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部編版八上歷史第12課

2023-06-25

第一篇:部編版八上歷史第12課

人教部編版八上歷史通關秘籍

一、不平等條約和列強侵華戰爭

《南京條約》

《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戰爭

鴉片戰爭

道光帝

第二次鴉片戰爭

咸豐帝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光緒帝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光緒帝

1842年

1858年

1860年

1895年

1901年

英國

俄、美、英、法

英國、法國

日本

英、美、俄等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賠款2100萬銀元;

割香港島給英國;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

必須經過雙方協議。

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增開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

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承認《天津條約》

繼續有效

增開天津為商埠

割九龍司地方一區

給英國

賠款額也大幅增加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

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澎湖列島給日本;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

杭州為通商口岸;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

工廠等。

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

參加反帝活動

拆毀大沽炮臺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準中國人居住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班列六部之前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

發展的進程

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二、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①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的簽訂,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辛丑條約》的簽訂,

中國完全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三、抗日戰爭

(1931-1945年)

1、

中國勝利的原因:

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2、

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共帶領中國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四、中國的近代化探索

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學習西方科學技術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事件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從1915年開始

派別

地主階級洋務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

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代表人物

奕?、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

康有為、梁啟超

孫中山

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口號

自強、求富

變法圖強

三民主義

民主、科學

主張

利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

變法圖強

改良清政府

實行君主立憲制

推翻清朝統治,

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民主、科學

主要

內容

以“自強”為口號,

發展近代軍事工業

提出“求富”主張,

開辦近代民用企業

興辦新式學校,設立翻譯館,

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建立新式海陸軍

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②(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③(教育)廢除八股,改式策論,開辦新式學堂。④(軍事)裁剪綠營,訓練新式軍隊。⑤(文化)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1911年,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

不足之處:①沒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務;②不敢公開反帝;

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①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②提倡民主與科學

③推倒舊文學,提倡白話文

性質

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資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影響

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

近代化運動

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

抵制作用

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

持久的影響,起到了思想啟蒙

的作用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

②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

專制制度的終結

③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④打開了進步潮流的閘門

①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

②使中國人民接受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

③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④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片面性: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共同作用

都主張向西方學習,都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特點

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學習科學技術、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變化過程。

其特點是由表及里,層層遞進。

啟示

①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探索不能救中國;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③中國人民具有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要學習先輩的探索精神和犧牲精神

◆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是:洋務運動

◆經濟上近代化開始的標志:洋務運動

◆政治上近代化開始標志: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維新變法)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

名稱

時間

地點

內容

意義

中共

一大

1921年

上海

浙江嘉興

通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成立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①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②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③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

二大

1922年

上海

①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

②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國民黨

一大

1924年

廣州

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標志著國共兩黨

合作的正式建立

遵義

會議

1935年

貴州

遵義

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

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

①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②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③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中共

七大

1945年

陜西

延安

①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②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

③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

黨章。

①中共七大為爭取

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

②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

六、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

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

①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②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③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重要作用

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

①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②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

斗爭的開始

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

1927年

是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

正確道路的開始。

西安事變的

和平解決

1936年

①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

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②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

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局部抗戰),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一二·九運動

1935年12月9日

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

②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

③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七七事變

(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淞滬會戰

1937年

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

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平型關大捷

1937年

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勝利,

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臺兒莊戰役

1938年

李宗仁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

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

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百團大戰

1940年

彭德懷

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千里挺進

大別山

1947年

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南京解放

1949年

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七、國共兩次談判

比較

西安事變談判

重慶談判

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抗戰勝利后,人民渴望和平,

蔣介石陰謀發動內戰。

中共代表

周恩來

毛澤東、周恩來

結果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簽訂《雙十協定》

落實情況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全面內戰爆發

啟示

要以民族利益為重,加強民族團結

八、近代國共關系的演變

1、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2、1927--1937年,國共關系破裂,國家內戰給日本侵華以可乘之機。

3、1937—1945年,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戰勝利。

4、1946--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黨敗退臺灣,祖國至今未能統一。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礎:兩黨任務相同,都反帝反封建。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民族危機加深)。

啟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兩黨應以民族利益為重,再次合作,

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

九、長征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2、起止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結束標志:甘肅會寧會師(或三大主力會師)

