模和衛生投入指標等,以實現衛生制度建設與健康促進目標的有機統一。

實施“健康中國2020”戰略,需制定并實施一批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主要包括:1.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大流感防治行動計劃;2.肝病防治行動計劃;3.改善孕產婦和嬰兒保健的“母嬰安全”計劃;4.控制煙草和心腦血管疾病、癌癥防控行動計劃;5.以行為教育和心理關懷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動計劃;6.以科學健身運動為導向的青少年健康行動計劃;7.老年人健康行動計劃,改善老齡人口生活質量;

8.“地方病防治”和“職工健康”行動計劃,改善衛生環境,減少職業危害;9.“傳統醫藥振興行動計劃”,推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傳承、創新,開展重大疾病防治研究;10.食品、飲用水安全促進和食源性疾病防控行動計劃,加強風險性評估、營養科學評價和監測網絡建設。

開展“健康中國2020戰略”,實施十大行動計劃

“健康中國2020戰略”是從現在起到2020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戰略,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這一戰略應該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實現《衛生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規定的各項目標,使我國進入實施全民基本衛生保健的國家行列;

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和保健水平位于發展中國家的前列;

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

每個階段都要有具體的指標和措施,包括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的指標,以及重大傳染病和各種慢性疾病的控制指標,以及衛生服務規模和衛生投入指標等等,以實現衛生制度建設與健康促進目標的有機統一。

實現“健康中國2020戰略”需要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居民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危害控制等因素,制定并實施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主要包括:

1、 實行“大流感控制計劃”,有效控制各種傳染病的流

行;

2、 實行肝病防治行動計劃,對兒童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并逐步擴大到缺乏免疫力的成年人;

3、 實行改善孕產婦和嬰兒保健的“母嬰安全”計劃,大幅度降低母、嬰死亡率;

4、 實行控制煙草和心腦血管疾病、癌癥防控行動計劃,降低發病率;

5、 實行以行為教育和心理關懷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動計劃;

6、 實行以科學健身運動為導向的青少年健康行動計劃,興起全民健身熱潮;

7、 實行老年人健康行動計劃,改善老齡人口生活質量;

8、 實行“地方病防治和職工健康”行動計劃,改善衛生環境,減少職業危害;

9、 實行“傳統醫藥振興行動計劃”,推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傳承、創新,開展重大疾病防治研究;

10、 實行食品與飲用水的安全促進和食源性疾病防控行動計劃,加強營養科學評價和監測網絡建設。

通過這些行動計劃的實施,將“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工作方針落到實處,夯實醫療衛生服務基礎,有效減少疾病發生,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并帶動醫療保健服務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第二篇:《“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2-08-20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黨的十七大將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確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之一。圍繞十七大提出的目標,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衛生部組織數百名專家開展了“健康中國2020” 戰略研究,針對發展我國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最終形成“健康中國2020” 戰略研究報告。報告分析了實現2020年國民健康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發展目標、戰略重點、行動計劃及政策措施。

一、機遇與挑戰

(一)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經濟社會轉型對保障國民健康提出更高要求。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同時,我國經濟社會轉型中呈現的快速全球化、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變化,不但使食品藥品安全、飲水安全、職業安全和環境問題成為重大健康危險因素,而且使國民同時面臨重大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雙重威脅,對保障國民健康帶來新的壓力。

(二)居民健康狀況仍需改善,不同人群之間差異顯著。雖然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由建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05年的73歲,但不同地域和人群間的健康差異較為顯著,東西部省份人均預期壽命相差最大者達15歲。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每千人醫師數和病床數、人均醫療支出等指標因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而有所差異。

(三)疾病發病和死亡模式轉變,城鄉居民疾病負擔沉重。隨著經濟社會快速變化,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已經完成了疾病發病、死亡模式的轉變。當前,我們既面臨發達國家的健康問題,也存在著發展中國家的疾病和健康問題,疾病負擔日益加重,已經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而其中以重大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負擔最為嚴重。

(四)重大健康問題依然突出。目前病毒性肝炎、結核、艾滋病等患病率仍呈上升趨勢,成為我國傳染病防控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同時,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重大地方病與其它感染性疾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母嬰疾病與營養不良不容忽視,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日益顯現,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健康危險因素的影響持續擴大。目前,煙草使用、身體活動不足、膳食不合理、過量飲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在我國處于流行高水平或呈進行性上升趨勢。同時,環境污染加重也對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六)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與人民健康需求之間仍有較大差距。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越來越高,但我國衛生資源總量仍然不足,結構不合理,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仍然較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嚴峻挑戰。

