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風險及防范論文范文

2023-03-06

審計風險及防范論文范文第1篇

一、探視當下, 審計現貌“漏洞仍存”

審計工作雖具有一定的不可規避的風險, 但是需要重視的是絕大部分風險歸屬于可避風險, 針對審計這一部分的工作, 我國國家政策也在政策規避與防范、提升上予以極大的幫扶, 但與復雜萬象、種類繁多的市場經營而言, 審計工作真正做到全部提升可能性還有待考證。筆者就醫院審計工作展開探視, 發現就當前的醫院審計狀貌而言, 依舊存在待改進“漏洞”:

(一) 環境構設單一, 職能發揮受限

屬于醫院管理方面的工作模塊, 這就導致審計工作的展開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和針對性, 即一般性工作人員無法、沒有權限參與審計工作, 這就導致相關工作的展開具有環境上的缺陷性。同時作為醫院多種綜合工作開展的重要關鍵點, 審計工作無法獨立于繁復業務外, 這就又形成了審計工作對其他工作模塊數據采納的必要性。但是就醫院當下具備的工作環境而言, 要實現環境上的互相融通、合作還需一定的時間、空間。在這樣的一個系統中, 往往相關人員很難在展開審計工作時提出自己保留的數據信息, 積極性也在其中受挫。例如, 有些人員掌握一定的重要信息, 但缺乏上報的渠道, 而審計人員無法最大程度獲取重要信息, 環境的相對隔離性、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最終審計質效。

(二) 項目設置繁復, 工作質效受限

作為一個大型的大眾消費場所, 醫院具有的業務實際上不僅僅局限于消費, 而是更多顯現出其具有的復雜性, 尤其是針對審計工作而言, 其工作人員在進行相關項目的審計時, 往往需要解決繁多的問題。在政策管理制度加深、競爭因素強化的當前, 審計工作相關項目的展開更顯示出繁復性, 尤其是核資審計模塊工作, 無論是資產, 還是負債等業務, 相關人員均需要進行一一核實[1]。首先針對這一工作而言, 其核算項目數量繁多、程序復雜, 關系業務也十分繁雜, 工作開展難度性大;其次, 由于審計資產還可能涉及到國家利益, 再進行審計工作中, 還可能出現私用公資的現象;再者, 相關審計理論夯實度低、實踐性低以及監督檢查工作的欠缺, 導致審計工作“難上加難”。

(三) 人員管理欠缺, 審計效果低下

人員管理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基點, 同時也是醫院整體運作高效的保障性因素之一。但綜合觀察當下的許多醫院審計崗位, 風險形成因素中主觀性、個體性錯誤占據一定的位置。首先就審計人員專業性知識與實踐性經驗而言略顯欠缺, 一是崗位工作人員“老化”, 長久得不到更新, 一是培訓、學習工作不到位、不嚴謹、不務實, 導致一些“新人”濫竽充數;其次, 是醫院各項工作安排具有不恰當性, 絕大多數人力資源被安排到其他崗位中, 固定的人員與日漸繁復的工作之間矛盾凸顯, 人員往往不堪重負;最后, 人員監督工作不到位、不嚴苛, 例如出現崗位缺勤、玩手機、謊報等狀況。此外, 醫院相關負責人的領導能力、理念革新速度、改革質效等均能夠對審計工作產生影響, 而另外各醫院之間的競爭、人員創新思維、科技技術引進以及政策變化等也是構成審計工作現狀的重要因素, 所以這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問題[2]。

二、展望今后, 審計改進“有計可施”

針對以上筆者探討的審計工作現狀, 找到出現存在問題的“病根”, 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及其領導人員適當進行應有的改進共組, 確保優化工作及時、正確展開, 能夠為今后的審計工作更好地“保駕護航”。 (1) 強化組織, 落實審計。機構優化設置是展開審計工作改進的重要一步, 同時也是對優化審計工作環境展開的關鍵一步, 但是這一類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結合相關工作人員, 更是需要結合相應的領導思想引導, 將領導思想與工作人員經驗與理念進行融合發揮。首先應當結合醫院其他部門, 深切達成“伙伴”關系, 將各部門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充分融合, 并以價值信息的收取集中部門人員, 達成“跨部門合作”, 這不僅益于提升醫院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友誼, 更益于提升審計工作整體質效[3]。另外在確保審計工作與其他部門工作之間“友誼”關系的同時, 還應當注重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即需要確定相關人員能夠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中穩定工作, 整體確保審計內部工作的有序行進。 (2) 強化監督, 完善工作。人員管理工作是整頓、提升審計工作質量的“要點”, 在《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監制與審計風險》中就審計風險做出重要探討, 尤其是主觀意識、個體原因引發的審計事故屢見不鮮, 例如工作人員審計失職、有意性破壞以及貪污、私吞公資等, 對關乎個人、醫院整體甚至國家利益的審計工作而言, 這些行為均能夠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4]。所以, 要在規章制度上、實際管理行動上給予人員最大管制, 切實落實審計工作詳細化、細節化管制和監控工作, 做到每一人、每一步工作均能夠有法可依、有據可言, 讓正確的財產觀、工作觀深入每一位人員。 (3) 優化收費, 正確判斷。尤其針對醫院而言, 收費是其重要業務, 不僅直接關乎醫院實際性收益, 更直接與人民大眾的切身利益所掛鉤, 所以收費同樣也是審計工作改進的一大挖掘點。首先是合理收費、核實審計, 這主要體現在強化日常醫院收費, 如藥品消費、檢查以及手術收費等項目, 這些項目種類繁多, 需要及時做好登記記錄工作, 加強對相關醫生、護士以及收費柜臺的監督、管理, 確保收費合理、資金數目正確。另外醫院需要定時或不定時針對相關人員展開培訓, 提升其對財產的認識與管理, 例如可以聘請專業講師進行知識講解、設置審計專業培訓機構, 定期帶領員工進行學習, 與時俱進提升自我職業技能與道德修養;另外醫院還可以通過宣傳視頻、手冊印發等手段提升員工技能[5]。 (4) 加強效益, 有效評估。作為一個特殊性的服務場所, 醫院一方面提供服務, 一方面也注重財產效益方面的管理與研究, 而醫療設備與效益收入也成為醫院所關心的重要問題。因為作為硬性技術的存在, 醫療設備管理不僅具有技術上的更新與提升, 更具有效益收入、技術開發的積極性作用, 這是促進效益增收的重要因素[6]。再者在進行效益優化提升時, 應適時將其融入審計工作中, 借用審計相關金融財經管理知識對其進行科學化計算與管理, 例如, 醫院在測定效益數值時, 應充分融合使用限值及其指數、投資相關率、指標數值等因素, 再根據這些數值顯示進行深入探究, 將數值帶入設備考察, 檢測其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審計過程中需要及時做好預算工作, 確保最終能夠受到與估算值相差不到的效果。審計工作的展開是一項綜合性十分凸顯的工作, 在改進中除卻以上幾類方法, 還可以積極改進, 多方采用其他方法進行綜合管理、提升。例如, 醫院針對人力資源現狀積極進行調配, 可以從外招聘更為專業的人才進行空位填補, 針對“一人多職”狀況適時進行資源調配, 適當減輕工作人員工作承載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 審計工作是醫院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性因素”, 既是鋪墊, 也是動力, 尤其在市場因素的影響下, 審計工作顯現出其“漏洞”之處, 這需要綜合檢測、整體改進, 能夠以“現狀”為出發點, 以“改進”為主要手段, 做到組織上予以改進、環境上予以優化, 同時能夠強化監督、優化收費、加強效益。從上, 能夠積極、正確領導, 及時發現審計問題, 適時給予改正, 提升管制效果;從下, 能夠積極配合, 積極響應, 堅守崗職, 將審計工作做到實處、細節、正確, 將審計工作視為一項重要任務。