4、路線: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渡過湘江——強渡烏江——遵義(轉折)——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甘肅會寧(勝利)

5、意義:①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

②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③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6、

長征精神:

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十、北伐戰爭

1、時間: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一全國

3、先鋒:葉挺獨立團

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4、結果:消滅了吳佩孚和孫傳芳的主力,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十一、滄桑南京

1、1842年,簽訂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2、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

3、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4、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5、1937年12月,日本占領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殺

6、1949年4月,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十二、榮辱北京

1、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

2、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發起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3、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京師大學堂

4、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

5、1919年,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

6、1935年,北平學生發動了一二·九運動,

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7、1937年,日軍在北平發動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8、1949年,傅作義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十三、風云上海

1、1842年,《南京條約》開放五處通商口岸,上海是其中之一

2、1872年,《申報》在上海創辦,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1872-1949

3、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新青年》)

標志著新文化運動開始

4、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5、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6、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

【勇敢者的挑戰】(先別看答案,檢測一下自己)

39題

錯3個以內的

最強王者

錯4-6個的

一般情況,需要在審題、思考、動腦上面下功夫。

錯6個以上的不好意思,掌握的很差勁,回爐重造,接著背基礎知識。

1、用口訣記憶歷史內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進北京,內地可游歷,

增開十口岸,軍艦長江行。賠款且不論,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沒完,接著占

北京。”該口訣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條約是

A.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

B.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

C.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

D.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北京條約》

2、《變法通議》是梁啟超闡述維新變法理論的主要著作。書中說“變法之本,在育人才,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認為要推行維新變法,從根本上說要改革

A.

教育制度

B.

科舉制度

C.

文化制度

D.

政治制度

3、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為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為

A.民族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生主義

D.民主主義

4、梁啟超評價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絕后的大意義”。“第一,覺得凡不是中國人沒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第二,覺得凡是中國人都有權來管中國人的事。”由此推論,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

A.增強了國民的民族民主意識

B.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D.擴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權利

5、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相似因素是

A.發展資本主義

B.強調變革

C.受西方進化論影響

D.救亡圖存

6、在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的會議上,毛澤東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毛澤東最早實踐自己這一論斷是

A.領導南昌起義

B.領導秋收起義

C.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

D.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7、古城南京是中國歷史一位特殊“見證者”,它見證了

①中華民國的建立

②五四運動的爆發

③日軍大屠殺

④蔣家王朝的覆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8、1912年,孫中山自豪地說,這是“我國有史以來未有之變局,吾民破天荒創舉也”。這里的“變局”和“創舉”是指

A.武昌起義爆發

B.清朝統治被推翻

C.中華民國成立

D.《臨時約法》頒布

9、在某次戰爭之后,列強欣喜若狂,聲稱“第二次發現了中國”。英國一家報紙評論道:“中國為東方一團大物,勢已動搖……今歐洲之人,雖田夫野老,無不以瓜分中國為言者。”這次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0、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其核心目標是

A.反對袁世凱獨裁和復辟帝制

B.反對段祺瑞的獨裁統治

C.維護共和政體和《臨時約法》

D.傳播民主和科學思想

11、今年暑假小明準備到江西參加主題為“軍旗升起,革命搖籃”的紅色旅游,

出發前他應該了解的歷史大事是

①井岡山會師

②四渡赤水

③會寧會師

④南昌起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材料中的“先生”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功績突出地表現在

A.結束了封建帝制

B.改變了社會性質

C.推動了近代工業的發展

D.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13、日本學者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文明,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這個順序做,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倘若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如此推理,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是

A.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B.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

題目:

1948年11月,劉伯承、鄧小平、粟裕等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規??涨暗膽鹨?,這次戰役的勝利,為解放軍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

C.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

D.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

14、右邊是某同學整理的資料卡片,

請為這張卡片選擇合適的題目

A.

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躍進大別山

C.大軍合力戰淮海

D.百萬雄師過大江

15、1899年,民族企業家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

開車試工,這件事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當時這一消息最可能刊載在

A.《萬國公報》

B.《民報》

C.《新青年》

D.《申報》

16、規定“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中的“大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豐帝

C.同治帝

D.光緒帝

17、“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此詩所描寫的是

A.鄧世昌

B.林則徐

C.關天培

D.左宗棠

18、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多少年后臺灣才回到祖國懷抱?

