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九上歷史部編版

2023-06-25

第一篇:九上歷史部編版第13課

部編九上歷史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教案

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 能力:

11世紀 晚期,農村墾殖運動的發展;農業出現了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手工業也出現了新的生產方式;歐洲王權得到加強。

過程與方法:租地農場的出現、發展導致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變化,是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 。

情感、意志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理解中世紀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的出現及其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歐洲莊園的衰落

難點:租地農場、手工業的發展、商人地位的變化產生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對歐洲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影響呢?本課將學習這些內容

(二)、講授新課:

一 、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1、農村新的變化: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紛紛開展墾殖運動,大量荒地、林地、沼澤地被開發出來,耕地面積擴大,有的是領主主持開發的,大多數是農民開發的,這些新開發的地區成為具有獨立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的地區。

2、農奴和領主之間的關系變化:

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不再為領主提供勞役,以此獲得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又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農奴對領主的人身依附關系越來越弱,農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強。通過納稅遷徙,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生束縛的機會。

3、莊園的衰落:農民取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莊園制度下的小塊土地,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加上一些領主不善于經營,于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

4、租地農場:14世紀中葉以后,領主出租直領地達到一個高潮,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他們雇傭少地或者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

馬克思說:“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

這反映了歐洲農村資本主義萌芽的情況。租地農場主就是后來的農業資本家。他們和農業工人之間是一種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農業開始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5、手工業的發展變化:

一方面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另一方面他們不再僅僅為自己生活而生產,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勞動。手工業者開辦作坊,家人、幫工和學徒一起生產,規模比較小。

13世紀,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

6、商人的變化:商人不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還提供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

7、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

二、 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

1、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

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大多數貴族不重視或者沒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地產,將其抵押或者變賣,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并且逐漸建立自己的新型地產,以新的生產方式控制生產、交換等環節,他們還控制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的最早發起人。

2、市民階級的出現: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業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

材料二

13、14世紀,英、法等國的市民階層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會議,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1)材料一中,手工業者和商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叫什么?他們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護?

手工業者和商人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們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會的特許狀和城市保護法的保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 反映了市民階層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權利的擴大。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逐漸形成,這為以后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

3、

13、14世紀,英國、法國等國的市民階層作為第三等級,出席國王召集的議會,不斷提出自己的主張。

(三)、課堂練習:

中世紀晚期是歐洲社會的一個轉型期,這一時期政治、經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以及這一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所帶來的社會關系的變化,預示者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強大起來,為文藝復興運動,準備了經濟上的條件。

(四)課堂練習:

1、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表現在( ) ①各地紛紛開展了墾殖運動②墾殖者成為新開墾地區的新主人 ③莊園逐漸衰落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

A、① ② ③B. ① ② ④C. ① ③ ④D. ① ② ③ ④

2、下列關于中世紀晚期手工業經營特點說法錯誤的是( )

A.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

B.手工業者更多是為適應市場而勞動 C.手工業者開設的作坊規模比較大 D.手工工場逐漸由分散走向集中

3、下列關于中世紀歐洲商人與雇傭工人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①商人向雇傭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傭工人提供生產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④商人與工人之間是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五)、板書設計

第14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一 、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

1、農村新的變化

2、農奴和領主之間的關系變化

3、莊園的衰落

4、租地農場

5、手工業的發展變化:

6、商人的變化

二、 富裕農民和市民階級:

1、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

2、市民階級的出現:

(六)、教學反思

第二篇:【人教部編版】2018年秋季九上:第2課《我愛這土地》同步練習(含答案)

2 我愛這土地

01 積累運用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sī(嘶)啞的hóu(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yǒng)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guā)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fǔ)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A) A.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購買商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B.為了優化出行環境,交通部門加快了黃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規模。 C.截至目前,阿壩州光伏項目已并網超過15萬千瓦左右。

D.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混雙冰壺循環賽中,中國組合先后遭遇兩連敗,令熱愛這項項目的觀眾非常深感意外。