摘要:不僅是針對醫院整體工作而言, 審計工作高質高效完成同樣也是其他各類行業工作的關鍵點之一。競爭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步完善與健全而逐漸得以凸顯, 這為醫院積極主動提升自我工作質效做出要求, 審計工作關乎醫院各方面發展規劃, 是醫院大小事務安排的基礎性因素之一, 所以強化革新、改進技術以提升整體審計工作具有必要性和長遠性。但就許多醫院而言, 在審計工作方面依舊存在許多桎梏等待解決、填補, 文章就當下醫院審計方面的工作做簡要探析, 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性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升整體審計質效做簡要分析, 希冀有所借鑒意義。

關鍵詞:醫院審計,現狀分析,風險防范,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媛.信息化環境下醫院審計風險防范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 2017 (19) :204-204.

[2] 姚艷.探討醫院審計面臨的問題及審計風險防范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 (22) .

[3] 董芳芳, 李楊茜, 甘定友.醫院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6, 33 (5) :412-414.

[4] 郭文茹, 王承馨.淺議醫院財務收支審計風險與防范措施[J].中國市場, 2017 (27) :204-205.

[5] 趙延杰, 楊永峻.淺析醫院審計面臨的問題及審計風險防范對策[J].現代企業文化, 2016 (6) :154-154.

審計風險及防范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一直以來,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多以國家審計為參照。在實施審計全覆蓋進入一個新階段的背景下,通過分析審計全覆蓋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從審計監督體系、國家治理體系和審計風險防范的宏觀視角來認識內部審計,對審計全覆蓋等同于國家審計全覆蓋、僅從國家審計視角認識內部審計、國家審計風險防范限于審計過程本身等問題進行反思,明確我國內部審計在審計監督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為進一步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應強化審計機關履行法定監督指導職責的管理體制保障,搭建促進內部審計素質提升的平臺,落實促進內生性發展的成果利用機制,擴展內部審計所屬組織外延。

【關鍵詞】內部審計;全覆蓋;審計監督體系;基礎性作用

自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以來,審計全覆蓋得到全面推進。到2017年年底,審計署對中央一級預算單位實現審計全覆蓋,對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覆蓋率達到75%以上[1]。地方各級審計機關的審計覆蓋面也有較大提升。但是,在推進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矛盾。如審計署2017年9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投資審計工作的意見》,并召開全國審計系統專題視頻會議,直接目的是糾正與同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印發的《對地方性法規中以審計結果作為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竣工結算依據有關規定的研究意見》不一致的監督行為,更重要的是要解決政府投資審計中制度機制不夠完善、部分投資審計工作質量不高、審計結果運用不規范等問題。與審計全覆蓋和《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簡稱《內審規定)》調整范圍保持一致,本文討論的內部審計范圍限于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

一、當前審計監督全覆蓋存在的突出矛盾

1.資源約束與全面覆蓋的矛盾?!胺彩褂秘斦Y金的單位和項目,都要接受審計監督”,是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等實施審計全覆蓋的初衷。但全國使用財政資金的單位多達300多萬個,需要實施審計監督的面非常大。目前,全國國家審計人員只有9萬多名,審計力量嚴重不足,基層審計機關人力資源不足與審計一任務繁重的矛盾尤為突出[2]。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63.17萬億元,其中屬于國家審計監督范圍的國有控股資金投資達23.29萬億元,占比達36.87%。根據審計署統計數據,目前市縣兩級審計機關人員占全國審計人員總數的89%,有的縣級審計機關用于投資審計的工作量達60%。加之當前連年組織的國家宏觀政策跟蹤落實審計,政府性債務、保障性住房等專項審計,占用了大量基層審計機關人員,造成法定的同級預算執行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需要全覆蓋的審計項目無力安排或疲于應付。時間緊,任務重,為完成任務,走“簡易程序”,相當一部分審計項目沒有列入審計機關年度計劃,不下達審計通知書,不出具正式的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甚至部分項目久審不決,長達五六年之久不能審結[3]。

2.全面審計與突出重點的矛盾。在審計資源不變、審計任務逐年增加的情況下,確保重點單位、重點領域審計無疑是合理的選擇。但多年以來,卻難以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例如,審計署1991年印發的《基本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審計試行辦法》規定:符合驗收條件的新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其竣工決算應經過審計機關審計。審計署2006年發布的《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管理辦法》,2010年發布的《政府投資項目審計規定》均要求,確定年度政府投資審計項目計劃要遵循“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確保質量”原則,把“全面審計”放在第一位,實現“財政資金運用到哪里,審計就跟進到哪里”,而“突出重點”只體現在審計內容安排方面。一些審計機關在安排審計項目時,要求“凡投必審”,所有的政府投資項目都要經審計機關審計,不顧實際情況鋪攤子、上項目。各行業主管部門在規定基本建設項目驗收辦法時,如《農業基本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管理規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驗收管理規定》《公路工程竣(交)工驗收辦法》等,都體現了“竣工決算必審制”理念,將己經審計作為竣工驗收條件。直到2017年9月審計署發布的《規范投資審計意見》中才改變思路,要求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統籌制定年度投資審計計劃項目。