A.50年

B.60年

C.70年

D.80年

19、右圖是某同學整理的“百團大戰”資料卡片。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A.時間

B.背景

C.指揮

D.意義

20、小明用下列四幅中國近代歷史的圖片進行研究性學習,他探究的主題應該是:

江南制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

漢陽鐵廠

大生紗廠

A.洋務企業的產生

B.近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C.外國資本主義擴張

D.社會主義國營企業的建立

21、某校開展“百年中國”歷史主題活動,李同學就“1912年6月·南京見聞”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實錯誤的是

A.“民主”“共和”成為熱門話題

B.人們傳閱《新青年》的進步文章

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長辮

D.有人打聽現任臨時大總統是誰

22、下列搭配錯誤的是

A.1894年—甲午年

B.1901年—辛丑年

C.1912年—辛亥年

D.1898年—戊戌年

23、史料記載:“(甲午戰爭后)隨便走進中國哪一家農戶,人們都可以看到,曾經

是不可以缺少的紡車,都蒙上了塵土,被人遺忘了。一捆機器織的印度棉紗似

乎使人注意到手紡車已經不合時宜了。”這種現象反映的實質是

A.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B.手搖紡車效率低下

C.印度紗棉質優價廉

D.民族工業曲折發展

24、右面的圖示主要反映了

哪時期中國經濟形式之間的

相互關系?

A.鴉片戰爭期間

B.19世紀七八十年代

C.20世紀初期

D.抗日戰爭時期

25、近代中國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變舊法,遂為六大國割地廢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島夷耳,能變舊法,乃能滅我琉球,侵我大國。前車之轍,可以為鑒。”“伏惟皇上…破除舊習,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張

A.學習西方、發展科技

B.變法維新、救亡圖存

C.解放思想、宣揚民主

D.發動民眾、進行革命

26、史學家陳旭蔍認為:“從林則徐開眼看世界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每一步都伴隨著古今中西新舊之爭。”其中“中體西用”與“民主和科學”這兩“步”應指

A.洋務運動與辛亥革命

B.洋務運動與新文化運動

C.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

D.戊戌變法與新文化運動

27、有人說辛亥革命是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

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A.傳播了民主共和

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

C.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

D.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

28、

“日頭一出(就)紅又紅,朱德來會毛澤東。兩軍會師(就)力量大,革命一定會成(啰)功!”這首江西民謠中的“朱德來會毛澤東”發生在

A.南昌起義前夕

B.秋收起義后

C.第五次反“圍剿”中

D.遵義會議后

29、

“這場運動最重要的就是愛國主義……爭回我國在青島的主權;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自我覺醒。”“這場運動”是指

A.洋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運動

30、1937年,某報紙評論:“平時軍人開小差,一般人夸為精明干練;今日壯丁逃兵役,人人普遍罵為冷血動物。”這主要是

A.井岡山根據地創建

B.抗日救亡運動高漲

C.百團大戰鼓舞人心

D.抗日戰爭即將勝利

31、1937年8月,許多紅軍戰士舍不得摘下帶有紅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換上佩有青天白日做的黃軍帽。劉伯承勸道:”這帽徽雖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水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教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救中國”的含義是

A.開赴北伐戰場

B.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C.勝利結束長征

D.國共合作抗擊日寇

32、小王同學有一張中華民國三十二年晉察冀邊區銀行印制的貨幣。該貨幣最有助于研究哪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形勢

A.北伐戰爭時期

B.紅軍長征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33、重慶談判中,中共的和平誠意“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建國口號,贏得了全國民眾的認可。解放區“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讓農民無償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土地,使共產黨贏得了農民的衷心擁護。這段話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戰爭的

A.發生背景

B.發展歷程

C.勝利原因

D.歷史意義

34、1945年8月,柳亞子賦詩一首:“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展尚休“此持稱頌是

A.譚嗣同

B.孫中山

C.毛澤東

D.張學良

35、美國漢學家芮瑪麗評價中國近代某一運動時說:“不但一個王朝,而且一個文明看來已經崩潰了,但由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們終于死里求生,再延續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A.魏源

