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

2023-05-02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1篇

我認為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要想大面積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我在農村初中化學的有效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也積累一些經驗。下面就如何進行農村初中化學的有效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激發興趣,提高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初中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教師在給學生開始上化學課時,首先以實驗展示化學的奧秘世界:(1)把一張已用酚酞溶液寫好“化學”晾干的掛在黑板上,再用裝有3%的氫氨化鈉的小噴霧器噴射在白紙上,立即呈現“化學”二字;(2)水中生火;(3)清水變牛奶;(4)燒不壞的手帕等上述實驗使學生情緒高漲,渴望知道其中奧秘,此時教師因勢利導告訴學生,這些奇特現象的奧秘,將在初中化學中一一學習。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二、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將合作探究引進課堂 新課程理念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他們求異創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1)合作學習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中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應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教學生會把自己置于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

(2)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瘜W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節教學中,講述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性質時,先把醋酸滴到紫色石蕊試液中,然后三個對照試驗,讓學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后,學生通過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設計實驗,交流討論等環節,最終得出了科學結論。這樣就成功地把書上的演示實驗轉變成了探究性實驗,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三、聯系學生的生活,從身邊化學展開教學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給教師的空間很大,要求我們不僅能使用教材還要能駕馭教材、補充教材,開發一切可以開發的資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與人們生活越來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為化學學習資源;只有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設計成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熟悉的周圍事物中學習,從身邊化學展開教學、理解知識,感受課堂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正確評價各類學生,作好培優補差工作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命體的相互觸動、相互影響、相互強化,生命活動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饋。心理學習告訴我們,初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與維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內在的學習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課堂氛圍等外在因素,因此,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覺得有意義、有趣、得到了肯定、贊揚或鼓勵,他們就學得積極主動,反之,就消極、被動。這樣,課堂評價就成為調控學生,促進其發展的有效手段。但評價應注意不同程度的學生,如果千篇一律不但不利于激發學生,而且還會抑制學生思維。特別對于學困生更應給以恰當的評價、給以心里上的支持。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評價方式,就由單一走向多元,教學中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既注重過程性評價,也重視結果性評價。 總之,我們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應該盡一切可能地創設真實的教學情景,盡一切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和情緒,盡一切可能地為學生搭建資源共享的交流平臺,使課堂成為激活思維的主要陣地,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化學課題立項總結

葛牌九年制學校

劉媛媛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2篇

二、目錄(單獨一頁)

三、引言部分課題的提出、研究的意義目前國內外對該課題研究的現狀,成果,問題及發展趨勢;該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四、正文部分

對題的理解: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特別要闡明課題中的主要概念和術語;

研究方法: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主要特色與創新;

研究過程:研究步驟和具體措施

研究成果:突破性進展,社會影響及學術價值的自我評價;

五、結論部分研究的主要結論與觀點研究中解決了哪些問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今后的研究設想

六、附錄及有關圖表課例(課題成果統計表等)

七、參考文獻

注: 研究報告一定要緊扣研究主題,重點介紹研究過程及研究成果和結論.字數不得少于1萬字.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撰寫要求工作報告是總體介紹課題研究情況的綱領性材料,要求作到內容全面,能夠使讀者總體把握課題研究的相關情況.

工作報告應該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一、課題基本情況:課題提出的背景,研究目標,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等.

二、研究過程及其特色:各研究階段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開展的主要工作.

三、研究成果及其創新之處:研究成果要能夠體現研究目標的達成度.

四、研究問題及設想. 材料打印及裝訂封面要求

1,所有材料一律A4紙打印,工作報告,研究報告采用4號仿宋字體,

一、二級標題加粗.

2,材料封面樣本如左圖:5號宋體標題小2號宋體加粗

課題研究期限: 小3號宋體加粗

課題提交日期: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3篇

心理困擾研究

課題研究方案

研究工作報告

課題實驗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方案

一、課題名稱

《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出發點

1、 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我們去化解

在一年多的調查摸底中,我們發現我校學生有心理障礙的達到20%,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他們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定;人格偏執扭曲,耐挫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青春期間困惑等。并表現出種種不良行為,如打架、罵人、說謊、吸煙、賭博、考試作弊、厭學、逃學、與老師對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觀念淡漠,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

2、國家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綱要”中提出了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吨袊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加強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現實的需要,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表面前的一項全新的課題。