3.審計信息化建設不均衡與全覆蓋要求不適應的矛盾。對審計機關而言,審計全覆蓋意味著審計項目數量的急劇增加,審計項目巨型化、數據海量化、對象復雜化的趨勢日趨明顯。這將促使國家審計機關不斷改進技術方法,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以適應審計全覆蓋[4]。按照原審計長劉家義[5]的要求,審計信息化建設要做到:數據歸集要“全”,審計分析要“深”,技術應用要“新”,創新計算機審計技術,努力實現五個“一體化”。審計署在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地方審計機關在此方面參差不齊。審計信息化建設中信息資源的獲取來自兩方面:審計機關內部信息的積累整理、被審計單位信息的共享利用。2014年審計署成立了電子數據審計司,負責對全國各行業、各部門、各地區審計業務電子數據的采集、驗收和整理,并對電子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利用,協助審計組開展綜合數據分析。目前,審計署已經收集了包括財政、金融、公安、人社、海關、稅務等全國多個行業和部門的審計數據,掌握了豐富的信息資源,能夠有效確定審計風險點,提高審計效率,推進審計全覆蓋。但對基層審計機關而言,審計署并未下放數據共享權限,無法利用相關信息資源。同時,各級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和其他監管部門的信息資源實時共享程度各不相同,尤其是基層單位的信息化程度和數據權限均較低,基層審計機關難以從被審計單位獲取充分的外部信息資源,制約了其審計效率和深度,對于被審計單位內部信息資源甚至不如內部審計部門掌握得多。

4.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合力不足的矛盾。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的《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中辦發[2015]58號)明確要求:“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钡L期以來,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涇渭分明,未能有效銜接。我國改革開放后恢復審計制度時,國家審計力量不足,且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因此,將內部審計定位為國家審計的基礎和國家審計職能的延伸。在審計署1983年9月成立之前的8月,《國務院批轉審計署關于開展審計工作幾個問題的請示的通知》(國發[1983]130號)提出“可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內部審計機構,或配備審計人員,實行內部審計一監督”;并明確“建立和健全部門、單位的內部審計,是搞好國家審計的基礎”。隨著國家審計力量的增長、國有經濟占比的下降,內部審計作為國家審計輔助力量的角色逐漸淡化。盡管理論界對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及其協作探討得較多,但在審計實踐中,許多地方的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漸行漸遠。國家審計機關與內部審計機構之間不溝通審計計劃,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不進行檢查,內部審計力量和成果得不到利用。對內部審計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被認為是審計機關的邊緣業務,內部審計自律組織也受到近年來推進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的外部氛圍影響,許多地方內部審計協會的指導監督功能名存實亡。內部審計因其獨立性較弱、業務人員流動性較大,受到審計機關的輕視,使得許多單位認為內部審計可有可無,精簡內審機構、弱化內審職能的現象較為普遍。

二、對全覆蓋審計監督體系中內部審計作用的反思

上述問題的存在,有體制、機制、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國家審計機關不可能對所有資產、所有項目進行全面審計,只能是“有深度、有重點、有步驟、有成效”的全覆蓋[6]。國家審計缺位的地方,其他審計監督方式必須及時補位。從整體審計監督體系、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功能、防范審計風險等多維視角進行反思,進一步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和作用,就顯得非常必要。

1.審計監督體系視角:是審計全覆蓋,而不是國家審計全覆蓋?!蛾P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對實行審計一全覆蓋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強調加大審計資源統籌整合力度,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有效利用社會審計力量??梢钥闯?,實行審計全覆蓋應基于整個審計監督體系,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共同發揮作用,而不是僅依靠國家審計力量。但該意見對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如何協同、資源如何統籌,沒有詳細規定。

目前,“國家審計全覆蓋”與“審計全覆蓋”兩種說法同時并行。大多數探討“國家審計全覆蓋”及其實現路徑的文獻以及專家解讀,均缺少對這兩個概念的辨析,或者直接將兩者等同起來。各級地方政府對《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的貫徹實施意見,只是將“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這句話原文轉發,沒有制定具體的貫徹措施和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各級審計機關安排審計計劃時,只考慮審計機關自身的力量,不考慮各主管部門、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建立、人員資源情況,形成了國家審計孤軍奮戰的局面。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對內部審計成果未充分利用,對主管部門或項目單位備案的內部審計結果置之不理,造成重復審計和人力資源浪費。還有的審計機關一開始不顧自身力量追求被審計單位數量全覆蓋,審計一署進行規范后又大幅收縮戰線,造成審計質量不高,審計風險加大。

2.國家治理視角:既基于國家審計基礎的定位,又基于審計監督體系基礎定位。我國于1983年恢復內部審計制度時,將內部審計視為國家審計的基礎和國家審計職能的延伸[7]。近年來,由于內部審計可以彌補國家審計的監督盲區,為國家審計提供可利用的內部審計成果,促進國家審計效率提高,其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大都仍限于國家審計的補充這一微觀視角。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學者開始從國家治理的宏觀視角關注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具有前沿性、基礎性、廣泛性、內生性等基本特征,通過兩個方面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發揮著獨特的基礎性作用。一是內部審計通過完善組織內部治理來改善國家治理的環境。內部審計不僅是組織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增加組織價值、促進實現組織目標的作用,還是內部治理結構的組成部分,具有監督制衡功能,是組織內部治理的基石。國家審計直接參與國家治理,而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微觀組織的治理狀況是整個行業、地區乃至國家這一復雜體系的治理基礎[8]。二是內部審計對其他審計監督方式發揮基礎性作用。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構成國家審計監督體系,共同協作服務于國家治理。國家審計是審計監督體系中的主導力量,而內部審計廣泛分布于各個經濟社會組織,處于審計監督體系的最前沿,具有先天的信息優勢,可為國家審計、社會審計提供可靠資料,減輕外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是開展國家審計、社會審計的基礎,在審計監督體系中發揮著最為基礎性的作用[9]。因此應既重視內部審計在微觀組織治理中的基礎作用,也看到其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價值,既認識到內部審計對國家審計的基礎性作用,也關注到其在審計監督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這有利于審計全覆蓋監督體系的完善。