B.曾國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36、一位俄國記者記述了1900年6月2日發生在天津火車站的一幕:月光照耀著這些莽漢,照耀著他們的大刀和旗幟。一排子彈射過去,大旗倒下了,又舉了起來,接著又倒了下去。這描寫的是

A.三元里民眾抗英斗爭

B.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C.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D.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37、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送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神經,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它”及帶來的“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是指

A.鴉片戰爭----中國出現向西方學習的思潮

B.戊戌變法一一在社會上起到思想啟蒙作用

C.辛亥革命一一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D.五四運動一一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

38、某一宣言稱:承認三民主義為今日中國之必須,取消“蘇維埃政府”,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發表該宣言旨在

A.推翻清朝統治

B.打敗八國聯軍

C.消滅北洋軍閥

D.趕走侵華日軍

39、1948年遼沈戰役中,某國民黨軍官在錦州被解放軍俘獲后,感嘆說:“錦州好比一條隔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據此可知,解放軍攻克錦州

A.截斷了東北國民黨軍隊的退路

B.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莫定了基礎

C.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

D.宣告了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覆滅

答案(先別看答案,獨立完成檢測一下自己)

1-10

BDBAD

BCCCC

11-20

DADCD

ADBBB

21-30

BCABB

BABCB

31-39

DCCCB

CCDA

一、閱讀下列材料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不斷有人做著各種各樣的西方夢:夢想有西方的堅

船利炮,夢想有西方的新型工業,夢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19世紀中期)“運動”倡導者的夢想,主要是為了使國家能夠抵御外來侵略、鎮壓國內動蕩并加強他們自己

的權位。他們從未夢想要把中國鍛造成一個近代化的新式國家。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斗》

(1)

材料中的“運動”指的是什么?(1分)

(2)“運動倡導者”做了哪些努力?(3分)

(3)“他們從未夢想要把中國鍛造成一個近代化的新式國家。”

這一觀點是否正確?(1分)簡要說明理由。(1分)

二、閱讀下列材料

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自此,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理論與力量.....終于找到了這一時期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1)“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指什么?為什么說“黑暗依舊”?(3分)

(2)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2分)

(3)文中“新的革命理論”指什么?而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又是什么?(3分)

(4)從20世紀中國近代史的革命進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1分)

三、閱讀下列材料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了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方;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視黔;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割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那一點,還有我份;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

——陳天華《猛回頭》內容摘錄

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為有效……凡革命以前滿清政府所讓與各國國家或各國個人種種權利,民國政府亦照舊尊重之……

——孫中山《對外宣言書》

材料三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還有什么陳腐的東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辛亥革命后,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近代歷史》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國的社會狀況。(2分)

(2)辛亥革命在聳立起彪炳千秋的豐碑的同時,也留下了啟迪后人的明鑒。

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之處。(1分)

(2)

據材料三,“新紀元”是指什么?(1分)

辛亥革命為“新紀元”的到來創造了哪些條件?(3分)

四、下列材料是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夜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撰寫的碑文,

請閱讀碑文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1)“三年以來”指什么時期以來?在這個時期內,人民解放軍的哪一次行動揭開了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2分)

(2)“三十年以來”的革命歷程的起點事件是什么?從國民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中,中國共產黨認識到了掌握軍隊的重要性,為此首先發動了什么武裝起義?(2分)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這個事件以來,中國各階級前赴后繼,英勇斗爭。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探索出的正確革命道路是什么?(2

(4)誦讀碑文,人民英雄的豐功偉績歷歷在目,作為肩負歷史重任的青少年,你有何感想?(1分)

五、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兄弟鬩墻】

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學良、楊虎城訓話: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急。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分。

“我跟蔣先生(指蔣介石)的沖突,就是他要安內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內”。

——《張學良口述歷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蔣介石為“安內”,曾經對中國革命犯下哪些罪行?

(2)1936年,為讓蔣介石由“安內”變成“攘外”,張學良、楊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動?