1999年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就我國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實施途徑、師資隊伍、條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條意見。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 目的:從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入手,有效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問題,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2、意義:培養和提高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心理學教育理論和國家綱領性文件為指導思想,以科學、嚴謹的研究態度為行動指南,以務實、真誠的精神為工作作風,認真做好課題研究工作。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問題,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F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根據其年齡特點,初中重點放在自我和人際關系方面,高中重點放在人際關系和生活及社會適應方面。針對學生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怎樣采取最有效的化解措施。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課題研究要遵循以下幾個要求:①發展性輔導。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著。②主動性指導。不是學生向我們“要健康”,而是我們春風化雨“送健康”。③整體性輔導。每一位學生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④活動性體驗。心理健康教育是潤物無聲的春雨,要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體味到“春雨”的美妙。

2、要克服的幾個傾向

①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傾向;

②心理健康教育的醫學化傾向;

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化傾向;

④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傾向;

⑤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傾向。

3、研究的工作思路

①加強領導,強化管理;

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③選取符合校本教育研究的教學內容,并采取科學的教學管理;

④建立心理咨詢室,搞好咨詢工作;做好個案的收集整理;在素材積累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問題,將有效的化解措施收集整理,形成成果;

⑤與家庭教育相聯系,努力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做好家長工作。

4、課題研究計劃

第一階段:預備學習階段(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做好開題報告,建立心理咨詢室,建立心理信箱,開通心理咨詢電話,開設心理輔導廣播站,開展心理輔導專題講座以及各種心理輔導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斷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積累個案,將學生學習及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擾分類歸整,然后對癥下藥,具體研究。

第二階段:實驗研究階段(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

設立實驗班,針對心理困擾特大特多的方面,制定化解措施,逐漸形成成果,并逐漸擴大研究面。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

將取得的成果、經驗、教訓一一總結并提出新的目標。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形成

1、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室”的檔案整理工作。

2、 搞好“心理咨詢”記錄,認真做好信件回復工作,做好個案收集整理工作,認真開展活動課。

3、 創辦一份報紙。

4、 將研究成果整理總結后,準備出一本論文集。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1、管理原則:縣教研室指導,學校為主,教研組研究相結合。

2、組織機構:

① 課題領導組組長:李利軍

副組長:胡勇、施鵬、高紹巨

②課題協調工作組:方先紅、胡朝暉、劉光力 ③課題研究工作組: 總 負 責:胡勇 組 長:高少菊

副 組 長:劉光力、陸丹、胡家振 辦 公 室:胡朝暉

健康教育室:陳實初(身心衛生) 檔 案 室:曾昭榮

成 員: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九、經費預算

預計投入資金5000.00元。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支出:咨詢調查費、會議費、心理咨詢室布置費、差旅費、資料費、印刷費、教師培訓費、代課費等。

十、課題研究預期效益

使每一個跨進中學的學生都擁有一顆健康的心。

漢壽縣毓德鋪中學 2013年2月

《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

課題工作報告

2011年,我校確立《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為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后,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此課題研究,很快確立了研究小組成員——由學校副校長胡勇老師全面負責,高少菊副校長擔任組長劉光力等老師為課題組參研人員,正式拉開了此課題研究的帷幕。

2011年至2012年,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學習和調查摸底,研究組成員反復討論,慎重考慮,于2012年9月初正式確立了我校研究的課題為:《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同時對研究組成員重新進行調整。

2012年9月8日,我校舉行了隆重的開題報告會,在開題報告會上,研究組成員胡勇老師受研究組的委托,以“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的形式給學生作了題為《受用一生的忠告》的報告。

在開題報告會上,課題研究負責人劉光力(現教導主任)同志宣布了研究組的成員組成機構:

一、總負責:胡勇,組 長:高少菊,副組長:劉光力、陸丹、胡家振,辦公室:胡朝暉,健康教育室:陳實初(身心衛生),檔案室:曾昭榮,成 員: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隨后,正式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開通了心理咨詢電話(0736-2233016),除周六和星期天外,每天安排研究組成員值班,接聽學生電話、接受學生咨詢,每期給學生開展一次心理專題講座。不定時利用學校廣播站開展心理健康輔導課。

按課題實驗報告的規劃,今年擬結題?,F就課題組兩年來的工作情況簡要報告如下:

一、 加強管理,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課題研究室自建立以來,課題研究組的領導迅速組織參研人員查閱資料,分析情況,制定了課題研究方案,提出了“科學、有序、務實、關愛”的工作理念,要求所有的研究組成員要遵循這一理念,做好自己的工作。為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任務、內容、原則、根本目的。

課題研究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具體目標包括: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課題研究的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有效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擾問題,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四有”新人。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F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根據其年齡特點,初中重點放在自我和人際關系方面,高中重點放在人際關系和生活及社會適應方面。 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發展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把握升學選擇的方向;了解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的煩惱,逐步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意志,抑制自己的沖動行為;積極與同學、老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培養對挫折的耐受能力。