3.風險管理視角:既是組織治理的第三道防線,又是審計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內部審計不僅是內生性的組織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環節,而且對其他內部控制措施的運行是否有效進行監督和評價,還具有預防、揭示和抵御風險的“免疫系統”功能,是組織風險管理的核心環節,被公認為組織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同時,內部審計也是包括國家審計在內的整個審計監督體系風險防范的第一道防線。

按照審計風險理論,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風險是產生審計風險的首要因素。若不重視被審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將審計工作僅定位于監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僅著眼于具體項目和資金的審計,發現問題即予以懲處,則不能從根本上督促法人單位持續完善組織治理,改進組織內部控制和業務活動中的薄弱環節,國家審計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導致屢查屢犯現象層出不窮。審計機關多年來的實踐經驗也證明,如果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內部審計機構組織得當、經常性開展監督,則違規問題就較少,風險隱患較小[9]。因此,要從根本上有效預防審計風險,不能僅局限于國家審計自身業務開展過程的風險管控,還要從組織治理環節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提高審計治理效果。

綜上所述,審計全覆蓋要著眼于整個審計監督體系,協同發揮各種審計組織形式的作用。內部審計是完善組織內部治理、改善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處于審計監督最前沿,更是防范審計風險的第一道防線,為外部審計提供大量的可利用成果,對統籌整合審計資源、增強審計監督整體效能具有重要意義,在審計監督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三、促進內部審計發展完善審計監督體系的路徑

1.強化審計機關履行法定監督指導職責的管理體制保障。在我國的審計監督體系中,國家審計居主導地位,《審計法》要求國家審計履行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職責。審計機關要明確內部審計是審計監督體系基礎的定位,健全各項制度、機制,為履行職責提供管理體制保障。一是要明確審計機關具體負責的職能部門,嚴格考核機制。審計機關的主要領導要重視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賦予具體職能部門或業務部門工作職責,并納入年度工作計劃,與其他審計業務工作同安排、同推進、同考核,還要嚴格落實規定,將這項工作納入對下級審計機關的考核內容[10]。二是要建立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業務聯動協同機制,審計計劃協同,業務開展聯動。審計一機關制定年度審計計劃時,充分分析內部審計工作計劃、工作總結、內部審計報告,尤其對被審計單位或其主管部門內部審計力量較強、經評估內部審計質量較高的,要更多地利用內部審計的資源和力量,審計機關的審計周期可適當延長。在對系統、行業或者業務同質性較強的單位進行審計時,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可以分別部署,分頭開展業務,信息互通,以發現和揭示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舉一反三。三是審計機關在審計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內部控制測評的業務流程。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情況、內部審計機構的健全和業務開展情況及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進行測試和評價,并在審計報告中反映出來,對于發現的重要缺陷,要督促被審計單位進行整改。

2.搭建促進內部審計素質提升的平臺。內部審計協會要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平臺和陣地功能,提升自律服務水平,促進內部審計工作整體素質的提升。一是建立指導監督平臺,制定和完善對內部審計業務進行指導和監督的制度措施,對會員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工作制度、業務開展等提出意見和建議,指導內部審計機構根據本單位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明確定位,緊扣防范風險、脫貧攻堅、污染防治等工作重點開展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大局能力。二是建立實務交流平臺,通過內部審計案例評選、實操交流、樹立內部審計先進典型、組織內部審計人員開展課題研究、有獎征文、對發表論文和調研報告給予獎勵等方式,鼓勵開展專題研究和理論研討,推廣先進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示范引領,分類施策,以點帶面,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執業勝任能力。三是建立業務培訓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培訓,對本地區、各行業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提示提醒,并指導審計方法和完善審計程序,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預判能力,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信息溝通平臺,使其成為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機構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借鑒國家審計“金審工程”的經驗,探索建立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分析、信息預警、查證落實以及信息交換等功能模塊)??偨Y各地內部審計人員參與國家審計的經驗,利用國家審計人員權威性強、程序嚴格、風險辨識能力高和政策掌握全面等優點,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熟悉行業政策、了解單位情況等特長,參與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跟蹤、經濟責任審計,以提高內部審計一人員工作的規范性和業務能力,改善國家審計人員緊張的局面。

3.落實促進內部審計內生性發展的成果利用機制。根據有關資料,到2014年年底,我國的內部審計機構有7萬個,內部審計人員達25萬余人,當年共實施審計項目154萬個,促進增收節支達1.19萬億元,向司法機關移送線索287起,在促進組織機構發展和夯實審計監督體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許多單位,因內部審計成果發揮作用不足,內部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受挫,職能發揮受到影響。要積極落實審計署運用審計成果和內部審計成果的相關規定,建立內部審計一成果的綜合利用機制,提升內部審計的影響力,使各單位將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健全內部審計制度作為自覺行為。一是落實國家審計對內部審計資料備案及成果運用的相關規定,審計機關在開展審計業務時,應積極評估被審計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有效利用內部審計成果,對內部審計已披露且已整改的問題,審計機關不再報告和處理,以增強內部審計對本單位保護的顯性作用,實現內部審計“激勵相容”效果的有效發揮。二是審計機關要開展專項檢查,督促各單位將內部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及其他審計的結果,作為考核、任免、獎懲干部和相關決策的重要依據,彰顯內部審計效能。三是聯合組織等部門加強考核,要求各單位把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作為所在單位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的重要內容。

4.擴展內部審計機構所屬組織外延,發揮行業內部審計機構作用。內部審計機構是審計監督對象的內設機構,根據《審計法》和《內審規定》的相關條款,內部審計機構所屬組織有三種:一是本單位,《審計法》第二十九條、《內審規定》第二條均明確規定,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二是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內審規定》第三條對內部審計的定義,包含了對本單位及對所屬單位開展的審計活動,并在第十二條明確應當對所屬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三是本單位及下屬單位,《內審規定》第十五條要求,下屬單位、分支機構較多或者實行系統垂直管理的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對全系統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內部審計機構所屬組織包括本單位以及所屬單位、下屬單位等三個范圍,并分別承擔開展內部審計、對所屬單位內部審計進行指導監督和管理、對下屬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三類職責。

一些行業的上級政府主管部門還根據行業性質、業務特點,制定本行業的內部審計指導辦法,對行業內下級政府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如:水利部積極對全行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召開全國水利審計會,組織全國水利審計培訓;交通運輸部印發了《公路水運建設項目內部審計管理辦法》《交通運輸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操作指南》等。