(解析:B.搭配不當,刪去“和規模”;C.前后矛盾,刪去“超過”或“左右”;D.語意重復,刪去“非常”或“深感”。) 3.文學常識填空。

《我愛這土地》選自《艾青詩選》,作者艾青,原名蔣正涵。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征和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

4.2018年是人民詩人艾青誕辰108周年,為緬懷詩人,紀念詩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偉大的詩魂,激發我們愛祖國、愛家鄉的真切情感,讓我們一同走進主題為“艾青,我為你驕傲”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1)趙春華在《憶詩人艾青》中寫道:“那個謳歌土地/謳歌太陽的詩人/走了走了/那個大堰河的兒子/那個土地的兒子/走了走了/他的詩沒有走/還留在我們的心頭/趕也趕不走。”是啊,他的詩永遠留在我們心中。為了舉辦好這次活動,主辦者設計了“推薦詩歌”的宣傳形式,請你為《我愛這土地》寫幾句推薦語。(60字左右) 【示例】為何他的眼里常含淚水?為何他喉嚨嘶啞,仍要盡情地歌唱?為何他執著地愛戀著這片土地?《我愛這土地》將為你詮釋什么是真正的赤子之心。

(2)微信公眾號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為宣傳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揚艾青精神,班委準備建立一個公眾號,請你仿照例子再設計兩個介紹艾青的欄目。

欄目一:風雨歷程

欄目二:【示例】詩海漫步 欄目三:仰望星空

(3)1984年,詩壇泰斗——艾青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當時西班牙的戈麥斯、巴西的亞馬多等一些有識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與全世界親切地匯合,諾貝爾文學獎應當頒給艾青!但結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榮獲2018諾貝爾文學獎,請你擬寫一則頒獎詞,概述其主要事跡,點出其精神品質。(80字左右) 【示例】20世紀中國詩壇泰斗,他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傷痕累累的祖國母親,他用樸素的語言傾訴他對世界的深愛與理性的思考,他用生命、用愛詛咒黑暗,謳歌光明,禮贊人生,他是中華兒女永遠的驕傲。 02 課內精讀

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5.詩中鳥兒所歌唱的四個對象是什么?分別有什么象征意義?

四個對象分別是:土地、河流、風、黎明。“土地”象征遭受日寇踐踏的國土;“河流”象征長期郁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風”象征人民對侵略者的憤怒;“黎明”象征獨立

自由的曙光。

6.品析下面詩句所包含的意義。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現實,對祖國愛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強烈。

7.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這只“鳥”歌唱至死,最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對此應如何理解? 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實際上寄寓了詩人愿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

8.從全詩看,作者在詩中流露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詩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義,上升到了祖國的象征,詩中表達了詩人對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的深沉的愛,抒發了那個時代為祖國的獨立自由而奮斗獻身的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 03 拓展閱讀

(原創)

中國的土地 劉湛秋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鵑花姹紫嫣紅

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

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

薔薇色的海浪撫愛著沙粒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黃皮膚、黑頭發是那樣的美麗

敦厚的性格像微風下的湖水

頑強勇敢又如長江一瀉千里

掛霜的葡萄下躍動著歡樂

堅硬的核里已綻開復興的契機

【注釋】 這首詩寫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掙脫了各種有形和無形的枷鎖,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鼓舞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9.請從詩中各找一處運用了下列修辭手法的詩句?!颈鎰e修辭手法】

(1)比喻:敦厚的性格像微風下的湖水。 (2)擬人:薔薇色的海浪撫愛著沙粒。

10.“黃金般的相思”的含義是什么?“掛霜的葡萄”象征著什么?【理解詞語含義】

“黃金般的相思”的含義是所有的炎黃子孫永遠思戀祖國母親;用“黃金”修飾“相思”,形象地表現了華夏子孫對祖國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掛霜的葡萄”象征中國人民的思想成熟,走進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11.詩歌的第二小節主要寫了什么?詩人主要抓住哪些具體內容從而使詩歌層次井然有序、逐層推進?【理解詩歌內容】

寫出了中國人民的“美麗”。先寫外貌之美,次寫性格之美,再寫思想之美,層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