(七)相關公共政策不適應我國健康狀況快速轉型的需要。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藥物政策在制定、調整等方面滯后甚或缺如,執行力度也不夠,難以適應我國健康狀況轉型的需要。

(八)醫藥科技進步為促進國民健康提供有力手段。新方法、新藥品、新儀器、新設備的發明創造和快速推廣應用,使得疾病預防、診療水平顯著提高,為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實現國民健康目標奠定制度基礎。不斷深入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為我國衛生事業發展解決了基本制度安排問題,為實現2020年國民健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目標

研究提出的“健康中國2020”總目標是:改善城鄉居民健康狀況,提高國民健康生活質量,減少不同地區健康狀況差異,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2015年,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使全體國民人人擁有基本醫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明顯增強,地區間人群健康狀況和資源配置差異明顯縮小,國民健康水平居于發展中國家前列。到2020年,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衛生服務利用明顯改善,地區間人群健康差異進一步縮小,國民健康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三、戰略重點與行動計劃

依據危害的嚴重性、影響的廣泛性、有較為明確的干預措施、公平性和前瞻性等篩選原則,研究提出了針對重點人群、重大疾病與健康問題、可控健康危險因素的3類10項戰略重點與優先領域。具體包括:促進生殖健康,預防出生缺陷,確保母嬰平安;改善工作環境,降低職業危害,促進職業人群健康;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健康,縮小健康差異;健全服務體系,完善保健康復,實現健康老齡化;重大和新發傳染病防控;重大慢性病與傷害防控;發展生物科技,提高遺傳診斷水平;多部門合作,改善生活和工作環境;促進健康教育,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衛生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改善服務質量。

針對優先領域,研究提出了以下4類21項行動計劃:

(一)針對重點人群的行動計劃。母嬰健康行動計劃,通過推廣婚前醫學檢查、普及生殖保健服務、提供出生缺陷防治服務、提高孕產婦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比例、提供7歲以下兒童免費保健服務等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確保母嬰平安、提高婦女兒童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改善貧困地區人群健康行動計劃,通過采取傾斜性政策,設立專項,最大程度地縮小與貧困有關健康問題的城鄉差距。職業健康行動計劃,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勞動條件和職業病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勞動力人口的健康,延長職業病患者壽命,到2020年,職業健康監護率由10%增至50%,職業中毒事故發生率、職業中毒事故死亡率分別下降50%和30%。

(二)針對重大疾病的行動計劃。重點傳染病控制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針對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人畜共患病等重點或新發傳染病、地方病采取干預措施,有效遏制和降低這些疾病的健康危害。重點慢性病防控行動計劃,通過設立心腦血管病控制、重要惡性腫瘤早期發現、糖尿病控制等專項,遏制慢性疾病的高發病率、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減少慢性病導致的失能、致殘、早逝和沉重的疾病負擔。傷害監測和干預行動計劃,通過傷害綜合監測,及時向社會預警傷害高危因素,指導開展兒童傷害干預活動,降低18歲以下人群傷害死亡率。

(三)針對健康危險因素的行動計劃。環境與健康行動計劃,提高飲用水安全水平、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以及固體廢棄物處置比例,改善環境衛生,開展環境污染健康風險評估。食品安全行動計劃,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溯源、預警和控制,健全食品污染物監測體系,加強食品安全風險識別、評估能力,構建國家權威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風險預警交流平臺,強化食品安全標準建設和突發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計劃,創造支持性政策環境,倡導多部門參與合作,通過在社區、學校、工作場所等開展一系列行動,提高全民健康意識、健康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行為能力,控制慢性病相關危險因素流行。減少煙草危害行動計劃,通過建立完整的煙草控制監測體系、預防被動吸煙、提供戒煙服務、公眾教育等措施,降低煙草流行率。