課題研究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做到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從發展健康心理入手,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三、課題研究階段

《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的研究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預備、學習階段:建立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咨詢電話,開設心理輔導廣播站,開展心理輔導專題講座以及各種心理輔導課。通過以上活動,不斷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積累個案,將學生學習及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擾分類歸整。然后對癥下藥,具體研究,尋找突破口。此階段半年時間。

第二實驗研究階段:設立實驗班,針對心理困擾特大特多的方面,制定化解措施一一解決,逐漸形成成果,并逐漸擴大研究面。此階段兩年時間。

第三總結階段:將取得的成果、經驗、教訓一一總結并提出新的目標。此階段半年時間。

四、課題研究的工作思路

1、加強領導,強化管理。 ① 課題領導組組長:李利軍

副組長:胡勇、施鵬、高少菊

②課題協調工作組:方先紅、胡朝暉、劉光力 ③課題研究工作組: 總 負 責:胡勇 組 長:高少菊

副 組 長:劉光力、陸丹、胡家振 辦 公 室:胡朝暉

健康教育室:陳實初(身心衛生) 檔 案 室:曾昭榮

成 員:解北海、李三林、袁波勇及各班班主任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學校建立起了在校長的領導下,以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和團、隊干部為主體,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使每一位教師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

學校投入??畈粩喔纳菩睦斫】到逃處熀托睦碜稍儐T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在對研究成員的使用和待遇上,等同于其他專業教師,并鼓勵、支持此項工作,肯定研究組的工作業績。 學校選擇的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老師和心理咨詢員,心理素質都比較好。他們都比較注重自身形象,不斷提高思想認識、道德水平、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注重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工作中他們都能發揚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堅持以科學、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做到了盡職盡責、忠于職守。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學校做到了三保證:即保證時間、保證老師、保證場地。使此項研究工作三年來得以順利進行。

3、針對課題《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選取了符合校本教育的教學內容,并采取了科學的教學管理。

課題確立以后,學校要求全體老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每學期的課題總結會上,課題組老師都要交流經驗,談心得體會,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是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問題的。

在教學內容方面,除原有的思想政治課及青春期教育等相關內容外,學校還為初

一、初二學生訂了健康教育課本,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由政治老師專職負責。同時,各年級、各班級、校團委、各班團支部都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題組老師每學期舉辦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2—3次。政教處、電教室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大量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音作品。學校利用各種重大節日,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戲、娛樂課活動和文娛演出。由校團委和學生會負責的心理廣播站,每月都有一次“心靈直通車”專題,針對學生心理困擾較大的問題進行指導、化解。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特點與環境,將心理健康教育同班級管理,班集體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創造良好的班集體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在教學管理方面,注重科學性與實踐性并重,計劃性與靈活性并重,注重系統性原則,全體性與關注個別差異原則,主體性原則,開發性原則。

五、課題研究的開展情況

1、理論學習及研究情況

(1)理論學習堅持每月一次。主要內容有《教育學》,《心理學》,《中學教育心理學》,《學習的革命》,《初中生心理學》,《高中生心理學》,《中學教育大綱》,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革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學校訂閱的許多有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雜志,古今中外著名心理學家的著作,以及全國各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經驗等等。 (2)子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

2012年9月8日,全校舉行了開題報告會,然后,正式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開通了心理咨詢電話,除此之外,每天安排研究組成員在“心理咨詢室”值班,接聽學生、家長電話,接受學生咨詢。每月開一次會議,匯報并討論在課題研究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每期給學生開展一次心理專題講座。不定時利用學校廣播站和校園電視網給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課。

至2013年,課題研究進展一直較順利。兩年來,研究工作逐漸走向系統化、科學化和明晰化。 “心理咨詢室”接聽咨詢電話和接受當面咨詢300余次;班主任每月利用班會課上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或活動課;研究組的領導和參研人員每人開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健康教育室的陳實初老師每月辦一期專題版報,每學期開展一次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每個參研人員和班主任都撰寫了一篇專題論文。

3、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開展情況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注重科學性、計劃性、針對性。這項工作開展得比較成功。 (1) 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及方法: 第

一、心理健康輔導課的目標是預防或降低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發生,是引導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與其它傳授系統科學知識的科目極不相同,學生的主體性原則顯得尤為重要。 第

二、教學選擇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直接相關,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經歷和閱歷以及與他們心理發展相吻合的一些內容,深入到他們的心理活動深層,去探索、開啟,激發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達到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調節的目的。