12.這是一首抒情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情感】

抒發了詩人歌唱祖國,禮贊人民,頌揚中華民族,熱烈歡呼,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思想感情。

13.比較本詩與《我愛這土地》在內容上的異同點?!颈容^探究】

相同點:都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都借助具體意象,抒發對土地(祖國)的真摯情感。不同點:《我愛這土地》感情比較深沉,當國土被踐踏時,詩人號召同胞們奮起反抗,并自愿為祖國奉獻一切;本詩感情較愉悅,除表達對祖國土地的熱愛外,還歌頌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時,表現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和熱烈歡呼。 04 寫作創新 14.《我愛這土地》這首詩運用象征手法,表達出詩人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赤子深情。請運用象征手法寫一段話,表達心中的情感。(200字左右) 【寫法分析】這首詩的意象內涵豐富(運用象征手法)。詩中的每一個事物都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鳥”是詩人的虛擬,嘶啞著喉嚨歌唱的既是“鳥”,也是“我”(作者自己),接著,詩中接連出現了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等,它們都被賦予了不同的象征意義。象征手法的使用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注意抓住象征體和象征本體之間的相似點;②注意圍繞相似點,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③注意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例文】你看那在風雪中傲然挺立、怒放著的梅花,難道你就絲毫沒有感受到她的美嗎?難道在漫無邊際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著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種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嗎?難道你不曾想到,她與紅軍戰士們堅強不屈的精神多少有些相似嗎?難道你就沒有想到,這傲雪凌霜的梅花,真真切切地象征了我們的革命戰士們,象征了他們那種頑強不屈,勇于拼搏,渴望著暴風雪來臨的那種精神,那種意志品質嗎?

第三篇:2018年秋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五單元 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練習題(含答案) (1)

2018年秋人教版部編九年級歷史上冊

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練習題(含答案)

一、選擇題:

1.歐洲農村開始發生新變化,紛紛開展墾殖運動的時間是 (

)

A.9世紀以后 B.10世紀以后 C.11世紀以后 D.12世紀以后

2. “他自己沒有土地或只有部分土地,主要靠租佃土地、雇用農業工人進行耕作。”這里的“他”的身份是( )

A.地主 B.土地所有者 C. 手工工場主 D. 租地農場主

3.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表現在( ) ①各地紛紛開展了墾殖運動

②墾殖者成為新開墾地區的新主人 ③莊園逐漸衰落

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關于中世紀歐洲商人與雇傭工人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①商人向雇傭工人提供原料 ②商人向雇傭工人提供生產工具 ③工人完全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④商人與工人之間是雇傭與被雇傭、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A.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5.10世紀中葉-13世紀中葉的300年間,西歐各地一直在不斷地開墾荒地,從而構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為時長久的墾殖運動。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貴族、教會、農民等各個階層、集團都積極加入了這場運動??梢?,貴族、教會、農民等進行墾殖運動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號召 B.領導人物的號召 C. 物質利益的驅動

D.科技的發展 6.下列不屬于手工工場特點的是( ) A.出現了雇傭勞動,工場主是生產的組織者和管理者 B.工人多分工合作

C.與手工作坊相比生產規模大、產量高 D.機器大生產

7.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 ) A.市民階級 B.地主階級 C.資產階級 D.農民階級

8.對西歐城市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東羅馬滅亡后,西歐城市發展起來 B.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世俗封建主的領地上產生的 C.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市民階級形成了

D.早期資產階級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二、非選擇題

9、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都發生了和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對歐洲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影響呢?

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

——馬克思

(1)中世紀晚期,租地農場的出現與莊園經濟的發展有何內在聯系?