【同仇敵愾】

“……從此,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應竭力守土抗日……”。

——

1937年蔣介石談話

(3)

上述材料說明蔣介石對日本侵略者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3分)

答案

一、

(1)洋務運動

(1分)

努力:創辦軍事工業;創辦民用工業;積極籌建新式陸海軍;興辦新式學堂,

派遣留學生等(每條1分,任3條,共3分。)

(2)

觀點:正確。(1分)

理由:清政府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或這是一場封建自救運動(1分)

二、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

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1分)

(2)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2分)

(3)理論:馬克思主義;(1分)

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2分)

(4)地主、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分)

三、

(1)社會狀況:

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或中國遭到列強瘋狂侵略或民族危機深重)(1分);

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或清政府成為洋人

的“守土官長”)。(1分)

(2)不足之處:不反帝(或不敢公開反帝或反帝斗爭不明確或對列強妥協退讓或不敢反抗外國侵略或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1分,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3)新紀元:新民主主義革命(或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1分)

件:推翻了清朝統治(1分),

結束了封建帝制(或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分),

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或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分)

四、

(1)解放戰爭(1分)

千里挺進大別山(或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或躍進大別山或挺進中原或挺進大別山)

(1分)

(2)五四運動(1分)

南昌起義(1分)

(3)鴉片戰爭(1分)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1分)

(4)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應珍惜;不能忘記先烈用熱血給我們鋪就了新生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向英雄們致敬;熱愛祖國;努力學習;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等(1分)(此題沒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思想觀點正確,即可得分)

五、

(1)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或背叛國民革命,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或對中共革命根據地實施圍剿;或圍剿紅軍(答出其中任意一條即可得1分)

(2)在西安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要求他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或

發動了西安事變;或西安事變。(答出其中任意一條即可得1分)

(3)態度:由不抵抗到積極抗日。(2分)

原因: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或民族矛盾尖銳;或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或日本的侵略步步深入。(答出其中任意一條即可得1分)

第二篇: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4課洋務運動教學設計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第4課 洋務運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掌握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2過程與方法

組通過播放影視資料使學生直觀感悟歷史。通過希沃助手展示學生成果,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化意識,吸取洋務運動的經驗教訓。

二、教學重點 洋務運動的內容。

三、教學難點 洋務運動的評價。

四、教學方法: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在啟發式教學原則下,采用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進行教學。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式導入,提問學生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由此引入為什么要興起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怎么一回事?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它在中國近代史上都產生

1 了怎樣的影響?

[講授新課]

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務運動的代表、時間、及目的等問題。 多媒體展示問題的答案

出示圖片材料: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訓練學生快速記憶,然后進入游戲環節。

二、洋務運動的活動內容 1.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表格展示,利用希沃的放大鏡進行趣味記憶。 展示相關軍事工業的圖片

2、創辦民用企業

展示相關企業圖片,利用希沃的聚光燈進行趣味記憶。

3、創辦新式學校

為了洋務的需要,洋務派還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澤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

展示京師同文館和洋務派遣的留學生圖片。

4、建立新式海陸軍

(1)19世紀60年代,組建洋槍隊,淘汰傳統兵器,采用西式兵器練兵。 (2)19世紀70年代起,籌建新式海軍,到80年代,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以北洋艦隊規模最大。

2 利用放大鏡在大海里尋找當年的三支海軍,加深記憶的同時再次增加趣味性。 出示相關圖片。

三、洋務運動的評價

1、洋務運動的結局

教師講述:洋務派為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結果如何? 多媒體展示:在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

2、洋務運動的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后三年,外輪就損失1300萬兩(白銀)。 材料二 湖北織布局的機器全部購于英國,投產后,日產棉紗100擔,還遠銷國外。

教師總結: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戰敗后,李鴻章傷感地說:“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材料二 洋務派辦的軍事工業,全是官辦性質,它們的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遠遠低于國外的同類企業。在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中,這類問題也同樣存在。

教師總結:洋務運動失敗最根本的材是沒有變革封建制度。所以,洋務運動沒有 3 使中國富強起來。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第4課 洋務運動

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二、洋務運動的內容

三、洋務運動的評價

鞏固訓練:

1、填空題

⑴洋務運動前期的口號是_______,洋務運動后期的口號是_______。 ⑵19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支海軍。

2、選擇題:

由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是( ) 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福州船政局 D漢陽鐵廠 情感升華

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他們學習先進成果,遇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挑戰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更要奮勇向前.實現中國夢!實現強國夢! 我要努力!我要奮斗!我要拼搏