第三、教學過程中老師的作用只是觀察、關心和引導,而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不僅得到渲泄,找到解決方法,而且樹立了自信,得到了經驗,對自身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第

四、活動課中既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充分地參與,又要求老師平等地參與,教師在課前應充分設計輔導活動,以調動學生的內心活動,內心的體驗,內心的感悟,教師不能以自己的觀點去束縛學生的觀點。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正是遵循以上原則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因此收效很好。

(2)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內容及分類

學習輔導:戰勝遺忘,緩解考試焦慮,提高學習效率等;

情緒輔導:欣賞自己,發泄憤怒的方式,克服自卑、增強自信等; 人情關系輔導:慎交網友,理解父母,學會贊美,學會合作等; 生活輔導:追星的利與弊,如何看待名牌,我看社會等。

活動課分三條線有計劃地開展:第

一、政教處,其活動課與德育工作相勾聯,如演講、專題片放映等;第

二、校團委,其活動課主要以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魅力為主題展開;第

三、各年級,其活動主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年級實際開展。無論哪條線的活動課都開展得精彩紛呈,真正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啟迪,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六、加強日常管理和階段工作素材的收集與整理。

課題領導小組加強領導,強化管理,使我校的課題研究開展非常順利。兩年中,課題組召開專題工作會18次,開展全校性的專題講座6次,政教處組織的各年級的專題報告會每期1次,理論學習每月一次。所有組上的參研人員都認真投入到課題研究工作中,工作熱情高,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都很強。三年中,課題組成員利用休息時間在咨詢室接受咨詢,接聽電話,認真負責地回復學生的每一封信,解答每一個問題,精心化解學生的每一個困擾,從沒記過報酬,全憑一股工作熱情在做這項工作,而且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素材的收集與整理上,檔案室的解安民老師非常負責,工作嚴謹,在幾個主研人員的配合幫助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整理規范而科學,分類細致明晰。三年來,共收到教師相關論文63篇,階段工作小結9份,活動課整理積累資料7份,個案材料168份。

七、經費投入情況

學校在經費異常困難的情況下,為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共投入研究經費4000.00元,具體支出如下:

1、咨詢調查費300.00元;

2、會議費500.00元;

3、心理咨詢室布置費500.00元;

4、差旅費300.00元;

6、資料費700.00元;

7、印刷費300.00元;

8、教師培訓費400.00元;

9、代課費1000.00元。

八、《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其意義已遠超越了課題研究本身。

首先,該項研究工作,為我校師生構建了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因為“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已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每個人最可貴的財富了。此項研究工作如雨后的一束陽光,久旱后的一滴甘霖,帶給全校師生一份脈脈的美麗,它正悄悄喚醒沉睡在人們心中的那抹健康。 第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潤物細無聲”的關愛,走進了師生的心中。老師們正以自己良好的心態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默化著學生;學生們正學會以健康的心理迎接社會人生的種種挑戰。在這春風化雨中,學校良好的校風得以形成,學生的各種素養基本養成。

第三、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已成為學校全體教師的教育理念,它時刻提醒著教師們該以怎樣的方式和心態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該子課題的研究將為德昌中學的校本教育和人本教育提供一個前瞻性的模式。

漢壽縣毓德鋪中心學校

《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

課題實驗研究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一)課題簡介

我校確立研究的課題為:《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我校對該課題的研究已經全面展開。

(二)對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本估價

1、就學生而言,多數學生的心理發展是健康的,心理狀況是好的。當然,由于我校生源涉及到不同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不同,導致心理發展水平不一致,因而目前無法對我校的學生心理衛生狀況作出精確的數量描述,而只能作出比較概括的判斷。

2、我校的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現在:

①自我認同感差,自我評價值低,不能辯證看待自身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②理想狀況較差,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學習沒有動力。

③人際關系緊張,一部分學生沒有正確的交友原則,不能正確處理與周圍人群的人際關系,顯示出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學生與家長關系緊張。

④暴力傾向嚴重,相當部分學生有明顯的暴力傾向,主張用暴力或極端方式解決問題。 ⑤是非觀念淡漠,自尊心歪曲明顯。

⑥法律意識淡漠,社會集體觀念差,沒有積極維護社會、集體、班級榮譽的正確認識。

(三)國家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了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2、《中學德育大綱》明確把培養學生“具有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開拓進取、堅毅勇敢等心理品質”作為德育目標之一。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4、《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加強心理素質教育,把健康心理作為新的歷史時期對我國中學生基本的素質要求之一。

5、《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課標準》第一次以課程標準形式規定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并以此規范教育實踐。