(2)租地農場的出現,對歐洲日后的發展有何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D 3.D 4.D 5.C 6.D 7.A 8.A

二、非選擇題 9. (1)農奴和領主關系的變化。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不再為領主提供勞役,以此獲得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又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農奴對領主的人身依附關系越來越弱,農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強。(2)租地農場的出現。(3)手工工場的變化。一方面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另一方面他們不再僅僅為自己生活而生產,更多是為了適應市場而勞動。手工業者開辦作坊,家人,幫工和學徒一起生產,規模比較小。 10. (1)

中世紀晚期,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越來越多的領主出租直領地。后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了租地農場。

(2)租地農場的出現,提高了農業生產力,促使農場主將富余的農產品推向市場,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加速了莊園經濟制度的瓦解,推動農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第四篇:部編版九上古詩鑒賞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展開合理想象和聯想,描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所展現的畫面。

他端起酒杯,卻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為精神苦悶,所以眼前擺著這么多美味佳釀,也難以咽下。他離開坐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心中茫然。

2、“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運用了哪兩個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邊垂釣,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夢見自己乘船經過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國君重用的典故。詩人的用意是為了表明他雖遭權貴的排擠,但對從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會被朝廷起用,為國家做出一番事業。

3、聯系全詩,談談你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一句的理解。

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我相信仍將會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說:總會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突出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對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實現愿望的堅定信念。 4透過全詩,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詩人形象? 一個雖飽含苦悶,憤懣迷茫之情,卻又充滿信心,執著地追求理想,滿身豪氣的詩人形象。 5“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作用? 用了四個三字短語,節奏短促,反復詠嘆;表達了詩人對理想抱負不能實現的感嘆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場面?作用是什么? 描寫了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詩人悲憤、失望的心情。

7.本詩題為“行路難”,但縱觀全詩,詩人的人生態度是怎樣的?請舉例說明。

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結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兩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的開頭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什么意思?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答:這兩句意思是寫作者自己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在道旁一樣。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心情。

2、本文運用了典故,請把它找出來。并說說所表達的感情。

答:本文有兩個典故,一個是"聞笛賦",一個是"爛柯人";寫出了作者回鄉所見,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么?含有怎樣的哲理?

答: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過”“萬木春”喻自己被貶后新貴們的仕途得意,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展。

3.詩中寫新陳代謝不可抗拒的一聯是________。這一聯的意思是:________。

1 答: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船旁邊,千帆竟發,無比熱鬧,病樹前頭,萬木爭春,充滿生機。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現。

4、詩人用"聞笛賦""爛柯人"這二個典故,分別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聞笛賦"懷念故友,那些被貶或被害的朋友;"爛柯人"自已被貶離京太久,這里變化很大。

5、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A、詩題中的"樂天"是大詩人白居易的字。劉禹錫在揚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對劉禹錫被貶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與關懷,詩人就寫了這首詩來答謝。

B、首聯兩句盡寫自已被貶遭遇之情,但詩人并不直率傾訴自已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自身"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來表達,使詩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C、"懷舊"句表達了詩人對受害戰友王叔文的悼念,"到鄉"句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故貼切、感情深沉。

D、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頷聯,意思是:個人的沉淪算不了什么,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末來肯定比現在好。它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氣概。

6、簡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為什么會成為千古名句。

答案:詩人以"沉舟""病樹"作為反襯并自喻,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于生機的景象;表現了自已對仕官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正因為這兩句詩有如此高的思想、藝術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會成為千古名句。(意思對即可)

7、詩歌第

一、二聯起什么作用?

答:寫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現出無限辛酸和憤怒,實為下聯張目蓄勢,起到欲揚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聯用典貼切,表意深刻。

8.詩歌第三聯(頸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以“沉舟”“病樹”自喻,“千帆過”、“萬木春”形象生動地展現出未來的美好,說明坎坷是暫時的,光明和希望必將到來。感情基調由沉郁陡轉為激昂,蘊含了樂觀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態度,富于哲理。

9、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現出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答: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側仍有千帆競發;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兩句詩活潑形象地描述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表示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10.詩的尾聯其實是點睛之筆,不能忽略。“長精神”三字含義深刻,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忍不拔的氣概。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2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這首詞開篇發問,起筆不凡。畫橫線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思? 答:中秋對月,抒發了強烈的思親之情,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對人生的感慨。