還有一些行業對財政財務關系屬于下級政府的項目法人所建設的項目進行審計或審核?!端こ探ㄔO項目驗收管理規定》要求竣工財務決算應當由竣工驗收主持單位組織審計,竣工驗收主持單位為水利部或初步設計審批單位,規定的審計管轄范圍和建設項目法人單位的審計管轄歸屬并不一致,實際上是一種行業內部審計。行業內部審計機構熟悉本行業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獲取信息的成本低、來源廣,更易獲得行業內的專有知識和獨特技能,也更容易取得行業內部相關成員的配合,并具有獨立性更高、威懾性更強的優勢,可對全行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指導、對重大項目進行審計[11]。

一些審計機關也注重發揮行業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督促行業和系統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機構建設,切實履行其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推進職能?!秾徲嬍痍P于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業務指導和監督的意見》提出“注重發揮主管部門的作用,會同制定行業性內部審計指導意見、內部審計工作指引等”,也是對行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肯定。

因此,應突破前面三種內部審計所在組織行政和財政財務隸屬關系的外延限制,在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中明確和規范行業審計的地位和職能。

四、結論

我國在推進審計全覆蓋的過程中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審計資源統籌整合不足、內部審計作用發揮不夠是一項重要的原因。從國家治理體系站位的高度、審計監督體系的全局,以及系統防范審計風險的視角來看,內部審計不僅是國家審計的補充,還是審計監督體系的基礎。要深入推進審計全覆蓋,在發揮國家審計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進一步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促進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在人力、信息、技術方面的資源整合,才能使我國審計監督體系發揮最大效用。

主要參考文獻:

[1]齊志明.三大攻堅戰審計怎么干[N].人民日報,2018-01-10.

[2]盧敬春.審計在腐敗治理中的作用——專訪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主任蔡春[J].中國法治文化,2016(12):25~27.

[3]胡澤君.在全國審計機關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投資審計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s://www.haikou.gov.cn/pub/root9/lhqzf/LHQ24/201801/t20180102_1149582.htm,2017-10-17.

[4]徐薇.國家審計監督全覆蓋的實現路徑研究[J].審計研究,2015(4):6~10.

[5]劉家義.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新時期審計工作[N].中國審計報,2014-12-26.

[6]劉家義.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更好服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N].中國審計報,2015-11-18.

[7]張銀.治理導向下的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關系研究[D].合肥:安徽財經大學,2014.

[8]鮑圣嬰.國家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與內部審計的定位與協作[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6):12~19.

[9]陶志偉.把握形勢主動作為加快推進新時代內審新發展[N].中國審計報,2018-02-26.

[10]朱忠明.提高站位順勢而為切實加強對內審的指導監督[N].中國審計報,2018-02-26.

[11]龐文群.公路工程審計監督全覆蓋的現實意義與實現途徑[J].交通財會,2016(10):31~36.

審計風險及防范論文范文第3篇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61)

摘 要:21世紀經濟全球化,企業競爭戰略化、全球化相伴而生?,F代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由傳統的查錯防弊、績效審計、內部控制審計轉向風險審計,對企業內部審計進行風險管理,已成為一種必然需求。在研究內部審計使命演變過程的基礎之上,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方面分析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最后提出控制內部審計風險的對策。期望通過防范內部審計風險措施的提出,能夠有助于企業規避和最大限度控制審計風險,營造良好的誠信執業環境。

關鍵詞:審計風險;內部審計;成因;對策

莫茨和夏拉夫在《審計理論結構》一書中曾指出:“作為一種職業,審計應對所有依靠其工作的人承擔責任。審計只有接受這些社會責任,才會確立它作為一種職業的地位?!眲⒚鬏x的相關觀點是,“審計環境影響著審計目標、審計假設和由此確立的審計基本理論、審計規范理論和審計應用理論”。內部審計從產生到現代,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已經經歷了財務審計、績效審計、控制審計和風險審計四個階段。

1 內部審計使命的演變過程

內部審計(internal auditing)的發展經歷了幾個世紀,其使命幾經變化。內部審計活動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由于受托經濟責任關系的產生,經濟組織內部的評價監督成為必要,宮廷審計、行會審計、莊園審計和寺院審計因此而產生,早期的內部審計形成。近代和現代的內部審計,是西方現代國際企業為加強內部經濟監督和經營管理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管理的內在需要而產生、發展起來的。

20世紀前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資本和生產高度集中,企業規模急劇擴大,企業內部采取分級管理體制成為趨勢。大型企業的最高層管理者需要授權獨立的機構和人員,對所屬分支機構和中下級管理層的經營業績進行內部評價和監督,近代內部審計由此產生。此時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主要體現在審查企業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表,了解受托人的責任履行情況。這時的內部審計以財務審計為主,審計目的是查錯防弊。

“二戰”之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組織目標的實現面臨非常大的風險。為了在激烈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企業十分重視內部審計的獨立評價、監督、保證和咨詢等作用?,F代內部審計由財務審計、發現舞弊擴大到經營管理活動和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領域。

從以上事實,我們不難看出,內部審計的產生主要基于三種基礎:一是財產和資本的委托經營管理,作為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結果的使用者主要是企業等經濟組織的出資人及其代表,用于與重大經營或選擇管理有關的決策,以保證出資人權益的最大化;二是經濟組織管理層次的增多,上層管理層需要通過內部審計,檢查中下層管理人員執行其制定的經營方針和策略的情況,審計結果的使用者主要是組織的上層管理人員;三是組織目標實現的風險加大,管理層需要通過內部審計的職能對組織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其審計結果的使用者應該是組織內部的管理層,用于經營管理、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決策。

進入21世紀,隨著企業戰略管理的實施,風險已成為決策內部審計方向的基礎。IIA(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2001年版《內部審計實務標準》規定,“首席審計執行官(CAE)必須建立以風險為基礎的計劃來決定審計活動的優先性,并且與公司目標相協調一致”,“內部審計活動的參與計劃必須以至少一年一次的風險評估為基礎”。我國財政部2008年頒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規定,企業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及時進行風險評估”,“準確識別與實現控制目標相關的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確定相應的風險承受度”。2009年3月華盛頓圓桌會議反復出現風險和風險管理的議題。會議提出,CAE應率先確保風險管理在整個組織的有效運行,讓內部審計在組織中扮演戰略伙伴和風險管理捍衛者的角色。