6、1999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

由此可見,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現實的需要,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全新的課題。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成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在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

1、心理健康教育能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社會的關系,開發潛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家庭和社會。

2、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健康的情緒和性格特征,可以增強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的效果,促進學生智能的協調發展與學習效率的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和不良行為,確保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

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克服學生的消極心理狀態,促進積極向上的心理形成,進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實、緩解人際沖突、密切人際關系。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研究目標

1、學生方面:

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2、教師方面:

教師普遍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與學生進行教育的溝通,能有效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能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心理衛生問題,并具有一定的咨詢能力。部分教師能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教學水平上有較大的提高,具有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能力,具有一定的教改研究能力。

3、家庭方面:

探索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力求形成較好的家庭育人環境,為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二)研究任務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有效地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擾問題,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四有”新人。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F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根據其年齡特點,初中重點放在自我和人際關系方面,高中重點放在人際關系和生活及社會適應方面。

(四)研究思路

課題開展后進行學習——遇到新問題——再學習——再修訂——再發展

這種研究思路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形成一種有效的雙向磨合和互動發展態勢,其結果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提高和發展,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五)課題研究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系統性原則:

對整個研究工作作系統安排,使各個系統形成有機整體。

3、可操作性原則:

課題研究應在學校工作系統的常態條件下進行,研究成果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實效性。

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豐富理論,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體發展特點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5、教育科學輔導與學生主動參與相結合的原則。 充分發揮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學輔導作用,同時啟發和調動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6、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原則。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探索

(一) 課題研究體系的建立

課題領導組成員為:學校行政領導

課題研究組成員為:學校經驗豐富的教師

(二)具體措施

1、學校教育活動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①全校教育滲透心育

A、每學期舉辦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2—3次。

B、學校利用各種重大節日,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戲、娛樂活動和文娛演出。 C、政教處、電教室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大量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音作品。

D、由校團委和學生會負責的心理廣播站,每月都有一次“心靈直通車”專題,針對學生心理困擾較大的問題進行指導、化解。 ②年級教育滲透心育

A、新生的軍訓內容中有專門的心理健康培訓內容。

B、根據各年級特點,進行年級專題心理講座,如畢業年級進行“消除考試焦慮”的心理健康輔導,或進行心理問卷測試,及時發現問題予以化解。

C、為搞好家、校教育配合,特別是針對多數家長缺乏必要的心育知識與經驗,學校要求各年級利用召開家長會之際,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培訓。 ③班級教育滲透心育

A、班主任利用每周班會時間,針對本班出現的學生心理困擾問題進行化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B、各班主任利用批改周記或隨想錄的方式,積極與學生溝通,排解學生的心理困擾問題。 ④個別教育滲透心育

一是發展性輔導,及時肯定學生的微小進步;

二是預防性輔導,針對學生表現的一定心理偏差苗頭進行輔導,預防心理異常; 三是救助性輔導,確認學生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現象時,進行矯正。

2、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妨礙他們學習,因此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必須加強學習心理滲透教育,解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我校的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方面:情感教育、學習心理教育、認知障礙研究、思維與識記訓練等。

3、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 學校主要在初

一、初二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心理健康活動課一般都由課題參研教師共定題目,共同備課,然后資源共享,在各個班級展開活動課?;顒诱n的方式一般從創設情景引入課題,到結合學生實際分析材料得出結論,調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進行心理體驗。

4、心理咨詢 ①電話咨詢

我們開通了心理咨詢熱線,電話:2233016 ②信件咨詢

我們建立了“心語”信箱,每天都有老師負責開啟信箱,有值班老師負責回信。 ③當面咨詢

主要接待同學們的當面咨詢,有不少同學會事先進行預約,指定接受咨詢的老師,也接受了不少家長的咨詢。

5、推動學生與老師的自我心理教育。

①學校圖書閱覽室訂購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書籍和相關雜志。 ②每周升旗儀式舉行國旗下的講話。

③參研老師堅持集體學習和自我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心理輔導與咨詢的能力。 ④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會、專題培訓會和活動觀摩課。

6、課題組檔案室加強素材的收集與整理,建立和完善了課題組檔案管理模式。

四、課題研究成果

由于我們采取了上述七條措施,使得我校的課題《怎樣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研究》得以順利開展,我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局面在不長的時間之內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一)教師理論水平有明顯提高,學校心理素質教育模式與工作機制基本形成。

1、課題開展之初,很多教師對課題持觀望、等待的態度,通過學習培訓和心理素質教育實踐,廣大教師認識到學生中的不少問題既不是政治思想問題、也不是道德品質問題,而是社會、家庭、學校等外部環境造成的心理承受能力問題、心里不平衡問題和心理失常問題。教師們深感自己過去所學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不夠,主動去圖書室借閱相關書籍和訂閱相關雜志的教師增多。