2.這首詞,歷來被認為是中秋詞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你認為這首詞為什么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答:(1)詞人借與明月的對話,探討人生的意義(抒發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詩的意境豪放而闊大;(3)情懷樂觀而曠達;(4)想象豐富,富有浪漫色彩;(5)語言如行云流水。(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點答對其中三點即給3分。) 3.下列對《水調歌頭》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爰,下闕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4.談談你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的認識。

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為;——正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本是自然的規律。

5、賞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答:最后這兩句是作者的進一步自我解脫。他的不羈的才情與超脫達觀的個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悶與惆悵,并最終發出了喚起人類普遍情感體驗的名句,道盡了千載離人之情。終于釋卻離怨,從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6.這首詞表現了詞人什么樣的情感變化? 上闋中作者表現了厭倦塵世生活的傾向,“我欲乘風歸去”,但思慮過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轉而放達開闊?;?,作者的感情從抑郁惆悵到樂觀豁達。

7、“此事古難全”里的“此事”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夜憶舍弟 杜甫①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②。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注]:①這首詩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爆發,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許多地區都陷入戰亂。②問死生:探問生死。

1.請從寫作手法的角度賞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 這兩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從今夜開始更涼更白,月亮是故鄉的最圓最亮,這里的景融入了詩人更多的主觀感受,是詩人思親思鄉情感的真實體現。

3 2.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者在本詩中抒發了哪些情感。 “月是故鄉明”——思鄉;“有弟皆分散”、“寄書長不達”——思親;“況乃未休兵”——對戰爭停止的期盼。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樣的,但詩人為何偏偏說“月是故鄉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詩人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這種以幻作真的寫法并不使人覺得于情理不合,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濃濃思念。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⑴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貶潮州路八千⑶。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⑷! 云橫秦嶺家何在⑸?雪擁藍關馬不前⑹。知汝遠來應有意⑺,好收吾骨瘴江邊⑻。

⑴左遷:降職,貶官,指作者被貶到潮州。藍關:在藍田縣南。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論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稱天有九層,第九層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遙遠。八千,不是確數。

⑷“欲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希贺M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殘年:顧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嶺:在藍田縣內東南。

⑹“雪擁”句:立馬藍關,大雪阻攔,前路艱危,心中感慨萬分。擁:阻塞。藍關:藍田關,今在陜西省藍田縣東南。馬不前: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驅馬涉陰山,山高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韓湘。應有意:應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韓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嶺南瘴氣彌漫的江流。瘴江邊:指貶所潮州。

1、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忠而獲罪的悲憤憂傷的思想感情。

2、“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一聯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鮮明的對比之意,這反映了詩人怎樣的處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對比反映了詩人命運急劇變化的處境。表現了詩人對自己忠心為國卻遭貶謫的怨憤之情。

3、賞析“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家何在”表達了詩人對家人、對國都的眷顧與依戀,“馬不前”寫出作者心事過重、前路的艱辛。通過對前路渺茫、嚴峻寒冷的環境描寫,與孤苦渺小的個人形成強烈的對比,暗示前路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內心無盡的難舍悲涼、憂家傷國之情。

4、頷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態?試作簡要分析。

答:想要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嗇殘余的生命。這一聯表明了詩人對國家的忠心,同時表明自己因忠心卻被貶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長沙過賈誼宅①

唐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②,萬古惟留楚客③悲。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詩人因公務南至湘中,瞻仰賈誼故宅寫下此詩;此前,才華橫溢的詩人曾因“剛而犯上”被貶。②棲遲:淹留。③楚客:指賈誼。賈誼曾被漢文帝重用,后被疏遠,任長沙王太傅。

1.依現代漢語來看,這首律詩不押韻;但按唐代的讀音,此詩是合乎律詩規范的。推測一下,本詩的“悲”“ 涯”和 遲、時、知在古代是押韻的。 2.下列對作品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D)