4振興杯八年級歷史課洋務運動教學設計

硯山中學 陳明 2048年9月25日

5

第三篇: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的經過。

2.了解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軍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和長沙會戰,了解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人在國家危難之時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殘酷的侵略戰爭,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行徑,激發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樹立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精神。

2.國民黨軍隊英勇抗戰、流血犧牲、激發學生保家衛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面戰場中國軍隊失敗的原因。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播放《血戰臺兒莊》視頻,這部影片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華日軍企圖打通京浦路,攻占戰略重鎮徐州。著名愛國將領李宗仁沉著冷靜地指揮愛國官兵在山西臺兒莊浴血奮戰,殲滅日寇一萬余人,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他們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愛國詩篇。

一、臺兒莊戰役

1.日軍占領南京后,為打通南北戰場,沿津浦路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激戰。

1 2.1938年3月,北路日軍孤軍南下,向臺兒莊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在中國軍隊內外夾擊下,日軍被迫撤退,中國軍隊乘勝追擊。

3.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二、保衛大武漢

1.1938年6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為了保衛大武漢,中國軍隊共部署100多萬人參戰,消滅日軍9 000余人。

2.但是,整個戰場形勢對中國不利。為避免損失,中國軍隊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漢。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3.武漢保衛戰后期,日本乘廣州兵力空虛之機,占領廣州。在優勢日軍的瘋狂進攻下,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華北、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淪入敵手。

4.廣州、武漢失陷后,日軍的兵力已嚴重不足,物力財力都感覺困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三、第三次長沙會戰

1.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軍調集10余萬兵力,以空軍為掩護,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調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殲滅大批日軍,獲得會戰勝利。

2.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3.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944年初, 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

【探究一】臺兒莊戰役的意義。

結論:(1)臺兒莊戰役的結局,是日軍戰役進攻中的一次敗退。這對于日軍侵華戰爭以來尚屬首次。對日軍來說,這不僅是在兵力數量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敗。“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

(2)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師弱旅戰勝驕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強敵,更說明了只要眾志成城、精誠團結、拼死抵抗、艱苦奮戰,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3)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前途的看法??箲鸨l以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前途大多抱悲觀的看法。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并為爭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條件。

2 【探究二】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抗戰初期正面戰場的抗戰?

結論: 1937年7月,日軍進攻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全國的抗日戰爭由此開始。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初期抗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仍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后戰場的開辟,為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事跡,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

第五,“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第六,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江、沿海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了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板書設計

3 鞏固練習

1.“對于中國來說,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以下史實可以證明日本離我們‘最遠’的是( B ) ①南昌起義 ②九一八事變 ③盧溝橋事變 ④平津戰役 ⑤臺兒莊戰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2.李宗仁將軍曾說:“我們在內戰中攪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敗雖不足恥勝亦不足武?,F在真是天如人愿,讓我們這些人這輩子有個抗日救國的機會。”李宗仁將軍踐行“救國機會”的最突出表現是( D ) A.盧溝橋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 3.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場大潰退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國民政府執行片面抗戰政策 B.國統區在經濟上面臨崩潰 C.作戰雙方的力量對比懸殊 D.國民黨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 4.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對日作戰犧牲的將領共有115人,其中上將8人,中將42人,少將65人。這些數字主要說明( C ) A.正面戰場抗擊了絕大部分日軍 B.國民黨參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C.國民黨軍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犧牲 D.軍人英勇殺敵與政府消極抵抗形成鮮明對照

5.

后,標志著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C )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武漢會戰 D.徐州會戰

6.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

階段。 (B ) A.防御 B.相持 C.反攻 D.進攻

知識點三 第三次長沙會戰

7.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國軍隊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消滅日軍數萬人,取得大捷。此次戰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盟軍與日軍交戰取得的首場勝利,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此次“長沙大捷”(A ) A.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影響 B.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計劃 C.表明中國戰場是抗擊日寇的主戰場

4 D.扭轉了抗日戰爭的戰局

8.國民黨豫湘桂戰役大潰敗的主要原因是(C ) A.缺乏美軍援助 B.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D.日本改變侵華方針

9.全民族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會戰,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B ) A.消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侵略計劃 C.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 D.掌握了抗日戰爭的主動權

10.著名戲劇家田漢在1938年中國軍隊取得某次戰役的重大勝利后,寫下了這樣的祝捷歌詞:“將士的喊聲,震動了南部山東,榴彈擲處血光紅,敵人如鼠我如龍。”這一戰役是(C ) A.賀勝橋戰役 C.臺兒莊戰役 教學反思 B.平型關大捷 D.百團大戰

第四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同步練習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選擇題

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在《福建日報》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呼吁后,《人民日報》轉載了這封呼吁信,將“松綁”風吹向全國。這里的“松綁”主要是指(  )

A.