2、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組相關活動。每當題組組織理論學習和相關課題研討會時,都有非課題組教師主動參與,交流心得體會。

3、很多教師主動提交心理教育論文,主動觀摩心理健康活動課,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4、學校專門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全面負責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所提高,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和危害程度有所下降。

1、學生心理問題自助和求助能力提高

由于學校處于相對落后、封閉的農業縣城,造成了學生的封閉心態,與心理咨詢所要求的敞開心扉、渲泄情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們課題組剛開始開展咨詢時,甚至出現了咨詢室門可羅雀的現象。隨著各項工作的逐漸開展,以及部分大膽的同學通過咨詢后感到受益匪淺而逐漸帶動了更多的同學,有不少同學先是信件咨詢,然后電話咨詢,進而當面咨詢。也有不少同學在課間休息時間向教師進行傾訴、渲泄。

學生打開心扉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擾問題,提出化解方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2、學生自我意識普遍提高,主體意識不斷增強。

3、學生意志向健全、堅強發展

我校有幾個學生,身患嚴重的疾病,他們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幫助下,頑強地向病魔抗爭,他們的意志之堅強,讓所有人都為之感動。

4、學生人際關系趨于和諧

經我校住校生為例,以前不少住校生人際交往能力差。生活管理員反映,通過實施全校范圍內的心理健康教育,住校生之間為小事爭吵發生矛盾的比例下降,住校生學會寬容、理解和尊重他人,逐漸掌握正常交往的準則和技巧。 目前我們的參研課題已接近結題階段,但對全校師生而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是才開了個好頭。我們今天的探索是為了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關于心理健康教育還有許多領域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學校領導班子也形成了這樣的共識:要讓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我校辦學的一大特色,我校的教育不僅應為社會輸送大批人才,更應為社會培養人格健全的勞動者。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4篇

實驗研究》結題報告

河北青縣職教中心 2010年5月24 《利用歸因理論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實驗研究》研究工作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新課改的需要

21世紀初,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新課改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心理學家教

韋納(weiner)的歸因理論以新的起點納入了人們的視野。目前,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

進程,我們高興地看到,學校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意識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但是,重新審視、質疑我們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對各種行為及結果的歸因行為,我們

發現也有許多的缺失和遺憾,急切需要理性的沖擊和碰撞,進一步完善提高。 2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反思回顧近年的一些公開教學或隨堂聽課,常會看到學生表現不佳的現狀。在學

生表現不佳的背后,我們聽得最多的是這樣的話:“這些學生怎么這么不敢表現、不

想表現,真是沒辦法”;“下課還生龍活虎的,一上課學生就是不肯和老師配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各種行為及結果都會歸因,但是,教師的歸因總是傾向于

某些因素,以致出現某些誤區并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困惑。一方面教師容易把學生出現

的問題歸結于學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師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教師對優秀生和差

生的歸因不一樣。當優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績時,教師往往歸結為能力、品質等

內部因素,而當差生同樣干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績時,卻往往被教師歸結于任務簡單、

碰上了運氣等外部因素。歸因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行為,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

學生,教師對此有待于進一步學習提高。

3、學生發展的需要

學生在進行學習結果歸因時不能全面客觀地把握整體,而是究其一點不及其余,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許多高中生特別是學困生在總結分析學習失敗的原因時,總是

認為自己學習沒有努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表面層次上。強調客觀因素,而不去從

主觀方面找原因,缺乏自我審視,而更多地是將失敗因素歸結于自己客觀的周邊環境。

更有甚者,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己失敗的主要諸多原因中究竟是教學質量、還是努力

程度、任務難度、自信心、個人能力、情緒心境和運氣等等一無所知。

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習者陷入失望的深淵,而是盡可能地讓每一個人嘗試成功,感受成功帶給他們身心的愉悅,從而促進其后繼的學習動機和行為。學習者擁有了對成功與失敗的正確認識,對其學業成敗歸因將產生重大影響。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細致觀察學生行為,做出正確的歸因判斷。

2、通過對歸因理論學習講述,讓學生理解、認識歸因理論。

3、闡述自我心理歸因對學習的重要性,教育、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合理、正確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歸因,并進行有效歸因訓練,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明確目標,體驗成功,增強中學生自我效能感。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能力,促進積極歸因方式的獲得。

6、通過該課題研究,達到老師、學生、家長能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正確歸因、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歸因,達到學生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的目的。