增強審計意識,重視審計風險,最大限度規避、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是當今審計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關鍵。本文結合審計工作實踐,對審計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范對策。

2 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信息時代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企業經營戰略化、全球化相伴而生,風險比以前任何時期更為凸顯。本文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方面分析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2.1 客觀方面的因素

企業面臨社會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必然導致審計難度和審計風險的增加。內部審計風險客觀方面的原因表現為:一是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F在我國企業中只有上市公司依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在董事會下設置審計委員會,其他很多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情況無法保持足夠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則審計工作面臨失誤與差錯的概率增大,審計風險增加。二是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我國有些法律、法規出臺相對滯后,致使對審計過程中的新情況無法可依,給企業審計工作帶來風險。三是企業審計業務復雜化。企業經營業務日趨復雜,內部審計范圍不斷擴大,不僅包括對財務上的審計也包括對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評價等工作,從而增加內部審計風險。

2.2 主觀方面的因素

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除客觀因素外,還有主觀方面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一是內審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目前,我國審計人員隊伍中,具備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雙高人才偏少,專業知識單薄,直接導致內部審計風險的產生。二是審計方法的局限性。我國內部審計方法仍以賬項基礎審計方法為主,審計目的還在“查錯防弊”階段,內部審計人員風險觀念比較淡薄,運用以風險導向為核心的審計方法防范和化解風險更無從談起。

3 防范內部審計風險的對策

企業成敗的影響因素很多,但更多取決于它駕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即管控內外部風險的能力。針對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分析,本文從三方面提出防范內部審計風險的措施。

3.1 嚴格執行審計程序,健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審計程序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具體包括:審計方案的編制、審計測試、審計取證、審計工作底稿編制、交換審計意見、草擬審計報告、征求被審計單位對審計報告的意見等。其中,審計測試和審計報告是關鍵環節。原因在于,審計測試由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構成,是審計風險產生的“導火索”,審計報告則是審計結果的書面總結,是審計風險的載體。作為企業的CAE,必須對這兩個審計質量環節高度重視。

3.2 實行內部審計外包

內部審計外部,也稱為內部審計外部化,是指企業將內部審計工作部分或完全交由外部的專業化機構和人員實施的一種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其實質在于,將企業的管理職能進行適當分工,利用外部專業化資源為內部管理服務,以期實現防范內部審計風險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標。實現內部審計外包,通常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主要采取四種方式:全部外包、合作內審、審計管理咨詢和協力式委外。

3.3 強化風險評估過程

重新評估企業風險,應包含正在發生的外部風險,并做到經常量化風險帶來的影響??紤]風險評估環境時也應考慮準備狀態、風險發生頻率和如何應對風險等因素,同時風險評估的所有領域都要考慮對組織信譽風險的影響。評估風險的相互影響程度,因為風險聯合之后,可能會類似于聲波的疊加效應,形成波峰,從而迅速擴大為高風險。

企業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戰略,已經逐步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這種變化的積極作用表現在:內部審計能夠加強與高管層和審計委員會之間的交流,并獲得一定程度的信任。通過使內部審計工作更加符合股東的期望和不斷調整風險關注點,內部審計工作也變得越來越靈活。將審計計劃的制定與業務戰略以及當前面臨的風險相結合,內部審計人員可以把工作重心從財務和合規性調整至更注重經營和ERM效果的戰略性角度,營造良好的誠信執業環境和規范的企業內部審計氛圍。

參考文獻

[1]馮來田.企業內部審計風險防范及其對策探析[J].財會研究,2010,(9):61-62.

[2]梁素萍.內部審計中的風險問題及其控制對策[J].財會研究,2010,(4):69-71.

[3]殷麗麗,李媛媛 編譯.經濟危機下的內部審計戰略[J].審計研究,2010,(1):39-46.

[4]陳思維,王會金.裴文英.審計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8).

[5]王曉霞.企業風險審計[M], 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7).

[6]劉明輝.審計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1).

[7]莫茨,夏拉夫.審計理論結構[M].北京:文碩等譯,中國商業出版社,1990.

[8]齊超.經濟制度與生產關系研究[J].北方經濟,2008,(12):17-18.

審計風險及防范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為一個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高度風險的行業,理應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防范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應優化注冊會計師行業審計工作的各項社會環境,完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管理,提高注冊會計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同審計工作相適應的思想素質、業務技能和文化水平,從而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

關鍵詞:審計風險;防范;控制

審計風險雖然是普遍客觀存在的,但同時它還具有可控性,這就說明了,審計風險是可以通過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小甚至避免的。從審計風險的影響因素中可以知道,降低審計風險還要從其產生的原因入手,將其防范和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審計風險的預防和控制,對維護審計秩序的正常運行有著重大的意義。

一、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預防和控制

(一)增強會計師事務所的獨立性

具有本身的獨立性才能夠合法合理的開展審計工作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必備條件,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會計師事務所在展開任何一項審計任務之前,都應當充分、客觀地對獨立性進行評估與確認,思考能否該當承受該客戶的委托進行審計工作。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毫無利害關系,其承擔的是對整個社會大眾的責任,這就決定了注冊會計師必須與委托單位和其他組織之間保持超然的獨立關系。因為在審計客戶和審計機構之間存在著審計委員會,審計機構可以更好地保持獨立性而不會受審計客戶的直接影響,能夠獨立地開展審計業務,確保審計質量,控制審計風險。同時,必需嚴格按照審計準則要求對獨立性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在審計過程中對審計工作各程序進行嚴格控制,做到審計程序合法合規、內容完整、方法恰當,以此確保事務所及其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和客觀性,以防范審計風險。

(二)健全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制度

審計質量關系到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和長期發展,加強事務所質量控制的建設,也是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的關鍵方法。關于審計質量控制制度的建設,首先事務所應建立一套科學、嚴密的質量控制制度,把對質量的控制貫徹到事務所的方方面面,例如審計人員的薪酬不應與其完成的業務量相聯系,而應把審計質量放在考核員工業績的第一位。同時事務所應在內部形成重視質量的文化氛圍,并通過信息傳達和行動示范使質量控制制度在事務所內得到很好的落實。其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底稿應實行三級復核制度,以對審計質量做最后的把關。三級復核制度是保證業務質量和控制審計風險的重要工作,因此事務所應全面認真地執行該項制度,不可流于形式,僅僅以簽字代替審核[1]。審計人員在具體審計過程中要處理審計風險和審計重要性、審計證據的關系,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執行嚴密完善的審計程序和辦法,提升審計質量。