4 A.首聯寫賈誼被貶長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涼,奠定了全詩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調。 B.頷聯寫詩人步入賈誼故宅所見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圍,為下文抒發感慨做了鋪墊。 C.頸聯寫賈誼當年在湘水憑吊屈原,如今,詩人又來到長沙憑吊賈誼;此乃萬古同悲。 D.尾聯感嘆唐王朝風雨飄搖時卻貶謫無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發出了憤怒的質問。 3.本詩頜聯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試作簡析。 答案:頷聯通過對“人去后”、“日斜時”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為下文抒發感慨做鋪墊。 (2)試分析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本詩借古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請解釋“鳧”和“回塘”的意思。(2分)

鳧:野鴨

回塘: 圓而曲折的池塘 (2)“客行悲故鄉”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與之相照應的句子是哪一句?

思念故鄉;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3)尾聯在全詩的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內容:思鄉之情,反映了詩人留戀故鄉的真摯感情.才離開家鄉不久,便在夜里夢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鳧雁來回游動,自得其樂,而自己卻在離家遠行的路上。

結構:與首聯中的“客行悲故鄉”照應。

(4)“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5)頷聯是被人傳誦的佳句,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只用幾筆淡墨的線條,就勾勒出富有畫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圖”;每句有三個名詞組成,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早春圖”;通過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羈愁旅思”。 (6)“鳧雁滿回塘”表現了怎樣的意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作者通過想象寫成群的鳧雁在水中嬉戲,表現歡樂的氣氛,從而反襯旅居在外的游子思鄉之悲。

咸陽城東樓 許渾(晚唐詩人)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1.根據內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

官宦在外,思念家鄉;國勢動蕩,危機四伏;江山依舊,世事滄桑。一個“愁”字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以“愁”開篇,其后交待“愁”的緣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發)。 2.簡要賞析頸聯的表達效果。

頸聯晚眺近景,虛實結合(或從“視聽結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強調過去的禁苑深宮,現今只是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蟬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對比)滄桑的世事,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發詩人的思古幽情”) 3. 《詩境淺說》評“山雨欲來風滿樓”可謂“絕妙好詞”, 試從內容角度賞析。

“山雨欲來風滿樓”是全詩的警句。周圍的群山雨意越來越濃,大雨即將到來,城樓上已是滿樓的狂

5 風。全句只有寥寥七個字,十分形象地寫出山城暴雨即將來臨的情景,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但是作者并不僅僅只是寫自然界的變化,而是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唐皇朝的統治,已經面臨著崩潰在即的危機。社會也到了大變動的前夕。這種社會大變動的征兆,已經反映得極為明顯。也是出現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寫出這個概括性極強又十分形象的詩句。由于自然界的變化與社會的大變動具有某些共性特點,所以它的引申意義被后人在許多場合引來說明社會大變動即將到來的某種征兆。

4.許渾的咸陽城東樓。請從情景交融的角度簡要賞析本詩。

本詩開篇愁字籠蓋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與下文構成因果關系。開頭講愁,下面則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東風:春風。無力:沒有力量。殘:凋謝。絲:雙關,既指“絲”,又隱指相思之“思”。蠟炬:蠟燭。蠟燭燃燒時淌下的蠟油稱燭淚。但:只。改:指容顏變得憔悴。 蓬山: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這里指對方住處。

青鳥:神話中的鳥,像烏鴉,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這里指傳遞信息的人。為:替。探看:探探看,打聽一下。

1.李商隱的《無題》寄托了仕途苦悶的心情,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寫傷別的詩句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詩中通過神話傳說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徑,表達了自己情感的詩句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如果把此詩當愛情詩來讀,那么,“蓬山”在詩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來是指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這里用來借指戀人住處。 4.有人認為“春蠶”兩句是寫詩人自己,“曉鏡”兩句是詩人設想的女方,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答]同意。頷聯巧妙的運用比喻和雙關,明寫春蠶實寫人,寫出主人公對戀人思之切、愛之深、情之堅定;頸聯則由己及戀人,擬想兩人別后幽思孤寂的情狀,設想對方的種種情狀,以示相愛之深。 5.為什么說“相見時難別亦難”,兩個“難”連用有何深刻含義? [答]樂聚恨別,人之常情。一對忠貞不二的情侶,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見,這是多么動人的場面啊!真可謂:“相見時難”。然而好景不長,馬上又要天各一方。這分別之際不是比相見更令人愁腸寸斷嗎?所以說“別亦難”。兩個“難”字表面似同,義實有別,而其藝術效果卻著重加強了“別難”的沉重力量。