7、積極拓展應用,將此理論積極應用到師生的各個領域。

在班級教學這個整體中,個性是客觀存在的且客觀地形成、發展、變化著,或是向積極方向發展,或是向消極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要研究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與學生在失敗或成功的情景下都能正確的歸因的方式、方法,使每個個體都能在整體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發掘潛力獲得穩定發展的基礎。我們認為:(1)中學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各方面都很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了解學生學習成敗的歸因特點,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正是對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從而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個性的人;(2)改變陳舊的教育教學方法,分析教師自身對學生成績進行歸因的特點,逐步形成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積極歸因的心態,增強了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科教學為載體,調整好整體與個體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相信素質教育與學生成績并存。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是提高民族素質、實現科教興國、培養現代化科教人才的戰略基地,是新世紀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開展新形勢下“利用歸因理論提高學生成績”課題的研究,我們要力求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共同推進 ,提高學生的歸因素養,使之能夠正確的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進行解釋與推論,進而通過這種因果關系來認識、預測、控制周圍的環境和行為。其目的在于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往往把學習成績差歸因于智力低、能力差這些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因而對學習失去信心,對未來成功的期望感到渺茫,甚至自暴自棄。幫助學生正確歸因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師生忽視了歸因理論在教與學中的重要作用,就談不上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 歸因理論是美國當代一種以認知的觀點看待動機的理論,近年來在心理學界日益流行。歸因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尋求理解”是人類行為的基本動力,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進行解釋與推論,進而通過這種因果關系來認識、預測、控制周圍的環境和行為。

韋納是美國當代著名的歸因理論家,他從個體的歸因過程出發,探求個體對成敗結果的歸因與成就行為的關系,對影響行為結果的可察覺的原因特性、原因結構,以及原因歸因和情感的關系、情感反應的激勵作用等都提出了創造性的見解,其理論已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韋納把眾多的原因按其特征分為三個維度,即原因源維度(內部——外部)、穩定性維度(穩定——不穩定)、可控性維度(可控——不可控)。并把這三個維度相互搭配,構成8種不同成分的分類組合。韋納的研究還表明,人們對成功和失敗有不同的歸因傾向,在成功時更多的歸因于能力、努力等內部因素,在失敗時更多的歸因于任務難度,運氣等外部原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各種行為及結果都會進行歸因,歸因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行為,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但是,教師的歸因總是傾向于某些因素,而出現某些誤區并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困惑。

2、主體性理論主體性是人自覺能動的創造,集中體現為人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使其既具有主體意識,又具有主體能力,才能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正確的自我歸因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消除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提高學習成績和健康心理素質。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1、研究內容

a)學生歸因傾向及特點的分析;b)教師歸因傾向及特點分析;c)教師正確歸因于教學實踐中的應用;d)師生歸因存在分歧的原因及對策分析;e)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2、研究方法及步驟

在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上,采用理論研究法、實踐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個例研究法,做到以下幾點:(1)調查了解學生學習成敗的歸因特點;(2)分析學生學習成敗的歸因特點,并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對學生的歸因傾向進行干預、引導、訓練,使學生的歸因傾向向積極的方向轉化;(3)對學生的歸因傾向進行引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4)通過集體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將從教師與學生、客觀與主觀等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正確歸因。

歸因理論在各科教學中無處不在,不同學科、不同個性的學生,歸因方法各有不同。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各個學科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全方位、多元化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從個性和共性的聯系及差異尋求突破,最后實現師生學會全面歸因、學會積極歸因、學會團體歸因、并適時調整師生的歸因傾向,形成正確、積極的歸因傾向。

3、課題實施的步驟

(1)、解讀課題,明確目標;

(2)、確定研究的子課題:

a)學生歸因傾向及特點的分析;

b)教師歸因傾向及特點分析;c)教師正確歸因于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d)師生歸因存在分歧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e)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3)、明確實驗方法和實驗對象;

a:本課題每個學科實驗組采取隨機抽樣的兩個班組成實驗班,其余班級為對照班。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歸納,逐學年檢測積累相關數據。 b: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問卷采用自編調查問卷。班會和學習小組相結合;榜樣作用和角色扮演相結合;課上和課下相結合;教師和家長相結合。 c:各科實驗教師定期教研分析學生的歸因傾向及歸因特點。

在中期分析實驗數據并整理,形成可行性的實驗模式和較成熟的實驗框架,完善和不斷調整實驗手段和方法,使各子課題順利實施形成初步成果、相關論文。2011年整理所有的實驗數據并處理分析相關成果總結撰寫實驗研究報告