(三)完善審計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目前實務中的審計程序和方法忽視風險導向審計的基礎要求,有必要予以糾正和規范,以更好的控制審計風險。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在審計的每個階段實施風險評估程序,不能只憑經驗或者只是老客戶就省略掉該程序;二是要做審計計劃工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審計計劃有助于審計人員關注重點審計領域,對審計項目組成員進行恰當的分工和指導監督,這對于控制審計風險和順利完成審計任務具有重要意義;三是不可因為審計成本、時間和其它困難而滿足于說服力不足的審計證據或省略掉必要的審計程序。審計不是照搬模式和版本,做表面功夫,而是要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重視審計風險的存在,通過完善審計程序和方法,把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四)加強對客戶的甄別和判斷

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不僅要從審計人員出發,而且在客戶方面,也要加以甄別和判斷。從現實的案例上來看,因錯誤的選擇審計客戶所造成的損失,特別是名譽受損,會對事務所陷入訴訟甚至是破產的境地。事務所應該選擇誠實守信、正直的被審計單位,重點了解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盈利能力較好而存在財務支付困難的問題。另外,會計師事務所應該主動與前任注冊會計師進行溝通,以了解被審計單位變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看是否有購買審計意見的情況存在,謹慎考慮是否應該接受業務委托,以保護自身和前任注冊會計師的利益。對接受客戶委托前的甄別和判斷不僅只針對新客戶,對于老客戶如果存在重大變化和異?,F象,應該從新評估其審計風險,并考慮是否還可以接受業務委托。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預防和控制

高審計質量和低審計風險都是在審計項目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實現的,因而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審計工作的好壞。執行審計業務的項目組成員應該不僅要擁有較高的專業勝任能力,而且在職業道德方面要嚴格要求自己,不可違反獨立性原則和客觀、公正原則。

(一)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當前的審計業務涉及到很多技術性知識,不光要求審計人員精通審計、會計、稅務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而且還要具有較強職業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風險評估、計劃和實施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和形成恰當的審計結論時,都會涉及到職業判斷,因此具備較高的專業勝任能力也意味著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業務能夠保持職業懷疑的態度和較高的風險意識?,F代會計、審計等知識的快速更新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要求審計人員要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自覺地養成更新專業知識、擴寬視野范圍的習慣,同時會計師事務所和監管機構也要對事務所的資質和注冊會計師的能力進行嚴格的審查,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和后續教育,以應對形勢發展的需要,有效地防范和降低審計風險。

(二)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教育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與專業勝任能力的增強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要求審計人員遵守以下職業道德基本原則:誠信、客觀公正、獨立性、保密、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良好的職業行為??v觀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失敗的案例,大都由于缺乏責任心和謹慎的工作態度,如“瓊民源”案件是因為海南中華會計師事務所未對瓊民源驚人的業績增長保持應有的職業懷疑態度,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未對天津廣廈審計業務進行應有的分析和函證程序,這些只要注冊會計師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是可以避免的。同時審計人員應該隨時把發現的違反審計獨立性原則的情況和事實,向項目組進行報告,嚴厲貫徹執行審計回避制度,使審計工作在良好的職業環境下進行,能夠更好地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

三、加強審計工作監管力度

審計過工程的控制,可以說是控制審計質量的中心環節。強化監督在審計質量控制中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現行的法規體系和管理體制下,對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監管職責的部門主要有注冊會計師協會、財政、審計、稅務以及證監會等。注冊會計師協會作為一個行業自律組織,主要對注冊會計師的任職資格和執業情況進行年度檢查。監管機構應該在對注冊會計師執業情況進行檢查的基礎上,還需要建立一套嚴密、完整、切實可行的檢查監督力度,不應該將其作為一種隨意性的而工作,要形成對全部事務所覆蓋的定期檢查以及同一互查制度。從其他監管機構來看,各監管機關應該對審計報告進行全面核查,不能夠各自為政。就法律規定的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操守做出的規定要嚴格執行,并盡快的形成專門監督會計師事務所對公眾公司信息披露事項的制度。(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偉.試論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及其規避[J].企業導報,2011,(11):123.

[2]楊素嫻.論注冊會計師存在的審計風險與規避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3,(13):174-175

審計風險及防范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建設工程項目審計是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嚴肅財經紀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建設工程項目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出了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對于進一步防范建設工程項目審計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建設工程;項目審計;風險防范

項目審計是建設工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建設工程項目審計對于增強項目盈利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項目審計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確保項目資金的合理合規使用,提高投資效益。通過審計可以發揮審計的經濟監督職能,又可以加強投資效益審計,對于工程項目的質量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不斷加快,尤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的總體目標,工程項目越來越復雜,投資主體越來越廣泛,涉及的建設項目也越來越多,利益格局不斷變化,迫切需要建設工程項目審計。一般工程項目的審計其涉及面廣泛,工程進度難以確定,項目建設資金需求量大,資金往來復雜,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目前,在建設工程項目審計中問題較多,審計風險較大,如何建立以風險導向為原則的審計風險防范體系是目前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只有以風險為導向,合理確定和評估審計風險,項目審計工作才能有效開展。

一、加強建設工程項目審計的重要意義

審計機構面臨的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被審單位財務舞弊現象也屢屢發生,這些問題都可能產生審計風險。因此,審計機構在應對內外經營風險時,必須重視自身的審計質量和審計風險,建立風險導向型的審計體系,及時識別被審單位面臨的風險,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管職能。

強化建設工程項目審計,不斷健全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體系,對提高項目盈利能力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的順利有序運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通過建設工程項目審計可以幫助投資者理順經營理念,樹立正確的風險控制意識,及時發現和規避潛在風險,實現投資項目的持續健康發展。二是只有建立健全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體系,才能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真正完善內部控制結構,預防和抵御風險,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三是通過項目審計,可以有效保證建設項目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質量管控,有效核減工程建設資金,進而減少項目舞弊的發生,有效保障投資者和公眾的合法權益。