6.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可有多種理解。你還可以用來形容什么人?說說你的理由。 [答]“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 7.試簡析本詩的抒情特點。

本詩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蠶和蠟炬一對最具表現力的比喻來抒寫強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

行香子 秦觀 【宋】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6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飛揚,飄揚。

1. 填空:這首詞隨作者的春游(游覽)順序(或游蹤)展開景物描寫,作者筆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麗、生機勃發(或欣欣向榮)的特點。

2. 這首詞的白描手法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分析。

答:這首詞語言簡潔,極少修飾;如“紅、白、黃;啼、舞、忙”,有靜有動,有色有聲;描繪出一幅百花盛開,鶯歌燕舞的美好圖畫。(切合題意,舉出實例,分析具體即可) 3.詞人在詞中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層層綠樹,環繞村莊,盈盈碧波,漲滿池塘。這里鮮花盛開,色彩繽紛,讓人沉醉。逶迤繚繞的圍墻內,茅堂隱隱,小橋流水近旁,酒旗飄揚。這里鶯鳴蝶舞,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萬物競發的田園風光圖,表達了詩人對農村自然景色的喜愛之情。 4.請對這首詞寫景的手法及其語言特點進行賞析。

這首詞以白描的手法,上片側重描述靜態景物,靜中有動;下片側重描摹靜態景物,靜景動景又相互映襯,寫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機。 這首詞格調輕快,語言清新、淺近。質樸自然的村野風光隨著詞人輕松的腳步、歡快的情緒次第展開,達到詞的節奏與詞人的感情之間的和諧統一。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對比是本首詞一大特色,如內容上“不識愁”和“識盡愁”、“少年”和“而今”構成對比。 2.下面關于本首詞中“愁”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詞中的“愁”,有指詞人無病呻吟之閑愁。 B.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憂國憂民之憂愁。 C.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抑郁、傷感之離愁。 D.詞中的“愁”,有指詞人懷才不遇、報國無路之哀愁。

3.上下兩闋緊扣一個“愁”字來寫,這兩個“愁”有何不同? 前者是“閑愁”,涉世未深的少年的做作之愁;后者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無法言說的“哀愁”。 4.這首詞下片“欲說還休”采用疊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現了詞人內心的痛苦與孤獨。 5.“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是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愁。 6.而今識盡愁滋味的“盡”有什么表達效果?

概括詞人半生艱難辛酸的經歷;使整個詞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個大轉折。 7.詞人“識盡愁滋味”卻“欲說還休”是因為愁緒太多,無從說起。

第五篇:2017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3課《寒號鳥》教案

部編本2017秋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寒號鳥教學設計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運用對比手法寫的童話。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壘巢的不同態度和不同結果,說明了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

教學內容:

全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喜鵲和寒號鳥是鄰居。第二部分(從“幾陣秋風”到“正好睡覺”)寫冬天快到了,喜鵲忙著壘巢準備過冬,而寒號鳥卻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壘巢。第三部分(從“冬天說到就到”到“得過且過”)寫冬天到了,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得過且過,還是不肯壘巢。第四部分(從“寒冬臘月”到結束)寫寒冬臘月,喜鵲在溫暖的窩里熟睡,寒號鳥卻凍死了。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四部分的內容,讓學生知道好逸惡勞,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最后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范例講故事,學生回家也把故事變成自己的話講給父母聽。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能按事情發展順序,把幾句話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教師引導學生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

教學重點:

理清事情發展順序,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教師引導學生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得到。

教學方法:

引導理解法、讀書指導法、示范演示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揭題。(教師出示第1張有課題的幻燈片)