六、研究措施

1、群體歸因理論教育指導

班主任在學習相關理論后,適時開展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將相關歸因理論知識對受試班學生進行群體歸因理論教育、歸因方法指導。將群體理論教育、指導的內容分成幾個部分多次活動。如:自我心理歸因對學習的影響、歸因的類型、歸因的可控與否、穩定與否、對不良歸因的改變難易的比較、具體歸因取向的專題分析、討論等內容。有老師宣講理論,也有師生共同參與的討論活動。讓學生盡量把學習進步歸因于可控、穩定、持久因素,把不利于學習的方面歸因于可控、不穩定的內部因素。

2、個體歸因調查、分析及指導。

從實驗前學困生自我心理歸因問卷表中抽取屬實驗班中30名重點受試學生進行個案訪談,了解其每一種原始歸因。綜合通過抽樣個案訪談調查獲取的歸因通過和問卷調查獲取的歸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歸因糾正、指導,以及和學生一起進行積極、正確、有利于 學習、有利于學習心理健康發展的歸因。具體歸因策略應用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歸因取向,指導有理有據。 (2)、講究策略,維系學生自尊。 (3)、師生換位思維,避免老師歸因的干預。 (4)、師生地位平等,了解原始歸因。 (5)、適時歸因,及時評價。 (6)、關注學生情感,注重生生交往。 (7)、了解學困生心理,外在歸因,外部調整。 (8)、內在因素,心理調節,內部消化。 (9)、避免家長歸因的干預。

七、研究成效

1、首先在高一文理分班后,我們選取教師同一組合的理科a、b兩個班進行單科成績及全班總成績對比,教師在經過半年的理論學習后,選取a班為試驗班級,對學生進行歸因引導干預訓練,對b班仍采取常規教學,至一年后再增加一個平行理科班c。

實施過程中,由班主任、任課老師、學生三為一體,對學生的學習及性格歸因進行分析,班主任主要通過主題班會和個別交流進行干預指導;課任老師主要在日常教學以及每次測試結束進行;學生本身也會對每次測試結果進行書面分析總結。由表中不難得出結論,成效在一年至一年半之間顯現明顯,且語文較為不明顯,數學科目差別較大。尤其尖子生的成績進步更加顯著、對差生則是心理疏導效果較為顯著,甚至也促進了個別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轉變,這對今后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選取的c班只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訓練,效果不是很明顯。

另外從班級整體成績看,提高幅度更大,這說明了經過訓練學生整體素質能力的提升。

2、教師素質的提高,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提高學生成績,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因此在學校支持指導下,我們開展多次于此相關的集體活動,使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時教師的心理傾向和承受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多次承擔學校公開主題班會、公開課,并有多人次在不同級別獲獎,發表論文多篇。

八、研究反思

1、學科不同引導其歸因的點也不同,這一點在實際操作中,教師的關注程度不夠,尤其文科科目,歸因點更難確定,同時教師不能正確看待消極的、不可控歸因,導致師生的事倍功半,對此應該合理的引導遷移。例如:家庭經濟狀況、教學硬件設施、師資力量的配備等等。

2.、不同年級階段,歸因點也不盡相同,高一是思維萌芽階段學生心理容易指導,同時也容易走極端;高中二年級是抽象邏輯思維趨于發展的成熟時期。如果教育不當,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類型就會產生差異,以后在補救就相當困難;高三學生則處于穩定期,較為理智同時也難以改變。凡事因人因事而宜。

3、有時師生共同分析得到的歸因點,也不是十分準確的,畢竟老師的水平受限,遇到此類問題教師不能及時進行補救轉移歸因取向。對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取向、方法,不是事事都為學生提出歸因結果。

4、對學生學習以外的事件歸因利用引導不夠,比如:交友、早期情感交往過密,師生關系、心理障礙等等,我們認為這仍然和教師的理論水平有關。同時師生還應該勤于溝通交流,只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同時深入解剖教師自身,才能準確發現彼此的共鳴之處,使學生折服。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第5篇

一、課題的名稱

(1)名稱要準確、規范。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么、受什么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

其次,要闡明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么價值,能解決什么問題。 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并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創新點。

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重點)

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發展等。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所以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研究的范圍和內容(重點)

(1)研究范圍的限定

A、對研究對象的界定??傮w范圍和正確選取研究對象的樣本。B、對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較明確的定義,可以使該課題研究在確定的范圍內開展,使課題思路明確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別人按照研究者規定的范圍來理解和評價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么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 (3)研究的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②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③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④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重點)

研究方法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么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重點)

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八、研究的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件、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么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于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

上一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下一篇:研究報告格式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