允許企業實行公私合營

B.

推行公司制

C.

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D.

廢除國有制

2.小云同學帶著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搜集了“政企分開”、“利改稅”、“股份制改革”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他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  )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

民主與法制建設

D.

國有企業改革

3.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人們要憑糧票才能購買到糧食。1990年,廣東省宣布終止糧票的流通,1993年全國終止糧票的流通。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改革開放前我國糧食供應緊張

B.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緩解了糧食緊張狀況

C.

表明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D.

農村改革率先在廣東開始

4.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初以農村改革為重點的第一階段后以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進入了以建立新體制為主要使命的新階段。材料中的新體制指的是()

A.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B.

資本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C.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1992年1月19日上午9時,鄧小平乘專列馳騁2441公里后,抵達深圳,這次完全意義上的私人之行,卻讓中國改革開放國策得以延續。”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他倡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解放了思想。

B.

他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C.

他系統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規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D.

他的南方談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提供基礎。

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記載:“1949年以后的幾年中,共產黨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了中國,……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大強國,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好斗的國家,而不是一個授以貪婪的目光、即將被瓜分的弱國。”這里的“改變”不包括

①采取了漸進、和平的方式實現了社會主義②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成為各民族團結友愛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恢復自由市場秩序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④

7.有學者在研究經濟發展模式時發現:上個世紀20年代,蘇俄曾實行“中心城市暴動”,中國曾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90年代鄧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倡導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上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

A.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相互學習借鑒

B.

這些歷史巨人善于化腐朽為神奇

C.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優劣之分

D.

“實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類智慧

8.“一個改革的政策如一場春風,吹綠了大江南北。一個開放的決斷如一場春雨,滋潤了華夏中原。”改革這場“春風”在中國最先從哪里開始刮起

A.農村

B.城市

C.外資企業

D.國有企業

9.請仔細觀察如圖“大包干紀念館”里18個農民按手印群雕,從中獲取的正確歷史信息是

A.四川農民率先建立生產合作社

B.安徽農民率先實行土地私有

C.四川農民率先實行政社合一

D.安徽農民率先分田包產到戶

10.1979年至1988年,徐州糧食產量年均增長6.0%,累計生產3391.15萬噸,相當于前30年糧食產量的總和。昔日貧窮落后、缺糧少吃的徐州農村變成蘇北糧倉,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

A.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B.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

C.農民土地所有權的獲得

D.南方談話的正式發表

第五篇:部編版八上詩詞五首導學案

《詩詞五首》導學案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 知識鏈接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人,東晉詩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沉郁頓挫”是其詩的基本風格。“三吏三別”即《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李賀,字長吉,唐代詩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代詩人。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

二、 課文理解

《飲酒》通過對田園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繪,表現了農村自然風光的優美和詩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詩人厭惡官場生活,決心歸隱自潔、超脫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深沉含蓄,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亂中詩人被困長安時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

《雁門太守行》構思奇妙,想象豐富。這首詩以凝練的筆墨描寫了一場慘烈的戰爭,表現了將士們為朝廷效命、戰死疆場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

《赤壁》是一首詠史懷古詩,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

《漁家傲》一詞通過記夢,展示了一個神奇的境界,寫夢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詞人與天帝的問答,隱喻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表達了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展示了她對幸福的追求、對自由的渴望。

第1頁

三、積累與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

烽火(

)

不勝簪(

) 金鱗(

) ...燕脂( )

提攜(

)

折戟(

) 嗟(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問君何能爾 _____ (4)自將磨洗認前朝 ______ ..(2)渾欲不勝簪 _____ (5)我報路長嗟日暮 ______ ..(3)折戟沉沙鐵未銷 ______ (6)學詩謾有驚人句 _____ ..3.文學常識填空