(四)促進衛生發展、實現“病有所醫”的行動計劃。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明確政府衛生投入責任,重點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和縣級醫院建設,建立科學合理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衛生人力資源建設行動計劃,制定國家衛生人力發展規劃,注重全科醫生、鄉村醫生、公共衛生醫師、注冊護士、衛生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建立可持續性籌資機制行動計劃,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不斷提高保障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地區間保障水平差距,逐步健全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醫療保障體系。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促進合理用藥行動計劃,建立完善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臨床合理用藥管理與監督系統,規范醫務人員臨床用藥行為。規范服務行為、保障醫療安全行動計劃,全面推行醫療診療規范、實施臨床路徑,規范醫院內部安全管理,進一步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監管??刂漆t療費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行動計劃,完善醫療機構經濟補償政策,規范、合理確定醫療服務價格,鼓勵醫療機構使用質優價廉藥品,探索醫院收付費方式改革。公共安全和衛生應急行動計劃,建立災害衛生應急救援體系,加強新發再發傳染病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完善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管理職能。推動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實施科技創新專項,加強轉化整合醫學能力建設,加強重大疾病和傷害防治研究和推廣,實施城市社區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科技行動。國家健康信息系統行動計劃,制訂和實施國家衛生信息化發展綱要,落實醫改方案對衛生信息化建設的要求,逐步建立統一高效、系統整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的國家衛生信息系統。中醫藥等我國傳統醫學行動計劃,制定和實施國家傳統醫學政策和規劃,建立穩定增長的中醫藥投入保障機制,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和管理、中醫優勢病種研究和應用、傳統醫學和西醫之間的互動,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發展健康產業行動計劃,建立以基本藥械制度為核心的國家藥械政策框架,加強監管,完善藥品價格管理體系制,重點扶持自主研發藥品、醫用耗材、醫療器械和大型醫療儀器,以及與健康生活方式相關的健康產業。

四、政策措施

(一)建立促進國民健康的行政管理體制。組建“健康與社會福利部”或“衛生與人類發展部”,將衛生、健康與社會福利事務整合、形成醫療保障與服務統籌的、一體化的“大衛生”行政管理體制。健全衛生決策的咨詢和問責機制。將健康指標納入績效考核,建立“健康影響綜合評價”制度。加強和鞏固基層衛生行政管理能力,確保衛生政策措施的落實。

(二)健全衛生法律體系,依法行政。加快《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法》的制訂,科學設計和逐步完善醫療保障、促進國民健康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建設,形成權責明確、責任落實、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衛生執法體制。

(三)適應國民健康需要,轉變衛生事業發展模式。轉變發展觀念,推進“環境友好型”、“健康促進型”社會發展模式的建立。適應醫學模式轉變,推動建立促進國民健康的衛生事業發展模式。

(四)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穩定的公共財政投入政策與機制。合理調整衛生總費用結構,通過增加政府衛生投入和社會籌資,將個人衛生支出降低到30%以內。建立衛生投入監督和評價機制,提高衛生投入配置和利用效率。建立合理的中央與地方分擔機制,提高政府衛生投入的效益和可持續性。

(五)統籌醫療保障制度發展。加快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積極探索、有序推進城鄉居民醫保的制度統一和管理統一,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適應現代醫學模式,從分擔疾病風險向促進健康轉變。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大力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

(六)實施“人才強衛”戰略,提高衛生人力素質。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醫藥衛生人才發展投入機制,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大力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增加醫學教育投入和質量評估管理,通過準入制度的建立,改善和保證醫學教育質量。完善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標準,拓寬衛生人才評價渠道,改進衛生人才評價方式。加強政府對醫藥衛生人才流動的政策引導,推動醫藥衛生人才向基層流動,加大西部地區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

(七)充分發揮中醫藥等我國傳統醫學優勢。建立中醫藥傳承和發展專項基金。加強中醫藥繼承與創新。推廣中醫適宜技術,發揮其在疾病預防、基層醫療保障及醫學模式轉變過程中的作用。扶持民族醫藥產業發展。將有中國特色的健康文化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建設。

(八)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根據我國健康領域的實際需要,深入研究各國情況,制定和實施針對不同國家的多層次、多渠道合作戰略和政策,提升衛生援外工作層次,發揮國際影響力,促進全球健康。

第三篇:《“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2-08-1711:13:10

在2012年8月17日開幕的“2012中國衛生論壇”上,衛生部陳竺部長代表“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編委會發布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

2008年,為積極應對我國主要健康問題和挑戰,推動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科學總結建國60年來我國衛生改革發展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衛生部啟動了“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該研究歷時3年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韓啟德和桑國衛副委員長領銜,公共政策、藥物政策、公共衛生、科技支撐、醫學模式轉換以及中醫學等6個研究組4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系統深入研究了對推動衛生改革發展和改善人民健康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取得了一批富有理論創見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究編制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衛生改革發展理論體系,更有力推動了衛生改革發展實踐。

《“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包括總報告以及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研究、藥物政策研究、公共衛生研究、科技支撐與領域前沿研究、醫學模式轉換與醫療體系完善研究以及中醫學研究等6個分報告??倛蟾嬷饕U述了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了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提出了發展的戰略重點和行動計劃以及政策措施等。