二、建設工程項目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1.成本管理與控制不到位

建設工程項目成本的控制常常是重結果、輕過程,缺乏對成本管理的監管。為完成一些項目指標,一般在年底突擊性地搶進成本,其間成本控制基本不存在,喪失了成本管理的監督和約束作用,對成本的控制僅停留在事后的分析評價上,起不到成本管控應有的作用。部分建設工程項目偷工減料,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項目成本風險監控體系不健全,項目存在層層發包,層層轉包的現象,建設責任主體不明確。部分項目利用小型土建、維修及裝飾、水電安裝等工程沒有準確的施工圖紙,高估預算和成本、虛報建設工程量。

2.圍標、串標問題嚴重

在招投標過程中,招標人在招投標過程中擁有很大的主動權,處于強勢地位。某些投標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惜通過違規行為中標以牟利。如通過和招標人串通,為自己量身定做招標文件;和其他投標人成立投標聯盟,約定輪流中標獲利等;而招標代理機構有時會充當招標方的代言人,招標行為有失公允。建設工程招投標本是通過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項目招投標機制,實現良好投資環境的目的。但由于傳統審計的弊端,往往是事后審計,即將審計重點放在建設工程項目竣工結算審計上,并沒有對建設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的審計,缺乏事前監督審計和事中控制審計。給項目投標者帶來可乘之機,部分投標者圍標、串標哄抬價格,使招標人的利益受損,直接損害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圍標、串標在中標后,中標人都要支付出一定的額外費用給招標人好處費,給陪標者陪標費,給借資質者管理費等,潛藏著復雜的商業賄賂。如果審計過程中忽視了違規招標這一嚴重違法行為,將帶來巨大的審計風險,也將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3.項目資金管理不規范

建設工程項目資金量較大,有的上千萬元甚至億元,大量的資金在項目上,較為分散,無法形成合力。子項目之間資金整合力度不夠,有些子項目資金富足,有的資金缺乏,無法繼續施工,資金出現了分散的情況,無法形成集中優勢,形成了所謂的“切塊管理”。受宏觀經濟和國家調控政策的影響,建設工程項目的融資問題較為突出,不是銀行重點關注和扶持的企業,不是盈利能力特別強的建設工程項目很難從銀行貸到錢。許多建設工程項目由于施工進度的需要,在日常的管理中,資金的流動與資金的管理監控不能齊頭并進。

三、建設工程項目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1.加強內部控制風險審計

審計機構要遵照《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的要求,對建設項目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審計,按照審計要求重點對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會計系統控制,財產日常管理控制及預算授權審批控制、績效考核控制、運營分析控制進行項目審計。督促企業不斷加強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員工對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文件的學習和培訓,提升規范運作意識,提高建設水平;進一步推動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和改進,健全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和審計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對公司各項內部控制制度的檢查,以此來確保各項制度實現有效執行;并及時根據公司的經營發展情況和市場變化隨時評估和分析各類風險,加強風險識別、風險預警和突發事情應急處理機制的建設,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

2.對招標行為進行重點審計

現階段的評標辦法側重于投標報價,多數工程還是以價格來中標,在審計過程中應重點審計投標報價、工期、質量、施工組織設計、業績等,重點審計單純靠壓低投標報價來達到中標目標的串標行為。對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計價表中的綜合單價和主要材料價格進行合理性、合法性詳細評審,有效防止圍標、串標行為的發生。特別是對于一些技術難度低、通用和簡單的工程、設備,加強投標審計力度。對招標人或代理機構審計工程預算時,要根據工程實際和當地人、材、物的市場供求狀況,合理制定最高審計限價。

3.加強審計調查與取證

審計調查與取證的依據是建設工程項目的圖紙、建設合同、雙方認可的簽證、成本費用定額、現行預算定額和有關資料。正常情況下可通過以上資料來收集審計證據。但在審計過程中施工單位往往隱匿工程圖紙或修改工程圖紙,作為審計人員必須進行現場勘探,全面充分地收集審計證據。在進行實地測量時,審計人員、現場管理代表、施工單位代表必須同時在場,采取嚴格、公平、合法、合理的手段進行審計、測量、核算,審計證據須經第三方代表簽字。建設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常對施工材料虛報價格,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這要求審計人員必須進行實地調查,獲取市場價格,以便取得審計證據。

4.加強項目審計人員隊伍建設

一支高素質的審計隊伍人員,可以有效提高審計報告的效率和質量。做好審計人員的選拔和培訓工作,一是要加強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建設工程項目審計的性質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精通財會、審計等專業知識,同時也要熟悉管理、法律以及市場經濟等方面的內容。同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對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二是要加強項目審計人員后續培訓教育。后續培訓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首先在熟悉最新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熟練掌握計算機以及會計電算化等軟件操作,以提高項目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在后續教育中還要不斷強化職業道德教育。三是要強化建設工程項目審計工作中的風險認識。在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所面臨的因素不斷增多,這要求審計人員要加強風險意識,及時識別風險。

5.實施全過程審計,加強審計過程控制

建設工程審計工作的一項重要的職責是控制預算、削減工程款額,監督工程質量,提出改善經營的建議。因此,項目審計人員必須將審計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審計上,克服秋后算賬的老一套做法,結合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抓好各階段審計工作的重點,科學確定施工進度,增加審計流程,降低審計風險。在全面審計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成立專業的項目審計小組,并確保審計小組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開展審計活動工作時,不應該受到建設方各部門的牽扯,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全面審計的目標任務,進一步增強項目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保障項目審計工作客觀、公正、有序開展,準確直觀地反映項目建設過程中各項經濟活動以及財務管理狀況。

參考文獻:

[1] 管曉華.建設工程項目審計問題及其風險防范[J].財會通訊,2009,(4).

[2] 姜士林.淺談實施建造合同會計準則后工程項目審計風險的產生及防范[J].交通財會,2006,(8).

[3] 吳巖.建設工程項目審計之我見——加強合同管理審計防范工程項目風險[J].改革與開放,2010,(18).

[4] 周原.建設工程項目委托審計道德風險成因及防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

[5] 陳麗瑛.高校建設工程項目全過程審計風險控制研究[J].建筑經濟,2011,(11).

[6] 王小敏.淺談內審部門如何開展建設工程項目審計[J].經濟師,2013,(8).

[7] 李紅英.淺談建設項目審計的風險控制[J].經濟師,2010,(11).

[責任編輯 王 莉]

上一篇:內部審計信息化論文下一篇:審計理論與實踐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