(1)《飲酒(其五)》的作者是_____,一名____,字_____,自號____,東晉詩人。 (2)《春望》的作者是____,字____,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世尊為“____”,其詩被稱為“____”。

(3)《雁門太守行》的作者是____,字___,唐代詩人。

(4)《赤壁》的作者是____,字____,唐代文學家。與李商隱齊名,有“_____”之稱。

(5)《漁家傲》的作者是____,號____,宋代女詞人。

四、直接默寫

1.結廬在人境, 。 ,心遠地自偏。 2. , 。此中有真意, 。 3.國破山河在, 。 , 。 4.烽火連三月, 。白頭搔更短, 。 5.黑云壓城城欲摧, 。角聲滿天秋色里, 。 6.半卷紅旗臨易水, 。報君黃金臺上意, 。 7. ,自將磨洗認前朝。 ,銅雀春深鎖二喬。 8. 天接云濤連曉霧,

。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 。我報路長嗟日暮, 。 。 風休住。 。

選擇題

1. 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有誤的是( ) A.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B.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C.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D.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下列對這首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此詩是詩人歸隱田園后寫的一首抒情小詩,其中“心遠”二字指詩人心中遠離草廬。 B.“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詩人悠閑自得、與世無爭的情懷。

C.“山氣日夕佳”一句在詩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緊承上句,點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飛鳥結伴歸林。

D.此詩融情于景,情景渾然一體,表現出一種平淡而質樸的美。 3.對陶淵明《飲酒》一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A.詩歌首句的節奏停頓應該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B.“悠然見南山”的“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了作者心靈自由和愜意。

C.詩中的“心遠”、“悠然”表明了詩人的心境。

D.全詩熱情謳歌了閑適、寧靜的田園生活,而結句“欲辯已忘言”則表明了詩人隱居生活的迷惘狀態。

4.《春望》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首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充溢離亂傷痛之情。 B.詩中“烽火”是指因戰亂而引發的長安城中的大火,這讓作者很難得到家信。 C.詩的尾聯意思是詩人的白發越抓越少,簡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詩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著蘊藉,真摯自然,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5.請選出對杜甫的《春望》賞析有誤的一項( )

A.首聯寫景,描繪出國都淪陷后山河依舊卻殘破不堪的景象,體現了詩人回家途中的艱難。

B.頷聯中“感時”一語承上,“恨別”一語啟下,此聯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情懷,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

C.頸聯中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尾聯中用“搔更短”和“不勝簪”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蒼老之態。

D.這首詩在內容上集中表現了詩人熱愛國家、眷戀家人的美好情操,詩風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淺露。

第2頁

6.對《雁門太守行》內容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黑云"比喻敵人大軍壓城的氣勢,第二句"金鱗"比喻鎧甲在太陽下反射的閃光。 B."燕脂"、"紫"都是形容邊塞泥土的顏色怪異,包含著當時戰況嚴峻的象征意義。 C. "寒聲"指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戰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斗志難振。 D. 尾聯意思是戰士們為了報答君王平日里對自己的重視,決心奮戰沙場,為君王獻身。 理解性默寫

1.《飲酒(其五)》中體現陶淵明愛菊的句子是: , 。 2.家書是親人間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杜甫在《春望》中

曾用 , 的句子形容家書的珍貴。

3.《雁門太守行》中從聽覺、視覺角度描寫戰爭激烈場面的句子是: , 。

4.《赤壁》中發表議論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在《漁家傲》中描繪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的句子是: , 。

6. 《飲酒(其五)》中用問答形式表明只要內心清靜就能遠離喧囂的句子是: , 。

7. 杜甫在《春望》中通過描寫樂景來反襯詩人內心悲情的詩句是: , 。

8. 《春望》中寫戰火連續不斷,消息隔絕時詩人期待得到親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的詩句是 , 。

9. 《雁門太守行》中“ , ”兩句,表現了詩人誓死報國的忠心。

10. 《赤壁》中蘊含機遇造人哲理(評價戰爭)的詩句是 , 。

11. 《雁門太守行》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危急形勢和城內將士披堅執銳,嚴陣以待的情形的句子 , 。

12. 讀《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巧借東風的故事,會讓你聯想到杜牧《赤壁》中的詩句是: , 。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初中必背情景默寫下一篇:黨員回鄉調研報告11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