陳竺部長指出,開展“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探索中國特色衛生事業發展道路的必要舉措,是準確把握時代對衛生事業的新要求,科學研判和積極應對衛生事業面臨的形勢,加快衛生事業發展的前提。“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國”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為把提高人均預期壽命納入“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體系提供了重要循證依據,為實現衛生事業發展和國民健康水平提高提供了重要抓手,對科學制訂我國中長期衛生發展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意義重大。

陳竺部長強調,要充分吸收“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的成果,以《“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的出版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推動衛生事業發展中長期戰略的研究工作。要

樹立全局觀念,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立足中國國情,更加注重衛生發展的總體效益;要以增進健康為中心,更加重視轉變服務模式;要堅持中西醫并重,更加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要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各級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體系。

陳竺部長要求,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切實把“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成果納入到各項具體工作中,以“健康中國”戰略為導向,積極投身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這一偉大歷史進程,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發展新局面。

第四篇:無限極助力健康中國戰略

人民健康是一個國家能否繁榮富強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健康中國戰略已然成為全面的行動綱領。

作為從事健康產業的大型企業,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也一直在關注和思考健康產業的發展方向?!?ldquo;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各相關方未來努力的方向,已經做了十分明確、且頗具前瞻性的指引。在這個基礎上,無限極認為企業要思考的不應僅限于健康責任的定義和目標,而應當更進一步,利用自身的優勢和資源,用“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模式、“創新”的實踐,去推動整個健康產業鏈的發展與升級。 “作為健康行業的民族企業,我們有自己的使命,就是弘揚中華優秀養生文化,去創造平衡富足的健康人生。”在黃健龍看來,可以通過健康產業的升級創新,為國人提供高品質的健康科技和健康產品,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為此,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一項重要職能就是關注健康——關注支持健康促進項目,推動大眾實現“三平衡(健康、家庭、事業)、三富足(時間、財富、精神)、三和諧(個人、集體、社會)”的健康人生。

比如無限極投入了專門的人員和資源,研發創新了“三平衡、四合理”的現代中醫健康理念、“無限極養生操”等健康文化成果;2015年,無限極聯合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發起 “2015年全國城鎮居民中醫健康狀態與養生狀況調查研究”,首次從中醫的角度解讀呈現當前我國城鎮居民的健康狀態與養生狀況,增強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傳播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此外,無限極的4000多名志愿者,走進社區、走進戒毒所,幫扶老人,為戒毒人員送去健康知識。

“企業的優勢在于其完善的技術研發體系和純熟的經營思維,當健康責任與企業本身的經營戰略相結合時,既可以為公眾、社會帶來更好的健康產品與服務,創造新的社會價值;同時也能為健康市場的開拓以及健康消費的增長,創造新的機會。兩者將互為動力,實現健康責任的永續推進。”黃健龍說。

第五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中醫藥發展

人類在漫長發展進程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樣性、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不僅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中醫藥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兼容并蓄、創新開放,形成了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防治觀,實現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和統一,蘊含了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隨著人們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中醫藥與西醫藥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維護和增進民眾健康,已經成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一、中醫藥特點

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中醫藥不斷吸收和融合各個時期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不斷創新發展,理論體系日趨完善,技術方法更加豐富,形成了鮮明的特點。

1、重視整體。中醫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人體內部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重視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認為精神與形體密不可分,強調生理和心理的協同關系,重視生理與心理在健康與疾病中的相互影響。

2、注重“平”與“和”。中醫強調和諧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認為人的健康在于各臟腑功能和諧協調,情志表達適度中和,并能順應不同環境的變化,其根本在于陰陽的動態平衡。疾病的發生,其根本是在內、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體功能失去動態平衡。維護健康就是維護人的整體功能動態平衡,治療疾病就是使失去動態平衡的整體功能恢復到協調與和諧狀態。

3、強調個體化。中醫診療強調因人、因時、因地制宜,體現為“辨證論治”。“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采集的癥狀、體征等個體信息,通過分析、綜合,判斷為某種證候。“論治”,就是根據辨證結果確定相應治療方法。中醫診療著眼于“病的人”而不僅是“人的病”,著眼于調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體后整體功能失調的狀態。