(1)齊讀課題“寒號鳥”,讀準多音字“號”。

(2)你知道寒號烏是怎樣一種動物嗎,我們一起來認識主人公“寒號鳥”。(教師出示第2張有寒號鳥樣子的幻燈片)并介紹:傳說這種鳥經常在冬天的晚上不斷地號叫,發出“哆啰啰、哆啰啰”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寒號鳥”。(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寒號鳥的樣子,對課外知識豐富的的同學及時鼓勵。)

2.教師布置自學要求: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我們學習后從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請同學們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用“•”點出你認為容易寫錯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詞或句。

(2)讀通課文,用“„„”劃出表示季節變化的句子。

(3)填空:這篇童話通過()和()作對比,寫出了喜鵲是()的,寒號鳥是()的。

二、初讀課文:

過渡語: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按照閱讀提示讀書學習很認真,這時候老師檢查一下你們學習的情況。

(1)開火車朗讀課文。(同學們聽后互評并糾正)

(2)(教師出示第3張有詞語的幻燈片)指名學生讀一讀詞語:石崖、壘巢、懶惰、寒冬、吵鬧、厲害、悲哀、臘月、獅子、寒號鳥、伸伸腰、縫隙、大雪紛飛、得過且過、凍得打哆嗦。(學生讀詞語后互相交流評點)

(3)學生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教師點撥:“懶”字中間“束”羽寫成“束”。) (4)練習按時間順序組句成段。

a.指名讀讀用“„„”劃出的表示時間的句子。

b.學生獨立默讀體會,哪些句子跟季節變化有關,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節變化?(刪去跟季節變化無關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讀懂三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哪句話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教師出示第4張第一自然段句子的幻燈片)指導學生有表情地讀句子體會意思:幾陣秋風,樹葉落盡,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說到就到,寒風呼呼地刮著。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風像獅子那樣狂吼,河里的水結了冰,崖縫里冷得像冰窖。

(2)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冬天快要到來的自然環境。(學生理論,互評)

(3)齊讀第1自然段。

2、學習2~5自然段。

a.默讀2~4自然段,思考: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一一一”劃出)b.檢查(教師出示第5張幻燈片)抓“太陽暖和,正好睡覺”體會寒號鳥懶惰。

c.還從哪里看出寒號鳥懶惰?(1):寒號鳥不聽勸告,躺在崖縫里對喜鵲說:“„„”。

d.抓“不聽勸告”深人體會寒號鳥懶惰。 (1)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教師出示第5張幻燈片后半部分內容指導學習)

(2)喜鵲怎么勸告?(喜鵲第一次勸告:寒號鳥,別睡覺,大好晴天,趕快壘巢。教師結合喜鵲勸告的話語指導讀→評點→范讀→自讀→齊讀)

(3)從哪里看出寒號鳥不聽勸告?(寒號鳥說:“傻喜鵲,不要吵,太陽暖和,正好睡覺。”)(圈圈劃劃,自讀體會,結合指導讀寒號鳥的話:指讀→評點→自讀→男女生對讀)

(4)教師指導學生展開想象:喜鵲是怎樣再次勸告寒號鳥的?現在天氣(),你看我(),你卻(),()

e.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喜鵲勸告寒號鳥,寒號鳥不聽勸告的語句。(想象自讀→指讀評點→女生齊讀)

f.教師引導學生讀第5自然段體會交流。

3、學習6~8自然段。

a.回顧學法:抓“不聽勸告”這幾個重點詞語提問解答,深入理解課文。b.啟發學生圍繞“還是不聽勸告”(教師出示第6張幻燈片)討論交流:

(1)寒號鳥不聽誰的勸告?

(2)誰怎么勸告?(喜鵲第二次勸告寒號鳥:“趁天晴,快壘巢,現在懶惰,將來糟糕。”)

(3)從哪里看出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寒號鳥說:“傻喜鵲,真啰嗦,太陽暖和,得過且過。”) (4)想象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的結果會怎樣?

c.四人一小組討論,準備匯報。 123下一頁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公務員xx年度工作計劃下一篇:集團公司xx年工作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