4、突出“治未病”。中醫“治未病”核心體現在“預防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中醫強調生活方式和健康有著密切關系,主張以養生為要務,認為可通過情志調攝、勞逸適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據不同體質或狀態給予適當干預,以養神健體,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從而達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5、使用簡便。中醫診斷主要由醫生自主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資料,不依賴于各種復雜的儀器設備。中醫干預既有藥物,也有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藥物療法。許多非藥物療法不需要復雜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夾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廣使用。

二、建設“健康中國”, 中醫藥大有可為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醫藥整體觀、系統論、辨證論治和預防保健“治未病”的特色和優勢越來越顯現出來,越來越被學術界、產業界以及國際社會所認同和重視。國慶期間,李克強總理在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賀信中指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的做出巨大貢獻的體現。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必定大有可為。

1、提升全民健康素質,改善民生福祉。中醫藥作為我國重要的醫藥衛生資源,具有臨床療效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的特色和優勢,十分符合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要求。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有助于實現“關口前移”,使民眾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有助于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控制醫藥費用過快上漲,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眾負擔得起、財政可持續保障、中西醫并重的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和醫療衛生發展模式,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宏偉目標。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發展。中醫藥是我國最具原創優勢的資源,有助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具有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的特點,是發展潛力巨大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助于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同時,隨著中醫藥更加廣泛地走向世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有助于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結構,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3、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給力“美麗中國”。中醫藥作為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是典型的綠色產業、生態產業、節約型產業。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推動中藥材規范化、規?;N植,有助于生態修復、治理水土流失;發展中藥產業,有助于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減少環境污染,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做出貢獻。

三、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中醫藥單設一章,要求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兑巹澗V要》要求遵循健康優先、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公平公正原則。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提升健康服務水平。明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強化中醫藥防治優勢病種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提高重大疑難病、危急重癥臨床療效。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使其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發揮獨特作用。發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推廣適宜技術,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促進民族醫藥發展。到2030年,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加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拓展中醫醫院服務領域,為群眾提供中醫健康咨詢評估、干預調理、隨訪管理等治未病服務。鼓勵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醫師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等技術支持。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大力傳播中醫藥知識和易于掌握的養生保健技術方法,加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運用,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視中醫藥經典醫籍研讀及挖掘,全面系統繼承歷代各家學術理論、流派及學說,不斷弘揚當代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挖掘民間診療技術和方藥,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制度,制定傳統知識保護名錄。融合現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藥方劑,加強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等中醫藥防治技術和新藥研發,不斷推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發展。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加快打造全產業鏈服務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的中國品牌,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保護重要中藥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及動態監測。建立大宗、道地和瀕危藥材種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藥材市場動態監測信息,促進中藥材種植業綠色發展。

四、傳承發展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1年12月,在國家政策的正確指引下,“張氏經絡收放療法”獲得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殊榮。張氏經絡收放療法是在人體經絡關鍵腧穴上與管轄的氣血“骨血、筋血、皮血”有機結合,以金、木、水、火、土走穴定位,按陰陽五行生克乘侮之理,施以金收、木放、火收、水放、土生長獨特的拇指點壓手法為主以調節人體臟腑功能失衡的氣血陰陽,損其有余、補其不足,從而達到人體陰平陽秘的一種防治疾病的方法,該療法看似按摩非按摩、看似針灸而不用針,具有安全無創、見效訊速、適應癥廣的特點,屬于我國中醫富有特色的外治組成部分。

經絡收放療法的操作手法分為“收血、放血、正骨、移血”四種。所謂“正骨”即指將骨骼畸形矯正;所謂“移血”,指身體某部血氣不足,借別處血氣以補濟,即調解臟腑氣血;所謂“收血”,指補益不足之血氣;所謂“放血”,指祛除體內郁滯之血氣。收放,即指補其不足,損其有余之意。而經絡收放的具體手法則是:手指點穴時順時針方向正轉為收,逆時針方向逆轉為放,上推為收,下捺為放,輕壓為收,重點為放。在臨床具體應用時,又包括“骨血、筋血、皮血”的經絡收放、五行穴位的經絡收放和五運六氣的經絡收放。該療法講究“力發全身、至于指端、透表達里、滴水石穿”不但能治愈表陽之癥,而且可以治療陰經里癥,可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傳承經絡收放療法,弘揚中醫民族文化。 結束語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已成為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性機遇。中國將學習借鑒各種現代文明成果,堅持古為今用,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切實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務于人民健康,服務于健康中國建設。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同時,積極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促進中醫藥等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有機結合,探索醫療衛生保健的新模式,服務于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開創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未來,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醫院

2018年1月30日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檢討書5000字關于差寢下一篇:h7n9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